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0 06:40:00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篇1

一、工作目标

以乡镇为单位,托幼机构、学校开展儿童查验证工作普及率达100%;儿童建证、建卡率分别达100%;儿童补种后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5%。

二、职责和分工

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对入托、入学儿童查验证工作的领导。依据本《规范》共同制定工作方案、管理制度及培训计划,并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定期组织督查考核。

县教育局负责对托幼机构、学校实施查验证工作的管理,指导托幼机构、学校建立和落实查验证责任制及其具体措施;组织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证责任人参加培训;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托幼机构和学校卫生工作的考评内容,加强督导检查。

县卫生局负责对查验证工作的技术指导及补证、补种工作的管理,组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落实指导措施,开展培训工作,实施补证、补种工作,并组织开展技术评估。

托幼机构、学校负责入托入学儿童查验证工作的具体实施。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查验证工作;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向需补证补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发放《补证补种联系单》(附件6),督促无证和漏种儿童及时补证、补种,及时收集查验证资料和上报有关报表。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托幼机构、学校和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承担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培训工作,提供查验预防接种证有关登记、统计和宣传资料,指导各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补证、补种工作;定期汇总工作情况和数据资料并上报。

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负责指导、协助本乡镇辖区内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展查验证工作;实施儿童补证、补种工作;及时收集补证、补种资料和上报有关报表。

三、查验对象及判定标准

(一)查验对象

1.全县托幼机构、小学和初级中学每年新入托、入学和学期中转学的儿童。

2.在校在托未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儿童。

(二)判断标准

我省纳入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的为百白破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7种疫苗,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规定的免疫程序,根据查验对象的预防接种证,未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疫苗接种的儿童,即为需补种的儿童。

四、查验工作的实施

(一)县教育局、卫生局定期组织开展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培训,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承担培训任务,托幼机构、学校查验证责任人和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参与补证补种工作人员均应当参加培训。

(二)托幼机构和学校在招生信息时,告知新生报名须携带预防接种证以备查验;并在9月7日前将新入学儿童接种信息录入《托幼机构(学校)入托、入学儿童免疫状况登记表》(附件1),于9月10日前报当地中心卫生院或乡镇卫生院。对已全程接种的儿童将预防接种证复印件归入学生健康档案;同时书面通知需补证、补种儿童的家长或其监护人,督促儿童在12月25日前完成补证补种。

(三)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在9-12月的27日前将《入托入学儿童补证补种登记表》(附件2)反馈给托幼机构和学校。托幼机构和学校收齐需补证补种儿童的接种证后,将补证补种信息填入《托幼机构(学校)入托、入学儿童免疫状况登记表》,同时将全程接种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复印件归入学生健康档案。

(四)县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实施补种、补证进行技术指导;在每年查验证工作结束后,汇总全县托幼机构、学校开展查验证工作及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补证补种工作情况,进行技术评估,并将有关资料报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报表的汇总上报

(1)托幼机构、学校填写《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情况汇总表》(附件3),于12月31日前报所属学区和所在地的中心卫生院或乡镇卫生院;

(2)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填写《乡镇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情况汇总表》(附件4),并和工作总结一起于次年的1月5日前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月15日前将《浙江省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情况汇总表》(附件5)和工作总结报县教育局和县卫生局,同时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督导检查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吉水县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75-03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及其剂次的增加,接种疫苗后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开展AEFI监测对于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对吉水县2010~2012年的AEFI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EFI病例资料来源于国家AEFI信息管理系统,疫苗接种数据来源于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1.2 AEFI报告的程序、时间及形式

AEFI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 h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报告县疾控中心;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 h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以电话等方式尽快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县疾控中心对报告的AEFI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完毕后将调查内容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根据个案调查报告及调查情况对AEFI进行分类及临床诊断[2]。

1.3 监测疫苗的种类

列入AEFI监测的疫苗包括: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白破二联疫苗、麻腮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人用狂犬病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甲型H1N1 流感疫苗。

1.4 病例诊断标准

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1.5 统计学方法

将国家AEFI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AEFI监测数据应用Excel软件整理和统计,采用描述性方法对AEFI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AEFI报告的基本情况

