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4 23:12:00

网课交流材料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导学式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练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样的主题。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又难理解只有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人教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等》;河北版《细胞体由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等。

2.自学式

自学式是学生通过自学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学生将知识点以各种题型的形式存储起来,在全班展示交流。

具体是:收集信息--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提炼知识--组内交流(处理信息)--组间交流--生生质疑--师生质疑--解决问题

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生物技术》等主题。这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爱好,兴趣自选教材内容,提升知识点这更能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原则。例如:人教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河北版《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的珍惜动物》《我国的珍惜植物》《药品与安全》

3.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式是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设置多个专题,由小组成员展示本组的专题。

具体是:依据教材(生物标准)--自选专题(学生)--组内设计--组间表演--评价主题(师生)符合这类课型的一般是《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等主题。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表演、模仿、能大大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人教版《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河北版《病毒的控制和利用》《田野动物的调查》

4.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是由学生收集材料经小组加工处理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研讨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处理材料(组内)--表达交流(组间)--提问质疑(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等主题。例如:人教版《空中飞行的动物》《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

5.实验探究式

实验探究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背景由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问题情境(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作出假设(学生)--实施方案(学生)--表达交流(组间)--得出结论(师生)

第二种模式:实验情境(验证性的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得出结论(学生)--猜测推理(理论推理或质疑)--实验证明(现有实验材料)--表达交流(组间)--生成问题(师生)--全班展示--得出结论(生、师)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科学探究》主题。例如:人教版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种子的萌发》;河北版《探究蚂蚁的食性》等趣味性生活性比较强的探究性实验和河北版的探究竟大多数属于第一种操作模式。比较经典的实验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属于第二种模式。

6.竞赛式

教师和学生事先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应用性强的题库,有小组成员自选题目进行抢答、抡答、必答等专题。这类题要求教师设计同一类专题的剃度相当,难度相当,教师评价公正。

具体是:课程标准(熟读课标)--分析教材--确立重点--收集材料--重组加工(材料)--编写题库(基础性、能力性、趣味性、应用性)--自选专题(学生)--表达交流(组内合作)--及时评价(师、生)--评出优胜(积分制)--颁奖奖励

由于学生自选专题组间互动教师能科学的评出优秀组。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增强。符合这种课型的有:单元复习课。

7.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色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进行展示和研讨。适用:生物资料展示、科技论文、设计展、优秀标本展、优秀模型展。

8.讲述式

讲述启发式:根据教材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讲述启发方式突破难点,输导学生思维。

具体是: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讲述(思维过程)--适时启发--得出结论(师生合作)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这种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讲述,它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完全将自己摆到和所教的学生的同样位置、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合作者。同时教师又是他们中间的领头羊,要求教师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讲解知识点。

9.网络整合式

网络整合式: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教材内容相整合并在网络教室展示的教学模式。

具体是:收集资源(网上)--整理资源(课下)--小组交流(QQ,人与人)--组间交流(BBS论坛)--互动研讨(人机交流,人人交流)--得出结论

此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计算机的打字基础,上网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网上的基础。

10.光蝶互动式

光蝶互动式:是光蝶中的学生和教师与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有机的互动的过程。

具体是:依据课标--确定重点--设计问题(教师)--整合光蝶(整合课堂、整合问题、整合学生)--四动学习--(光蝶中的生生互动、师师相动;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师师互动;课堂与光蝶中的师生互动;光蝶与课堂中的生生互动)。

1 1、问题式

问题式:是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师、生)--质疑问题(生、师)--生成问题(师、生)--学以致用

符合这类课型的有:《健康地生活》《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主题。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一、“三段五环节”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三段五环节”模式的基本框架:(课前阶段)提出整理要求,学生自主整理――(课中阶段)分享交流构建,全面内化提升(五环节)――(课后阶段)进行检测评价,反馈复习效果。“三段五环节”模式的最大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作用,让学生在独立自主中学习,在分享交流中构建,在分层练习中内化提升。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教材为教学资源,以乐于参与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交流、分享、构建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整理复习中构建知识网络,查漏补缺,全面内化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二、“三段五环节”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下面以本人上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为例解说模式。

(一)课前阶段:提出整理要求,学生自主整理

复习课,由于学生对旧知识或多或少出现了遗忘,所以在上复习课前,教师要根据复习目标和重难点编制好整理复习材料,提出具体的整理要求。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时,我是这样编制整理复习材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1.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利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我们学过有哪些知识?利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3. 我们已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这些所有知识,请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4.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你有哪些不明白的?有哪些题目容易出错?把题目及你的错解写下来。

(二)课中阶段:分享交流构建,全面内化提升(五环节)

复习课主要的目的是将平时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内化提升,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本人认为可通过下面五环节实现:

第一环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复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使旧知以新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如: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课伊始,我就用课件创设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猜一个被一块木板挡住上部分,长5厘米,宽5厘米的规则图形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想,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

第二环节:小组分享交流,构建知识结构。教师出示课前整理复习材料,学生围绕整理复习材料的内容在小组内分享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小组内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共识,把自己整理得不够完整的材料补充完整,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第三环节:全班分享交流,完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是复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此环节我为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有补充的同学可站起来补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起智慧的碰撞,最后全班达成共识,完善知识网络图:

第四环节:组织分层练习,全面内化提升。在复习课中,要针对复习目标、重难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知识的生长点、连接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得到全面内化提升,实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目地。

第五环节:开展多元评价,及时总结反思。教育心里学认为:通过教W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课后阶段:进行检测评价,反馈复习效果

有效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故在复习完成时,要出适当的题目(相当一次的作业量)的检测题,用A4纸单面打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后独立自主地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上交,教师进行全批全改再发回给学生。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译课 网络教学 互动平台 构建

大学英语翻译课是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大学英语知识的一门课程,英语的阅读、听力、记忆全都需要翻译能力,所以大学英语翻译课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实践课程,其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大学英语翻译课教学的高效性,已成为更好地提升学生英语素质的突破办法,构建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构建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背景研究

1.1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互动翻译教学对比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注重的是反复进行语法练习和单词记忆,以求能取得正确的翻译结果,但往往是教师讲解很多,学生疲于应对,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只是进行单纯的讲解训练,很难在翻译教学中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网络互动翻译教学注重的是利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翻译教学更具实践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在线解答、在线交流、在线资料、在线合作等一系列可以促进翻译学习的功能。这些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能力。

1.2翻译教学中的对比语言学

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做的就是对比英语和汉语的共同性、差异性,然后从中掌握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才能掌握翻译的准确性。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中,加入英汉词汇、语法、语境等对比的成果研究,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英语和汉语的翻译技巧,提高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克服自身母语的思维习惯,使翻译的英语更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

2.建立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重要意义

2.1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同时学生是体现教学价值的主体,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提出自己关于学习的想法和意见。由于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同,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学分,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持努力向上的态度,而教师一般主要负责讲解本节知识内容和设计课程讲解方式,并不能全面地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便学生能及时反映教学问题,使教师对教学效果能有所了解。具有强大交流功能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可以实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并以此强化教学效果。

2.2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空间拓展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大学英语翻译课堂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缺少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和及时沟通的空间,导致教师与学生彼此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出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不能解决每一个学生的翻译问题,这样导致学生的问题积压,形成学习误区,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教学的质量下降。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地实现课堂控制,使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空间得到最大限度拓展。

2.3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共同成长

古时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至理名言,现在也可以使用大学英语翻译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实现这样的传统。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通过共享学生、教师之间的翻译成果和教学心得来互相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翻译材料或教师的教学心得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效获得研究教学方法的资料,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地学习他人的长处,教师及时地得到反馈而提高教学质量。

2.4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设计

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出发点是为了学以致用,不管是考研还是参加工作,都希望通过学习英语翻译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英语翻译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决定着教学效果要与社会需求挂钩,为了满足社会对英语翻译水平的要求,学生应当进行量化实践翻译训练。学生具有自己的兴趣、目标、用途,因而需求一个能提供不同类型翻译材料的平台来进行量化实践翻译训练。通过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多样化设计,用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实现最优的教学手段。

2.5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用性

大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学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改变。英语翻译的教学内容应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及时地与社会需求进行结合,使教学的内容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这样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用价值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否则,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容易造成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求,影响就业。

3.构建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支撑条件

3.1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

学生与教师交流平台的构建是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应包含导学、翻译材料、优秀翻译作品展示、问题反馈、成绩计算等几个方面。在这个板块的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的方式,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构建这一平台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上机自主学习,教师统一讲解基本知识,分组讨论、辅导学生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层次目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解时,要注意及时沟通,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整,在参与分组讨论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时,要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地解决各自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享容易出错知识点的规避技巧,应设置上传文件、互评翻译作品、资料共享、交流经验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个板块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有着共同学习爱好的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弥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在自主学习交流的同时,要与教师及时沟通,依靠教师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根据教师安排的合理计划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互动交流平台的作用,才能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3.3学生、教师、作家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

学生、教师、作家互动交流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学生量化翻译实践的能力。在这个板块,应建立文学作品鉴赏、作品分类、实时交流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平台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翻译,可以改变一些翻译工作的枯燥无味,引起学生翻译的兴趣。如在线与作家交流,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学的热情,以高质量翻译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为荣,这对学生翻译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翻译作品的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分组讨论、主题翻译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学生、教师、作家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找到翻译的乐趣、技巧,全面化培养学生的翻译思维,拓展学生英语翻译的视角,有效地完成学生量化翻译实践的训练,从本质上提升学生英语翻译和运用的水平。

