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范文

时间:2023-03-18 20:27:12

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范文第1篇

休闲渔业旅游,包含的概念有三个,休闲渔业旅游。其组合,可以是休闲渔业,也可以是渔业旅游,或者休闲渔业旅游。休闲是指免于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之外,个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所从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松弛娱乐或扩大知识促进社会参与实践创造力。关于休闲渔业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所涉及。最早对休闲渔业进行定义的是台湾著名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洪惠馨先生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一文中定义:休闲渔业,是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研究休闲渔业的林法玲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渔业,因为它具有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业的性质;也不同于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产业,而属于以服务增殖为特性的第三产业。国内也有专家定义:休闲渔业是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护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休闲娱乐餐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新兴产业。上述专家对休闲渔业概念的表述虽各有侧重,表达形式各异,但其共识点有三:一是休闲渔业要利用渔业资源;二是休闲渔业是将传统渔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渔业方式;三是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

休闲渔业相对于传统的渔业而言,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从事的目的看,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是渔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捕捞行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捕鱼量,销售后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从而维持生计。获取渔业经济收入是传统渔业生产的唯一目的。而休闲渔业是为了活化渔业资源,吸引渔业从事人员以外的人,也即旅游者的参与。旨在为前来观光休闲的客人即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渔民捕鱼生产方式的机会,通过旅游者对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休闲与放松,体验另一种生活情趣,从而丰富人生的阅历,增加人生经验。也就是说,渔民是通过旅游者休闲的取得,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的。渔民从事休闲渔业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休闲渔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也即创造渔业收入和为旅游者创造休闲体验。除此,休闲渔业其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及活动形式等也与传统的渔业不同。休闲渔业更注重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体现出活动时间的短暂性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休闲渔业的这些特征,结合旅游业特点,认为可将休闲渔业旅游概念表述为:休闲渔业旅游是以现有各种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休闲为表现形式,将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活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

而对于渔业旅游,目前旅游业专家涉略的还不多,尚没有对渔业旅游进行定义。笔者认为,休闲渔业是个人或团体从事经营的一种关于渔业方面的旅游产品,是渔业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渔业旅游即是由一种以上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构成的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合,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装,通常也指关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线路或者游程。

二休闲渔业旅游类型

对于休闲渔业,台湾专家将其分成五种形态:一是运动形态,主要指以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二是体验形态,让游客直接参与渔业生产活动,如采集贝壳等。三是食鱼形态,表现为旅游购买,品尝海鲜等方式。四是游览形态,指游玩,观赏渔业劳作的观光形式。五是教育文化形态,主要是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带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普性。

根据以上五种分类,国内一些休闲渔业研究专家将现代休闲渔业分类为:生产经营型,指一些渔场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休闲垂钓型,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观光疗养型,指一些公园山区及沿海地区结合周围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展示教育型,指一些水族馆以展示海洋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博览馆。

除此,对于休闲渔业分类还有多种。2004年12月,在浙江省休闲渔业之乡舟山市举行的休闲渔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休闲渔业类型进行了多种划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是将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养殖垂钓型涉渔运动观光型旅游综合配套型;二是分为海陆养殖垂钓型渔业生产体验型领略渔村风俗型海岛观光游览型和休闲综合配套型。三是分为体验型品尝型观赏型和综合型。四是分为以海钓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型,以旅游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游览型,以品尝海鲜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品尝型。五是分为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生活体验型和综合配套型。

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划分,依据划分标准不同,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根据旅游目的标准,可分为观光休闲度假探亲宗教修学以及参与性专题旅游产品。笔者认为:渔业作为旅游活动,应该根据旅游者参与方式参与程度旅游目的的不同来进行类别划分。类别的数量可以因地制宜,以浙江舟山为例可分为四类:一是单纯性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单纯让旅游者乘上渔船,绕岛屿或者附近海(湖)域,欣赏和领略海岛风光,或岸上驻足欣赏观光海(湖)景,同时感受渔民捕鱼的经历。如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乌石塘嵊泗县菜园镇的休闲渔业旅游便是。二是参与型休闲渔业旅游,即旅游者或是乘上渔船参与捕鱼或是在圈定的深水网箱内凭杠垂钓或是在小岛(湖)边上垂钓,也可在海边赶海。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如舟山市定海区的半岛娱乐园普陀区蚂蚁岛的渔家乐项目岱山县秀山岛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以及嵊泗县的田岙村渔家乐项目等均是。三是娱乐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就是说,旅游者既参与休闲渔业旅游活动,又可以休闲娱乐。如舟山市嵊泗县位于中心渔港的“海上人家”旅游项目即是。旅游者既可以乘船捕鱼,又可以享用丰硕的劳动成果,同时还可以一边欣赏音乐或高歌一曲,达到充分的休闲效果。四是科普教育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以教育为目的休闲渔业旅游,包括各种渔业博物馆海底隧道水族馆等休闲渔业旅游产品[1]。

三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本第一产业的渔业变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渔业仅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资源,一种工具,是众多旅游产品项目之一。休闲渔业旅游发达地区,普遍而言是渔区。在渔业发展内外环境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一)休闲渔业旅游丰富了旅游地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地旅游品牌

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旅游地旅游产品种类,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将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挖掘策划成为当地主打旅游品牌。

(二)休闲渔业旅游有利于解决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捕捞海域受限渔民出路存在困难的渔区,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为无路可走的渔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开阔了就业空间。同时,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普遍在渔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其区位优势较弱,交通不太发达。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渔区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其他旅游行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调整休闲渔业发达旅游地产业结构。

(三)增加渔区旅游经济收入

由于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先期资金投入不需很多,又可以利用现存的闲置渔业器械与人力资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增加了渔区渔民的创汇途径,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收入,达到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丰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对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

休闲渔业旅游深得广大旅游者喜爱,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奇重参与重体验的需求,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而从事休闲渔业旅游的人员原本都是渔民,休闲渔业一旦与旅游业结合,那么其产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第一产业渔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旅游业,所以渔民身份与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渔民演变为旅游业服务人员。旅游者对他们的要求,也以旅游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应。这就对渔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素质的要求。要求他们既具有渔业知识,也要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原来,渔民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旅游业状况,经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现则需多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渔民势必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陋习,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旅游业相关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与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的改变,渔民由闲散型生活方式向学习型生活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渔区的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在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地缘广阔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地区一般多位于沿海以及内陆具有淡水湖泊之地;与具有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旅游业历史相比,休闲渔业旅游才是近几年刚起步的旅游。但是,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海洋旅游休闲旅游的日益成熟,休闲渔业旅游必将受到旅游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到休闲渔业旅游中来。

论文关键词: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意义

论文摘要: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本文从旅游业角度,第一次对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休闲渔业范文第2篇

1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LeisureFishing)一词20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在中国台湾,而后在中国大陆得到了普遍认可,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各地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它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它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自然环境以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2我省的休闲渔业资源状况

我省是一个内陆省份。内陆水域面积约232万亩,其中:河流170万亩(季节性河流未统计在内),水库40.50万亩,湖泊17.80万亩,池塘4万亩。其中主要河流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3.20%;湖泊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70%;水库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40%,池塘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0%。常见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26种。江河、湖泊、水库地处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为发展内陆休闲渔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3我省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休闲渔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不足是制约高标准、高品质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省渔业投入资金较少,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足。在当前转产转业的政策背景下,资金问题更为突出,资金不足,缺口较大现象更加严重。

3.2劳动者素质问题

劳动者因素是休闲渔业发展中人的因素,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目前,从事休闲渔业的劳动者多是一些专业渔民,他们从传统的捕捞业转移而来,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服务意识,严重影响了休闲渔业的质量水平。

3.3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从事渔业的生产者多是世代相传的渔民。让他们从生产性的捕捞业转入到休闲性渔业,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一定的难度。对自身的天然资源优势看不到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

3.4缺乏统一规划,经营类型单一

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当前休闲渔业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体系和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监督管理方面做的也不够,致使休闲渔业市场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另外,目前休闲渔业的类型仍然以休闲垂钓型和生产经营型为主。综合开发水资源的观光疗养型和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展示教育型休闲渔业现在还很缺乏,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大规模休闲场所建设目前还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

