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范文

时间:2023-12-02 01:13:03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篇1

【关键词】教育; 随笔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平时的我喜欢看一些教学名言,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外界把教师比作园丁,他培育的那朵娇嫩的花骨朵,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于是园丁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劳动才让其绽放。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说:儿童是脆弱无助的。是啊,教师是园丁,那孩子就是那娇嫩的花骨朵。我们教师要像园丁对待花朵一样,带着爱去教育那些幼小的心灵。我新任教了1个班级,是一个文科复读班,孩子一方面心理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又经历了不同的老师,所以很容易产生封闭或排斥心理,鉴于此,我首先摆出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想从阵势上征服她们。结果是孩子们对我产生了畏惧情绪,上课虽然安静了,可是却没了交流。但是我及时发现了问题,逐个找学生谈心,了解其心理动态。最终让他们向我敞开了心扉。是我用爱滋润了他们的心田。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而高一年级八班,一直由我执教,和他们的感情较深厚,下了课我也常常和他们聊天,我喜欢给他们上课,他们也喜欢听我的课。同样都是我教的班级,付出了同样多的心血,可是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你不能赢得孩子们的喜爱,那么他们就会对你的评价产生消极的反应。对于亲爱的母亲的打骂我们总是能听得进去的,而对于陌生人的劝告,哪怕是善意的我们也会不屑一顾。所以教师和学生绝不能对立,而应该有情感的交流。那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你呢?试想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他们,他们又怎么可能喜欢你呢。以后上三年级的课,我改变了态度,尽量微笑面对,和他们谈心交流。用宽容的心去接受他们的错误。慢慢地,我喜欢上了那群孩子。而那时的我突然发现那些沉默的孩子,不自信的孩子也总是能绽放笑容那些稍微反应慢一点的同学也很可爱,很天真,在我的鼓励下他们至少有了学习的兴趣。那时我总算明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含义。当你带着爱去教学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调皮愚笨的孩子也不是那么糟糕。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试想如果孩子不犯错误还用老师教育吗?如果孩子不犯错误那还是孩子吗?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带着爱去教学,你将会发现他们更多的闪光处,然后帮助他们一点点进步。同理,孩子带着爱去学习的时候,他们也会更容易听进去你的教育。

二、陶行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曾经我也像大多数老师一样喜欢那些成绩好,听话的孩子,但是也是一些孩子让我发现各有所长的深刻含义。3年级有个孩子智力有些问题,不管你怎么耐心地教他,他总是学不会,可是我却很喜欢他,当你看着那个孩子一笔一画跟着你耐心地记笔记时,你怎么忍心去打扰他呢?他也许没有学会单词可是他却学会了耐心。这难道就不是教育的目的吗?他们学习英语,不是为了以后个个都当翻译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长知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通过语言的学习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的教育,除了工具性还应有人文性。所以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成绩结果,而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精英,而是全民教育,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布鲁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高三的学生大家都觉得他们很苦,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其实那段时间不是他们最苦的时候,因为他们心中有目标,或为了他们理想的大学,或为了证明自己,再苦也值得。英语学习,要记要背要写,如果仅凭兴趣学习,学生很容易面对困难就临阵脱逃。而如果他们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的好处,他们就会在意志力的驱使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是不断地向他们灌输学英语的好处,让他们觉得学英语是很有必要的。每节课前我会让他们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要学些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定目标,这节课我要学会什么。现在的孩子竞争意识强,不服输,所以各个层次的孩子会给自己定不同的目标。于是在学习的时候,孩子们就像在赛跑的选手,个个都准备着向终点奋进。课后我会采取一些方式来评测他们是否达标。于是当他们达到自己目标的时候,会很自豪地产生一种成功感,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

四、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总有学生问我:“老师,你也要学习啊?”“老师,你都不知道啊?”学生眼里的教师是神圣的,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言行举止可能成为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所谓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随笔篇2

读初中时候,我是个数学白痴,考试成绩永远够不上及格线。性格温和内向,在课堂上很胆怯,经常放弃主动争取的机会,成绩不上不下,是那种老师永远也叫不出名字的学生。不是我不努力学,我会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却得不到别人一半的效率。而在一个六十多人的大班级里面,老师在课堂上,只能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和进度授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不懂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日积月累,学习热情退却了,努力的步伐也停止了,而我总是能为每次不理想的数学成绩找一个非常完美的借口,比如说:试题太难了;考试运气不好等等。

