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范文

时间:2023-02-25 19:18:38

消费品

消费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诊断工具;销售时间

一、快速消费品及销售时间诊断工具

快速消费品(FastMovingConsumerGoods,FMCG)是消费频率高、使用时限短、需要不断重复购买、拥有广泛消费群体的日用产品,主要包括:个人护理品、家庭护理品、品牌包装食品饮料、烟酒等4大类产品。

销售时间是客户代表投入工作的主要资源,是反映其努力从事销售工作的重要指标。销售时间由服务于客户,直接产生销售价值的“客户时间”和不直接产生销售价值的“非客户时间”两部分构成。在FMCG行业里,客户代表每天在“客户时间”内的工作内容包括客户拜访、线路管理、货架摆设、POP张贴、销售与进货情况登记、竞争情况了解等等,而“非客户时间”主要包括展会、加油、午餐、路程和行政工作等等。当销售人员和日均工作时间既定时,减少“非客户时间”,可以使客户代表有足够时间去开展扩充分销范围及深度、跟进客户的要求、发展新的销售机会等活动,提高单位时间的销售效果、提升销售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客户代表的工作越趋复杂,就越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面对客户,以推动业务增长,因此,需要加强销售时间管理。销售时间诊断工具(TimetoSell,TTS)即是加强该项工作的可靠工具之一,它主要通过客户代表问卷调查(角色澄清)和线路调查(客户时间与非客户时间调查)的方式,掌握客户代表在销售一线的活动情况(包括上下班时间、路程时间和客户拜访时间等等),通过诊断,摸清提高客户代表的“客户时间”,限制和约束“非客户时间”的途径,从而实现客户代表的工作最优。

二、TTS工具运用

(一)使用TTS工具的前期条件

1、角色定位。进行角色引导,使区域内各成员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和岗位职责。

2、目标制定。使区域内各成员专注于高效的工作,将目标转换到前线活动及终端层面的工作。

3、业绩衡量。区域业绩板上墙,向销售队伍提供全面、一致的信息,发现改善表现的机会,专注于目标与结果。

4、辅导。向区域队伍提供完成任务的技术支持,指明其工作与改进的方向,使其不断改善工作表现,使队伍有足够的销售技巧及方法去提升单位销售时间的销售效果,客户代表有足够时间向客户开展销售活动及发展销售业务。

当上述基本问题得到解决,并且稳定持续一至两年时问,才具备使用销售时间诊断工具(TTS)的前期条件。

(二)TTS诊断目标

1、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使区域内各成员能够明晰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协调跨部门关系,提高各成员的胜任与执行能力。

2、优化客户代表的工作时间。提高客户拜访线路的合理性,减少无增值活动。

3、消除影响客户代表有效工作的障碍。

4、减少行政工作时间。如缩短每天的晨会时间、整合各种报表等。

通过工作方案的改善,达到有充分的客户服务时间和目标客户拜访完成率,当客户服务时间接近60%时,客户代表将会有足够的客户时间,从而实质性提高企业营运能力。

(三)TTS诊断程序

1、在销售区域中选择一定比例的客户拜访路线。

2、对所选路线中的客户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向客户代表介绍TTS的意义,并使区域主管认识到诊断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使其充分重视和支持该项工作,保证TTS工具的成功运用。

3、客户代表问卷调查和线路活动调查。这两项活动是TTS诊断工作的主体,通过该两项活动的开展,分析并找出销售时间改进的机会点。其中,客户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店内客户服务、工作协调、销售外的其他任务询问等。问卷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尤其是数据获得的可靠性,是决定该项活动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线路活动调查,要求客户代表在线路拜访时进行,主要任务是收集客户、线路及公司的内部资料,客户服务时间,报到/核实时间(包括会议/行政时间),每周拜访客户数,首尾客户往返路程距离及交通时间等等。

4、对以上两个调查表进行汇总,形成整体分析报告,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

(1)工作效率分析。对客户代表平均每天客户服务时间与非客户服务时间分配进行汇总,对其工作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提高效率的合理建议。

(2)线路绩效分析。对客户代表拜访客户的路线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绩效的原因,提出整合路线的合理建议。

(3)诊断问卷分析。找出客户代表在工作时间所做的职责范围之外的其他工作,以及影响其有效销售的障碍,作出诊断和建议。

(四)TTS应用关键点

1、保证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为提升数据采集作业、数据处理作业及报告制作的质量,达到有效诊断的目标,必须将客户代表所采集的数据的真实程度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稽核,避免产生垃圾信息进出的情况。因此,尽可能由区域销售主管全程监督TTS的实施,加强TTS实施的过程管理。

2、保证改进方案的执行。改进方案是依据TTS工具实施与结果分析后制订出来的,企业要重视改进方案的制订,尤其要保证改进方案的执行,否则,TTS工具的运用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为此,应进行行动计划汇总,制定汇总表,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找出存在问题、确定改进目标、制定改进计划并实施计划,规定计划完成时间和责任人。

三、某跨国饮料公司TTS工具运用介绍

某FMCG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之一,业务范围遍及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旗下诸多品牌均具有100年以上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在饮料方面,该公司在中国20个城市设有21个灌瓶厂和1个浓缩液厂,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

该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核心策略是建立核心品牌、巩固灌瓶商网络、建立营运能力,而营运能力的建立是通过创造、实施及执行最佳的管理工具或运作程序来实现的,TTS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该公司在某一灌瓶商的销售区域,选择了数条销售路线,应用TTS工具,进行了销售时间诊断,取得了预期成果。因涉及相关商业机密,本文仅对可公开部分进行介绍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也将从略。

(一)工作效率分析

1、经过各销售路线的数据统计,得出该销售区域客户代表每天平均销售时间(精确到分钟)的分配情况,将其与标准作业时间进行比较,找出差异:

2、根据工作效率分析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销售团队在“非客户时间”的实际分配偏多,造成“客户时间”没有达到60%,“销售时间”工作效率不高,这是销售时间改进的可能性条件。

(2)按照标准拜访每家店需要9分钟计算,合理拜访客户数将不到45家。在制定销售团队工作计划时,日均访客户数如设立为45家(满负荷),则预示着销售时间改进的迫切性。

(3)销售人员每日的工作时间稍偏长,均超过9小时,人员工作负荷较重,有必要对销售时间进行改进。

3、提高工作效率的机会点:

(1)路程时间平均占到每天总时间的30%,超过标准值15-20%:

(2)早会时间普遍过长,超过标准时间(0.25小时);

(3)增加客户拜访时间且接近标准拜访时间8-9分钟(目前平均每户拜访时间仅5分钟),做到高质量拜访。

4、提高工作效率对策

(1)在路程时间方面。合理编排路线,按路线计划拜访客户,提高售点有效覆盖率;优化路程和客户分布,改善交通工具,减少首尾客户时间;增加客户拜访时间,接近或者达到8-9分钟。

