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决心书范文

时间:2023-10-16 14:17:57

网课决心书篇1

1、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读书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一体化”工作相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网课决心书篇2

1.MOOC的概念及其特征

1.1MOOC的概念

所谓MOOC,就是通过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使人们可以在有网络的前提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心所欲地选学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M00C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展示了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结合的种种可能。

1.2MOOC的类型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MOOC分为3种类型:一是xMOOC,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学习内容,线上翻转视频播放;二是cMOOC,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侧重社交网络,线上主题交流讨论;三是tMOOC,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完成任务,线上教师指点。目前的开放课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

1.3M00C的特征

从MOOC的关键词中不难发现其内涵特征。一是规模大,Massive是指学生规模大、参与高校多、教师团队多、网络课程多和投人大。二是开放性,Open是指对学习对象、教学与学习形式、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以及教育理念的开放。三是在线,Online是指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学习者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学习,并及时得到学习反馈;可以适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四是课程,Course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上强调“翻转课堂”,课程的内容上强调重组,课程的学习方式上强调众包交互,课程评价方式上有创新。

2.MOOC的起源与发展

2.1国外MOOC

2012年,美国的几所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网络学习平台,被称为MOOC元年。2013年,M00C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便风靡全球,其中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网络课程体系最为成功,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Coursera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Ng和DaphneKoller于2011年创立的盈利性网站,主要提供来自60多所著名大学的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商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学和教育等学科门类,并不断扩展课程科目,增加不同语言文种的课程设置;Udacity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Thrun和MikeSokolsky创办的盈利性网站,开设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商务等学科门类,线上每门课程都包含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包含多个知识块,每个知识块都有对应的练习、可以打印且非常详细的课堂笔记;edX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于2012年5月联合推出的非盈利网站,已有上百家著名大学加人edX联盟,开设课程涵盖了法律、历史、科学、工程、商业、计算机科学、公众健康和人工智能等学科门类。截至目前,Coursera、Udacity和edX这三大平台全部针对高等教育,有结构完整的学习和管理系统,教授是在本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开设的课程是在校内备受欢迎的精品课。

2.2中国M00C

2013年,MOOC在中国兴起,被称为MOOC中国元年。2013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NaubaharSharif教授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了亚洲的首个MOOC--“中国的科学、科技与社会”课程。2013年5月清华大学成为首个正式加盟edX的中国内地高校;随之,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也纷纷宣布加人M00C。2013年8月台湾大学叶丙成教授开设的几率课是全球第一门用中文授课的MOOC。2014年5月8日,最大的中文M00C平台“中国大学MOOC”正式开通,该平台由“爱课程网”(即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和网易公司联合建设,由全国部分“985”高校共同开设中文M00C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是国家教育部精品开放课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月8日“M00C中国”联盟在深圳成立,“2015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高峰论坛”的圆满召开,代表着“M00C中国”新的梦想,新的里程。

3.M00C对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

目前,很多高校开始研发M00C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尝试M00C学分认证。M00C势必对传统高等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对高校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1MOOC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化

传统高等教育受经济条件和地区环境制约相当严重,沿海和内陆高校的数量质量、层次规模严重失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教育资源极不平等。为缩小上述差距,近年来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在推行M00C,进行资源共享。现有的M00C都是由名牌大学教授精心制作的精品课程,放到网上后供人们学习和交流,攻读学分,增加大众学习者接受名牌大学教育的机会。M00C为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3.2M00C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M00C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设置在网络上的在线课程,有众多学科门类,多种语言版本共存,在国际上形成了资源共享、相互优化的课程体系。学生不用通过物理移动,即能在本土学习其他国家著名大学的课程,加快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3.3M00C可以改进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MOOC这种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促使高校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侧重互动和问题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的同时,多采用预先制作的PPT、音视频等辅助教学。M00C的出现,会使课堂教学模式产生根本的变化,会形成在线视频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为传统高校的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4.M00C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虽然不是M00C的主导者,但必定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可以矫正在线课程缺陷。高校图书馆图书为了改变经费紧张、图书借阅率偏低等局面,必须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积极利用M00C优势开展读者服务工作。

(1)高校图书馆要用战略思维与M00C携手并进。M00C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更宽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图书馆要从发展战略上重视与M00C相互依存的亲和关系。M00C是学习形态的革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M00C的学习者就是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高校图书馆具备开发和提供信息资源、传授信息素养技能、倡导资源开放获取和合理使用等职能,使其成为教学研究领域信息资源的聚集地,在M00C教学模式中起到信息存取、分析、生成和传播等重要作用,尤其在参与M00C著作权、媒介、学习管理、培训等方面呈现出优势。在M00C浪潮中,高校图书馆扮演着版权顾问、信息素养培训师、多媒体制作指导师、学习场所提供者、课程内容提供者等积极角色。

