课件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03:38:01

课件培训总结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在新一轮的学校发展和课程改革中,为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教体局统一部署,根据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我镇举办的电脑课件培训圆满结束。

二、培训过程

电脑课件制作培训,主讲教师由刘熙清、邹光耀两教师担任。培训从2011年7月7日到7月11日共五天。参加培训的老师本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积极参加这次学校组织的培训,以自己的行动去实践新课程理念下学习型教师的倡导。

为了让教师们尽早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培训班结合学员计算机水平,恰当分组,并由有一定电脑操作水平的青年教师担任组长坚持日常辅导,共同提高。

三、课件展示

培训结束后计划举行教师课件比赛,现在教师正积极着手准备,到时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四、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老师对课件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制作技巧有了质的提高。老师们在课件制作方面不在是零了,老师们敢于自己能手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分组教学的模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分班组到好处是老带新,熟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员们到放学时间仍然坚持学习,尤其是一部分没在名额内的教师,虽然没报上名,但全程参与了培训,学习积极性高,对课件制作相当重视,精神可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镇教师的电脑课件制作水平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五、存在不足:

1、在教学中,存在卫生、纪律难管理的现象,需要与相关学校加强配合,共同管理。

2、11日一天停电,课程安排在前一天时间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效果不理想。

3、 老师在制作课件的目的上不明确,制作的课件没有解决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制作的课件有的浮于形式。

4、power point课程还没有形成符合自己的一套路子。老师们学会了基本操作技能,但不能灵活运用到课件制作中。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应是培训主基调。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教育培训部门充分挖掘教师集体智慧潜能、创造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库。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并参考搞好教育、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培训方式 ;创新 ;案例课件 ; 教育、教学课件; 课件资源库

作为 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对此我谈下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培训者应围绕这样的宗旨:培训要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得到实际提升。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培训者应增强一个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培训关键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交流,合作完成某些研究课题,在共同实践中探索提高。培训者起参与、合作、引领、总结和指导作用。

培训者应提高一个认识:一个好的培训源于一个好的开端。培训开始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搞好需求调研。真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我认为国培项目专题设置了这个讨论问题“作为中小学教师,您最欢迎什么方面的培训课程”就是搞需求调研。这个调研非常好,能了解中小学教师和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需求。

培训者要严禁一个错误:培训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形式主义是劳民伤财的。培训工作应扎扎实实地做。这样培训者,尤其是培训者的管理者需要增加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教师培训工作,培养地是教师,受益地是学生。这关系到国家的建设,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富强;关系到每个培训者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培训者要突出一个中心:理论教学应与中小学的“新课程”相联系;与课堂教育教学、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因为当前很多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应根据“新课程”,引导教师共同探究如何“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

我考虑,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情况多样,水平参差不齐。新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能力各有不足。。培训应教师缺什么补什么,可根据教师需要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训可以实行分岗、分层、分学科、分专题,分主题培训。组织培训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全脱产培训、混合式培训、远程项目培训、送教到校到课堂培训、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师徒结对、小课题研究、合作式的校本研修的新模式(IE-S教师研修模式)等。

教师的成熟是学习理论――应用――实践――反思――理论水平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理论水平新的提高――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熟练掌握理论或发展理论的过程。他们的开端可能不同,但本身就是交互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么我们培训者就要与他们一起学习、实践,反思,一起成长;或学习在先,或实践在先,反思在先。教师培训就要组织一些理论水平高,业务成熟、精湛的优秀教师,培训指导理论水平不高,业务不成熟的、发展中的教师。培训者就是要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军。

作为培训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方式创新?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培训者深思。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大多数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渴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教师培训不能只注重系统理论地讲解,也不能割裂理论谈应用。理论与当前所教“新课程”的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应该是培训主基调。

教育目标在学校主要是通过每节课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实现的,那么,培训就要从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抓起。只有帮助教师把各科教学的每节课上好,把学生的每项课内外活动搞好,才能把教育教学质量抓上去。每节课,每项活动的质量搞好了,积少成多,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提高了。这样培训就要在帮助教师们教好每节课和搞好每项课内外活动上下功夫。培训要突出指导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让教师会教、教会、教好;让学生会学、学会、学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帮助教师总结教学规律、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如何从每节课教学抓起?我做过中学数学教师和班主任。我感觉,同仁们很希望能有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资源可供参考。这样节约了一些备课时间,能尽快掌握每节课,每项活动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已经开发好的图像,声音等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培训工作开发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优秀教育教学课件,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新课程”应该是非常好的培训方式之一。

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哪里来?我想,目前教师可共享的“新课程”教育教学资源比较少,可以开发一些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培训的资源可取之于一线中小学校优秀教师上“新课程”课和组织课内外活动的教学案例课件。教学一线有那么多有教育教学经验、理论、能力和智慧的教师。而每个教师都有他的智慧和独到之处。

如何将培训的资源取之于教学一线?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可以引导教师校本学习,依据“新课程”,利用情境教学和多元智能等理论,搞好校本课例研修。发挥培训者与一线教师大团队协作备课、课例研修的作用,以文本或光盘的形式把研究成果保存下来,开发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教学案例课件做为资料保存下来,供本校教师共享教学资源。这样教学会收到好的效果,受本校教师们欢迎。

市、县、区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中小学教师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其它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有价值的。然后编辑成册或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制作成光盘,供本市、县、区的教师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本市、县、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以此类推,逐级征集。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所属市、县、区培训机构征集些所属中小学,这一学年的“新课程”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并征集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的教师们资源共享。这样有利本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委托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向各省、自治区、建设兵团教育培训机构征集这一学年“新课程”的各学科一些课的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课内外活动的优秀教育案例课件资源,研究评比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然后编辑成册或制作成光盘。让全国的教师们分享。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促进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这样逐年累积,最好新课程的各科,每课都有优质教学案例资源,各项活动也都有可以参考的教育案例课件资源。教育教学课件有周期性地根据情况更新,不断提高课件的水平质量。

我认为: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这样做有利发挥全国教师集体智慧,帮助中小学教师上好“新课程”的课;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师培训。也有利于收集优质的教育资源,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轻教师更会极大地受益。这样做地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们的培训。选拔优秀教育教学教案例课件的过程,实际也调动了教师们教、学、研的内在积极性,挖掘了他们的智慧潜能。这样优中选优的、范例多样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件凝聚全国教师的集体智慧,一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最后还可以把同一课的若干个优秀教育资源的课件取其精华,进行整合。编辑出更优质的课件。

通过教育教学案例课件的征集活动,不仅让全国教师互相学习交流, 分享这个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促进全国教育均衡发展。也可以同时通过这个方式,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对做教育教学案例课件有贡献的单位、集体与个人予以奖励。这样就更可以调动教师们学习、教学和研修的积极性。