直到有一次,红色的“16”稳稳地落在数学试卷左上角,它好像在讽刺我,能考到16分也实属不易。

于是,爸妈给我找了一个辅导老师。起初,我并不是很乐意,因为本来就有一定自卑心理的我并不是很乐意在一对一这种方式中学习,我害怕凌乱的数字讨厌复杂的公式。可是,第一节课后我就改变了之前的想法。辅导老师幽默的语言以及有趣的教学方式,重拾了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信心。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我的学习情绪变得十分轻松,没有在大班级里面的那种紧张,急躁,自卑等负面情绪,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提出,老师会像朋友一样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耐心帮我解答。老师会给我适当的鼓励而不是一味在讲题出题,他会给我自己思考的时间,让我彻底理解并能够举一反三而不是单纯背下解题方法。老师会在跟进我学习进度的同时,及时关注我的心理变化,并帮助我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在一对一这种快乐的学校氛围下,我的成绩逐步提升,顺利考上理想高中,大学也选了要对数字要比较敏感的会计专业。我喜欢一对一课外辅导这种学习方式,所以,毕业之后,我特别希望可以在教育机构做财务,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学习,所以我来到了龙文,也非常感谢龙文选择了我,给了我努力的平台。

在我看来,一对一的教学方式相对于大班级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更有针对性,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特定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学习效率。

第二,更有交流性,上课中不懂的可以随时向老师反馈并得到及时的回答。老师会把所有关注放在你身上,像朋友一样用沟通的方式引导你去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你答案。

第三,更具有全面性,一对一课堂上,老师不仅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最优的建议跟辅导,而且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分析学生的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快乐学习。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能自主学习,也能通过他人协助来学习,只要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做正确的选择,快乐地学习。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随笔》

作 者:郑静君

教育随笔篇3

关键词:教育科研;思想;情怀;出路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5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存形态、发展方式、思想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所培育之“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与期望。为此,学校教育教学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不仅教育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其教育教学方法、理念、思想也需要不断优化重构并推陈出新,只有学校教育教学充分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担负起育人之职责,完成社会之使命。

当然,教育教学的发展,绝对不是几个专家的事,它更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从教育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来说,它们本身就是一体的,它们不是一项简单的体力劳动,或是一项简单的脑力劳动,没有行思的结合,教育必然会沦为一场“转运传输的机械劳作”或是“不着边际的美丽幻想”。尽管,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比不上专家研究的那么高大上,但我认为,“草根型研究”终究是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虽然专家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更高远的教育教学发展方向,以及更普遍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但它却无法像草根研究那游我们解决实际的、具体的、个性化的问题,更不能像草根研究那样可以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再从两者研究的内容与旨要来看,草根研究与专家研究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研究的无非都是“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1]”,研究的结果无非都是让教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更科学地去观察、审视与辩证教育教学面临的实践问题,然后去展望、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而让教育教学开展得更适切和有效。也就是说,“草根研究”与“专家研究”没有贵贱之分,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教育研究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一线教师不能回避、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笔者就从思想、情怀、出路三个角度,谈谈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一、 教育科研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者

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思想是相互点燃和启发的,只有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有可能培养出更有思想的人。所以,教师必须要有教育思想。但教师教育思想由何而来?由教育科研中来,教育科研包含了三部分:教育实践、教育学习、教育反思。教育实践为教育思想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育学习为教育思想的伸展提供了广阔的维度,教育反思为教育思想的深刻与充实提供了智慧的来源。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才能更适宜地利用和驾驭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去建构出个性鲜明并思想张扬的课堂,才能孕育出更多更具思想之人。也就是说,教育科研可以让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行者,并让其成为思想的“火源”,不断照亮、点燃、激发更多思想的诞生。

