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德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22:36:26

网课德育总结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育 课堂教学 体会

技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学生毕业后要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德育课容易让人感觉枯燥、乏味,而技校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差,有厌学情绪,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缺少与人沟通的技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德育课,谈谈几点体会。

一、引用案例、故事,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在德育课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如果都是用“讲”的方法告诉学生道理,就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笔者更多地采用介绍故事、案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会,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德育课本中有很多案例供学生学习,但是为了更贴近学生实际,笔者事先在网上搜集一些资料,结合社会现实,将学生熟悉的事件引入课堂进行讨论。例如,在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时,笔者提到“小悦悦事件”,谈到扶不扶的问题,这是全社会都在讨论的话题,也是公认的道德两难问题。不扶,没有爱心;扶,又怕受到伤害。如何处理?让德育教育陷入两难。其实,这种德育两难问题还有很多,例如,要不要见义勇为,要不要拾金不昧等,这些话题正是教育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契机。对于扶不扶的问题,笔者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告诉学生不要回避;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不给学生提供唯一的答案,允许学生的答案多元化,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后再因势利导;最后,告诉学生助人为乐没有错,但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助人者要学会自我保护,被助者要学会感恩,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就是增加学生的参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很多活动。例如,在讲“提高法律意识”时,让学生搜集、组织与法律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办一份手抄报。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还培养了搜集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讲完“培养健康心理”这一节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笔者设计了一堂活动课叫“优点轰炸”,小组轮流说出某一个学生的优点,再由学生自己总结、谈感受。学生都感慨:“原来我有这么多优点啊!”这堂课上,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既体验了被赞美的感受,又学会了怎样去赞美别人。在讲“拒绝迷恋网络世界”时,笔者组织了辩论会,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辩论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辩论,学生得出结论:学生上网有利也有弊,要正确使用网络,让网络为我所用。课堂上的这些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组织材料等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时间,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归纳总结。

三、回归生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

德育课在教学内容上,不要“高、大、空”,要“近、小、实”。德育课是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课程。它包括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观察、体验。例如,在讲“社会公德”时,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身边讲诚信的人和事,让学生拍下来或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讨论。在讲“家庭美德”时,很多学生分享了自己孝敬父母的事例,也分享了他们当时的感受和父母的反映,教室里充满了温馨和正能量。在活动中,学生能发现身边的美和丑,体会温暖,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

技校德育课注重对学生长远的影响,要上好这门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积累和对学生的热爱与责任感。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基本功,让德育课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赵风雨,郑志辉.实然、必然与超然:主体性教学认识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

[2]王凤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3]王攀峰.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目的观[J].教育研究, 2007(1).

[4]飞,马凤英.“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3).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德育;微课;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095-02

“德育微课”的定义

微课程,最早是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来的,有人将这种课程称之为“知识脉冲”,它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将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其核心是“微视频”,因此也称“微型视频课程”。

“德育微课”主要是以“微课”的形式为基础,但承载的内容则是关乎学生道德素养和人生价值观成长的德育元素。它围绕某个德育主题,通过情境陈述、诠释分析、点评反思等手段,把德育主题中的教育观点正确地归纳并展现出来,供学生学习与思考。比如,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微课,主讲人以“卧冰求鲤”的典故为情境进行陈述,配以画面、音效等。引用经典国学《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的故事将感恩孝顺这一主题凸显出来,能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感悟“感恩”教育的内涵所在。

因此,“德育微课”也可以说是专题微课,是将德育内容以主题形式融入“微课”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新形式。

“德育微课”的特点优势

“德育微课”基于“微课”的形式进行设计,所以具备“微课”的特点。同时,在制作和应用上又不同于专业学科,它的特点和优势更明显。

“德育微课”以音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易操作、易传播的特点。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基本已覆盖数字化载体。将德育知识进行碎片化、情境化、可视听化处理,学生既可以在家中观看,也可以在校园里集体学习,只要通过视频、网络等数字化载体都可以进行观看学习,十分便捷。

“德育微课”时间短、篇幅小,符合学生观看学习的特点。一般认为中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约在10~15分钟左右。精短的“德育微课”能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情境展示,可以让学生高效率地接收教育资讯。另外,因为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对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接受程度明显强于传统说教的特点,“德育微课”是通过精心剪辑设计而成的德育视频,能很好地适应广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德育微课”内容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德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在此背景下,凡是有利于学生提升品质和正确引导价值观的人物事件都可以成为“德育微课”的重要题材,并且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更能够引起思想启示和共鸣。

“德育微课”的开发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不局限于教师讲课,主讲人也可以是警察、法官甚至普通人。主要的是其能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情境展示出来,对学生的成长给以启迪。听不同的人讲述道理是“德育微课”的重要特点,也说明了德育不仅仅在学校课堂,也在社会各个阶层;不仅仅存在于大是大非的大道理中,也存在于生活的细微处。

“德育微课”的设计开发

高品质的“德育微课”,应在吸引学生关注微课视频的同时,使德育影响渗透于欣赏观看的过程之中,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对于“德育微课”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题和脚本设计,二是微课的制作。

首先“德育微课”的选题和脚本设计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用素材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要从中小学生的视角来选择他们可以理解的实际典型案例。比如,关于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的主题,在案例中最好能针对青少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普法教育,这样更有角色渗透感,能更好地引起中小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主题鲜明,适于中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既然是“微课”,就要求主题不宜太大,要求精心解读一个问题。例如,“文明礼仪”作为微课主题就显得太大了,可以用更小些的“语言文明”这一主题来代替,这样在设计和解读上也有利于更清晰全面地分析和理解。同时,在分析解读时要注意符合这一年龄阶段青少年的思辨能力,切忌“高、大、深”,否则学生难以理解。