2.1.1 AEFI报告的分类 2010~2012年,全县共报告AEFI共56例,2010、2011、2012年分别报告15、20、21例,其中,一般反应53例,占94.64%;异常反应2例,占3.57%;偶合症1例,占1.79%。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等其他类型AEFI发生。

2.1.2 AEFI报告的发生率 2010~2012年吉水县报告发生AEFI涉及疫苗13种,3年累计接种520 395剂次,共报告56例,总发生率为10.76/10万。其中,一般反应53例,异常反应2例,偶合症1例,发生率分别为10.18/10万、0.38/10万和0.19/10万。

2.1.3 发生AEFI的疫苗 报告发生AEFI的13种疫苗中,AEFI发生率较高的有麻疹减毒活疫苗25例,占AEFI总病例的44.64%;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18例,占AEFI总病例的32.14%;流感疫苗3例,占AEFI总病例的5.36%;白破二联疫苗、卡介苗、麻腮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人用狂犬病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均发生1例,各占AEFI总病例的1.79%。

2.1.4 AEFI的临床诊断 一般反应中报告最多的是发热,占75.47%(40/53),此外,红肿和硬结分别占11.32%(6/53)和13.21%(7/53)。异常反应中,无菌性脓肿1 例,过敏性皮疹1例,偶合症1 例。

2.1.5 AEFI病例的转归 56例AEFI病例均已自愈或治愈,无死亡病例发生。

2.2 AEFI报告与调查的及时性

56例AEFI病例中,48 h内报告率为92.86%,48 h内的调查率达100.00%,及时审核率达100.00%,个案调查完整率达100.00%,上述指标全部达到了AEFI监测方案的要求。

2.3 AE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2.3.1 AEFI病例的地区分布 吉水县共有预防接种单位19家,无零报告单位,报告1~3例的单位12家,3~6 例的单位5家,6例以上的单位2家,城区2家接种单位报告病例共计16例,占总报告数的28.57%。

2.3.2 AEFI病例的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AEFI病例报告,1~12月分别为1、1、1、2、5、4、4、5、15、15、2和1例,85.71%(48/56)的病例集中在5~10月份,其中以9、10月为主,病例均为15例,占总AEFI病例的53.57%(30/56)。

2.3.3 AEFI病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56例AEFI病例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为1.33∶1.00。其中,0~1岁18例,占32.14%;2~3岁17例,占30.36%;4~5岁6例,占10.71%;6~7岁15例,占26.79%。

2.3.4 AEFI病例发病时间间隔的分布 大部分AEFI病例在接种后24 h内发生,接种疫苗至发病时间间隔按0~1、2~3、4~7、8~14、15 d 以上划分,分别占83.93%(47/56)、8.93%(5/56)、3.57%(2/56)、1.79%(1/56)和1.79%(1/56)。

3 讨论

AEFI是指预防接种过程中或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或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2]。按发生原因AEFI分为以下几种。①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为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异常反应为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②疫苗质量事故。③接种事故。④偶合症。⑤心因性反应[2]。

近年来,随着免疫覆盖率的提高,疫苗种类的增加,AEFI出现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3]。如何有效降低AEFI的发生率,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将是医学界必须关注的问题。为了及时发现疫苗在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分析发生的原因,减少受种者受到的伤害,减少预防接种反应引起的纠纷,提高免疫规划的安全性,增强免疫规划的信誉度,AEFI的监测和正确处置显得尤为重要。

吉水县从2005年建立AEFI监测系统以来,监测工作逐步完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监测方案的要求。吉水县2010~2012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异常反应为2例,占3.57%,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38/10万,符合WHO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期发生率的范围[4],无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及心因性反应的发生,说明本县预防接种疫苗安全。报告的56例AEFI病例录入完整率、及时审核率、及时处置率均达100%,这表明吉水县高度重视AEFI监测工作,经过系统培训相关人员和加强督导,提高了工作人员的AEFI监测水平和监测能力,也提高了预防接种人员对AEFI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AEFI病例处置的能力。此外,对于发生的每一例AEFI病例,吉水县疾控中心均要前往调查处理,尽快给患者或家长答复,让他们树立预防接种的信心。AEFI监测显示,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的AEFI报告数较多,分别为25例和18例,占44.64%和32.14%,前者是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结果,本县2010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说明AEFI的发生与免疫接种次数有关,接种次数越多,AEFI发生率越高[5];后者可能与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接种次数较多且与疫苗本身质量有关[6]。AEFI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为18例,占32.14%,与该年龄段疫苗接种密度高密切相关,不同年龄发生AEFI的比例与儿童免疫年龄段相一致[7]。从AEFI发生时间来看,接种疫苗后

