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31 22:59:58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 逆向工程;汽车研发;工作流程;开发技术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7-0159-02

1 概述

当前我国的汽车研发技术,仍然明显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我国汽车研发的实力,是目前普遍研究课题,也是汽车工程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关于逆向工程技术对我国汽车研发工作的影响。

2 逆向工程技术的原理与基本理论

2.1 汽车逆向工程开发的原理

2.1.1 汽车逆向工程开发流程

汽车逆向工程开发流程图如下:

在汽车逆向工程开发工作中,采用对参考样车进行创新改革是目前流行的一个方法。选择的参考样车一般是汽车公司的最新产品,在参考样车基本架构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对样车进行创新和改进,在样车的基础上,研发出新的汽车。样车改装工作与全新汽车的整体研发工作相比,投入的人力和资源都明显较少,担的风险也小的多。因此,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挥参考样车的优势,还可以在这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实践证明,在汽车逆向工程开发中,采用改进参考样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需求。

2.1.2 汽车逆向工程中的技术指导

汽车逆向工程中有两个主要的技术指导:一方面是数字化扫描测量技术,就是对实物模型表面结构数据的获取技术,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汽车表面的光顺处理技术以及零部件的曲面重建技术。

2.2 汽车逆向工程中的测量技术

近年来,非接触式三维坐标测量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全面,这种测量方式是利用物理原理,通过物质与物体表面发生一些物理现象,来对汽车表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测量,以及对三维信息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等。这种测量方式中,比较普遍的是利用一些物理理论,物理光学原理等发展起来的现代三维空间状态测量方法,如激光干涉,光的衍射法等等,由于这种测量技术在测量过程能够采用非接触测量这种方式,不仅迅速快,运用起来也很方便。因此,这项技术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3 汽车逆向工程中汽车表面光顺处理

在汽车逆向工程设计中,空间坐标,即三坐标测量方法,能够得到的汽车模型表面数据是一大堆庞大的离散的点,但是详细的特征信息或者重要数据却不能得到体现,而且,这种处理方式存在数字化误差,所以说,对离散点数据采取的表面光顺处理,是逆向工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是决定汽车研发工作是否满足质量要求的关键。

2.3.1 汽车曲线的光顺处理问题

一般地,在逆向工程中,粗光顺运用圆率法,精光顺运用能量法。

汽车曲面光顺的主要技术流程:1)寻找坏点,并确定它的坐标值;2)通过粗光顺,保证曲线上各段的曲率符号可以一致,从而明确曲线的凹凸性特征;3)采用精光顺,使曲线上的各分段的曲率变化保持一致和均匀,得到光顺的要求。由数学的微分理论可知,曲面的凹凸性的判断依据就是曲平面的曲率。曲率对汽车曲线的光顺处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数据依据。

2.3.2 汽车曲面光顺

光顺曲面的有效方式:利用光顺曲面的纵向曲线可以得到新的坐标点,从而生成横向样条曲线并且保持光顺。横向样条曲线光顺过程中,可能引起某些型值点的坐标的变化,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纵向曲线,因此纵向曲线就必须重新进行光顺,并且要进行多次,直至所有样条曲线都能达到曲线光顺的要求,最终实现完整的光顺汽车曲面。

3 汽车逆向工程技术在汽车研发的应用过程

3.1 扫描前的作业流程

样车的准备 参考样车的整体扫描、测绘前的定位 汽车的内外表面扫描、测绘汽车焊接总成的拆解、扫描汽车外表面的数据扫描和处理及表面光顺

3.2 扫描后的工作具体操作流程

扫描的准备工作,扫描数据的整理把扫描点做成云图对云图进行分析和处理汽车表面光顺工作的准备,分线的绘画光顺结果和质量检查

3.3 零件的曲面及结构三维重新建立

工作流程:零件表面扫描数据的收集扫描电的云图绘制零件表面云图的分析对杂讯点进行技术处理和必要的删除零件三维立体空间架构、以及内部结构的建立,得到零件的三维立体空间的模型图纸。