(2)在早会时间方面。应着力提高晨会效率、减少晨会时间。应提前1天做好充分的会议准备。早会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5分钟之内。应明确早会功能,严格限定其内容,避免无休止地集中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显著或与早会主题无关的议题上。应将晨会重点放在对前一日销售业绩的回顾、当日工作目标和当前促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上。

(二)线路绩效分析

1、线路拜访资料分析。通过调查表,捕捉线路拜访资料,包括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及交通时间;每周拜访客户数;每站销量等等,对此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总体评价。线路工作区分不同的客户对象,其绩效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上,客户销售水平不因线路工作的开展而有显著的增长,无效客户偏多;在销售旺季,线路工作对改善客户扩大本企业产品的销售作用不大;实际拜访时间达不到标准拜访时间(8-9分钟),客户工作不深入;线路工作时间安排不均衡,销售人员常常在单一客户的销售时间过长,效率相对较低。

3、提高线路绩效对策。根据以上分析,销售团队整体线路工作效率较低,绩效不高。应调整旺季、淡季线路工作思路;注重对客户的评价,开展针对性的线路工作,提高线路工作中有效客户比例;规范工作程序,均衡各客户线路工作时间分配,深入客户工作;加强线路工作管理,强化区域主管对线路工作的现场指导,保证客户代表在每家客户都能认真做好客户拜访工作。

(三)诊断问卷分析。在问卷调查表内,分别将销售区域内的各项工作,包括店内工作、客户发展、工作协调以及销售外的其他任务列入提问清单,由被调查的客户代表填写承担上述职责的角色分配情况。据此找出影响客户代表销售业绩的内在及外在原因,大致可总结出如下4条:

1、角色定位混乱。通过对客户代表职责与角色的调查,得出的总体评价为:客户代表对自己的职责与角色定位比较清楚;同时,所有的客户代表都认为,他们做了一些本来应该由区域开发代表或区域协调员做的工作,如:新客户开发;签订销售专卖协议;协调市场设备的运送;销售数据的支持以及客户档案的维护等;大多数客户代表还认为,他们做了本该由其他部门做的工作,如:有奖销售活动的后续工作;充当大型活动的临时促销员;从事市场信息的调查与反馈工作;办理促销结算等。而这些工作本应该由财务部、市场部等部门负责与完成。

2、存在影响客户代表有效销售的障碍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方面:促销结算太慢,合作协议奖励不及时;促销与服务环节存在诸多不足,如:设备店牌投放、安装不及时,导致客户怨声载道;客户礼品兑换迟迟不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促销力度不够等。

3、存在影响客户代表有效拜访客户时间的阻碍。如:处理客户异议,常常是对日常工作程序的干扰;区域大、客户分散,造成路程时间过长;早会时间过长,未能很好利用时间拜访客户等。

(四)总体诊断结果改进

1、强化组织架构的分析与调整,做好职业分析,明确每一位成员的职责和各部门的职责,减少销售团队的非销售工作的干扰。

2、运用统筹方法,合理编排客户访问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路程时间的耗费,提高工作效率。

3、平衡各环节价格因素,减少客户代表销售障碍。

4、整合工作流程。如加快促销结算流程,减少结算流程对工作的阻隔。为此,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责任人绩效考评制度;此外,应汇总整合各种报表,减少客户代表文书工作。

5、晨会问题突出,每日晨会严格控制在15分钟之内。

该企业通过应用TTS工具,销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客户时间从44%提高到65%;路线绩效提高明显,拜访客户成功率从34%提高到61%。

消费品范文第2篇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企业产品研发的步伐,也导致了企业产品制造的趋同。与过去相比,消费品出现以下发展趋势和特征:

(一)产品中的技术元素

在不断增加产品中的技术元素越来越多,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功能,研发人员也会让它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比如模糊逻辑控制洗碗机,以至于现在很难找到没有技术概念植入的产品。事实上,消费者往往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功能,由于技能限制,他们在操作时会感到困惑,很多产品功能往往无法发挥作用。

(二)产品多元化

产品的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吸引消费者,企业选择通过改变产品颜色、形状、配件和其他属性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出现了大量的产品变体,可是企业不可能一下子把那么多的产品都呈现给消费者,即便可能,消费者面对众多产品也会因为眼花缭乱而难以抉择。

(三)产品中有意会知识

很多产品中的意会知识在增加,意会知识需要消费者从实际使用中去感知。这些意会知识是可以创造的,包括在应用的过程对知识的探究,在实际的看、听和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新体验,它们无法很好地用文字去表达,也不能够通过黑白照片去说明,企业需要一个正式的方式或途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传达这些意会知识。消费者则需要亲身体验,通过各种媒体描述或解释得到的信息肯定没有通过自己特定行为获得的感受丰富。

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消费品在线展示

产品的展示方式必须根据产品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进行调整,可是大量的产品实体、复杂的技术和含蓄的意会知识使得企业很难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重要特征和优势。而消费者在线购买产品时,总是希望全方位了解产品,不仅了解产品的外观,还要知道产品的性能和内部结构,以掌握产品的全部信息。如果产品展示效果不好,消费者对展出的产品无法产生直观的感知,对感兴趣的产品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会失去兴趣,而企业也无法达到自己的营销目的。在现有的消费品在线展示平台中,国内大多采用以产品缩略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2D网页,产品图片可以放大或缩小,可是静态的图片和枯燥的文字,无法让消费者产生直观的感知。国外普遍采用360°全景图像技术,本质是由单幅图像绘制生成模拟真实产品,做法是先用专业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下产品的照片,由专业的工具软件对图片进行无缝缝合生成特殊文件,再用专门插件显示出3D效果,其实就是将2D平面模拟成3D空间,该技术的实现相对简单,对计算量和存储量要求比较低,缺点是只能让消费者从各个角度浏览产品,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交互,如果图片之间缝合不好,就会出现畸变。企业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形象、逼真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在文字、静态的图片和图像的基础上,加入动态的3D模型、动画、声频、视频和超链接,刺激用户不同的感觉器官,吸引消费者关注自己的产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在线展示可以实现企业的这一目标。虚拟现实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的特征,当它用于产品展示时,会有以下好处:(1)具有很好的展示效果。因为虚拟展品包含的元素多,信息丰富程度高,所以用户既可以看到产品的外形、内部构造和结构、性能指标,还能看到关于产品功能或使用操作的演示,能够让消费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产品。(2)具有娱乐的作用。因为在一个虚拟的有趣的环境中嵌入可设置的、栩栩如生的3D模型,让用户自己选择模型颜色、样式、配件等进行组合,甚至改装产品[7],就像玩游戏一样,因而会大大地激发用户的兴趣。(3)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对于消费者而言,由被动变主动,因为在线展示不受时空限制,消费者有更多的观察时间和自由去亲身感受、评价各个产品,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与产品交互,从而做出最佳的购买决策。他们还可以要求企业按照自己的需求修改虚拟产品,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对企业来说,由于可以及时收到用户的反馈,根据消费者需求设计的产品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因此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益。因为产品设计是虚拟的,所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另外,基于虚拟现实的在线展示增加了潜在客户与产品的接触时间,消费者决定购买的几率将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