AEFI的发生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疫苗本身的特性、剂量、针次、接种操作、受种者身体健康状况等[9]。建立并完善AEFI监测系统,有利于对了解疫苗的安全性,掌握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率,及时调查和处理预防接种反应,对降低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服务能力,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有利于降低疫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AEFI监测工作水平,保证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疫苗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和专业人员对疫苗不良反应的认识,减少或消除家长和公众对AEFI的疑虑[10];②持续开展规范化门诊建设,加强接种人员的培训,规范预防接种操作,严格掌握疫苗禁忌证,减少不良反应和杜绝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③尽快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补偿办法,为基层提供处理AEFI的依据,解决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后顾之忧,减少AEFI病例迟报、漏报现象[11];④完善AEFI监测系统,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制订相应的工作指标,提高系统的敏感性和利用率;⑤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预防接种人员在实施预防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对受种者健康状况进行预检,严格实行疫苗接种后留观制度,减少AEFI的发生,若发生AEFI,应对受众者或家属合理解释并规范处置,尽可能减少AEFI对免疫规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⑥加强AEFI监测工作的督导,提高监测质量,促进预防接种单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AEFI病例。

[参考文献]

[1] 刘大卫.如何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4):322-327.

[2] 卫生部.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Z].2010.

[3] 郭飚.全球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229-233.

[4] WHO.Immunization safety surveillance:guidelines formanagers of immunization programmers on reporting and investigating adverse events folloeing immunization[R].Geneva:WHO,1999.

[5] 吴冰冰,李黎,刘大卫,等.75起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1):58-64.

[6] 王东,毛东波,夏宪照,等.东莞市2005~2007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99-2001.

[7] 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Z].北京,2005.

[8] 王东海,涂秋凤,郭世成,等.江西省2005~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 17(4):353-361.

[9] 谢广中,马福全,王树巧,等.预防接种不良反应300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24.

[10] 谢广中,刁连东.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J].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80-182.

[11] 郭飚,刘大卫,曹雷,等.中国2005年预防接种副反应试点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4):353-358.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农村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评价

为推动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发展,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我县1999年实行了以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定时定点接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卫生厅和省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全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和有关工作要求,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步伐,到2009年底,全县所有接种门诊均达到县级合格门诊要求,提前实现了省卫生厅要求的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目标。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活动为计划免疫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对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乡县位于鲁西南腹地,辖13个乡镇,659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自然人口增长率为5.90‰,全县有卫生防疫机构18处,乡镇预防接种门诊16处,计划免疫专业人员127人,县疾控中心89人,专业技术人员82人(92.13%),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34人、初级38人。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当作新时期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来抓

免疫规划工作是控制和消除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顺利实现了计划免疫“三个85%”的免疫目标。连续12年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临床病例,通过了卫生部无脊灰证实,白喉连续26年无发病,达到了消除白喉的目标,免疫规划其他针对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受到巨大冲击,基层卫生防疫工作投入不足、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人口出生率降低,疫苗种类、接种剂次不断增多,原有的以村为单位分散接种的服务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因此,改革现有的接种服务模式势在必行。我县经过不断总结探索和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深刻认识到,建设以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预防接种管理体制、服务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实现计划免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开展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首先我们积极做好各级领导的工作,强调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切实把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新时期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来抓;二是算好经济帐,由于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项经费非常紧张,建设规范化接种门诊,需房屋整修,购置微机、打印机、空调和其他一些设备,需要一笔不少的开支,使不少领导和基层单位感到为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投入,县卫生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多方筹资,同时实行集中采购,节约经费开支,另一方面,就是算好一笔经济帐,如一个4万人口的普通乡镇,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规范接种,每年有偿服务收入,除能保证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工资外,还有一定的发展经费,同时还能带动卫生院其他业务工作的开展,因此,建设规范化接种门诊,不单纯是经费投入,它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学习和推广典型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向先进地,市县区学习,请经济条件较差但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成绩较显著的单位介绍经验,通过参观学习和典型经验介绍,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找到了工作的不足,极大地调动了各级领导的工作积极性,迅速在全市掀起了争创省级示范门诊和市级规范接种门诊的热潮,促进了全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推动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我市及时转发了省卫生厅《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标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通知》,成立了县预防接种门诊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建设规划、目标和措施,到2009年底,全县预防接种门诊达到合格标准,县卫生局与各乡镇签订了重点工作目标合同,要求把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当作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按照省、市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建设规划、目标和措施,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把工作目标分解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为落实奖惩措施,我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防疫机构把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单位和个人评优树先的重要条件,把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纳入县对各乡镇疾病控制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的发展。

