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钢琴而生 因钢琴而爱

时间:2022-10-29 05:27:40

因钢琴而生 因钢琴而爱

[摘要] 钢琴在影片《钢琴课》里不仅仅是一个道具,它还是一个象征,一个连接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心灵的纽带,一个“人”化了的“物”,钢琴给主人公带来难以承受的回忆和最炽热的爱恋,同时也带来了幸福的结局。“断指”和“沉琴”是这部影片里最经典的两个片段,它把影片的情节线和情感线穿系到一起,互相对应,互相衬托,极大地增强了本片的感染力。

[关键词] 《钢琴课》 断指 沉琴

钢琴,这部影片里一个特殊的客体,它的意义不仅仅存在于钢琴本身,在这部电影里,导演简•坎皮恩赋予了它更多的含义。所以,影片的名字叫《钢琴别恋>》也好,叫《钢琴课》也罢,都是译者的附会,其实它的英文名《The Piano》更能代表一切,也最能说明一切。钢琴就是钢琴,没有了钢琴,影片里的一切故事,都显得暗淡。钢琴给主人公带来难以承受的回忆和最炽热的爱恋,同时也带来了幸福的结局。起名《The Piano》,最恰当不过。

“断指”和“沉琴”堪称这部影片里最经典的两个片段。假如本片缺少了这两场戏,这个由钢琴引起的爱情故事,便多少有点矫情,不是吗?艾达出嫁以钢琴作为嫁妆,在她所生活的地方,合情合理。可是她要嫁的地方,不但要漂洋过海,还要翻山越岭,居住处还是蛮荒之地。携沉重的钢琴做如此沉重的跋涉,这多少让人有点匪夷所思,甚至有些可笑。可笑归可笑,但随着剧情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断指”和“沉琴”这两处高潮的时候,影片传达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更是一股力量,一股女性试图征脱枷锁的力量。“断指”和“沉琴”,这两个十分重要的片段,它们就像两只“文眼”,把影片的情节线和情感线穿系到一起,互相对应,互相衬托。没有这两个片段,整部影片的感染力将大打折扣。缺少其中之一,故事都会有遗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省略掉这两场戏,本片就是一部没有光彩的平庸之作,尽管它的主题是反映女性的觉醒,尽管片中有多首古典乐章和让人如痴如醉的钢琴曲。

先说“断指”,艾达因被丈夫砍断了一根手指。丈夫为什么要砍掉她的手指而不伤及其他别的部位?这就要说到钢琴。钢琴在本片里不仅仅是一个道具,它还是一个象征,一个连接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心灵的纽带,一个“人”化了的“物”。艾达是个哑女,由于她不会说话,她内心的活动,很多人无从知道。她是孤独的,她的心灵和肉体虽然同正常女人一样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无从表达。钢琴,只有钢琴,是她除女儿以外的情感寄托。她靠钢琴抒发感情,靠钢琴排谴忧伤和苦闷,靠钢琴寻找真情。在艾达心里,钢琴已经不单单是一件乐器,而是她内心情感的表白,是她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它虽然是“物”,却寄托着她所有的的感情,犹如救命稻草。琴声在空气中荡漾,那便是她的心在自由地飞翔。

钢琴既然对艾达如此重要,那么,爱钢琴就等于爱艾达,就等于读懂了这颗哑女的心。艾达的丈夫对钢琴既不爱也不理解,所以他不懂艾达,艾达对于他,仅仅是一副躯壳,一个称谓,一件摆设。没有一个正常的女人会容忍丈夫把自己仅仅当作躯壳、称谓和摆设。艾达除了不会说话,她内心的感情一点也不比别的女人贫乏。就像那架钢琴,在不会弹奏的人面前,是哑巴。对会演奏的人来说,是一个可以诉说的朋友。可惜她的丈夫不具备那样一双手,也不具备那颗心,他把她和那架钢琴当成了他生活中的两件物品,随意搁置。

贝恩斯其实也不懂钢琴,他和艾达的丈夫斯图尔特一样,也是一个“大老粗”。不过,这两个大老粗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渐渐被钢琴的魅力所吸引和感染,而后者却基本保持对钢琴的拒绝和冷漠的态度。钢琴在这里象征着文明和进步的力量,散发着精神文明的魅力。贝恩斯向往文明和进步,追求精神的丰富和崇高,他与艾达便有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当他用土地换回钢琴,又把钢琴索性送还给了艾达以后,视钢琴为生命的艾达又怎能不为之动情。事发,斯图尔特一开始保持着克制的态度。他从第一次在门外偷看,到第二次中途阻拦,再到第三次获取信物,这才提着斧头砍断了艾达的手指。艾达一而再再而三,一意孤行地要行使自己爱的意志,在某种程度上,是她逼着丈夫“断指”的。而这对于充满野性的斯图尔特来说,于情于理,似乎不这么做,反而违背了他的性格。这是一对男女因钢琴产生的暴力冲突――确切地说,是因钢琴引起的情变所产生的暴力冲突。没想到一架钢琴,居然是一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沉琴”之于“断指”,就像书法的回锋。没有这一笔,字俨然已经写成。有了这一笔,字才更显完美、丰满,富有立体感。钢琴促成了艾达与贝恩斯的爱情,也使她失去了一根手指。如歌如诉的琴声虽然能抒发艾达的情感,但同时也使她永远不能忘记“断指”带来的肉体和心灵的创痛。钢琴是美好的,但也是沉重的,它沉重地记录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这也是艾达在决意开始新生活时所无法面对的。于是,她只有“沉琴”。

在又一次用船运送钢琴漂洋过海的时候,艾达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突然将脚伸进坠入大海的钢琴的绳套里,随之一起沉入海底。这是艾达的突发奇想,还是她的预谋?不管是哪一种,死都将是艾达无法摆脱的选择。因为她太爱钢琴,她不能没有钢琴,她因钢琴而爱,因钢琴而生,当然,也只能因钢琴的沉没而坠入海里。

被琴拖入海里的艾达,脸上露出沉静和安然的神情。看得出,她面对死亡是从容的。然而,生的念头突然显现在表情里,她迅速挣扎着蹬掉套着绳索的鞋子,奋力冲向海面。是什么使她终于又选择了重生?是本能?是爱?还是为了能再次弹奏钢琴? 这是影片留给观众琴声般的悠扬回味,也许这就是钢琴深沉的魅力,爱的力量。

作者简介

徐亚男,西南大学。

上一篇:解开纠结 始得幸福 下一篇:论卡洛斯•绍拉舞剧电影中的人物镜像指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