教育、教学课件是结合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影像资料,它可以反映教师授课的全过程;学生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可以生动地反映教师授学生以“鱼”、“渔”与“欲”的策略、方法;反映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了更好的帮助学校、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的均衡、公平发展与质量的提高。建议国家教委授权县级、市级、省级和部级教育培训部门,做好赛选教育、教学课件资源的组织领导工作。层层赛选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课件资源库。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电影;五防;警示;培训

0引言

对于电力一线员工而言,安全生产始终是重中之重,稍有大意将可能导致人身及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是电力企业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一线员工工作艰巨、任务繁忙、地域分散,很难集中到一起培训;②大多数员工对枯燥的培训已经失去兴趣,且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员工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在15min之内。③当前制作的一部分动画形式的安全教育警示片,学员观看后反响不大,动画片非真人演绎,不够真实直观,不能很好的引起学员的情感触动。基于此,必须创新一种培训载体,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条件参入学习,有兴趣学习,且有较强的警示作用。经过探索,将“微电影”应用于电网安全生产教育,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难题。结合安全形势需要,广东电网制作了一系列“五防”安全教育警示片,受到了员工的普遍好评,有力地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助力于安全生产。

1“微电影”课件概述

1.1“微电影”课件的概念

“微电影”课件是广东电网公司将“微电影”应用于课件领域,创新的一种教育新载体,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故事情节完整并且具有总结点评分析的一种视频片。可在电脑、手机、IPAD等各类载体播放,方便学员随时随地观看学习。根据“微电影”课件的特点,结合广东电网“五防”专项活动的开展,广东电网制作了6个“五防微电影”课件,包括《错失的机遇》《等待幸福的身影》《轮椅上的婚礼》《缺失的全家福》《褪色的星期天》《无奈的约定》。6个“五防微电影”课件涵盖杜绝误分开关,杜绝误入带电间隔,杜绝带地刀送电,杜绝带负荷拉刀闸,杜绝带电合地刀,杜绝带地刀合闸送电6个方面。

1.2“五防微电影”课件内容

《错失的机遇》讲述的是一位电网工作人员,因为即将升职与几位同事聚餐庆祝,一直喝酒到深夜。第二天工作时,身体状况不佳,导致在工作时操作不当,误分开关引发事故,幸好未造成过大的损失,但却失去了升职的机会。《等待幸福的身影》讲述的是电网工作人员小王和女友小丽一直分居两地,女友想给小王一个惊喜,从老家乘车到广州看望小王。小王得知后兴奋不已,本想赶去接女友并向其求婚,但因工作无法请假,让女友在车站等他下班。由于工作时分心大意,误入带电间隔致使事故发生,事故中小王触电身亡,而女友却满怀幸福的在车站等待他的到来。《轮椅上的婚礼》讲述的是小王和未婚妻晓兰在网上挑好了婚纱,正商量去试试的时候,小王突然接到单位的紧急电话,要他立刻赶回单位,谁知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好兄弟小明的失误造成了带地刀送电事故,导致小王双腿残疾,致使小王本来幸福的婚礼却不得不坐在轮椅上举行,婚礼时小王的裤腿空荡荡的飘着,不禁引人泪下,而小明更是无法再面对。《缺失的全家福》讲述的是小王原本请假参加女儿幼儿园毕业典礼,因为工作需要临时赶回工作单位,在执行一项操作任务时,因为同事的操作失误,带负荷分隔离开关,造成小王被烧身亡。孤零零的母女再也等不到爸爸来照全家福。《褪色的星期天》讲述的是小王是南方电网的员工,每个周末都会回家看望母亲,而每个周日也是母亲一星期唯一有色彩的一天。谁知小王因为操作失误,带电合地刀触电死亡,让母亲再也盼不到彩色的星期天。一个平凡的妈妈,生活因儿子而色彩斑斓,也因为儿子的去世永久褪色。《无奈的约定》小王是南方电网的员工,也是一个单身爸爸,和儿子阿星一起生活,阿星从小就喜欢玩汽车玩具,希望可以买一辆单车。小王的年终奖金要到了,就跟儿子约好去买单车,不料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因为操作失误,带地刀合刀闸,给电站带来巨大损失,全站的声誉和薪酬都受到了影响,小王被扣除全部奖金,并待岗3个月,不仅让他在同事面前失去信任,也让他不知道该如何对儿子解释。6个课件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因工作操作失误后,带给家人、朋友和自己身心和生活上的伤害,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工作切记不能麻痹大意,作为变电站员工,随便的一个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对社会对自己带来严重的损失。故事让人心酸、惋惜,幸福就在一刹那化为灰烬,故事情节煽动学员情感,强烈冲击学员的内心,从而让学员以此为戒,达到深刻警示的作用。课件模拟了误操作整体过程及场景,展示了误操作点,以及误操作带来的后果,此外,课件还提供了事故分析模块,帮助学员总结误操作点、以及指导学员规范操作要领。

2“微电影”课件制作背景

杜绝恶性误操作事件是广东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公司特开展了杜绝恶性误操作专项活动,为了配合公司杜绝恶性误操作专项活动,提高一线员工专业技能水平,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实现现场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实现公司杜绝恶性误操作事件的安全生产目标,特从电力行业近年出现的典型恶性误操作事故中挑选了6个案例制作成一系列“五防微电影”课件。

3“微电影”课件制作过程

“五防微电影”课件开发工作共分为准备、拍摄、制作、推广应用等4个阶段。同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要求、明确时间节点。(1)准备阶段。①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课件首先要确保内容正确,才能不误导学员;②定好内容专家,每个课件的内容专家至少两个;③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编写“剧本”。要求语言通俗易懂,易于员工理解。(2)拍摄阶段。在拍摄阶段首先要选好拍设场地,为增强画面的真实性,课件工作场景选择在运行的变电站内进行拍摄,为保证安全,所以我们只能在停电期间在站长的指挥下进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为保证画面的冲击性,演员坚持最大限度地仿真拍摄,为保证声音真实且质量较好,拾音工具要选好。(3)制作阶段。拍摄完毕后,采用非线性性编辑软件,经过视频采集、编辑、配音、合成等多道工序。由于一些事故后果无法真实拍摄出来,采用了特效镜头和3D特技效果来处理。为了增强课件的学习性,在故事播放完后,利用后期编辑增加了一个事故分析模块,帮助学员总结误操作点以及指导学员规范操作要领。(4)推广运用阶段。“五防微电影”课件制作完毕后,根据培训需要,广东电网公司采取了4种推广运用的方式:①利用公司的网络学院平台推广学习;②利用公司掌上学院平台推广学习;③将课件刻录成光盘发放到各个单位相应岗位,让他们自主学习;④集中播放学习,主要是针对新员工培训学习。

4“微电影”课件应用效果

(1)“五防微电影”课件推广应用后,效果明显。员工观看后,纷纷自发点赞、评论、写出自己的反思,为提升安全生产意识,规范操作行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效果。(2)“微电影”课件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微电影方式,用完整、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触动学员,引人深思,有效引导员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转变、自我管理,加速了员工“要我安全生产”向“我要安全生产”理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助力于安全生产。(3)“微电影”课件时长为8~15min,播放时,不影响员工正常工作;主题鲜明,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适用于不同学历员工的培训教育;视频适用于多种媒体播放,方便了员工拷贝。员工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自主学习,顺应了当今信息社会发展潮流。而且方便与家人共同观看,进一步巩固了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5结束语

“五防微电影”课件是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的新举措,形式新颖,效果显著,对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促进安全生产教育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今后,广东电网公司将持续深入推进并完善这种教育培训方式,随着电网员工年龄不断年轻化,人员特长多元化,这一时尚流行的教育培训模式,必将代替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奇扉.“微电影”在图书馆“微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7):36,47.

