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1 17:45:30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钢琴基础;现状总结;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51-01

本人对国内的二十二所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基础课程现状调研发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体系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的显现出来,现状总结如下:

(1)教学形式单一。两级分化情况比较严重,有的院校只是一对一或一对二上小课,有的院校对于钢琴基础课只是利用数码钢琴教室一对多上大课。

(2)考核内容与打分标准不细致,大多数学院的钢琴基础课考试不考基本功,直至期末只是准备一首乐曲,考风可促进教风与学风,这是不争的事实。

(3)教学设备及硬件设施制约钢琴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发展。很多院校没有建立数码钢琴教室,也没有足够的琴房满足学生的练琴需要。

(4)教师及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钢琴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双方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这门课程,积极性都不高涨。

(5)教学形式具有的激励性质较薄弱。不管是大课还是小课都有对学生激励的作用,但是很多院校使这一功能微乎其微,不能够充分发挥钢琴基础课程也能进行表演与实践这一特点。

本人根据目前音乐院校的钢琴基础课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出具体的对策,构建更科学的课程体系,以突出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

一、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形式可以有小课(1-2人)、小组课(3-5人)、大课(10-20人)的多种上课方式、多种授课方式可以有机并存。笔者通过调研分析适合目前我国高校钢琴基础课上课方式是实行大课小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即节省了课时,避免老师的重复工作量,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达到钢琴基础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化。

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教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一)拓宽选材范围

目前全国各个院校钢琴基础课现有的教材内容不够丰富,作品涵盖时期偏于狭窄;其实可以选择库普兰具有装饰性旋律的作品、斯卡拉帝的单乐章奏鸣曲、19世纪民族乐派的作品、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以及中国民族钢琴作品、美国黑人钢琴流行音乐作品,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充实键盘作品教学内容。

(二)教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学习钢琴基础课的学生专业不同决定了使用的教材、曲目的选择应有区别及侧重。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各个时期重要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增强学生的艺术文化的底蕴,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钢琴演奏的技艺性特别强,而每个学生掌握演奏技艺的能力各有差异。同时,艺术有其本身的特点,在艺术见解,艺术趣味、音乐处理或弹奏等方面,允许百花齐放,可以有一个相当大的变化范围和幅度。乐曲的处理只要不违背音乐的性质,这样或那样的设计都是被允许的。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不仅可以用不同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即使用相同的教材,也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和处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实现音色与技术的完美统一。创造出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向全面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完善考核体系

通过建立钢琴基础课曲库,并按照相应的程度把曲库中作品划分成不同等级划出具体的分数段、制定考试打分标准、具体打分方式、核分制度等方面完善现有的考核体系。通过成绩考核,进一步调动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对钢琴的实际学习掌握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案,制定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新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基础课现状进行总结研究,就要构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程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相信,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基础课将在艺术教育这个领域中逐渐成为一颗闪耀的恒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1]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B006;[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GJXH C 110278。

参考文献: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篇2

现代音乐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理所应当有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的钢琴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的音响的发挥,要大量创作出中国人所接受所欢迎的好作品来,形成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的钢琴教育者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经过努力,使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乃至整个钢琴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培养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意识

我们不应拒绝任何先进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做到“洋为中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整个世界。反过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作为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那里有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当然被视为是“正宗”。我们没有理由闭门造车,相反要以谦逊的态度认真研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钢琴热象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我们自己民族的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创作作品也多了起来。然而,所谓“正宗”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国作品也很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民族钢琴音乐的觉醒。我们完全可以把一系列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列入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二、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借鉴西洋钢琴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文化意识。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各高师院校要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赛,举办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更要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中国钢琴曲,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成果。钢琴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用心钻研这个课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高师音乐教师是中国作品的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继承和巩固。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空前活跃,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诸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艺术哲学观和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而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颇具新意的钢琴作品问世。可以说基本反映出中国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现状。

中国钢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写作单纯改编曲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使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显示出表达多样民族韵味的优越性。但在总体上,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从此,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比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取得的显著成绩较显薄弱,应努力改善创作钢琴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认真演奏和推广。只有这样,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大道才能畅通。作为中国钢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钢琴曲,做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坚定不移的宣传者。要繁荣中华钢琴音乐,创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钢琴表演艺术的统一体。

四、新世纪以来钢琴教学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近年来,通过对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的简要梳理,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研究有如下特点:在研究内容上,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教学改革、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集体课形式等课题,紧贴时代信息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于促进高师的钢琴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中国作品在教学中的研究以及基础教学的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都远远不够。在研究方向上,这一时期的研究已经开始倾向基础音乐教育、社会基础音乐教育的方向,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在研究的方法上。较多采用经验总结法,实用可行,但是较少运用实证方法,有的研究缺乏可信的数据,论据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够强。在研究视角上,缺少研究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视角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研究比较薄弱,而从美学、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来进行的研究更少,学术深度有待加强。

对未来的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笔者作出如下思考与建议:改革教学研究观念,强化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为社会钢琴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关注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基础钢琴教育的发展,开放研究的领域。强化高师钢琴教材教法的理论研究,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对现代突飞猛进变化发展中的高师钢琴教学法作出理论解释。研究应有前瞻性,避免停留在经验性介绍式研究的层面。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趋势。加强高师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研究和总结,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师钢琴教材的编写奠定理论基础,为钢琴教学提供实践依据。高师钢琴教学研究要树立多元文化音乐观,拓展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比如拓展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联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的交叉研究,从而使钢琴教学研究在更深的层面上获得新的价值取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加有力地推进高师钢琴教学向前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事业无疑将有一个持久稳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中国钢琴教育如果始终能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国原有的钢琴教育的良好传统——它的核心是教学相长、踏实敬业的风气,在中国钢琴教育现已拥有的广阔和优越的发展空间里,中国钢琴演奏、教学和作曲等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整个钢琴艺术事业的发展都必将会再次迎来新的飞跃。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钢琴;创作;发展

1 钢琴音乐的传入

众所周知,钢琴产生于欧洲,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传入我国。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向明万历皇帝进献一架古钢琴。利玛窦是最早将古钢琴传入中国的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现代钢琴陆续传入中国,随着学堂乐歌的兴起,钢琴音乐逐渐在中国流行,从此,钢琴音乐文化在中国诞生发展。

2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2.1 萌芽起步期(1910~1929)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中国钢琴艺术的早期发展。受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新音乐运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大多是一些小品,在创作手法上模仿欧洲甚至生搬硬套欧洲的作曲技法,但从一开始就将西方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紧密结合,例如:赵元任创作的《和平进行曲》(1915),肖友梅创作的《哀悼引》(1912),为后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指出了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根基的正确发展方向。

2.2 艺术创作雏形时期(1930~1949)

30~40年代的中国钢琴音乐尽管创作手法各异,但在创作上却体现出一种共有的特征:在旋律写作方面,大多以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音阶调试、旋法为基础,而又不拘于原有的民族曲调。在乐曲结构方法方面,他们在总结西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加花变奏”、“合头”、“变尾”等手法,来实现“变化再现”的目的,在和声写作方面,他们继承发扬了20年代一些作曲家对和声民族化探索的成果,运用一些细微、精致的和声处理来避免大小调功能结构与民族音调之间风格的矛盾,形成独特的既具欧洲古典和声典雅又透发出中国民族色彩的和声风格。

