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随笔范文

时间:2023-12-07 07:04:29

大班教育随笔

大班教育随笔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29-02

一、笔者的班主任工作经历

作为工作了20年的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只担任了一次班主任。那时95级中专班有37位同学想参加高考,临时组织一个升大班,他们要在完成中专学业的同时,在最后几个月的时间内补上普高课程。学校把这个班交给了笔者。我们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找到一间教室,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担负起全部学习过程的责任。

笔者“解聘”了他们的数学老师,同时聘请了另外两位数学老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各负责一些模块,安排他们每人每周6节课,随时进行调整。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听课。笔者让学生们每人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记录自己理解的“纲要信号”,大家随时随地交流。

高考放榜,笔者带的班学生全部上线。在与全校普高同学参加的成人高考中,我们班出了一个语文和一个历史的学校状元,数学平均分高出学校十多分。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班主任工作经历,那时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升大,也用不上什么信息技术,100%的上线率应该是非常成功,但没有任何人理睬我们,就连班主任津贴也没发,而这正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正因为学校的重心在普高班,无暇顾及我们,所以笔者工作的自由度很大,大得现在看来很离谱,这才是班主任成功的秘诀。后来做中国教师成长网班主任论坛版主的时候,笔者就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班主任的专业自到底在哪里?

二、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班主任工作是什么?许多人认为是以打杂为主,那么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又是什么?也有许多人认为是以打杂为主。班主任打杂与信息技术教师打杂有区别吗?许多人说不过都是打一份工而已,显然这是把班主任工作领会错了,把它当作是为学校为领导或为自己的一项事务了,这样的班主任就只能上传下达斤斤计较,会把外在的评价看得很重,自己想做的做不了,不愿做的又不得不做,或者只能按学校或上级指定的方式方法去做,不能冒险甚至不能思考,这样的班主任肯定做得很累,整个身心疲惫,疲于奔命,吃力不一定讨好,甚至与学生势如水火,这种打杂还不如做信息技术教师。

所以,许多老师都不愿意做班主任,把班主任工作看成是一种巨大的负担,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然而,现实是即使是一般的科任教师,从来不做班主任,也有许多人在精神上并不轻松。相反,有的班主任因为保持自己自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却过着精彩而且丰富的生活。

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许多学校是不安排做班主任的,那么,信息技术教师能不能或者要不要做班主任呢?前段时间,就这个问题,笔者在南海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中开展了一次专题讨论。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师一样,只要身体和家庭条件许可,是适合做班主任的。

有的老师认为班主任的津贴太少,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对称,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广、门路多,捞钱快,何必还去做吃力不一定讨好、高风险的班主任工作呢?事实上,班主任工作还有一定的津贴,世间不赚钱的事比如下棋、打球、上网、玩游戏、看视频和听音乐等等,不但不能赚钱还很费钱,不是很多人急于和乐于去做吗?关键是做这样的事有趣而且有意义。

做班主任工作有趣而且有意义吗?班主任工作让人快乐让人充实让人有自豪感有成就感吗?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的本质就是与学生更深入更广泛地交流和沟通,而与人的交往或者说人与人的联系是人世间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事情。学生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龄,同学们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充满激情,对世界、人生和社会充满好奇和期待,他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然。与这些不断进步充满活力的人交往,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新东方俞敏洪高考两次都未过大专线,第三次却考上了北大,可见每个学生的前程都是不可限量的。

班主任工作充满挑战,时刻需要各种机智和创意,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工作之一。现在学校一般很少实行笔者提出的完全导师制,只有班主任工作能让教师比较接近学生的人生导师了。

做班主任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有梦想、有故事的人。而班主任首先自己就要敢做敢当、有思想有个性,只有这样的班主任理想才值得信息技术教师舍身追求。

所以,班主任工作不只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 信息技术教师做班主任的优势

笔者认为,有条件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努力争取做班主任。

第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是一定要有理想的。记得在刚来南海的时候,笔者动员大学时的好朋友也来这里工作,他从一所高校调来这里教生物,天天抱怨在这里工作还不如坐牢,自己的教育理想永远不可能实现。后来,笔者建议他申请做班主任,在那个时候,申请做班主任被人看作是精神有问题。在连续做了几年班主任和副级长之后,他调离到另一所学校,现在他成为特级教师、省级名师和学校德育副校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他就是这样不断做着手边的事情,做着做着,自己的理想就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生物一样,不是学校的主要科目,通过做班主任,就能找到一条通往自己理想的新道路。

有调查表明,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空间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不利。主要原因在于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缺乏规划和支持,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机会不多。[1]做班主任工作实际上就是打通了一条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第二,信息技术教师做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许多优势。相对而言,信息技术教师掌握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比如他管理和使用网络电脑室,他通过互联网可以更方便找到网上和网下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没有应试应考的压力,所以会有更多时间、精力和途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每天用相机和博客记录每个学生的风采,与学生和家长通过网络进行互动,等等。

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来源、角色定位、以及社会地位等决定了他们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缺少应有的支持,缺少像其他教师那样的培训机会。[2] 通过班主任工作几乎就能完全改变这种状况,优势得以发挥。

