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06:56:03

网课教学总结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 软件工程 设计与分析 总结提升

随着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_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校及社会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就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对该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和音频,是重点、难点、关键点的完整教学过程。文章就以《数据库原理》和《算法设计与分析》为例,探讨微课在软件工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概述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各个行业都悄然发生着改变。从教育领域来看,微课成了教学的新宠儿,微课以其自身特点和优势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微课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教学内容明确突出。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让内容的分享更加简洁便利,加之微课视频文件容量小,可以实现移动端观看,从而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将微视频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师生青睐,随着国外微课视频教学思路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最早关于微课程概念的是60秒课程和1分钟演讲,分别由LeRoy A.McGrew 和 T.P.Kee提出。2008年,David Penrose 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这也是目前我们广泛应用的微课程。在我国,最早提倡微课教学的老师是胡铁生,随后我国也掀起了微课教学的浪潮。随着微课教学的有序推进,微课作为一种有用的教育资源不仅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认可,同时也推动了各大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微课教学研究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其主要研究者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以及学者。在这些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微课热”进一步发展,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微课比赛。但是,由于我国微课的研究集中体现在理论层面上,主要从微课的基本概念、制作技术、使用价值、积极影响以及重要意义等角度进行探讨,而很少有专家对微课的应用、开发以及设计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所以,有必要加大对微课的实践应用研究。

二、我国教学资源的不足

当前,我国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可用性也不高。究其缘由,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在建设资源时,主要的依靠和推动力量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对资源进行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和实际教学需求、建设现状联系不紧密,以至于资源不具有较强的可用性,利用效率也较低;其次,由于开发资源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往往是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使资源开发没有充分考虑教学情况,从而降低了资源的可用性;再者,微课视频主要展示师生上课情况,画面清晰度较差,有较大噪声,而且没有充分突出教学内容。最后,由于视频文件的容量过大,无法有效满足使用者的下载、上传需求。

三、微课的开发和设计

微课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深刻记忆教学内容。同时,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能够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对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也有较大帮助。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积极作用,要做好有关开发和设计工作。

通过分析上图关于微课开发与设计的流程,结合微课教学的思路(理论基础―资源收集和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应用探索―教学总结―教学推广),可以得出微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收集和设计教学资源

通过集合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制作教学资源包。可从《数据库理论》或是《算法设计与分析》等教材中进行教学资源的提炼,并结合微课设计原则,制作出相关的微课教学辅助资料。同时,在进行微课制作时也要由此及彼,对微课的制作流程和原则等进行概括总结。

(二)制作微课教学方案

要从软件工程专业的教材内容中选择出适合的微课教学案例,将这些案例融入微课教学中,对微课教学的课前或课中引入进行合理规划,制作出符合教学主题的微课教学方案。

(三)微课教学的应用探索

要对微课教学设计进行应用探索和效果分析。通过对微课教学的引入方式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展开分析,得出相关教学要点的微课教学的最佳方案。

(四)总结分析微课教学

要全面分析微课教学活动,从微课教学的整个流程展开分析总结,对微课教学实施进行合理有效地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促进微课教学的不断提升。

(五)推广分享微课教学

通过软件工程专业的微课教学实践,要将微课教学的理念和应用进行推广,促进微课教学的全面应用,通过交流与推广促进其他专业微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软件工程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有利于转变教学模式,促进针对性学习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扩大了知识来源,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也要全面认识微课教学的不足。微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但不会取代课堂教学。通过结合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软件工程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才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2]杨志和.软件工程“微课”教学资源建设[J].青年时代,2015(11):142-142.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内容,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2007年2月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重新印发了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把军事理论课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应结合普通高校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一、准确定位课程性质、要求和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学时为36学时,将考试成绩和学分记入学生档案,此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大纲》明确规定高校军事课教学的目标:“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二、把握上好军事理论课的标准

(一)内容准确,处于前沿

一堂好课,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前沿性是基础,军事理论课尤其是这样,教师对于教学内容里提到的数据、日期、时间、人物都要准确无误。对于这些知识,要加强专门记忆,平时多积累常识,因为军事理论也是从国家军事中来的,而国家军事的形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多关注军事频道、军事网站和军事期刊、杂志,用心捕捉信息,及时掌握最新军事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二)方法灵活,多措并举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一堂课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但也绝不是很多种教学方法的胡拼乱凑,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编排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将讲授、自学、讨论、探究、观看影音资料、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三)手段新颖,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或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改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为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辅助教学,紧跟时展步伐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要求,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余犹未尽,回味无穷

一节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的总结和升华,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并启发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将最佳教学效果从课堂的点辐射到课后的面,从而起到以点带面,让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三、探索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一)对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就要将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系统地讲解知识, 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图解化、形象化,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如新军事变革这个教学内容,还可充分运用视频动画技术, 插播运用高科技、新式武器战争的影像资料,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趣味。

(二)对常识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学生自学、讨论,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把一些较难识记的东西,精心提炼、编排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军事理论课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对当代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讨论与探究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设网络课堂,进行网上教学,采取“讨论式”、“解答式”、“辨论式” 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上通过QQ、微博、博客等电子平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了解该课程的前沿学术动态,便于学生及时获取最新消息。实行军事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教学,不仅可以节约财力、人力和时间,还可以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定将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抓住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各章节的诱导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要想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狠下功夫。一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写好教案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工作。二是通过集体讨论,完善教案,反复试教,不断切磋、总结提高。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对教学程序进行总结。这些措施既能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严谨性,在军事课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案例教学法,推动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军事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讲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台海形势”、 “南海形势”、“之争”、“朝核问题”等国际焦点问题来展开分析。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和学习,搜集军队和国际国内最具有现实特点和意义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2007(2).

