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礼仪范文

时间:2023-12-07 22:46:57

儿童礼仪

儿童礼仪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持续发展,大批的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被迫外出务工,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在教育上或多或少存在着缺失,孤僻、自卑、冷漠、暴躁、迷恋游戏;说脏话、易与人冲突、不尊重他人、不懂得感恩等。文明礼仪教育在前几年几乎是空白,同时受生活环境和地方陋习影响,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留守儿童。

现实社会中,学生中出现的文明礼仪观念淡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过多地追求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而对文明礼仪教育观念淡薄,对礼仪教育不够重视。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

②家庭交往与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发展。长期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频率少,同时沟通方式单一有限,一般是通过电话进行,具有较长时间的间断性、非面对面性、互动频率低等特点,家庭的教育功能缺位导致孩子社会化严重不足,致使留守儿童在行为与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许多困境和问题。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

③社会关爱不够,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礼仪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校应承担起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重任。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这里的“有道德”也应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局面,甚至出现“道德危机”。因此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应坚持从礼仪教育入手抓德育工作,并把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有章可循。学校可组织人员从“基本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编写礼仪校本教材,增设相关的课程,以使学生尽快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2.创设良好校园环境。结合人文校园和绿色校园的建设,把有关的礼仪教育内容的誓言、警句做成礼仪展板、专栏张贴在校园里,从而净化美化文明校园,使学生一入校园,就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礼仪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受到身边同学先进事迹的感染、熏陶、影响,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注重学科教学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使礼仪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学校应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德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

3.突出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职能。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农村的留守儿童,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父母亲情的抚慰与关爱。因此留守儿童教育,必须要突出家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充分考虑到祖辈及其他监护人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胜任力。如果他们确实没有抚养儿童的能力,建议父母双方留下一方,承担儿童的抚养和教育任务,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其次,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当经常与孩子、孩子监护人及老师保持联系。通过电话、书信、定期返乡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与孩子交流思想,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家长不应将孩子的学习认定为教师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再次,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学习、考试转移到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问题。

4.增强家校、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区、家庭、学校和政府健全各自的教育功能,相互合作,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关工委、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直接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或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跟踪评测, 教给监护人科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督促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培育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沟通是家庭、学校之外的另一种与孩子们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起到了家庭、学校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儿童礼仪篇2

摘要: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做人。学校品德教育对学生道德礼仪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更是弥补了留守儿童在家庭品德教育上的不足,可通过正确的德育引导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从而为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品德教育 留守儿童 道德 文明礼仪 培养

品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是启蒙开端,也是让学生养成礼仪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关键,要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使认识转化为行动。

现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内容均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家人这几个方面来学习的,由浅到深的结构特点,这些内容与小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十分接近,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是小学生可信、可学又可做的。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通过学校的品德教育,养成良好道德和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一、低年级品德教育是关键

低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品德融入生活,又将生活融进品德,这样有利于引导孩子,也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道德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更有利于他们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良好道德品质,使思想品德教育从情感与态度上升为行为与习惯,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又使学生懂得规范的文明礼仪。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内容,均以孩子的成长与生活同轨同步,“我要上学了”、“我的家人与伙伴”、“我在集体中成长”、“我们在成长”等,符合学龄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与思想发展的规律,这种道德教育不再空洞高深,而是变为一种正确的引导,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成长,指导他们的学习、成长和生活,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生的行动,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最终体现为文明礼仪的形成。

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育的目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育,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行为指导,情景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道德良好和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如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伙伴》,从家人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关心,品德上的严格要求等方面,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同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情,更培养喜欢和小伙伴交往,懂得与伙伴交往的基本原则;但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有的父母甚至要一两年才能回家与孩子见上一面,这部分孩子无法感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

因此,教学中老师们还要负责让留守儿童学生明白父母离家到远方打工挣钱,是为自己的孩子生活和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不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让这些孩子更爱在远方劳作的父母,好好学习;尊敬家里为自己生活操劳的爷爷奶奶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个懂得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好孩子,让远方的父母少一份牵挂和担心,能好好工作。

三、学校与教师的影响不可少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学校的教育教学相当于“议程设置”或者说是一种“拟态环境”,而教师则更像是“舆论领袖”。