(2)高校图书馆要制定缜密战术积极应对M00C挑战。目前,高校图书馆都在围绕着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参考咨询服务,开发了特色专业文献数据库,上传了国家精品课程、开放课程、通识课等科教视频。这些宝贵的经验和作品都是应对M00C的先决条件,为开展M00C深层次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参考咨询是高校图书馆一贯坚持开展的服务项目,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势,瞄准重点学科专业,通过举办报告会、讲座、沙龙等形式,优先开展M00C推介服务,让学习者了解、学习、使用M00C。设计制作M00C课程指导影像视频,挂到校园网主页上,帮助学习者利用图书馆资源解决M00C学习中的难题。

(3)高校图书馆要强力嵌人M00C研发过程。虽然目前图书馆在M00C时代的职能定位仍相当模糊,但图书馆员参与M00C是大势所趋,具有巨大潜力。因此,图书馆员一要做M00C学员’可选择若干在线课程学习,既能做到继续教育充电,又可摸清课程脉络,为自行开发及推介M00C做好准备;二要做M00C的创建员,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如文献检索课)制作成MOOC,嵌人校园网,供读者学习使用,并通过交流不断充实完善;三要做MOOC的导航员,编辑MOOC学习指南,指导学生使用MOOC;四要成为教师制作MOOC的协作员,为教师提供相关信息资源帮助。图书馆员加人MOOC项目研发团队是其运行的最佳选择,可将咨询服务嵌人到MOOC项目研发、执行的全过程。

高校图书馆要着力解决MOOC合理使用版权问题。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纠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几乎都承担着版权咨询和审核服务职能,在服务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合理使用版权问题。如果开发M00C采用盈利方式’那么图书馆就要与出版商洽谈,付出一定费用,寻求版权授权和支持;如果开发M00C采用非营利方式,供广大学习者免费使用,即可依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享有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的其他权利”,寻求合理使用。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联盟共同出资购买了许多电子资源产品,用于校园网环境资源共享,图书馆可以结合学校重点学科需求,组织咨询馆员搜集、整理免费的电子信息,建立导航系统,实时链接电子资源。

5.结语

面对MOOC的巨大冲击,国内外著名高校纷纷加人声势强大的既有MOOC平台,并与机构、公司结成联盟’继续开发新的教育平台。这种声势浩大的M00C浪潮,撞击了平静温馨的高校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纷纷成立了M00C研发团队,针对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创建M00C平台。我们相信,M00C会对当今高等教育和高校图书馆产生一次历史性的革命,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愿MOOC走得更好。

                               魏有庆

网课决心书篇3

内容提要:

本文对《多维互动阅读》网络校本课程的背景与宗旨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在学校办学特色大背景下,校本课程的构建目标与设计思路,并以形象的图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进行了解读,以阐释我校试图过该校本课程引领全校师生走进一片新的领地,力求让师生通过读书增加底蕴,通过阅读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让书香氛围伴随师生成长,让书香特色引领学校发展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关键字:互动阅读 校本课程 开发设计 构建实施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概说《多维互动阅读》校本课程的背景与宗旨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

的确,读书对于教师,对于在校学生,意义非同寻常。如果一个人热爱读书,那么他(她)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可以说,有能力不断学习的学校和教师是最有希望和发展前途的学校和教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传承学校多年来“立德育才、培青兴校、发展个性”的德育特色精粹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数字豫章、书香校园”为新的办学特色,并尝试通过校本课程《多维互动阅读》引领全校师生走进一片新的领地,让教师和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建构校园的书香绿洲,力求让师生通过读书增加底蕴,通过阅读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让书香氛围伴随师生成长,让书香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师德建设与学风培养相互促进,数字校园与豫章书院同步推进,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协调发展”为发展思路,确定了“数字豫章、书香校园”的发展目标,并把网上“豫章书院”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载体之一,构建校本课程《多维互动阅读》,从而达到培养教师爱读书的好习惯,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与修养,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净化教师的精神世界,使其健康全面地发展的目的,形成一支能在网下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也能借助无限的网络虚拟世界为学生的书香之旅导航护驾的“豫章书院”导师队伍,并通过教师的倡导、引导和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供学生大量阅读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们在校园网的虚拟空间内,在日常的课余时间里,浸润在书的海洋中,与好书为友,与名师对话,尽享读书的快乐,提升学生的读书品位和文化底蕴。