4我省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休闲渔业的兴起给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为当前渔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以上情况表明,目前休闲渔业的发展之路仍然是艰难的,休闲渔业的深入发展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渔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增加渔民收入为目的,加强渔业管理,改善渔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休闲渔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针对以上思路,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4.1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品牌。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在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域界限,冲破传统、陈旧的体系,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建品牌。各个地区的资源状况是不同的,各地应该提高认识,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因地制宜的建设休闲渔业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如在城市周边的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游览、垂钓、休闲、餐饮、住宿、疗养为一体的休闲景区;在离城市较远的水库库区,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通过几个高标准、高品位项目的带动,使休闲渔业向着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选择渔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按长、中、短期规划设计上档次、上规模的项目,形成几个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4.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增加渔业资金投入

在宏观、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政府要将渔业部门的建议置于我省整个经济中去考虑,做好财政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鼓励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基金、专项基金、补助基金。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渔民转移到休闲渔业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凭借渔民自己的积蓄是远远不够的,省财政要对从事休闲渔业的养殖场、渔民给与一定补助,鼓励发展休闲渔业,这将有利于渔民休闲渔业发展。第二,重点扶持几个休闲渔业企业,起示范带头作用。有条件的渔区已经从事休闲渔业,但都感觉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4.3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加强技术培训

休闲渔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休闲渔业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要进行渔业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旅游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对休闲渔业有更多的了解。要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就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其技能培训。

4.4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越来越显露出不足。休闲渔业必须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要在更大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实行优势互补,以现有的天然资源优势为载体,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在新模式上,既有一般的生产养殖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养殖种类及一些观赏鱼类,栽培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等,让人们既可观赏,又可以垂钓、买鱼,也可提供一些设施,让大家品尝或者自己动手烹调可口的佳肴,在休闲的过程中体会多种乐趣。

4.5坚持环境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发展

休闲渔业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产业。在开发中必须依托生态环境进行,坚持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掠夺性地开发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业者及游客要有环保意识,使休闲渔业持续性永久健康地发展。

4.6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休闲渔业保障体系

休闲渔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游客的人身安全管理、饮食卫生管理、船舶审批手续的管理和船舶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首先要明确行使休闲渔业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落实管理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监督管理。同时,对在渔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加以总结、引导、推广。各地方发展不平衡,渔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旅游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有关的规定,或参照现有的相关条例,行使管理职能,共同把渔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带动起来。

休闲渔业范文第3篇

于康震在会上指出,休闲渔业是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渔民就业增收和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休闲渔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内容丰富、产业融合、领域拓展的良好势头,2015年全国休闲渔业经营主体达到3.8万家,接待人数超过1.2亿人次,产值超过500亿元。“十三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休闲渔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于康震强调,发展休闲渔业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中心任务,为稳增长、惠民生和渔业转型升级服务;要坚持需求导向,同时满足产业转型发展和城乡居民休闲生活的需求;要秉持内融外联的发展理念,与旅游、交通等外部产业联动,与渔业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要突出文化灵魂,挖掘传承渔业文化。

于康震要求,“十三五”期间,休闲渔业发展要努力实现“六大突破”。一是在规范管理上求突破,加快休闲渔船、钓饵等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产业发展运行监测等基础性工作。二是在政策创设落实上求突破,统筹安排资金项目,推动各类生产要素流向休闲渔业产业。三是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求突破,支持引导传统捕捞、养殖渔民向休闲渔业转移,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四是在品牌创建推广上求突破,组织实施“四个一”工程,利用五年时间创建100个最美渔村、100个有影响力的赛事节庆活动、1000个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培训1000名休闲渔业带头人和管理人才。五是在惠民增收上求突破,通过利益共享把休闲渔业发展成为带动渔民增收的创业创新平台。六是在丰富社会功能上求突破,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经营与文化并重的理念,加大渔村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保护力度。

会上,来自福建、山东、湖南、北京等省市的代表分别做了典型发言,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这些省份虽有某些共性,却又各具特色,成为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一串影像。

福建:水乡渔村带动休闲渔业

据介绍,近年来,不仅福建省的休闲渔业本身得到了快速发展,还进一步带动了整条渔业产业链的共同繁荣――储运、销售、种苗繁殖、鱼用饲料、渔药、设施加工等相关行业都在飞速成长,这又进一步为水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渔业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了渔民增收。在福建,休闲渔业与观光、度假、节庆活动和特色产品展销相结合,不仅提升了渔业文化的层次和内涵,更吸引了投资,扩大了消费,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充分发挥福建的独特优势,进一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延伸渔业产业链。近年来,福建省以创建“水乡渔村”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已培育出137家“水乡渔村”,其中18家被确定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还有10个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仍在建设中。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福建省的休闲渔业按类型划分形成了10种较成熟的休闲渔业类型,包括休闲垂钓型、水上观光型、水族欣赏型、涉鱼生产体验型、水产特色餐饮型、特色水产购物型、渔村人文欣赏型、渔业科普欣赏型、休闲渔业节庆型和休闲度假型等。

作为东道主代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首先介绍了福建省近年来发展休闲渔业的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从抓创新、抓创建、抓品牌、抓特色、抓宣传这五个方面入手,福建省打造出了独具一格的符合地方发展特色的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模式。在培育发展新模式方面,吴南翔特别介绍了浯屿现代休闲渔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以基地建设为试点,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民”的产业模式,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整个项目包含浯屿岛、浯屿海上牧场以及生态无居民海岛浯岛的开发建设,发展海上旅游观光、渔家乐、渔家休闲民宿等休闲渔业,将休闲渔业项目做大做强。

“休闲渔业的发展对推动福建省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休闲渔业中的第三产业占比大,对渔业资源依赖少,并且能够解决部分沿海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从而减轻海洋捕捞压力,有利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休闲渔业,在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同时开展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防治等项目,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使渔区环境逐步好转。”吴南翔表示,福建省也对今后休闲渔业的发展设定了非常具体的目标,从加快培育新型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制度机制创新、健全休闲渔业服务体系、扩大休闲渔业品牌影响等五方面着手,打造完整的休闲渔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休闲渔业在渔业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助推全省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唯一企业代表的厦门小嶝休闲渔村也向与会代表展示了项目的发展现状。其董事长邱峰岩介绍,位于翔安区的小嶝休闲渔村是一个集休闲渔业、度假酒店、商务会议、主题派对、拓展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海岛旅游度假基地。目前已开发的休闲旅游项目有死海漂浮、喜马拉雅盐疗、水上高尔夫、垂钓、水上皮划艇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传统养殖业与休闲旅游业相结合的典型样板,岛上还有石斑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示范基地,是大中小学生学习了解科学知识的教育基地。

山东:一杆钓出大产业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党组书记王守信介绍,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涌现出了休闲垂钓、文化民俗游览、渔家乐、水族观赏、“放鱼养水”等多种发展模式,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逆势强劲增长。“一杆钓出大产业”,成为山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地一条高唐锦鲤的价值相当于2000斤的“四大家鱼”。

发展休闲渔业,山东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预计今年全省休闲渔业产值将突破200亿元。王守信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山东省的成功做法。转变理念,将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大产业来抓。将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带动全省渔业转型升级,威海市、临沂市分别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休闲渔业之都”和“中国休闲垂钓之都”的称号。

统筹谋划,坚持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休闲渔业渗透到现代渔业各个环节,与捕捞、养殖、加工以及渔文化相融合,打造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提高渔业综合效益,同时实施品牌战略,突出齐鲁渔文化特色,融入旅游、观光、餐饮、竞技、体验等元素,精心设计了“渔夫垂钓”品牌,开通了官方网站和收集APP,实现了海钓基地在线预订功能,成功举办了上百场大型垂钓赛事。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休闲渔业发展。在沿海地区,省财政投资1.5亿元,在已有的100多处休闲海钓示范点中,优中选优,高起点规划建设了15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统一授权使用“渔夫垂钓”标志,纳入休闲海钓地图,接入酷旅网,用海审批纳入“绿色通道”。据测算,海钓基地拉动消费收入相当于所钓渔获物的53倍。在内陆地区,积极发挥河、库、湖、塘等资源优势,集中打造了10处以垂钓为主,集游览、度假、科普及文化娱乐服务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省级休闲渔业公园。

出台政策,突破休闲渔业管理瓶颈。海洋与渔业厅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培育和发展休闲海钓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逐步健全管理及服务体系,促进了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王守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将休闲渔业打造成山东省惠及民生的现代渔业主力板块。