所谓的“议程设置”,就是传播者对所传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规划与加工,再将加工过后,或说将传播者想要让受众所接受的内容传播给受众,受众在长期地接受到相同或类似的信息时,就会认为信息中的内容就是真实生活中的内容,而传播者所说的内容就是真实的,从而影响受众的态度,甚至行为。

“拟态环境”则是传播者以符合自己传播目的的内容,不断的加之给受众,受众在大量的信息的影响下,形成一个信息环境,以为这个用信息形成的环境即真实的环境。

而学校的品德教育,则是通过教学内容,宣传知识,主题活动班会,口号标语,校园广播等内容将一个良好道德品质的环境设置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在长时间接受大量道德品质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形成礼仪行为习惯,使品德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所谓“舆论领袖”,即在受众群体中,有一个人比其他人接受信息,接触信息的程度比其他人强,他说的话,行为,态度都会对受众接受信息产生影响。人们常常以“舆论领袖”的选择与态度行为来决定自己的选择与态度行为。

由此可见,校园内文明道德图文海报就像公益广告一样,随处可见,在长时间的影响下,他们也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而老师的行为、批评、教育、好与坏的辨别区分,也影响着孩子,老师是榜样。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学校更像是家,而老师更像父母,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态度和习惯的形成。

四、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仪

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时间,基本上全在学校,由此可见,学校品德教育对留守儿童文明道德礼仪培养的重要性;做人做学问,做人在先,学问在后,要先学会做人,学学问才会有意义。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成长教育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道德品质教育变得至关重要。

对低年级学生文明道德的培养更为重要,要引导他们具有正确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从而使品德教育转化为内在的认知,并且体现在其行为礼仪上。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升入更高等的学校接受教育时,拥有好的基础,良好的品德素质,而且更有利于他们的不断发展;品德与知识上的共同发展,使他们可以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学习氛围,较好的生活条件,并且可以让他们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更好行为举止上体现文明礼仪,体现文明道德,成为祖国建设的新一代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儿童礼仪篇3

1、吃饭前要洗手。

2、挂好就餐标志,不得混假,上楼后按指定的餐桌就餐,对号入座,不能抢坐别人的位置,要互相谦让,关心照顾小的。

3、各班排成一排,有序进食堂,不得奔跑,上楼不得争先恐后,不得插队。

4、错时就餐,要按规定时间准时进食堂就餐,在食堂就餐的同学不能私自到外就餐,如有特殊情况不去食堂就餐,要向老师说明。

5、同学之间不争抢饭菜,只能吃自己桌上对应的一份,菜不够吃不能私自到旁边的桌上拿菜,同时不将饭菜拿到食堂外吃(生病的同学除外)。

6、汤类食物必须由班主任负责领取,低年级学生不准私自打汤类食物。

7、就餐时保持安静,文明就餐,不得大声喧哗、打闹,敲打碗筷,不得离开座位,随意奔跑走动,注意安全,防止相互碰撞或烫伤。

8、就餐时要细嚼慢咽,有助消化,也不要含饭说话,以免发生意外。

9、珍惜粮食,不挑食,不厌食,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浪费。

10、尊重工作人员,适时对他们为大家的服务表示感谢,如果对餐厅有意见时,须通过老师向其提出,禁止与食堂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11、保持食堂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准随处乱倒饭菜。

12、爱护食堂公物,不准在墙上、餐桌上乱刻乱写;不准损坏食堂的餐具和设施;不得随意挪动桌椅及其他设施。

儿童礼仪篇4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5.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作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儿童礼仪篇5

关键词:幼儿园 礼仪教育 方法策略

我国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成为一种美德。但是,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却发现,当前较多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对于礼仪知识了解并不多,进而导致礼仪认知同实践行为的互相脱节。较多国家实际上早就重视了对后代子孙的礼仪教育。例如,韩国在幼儿园之中开设礼仪室,对幼儿开展规范培养教育。新加坡则将儒家学说视为中心,并在幼儿园中设置了公民课程。反过来审视我国,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却存在较多不足。为此优化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美德,做好幼儿园礼仪教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因此,我们在五大领域的常规教育中融入礼仪品格教育,将之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与环境创设、教育活动相结合,让他们从中受到影响,使良好的礼仪行为得以实践。