[2]吴咏梅.论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8).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一、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上课讲的知识都能听懂,课本中的例题也能看懂,但到做练习题或者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容易出错和解答不出来。当老师评讲试卷或者练习题时,学生就会懊恼自己不应该失分,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知识概念掌握不全,没有理清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大脑没有形成数学认知结构图;另外,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差,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在试题练习中。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主要是加深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而现代的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结构大纲、巩固复习重要的知识理论,为了深化知识内涵,分析思考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从而让学生大脑记忆系统中形成一个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数学认知结构图”。通过认知结构图,学生对数学的知识概念不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条理、思路清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分明的架构体系。学生大脑记忆系统中存在数学认知结构图,在解答试卷或者是练习题时,通过题目给出的信息,从大脑记忆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结果。因此,数学复习课教学使学生大脑记忆中形成一个认知结构体系,并有认知结构的能力。

由于高中生科目、学的知识比较多,学习时间比较紧凑,高中教师也忙于构建教学方案和复习练习题课的教学,所以高中生很少进行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其次,高中的复习课教学主要围绕教学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基础知识,重复学习基础知识,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新鲜感。另外就是教师进行数学复习课教学时讲解知识讲得比较快,很多知识只是一带而过,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要点,概念规律理解不清楚。

针对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复习课教学效率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思维导图在现代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现代化、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架构体系,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有条理的整理出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有助于通过教材实施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通过思维导图软件运用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如学习勾三股四原理(图1所示),用知识大纲网络图像将每章的知识要点描述出来,对重要的、典型的图像利用超链接功能,使学生有效的记忆和掌握。学生通过总结自学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发挥想象,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利用网络图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分析。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23-03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发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变得简单易行,而微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教育界备受瞩目的焦点。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以10~20分钟的网络视频短课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所开展的简短的教学活动。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主题鲜明、易于网络传播与分享等特点,并且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卓有成效,这也是微课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但微课又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由于缺乏师生的面对面交流,在讲解复杂知识点时不能保证学生充分理解和反馈,也不利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把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一方面克服传统教学节奏慢、学习被动的缺点,另一方面又能将传统教学师生即时互动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目前,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们充分利用微课优点,取长补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内,广东佛山的胡铁生老师利用微课重新整理和串联区域教学资源,通过主题形式关联起众多微课单元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在国外,教师以视频微课为核心,配合练习、反馈、考核等辅助元素,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外自我传授知识,教师在课内辅导答疑,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也具有借鉴意义。

二、微课教学内容的选取

通过对微课教学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微课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其教学不能以大篇幅的展示与详尽的说明来实现。因此,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内容枯燥和手段单一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难题。英语所涵盖的知识面繁杂,不能泛泛而谈,所以选择一门合适的课程,以及选择适宜的教学知识点是有效开展微课教学的前提。

1.微课教学课程的选取。笔者结合多年英语专业教学经验,最终选取《酒店英语》开展微课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①《酒店英语》课程是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具备鲜明的职业特点和技能的可操作性。酒店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其教学内容与专业和职业更为相关,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②《酒店英语》课程的知识点分布在酒店工作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的部门中,难度不大,但重在积累,非常适合制作成简短的视频资料。学生在选择时既可以面面俱到,也可以各取所需。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修完《酒店英语》课程后,将赴酒店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可充分利用微课的可重复性,进一步巩固所学,并学以致用,既解决了实习单位安排实地教学的种种不便,又能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因此,《酒店英语》是我校开发微课辅助教学的良好平台。本文将以实际教学为例,选取酒店前台工作情景进行微课设计,并论述实践方法和实施步骤。

2.微课教学知识点的选取。在选取具体的微课教学内容时,应参考教学目标,对重难点进行细分,选题确定为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针对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设计,表现类型可以是讲授知识、答疑解惑或者操作示范,充分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从而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在我校《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中,酒店前台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英语交流技能包括:接待客人入住、填写入住登记卡、交给客人房卡和钥匙。教学重难点细分为:招呼客人、核对客人资料(包括姓名、预订情况、逗留时间、付款方式等)、请客人填写入住登记卡、要求客人妥善保管房卡。而其中“核对客人资料”这一步非常重要,学生需要结合英语中疑问句句型这一语法点,对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的提问方式和回答方式加以实际应用,通过区分“真实”问题和“核实”问题,变化相应的语音语调。同时,还要了解常用的付款方式,如货币和信用卡的种类,什么是旅行支票等。因此,我们可将这些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制作成讲课与情景对话相结合的视频,完成对“核对客人资料”这一工作环节的教学。

三、微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微课的设计与实施步骤包括:(1)微课选题;(2)微课教学过程设计;(3)制作微课课件;(4)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5)微课教学反思与评价等。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其中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选题,另一个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微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教师通过学情分析、问题提出、框架设计、情境创设等,引导学习者依托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并参与总结评价和反思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在短时间内,将知识点讲授得完整、清晰、易于理解,又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让学生可持续地主动学习。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酒店英语》课程中每一个工作情景都需要将英语听说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只能在教室里闭门造车,用想象来模拟工作情景,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没有感性认知,无法良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在微课设计时,必须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力求在短时间内将教学要点表达透彻。笔者尝试利用大量的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烘托实践场景,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重点难点。现对《酒店英语》课程中“核对客人资料”这一知识点的微课教学过程设计介绍如下:①教师演示PPT教案,展示酒店前厅的图片,设定场景,提出问题:“在前台接待客人入住时,怎样核对客人资料?”激发学生思考。②播放FLASH动画,示范“核对客人资料”的相关对话,要求学生做笔记,记录对话的主要内容。教师不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总结。③教师采用讲授法,介绍“核对客人资料”的具体内容,学生对比自己的笔记,查漏补缺,此步骤加强学生的参与性。④教师演示PPT教案,将对话中的例句拆分出来,讲解英语语法的“疑问句句型”,重点强调提问的语调问题,即“真实”问题用升调,“核实”问题用降调,再次示范例句,并要求学生跟读。⑤再次播放FLASH动画,加深印象并总结。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上网查询常见的付款方式、信用卡种类等。该微课的知识点是《酒店英语》课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在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职业特色方面,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直接引出专题,进而通过例句示范相关英语对话,学生模拟对话,对比疑问句句型的提问方式,直观感受语音语调的升降。最后布置课下任务,并告知学生将查询结果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完成与课堂教学的衔接。

四、微课的应用与实施

微课作为基于网络平台的视频资源,在辅助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由“教师为中心”到“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的转变。上课前,学生通过看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形式,按照自己的节奏自主学习;上课时,教师不再占用宝贵时间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探讨未解决的难点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除此之外,微课还可以应用到课后复习和知识拓展上。教师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可重复观看的课程重难点视频,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或者额外补充专业相关资料、练习题等,引导学生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微课甚至还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课程。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逐一完成每一个微课课程的学习、练习和测试,获得学分或通过资格考试,这种方式已在网易云课堂、沪江网校等网络平台得以实现。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微课资源,以达到不同程度的教学目的。对于我校学习《酒店英语》课程的学生来说,学以致用和职业发展是学习的关键。学生希望看到最直观的英语技能展示,精简的语法讲解和实用的交流技巧。要使学生学习时有兴趣,学习后有成就感,教师可将微课分别应用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巩固两个时间节点上。首先,学生在上课前观看微课,并做好笔记,此时应强调手写笔记的重要性。由于手写无法达到视频讲述的速度,记录时需要经过大脑的提炼和加工,研究表明,手写笔记者对课堂内容记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彻。教师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复述自己的微课笔记,并鼓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疑难问题,促成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而课程结束后甚至学生毕业后,教师仍然公开网络学习资源。这样,学生无论是在酒店实习还是已经走上相关工作岗位,都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再次学习微课,复习和巩固专业知识。