四、加大措施,增加投入,切实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硬件”建设

预防接种门诊的“硬件”是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是保障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取信于民的先决条件。在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过程中,对照《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从基础设施上保障基层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虽然我们经济欠发达,但观念不能落后,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不能降低,想方设法增加经费投入,调整和增加预防接种门诊用房,落实各项配套措施,保证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使用金卡系统后,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计划免疫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建卡、建证率,降低了发病率,同时增加了有偿服务的收入,补充了经费,使基层防保站建设得到改善,提高了职工待遇,稳定了基层防保队伍.使计划免疫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预防接种门诊的“软件”水平

加强预防接种专业队伍建设,是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实行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制度,对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专业人员资格进行一次全面审查,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工作认真负责和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对那些工作责任心不强和专业水平较差的人员坚决调离。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经考试、考核合格。颁发上岗证,上岗证有效期两年,实行微机管理。凡未获得预防接种上岗证的人员,不得从事免疫接种工作。对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每年都组织业务培训,学习计划免疫专业技术,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规范、要求,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了提高预防接种门诊的运转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我县非常重视预防接种门诊的“软件”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预防接种门诊在管理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开诊时间,统一工作程序,统一表、卡填写,统一档案模式,统一检查考核。接种门诊运转实行“四固定”,即固定接种时间,固定接种房间,固定接种人员,固定接种器材。全市预防接种门诊达到了运转程序化、操作规范化、日常工作制度化、管理科学化,有效地提高了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质量。

六、强技术指导,严格考核验收,确保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质量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规范化运转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经常深入到各乡镇对照标准,对预防接种门诊的运转程序、操作规范、安全注射、生物制品管理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质量。对已建成的各类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对各乡镇接种门诊的各项工作进行抽查,定期通报抽查结果,并将接种门诊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疾病控制工作的综合考核中,当作评优树先的重要条件。同时,免疫规划是一是项社会系统工程,卫生行政主管门应加强领导,社会各部门应齐抓共管,把建立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人、财、物方面大支持,真正做到免疫预防接种门诊网络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钟兴远,李桂峰等.计划免疫金卡管理系统在农村推广可行性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2,6(29):50-51.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技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免疫预防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临床上免疫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也不断增加。同时,预防接种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是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1]。有的学者认为是个别受种者接种疫苗后在发生正常免疫反应的同时所产生一些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因此为了树立公众对预防接种免疫的信任,杜绝接种差错与事故的发生,监测疫苗的反应动态,必须加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管理,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寻找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引起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疫苗本身的质量和被接种者的个人身体差异等,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免疫预防能够更好更安全地为人们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常用的15种疫苗进行监测,不良反应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被接种者及其家属的报告和预防医生的主动发现。

    1.2方法:按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将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将96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资料汇总并进行统计总结。

    2 结果

    2.1不良反应相关情况 2001-2010年我院院发生的不良反应96例中,一般反应79例,异常反应16例,偶合反应1例,AEFI临床诊断中,以发生红肿浸润的构成比最高共45例,占上报AEFI总数的56.96%。其他临床诊断分布情况,见表1。