3.4学校与就业机构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

学校与就业机构互动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及时把握就业所需技能的学习,这个板块应接入企业分类、招聘信息、模拟简历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企业所需的翻译资料告之学生,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水平检测,又可以让学生了解以后自己将要接触的翻译资料,从而强化自己的英语技能,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就业技能。学校与就业机构互动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改变只能根据教师传达的知识、信息来进行学习,从而做到在模拟工作中学习翻译,激发学生英语翻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热情。

4.结语

通过构建学生、教师、作家、企业的互动交流平台,可以使大学英语翻译课变得更有实用性,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成长,课程发挥的价值也更大。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建立既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又是实现英语翻译课教学高效性的必然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普及率也会越来越高,形式也会变得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啸.谈大学英语翻译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1,(2):60-61.

[2]王影.如何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能力[J].才智,2012,(31):77.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教学

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随着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示出其能力的不足,而需要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本文就高中数学不同课型阅读教学谈点粗浅看法。

一、针对不同课型实施阅读教学

(一)新授课的阅读分为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

概念课的阅读。采用“粗读、细读、精读”三环节教学。粗读――了解概念的结构、意义及背景。细读――反复推敲关键字、词、句。精读―一准确把握概念关键特征、基本性质,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区分相近的概念,理解其适用范围,命题课的阅读。采用“粗读、细读、精读、拓展”四环节教学。粗读――弄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及其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细读―一探讨命题的证明途径和方法。精读――联想类似命题,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拓展――思考命题能否逆用、变用、巧用、推广及引申,并举例说明。

解题课的阅读。采用“细读、精读、拓展”三环节教学。细读――认真审题,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思考解题过程。精读――尝试解题并与正解比较解法的优劣,掌握用图技巧,使解题过程的表达简捷规范。拓展――适当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探求问题成立的真假,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自编题目进行知识拓展。

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课内外结合,以教材内容为引子,鼓励学生多方收集信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数学模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合作交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的阅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学习新知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反思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的阅读。课前独立反思性阅读,系统梳理、归纳整理所学知识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沟通知识与方法间的联系。课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使学生体验构建知识网络过程,形成所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最后,通过拓展解决―些综合性或应用性较强的问题,训练技能,使知识“循环出现、螺旋上升、不断深化”,从而提高能力。

(三)讲评课的阅读。测验后,反馈结果,展示典型错例,让学生细读,寻找错因,进行讨论、评析、纠正。展示一题多解及创新性解法,进行借鉴性阅读,优化解法。对典型题目进行拓展、变式训练。评析后可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题作巩固或拓宽,鼓励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或对试题作变式研究。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

二、将阅读教学按阶段划分,分层次要求

研究中,根据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将阅读教学分为“扶读、解读、放读”三个阶段,分层次要求。“扶读”阶段――教师编好阅读提纲,选一些典型内容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阅读,解读每段材料的含义,指出关键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阅读不同材料的初步方法。“解读”阶段――在老师指导下自编提纲,根据,材料进行阅读,逐步掌握数学阅读的策略并适当进行交流评价。“放读”阶段――学生独立阅读,整理归纳出阅读重点,并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遇到困难能自己查阅相关辅助资料进行解决。

三、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初期,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期刊、网站等,让学生收集趣味数学、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等材料,在全班交流,使学生通过“读”,学习数学新知识,感知数学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在阅读材料中设置一些易错、易疏忽的信息陷阱,使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学科阅读的区别,转变观念,提高阅读意识。

四、注重学法指导

(一)鼓励学生采用主动式阅读。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特点,根据上下出预知、猜想、估计、试证等等,再与材料进行比较,通过主动加工上下文材料,发现知识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二)重视数学语言的掌握及转化训练。数学语言是文本、符号、图形语言的交融,阅渎中语义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因此学生应边阅读材料边进行画图、演算、推理、概括、验证和揭示规律等,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三)通过学生习作培养数学语言的理解、表达、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数学小论文、错题剖析、归纳学法及解题方法等材料,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五、推荐课外资料,加强阅渎指导

课内的方法需要课外巩固强化。教学中,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个体差异,推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读物或研究性学习材料,并加强对学生阅读及查阅资料方法的指导和强化,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并形成―定的阅读习惯。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5、6月份的教研,老师们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最多的就是听课、评课。观摩就是学习,教研就是交流,交流就是思考。