归纳分析正确,要形成正确的教育引导。这是“德育微课”设计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对于开发者来说,要反复斟酌和思考,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方向把握其“德育微课”的真正内涵和用意。

其次,从“德育微课”制作要求上来讲大致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德育微课”在制作模块上应该具备四个步骤:①情境创设。就是德育微课主题涉及范围,该模块中要点明微课的德育元素的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的引入部分。②主题呈现。微课所涉及的典型案例或者主讲人对情境完整的叙述,是整个微课的核心内容,也是主题展现的重要承载体。③分析点评。主讲人对该微课情境的理解,并从德育角度的解读分析。④启迪引导。总结微课体现的核心价值观点,并结合联系学生群体和实际背景,给学生以启迪和指导。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微课本身内容精悍,因此在叙述解读时要在文字措辞上多下点功夫,通俗易懂,能够让学生理解。

视频画面清晰。在选择制作工具或软件上尽可能考虑到画面质量。清晰的画面展现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更能增加感官冲击力,增强德育微课的效果。

“德育微课”的应用价值与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开始了“德育微课”的开发规划和试点,它的应用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和突破,总结“德育微课”在应用中的作用,可以概述为:

“德育微课”制作成形后,它的教育实效性长,可以循环利用,只要它的核心价值体现符合现代道德教育,那么“德育微课”可以成为高效的教育资源。

“德育微课”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无疑将会成为德育教师上好德育课的“利器”,结合教学引入德育微课,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活力和德育渗透力。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数字化教育平台,“德育微课”的出现和应用将充实和丰富数字化平台的德育内容,使校园数字化建设更加完善。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3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两纲”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落实德育常规管理,大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工作目标

1、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适应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着力构建科学、有序、高效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进一步转变育人理念,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3、全力提高工作实效。强化“以人为本”思想,突出自主参与、实践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德育工作方法,积极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将德育内容和要求内化为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德育活动学生参与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文明学生比例、家校沟通率、家长受教育率都有进一步提升,学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4、切实加强德育科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经新方法,不断总结和提升德育工作经验和特色,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人文性和有效性。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五大教育”为重点,优化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重点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以小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迎奥运”、“迎世博”等契机,开展奥运、世博知识教育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利用法定的传统节日,营造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氛围,注重仪式渲染,增强文化认同。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加强诚信教育。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为经,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纬,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制度建设、典型宣传等四个关键环节,把诚信教育工作搞得更好,更有特色,更有成效。

3、开展生命教育。根据学校实际,切实开展生命教育。以“学会感恩”为主线开展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力举措,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重视营造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氛围,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4、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开展好“十个道德好习惯”教育活动。

(1)加强“行为规范合格班”的创建工作。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a、继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高年级学生能熟记于心。

b、进一步加强“流动红旗”竞赛的力度,通过评比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c、继续开展“红领巾监督岗”活动,并建立好班级“文明岗”。通过学生的管理对校园卫生、交际礼仪、课间秩序、路队纪律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起促进作用,促进学生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d、利用一切阵地,大力宣传行为规范好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向好学生学习。

(2)把养成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增强育人意识,把课堂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通过思品课、晨会课与班会课等,对学生作分层训练和指导,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3)养成教育融于各种活动中,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5、加强法制教育。根据学生特点,要抓好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律知识启蒙教育;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二法二例”的宣传教育,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对行为偏常学生的个别教育和转化工作。开展“法在我心中”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和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禁毒宣传与校园文化、自护自救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等工作结合起来。五年级每学年安排四课时(其它年级每学期安排二课时),其中两课时为课堂教育,两课时为辅导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禁毒知识竞赛。

(二)以“四项建设”为基础,坚持完善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基础必须夯实,才能给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德育工作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德育队伍、课程、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建设。

1、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1)利用政治学习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有关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2)召开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例会,研究交流班主任工作,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调研,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3)定期检查班主任工作,督促班主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到各项工作到位。时机成熟时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提高班主任待遇,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2、提升德育课程质量。认真总结我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小学生思想品德特点、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及实施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1)在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

(2)在提高班会课、晨会课的教育质量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明确班会课、晨会课的课堂要求,落实质量跟踪和效果检测措施。定期组织班会课、晨会课的研讨、观摩、评比等活动。

重点加强品德与社会、语文、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分层指导意见实践研究。加强学科德育优质课建设,特别要做好以上学科的示范课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取得新成果。

3、充实校园文化内涵。

进一步优化校园设施,努力营造整齐洁美的校园环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庆祝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向学生全天候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开设校园“绿色网吧”,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吸引学生在校参加网上活动。寒暑假组织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签订“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责任书,引导学生远离不良网络。重视对班集体建设工作的检查、考核、展示和激励,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4、加强德育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着力健全育人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有效考评教职工育人的职责、效能情况。继续执行好德育工作制度,制定班级建设目标及具体规划,确立班级建设目标,培养团结、进取、有序的优良班风。

(三)以“三化”为策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抓好德育工作,必须有好的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走特色之路,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德育工作社区化,使德育工作有时代性,有实效性,有鲜明的个性。

1、德育方式和手段现代化。

(1)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管理。

加强学习,按《班主任工作手册》上的具体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工作指标。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育人工作理念,借鉴德育工作的新实践和新经验,举办“以爱育爱”故事演讲、德育论文评比,理清育人思路,构建高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有效考评教职工育人的职责、效能情况。创新德育载体,努力实现育人工作新突破。经常总结、及时推广个人德育工作的经验。努力形成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