    2.2一般预防措施

    2.2.1宣传培训  包括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免疫的宣传教育,对接种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培训处理不良反应的专业人员,以此来降低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2.2疫苗的质量管理  严格控制疫苗的质量,确保疫苗质量合格。严格控制疫苗以及注射器的采购渠道,确保从上级疾病控制机构采购疫苗、注射器以及消毒用品,严格从有资格认证的医药机构采购,确保冷藏保存和运输,实时跟踪监测温度。

    2.2.3接种场所的管理  接种场所要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合理安排接种工作流程,工作区和工作台要合理布置,接种场所要安排单独的工作区域。

    2.2.4规范接种操作  接种前做好疫苗的检查,包括疫苗的批号、有效期、颜色、标签、凝块等,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皮下、皮内、肌肉注射时要掌握各自的要点,剂量准确,接种完毕后,登记,留观30min。

    2.3可预见的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2.3.1严格掌握禁忌症  预防接种的禁忌症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病症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的发生率不同,因此在掌握禁忌症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危害程度等多方面考虑,加以断定。

    2.3.2关于免疫缺陷、过敏史、严重疾病患者的预防接种  有过敏病史者慎用血清类型的疫苗,对于疫苗接种过敏史者,应严格避免接种同种疫苗,各类免疫缺陷症人群、恶性肿瘤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应避免活疫苗的接种,并尽量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在接种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以避免偶合或加重其它疾病。

    2.3.3关于发热、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防接种  体温>38℃,或1周内每天腹泻>3次的儿童,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或者完全康复后补种

    2.4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理技巧

    2.4.1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要保持镇定  出现不良反应后医生要保持镇静,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科学、合理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并且对症及时处理和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2.4.2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上报  出现不良反应应按规定时限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  讨论

    报告的不良反应中,以一般反应为主,占AEFI报告总数的82.29%。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局部硬结,红肿侵润反应,异常反应报告了16例,以过敏性皮疹和无菌性脓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共11例,占异常反应报告总数的68.75%。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疫苗本身质量、接种操作、被接种者体质等因素有关,为减少或避免接种反应的发生,应保证疫苗质量,加强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3]。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接种,同时也应加强对预防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使被接种者明确接种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等,以便配合接种工作[4]。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04—135

[2]庄菱,刘大卫.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报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1):55—58.

[3]包佐义,可雅.儿童打防疫针的禁忌[J].健康文摘,2006,2(8):12.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篇5

为继续加大乙肝防控力度,消除免疫空白儿童,实现卫生部《**-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浙卫发[2007]153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乡镇为单位,15岁以下儿童(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二、对象

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经调查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

既往有乙肝病史或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有一项阳性者,不予补种。

三、疫苗规格、补种针次和免疫程序

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使用5μg酵母苗,1992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使用10μg酵母苗。

既往未接种乙肝疫苗(包括免疫史不清)者,应补种3针次;既往接种少于3针者,应补足3针。

免疫程序按照0、1、6月程序接种。第二针与第一针的间隔时间应≥28天,第三针与第二针间隔时间应≥60天。

四、时间安排

查漏补种工作分两年完成:2007年完成小学及小学以下儿童及相应年龄散居儿童(1995年1月1日至现场接种期间出生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2008年完成1992年1月1日-1994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

(一)2007年8月中旬前县级完成工作部署。制订下发《2007-2008年**县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召开乡镇师资培训会议并进行部署动员。

(二)2007年8月25日前,各乡镇完成参与查漏补种工作接种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逐级下发乙肝疫苗和配套注射器至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

(三)2007年9月5日前,各乡镇完成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负责查验免疫史的班主任老师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2007年9月15日前各学校、托幼机构完成所有新生的查验证工作和所有在校学生乙肝免疫史摸底调查工作。

(五)组织实施2007年度乙肝疫苗接种。

1、无免疫史儿童

(1)2007年10月完成第一针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

(2)2007年11月完成第二针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

(3)2008年3-4月完成第三针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

2、免疫史不全儿童

在2008年3月底前完成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

(六)2007年12月底前,各乡镇卫生院逐级上报2007年度查漏补种工作进度资料。2008年5月底前逐级完成资料收集、统计和活动总结并上报。

(七)2008年度查漏补种工作启动时间将根据疫苗及注射器到位时间另行通知。

五、技术措施

(一)人员培训

为确保各乡镇能按统一方案完成查漏补种工作,接种人员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卫生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查漏补种的目的、意义;查漏补种对象、时间、工作目标;应种对象的判定方法;疫苗及注射器使用、管理的要求;接种现场禁忌症和接种技术的掌握、副反应的报告与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上报与保存;督导、评估与总结等。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各学区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负责本乡镇辖区内所有工作人员及学校、托幼机构摸底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要协同本乡镇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共同拟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对学校政教主任、托幼机构负责人和班主任老师按时进行培训,培训要突出摸底调查的相关知识内容,并下发培训教材。所有培训对象必须按时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

