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高中学生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7 01:14:33

网课高中学生总结

网课高中学生总结篇1

一、理论型新授课的特点

理论型新授课的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点非常抽象,学生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学习过程中感觉理解困难,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学效果不佳。针对其特点,我们在研究课中采用“抛出实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建构知识体系”的策略,倡导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型新授课的一般教学结构

1.教师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2)引导探究;(3)总结建构;(4)巩固测试。

2.学生学习环节

(1)分析问题;(2)自主探究;(3)自主建构;(4)总结提升。

3.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析问题

在理论型新授课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做充分的准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出发,结合新授理论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的研究课中,创设“野外生存需携带哪些物品”的情境;在“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研究课中,创设“网络故障”的情境;在“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的研究课中,创设“给国外的朋友邮寄包裹”的情境。在情境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激情被点燃,求知欲望高涨。

第二阶段:教师引导探究,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他们自主分析问题,确定探究目标,制订探究计划,实施探究活动。在“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研究课中,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网络故障”,学生探究排查硬件、软件故障;在“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的研究课中,组织学生模拟邮寄包裹的整个过程,体验不同角色各自发挥的作用。通过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先有了感性的认识,为第三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建构知识体系

通过前一阶段的探究,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原理进行形象化的表达,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教师引导他们分析内涵、交流再探究,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概念图。在“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研究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的作用”,使学生对计算机访问因特网的整个过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归纳建构,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原理、概念更易掌握、吸收。

第四阶段:巩固测试,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后,应利用练习、测试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达到理论指导实际,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研究课中,教师在巩固阶段预设了多个网络故障,学生根据已经习得的知识分析故障原因,

很快就排除了故障。通过总结提升,有效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课,我们总结出了理论型新授课的一般教学结构,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理论较多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可以帮助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从容面对学生,快速胜任课堂教学,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精彩。

网课高中学生总结篇2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网络;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41-02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带来的特色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有着比传统课程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接受度,自主地安排综合实践课内容。从学生的成长来看,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学生的兴趣培养、爱心培养、观察能力培养等都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一些确定性的部分。在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小学综合实践课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充分借助现代网络的优势,科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方案,使小学生真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让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与社会环境相融,并通过对社会考察与实践的参与,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与动手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

1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准备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开展得成功,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必须要有恰当的内容,不仅要接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还要是学校的条件、教师的水平所能够完成的。作为一门新课程,平度市城关常州路小学并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而网络的发达正好可以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的选题提供更多选择。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寻找那些小学生可能正关注,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课题。现代网络的发达使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社会方方面面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与小学生的成长、健康有关的新闻事件,这些内容都为综合实践课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完善、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保障小学综合实践课的顺利开展。提前制定活动预案,可以使综合实践课有章可循。通过对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工作、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实施过程以及活动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提前判断,可以使综合实践课上得更有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作为学生所了解的活动预案,使学生对整个综合实践课有所了解,有助于他们开动脑筋,在活动课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整个活动,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活动方案像课件那样制作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而且可以发给其他教师和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使综合实践方案更加完善。

2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保障综合实践课的实践过程

有一个好的方案还需要有好的过程,才能真正把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记录。综合实践课是希望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活动带来的乐趣,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的玩性重,容易出现玩起来有兴趣,过程很热闹,事后却只能说出玩的项目,得不到什么心得体会,使综合实践课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的综合实践课,大多采取分组进行方法。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的好处是明显的。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可以使他们在实践课的进程中更加集中精力,也更加注意条理性。甚至可以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进行综合实践课。如此一来,综合实践课给学生带来的印象无疑将非常深刻,进而提高学生从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体验活动乐趣的程度。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个小组的成员,小学生为了自己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将自己的记录拿出来,使小组的记录更加充实。而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几个小组成员共同将他们的记录集合在一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成为一个类似于小课件的东西,可以让他们自己看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也可以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出更好的安排。有了这样的一个小结,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始终围绕预定活动方案进行,无论是探究、讨论还是操作、制作等各个环节,都不至于出现偏差。通过借助网络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注重过程的习惯,更可以使学生从综合实践课中学会总结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方法的探究、对问题的发现、对问题的解决思考,才有了更加翔实的基础。这样的综合实践课,会更加具有小小科学实践的样子,也有利于小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3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