五、微课的完善与发展

由于微课的主体内容是微视频以及利用微视频进行网络学习的一系列交互活动,因此微视频的制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微课的水准。在教学中要重视微视频技术的提高,学习拍摄方法和录屏软件的应用以及后期编辑加工等知识,不断拓展视频资源的来源,提升教师的视频制作水平。同时,还应重视微课设计理念的即时更新。未来,要将传统的基于单元或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法,逐渐发展为集网络课程的设计与规划、建设应用与研究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微课虽然“微”,学习时间短和容量小,但并不代表教学内容缺乏,在微课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微课的完整性,除了重点建设好微视频外,还要提供或完善各个方面配套的微教学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课。要多从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角度考虑,采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而,作为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参与校内外的微课教研活动,通过听公开课、微课大赛、开研讨会、撰写校本教材等途径,不断学习微课教学的新方法,探索微课应用的新模式,让微课在广泛的应用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目前,我校微课教学的建设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仅仅停留在研究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实践。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必将冲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意义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程岚,肖桂桥.微课教学思路设计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马秀芳.高校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 教学 变革

Micro teaching cause of change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computer network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fields of our work and life, network for students is within reach. Micro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twork, is a new factor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must consider.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micro class generation and role ,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 class ,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Micro class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3-0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计算机,掌握了计算机的简单操作。在这种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加以利用。学生沉迷于网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言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但反之我们也可以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把我们的教学课堂放到网络上,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上网学习,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新兴事物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传统课程时间过长,由于网络流量、学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一次学完一节课的内容,再次学习时会有重复内容。

微课程应运而生,将传统课程按点切割,一个知识点是微课程的一节课。知识点应是一个重点难点,一节课大约十至十五分钟。在较短的时间内讲解一个知识点,适应学生课下学习的特点,将课堂带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根据课程教学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1]。简单理解微课就是一段视频教学,视频长度十五分钟左右,视频内容是课程大纲中的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是重点难点,也可以是学生课下自学的知识点,整门课程的所有微课集合起来就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微课是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分支,是课程改革中需要考虑的新因素。微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方便学生课下预习、复习,也可以取代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微课教学的作用

微课将传统章节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割,根据内容多少将一、二个知识点作为一个微课程的内容,一般情况下知识点是课程的重点难点,当然也可以是非重点知识或者是课程总结、考点归纳等内容。微课是因网络环境下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而产生的,因此微课的作用可以总结如下。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年以后出生也就是网络上熟称的90后,这个年纪的学生特点包括自尊心强,与人的沟通能力较弱,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对网络、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强。我们应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学习内容。学生喜欢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网,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学生的耐心较少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微课完全满足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此微课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受同学们的欢迎,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那些不喜欢听老师说教、上课不爱表达的学生在微课教学中更加自在,学习兴趣也有显著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不需要教师在后面催学生就会自己逐步的深入学习。

(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微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黑板、讲台不在局限于教室内,而是存在于校园的任意角落,任意的上课时间,这是微课教学的亮点,也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敲门砖。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为拥有更好的职业规划、社会竞争实力,应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2]。综合素质不仅包含专业技术能力,还应包括方方面面的能力,如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如果把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方面面都放到课堂上传递给学生是不现实的。而把这些课程以微课的形式放到网络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则更适应实际。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而不是局限于固定教学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统筹计划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讲授课程,这种方法有他的优势存在,如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3]。然而随着当代大学生身心特性的变化,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越来越凸显,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上课睡觉、逃课等现象日益严重[4]。在微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上课的时间、地点,不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多大都可以满足,例如有些学生希望在凌晨学习,而有些学生想着学校草坪上上课。传统教学以章节为单位授课,课程时间较长,微课教学以知识点为单位安排课程,一节课十到二十分钟,课程时间短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师生交流则可通过网上在线交流或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

3.微课的教学形式

微课教学将课程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切割,每节课授课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以节为单位录制课程视频,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微课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可自由安排,而且课程时间短,学生注意力能较为集中。微课的这些特点使它能够适应学生快速、自主学习的需求,而教师需要适应微课的特点。在十几分钟之内讲明、讲透一个知识点难度不是很小,这就要求教师语言简明扼要,不能有废话、题外话,举例要大小适当,切中主题。课程时间、地点的灵活性将上课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寻找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实例,将知识蕴藏于幽默之中,把原理放置于谈笑之间,使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来到网络上、来到微课中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4.结束语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微课教学有很多的优势,然而传统教学已经深入人心,广泛推广微课教学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我们还应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将微课教学作为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内容可涵盖重难点课程辅导、选修课程、知识拓展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微课教学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未来我们应逐步增强微课教学的比例,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点,使其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65

[2]单广翠. 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积极性的调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3,(9):88