有效的教育教学,必须基于学生有效参与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中转站,而是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思想的处理,如融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主见、自己的观点,以及自己的感受与价值判断等,否则,教师就与一部“会说话的书”没什么区别。如《基于学生有效参与的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就是让教师站在学生有效参与的角度去审视与思考课堂,让教师走出知识的单一维度,走到综合考虑过程与方法,考虑学生行为、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课堂,让学生的行为、思维、思想、情感全面得到适宜的安放与促进,而让学生得到更健全的进步与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个有思想的课堂,师生就不会成为课本知识的奴役,在有自己主见的价值判断下,知识就会显现出它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在让学生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培养一个“人”,就必须将学生当“人”看,才能让教师意识到“教”不是规定,不是蛮力赋予,而是一种影响和浸润;“学”也不是被动灌输,不是强压下的无奈变形,而是一种认可接受和顺应改变。实践证明,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态度与方法,拥有教育思想的课堂就犹如拥有灵魂,就会有自觉发展的力量,从而能够培养出更有思想力量的“人”。

二、 教育科研充溢着教师教育情怀

教育教学的发展,源于教师对教育教学卓越的追求。而这份追求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功利成分,但更多的一定是教师对教育的一种情怀。教育教学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其间的问题和困难必然层出不穷,这就意味着教育教学的实施绝对不是一项重复性的劳动,而是时时面临新情况,时时面对新挑战的创新性工作。所以,研究问题、改善教学自然就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可想而知,繁琐而又复杂的教育教学研究,应该不是一份愉悦的工作,其中的枯燥与琐碎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并坚持的,但很多教师在这样一份无趣的工作里,默默坚守数十年并还自得其乐,我想这绝不是那份微小的功利之心所能做到的,应该是那份平淡无奇却难能可贵的教育情怀使然吧。

教育科研犹如涓涓细流,不断地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注入清新的力量。而教育情怀就是能让我们摒弃外面世界的喧嚣,从一点点小发现,一点点小感悟中,找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喜悦和成就感。而这份喜悦和成就感,却让我们的教育情怀找到了延续的理由和宣泄的方式。教育科研与教育情怀完美契合并不断相互回流慰藉,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初心,在付出时间、精力的同时,还不吝情感的付出,让教育充满温情。我们在经历课题研究过程,一点点的发现,教育科研其实不是所谓的“围城”,而是进去之后才更能体会到教育科研的乐趣和魅力。教育教学需要做到知识、方法、情感的融合,才能让教育教学有了刻度,也有了温度,才能让师生有更多、更深刻、更细腻的交汇,才能相互传达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教育科研能让我们更真实地走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它让我们曾经朦胧的教育情怀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让那份似乎虚幻并无法表达的情怀变得真实而具体。

三、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出路

学校不是一座孤岛,不可能拒绝社会与时代所带来的改变。学生也是“时代的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爱好都深烙着时代的印记。如果教育教学课堂不能与时俱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失去吸引力,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如拥有手机的人,就不可能对BP机感兴趣。也就是说,在手机普及的年代,我们却用BP机的方法去吸引和改变学生,是不是感觉到特别搞笑呢?其实一点也不好笑,因为现在的教育教学就是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有多少课堂十多年来未曾改变,教育思想与理念不曾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曾改进。虽然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可取之处,但如果只是继承而无发展的话,教育必然与时代脱节,并会成为时展的障碍。

很多老师说,不是我们不想改变,而是不知道如何改变。各种理念、各种方法满天飞,让我们无所适从。的确,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总是容易被他人所左右,每天朝三暮四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被搞得手忙脚乱才怪,而且辛苦了没有任何成效。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自己的坚守,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自己的判断。既不能固执己见,拒绝改变,也不能见风使舵,随波逐流。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此,教育科研就显现出它的价值了。教师只有通过深入的教育科研,才能对教育教学问题有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与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见与观点,才能对外来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进行清晰的辨别与甄选,并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再者,教育教学的发展不可能是一种自然进化的状态,也不可能通过外在力量的强制改变而实现,它需要内在的力量。有时即便有外在力量的因素,那也必然经由内在力量才能发生作用。而内在力量主要包含:教育情怀与追求、专业素质与素养、教育理念与方法。而教育科研则是在教育情怀与追求的驱使下,进行科学的审视与思考,在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过程中,不仅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还能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更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素养,进而全面促进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者”,也是教师教育情怀得以延续的理由和宣泄的方式,更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力量源泉与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教育随笔篇4

体育教学随笔心得体会范文一:

时间过的太快了,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体育教学有4年了,我觉得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 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 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体育教学随笔心得体会范文二:

通过一段时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新课标下该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为此,我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观点,与广大体育教师交流。要上好一堂体育课,我认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用心”去投入,并做到“三个追求”:追求真实的课堂;追求有效的课堂;追求理性的课堂。具体的是:

一、用心去理解《新课标》,落实课程理念

1.在新课改革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理解什么是《新课标》?即新课程到底是什么?