围绕学校校本教研,围绕与市的联谊大教研,围绕区联片教研,语数英全体教师到观摩了市老师推出的研讨课,还参与了在其他联片学校的听课。语文组的全体老师还特别积极地聆听了市能手评选的优质课,观摩了**老师的示范课《黄河的主人》。对这些课,各教研组都进行了认真的评课和赏析。

值得欣喜的是,5、6月份的教研活动研讨的味道浓了,教研的目的性强了。大家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不再好话重复了一篓子,自己的真实看法却蜻蜓点水,无关痛痒。大家在交流的同时,更多是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自己对问题的新设计,老师们评课的开场也由我认为“××老师的课的优点是什么什么”,改成了“××老师的课的优点我就不说了,我想说什么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像在语数教研组,评课的同时,还穿插了专题内容的学习。比如语文组,就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分期重新学习了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的学段目标。

二、展示与提升

6月,对很多老师来说,是展示与提升并行的。6月份,配合区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选,经过层层推选,**老师以**区第一名的成绩被推选参加6月份的市优质课比赛。

在参加优质课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充分看到了捆绑式发展带来的优势。我们参赛的老师充分享受了市的名师资源,像**主任、**老师、**老师等,从备课到磨课,从民生街到市,再从市到民生街,一次一次地变换场地,一遍一遍地完善思路,对我们参赛的老师提供了无私的智力支持。

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所有参赛的教师和对参赛老师进行帮助的老师,都在活动中付出了。我想,这个付出的过程,就是展示与提升的过程,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教育智慧是一种实践中的智慧。

三、其他工作

①5月份完成了教师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查了备课学习笔记(反思)上反思上博情况,并进行了网上公示。

②自5月20日开始,安排一年级招生预报名和六年级毕业生登记表填写事宜,5月5日-8日进行了一年级新生预报名,截至5月底,此两项工作顺利完成。

③5月份组织了教师话考试。

④5月10日组织了诗词讲座

5月21日**牵头组织开展了“啄木鸟在行动”查找错别字活动,并进行了文字图片上报。

⑤5月24日完成了重大问题研究材料上报;5月10日按要求上报了区成功金点子案例2篇,一篇是学校的《搭建随笔-博客平台,引领教师成长》,一篇是孔娟《培养师生察言观色能力》。

⑥6月28日完成了区电教系列活动评比材料上报:电教课1节:**老师的电教优质课录相课、课件及上报论文2篇,博客,网站等。

⑦6月22日**、**老师指导4-6年级学生完成了**区教育网学生社区注册。

⑧6月份图书室完成了下学期图书征订。

⑨下发了每月2篇的教导处学习材料。

⑩助德育处承担了科技节的科幻绘画、科技小论文、时装秀、电脑动画、电脑绘画等项目。

四、教导处下一步主要工作

学期工作善始善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期末复习工作

1、7月15日前结束新课,各科进入复习状态。

2、关注小科教学,做到结束课程。

(1)音体美、健康、信息技术等科任课教师要自主命题,作好考查,考察成绩报班主任填写学生成长档案,其中健康教育试卷和考查成绩还要报教导处存档。(2)科学、品社等科用区发试卷随堂考查。

3、语数外等主要学科要保证两周的复习时间,既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又要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提高。要求教师做到:

(1)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纲挈领的目的。(2)是“通”。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3)是“补”。弥补缺漏,消除疑惑,深度理解。

4、严格组织好期末复习和期末考试。

5、按时完成好学期末各种材料的收交及归档。

二、教学评比系列活动

1.优秀博文和优秀教(学)案,指教师个人博客中的精品博文或教(学)案,每人每类限报1篇。以级部为单位上报,责任人各级部主任。(成绩揭晓后,要对照博客进行核对,没上传博客的,取消资格,下一位次递进)

2.优秀小课题研究的展示采取多媒体展示,地点设在多媒体教室,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指导教师展示。展示应包括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计划、过程性材料(图片、记录、资料、体会、小论文等)。

时间:拟定于7月15日前完成。各级部主任于6月10前将本级部的的相关参评材料报教导处。

3.优秀备课组评比,用课件现场交流展示,地点在多媒体教室。交流展示的内容主要是:集体备课情况简介+各成员学科教学博客+备课组优质课的教(学)案设计、开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及该优质教(学)案及反思的被评论情况。语文、数学组至少报2个,英语组至少报1个,音体美等组自愿参加。

时间:拟定于7月20日前完成。各教研组长7月15前将参评备课组的相关材料报教导处。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网络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技术领域中新崛起的前沿技术,网络教学作为1种新的教学方式正在我国方兴未艾地开展起来。在选修课、研究课的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网络教学的资源共享性、多媒性、交互性3大优势,但它能否适合于45分钟内的课堂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呢?为此,以地理课“澳大利亚”1课为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尝试与实践。