二、大风起兮云飞扬——梳理《多维互动阅读》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1.总体目标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营造温馨气氛的书香校园,增加学生内在涵养和气质,丰厚教师文化底蕴的积淀,提升全体师生的阅读品位和人文素养。

2.设计思路

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

“当审视生命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总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人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个人要构筑自己的文化力量需要做许多努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读书,不仅仅是读狭义的教科书,而是读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素养书籍’。让孩子们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我们师长送给孩子们的一件终身受用的礼物。”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曼如是说。

在传承学校传统德育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我们再次对新形势下学校发展思路和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新的办学思路和特色,由此开始了对《多维互动阅读》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和设计思路分析。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建立一个基础:个性解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儿童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用儿童的眼光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时的困难。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和个性解读,张扬学生阅读理解中的个性化。

明确一个原则:互动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这里的“互动”强调的是多个维度的互动,包括教师(含网上书院导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还包括教师与校本课程之间,学生与校本课程之间,家长与校本课程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的互动,才是从人到课程,从网上到网下,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的多个维度的互动。

“开放”则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既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又是对课程资源的拓展,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则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构筑一个环境:书香校园

学校将协调各个部门,以科研处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部门,由科研处牵头,组织团支部、大队部、工会、信息技术组等部门,从校园外部环境设计,到办公室、教室的布置,从全体教师的读书活动到所有学生的读书活动,从网上“豫章书院”的建设到网下红领巾图书馆的开放,从国家课程中的阅读指导和校本课程中的阅读引导,形成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综合的书香校园。

3.建立多元协作的组织机构

有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有《多维互动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大纲编写组,有以科研处、团支部、大队部和工会共同组成的校本课程实施小组,以多元化的结构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最优化。

4.校本课程开发操作流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按照行动研究的程序,在计划、行动、反思、再计划、再行动和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定组织实施评价修订问题与反思

三、九万里风鹏正举——解读《多维互动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1.网上书院的阅读流程

欢迎浏览

2.星级院士的涵义与评选

星级院士代表了豫章书院注册用户的阅读经历,用户通过不断的阅读,并在网上发表习作、提交阅读积累与阅读心得,参加网上、网下的各种读书活动,积攒到一定的积分,才能成为相应的星级院士。

星级院士分五级,从一级到四级,可以通过网站后台的自动统计,予以评选,并在网站上公布。五星级院士则需要在学期结束时,在四星级院士的基础上,通过全校师生的综合评分,评选出来。

星级院士的评选条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常到豫章书院来读书学习,必然会提高你的积分。

提交阅读时的积累和心得,经过管理员审核后,也可以增加用户的积分,反之,同样会删除内容重复的,反动的,骂人的心得。

积极参加“豫章书院”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包括网上与网下的站点标志图征集、好书推荐、读后感征集、习作竞赛等。

3.《多维互动阅读》校本课程评价

评价原则:过程性、多元性、激励性、发展性。

评价主体:学习个体、网友、活动小组、教师、家长。

评价方式:在对校本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掌握的主要原则是: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作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作品评定、日常观察和网上点评等形式。

即:个体自评、生生互评、小组合评、网络评价、教师家长联评;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个体与群体的情感态度、参与方式与过程、现实价值与长远效应的评价。

评价内容

《多维互动阅读》校本课程评价内容

①参与互动的态度,指是否主动积极,是否能表达表现,是否能倾听、协作、分享等;

②参与互动的广度,指参与时间、参与方式、参与后的影响力等;

③参与互动的深度,指思维活跃程度,是否推荐了有价值的课外读物,是否发表个人的见解,是否通过多种渠道广泛阅读和广泛交流,是否有独到的个人阅读见解等;

④阅读互动的收获,指阅读目标是否达成,知识、能力、思维发展情况,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年段阅读量,是否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学习的技巧,练就了互动的本领:

⑤网络道德的形成,指在参与网上网下阅读活动时,是否能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没有访问不良网站、浏览不良信息、沉溺于网络游戏、迷恋网络聊天等现象。

4.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

网课决心书篇4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网络安全课程,实践教学

网络安全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对抗,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是对抗的决胜因素。高职网络安全课程本身综合性、实践性较强,传统教学常以讲授理论为主,知识结构体系缺乏关联性、实战性,无法与当前网络安全系列1+X证书制度相融合。对网络安全课程进行项目化重构,以1+X证书培训中的网络安全实训项目贯穿课内外教学活动全程,是实现课证融通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更为有效。