2.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

二、 用心去设计教法和布置场地器材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布置教学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实现《标准》目标的必要保证。前一段时间,有部分学生呼吁:“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除了个别的其他因素外。我认为:关键是教学方法与器材场地的不完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场地、器材

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十分精彩,仅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能够超水平利用。正像我们有的体育教师讲的那样,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职责,只要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动性,“勤定能补拙”。

三、用心去让每个同学们能够“动”起来

要上一堂好的体育课我认为:自然应是学生尽情运动,课上生龙活虎,并伴有对下一节课的渴望……

今天的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活动的样式多样化了,活动的空间扩大了,活动的时间增多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但必须坚持让同学们动起来,必须保证让孩子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必须让学生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我们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改革中,应时刻铭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决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

四、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差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平等”,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确定层次水平目标,寻求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本次改革是课程改革不单是教学改革,要甄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让学生们喜欢学乐意学体育并学会和会学。

体育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打破传统的守旧的习惯和方法,让我们一起在新课标准的指引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这块沃土中,辛勤的播种、耕耘,力求来年的丰收。在此我们更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自肺腑的高呼“我喜欢体育运动,更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学随笔心得体会范文三:

教育随笔篇5

从教的生活是清苦的,更是快乐的。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当我进行家访的时候,我奉献着,我是快乐的;当我看到学生笑脸的时候,当我收到学生来信的时候,当学生来看我的时候,我收获着,我是幸福的。我用我的智慧,我的热情自由地描绘着我无悔的青春年华。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其实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感觉自己在成长,我想要讲述的就是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成长的故事。

魏书生老师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我觉得很有道理。其实我在做班主任的第一年里,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曾经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但对自己开展工作无所补益,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都写下了对老师的意见和看法。在所有的纸条中,我看到一段关于我的,“老师您的脾气太火爆了,您认为这样做有用吗?看看其他老班主任是怎么当的吧!好好学学”。学生这样批评他的老师,我很愤怒,我决心找出写这张纸条的人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我开始一个一个地对笔迹,当我终于找出写字条的那个同学时,我震惊了,原来是我的班长。他平时在工作上很尽心,给我很大的帮助,还经常帮我出谋划策。怎么会是他呢?我陷入了深思,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的确有时发过很大的火,感情用事甚至做出了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我的班长他没有讲错呀,这就是那个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我呀。第二天,我在全班念了他写给我的纸条,并请一位同学帮助自己控制情绪,要求这位同学在老师的脸色多云转阴时,及时提醒劝告。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动,他们帮助我了解自己,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快乐的思想者,从学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也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往事点点滴滴,在师生的密切交流和共同努力中,我时常感受到学生之间纯洁而真挚的关爱。可以说,我们共同创造并拥有了一个春天。

在做班主任时,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发生,在看着他们长大的同时,我感觉自己也在成长,鲜活的教学事例不但教育了他们,更教育了我。我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这对我来说,也将是一种珍贵的思想收获。

教育随笔篇6

现代教育中,每位父母都想把孩子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知道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既有知识又有见识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有识之士即人才,所以说更重要的是见识和能力。而后者又不是仅靠读书就可以获得的,如何才能具备见识和能力呢?那就是在读书的同时,给孩子获得经历的机会。

游历,就是获得生活经历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世界历史给了我们经验:翻开古希腊文化史,几乎所有的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史学家都有过丰富的游历经验。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中这一引人注目的现象,对后世的西方乃至于世界的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在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经,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壮游之一;李白的诗篇、徐霞客的游记也是其游历的产物;而明清时代的儒将辈出,他们对于中国军事地理的了解,也与其年轻时代的游历有关。

所谓游历,即“到远地游览、考察。”对于今天的小学生而言,和父母一起旅行就是他们成为人才的极佳途径。

旅行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可是带孩子旅行不是随便的走走玩玩,作为爱旅行的妈妈,有几点特别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1、除了游览大好河山,欣赏美妙的风景以外,还有更值得去的地方,那就是各地具有特色的博物馆。