三、消费品在线展示平台设计

由于消费品的自身特征和消费者的需求,对消费品在线展示平台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可传播性,即在线产品信息能够让尽可能多的消费者知道;可获取性,即消费者能够通过浏览网站获取相关信息;通用性,即消费者能够使用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浏览和下载;易用性,即使用者不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技能,检索、浏览和互动都尽可能地方便。为了让用户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产品,并与产品互动,激发他们对产品的兴趣,消费品在线展示设计除了要充分展示产品的外观、形态外,还要能够让参观者看到产品的美学品质和技术功能,保证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创新都能被尽可能多的潜在消费者知晓。

(一)网站设计

为了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必须精心设计产品在线展示平台,因为网站的结构、内容、功能和服务是决定流量的关键,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在线营销渠道的评价。首先要确定网站的风格,这是一个无形的因素,决定消费者对网站“看上去的感觉”和“感知吸引力”。符合审美标准的、让人愉悦的网站设计风格能够让用户产生愉快的在线体验,从而吸引消费者;反之则会让用户困惑并产生消极反应,进而让消费者不敢浏览和通过在线渠道购买。其次要注重网站的内容,网站的内容指网站提供的信息,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时性直接决定用户的“感知质量”[8],所以要准确提品信息、实时更新网站内容。第三要精心组织网站的结构,包括网页的设计、内容的选择、产品的摆放等,这些因素将决定用户在网站中浏览和操作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不复杂的网站容易浏览、理解和使用,感知容易,直观上对用户有吸引力。所以,网站要有可检索的、友好的用户界面,栏目设置一目了然,有站内搜索引擎或者网站地图,便于用户迅速定位。主页要有一个直观的索引页面,让用户在选择特定产品进一步了解前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产品的概况;有一个直观的产品长廊,可以让用户对整个产品展示的布局、氛围、风格有所了解;有横向滚动的产品的全景照片,简单并有效地给参观者对全部的产品有一个整体印象。每一个页面最好分成2D(HTML)和3D(VRML)两个部分,因为2D格式具有兼容性,可以支持不同的浏览器和接入设备,访问无限制;页面生成相对容易;常用产品图像格式能够快速显示,可以满足用户快速浏览的需求。这部分主要用来展示产品图片,进行文字说明,并负责管理2D产品。3D部分负责在线展示产品和虚拟场景,在这个部分消费者可以自由浏览,与产品互动,并操作虚拟场景,获得与传统购物方式更为接近的体验。

(二)虚拟陈列室设计

虚拟现实应用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场所,这会影响用户的沉浸感和好奇心,所以不能单纯地考虑产品如何展示,还要考虑氛围,要模拟真实的展示环境,简单的做法是创建一个类似于购物中心的结构,将之分成多个独立的陈列室,里面有很多陈列柜。每个陈列室采用不同的颜色,最好选择黑色作为背景色,因为黑色对于计算机图像来说是最适合的背景颜色。为了让场景更逼真,还可以加入虚拟的灯光、背景和雾效。接着根据产品特征分别设计风格。当然,不管什么风格都要体现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跟现实的陈列室一样,在虚拟陈列室的合适位置放上货架、张贴板,根据需要加上分隔墙,实际操作中,由于视觉的限制,用户接近墙的时候定位会有困难,所以分隔墙最好采用透明的几何结构。接着在货架上放置3D产品,并设置超链接,让用户点击进入其他网站、视频演示或者PDF、PPT、TXT文本。总之,浏览的结构要简易,有引导,既要让用户能够看到产品的全部信息,又不会迷失方向,还要便于下载和传送数据。用户以化身的形式点击走入陈列室后,产品在线展示平台开始播放背景音乐。用户首先看到的是导航栏,点击导航栏,会有声频或者视频向用户介绍陈列室的布局和产品概况。当然,用户可以选择跳过直接进入陈列室,以化身的形式在陈列室中自由浏览,随着化身前进或者回头,所见产品会随之改变,当用户中意某产品时就对其进行零距离操作,比如放大产品、从不同角度观察产品、观看产品内部结构或者观看视频介绍和演示。在陈列室的特定位置设置即时通讯工具,如在线聊天、QQ等,如果用户需要,可以随时与企业沟通。流行的社交网络链接是不可少的,这样才能让用户可以随时与好友分享产品信息。

(三)浏览设计

首先是虚拟环境的设计。为了避免单一、枯燥地介绍产品,往往需要营造一种氛围或者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或者要找到一些合适的比喻或者信号,这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高品质产品展示的一个挑战。一般来说,要根据产品的特征营造相应的虚拟环境,比如说卫浴产品,可以设计一个桑拿房的场景,灯具则可以酒吧为背景环境,而香水、珠宝则需要设计诸如宴会、职场、郊外之类的生活场景。其次是互动环节的设计。不同类型的VR系统向用户提供的沉浸感和互动程度是不同的,功能弱的VR系统,也称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主要通过在2D屏幕上呈现3D环境来描述;功能强的VR系统,也称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更加以人为中心,能让用户完全沉浸并与产品互动[8],所以互动环节的设计也不同。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通过鼠标点击相应图标与产品互动,主要是视觉的感知,现场感不强,所以在设计互动环节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来吸引用户。在产品的外观展示中设计360度旋转,用户可以自由控制浏览角度,对任意角度进行高精度放大浏览,用户也可以从产品文件夹中选择变体进行颜色、形状的切换,还可以选择透视功能,观看产品的内部结构,并有声频和文字介绍供用户选择。在产品的功能展示中设计3D动画或者视频来演示产品的工作原理、功能特征及操作过程。在产品结构展示中,可以设计很多游戏,比如让用户对拆开的产品进行拼装,如果正确可以获得礼物。为了增加互动的趣味性,也可以设计虚拟游戏,让用户的化身在系统内做游戏,挣虚拟币,购买产品进行试用。总之,平台需要通过这些设计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需要借助必要的装备与产品互动,但是用户是以自然的方式(即各种生理感觉)与产品进行交互获得体验的,多感知且更加直接。该系统的互动设计在于根据产品特征让用户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和嗅觉感知,比如对于重量、速度、摩擦力等物理特征明显的产品,在互动中加入特征强制反馈和碰撞检测强化系统,让用户可以触摸感知虚拟产品。