1网络安全课程项目化的教学问题

解决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主要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一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学习缺乏方法和动力,在参与专业课学习活动时总是停留在等、靠、要的阶段。通过对该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分析原因与各初中学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差异情况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白计算机能力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仍有少部分学生尚未认识到该能力的实用性。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网络安全被纳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为学生的必修课。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后需实际动手操作网络安全实验,以此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在往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会随教学内容难度的深层次递进,慢慢降低,无法深入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要点。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更无法融合相关网络安全技能要点处理实际发生的问题。解决师资团队实战能力不足的问题。网络安全本是实战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就高职师资团队分析,大多数教师为刚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且为师范毕业,没有体验过网络安全相关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内容,缺乏网络安全一线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内容更趋向于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项目或实验。项目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要求教师成为项目的组织者,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解决理实教学内容更新滞后的问题。目职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依赖于相关教材,而这些教材的质量及年限导致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且高职网络安全教材往往照搬本科院校教材,将理论学术研究问题融入,实践内容匮乏,仅仅为单一的验证性案例,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目前网络安全人与人攻防现状脱节严重。即使一些教材也采用了项目化教学的模式,但教学内容停留在工具的使用,致使学生成为网络安全“脚本小子”,并非网络攻防人才。网络安全涉及的专业技术、安全工具繁多,随着安全问题呈现出的复杂化形势,学生很容易被这些表象所混淆,进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无法在网络攻防技术方面快速成长。

2网络安全课程项目化的教学实践

结合1+X证书制度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依据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基于网络安全课程目标,转变传统纯理论、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式学习为主体”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重构设计。通过项目将教学变为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用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多样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融入实践性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转变其不正确的学习观,打消“等、靠、要”的学习依赖性。除日常教学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应用开发、行业认证,正确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增强终身学习的信念及未来的职业信心。既强调1+X证书制度对应网络安全评估等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也强调学生个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课程重构设计中,一切都以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善于学习为准,满足学生分阶段“体验--改进--创新”的项目式学习需求。校企产教融合,共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师资团队的实战能力,鼓励教师参加1+X证书师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高职教师理解1+X证书制度、网络安全相关证书培训教学和考核的要求,提升网络安全攻防水平,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及动向。基于现有与华为、科大讯飞、中科磐云等校企合作基础,开展企业实践及行业交流活动,提高教师项目化实践教学能力、项目创新及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发展,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项目化课程重构,优化内容实现课证融通。教师可以在1+X证书培训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网络安全课程的结构、知识点进行分析,深化构建网络安全技术知识体系,从专业角度出发,建立“网络安全技术知识树”。从教学内容上把原零散的知识点转换为一个个项目,各加强知识模块间的联系。依据课程特点和现状,进行项目化课程重构。根据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将1+X证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可持续更新,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安全应用型人才。实践中要注意,基于项目化的课程重构,是将实际项目融入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利用课后探索、研发项目学习内容。重构的目的在于将原书本专业知识分解、整合优化为基于项目的学习内容,这些项目往往为实际企业生产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或是任务驱动型。将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更适于网络安全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先深入研究实训项目,课前需准备好项目中的各理论、技能知识点,可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理论知识注重讲练结合,利用1+X网络安全学习平台将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演示有机结合,提高授课的效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详细划分,一些简易的内容,可融入项目中交给学生,项目汇报展示时分小组上台讲解知识点,由教师进行总结扩展。实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利用1+X场景仿真实训平台,引导学生在模拟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场景内对解决方案进行模拟验证,依据验证结果再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开发能力,完成1+X考核要求,实现课证融通。

3结语

高职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教师缺乏实战能力、内容更新之后等问题,本章结合高职网络安全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1+X证书制度,重新构建项目化的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双师培养、1+X信息化资源平台利用等策略,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主观能动下、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01):45-47.

[2]俞研,兰少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8):127-128.

[3]刘嫔,邓月明,张连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01):161-164.