[2]徐琦,侯雨函.微电影教育模式探究[J].生物技市世界,2013(1).

[3]张海,王以宁.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在教育学习领域的应用前景:回顾与展望[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4):70-74.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马来西亚;多媒体;职业培训;连接主义;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杜修平(1974-),男,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职业教育、教育技术;王怡雯(1985-),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杜文睿(1986-),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夏军(1976-),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

课题项目:天津市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化网络学习的理论研究”(编号:TJJX10—1—812),主持人:杜修平。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4-0088-04

一、引言

2012年5月25日至6月9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文化部主办,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承办,芙蓉中华独中、巴生中华独中、曼绒南华独中联办的马来西亚华人教师多媒体中文教学培训班正式开课。天津大学杜修平和夏军两位教师承担了全部教学内容。

培训班分别在芙蓉中华独中开展了3天2个班的培训课程,在巴生中华独中开展了3天1个班的培训课程,在曼绒南华独中开展了3天2个班的培训课程。参加培训的学员人数达200余人,每位教师的授课量达到了9天60个学时,日程非常紧凑。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此次培训的教学目标是使马来西亚华文教师掌握教育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汉语教学中。

天津大学在2008、2010和2011年已经成功举办了3次马来西亚华文教师多媒体中文教学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次这种国内培训的时间都长达一个多月,但是此次赴马来西亚培训,每场培训只设计了3天时间。由于授课时间短,要介绍的课程又比较多,这给培训讲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训讲师在出发之前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并根据以往在天津大学举办的马来西亚华文教师培训班的授课情况,结合马来西亚华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按照这次培训团的时间要求,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及其内容进行筛选,初步制定的课程计划表如表1所示。

(二)学习者分析

这次培训的对象为马来西亚在籍华文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马来西亚华文教师由于年龄的差异大,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年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力很好,但是一些资深教师(年龄比较大,有些已60多岁)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比较薄弱。少数教师甚至不知道如何新建文件夹,不知道文件路径是什么意思。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讲师们要尽量照顾到所有教师的水平,使参加培训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所收获。

为了让学员对培训内容满意,培训讲师与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承办中学负责人等进行了多次沟通。在与校方充分协商后,培训讲师听取校方建议和要求,又对所授课程和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例如芙蓉中华独中资讯主任吴老师建议:由于大多数的老师都学过Word和PPT这两个系统,而且也经常使用这两个系统处理教学和教务上的文件,是否可以将第一天的课程调整为交流与讲座的方式进行?主题内容是关于e时代教与学新发展,让思想飞的更远、让行动更为坚实。针对此建议,培训讲师解释了培训内容中不会介绍PPT和Word的基本操作,而会专注于“Office汉语教学应用”,主要介绍汉语授课中常见的笔顺动画、拆字、显示拼音、偏旁输入、内容控件应用等。对于讲座的要求,培训讲师特意设计了“课件中的教学设计”内容,重点介绍授课型课件的标准、原则和制作方法等。调整后的课程计划如表2所示。

此外,马来西亚华文老师日常使用的软件基本上都是英文版,对中文术语不熟悉,例如“U盘”的叫法就不一样。还有,不同的学校可能安装不同的软件,软件系统会在版本上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对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

(三)项目式教学设计

为了让培训效果更明显,整个培训课程体现了项目式教学的思路。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名称;(2)设计项目的结构框架和计划;(3)按计划实施项目;(4)项目的展示和评估[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授课过程中,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授课习惯,采取“边做边学”,“先做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 从而完成教学[2]。

项目式教学一般都以实践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主要介绍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频处理,这是为多媒体课件准备素材的基础。以PPT或网页作为课件整合的工具,将这些素材聚集起来,整合素材时的指导理论即是课件中的教学设计思想。整个课程的设计如图1所示。最后,要求学员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授课情况,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节课件的制作,培训结束后由授课讲师进行点评。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课程开发 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知识资本在当代已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竞争力,而知识管理则是提升知识资本的有效手段。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以领先的生产技术,运行、维护和管理着国内独一无二、世界少有的结构坚强、科技含量高、驾驭难度最大的现代化电网。在各项生产活动中,一方面生产技术人员的岗位变动频繁,经常需要进行快速地学习和积累,以适应新的环境及技术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各类技能专家在挑战性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诀窍,但常因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阻碍了知识在组织和队伍中有效沉淀和传承的速度和效率。业务的实际需要与知识管理的脱节,是阻碍业务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根据这一思路,超高压输电公司结合一线生产岗位在生产、培训考核中的实际需要,研究形成了一套内部课程开发新模式,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企业内部培训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目前,对电力系统生产技能类培训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实用性程度较低

电力系统涉及范围较广,一般的培训课程都偏重于知识原理介绍,而没有有效针对实际工作问题提供培训内容,与各生产岗位业务直接相关的课程不多。与此同时,不少课程缺乏完成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软性技能的经验总结、典型案例的提炼和分享,致使其实用性表现不佳。

1.2 课程规划缺乏系统性

一般的培训课程即使与各生产岗位工作相关,但都缺乏把培训工作提升到知识管理、沉淀经验、能力传递的高度,往往偏重于业务流程的讲解,缺乏针对岗位工作的经验传授、典型案例和操作练习,课程的针对性较差。且传统的内训师培养主要是对培训师演讲培训技巧的训练,不能帮助内训师有效提升其核心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成果转化率较低。

1.3 课程开发缺失规范可行的共享传承机制

对电力企业而言,多年积累的事件处理经验与核心技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笔财富被分散地隐藏于各地域、各部门、各专业,甚至是各技术技能专家之间,以致当同样的问题出现时,曾经积累下来的经验未能有效共享和传承,容易造成各单位的时间、精力、资源的浪费。

