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的发展历程:从网络开放课件到SPOC

时间:2022-10-02 09:54:42

MOOC的发展历程:从网络开放课件到SPOC

【摘要】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音译为“慕课”。MOOC起源于早期的网络开放课件,并经历了基于联通主义的cMOOC,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后MOOC时代”等发展阶段。本文主要介绍MOOC的发展历程以及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及优劣势,理性分析MOOC浪潮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网络开放课件 cMOOC xMOOC SPOC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译作“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音译为“慕课”。MOOC起源于早期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是新发展起来的网络教学课程模式。从理论上来讲,M(Massive)即大规模的,指对用户数量没有限制,学习者可达上万人;O(Open)即开放的,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O(Online)即在线的,指学习活动过程主要通过网络传播来实现;C(Course)即课程,指具有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过程、课程评价等。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入edX在线教育平台,同年7月8日,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宣布加入Coursera,10月10日,清华大学正式推出“学堂在线”,它是国内首个大规模的开放在线MOOC课程平台。MOOC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网络在线教育革命,本文主要阐述MOOC的发展背景及发展历程,理性地分析MOOC浪潮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早期的网络开放课件

在线开放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如早在1989年就开始推行在线学位计划的美国凤凰城大学。2000年受英语政府资助开展在线高等教育的英国环球大学以及实施OCW(Open Course Ware)项目计划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等。

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将自己大量的学习课件发到网上供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免费学习。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举行专题论坛,将开放课件发展到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并界定内涵,OER指通过信息与传播技术向学习者提供的、在非商业目的前提下可使用、参考和修改的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开放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2003年,中国启动精品课程项目,同年10月,美籍华人王逢旦博士发起组织成立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CORE),CORE是一个以部分中国大学及全国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为成员组成的非盈利机构。2005年,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成立,由哈佛、耶鲁、MIT等2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组织构成,2011年1月18日,网易成为其中的一员,同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加入OCWC,成为第一所加盟的国内高校。随着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开放课程联盟的成立,世界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发展呈鼎沸之势,这为MOOC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联通主义的cMOOC

2005年,首届开放教育国际会议在犹他州立大学召开,开放教育资源研究开始升温。2007年,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发起了一门名为“Itro to open Education(INSF)7150”的开放课程,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分享该课程资源并参与课程创新。随后,2008年1月,加拿大里贾纳大学(University of Regina)的Alec Couros教授开设了一门网络开放课程:Media and Open Education(EC&I 831),并邀请全球众多专家远程参与教学,这两个项目为MOOC课程模式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和技术准备,可以说是MOOC的前身。

而“MOOC”这个词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The 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Technology in Liberal Education)高级研究员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的,是为了响应阿萨巴斯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国家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高级研究员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两人设计和领导的一门在线课程《联通主义与联通性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CCK08),基于联通主义的MOOC课程从此诞生。其实,早在2005年,乔治・西蒙斯就已经提出网络时代的联通主义理论,他在《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联通主义理论不能严格地看作一种“学习理论”,而应该看作面向网络时代的一种“学习观”。

基于联通主义MOOC课程的设计与传统课程有很大的发展转变,传统课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发展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不再是限定学习者学习范围的枷锁,而成为促进他们组织学习,徜徉知识海洋的引导者。在基于联通主义MOOC课程中,学习者拥有高度自主性,通过自我调控自发地开展学习活动,利用多种多样的学习工具,如wiki、社交网络、博客、Moodle、谷歌论坛、虚拟教室、Twitter、Facebook、Rss等,构建学习通道和知识网络,学习通道包括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通道,也包括学习者与各类资源的交互通道。

三、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

商业的力量推动了MOOC的发展,2011年秋,MOOC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斯坦福大学将3门课程免费到网上,这其中包括吴恩达(Andrew Ng)教授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和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的“人工智能导论”(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课程,两门课程的注册人数分别达到了10万和16万。于是,吴恩达和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于2012年7月创办了Coursera公司,首批合作的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突尼法尼亚大学,现已发展到10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Coursera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优质的网络公开课程。特龙离开斯坦福大学后与两名同事大卫・史蒂文斯(David Stevens)、迈克・索科尔斯基(Mike Sokolsky)共同创办了Udacity,Udacity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水准,涉及经济学、科学、数学、物理等领域。Coursera和Udacity都是盈利性组织,而edX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办的非盈利性组织,其前身起源于MIT在2011年12月的在线开源项目MITx。edX继承OCW开放共享优质资源的使命,旨在以突出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新的互动式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平台。美国三大MOOC平台相机发展起来,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在美国MOOC平台发展蓬勃之际,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国内的MOOC平台也逐渐发展起来。2012年12月,包括英国开放大学、利兹大学、伦敦国王大学等在内的12所英国大学联合发起一个大规模的网络开发课程平台――FutureLearn,该课程建立在英国开放大学40年的远程学习课程设计基础之上,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2013年4月,OpenupEd正式上线,它是由欧洲11个国家联合推出的MOOC网站,该网站得到了欧洲委员会的支持。