(2)建立好学校德育网络,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建立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小学德育工作规律,又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德育工作队伍,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2、德育模式和内容特色化。

落实今天行动计划。根据学段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口,狠抓养成教育。从每天身边的小事抓起,坚持不懈,有始有终,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

继续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形成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建设“温馨教室”,营造一种氛围,注重为学生身心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建设“温馨教室”,主要包括班级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身心理环境和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班都要争创校级良好班集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形成班级特色。

学校将“温馨教室”建设的成绩与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挂钩。继续加强少先队工作的研究与指导。

3、德育管理社区化。

挖掘学校、社区及社会的丰富德育资源和优势,大力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合力。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两纲”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落实德育常规管理,大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工作目标

1、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适应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着力构建科学、有序、高效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进一步转变育人理念,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3、全力提高工作实效。强化“以人为本”思想,突出自主参与、实践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德育工作方法,积极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将德育内容和要求内化为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德育活动学生参与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文明学生比例、家校沟通率、家长受教育率都有进一步提升,学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4、切实加强德育科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经新方法,不断总结和提升德育工作经验和特色,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人文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五大教育”为重点,优化德育内容。

1、民族精神教育。重点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以小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迎奥运”、“迎世博”等契机,开展奥运、世博知识教育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利用法定的传统节日,营造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氛围,注重仪式渲染,增强文化认同。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加强诚信教育。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为经,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纬,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制度建设、典型宣传等四个关键环节,把诚信教育工作搞得更好,更有特色,更有成效。

3、开展生命教育。根据学校实际,切实开展生命教育。以“学会感恩”为主线开展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力举措,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重视营造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氛围,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4、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开展好“十个道德好习惯”教育活动。

(1)加强“行为规范合格班”的创建工作。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a、继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中高年级学生能熟记于心。

b、进一步加强“流动红旗”竞赛的力度,通过评比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c、继续开展“红领巾监督岗”活动,并建立好班级“文明岗”。通过学生的管理对校园卫生、交际礼仪、课间秩序、路队纪律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起促进作用,促进学生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d、利用一切阵地,大力宣传行为规范好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向好学生学习。

(2)把养成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增强育人意识,把课堂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通过思品课、晨会课与班会课等,对学生作分层训练和指导,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3)养成教育融于各种活动中,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5、加强法制教育。根据学生特点,要抓好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律知识启蒙教育;在学生中普遍开展“二法二例”的宣传教育,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对行为偏常学生的个别教育和转化工作。开展“法在我心中”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和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法制教育、禁毒宣传与校园文化、自护自救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等工作结合起来。五年级每学年安排四课时(其它年级每学期安排二课时),其中两课时为课堂教育,两课时为辅导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禁毒知识竞赛。

(二)以“四项建设”为基础,坚持完善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基础必须夯实,才能给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德育工作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德育队伍、课程、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建设。

1、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1)利用政治学习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有关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2)召开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例会,研究交流班主任工作,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调研,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3)定期检查班主任工作,督促班主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到各项工作到位。时机成熟时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提高班主任待遇,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2、提升德育课程质量。认真总结我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小学生思想品德特点、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及实施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1)在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

(2)在提高班会课、晨会课的教育质量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明确班会课、晨会课的课堂要求,落实质量跟踪和效果检测措施。定期组织班会课、晨会课的研讨、观摩、评比等活动。

重点加强品德与社会、语文、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分层指导意见实践研究。加强学科德育优质课建设,特别要做好以上学科的示范课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取得新成果。

3、充实校园文化内涵。

进一步优化校园设施,努力营造整齐洁美的校园环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庆祝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活动能力。向学生全天候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开设校园“绿色网吧”,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吸引学生在校参加网上活动。寒暑假组织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签订“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责任书,引导学生远离不良网络。重视对班集体建设工作的检查、考核、展示和激励,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4、加强德育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着力健全育人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构建高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有效考评教职工育人的职责、效能情况。继续执行好德育工作制度,制定班级建设目标及具体规划,确立班级建设目标,培养团结、进取、有序的优良班风。

(三)以“三化”为策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抓好德育工作,必须有好的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走特色之路,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德育工作社区化,使德育工作有时代性,有实效性,有鲜明的个性。

1、德育方式和手段现代化。

(1)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管理。

加强学习,按《班主任工作手册》上的具体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工作指标。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育人工作理念,借鉴德育工作的新实践和新经验,举办“以爱育爱”故事演讲、德育论文评比,理清育人思路,构建高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有效考评教职工育人的职责、效能情况。创新德育载体,努力实现育人工作新突破。经常总结、及时推广个人德育工作的经验。努力形成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

(2)建立好学校德育网络,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建立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小学德育工作规律,又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德育工作队伍,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2、德育模式和内容特色化。

落实今天行动计划。根据学段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口,狠抓养成教育。从每天身边的小事抓起,坚持不懈,有始有终,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

继续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形成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建设“温馨教室”,营造一种氛围,注重为学生身心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建设“温馨教室”,主要包括班级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身心理环境和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班都要争创校级良好班集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形成班级特色。

学校将“温馨教室”建设的成绩与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挂钩。继续加强少先队工作的研究与指导。

3、德育管理社区化。

挖掘学校、社区及社会的丰富德育资源和优势,大力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合力。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微课德育教学运用

一、微课概述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指教师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针对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5~10分钟时长的视频或音频。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戴维因此被称为“一分钟教授”。微课经推特、微博等传播开来后,开始流行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教学领域,经过众多一线教师的摸索、实践、分析和总结,微课已经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和得力助手。