小学生好动、忘性大,如果没有及时的总结,很容易出现只是做一场游戏玩个热闹的情形,因此,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十分重要。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是双方面的,既有学生对活动的感悟、对活动进行过程中各种所思所想的探讨,也有教师对整个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还有对不同组别间的竞争的总结。要在综合实践课的总结中善于借助网络多媒体。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整个活动的情况和各个组之间的活动过程进等对比,制作成课件,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使学生对别人的表现、自己的表现以及整个活动的理想状况有更清楚的了解,进而想想下次的综合实践课自己应该怎么样表现。综合实践课的总结课件应该包括各个组开展综合实践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值得表扬的地方,使学生对自己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地方一目了然。更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制作同一个选题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己对本组的综合实践过程与成果进行演讲,从而锻炼学生总结和演讲能力,特别是锻炼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组的综合实践课件,对自己组的特点与优点进行提炼,并且每次总结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这样一来,不仅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组里的重要角色,也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同。长久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实践的课的兴趣也会更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内部网,将综合实践课的有关课件与视频发送给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让家长支持并参与到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中来,让其他教师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可以更多借助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从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实施过程、做好总结提高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真正使综合实践课能够成为小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和团结协作的场所,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建立.探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有效性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2):75.

网课高中学生总结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化学;课堂教学

一、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基础

近代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所总结并发扬光大的,他对于青少年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学说,是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观念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进行研究。他认为:青少年是在与周边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更好的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从现代计算机理论和网络发展的趋势来看,网络环境云集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各种因素形成的生动活泼的交互系统,把抽象化的化学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具备了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对高职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更加容易。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其认知规律也是从未知到已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以及从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以自我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学习内容能够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平台环境,也正是这种主动接受信息过程中所需要的,也是教学材料循序渐进的理论基础。

二、以职高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的中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下面就从如下视角角度来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教师端的主导作用是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进行化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思想,从化学教学的章节特点和本校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交互沟通,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体验中理解知识点的由来和“创造”过程。学生因自我基础知识水平所异导致掌握能力有所差异,而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做到对高职学校的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天赋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引导和发展。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化学学习网络平台环境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提问老师外,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信息反馈等模块对自己或他人发现的问题或不足进行请教、讨论或辩论等,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无障碍的信息沟通交流和问题反馈,同时学生的提问、互答、辩论等方式均能培育提高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在每个章节的总结中,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课学生记录的框架,而是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知识点总结,老师分组进行点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补充,加之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总结。此环节的轮循,会对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有更高一层的锻炼和提高。帮助高职学生思考和创新。在网络化平台模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环境为学生建立了丰富的教育情境和学习条款,学生可以运用有效观察,数据采集,假设提交,证明等科学学习方法。我们将加强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互联网环境中所需的信息反馈,支持学生选择和决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构建元素知识点和元素综合知识,完成思维创新和思维技能的发展。教师主动引导作用的体现在高职学院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知识点,创造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及时沟通和反馈信息,以教师积极教学作用为例,同时探测学习包含对学生学习情境的反馈的影响。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探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供指导。通过在基于讨论的学习中披露信息,学生可以讨论知识点,发现新想法,及时评估学生的新想法,并以个人辅导学习为目标。教师在整个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扮演设计师和合作者的角色。