网课决心书篇5

论文摘要:立足地区特点,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培养目标,并基于此设计出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进入21世纪,立足于“工学结合”基本模式,为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双高”人才已成为人才培养首要职责,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教学模式和结构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特别像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必须要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点自己的看法。

1.“双高”的含义

“双高”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岗位素质、企业文化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追求人才培养的高素质;按照“素质与技能并重的”的理念,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设置技能培养课程,并与职业资格鉴定紧密结合,追求人才培养的高技能。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双高”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2.1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运用职业功能分析法, 针对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按照模块化、层次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及企业行业证书相结合,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2.2职业分析(主要就业方向)

(1)在计算机服务业从事计算机的维护、维修;

(2)在计算机软件业从事应用软件的开发、调试;

(3)可在计算机网络业从事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

2.3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可得出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1)知识要求

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的基础应用知识。

掌握多媒体及网页制作的技能。

掌握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设置、安装和维护的能力。

掌握网络硬件和软件的设置、安装和维护,网络工具的使用的能力。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OSTA)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职业资格证书。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OSTA)图形图像处理3D Studio MAX平台职业资格证书。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OSTA)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平台职业资格证书。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OSTA)网页制作Flash平台职业资格证书。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OSTA)网页制作Dreamweaver平台职业资格证书。

2.4核心能力及相应课程

软件的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

办公软件应用;

网页制作Dreamweaver;

动画制作Flash;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图形图像处理3DS MAX

软件开发能力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网络数据库技术;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ASP编程

计算机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

电路电子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

局域网的管理、维护、规划及搭建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

综合布线技术

计算机网络工程

根据专业对人才的需要,确定核心能力与相应课程。如下表

2.5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时分配

3.结束语

网课决心书篇6

关键词:网络,空气调节,教学

1 引言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从过去静态单向的,书本为主的传统教学媒体转变为以书本为主,辅之以由声音、图像和影像构成的多媒体和采用超文本、超媒体链接方式、具有检索功能的网络媒体,具有动态交互的特点;教学传播也从单一的师生交流转变成教师、学生和电脑的三方交流,教学目的从使学生掌握知识为主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主。论文参考网。如何运用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讨实际问题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作为高校教师应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转换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素养。论文参考网。

2 《空气调节》网络教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课程特点:《空气调节》是制冷空调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讲述空气调节系统的原理和工程应用,其中空气调节的原理、空气调节设备、空气调节系统是空气节调课程的重要内容,都有着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需要利用逼真的情境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

(2)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由于实践机会有限,对一些设备的结构、原理和空气调节过程,如果仅通过一些文字描述,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校图书馆缺乏有关的专业图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需要,而面对浩瀚的网上资源,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能有效利用资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量和信息量已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交流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课上讲授的时间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在课上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较少,随着学生人数的激增,教学任务加重,学生自习时间分散,教师辅导学生的机会相应减少,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

(3)网络教学的优势: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是支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将网络资源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网络教育使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式演绎的讲解,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构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改变过去一直困扰着许多高校的教学媒体“滞后”的问题,替代过去那种教材陈旧、方式保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结合《空气调节》的教学特点引进网络模式,与原有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了师生的沟通、合作,提高了教学效果。

3 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我们开发的“《空气调节》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由首页、学习专题、课题资源、工程实例、在线测试、协作交流等六个模块构成。

(1)首页:主要介绍空气调节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和本课程总的学习目标。

(2)学习专题模块:包括理论学习、实验学习、实践学习、问题留言。理论学习部分,给学习者提供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里面都包含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点与难点、测试题和相关资源(图片、文本、动画、视频等)。进入教学资料模块,学习者可以方便地浏览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教师电子教案和有关的教程,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录像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形象生动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都是不断发展的,要使制作的网络课程能够反复使用,具有永恒的生命力,那么网络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应该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在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了这一点,教师可以提交在本地制作的电子教案、电子教材、课件及其它相关资料,也可以方便地对各种资料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3) 课程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构建自主探索学习环境的主要内容。本模块包含了资源首页、学术论文、下载中心、网址资源、课件素材几部分内容。学术论文主要给学习者提供相关的专业文章、文献信息、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等;网址资源主要给学习者提供一些与本课程学习相关的网址,为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提供资源。为了便于学习者能方便快速地搜索到所需要的资源,本模块中也提供了资源检索功能;下载中心包括电子教案、相关软件(焓湿图设计软件、单位转换器、暖通空调设计手册等)等下载,满足学生的各种求知需要,拓展学习面;在课件素材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学科课件素材,方便学生有针对性的查找、学习。网络课程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支持学习者的探索和发现,利于学习者的思考,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学习需要。当然为了保证资源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随时更新资源内容。

(4)工程实例:工程实例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的能力。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实践性的环节就是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而在工程实例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互相提问和解答,自己去寻找发现蕴含在案例背景材料中的相关知识。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工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是网络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学习者的自学活动中,评价不仅能够检验学习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热情,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在线测试模块提供了每一单元相应的测试题,内容主要涉及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学习完本单元的知识后,可以马上进行测试,检查和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修改下一步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