四、消费品在线展示实现的限制

(一)技术层面的限制

虚拟现实技术自身和它的使用、效能还有待完善:(1)虚拟现实的本质是让用户沉浸于计算机的世界,这个环境是虚拟的,不真实的,而且往往夸大了虚化,从而让用户产生与真实环境的隔离。(2)现有的虚拟设备,如头盔式3D显示器、数据手套还存在缺点,用户获得的感知与在真实环境中的感知有冲突。(3)构建3D产品模型和虚拟场景是一项劳动集约、高度专业化的任务,只有受过高水平训练的专业工程师才能完成,而用来开发编码和工具的时间和努力也是相当可观的,可是目前缺乏成熟的编辑软件,迫切需要开发和设计好的编辑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4)3D可视化技术软件是非标准的,因为不兼容,用户使用一般要先下载相应的插件,进行实时渲染才可以浏览。(5)平台需要实时展示的最优化模型,因为虚拟现实不可能有实物那么复杂,它只是以潜在的形态存在,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产品的特征就成为要解决的难题,比如产品的材质、纹理、气味如何表示。(6)数字人的构建还存在困难,数字人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化身,为了增加用户的兴趣,数字人越逼真越好,可是使用现存的建模工具来构建数字人和数字人服装、动作等还是困难的,而且成本非常高,且存在美学上的问题。

(二)应用层面的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让产品信息触及更多的潜在客户,产品在线展示平台对于硬件设备、应用系统以及带宽的要求都比较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1)带宽的限制。基于虚拟现实的消费品在线展示需要标准的宽带和网络浏览器,对网络传送的速度和清晰度要求较高。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使用者的技能限制。产品在线展示平台中使用用户这个词,是因为消费者在平台进行操作必须有一些计算机技能,这样计算机盲就被自动排除在外。有一些计算机知识的消费者也会遇到困难,比如需要下载和安装哪些插件和应用程序才能浏览3D产品,怎么玩虚拟游戏才能获得3D体验等。(3)虚拟现实设备的限制。沉浸式的虚拟现实系统需要借助辅助设备,目前虚拟设备的价格还是昂贵的,短时间内难以推广应用。(4)互动、娱乐与真实性的矛盾。与传统媒体一样,消费品在线展示平台也存在效果和质量的矛盾。对于设计者来说,数字化审美观还需要改善,现阶段的虚拟环境是对现实物质世界的模拟,即简单地将现实世界转化成信息空间或虚拟世界,缺乏想象力,虚拟场景也不够精美。(5)在线展示平台的维护要求高。消费品在线展示平台的数据量很大,大量的产品变体和动态特征需要一个大型数据库自动地存储和管理产品数据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要求很高。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消费品在线展示平台符合现代消费品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有着巨大的在线展示优势和推广潜力。虽然目前还存在多种限制,但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消费品在线展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复的实践过程。只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它就将更加规范和实用。

消费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消费品;投资品;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国际大鳄的“打工仔”;我国耕地的红线;新的三座大山

对于住房到底是投资品还是消费品的判断,从小处看将影响到中国房地产未来前景,从大处讲则是一个关系到当代中国未来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作为国家的决策层应该有个清晰明确的决断。

在人类第一层次的基本需要中,无论是马克思说的“生存需要”,还是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都认为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当代的中国人如果连这些基本的生存需要都难以满足,何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见,衣食住行是人类消费的最基本方面,衣服、食品、住房、交通等理应成为当代中国人最基本的消费品,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消费品、投资品的特性

消费品,亦称“生活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按满足人们需要层次分,它有生存资料(如衣、食、住、用方面的基本消费品)、发展资料(如用于发展体力、智力的体育、文化用品等)、享受资料(如高级营养品、华丽服饰、艺术珍藏品等)。

投资品是指购买后不需要追加新的使用价值,也不需要附加新价值,即可择机出售获利(也可能亏损)的商品。投资品包括两种类型:(1)纯投资品。这类投资品没有使用功能,只有投资功能,如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等。(2)复合投资品。这类投资品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投资功能,如金银首饰、收藏品、普洱茶等。

二、居民住房是投资品的利弊

在当今中国的现实中,住房属于投资品,而且属于复合投资品。居民住房是投资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①出现了一大批富豪。碧桂园的杨惠妍、世茂集团的许荣茂、大连万达的王健林,不论是胡润百富榜还是福布斯富豪榜单,不管是2007年还是2009年,排在榜单前10位的,从事房地产的富豪人数总是位列第一。②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了飞跃式的增长,以至于当今地方政府的财政被人们戏称为“土地财政”。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税收,随着改革的深化,税收在地方政府收入中的比重日趋下降。同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央政府事权的下放,地方政府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土地作为地方政府手中最大的一块可以自由支配的经济资源,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保障,“土地财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运行模式在全国广泛开展。目前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总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所占49%。

居民住房是投资品给我们带来的坏处有:①近些年房价多轮快速上涨,形成房价畸高,北京等地一线城市的房价堪与发达国家大都市的房价相媲美,这造成大中城市的居民生存压力陡增,这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②中国式的大兴土木,让国际矿业等垄断集团(如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三大铁矿石巨头)肆无忌惮、漫天要价、任意宰割我华夏人民,我中华全体国民成为国际大鳄的“打工仔”。以至于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勤劳的中华民族成为任国际富豪随意摆布的棋子与贱民。③国际游资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场,通过各种合法与不合法的途径,推波助澜抬高我国房价,卷走我国大量宝贵的资产,这无异于“洗钱”。④国内的房地产商、地方政府、银行、国有大型企业和炒房团等构成了利益攸关的松散联盟,在房地产行业获得巨额暴利,把风险转嫁给全国普通百姓,制约了国内的消费,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影响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埋下了“毒瘤”和隐患。金融危机往往与住房投资的炒作有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就是住房投资“过热”引起的,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与住房投资“虚火过旺”不无有关。⑤房地产过度投资,将挤占我国大量宝贵的耕地,我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面临严峻的考验。

三、居民住房是消费品的利弊

如果承认居民住房属于消费品,这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①避免高房价的出现,这将使全体国民把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业上。百姓“安居”才能“乐业”,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会得到极大的缓解,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②可以节约我国有限的耕地,确保我国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供给,确保我国高科技产业用地的需要。③避免全国集中大搞土木基建,降低对大宗资源的集中消耗,这将降低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打击国际矿业等垄断集团对我国百姓的高价盘剥,打破国际垄断集团联盟,甚至能打垮国际垄断集团,争取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采购的话语权。④有利于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经济沿着健康、持久、稳健的轨道发展,避免我国经济大起大落,规避经济危机的发生。总之,益处多多,不胜枚举……

居民住房是消费品的坏处:①地方财政收入短期内会发生锐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及百姓养老保险等福利短期内可能受到一些影响。②既得利益者可能极力反对等。