三、化学网络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由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让所有学生获得完整的发展机会,“网络平台模型”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差异,问题设置的提供以及其他方面学生可以在探索过程中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具有一般基础知识水平且无法学习内容的独立高就业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进行独立探索时设定的步骤和内容分阶段学习。而基础掌握牢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基础内容外就自行探索遇到的问题,进入网络课程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师生均可参与讨论交流,并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点与同学进行协作并作出共同论证。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协作,通过网络平台环境将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高职化学知识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同时通过网络测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入练习题的网页。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测试题,并独立完成测试。教师可以从学生系统中获得学生测试结果与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之间的实时区别。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搜索和访问与高等职业化学教育相关的网站,并阅读课堂知识的扩展方面,可以作为高职业化学课程的有效推广和帮助。

四、网络环境下高职化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和思考

在高职学院的计算机网络平台环境中,教师是设计者,是教学信息资源的向导,学生是学习的推动者。化学教师应该基于他们广泛的专业知识来获得计算机网络技能和课件。教材的设计和规划需要整个研究小组和整个教育研究小组的合作,以及促进这项研究的协同努力。与此同时,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使得高年级学生很容易忽视他们在本课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导致网络课堂的松散和不确定性。虚拟实验室弱化了实验效果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化学实验,生动、形象、直观、安全、可重复性、可交互及随时中止回看等优点,甚至可以像技术专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可以进行一些在现实实验室难以进行的化学实验,使得学生可以获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的经验,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虚拟实验缺乏具体的感觉反馈,例如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以及学生在实验方面的手工操作能力,这样长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对化学实验产生敬畏感和安全警惕性,在这种不“真实”的认识化学材料并以此为基础的化学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产生、认知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也同样会对高职学生的耐心、细心、事故预防和危险识别等方面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五、小结

网课高中学生总结篇4

《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在课下进行,课上通过讨论、讲授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内化。学生在讨论、实践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探究,再通过实训来巩固,这样就能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认可,并且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关键词:

网络营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0引言

《网络营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计算机网络大规模的使用,企业开始改变自己营销模式,通过网络做产品营销,在网上寻找新的商机。《网络营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为目标,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即“用到什么,学到什么”,注重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传统授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效果不好。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由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以探究问题的方式来引导自己学习,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知识的内化更加彻底[1][2]。

1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优势

《网络营销》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关键是能够实际应用,能对具体企业的网络营销业务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3]。但学生的基础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开过淘宝店、做过微商,有些学生对网络营销没有接触过;其次有的学生对网络营销很感兴趣,有些学生则觉得网络营销就是在网上卖卖东西,没什么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前任务学习单,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基础好的可以只关注自己不懂的内容,基础差的可以反复学习课程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在观看视频时讲自己不懂的内容记录下来,可以通过自己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或者教师讲授解决。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的分组交流讨论,作品展示,真正实现了合作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4];课下,学生根据任务自主进行课下练习,学以致用,对知识进行内化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心得分享。

2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2.1准备教学资源

教材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网络营销实务》,资源选取中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营销实务》作为课程资源,包括视频资源,文本资源,教学课件和习题等。里面的资源和教材完全对应,视频短小,重点突出,爱课程网上还有其他网络营销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性观看。另外,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频资源辅助。

2.2创建课前学习任务单

课前学习任务单以每节课为单位,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要讲解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讨论、师生在线互动等形式在课下学习,完成任务。以《网络营销》课程的“核心——创新创意”这节课为例。

2.3学习过程设计

课上,教师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通过实务体验、分组讨论和作品展示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也可以布置新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课程首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课程中学生在展示成果,或者上台讲授,小组竞赛等,极大地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就感[5]。2.4课后总结反思课后的总结反思也很关键,学生在课后把作品上传到网络上,通过教师评价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反思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内化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也要进行总结,反思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思考完善翻转课堂的方法。

2.5考核评价

采用“平时成绩+最终方案策划”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中出勤、课堂提问和课前学习情况占20%,实训项目课堂展示占40%,最终方案策划成绩占总成绩40%。课程实训项目共有7个:分别为传统企业经营现状及网络平台建设情况调研、成功网络卖家网络营销创新创意分析、网络目标用户、竞争对手及消费模式调研分析、网络推广产品目标市场选择及独特卖点提炼、不同类型网站比较及网站域名设计、网站风格及功能设计和营销型企业网站诊断。每个项目专业能力占60%,社会能力占20%,方法能力占20%,最后算总评成绩。