一、在幼儿在园日常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幼儿的理解能力差,简单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收效甚微,幼儿礼仪教育应从日常生活开始,因此我园在一日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每天晨检时老师见到幼儿和家长时主动说“早上好”,每周评选礼仪小标兵面带微笑站在晨检大厅门口与老师一起迎接本班小朋友来园并主动问好,时间长了,家长和小朋友都能主动的相互问好,幼儿能自觉的向老师行问候礼;在洗手、上厕所等环节引导幼儿要排队、不拥挤,懂得礼让;在用餐环节老师给幼儿盛好饭后要说“谢谢老师”,要爱惜粮食,吃剩的食物包装或食物残渣放到指定位置。午睡时安静入眠,不大声喧哗;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玩具,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不独占;在离园时与老师说“老师再见”。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为幼儿提供的很多礼仪教育契机,幼儿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学会做人与生活。

二、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和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生活实践中融进幼儿礼仪教育

开展礼仪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创建情境教学,把课本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开展礼仪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内容都比较的丰富,这对幼儿学习礼仪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具体的教育实施策略要结合具体的礼仪教育内容进行开展。比如,设定好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比如帮助盲人过马路。就可以让一个幼儿扮演盲人正准备过马路,其他的孩子负责搀扶盲人、帮助盲人顺利地通过马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在一旁进行必要的指导,告诉幼儿应该主动的上前去搀扶盲人的手,要等交通灯变成绿色之后再过马路,等把盲人顺利地送过马路后,还要和盲人说“再见”之后再离开。通过创建这样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幼儿学到的一些礼仪知识充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让他们去感受做文明人的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小朋友们的礼貌用语,比如见了人要主动的跟他们打招呼,饭前便后都要勤洗手,自己做错的地方要主动的跟别人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要知道说声谢谢,不要欺负其他的小朋友,吃完饭后要自觉的收拾餐具等。

四、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作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五、在家庭教育中强化幼儿礼仪教育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如果家里有老人,家长可以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有理智的爱孩子,我相信老人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哦,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做到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流行歌曲尽量不要放在家中,在家中,最好放些古典而优美的钢琴歌曲,或者一些静心的轻音乐,各种民族乐器演奏的歌曲,这样可以陶冶孩子高尚的艺术的情操。所谓教不过,父之过。家长不小心碰了别人,就主动向人道歉,孩子就会模仿这种好习惯。父母日常在家里,应该注意言行举止。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所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六、结语

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方法是多渠道的,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建礼仪教育大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幼儿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学会以礼待人,文明礼貌。

参考文献

[1]何敏.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方法与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6(28):79-79.

[2]周英.幼儿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6(11):230-230.

儿童礼仪篇6

大家好!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响应“学先进、讲文明、树新风”的号召,祝愿并迎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借助“六一”这个属于孩子的节日,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保护教育,引导儿童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保护的传承人,向家庭和社会宣传“保护,人人有责”,“保护遗产,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以提升景区形象,增添魅力,促进风景名胜区成为世界文明的窗口,为“保护人类文明遗产,创建世界一流景区”作出应有的贡献。茅家埠幼儿园举行“礼仪之星迎八方来客,文明童谣颂和谐景区”的大型文明礼仪宣传活动月启动仪式。

让儿童们从小树立文明创建意识,在实践中面向世界,做一名文明小市民,为杭州市面向世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添光彩!

文明礼仪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它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习礼仪常识,遵守礼仪规范,是现代人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所以,抓好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由此我们茅家埠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社会总体素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茅家埠幼儿园在2014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让孩子们的心声预祝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在今年6月获得圆满成功,并隆重举行“礼仪之星迎八方来客,文明童谣颂和谐景区”的大型文明礼仪宣传活动月启动仪式,倡议让每个幼儿、每个家庭加入“创建文明城市、保护世界遗产”行列,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致力于为风景名胜区创建文明、保护环境、保护遗产做出绵薄的一份力量。努力让之深入每一个家庭,带动更多的家长与儿童树立“保护,人人有责”,“保护遗产,从娃娃抓起”的责任理念,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加入为杭州成为文明城市而努力的队伍,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我们的文明素质,促进我们孩子的全面发展。让文明家庭之花盛开不败吧!