2.微课的特点

一是内容少而精。一个微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在教学中,微课可以是教材重难点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学习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二是时间短而足。微课教学大多在5~10分钟,时间虽然短,但是微课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除了有课堂教学视频,还包含了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等教学辅助资源。在这个教学时段,能够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开展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三是资源情景化。微课以其特有的动画效果,特定的声、光、色,集视听等多种感觉于一体,能快速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3.微课的优势

第一,小课程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快掌握知识点。技工院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弱,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微课的制作使用了多媒体技术,有声有色,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很快被调动起来,从而可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相P的知识点。

第二,微课适合网络时代知识的传播。首先,技工院校的学生手机普及度高,用手机下载教师制作或推荐的微课开展学习,可以让学习变得生动、轻松。其次,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是“手机控”“低头族”,变手机为学习工具,无形中削弱了学生对手机的“心瘾”。最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地点,无限制地多次学习。

第三,微课适合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技工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授课时很难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学习和需求性选择学习。微课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二、微课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

1.系列微课的制作

微课制作的一般步骤:一是选择教学主题:二是准备素材,制作PPT课件;三是使用录频软件录制微课。下面,以笔者参加广东省第二届技工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系列微课比赛为例加以介绍。

首先,选定参赛内容。笔者学校按比赛要求组建了由5位教师组成的参赛团队,并一起学习比赛指定教材,探讨系列微课的内容。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决定以社会保险为内容制作系列微课,并分配好每位教师的具体任务。根据教材内容,要制作完整的社会保险系列微课,包括概述和五种社会保险的介绍,团队一共需要制作6个微课。笔者除了负责生育保险的微课制作,还与另一位教师共同负责失业保险的微课制作。

之后是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收集资料。通过查找网络、书籍资料,咨询学校负责社保工作的同事等途径,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与微课相关的图片、案例、视频等资料,丰富微课内容,并仔细研读资料,查找并确定在微课中需要向学生传递的核心内容。其次,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需求度,笔者决定阐述“享受生育保险的两个条件”。通过视频讲述第一个条件,中间还插入了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讲述。然后,运用真实案例一做练习并引出第二个条件,再和学生探讨案例一的答案;接下来,运用真实案例二阐述第二个条件的两种情形。再留下两道拓展思考题,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课后思考,正式上课时再进行解答。最后,撰写视频解说词。结合微课主题,设计微课教学,撰写相关视频解说词。解说词不仅要包括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展示,还要包括导入、视频间的衔接、结尾思考题等。

再者是录制微课视频。微课视频的录制可以分为视频拍摄与屏幕录像两种形式,一般需要使用高清摄像机、DV、智能手机等设备。笔者团队采用了两种方式,既录制了参赛教师角色扮演的视频,放在概述、生育保险的微课中,开头、结尾遥相呼应,也使用了录频软件录制微课。

最后是剪辑、合成微课视频。微课与电影拍摄的原理一样,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即对录制完成的微课进行音像同步剪辑,添加比赛指定的片头、微课标题、作者和单位、字幕提示等。

2.微课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是微课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的应用不应做硬性规定,可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和进度,由教师灵活应用于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等诸多环节。例如,笔者在讲授社会保险的内容时,在新课导入中播放了社会保险概述的微课,通过微课展示购买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教师对五种社会保险的定义、保障、享受条件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讲解时播放相关微课,使学生在浓缩了大量信息的视频中迅速掌握知识点。

二是微课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社会保险这节内容在教材里的篇幅并不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兴趣所在,笔者增加了不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都非常感兴趣,能认真仔细分析,并发表白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现学现用,新颖的教学形式给予了学生多重感官刺激,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教学趣味;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微课认识到购买社会保险对自身权益的保障和重要性。除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微课外,教师还可以将微课发送到学生QQ群、微信群,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自行观看,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微课在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微课是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制作出来的,缺乏与当下学生的互动,不能实时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相应的反馈和解答。

第二,德育课程的教材每章节都有重点、难点,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将它们都制作成微课。微课虽然“微”,却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难以完成如此多的微课制作,即使勉强完成,质量也无法保证。

第三,微课形式新颖,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教师认为依靠微课就可以上好德育课,彻底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否如此值得商榷。

第四,德育教师大多为文科出身,有些教师年龄偏大,计算机应用技术不熟练,而微课制作需应用PPT、Photoshop等软件,导致这些教师无法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找其他教师合作,又存在跨专业或无法完整体现教学构思和理念的问题。

四、微课在技工院校德育n程教学应用中的合理化建议

第一,微课的及时更新。微课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要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更新,甚至重新制作。在已经制作完成的微课的基础上,更新的工作量相对会小很多。

第二,搭建微课网络平台。集全市、全省,甚至全系统的师资力量把相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都做成微课,并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有学习需要的学生可以自行登录进行自主学习。

第三,归根到底,微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的有益补充,提升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仍需要德育课程任课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不断丰富知识底蕴,提升理论素养。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

二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成为吸引学生、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培养较强的教学内容处理能力,能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统观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三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教育能力,成为专家型教师。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师必须不断反思和总结,把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做法、困惑、思考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对教学做出分析和改进,并对与教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同时,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大胆探索,及时总结归纳为理性认识,这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6篇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坚持认真研读与其相关的图书、有关学习资料和各级党报党刊,始终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院里的统一学习和自主学习,使自己对党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有了更为理性的分析。从而丰富了自己依法办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自己实践“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的自觉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个人在廉洁自律方面,能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规定办事,对党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各项规定,能严格执行。