2.3 艺术创作繁荣期(1950~1966)

我国作曲家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题材广泛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新颖,大都引用现成的民间曲调,配以简易的织体、多变的节奏型,用对位法、对比式和模仿式复调二声部写作手法改编而成,赋予传统民歌以新的艺术生命力。

标题性是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一大特点。大多数作品使用了中国传统器乐标题性作为曲名,也有的兼用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两种命名法相结合的方式为作品题名,这种表现人的心理与情感方面且富于抽象性和预示性的中国音乐标题,是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的另一体现。

2.4 具有标题性的改编曲时期(1967~1979)

这段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反映出当时现实的政治观念和历史生活,集体创作较多,独立创作的中国钢琴曲很少见。对中国传统古曲进行改编,产生了一些钢琴独奏曲,在追求民族风格和模仿民族器乐方面进行了尝试。中国民歌的改变,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和声技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吸收了许多西方近现代和声技法及创作理念。

在这一时期中,王建中改编的《百鸟朝凤》(1973)和《梅花三弄》(1972)等,都显示了改编技巧的成熟。

1966年,中央小组有把《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想法,殷承宗主持这项工作。于是,殷承宗和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家盛礼洪(主持配乐工作)、储望华、刘庄一起执笔,在指挥家李德伦、青年钢琴家石叔诚的协助下于1969年完成了这部《黄河钢琴协奏曲》。全曲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第二乐章《黄河颂》.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引出独奏钢琴的反复呈述,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了乐曲雄伟的结束部分,钢管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动机,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第三乐章《黄河愤》,钢琴深沉压抑的和弦与钢管乐的阻塞表现了敌寇对祖国河山的践踏,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深重的苦难。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这是一段斗志昂扬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

钢琴协奏曲《黄河》,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歌颂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斗争精神,虽然它产生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并不影响其应有的艺术价值,并对今后的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浩劫”时期的重要创作实践。它从《黄河大合唱》中选择了适合运用于协奏曲的部分,用新颖的音乐语言阐发出在大合唱中没有充分揭示的内容。尽管技术手法上还有值得推敲之处,但从思想感情的深度、乐曲的规模和乐器性能的发挥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2.5 80年代后风格技法多元化时期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演奏、教学与研究等领域相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结合西方近现代创作技法,提高了原有的创作水平,产生了新颖的平台视角,创作方法走向多元化。例如赵晓生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希望之神》(1985),《辽音》(1990),《太级》(1987),《简乐四章》(1986)等。其间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1979)《山林》通过对祖国南方大自然的热情歌颂,抒发了作曲家对家乡、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从作品中可感受到严冬过后,祖国重新焕发出的春天般的勃勃生机。在音乐风格上,作者挖掘苗族“飞歌”调式特性音调的美学内涵,运用专业技法,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予以阐发,提供了吸收民族间音乐营养的有益经验。总之,民族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令人兴奋、充满希望的新时期。

探究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轨迹以及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作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时期风格的演进经历了不同的认识发展过程。由于各个时期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作家自身民族意识的迥异,作曲家对钢琴作品创作的理念也各有所异,却呈现出一种不断发展完善的趋势:1949年以前由萌芽起步期、艺术创作雏形期组成,钢琴音乐作品所呈现出一种共同的风格特征,即把具有民族音调作为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对风格的认识尚处于形式化的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17年,是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初步繁荣期,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的主要手段是引用我国传统的民间曲调与创作具有民族音调的旋律。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及和声酌民族化探索,成为这一时期创作的主流。期间虽然钢琴改编曲是钢琴音乐惟一的创作形式,可钢琴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可谓钢琴音乐风格的转折期。直到1977年以后,钢琴音乐的创作才摆脱了思想意识形态的束缚,改变了以往的单一模式而凸显出个性化和多样化,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的理解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局面。

纵观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之轨迹,应当说,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通过几代作曲家的努力,已经在我国20世纪钢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基本确立,并将对今后中国钢琴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钢琴艺术 硕士培养 讲座音乐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71-03

钢琴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具有钢琴演奏的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技术操作与实践必须重视理论的指导,理论不足、实践缺乏是目前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只有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是在相同教学资源的前提下,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目的,以模式革新的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对传统教学资源进行有机分解、重组、叠加,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创新型人才。

“讲座音乐会”既是成果汇报会,也是钢琴艺术硕士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探索,它将“学术讲座”与“钢琴演奏音乐会”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即在舞台上把对作品的研究通过演讲的方式向观众讲解,再结合音乐表演的方式展示作品的复合形式。因此建立在“讲座音乐会”之上的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通过对相关理论与钢琴演奏等学科的有机整合,运用音乐史学理念、音乐音响暗示性的抽象概念、美术具象画面、钢琴演奏实践指导理论等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结合,更科学地提升钢琴学科的发展。因此,本文试以广西艺术学院莫扎特作品钢琴艺术硕士讲座音乐会为例,对钢琴艺术硕士“讲座音乐会”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一、“讲座音乐会”的立体呈现

2013年6月6日晚,莫扎特作品钢琴艺术硕士讲座音乐会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这既是一场成果汇报会,也是一次大胆的教学实践探索。学生在讲座音乐会共同展示了莫扎特的作品,从整个音乐会的筹备到现场演出,收获颇大;台下观众皆反映本次音乐会形式新颖,是一次从形式到内容上的视觉盛宴。本次莫扎特作品钢琴艺术硕士讲座音乐会的主角是2011级、2012级的5位钢琴艺术硕士研究生,他们不仅以团队的形式,共同研究莫扎特音乐作品,还针对各自不同体裁和作品表现样式,分别与7位双排键、声乐、弦乐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合作。经过5个月的策划、准备、训练,最终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将莫扎特的代表作品搬上舞台。在内容上,涉猎领域丰富,体裁多样化。包括经典歌剧选段、钢琴三重奏、双钢琴演奏、协奏曲,变奏曲、幻想曲等,囊括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莫扎特对不同体裁、风格音乐的轻松自如掌控的创作才华。在形式上,用语言文字解析、相应画面诠释、作品表演呈现,立体地展示了莫扎特作品的音乐风格与内涵,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以下是对讲座音乐会主要组成部分的逐一介绍:

(一)讲解部分

讲座音乐会的特色在于“讲座”部分,它是研究生对钢琴相关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展示与实践的平台。

1.在整场音乐会的开场之时对整场音乐会进行概括介绍,包括节目构思、音乐作品类型、演出人员、演出目的等,对莫扎特的总体创作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简短阐释,对了解“讲座”的意义和莫扎特其人、其作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和理解。

2.在表演每一个作品之前,钢琴演奏者都分别从钢琴在作品中的角度、作用,对作品的创作内容和表演形式进行讲解,内容涉及作品创作年代、创作背景、作者心理活动、乐曲地位、教学重难点、作品本体分析、弹奏技巧等,弥补了以往对乐曲介绍的空白,不仅展示了演奏者对作品的研究成果,还具有引领观众的理解作品的教育和提示功能。