洁洁喜欢恐龙,看了好多关于恐龙的书,图画本上也都是恐龙的画,但她对书里的多数知识感到抽象而又得不到证实,总是围着妈妈问“为什么”。于是我们在云南的时候,特地去了楚雄禄丰恐龙博物馆,孩子近距离观察到距今一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体验了恐龙灭绝的情景再现,探访了恐龙挖掘现场,还亲手用泥捏了一只恐龙宝宝……参观恐龙博物馆使洁洁圆了恐龙梦,她从此对生物知识更加感兴趣,更加自主的探索此类问题,现在每次作文只要涉及动物题材,她都写得活灵活现,都能得到“优”。

后来,我们旅游每到一地,一定要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每次都受益匪浅。

2、尽可能地和当地人相处,并了解当地的文化。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导游固然能够讲解知识,可始终是接不到地气的。要想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当地人在一起。我们去北京的时候,开车的司机小王叔叔是一位家住卢沟桥的小伙子,我们请他详细的介绍老北京的历史知识名人轶事,尝遍北京的各种风味小吃,找到了大名鼎鼎的郭德纲的“德云社”,竟然蜗居那般狭小简陋的胡同中——其实这就是老北京天桥文化的特色。

经过一周的游玩,洁洁和小王叔叔混的很熟,居然也学得了满口京片子,她由此也知道了我们的祖国不仅有很多民族和地区,而且语言也各不相同,这样孩子眼界和心胸自然得到扩展。

3、父母要先学习,当孩子的好老师,还要有童心,成为孩子的好同学。

出发前,父母应该事先学习一些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也给孩子当好称职的老师,孩子从导游口中与从你的口中听到讲解,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孩子足够大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了解。除了游玩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习认知和分析事物的一些方法。当发现孩子对某些事物发生兴趣,要能充满童心的和他们一起研究探索,解决困难,像好朋友好伙伴一样。

4、在旅行中,善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旅行是一个锻炼孩子能力的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时机,多放放手,既可以让孩子学习各种交通工具搭乘的方式,了解坐车的安全、旅途中饮食的安全,又可以教学会和陌生人交流,或者学会一点“财务管理”技巧等等。旅行还是培养孩子优秀习惯和品质的好机会,例如礼貌周到、关心他人、诚信守时、吃苦耐劳、尊重民族和当地风俗习惯等等。如果家长能够在旅行中用心培养,你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小毛病小缺点神奇地消失了;你还会发现,令你伤透脑筋的小调皮小捣蛋的身上充满了可爱的闪光点!

教育随笔篇7

在香港,我发现他们的学校面积都不大,但校园安排科学、合理、和谐、雅致。大到教学楼,小到课桌椅,外观颜色鲜艳,内部设施精巧实用,每一块墙壁都在温馨说话,第一眼感觉是满目的张贴。橱窗、展板、墙面、楼道、门窗,所能看见的地方,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纸片、文告、相片、剪贴,然而并不给人凌乱的感觉。一路读下去,就能让你感受到这背后的教育或者教学。他们对公众环境非常尊重。校园内干净整洁,不要说纸屑、果壳,连一根的电线,一颗的钉子都很难见到;对领导、同伴、学生、来宾非常尊重,你会发现从校长到师生都是那么的彬彬有礼,随时准备着为你服务,因为你是客人。在我们参观的途中看到同学们到专用室上课,老师们带着自己的学生安静地回自己的班级。课间,学生上下楼梯一律靠左行,虽然楼道楼梯比较窄却不用担心因为一个学生的不遵守规则而撞到你的身上,在走廊上或教室里的学生也是轻声地进行着交流,没有杂乱无章的吵闹。

香港的课堂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是他们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很斯文。在同学们的一堂公开课上,老师对学生说:“斯文地走出来,因为我们是读书人。”下课后是小息,同学们都走出了自己的教室,按学校排定的地点进行了活动,不大的室内操场上,同学们自由地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我看见有两位同学在长椅上下围棋,身边都有自己的FANS,但他们的比拼进行得紧张有序,没有任何的争论,在操场的一角是塑料积木拼成的地板,学生拿着故事书进行阅读……当上课的铃声响起,学生安静地回教室,活动场地上没有任何的垃圾,一切又如活动前那样。