湖南:积极拓展渔业功能

湖南素称“鱼米之乡”,全省有水域面积2000多万亩,经济鱼类167种。不言而喻,渔业一直是湖南省的优势产业。

近年来,湖南省按照“跳出渔业抓渔业”的工作思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把休闲渔业与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渔业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探索现代渔业发展新途径。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休闲渔场4049个,垂钓水面78万亩,年接待游客量3600万人次。一些地方以捕捞节、螃蟹节、垂钓节、赏鱼节、生态渔业节等形式推出了休闲活动,以鱼全席、有机鱼、特种鱼、观赏鱼等打造特色品牌,延伸渔业内涵,增加渔业附加值。据统计,2015年全省休闲渔业产值近50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12.8%。

“在推进休闲渔业发展中,我们主要从创新发展思路、突出规划引导、加强品牌培育、加强政策支持四方面入手。”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介绍,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我们对全省渔业资源和休闲渔业进行了全面调查,重点规划了四大特色休闲渔业区,即长株潭都市休闲渔业区、环洞庭湖生态高效休闲渔业区、湘南渔娱体验休闲渔业区、大中型水库观光垂钓休闲渔业区。此外,通过宣传、包装、促销等手段,加快休闲渔业品牌创建,目前全省现已创建26个部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4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20多家基地获四星或五星“休闲农庄”称号。其中,26个部级示范基地接待能力达2040万次,2015年实现产值10亿元,占全省休闲渔业产值的20%。

袁延文强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休闲渔业发展,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现代渔业、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例如,对休闲渔业的初级水产品、水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经审批的休闲渔业企业生产加工用地及生产生活等建筑,按权限报批减免其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

“实践证明,休闲渔业作为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将渔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等功能有机融为一体,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促进了渔业增殖增效。” 袁延文表示,虽然休闲渔业目前发展较快,但整体来看,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行业管理滞后等问题,还需要在广泛宣传、科学规划、坚持健康养殖、培育特色品牌等方面加强。

北京:做精观赏鱼满足消费需求

为积极应对消费需求结构性变化,作为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北京渔业确定了“精品高端、节水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主线,以园林化设计、现代化设施、品牌化经营、融合性发展为目标,创新北京渔业“小产业、大作为、小行业、大功能”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关注到观赏鱼产业在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特殊功能,明确提出了将观赏鱼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个重点方向,促进北京渔业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示范”的综合效益。

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全录介绍,经过十几年发展,北京的观赏鱼产业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观赏鱼产业规模优势显现,品种特点突出。北京现有观赏鱼苗种生产企业13家,年生产宫廷金鱼、锦鲤及草金鱼等各类观赏鱼苗种10亿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观赏鱼服务市场繁荣,产业空间拓宽。观赏鱼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得到了发展,目前运行的有19个,华声天桥、官园鱼市等展销市场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目前运行的有50个,据统计,全市水族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7亿元,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观赏鱼养殖面积稳定,占比稳步提升。2000年,全市池塘面积9万亩,观赏鱼面积8000亩,占8.9%。2015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为5.58万亩,观赏鱼养殖达到1.2万亩,占比21%。

“为了促进观赏鱼产业健康发展。 除了政府支持外,我们注重科技投入和文化宣传。”李全录介绍,一方面在观赏鱼品质筛选规程、观赏鱼优质安全饲料、观赏鱼增色技术及中草药病害防治等方面形成应用新技术67项,实现全市观赏鱼良种覆盖率66%,技术采纳率达75%,提高了养殖户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观赏鱼进社区和形式内容多样的系列赛事活动助推产业发展,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组织开展了“建长廊”、“入社区”、“进学校”活动近百次,建立了观赏鱼文化展示示范区18个,为观赏鱼产业做精做强营造了氛围。

李全录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的力度,进一步强化措施,推动北京休闲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福建、山东、湖南、北京,作为发展休闲渔业的典型,从他们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出,政府支持、科技投入、品牌打造以及文化融合等在推进休闲渔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每个省又依据各自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出与众不同却又切合实际的产业模式,展现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水平。

休闲渔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休闲渔业;发展策略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巩固“十二五”期间渔业改革的取得的伟大成果。国家将“十三五”期间渔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推进渔业结构性改革上。休闲渔业作为服务型渔业新发展新方向,打破了行业界限,使渔业从单一产品、单一生产格局中解放出来。大连在发展休闲渔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研究在供给侧改革下大连休闲渔业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大连休闲渔业的发展,改善大连渔业经济结构,促进大连渔业健康发展。

1供给侧改革与大连休闲渔业的内在关联

1.1供给侧改革使休闲渔业潜在价值增大,为休闲渔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过去渔业多以破坏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粗放式发展,然而随着我国海洋经济步入新常态,生态环境保护对渔业的约束不断加强。近些年,产业升级改造是大连乃至全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要求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进消费升级和调整消费结构。在此大背景下,依赖简单投资扩张拉动渔业增长的空间将会变小,而拉动渔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将是依靠新动力进行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创立一个可持续的、稳中增长的良性经济结构。目前,人民对旅游的需求愈加趋于高质量、生态化、人性化,城市人民享受回归乡村自然生活。渔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不可逆的巨大变化,休闲渔业要在顺应历史中保持创新和自主发展,所以,供给侧渔业改革为大连休闲渔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在产业转型的年代拥有更好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

1.2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休闲渔业引进新技术

渔业经济新常态的要素驱动为增加六倍的渔业产业从业人员,扩大十倍的渔船功率,扩大三倍的渔业养殖面积,扩张十四倍的渔船数量,投资驱动是增加293倍的水产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驱动力会使得30年来以养殖为主的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振兴[1]。现阶段,休闲渔业的出现顺应了新常态,主要的经济推动力也由技术推动逐渐演变为创新推动,这有利于大连休闲渔业推进“互联网+”战略。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推动着现代都市休闲渔业的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信息与资源的共创分享提高了中国渔业经济的综合利用效率,信息化的创新和建设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市场需求,现代信息化的渔业形态保证了休闲渔业企业和水产养殖户的发展效益。同时信息的传播、交通的发展有助于引进外来先进的科学技术;餐饮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渔业技术的进步如设计“专业休闲垂钓渔船”有助于增强海洋垂钓渔趣娱乐功能及提高观光旅游的质量。推进渔业要素信息服务,促进渔业技术进步,完善服务技术,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增殖放流技术的革新、休闲渔业的环境修复、垂钓设备维护与修理、后期物流服务的升级、休闲渔业产业的综合利用、渔业科技的储备开发、新技术的引进发展,为休闲渔业带来了新契机。

2大连休闲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2.1大连气候宜人,旅游季节较长

大连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海,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南邻渤海,东临黄海,全市海岸线长达2211km,海域面积广阔将近2.9万km2,海洋生物资源颇为丰富,近海渔业资源近220种,暖水鱼30多种,冷水鱼30多种,岛屿淡水鱼14种,内陆淡水鱼近百种[2]。自然环境优越,海岸线绵长,河流密布,近岸海域广阔,为垂钓观光游、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大连气候为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拥有充足的阳光,清晰分明的四季,湿润的气候,冬暖夏凉,海洋对气候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适合鱼苗发育,垂钓适合期长达9个月,适合休闲旅游的季节较长,是天然的休闲旅游胜地。

2.2大连渔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

大连是浪漫之都,属于浪漫的海港渔业城市,经过很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现已经拥有数量庞大的旅游资源,不仅有天然的沙滩、阳光、海水、美食,还有战争遗址等的历史文化景观,更有国际马拉松、徒步大会、国际服装节等人文节日。大连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捕鱼业,还有具当地文化特色的传统捕鱼习俗,如海上节、放灯等。大连已经有很多发展休闲渔业的成功案例,例如星海湾垂钓区、老虎滩垂钓区等休闲渔业观光景区,同时还有星海、金石滩等的黄金海岸,并且伴有圣亚海洋世界、老虎滩公园、海洋资源博物馆等的城市景观,这些城市名片可以很好地开发利用来进行休闲渔业的深入开发,高定位高品位的渔业观光景区资源可以为休闲渔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并且提升其质量。近些年,基于人文资源而逐渐兴起的渔人节、钓鱼节、沙滩节等新节日使大连的渔业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人文资源更加丰富。