第三,做班主任能更方便引领信息技术特长生。现在是信息社会,学生对信息技术大都很感兴趣,也有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有天赋,但信息技术教师因为课时少,带的班数多,对学生了解不深,所以,这些特长生没能得到好好挖掘。信息技术教师做班主任就能让这些学生像小鱼跟随大鱼学游泳一样,潜能得到发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大班教育随笔篇2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 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75.73%;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14.56%;回答“说不清”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9.71 %。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0.68%的家长说不清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69.90%;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33.98%,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4.85%(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雇保姆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而社会竟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由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尽量向下延伸;二是随着家长文化层次和教育素养的不断提高,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谈到低幼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关键期时,家长都会兴高采烈地交谈个没完没了,这与20年前做家访或讲座时,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家长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可见,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大力发展低幼儿童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低幼儿童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三岁前低幼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尚未形成,如果采取集体教养方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师资规格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教养方式,也不是幼儿园已有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私立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如亲子园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进人21世纪以来,不少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举办亲子教育,招收3岁前低幼儿童。但总体来看,目前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私立托幼机构看准家长舍得投资的心理,从硬件上高投人,人托年龄过分低龄化,教育形式上则是“洋”字当头,盲目引进外国教育模式,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以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这使低幼儿童教育明显地贵族化,有失教育公平;二是从事低幼儿童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使低幼儿童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普遍开展低幼儿童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

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全省2004年学前一年在班幼儿620929人,占全省在园(班)幼儿总数的57.21 %。这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学前一年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使政府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得不放在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上,而没有太多条件支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幼儿园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或过于集中,或出现盲点。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还处于初级办园阶段,“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玩教具、图书短缺,卫生保健工作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幼儿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普遍明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幼儿园没有单独的公办教师编制,还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园又往往以营利为目的,无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擅自办园,影响了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都无暇顾及低幼儿童教育的科学开展,往往不得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把0~3岁低幼儿童教育纳人国家教育规划,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各地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0-3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这一阶段的教育纳人政府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贵州、宁夏等不发达省份到目前都尚未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不过,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与深人.0-3岁低幼儿童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当前提出如何保障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是非常及时而值得关注的。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把低幼儿童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非常迫切地希望把低幼儿童送人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这使幼儿园开办低幼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以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在我们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大多数城镇以上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或亲子班,加上没有开设但近期打算开设的幼儿园,基本上接近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面对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人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并加大各级政府对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投人、扶植和监管力度,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儿童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三是学历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理想、专业倾向,能够对将来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三)建立低幼儿童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家还有必要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认证制度。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外,还可以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资格证书。设置专门的资格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早期教育师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早期教育师资的来源,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对建设高效、合格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

2003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劳动与保障部了(育婴员职业资格标准》。2004年11月,国家社会劳动与保障部授权各省社会劳动与保障厅,在各省开展“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试点工作”。从接受这些受训学员的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这些学员培训后的工作态度、对低幼儿童的耐心程度以及在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能力,都与以前大不相同,更为科学合理了。因此,笔者认为为缓解当前社会需求与有限师资之间的矛盾,幼儿园等用人单位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与各级劳动部门的合作,通过介入和指导目前劳动部门牵头进行的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保证早期教育的师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

大班教育随笔篇3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 小事 教育契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74-01

在初中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要以细致的目光审视学生的一点一滴、言行举止,特别是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看似小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以小见大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端正自己的行为,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抓住“浪费行为”小事开展勤俭节约教育

当前初中生家庭生活条件普遍比较好,但是他们勤俭节约的意识缺乏,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浪费的现象,与家长的沟通中也发现了这一方面的问题,不少学生在家里不爱惜粮食,糕点吃了一半吃不了的就扔进垃圾桶,笔芯没有用到底就不用了,废弃练习本也经常有尚未写字的纸张等等,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笔者在工作中抓住这些小事,在班级召开了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算一笔账,全国每人每天浪费一两粮食,一年浪费了多少粮食?全国的中小学生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年下来将要拯救多大面积的一片森林?学生经过这样的引导不禁瞠目结舌,对自己看似不经意间的小浪费,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笔者趁势对学生进行引导,要从平时做起,在生活中注意勤俭节约,让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从学生生活中的浪费小事转入到勤俭节约教育,从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小问题入手,教育的针对性更强。

二、抓住“常规失分”小事开展遵章守纪教育

学校对各个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每天都有专人进行检查,一些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给予相应的扣分处理。班级每周都会有一些细小的工作环节出现失误导致扣分,笔者在工作中并没有轻易的放过这样的小事,和学生细致分析哪些地方失分,从失分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自我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规范,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违背,以问题导向寻找自身学习生活中存在着哪些不足,并进一步反思在思想上有没有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在行为上有没有出现自我放松的行为。通过看似不起眼的一点点的失分,笔者引导学生对照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学习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

三、抓住“事不关己”小事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当今初中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学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关注不足,对集体缺乏一种主体责任感和归属感。笔者曾经发现班级有一天放学后日光灯没有关,而许多学生好像没看见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似乎关灯只是当天值日学生的职责。针对这样的一件小事,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没有随手关灯这样一件小事上,折射出大家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折射出大家各自为政、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的心理,教育学生班级是一个集体,班级就是大家的家,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维护好班级的各项工作。虽然开关灯是当天值日生的工作,但是一旦工作出现失误,每一个班级的成员都有义务有责任来完善这一项工作。轻轻的关灯,随手的一个小动作体现的是对集体的关心、对集体的责任,学生从这样的教育中纷纷反思自己,对集体主义观念缺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他们纷纷表示,将以班级为家,主动关心班级的各项工作,为班级尽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四、抓住“盲目义气”小事开展法制意识教育