2 知识管理视角下培训课程开发的定位

知识管理的视角下,教育培训工作肩负三个重要职责,即业务部门服务商、员工发展顾问和企业战略推动者。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是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和重点,是肩负起上述三个责任的重要支撑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培训课程开发过程就是帮助业务部门发现、积累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2)通过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员工职业生涯发展;(3)培训课程开发是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有效复制到员工身上的重要手段。根据这一定位,结合对一线生产业务的梳理,借鉴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应用的案例和最佳实践,超高压输电公司建立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开发新模式―“三位一体”培训课程开发

模式。

3 超高压输电公司内部培训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思路、方法与工具

3.1 “三位一体”的培训课程开发模式思路

“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模式认为,课程开发要抓住“课程开发就是对组织知识和能力进行管理”这一核心,即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使开发人员(一般为内训师)掌握最关键的培训课程开发能力,使用时要懂得传授最关键的工作经验。在开发课程课件时,融入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使内训师在完成培训后懂得如何总结工作经验,持续开发课件,达到从培训课程开发的源头上保障课程有效、可用的效果,同时解决内部培训中经常遇到的“内训课程与基层、一线的需求脱离”难题。知识管理是现代管理中提升组织能力的重要方式。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基础,以项目制为推进方式,以岗位培训规范和关键技术技能培训课件建设为突破口,同时实现“建立一套培训规范,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一批培训课程”的工作目标。该模式采用项目制,每个内训师都分配有具体的课程开发任务,保证每个受训人员在完成课程开发任务的同时,完成能力的提升,使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既让知识服务于生产,又在生产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新。主要的培养步骤

如下。

3.1.1 人课匹配。在选拔课程开发人员时,除对学历素质、职业资格、工作经验等资格进行考量外,还需要根据将要开发的课程确定适合的候选人,使其可在课程开发前准备好课程素材。

3.1.2 明确任务。在课程开发工作启动前,明确学员在培养课程中应依据的岗位培训考核大纲和课程体系,以及需要开发的课题。培训中由授课老师讲解培训课程开发要求和技巧,使学员明确如何进行课程内容梳理和课程文件制作。

3.1.3 课程审核。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授课老师根据课程开发标准,检查课题内容的编排和组合,对课程提出修改意见,并与学员共同修改完善。

3.1.4 课程试讲。授课老师对内训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结合内训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进行提问与反馈等授课技巧的锻炼,提高培训能力;结束前组织内训师使用自己开发的课件进行试讲,并对课程质量和授课技巧进行审核。

3.1.5 课后跟进。内训师在培训中完成的课件还需要在课后补充完善,授课老师在课后将对内训师修改过的课件进行再次审阅。此外,项目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课件质量持续改善以达到标准。

3.2 课程开发技术方法与工具

超高压输电公司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深入一线生产业务核心,并采用一套以先进的QUICK快课?为核心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工具。该方法通过帮助技能专家运用“问题导向思考”、“差异导向思考”和“改善导向思考”三种思维方法整理自己的经验,再运用问题启发、练习运用、说明解释、案例示范去展开核心的技术要领,从而有效地帮助开发者将内隐知识经验显性化,成为可以传递的知识。

3.2.1 隐性知识显性化。内训课程的关键贡献在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在技术手段方面,QUICK快课?课程制作软件采用了Key-Value队列、关系二维表及有序树等核心数据结构,有效存储技能专家根据来自作业标准等的显性知识和结合自身技能工作经验的隐性知识。

基于课程框子开发超高压输电专业课程的流程如下:第一步,规划课程的基本信息。根据快课软件的提示,内训师对将要挖掘的隐性知识进行规划,圈定应知应会等课程目标。第二步,搭建知识逻辑架构。运用快课软件的“结构助手”功能,内训师对所要呈现的知识进行自顶向下逐步分解,通过“步骤法”和“序数法”,对要点的结构按照先粗后细的顺序进行梳理,使知识点形成树状的金字塔结构。第三步,细化知识点的描述。按照快课软件的提示,内训师对树状结构中每个知识点进行细化描述,提炼知识点对应的口诀、添加文字描述、插入示对案例和示错案例。第四步,构建知识考查体系。快课软件的“出题助手”功能支持内训师在课件中形成结构化和标准化的题目体系,以达到考查目的。考查题目包括“过关测试”和“总测试”两部分。过关测试按照树状知识结构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的考查相应知识点。总测试则着眼全局,对课程的知识覆盖进行全面考查。第五步,参与专家评审。内训师开发出课件的初稿后,需要对课件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评审。在课件形式方面,快课软件支持辅导老师对已形成的知识架构和知识点进行批注。在课件的内容方面,由同行专家提出针对性改善意见,由内训师给出相应的修改。在工作方法论方面,技能专家运用三种思维方法整理隐性的经验知识,使用QUICK软件使其显性化:(1)从问题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是新手容易犯错的。(2)从差异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是专家与新手在完成工作中不一样的。(3)从改善导向思考,找出哪些方面改进做法可以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3.2.2 显性知识结构化。QUICK快课?课程制作软件基于知识管理的理念而设计,采用问题启发(Q)、练习运用(U)、说明解释(I)和案例示范(C)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KNOW-HOW(K-关键诀窍)。存储在核心数据结构中的显现知识,通过软件的前序遍历有序树的关键算法,并经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ActivePresentation、ActiveWindow等基础接口,直接形成可用于授课使用的PPT课件。超高压公司生产岗位技术技能课件的课程框子主要包含七个部分,分别为前言、基础介绍、主题切入、技能诀窍、整体测试、视频回顾、示范练习。前言部分主要针对课件的基本信息,如课件的作者、课程目标等信息;基础介绍提供信息准确理解及定位所讲解的操作。主题切入部分利用真实案例有效设置课件悬念,提起学习兴趣。在课件的技能诀窍展示中,主要通过对技能诀窍进行有效的结构分解,并对诀窍点通过符合快课要求的具体说明,以及对易犯错误和异常情况处理进行立体阐述。最终,还将通过整体测试及视频回顾部分对课件内容进行重温,达到总结回顾的目的。利用“课程框子”工具搭建出一个技术技能课件的结构,帮助学员迅速形成课件,课程结构突出体现技术技能课程的特点,并通过运用口诀法、步骤法、序数法、嵌套法等条理化方法整理出知识诀窍,内容编排分类及次序得当,便于学习者的学习和掌握。

3.2.3 结构知识共同化。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交互式设计完成课件开发,同时开发交互评测方式以满足技能考核的要求。课程通过增加集成界面(视频、图片等)供学员更方便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结合课间练习让课程更加紧凑,并根据学员所学给予即时反馈。

4 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超高压输电公司通过上述的实施思路和实施方法,经过实践和创新,逐步实现了对内部知识的系统管理,为公司带来了三大价值:一是将优秀员工未编码的技术技能技巧剥离出来,成为可复制的知识,为技术技能的保留与传承奠定基础,实现知识提炼价值;二是通过标准化的课件制作和内训师现场培训,将内训师必备技能有效而广泛地传递给基层员工,实现知识传递价值;三是通过PDCA的流程,持续改善培训课程质量,最终达到技术技能标准化,实现知识进步价值。