二、业务工作方面

2009年工作思路: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大赛、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努力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主要完成的具体工作有:

(一)加强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注重专业培训,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9年,德育教研部通过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建设,各区、县(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建设和各学校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聘请专家对全市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全力推进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在3月初建设完成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该网页由最新动态、理论文献、辅导中心、心育名校、名师风采、学生园地、互动交流七大板块组成。制定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运行分工方案》,将网页运行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省市新闻媒体、哈尔滨市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该网页的建立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了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创设了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和典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渠道,对引领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建设完成了哈尔滨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研究网内共90所成员学校,形成覆盖八区十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引领区域内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还举行了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一中、三中、四中、六十中、九十九中、萧红中学、通乡小学七所学校校长做了论坛发言。

三是12月的全市心理辅导室建设检查。按照省、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的要求,截止到2009年哈市共建设完成了70所规范化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12月份我们对各区、县(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申报学校进行了检查验收,确定了全市首批70所规范化心理辅导室。

四是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日昌、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博士刘视湘到我市对八区、十县(市)近500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

五是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7月在香坊区第15职业中学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研讨、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11月召开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哈一中现场会”。总结和推广了哈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哈一中心育工作经验对其他学校心育工作以很好的示范和启示,对心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即领导要重视,定位要准确,形成完善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途径体系;构建团队,齐抓共管,形成校长负责、政教处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建立以心理教师为指导,以班主任为主力军,以科任教师为辅的心育网络;大力投入,完善设施,规范辅导室建设,完善其功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适合学生主体。新晚报等媒体对会议及哈一中的心育工作予以报道。

六是对来自四川的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5月27日至6月24日,由德育教研部组织牵头,委托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对6名灾区小学生进行了五周的心理救援。这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予灾区中小学生的支持。此次活动由省心理学会、哈尔滨教育局、哈尔滨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得到了来自省心理学会、哈尔滨教育局、哈尔滨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道里进修学校德育部、基层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对6名孩子的心理救助,使孩子们初步摆脱创伤带来的痛苦,能够正确认知和面对创伤。一些心理教师、班主任也在学生心理救助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受益非浅。

七是送教下乡。6月18日组织哈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到宾县“送教下乡”。宾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全体成员和各中小学主管德育工作领导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哈尔滨市六十中孙林莉、新阳路小学刘芳、通乡小学周志东三位老师上了三节示范引领课。我部教研员与参加活动的教师就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话交流,有效地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对提高宾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八是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市各区、县(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0月27—29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讨会”,我们推荐了通乡小学刘会校长作为哈尔滨市中小学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刘会校长介绍了我市及通乡小学心育工作概况,反映了哈尔滨市心育工作开展的历程,反响强烈,赢得与会者一致好评。生活报等省内媒体予以报道,获得社会赞誉。

(二)深入开展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为落实《哈尔滨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哈尔滨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方案》。依据方案要求我们在全市和各区县(市)两个层面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

一是督促各区县(市)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优秀班主任论坛、班级文化展示、学生社团建设评比、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等活动。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分三个层面:以案例、教育叙事为切入点,提升年轻班主任工作素养;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全体班主任综合育人能力;以开展班主任育人风格为示范引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二是深化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在各区县(市)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期间,设区域赛课专场,我们德育教研部联合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考核、验收、评比,并作为班主任岗位练兵比武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区县能积极贯彻落实,工作卓有成效,几乎全部设立了赛课专场,且精心筹划,准备充分。我们检查、指导、服务到位,工作不流于形式。在进一步推动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是对广大班主任的一次又一次的有效培训,提升了广大班主任与人理念,发展了广大班主任的育人技能。其别值得称道的有道里、南岗、香坊、平房、尚志、五常、宾县、依兰、等区县,领导重视,教师参与积极,切实推进了班主任岗位练兵工作的开展。

11月28日,我们在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举行了由南岗区筹备的市级德育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这是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评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岗位育人能力。会上南岗区就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做了很好的总结和经验介绍,南岗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了“生态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的途径和模式。同时将班主任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班主任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与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和班主任个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提升了班主任育人能力,形成了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育人风格。南岗经验对于各区县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课,深化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会上冯院长和省教育学院张晓明院长做了重要讲话,就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德育理念和功能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今后德育实践活动和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工作的开展做了重要指导和部署。南岗现场会使与会者对德育实践活动课加深了认识,达成了共识,在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实质、原则、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思考。会后,黑龙江晨报对会议及哈尔滨市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予以报道。

道里区德育部正在积极筹备市级的班主任育人风格特色展示活动会议,会议预计09年4月上旬召开,相信此次会议对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特别是班主任育人风格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展示和促进作用。

(三)其它特色工作

一是联合视导。上半年我们会同培训、干训、科研、规划等部门联合视导了道里安阳小学、康富小学、工程小学;道外34中学、团结小学;南岗文林小学、团结小学;香坊通乡小学、民生路小学;平房99中学;松北130中学。本部门单独对共同体学校红阳小学、安静小学、阳明小学、60中学、33中学,以及阿城、五常、宾县进修学校进行了视导,详细了解了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课程德育、德育评价、新课程改革工作、班主任培训情况。调研中了解到各学校德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能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按规定纳入课表,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兼职心理教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基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学校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二是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班”。邀请了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现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做了《中华传统美德》讲座,市委讲师团副团长艾立华做了十七大报告辅导,南岗区介绍了部级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的经验,风华中学介绍了养成教育经验。