3.4 汽车零件数模的虚拟装配检查较核

4 结论

目前,汽车逆向工程技术是提升我国汽车研发技术水平的一个关键,必须通过学习国外先机技术,委派技术人员进行考察来全面提高我国逆向工程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汽车研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K.B.Smith etal.Malti-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used in accurate digitizing technique transactions of the ASNE,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1994,116(11):482-490.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大众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技术新工艺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使汽车结构复杂化,也增加了汽车故障诊断的难度。传统的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的需要,因此必须提高汽车诊断技术,本文就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探讨。

1 常用的汽车故障诊断方法

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分为人工经验诊断法与仪器设备诊断法,下面就这两种诊断方法展开讨论。

人工经验诊断法主要是汽车维修诊断人员凭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汽车不解体或者汽车局部解体的状况下,使用简单的操作工具,通过各种肢体动作,一边检查一边分析的方式,对汽车故障做出判断,得出诊断结果。人工经验诊断法主要有直接检测法、顺序检查法、分段排除法等等。

仪器设备诊断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在汽车不解体的状况下,运用检测仪器对汽车进行综合检查,从而得出诊断数据的一种方法。现代检测仪器能够对检测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这种故障诊断方法主要用于汽车检测站、大型的维修企业以及特约维修服务站等等。

仪器设备诊断法主要使用四种故障诊断设备。第一是发动机故障诊断设备。主要使用万用表、解码器、示波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气缸压力表、气缸压力检测仪、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缸压正时检测仪、汽油机点火示波器、油质量检测仪、光谱分析仪、闪光正时检测仪等仪器。第二是底盘故障诊断设备。主要使用前轮定位仪、四轮定位仪、车轮平衡机、悬架装置检测台、转向系间隙检测仪等仪器。第三是整车故障诊断设备。主要使用滑板式车轮侧滑试验台、车用油耗计、车速表试验台、制动减速度仪、制动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等仪器。第四是专业综合诊断技术。汽车维修站主要是运用现代汽车故障检测设备,在汽车不解体的状态下,对汽车精细有效的诊断与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汽车维修站都是由安全环保检测线与综合检查站组成。汽车抵达汽车维修站后,维修站按照检测工艺流程进行检测,按顺序完成检测。

2 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

首先,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将不断运用新理论与新技术,这是一个必然趋势。汽车故障信息具有多特征性与模糊性等特征,现代非线性数学工具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对信号进行提纯去噪、识别并进行信息融合。新技术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为以下几点:人工神经网络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小波分析技术及基于模糊理论的汽车故障诊断系统。另外,随着诊断技术大大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利用车载计算机对汽车的发动机、转向系统等部件进行故障诊断,车载计算机可以将诊断信息储存并显示出来,车载计算机诊断技术的发展将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服务,能够提高汽车的可靠性,这也是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

其次,新信息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中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汽车故障的振声诊断研究中,大多是通过分析柴油机缸盖、汽车变速箱等进行研究,这都属于单项静态检测,而利用机械系统振动噪声检测分析的方法较少。这是因为汽车的构造比较复杂,汽车内部的振动源较多,振动频率分布比较广泛,振动噪声相互干扰;在汽车内部发生振动的零件较多,汽车正常工作的状况下难以观察到。目前,在汽车故障诊断中利用振动噪声进行振动还存在一定难度,这是因为具体分析汽车构建振动的分析方法还不健全,对汽车构件产生振动信号机振动噪声传播途径缺乏研究。虽然针对汽车振动参数与汽车内部零构件发生故障之间的关系,做过大量的研究实验,但是目前难以得出准确性的结论。因此,有必要对汽车的振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需要通过理论与实验研究来得出汽车零构件发生振动、产生噪声并传播噪声的原理,要能够确定汽车振动信号与汽车的型号、运行速度等因素之间的联系。此外,若是能够将工程数学理论中的机械振声检测与车载检测设备充分结合起来,就能够对运行状态下的汽车进行有效地检测与诊断,这样就能够通过振声对汽车故障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对汽车故障进行分类,这样能够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第三,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在发展过程中,汽车的检测周期将延长。随着汽车制造质量、性能、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提高,再加上我国公路状况不断提高,汽车出现故障的概率将大大降低,汽车的检测周期将出现延长趋势。此外,我国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将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预测并监控汽车的性能状况是我国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检测设备走向智能化、多功能化。而汽车故障原理分析技术、故障诊断信息的传达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化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将逐步实现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目前,我国许多汽车检测站大都配备了计算机检测管理系统,但是各地区的检测站所使用的检测技术是不同的。因此,随着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在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实现网络化,能够做到全国汽车检测站的信息资源共享、硬件与软件资源共享。在这个基础上,计算机检测管理系统能够将全国的汽车检测站联合起来,能够使各地区的交通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各地区的汽车状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有人工经验诊断与仪器设备诊断两种方法,现代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将诊断理论与诊断技术融合在一起,诊断设备具有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等特征。在其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应用新技术与新信息,以此来优化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也正是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够推动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汝胜,焦宗夏,王少萍.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6.