在实际的培训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4.1 课题的规划

课题是课件内容的核心概括,课题范围的准确定义将有助于课程开发者在既定的框架下清晰阐述所需要传达的知识和经验。一是要避免因为课题太大而导致内容空泛,二是要避免范围太小而导致内容过于简单。从实际项目经验得知,课题所传达的内容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员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进行学习,同时保证学习质量。

4.2 质量的保证

在实际的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质量需要通过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实施不同的质量控制手段达到。开发前,需要课程开发人员正确理解所开发课题覆盖的范畴,防止出现偏差;开发中,课程框架保证符合课件的逻辑结构并且完整后,方能进行内容的填充;开发后,需要反复经过同专业专家的共同评审,反复修改完善才能确定课件的内容。

具体而言,新模式实现了以下三点管理效益:

4.2.1有助于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所开发课程围绕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开发建设,并通过对关键岗位关键能力的全覆盖,使员工能力提升与组织要求保持一致。

4.2.2 有助于提升员工技能标准化水平。所开发课程将标准化的技能固化下来,使位于不同地点的相同岗位人员在学习课件后,或使用电子课件进行现场培训后,不仅是能够用正确的步骤做正确的事,而且每一个步骤都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4.2.3 实现了内部知识沉淀。课程将富有经验的员工(课件开发者和课件审核者)的诀窍与经验转化为可以积累和传承的知识。

5 结语

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从对培训定位的重新思考开始,对能力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探讨,分析一线生产员工培训现状,将知识管理应用在课程开发建设中,研究提出的“三位一体”课程开发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培训体系中培训实施标准不一、培训资源匮乏、培训师资分散、培训手段有限等问题,盘活了培训资源的运作,解决了培训体系中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为达到“培训为生产服务、培训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培训资源系统运作、培训资源统一标准”的目的创造了资源基础,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Rodrigo Ribeiro.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J].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2012.

[2] 魏永军.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

2005.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将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应用于企业,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分析现状、对比标杆企业并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应用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课程体系建设的三大特征;并从特征出发,牢牢抓住建设思路,以提出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为南方电网培训建设提供有效建议,也为电力企业的培训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法。

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现状及经验分析

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现状

南方电网一直十分重视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历年组织的管理人员培训均取得了好评,并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培训课程资源。2011年,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标志着南方电网各级领导班子及各级干部人才队伍成为公司新一轮快速发展、深入改革的关键。

但与公司新时期战略发展要求相比,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在课程资源及课程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1)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不够清晰;(2)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不健全;(3)培训课程管理的规范性不到位。总体来说,目前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还处于应急化、零散化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这对于落实培养、全面提升领导力的战略要求还有待改进,也使教育培训难以全面发挥其支撑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

因此,构建电网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迫在眉睫,电网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的成功构建将大大增强培训实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优化人岗匹配,实现系统培养,促进知行合一,实现“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员工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的培训目标。

总结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经验

为构建和完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目标,南方电网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应用的实践经验,结合培训需求,总结出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具备的三个特征:

(1)完整性。课程体系开发应具备完整性。这需要在基于课程体系的框架并在对应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可延续性的培训课程菜单;需要明确培训教育部门的定位,拓展内外资源,不断创新思路,构建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需要将员工的培训与岗位准入、工资待遇、岗位调整以及提拔任用等方面相挂钩;需要在培训课程设计中不断创新与完善课程体系,从而循序渐进地发展和丰富培训课程,达到提高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目的。

(2)针对性。课程体系开发的内容应具备针对性。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结合员工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岗位职能需求,针对各层级建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岗位课程培训体系的概念,建立起与岗位需求相对应的培训体系;其次,要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与技能提升,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能使员工的发展目标与公司长远战略相结合,技能的提升能更好帮助目标达成,课程体系设置要适应学员不同知识结构和个性化能力差异;最后,要以员工绩效改善计划为基础,从适应现岗位工作的补充知识、技能向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才干及培养创新发展,提升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及培训的有效性。

(3)契合性。课程体系开发的内容与行业应具有高度契合性。电力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技术更新的任务相当繁重。由于电力行业具有独有的特征,其课程体系的开发也应具有针对性。南方电网的培训建设充分吸收国家电网优秀培训体系的方法与经验,加强培训体系的分层分级,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授课方式,针对不同的课程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将员工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和辅助人员等人员,对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分层培养,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体系,从而提高课程契合行业特殊性的能力,以满足电力行业的特殊情况。

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核心思路

根据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现状以及对比标杆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经验,南方电网提出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的目标。其核心思路为:以“把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为工作理念,以分层分类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以中高级管理人员岗位所需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员工岗位能力为目标。

以“把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为工作理念,即以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组织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以分层分类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即结合中高级管理人员岗位所需的能力基础,通过分层分类等原则,系统规划了各岗位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以中高级管理人员岗位所需能力为基础,即基于胜任能力模型,依据战略演绎和工作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了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力要求,循序渐进地完善课程培训体系;以提高员工岗位能力为目标,即在课程培训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丰富培训方式,使员工通过课程培训能够将所学付诸实践,保证了培训课程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以实现培训是为了使用的最终目的。

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借鉴标杆企业课程体系构建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中高级管理人员课程体系并落实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步骤分为三个部分,见图1: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依据制订培训规范,保证规范的完整性

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提炼本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并以此为依据,搭建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为导向,系统规划各层级各岗位管理人员的内在品质、通用管理能力以及专业能力要素,形成岗位培训规范。基于工作分析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是公司设计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主要分为四步走:

第一,明确管理人员分类。人员分类与岗位胜任能力相对应,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对科级管理人员按照专业类别可以划分为行政、企业管理等13类,每个专业类别覆盖不同部门,如行政专业覆盖了行政部(办公室)和法律事务部;处级以上的管理人员按专业可以划分为生产、营销等6类,每个专业类别也覆盖不同的部门,如生产类覆盖了生技、输变电等7个部门。按照这种分类方式,把具有相同工作性质和相似能力要求的有关管理人员组成不同系列。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序列管理人员,建立培训课程体系规划。

第二,明确培训课程分类。培训课程将依托岗位胜任能力进行分类:知识类课程包括以知识学习和信息获取为主的相关课程;技能类课程包括完成岗位职责和关键绩效所需的部属培养、绩效管理、电力营销等专业能力;潜在素质类课程包括企业价值观和管理职责所要求的系统思维、组织协调等,针对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将围绕其所承担的管理职责有所侧重。

第三,培训课程与胜任能力一一对应。基于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立足于胜任能力要素分析,针对行为要点的描述内容和关键点,进行梳理和分类,形成对应的培训课程,并确保培训课程与相应管理人员所需具备胜任能力要素和行为要点一一对应。