2、实践的步骤

1.网页的制作

依托校园网这1局域网络环境,制作澳大利亚网页。主页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分为自然环境、资源与发展、居民与城市、特有动物4个部分。

在自然环境的网页中又分为位置、景观、地形、气候4部分。位置的1页中与突出澳大利亚轮廓的“世界地图”,“澳大利亚地图”,回归线有动画效果的“澳大利亚领土组成图”及相应有关位置的文本材料链接。地形的1页与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大分水岭的景观图片,有动画效果的“地形图”及文本材料链接。气候1页中与各种气候类型下的景观图片,“气候类型图”及文本材料以及典型地点的“降雨量分布图”、“气温曲线图”链接。此外,景观的1页中还与大堡礁、艾尔斯石、蓝山等澳大利亚独特风光的图片和材料链接。

居民与城市的网页中与有关人种构成,民族组成,语言宗教等材料和图片,还有“人口分布图”,库克登陆地图链接。城市1页中与城市风光建筑景观,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等材料介绍链接。

特有动物1页中与有关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材料、图片介绍,还有澳门利亚外来动物对澳大利亚的影响等材料链接。

资源与发展的1页中与“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澳大利亚矿产出口图”、“澳大利亚铁路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及有关工业发展的影音文件,文本材料介绍链接。

网页信息来源较为丰富。主要由教师通过网络下载、图片扫描、文本嵌入、光盘复制等渠道。网页之间的链接即按学生思维进行发散的跳转,并利用检索功能将发散的思维聚焦于1点。总体设计出发点是教材,但内容丰富,深度、广度横向、纵向延伸。网页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或网络教室通过浏览器登陆访问。

2.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澳大利亚1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1.5课时。前半个课时,同学们在澳大利亚网页自由浏览,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确定兴趣小组。接下来1课时,分为5个环节。

(1)情境创设典型的图片,优美的语言引出学生对景观、动物、居民、发展的兴趣。布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带着专题任务去澳大利亚考察。对于学习目标不清楚的学生,教师要通过适宜的学习情境的设置诱发其形成阶段性目标。

(2)小组协作将同1兴趣小组的同学安排到附近的微机上,小组内部可以分工也可以共同进行,通过查找本小组专题内容信息,并通过语言交流或98短信息等交流方式共同将本小组专题知识结构完成。

(3)全班同学会话交流第1小组就澳大利亚自然环境专题主要内容及建构的知识结构向全班同学,其他小组在接受的同时,思考、观察,将迷惑的问题向的第1小组同学提问,或将自己更了解的问题与小组或全班同学交流切磋。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交流的内容及时启发、引导、点拔、评价。第2、3、4小组依次进行。

(4)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据全班同学的对话交流,同学间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丰富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完成本节知识结构的建构。教师则以学生的角色将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拿出供同学评价、借鉴。

(5)练习巩固将要落实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做成趣味练习上传到网页中,学生通过有趣味的练习加深自己对本课的理解。

3、指导实验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课所采取的教学法是支架式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学生因为有向全班同学、发表、展示的机会,针对初中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期望值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尽可能多的查阅、练习、交流,主动学习。

学习过程中,学习是目标指引的每个学生都将自己考察的专题内容给其他同学作为真实任务,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又都不是教师施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确定的。同时,学习目标的形成与真实任务有关,学生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始终面对结构不良的或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因此他的学习目标只产生其学习过程内部,或产生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中。

学生的学习是累积性的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总要有1个原有知识的激活阶段,然后则通过同化或顺应重建知识结构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1个平衡进入另1个平衡状态。学生的学习中,知识是累积的,不仅有量变,更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质变。

学生的学习是建构的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并将其与其它信息关联起来。学习者对世界的认识有自己知识建构的理解,也有同学间共享协作的认知,他的学习是建构的。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交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自我独立研究、分析、探索、创造等方法,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一种现代化的主动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提倡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化在课堂与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也为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材料,学习方式和手段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客观条件。

一、网络交往在自主学习中的灵活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往不仅可以面对面交流,还可以通过网络来组织实现。在网络课堂学习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多种评测手段来及时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网络交往进行有效监督,对全班整体自主学习的网络交往通过网络管理来进行适时的调整。

网络教室课堂的灵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的小组编组。如可采用根据学生申请,自由编组;可根据学生网络交往的具体情况进行编组;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编组;可根据学生爱好进行分组;可根据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搭配交往学习等方法。

二、网络交往在自主学习中的交互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无法做到跟班级的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而很多学生也不敢与老师们当面进行交流。而在网络世界里,学生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线,不仅可以随时了解和下载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和布置的作业,在网络里与其他同学探讨和评价课堂、课外所学习的知识,更可以自由地向在网络另外一端的教师提问。