(二)画面部分

在舞台的左侧采用屏幕投影展示PPT图片,目的是展示作品的研究成果,体现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给音乐会的音响听觉以视觉补充、联想拓展。具体方法包括:第一,作曲家的照片拉近间距。如在音乐会的概括讲解之时配合莫扎特不同时期的个人照片,提升了观众对作曲家的感性认知。第二,图片背景诠释作品基调。如c小调幻想曲K475的图片背景为繁星蓝色夜空,直接带来浮想联翩的浪漫色彩。第三,文字展示讲解作品的标题内容,增加理解作品的框架概念。第四,曲式结构图和主题谱例,使演奏的音响与乐谱符号相互对应诠释。第五,对应画面给音乐音响的抽象性与画面的具象性联觉。观众从视觉到听觉对作品有指向性的了解。如“歌剧”协奏曲《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配上欧洲歌剧舞台的油画,画面宽敞的空间感指向作品旋律声音的通畅明亮,气息绵长;画面鲜活的人物塑造与暖色的色彩指向作品情绪的热烈,表现了莫扎特以音乐去赞美人性,追求光明和幸福的音乐内涵。

(三)演奏部分

演奏部分是钢琴艺术硕士展示专业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与以往多为独奏单一形式的钢琴音乐会有很大差异,本次音乐会增加了钢琴合作的多样性,尽可能的涉及莫扎特创作的各个领域,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现使音乐会更具魅力,增添听众的新鲜感。从独奏到双钢琴演奏、钢琴协奏、钢琴三重奏,展示钢琴从单一乐器独舞到共舞、与担任乐队角色的两台双排键电子琴的竞奏、与小提琴、大提琴不同乐器间的相互共欢;从器乐合作到与歌剧演唱合作,展示纯乐器音响合作的特色到引领、陪衬、配合歌唱演员在舞台从表情、声音到动作的全情演出。不仅体现了钢琴艺术硕士的钢琴不同角色的应用技能,还能多角度的展示莫扎特作品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从讲解、画面、演奏等三个部分,观众能够从听觉到视觉形成联觉享受,从感性到理性得到全方位的感知,三部分穿插并进,相互补充,共同诠释,形成立体多彩的音乐会形态。

二、“讲座音乐会”新型教学模式的架构

讲座音乐会是教学、演奏、成果汇报的一个平台,它从琴房个别教学延伸到音乐厅,完善了钢琴教学模式,体现出综合性与新颖的特质。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历经近半年时间筹备的音乐会在短短1个多小时进行完毕,它要求展现学生对于西方钢琴文化知识架构、审美能力、钢琴演奏的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相关学科整合能力等综合素质,全过程需要学生厚积薄发,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更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完备的、可操作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科相对孤立、能动性不足的缺陷,将理论学习、审美赏析、实践操作三方面结合在一起,不拘泥于只能接受自己导师的“专业门第”观念,创新了教学形式和手段,目的是提高学生钢琴技能的应用能力与音乐综合素质。

现将包括讲座音乐会在内的新型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

讲座音乐会要求进行教案的编写,要求学生研究作品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促使学生主动研究钢琴文献、与钢琴艺术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风格、作品的介绍和分析资料,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以及钢琴教育理论、钢琴教学法等学科知识。讲座音乐会还要求对同一作品进行三位钢琴演奏家演奏版本的研究对比,学生通过研究钢琴演奏家的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将各种乐谱版本资料进行有机整合,才能构建客观准确的音响,科学合理的操作技能去演绎作品。如此主动的理论学习,不仅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也更直观形象,学生会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点,完善知识结构。

(二)审美赏析

审美赏析能力培养的主要是视听能力、联觉能力、立体思维观等三方面。

1.视听能力,即在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对演奏操作技术的协调性认知与演绎作品音响听觉的灵敏度,通过观摩名家的演奏视频和接触、储存不同器乐的音色与演奏特色,加上教师在感官上的视听引导,形成条件反射般的视听审美能力。

2.联觉能力,是各感官之间形成的相互沟通的心理现象,在课堂和讲座音乐会的准备中,利用现代多媒体音响与画面课件设计手段与讲授法、示范法,强调使用同时期美术绘画作品的重要性,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语言特点相对应、相比较,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在学生心中形成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互通的整体感官体验,因此也对西方钢琴音乐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体悟,在拓展艺术视野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赏析能力。

3.立体思维观,即将艺术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钢琴音乐只是其中一部分,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某一个视角对艺术整体进行研究,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与教学方式的立体化、多样化,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开放式的、立体式的思维观,使学生突破传统钢琴学习过程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为其研究方向寻找切入点。

(三)实践操作

钢琴艺术硕士的培养,演奏技能的掌握程度成为衡量教学的重要指标。演奏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大量的技术、技巧、作品的连贯完整的练习,这个学科特点对于长期从事钢琴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讲早已认可适应,但在研究生阶段,通过研究钢琴的演奏、教学、作品内涵等相关理论,进行实践操作练习的教学模式确是需要调整适应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把乐曲的色彩、性格、情境等内心的感受形成具体的形象,在脑海中反复勾勒描绘;对乐谱进行研读、分析,探索适当的演奏窍门,在实践操作练习中不断听辨、调整、修正,再听辨……而提升自己的音乐赏析能力。这种提升音乐赏析能力的实践操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四)讲座音乐会

讲座音乐会的筹备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往往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教案与讲稿写作,包括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对此曲的风格特点、曲式结构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在大量地阅读有关莫扎特书籍和论文的基础上,扩展了古典时期音乐艺术知识背景,形成的教案和讲稿也经过反复琢磨和修改,经导师的指导并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有助于培养研究生钢琴教学能力。

二是演奏练习与配合训练过程,涉及2人或2人以上需要相互配合的双钢琴、钢琴三重演奏、协奏、歌剧演唱等内容时,不停地磨合沟通与同步训练,不断调整演奏方式,弥补缺陷,培养研究生钢琴协作能力。

三是由于演奏作品有不同专业的合作,可经过多位导师的指导,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突破导师个人的专业学科知识的局限,例如C大调钢琴三重奏Kv548,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的配合作品,在大提琴导师的指导下,钢琴的旋律演奏方面得到弦乐横向拉弦奏法的提示,提升了对室内乐认知。

四是练习与演出场地的变换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与调整键盘控制能力。小琴房、排演教室、音乐厅等不同的场地,空间感与声学要求也不同,都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听觉,及时研究调整弹奏方式,把声音传递出去。

五是后台布置与准备,培养研究生组织钢琴演出活动能力。在演出之前需有调理地将舞台场地、乐器器材、电子设备、演出服装、背景幕布、PPT教案、邀请函、座位排序等一堆零碎繁杂的准备活动筹备妥当。

六是在音乐会后的总结。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演奏与教学实践的文字总结汇报,在与导师、同学间交流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钢琴应用能力。

三、“讲座音乐会”教学模式的优势与难点

讲座音乐会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经实践证明,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优势即难点,因此同时也较大地考验教师的知识背景和讲授能力,在可复制性上还需要注意理论联系的尺度把握,关注教学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下转第176页)

(上接第172页)

