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流行语“学霸”的用法及意义

时间:2022-07-11 04:42:11

校园网络流行语“学霸”的用法及意义

摘 要:“学霸”,本义是“学界的恶棍”,近年来成为网络用语,指认真学习,学识丰富,成绩斐然的一类人。“学霸”一词在青少年中广泛流行。本文通过网络聊天数据,探究了校园网络流行语“学霸”的用法及意义。

关键词:学霸; 校园; 网络; 流行语

1.研究背景与内容

1.1背景

“学霸”,本义是“学界的恶棍”,近年来成为网络用语,指认真学习,学识丰富,成绩斐然的一类人。

现在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词,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学霸”一词广泛流行,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霸”这个词都有哪些含义、有哪些用途?

“学霸”一词的使用现状与流行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怎样一种心理状态?

对青少年的交流与认知行为有怎样的影响?

1.3研究的方法、手段和途径

分析网络数据

对同学进行调查和访谈

2.网络数据采集

北京市城六区中学百度贴吧、QQ群聊天记录、QQ个人聊天记录(经过其QQ所有者本人许可)

3.数据解读

3.1总体解读

在收集到的211个数据点中, “学霸”用于形容对方的比例最高,而且多是对对方的尊称(有时也是固定称谓),如:“徐大学霸!”

“学霸”用于形容第三方时,多是对第三方的尊称或固定称谓,

如:“给大家看一下学霸的学习方法。”(指特定的某人)

“你知道那个八中的学霸么?”

“学霸”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作对比,以衬托自己现在的“学渣”,如:“想当年,我也曾是个学霸。”

“学霸”还可以与其他词构成词组,如“学霸模式”“学霸班”,或与其他流行语连用,如:“看,这有一只野生的学霸!”(见表1、表2)

所调查的46.9%的情况下,“学霸”一词的使用带有明显感彩,其中,形容对方时该比例最大,为56.5%。

在42.7%的情况下,语句中强调 描述对象 为“学霸”,在“学霸”一词用于形容对方时,该比例最高,为60.9%。

3.2 形容对方

在收集到的211个数据点中,“学霸”用于形容对方的数量为138个,其中形容对方成绩好的有104个,占75%,其中带有明显感彩的有75个,占55%。

如:“学霸就是淡定呀!”

其中明确指出对方是学霸的有83个,占61%。

如:“喔,学霸!”“徐大学霸!”

当语句为陈述句时,35.3%的情况下,“学霸”是对方的固定称谓。

在双人对话中,“学霸”往往用于发起对话和结束对话。

当“学霸”被用于发起对话时,“学霸”往往发挥招呼提醒的功能;

当“学霸”被用于结束对话时,“学霸”往往表示对对方的赞叹。

以一次请教问题的对话为例:

A:“学霸,你这道题怎么做的?”

(此处“学霸”表示对对方的招呼,相当于“嘿,XX”。)

B:“(详细的讲解)”

A:“喔,简直学霸!”

(此处“学霸”表示对对方的赞叹,相当于“喔,好聪明啊”。)

此外,在双人对话中,还会出现“互尊学霸”的行为,

如:“喔,学霸!”

“不,你才是学霸!”

或:“哎,要是不分座位我就可以抄云大学霸的了。”

“学霸自重。”

这种行为一般会在一至两次应答内自动结束,也有同学通过特殊的方式提前结束这种行为:

“学霸就是淡定呀!”

“那是学霸(才会这样)呀。”

3.3 描述成绩好

在收集到的211个数据点中, “学霸”表示“成绩好”的数量为171个,其中明确表示其“学得轻松且成绩好”的有1个,带有明显感彩的有77个,占45%,明确指出对方是学霸的有75个,占44%。

“学霸”表示被描述对象“成绩好”的比例普遍较高,平均为81%,其中“形容第三方”时最高,为100%。

“学霸”表示“成绩好”,且带有明显感彩的,一般多有赞叹之意, 占同类别数据比例平均为45.6%。

其中,“形容对方”时,该比例最高,为60%(见表3)

4.小规模问卷调查

4.1数据来源

采集范围:北京市城六区中学生

发放地点:人人网、果壳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采集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22份

4.2结果呈现

22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22人听说过“学霸”一词;20人会主动使用“学霸”一词;

受访者大多在与同学朋友有关的场合下使用“学霸”一词。

85%的受访者在学校使用该词,80%的受访者在人人,QQ等与同学朋友交流的网上使用该词。

90%的受访者将“学霸”用于描述同学,同龄朋友,40%将其用于泛指一类人。 (见表4)

(其它:为了获得别人表扬而故意装学习)

“学霸”多被用于描述成绩优秀的人。

受访22人中,19人曾被别人称作“学霸”。

被别人称作“学霸”时,高兴和反感的人数相当。

被别人称作“学霸”时,多数人不做特别回应(50%)或表示自己不是学霸(55%)。

从表中可见,多数人觉得两人间互称“学霸”的行为没有意义,甚至感到很烦。有些同学会自称“学渣”以表示反对。但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学霸”这个在现在语境中多少带些调侃与戏谑意味的词汇对于青少年的自我认知、相互认同及群体交往是有帮助的。

5.结论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校园网络流行语“学霸”,多用于描述同学,同龄朋友;能用于形容对方、第三方、过去的自己,或与其他词构成词组;用于形容对方的比例最高。

②“学霸”用于形容对方或第三方时,往往是对描述对象的尊称(有时也是对方的固定称谓)。

③“学霸”可用于形容爱学习、成绩好、学习努力或知识面广的人,多指成绩好的人。

④在两人对话中,“学霸”往往用于发起对话和结束对话。

当“学霸”被用于发起对话时,“学霸”往往发挥招呼提醒的功能;

当“学霸”被用于结束对话时,“学霸”往往表示对对方的赞叹。

⑤日常对话中,还会出现“互尊学霸”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会在一至两次应答内自动结束, 多数人觉得两人间互称“学霸”的行为没有意义,甚至感到很烦。

无论如何,由于我们的语言在不断变化,“学霸”一词的不受我们欢迎的用法也必将被摒弃。

“学霸”,从它的本意“学界的恶棍”,变成现在“认真学习,学识丰富,成绩斐然的一类人”,变成我们对其他人的尊称,这种词义上的转变,体现了我们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相互欣赏的学习状态、阳光开朗的人际关系。

从对成绩好的同学的赞叹,到对努力学习的同学的认可,“学霸”表达了我们对比自己强的人的正确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健康的心态。

可以说,“学霸”一词的使用,是青少年对自我的认知及定位、对他人的认同及接纳与社会性发展,的良性表达,是我们当代青少年心理乐观向上的体现。

作者简介:邢宇辰(1997-),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一)班学生;宋琳(1982-),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从事为语文教学研究。

上一篇: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下一篇:探究语文课的“问题导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