第四,逐步形成培训规范。根据各有关管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规划出与各胜任能力要素对应的培训课程,及与之匹配的有关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建议学时等,形成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规范。

以核心能力需求为原则设计培训课程,保证课程设计具备较强针对性

管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围绕提高管理人员的胜任力、发现需求和存在问题这几个方面,针对“能力短板”,重点提升能力弱项。课程内容除涵盖其岗位专业职责以及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相对应的内在品质之外,还应分层分类设置。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应着重培训其核心管理能力,如战略、决策、执行能力等;对于中级管理人员,应重在培训其管理能力,如指挥、协调、沟通能力等。

(1)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管理人员课程的面向对象分为三类,分别面向一般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三类人员。管理人员课程整体结构基于管理人员胜任能力设计,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要求:通用素质培训课程,以公司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要求为主要内容;鉴别素质培训课程,以管理人员所处岗位业务领域相关的能力素质要求为主要内容;核心知识课程,以管理人员履行本职专业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核心技能课程,以通用管理能力以及履行本职工作的专业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

(2)培训课程设计方法:由于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决策者与战略制定者和执行者,所以对其岗位胜任能力进行梳理是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体系将主要体现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升,课程设计时将采用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对公司的所有岗位进行分层分类研究;第二,通过战略文化解读、结构化访谈等工具方法,依据战略演绎和工作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一般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要求;第三,对岗位职责进行分析提炼,结合岗位的实际需要,对管理人员胜任能力要求进行划分和排序,确定胜任能力培养的优先级;第四,开展系统调研,了解当前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现况、管理水平与公司战略所要求的管理水平的差距、管理人员对管理培训的期望和建议等内容;第五步,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以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为导向,针对“能力短板”、重点提升能力弱项为培训目标,设计系统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培训课程。

以培训目标为指导开发电子课件,保证其具备高度契合性

管理人员课程具有知识性强、知识结构性弱、课程结构差异性大的特点,电子课件的开发建设在充分考虑公司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实践进行深度开发。在梳理、优化现有课件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子课件开发标准。

电子课件开发标准以岗位职能和管理要求为起点,围绕着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来展开,实现对组织能力的管理。其次,电子课件开发标准以总结提炼组织知识为重点,有效地将管理的内隐知识经验显性化,成为可以传递的知识,支持管理人员通过培训达到岗位要求。最后,电子课件开发标准以课件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为要求,建立起能够确保课件有效开发的工具。

在制作核心课程电子课件中,完善的课件开发流程能够加快培养模式的构建。针对所开发出的重要性高、可塑性强的培训课件,通过进一步制作成网络电子课件,一方面能够改善传统集中授课方式中对于领导力片面的说教、培训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另一方面利用电子课件生动活泼的情境化优势,通过对企业实际案例的研讨,既有利于领导力培养,又可以通过课件测试题达到效果评估的目的,促进各级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业务;竞赛;培训师;职业化

作者简介:王春晖(1973-),男,吉林白城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中技讲师。(北京1024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32-01

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必有坚强的人才支撑。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的“人才强企”发展战略、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三集五大”电网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对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2009年初,培训中心确立了“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就是把培训中心打造成理念超前、管理科学、文化先进、师资职业、设施完备,与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公司相适应的专业化、研究型培训机构。建设目标中提出的“师资职业”,是提升培训中心核心竞争力的坚强后盾,是构成现代培训中心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培训中心的重要标志。培训师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是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培训中心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培训师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整改方案之一,是建设现代培训中心历程上的重要举措。2009年以来,培训中心先后通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现场实践和业务竞赛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进培训师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培训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规范职业行为。其中,业务竞赛成为一个突出亮点。2009年至2011年,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培训师授课技能竞赛、培训师课件制作竞赛、教案设计与编写竞赛和优质培训项目评比等一系列的培训师业务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在培训师职业化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规范职业行为

培训师业务竞赛,从竞赛方案和评分规则上,体现了培训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建设对培训师职业行为的规范性要求。2009年的培训师技能大赛,是培训中心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综合性教研活动。竞赛包括培训师授课技能竞赛和课件制作竞赛两个项目以及开赛之前的示范课和培训师职业化专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教研活动以培训中心资深培训师的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展示了既科学严谨又生动活泼的培训授课过程。刘秀敏老师的《班组团队建设》示范课就培训师授课的仪容仪表、语言教态、内容表述、教学组织、互动技巧与课件制作等行为要素进行了有效交流。马宝忠老师的《低压线路10m电杆配电线路作业训练》实际操作示范课,使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重点强调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施工作业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工前准备、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示范操作、作业指导、课后总结五个环节。两位老师的示范课梳理了授课的标准流程,研讨并创新了贴近现场的授课手段和模式,为打造职业化培训师队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示范课之后,培训中心举办了培训师能力提升培训班。聘请海尔集团金牌职业培训师孙海蓝授课。通过培训,广大培训师了解了海尔大学的前沿培训理念、学习了先进的培训模式、探讨了统一规范的课件制作,并对培训经验进行了梳理,就授课技巧进行了切磋交流,达到了业务能力提升的目的,为中心探讨创新培训模式与课件制作规范开创了新思路。

通过示范课、能力提升培训和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梳理了培训授课的标准流程,明确了课件制作的规范,修订了授课教案模板,研讨并创新了贴近现场的授课手段和模式,推进了培训师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和培训师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2010年的教案设计与编写竞赛,明确了教案编写的意义,对进一步规范教案的编写形式,提高教案的编写质量,充分发挥教案在培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起到了推进作用。竞赛后,培训系统认真学习并整理了竞赛评委的评审意见,并结合培训系统对教案的专题讨论结果,参考专业网站的教案范本,汲取优秀教案作品的闪光点,重新制定了培训中心教案模板,并将新模板应用于信息化办公平台,使之成为培训师日常工作的常规工具。

2011年的优质培训项目评比,则通过竞赛活动全面规范了培训项目策划、培训教学实施、培训运行管理和培训总结评估全过程。

二、提升职业能力

培训中心的培训师业务竞赛,在内容上与培训师队伍建设规划以及培训形势对培训师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紧密。竞赛评分规则对培训师的授课能力、课件制作和教案编写水平以及培训师综合业务能力在培训项目中的应用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对培训师的业务能力发展方向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授课技能竞赛的评分规则要求培训师课程导入环节清晰,引言提纲挈领,使学员渐入佳境,内容讲授正确,概念表述准确,理论分析精确,重点难点明确;层次清晰,承上启下,且授课内容具有递推的梯级逻辑关系。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适当介绍近年来本专业、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进展,注重学员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说明理论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学员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从授课效果上看,要求思路清晰,主线明确,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流畅,表意准确、简练,不累赘,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小结简明扼要,并且授课均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通过授课技能竞赛,锻炼了培训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技巧和对授课现场的掌控能力,增强了在授课内容表达方面的科学性、逻辑性、先进性、实践性;促进了授课手段、语言运用、授课思路,在环节把握方面考查了课程导入、要点小结和时间掌控能力。