其一,从学科整合来看:理论与实践结合,多维度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及演奏方式。传统教学往往给学生的印象是:钢琴作为技术学科以练习为本,容易出现理论学科与技术实践学科学习分离的现象。讲座音乐会的教学模式打破理论与实践的藩篱,在讲座音乐会汇报中通过演奏者对知识背景的讲解分析和实际弹奏的立体呈现,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活学活用,避免了死读书现象,能全面而系统地深入音乐艺术研究,加强了学术能力。

学科整合的难点在于教师必须具备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勇于创新,与相关导师合作,合理设置课程,保持与学生高频率的沟通。

其二,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来看:钢琴教学能力与钢琴演奏能力共同培养,赢得应用型人才的优势。钢琴艺术硕士毕业后主要流向学校,培养教师队伍人才,钢琴讲授教学能力便作为教师专业素质之一,讲座音乐会要求学生对曲式内容进行讲解,能够强化学生的讲授能力。从教案编写、弹奏练习、协调配合、后台准备、总结经验等步骤,学生的主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增强,更能胜任教师、演奏者、学术研究者等多种职业角色

讲座音乐会要求导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精力,且必须具备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拼搏精神。难点在于:第一,在整台节目的选择上,要保持选曲的整体性,从莫扎特众多作品中抽选既有代表性的作品,又要适合每个学生的演奏能力与演奏特点,需要细致的准备工作。第二,学生除研究自己的作品外,还需研究莫扎特的总体风格,了解其他同学演奏的作品,这样才能增强音乐会的整体效果。

其三,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来看:提升了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整合书面、口头、画面、弹奏的各种审美表达过程中不断悉心揣摩,仔细感受和体会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信息,提升了审美素质;音乐会上要求达到轻松自如的舞台效果,就需要在平时训练中不断强化舞台练习,锻炼台前讲解的胆量,特别是演奏中维持内心平静与兼顾表演情绪的传达,提高了舞台心理素质;钢琴如何与不同乐器合作?对钢琴不同角色的把握?与合作者如何形成默契配合?这不仅掌握了钢琴的专业应用能力,也训练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钢琴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综合性音乐人才,讲座音乐会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体系更加立体、系统,更适合新一代钢琴艺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其具有的可复制性,可以延伸到音乐专业的其他学科,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研究

【作者简介】李 俊(1968-),女,广西艺术学院钢琴副教授。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篇5

一、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用耳倾听,提高其听辨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因为,一首乐曲的高下优劣,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通过耳朵的仔细倾听来鉴别和协调的。这其中应主要关注的有:钢琴演奏的音响音质如何;钢琴演奏者是否准确地表达出了作曲者的本意;钢琴演奏者在黑白琴键上的弹奏,手指触键点和指尖触键的力度与钢琴发出的琴声是否协调一致;钢琴演奏者是否完美流畅地弹奏出了此整首乐曲的主题和情感?总之,钢琴演奏的全部音乐实际效果,是通过耳朵的仔细倾听来鉴定和协调的。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听辨能力,因此,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想具有卓越的听辨能力和听辨能力,就必须经过后天的严格训练和系统培育。事实上,但凡优秀的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艺术家所具有的卓越听辨能力和听辨能力,都是经过了长期的训练培育而形成的。所以,对于刚入门学习钢琴演奏的学生而言,教师系统地训练学生的敏锐听辨能力,则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钢琴演奏时,仔细辨听乐曲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色、乐句的匀称层次,踏板的清晰准确,节奏的快慢停顿、韵律的舒缓跌宕,乐曲的风格特色,等等。

二、提高学生听辨能力的必要性

任何高级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需要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并经过长期刻苦地训练和不断实践,才能取得。同样,人们也必须在长期的音乐艺术鉴赏和不断地训练实践中,才能获得较强的音乐听辨能力和听辨能力。纵观整个钢琴演奏,都是在人们的听觉控制条件下进行的。我们曾询问过一些学生,在钢琴演奏练习时,应不应该一直仔细倾听自己弹奏的每个音符,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一些学生在钢琴弹奏时,最常见的一个错误,正是很少仔细地去辨听自己弹奏的每个音符。这些学生在初学钢琴阶段,弹奏乐曲作品时,往往把注意力全用在琴谱、节奏和手型上;而在学习钢琴演奏乐曲作品的中期阶段,又特别热衷于弹奏技法的练习,拼命练习一些难以弹奏的地方。这些学生长时间如此练习,就有可能导致用粗糙过急的弹奏,糊弄每一个音符,以致所弹奏的乐曲平淡寡味,缺乏充分的表现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钢琴演奏练习,是有损于自己的音乐听辨能力的。教师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的主要途径有:第一步,教师要让学生从其弹奏的每个单音去仔细辨听,辨听这个音符是否饱满有力,是否把这个乐音“送”进了钢琴里,而不是钢琴表面虚弱的演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各种触键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弹奏出饱满有力的乐音,而学生在弹奏乐曲作品的时候,要认真地去辨听,辨听自己弹奏的声音对不对、准不准,并且要把弹奏的各种声音进行对比分析。接下来就是断奏,断奏初始,虽以单音作为基础,一个个音的练习手腕落下去-手指站住-再提起来,但问题是,大家同样都在练断奏,练习的方法却有很大不同。第二步,教师要让学生从较为短小的钢琴乐曲练习中,仔细辨听每个琴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表现倾向,仔细辨听每组乐曲的琴音是否均匀协调。并且,教师在教学伊始,就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琴声和正确的演奏是分不开的,平时多听多练,才能提高其良好的音乐听辨能力。第三步,教师要让学生在开始练习两个音的小连线时,注意辨听弹奏的每组琴音之间是否连贯流畅,辨听小连线的第二个音结合重量下落时,是否在语气上达到了强调;第二个音作为尾音结合重量提起时,声音是否比较柔和委婉,并逐渐减弱。第四步,教师要让学生在弹奏练习了几个音的连线和乐句连线后,结合乐曲的句头、句尾、句中的韵律起伏、高低强弱等要素,感受乐句弹奏的进行状况。总之,学生要在不断地钢琴演奏实践中,逐渐培育和提升对音乐作品的辨听能力和听辨能力。这个教学理念,必须在钢琴教学伊始,就建立起来,这对教师今后的钢琴教学和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的迅速提高,是极有帮助的。

三、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要循序渐进

钢琴演奏者在弹奏不同的音乐作品时,手指触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演奏者要想找到最合适的弹奏方法,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认真地“倾听”。钢琴初学者弹奏钢琴时,对于钢琴弹奏的力度和速度的把握是难以得心应手的,只有经过不懈的视听训练和钢琴演奏练习,才能逐渐提高其听辨能力和演奏表现力,以期达到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境界。钢琴演奏者要想较快地提高其听辨能力和演奏水平,有个好方法就是,平时通过电子音像产品多听多看一些优秀钢琴演奏家的示范性表演,耳熟能详,潜移默化,将其形象动听的钢琴演奏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倘若有条件,更应该多观看欣赏一些优秀钢琴演奏家的现场音乐会,并且最好在音乐会开始之前,先了解该作曲家的生活阅历、作曲背景、其作品的主要特点、以及该乐曲作品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主题,等等。