2.3大连客源众多,辐射范围广

大连作为一个海滨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大连的交通覆盖率2016年全国排行第十一位[3]。随着地铁二号线的全线开通,交通将更加便利,城市辐射能力增强,有利于外向型休闲旅游经济发展;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航线多达百余条,与15个国家,84个国内城市通航,区位优势明显。大连海岸线绵长且海岸可与城市直达,这是与天津、上海等其他休闲渔业发达城市不同的地方。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使大连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基础;与日本、韩国相邻,每年会吸引很多外宾。大连建设城市时间较长,经济发展稳定,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市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随之提升,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人类最为基本的生存消费得到了满足,便会愈来愈重视享受和发展消费。大连是外向型开放城市,市民的消费理念比较超前,享受类型的消费逐年增长,休闲渔业的需求逐年加大,所谓靠海吃海玩海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国家规定的每周5天工作制度、法定节假日休假调整方案的实施,使得消费群体有更多的休闲旅行的时间,也会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变、休息时间的延长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便利条件。

3大连休闲渔业发展的潜在风险

3.1休闲渔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大连渔业经过长期发展,休闲渔业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很多休闲渔业都是由传统渔业改造升级的,休闲渔业产业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合理、完好的产业体系,仍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理念的文化产业,依旧是功能单一、布局零散、后备资源不足、基础设施不匹配的小规模经营,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大,休闲渔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升级转型,涉及的范畴广,技术要求较高,作为新兴产业仍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然而多个层面技术指导和支持都不足。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理念的休闲渔业产业,限制了大连休闲渔业的深层发展。

3.2管理滞后且不健全

政府部门虽然意识到休闲渔业具有发展潜力,但政策优惠力度较小,定位不够清晰,对休闲渔业的认识并不深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呈现出了民间积极创业、官方管理滞后的被动状态,政府部门没有明确的休闲渔业政策,没有明确分管职能部门,使得休闲渔业发展的自发性、盲目性普遍较强,极大限制休闲渔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表现程度对于休闲渔业来说还很不充分,渔业部门依然把政治重点放在传统的捕捞行业、水产养殖、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使休闲渔业的相关法规建设缺失,规范休闲渔业的管理措施也没出台,政策力度软弱使得资金支撑力较为微薄,投资休闲渔业仍主要来自于民间,多数为自我投入,基础设施落后。缺少了政府专门性质的产业支持,自然少了专门机构和人力资源来规划引导,且渔业、海事、环保等相关部门没有达成共识,职责并不明确,模棱两可,义务与权力混乱,检查力度不足,监查体系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不利于大连休闲渔业的发展。

3.3缺乏统一的规划

休闲渔业总体规划尚未提出,当前大连市休闲渔业产业大多为自发形成,存在盲目性,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使休闲渔业项目的同质化、同构化问题突出,有些项目甚至在开发前没有做好调查,没有探讨休闲渔业与本地资源、客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可行性,导致经常会出现破坏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浪费的现象。自发与盲目的现状限制了休闲渔业正常发展,使各地各企业难以建立高品位、上档次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形成大市场,与大连的渔业发展和旅游城市名片不相符。大连市有关于休闲渔业的行业规范,行为安全,统一规划并没有明确说明,相关权力单位职责并不明确,监管部门与生产部门职责不明,管理从业内容不明确。

3.4休闲渔业人才稀缺

大连休闲渔业是依传统渔业慢慢转型,多发展于沿海的小渔村、小海岛,从业者大多为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渔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普遍不高的文化素质,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的企业管理能力,局限了休闲渔业的发展;而高素质的人才往往不愿意从事第一产业,休闲渔业的市场也没有可以吸引人才的大公司。从传统捕捞业转型为现代休闲渔业较难,渔民普遍缺乏市场观念,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服务理念,缺乏人才发展动力,严重影响了休闲渔业发展。

4供给侧改革下大连休闲渔业的发展建议

4.1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相应管理体制

大连市政府可落实相关的监督体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休闲渔业提供法律基础和保障[4]。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格局下,大连市积极响应国际化战略,借鉴邻国日本和发达国家美国相关的成功经验,例如渔人码头发展模式,选择有潜力的渔港加以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开发建设具有旅游功能的渔业产业。不仅要借鉴国外优秀经验,而且要与旅游部门合作出台指导性意见,应依照大连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出台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渔业管理法规,便于政府与渔业从业者相互呼应,产生良性的循环,使大连政府从外部对休闲渔业进行监管、使从业者从内部自发地形成管理机制。

4.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休闲渔业环境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控制近岸海域污染的通告指出大连市存在着污水排放、船舶污染、海域开发活动污染、岸滩污染物排放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大连面临海洋生态环境需政策保护,海水中的污染物应有效处理,海洋中的生物破坏应及时修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加大治理力度,保证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控制工厂排污问题,发展污水治理技术,改善排污环境,而且要根据海岸的环境特点来控制港口的建设,改善港口周围的水域环境,保证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休闲渔业活动大多在近海发展,游客或多或少都会对生态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游客数量超过了环境容载力,将无疑会造成近海环境破坏,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休闲渔业价值的慢慢减少。因此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建立环境监测机制,检验游客人数是否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所以在开发中必须达到环境、环保、生态平衡协调一致发展,通过提升产品价值,改善产品定位,实现经济效益与口碑效应、生态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不顾生态环境,使游客激增,进行掠夺性开发。游客数量必须通过环境监测机制提供及时预警应急,以达到休闲渔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4.3发展品牌特色,实施品牌战略

休闲渔业是新兴行业,政府应该重视起来,加大扶持力度。大连市在发展休闲渔业时应当利用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近海海域开展休闲渔业。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安全合理、生态环保的服务系统,突出各地区域特色,实施品牌战略。政府应实施休闲渔业安全保护工作,改善海域的人文环境,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监管措施,做好气象和海洋灾害预警机制;通过严格审查,让各休闲渔业企业对游客进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严格排查安全防护设施;政府建立休闲渔业安全责任制,增加行业自律性,做具有品牌特色的休闲渔业。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方便了企业宣传休闲渔业品牌,加速行业竞争快速发展,方便政府创建属于自己的休闲渔业品牌龙头,确立龙头行业的示范作用,不断提升行业的品质和定位,用品牌效应吸引和培育更多的消费者。

4.4推行互联网模式,发展共享经济积极推进

“互联网+服务销售网络技术的休闲渔业发展”的模式,加强与京东、亚马逊、淘宝以及其他大型主流运营电商的合作,积极开拓休闲渔业经济走出时间空间限制,走向国际化。注重互联网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度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发现探索高质量的休闲渔业项目,助力高标准、高定位、高品质的休闲渔业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大连休闲渔业发展。利用互联网模式推行分享型经济,在互联网上进行渔民房屋的租赁,筹集闲置资金,既增加了群众参与认知又可以创造更多价值[5]。同时,要注意变革和提高中低档的休闲渔业项目,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慢慢淘汰落后项目,研发新模式,满足新需求。

4.5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

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使从业者素质不足的弊端展露,行业不能继续无限制使用廉价劳动力,而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新的生产力。休闲渔业的从业人员应不断学习渔业生态知识、渔业修复培育知识;还要加强休闲渔业的文化、休闲渔业历史发展和渔业风情的学习。熟悉地区渔业文化,不仅可以保护地区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可以将地区的渔业文化和精神传达给旅游消费者,加深游人对地区渔业行业的印象。人力资源的投资,可以更好的提高服务品质。

参考文献:

[1]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51~59.

[2]刘妍,勾维民.大连在辽宁“五点一线”战略下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1):68-71.

[3]王伟文.城市特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以大连市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07~110.

[4]包特力根白乙.渔业经济新常态:内涵揭示、机制设计与政策导向[J].生态经济,2016(05):161-164.

[5]周洵,王美娟.我国智能化渔业的发展与应用现状.中国水产,2015(1):31-33.