(二)摸底调查

以村(居)为单位开展摸底调查,调查对象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中所有适龄儿童。各地承担摸底调查工作的科室和人员要加强重点地区的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聚集地适龄儿童的排查工作。

调查内容为乙肝疫苗免疫史、乙肝病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调查人员按要求对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适龄儿童进行登记,认真填写《浙江省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摸底调查及补种情况登记表》(见附件1)。各预防接种门诊(点)要保存好本次查漏补种儿童名册的原始记录,以便检查、校对。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结合新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对所有在校、在园(所)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并确定查验证工作责任人和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工作联系。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做好业务技术指导,在摸底调查过程中要及时帮助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解决疑难问题,确保摸底调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学校政教主任和托幼机构负责人负责本校或本园(所)儿童摸底调查的全面工作,督促各班按时进行摸底调查,和卫生部门沟通,及时解决各班在摸底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各班摸底调查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各班主任老师负责本班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通过核查预防接种证、询问家长等查清儿童乙肝等疫苗免疫史、乙肝病史及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认真填写《浙江省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摸底调查及补种情况登记表》,对需补种儿童发放“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告家长通知书”(见附件6)。

(三)免疫史判断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和家长回忆综合判断。有接种证者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无证无卡且家长回忆不清(即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

(四)接种预约

接种前要有书面告知书进行预约,尤其是要落实好乙肝疫苗第二、三针接种的衔接工作。由于乙肝疫苗需接种3针,且第二、三针间隔时间较长,在接种第一针和接种第二、三针前,要采取有效方式,及时通知每一个接种对象,落实好相关衔接工作。

(五)现场接种准备与实施

为保证接种质量,本次采用定点接种的方式。由于本次涉及接种对象数量众多,为保证全县接种工作能按时完成,人口较多地区较大乡镇要科学合理设置接种点;接种点设置情况要与摸底调查情况同时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县卫生局审核同意后才能开展接种工作。为方便在校在园(所)儿童补种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在学校、托幼机构设置临时接种点。每个接种点都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禁忌症告示。

接种时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本《实施方案》进行,有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一律不予接种,并做好副反应处理的准备工作;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安全接种,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理;接种后接种人员要按规范做好接种记录,及时登记录入接种证(卡)。

整个查漏补种工作期间对新发现的或新到达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都必须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并作常规报告。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在查漏补种过程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并要落实专人负责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指定专人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发生反应时,要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

(七)督导与快速评估

县卫生局和县教育局联合成立二个工作督查组,下设八个技术督导、评估小组,分片负责,自接种准备阶段就开始督导,补种工作结束后进行查漏补种接种率快速评估。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报告县卫生局和县教育局处理,以保证查漏补种工作能顺利进行。督导人员名单见附件7。

各年度查漏补种工作完成后,督导组卫生工作人员要按《实施方案》要求在学校、企业和流动人口聚集地等场所对查漏补种工作进行接种率快速评估。快速评估的重点是容易被漏种的人群和地区,如流动人口聚集地、大型工地、市场、边远山区、常规免疫薄弱区域。并根据评估结果再进行补种。

快速评估的方法及要求如下:全县在补种工作结束后的两天之内,统一开展接种率评估。评估方法:每个片区随机抽查1个乡(镇、办事处),每个乡(镇、办事处)以卫生院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抽查3个村(居),每村(居)入户调查10名儿童,累计调查30名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期间不在本地的儿童也要调查,注明来源,但不计入30名儿童之内)。结果的判定以接种登记记录或儿童家长回忆为准。评估中发现未按要求接种的儿童,应进行登记并通知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补种。