3实施“翻转课堂”的效果分析

在测试效果的实验中有1个班级参与了翻转课堂的学习,通过对这个班的20名同学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到实施翻转课堂的效果。表4通过调查问卷统计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分析中得出:对课前的学习时间,60%同学用1小时左右,55%同学会对视频进行反复观看,这说明课前微课的学习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在认可度上,90%的同学觉得还是有帮助的,其中有35%的同学有了创业意识,5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团队意识增强了,以前喜欢自己做自己的,现在感到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5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所增强,80%的同学表示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他们对《网络营销》这门课程更感兴趣了。以上说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比较认可,并且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4结论

《网络营销》课程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班级如果学生较多,实施翻转课堂效果不好,建议在20人以下;二是如果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较多,学生会因时间问题无法按时完成课下学习任务单,建议一个班一学期只能有1-2门;三是翻转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的问题,活动设计能力有待提高。总之,在课程中推广翻转课堂仍面临较大挑战,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网络营销》课程中引导学生在网上开网店创业。让学生将课程学习和网上创业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两者有机结合,使创业实践成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要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教师在教学资料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下的反思各个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还需要有一些激励的手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从中受益。

作者:李睿仙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48-152.

[2]于冰.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3):42-46.

[3]李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对外经贸,2015(11):143-145.

[4]钱明珠,汪小宝.基于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115-117.

网课高中学生总结篇5

关键词: 网络课程 评价模型 评价方法

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它是基于Web传输的为达到某学科或领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组织的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体系,它包括围绕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组织的学习内容、为实施课程而设计的交互性学习活动、为评价课程效果而进行的测评等,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复合体[1]。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当前高等学校开展远程教育、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网络课程的质量是制约整个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国内外对网络课程的评价十分关注,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评价标准。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有专门的课题组进行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研制,最新公布的《网络课程评价规范》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四个维度构建了评价网络课程的基本框架。而当前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网络课程评价方法研究。

一、网络课程典型评价模型

1.总分法及加权平均法

总分法是对评价对象按每一个影响因素给出一个评定分数,然后用所有分数的总和作为评价标准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总分法将每个因素都看成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许多需要进行综合评价的场合,不仅应该考虑因素的性质和多少,而且应该考虑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加权平均法对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在对各个因素进行评分的基础上进行加权平均,再用加权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显然比总分法能给出更加合理的评价结果。因此,很多网络课程评价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总分法和加权平均法简单易行,但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到网络课程评价中许多非量化的因素,很多评语集的语义都含有一定的模糊性,评价者在给某一指标打分时,会有一定的随机性。如果简单地将这些量化值合并,就必然会损失一些信息,导致不准确的评价结果。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为非量化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提供新的思路。对于网络课程系统来说,其评价指标大多面临“模糊”或“不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法正是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处理方法;评价指标具有多层次、相关性,所以通常将模糊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通过对各评价指标权重及模糊评判矩阵各元素值的分析,可对被评价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评估模型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很多模糊评价模型中常见最大隶属原则,因此会损失部分有用的信息;在网络学习的评价过程中,如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服务器的要求很高;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必须满足矩阵式,它不能按网络课程与评价指标的具体情况分级。

3.基于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法

云模型可以统一描述语言值中大量存在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云模型利用语言值描述的定性概念与其数值表示之间的不确定性转化模型。教育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基于云模型综合评判方法目前被一些学者引入,利用云发生器可以实现评价指标评语的定性定量转换,还可使用云模型的方法处理评价数据。

该评价系统对于评价人数较少时,使用逆向云算法会存在不可信的结论,比如专家评价网络课程时人数肯定不会很多。另外,在相似云的算法中可能会由于权重选择不当而导致相似比较值出现偏差,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不高。[2]