休闲渔业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本文从旅游业角度,第一次对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休闲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亚太地区。国际上,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近邻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战略。东南亚诸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较早把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广纳客源的游钓业。中国的休闲渔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先行。现阶段,休闲渔业旅游在国内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也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多为渔业经济专家。而对休闲渔业从旅游业角度也即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研究者极少。本文第一次就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的界定

休闲渔业旅游,包含的概念有三个,休闲渔业旅游。其组合,可以是休闲渔业,也可以是渔业旅游,或者休闲渔业旅游。休闲是指免于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之外,个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所从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松弛娱乐或扩大知识促进社会参与实践创造力。关于休闲渔业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所涉及。最早对休闲渔业进行定义的是台湾著名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洪惠馨先生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一文中定义:休闲渔业,是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研究休闲渔业的林法玲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渔业,因为它具有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业的性质;也不同于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产业,而属于以服务增殖为特性的第三产业。国内也有专家定义:休闲渔业是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护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休闲娱乐餐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新兴产业。上述专家对休闲渔业概念的表述虽各有侧重,表达形式各异,但其共识点有三:一是休闲渔业要利用渔业资源;二是休闲渔业是将传统渔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渔业方式;三是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

休闲渔业相对于传统的渔业而言,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从事的目的看,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是渔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捕捞行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捕鱼量,销售后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从而维持生计。获取渔业经济收入是传统渔业生产的唯一目的。而休闲渔业是为了活化渔业资源,吸引渔业从事人员以外的人,也即旅游者的参与。旨在为前来观光休闲的客人即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渔民捕鱼生产方式的机会,通过旅游者对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休闲与放松,体验另一种生活情趣,从而丰富人生的阅历,增加人生经验。也就是说,渔民是通过旅游者休闲的取得,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的。渔民从事休闲渔业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休闲渔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也即创造渔业收入和为旅游者创造休闲体验。除此,休闲渔业其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及活动形式等也与传统的渔业不同。休闲渔业更注重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体现出活动时间的短暂性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休闲渔业的这些特征,结合旅游业特点,认为可将休闲渔业旅游概念表述为:休闲渔业旅游是以现有各种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休闲为表现形式,将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活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

而对于渔业旅游,目前旅游业专家涉略的还不多,尚没有对渔业旅游进行定义。笔者认为,休闲渔业是个人或团体从事经营的一种关于渔业方面的旅游产品,是渔业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渔业旅游即是由一种以上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构成的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合,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装,通常也指关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线路或者游程。

二休闲渔业旅游类型

对于休闲渔业,台湾专家将其分成五种形态:一是运动形态,主要指以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二是体验形态,让游客直接参与渔业生产活动,如采集贝壳等。三是食鱼形态,表现为旅游购买,品尝海鲜等方式。四是游览形态,指游玩,观赏渔业劳作的观光形式。五是教育文化形态,主要是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带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普性。

根据以上五种分类,国内一些休闲渔业研究专家将现代休闲渔业分类为:生产经营型,指一些渔场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休闲垂钓型,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观光疗养型,指一些公园山区及沿海地区结合周围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展示教育型,指一些水族馆以展示海洋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博览馆。

除此,对于休闲渔业分类还有多种。2004年12月,在浙江省休闲渔业之乡舟山市举行的休闲渔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休闲渔业类型进行了多种划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是将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养殖垂钓型涉渔运动观光型;旅游综合配套型;二是分为海陆养殖垂钓型渔业生产体验型领略渔村风俗型海岛观光游览型和休闲综合配套型。三是分为体验型品尝型观赏型和综合型。四是分为以海钓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型,以旅游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游览型,以品尝海鲜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品尝型。五是分为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生活体验型和综合配套型。

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划分,依据划分标准不同,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根据旅游目的标准,可分为观光休闲度假探亲宗教修学以及参与性专题旅游产品。笔者认为:渔业作为旅游活动,应该根据旅游者参与方式参与程度旅游目的的不同来进行类别划分。类别的数量可以因地制宜,以浙江舟山为例可分为四类:一是单纯性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单纯让旅游者乘上渔船,绕岛屿或者附近海(湖)域,欣赏和领略海岛风光,或岸上驻足欣赏观光海(湖)景,同时感受渔民捕鱼的经历。如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乌石塘嵊泗县菜园镇的休闲渔业旅游便是。二是参与型休闲渔业旅游,即旅游者或是乘上渔船参与捕鱼或是在圈定的深水网箱内凭杠垂钓或是在小岛(湖)边上垂钓,也可在海边赶海。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如舟山市定海区的半岛娱乐园普陀区蚂蚁岛的渔家乐项目岱山县秀山岛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以及嵊泗县的田岙村渔家乐项目等均是。三是娱乐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就是说,旅游者既参与休闲渔业旅游活动,又可以休闲娱乐。如舟山市嵊泗县位于中心渔港的“海上人家”旅游项目即是。旅游者既可以乘船捕鱼,又可以享用丰硕的劳动成果,同时还可以一边欣赏音乐或高歌一曲,达到充分的休闲效果。四是科普教育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以教育为目的休闲渔业旅游,包括各种渔业博物馆海底隧道水族馆等休闲渔业旅游产品。

三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本第一产业的渔业变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渔业仅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资源,一种工具,是众多旅游产品项目之一。休闲渔业旅游发达地区,普遍而言是渔区。在渔业发展内外环境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一)休闲渔业旅游丰富了旅游地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地旅游品牌

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旅游地旅游产品种类,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将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挖掘策划成为当地主打旅游品牌。

(二)休闲渔业旅游有利于解决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捕捞海域受限渔民出路存在困难的渔区,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为无路可走的渔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开阔了就业空间。同时,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普遍在渔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其区位优势较弱,交通不太发达。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渔区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其他旅游行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调整休闲渔业发达旅游地产业结构。

(三)增加渔区旅游经济收入

由于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先期资金投入不需很多,又可以利用现存的闲置渔业器械与人力资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增加了渔区渔民的创汇途径,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收入,达到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丰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对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休闲渔业旅游深得广大旅游者喜爱,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奇重参与重体验的需求,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而从事休闲渔业旅游的人员原本都是渔民,休闲渔业一旦与旅游业结合,那么其产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第一产业渔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旅游业,所以渔民身份与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渔民演变为旅游业服务人员。旅游者对他们的要求,也以旅游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应。这就对渔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素质的要求。要求他们既具有渔业知识,也要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原来,渔民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旅游业状况,经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现则需多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渔民势必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陋习,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旅游业相关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与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的改变,渔民由闲散型生活方式向学习型生活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渔区的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在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地缘广阔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地区一般多位于沿海以及内陆具有淡水湖泊之地;与具有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旅游业历史相比,休闲渔业旅游才是近几年刚起步的旅游。但是,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海洋旅游休闲旅游的日益成熟,休闲渔业旅游必将受到旅游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到休闲渔业旅游中来。

参考文献:

休闲渔业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休闲渔业概念及我省的休闲渔业资源状况,分析了我省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休闲渔业,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一种产业,在我国渔业发达省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我省只有七、八年的历史,是新兴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休闲、娱乐、健身逐渐发展到旅游、观光、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实现了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它既充实渔业的内容、扩大渔业发展空间,又能为渔业创造更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1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LeisureFishing)一词20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在中国台湾,而后在中国大陆得到了普遍认可,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各地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它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它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自然环境以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2我省的休闲渔业资源状况

我省是一个内陆省份。内陆水域面积约232万亩,其中:河流170万亩(季节性河流未统计在内),水库40.50万亩,湖泊17.80万亩,池塘4万亩。其中主要河流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3.20%;湖泊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70%;水库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40%,池塘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0%。常见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26种。江河、湖泊、水库地处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为发展内陆休闲渔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3我省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休闲渔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不足是制约高标准、高品质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省渔业投入资金较少,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足。在当前转产转业的政策背景下,资金问题更为突出,资金不足,缺口较大现象更加严重。

3.2劳动者素质问题

劳动者因素是休闲渔业发展中人的因素,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目前,从事休闲渔业的劳动者多是一些专业渔民,他们从传统的捕捞业转移而来,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服务意识,严重影响了休闲渔业的质量水平。

3.3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从事渔业的生产者多是世代相传的渔民。让他们从生产性的捕捞业转入到休闲性渔业,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一定的难度。对自身的天然资源优势看不到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

3.4缺乏统一规划,经营类型单一

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当前休闲渔业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体系和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监督管理方面做的也不够,致使休闲渔业市场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另外,目前休闲渔业的类型仍然以休闲垂钓型和生产经营型为主。综合开发水资源的观光疗养型和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展示教育型休闲渔业现在还很缺乏,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大规模休闲场所建设目前还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

4我省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休闲渔业的兴起给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为当前渔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以上情况表明,目前休闲渔业的发展之路仍然是艰难的,休闲渔业的深入发展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渔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增加渔民收入为目的,加强渔业管理,改善渔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休闲渔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针对以上思路,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4.1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品牌

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在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域界限,冲破传统、陈旧的体系,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建品牌。各个地区的资源状况是不同的,各地应该提高认识,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因地制宜的建设休闲渔业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如在城市周边的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游览、垂钓、休闲、餐饮、住宿、疗养为一体的休闲景区;在离城市较远的水库库区,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通过几个高标准、高品位项目的带动,使休闲渔业向着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选择渔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按长、中、短期规划设计上档次、上规模的项目,形成几个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4.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增加渔业资金投入