评估现场应填写《查漏补种接种率快速评估表》(见附件4)。完成快速评估后,要及时汇总到《查漏补种接种率快速评估汇总表》(见附件5),并计算本次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

(八)资料汇总与报告

查漏补种活动结束后,各乡镇卫生院于2008年5月5日前按要求汇总数据上报各中心卫生院,各中心卫生院于5月8日前汇总有关数据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5月10日前汇总全县接种数据,并形成工作总结于5月10日前上报市疾控中心及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

六、职责分工

(一)本次活动实施免费接种,其中乙肝疫苗、注射器经费由省财政支出,其他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解决。各乡镇要做好计划制订、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的作用,以保证本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县教育局和学区负责对学校、托幼机构实施查漏补种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督促学校、托幼机构落实查漏补种责任制;组织学校、托幼机构查漏补种责任人参加培训;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工作的考评内容,并加强督导检查。

(三)县卫生局负责查漏补种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做好人、财、物的调配工作,组织协调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查漏补种活动,并加强督导检查。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并做好疫苗的运输、分发工作,对参与查漏补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在疫苗补种工作完成阶段做好资料汇总和分析工作。

(五)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和接种工作,对参与查漏补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补种工作完成阶段做好资料汇总和分析工作。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保证每个行政村有一名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参加摸底动员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能登记掌握所有目标儿童。

各中心卫生院除了做好本乡镇查漏补种相关工作外,还要开展对辖区内查漏补种工作的检查指导。各县级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要积极参与查漏补种工作,主动承担县卫生局安排的工作。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篇6

一、市疾控中心以慈疾发[2005]18号《关于要求各地做好计划免疫宣传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医疗单位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突出宣传重点,并将宣传活动总结上报(如上街咨询、横幅、标语、专题片播放、黑板报等)。

二、4月25日在我市宗汉街道开展“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上街咨询活动。本次活动由市疾控中心、市健教所组织,宗汉医院共同参加,共计7人参加。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有宣传画、宣传墙报、报纸、小册子、宣传单),横幅一条,共有100余名群众接受咨询。

三、同日对宗汉街道振华民工子弟小学800余名学生及宗汉街道外来人口公寓1000余名外来人口发放“致全市外来人员的一封信”,宣传计划免疫程序,实施方法,免费接种疫苗等知识。

四、针对我市麻疹高发态势,根据麻疹强化免疫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使群众了解、掌握如何防治麻疹,及时接种疫苗,近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如下:

1、印制宣传资料:4月6日连夜制作“麻疹的预防”健教资料1万份,并于第二天下发;4月8日印制宣传画1000份,及时下发至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学校;4月16日印制“告家长书”10万份并及时下发至各接种对象。

2、报纸:4月8日以新闻形式接种通知;4月16—18日连续3天刊登“关于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紧急通告:近期我市麻疹疫情高发,我市将于4月19

日~25日对所有8足月至7周岁儿童(包括外来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免费接种。请各位家长携带孩子到当地卫生院(医院)接种疫苗。”

4、电台:从8日开始每天不间断播放“关于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紧急通告”。

5、制作、发送短信息40万条,内容为“关于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紧急通告”。

6、制作横幅15条,悬挂于3处车站,各大医院。

7、制作大型路牌广告5幅,分别置于城区各主要入口处,连做7天。

8、各乡镇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强化免疫宣传。充分利用当地有线电视、广播进行宣传,挂横幅、贴标语。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篇7

为了落实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按照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文件要求,兖州市近期开展了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验收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门诊验收工作

我市充分认识到狂犬病暴漏后规范处置和安全接种疫苗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积极作用,及时转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设置标准和工作要求》等通知。要求各接种门诊严格按照文件通知的要求做好门诊建设工作。

二、认真学习处置工作规范

9月份我市开展了接种人员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接种单位人员学习文件及狂犬病业务知识,并对参与疫苗接种的工作人员进行考试。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各接种门诊对照文件加强门诊建设,规范接种行为,确保病人暴漏后伤口规范处理、安全接种。

三、组织开展门诊验收

按照文件要求我市组织人员对辖区申报的10家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开展验收工作,情况如下:

(一)接种资质情况。10家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均具有预防接种资质,即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证书。