4.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网络课程综合评价方法

网络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属性的、多层次指标体系构成的综合的评价过程,注重于对内容、资源和寓于内容之中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评价。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显然决定了评价的内容,是网络课程评价的基础。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可以使具有小样本性、不确定性及模糊性的评价结果更加合理,为网络课程的多元化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5.物元评价模型方法

物元分析是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数学科学的交叉边缘学科。利用物元理论可以建立一套识别“既是又非”和可变性事物的方法。该模型为网络课程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仅能够从定性与定量两个维度使评价结果更准确、更全面,而且能体现出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更好地优化网络课程。该方法是对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的有益探索,但有待在实践中继续完善。[3]

6.神经网络方法

BP人工神经网是一种多层前馈型神经网络。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能较为精确地模拟专家进网络课程的内容质量评价,并能较好地反映专家结论。这样可以避免专家重复劳动,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可以借助神经网络方法进一步对网络课程其他指标进行评价,也可以将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后作为输入神经元,最终得到多个输出评价结果。如何设定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质量高的样本库,以及如何针对学生进行辅学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考虑。

二、关于网络课程评价方法的进一步探讨与思考

1.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在线学习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根据自身知识结构不同进行的索取型教学。通过学生自学和网络教学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在课外完成某些特定内容的教学,保证了在少学时内,学生也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

2.重视对学习方案效果的评价

目前对网络化学习方案效果的评价研究较少,通过对网络化学习效果研究的分析,我们认为,应当从教与学的全过程看待网络化学习的效果,充分考虑到网络化学习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因此,对网络化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是较为符合当前网络化学习评价领域发展现状的研究方向。

3.评价应充分重视学生主体

从网络课程的具体实施来看,学生是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主体,可以说对主体的学习质量及效果的评价是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学生是网络课程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而且是最具资格的课程质量评价者。在这种理念支持下,学生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已成为网络课程质量的重要评价尺度。

参考文献:

[1]CELTS-22.1,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S].

[2]张杰,张景安,景雯.网络课程满意度评价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1):105-109.

网课高中学生总结篇6

关键词:畜产品加工;课程网站;设计;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40-03

随着社会经济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有关畜产品加工的知识不断增加,因课堂学时有限和教材内容不能及时跟进等原因,造成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越发突出。开辟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具备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优势,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的特点,并突破时空界限,延伸课堂空间,拓展思维方法,将网络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进行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善思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网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和开发的。

一、课程网站的设计

1.主界面的设计应简洁,便于学习者浏览。目前有不少的课程网页设计者会将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文字、图片、动画等简单地堆放到主界面,使得主次难以区分,重点不够突出,导致学习者浏览时遇到诸多不便。高职生是本课程网站的主体使用者,对于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来说,简单、直观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因此,从使用对象考虑,本网站在总体设计上更应避免繁冗复杂,并尽可能使主界面做到简洁、明了。这样,学生初次登录网站会对课程产生简单、易学的好印象,更有利于激发高职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简洁、明了的风格设计主要包括网站空间的合理利用、舒适的色彩搭配、清晰明确的网站导航、简明扼要的字体介绍等。本网站主界面的空间架构选择了较为常用的“国”字型,最上部的LOGO背景图案为蓝天白云、绿草茵茵的牧场,蕴含了绿色食品的寓意。LOGO下面是网站的主体导航区,为使网站整体色调保持一致,导航区栏目名称的背景色也使用了绿色系中的深色和浅色,网站的色彩总体看来比较清新、舒适。本网站对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归类,主导航区共设置11个导航栏目,主要包括首页、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文件、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自我测试、行业标准与法规、拓展资源等。力求做到清晰和明确,让浏览者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主页的大半篇幅对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尤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实践教学部分,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站采用模块式设计,便于管理和学习。《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网站采用模块式设计,主要分为课程资源模块、立体学习模块、交互模块和教师管理模块,方便教师的管理和学习者的学习,本课程网站使用的模块式设计如下图。