(6)协作交流:网络课程的设计应该坚持以学习者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习者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学习者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知识重构的重要形式就是协作交流。《空气调节》网络课程通过答疑系统和论坛实现人际交互,学习者可以方便地通过论坛和同伴讨论学习;也可以进入答疑系统和教师实时交流,还可以直接给教师发E-mail。本模块还将学生的优秀作业在网上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4 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的应用

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皆以提高效率为前提。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改变师生的交流方式上课,要注意适度使用:一方面现阶段使用这种交流的技术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网络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师的积极作用。因此,网络只是新型学习生态环境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只能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尝试,而不能成为教育的全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特点以及教学条件,我们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对于每一章节,教师利用网站中的课程教案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解,课程教案主要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对课件的细心制作和教师的精心讲解,学生能形成正确概念,为其进行网络模式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后教师布置相关的专题讨论,由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网络教学辅助系统进行自主探索,并通过协作交流平台进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学生也可以通过论坛自己建立主题进行交流、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答案后,在课堂上作学习成果的汇报,教师加以点评,并对不明确的问题给予明确的答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

5 探索讨论

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改革试验,从设计到实施再到反思的全过程,是我们在《空气调节》课程的教学改革上的一次尝试,也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总结本次试验,还有以下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增强开放性

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网络课程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收集的反馈信息,可以适时地调整网络课程的系统结构和具体内容。论文参考网。这就要求设计的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能够根据具体需要灵活方便地修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拟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个可行的方案就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课程的设计中,在教师讲授课程的同时,让学生对课程的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把学生也纳入网站建设中来,集思广益,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心理学知识或者学习经验、心得、体会等传上网,同时进一步扩充教学实操训练的案例库,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

(2) 加强互动性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就需要增强网络的沟通和连接作用,进一步加强在网上与学生的交流,像问题解答、提交作业、评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的网络学习交流。在课堂教学的互动方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问题的讨论和教学的实操训练中。

(3)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在这次“问题驱动”的教学改革试验中,所有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学生只需要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解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己在书本和实践中去发现教学问题,然后再自行解决这些自己发现的问题,这种主动探索的方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学习意义的心理建构。

6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课堂教学与网络助学相结合的《空气调节》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以外,围绕学习专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本次教学改革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为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左辉,于红光.网络课件中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1213-1217

[2] 孙莱祥,张晓鹏. 我国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1(1):36 - 38.

[3] 郑群.网络教育中教学课件设计的目标和要求〔J〕.信息化建设,2003(9):42-43

[4] 王健.我国网络教育现状、技术与发展对策探讨〔J〕.闽江学院学报,2002(23):16-20

[5] 余胜泉,何克抗.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01(8):60-63

 

网课决心书篇7

一、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吸引学生的眼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那种猎奇的心理会驱使他“寻求新奇”,去“打破沙锅问到底”。网络世界是个“五彩缤纷”的“社会”。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去捕捉适合孩子的“东西”。让每个孩子被你的“巧妙”设计的教学情景和内容所“吸引”的时候,也会在情境中很自然的产生一个又一个“疑问”。比如,有位老师执教“网上购书”。先设计了一个生活中购物情境:卜茗同学到书店购书,购书程序学生都对答如流。那么我们如果要在Internet上购书也是这样做的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来了。诸如:网上书店也能像书店一样选择吗?书有新华书店多吗?能打开看吗?价格贵吗?会不会上当受骗?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神秘地说:“那我们就去‘看看’,体验一下网络购书的奥秘吧!”然后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了网上书店“遨游”、购物。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网络中,也乐在其中。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网上购物”的真本领。

二、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营造活动的情境”。

哪个孩子不“好动”,这是由孩子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我们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有效地加以引导和规范,当然决不是压制。压制就会使孩子失去“灵感”、失去“创造性”,失去“童趣”。把握孩子“好动”的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情境,学生必将“因动而疑”,“因动而学”,“因动而创”。比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此设计刊登在2003年第1期的《中小学数学》上)的制作中,就放手让从Internet上查找自己所需的数据。学生从老师提供的几个网址中查找到了关于太湖污染的一些数据。学生在利用电脑制作统计图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太湖搞了整治工作还是有污染呢?为什么还有工厂排废气和一些工业污染物呢?我要给水泥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提建议。多么可贵的想法呀。本教学既重视了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又很好地“渗透”了环保意识教育。