四、我国的国情

居民住房到底是投资品,还是消费品。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应当结合我国国情,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理解认识。我国是拥有13.37亿人口的大国,到2033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的最高峰。我国虽说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国土其实却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荒漠化土地,青藏高原的冻土,这些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寒旱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70%。

2009年为保增长、扩内需提供用地保障,我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出现较快增长。全国建设用地供应3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2%。从供地类型来看,工矿仓储用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和其他用地供应量分别为11.9万公顷、2.6万公顷、7.7万公顷和9.7万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7.3%、8.2%、24.1%和30.4%。2010年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10年全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供应量高达18.5万公顷。从2009年12月的“国四条”到2010年4月的“国十条”,增加住宅用地供应成为此番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题。而在现实中,许多城市却存在大量的空置商品房。最近,羊城晚报历时两个月调查几大片区近3000套存量住宅发现并得出结论,广州住房空置率高达20.以上%,超出警戒线一倍,而据说北京住宅空置率更是超过四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报告,2009年中国人均GDP3678美元,居世界100位左右,美国为46381美元,澳大利亚45587美元,日本39731美元,加拿大39669美元,新加坡37293美元。即使按北京10298.30美元计算,北京的房价和收入比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是明显偏高好几倍。更何况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而中国基尼系数超过0.5。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贫困人口数按照国际标准测算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以当代中国如此低的人均收入,来购买接近于发达国家的高价住房,这几近于“天方夜谭”。无怪乎口无遮拦的房产老总任志强都“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中国大陆上最招人痛骂之人,享受“掷鞋的总统待遇”就不足为怪了。

人口多、人均收入低、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要想提高每个国民的富裕指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比拼经济实力的主战场,向来不是总体规模,而是讲求经济的“软实力”。城市化、普及教育、医疗、就业、民生等各方面达到什么水平,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强弱。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中国还必须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才能取得与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相同成果,而不单单是GDP总量的比较,我们当代中国人的使命还任重而道远!这一切都决定我们必须把住房作为消费品,并且是基本生活必需品,而决不是投资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个搬到压在当代中国老百姓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

五、我国政府对居民住房的管理措施以及对民间资本的疏导

基于居民住房是基本生活必需品,中央政府就应该像对待基本生活必需品那样采取坚决的措施:①像管理粮食、猪肉一样,在当地居民住房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的情况下,要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提价要实行备案制度。②坚决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两套住房制度,第三套住房不允许保有。可以采取渐进的步骤,首先对第三套住房课以重税,如按住房市价收取50%的税收,第四套住房收取80%的税收等等。③为疏导从房地产退出来的民间资本,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应筹建科技发展基金,高息揽资。④也可以采取优惠税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新兴实体产业或股市中。⑤还可以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百姓急需的医疗和教育领域。总之,要让物尽其用、民间资本合理升值。本人以为,这是短期利民长期利国之举。

参考文献

[1]封志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M].2007.

[2]丛亚平,李长久.中国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 收入分配失衡[N].经济参考报.

[3]国土资源部.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DB/OL].www.省略,2010-4-9.

[4]国家人口计生委网站.www.chinapop.省略,2010-6-6.

消费品范文第4篇

“很多经济学者一直在谈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拉动效应,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斯蒂芬・泽曼斯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奥运会是件消费品,而非投资品,其对经济的拉动效应非常有限,应更多考量举办奥运会背后的机会成本。同时,针对流行一时的对“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唱衰论”,泽曼斯基表示,奥运会与经济发展不具相关性,不应过分夸大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的影响。“经济是向好,抑或向坏,与是否举办了奥运会无关。”对于唱衰的观点,泽曼斯基表示,这些研究过分夸大了体育赛事对经济的影响而忽略了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奥运场馆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只能是一种替代效应,并未产生增量,即在体育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实际上是学校、医院等其他基础设施投资的替代物。也就是说,只是投资在不同产业间的重新分配而非额外的支出。更值得警惕的是,大规模奥运场馆的投资反而有可能影响一国经济正常的发展,“与学校、医院相比,奥运场馆的持久性及可利用效率差之甚远。”

其次,从旅游消费方面的经济拉动作用来看,游客带来的消费微乎其微。泽曼斯基将奥运期间的旅游者分作两类,国内游客和国外游客。他认为,国内游客的消费几乎可以忽略。因为与往年比,这部分游客是既定的,是将去往其他城市、或将在其他娱乐领域消费的游客替代者。从国外游客角度看,该群体又分两类,一种是的确因中国举办奥运会,前来旅游观看的游客。另一种是商务活动者,本身经常往来于中国和其他国家,这部分群体反而会因奥运会期间住行成本增加,而选择避开奥运进行时段。“这部分群体的缩小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纯游客的增量。”

此外,奥运之后,曾经兴建的较大规模的场馆等设施将会闲置或无效率使用,奥运举办国可能面临奥运泡沫破灭的挑战。从历史上看,有的奥运会似乎对主办国经济产生过影响。比如,自1964年以来的11届奥运会中有8届显示出所谓“奥运效应”。但泽曼斯基表示,这些并不会过多影响中国经济本身发展的轨迹。“现在仍处于‘中国奇迹’的过程中,而非结束时。”

消费品范文第5篇

1 何享健家族

251亿元

总排名19 美的集团

男 68 出生于广东顺德

公司总部:广东顺德

主要行业:家用电器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空调和

小家电生厂商之一

上市公司:美的电器(000527),

1993年10月IPO

华凌集团(00382.HK),

2004年11月收购

小天鹅(000418),

2008年收购

2010年,美的的重心在渠道整合,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主业均实现高增长,并将空调的成功模式逐渐复制到冰洗业务上,目前冰洗产品进入空调渠道的比例在2/3左右。同时,公司也加快海外渠道建设,成立泰国、印尼销售公司,并于2010年4月收购埃及Miraco公司32.5%股权,推动中东非业务的拓展。渠道的通畅带动其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745.59亿元,同比增长57.7%。

2 王传福

200亿元

总排名29 比亚迪

男 45 出生于安徽无为

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硕士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充电电池、汽车制造

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01211.HK),

2002年7月IPO

比亚迪电子(00285.HK),

2007年12月IPO

2010年比亚迪经受经销商网络危机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双重考验,其超常规发展模式广受质疑,汽车销量大受影响,实际销量52万辆,远低于80万辆的目标。王传福的财富因此缩水143.3亿元,成为2011年缩水幅度最大的富人。

3 李书福家族

108亿元

总排名82 吉利集团

男 48 出生于浙江台州

燕山大学工程硕士

公司总部:浙江台州

主要行业:汽车、摩托车

上市公司:吉利汽车(00175.HK),

2003年初收购

2010年3月,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这是其实施高端化战略的实质一步。但是,福特1999年64亿美元收购的沃尔沃仅卖出18亿美元,凸显车企之间整合的难度,这对吉利显然也是巨大的挑战。2011年2月,李书福高调宣布了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发展远景:2015年沃尔沃中国区市场销售量将达到20万辆,约占到内地豪华车市场的20%。