三是由市妇联、市教育研究院主办,我们与儿少中心联合承办了“迎奥运、迎大冬、放飞梦想”道德实践图片成果展活动。全市中小学校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参加了活动。市委副书记王颖同志为成果展揭幕,我院党委副书记王晓波同志出席会议,并同少年儿童一起度过快乐祥和的节日。此次展出的17所中小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从不同侧面全面展示了我市广大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喜迎奥运、大冬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7月6日至7月21日对哈尔滨市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40课时的免费培训。

五是组织协调哈尔滨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兆麟小学参电视访谈活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决定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etv-2)]共同组织实施“学校特色经验访谈”大型系列活动。10月我们组织哈尔滨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兆麟小学参与了访谈活动。哈市第一中学做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介绍,49中、兆麟小学做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经验介绍,该节目寒假期间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播出。通过此次活动,三所学校可以同时享有卫星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的展示,更多的教育同仁将分享哈市德育工作成功经验,增进大众对我市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了解与认同。此次活动适时总结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管理经验、发展模式对于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发掘与提升教育创新的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六是召开了全市教研员工作会议。为落实市教育局和院里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我们召开了全市德育教研工作例会。会上听取了各区县(市)德育教研工作汇报,布置落实市教研院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示活动有关事宜,并就全市德育工作广泛开展沟通和交流,讨论和反思,规划和展望,对全市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热情、端正态度的作用。

七是在省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

11月20日—28日,在黑龙江省首届心理学科uc说课大赛活动中,由于我们前期培训得力、组织到位,赛课教师准备充分,我市31位赛课教师取得骄人的成绩,全省一共33人获特等奖,我市有12人获得特等奖。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有效开展工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结果。

在11月3日结束的全省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中,3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特等奖,1人获“班会课说课”单项能力展示特等奖。还有16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一等奖。这次活动展示了哈尔滨市班主任教师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反映了我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练兵的初步成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的不够深入;思想不够解放,学习劲头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 德育课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5-02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描述、分析,总结归纳出所要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具有诱导、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必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的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知识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采取的是师生互动的双向知识的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师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交流沟通空间,学生的参与度加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花费更多的精力,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选择具有正能量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相互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德育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是被动的,更不是一个机械的接收教师传授知识的接收器,而是具有独立思考、健全人格、丰富生活阅历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纠正不正确的认识等等。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增强德育课吸引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案例是现实社会或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实事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的凝聚了正能量,有的可以吸取反面的教训。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分析,能够吸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阅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等等。

(三)案例教学法具有诱导、激励的作用。一个活生生的德育课教学案例,不但可以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能够诱发学生深入思考案例反映出的道德问题和包含的人生哲学,思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明确自身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四)案例教学法具有协调作用。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课案例进行教学,既能消除德育课教学给学生造成紧张不安的心理,又能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德育课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真挚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另外,德育课本身有着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有的问题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了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发挥了协调师生间关系的作用。

二、如何正确运用案例进行高职德育课教学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必须在案例的收集、选择、运用的方法上进行探讨。

(一)案例的收集。德育课教学案例的收集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就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德育课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是常用的、间接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案例收集方法。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图书、报刊杂志、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等,进行案例收集。尤其要注重收集在社会上、理论界、学术界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思考的、有争议的案件,是德育课教学的最好案例。这样的案例不但能够说明一般的理论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盲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探讨意识、兴趣。

2.网络收集。网络收集是指教师通过不同的网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是教师收集资料、备课的最有效的渠道。由于网络信息多,内容更新快,教师可以通过网路收集到最新的典型案例,运用到德育课教学中,增强说服力。

3.实践收集。实践收集是指教师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德育课教师也不例外。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是德育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课教师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收集案例,通过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并把收集到的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更能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更好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选择。

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通过资料收集、网络收集、实践收集到的案例,并不一定都适合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德育课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德育课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要包含或者准确说明德育课中的某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同时,德育课中的许多基本原理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某一个基本原理,作为德育课教师,不但要精心阐述、论证德育课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而且要通过案例的具体描述、分析进行说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入地思考,分类选择。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具有说服力的、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

选择案例的原则。如前所述,德育课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有的还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德育课教师在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类选择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1.目的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选择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德育课的内容和基本原理讲清楚,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准确理解和把握德育课所讲授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做到有的放矢,切记脱离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纯粹的选择案例。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从现实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真实的故事,也就是以事实为依据。德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德育课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课程,选择的案例必须要准确说明德育课的基本原理,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选择具有科学思想、聚集正能量、使学生能够产生正确思想认识的案例,杜绝选择具有非科学思想的案例。

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针对德育课教学中某个章节、某个基本原理、某个知识点,尤其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案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学内容,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案例的选择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果案例选择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案例也不能说明教学内容,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

(三)案例的运用。运用案例教学是为了说明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方法,所以,运用案例教学要跳出案例看案例,正确运用案例。

1.案例的运用以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应以运用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那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案例对学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尽量不要在教学中运用。另外,运用的案例既要简单,又要说明问题,复杂的案例,最好不要运用,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2.案例的运用在精不在多。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案例,但是,并不是运用的案例越多越好,过多地运用案例,不但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影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地运用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即简单明了,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突出一个“精”字。

3.案例的运用要适时更新。任何一个案例都有特殊的适应范围和时限,即使同一个案例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都能运用,也不能反复运用,如果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反复运用某一个案例,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所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案例,要适时更新,每一个案例最好运用一次,说明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最多使用两次。

参考文献:

[1]王跃.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2]陈钧芩.浅谈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年19期

作者简介: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活动教学 德育教学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随着中职教育不断发展,中职教学逐渐朝着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方向发展。德育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德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德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概述