在宏观、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政府要将渔业部门的建议置于我省整个经济中去考虑,做好财政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鼓励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基金、专项基金、补助基金。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渔民转移到休闲渔业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凭借渔民自己的积蓄是远远不够的,省财政要对从事休闲渔业的养殖场、渔民给与一定补助,鼓励发展休闲渔业,这将有利于渔民休闲渔业发展。第二,重点扶持几个休闲渔业企业,起示范带头作用。有条件的渔区已经从事休闲渔业,但都感觉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4.3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加强技术培训

休闲渔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休闲渔业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要进行渔业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旅游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对休闲渔业有更多的了解。要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就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其技能培训。

4.4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越来越显露出不足。休闲渔业必须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要在更大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实行优势互补,以现有的天然资源优势为载体,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在新模式上,既有一般的生产养殖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养殖种类及一些观赏鱼类,栽培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等,让人们既可观赏,又可以垂钓、买鱼,也可提供一些设施,让大家品尝或者自己动手烹调可口的佳肴,在休闲的过程中体会多种乐趣。

4.5坚持环境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发展

休闲渔业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产业。在开发中必须依托生态环境进行,坚持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掠夺性地开发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业者及游客要有环保意识,使休闲渔业持续性永久健康地发展。

4.6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休闲渔业保障体系

休闲渔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游客的人身安全管理、饮食卫生管理、船舶审批手续的管理和船舶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首先要明确行使休闲渔业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落实管理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监督管理。同时,对在渔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加以总结、引导、推广。各地方发展不平衡,渔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旅游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有关的规定,或参照现有的相关条例,行使管理职能,共同把渔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带动起来。

总之,休闲渔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这项新产业,有利于解决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培育渔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渔业改革,推进渔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市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必将增强我省渔业实力,提高经济活力,增加渔民财力,使之成为培植我省渔业经济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休闲渔业范文第7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逐渐开始从物质生活的满足向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回归自然及追求健康的方面发展,休闲渔业作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快、效益好、潜力大,所以应把发展休闲渔业纳入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格局中,认真研究制定休闲渔业发展的新措施,以休闲渔业发展促进和谐渔区建设。

一、长海县发展休闲渔业的条件及意义

我国近岸渔业资源不断枯竭的现状和经济发展迅猛的势头,迫切需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休闲渔业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迅速发展,日益成为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个牵动力较强的朝阳产业。长海县是一个海岛县, 又是重要的渔业产业基地,具有独特的环境优势和现代旅游氛围,理所应当利用好自己独特的海洋景观和资源优势,来大力发展休闲渔业。长海县由142个大大小小的岛、坨、礁连成一片,陆域面积虽然仅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却达7720平方公里,这里有丰富的水面及鱼类资源,适合海上休闲娱乐渔钓时间也比较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近几年,祖祖辈辈以渔为生的长海人,背负着沉重的渔业资源枯竭的负担,生活在爷爷吃孙子资源饭的恶境中,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县委政府在致力于拉长渔业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开始发掘宝贵的旅游资源,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发展方向,突出海岛生态和休闲渔业两大特色,全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使海岛旅游业正在逐步成为极具潜力的海岛经济增长点,仅2007年,全县就接待上岛游客82万人次,办理转产从事休闲的渔业船舶近200条,旅游综合收入达2.9亿元,休闲渔业市场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长海目前适用的几种休闲渔业类型

1、生产经营型:是指以渔业生产为中心产业,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这是休闲渔业出现的最早模式之一,也是较为单一的一种类型。

2、休闲垂钓型:是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为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

3、观光疗养型:是指以一些海边、别墅、渔家风情旅店,结合周围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可以“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避暑、度假。

4、举办钓鱼节:长海每年都要举办国际性钓鱼节,加大宣传面,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垂钓环境,进一步展示长海的旅游资源。

三、长海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

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退,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发展休闲渔业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休闲渔业起步容易、见效快,它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改善渔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休闲渔业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自然风光、生动的人文景观、良好的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亦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休闲渔业发展要创新思维加快发展,要将渔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与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对渔民的家居和渔船进行改造,让游客真正贴近渔民生活,享受一种自然古朴的渔家风俗,给宾客一种全新的体验。游客通过与渔民合作,体验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海鲜等乐趣。选择有条件的沿海渔区、海岛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消化吸收渔业转产劳动力、繁荣渔区经济等。

四、休闲渔业在运行中还存在着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

首先,休闲渔业船舶经营超前与管理工作滞后的矛盾突出。有些从事休闲渔业的船舶未经检验发证,安全救生、消防、通信导航等设备尚未核验、乘员数未经核准,作业方式及渔具尚未限定,存在无证开航、安全设备不规范、搭载人数随意、活动区域不定等问题。

其次,休闲渔业船舶活动方式单一,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从事休闲渔业船舶的作业方式基本上都是单船底拖网,这种作业对渔业资源有一定的破坏性,如果盲目发展,势必造成休闲活动水域的渔业资源衰竭,从而限制了休闲渔业船舶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作业方式背离了发展渔业休闲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部分休闲渔业船舶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休闲渔业船舶基本上都是擅自改装的,其结构、布置及装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尤其是较大的船舶,在主甲板以下设置包厢卧室,其通风、消防通道、逃生口设计不合理,给营运安全带来隐患。

第四,经营单位多,规模小,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我县现有经营休闲渔业船舶的有数十家,每家拥有的休闲渔业船舶多则三、四艘,少则一、两艘,各自揽客,无序竞争。在客源充足的情况下,矛盾不易显现,但在客源不足时,则很容易出现相互压价现象,影响经营效益,严重时甚至可能偏离正常的服务内容,成为违法活动的场所。

第五,人们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及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休闲渔业虽然是以体验渔家生活、健康娱乐为出发点,但不少人仍然是以多捕鱼为乐,缺乏幼鱼放生意识和水生动物保护知识,在参加渔业休闲活动时随意向海里排放污水和生活废弃物,加剧了沿海水域的污染,破坏了鱼类的正常生存环境,将导致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

五、合理配置资源,全面完善休闲渔业

1、转变思想观念,制订活动规则。明确休闲渔业与传统海洋捕捞业的根本区别。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其作业方式有些可能与现有渔业法规有抵触之处,但作为体验渔家生活和健康娱乐的一类活动,应当针对休闲渔业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活动规则,只要是有利环保,有利安全健康,有利经济发展而不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就行。

2、规范作业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既然休闲渔业是以运动、体验、娱乐为目的,就不能有通过捕捞渔获物直接获利的行为。因此,对休闲渔业船舶的作业方式、渔具数量与规格应当进行限制,推广有利于保护渔业资源的作业方式,将垂钓作为今后休闲渔业的主流来经营。现有休闲渔业船舶的主要作业渔具为单拖网,应当限制网口宽度及档水板尺寸,提高人们对渔业休闲的兴趣和资源保护的意识,促进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安全监督,严格船舶管理。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或无法通过船舶检验的船舶应当坚决取缔,以杜绝后患。对批准后的船舶,在船舶检验的要求上,应当充分考虑到,渔船上的作业人员都是青壮劳动力,而搭载休闲渔业船舶的多半是老人、儿童、妇女和不识水性的游客,自救能力相对较差,加强救生设备检查,杜绝安全隐患成为重中之重。我们要严把船、机、电检验质量关,强化通讯设备的配备,重把救生筏、救生浮、救生圈、救生衣、灭火器、烟火信号等按规定有效配备到位,并处于日常核查之中,并做好船舶、船员和旅客的保险工作。每艘船舶应当配齐配全职务船员和安全员。从事休闲渔业活动时,应当在指定的码头上下游客。加强休闲渔业船舶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大连市海洋休闲垂钓渔业船舶管理办法》,使休闲渔业船舶的活动切实做到限风、限时、限员、限区域。

4、具体出台相关规定,推动船舶管理的规范化进程。休闲渔业经营单位要为休闲渔业船舶办理船舶检验、登记、捕捞许可证书,船舶的类型、构造、性能及安全设施配置,要符合国家渔业船舶技术规则要求,船龄已经达到报废年限的捕捞渔船,不得改作休闲渔船。休闲渔业船舶的制造、更新改造和购置,要按照农业部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要求办理审批手续。休闲渔船的船员,应参加海上救生等专门培训,经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考试合格,领取渔业船员专业训练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有挂靠船舶的休闲渔业经营单位,要为挂靠的休闲渔船统一办理有关证件,并与渔船所有权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风险承担和各自的权利、责任、义务等。休闲渔船应在划定的休闲渔业航行区域和作业区域航行,不得从事与渔业活动无关的旅游观光和轮渡运输业务。