4 尹明善

87.9亿元

总排名111 力帆集团

男 73 出生于重庆涪陵

公司总部:重庆

主要行业:摩托车、汽车

上市公司:力帆股份(601777),

2010年11月IPO

力帆上市融资14.8亿元中的8.5 亿元用于新增5万辆乘用车产能建设,将产能提升至10万辆。不过,这距离尹明善设立的“2015年前将实现年产汽车40-50万辆”的目标尚远。

5 薛伟成/薛伟斌

72.9亿元

总排名153 罗莱家纺

男/男 53/47 出生于江苏通州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家纺用品

上市公司:罗莱家纺(002293),

2009年9月IPO

在“多渠道+多品牌”运作模式下,2010年罗莱家纺实现营业收入18.19亿元,同比增长58.81%;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43.09%。

6 黄敏利

63.7亿元

总排名191 敏华控股

男 46 出生于福建南安

亚洲知识管理学院院士暨

林肯大学荣誉管理博士

公司总部:香港

主要行业:休闲沙发

上市公司:敏华控股(01999.HK),

2010年4月IPO

黄敏利1992年在香港创办敏华控股前身―敏华实业,同年回到内地创办敏华沙发公司,买断经营全球第三大沙发品牌―英国芝华士,目前该品牌在中国休闲沙发市场占16.2%的市场份额。2005年,敏华赴新加坡上市,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0年集团营业收入增长49.3%至29.322亿港元,净利润暴增170.7%至6.173亿港元。

7 牛宜顺

60亿元

总排名199 华勤集团

男 56 出生于山东兖州 大专

公司总部:山东兖州

主要行业:汽车轮胎、工业用输送带

1998年5 月,华勤与世界三大输送带企业之一的法国德普勒合资成立银河德普胶带有限公司。2003年创办银河工业园,进入轮胎产业。2007年,华勤、凯雷和固特异共同组建的安能公司以10亿元投资在胶管项目,计划2011年赴港上市。

8 谢建勇家族

58.6亿元

总排名209 永强集团

男 41 出生于浙江临海 大专

公司总部:浙江临海

主要行业:户外休闲用品及家具

上市公司:浙江永强(002489),

2010年10月IPO

谢建勇1995年以前还是个小木工,2000年到临海市征地90亩建起太阳伞厂。经过十年发展,2010年永强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06亿元,同比增长39.96%,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40.25%。

9 苏增福家族

50亿元

总排名252 苏泊尔集团

男 70 出生于浙江台州 初中

公司总部:浙江杭州

主要行业:炊具、小家电

2011年2月,现任苏泊尔大股东―法资企业SEB国际与苏泊尔集团及创始人苏增福达成协议,收购其占公司总股本20%的股份(苏泊尔集团的12.17%和苏增福的7.83%),至此,SEB国际持有苏泊尔的股权比例高达71.31%。苏氏家族此笔减持的套现金额也高达34亿元,并基本退出苏泊尔。

9 梁庆德家族

50亿元

总排名252 格兰仕集团

男 74 出生于广东顺德

公司总部:广东顺德

主要行业:小家电制造

格兰仕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占全球五成份额。其三大支柱产业为微波炉、空调和小家电。

11 左宗申

45.8亿元

总排名292 宗申产业集团

男 59 出生于上海

香港理工大学经济学荣誉博士

公司总部:重庆

主要行业:摩托车、动力设备、房地产

上市公司:宗申动力(001696),

2001年4月收购

宗申集团涉足摩托车发动机、通机发动机、高速游艇动力、汽车动力、航空动力、军用动力等。宗申动力为小型动力系统龙头企业,占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市场份额约50%。2010年为切入电动业务做铺垫,与波士顿电池在动力电池和电动系统领域展开合作,但至2010年底,这一合作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12 涂建华

38亿元

总排名376 隆鑫控股

男 48 出生于重庆

公司总部:重庆

主要行业:摩托车、房地产、镁业

当过煤矿电工的涂建华1993年创立隆鑫,并以生产摩托车发家。隆鑫控股2010年位列中国房地产百强的49位。

13 张道才家族

36.9亿元

总排名387 三花集团

男61 出生于浙江新昌

公司总部:浙江绍兴

主要行业:制冷元件

上市公司:三花股份(002050),

2005年6月IPO

张道才1984年创办三花集团前身,主要从事空调制冷铜管、铜阀体、卫浴铜管等铜制品的生产及铜废料加工等。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2010年3月公司出资3170.07万元收购上虞三立铜业80%股权,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公司于2009年12月以1050万美元获得以色列太阳能热电发电技术开发商HF公司30%的股权,启动新能源项目,2011年1月继续向HF增资534万美元,持股比例达30.71%,为其第二大股东。

14 任建华家族

33.8亿元

总排名423 老板集团

男55 出生于浙江余杭 初中

公司总部:浙江杭州

主要行业:制冷元件

上市公司:老板电器(002508),

2010年11月IPO

任建华1978年进入老板集团的前身―村办企业余杭县红星五金厂,1999年老板集团完成改制。公司主导产品为吸油烟机、燃气灶及消毒柜,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3.42亿元。

15 林国芳/陈国红

33亿元

总排名430 富安娜

男/女 56/46 出生于广东陆丰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家纺

上市公司:富安娜(002327),

2009年10月IPO

截至2010年,富安娜拥有1500多家直营店和加盟店,并以围绕主打品牌“富安娜”的不同层次定位的“馨而乐”、“维莎”、“圣之花”等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2010年下半年公司通过产品提价转嫁成本上升压力,保证毛利率稳中有升。

16 缪双大家族

32.9亿元

总排名437 双良集团

男 60 出生于江苏江阴 初中

公司总部:江苏江阴

主要行业:中央空调、锅炉、化纤、酒店

上市公司:双良节能(600481),

2003年4月IPO

舒卡股份(000584),

2003年4月收购

缪双大复员后在上海做空调安装生意起家,双良集团现拥有亚太最大的中央空调制造基地。2010年10月,双良与国华电力合作的日产2.5万吨海水淡化中试装置通过专家评审,在国家对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达90%的要求下,该业务可望复制公司空冷器业务进口替代的成功,迎来爆发式发展。2010年9月,公司设立江苏双良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带动公司溴冷余热利用机组的销售。

17 荣秀丽

32亿元

总排名440 天宇朗通

女 48 出生于河南新乡

湖南大学内燃机专业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手机

荣秀丽发家于手机,凭借“轻资产+集成商”模式迅猛发展。2008年5月获华平5.3亿元投资后,公司全面启动“品牌战略”,推出高端产品。2010年一季度,其天语手机占据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的7.5%,仅次于诺基亚和三星电子。