青少年不懂法、不守法的现象普遍存在,青少年一代承担着将来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重任,法纪意识是最基本的理念,必须要在青少年时期得到充分的强化。笔者在多年前的班主任工作中曾经遇到一件小事,一位学生出于盲目讲哥们义气,帮助另外一名学生参加与外校学生的斗殴,结果被派出所训诫谈话。从这一件看似盲目讲义气的小事中,笔者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在班级进行了“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的友谊”专题讨论,引导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生活上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是真的友谊,而受一些港台影视作品影响,盲目的讲哥们义气,甚至帮助他们干一些违法违规违纪的事情,这并不算真的友谊,充其量只能算臭味相投,只能算不懂法的法盲。经过笔者深刻的教育,学生如梦初醒,对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保持友谊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这样的一件小事中,笔者帮助学生正确的区分了友谊的概念,对自己平时与人交往中应当保持怎样的态度有了更加准确的判断,学生纷纷表示,和同学之间要真诚友爱相处,绝不盲目讲义气,一定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时刻守好人生的底线,决不能因小失大。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看似较小,实际上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班主任教师要从这些小处入手,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大班教育随笔篇4

关键词:规矩 纪律 团结

参加工作以来,笔者曾连续担任近10年班主任工作,深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平凡而繁琐的工作,每位班主任都需要倾注大量的精力才能与自己的班级一起成长,每位班主任也都有自己的治班理念。

一、无规矩不成方圆,言传身教齐抓共管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精心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根本保证。以前,笔者所带班级大多为女生班,班级管理难度相对小,但这回却带了一班纯男生的电工班。想想以往带这些班级的前辈们牢骚不断、扣分不断,顿时觉得头都大了。果不其然,14电气自动化班先是给笔者带来了预想的惊喜。但是军训结束后的一个星期内就开始状况不断,迟到旷课夜不归宿,顶撞老师打架斗殴,总之是能扣分的项目必有我们班。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于是笔者开始严抓班级纪律,制订了严格的班规及扣分制度,笔者开始找违纪学生各个击破,天天讲、天天说、天天盯,有些许好转。此时正值学校举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活动,加强班级的文明礼貌,规定见到老师一定要问好,开班会前教室必须打扫干净,桌面必须收拾整齐,手机必须放入手机袋,必须带好校牌等。如果以上没有做好,笔者就与学生一起都做好了再开始。有违反班规的同学就扣分,班干部加倍扣分,扣到一定程度就上报学保科申请处分。笔者不怕自己的绩效考核分被扣,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主动申请处分。要让其他学生看到后果,要不然扣分制度就形同虚设。

二、班级管理,纪律先行

伴随着严格执行班规,在笔者耐心的不断提醒下,学生们的好习惯在逐渐养成,班级情况有较大好转。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强制执行的东西都很难进行。当然,在施行这些制度前笔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寻找了大量的励志小故事不断地给他们灌输“做事先做人”“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概念,让他们从心里服管。大部分学生服管了,但总有一些对扣分无所谓,听什么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的学生。于是,我开始了又一项惩罚制度。

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时刻不离身边,平时不接电话的学生你只要给他发QQ留言,回复速度不是一般的快。很多同学视手机如命。上课时间也忍不住要拿出来看,这也是现代人的通病“手机依赖症”。对此笔者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违纪就暂扣手机。当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班上就炸开了锅,不违纪的学生拍手称快。违纪的学生有的愿赌服输,有的坚决不交。对于不交的同学笔者会直接跟家长联系跟他们说明原因,家长全部支持。家长也配合笔者的工作跟自己的孩子沟通,这样大家都自愿地交出手机。

坏习惯的改正总没那么容易,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每次手机的暂扣时间都比上一次延长,从半天到一天、一天半、两天,几次之后他们已经习惯有违纪就自觉上交手机,最主要的是违纪现象减少。但上有政策就会下有对策,开始有耍小聪明的学生去找烂手机上交。一发现这个苗头,笔者立即巩固已有策略,上交手机的同时当面打电话给家长。

随着一次大部分学生周日晚自习不按时回来,暂扣手机的时间升级到一周,一周时间对学生来说是很漫长的,已经临近他们的崩溃点,笔者也觉得暂扣手机的策略应该到此结束。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经过这一次之后班上同学几乎不再有迟到旷课现象,大家都已经自觉自治了。

三、团结协作共进步

纪律问题解决后,笔者发现班上学生的团结性非常差,做什么事情都是班干部去做,其他学生事不关己,一点不积极主动。学校的活动也不积极参加,所以必须强化班级管理,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干部在班集体建设中能起到一定的特殊作用,他们能较及时准确地反映班级的总体情况以及学生们的愿望和要求,是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好帮手。于是笔者借助班长的武术特长鼓励他们成立了武术社,并出资赞助他们买了训练工具。班上的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每天晚上的体能训练,集体性略显初现,根据他们的锻炼成效,班上的违纪惩罚也改成了惩罚跑步。

正当笔者犯愁怎样能让学生更团结一点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三月的小长假,班长未办理齐全请假手续就提前一天离校。笔者在QQ群询问学生,学生均说他已经请假,但是笔者这里却没有他请假的任何手续。对此笔者非常生气,班长也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疚,一直希望取得笔者的原谅,并也在QQ群里道歉。