[3]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4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穿高校教育全过程,是覆盖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课程体系,无论是课时还是学分均占比较大,长期以来始终是高校面向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三观”,能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突出贡献。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亦是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界共同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改革发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衍生一些新问题,而教学方法始终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展开深度研究,构建新型教学方法体系,不断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着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全面增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由王仕民等所著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一书,2021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十三章。第一章介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简史,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并进行研究的系统化概述。第二章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概述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及知识借鉴。第三章介绍中国古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系统化概述中国古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发展史、典型方法及其主要特点。第四章研究西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包含西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历史前沿、具体方法及特点等内容,为后续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第五章着眼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方法,研究理论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类型和本质特征。第六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包括实践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制度化、类型以及具体实施要求。第七章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必要性、理论基础、特征及核心要素,并分析案例教学方法实施存在问题,探索案例教学法实践路径。第八章结合网络时展形势,概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方法的内涵、特点、具体方式,分析网络教学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第九章研究慕课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简要介绍慕课的起源与发展沿革、慕课与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和微课的异同,深度解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第十章介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测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效果测评的必要性、指导思想、价值取向与原则、具体指标和方法与优化策略。第十一章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构形态和具体提高途径与方法,为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保障。第十二章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结合新时展背景,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分析教学方法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因素、时代向度,预测教学方法未来发展走向。第十三章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作者深人广东高校调研,并提出改革路径。该书是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时代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研究成果之一,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结合该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高校在具体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选取案例.应突出案例导向性、政治性、典型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引人案例分析与探讨.替论讲解的教学方法,依托案例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践。首先,案例选择突出政治性,始终将政治性摆在第一位,保证案例中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内容.在案例分析与探讨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案例中还应包含理论知识,结合案例讲解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其次,案例选择突出典型性。教师在选择案例过程中,需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选择与理论知识关联最密切案例,避免案例与理论相互脱离致使难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积极效应。所选取典型案例不能过于深奥难懂,否则会加大学生理论学习难度,甚至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依托典型性案例分析,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共性思想问题,提高案例教学法针对性。最后,案例选择突出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借助身边案例开展教学,选用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中的理论内涵.增强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探讨的积极性.在主动参与与交流互动中增强理论课教学成效。第二,慕课教学法。慕课是现代网络技术与远程教育结合的产物,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深受大学生喜爱和认可。对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时,应加强慕课的本土化建设和应用,充分发挥慕课教育优势,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体系。其一,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系统化梳理思政理论课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提炼与概括,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脉络。同时,正确认知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切人点及运用范畴,在突出慕课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打造定制化、个性化的思政理论课堂。其二,将慕课融人课堂教学时,需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提前上传慕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进行知识点总结与提炼,并促进学生小组交流探讨,最后针对慕课教学进行总结评价。依托慕课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实现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其主动思考与探究的积极性,发挥慕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其三,加强精品慕课建设。慕课制作质量直接决定应用效果,所以思政教师应重视慕课制作,加强学习与借鉴,提高慕课制作与应用能力。

虽然教师可以引人慕课平台中的精品课程,但教师自主制作的慕课与大学生实际情况更为契合,有助于体现慕课教育的针对性。其四,建设慕课教学平台,借助该平台课前上传慕课视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可及时与教师交流、与同学探讨,便于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结合理论课堂引人慕课教育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慕课应用流程,更好地发挥慕课教育效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第三,网络教学法。伴随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网络媒体平台中传播正能量,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渠道。网络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至关重要,应以网络媒体平台为依托,积极运用网络教学方法.提升思政理论课育人成效。一方面,积极发挥思政教师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和选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考察其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契合性,以满足理论课教学需要为主,保证理论课教学成效。不同媒体技术手段的特性和教育功能具有显著差异,教师要了解不同技术手段的功能与特点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继而针对性地选择应用信息技术。与此同时?积极为信息技术运用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与步骤,突出思想政治理论的重点与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及多媒体,以视频、音频、图片、PPT等形式呈现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另一方面,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化学习方面的作用。以往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理论课教学,大多呈现理论知识、测试学习成果,对学生自主学习监管不足,导致许多学生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加大理论课教学难度。对此,应积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汇总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等信息,通过统计分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高效化学习。第四,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路径。对此,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度,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融通。首先,构建实践教学长效保障机制。由于实践教学具有一定复杂性,应制定完善制度体系,并将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的保障和依据,确保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活动顺利落实。其次,组织丰富多样实践活动。教师可借助当地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理论联系实践,提升教学方法创新应用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在校园内组织红色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此外,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以多样化实践活动教学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深刻感悟理论知识内涵,促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之,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遵循理论结合实践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促进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作者:王贤昀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思政理论课;生态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33―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初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普遍出现“抬头率低、入脑率低”的现象,思政课的价值目标难以切实实现。美国学者多伊尔(Doyle, W)和庞德(Ponder, G)认为,“学习发生的每一个背景中都包含了一位学习者,一位教师,一个背景和学习的信息……因此,学习发生在一个生态系统之中”。[1]而中央的上述“三进”工程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堂上就遇到了现实性的生态危机。如今,生态教学法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新的尝试。所谓生态教学法,是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采取生态化课堂教学方法,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笔者借鉴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对构建高职思政理论课生态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式进行了探索。

一、确立生态化的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思政课一直以来坚持的根本教学目标。但这缺乏具体目标延伸的根本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地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产生实质性影响。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只是确定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而共筑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必须是确定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时代依据。满足高职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也必须是确定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对象依据。因此,有必要确立生态化的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生态化的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及制度自信,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唤醒其职业生命感和职业价值感,激发其职业创造力,最终培养成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选择生态化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高职思政课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食物”。“食物”的质量或总量不当,都会造成高职生思政课学习的“消化不良”。面对新时代的高职生,选择生态化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1.重组高职特色专题教学内容,让思政课堂与高职生利益息息相关

谢尔福德耐受定律认为,一种生物要生存下去,必须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只要其中一项因子量过多或者不足,超过了这种生物的承受程度,这种生物将不能生存。高职思政理论课的教材采用本专科均适用的国家统编教材,而国家统编教材知识点的涵盖面广,对于专科层次的高职生来说,显得量多“不易消化”。而且,高职生的思维结构介入了需要解决的众多具体问题,因而其思维带有更多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即高职生的思维结构是感知模式。因此,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不能忽视高职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也就是说,高职思政课堂上不适宜安排过多的教材纯理论讲授。

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笔者建议,打破现有教材体系,在基本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新组织高职特色专题教学内容,将与高职生利益息息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作为授课专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授课专题可以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适应高职学习生活,新时期高职生理想信念现状及分析,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评析,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分析,高职生法治观教育(结合专业),高职生就业与创业(结合专业),高职生职业道德现状及反思等。

2.结合相关知识点,适当安排有关历史文化熏陶,满足高职生对情感、精神的需要,创造必要的思政课堂生态情感环境

情感需要的满足,对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思政课教学需要回归到释放情感、交流心灵的本色。 因此,思政课教学不能脱离人文性,不能忽视历史文化熏陶,而历史文化熏陶最好的方法就是沉浸法。精选一些鲜为人知且具代表性的相关历史文化故事作为课堂演讲素材,能促使高职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深刻理解思政理论,并满足他们对精神、情感的迫切需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认真深入地去读史,读史能使授课更具民族底气,使思政课堂展现的不再是枯燥的“大道理”,而是一个个触动心灵的历史人物。

3.课内安排相关课外阅读的导读内容,提高高职生课外阅读的“免疫力”

新时代的高职生特别青睐互联网,喜欢无纸化阅读。然而,互联网就像一本优劣参半的课外书,阅读后的正负效果,主要取决于“读者”的阅读免疫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思政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 “阅读免疫力”较低的高职生优化“阅读环境”。因此,思政课堂上建议安排“课内导读”。根据高职生发展的需要以及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设计导读,促使高职生产生相关课外阅读的动机及行为,并积极地干预和影响其阅读行为,以发挥课外阅读对高职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正面影响。