网络中的学习交往,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来安排学习的地点和时间。这种超越时空的网络交往学习方式,是对受到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传统学习效果相当大的辅助。

三、网络交往在自主学习中的能力的养成性

在苏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课本中已经涉猎到收发管理电子邮件、论坛、微博交流、微信空间等网络交往行为的相关知识点,所以熟练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也是提高学生能力、学以致用的宗旨。

在确定任务的技能中,能使用电子邮件、QQ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等网络工具与老师就任务、作业进行交流;在搜寻和获取知识重难点的技能中,了解掌握Web浏览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微博、微信,从多种信息源(老师、同学、网络)检索和获取;在评价过程中,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QQ实时聊天包括教学管理软件就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作品等进行及时的交流、讨论和评价。

四、网络交往在自主学习中的高效性

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信息技术老师需要多方位、多层次的引导学生。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在更多网络行为渗透的环境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课前的精心策划、课堂的睿智导引、课后的理智反思中,必须时刻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充分利用各种简而易学、简而易用的网络化工具,深化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自主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1.目标导学:笔者所在的中学,初中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高中信息技术课2节。两课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有三天。在一节新的信息技术课前,我将新课三维目标所涉及到的知识重难点,以公告板的形式,事先公布在校园网班级的信息技术学习板块。学生对上节课学习以及预习新知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留言的形式反馈到公告板里。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反馈给老师,如在自学过程中,未能解决的而对后续自学有影响,需要即时得到解决的问题,通过QQ留言的方式发送给老师或者同学。通过老师或者学生加以指正,也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达到及时排除障碍,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对某些方面学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或者独到见解,把这些观点和见解罗列在自己的博客里,便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心得。

2.主动自学:在每节新课课前列出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教师和助学案的导引下,自学并完成基本内容的疏导,对教材作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难在小组内开展讨论,通过合作探究,互帮互助,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将遇到的个别问题与较普遍的问题分别由小组长按照组别分组列在班级学科的公告板里,供组内组外成员以及老师随时进行交流。

3.小组互学:在导学和自学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知识已有一定认识,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更可能会有独到的见解,这样就可开展全班交流。展示的网络途径方式多种多样:有BBS、博客等,在确保完成知识讲解的条件下,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在积极、愉快的网络环境下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通过教学管理软件实现开放网络式的交流讨论,达到解除疑惑、提升效果的目标。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重点突破,让人人有事做,生生有收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网络渗透教学趋势给教育和教学带来变革的同时,也时刻对我们传统的学习能力和方式提出了挑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更应该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更加有效和持久的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0(2):58-62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一、运用地理实证材料开展地理德育的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源自学生生活实践的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反省自身平时的行为习惯,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学生去厦门周边的生态农业园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地农作物、民居和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开展地理美育,让学生感受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之美,既放松心情又提升人文素养。

2. 直观性原则。依据课标要求选材,材料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例如城市学生对河流地貌感到很抽象,教师可以剪辑来自CCTV 10《地理・中国》栏目的影视资料《“蛇曲”幻影》,选取的视频资料形象直观,能化抽象为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热情。

3. 典型性原则。材料展示的地理现象形成过程应具有探究性,能揭示地理原理与规律。原因分析应具有一定悬念,有助于开展探究。

4.新颖性原则。地理素材要有时代感,能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热点和中国当下经济建设热点和环境问题。

5.师生互动原则。材料运用过程中要避免借助多媒体技术大容量满堂灌。

二、基于网络技术收集高中地理实证材料的途径

高中地理实证材料有源自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或研究性学习成果以及社会实践的所思所感,源自热播或经典影视,源自学科专业网站、权威期刊论文或媒体文章,源自课堂、微信、QQ、微博互动交流产生的新资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手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学地理:告诉学生一些与地理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如“中国国家地理”“旅游地理”;建立微信流地理学习心得,依据交流情况给予学生一定奖励,对提供地理信息最有用的学生授予“信息高手”称号,对善于点评、总结反思的学生授予“学习之星”称号等。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地理德育实证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例,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三个活动任务驱动,达成本节学习目标。

活动1:新课导入。交流前置作业――“以色列水资源利用”,学生展示用手机下载的优酷视频“以色列滴灌农业”的视频剪辑。学生在了解以色列高科技农业的同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也需要科技支撑。

活动2:运用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 “湖清淤设想”启迪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学生可以上网收集湖相关资料,整合资源,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当地厦门岛内最大水域――湖水污染防治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并推动课外地理学习研究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学生在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学习思考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德育的宝贵素材,源于学生,用于学生。特别是同学中的奇思妙想竟然获奖,这极大鼓舞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素材是中学地理实证教学资源的来源之一,运用这些素材有利于在课堂中导入校本化的探究性学习。