笔者发现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时机,于是笔者在QQ群里宣布要换班长,然后就躲在一旁静静地看他们讨论。这时候大家就都跳出来说班长的各种好,说他们不做的事情都是班长去做,表示不同意换班长。但笔者私底下跟班长说肯定不会换他,因为平时工作确实很辛苦,但必须接受惩罚。于是在群里一边是班长表示自己工作不到位,一边是大家回忆班长帮他们做了多少事。

放假回来的班会上,班长主动要求接受惩罚,他自选罚跑操场10圈。趁机笔者对班集体的团结做了一番教育,随后笔者带领全班学生到操场一起看着他跑,一圈、两圈、三圈,第四圈的时候有几个学生加入陪跑,直到第八圈笔者要求全班学生跟着一起跑完最后两圈,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有担当的感觉。

此后,班级的团结问题再也不需要笔者操心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自觉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群体协作的优良风气。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卫生问题、墙报问题大家都一起参与,班级学生间其乐融融。

四、后进生的闪光点

班级的前进也少不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笔者班有个小田阳帮,蒙同学、韦同学、李同学三个田阳的同学形影不离,迟到旷课都一起。经过观察笔者发现韦同学是三人中的领头羊,蒙同学爱顶嘴,李同学完全是跟风。

先从蒙同学入手,他跟他母亲打电话从来没有好好说过话,都是吵架的,家长也非常无奈。于是笔者利用班会时间讲了很多“百善孝为先”之类的故事,并点名提到蒙同学和母亲的关系,随后又找他谈心,终于让他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他母亲打电话来向笔者表示感谢。通过教育,蒙同学的纪律也大有好转。

用“尊重、信任”鼓起后进生自强的勇气,寻找闪光点,树立后进生的信心,通过无数次的谈心,笔者决定叫韦同学当副班长,并经常与家长联系汇报他的进步。有了班干部的职务在身,再加上老师的肯定,家长的表扬,韦同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剩下一个跟风的李同学自然也跟着他们不违纪了。对于后进同学的进步点滴,笔者都会在班级大力宣传,增加他们的自豪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中坚力量。

班级管理的道路上往往是小事情能解决大问题,在班级的成长道路上,一个好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至关重要,班主任要认真细致善于发现,利用好班级中的任何一件小事,发挥自己的领头羊作用,把班级带向成功。

大班教育随笔篇5

关键词:技工院校 后进生转化 班级管理

近几年,随着大学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技工院校的生源数量不断减少,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一些后进生的入学,给技工院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后进生包含两类学生:一类是因为智力原因或学习习惯不好导致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另一类是本身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伴随着学习困难、成绩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到的后进生属于第二类。行为习惯不良的后进生不仅本人学习成绩落后,而且会对班级的班风、学风,甚至校风都a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人才,为社会贡献力量,是教育者应当积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学生管理的案例,简述班级管理中后进生转化的过程和具体方法。

新生入学,笔者担任中职技工班级的班主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当笔者要大刀阔斧地整顿班级纪律、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时,“三剑客”的到来却着实给笔者烧了“三把大火”。“三剑客”是指笔者班级的三个学生:小张、小吴和小马。第一天上课,小张以请同学吃早饭为由,带着整个宿舍的六名学生旷课两节。开学第二周的返校日,小吴无故夜不归寝,返校后又与宿管教师发生争执。开学第一个月末,小马放学后带领班里的十几名同学去操场打群架,被保卫科及时发现并制止。情况还远不只这些,这三个学生接二连三地出现旷课、吸烟、等问题,这让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笔者也应接不暇。

每当班级中出现这样的后进生时,相信班主任都会感到头疼。如何转化这些个性极强又难于驾驭的学生呢?笔者陷入了沉思……

一、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情感基础

爱心是教师高尚职业品质的表现,是打开师生心灵沟通大门的钥匙;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转化后进生的情感基础。

案例一:小张的“自由之剑”。

小张总是逃课去上网,有几次因为上课迟到还和任课教师吵了起来。所谓“自由之剑”,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管不了。对于小张这样叛逆心极强的孩子,传统的说教明显已经不起作用了。

1.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

对小张的教育是从了解他开始的。小张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虽然小张名义上是跟着父亲生活,可实际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小张的爸爸常年在全国各地跑运输,父子俩一年也难得见几回面。父亲与小张的联系就是每个月按时往银行卡里存生活费,而爷爷奶奶更注重小张是否吃饱穿暖了,对小张的在校表现很少过问。久而久之,小张养成了自由散漫、骄横任性的性格。

2.爱学生就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这天,笔者把小张叫到办公室。他一进办公室,脸上就露出了一种满不在乎和无所畏惧的表情。笔者微笑着让他坐下来,和他聊起了家常。聊他小学时因为被同学嘲笑是没妈的孩子,和同学打架,几天没上学;聊起初中时,他因为迷恋上网差点被学校开除;聊起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地里的活干不动了……当聊到他已经几个月没见到父亲时,小张的眼睛里浸满了泪水。后来,按照笔者的建议,小张每天给父亲发一条短信汇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嘱咐父亲保重身体。笔者也会不定期地与小张的家长联系,联系的频率取决于小张的在校表现。