课程资源模块主要指教学资源,在该模块上将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及习题等各种教学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课后可通过在线反复浏览,将在课堂学习中未能很好掌握的内容进一步消化吸收。

立体学习模块则是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本课程网站设置测试评估系统,在这里教师设置习题库供学习者自测学习效果。编写的习题库及模拟试卷,含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等题型,并附有答案。

交互模块主要指交流互动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或想发表个人观点,都可在论坛里发帖,教师和其他学生可跟帖对问题做出回答或相互讨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队伍”中所介绍课题组成员的情况及其联系方式,与教师面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通过该模块教师还可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授课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网站的设计和内容,并补充学习者所需的网络资源。

在教师管理模块中,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可随时对其余模块的内容进行添加、修改和更新。具体包括课件、考试管理、学生管理、提问管理、习题库管理、视频管理及课程公告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网站的内涵建设

1.网站主页内容的建设。课程网站主页的内容力求突出校企共建和工学结合的特点,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栏目放在主页中间,打开此栏目就能看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关介绍。在网站主页的最下部则以动态图片的形式展现学生在蒙牛、雨润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工学结合的情况。这样,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未来和课程有关的工作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课程教学资源内涵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产品”为载体,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构建“情境――项目――任务”的工学结合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共包含典型肉制品加工技术等4个学习情境、分割肉的加工技术等10个教学项目和瘦肉精的快速检测等20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任务的选取均来源于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考虑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普适性和代表性。结合本课程内容设计的特点,同样以“产品”为载体构建课程网站的具体内容,将课程标准、讲义、课件及习题等各种教学文件和学习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本课程教学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课程网站则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有效拓展了教学空间。

通过课程网站上形象生动的产品加工视频、图片及多媒体技术,营造了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网络课堂教学环境,也将复杂、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简单、具体、形象和生动。实践也证明了《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网站调动了高职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和优化了教学形式,并实现了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课程网站的使用着实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总之,该课程网站的构建对于拓展《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水平、充分挖掘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结合的新途径,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思聪.浅谈网页设计的艺术与技巧[J].群文天地,2011,(11).

[2]王志玮.浅谈网站风格设计[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3]周健.网页设计中的色彩选择与应用[J].职教论坛,2011,(8).

[4]张利平.界面设计与创意在网站主页设计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5]尹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处理[J].软件导刊,2009,(8).

[6]熊伟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4,(4).

[7]柯和平,李文莉.高职精品课程网站栏目设计与内容建设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8]石明岩.浅谈《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网站的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2009,(10).

[9]孙立等.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6).

网课高中学生总结篇7

摘要: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实践开发的核心。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各环节进行探讨,为相关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0引言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资源中的核心部分,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是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前提,关乎网络课程的最终质量,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做到精心的设计。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为例,探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旨在为运动人体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以及预防运动伤病的一门学科[1],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校园网环境下实施《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不仅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同时还可以为广大的体育爱好者提供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设计网络课程时,要在课程中嵌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要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使学习者能够主动诊断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并且能够评估学习效果。《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前3级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2《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又是检验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达标效果的尺度,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力求使教学目标明确化和层次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适合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并给学生学习建议,让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来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良好作用和增强体质的原理。学会预防运动伤病、掌握简易急救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培养沟通交流、教学与育人能力。