培训师通过参赛,整合、梳理了自我的教学经验与授课技巧,是对自身业务素质的高度总结与集中展示。

课件制作竞赛要求培训师科学合理、深入浅出地表现授课内容,广泛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围绕授课内容,精心制作授课课件。从参赛作品看,部分优秀课件构思巧妙,别具匠心。参赛课件从封面设计、色彩构图和内容呈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巧妙设计,做到主题明确,突出重点,文字内容有提炼升华,课件结构能体现出明显的课程导入、主体和小结等关键环节,所举案例、展示动画或图片等与讲授内容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所有参赛课件都结合了现代电网企业对培训内容的实际需求,与培训中心教学内容结合紧密,对学员掌握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有直接的教育功能和指导作用,且对于远程培训或网络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教案设计与编写竞赛要求参赛作品充分体现教案的作用和意义,反映编写者对授课思路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学过程的逻辑内涵,说明授课技巧的运用方案和对学员互动的组织策略。

优质培训项目评比要求各参赛项目组阐述培训项目开发背景、培训项目设计思路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方案策划的过程)、培训教学实施效果(培训内容安排的适宜性和培训师授课效果及学员反馈情况)、培训组织管理特色和培训项目总体效果(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实效性)。通过优质培训项目评比活动,提升了培训质量,规范了培训管理,优化了培训内涵,突出了培训效果,积极推进了培训品牌建设,促进了培训师的职业技能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运用能力。

培训师业务竞赛搭建了培训师业务交流和技能展示的平台,引发了培训中心空前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学习热潮,是教研活动的生动载体,同时也是促进培训师队伍业务能力提升和推进职业化建设进行的有效手段。

三、优化职业素养

培训师业务竞赛的作用重点在于规范职业行为和提升职业能力,同时对培训师的职业素养也存在积极影响。授课技能竞赛除考查培训师业务技能之外,对培训师的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竞赛要求理论授课着正装,实操授课着工作装,部分项目还依据安全规程要求配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等。在精神面貌上,要求培训师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在使用教学资料方面,要求培训师的课件、教案使用统一模板。这使得培训师更加注重职业形象。

培训师业务竞赛的具体方案和内涵间接考查了培训师对培训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手册的执行情况以及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水平,是培训中心羽翼文化在培训师理念中的渗透和传播,是多项建设成果的实践解读。

业务竞赛使得培训师再次审视自身的社会角色,增强了传播知识、传授技能、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强化了需求为导向、学员为中心、质量为根本的培训理念,传播了求实、求新、求精的工作作风。

四、结束语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需求分析 教学资源 环境与平台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影响信息化进程的因素、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并且达成了共识。普遍的认识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由此认识引发的学校的普遍做法是,加强各种技术培训,使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技术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满足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教师承担了过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压力,深感疲惫。但普通的教师无力改变现状,较重的压力使教师无奈地敷衍应对。我们在与一线教师进行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探讨中发现,教师们对多媒体教学提不起兴趣,分析原因发现,教师为了做好多媒体课件,必须参加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利用学到的一知半解的多媒体技术去做多媒体课件,非常费时费力,甚至影响到自身专业和对教学教法的学习与研究,但为了达到学校的要求,不得不花大力气拼凑课件。

对于拼凑课件、应付多媒体教学的这种情况,学校的管理者认为,这是教师“懒惰、不勤奋”,甚至是不努力工作的表现,从而制定相关的制度,督促、要求教师无论采取何种办法都必须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好,这样才能上好多媒体课。

二、问题的分析与总结

出现这种情况,教学管理者不能单一地认为这是教师素质的问题。平心而论,教师都在为成为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而努力工作,但在每个学校的不同的管理体制下,总是有适应和不适应这种管理体制的教师。能够适应学校现行体制的教师,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代表学校管理者的要求,而大部分不适应学校现行管理体制的教师,始终无法成为学校的教师。现行管理体制造就的优秀教师固然是非常优秀的,但如果管理者换个角度,分析大部分教师的需求,创新管理体制,使大部分教师都能适应,相信学校就能够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角度的改变,可以使问题的分析更清晰,思路更开阔。对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暂且不分析教师应该做什么,而是从分析教师需要什么、学校的管理应该如何创新的角度,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起来,总结如下。

1.学校没有统一的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和标准。

对于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许多学校在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设备,而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而言,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对于如何上好多媒体课,学校认为课件制作的好坏就是多媒体教学的评判标准,但在课件的优劣评判上很含糊。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学校盲目地管理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多媒体教学管理的混乱。

2.学校忽视了教师的困难和需求,过于强调和依赖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在没有统一认识和标准的情况下,盲目强调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在迫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的要求,唯一的管理方式就是对教师施加压力,让教师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创造价值。而对于教师的困难和需求,学校并没有较好地给予解决。

3.学校管理部门削弱了自身应该为教师提供资源、创造环境的服务和创新管理的职能。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管理者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更需要管理者根据教师的困难和发展的需求,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教学资源库,提供教师所需的技术支持平台和政策环境。但目前许多学校对这个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三、用系统的观点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看作一个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人员、教学资源、政策环境和技术平台是四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体性因素。

在信息化教育发展系统中,人员因素是最基础的因素,他们是教育信息化的执行者,人员中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除了人员的因素外,系统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其中软件资源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前提下,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利于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平台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推动力。

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统一认识,学校的管理者忽略了教学资源、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平台的作用,只强调教师个人的作用,而对于教师对教学资源及环境、平台的需求甚至是教师的困难有所忽视,由此形成的局面是一线教师在支撑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担负着巨大的压力。

作为一个正常运作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个因素都应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且各因素间有着相互影响和信息反馈。正常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系统也应如此,作为系统发展的执行者的管理人员对教师有着较强的影响关系,但这种影响关系不是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关系。管理人员在一线教师信息反馈的基础上,采用制定政策、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创建教师需要的环境和平台等方式影响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系统中的重要影响关系。这些不同的影响关系组成了一个闭环式的教育管理系统,共同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一线教师的需求分析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信息化系统中的主要执行者的一线教师时常处于被动教学的境地。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政策环境和技术支撑平台有着较强的需求,甚至有着较大的困难,总结如下。

1.教师有对教学资源如与课程配套的软件、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多媒体素材和电子教案等有着较强的需要。

因为对教师而言,获取或制作这些资源单纯依靠教师本人的力量是比较困难的,且有相当多的教师有着这方面的需要。

2.教师有着对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内容的强烈需求。

在培训方式上,许多学校的做法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这给许多教师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但往往由于其他个人或工作上的相关事务而无法系统地学习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学校组织得比较多的是课件制作技术。据教师反映,他们很认真地学习了一些制作技术,但由于课件制作涉及的技术过多,制作起来费时费力,始终不能够做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但教师们又不能很深入地、系统地掌握课件制作技术。

