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中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

时间:2022-08-18 04:35:51

《推销员之死》中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

摘 要:对话是戏剧的主要表达形式。对话中有大量的话语标记语,能引起艺术风格的变化,在不同类型的互动中发挥作用。本文试图从元语用意识的角度,对《推销员之死》中的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元语用意识;推销员之死

一、话语标记语与元语用意识的关系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和书面语篇中常用的一种话语成分,为话语理解提供信息标记,从而对话语理解起引导作用的程序性意义。

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受元语用意识的指导和调控。语言使用者在做出语言选择之前,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语境和交际目来选择语言表现形式.这整个过程都在大脑中进行,属于意识范畴,又由于它发生在做出语言选择之前,即存在于语言使用这一层面之上。所以,Verschueren 把它称为“元语用意识”。他在论述元语用意识时专门提到了话语标记语。他认为话语标记语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

话语标记语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从言语建构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反映了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能动性。为有效地实现交际目的,说话人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的需要,从不同角度考虑选择有效的语言表现形式,并对它们做出协商和调整。同时,作为一种明示导向标记,话语标记语将听话人引向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帮助听话人对正确理解话语,使会话互动顺利延续。

本文结合元语用意识理论,对《推销员之死》中的话语标记语进行元语用分析,揭示出存在于语言选择背后的元语用意识是如何运作的,有什么元语用功能,以及不同种类的话语标记语都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

二、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功能

(一) 缓和面子威胁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需要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尽量给彼此留面子。Brown & Levinson认为表达不同意见和拒绝请求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因此,当说话人或者听话人的面子受到威胁时,人们要选择一定的手段去照顾对方或自己的面子,减缓言语行为的威胁力度。话语标记语便是其中的一种语言手段,它的恰当使用可以调节人际关系。例如:

(1) WILLY: No, I see everything. I came back ten miles an hour. It took me nearly four hours from Yonkers.

LINDA: well, you’ll just have to take a rest, Willy, you can’t continue this way.

Willy明明头晕眼花,却仍固执的说自己没事。Linda心疼Willy,想让他休息,但直接表达不同的意见会威胁到 Willy 的面子。鉴于此,他用了话语标记语 well 降低了面子威胁的力度。再如下例:

(2) BIFF: Let’s go to sleep.

HAPPY: I guess we didn’t settle anything, heh?

此例中Biff和Happy两兄弟想一起干点事情,可是没有头绪。Happy 认为不该睡觉,应该继续想办法,Happy用I guess这个话语标记语体现了他为了缓和对对方面子的威胁的元语用意识。像 well, I guess这类的话语标记语,能产生话语的含糊性,增加了命题的可商榷性和可接受性。

(二)强调或突出所述命题

话语标记语不改变话语的命题内容。人们使用语言一般遵守省力原则,即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获得尽可能大的语境效果( Sperber & Wilson, 1986/1995)。 说话人一般不会使用一些冗余话语,某个语言手段的选择都反映了说话人的某种元语用意识,具有某种特定的元语用功能。所以,看似可有可无的话语标记语往往反映了说话人想强调或突出命题内容的元语用意识,如下面两例:

(3) WILLY: I was driving along, you understand? And I was fine.

(4) WILLY: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I’m going’ off the road! I am tellin’ ya, I absolutely forgot I was driving.

You understand 和I'm tellin' ya 在这里对其所修饰的命题意义具有插入性特征,缺省后不影响所在话语的语义完整。但当时的语境因素激发的元语用意识不满足于此,它要寻找一种能够突出和强调即将说出的话语的语言手段,以引起听话人注意。于是,You understand 和I'm tellin' ya 这两个话语标记语便承担了反映说话人这种元语用意识的责任。

(三) 标示对命题的态度

有一类话语标记语就是用来反映说话人对其所述的命题的态度,这一类话语标记语主要作用就是把存在于说话人的意识中的对命题内容的认识状态通过语言得到外显。如:

(5) WILLY: I tell ya why. Howard. Speaking frankly and between the two of us, y 'know - I'm just a lit t le tired.

(6) WILLY: Well, tell you the truth, Howard. I've come to the decision that I'd rather no t travel any more.

Speaking frankly 和tell you the truth 都反映了说话人要表明他说该话语时的态度和立场,使其交际意图表达的更加清楚,减少其话语的模糊性和歧义性的这种元语用意识。

(四) 发起或结束一个话题

言语交际中,保持语篇连贯性是很重要的。为了组织话语的有效成分,说话人常常要借助一些语言的或副语言的手段。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语篇常用的衔接手段,对语篇的连贯起着纽带的作用。

(7) LINDA: I know he’s not easy to get along with― nobody knows that better than me―but...

(8) LINDA: He won't be all right.

BIFF: I hate this city and I'll stay here. Now, what do you want?

例句中,说话人用but和 now引导听话人顺利切换到另一个话题, 缓和甚至填补了因话题的切换给说话人所带来的理解上的空缺。显然 but和 now 并没有实际的语义,只是说话人希望发起一个话题的而又使得语篇具有连贯性元语用意识。

三、结论

语言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元语用意识指导和调控的。话语标记语从说话人的态度、信念、对话轮的发起和结束等方面提供了命题内容之外的信息,为听话人准确把握和理解信息提供了依据,反映其元语用意识。本文通过对《推销员之死》中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发现它能从说话人态度、信念、对话轮的发起等方面提供命题内容之外的信息,引导听话者朝话语的真实意图方向理解话语和寻找关联,为听话人准确把握和理解信息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Levinson, S. C.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Miller, A. (1949). Death of a Salesman. New York: Viking Penguin.

[3]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9.

[4] Wilson, D. & Sperber, D. (1993). Linguistic form and relevance. Lingua, 90, 1-25.

[5] 冉永平.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 2000( 4) .

作者简介:袁路琦(1989-),女,汉,山东泰安人,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一篇:探究语文课的“问题导学”模式 下一篇:浅析现代海报设计中水墨元素的设计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