[2]侯军兴,刘存祥,卢士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

[3]陈朝阳,张代胜,任佩红.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3.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篇3

汽车运用工程是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在分析汽车运用条件、主要性能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密切结合的方法,研究如何有效的运用汽车,并分析影响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各种因素,从而实现合理使用汽车,科学有效地对汽车进行管理、科学试验等目的。内容主要包括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汽车的公害、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社会对汽车使用与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直线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许多高职院校都争相办起了汽车运用专业,"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也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高专的精品专业。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是我校四年制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的使用车辆,以较低的能耗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在汽车运用工程传统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简单、方法单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体系的问题

大多高校教师为满足本校统一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要求,不考虑专业实际,在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只突出体系要求,按照要求编写教案、教学日历等,而不考虑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多少,仅作为满足教学体系条条框框的知识传递工具,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学习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仅能获知一个教学量化评价体系的综合评分,而对自己教学方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详细信息了解较少,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善。

2.2 教学模式的问题

汽车运用工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尤其突出的课程,需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使学生从理性的高度认识汽车的各种性能,实践教学产生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汽车各种性能的理性认识。但是,由于我国汽车工业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理论知识在迅速增加,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而各高校教学学时却保持不变或有减少的趋势,我校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新版教学大纲就由原来的56学时减少到48学时。同时,实践环节严重不足,且二者前后分开进行,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脱节,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3 课程教学的教改实践

任课教师不可能改变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只能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为了提高汽车运用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要从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入手进行教学。

3.1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为了实施教育改革,创立具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教材选用高延龄主编的汽车运用工程(第三版),该教材建立了以理论为基础、汽车理论与汽车技术使用融合为一体的汽车运用工程教学内容体系。这样即减少了课程门数,也精简了课程内容,降低了课时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一些对汽车运用工程有影响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如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合理使用、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理论等。

3.2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改进教学手段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非常晦涩难懂,学生感觉难度较大,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主要是该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大部分学生缺乏知识串通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信心;另外,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汽车性能的了解,仅仅依靠课堂讲述往往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音像等课件的形象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趣味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精心制作电子教案,注重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加强师生间交流与沟通,体现教学核心。课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精心制作课件是必要的。在课程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注意避免过度渲染屏幕而导致喧宾夺主的反效果,避免只是板书内容或电子讲稿的课件(因其单调、枯燥而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形式,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综合起来,用于课程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教学效果好、利于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等特点,它发挥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作用。在课程教学时,为避免多媒体课件的束缚,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适时运用,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两者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学的核心应体现在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上,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在讲授内容时不但注重自身的仪表和情绪,而且密切关注整个课堂气氛,注意察言观色、准确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调整语速、语调及讲解方式,及时走下讲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避免了师生均被课件牵着鼻子走的局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3 改进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体系中实践操作与理论授课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在实验过程中才能验证、综合所学知识,从而最终掌握知识。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注重实验基地建设,成立了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为了配合实验教学,安排实验人员编写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在课程安排中,根据汽车运用工程课程的特点,按照教学进度适时安排实践。如讲完汽车动力性后立即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如此,教学实践交叉进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快速结合起来,提高的教学质量。

4 结论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汽车;检测技术;重要性

现代汽车状况检测诊断技术广泛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汽车安全提供了保障。尤其是我国检测诊断技术的研发,设备的规格,品种较为齐全,性能优良可靠,它促进了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将重点谈谈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