3。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

接下来的一个月,小张的旷课情况明显变少了。笔者从来没有问过小张是否每天给父亲发短信,因为笔者相信他一定会发的。而笔者每周都会和小张的家长联系,家长和笔者谈到了父子间的情感变化,话题变多了,儿子会主动关心父亲了等。偶尔,小张还是会有迟到的情况,但每次都会主动找到笔者承认错误,而笔者选择相信孩子的承诺。慢慢地,笔者与小张家长的联系从一周一次变成了一月一次,因为小张已经不再旷课了。

二、引导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

引导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某种事物的发展方向。巧妙地运用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主动改正错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案例二:小吴的“个性之剑”。

小吴是家里的独子,他家境富裕,从小父母对小吴有求必应,娇惯纵容。这导致小吴花钱无节制、对人没礼貌。“个性之剑”就是要追求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小吴的朋友很少,经常迟到,课上纪律散漫,还顶撞教师,课下稍不顺心就大声辱骂同学。

为了帮助小吴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笔者和班干部精心安排了一次主题班会――即兴小品《上课》。没有剧本,每位演员只有角色名称,小吴的角色是“老师”。

演出开始,小吴无奈地站到讲台上。“上课”,小吴刚说了一句,教室的门“咣当”一声就被踹开了,一名学生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教室。接下来,教室里聊天的、接打电话的、随意走动的状况频频发生。小吴显然对眼前的一切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演出结束,笔者让学生说说小品中有哪些课堂上的不文明行为。小吴从椅子上跳起来,大声把不文明行为说了个遍。笔者先肯定了他的回答非常正确,接着又问他:“刚才你回答问题的方式文明吗?”小吴也意识到了错误,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班会很成功,学生们畅所欲言,说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及改正的方法,小吴听得很认真。从那以后,小吴非常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个人纪律有了很大改观。

三、激励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手段

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如果他们的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或鼓励,便会激起更强烈的进取心,这对后进生的转化大有益处。

案例三:小马的“正义之剑”。

小马性格急躁,易冲动,爱打抱不平,号称“正义之剑”。小时候,父亲对他的管教很严厉,经常对他大打出手,导致小马从小就崇尚暴力,“就是欠揍!”是他的口头禅。

自从组织同学打群架后,小马就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他的情绪非常低落,不听讲、不做作业、不参加班级活动,有点自暴自弃的意思。笔者无意中发现小马经常和小张、小吴一起打篮球。此时,恰逢学校组织篮球赛,笔者便提议让小马当队长,带领包括小张和小吴在内的九名同学代表本班参赛。比赛前,笔者特意找小马谈了一次话,叮嘱他无论比赛名次如何,不能急躁,更不许打架。篮球比赛很激烈,全班学生都到场助阵,虽然笔者的班级没有进入决赛,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赛后,笔者在班会上表扬了小马和其他参赛同学。从那以后,小马在班级活动中表现非常积极,同学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经过大家的帮助,小马慢慢跟上了学习进度,成绩提高很快。

四、常抓不懈,防止反复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一环

后进生往往思想不稳定,情绪变化大,一些不良行为已经成为习惯,而自制力又差,常常是犯错就改,改了再犯,难以彻底改正问题。为此,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常抓不懈,要耐心地解决学生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帮助学生总结错误原因,制订改正方案,帮助学生逐渐进步。

大班教育随笔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状况 对策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在发展壮大,并进入了一个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各类技术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技术,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看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但同时也发现他们身上在理想信念、积极进取、角色适应、乐观程度、职业预备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现在的学习,更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浅见。

一、当前中职学生心理现状

1.厌学

中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毅力,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没有紧迫感,再加上他们普遍基础较差,对于教学内容无法消化理解,考试成绩不理想,种种因素影响下,他们开始变得不愿学习,甚至厌倦学习。

2.没有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中职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如:不愿穿校服,喜欢穿新潮的服饰;不佩戴胸卡,而是选择佩戴各种首饰;早晨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不能及时进入班级;上课不听课,做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不懂得爱护学校的环境,随地扔垃圾;经常出入网吧,沾染了社会上的不文明习气;生活浪费,没有节约的习惯。

3.缺乏组织纪律性

有的学生只顾个人的利益,认为班级的荣誉与自己无关,因此总是我行我素;有的学生不喜欢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集体劳动,拈轻怕重;有的学生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切随心所欲;更有甚者抽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4.爱心缺失

有些男同学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不休,甚至大打出手;还有一些女同学因为小的矛盾,与同学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不友好的状态。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学生缺乏爱心、宽容之心。

5.法律意识淡薄

有些学生缺乏法制观念,对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乃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对策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对策并且积极采取办法去改善这种状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中职学生不只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心理和人格上也应该得到健康的发展。要消除很多中职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因素,有效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获得良好的心境。

2.强化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既要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技术人才,同时也要为一些对口的高校输送优秀的新生。目前,不少中职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一片茫然,针对这一点,笔者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强化了自尊心、自信心的教育。笔者告诉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要为自己设计今后的发展之路,定下一个目标,有一个好的开端。笔者还向他们列举学校学生成才的实例。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笔者经常给学生们鼓励,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进一步肯定自己。

3.加强德育考核,明确学生责任

中职生的年龄大多数是十八周岁上下,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笔者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德育考核方案。同时,笔者所带班级又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明确学生的责任,定期公布分数,将其与荣誉挂钩。这一系列的德育考核体系,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必须服从学校的日常管理,从而使班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使班级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培养学生的爱心

如果一个学生具有爱心,能替他人着想,有同情心,能主动去帮助别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容易得多。而事实却是很多学生自私的心理较严重,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去做伤害他人的事情。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让学生写对于爱心的认识和理解,并组织班会,让学生发言,讲述自己身边的爱心故事,并让学生想象:没有爱心,这个世界将会怎么样?这样,给学生一次细心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去判断自己过去的所做所为是对还是错,这对学生有很大的触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漫长而复杂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笔者付出过汗水,甚至是艰辛,但也感受过甜的滋味。面对职业学生,教育者应该不断去研究、总结,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1]彭志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1]张伟.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J].现代教育.2003(5).