休闲渔业范文第8篇

一、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消费范围扩大已不局限于人为环境,休闲娱乐进入寻常人家,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欲望,使得崇尚自然蔚然成风。近几年沿江开发,靖江产业结构转向二三产业为主,消费型城市逐步显现,对渔业消费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养殖户和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渔业资源,开始从事养殖与垂钓兼有的渔业生产。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拓展休闲内涵,拉长产业链,与其他行业巧妙地结合,给休闲渔业增加了新的内容。据调查统计,现有休闲渔业项目17个,经营规模1807亩,总投资逾1000万元,吸纳劳动力200多个,2004年接待消费者30万余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500万元。纯收入近400万元。经营地大多分布在沿江,以新桥镇最为集中;水域以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圩堤提水养殖、近江池塘为主;投资主体有村集体、个人合股、工商企业、城乡居民个人,以市内投资为主,也有市外资金注入。纵观全市的休闲渔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养殖垂钓型。这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利用池塘、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放养鱼种均为斤两鱼种和部分成品鱼,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比较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我市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成鱼养殖单位和个人都有。全市13个此类经营单位,2004年经营收入超1000万元。其中经营业绩较好的团结李王两户垂钓,占地面积80亩,总投入约20万元,去年接待垂钓爱好者200人次,经营收入30万元。陈玉东场占地100亩,垂钓收入近10万元。

2.垂钓型。专事垂钓休闲,不进行养殖,垂钓鱼全是成品鱼,大多从外地调入。此类经营单位或由养殖单位转型而来,如新桥新合长江养殖场,改制后的靖江市水产良种场;或直接建设而成,如佳禾置业投资的100亩围栏养殖,滨江村郭兰春与上海合建的100亩围栏养殖。

3.垂钓、餐饮结合型。将垂钓与餐饮有机结合,一举多得。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有一些专业垂钓单位同时兴办餐饮,如新合村在场内建设了“江之韵”饭店,节假日日接待超100人,日营业最高达到5000元。二是餐饮企业投资的休闲渔业,既满足自身对水产品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对品尝水产品的需求,如万源大酒店兴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200亩水域都开放垂钓,同时提供餐饮服务。这种类型的休闲渔业既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体来说,我市的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目前基本上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现有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我市的许多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大规模综合性休闲项目还较缺乏,知名度不够,难以吸引顾客。另外,近几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鱼类的质量安全与卫生。

三是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整体形象不佳。

二、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潜力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休闲方式,休闲渔业给城镇居民节假日生活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他们走出拥挤喧嚣的都市,回归自然,尽享取鱼之乐、食鱼之美。从我市情况分析,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潜力巨大。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受空闲时间的限制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一般居民家庭喜欢短期城郊休闲消费。与外出旅游相比,城郊休闲游具有距离短、花费少、有效休闲时间长的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乡间交通发达,游客一般都能在半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十分适合发展“短、平、快”式的城郊休闲渔业。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市濒临长江,水土气自然环境优越,可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及取得安全食品的要求。加之我市水产养殖比较发达,有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为休闲渔业提供生产角度的技术支撑,这为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郊旅游休闲活动逐日兴起。近年来,垂钓娱乐活动快速发展,垂钓休闲已成为一些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有钓鱼爱好者逾万人,每年参加垂钓活动的达到20万余人次。在这样背景下,适时发展休闲渔业,必将成为我市居民的消费热点。

我市发展城郊休闲渔业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对拓展渔业空间,开辟渔业新领域,满足城镇居民垂钓、娱乐、休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休闲渔业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特别是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市渔业资源有了一定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渔业经营者在继续搞好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利用池塘、等场地建设休闲渔业开展休闲配套服务活动,能有效缓解目前我市渔业生产中资源短缺等各种矛盾,优化渔业结构,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发展休闲渔业,通过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渔业向其他行业延伸。同时,还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和容量,不但增加农民转岗转业的途径,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而且由于拉伸延长了渔业产业链,提高了渔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第三,休闲渔业一般利用现有水域和渔业设施,同时利用渔民的专业技能,因此不但投资少,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项目,吸引人们在闲暇时进行度假娱乐和消费,形成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休闲渔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有利于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持特色、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打造我市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一)完善发展规划,策划并实施高品位的休闲渔业项目

制定规划是避免建设散乱的有效办法。要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完善靖江市休闲渔业发展布局规划,分期分批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基地。根据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和自然资源情况,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大型项目。

1.江心洲垂钓娱乐基地。该项目能与我市发展长江经济相呼应,而且江心洲环境幽静,远离喧嚣城市,水质清鲜,空气清爽符合休闲的需要,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内容主要是购置游艇、内陆垂钓塘、停车场、水上饭店等。

2.新桥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利用紧邻规划建设中工业园区的优势,建设以新合长江养殖场为基础的休闲渔业。主要建设内容是改造渔塘和钓鱼池,增加鱼类品种,改善餐饮和娱乐条件。

3.长江农场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以陈玉东养殖场为基础,以新港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农场农业生产的优势,建设成为集赏花、观景、四季采摘、挥竿垂钓、自由农耕农作的综合性休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是扩大养鱼塘,建设停车场、饭店等。

(二)制订优惠政策,扶持休闲渔业发展壮大

休闲渔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休闲渔业不断发展壮大。

1.资金政策。加强金融机构与开发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

2.税收政策。休闲渔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发展之初,有关的税费要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扶持休闲渔业的发展。

3.土地管理。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

4.价格收费。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1.规范休闲渔业的有关市场行为。如出台相关条例,规范垂钓活动行为,保护垂钓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其它在治安、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应以规范。为全区休闲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对从业者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休闲渔业的从业者大多由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农民转岗转业而来,因此要加强转岗转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3.大力加强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休闲游乐、享受生态、享受渔业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养殖基地、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钓、猎奇、玩水、观景、享受丰收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渔业基地的生态环境也应本着和谐、自然、安全、方便的原则,突出农家田园的特色,展现田园风光的魅力。

(四)加强宣传,提高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休闲渔业范文第9篇

摘要:休闲渔业是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和渔业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本文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对辽宁渔业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休闲渔业文化景观的运动型、体验型、产业型、观光型和教育文化型等5大类型进行详细解析。这对辽宁渔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1引言

文化景观是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它随人类活动的作用而不断变化、并反映了一个地区外在的或内在的文化特征。渔业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原始的经济活动形态之一,并随着科技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从沿岸渔业逐步拓展到深海渔业。渔业文化景观是渔业活动的劳动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体现,不仅包含产业活动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行为,还包含因产业活动而衍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休闲渔业是指将渔业、旅游和环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健身、科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的,实现以一、二、三产业相互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目前,国内外不少相关学者对休闲渔业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外学者侧重于休闲渔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游客的市场细分以及特征、跨学科式地(生物科学人文和经济等)综合研究发展等方面研究。国内学者侧重于休闲渔业的含义和类型、存在问题与对策、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研究;在区域方面中,侧重于山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广东和天津等区域的休闲渔业研究,这些区域把渔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政策来宣传和推广休闲渔业,并提升休闲渔业的品牌度和社会影响力。但是,从文化景观角度研究休闲渔业的相对比较少。

2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分析

海水养殖业是辽宁渔业的主导,这与辽宁气候适宜、水质肥沃,海岸有基岩海岸(港湾型和岛礁型)、淤泥质海岸(平原型和岬湾型)和沙质海岸(岬湾型和堤坝型)等类型多样有很大关系,并且沿岸富含藻类和底栖生物,也是多种鱼虾类繁殖活跃的场所。赶海、打渔是沿海民众赖以生存的技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具有可适应海域的捕捞渔法,以及富有浓厚地方风土人情的渔俗节庆、渔俗文化。捕捞渔法,从古时民间土法到科学捕捞的省时省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海边的渔民从利用简单的手工制作渔具,如用自制弯钩子、自制鱼笼、香味捕鱼、破冰冰河床捕鱼到现在利用科学机械、仪器定位鱼群,在适宜的时间点撒网收鱼使得渔业经济发展有质的飞越。渔俗节庆包括:放海灯、祭龙王、祭海、贴船联等。在民间依然传言渔民吃鱼翻鱼不吉利等特色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渔文化而兴起的节日,如长海县渔民节、钓鱼节、旅顺渔人节,此类节日的兴办发扬地方特色的同时吸引喜爱钓鱼的钓友、喜爱海产的游客,从而加快经济建设发展。各类靠海而建的海鲜市场数目逐渐增加,如大连湾辽鱼水产市场面积14万m2,是大连市政府的民生工程、旅顺海岸桥市场、营口裕兴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都是沿海旅游业吸引游客必备场所。