现在很多高校购买了歌德电子借阅机。既符合当代高职生的阅读习惯,又没有额外地给学生增加书籍消费的负担,还使得课内导读更加有意义。

三、选用生态化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

高职思政理论课在精讲要点、强化应用的总体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具体选用以下生态化教学方法:

1.网络热点评析式教学法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把生命机体从原则上定义为开放系统,即任何一种生态系统都只能在适当的环境状态下存在,只有保持对外开放,即只有和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才具有生命力。同理,思政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也必须保持开放性,置于社会大系统之内,才能绽放其生命活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的主体、环境、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都发生了动态变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2]网络传播的多元文化与思想互相交织、互相碰撞,致使思政理论与网络传播热点似乎产生较多的表面矛盾现象。而高职生的网络信息辨析能力较差,网络传播的真真假假在潜移默化中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五观”,从而导致部分高职生对思政课产生明显的不信任的抵触情绪。所以,思政课堂应有的放矢,宜选取与思政理论知识点看似矛盾的网络热点事件作为课堂评析对象。思政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上述矛盾、辨别相关真假,创造思政课堂生态开放的信息环境,努力培养高职生对网络世界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正如卢梭所说:“需要记得的是:我们想获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能力。”[3]若缺乏这种判断能力,高职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将无从谈起。对于讲究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来说,这种判断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2.基于微课预告片的共享式教学法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提醒我们,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教育家李镇西也认为,教育既不是“填压式”的一言谈,也不是“诱导式”的进食,而是“共享式”的对话, 意即建构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生态,进行智慧交流与心灵碰撞。为使思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思政课堂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要进行有效的对话与交流。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建议思政课教师在下课前十分钟为下个专题播放微课预告片,在此基础上抛出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思考题。同时,请学生抛出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疑惑。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这样,就为下次课的共享式教学确定了方向。当然,“共享式教学”并非否认教师在思政课堂上的掌控者与引导者地位。正如美国学者亚当姆斯(Adams)和比德(Biddle)观察课堂教学后得出的结论:教师在 80%的课堂交流情节中扮演了主角。[4]毕竟,思政课堂的开展是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基础。

3.学生专题总结演说法

闻邦椿院士系统地创建了现代成功学“十、八、六、四、二”的新体系。其中,这个“二”是指成功做事过程的两件要事:学习和总结。皮亚杰的认识论也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内驱力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让高职生在思政课堂上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才能使思政课堂彰显生命活力。因此,学生的专题总结演说,应该是高职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高职生虽文化基础薄弱,但也有自己的优势: 他们思维活跃、好动、爱表现。专题总结演说刚好能提供发挥这些优势的平台。而且,思政课程内容繁杂,课时少,容量大,每个专题都是压缩性知识。因此,采用学生专题总结演说法,通过学生复习并总结、梳理、拓展、演讲相关内容,可以检测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度和记忆度,培养和考查学生的综合总结能力、重点提炼能力,以及知识拓展等能力;同时,也会改变过去思政课越学越“古板”的印象,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无压力地听课为有目的地接受知识。演讲后,由老师、同学来点评,通过这样的师生相互作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正如杜威和皮亚杰所指出,相互作用是构成成长的核心。我们绝对不能忽视。

4.充分结合师生隐性知识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方法

我们必须承认,高职学生和思政课教师各自拥有的隐性知识,也是思政课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堂若能重视这些隐性知识的作用,将有助于促进思政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提升思政课程实效。

按照认知心理学家J. P-iaget的图式理论,个体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模式是以人的基因为基础的意识、概念、经验以及早期的知识等综合构成的一个与外界世界对应的认知架构。基于该架构的认知使得个体对客体的认知赋予一定程度的结构化处理,减少了个体对整体知识的注意力和完整吸收的自觉性,且个体自身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造成选择性吸收。[5]可见,合理利用学生的隐性知识,对于思政知识的有效转移起着明显作用。若思政课教师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隐性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和特别选择,那么应该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然,思政课堂也应注重思政课教师隐性知识的利用。隐性知识是思政课教师在长期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内隐的、高度个性化的知识,是形成特定教师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隐性知识,将使思政课堂个性飞扬,再现思政课堂的勃勃生机。例如,法律专业背景的思政课教师在讲授“爱国主义”教学专题时,可以更多地从法律爱国主义角度去讲授。理国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调,而依法爱国是理国的重要标志。法律专业背景的思政课教师完全可以突破原先的纯理论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从《国家安全法》《国防法》《国家法》《保密法》《兵役法》《税法》等法律方面具体阐述爱国行为。这刚好适应了高职生感知模式的思维结构,而且也弥补了2013年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法律部分篇幅小的不足。

四、设计生态化的思政课学习评价方式

生态的本质就是生命及其多样性。生态化的思政课学习评价方式,应打破传统评价制度的局限,要把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与高职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使思政课的学习评价体现为一个评价过程,取消原先的期末考试一次评定成绩的做法。并且,生态化的思政课学习评价方式,要求构建多元开放的评价主体,建议由思政课任课教师与第二课堂负责部门、团委、图书馆等部门共同评价高职生的思政课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卢梭.爱弥尔――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美]Thomas L.Good.Jere.E.Brothy.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一、微课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一)什么是微课

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和教育机构都对“微课”一词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相比较之下,我们较为认同的是焦建利教授给出的微课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我们认为微课作为移动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仅有教学视频是微课的制作及应用——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黄瑞国不够的,还应配以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学习交流、学习评价与答疑指导等辅助功能。

(二)微课的分类

在分析国内外微课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微课从应用目的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教学型微课和资源型微课。教学型微课,微课录制的侧重点是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如国内高校教师为参与各类微课比赛而录制的微课,评委对微课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及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评判,是以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为最终目的,微课的受众面主要是教育工作者,这类微课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本质就是制作成视频的微格教学。如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比赛的组织者将微课按省份分类收纳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这里面的微课资源在数量上远超过可汗学院,可供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观摩学习,但不可能吸引学生前来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微课资源在知识结构上毫无联系,不能自成体系,学习者面对庞大而精彩的微课资源不能进行系统地自学。资源型微课,是一类侧重学习者系统学习的微课,这类微课建设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简洁的、易懂的、系统的某一学科的一门课程的全部学习视频,方便学习者自己完整地学习一门课程,这类微课我们称为资源型微课,如可汗学院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有完整目录结构的系统化的微教学视频,视频之间前后关联,学习者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就可以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教学团队开发的微课,就属于这一类微课,下面也主要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型微课展开讨论。