活动3:联系教材素材 “沙特拖用南极冰山解决淡水危机设想”,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课前利用微信群小组交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组际交流。学生探究该设想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引导学生分析运输冰山之前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哪些;运用已有的洋流相关知识,分组设计运送冰山的路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分析反思毁坏冰山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培养综合反思和批判能力。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缺水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设计运送冰山路线,又可以巩固洋流分布规律知识。通过该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要因地制宜,开源节流。

这种基于网络环境获取学习资源,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设计比传统讲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地理德育渗透。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一、课前交流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

为确保课堂教学中形成浓厚的生成氛围,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学生的预习阶段就与学生的学习进行交流与沟通。在课前的交流中学生提出了课文太抽象等类似的学习困难,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一困难,如果完全由老师“一言堂”,多作理论和逻辑上的分析和事实论证也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但这样教师代替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探究过程,又回到传统课堂上去了,好在学生平时多有探究式课堂的学习经验,最终还是选择了小组探究式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师生交流,教师在三方面作了指导:1.课前的时政分析环节,学生提供了多个时政材料版本,最终确定了与政体有关的“阿拉伯联合酉长国禁拥有双重国籍的以色列人入境”及“英国保守党卡梅伦接任首相职务”两项时政材料,可能产生的生成即是有关国家政体的知识结合材料的分析。2.小组探究环节学生准备了自己写的新课知识网络提纲、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佐证知识点的材料等,使学生由学习的接受者变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可能的生成点主要有:学生提纲与教师提纲三处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有弊端;佐证材料的知识点分析。3.教师总结精讲环节。针对学生的探究环节可能存在的学习上的误差,可以由教师结合教材及事例材料作较为“权威性”的总结和讲解。

二、课中交流是生成的主渠道

课堂的生成不是“空中楼阁”,最终应让其成为现实,生成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让学生在交流和尝试探究活动中“生成”,把自主、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时事播报及理论分析环节,学生讲、老师和学生听,点评时老师讲学生听,在本节课除了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量外,教师还指出了学生取材的精炼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角度和分析英国政体中存在的负面化评价等片面化倾向等问题,从而推动学生在这三方面新能力的生成。在学生小组交流探究和展示环节,主要是学生之间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互相交流,教师始终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指导者和促进者等角色,通过对各小组的巡学并参与学生的交流学习,“拨乱反正”指点迷津与学生交流,以减少学习上误差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生成新的知识与经验。

1.在本节课教学中,黑板上展示的是学生写的提纲,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是教师的提纲,供学生作比较,从而提供小组讨论话题,本节课师生板书的提纲主要不同在于:

(1)在“民主集中优势明显”一目中,学生的提纲归纳为“标志”、“优越性”、“标准”、“必要性”等四个要点,而教师的板书只有“优越性”的四个表现加“必要性”,通过师生交流,最终的提纲吸纳了学生的“标志”,将学生提纲中的“标准”纳入“优越性”第一点表现中的“判断政体优劣的标准”,得出的最佳板书提纲是“标志”、“优越性”、“必要性”三要点,小组探究学习时延伸学习具体表现(见图1、图2)。

(2)在“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一目中,老师的提纲有三点依次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异同”、“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们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学生的提纲三点依次是:“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继续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在这里,教师主要参考的是教参中的板书,突出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而学生的板书显然在逻辑条理上更有优势: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好制度,既然好我们就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通过交流和沟通保留了两种板书方案,从而让学生多了一个选择、多了一种思维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视野。

2.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师生及生生的交流生成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知识迁移法,引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知识说明“判断政体优劣的标准”,引用民主集中制知识说明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必然性;采用知识和事例分析法,如将优越性1分为“标准”和“表现”、优越性3分为“人大”和“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两类、优越性4分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两方面理解等,材料分析方面更是搜集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事例、西方国家的政府磨擦扯皮牵制事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事例、中国玉树救灾与美国新奥尔良水灾事例等等,这里的生成点是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内在经验,把抽象的知识通过相应的方法和事例分析融入到学生自有的经验之中去,从而生成为学生的新知识。同时,部分无意义的材料被否决。采用比较分析法,如中外政治制度列表比较分析、中外政府救灾效率比较分析等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好制度”的结论。

3.课堂教学中,学生提了不少问题,在学生之间的小组探究学习和与老师互动中,又不断有新的生成。例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何意义?西方政治制度优越于中国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吗?等等。总之,学生提的问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各个层次、各个角度都有,教师在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也突出体现了课堂的创新与灵动。如,在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吗?”这一问题时,老师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事物是完美无缺的,但是我们必须追求完美,正是由于她还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还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正是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教师既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又为下一节新课的学习留下了悬念。