三、满足学生好玩的心理,“激发创造的灵感”。

学生“好玩”是因为他们能从玩中找到快乐,那我们就根据孩子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老师“预设”的情景中尽情地“玩一把”。在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学生创造力的游戏中有很多优秀的游戏。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不要被网络游戏“吓倒”。“老虎”也不都是“吃人”的。孩子本身是好学好问的。特别是当孩子遇到他所喜欢的东西时,兴趣更高,问题也更多。“创造就是从问开始的。”记得有个学生特喜欢游戏。结果被家长“封死”,而孩子也在学习上一蹶不振。而后来经过有效引导,这个孩子不仅设计了一个很好的适合学生玩的游戏,而且把英语学得很棒。其实,只要引导得好,坏事也会变好事。所以,我们一些网络(电脑)教师要设计一些符合儿童特点的游戏,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的灵感得以“常生”。

四、满足学生好试的心理,“提供体验的机会”。

勇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不放过哪怕百分之一的机会,是一个强者的素质。现代社会需要的不光是知识和技能的人,还需要那些有勇气和毅力的人。“好尝试”是发现的基础,在探究过程中就会有问题产生。网络资源丰富,筛选健康的“精神食粮”,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会让学生在网络 “跌打滚爬”中生发问题意识,从而达到“会问”。比如:教学《铺地砖》,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先让学生上网查找“理想中的地砖”。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的有美丽图案的地砖。然后,我引导学生把地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排列出来。结果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地砖大小不一样不好摆,怎么办?”“图案不一样摆在一起不美观,怎么办?”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问题都解决了: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可以“整齐划一”,可以“别具一格”,可以“独创”,同时又要联系实际,使自己的拼摆图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有了体验的机会,才发现了“铺地砖”也是很有学问的。既要考虑到美观,还要考虑到经济、实用,长了不少见识。所以说,数学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

五、满足学生好强的心理,“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个孩子有“争强好胜”的心态说明他有进取心,追求上进,只要“不偏激和过火”。因而老师要注意引导,防止孩子出现狭隘的妒嫉心态,好胜心理才会“利大于弊”。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培养孩子的敢想、敢问、敢质疑的精神,则具有时代意义。比如,在组织学生参加网页设计比赛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比赛问题。特别是老师要看重学生经历的过程,至于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不能当成是衡量孩子能力的“砝码”。要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精神。我们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扬“好胜的心理”,学习好网页制作的每个环节。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同时,要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惊喜,老师也要与学生一起分享。这对孩子来讲就像“催化剂”一样,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下去。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学生经常抓住制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来“难”老师。比如:“超级连接为什么会有时不能用?”“网页与Internet有什么关系?”“学习网页制作是不是就能制作个人网页了?”“自己制作的网页是不是立即可以在Internet看到?”等跟网页有关的知识。老师就因势利导进行了讲解。化解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制作了一个个精美的网页,真正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网课决心书篇8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合作培养;大学生

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信息素养是现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起步晚,其培养方式大多是以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为主,辅以一些培训课程。这两类课程在国内多数高校中都是由图书馆员独立授课的,在课程设计上针对性不够强,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教学的效果不理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一般都与院系教师合作,一方面通过教师将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带入到专业课程中去,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在设计信息素养课程时,也积极与教师合作,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件,实现通用性的信息素养教育向学科/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的转变。

其次,单一图书馆资源有限,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缺乏资源共享意识,致使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多数高校馆只是将本馆课件以PPT等形式在主页上,内容不过是数据库介绍、简单的培训讲义和检索课程讲义,这些资源一般未经专门挑选整理,良莠不齐。而发达国家往往采取馆际合作以及与其他机构合作培养的方式,以便最大限度的共建共享信息素养教育资源,而资源共享不仅包括网络资源本身,也包括师资和软硬件设备。其中常见的方式是各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合作开发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有助于普遍提高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水平。

2.必要性分析

2.1 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信息素养教育能否有效地开展,能否有好的教学效果,大学生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大学生自身没有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大意义,认为图书馆没有必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的对象没有这方面的信息需求,那么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努力就白费了。而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施教者图书馆员和大学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信息素养层次水平,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开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2.2 教师与图书馆员合作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图书馆员与学院教师的合作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图书馆员与学院教师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施教者,教育的内容上具有互补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图书馆员和学院教师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国外的实践经验发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科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关系决定这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陈旧,多数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都是由图书馆独立负责的,缺乏与院系教师的沟通合作,在教学的内容上与专业知识脱钩,缺乏针对性,因此信息素养培养的参与者们对图书馆员与院系教师合作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态度和认识显得尤其的重要。