大班教育随笔篇7

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

初一的孩子好动调皮,所以笔者逐渐养成了在课间不定期去班级巡视的习惯。

这天,当笔者走进教室,只见中间几张座位全都翻倒,小宇和小林正扭打在一起,其他同学则在一旁看着不敢上前。笔者立即大吼一声:“你们在干什么!”他们俩竟然还不松手,甚至小宇又朝小林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两拳,脸上的表情简直面目狰狞。笔者顿时火上心头,赶紧上前用力把他们拉开。看着他们一脸凶狠的模样,仿佛身旁朝夕相处的同学就是自己最大的“仇人”,笔者一气之下用力将两人拽出教室,大声地批评着他们。

在平时的教育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关爱师生之情,同时也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身心安全,绝对不能发生肢体冲突,没想到这两位同学毫不受教,公然在教室打架,严重危害到班级班风,若是有人打伤,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想到这里,笔者感觉胸中就像被怒火灼烧,开始更加严厉地批评他们。

下午的班会,笔者走到班里,一声不发,看着端坐在下面的学生,想到上午他们看到同学激烈地扭打在一起竟然像看客般,毫无正义感,怒气又一次冒上头顶。于是,让班委站起来当众反思自己,随后又开始批评其他同学。他们一个个垂着头,面无表情地听着笔者在讲台上的“训斥”。

一天的工作已经让人筋疲力尽,回家躺在床上笔者突然感觉心中空荡荡的。想一下,如果当时坐在下面的是自己,看着一天都不断地发火,一味地批评学生的这位老师,那是什么感觉啊?情绪的失控让自己失了仪态,失了精力,可是学生有没有真正从中受到教育呢?笔者这种表现,到底是因为学生犯了大错,还是只因为他们的行为与自己的想法相悖呢?

案例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境具有弥散性,愉悦的心境使人看到周围的事物都带上愉快的色彩,动作也更敏捷;不愉快的心境使人觉得沉重,对什么事情都缺乏热情。所以,当教师以一种理智而积极的情绪授课或开展教育时,教育成效自然也是积极的。相反,如果把负面的、不稳定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下被动地与老师互动,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教师首先得学会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育教学。对新教师而言,情绪管理更是一个挑战。新教师年轻气盛、经验不足,主要原因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态认识不充分,往往以一个成年人或者好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和评判所有学生,对他们不合自然的高要求与现实状况有落差,导致了教师心理上的失落,从而转化为愤怒情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特点,对孩子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这也就是意味着教师需要努力避免用传统的方式和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表现。试想,当教师自己还是中学生时,是不是也是冲动、自尊心强,犯过一些现在看来很幼稚的错误呢?如果教师自己也曾走过中学生现在所走的路,是否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平和?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教育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遇到的学生问题各式各样,这就要求教师在临场情境中培养教育机智,巧妙地教育。情绪管理也是如此。这种机智包括隐藏自我,呈现理性思维。通过震慑、支配或权威的力量来处理问题可能起到一些效果,但是却得不到学生的信服。抛开不理智的情绪,以一个中立的身份去面对学生,他们也就更易接受教育,因为在理性和公正面前,学生也会深受其染,以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和处理自身的问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师自身的胸襟与视野,决定了看待工作生活中各种人和事物的态度。著名作家、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曾在其教育著作中提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他的学生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因此,教师要以开阔的心境去接受各种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处理各类学生问题,遇到困难时定能保持平稳的情绪去解决。

“人不应该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作为教育者,这一点更为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学生问题,教师需要以一颗平和的心去理解,以理智的情绪去解决。面对可爱的孩子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认知: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大班教育随笔篇8

在学校生活中,常听老师们这样议论:

甲:××太不好管了!

乙:不好管就少管!别给自己找麻烦!

丙:管不了就松手,顺其自然!