1.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德育课活动教学是针对德育课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德育课的活动教学是指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1]。德育课活动以实现学习与活动的转化为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愉悦的氛围内完成课堂教学目标。[1]

2.德育课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德育课教学应该重视实践与教育的结合,这也是德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活动化的教学模式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2]。中职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中职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是思想波动性较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化的德育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不但符合学生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而且满足了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中职学生大多讨厌刻板的课堂讲授,喜欢在活动中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对德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发挥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二、德育课活动教学的应用策略

1.组建活动小组,实现互动合作学习

德育课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为教学的载体,为方便活动的展开,教师可以在组织活动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活动小组,组建起互动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是为了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学习机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时,需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这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很好机会。例如,教师在德育课程开始之初,为学生组建起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由基础差和基础好的同学共同组成,但是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要基本相当[3]。当学习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进行分组,但仍要保持成员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公平竞争,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成绩,还要帮助别人提高整体实力。这种油然而生的双重责任感会激发学生的斗志,小组内人人追求进步,全组齐心协力共同成功。由此可见,小组模式在活动教学中的应用,切实提高了德育教学的效果。[2]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投身教学活动

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德育课教学,也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德育课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及主动思考的能力。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衡量德育课活动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擅长的事,使其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从而自发地投入学习中。例如,教师安排学生做“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教师要安排好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的角色,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写字、绘画较好的同学可以绘制宣传海报;口才较好的同学可以作为小记者采访校园的同学;做事认真细致的同学可以整理、统计调查问卷。学生投入到活动中,每个人都积极献计献策,努力完成好活动任务,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调查活动,而且也懂得了很多正确使用网络的知识,从而帮助他们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

3.总结学习经验,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含总结与反思的过程。德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反思可以说是知识的一种升华。反思的目的是将课堂活动的体验上升为理论思维,进而用这种思维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学生反思的过程是自我升华的过程。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完全形成,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德育知识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每一次德育课活动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自己也要及时总结和反思,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和行为。学生只有将这种总结和反思的模式转化为一种主动的行为,才真正实现了德育教学的意义。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极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德育课活动教学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内化成了坚定的道德信念,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总结反思,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自觉抵制社会中不良风气影响。[3]

结束语:

德育课活动教学是德育教学的一种创新,它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模式,真正使德育教学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种活动化的教学可以有效补充常态教学方式的不足。日常教学实践表明,德育课活动教学对提高德育课的教学魅力,发挥德育课的教育作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德育课活动教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使德育课活动教学真正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 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

[2]宋运娣.提升问题情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反思―《感受文化的影响》“一课两讲”反思[J].增城教育,2011(01).

[3]杨武州.浅谈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理论性知识点教学效率 ―《影响价格的因素》观课反思[J].增城教育,2011(02).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分制;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对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3-0036-02

在学分制背景下,学校教育仍然要遵循以德为首,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德育首位的观点:“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一、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一,学分制的推行使得德育活动缺少固定的空间依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分散性使得以行政班级为阵地开展德育工作失去了空间的依托。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上课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固定在某一个教室内,一方面使班级的成员有一种归属感,另一方面也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德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然而在学分制条件下,由于选课和所选教师的不同,同班级的同学往往被分散到不同的教室上课,不利于整个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

第二,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差。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技能人才,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分制背景下的德育工作阵地不外乎三个课堂,即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的第一课堂、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渠道的第二课堂和以公寓宿舍为主载体的第三课堂。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第二课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深度的指导,即辅导员在引导和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不够深入。而以公寓宿舍为主的第三课堂学生的自主意识也较差。随着学分制的推行,使得这三个课堂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际情况是现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几乎是学工线包揽,任课教师中,除了思政课部,其他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较少。虽然很多学校建立了班导师制度,但导师除了在专业方面给予一些指导外,很少和学生接触。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肩负着更大的使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总体上趋于年轻化,容易和学生沟通,但也存在经验不足,管理方法不当的现象。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一些特性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类别多样化,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就业压力大,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越来越难,有些学生不能正视现实压力而变得愤世嫉俗,言行举止极易走极端。此外,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导致他们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到学校后,不能适应周围的新环境,不服从学校严格制度的管理,管理越严格,逆反心理越严重。还有的学生报志愿的时候执行的是家长的“命令”,自己本身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厌学情绪严重。

第四,新时代的变化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网络与现代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带来极大冲击和影响,德育工作更为复杂化。“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

二、积极探讨学分制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1.积极促进德育工作三个课堂的相互融合

一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提高到课率,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形势与政策课、军事理论课、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心理素质教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课等也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辅导员要熟悉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任课教师联手,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特别是对那些经常缺课的同学要及时谈话,了解情况,排除不良因素,提高课堂到课率和参与率。

二是以学生为主体,践行主体性德育观,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德育活动。践行主体性德育观是新时期辅导员德育工作应坚持的新理念。主体性德育观将德育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主体。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践行德育活动。为此,必须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以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为主。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训、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科技发明、校园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奉献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以教室和寝室为阵地,鼓励学生开展班级和寝室道德文化建设。教室和寝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大一的学生,他们要上晚自习,在教室待的时间更久一些。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做好班级和寝室文化建设,并有效凸显道德教育。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大学生手册》,教育他们自觉遵守寝室管理相关规定。其次,要指导学生美化教室环境,鼓励学生发挥特长,通过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来表现宿舍成员的共同理想追求,共同的审美倾向。第三,营造健康舆论环境。寝室相对于教室来说是一个宽松的环境,言论自由得多,由于各个学生的思想素质高低不一,脏话、牢骚话、不利于团结的话都可能出现。第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高职学生,由于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龄人的交往少,有些学生在家比较娇惯,依赖性强,在外不会主动的正确的交往,再加上学习紧张负担重,这就造成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2.构筑高职院校的新型德育模式

