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课的“问题导学”模式

时间:2022-06-17 06:45:28

探究语文课的“问题导学”模式

如何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笔者在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并做过两年多的探究。“问题导学法”是在课堂中以学生的问题为引导、探究为核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始终围绕学生根据文本提出的问题而进行,以问为始,以问探索,以问结束。从学生的自主思考到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质疑、创新的能力有了大大提高。

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如何让学生从文本中质疑提问,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基础解读文本,从文本中有疑而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无疑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推进课堂顺利实施及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在课堂一开始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问点随意,缺乏目的,问题肤浅,缺乏思维力度……总之,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笔者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

一是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预习时让学生提前明白本课的教学目标,使之有目标可循,不致于提问时远离主题,不着边际,让他们陷入问题的漩涡不知所措。

二是问题的提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难点。其一,问点要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教材重点处提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不偏离主题,如文本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重点句段的理解。其二,问点要立足突破文本难点。其三,问点要紧扣文本思想感情目的。紧扣这几点,初级阶段尽量鼓励学生能提出问题,等熟练之后慢慢要求学生的问题有思维价值,问点要明确具体、灵活应变。

三是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深度)、可探究性(适当拓展)。问题的提出不能就问而问,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大家的深思,给人以启示。教师合理的引导,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开阔思维,开启创新之门。

操作过程

“问题导学法”的操作流程:学生自主质疑、小组合作释疑、疑惑板书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当引导)、探究展示、拓展质疑。其核心内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自己找出可探究的问题,然后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小组探究学习,最终达到以疑解疑的目的。

在此流程中,先让学生在预习时自主学习找出文中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课堂上先在小组内交流组员的疑惑,可以相互解决彼此的疑惑,各小组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合作探究这些问题。如果确有疑惑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适时做出引导,不必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探究补充,顺势将本文的重难点通过问题的引导全部解决。课文的知识点解决后,还可以让学生对本文感兴趣的地方做出相应的拓展。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难度不能随意拔高,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在必须处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即可。

合作探究

从“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整节课都是根据学生自己从文本中找出的疑难问题或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探究或者四人小组探究的方式来解答、交流、展示。在此过程中,小组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小组的问题探究既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又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注意小组的分工合作,使学习有序而有成效,不能乱哄哄的,也不能是只顾自己。小组学习时,小组长要能有效组织组员学习,合理分工,照顾并帮助学困生,不让合作探究学习成为优等生的发言堂。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变化很多,从整个教学环节上来看,学生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每个环节都散发着学生思维的光芒:从时间上看,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占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课大部分学习任务;从内容上看,学生预习时提出及课堂上生成的所有探究的问题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这些问题都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而顺利完成,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肯定,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标要求;从方法上来看,“问题引导”中的小组合作探究,主要是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体会,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讨论、辩论等各种途径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及对于学生认识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正确引导,都让学生受益匪浅;从效果来说,本班的学生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学生比较,大胆、自信、有主见。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问题导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成效,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线,以教师引导、探究为保证,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展示相结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在问题的探究展示中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探究中实现。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海子沟乡大有山学校)

上一篇:校园网络流行语“学霸”的用法及意义 下一篇:《推销员之死》中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