(三)微课的特点

教学内容精。微课是以一个知识点为授课内容,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设计合理,讲解透彻,方法和手段更贴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深入浅出,易于在短时间内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教学时长短。授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不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同时有利于学习者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视频容量小。微课视频文件容量非常小,基本上不超过20M,视频格式一般是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MP4、FLV格式较多。可以用电脑、移动设备流畅地进行在线观看,也可方便地下载到自己的终端设备上,自我保存资源。资源构成系统化。资源型微课强调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微课按照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由知识点命名各段教学视频的名称,索引成章节下的目录结构,通过超链接进行跳转返回,方便学习者调取、查找。学习辅助工具全。微课教学视频作为主线统领一门课程,一系列与教学视频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如自测练习、测试反馈、总结提炼、操作素材、电子教材、在线答疑、网上交流、在线辅导等都围绕着视频的内容而展开,它们与微课视频一起构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目录分明、相辅相成的系统化的在线学习环境,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可以方便地做练习,做笔记,看反馈,求帮助,与他人交流与讨论。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一)微课的设计

微课的开发与设计应遵循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微课究其本质,是视频化的课程,仍属于课程的范畴。因此,微课的开发与设计也必将遵循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建设中,已经搭建了基于工作任务为结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时,遵循着计算机在职业岗位中共同的、一般的、最基本的需求与应用,在工作情境中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驱动学习内容。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继承了已开发课程的成果,以原有课程体系为基础,将每个工作任务细化到知识点、制作成有完整目录结构的系统化、连续化的微课视频,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型微课库。

(二)微课的制作

用专业的录屏软件ViewletCam可以录制出较为理想的微课。我们是用专业的录屏软件ViewletCam2.0将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的电脑画面和讲解音频同步录制下来,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大多数的理论和操作,采用录屏的方式可以制作出较为理想的微课视频。这是因为在理论课中,教师一般会选用PPT演示配合讲解,录屏软件可以完全记录教师讲解时的PPT画面和同步音频,录制下的视频,只有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文字和动画呈现与讲解过程,画面中虽没有教师,但更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视频中再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数字化动画素材,会使微课更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准确,易于学生学习与理解;而对于计算机软件操作使用内容,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录屏形成的教学视频,能更加突出教学内容,而不被其它因素影响。录屏结束后,还应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可以利用录屏软件在视频中插入文字、图片、动画、封面和封底等元素。笔者推荐一款操作界面简单,易学且功能强大的录屏软件ViewletCam,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可以掌握这个软件。

三、微课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差异性较大的学生,个性化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尽可能地照顾多数中间部分的学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教师如果将所教课程录制成系统的微课资源共享给学生,可以很好地解决个别化教学问题。资源型微课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与课程相关的拓展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微课视频,将课堂内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弄清楚,及时调整学习步调和进度。微课的个性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法和节奏主动选择学习,体验到老师给自己单独授课、单独讲解、单独辅导的功效,微课较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更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二)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微课建设的过程中,必定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因为教师在录制一个知识点的微课时,如何将知识点讲授得更加生动有趣、简明清晰,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所讲的内容理解、吸收、消化,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这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迫使教师重新对知识点进行剖析,重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才能制作出有一定水准的微课。另外,教师如何科学地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在高职教学中引入微课必定会促使一线教师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四、微课教学举例学习课题:国防科技大学2014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主编莫平、黄瑞国等)中第三章Word2010图文编辑,任务1“制作产品介绍”。试验班级:14工程造价4班。微课开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设计制作微课及相关辅助材料,并上传到网站,方便学生课外学习。首先教师将本节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分解成以下知识点,它们分别是:字体设置,段落设置,分栏设置,插入艺术字并设置艺术字格式,绘制文本框并设置格式,插入图片并设置格式,插入形状并设置格式,页面设置,插入页眉页脚,将以上知识点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院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中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微课教学栏目。课前自学: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任务1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知识,初步完成任务1。学生按教师要求,课前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在网站的课程资源栏目中下载视频中所涉及的教学素材,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尝试在课外初步完成任务1“制作产品介绍”。在视频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空间中做笔记,写总结,在班级聊天室中提出学习疑问,完成本节任务的在线测试与练习。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站资源学习的历程与学习所花总时间,教师均可以在网站班级管理的后台中查阅得到,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借助课程管理后台及时追踪每个学生在课外学习的状况。课堂提升: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任务1进行个性化设计与制作,创造性地完成任务1。在课堂中,小组交流课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互相尝试解答,之后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成员在用WORD2010完成的过程中遇到疑惑,教师进行依次解答后,教师启发学生继续进一步修改教材中“制作产品介绍”的固定排版,并加进自己独有的设计想法,用WORD2010的格式编辑达到图文排版的更优化和个性化,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能充分应用所学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与我们的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教学中,仅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原有的“制作产品介绍”的固定排版,没有进一步的个性化设计与修改,而且传统教学要多出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

总结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总结任务1完成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中展示学生完成的具有个性化的“制作产品介绍”的图文排版,师生共同分析、评价作品中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与WORD制作中的技术应用情况,共同总结任务1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最后教师还将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理论分析:以上四环节微课教学,能更好地遵循布鲁姆的学习目标教学理论。布鲁姆将学习目标分成递进关系的六个不同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把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放在学校和课堂中进行,学生在课堂外则是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环节。微课教学是把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功能进行了调换,即把识记、理解、简单的应用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放在课外,而把综合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难度较大的环节放在课堂中进行,这样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从而达到教学质量更优。借助网络平台的微课资源,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微课教学尝试,实践表明,在操作性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微课教学是可行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以提升。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教学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但微课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占用太多学生课外时间、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等情况。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微课 制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11-03

广西教育厅近两年举办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都有微课比赛项目,这使一线教师对微课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制作,从制作到参赛的过程。微课正逐渐渗透到高职院校各层次、各专业、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在这股教学改革浪潮的驱使下,我们教学团队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借助校园数字化教学网络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中的微课教学栏目,进行了微课教学改革尝试,在教学实践与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微课的界定、分类与特点、微课的教育价值、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微课的应用以及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一、微课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一)什么是微课

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和教育机构都对“微课”一词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相比较之下,我们较为认同的是焦建利教授给出的微课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我们认为微课作为移动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仅有教学视频是不够的,还应配以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学习交流、学习评价与答疑指导等辅助功能。

(二)微课的分类

在分析国内外微课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微课从应用目的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教学型微课和资源型微课。