儿童礼仪篇7

关键词:陈鹤琴教育思想 幼儿礼仪 养成教育 实践体会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充满活力的孩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的幼儿礼仪教育,就是要从幼儿的生活需要、兴趣热点出发,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活教材,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在主动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礼仪知识、学习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建立起良好礼仪习惯,形成积极友好的情感态度,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一、专门性的礼仪活动

专门性的礼仪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礼仪教育目标及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的礼仪习得、学习和体验活动。

1.“小天使”礼仪实践岗――播撒文明训练营

我们设立了“文明小天使”礼仪实践岗,孩子们身披“礼仪小天使”的红绸带,通过角色扮演,在与家长、小朋友、老师交流、问候的同时,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悦,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成为一道温馨而独特的风景线。

2.“礼仪小明星”颁奖礼――传递正能量的场所

每周一次的“礼仪小明星颁奖”是幼儿园每一位孩子翘首期盼的幸福时光。清晨时光,我园的吉祥宝贝――波波和乐乐身穿卡通服装,准时来到孩子们中间,他俩是孩子们心目中有礼貌、爱运动、快乐的化身。每当给 “礼仪小明星”进行颁奖的时候,就是活动的高潮,或许获得奖励的孩子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但从孩子们的脸上分明看出了一脸的幸福与自豪。

3.“仁和礼仪节”――绽放文明的礼仪之花

每年一次的礼仪节迄今举办了三届,每一届均有不同的主题:分别是“礼仪从微笑开始”、“让节约成为习惯”、“幸福童年、礼仪相伴”,幼儿、家长及教师人人参与,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有主题海报、师幼绘画作品展、“金点子”大征集、家庭创意设计、童话剧展演等,给大家带来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精神大餐”,真正让“礼仪”之花开放在每个孩子、家长的心田。

4.礼仪特色活动

几年来,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需要等,梳理完善了小班、中班、大班一整套“礼润童心、礼蕴仁和”的礼仪特色课程,以激发幼儿的礼仪情感,丰富礼仪认知,积累礼仪经验,建立良好的礼仪行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并实施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符的有关节日、家庭情景、社会场景等方面的内容,如小班的《快乐的一天开始了》、《逛公园》、《啊呜啊呜吃得香》;中班的《玩具大家玩》、《兄弟姐妹礼让多》、《借用东西有礼貌》;大班的《祖国妈妈的生日》、《我是文明小游客》、《问路》等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习得礼仪行为规范,从而知礼、学礼、行礼。

(2)陈鹤琴先生认为:“我们不能把幼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它体现了整合的教育理念,通过运用多形式的教育手段,如讲故事、诵儿歌、情景表演、音乐游戏、体育活动等使幼儿学习礼仪知识,巩固礼仪行为,实现幼儿礼仪“知行合一”的内化。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让座》《图书馆》等,通过感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感受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表演,让幼儿体验到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情绪、情感等),从而产生强烈的角色效应,引导幼儿将其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与周围同伴、家人、老师及环境进行交互,凸现了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知行合一。

二、渗透性的礼仪活动

1.在一日活动中有机渗透

遵循陈鹤琴教育理论,将礼仪养成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礼仪教育不是教师死板教条、一厢情愿的给予,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幼儿生活和兴趣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幼儿生命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时空、搭建平台。并以儿童的眼光发现一日活动中礼仪的闪光点,用儿童的语言解读,灵活运用儿歌、图谱、图卡及标记等,从而内化成礼仪行为。

2.在游戏活动中有机渗透

陈鹤琴先生十七条原则中有“儿童教儿童”,意思是在学习中让孩子教孩子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同伴交往又是幼儿最初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能否得到同伴的肯定和集体的尊重是幼儿自我价值肯定和满足的一个关键因素。

(1)大带小区域游戏:区域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同伴交往礼仪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扩大幼儿之间的交往范围,我园启动了“大带小”区域游戏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新途径,把周一、周五设定为“大小牵手日”,鼓励教师探索有效的方式观察、记录、解读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在活动中,引导大年龄的幼儿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与小年龄幼儿之间互动交流,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乐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大带小开放式晨间体育锻炼:晨间混龄体育锻炼打破了幼儿园班级、年龄以及运动场地的限制,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提供了更大范围的活动空间和交往空间,使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通过混龄体锻获得情感、经验的交往。

在大带小体育游戏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之间通过"自主牵手”“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友情配对,共同游戏,鼓励幼儿在结伴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索不同的玩法,从而促进动作的发展。并通过游戏隐性支持环境的创设,如小标记、小贴士等,为幼儿提供自主交往、主动合作的机会,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陈老先生教育思想是一片沃土,每一个孩子就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幼儿礼仪教育就像“阳光和雨露”一般滋养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慢慢生根、发芽、长高、长壮,开出灿烂花朵。让这一朵朵绚烂的礼仪之花,绽放在幼小心灵间,让每个幼儿在“仁和”这片沃土上身心健康,精彩地起步人生!