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1汽车技术状况可分为,汽车完好技术状况和汽车不良技术状况

(1)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是指汽车完全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的状况,汽车技术状况的各种参数值,包括主要使用性能、外观、外形等参数值,都完全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2)汽车不良技术状况,是指汽车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任一要求的状况。处于不良技术状况的汽车,可能是某些主要使用性能指标不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也可能是仅外观、外形及其它次要性能的参数值不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1.2汽车的工作能力与汽车故障

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工作能力,或称为汽车的工作能力状况。汽车故障是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1.3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

(1)汽车动力性变差。

(2)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油消耗量显著增加。

(3)汽车的制动性能变差。

(4)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能变差。

(5)汽车排放污染物和噪声超过限值。

(6)汽车在行驶中出现异响和异常振动,存在着引起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的隐患。

(7)汽车的可靠性变差,使汽车因故障停驶的时间增加。

2.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目的

汽车检测可分为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两大类。

2.1安全环保检测的目的

对汽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检测,目的是在汽车不解体情况下,建立安全和公害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符合要求的外观容貌、良好的安全性能和符合规定的尾气排放物,在安全、高效和低污染下运行。

2.2综合性能检测的目的

对汽车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综合性能方面的检测,目的是在汽车不解体情况下,对运行车辆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查明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和原因;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监督,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同时,对车辆实行定期综合性能检测,又是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这一修理制度的前提和保障。

2.3故障诊断的目的

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目的是在不解体情况下,对运行车辆查明故障部位、故障原因进行的检查、测量、分析和判断。诊断出故障后,通过调整或修理的方法排除,以确保车辆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运行。

3.汽车诊断的方法和标准

3.1人工经验诊断法

这种方法是诊断人员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在汽车不解体或局部解体的情况下,借助简单工具,用眼看、耳听、手摸和鼻闻等手段,边检查、边试验、边分析,进而对汽车技术状况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3.2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

这种方法是在人工经验诊断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诊断方法,该方法可在汽车不解体情况下,用专用仪器设备检测整车、总成和机构的参数、曲线或波形,为分析、判断汽车技术状况提供定量依据。

3.3汽车检验标准

(1)侧滑:机动车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仪检测时,其值不得超过5m/km。

(2)车速表:车速表允许误差范围为-5%~+20%。即当实际车速为40km/h,汽车车速表指示值应为38km/h~48km/h。超出上述范围车速表的指示为不合格。

(3)转向:汽车方向盘应转动灵活、操纵方便、无阻滞现象;汽车在平坦、硬实、干燥、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应以10km/h速度在5 s内由直线行驶过度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驶,其施加于方向盘外缘的最大圆周力应小于等于245N。

(4)发动机:应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怠速稳定,无异响,机油压力正常。发动机功率不允许小于标牌(或产品使用说明书) 标明的发动机功率的75%。

(5)噪声:车内最大允许噪声级不大于82dB;汽车驾驶员耳旁噪声级应不大于90dB;机动车喇叭声级在距车前2m、离地高1.2m处测量时,其值应为90dB~115dB。

4.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项目

4.1安全性

(1)制动力检测程序:采用汽车制动试验台,当电脑确定汽车进入制动试验台后,采集汽车左右车轮的最大制动力,然后通过电脑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制动是否合格。

(2)侧滑:汽车以3km/h~5km/h的速度垂直侧滑板驶向侧滑试验台,使前轮平稳通过滑动板;当前轮完全通过滑动板后,从指示装置上观察侧滑方向并读取、打印最大侧滑量。

(3)转向:做转向试验,进行转向沉重的故障确诊;检查轮胎气压是否充足;检查转向器及转向节衬套、轴承和纵、横拉杆各连接处的情况;检查转向器有无故障;检查转向节与主销。

(4)前照灯:采用前照灯检验仪对前右灯和前左灯进行发光强度和光速照射方向的检测,从前照灯检测仪的显示屏上分别测量左右远、近光束的水平和垂直照射方位的偏移值。

4.2可靠性

汽车的可靠性的检测主要包括汽车的异响、磨损、变形、裂纹等检测。

4.3动力性

(1)检测车速。将汽车开上车速表试验台,待汽车的驱动轮在滚筒上稳定后,挂入最高档,松开驻车制动器,踩下加速踏板使驱动轮带动滚筒平稳地加速运转;当汽车车速表的指示值达到规定检测车速(40km/h)时,读出试验台速度指示仪表的指示值。