3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解析

在辽宁省《休闲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关于休闲渔业和文化景观研究,本文将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分为运动型、体验型、产业型、观光型和教育文化型5大类型,也基本涵盖了省“十三五”时期休闲渔业发展的十大方面。

3.1运动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运动型景观包括3点:一为岸上海洋观光活动,如堤钓、垂钓、高空滑索、海岸公园、渔人码头及岩石创意活动。二为海面活动,即在近海处可以体验海钓、水上摩托、水上步行球,深海可包游轮体验。三为海面下活动,即可依据海域情况设有潜水活动、潜艇体验。辽宁海域辽阔,海岸线弯曲绵长,沿海城市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沿海旅游资源丰富,大连地区大黑石海滨浴场可出现罕为人见的荧光海奇景;小平岛一带为海蚀典型地段,营口盖州海蚀则是中国唯一拥有18亿年历史的海蚀景观,形成多种形状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台、海蚀柱、海蚀桥等。合理利用自然的丰富条件为基础建立海岸运动场地,既保留了原有自然风景,又可以增强运动型休闲渔业文化为导向景观的整体美化。

3.2体验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体验型景观重点在于亲自参与。可包括:(1)参与赶海活动,捡拾螺、贝类活动及绿色藻类;(2)参与捕捞作业以及水产加工过程;(3)体验渔村生活、体验渔民劳作、体验民宿。大连甘井子区北部的夏家河海滨浴场位于渤海海峡作为赶海活动的佳地,“钓蝼蛄虾”和“抓海肠子”作为日常娱乐活动,不仅使老一辈市民唤起年轻时的回忆,同时这种靠海吃海的文化也耳濡目染着年轻的一代。浴场周边设施完整,植被葱郁。离岸地区,大连獐子岛海域下生物繁多被誉为“海底银行”,风景美不胜收,如多彩多姿的岛垛岩礁,清澈洁净的港湾沙滩。在体验捕捞作业的同时,可以欣赏自然的魅力。兴城市觉华岛是辽东湾最大的岛屿,有“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之美誉。整体规划为觉华八景区,无论是迎客、怀旧、滨水、文化各区各特色展现都达到一流。

3.3产业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产业型文化景观应该选取能力较强,资源丰富的海域地区加强建设,凸显其特色经济文化,利用科学应用与养护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市场。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由142个岛、垛、礁组成,是闻名中外的海洋岛渔场,也是大连渔业的发展领军地区。近年来,长海县政府应国家号召将“渔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为推进项目改造老旧设施,带动当地渔民成立规范化的渔家旅店,对于废弃船舶进行改造,形成特色消费场所,如水产销售中心、游船海鲜美食大排档、贝壳类工艺品售卖。这为加快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促进当地自营产业的同时,把居住环境也改造了一番,是一种双赢的战略。

3.4观光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以确保交通通畅便捷为前提,根据自然风景设置特色观光路线。由于水是渔业文化的载体,水又环抱岛屿,形成以下3个观光型休闲景观主导项目为:深海环岛游、海滨美食游、观赏渔业游。以沈阳为基点到辽宁境内可供观光的岛屿共25座,其中大连15座,以仙人岛为例,它是一座未经开发的原生态岛屿。白天观赏风力发电厂,游走槐树林,感受兔岛惊涛;黄昏退潮余晖洒落海面如万点金珠。以自然风光为热点,返璞归真为理念的原生态观光是近年来趋势所在。庄河地区观光海岛5座,大王家岛向来以海产丰富新鲜为特色进行观光宣传,依旧以老式的靠海吃海方式进行打捞海产,宣扬当地美食鸡毛菜,清炒杂色蛤。以抹不去的记忆为主题做怀旧体验观光。位于丹东的獐岛则以原始渔业闻名,被称为“万里海疆第一岛”保留原有古渔村,可观光当地渔村渔民的完整生产作业过程。

3.5教育文化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

教育文化型休闲渔业文化景观包括渔业推广、渔史展示以及渔业教育3点。渔业推广应含有定期举办养殖渔业新技术交流会议、海产品烹饪培训且举办比赛全民参与,进行优秀奖励。渔史展示应对民俗庆典的由来、海岛名称的由来、渔事传说等进行讲解,助于理解海岛文化背景,展示渔村文化。渔业教育应当对渔业海洋生物知识普及,了解海洋珍惜物种、危害性强的海洋生物进行重点教学、设立渔具展示厅、海洋生物分类展示馆等等。祭妈祖、建妈祖庙已经成为以海为生的渔民思想中的一部分。民俗庆典不仅可以吸引投资,而且可增加渔业知名度,如利用长海县钓鱼节、旅顺口渔民节深层加强渔业的文化建设。

4结语

渔业文化景观是特定区域自然环境的变迁、历史的演变、人类活动行为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杰作,因此,渔业文化景观呈现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社会意义。辽宁休闲渔业文化景观研究,有助于和服务于辽宁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并对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促进辽宁休闲渔业的蓬勃发展,还可以为其文化景观给予保护开发及改善对策,提升城乡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1):5-6

[2]柴寿升,戴欢丹,王海建,等.休闲渔业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评价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7-71

[3]郑岩.大连旅顺口区休闲渔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7):80-81

[4]刘勇,赵万民等.城市文化地图与城市文化规划[J].规划广角,2008(8):67-71

[5]王茂军,栾维新,李向诺,等.大连市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设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51-52

[6]任福来,杨奇美.关于休闲渔业在渔民转产转业中贡献的巧査报告———以浙江省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46-48

休闲渔业范文第10篇

1.做好“特色”文章,拓展休闲渔业的内涵和外延 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当前尽管存在同质竞争,但只要在特色方面下大力气,拓展其内涵及外延,是可以寻求到发展先机的。现有休闲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而来,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综合性不强,相关服务跟不上,这也为休闲渔业的拓展创新找到了方向。可以彰显当地特色为突破口,发展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休闲渔业。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特色方向发展:一是养殖垂钓型,利用池塘、湖泊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配备一定设施,开展垂钓业务。二是休闲垂钓型,主要是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三是生态观光型,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其项目最多、范围最广、利润最高。四是观赏娱乐型,以观赏鱼引进、养殖生产、经营为主,其市场方兴未艾。五是节庆旅游型,利用渔业资源,举办与渔业相关的节日以形成特有的休闲渔业。

2.做好“绿色”文章,全面提升市场的消费欲望 休闲渔业与水产品息息相关,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那些天然、无毒、无污染、无药残的无公害水产品也是最受垂钓者欢迎的垂钓品。休闲渔业须抓好“绿色”这一卖点,使自己的产品达到无公害化。属于自养的品种,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无公害标准进行养殖经营,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属于外购暂养的品种,必须选择好进鱼渠道,确保购入的水产品无污染。“绿色”这一卖点是必须早早抓在手中的法宝。

3.做好“品牌”文章,进一步提高休闲渔业的品位和效益 谈到品牌,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渔业品牌,就是养殖品种的品牌。当前,休闲渔场的品种多以常规鱼为主,名贵鱼却少;垂钓多限于鳊、鲫、鲤和草鱼等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的需求。就垂钓来说,品种是核心。按照垂钓者的喜好,同一品种,规格越大越受欢迎;不同品种,品种愈优愈讨人喜爱;不同地点,特色独具可引人入胜。对于垂钓者来说,除享受垂钓之乐外,垂钓品最终归于食用或送人,食名贵鱼、送名贵鱼与食常规鱼、送常规鱼,其品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优质鲫鱼、黄颡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大口鲶等名优水产品或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会受垂钓者喜爱。作为经营者来说,应顺应垂钓者的需求,抓好“名特优品牌”这一卖点,提升垂钓品种的品质,形成特色优势,从而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二是经营品牌,就是在休闲渔业经营中,结合当地的特色品牌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如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连锁经营,提供配套服务,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推介意识,开展广泛宣传。

实行品牌经营战略,对于政府来说,鼓励资源向品牌企业集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当地渔业品牌,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

上一篇:网站运营管理范文 下一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