教学型微课,微课录制的侧重点是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如国内高校教师为参与各类微课比赛而录制的微课,评委对微课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及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评判,是以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为最终目的,微课的受众面主要是教育工作者,这类微课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本质就是制作成视频的微格教学。如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比赛的组织者将微课按省份分类收纳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这里面的微课资源在数量上远超过可汗学院,可供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观摩学习,但不可能吸引学生前来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微课资源在知识结构上毫无联系,不能自成体系,学习者面对庞大而精彩的微课资源不能进行系统地自学。

资源型微课,是一类侧重学习者系统学习的微课,这类微课建设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简洁的、易懂的、系统的某一学科的一门课程的全部学习视频,方便学习者自己完整地学习一门课程,这类微课我们称为资源型微课,如可汗学院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有完整目录结构的系统化的微教学视频,视频之间前后关联,学习者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就可以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教学团队开发的微课,就属于这一类微课,下面也主要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型微课展开讨论。

(三)微课的特点

教学内容精。微课是以一个知识点为授课内容,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设计合理,讲解透彻,方法和手段更贴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深入浅出,易于在短时间内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教学时长短。授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不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同时有利于学习者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

视频容量小。微课视频文件容量非常小,基本上不超过20M,视频格式一般是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MP4、FLV格式较多。可以用电脑、移动设备流畅地进行在线观看,也可方便地下载到自己的终端设备上,自我保存资源。

资源构成系统化。资源型微课强调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微课按照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由知识点命名各段教学视频的名称,索引成章节下的目录结构,通过超链接进行跳转返回,方便学习者调取、查找。

学习辅助工具全。微课教学视频作为主线统领一门课程,一系列与教学视频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如自测练习、测试反馈、总结提炼、操作素材、电子教材、在线答疑、网上交流、在线辅导等都围绕着视频的内容而展开,它们与微课视频一起构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目录分明、相辅相成的系统化的在线学习环境,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可以方便地做练习,做笔记,看反馈,求帮助,与他人交流与讨论。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一)微课的设计

微课的开发与设计应遵循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微课究其本质,是视频化的课程,仍属于课程的范畴。因此,微课的开发与设计也必将遵循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我们在前几年的课程建设中,已经搭建了基于工作任务为结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时,遵循着计算机在职业岗位中共同的、一般的、最基本的需求与应用,在工作情境中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驱动学习内容。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继承了已开发课程的成果,以原有课程体系为基础,将每个工作任务细化到知识点、制作成有完整目录结构的系统化、连续化的微课视频,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型微课库。

(二)微课的制作

用专业的录屏软件ViewletCam可以录制出较为理想的微课。我们是用专业的录屏软件ViewletCam2.0将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的电脑画面和讲解音频同步录制下来,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大多数的理论和操作,采用录屏的方式可以制作出较为理想的微课视频。这是因为在理论课中,教师一般会选用PPT演示配合讲解,录屏软件可以完全记录教师讲解时的PPT画面和同步音频,录制下的视频,只有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文字和动画呈现与讲解过程,画面中虽没有教师,但更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视频中再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数字化动画素材,会使微课更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准确,易于学生学习与理解;而对于计算机软件操作使用内容,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录屏形成的教学视频,能更加突出教学内容,而不被其它因素影响。录屏结束后,还应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可以利用录屏软件在视频中插入文字、图片、动画、封面和封底等元素。笔者推荐一款操作界面简单,易学且功能强大的录屏软件ViewletCam,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可以掌握这个软件。

三、微课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差异性较大的学生,个性化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尽可能地照顾多数中间部分的学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教师如果将所教课程录制成系统的微课资源共享给学生,可以很好地解决个别化教学问题。资源型微课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与课程相关的拓展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微课视频,将课堂内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弄清楚,及时调整学习步调和进度。微课的个性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法和节奏主动选择学习,体验到老师给自己单独授课、单独讲解、单独辅导的功效,微课较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更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二)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微课建设的过程中,必定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因为教师在录制一个知识点的微课时,如何将知识点讲授得更加生动有趣、简明清晰,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所讲的内容理解、吸收、消化,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这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迫使教师重新对知识点进行剖析,重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才能制作出有一定水准的微课。另外,教师如何科学地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在高职教学中引入微课必定会促使一线教师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四、微课教学举例

学习课题:国防科技大学2014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主编莫平、黄瑞国等)中第三章Word2010图文编辑,任务1“制作产品介绍”。

试验班级:14工程造价4班。

微课开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设计制作微课及相关辅助材料,并上传到网站,方便学生课外学习。首先教师将本节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分解成以下知识点,它们分别是:字体设置,段落设置,分栏设置,插入艺术字并设置艺术字格式,绘制文本框并设置格式,插入图片并设置格式,插入形状并设置格式,页面设置,插入页眉页脚,将以上知识点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院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中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微课教学栏目。

课前自学: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任务1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知识,初步完成任务1。学生按教师要求,课前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在网站的课程资源栏目中下载视频中所涉及的教学素材,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尝试在课外初步完成任务1“制作产品介绍”。在视频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空间中做笔记,写总结,在班级聊天室中提出学习疑问,完成本节任务的在线测试与练习。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站资源学习的历程与学习所花总时间,教师均可以在网站班级管理的后台中查阅得到,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借助课程管理后台及时追踪每个学生在课外学习的状况。

课堂提升: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任务1进行个性化设计与制作,创造性地完成任务1。在课堂中,小组交流课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互相尝试解答,之后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成员在用WORD2010完成的过程中遇到疑惑,教师进行依次解答后,教师启发学生继续进一步修改教材中“制作产品介绍”的固定排版,并加进自己独有的设计想法,用WORD2010的格式编辑达到图文排版的更优化和个性化,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能充分应用所学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与我们的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教学中,仅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原有的(下转第126页)(上接第112页)“制作产品介绍”的固定排版,没有进一步的个性化设计与修改,而且传统教学要多出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

总结评价: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总结任务1完成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中展示学生完成的具有个性化的“制作产品介绍”的图文排版,师生共同分析、评价作品中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与WORD制作中的技术应用情况,共同总结任务1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最后教师还将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理论分析:以上四环节微课教学,能更好地遵循布鲁姆的学习目标教学理论。布鲁姆将学习目标分成递进关系的六个不同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把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放在学校和课堂中进行,学生在课堂外则是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环节。微课教学是把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功能进行了调换,即把识记、理解、简单的应用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放在课外,而把综合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难度较大的环节放在课堂中进行,这样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从而达到教学质量更优。

借助网络平台的微课资源,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微课教学尝试,实践表明,在操作性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微课教学是可行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以提升。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教学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但微课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占用太多学生课外时间、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等情况。