(2)检测加速能力。

(3)检测底盘输出功率。

(4)检测发动机功率。发动机技术状况变化的主要外观症状有:动力性下降,燃料与油消耗量增加,起动困难,漏水、漏油、漏气、漏电以及运转中有异常响声等。

(5)检测扭矩和供给系。

(6)检测点火系状况。点火系的主要故障有无火、缺火、乱火、火弱及点火正时失准等,检测时,主要是对点火系线路和点火控制器进行检测。

点火系线路检测:检测时使用万用表,采用逐点搭铁检测法可确诊断路部位,采用依次拆断检测法可确诊短路搭铁部位。

点火控制器检查:应进行点火控制器电源电压检查、通断检查、输出电压检查和霍尔信号发生器检查。

4.4油消性

通过燃油消耗检测仪测定燃油消耗量的容积或质量来表示,以此来评价在用汽车状况和维修质量的综合性参数。

4.5噪声和废气排放状况

(1)汽车噪声的检测:采用声级计进行汽车噪声检测。

(2)检测汽车废气。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采用怠速法或双怠速法,规定各排气组分均应采用不分光共外线吸收型(NDIR)监测仪进行;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采用滤纸烟度法,规定采用滤纸式烟度计进行等。

5.结束语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篇5

通过参考文献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在写这篇论文时的起点和深度,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态度和论文的真实广泛性。关注学术参考网查阅更多优秀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汽车底盘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汽车底盘论文参考文献:

[1]汽车底盘的养护[J].汽车时代,2005,(Z1)

[2]靳春士.谈谈汽车底盘的养护[J].汽车运用,2008,(04)

[3]蔡立志,赵满仓,吴冰冰.汽车底盘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11).

[4]吴伟民.汽车底盘的养护[J].轻型汽车技术,2006,(05).

[5]刘勤.底盘的养护[J].运输经理世界,2006,(09).

汽车底盘论文参考文献:

[1]关文达,汽车构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1.

[2]刘远东,汽车维修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0.

[3]万金定.浅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保养[J].科技致富向导,2010(27):217,266.

[4]孟清华,王保国,王瑞君.基于交通安全的人―车―环境系统的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4(2):60-64.

[5]郑人.汽车底盘的维护与节油[J].职业,2011(24):94.

汽车底盘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新林.底盘装甲——汽车底盘的保护神[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6,2.

[2]蔡立志,赵满仓,吴冰冰.汽车底盘的日常维护与保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11.

[3]刘金年,加强汽车底盘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

[4]关文达.汽车构造第2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在“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课程教学内容中,一定要紧跟汽车电器电子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更新内容,引进新知识摒除旧知识;而且要将相关课程融合;与此同时引进更科学的、先进的汽车和汽车电器实习装备,要从教学方法上提高学生的各种技术水平,一体化教学方法便是其中一种。

一、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对电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抽象能力低,但对新技术较感兴趣,接受新事物快。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特点,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1.教学内容

汽车电气顾名思义为汽车上跟电相关的,包括电源(发电机和蓄电池双电源)、用电设备(多种多样)、电路(导线、安全装置、开关等)等,内容繁多。

对于“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课程,不同的教材所含的内容不同,但一般为汽车电气电路、蓄电池、发电机、启动系统、点火系统、汽车空调、辅助电气、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因这门课程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内容有交叉,所以在内容选取上摒弃点火系统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2.教学顺序

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顺序各异,应按照汽车电气故障诊断顺序进行,即电源、安全装置、开关、用电设备。在教学当中,应按照汽车电气概述、汽车电路的基础知识、电源系统、启动系统、汽车空调、辅助电气的顺序进行。

3.教学方向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车辆维修相关的专业,而现在车辆的维修一般侧重于诊断、更换备件,很少进行解体检测。所以在“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课程中,应让学生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理清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思路。