……

据了解,有教师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常常躲着“不好管”的学生走,对其错误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也难怪,平时我们经常会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有关因为老师的几句批评而导致的离家(校)出走、自残乃至自杀等极端事件的报道。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生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仅父母疼爱,自己也特别娇气、任性、散漫、个性脆弱、心理承受力低,由此导致不遵守学校纪律,甚至严重违反校规的现象频频发生。而这些学生经不起一点儿打击和挫折,经不起教师的批评教育,教师确实不好管教他们。

尽管如此,对于“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躲着‘不好管’的学生走,对其错误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的做法,笔者并不赞同。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育人,育人就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要育人就离不开批评教育,批评教育学生是师者的天然职责,自古至今也从未废止过。“教不严,师之惰”,对教师来说,批评学生的权利本来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进行批评教育就是教师的失职。

如今很多同行都在推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批评教育的手段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说法。也有很多学校大力倡导“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学生”,这虽然是很时尚的教育,但笔者还是认为,无论是批评教育,还是赏识教育,教师都应该鼓起勇气“敢管”才对。

《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误,都有凭一己之力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点。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之责,见到学生的错误就必须纠正,对于学生的弱点和缺点诚意指出并帮助其克服,而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克服缺点的过程中,批评教育的手段自然不可或缺。对于那些“不好管”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敢于管”的勇气,同时还要“巧妙地管”,凭借高尚的师德和管理的智慧,想出各种各样巧妙的方法,以达到“好管”的目的。

一、“敢管、巧管”就是要用“真爱”唤醒学生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较大,他们在家中备受呵护,地位之高有时超过父母。对于他们,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有的父母不敢管教,还有的父母居然管教不了。此种情况就增加了教师管教的难度,特别是父母管教不了的那一部分学生。另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也普遍存在父母管不了的现象。

七年级班上曾有一个令人头痛的学生,与任课老师“顶牛”是他的家常便饭。给他讲道理,他不听;请家长,家长管不了;对其惩罚,也不管用。批评稍严厉些,他就嚷着“不上了”。在“控辍保学”的背景下,任课老师们对其错误行为只能是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了。

为了挽救这个孩子,笔者努力寻找适合教育他的方法。一天的放学路上,他被四个大个子同学围攻,笔者拉开了他们,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土的他一个劲儿地哭。看来他是真的受了委屈,怜爱之情在笔者心中油然而生。了解情况之后,笔者狠狠地批评了那几个同学,对于这位同学只是安慰了几句。由于顺路,笔者和他一起走。路上,与他谈了许多与学习、学校无关的事,他懂得的社会知识很多,笔者不时夸他两句,这样我们谈得很投机。以后的日子里,笔者努力接近他,关心他,渐渐地,他懂事了,能够接受笔者的批评教育。现在与任课老师的关系也不再紧张了。

有一段时间的课堂上,女生谢某总爱把头趴在课桌上。为了让她认真听课,笔者经常抓机会到她的座位前站一会儿,效果较好。可到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无论站多长时间,她还是趴着不动,让人又急又气。找一个中午时间,笔者以极大的耐心和她谈话。当让她坐下来谈时,她有些不安地说:“老师,您不怪我吗?上课时我趴着,您到我位前,我都没坐好。我没尊敬您,可您这样尊重我,真对不起您!”“傻孩子,你是我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我还能怪你吗?……”因受到尊重而感动的她向老师说明了一切。因为成绩差,一点儿学习的信心都没有了,她很想退学。经反复劝说,她下定决心要好好上学,以后的课堂上她听课特别认真了,彻底告别了趴在课桌上无精打采的样子。

回顾整个教育过程,是“敢管”的勇气和“真爱”之心唤起了学生的醒悟。

二、“敢管、巧管”就是要批评中

伴随着“疏导”

所谓疏导,一般是指“清理水道,使之畅通”,也就是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如《朱子语类》卷二十:“正如疏导沟渠,初为物所壅蔽,才疏导得通,则水自流行。”将其应用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则可以认为是开导、打通学生的思想。可以说,疏导在学生管理中意义重大。一个班级,要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就必须化解学生们的内心矛盾,妥善地解决他们成长发展中的一切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只靠强制性的批评教育往往不能奏效,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心情不舒畅,与老师貌合神离。因此,教师行使批评措施就必须把握尺度,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严和爱,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人自助、助人自助”的疏通引导,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都会有很深刻的体会:大多数问题不是出在该不该批评上,而是出在师生之间是否良好沟通上。

我们必须将学生视为是发展和成长中的人,其偶尔犯错是正常的,是情理之中的事。错了就该批评,这无可非议。而批评管教学生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使受批评者被强力征服,被迫就范,而是促使学生向善、向上,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对自己的过失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后果。因此,批评一定要伴随着疏导,在明白中加着一点糊涂,效果会更好一些。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早恋现象有日趋增多的趋势,这是困扰老师们的一大难题。据了解,一提学生早恋,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就犯愁,他们认为只能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如果管不好,定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这常常导致早恋的学生躲着老师走,师生关系疏远;还可能会使学生增加神秘感,产生“你越不让早恋我越要早恋”的对抗心理;更可怕的是学生因为感到不安和惊慌而采取过激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遇到早恋现象,笔者采用的便是“明白中加一点糊涂,批评中伴随着疏导”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一定要避开“早恋”、“恋爱”这样的词语,让学生以为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事儿,凭借理性引导学生,必要时教给学生一些交往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异往,使其把对对异性的好感发展成真诚而纯洁的友谊。多年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效果一直很好。

一些学生重复犯错误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时,我们的批评往往言词激烈,情绪偏激,这会影响学生的认真反省。有教师认为对学生批评了,学生就改正,这往往导致教师会由此形成对批评的依赖。实际上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不知道该如何改正错误,只是一错再错,使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在批评后,一定要再和学生在无他人在场的情景下谈谈心,充满真情地把关怀送给学生,促进学生反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给学生指明发展的方向。批评之后,教师还要留心观察被批评过的同学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对进步之处在班上给予适度的表扬,为其再进步提供动力。对于存在的缺点,再单独与其交换意见并提出希望。这样反复几次,一般才能够收到“好管”的效果。