(二)门诊用房设置情况。

1、10家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房屋环境清洁、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有独立的接种去、观察区和资料档案区。

2、除新驿镇卫生院、漕河镇卫生院和颜店镇卫生院外,其他门诊无相对独立伤口处理区,除新驿镇和兴隆庄镇外其他门诊伤口处理区均达不到要求。

(三)人员配备情况。10家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人员配备合理,能够规范处置狂犬病暴漏人群。

(四)疫苗管理情况。10家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购苗渠道正规,疫苗储存管理达到要求。

下一步,我市各接种门诊继续按照规范要求加强门诊建设,确保安全接种和有效接种。

 

兖州市卫生局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预防接种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预防接种 信息系统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98-02

为实现卫生部提出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的信息管理,赤壁市于2007年开始逐步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以乡镇为单位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全面推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2009年8月,省卫生厅向我市14个预防接种门诊配发了电脑和存折式打印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硬件建设得到全面提档升级。为对该系统运行总体情况进行一次全面了解,我们于2011年5月对辖区内所有接种门诊和产科接种点进行了现状调查。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赤壁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和产科接种点

1.2 调查内容 按照《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考核评估方案》要求,现场查看各接种门诊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杀毒软件、上网条件及人员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查看接种单位相关人员操作使用熟练程度;全市产科接种点新生儿建档情况,信息平台儿童个案重卡情况,客户端及时上传和及时备份情况。

1.3 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自行设计调查表,运用量化指标对各接种门诊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咸宁市西南部,土地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3个办事处,共有152个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2010年总人口515395人,0-6岁儿童数36656人,占总人口的7%,全市设有预防接种门诊14个,市直医疗单位产科接种点9家,从事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人员47人,其中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23人。

2.2 硬件设备和软件:全市14个接种门诊均安装专用电脑和存折式打印机,电脑配置、杀毒软件符合运行要求,有专人或兼职人员从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网络通畅,均使用电信宽带接入。市直医疗单位9个产科接种点配备有专用电脑,但未安装存折式打印机。

2.3 接种门诊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实施情况

2.3.1 儿童录入情况

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全市共录入儿童37971个儿童个案,占应录入儿童的99.2%,无重卡。

2.3.2 接种数据上传情况

检查当日应上传单位数14个,实际上传单位数5个,当日上传及时率35.7%,五日上传单位数10个,五日上传及时率71.4%;2011年1月1日至4月30日应上传儿童数21020个,成功上传儿童数20818个,成功率99.1%。

2.3.3数据备份情况

通过平台和客户端查询当日数据应备份单位数14个,实际备份4个,备份率29%,五日数据备份单位数8个,备份率57%。

2.3.4 自动预约和打印情况

14个接种门诊均采用人工手写预防接种通知单预约的方式通知下次接种疫苗的时间和疫苗名称,未实行自动预约,12个门诊实现了接种记录100%机打,2个门诊因接种人次较多,且只有一台电脑实施信息化录入,未实行接种记录100%机打。

2.3.5产科接种点信息化录入情况

2011年1月1日年4月30日,全市所有产科共分娩新生儿1760人,填写“新生儿采集卡”1708张,一致率97%,平台建档1708人,建档率97%,信息完整数1665个,完整率97.65%;现场电话核查儿童信息60人,信息真实60人,真实率100%;乙肝疫苗应种1760人,首针及时接种数1552人,及时接种率88.18%,及时建档404人,及时建档率23.7%。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我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经过4年的运行,系统功能不断升级,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市免疫规划管理逐步向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和完善。但通过调查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①信息化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当日上传及时率只有35.7%,产科接种点及时建档率只有23.7%;②数据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当日数据备份率为29%,五日数据备份率为57%;③人员配备和技术力量不够,11个预防接种门诊的信息化管理责任人为兼职人员,平时因手头兼职防疫工作较多而不能及时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的工作任务。所有门诊均缺乏既懂电脑维护又懂免疫规划的复合人才;④数据采集方法未统一,目前没有实现介质录入;⑤硬件配备仍需加强,部分接种门诊因管理儿童数较多,电脑、打印机有限,而导致信息化功能不能全面覆盖。

3.2 对策与措施

上一篇:保育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