日用消费品

2 周成建

305.1亿元

总排名12 美邦服饰

男 46 出生于浙田

浙江大学EMBA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服装

上市公司:美邦服饰(002269),

2008年8月IPO

美特斯邦威2010年新开店铺800多家,总店铺达3700多家。受益于美邦(MB)品牌直营业务,单店绩效提升,推动公司营收同比增44%至75.06亿元。此外,推出与“MB”差异化定位的新品牌ME&CITY(MC)和网购平台“邦购”,公司盈利的三驾马车基本成型。若成功复制“MB”的成功基因,“MC”有潜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点。

3 丁世忠家族

178亿元

总排名32 安踏体育

男 40 出生于福建晋江

公司总部:福建泉州

主要行业:纺织服装

上市公司:安踏体育(02020.HK),

2007年7月IPO

安踏先后与中国奥委会、NBA休斯顿火箭队、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战略合作,赞助一系列体育赛事,积极推进体育营销。安踏2010年实体零售店扩张至8000多家,营业额同比增26%至74.1亿元。2010年2月公司开始组建电子商务团队,4月其淘宝商城旗舰店正式亮相,不到半年完成了全年销售计划。2011年,电子商务、运动生活和安踏儿童并列成为公司三大业务板块。

4 宗庆后

165亿元

总排名35 娃哈哈集团

男 66 出生于浙江杭州

公司总部:浙江杭州

主要行业:食品饮料

娃哈哈集团2010年营业收入550亿元,较上年增长27%。继2009年以60多亿元砸向婴幼儿配方奶粉、调味品等新方向后,2010年宗庆后率领娃哈哈已进入调味品、奶粉、矿业、零售业等多个行业,广拉战线。不过,由于原辅料、物流、人工等成本大幅增加,集团2010年利润从上年的80亿元锐减至60亿元。此外,过度多元化的扩张也为人诟病。

5 高德康

135.8亿元

总排名51 波司登

男 59 出生于江苏常熟

公司总部:江苏常熟

主要行业:纺织服装

行业地位:亚洲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基地

上市公司:波司登(03998.HK),

2007年10月IPO

在非羽绒服业务推动下,波司登集团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劲增43.6%;继续推进海外渠道建设,在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设立专卖店,2010年出口1.85亿美元,同比增16.3%。2011年初,对新收购的时尚休闲品牌“摩高”增资1亿元。此外,公司业务触角延伸至其他领域:2010年投资52亿元兴建泸渝高速公路;投资近5亿元的德州五星级富豪康博酒店于2010年9月投运;计划投资近60亿元的高纯硅项目也已开始全面进入建设阶段;位于上海杨浦区的波司登新大楼将于2011年底竣工。

6 施文博

128亿元

总排名62 恒安集团

男 61 出生于福建泉州

公司总部:福建泉州

主要行业:卫生巾、纸尿裤、纸巾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卫生纸巾制造商

上市公司:恒安国际(01044.HK),

1998年12月IPO

2010年恒安国际营业额达134.32亿港元,同比增24%。纸巾业务仍是主力,贡献了45.5%的营收,由于占该项业务33.4%的卷筒纸难以转嫁生产成本,2010年该业务毛利率下降了4.8个百分点至37.3%,拉低了2010年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仅增15.2%至24.38亿港元。不过,公司的卫生巾和纸尿裤业务通过成本控制和提升中高档产品的比例,毛利率有所提升。通过控股亲亲食品而介入的休闲食品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9%。

7 许连捷

124亿元

总排名67 恒安集团

男 57 出生于福建

公司总部:福建泉州

主要行业:卫生巾、纸尿裤、纸巾

上市公司:恒安国际(01044.HK),

1998年12月IPO

许连捷现任恒安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8 陈义红/刘培英

99亿元

总排名 91 中国动向

男/女 53/- 出生于北京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纺织服装

上市公司:中国动向(03818.HK),

2007年10月IPO

“时尚+体育”的定位,让中国动向旗下主营品牌KAPPA绕开了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的围堵。然而过度时尚化又使其成了Esprit和杰克・琼斯的竞争对手。尴尬的品牌定位,令公司2010年增长放缓,销售收入42.6亿元,同比仅增7.3%;净利14.64亿元,同比微增0.3%。2011年二季度中国动向的订单增长放缓至2.8%,创下上市以来的最低纪录。陈义红、刘培英夫妇的身家也因此大幅缩水83.4亿元,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上的位次从上年的25名跌落至91名。2010年11月底,前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总裁桑德琳被聘任为公司CEO和执行董事,此举被认为是中国动向向体育的回归,以及对收购的日本品牌Phenix的重整。

9 孟庆山

95.3亿元

总排名99 梅花味精集团

男 63 出生于河北霸州

公司总部:河北霸州

主要行业:调味品、氨基酸、肥料

上市公司:梅花集团(600873),

2011年3月借壳上市

五洲明珠(现更名为“梅花集团”)2009年4月公告拟向梅花集团定向发行9亿股,2011年3月,梅花集团借壳上市最终完成,孟庆山持有上市公司31.54%的股份。上市后,集团借力味精品牌优势进军调味品领域,2010年生物发酵业务板块共贡献了78%的营收。目前,公司确立了“以味精为基石,以氨基酸产品为新的增长点”的战略目标,2010年氨基酸产品营业额5.5亿元,占比10.96%。

10 李宁家族

88亿元

总排名110 李宁体育用品

男 48 出生于广西柳州

北京大学法律系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纺织服装

上市公司:李宁(02331.HK),

2004年7月IPO;

非凡中国(08032.HK),

2010年4月借壳上市

鉴于用工成本及城市商业地段租金大幅上升,通过大量开店提升规模的粗放增长方式已触及天花板。经历产品定位改变和渠道变革的李宁,2010年的成绩单不算太差,总销售额同比增长23%至94.78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7.4%至11.085亿元;零售店铺总数达7915间,较上年增加666间。

11 盛百椒

84亿元

总排名119 百丽国际

男59 出生于上海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鞋业及运动服饰

上市公司:百丽国际(01880.HK),

2007年5月IPO

百丽国际主要销售“百丽”等品牌女鞋以及经销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服饰。2010年底,公司在内地的自营店数目达到11967家,其中鞋类业务8312家,运动服饰3655家,此外公司在香港及澳门还有172家自营店。

12 王冬星兄弟

83.2亿元

总排名121 利郎集团

男 51 出生于福建晋江

公司总部:福建晋江

主要行业:服装

上市公司:中国利郎(01234.HK),

2009年9月IPO

为应对日益上升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利郎将产品平均售价提升23.2%,公司毛利率因而上升2.6个百分点至37.9%。2010年,公司主品牌LILANZ店铺数达2805家,较上年净增244家,2011年计划新增200-250家品牌店和20家旗舰店。2010年7月,公司推出新品牌L2,至年底共开设80家店铺,实现销售约4140万元,录得2000多万元的营业亏损,公司计划每年开设150-200间L2新店,于2011年实现盈亏平衡。