同期,澳大利亚开放大学也推出了一个在线MOOC平台――Open2Study,该平台旨在为为学习者提供优质、免费、高需求的课程,涵盖广告、管理、教育、护理多领域的内容。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它是由清华大学自助研发的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的MOOC平台,该平台目前运行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MIT、斯坦福大学等60多所国内外名校的500多门课程,涵盖多个研究领域。还有德国的iversity平台、OpenCourseWorld平台,日本的Schoo平台,西班牙的Miriada X平台,巴西的Veduca平台,爱尔兰的Alison平台等,MOOC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强烈的冲击。

cM根据学习理论来划分,MOOC大致分为基于联通主义的慕课(cMOOC)和基于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念的慕课(xMOOC)两种模式,OOC和xMOOC共同的特点是:学习资源丰富,易于使用,自主学习,大部分免费使用等,但二者也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在cMOOC课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数字平台,在平台上通过讨论、交流建立起基于同一话题的知识节点,并建构起个体对知识的网络化连接,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个性化建构,这与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是对传统高等教育的超越和创新。cMOOC关注知识的创造和生成,关于cMOOC的研究文献偏重于教学理论和模式的探索,总结起来,cMOOC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基于社交网媒的互动式学习,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注重学习通道的建立,学习者高度自治和学习具有自发性等。cMOOC这种强调学习者高度自治的教学模式难以适用于课堂教学为广大师生所接纳。

而xMOOC是引入商业推广的一种新形教学模式,它以传统大学课堂教育为基础,建立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和系统化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在平台上可获得大量的知识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不同难度的作业和测试,学习相应的课程还能够获得部分高校的学分。

四、“后MOOC时代”――SPOC

随着对MOOC课程研究的深入和MOOC课程在各国高校的应用和发展,一个新名词――“后MOOC时代”被提出。2013年7月30日,Malcolm Brown在一篇名为“Moving into the Post-MOOC Era”的博文中指出“后MOOC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期的课程发生了一些转变:xMOOC的完全自主在线学习向混合学习、翻转课堂、协作学习转变,MOOC课程平台服务出现新变化,学分认证和学分互认出现新动向等。这个时期涌现出一些新的在线学习形态,如SPOC、MOOL、DOCC、PMOOC、Meta―MOOC、MOOR、DL―MOOC等,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的就是SPOC。

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这一概念是由推出世界第一门软件工程MOOC课程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提出的,阿曼多・福克斯教授认为SPOC目标就是实现MOOC与校园课堂的有机融合。在国内,SPOC也被称为“私播课”。

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浪潮中,SPOC应势而出。xMOOC虽然基于传统课堂教育容易被老师和学生接受和利用,但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充分应用仍然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为了打破这种限制,同时让在线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创造一个混合型的教学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可以融合MOOC的资源优势,还可以弥补传统课程对学生需求关注度不够的不足,SPOC作为一种及集传统教学、翻转课堂、协作学习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

SPOC中的“S”(small)和“P”(private)分别对应MOOC中的“M”(massive)和“O”(open),虽然SPOC与MOOC的意义不一样,但SPOC被认为是MOOC一个分支,是MOOC在高校教学应用中的一个成果。“S”限制了学生的规模,一般是几十人到几百人,“P”指对课程设置准入门槛,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参加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证书或学分。课程是面向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开放的,一些申请者不满足课程设置的条件,这一部分人仍然可以以旁听者的身份学习并完成相应的作业和在线讨论,但不能获得证书和学分。

目前,很多高校在一部分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这一模式。哈佛大学的“版权法”课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媒体面临的主要挑战”课程,研究生的“建筑学假想”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软件工程”课程。这些课程虽然都在试验阶段,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另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在线教育的大学,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全球校园(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Global Campus,简称CSU―GC)也在实践SPOC。在国内,推出“学堂在线”慕课在线教育平台的清华大学也在尝试这种教学模式,他们开设了“C++程序设计”、“云计算与软件工程”的SPOC,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这种灵活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深度。SPOC在国内很多地方高校也逐渐发展起来。

五、结束语

MOOC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从网络开放课件到cMOOC,再到xMOOC,直至现在的SPOC,经历的时间较短,且集中于后来的十几年之间,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形成顺应信息时展的多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国内研究者对MOOC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最初的对MOOCs的概念内涵、影响、价值、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翻转课堂、协作课堂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MOOC的发展影响和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这些都推动了高校课程改革的进程。学者们对于MOOC模式的作用褒贬不一,还有学者认为“后MOOC时代”终将回归到开放在线教育,但无论如何,MOOC模式的应用能够推动我国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让学生有机会与世界名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与世界接轨,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为邵阳学院2015年度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5SZ14)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马述,邵阳学院,1986年7月生,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黄诗玮,邵阳学院,1988年1月生,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下一篇:癌症生存者管理与自我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