3.教师的困难。

由于教师一方面要顾及授课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要抽出时间专门学习难度较大的课件制作技术以便制作课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的精力。教师们期望学校能够有专门的多媒体技术服务机构为之提供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减轻对多媒体技术的恐惧和压力。

五、对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议

明确教育信息化系统发展运行的规律,分析教学人员对发展的需求,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上采用创新式的管理方式。

1.制定合适的教育技术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通过调研与考察,教师们比较乐意接受的是集中培训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网络,教师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并且在时间安排上比较随意,且不会漏掉培训内容。集中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且能够解决教师自学遇到的问题。

关于培训内容,我们的观点是,教师们应以专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为主,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们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培训应以电脑日常应用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处理与使用为主。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作为教师的必备技能和培训内容。

2.学校成立课件制作平台(机构)。

学校成立专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技术指导部门,在教师们准备好教学内容并进行了教学设计后,依据教师的申请,为教师提供课件制作指导和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服务。该机构可以聘请学有余力、爱好多媒体设计的学生为教师进行技术指导。

这样做的好处: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将精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教学设计方面;有了多媒体专业人员的指导,课件的质量必将有大的提高;教师依据好的教学设计,配合资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必将大力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3.建立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但能够为教师备课提供资源,还能够丰富教学课件,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因素。

当然,激励措施、多媒体教学比赛、研讨等手段的使用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多作分析,对多媒体管理制度多作创新,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多作支持,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多作激励,那样,学校的教育信息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冬玉.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教师因素分析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30-33.

[2]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郭绍倾,宿翠华.分析教师需求 规划培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48-52.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期初,学校校委会召开了电教工作专题会,制定了《Xx中心小学现代技术教育装备两年发展规划》。大会一直通过,再大的困难也不能对现代技术教育装备打折扣,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因此,本学期按照《规划》实施,学校花6万余元添置了15台笔记本电脑,全部用于教学。对11个教室也添置了相应的辅助设备,在我镇率先实现了“班班通”工程,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打造高效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加强管理,注重培训,激励应用。

学校不惜财力添置的现代技术教育设备是为了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加强管理,培训教师,落实应用是工作之重点。学校制定了《Xx中心小学笔记本电脑管理细则》,其目的是物尽其用,让其最大限度的服务教学。为了使教师管好、用好电脑,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一是培训电脑日常使用、维护知识;二是培训资源下载技巧;三是培训资源整合能力;四是培训如何建好自己的工作博客。通过培训,全体教师使用电脑的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为熟练、科学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创造了必要条件。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学校制定了《Xx中心小学教师电教课奖励方案》,鼓励教师用好设备,多上电教课,上好电教课。

3、搭建平台,组织活动,落实应用。

为了使电教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搭建了多个活动平台,促进工作落实,促进教师成长。一是搭建研讨平台,本学期校本教研活动,除了认真研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外,强调对教学课件构建的研讨,既促使教师认真制好每一个课件,也提高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学校还成立了课件开发小组,对优秀课件进行第二次开发重组,然后储存到学校资源库,为后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课件开发小组还承担着新学期的课件开发任务,目前,新学期的教学课件已经开发完成15个,课件涵盖语文、数学、思品、科学四大学科,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二是搭建学习平台,每学期学校分教研组组织一次教学课件评比活动,并把优秀课件分组进行展示,给每个教师一个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促进教师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三是搭建竞争的平台,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教师博客和班级博客评比活动,对博客的页面设计、博客的文章数量、博客的访问量进行全面评比,并对优秀的教师博客和班级博客给予适当的奖励,既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校的电教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全学期教师制作课件上电教课336节(不包含英语课和音乐课,人均制作课件13个)。电教课已经成了师生的共同爱好。学生的信息技术竞赛再传佳音,市级5人参赛全部获奖,学校获得团体二等奖,六年级学生徐李欣的作品顺利通过省级复赛,7月份将参加部级决赛,希望他为我校再次捧回大奖。

4、今后工作设想。

(1)、加大电教投入,提高“班班通”工程的质量,使我校电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2)、多渠道搭建活动平台,提高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件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期初,学校校委会召开了电教工作专题会,制定了《Xx中心小学现代技术教育装备两年发展规划》。大会一直通过,再大的困难也不能对现代技术教育装备打折扣,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因此,本学期按照《规划》实施,学校花6万余元添置了15台笔记本电脑,全部用于教学。对11个教室也添置了相应的辅助设备,在我镇率先实现了“班班通”工程,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打造高效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加强管理,注重培训,激励应用。

学校不惜财力添置的现代技术教育设备是为了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加强管理,培训教师,落实应用是工作之重点。学校制定了《Xx中心小学笔记本电脑管理细则》,其目的是物尽其用,让其最大限度的服务教学。为了使教师管好、用好电脑,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一是培训电脑日常使用、维护知识;二是培训资源下载技巧;三是培训资源整合能力;四是培训如何建好自己的工作博客。通过培训,全体教师使用电脑的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为熟练、科学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创造了必要条件。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学校制定了《Xx中心小学教师电教课奖励方案》,鼓励教师用好设备,多上电教课,上好电教课。

3、搭建平台,组织活动,落实应用。

为了使电教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搭建了多个活动平台,促进工作落实,促进教师成长。一是搭建研讨平台,本学期校本教研活动,除了认真研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外,强调对教学课件构建的研讨,既促使教师认真制好每一个课件,也提高了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学校还成立了课件开发小组,对优秀课件进行第二次开发重组,然后储存到学校资源库,为后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课件开发小组还承担着新学期的课件开发任务,目前,新学期的教学课件已经开发完成15个,课件涵盖语文、数学、思品、科学四大学科,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二是搭建学习平台,每学期学校分教研组组织一次教学课件评比活动,并把优秀课件分组进行展示,给每个教师一个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促进教师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三是搭建竞争的平台,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教师博客和班级博客评比活动,对博客的页面设计、博客的文章数量、博客的访问量进行全面评比,并对优秀的教师博客和班级博客给予适当的奖励,既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校的电教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全学期教师制作课件上电教课336节(不包含英语课和音乐课,人均制作课件13个)。电教课已经成了师生的共同爱好。学生的信息技术竞赛再传佳音,市级5人参赛全部获奖,学校获得团体二等奖,六年级学生徐李欣的作品顺利通过省级复赛,7月份将参加部级决赛,希望他为我校再次捧回大奖。

4、今后工作设想。

(1)、加大电教投入,提高“班班通”工程的质量,使我校电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2)、多渠道搭建活动平台,提高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上一篇:美妆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技工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