常言道,观千器而后视宝剑。当我们脑海中的优秀音乐作品储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我们也就具备了较高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并且不断地提高我们的钢琴演奏水平。周广仁教授说:“练习钢琴,要在练第一个音时就要学会听。”“学生必须在清晰的思维下,按照音乐进行的规律,将无意识的听觉、混乱的听觉,调整为清晰的、有目的的听觉。”我们以为,钢琴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就是教师如何让学生保持清晰的音乐思维,准确把握音乐的表现规律,这就需要教师的准确引导、循循善诱。在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应该仔细倾听哪里,应该怎样辨听不同的乐曲,让学生把握每部音乐作品的精髓。时时通过这种教学训练,教师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听辨能力。当学生具备了相当质量的“音乐储存”之后,教师也就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钢琴练习难度了。教师要让学生在练琴时,每次的弹奏都有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应该是让学生所演奏的音乐作品逐渐臻于完美。总而言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经过一遍遍的视听练习和钢琴演奏地不断磨合,其听辨能力和演奏能力,就会得到卓有成效地提高。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篇6

    

     数码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由国外传人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其原因一是由于国内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趋势的推动,同时也是受到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启发。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多样化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迅速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键盘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有利于复合型、高素质跨世纪钢琴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然而,自1985年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首次提出电子琴进课堂,这一期间经历了对集体课与个别课教学方法、效果的种种意见的争论。截至当前,许多人“对其认识还停留在节省师资,缓解设备不足和大课形式小课上这一层面。”(《音乐周报》1999.5.28.)对数码钢琴集体课内在运行机制、实施操作方法及其教学优势的认识尚有待深化。这种新兴的钢琴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应用远未达到国外的普及程度。

     为落实素质教育,加快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尽快摆脱钢琴师资严重匮乏的被动教学局面,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自1993年开始,在广泛收集并汲取有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连续7年对音乐系全日制本、专科生及函授本、专科生共2800名学生实施了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多年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地体现了高师办学特色,为高师钢琴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1.拓宽教学内容范围,增强针对性、实用性。以往普遍实行“一对一”钢琴个别课教学,教学内容一般是由基本技术练习、练习曲、乐曲三大部分构成,存在着单纯注重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片面追求教学进度的倾向。钢琴普修课学生经过几年钢琴学习后,即使有的能弹奏车尔尼299、740练习曲和八、九级的乐曲,却仍然不会为简单的歌曲编配伴奏,实用伴奏能力普遍较弱,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胜任中学音乐课教学工作。根据高师培养目标需要和钢琴集体课教学大纲的规定,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作了调整,由键盘和声技术练习、练习曲、乐曲、配弹伴奏四大板块构成。改从技术到技术的单一技能训练为从技术到应用综合练习,加强了音型练习和编配伴奏教学,拓宽了教学知识面。注重在学习弹奏技术的同时,迅速熟悉键盘,尽快掌握24个大小调及各类伴奏音型特点,发展编配伴奏等实用技术能力。这样,在与个别课教学相同授课时间内,不仅使学生具备同等基础键盘技术水平,并且具备综合弹奏的实用伴奏教学能力,适应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和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

     在教材建设方面,结合教改实践需要,撰写国内首部数码钢琴集体课专用教材《钢琴十步训练法》。该书共设10个教学单元形成整体教学框架。教学进度要求2学年分4个学期完成(按慢班进度)。10个单元课题分别为:五指位置训练,大调和弦训练,大调属七和弦训练、小调和弦训练,大调音阶与琶音训练(上),七和弦与八度训练,小调音阶与琶音训练,大调音阶与琶音训练(下),副三和弦与转调训练,七和弦琶音训练。单元课题又分解为课时的教学课题,课题均由键盘技术技巧、音乐表现术语等构成。第一学期(第一、二单元)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包括:断奏(单音、双音、和弦、八度),连奏(两个音到小音群),乐句处理,旋律与伴奏层次,切分节奏、附点音符、倚音,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节奏律动,几种简易伴奏型,配弹简单伴奏。第二学期(第三、四单元)的技术课题是:拇指的横向运动,手腕技术(二到四个八度三升、三降号以内的大调音阶、琶音),主和弦转位,连奏与断奏的转换连接,乐句走向与呼吸,波音、装饰音,复调乐曲,合奏,伴奏音型移调并配弹旋律,节奏踏板、切分踏板。第三学期(第五、六单元)技术课题是:手指的灵活、均匀、速度等技巧(三升三降号以内小调音阶、琶音),手腕的横向连带技术,双音、和弦连奏与同音换指,回转音、颤音,配弹伴奏(扩展音域丰富音型),乐曲的整体表现力。第四学期(第七、八单元)技术课题是:弹奏连贯流畅,旋律歌唱性,音色对比,力度对比,不同乐曲的曲式与风格,为不同风格的歌曲配弹伴奏。

     该部钢琴教材加强了理论学科知识与键盘技能知识相互渗透结合,教学内容呈现较强的逻辑性、连续性、系统性,体现高师特色。为适应高师成人学生学琴特点,《钢琴十步训练法》一书遵循技能形成过程固有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各章节分别充实了键盘和声学、曲式学等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增加了音乐理论在教学中的比重。经过相关理论分析,把键盘技能训练过程的本质加以抽象化,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使得技能训练过程脉络清晰,便于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完成本教程学习,可达到《车尔尼钢琴练习曲849》中部程度,能够弹奏相应程度的中外乐曲,具备相应程度的实用钢琴弹奏、伴奏能力。《人民音乐》、《钢琴艺术》载文高度评价《钢琴十步训练法》。该书2001年获省文化厅“第四届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以现代教学法理论为指导,实施设置情景的课题型钢琴教学法。运用一系列音乐理论与键盘技能相关联的富于启发性的教学课题,设置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建立丰富的联想,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中从学生原有的音乐理论知识入手,启发引导其将抽象定位的课题理论物化还原为具体生动的键盘技术技巧形象,以便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弹奏要领,促进钢琴技能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的顺利实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与示范结合,理论与弹奏并举,带动学生手脑并用,调动其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加速技能学习的进程。数码钢琴集体课的课堂实施操作程序,是以课题为引导作出统筹安排,课前有教案,课上有记录,课后有总结。增强了技能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计划性,克服了个别授课方法通常以曲目完成情况推动教学进度的随意性,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充分发挥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群体动力”、“心理暗示”效应,培养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和最佳整体学习状态,增进教学效果。“一对一”授课,学生常以模仿、体验为主要学习方法,对教师依赖性较强,学习中易滋长惰性。加之没有同学间的横向比较和借鉴,缺少竞争压力,学习形式方法单一,学习热情难以持久。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齐奏、分声部合奏、伴奏等丰富灵活的课堂演奏形式,同学间相互激励,随时聆听观察和分析领会,有效的锻炼多声部听觉能力、节奏感、视奏能力、默契配合能力等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需的实用键盘技术能力和心理素质。教师不再手把手地教,促使学生变依赖心理为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观察领会中受到启发,找出差距,改进自己,迅速提高。

     对学生实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音乐系每届新生入校第一周进行专业能力汇报,依据学生不同基础键盘程度,划分为快中慢三种进度类型的钢琴班。分班后各班成员理解接受能力大抵相同,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分别掌握进度开展教学。慢班、中班要在不同程度上从基本弹奏理论和技术课题入手,循序渐进地学习。中班因手指能力稍强,学习进度较快,比慢班所用学时要少。快班有较熟练的技术能力,主要集中于键盘和声、即兴伴奏及移调等实用课题技术能力训练,学时可以更短。各类钢琴班学时安排为慢班二学年(144学时)、中班一学年(72学时)、快班一学期(36学时),然后分别进入钢琴个别选修课学习。