在他们学校的洗手间,不论是洗手台还是厕所门上,都有学生们画的图片和书写的文字。你可以看到洗手程序歌:扭开水喉 湿湿手;擦的香皂 搓搓手 ;再开水喉 冲冲手;洗手盆上 拍拍手;干手机下吹吹手;清洁卫生 挥挥手。水龙头的旁边,他们是这样写的:“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标语里面还体现了他们的公民责任心,我看到墙上贴着“莫说前个同学弄脏厕所,其实人人都要负起后果。”“请大家瞄准目标'发射'”。看来,同学们绅士、淑女的礼仪风度就在这些点滴中培养起来的。

他们对公共规则非常尊重,从校长、老师到学生都无一例外的遵守着学校和社会的公共规则。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校内兴趣小组活动、课间自由活动,校外参观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活动等),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既活泼可爱,又温文尔雅,既没有大声喧哗,也没有追跑打闹。学生的言行与市民在社会上的言行一样,以不违犯公共秩序、不影响他人为原则,紧张而不失活泼,拥挤而不致无序。

虽然是短短的两天时间,但香港小朋友们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非常感动。我深深体会到香港的小学重视品行教育,而这种教育环境不仅仅是学校营造的,而是社会性的氛围。香港的品德教育真正立足于把孩子培养成有教养有个性有文化懂文明讲礼仪的人,而不是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

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真正成为合格的小公民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更是我们少先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到队章、校规、班纪,再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树榜样、立典范,到方方面面的学校生活中的各种管理,也算细致无微,可是教育效果仍不能尽如人意。一而再的例子表明,现在很多学生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忽视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与健康人格的树立。这一点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进行反思。

教育随笔篇8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毕业了,这学期学校安排我带一年级。说实话,对一年级学生的管理,我还真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我来到学校后,都是从二年级接手的学生,上届老师带的学生纪律、卫生、学习习惯都培养得非常好,接管起来很顺手。现在突然要带一年级,面对着六十几个孩子,我该如何去做?在这就说说开学后几周我做的点点滴滴:

一年级学生来到学校,还不适应小学的生活。记得开学第一天,王熙元同学哭了,他问我:“老师,什么时候才能放学,我想回家。”可是这才刚上第一节课呀,怎么就想着放学呢?这时候我心想:这样的孩子还能上小学?于是我对他说:“再别哭了。”但是他还是哭,我吓唬他说:“如果不听话你就出去,不要再上学了。”可他才不吃我这套呢,照样哭。我想这样不行,换个方式试试,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擦掉他的眼泪,对他说:“孩子,你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这多好呀!你再看看别的同学都不哭,他们多坚强,你愿意学习他们吗?如果你不哭,那你也是个坚强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很喜欢你的,你愿意让我们喜欢你吗?”他抬起头看看我们,点点头擦掉了眼泪。直到放学,他都没有再哭,放学时,我带领同学们对着他大声说:“我们喜欢你――王熙元。”他笑了。下午上学来,他显得很高兴,而且对我说:“老师,我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再也不哭了。”我点点头,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以后他每天都是高高兴兴来学习,欢欢喜喜回家去。这时我突然明白,孩子在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不能只一味地吓唬,哄和唬要适时而用。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形成的,刚开学进行入学教育时,学习了《班级公约》、《小学生守则》,但是当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刚刚讲上课要专心听讲,但是很快他们就忘记了,上课前20分钟还能认真听讲,但到后面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忘了老师讲的纪律,我就说:“同学们,大家要认真听讲。”可是他们只坚持了一两分钟,就又不听话了,怎么办?我就采取“开火车”读、点名读的形式,于是兴趣来了,注意力就集中了。另外,我还采用对表现好的学生奖励“小苹果”的方式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方式效果还不错。还有就是有时上课看他们累了的时候,穿插讲个小故事,他们的兴趣就来了,学习的热情就高了。为了学生课下不打闹,下课我做到勤跟勤管,因为老师在身边,学生打闹自然少点,如果有,也可以及时制止。总的来说,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老师需要耐心加爱心,还需要好的方式方法,我在学习也在总结,并不断改进。

虽然说做一年级的老师是累点,但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培养下幸福、健康地成长,在老师的教育下获得了文化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我们的任何付出都值得。我愿意做一名辛勤的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随笔范文 下一篇:大班教育随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