三、课后交流促进新的生成

课后的交流包括师生交流、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教师与授课录像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体现在个别学生课堂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旧问题解决后产生的新问题等;如本节课部分学生提出的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优劣有个人的认识,特别是西方某些具体的民主制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此,教师应当从新课程人文角度适当肯定学生探究和个性成长的态度,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等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认识问题,这种个别的师生交流,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教师的人格素养,其次才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知识等。教师之间及观看教学录像的交流,侧重从教师课堂教学的处理角度进行交流。

网课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9-0068-02

一、为什么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禁锢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制约了学生摄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书本或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而是靠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即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皮亚杰说:“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去获得,或由他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传统的课堂模式要完全做到学生自主学习,实施上有其局限性,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些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值得教育者去深思。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个体和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创新不仅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而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事实上,面对知识领域的不断拓展,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谋求生存的社会,这个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持续的学习来支持。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和终生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几十年来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亟待一种新型的模式来优化、整合,利用网络技术来协助教学是教师思考的方向。

在我国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还仅处于起始阶段,一般学校都采用鼓励式的做法去让学生自行探究,一方面没有要求与现行课堂相联系,另一方面,学生使用网络资源也呈现出无序的状态。网络信息容量大、范围广、包罗万象,学生要想结合网络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并不容易。而在网络环境下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则针对这些问题,致力于建立学校自己的学科教学网络,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应如何实施

在网络环境下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由两种课堂所组成,一是教师的传统课堂,二是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第二课堂。具体操作步骤:提出学习目标;开放网络资料库;网上演示;师生在网上交流;课堂师生研讨;进入网络课堂,针对指定内容进行观看、学习;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完成检查训练。

任课教师每周一需要把本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关教学课件、微课录像、文本资料、视频资料)上传到学科论坛供学生查阅,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和自主学习。

第一课堂中,教师主要是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学习本周的内容,最后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则是利用校园网中教师针对本课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教师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辅导工作。

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的学习后,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主要就是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地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完成作业。遇到困难后可与同伴交流解决,也可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及时交流。教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自动生成系统,提供学生活动的舞台,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反映学生思维活动的轨迹,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探究状态。在教师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中学生可以以发帖子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交流研究成果,也可以就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探究和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促进有效沟通,这时教师的辅助和支持作用是通过“点拨”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在学生“碰壁”之后,“指点迷津”,“点到为止”,只“拨正思路”,不扶着他走路,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百家争鸣》一课为例,教师把蔡志忠相关题材的动画片上传到学科论坛以及ITtools3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观看。同时,教师也上传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相关的文字材料供学生阅读预习,要求学生在看完资料后在BBS讨论区上讨论两个问题。

(1)为什么百家争鸣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假设有机会穿越到那个时代,你会给国君提供什么建议呢?

(2)请观看孔子、老子、韩非子的故事,请问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感悟呢?

其后,在课堂中,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研讨。由于学生之前观看了相应的视频及文字材料,对百家争鸣这一问题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对教师提出的话题也变得有话可说。当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学生已基本掌握后,可以组织一场知识竞赛或辩论会作为检查手段以检测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

在网络课堂开展初期时,建议使用的文字材料不宜太多,一般4-7篇足够。最好的是使用影音资料,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设问不能太难,要让学生有一些东西可以回答,也要考虑到学生输入答案的速度比较慢,故要求学生一句起两句止,减少回答难度。选取的材料应既有正式的材料,也可选择网友发表的资料或意见,让学生看别人的看法后,也能有自己的思路与见解,或许能提出比别人更好更新的答案。要注意让材料发挥作用,让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去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提供了《汉朝与罗马军队对比》的材料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与自己的见解,假设汉朝与罗马交战,谁胜谁负?学生围绕材料知识进行提炼,发表自己的想法,就有很强的思辨过程。虽然受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只能从材料中搜索信息有什么就说什么,很难有说服力,但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材料内容,从中看到汉朝经济和科技、军事的发展,这就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即拓展学生的视野,吸纳更多的历史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只喜欢大幅复制、粘贴材料内容,没有归纳概述这一问题,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1)增加短小的资料,不让学生因看到大篇幅的历史资料而失去阅读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选取的材料应能让学生迅速发现关键之处并进行回答,让学生较易找到答案,提高自信感,也有利于养成学生对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提炼。

(2)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整段或整句复制与粘贴,要对句子精简,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直接根据问题去提问学生,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并随时指正与引导。

(4)开始可组织课堂小组讨论,改善学生不想思考、不想回答的习惯,以减少教学互动较少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应该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应以学生的行为、作品为基础,从多个维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侧重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结束语

上一篇:中班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农技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