2.2 教学内容设计《运动科学基础》选用的主干教材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程》。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的分析整理,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按照《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以运动为主线,突出运动特点,分为“人体有机整体的认知”、“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骨、关节、骨骼肌),“人体运动的保障体系”(消化、呼吸、泌尿、循环),“人体运动的调节体系”(感官、神经、内分泌)四个课程项目(见表1)。把选定的课程项目进一步分解为十个模块,形成节点,以超文本的形式来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学习者可以依据个人的学习需求通过文本、图形、热区、按钮等超文本链接方式任意选择学习路径。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将教学内容用直观的图像、动画、视频和恰当的声音解说等媒体相结合来表现,创造了立体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2.3 学习环境设计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环境包括自主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环境两部分。自主性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障。《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采用超文本方式组建模块化知识内容,各模块具有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能够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示例和帮助,建立的自测题库能为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活动的又一大特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与人协作可以更进一步地培养其高级认知能力。《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通过搭建交流论坛和常见问题列表,学生之间可以就某论题进行讨论,对于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向教师进行咨询以获得帮助。

2.4 教学策略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网络课程为学生建议一些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自己控制学习路径,但是防止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目标相偏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设置有关键点,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高效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的教与学交互活动,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讨论学习和协作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情境”是进行意义建构的要素之一。本网络课程利用网络庞大的信息容量和多媒化信息传播方式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资源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积极探索。

网络课程由于信息量庞大、开放性强等特点,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航现象,设计清晰、明确、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导航系统便必不可少。《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通过课程导航模块对对课程知识结构及其联系总体展示,通过目录树直接选择进入各知识点进行学习,起到认知地图的作用,并且为学习者提供搜索引擎和相关资源站点链接等导航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学习空间。

2.5 教学评价系统设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实施网络教学活动中利用程序设计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记录,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了解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对网络课程进行改进以及完善网络教学策略。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讨论、开展学生调查、章节在线测验等。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对网络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其方式主要有总结性测验和问卷调查以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反应。总结性评价的设计过程包括试题库的建立(小练习、章节测验、学期总结试题)、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数据的回收与分析。

3结束语

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注重意境创设,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研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当前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必然会产生更规范、更符合网络课程质量要求的理论和技术,促进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芳,肖冰.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

网课高中学生总结篇8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再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制作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场景,在场景中让学生感受政治知识,激活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

比如,教师在讲解“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开始讲解之前,利用多媒体设备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新闻事件,播放给学生看,如播放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试验成功的视频。教师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对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行思考。学生会带着教师的问题认真观察,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思考。结束之后,教师再对学生提问:“轨道舱和返回舱及推进舱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就会很容易:“这三个舱是神舟七号的组成部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教师继续提问:“怎样处理好轨道舱和载人飞船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本节课的主题相联系,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主题内容进行深入地理解,同时学生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将原本枯燥的板书变成生动的视频画面,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依托网络技术,具有共享性、实时性等特点,政治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个特点,搜集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符的时事政治内容、政治要闻、政治理论、政治小故事等,充分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从课上教学向课下教学的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讲解“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因为这个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在理解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个经典的案例,如“砒霜门”,然后再给学生提供三个资料,第一个是农夫山泉企业认为检验的程序没有依据法定程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第二个资料是国家相关部门对农夫山泉进行再次检验,确定其全部指标符合要求,并且海口市工商局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检测;第三个资料是海口市工商局领导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处罚。教师让学生结合资料和视频对这个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对“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内容有较好的理解[2]。

三、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为高中政治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技能,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网页及网页登录链接,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登录网页,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相关学习任务,并对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网页问题总结答案,从而完成课上实践活动,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比如,在“辩证唯物主义”相关教学中,教师运用网页课件的形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教育技术的优势,在一节课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课上,教师带领学生登录教学课件网页,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登录主菜单进入“导入新课”页面,然后点击“世界杯”按钮,就会出现“中国足球”的Flash动画。看完动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页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小组进行总结,或者进入“学习资源之一”的页面思考如下问题:“中国男子足球队在2001年曾经进入了亚洲十强,这是经历了44年努力的结果。中国人将这次成功的原因总结为‘努力+机遇’,那么结合动画内容说说这里的‘努力’‘机遇’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他们包含了怎样的哲学原理,总结答案”。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总结出“努力+机遇”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质变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准备。这样的设计既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也强化了学生实践学习能力[3]。

上一篇: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现代设计史设计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