4.教学知识更新

在讲汽车电气这门课时,应随汽车电气技术的更新而更新教学知识点。如普通的铅酸蓄电池已退出市场,而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免维护蓄电池并且应用一些蓄电池新技术,在讲述蓄电池时应加入蓄电池新技术知识;现有一些新型的无刷发电机、永磁发电机等已经应用,在讲解时应适当加入这些内容。应摒弃发电机的拆解内容,现在普遍应用减速式起动机,一键启动在车辆上较为常见,在讲解上应加入减速式起动机结构,摒除起动机的拆检内容。新的辅助电气系统如免钥匙进入、泊车辅助、并道辅助等应加入教学内容。

二、教学课程融合

汽车电器出现故障可能与汽车电器、汽车电路、汽车网络传输等相关。例如,转动启动钥匙到启动挡位,起动机不转,可能是防盗问题、蓄电池故障;电路中的导线、保险丝、继电器故障,也可能是起动机故障。如何能够快速地诊断,就要使学生理清思路,排除防盗问题,顺着电路排查,这就要求将“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与汽电路识图课程进行融合。

“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课程要与汽车电路识图、车载网络、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的检修等课程相融合。

三、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尽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运用了动画模拟,但学生对电器的工作过程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枯燥乏味。理论教学安排跨度大,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结合,学习难以深入。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师不同,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而一体化教学的运用可以构造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或项目引导下,将汽车电系系统的检修理论教学融合到实习、实训教学之中,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学生在边学边做的理实交互中完成特定任务或项目,做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达到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精神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在项目教学时间上,一方面参照汽车维修企业检查维修该项目(汽车电器故障)所需的步骤与时间,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现有设备、场地及学生的基本素质等情况,合理利用时间。

“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真正找到了一种具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立.基于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合的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实践[J].科技资讯,2013(27).

[2]王冬良.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周丽.高职汽车电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12(12).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 培养模式 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青年项目课题“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方向分流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Q00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33-01

目前汽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大,人员分工更细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更高。如何抓住中部崛起及汽车工业作为湖北省第一支柱产业的发展机遇,以服务于汽车后市场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汽车行业服务第一线工作,能从事汽车运用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研究的重中之重。

1.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对企业进行就业岗位及能力要求、人才需求调研,了解到目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1)企业最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学校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品格,平时加入人文素质培养,及时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准员工。

(2)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把企业文化引入到学生实习中。重点进行低、中级别的岗位培训,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一般工作岗位。

(3)鼓励学生多参与学院组织的学习、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

(4)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并引导学生定期自省,落到实处。

(5)强调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英语水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校期间不断修炼自己,提高学习能力。

2.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确定

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22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如何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教学改革的建议,就业岗位及其能力要求,人才需求,汽车后市场现状及人员结构,从而确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技术服务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汽车行业经营、服务第一线需要,具备汽车检修、机动车保险实务的核心能力,能从事汽车运用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专业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定为:学会做人与做事,系统化培养汽车运用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是:校企合作,联手行业内知名企业;内容选取基于典型岗位任务;教学组织是:学做一体;评价方法是:技能与素质评价,通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价;课程建设软硬兼施,包括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教材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课程网站建设等;通过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保证质量。

(2)专业教学模式。实施三合一:以汽车检修、理赔工作任务为载体,理论与实践合一;以汽车检修、理赔工作项目为目标,课堂与车间合一;以汽车检修、理赔工作技能为手段,实习与顶岗合一。

3.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3.1课程和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包括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方向、车辆保险方向和车辆公估方向。基于岗位分析,设置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其中包含汽车构造、汽车保险与理赔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

3.2 “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1)团队管理。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逐步优化师资结构,以建设一支专兼师资比达1:1以上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一批集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于一身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专任教师队伍。通过与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校教学,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2)师资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制度和机制研究,在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引进和培养方式、社会实践和业务进修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国内外进修和交流、企业锻炼培养1名具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脱产或课余时间兼职到汽车企业进行实践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双师型”资格要求。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对教师进行轮回培训。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汽车维修一线锻炼,提高教师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从本地区汽车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能在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就业等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3.3专业教学环境和条件