【作者简介】黄瑞国(1966-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多媒体、计算机教育。

网课教学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网络探究 教学模式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相关的形势和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作为新兴媒体,网络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如何运用互联网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将海量的网络资源整合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运用网络资源,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开展探究,形成自己的认知,对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与网络探究式教学

1.1《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强调时效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涉及国家政策、法规,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社会热点、国际热点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无单一、固定性的教材可循,因其以上的诸多特点和内容的广泛性,《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又不及专业科目高,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表现出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如何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所普遍关注的课题。

1.2网络探究式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大学生作为我国最为活跃的网络群体,对网络媒体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及率。网络对大学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海量的网络资源;(2)即时的交互平台。探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从“做中学”的理论被认为是探究式学习理论的最初形式。国外学者David S.Jakes等人在Using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Inquiry-based Learning一文中对探究式学习给出了一个简洁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将基于探究式的学习定义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获取事实信息,然后建构出最后反映他们对最初问题所给出回答的知识体系。”(David S.Jakes)探究式教学还被认为是一系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心。

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纸质教材的限制,当前的探究活动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探究已成为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近年来,网络探究突破了学科的限制,成为教学改革过程中所普遍接受的教学模式。可见,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引入网络探究式教学,弥补传统课堂的缺陷和不足,是教学实践中非常必要也是极为有意义的尝试。

2.网络探究式教学实践

在网络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引入了网络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自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起了《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形势与政策课》课堂之外广泛的教学资源,同时,网络平台还将学生与教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了充分互动的网络空间。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2.1建立教学网站

《形势与政策》课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是教学网站,也可以是附属于某个教育教学类网站的网络互动空间和论坛,无论是采取任何一种方式,《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网站都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2.1.1充足的网络存储空间。网络存储空间是开展网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探究式教学网站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网络存储空间,才能够实现探究活动过程中多项交互,实现多媒体资源快捷上传、下载和网络资源的共享。

2.1.2多媒体的网络交互平台。海量的网络多媒体资源(音频、视频、图片、课件)为《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传统的课堂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一一引入,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网络探究式教学网站必须具备多媒体交互平台,将网络中的多媒体资源整合在教学网站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讲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这一专题时,我将网络中丰富的视频资料整合到网站中,供学生课外学习和探究。

2.1.3一体化的注册、认证、群组体系。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展网络探究式学习,需要对该教学网站进行有力的监督和管理,这就需要建立起网站注册、登录和认证系统。同时,为了以班级和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式学习,网站中还需要具有会员的分组和群组管理的功能。我在网络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加入了班级群组的功能,在群组中学生还可以自行创建相应的专题探究群组,并自行管理群组成员。

2.1.4便捷的网站监管后台。网站管理后台是对整个网站进行管理的总平台,在探究式教学网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便捷的网站管理后台,使得教师和网站管理者可以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对学生网络探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2.2形成探究课题

探究课题的形成有多种方式,按照网络探究的深入程度和提出问题的形式不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途径。

2.2.1抛砖引玉。

网络探究课题的形成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而精心准备的一个问题,教师作为网络探究作业的形式提出问题,留给学生课后上网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2.2头脑风暴。

网络探究课题的形式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头脑风暴的形式产生。学生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通过上网搜索相关专题中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内容,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探究课题,并将课题通过网络平台上报给任课教师,审核通过后,可以开展进一步的网络探究。

2.2.3小组研讨。

小组研讨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探究课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前两个过程的提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我思考,形成了自己感兴趣的探究课题,对同一专题感兴趣的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在头脑风暴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最终确定探究课题,并上报给课题相关的任课老师。

2.3过程简介

2.3.1确定课题。

在探究课题形成之后,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相应的负责老师,经过审核后,确定探究课题。按照探究课题形成的三种不同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的方式开展网络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参与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的成果提出相应的要求。针对自主探究,学生在学期末针对探究课题在网络中发帖子,并提交网络探究学习小结。除此之外,探究小组还需要附上详细的小组分工表和总结汇报PPT。同时,探究课题跟帖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评价的重要因素。

2.3.2搜集资料。

在探究课题确定后,学生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资源获取课题相关资料,并组建探究课题资源库,以帖子附件的形式到网站上。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网站,下载探究课题资料,实现探究课题资源的共享。

2.3.3内化加工,形成观点。

在资料搜集和上传之后,学生根据各自搜集的资料和网络论坛中其他会员对所探究课题的评价和课题资料的补充,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和总结,对探究课题资料进行内化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结和课题论文的形式递交探究成果。

2.3.4总结交流。

学生递交了探究成果,并不代表整个网络探究活动的结束,为了通过网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需要对网络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相应的总结,并通过网络平台或“总结课”的形式对每位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相应的点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对网络探究活动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评选出最佳探究个人和最佳探究小组。并将网络探究论坛中好的探究活动进行归类,做成展示平台,为接下来的网络探究活动提供借鉴。

整个探究活动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1 《形式与政策》课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2.4注意事项

在《形势政策》课网络探究式教学中,网络探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度,然而,网络资源犹如大海,学生在网络中畅游的同时,需要教师为之导航。在网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和班级群组探究的形式搜集网络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网络探究互动空间进行管理,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网络探究的积极性。当前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使得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某一课题的论述观点,如若不加以引导,将与网络探究式教学的本意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地通过网站后台加强对学生网络探究进程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即时的审核、修正和评价,也正通过如此方式,使得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及时地纠正不良的观点,形成科学的认识,体现网络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3.网络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开展网络探究式教学,将课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强化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通过网络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训练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为同类思想政治科目和其他专业科目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2用网络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探究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建构自己对思想政治方面相关热点问题的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3.3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与时俱进和实时更新。

3.4借助于网络平台,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形势与政策》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兴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3.5通过教学渠道的网络平台实施开放性的探究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的不同信息,构建科学的思想道德体系,有利于抵制网上不良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结语

通过网络探究,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传统课堂延伸到虚拟现实的网络空间,调动起网络中一切的可用资源,引导学生构建自己对所关注课题的认识,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问题和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实时互动和共同探究,增强《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吸引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开展网络探究式教学实践的目标,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David S.Jakes,Mark E.Pennington,Howard A.Knodle.Using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Inquiry-based Learning.,2007.3.18.

[2]胡成广.浅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04,(2):68-71.

[3]宁曼荣,李晓衡.讨论时教学法及其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运用.理论界,2006,(8):268-269.

[4]童瑛.论政治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VOL26,(2):195.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教师线上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