2.3 教师专业课讲授信息素养相关知识的必要性

在世界范围内图书馆员历来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力量,但是专业教师依然有责任在其课堂上讲授专业信息的获取途径、检索技能等。教师在专业课上,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将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学习中,学生更易接受,在提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专业学习应用。

2.4 图书馆与校外社会机构合作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单靠图书馆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活动,需要与校外社会机构共同努力,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大量财力、人力和技术的支持,现今国内绝大部分图书馆还无法达到,因此与其它单位的合作显得尤其的重要。信息素养教育的参与者们大多已经意识到,网络环境下成功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层次水平,除了积极与院系教师的合作、得到校内领导部门的支持、集中图书馆界同仁的整体力量外,还必须借助于社会上的力量,寻找技术、人才、实践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如今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购买越来越多的数据库,随之而来的就是数据库使用培训问题,数据库商应该是对自己产品最熟悉的人,因此图书馆有必要请他们到学校进行培训讲座,还可以与其合作开发特色数据库等。与软件公司等机构的合作,是由于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的合作教育需要大量计算机技术、硬软件的支持,因此图书馆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共同建设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

2.5 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及成立专门共享联盟的必要性

由于图书馆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长久以来图书馆界一直提倡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成立了许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目前图书馆资源发展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合作是“金”、共享是“银”、网络是“王”。而信息素养教育资源作为图书馆资源的一种,还没有成立一个专门针对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共享的联盟,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还没有真正实施起来,这不利于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然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资源共建共享的项目,比如“信息素养国家论坛”、“德克萨斯信息素养教育指南”等。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参与者们应该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业必须走上共建共享的道路,高校图书馆系统内共享、高校图书馆系统与公共图书馆系统和科研图书馆系统等共享、与其他系统单位共享,总而言之,这种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的共享应积极做到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全方位共享。

2.6 高校图书馆承担发起人和支撑者的必要性

由于经费、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优势,美国高校图书馆一直是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主要发起人及支撑者。在国内图书馆界,较之公共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在人才、技术、科研、经费等方面也一直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合作培养方面承担起发起人和支撑者的责任。部分图书馆员还提出高校图书馆虽然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毕竟有限,其它系统的图书馆在享受优惠的同时必须要尽到应该的义务,要注意权益平衡。

3.建议

3.1 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重要性的宣传和培训

各高校需要采取措施加大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宣传与培训,将信息素养课程列为必修课。高校领导要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成立独立的信息素养指导中心,协调校内图书馆员与教师共同开设信息素养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纠正部分学生、图书馆和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认识的误区,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信息素养教育,不能把文献检索课等同于信息素养教育,要加快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特别是文献检索课进行改革,不能仅仅偏向于大学生信息能力的教育,要注重其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伦理的培养。

3.2 注重图书馆员和院系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图书馆员最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其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知识的掌握,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直接负责信息素养培养的图书馆员其信息素养相关知识比较落后,教学方式陈旧,很难跟上世界上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而不负责这块的图书馆员对信息素养比较陌生,对其所在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关心不够。教师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施教者,其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因此必须加大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学校应该组织针对院系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班,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3.3 应加强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特别是其中数字资源的建设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用户的需求,对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特别是其中数字资源的建设。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还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单一、老化,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其网站上以PPT文件、Word文档或PDF文件形式一些数据库的介绍,而且这部分的内容在数量比较单薄、质量上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各院校图书馆应加大此部分建设的经费比例,购买先进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同时积极寻求与其它单位合作。

3.4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应走合作的道路

就教学模式而言,图书馆除了加强与院系教师的合作外,还得与相关的计算机研究所、网络教学中心等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资源建设而言,应该积极与其他院校共建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功效;就人才而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急需技术方面的人才,而就目前国内各院校图书馆而言严重缺乏此类技术人员,主要是由于图书馆员在国内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对图书馆员的认识有误,因此图书馆必须与其他一切可以联合的单位合作。合作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必选之道。

3.5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合作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

网络提供了信息素养合作培养的平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合作主要是指在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有关的所有方面进行合作,包括资源、师资、软硬件等等;多层次合作主要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全国、区域、行业、校际等方面形成多层次的合作;多形式主要是指图书馆员与院系、网络教育中心、社会机构等的合作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合作设计课程、共同建设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提供学生社会实践的场所等等。在上一节中对学生、图书馆员和教师的问卷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绝大部分的信息素养参与者都认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图书馆应积极与院系、其它图书馆、数据库商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合作。

3.6 高校图书馆应该主动承担起大学生信息素养合作培养发起人和主要支撑者的责任

上一篇:期末考试决心书范文 下一篇:扶贫协作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