(1)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功能要求,精心设计施工,建立校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强化汽车实训基地功能、彰显特色。优化实训教学场地,包括发动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变速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汽车维修仿真模拟实训室和汽车商务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通过与汽车4S店和保险公司合作,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去实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协助企业承担培训任务,达到双赢的局面。

(2)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和教学资料建设。多媒体素材包括文本、视频、音频、图像和动画。教学资料包括校本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案例、任务工单和仿真软件。

3.4 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

(1)管理体系。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专人负责,加强过程控制,严把质量关,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建设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2)监控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建立听评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师导师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校内兼职督导员3人、学生信息员每班1人;系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教研室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不少于5次。通过企业技术人员、企业一线师傅、校内专任教师三结合实行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校内外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习实训考核办法和事故及危机处理预案。

作者简介:

汽车运用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技工学校 汽车修理 维修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维修与汽车运用技术人员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技能型人才,被教育部等六部委列为技能紧缺人才。形势的发展对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优化汽车专业课教学就成为培养适应汽车行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汽车产业现代化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要求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90年代以来,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诸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ABS(制动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AC(空调)、电控悬架以及驾驶员交通信息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总体构建中,电子装置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由以机械装置为主向机电结合的科技型产品转变。这就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

1.现代化汽车产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随着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修理人员以机械装置为主的汽车维修方式已经不适应维修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汽车的要求。据劳动部门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指出,对维修类职工的技能要求在加工、安装、操作、维修、检测等五类职工中是最高的;而在维修类中又以对汽车维修类人员的技能要求为最高。这是因为要从事对现代汽车的维修,除了掌握机械类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信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使用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所以说,当代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是尽快使自己成为知识型的技能型人才。

2.汽车维修手段的现代化

尽管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业的技术水平依然滞后于新款车型的技术开发,也总将随着汽车现代化的日新月异而快步迈进高科技领域。面对着众多的现代化汽车,我们对汽车的维修观念也必须随之而更新,要从凭经验、感观为主的传统维修方式转变为“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以对汽车的检测为例,在轿车中,大多数都装备了电控单元,它除了控制汽车的运行状态外,还具有判断、记录汽车故障的功能,诊断设备通过接口与汽车电控单元相连,读取故障代码,向汽车维修人员提供故障的症结所在。近来,汽车远程诊断技术的推开又势必推动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维修方式迈上又一个新的台阶。

3.汽车维修方式的科学化

当代的汽车维修方式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具有着两大特点:

(1)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方向转变。也就是说,当汽车运行一定路程或时间后,就要进行强制维护,视检测情况做适度维修,从而确保了汽车的良好运行状态,降低了故障率。可以说,这种汽车维修理念上的更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难以估计的。

(2)以汽车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以往的汽车修理主要是对受损部件的修复,但任何维修后的部件在性能上是要打折扣的,如果采用“换件式”的维修方式,用新部件换下受损部件,从而既保证了汽车维修的质量,又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提高了汽车的营运效益。这种汽车维修方式的转变,势必大大提高了对汽车修理工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电脑调漆技术的应用则使原来的汽车维修漆工失去了用武之地,从而要求对汽车维修的工种结构加以调整,实现工种结构上的升级和优化。

二、现代汽车产业对技工学校汽修专业的要求

现代汽车的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只有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汽车的结构、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液压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对现代汽车的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那么,怎样才能使当前技工学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要求呢?

1.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课程设置

现代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应是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因此,应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建立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围绕专业方向为前提,专业课程要进一步充实调整电子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汽车诊断仪器设备的应用等内容。汽车构造原理应以能代表时代特征的轿车为典型,并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把汽车最新技术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的培养,适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合理安排,并真正落到实处,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钳工和电工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是维修人员必备的技能。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体现技能为主,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汽车维修业的特点,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表面式”教学方式,使学员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同时,要注重加强学员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

3.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实习和实训设施的建设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模块式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部件工作时的内部运动关系及结构原理,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设施方面,专业教室、实习和实验基地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配备先进、完整、齐备、典型的汽车及零部件和总成,汽车电器、电路,各类电控系统,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等实习、实验设施,保证每一位同学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同时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还应创造条件与先进的维修企业挂钩实习,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很快掌握汽车维修业技能。

上一篇:中职机电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机电设备维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