     3.应用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福祉,更新教学手段。将数码钢琴、总控制台、摄像播放设备等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引入钢琴教学过程是实施新教学模式必要的物质条件。数码钢琴高为立式钢琴的三分之二,宽仅为钢琴的一半,重量不足钢琴的十分之一。它质量稳定、轻盈便捷、占用空间小,适宜于集中排列使用。它有七个八度88键广阔的音域及多种音色选择,特别是触感键盘有力度变化,可随着手指弹奏力度变化发出强弱不同的音响。课堂上用它学习键盘弹奏的基本方法,课后在钢琴上多做练习,即可达到训练提高手指弹奏反应能力的目的。它还有多种音响输入输出渠道及录音等功能,可以佩戴耳机演奏而不影响他人,经教师专用的总控制台加以监控,既方便课堂集体教学又利于进行个别辅导。

     引入声像多媒体组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促进了基础钢琴技能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看,由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转变为多样化媒体方式;由单一个别授课制转变为开放式集体教学。从教学技术手段方面看,由单纯的书面教材转变为综合采用声像教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广泛便捷的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音乐风格等方面学习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学生自己操作、主动观摩借鉴进取、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方式将有所增加。在教师主导作用方面,由教师手把手面授为主,转变为以准备资料、制作软件、选择使用媒体、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解答疑难问题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更好。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得到全面的发挥,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高效、生动活泼。新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和地域方面的局限性,可以使更多的人获益。

     4.落实配套措施,加强教学管理。制定出明确而科学的高师钢琴技能学科教学目标,是鉴定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学优劣的唯一可靠质量标准。平时严格落实数码钢琴集体课考勤和随堂成绩测查措施,及时记录在案,与期中、期末考查考试成绩相结合。钢琴专业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平时成绩按30%、考试成绩按70%相加得分,个人上课出勤率不足80%从总成绩中扣分。努力做到以严格科学的量化手段力求准确把握考核内容的难度、效度、信度,把好教学质量关。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课堂教学运作

     像通常的班级授课形式一样,数码钢琴集体课需要遵循预先设定的课堂教学运作程序。因此,课前必须经过细致周到的备课,精心设计实施教学的具体步骤和运行操作诸环节。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新授课课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检查作业(回课)。检查作业的方式是让学生齐奏上节课学过的曲目。齐奏前,教师要确定恰当的演奏速度,以保证节奏稳定统一。齐奏完毕,教师重点指出技能练习中的优长和缺陷,进一步明确演奏要求。间或进行分组演奏,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奏,另一组聆听观察,而后通过分析讨论,找出不足;演奏复调作品时,则可以由一组弹高声部,一组弹低声部,强调弹奏时应注意听另一个声部的进行。亦可指定学生个别演奏,分析典型范例,促进共同提高。回课后即导入新课,体现新旧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

     第二阶段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包括以下各基本环节:作新课题的理论讲解及课题技术示范;提出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调整等。主要操作程序亦可分成四步:A.首先进行手指练习、音阶和琶音练习、键盘和声技术练习。强调在许多常用调上变换弹奏,启发学生加深理解,尽快熟悉键盘。B.在完成基本技术练习基础上布置学习新的课题曲目。指导学生运用课题理论对作品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布局、伴奏手法一一分析,作出相应的标记。C.随后采用不同手法范奏新的课题曲目。可先用作品要求的速度、力度、音乐表现技法作整曲范奏,给学生以完整的视听直觉印象。再分段分句、单手慢速作局部范奏,提示课题曲目中的技术重点难点片断,突出弹奏要领。最后用稍慢于原作要求的速度完整演奏,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技术范奏亦可结合声像教材进行。D.转入学生当堂练习,以便暴露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矫正。对学生练习中提出的各种疑问或要求,可以运用典型,给予集中或个别解答。

     第三阶段小结本课,布置作业。每次上完新课教师对全课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回课表现情况当堂打分记录在案,作为综合考评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统一布置课后作业,明确提示作业要求,布置新课题的预习。

     三.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效果

     1.新型的数码钢琴教学模式符合高师培养目标,使钢琴普修课学生总体水平、音乐素质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由于数码钢琴集体课的综合性、活动性、创造性更强,较好的解决了以往钢琴个别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单纯注重弹奏技能、造成学科知识分离的问题。通过数码钢琴集体课,将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视唱练耳、视奏以及即兴伴奏、齐奏、合奏、伴奏指挥、自弹自唱等诸多相近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便于知识迁移融会贯通,迅速发展规范的弹奏技术和实用综合键盘能力。许多入校前没有接触过钢琴的学生通过较短时间集体课学习,虽然弹奏程度较浅,在校期间就能登台演出,担任钢琴伴奏。在毕业教育实习中,能够自弹自唱和即兴伴奏,并能随演唱者转调作移调伴奏,组织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以往普遍会独奏不会伴奏、会唱不会弹的情况大有改观。在各类中学音乐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奖人数明显增加。我校96级学生在“’99‘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中获自弹自唱一等奖第二名。今年我校学生即将代表山东省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音乐系历届学生钢琴考试达标率为98%(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级别规定为达标)。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聚合思维 钢琴教学 诠释作品 应用原理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的信息中产生出合理的逻辑结论,从现成的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法又称为求同思维法、集中思维法、辐合思维法和同一思维法等。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的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对应。聚合思维也是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层次探求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因此,聚合思维对于从众多可能性的结果中迅速做出判断,得出结论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考试中常用的,从多种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从多种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佳方案;依靠许多资料归纳出一个正确结论等都是运用聚合思维法,因而也可以说,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他们的聚合思维水平关系密切。

运用“聚合思维”进行钢琴教育,是一种以转变学生学习思维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运用聚合思维时,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并从中寻找到合适的学习思路和具体方法。具体而言,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的实际运用流程为:整理原有知识―反应音乐信息―解构音乐编制―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答案。从钢琴识谱阶段的视觉感受到演奏过程中的听觉体验,学生都需要运用到聚合思维的相关理论方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聚合性思维,以显著提升钢琴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一、运用聚合思维确立钢琴演奏风格

人们根据认知规律对一件事物进行解析时,通常都会运用到原有的知识体系内容,利用这些知识内容可以建立起新问题的思考构架,通过深入剖析后得出最佳的解决办法,继而轻松进行解答,这样的解答思路是聚合思维理论的具体体现。

钢琴作品的诠释首先应解决音乐风格的确立问题,从理论方法研究到音响效果营造都需要整合知识信息,以形成系统、全面的框架体系,防止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陷入思维“死穴”当中。钢琴教学不仅包括弹奏技法的学习,而且还涉及到音乐史学、音乐鉴赏等方面的科目知识。此外,音乐听觉包含多种联觉,且各种联觉间属于相互对应关系,因此,想要构建完善的钢琴知识体系,应当充分整合音乐鉴赏、表演及史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学术资料,从而促进音乐实践教学的合理开展。