儿童礼仪篇8

关键词:隔代教育;留守儿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影响调查情况――以永州东安县为例

1.调查对象。东安县,隶属于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辖1个经济开发区、16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面积2219平方公里,人口631918人(2014年)。本文通过对东安县周边部分乡镇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4份,回收率94%。

2.调查方法。a.问卷调查法。关于隔代教育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不多,所以本组成员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参考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本小组研究中所需要的信息编写而成。我们向调查对象发放《隔代教育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然后进行筛选,得出有效问卷若干份,最后进行研究。b.访谈法。本研究还采用了是非结构性访谈,通过采用之前问卷调查的结果,按照已经拟定好的问题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围绕着祖辈们对孙辈的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其中包括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以及安全意识四大类的内容,以及祖辈们如何看待隔代教育的教育观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3.调查现状

a.日常行为习惯调查情况。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隔代教育中非常明显,更多的留守儿童受到祖辈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直接表现在日常的留守儿童生活当中,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所示。

通过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调查,我们知道,更多的留守儿童在日常行为习惯集中在“基本可以”,因此,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对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b.学习习惯调查情况。但是由于许多祖辈在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更多的表现为纵容,这让许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具体调查情况见表2所示。

通过表2我们知道,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更多集中在“C:不能做到”该选项,进一步改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是摆在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前重要内容。

c.文明礼仪调查情况。许多祖辈在对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对文明礼仪教育非常重视,因此,调查的结果也相对较为理想,具体情况见表3所示。

通过表3表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虽然较为理想,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开展提高留守儿童文明礼仪综合素养实践研究,力图让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摒弃不好的行为习惯,克服由环境所引起的种种困难,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的礼仪。

二、调查结论

通过这三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调查中,多数留守儿童处在基本做到的阶段,更谈不上良好两个字,然而也有不在少数的留守儿童还处在不能做到的阶段;在留守儿童日常学习习惯调查中,多数的留守儿童只是表面上完成了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不喜欢探究和深思作业中的奥秘,不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且不积极动手,而且有些儿童不喜欢老师留作业,甚至出现了厌学的现象;在文明礼仪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留守儿童可以做到基本的礼仪规矩,少数的留守儿童还没有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和形态用语,甚至有不少留守儿童不知道祖国的传统美德,从这些小问题当中反应出来的却是引人深思的大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位,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其次是学校的管理疏忽,多数学校在留守儿童的管理上已经出现了管也是这样,不管也是这样,索性就不管了,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大家都相安无事就好的现象;再次是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甚至带来负面影响。

三、针对隔代教育,必要可行的措施

1.监护人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还是在学习方面,以及文明礼仪方面,监护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我们可以从监护人的思想着手,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将正确的教育观念传递给他们,使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来影响以及教育孩子如何从儿童生活的点滴入手来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2.呼吁社会多关爱留守儿童,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在日常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方面的培养,除了家校联系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利用社会环境来锻炼和考验儿童,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如三八节,可以组织孩子动手制作礼物并说感激的话,从小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结合儿童实际,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依赖性强的不良品质,多接触社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以提高孩子未来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 .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J ] . 人口研究, 2005 ( 1 ): 29-36.

[2] 唐有才,符平 . 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 基于亲子分离具体化的实证研究[ J ] . 人口学刊, 2011 ,( 5 ): 41-49.

[3] 段成荣,杨舸 .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J ] . 人口研究, 2008 ( 3 ): 15-25.

作者简介: 陈芳,女,湖南衡阳人,助教,国际关系专业。

张莉,女,河北承德人,湖南科技学院,音乐学专业2012级学生。

上一篇:演讲礼仪范文 下一篇:少儿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