一是要重视情感化教育模式,建立情感互信通道。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情感投入。只有从以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感人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辅导员可以根据所带班级情况建立情感互信通道,例如辅导员可以利用特色班会和团会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班上集中讲解。如寝室矛盾问题,通过对建立良好寝室关系和友谊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保持等阐述,教育他们尊重不同成员独特个性的同时,也能够换位思考,能够宽容一点,大度一些,杜绝以自我为中心,营造和谐的寝室关系。对于学生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心理困惑,也可以在班上加以引导。

二是创新网络德育模式,充分发挥网络的德育功能。随着网络在校园普及,学生公寓基本具备上网条件,拥有电脑的学生群体不断增加,学生大多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因此,正面的宣传、用大量具有良好德育功能的信息占领网络阵地,使高职生获取信息的同时,实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关注学院、系部的德育网站,对一些负面信息能够及时给予引导。要开辟网络德育的新途径,如辅导员通过博客、QQ空间、飞信群等资源,不仅能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更能有效传达信息,潜移默化的将德育工作渗透到网络沟通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创建班级QQ群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创建班级网站和BBS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德育方面的教育,对于院系通知和德育宣传资料可以在班级网站上设立专门的板块进行宣传。

三是整合德育教育模式,协同实现教育目的。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整体化德育教育模式。辅导员不仅是重要的教育者,而且要担当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教育之间的桥梁。辅导员要及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经常与家长联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此外,辅导员要了解学生 的社会化程度,尤其带毕业班的辅导员,要了解学生意向签约单位的情况,帮助学生正确择业,并能够追踪观察,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辅导员业务水平

一是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的长久性、有效性要求师生关系的稳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加强和学生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辅导员要深入课堂、班级教室、寝室、学生文体活动场所,融入他们中间,才能担负起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重任。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如网络语言的运用,善于利用聊天等交流工具,如QQ、飞信、博客、邮箱等,加大与学生交流的力度。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要使学生在敞开心扉认同教师的同时,也有敬畏老师的一面。

二是树立教师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感化学生。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逐渐增强的同时,教师要以对道德品质的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征服学生。教师的模范作用是最好、最有效的德行催化剂,学生通过教师高尚情操的感染、熏陶,从潜移默化中,由思想到行为的道德升华。

三是善于总结,注重学术研究,不断提高德育业务水平。在德育工作中,辅导员应把遇到的困惑及时提出来,和其他老师多进行联系和交流,虚心请教。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争取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做学术研究型辅导员。

总之,学分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寻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要善于从新的视角以新观念认识问题,用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姜继红.积极探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1。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网课德育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持续强化 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 课题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及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的“木”指的是才能,“人”指的是品德,足见德育这项育人工程的宏大与重要。

一、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为收到理想的教育成果,就要做到“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就要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狭隘观念,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发掘和探寻德育的切入点,适时地进行融合,完成有效的德育渗透。虽然渗透反馈的效果不那么迅捷和凸显,但其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是不容小觑的。

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投身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对综合型素质人才的需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多年探索德育渗透的实践中发现,德育渗透工作还具有表现方式上的多样性和延续发展的无限性。因此,德育渗透工作大有文章可做,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二、实施德育渗透的途径

1.学校

为使德育渗透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专题教育的同时,应不断地强化和完善德育的教学渗透,努力使之常规化系统化;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不断探索研究,出台总体方案和分支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阶段性检验及评估,使方案不断得到调整和更新。要注重总结成功经验,克服负面问题,积极进行成功案例的推广与交流,通过报告会、研讨会、总结会等形式让教师获取更多的经验,增强其自信和动力,进而提升德育渗透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努力发掘教材内容中更多的德育渗透切入点。在做教学工作计划时,均辅以德育渗透主题及方案,认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乃至细化到备课时把相关节点在教案上做“提示注”,并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更新方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效果。各科教师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以形成既有主体共性特征、又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德育渗透格局。

比如德育课,其教材的属性就是德育,具有鲜明的特点,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要运用“四结合”方法,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打作用,即:结合教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学校等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优化社会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抵制不良风气侵蚀的免疫力;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评论,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人公意识;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举止行为等,进行操守规范教育。

又如文化课中的语文课,教师可借助概述汉语发展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用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自信心。从语言本身就具有文明与不文明的道德属性的例子中不难看出,语文课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得天独厚的客观优势。

再如专业课中的微机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还可结合网络、网络色情、网络病毒等状况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结合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所引发的不良后果以培养学生自控自律的优秀品格。教师要在备课中潜心挖掘、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巧妙的渗透,使课堂教学形成了点连成线、线排成面、面叠成体的三维化、全方位的德育渗透立体空间。

三、德育渗透的成效

数年来,笔者学校持续强化德育渗透工作,所反馈出来的成果是显著的。一是活化了课堂教学。教学细节更丰富多彩,教学氛围更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使教学与德育渗透收到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二是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表现出跨越式的提高。正能量占据主导地位,违纪率大幅度降低,家长更满意,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也明显提升。三是毕业生综合素质普遍增强。笔者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显示,各企业对学校毕业生均给予好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由此可见,持续强化德育渗透,具有深远的教育改革发展意义和现实的社会意义。学生一届届更换,专业不断增设和变化,教材内容也在更新,德育渗透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而是学校必须践行的永久性课题。

上一篇:学生德育总结范文 下一篇:德育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