对《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时,编者可用“拟定总结标题”的方式归类庞杂的课程知识,例如,“神学羽翼”之下的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人性回归时期”等,这些总结性的标题将音乐背景与时代特征联系在一起,给学生一种“醒目”的感觉,使其能够快速回想起相关的课程内容,同时能够严格划分不同时期的音乐形式特征和审美追求,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的钢琴知识体系,具有十分明晰的知识脉络。

例如,确定巴赫钢琴曲《法国组曲》中第三组的风格时,需要从曲谱上研究巴洛克时期的相关音乐文化,这些文化信息体现在多个层面:1.音乐思想:以“理性和浮华”为主导的宗教精神,比起中世纪,当时的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现世享乐”。2.乐谱特点:复调特性、歌唱特性、断连特性及装饰特性。3.美学特征:这个时期的音乐元素来自美术、建筑等多个艺术领域,注重音乐形式的奢华美与装饰美。4.乐器特点:键盘乐器主要有羽管键琴、管风琴、楔槌键琴三种,乐曲弹奏不以声乐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而是追求整体的音乐氛围。5.乐曲调式:组曲音乐分作多个乐章,各乐章的曲式较为相似,但也有各自的特点。6.音乐情感:第三组乐章创作于作者续娶之日,其中体现出作曲人愉悦、幸福的内心情感。7.演奏特征:该曲音色轻柔、音量适中,适合使用楔槌键琴进行弹奏。通过以上归类分析,可以看出聚合型思维的运用优势,即将钢琴作品的相关内容系统、客观地展现出来,结合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对乐曲进行“再创作”,突出弹奏设计的新颖特征:1.手指在弹奏时体现出断、连奏法的特征。2.指法力度较轻巧,主要在mp-mf之间。3.踏板运用以延音形式为主,踩踏板的动作应适当放轻,必要时借助弱音踏板转换节奏或音色。4.钢琴演奏要加强各音符、各声部的呼吸控制,体现钢琴作品的歌唱性,促使各段乐章间呈现出均衡交织的音乐美感。5.设计弹奏指法时,要协调多个声部的弹奏顺序,掌握各声部的具体弹奏方法,使钢琴弹奏得以有序进行。6.掌控曲子演奏的整体流畅性,按照相关的技艺弹奏标准,将钢琴演奏的内在规律充分展现出来。经过具有目的性、方向性的演奏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明了钢琴作品的风格,从而提升钢琴演奏的艺术层次和精神内涵。

二、运用聚合思维设计钢琴作品音色

在运用聚合思维设计钢琴作品音色时,可通过挖掘各种音乐创作元素来增加音色的感染魅力。音色对钢琴作品来说,是最基本的演奏表现工具,只有很好地设计音色才能演奏出表现力十足的钢琴乐曲。钢琴属于键盘类乐器,其声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很强的模拟性。钢琴可模拟多种类型的声音,如其他类型的乐器声、自然界中的各类声响等。钢琴音色的丰富性体现在指法技艺的多样化上,弹奏者通过反复琢磨和练习,可以深入地体会到钢琴音乐的色彩美感,值得注意的是,钢琴学习既要钻研触键处理的相关技法,还要体会钢琴音色的细微质感,这样才能将钢琴作品的细节内蕴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好地掌控钢琴音色的表现效果,钢琴教师应鼓励学生深入领会音乐学科知识,将音高、节奏、织体、旋律、和声、调性、曲式等因素系统地联系起来,促使钢琴音色的混合搭配更具表现力。例如,德国音乐家韦伯所作钢琴曲《邀舞》中引子部分的开头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两个对话似的乐句,由于这个曲子是作者献给妻子的作品,因此曲风带有明显的浪漫气息。

钢琴学期个人总结篇8

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创建于1932年,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该校是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部直属的一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设有钢琴、管弦乐器演奏、作曲、指挥、民族乐器演奏、声乐、合唱等系,为白俄罗斯培养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现有在校生一千一百多人。本科学制为五年,在五年时间里,学生们除了学习共同的公共课和音乐基础课之外,还要根据不同学科系部的特点,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下面就除公共课和音乐基础课之外的钢琴系的专业教学进行介绍说明。

一、钢琴系的主科教学①

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有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每个老师都有着极强的演奏能力,许多老师本来就是职业演奏家,在音乐学院任教的同时在国家音乐厅和室内乐团任职,经常在世界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像我的导师H.C.格罗玛娃就是白俄罗斯国家音乐厅的专职演奏家,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不同的演出任务,仅在我就读的两年中就观看了她9场曲目和风格完全不同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其中包括了和乐队一起演出的巴赫协奏曲专场音乐会;法国作品专场音乐会;俄罗斯作品专场音乐会;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专场音乐会;德国作品专场音乐会;改编作品专场音乐会;舞曲专场音乐会等等。

钢琴演奏课的教学授课多为一对一的形式,学校安排每个学生一周有2次课,上课时间一般为1个小时,所有的教室均设有2台音乐会使用的大三角钢琴;教师要求学生上课时要能够熟练完整地背谱演奏,许多老师对于学生即使是第一次上课的新作品也是同样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习惯,每个老师在具体上课的时候有所不同:

在上课方式上,有的教授喜欢在上课的时候听学生演奏完全部上课的作品才进行讲解,并且有意识的安排自己其他的学生在一旁听课,有点类似小型的观摩音乐会或者大师班;有的教授则喜欢在上课的时候边听学生演奏边讲课,并且不允许有其他人在旁听课。

在上课的内容上,有的教授给学生上课时会针对学生的演奏或作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讨论.并引用相关的例子加以说明解释,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上课的过程中;有些教授上课则比较侧重培养学生自己演奏的音乐个性.只针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提出要求。

白俄罗斯音乐学院钢琴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有所长,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完成钢琴系规定的各种考试曲目要求的基础上,再学习不同数量的其他作品。音乐学院每学期进行两次专业考试,但期中考试不计成绩,学生必须完成钢琴系规定的相应年级的考试曲目,考试一般在学校的音乐厅公开举行。

以下是各学期考试曲目要求:

大学一年级上学期:

期中――自选技术性练习曲、乐曲各一首;

期末――巴赫的作品一套(如英国组曲、法国组曲,演奏全部)。

大学一年级下学期:

期中――自选技术性练习曲、乐曲各一首;

期末――练习曲、奏鸣曲、乐曲各一首,不少于20分钟。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

期中――自选技术性练习曲、乐曲各一首;

期末――奏鸣曲式作品、乐曲、练习曲各一首,20分钟。

大学二年级下学期:

期中――自选技术性练习曲、乐曲各一首;

期末――两首技术性练习曲、一首复调作品,

协奏曲的快板乐章或奏鸣曲一套。

大学三年级上学期:

期中――自选技术性练习曲、乐曲各一首;

期末――大型乐曲――首,10分钟以上(如叙事曲、幻想曲、谐谑曲、变奏曲等),其他自选,30分钟以上。

大学三年级下学期:

期中――自选技术性练习曲、乐曲各一首;

期末――肖邦技术性练习曲三首、复调一首、大型作品一套。

大学四年级上学期:

期中――现代派作品任选一首;

期末――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或者二、三乐章。

大学四年级下学期:

期中――自选技术性练习曲、乐曲各一首;

期末――民族作品;复调作品各一首(不同时期的复调作品均可,巴赫、肖斯塔科维奇、兴德米特等);完整的大型作品或完整的协奏曲一首,不少于40分钟。

大学五年级上学期:

期中――没有考试,期末的曲目要求是国家考试曲目的一半。

大学五年级下学期:

毕业的国家考试――包含巴罗克、古典、浪漫、现代四个不同时期的作品,体裁也不能相同,整套曲目中要求有复调作品、一套完整的大型作品或协奏曲、一首现代作品或白俄罗斯民族作品,其中一首允许重复过去几年考试里使用过的作品。规定整套曲目演奏的时间在50分钟左右。

以上是钢琴主科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虽然有许多教学特点无法仅从教学课程设置和考试要求中体现出来,仅仅从表面上看待这些课程及教学安排也是十分有局限性的,因为一些专业课程授课的具体内容。完全是由教师个人决定的,不仅仅拘泥于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有一定的临时性或机动性,在这里无法具体说明。但是笔者通过在该院学习的两年,还是深刻感受到了其钢琴专业教学的一些突出特点:

1.所有的上课都要求能背谱演奏。这样的要求不仅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音乐演奏风格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练琴时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练琴中主动去寻找乐谱上的各种规律,充分的调动了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来强化记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教学中准确出色的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在针对某个难以用语言表述的问题时,老师都会进行准确出色的示范,让学生对演奏所需要的不同的触键感觉、踏板的灵活运用、丰富多变的音色、弹性速度等要求一目了然。

3.严格规范、因人而异的教学内容。严格规范是指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安排教学,所有的教学曲目、训练规格绝不降低;因人而异是指在不受到学生个人的音乐偏好的影响下,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扬长的同时绝不避短。

4.强调音乐风格的学习。在注意学生钢琴演奏技术发展的同时,将音乐的表现力、音乐风格的准确性放在首位,力求技术、音乐的协调发展,使技术为音乐服务。

5.注重学习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作曲家的 作品。白俄罗斯音乐学院不仅是前苏联最好的音乐学院之一,也是白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的摇篮,学院不仅开设了大量俄罗斯与白俄罗斯音乐相关的课程,例如俄罗斯音乐史、白俄罗斯音乐史,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有所侧重,例如在钢琴的主科教学中、室内乐和钢琴伴奏等课程里,老师就坚持使用许多俄罗斯作曲家和白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来进行教学,如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就经常出现在复调音乐的训练曲目当中;而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练习曲、前奏曲、奏鸣曲、协奏曲和各种乐曲更是课堂和音乐会上的常见曲目。

二、钢琴系的专业必修课的教学②

钢琴艺术发展史:上课形式为集体课,课程设置是2年,主要介绍钢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以及各历史时期主要的音乐风格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不同的钢琴演奏流派及一些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主要由教师结合音响资料进行系统授课,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的文字和音响资料。考试是以师生一对一的问答形式进行的,老师就平时上课中学习过的知识点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则需要运用自己平时学习积累的相关知识.临时组织材料,条理清晰的回答。

钢琴伴奏课:上课多是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课程设置为4至5年,部分学生可以在第4年的考试后申请免修。专门学习钢琴作为伴奏乐器,如何为声乐的不同声部进行伴奏,以演奏为主,结合部分声乐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的系统的学量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不同声乐声部的作品;其中看谱转调的训练贯穿于全部的教学过程。考试是以音乐会的形式在音乐厅进行,由主考老师现场指定曲目和转调。毕业时需要参加统一的国家考试,要在近百首的歌曲中演奏由评委指定的作品。

室内乐课:上课是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课程设置为4年。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和其他乐器的合作能力,需要学习与单簧管、小号、长笛、小提琴、大提琴等管弦乐器合作,也同时涉及到和俄罗斯民间乐器的合作学习;学习内容多是一些代表性的经典乐曲、奏鸣曲或室内乐重奏作品。平时的考试是以音乐会的形式在音乐厅进行,毕业时需要参加统一的国家考试。

钢琴合奏课:上课是由两个学生一起进行,课程设置为1年。主要是学习钢琴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四手联弹和双钢琴作品。考试是以音乐会的形式在音乐厅进行。

钢琴教学法:上课形式为集体课,课程设置为1年。教师系统的传授钢琴启蒙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办法;基础的教学方法;科学的练琴方法以及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等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各个其他方面的东西,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教钢琴,但重点是在如何和学生进行效果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上。考试也多是以师生一对一的问答形式进行。

钢琴教育学:上课形式为集体课,课程设置为1年,这门课主要是学习如何教授那些已经有一定专业基础和技能的学生,如何准确的理解音乐.有分寸的处理音乐;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表现音乐,并介绍一些前人已总结出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与钢琴教学法不同的是,这门课重点是从老师这个角度来学习作为一个钢琴老师应该学习和知道的东西,重点在老师自己身上。

钢琴教育学实践课:上课是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课程设置为1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的钢琴教学能力。上课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老师亲自示范怎么给学生上课,学生在旁边学习怎么样安排、组织和进行教学;二是由学生自己给学生上课,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及时的纠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两种上课形式相互结合,是由授课老师自己安排的。被钢琴系学生授课的小朋友,是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学能力、学习程度的深浅白行安排,有可能是音乐小学的学生、也可能是业余初学钢琴的小孩。考试不仅要看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要看学生上课的教学成果。

当然,这些仅仅是和钢琴专业的演奏特性紧密相关的一些课程,学院还安排有许多让学生学习的一些阶段性、综合性、基础性的课程,例如学生不仅要学量的基础音乐理论课程,还需要学习世界、俄罗斯、还有白俄罗斯的音乐历史;以及与音乐相关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观点、艺术观点等课程。这些课程目的是让学生透彻的了解音乐的本质,正确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逐步树立正确的音乐观,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通过对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业必修课的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的了解,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突出特点――课程的设置不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方面,都体现了钢琴教育体系系统、科学、完善的特点③:

1.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许多对教学和演奏起到积极作用的关联性课程。学生除了学习钢琴主课之外,还要学习室内乐、钢琴伴奏、双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实践等与钢琴演奏和教学紧密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演奏及合作的能力,还对钢琴主科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2.理论与实践科学的结合。学生在学习钢琴的教学方法时,设置了钢琴教学、钢琴教育学、钢琴教育学实践课三门相关的课程,虽然都是关于如何教学生学习钢琴和教学法的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有先有后并相互关联,课程设置上有着一定的连续性,既有理论课程又有教学实践,将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很好地运用在具体教学中,使学生学有所用,既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

以上对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主课教学和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进行了介绍,并且从两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其特点,当然,只从表面上看待这些特点是十分有局限性的,还有许多钢琴专业的教学特点无法从中体现出来,尤其是一些细致的音乐处理、具体的训练方法、音乐会曲目的安排等等,更无法在这里具体说明。本人在学习期间通过观摩学生考试、欣赏音乐会、多方面的访问、收集整理出的这些相关资料,是想能够对国内的各所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的钢琴专业教学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①[俄]《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学大纲》1997年修订版。

②[俄]《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教学大纲》

上一篇:学期社团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期末学期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