三、“敢管、巧管”的理想境界是轻松管理班级、快乐教育学生

实践证明,灵活运用各种巧妙的管理方法,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这还不是理想的境界。“敢管、巧管”的理想境界是“轻松管理班级,快乐教育学生”。为达到这个理想境界,笔者进行过下面的探索。

(一)成立“学生互动小组”,让学生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错误

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躲着“不好管”的学生走,对其错误行为视而不见,让其放任自流,这给学生走下坡路创造了机会和条件。而有时“不好管”的学生又不是教师严厉管教就学好了,笔者在实践中经过尝试发现,有一种方法在实践中很是有效,即成立“学生互动小组”,让学生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错误,具体做法如下。

先让学生自由结组,每个小组由五至六个成员组成。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责任感强、思想积极向上的学生为组长。小组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小组具体情况,时间长短由组长掌握。活动中,先由小组中的一个成员汇报自己近期在学习、纪律和生活方面或其中一个方面的情况,再由其他各成员对其进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缺点,提出改正的建议和具体措施。按照这样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议,相互帮助。

开展“学生互动小组”活动以后,全班同学均有程度不同的进步,无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彼此分享快乐,述说困惑,群策群力解决疑难。以前,学生有了缺点错误,笔者由于要想方设法进行教育而耽误了备课的时间,影响了教学方面的精力。而如今,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改正错误,彼此信服,乐意接受。有的同学还将好的建议摘抄下来作为座右铭来鞭策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笔者感到轻松了很多。

(二)让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在体验感悟中接受教育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近些年,学校附近的村庄出现了很多养猪大户,笔者便组织学生参观几个养猪场。

在猪场,学生亲眼目睹养殖人员喂猪的场面、清理猪粪的场面、给小猪防疫的场面……这些活儿都很累人,而且随时就可能将衣服乃至手、脸弄脏,养殖人员不怕脏不怕累的情形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回校后,笔者问学生:“吃猪肉香不香?”“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可养猪又累又脏,多不容易啊!”笔者说,“与养猪这个道理相同,学有所成时是幸福的,但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同学们,为了那份幸福,怎么办?”“努力学习!”学生回答道。从那时起,班中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就连以前因成绩不理想而厌学的学生也找回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另外,学生再次参加劳动时也不再有嫌脏和喊累的了。

每一学期接七年级新班的日子,笔者总是亲自带着学生打扫校园的卫生。打扫完毕后,请学生谈劳动体会,待学生都认识到打扫卫生不容易时,启发学生要为值日生着想,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再随手扔垃圾了。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就是这样养成了。一直到九年级毕业,每次卫生评比,笔者所在班级始终是优秀。

与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相比,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受的教育是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印象必然更深刻。此时学生改正错误、养成好习惯的态度更自觉。

(三)搭建网络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学生

如今的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聊天的现象很普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校长也因此要求过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上学禁止带手机,但仍屡禁不止。老师们普遍认为,莫说学生在家上网游戏,就是把手机带到学校玩儿,如果老师没发现,也没有好的办法。因为老师没有权力检查学生的衣兜和书包。面对这一难题,笔者坚持要敢让学生接触网络,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上网,并尝试下面的方法。

1. 让学生搜集身边与上网有关的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辩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上网。

2. 建立属于本班的QQ群,邀请本班任课教师、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和家长加入群,定时上网聊天,聊天时间定在每周六7点至8点,话题多种多样,并且都是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如何学好××科”、“理想”、“理解”、“金钱观”、“怎样看待上网游戏”、“怎样看待网恋”等。学生、老师、家长可以各抒己见。

3. 与家长取得联系,明确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责任。在家里,家长要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并限制上网的时间;另外,每天给孩子的零花钱不宜过多,以免为孩子创造因有钱而去网吧游戏或聊天儿的机会。在学校,老师要细心观察,留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变化,留意学生言谈举止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有沉溺网络、行为举止异常或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等状况的学生,及时沟通交流,疏导帮教,力求把工作做得再细些。

4. 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我们要把学校的围墙拆去,那么才可与社会沟通。这处围墙不是真的围墙,是各人心中的心墙。作为班主任,笔者有意识地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推倒这座心墙,将爱心与这种立体、便携的沟通模式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家校联动和谐的成长环境。笔者很早就把自己的电子邮箱、QQ号、手机号告诉学生和家长们,并向他们说明,有不愿意说的话和难以启齿的事情,都可以通过QQ或发Email与班主任交流,必要时还可以发短信与老师联系。家长对老师及班级工作有什么建议或意见,也可以通过这些新的方式向班主任反映。后来,还建立了班级博客,这更使班主任老师及时获得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真实信息,家校联系更加密切。

上述活动的开展,不仅避免了学生盲目上网聊天和游戏的行为,远离了不健康的内容,而且缩短了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集大家的智慧教育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还经常借助班会定期组织学生学习,以班级模拟聊天室、讨论、辩论会等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舆论,使学生自我认识缺点并加以改正,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如此,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到了快乐,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感到了轻松。

总之,教育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只要拥有一颗爱心,遵循教育规律,运用高尚的师德和智慧去善待学生,一定能调教出“好管”的学生。为了孩子们光明的前途,让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巧妙地去“管”吧!

上一篇:教育随笔范文 下一篇:小班教育随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