13 蔡东青家族

67.2亿元

总排名176 奥飞动漫

男 42 出生于广东汕头 EMBA

公司总部:广东汕头

主要行业:动漫玩具

上市公司:奥飞动漫(002292),

2009年8月IPO

上市后的奥飞动漫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2010年实现营收9.03亿元,其中占比66.72%的动漫玩具同比增长47%,悠悠球销售额创历年单产品线销售记录。2010年,公司对婴童业务进行改革,在“澳贝”品牌的基础上新增“迪迪世界”品牌,2011年投资控股广州市执诚服饰有限公司;嘉佳卡通在8个省市落地,总覆盖人口达2.5亿,广州本地覆盖率90%,综合市场份额达1.277%。

14 丁水波

65.6亿元

总排名179 特步国际

男 41 出生于福建晋江

公司总部:福建泉州

主要行业:体育用品

上市公司:特步国际(01368.HK),

2008年6月IPO

2010年特步的“体育+时尚”营销策略获得突破,通过赞助伯明翰足球俱乐部等体育赛事,请谢霆锋、蔡依林、潘玮柏等娱乐明星代言等方式,扩大知名度。2010年,特步品牌零售店新增928家至7031家,推动销售额增长25.7%至44.57亿元。

15 汪俊林

65亿元

总排名182 宝光集团

男 49

出生于四川仁寿

泸州医学院

公司总部:四川泸州

主要行业:白酒、地产、矿业

2010年投放在央视广告的费用超过4亿元,较2009年增加35%左右。2010年郎酒销售额逾50亿元,同比增43%。汪俊林持有宝光集团76%的股权,后者持有郎酒集团76.56%的股权。

16 许景南家族

57亿元

总排名215 匹克集团

男 56 出生于福建泉州

公司总部:福建泉州

主要行业:鞋材、服装、包袋

上市公司:匹克体育(01968.HK),

2009年9月IPO

2010年,许景南带领匹克集团实现强劲增长,销售收入达42.49亿元,同比增长37.3%;净利润达8.22亿元,同比增31%。通过提价和降低批发折扣将上涨的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转嫁给客户,2010年匹克服装产品均价同比上升6.2%,毛利率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至38.1%。

17 周永伟家族

56.1亿元

总排名218 七匹狼集团

男 49 出生于福建晋江 EMBA

公司总部:福建晋江

主要行业:男装、皮具、投资

上市公司:七匹狼(002029),

2004年8月IPO

2011年3月,七匹狼以7000万元收购杭州肯纳服饰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军奢侈品领域。后者主要从事世界顶级服装品牌康纳利(Canali)和范思哲(Versace collection)在中国内地的业务,且拥有珠宝品牌乔治杰森(Georg Jensen)等在内地的权。公司电子商务渠道开始发力,2010年销售收入约可达1亿元,2011年的目标是占总收入的10%。

18 马鸿家族

54.8亿元

总排名226 搜于特

男 44 研究生

公司总部:广东东莞

主要行业:休闲服饰

上市公司:搜于特(002503),

2010年11月IPO

马鸿带领搜于特高速成长,在短短5年内登陆资本市场。2007-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77%,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96%。搜于特同样用加盟和直营两条腿走路,2010年主要增长来自加盟渠道拓展,加盟收入增长73.26%,直营收入增长26.12%。公司2010年秋冬提价10%左右,对加盟商渠道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较强。

19 丁建通

52亿元

总排名234 361度体育用品

男 70 出生于福建晋江

公司总部:福建晋江

主要行业:运动服饰

上市公司:361度(01361.HK),

2009年6月IPO

361度聘请中国羽毛球领队李永波为品牌代言人,迅速打开市场。2010年初进入童装领域,至年底,童装店铺数量增长至487间,其中133间为成人服装店内的专柜。据总裁丁伍号称,公司将以每年新开300家童装门店的速度扩张,将童装系列打造成集团的一大增长动力。

20 陈启源家族

51亿元

总排名244 霸王集团

男 49 出生于广东罗定

公司总部:广东广州

主要行业:个人洗护用品

上市公司:霸王集团(01338.HK),

2009年7月IPO

2010年7月,霸王遭遇“洗发水致癌事件”危机,7-10月的营业额同比约下降31%,2010年亏损或达1.3亿元。陈启源、万玉华夫妇财富也因此缩水48.9亿元,是日用消费品行业仅次于陈义红、刘培英夫妇的财富缩水幅度。

21 梁允超家族

49亿元

总排名279 汤臣倍健

男 42 中南财经大学 硕士

公司总部:广东珠海

主要行业:保健品

行业地位: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

非直销领域排名第一

上市公司:汤臣倍健(300146),

2010年12月IPO

梁允超1996年创业,致力于营养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2002年进入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2010年12月,汤臣倍健以110元的发行价成为当年创业板的最贵IPO;2010年7月,聘姚明为品牌代言人,有效保证品牌的高定位、高定价,其终端价比出厂价高出4-5倍,不仅让经销商有利可图,也保障了公司至少60%的毛利率。

22 张利钿

45.8亿元

总排名292 雅士利

男 47 出生于广东潮州

中大岭南学院EMBA

公司总部:广东汕头

主要行业:婴幼儿配方奶粉

上市公司:雅士利国际(01230.HK),

2010年11月IPO

张利钿1983年创办雅士利,后获凯雷和复星投资集团注资。截至2010年12月,雅士利的市场份额为7.4%,2010年7月以来全部使用进口奶粉。

23 杨钊家族

45亿元

总排名298 旭日集团

男 64 出生于广东惠州

公司总部:香港

主要行业:服装

上市公司:旭日企业(00393.HK),

1996年9月IPO

截至2010年底,旭日企业拥有“真维斯”零售店铺3009间,其中1623间为特许加盟店;2010年收入61.87亿元,同比仅增7.3%;2010年出售部份I.T(00999.HK)股份,致纯利同比增长40.05%至3.63亿港元。

24 周耀庭家族

44亿元

总排名316 红豆集团

男 68 出生于江苏无锡

公司总部:江苏无锡

主要行业:服装、轮胎、制药、房地产

上市公司:红豆股份(600400),

2001年1月IPO

近年来,红豆集团积极拓展金融、地产业务,至2010年中期,房地产贡献营业收入9.4亿元,占比69.13%。

25 陈泽民家族

43.2亿元

总排名322 三全食品

男 68 出生于重庆 新乡医学院

公司总部:河南郑州

主要行业:速冻食品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

速冻食品生产基地

上市公司:三全食品(002216),

2008年2月IPO

2009年陈泽民隐退,富二代接班。三全食品2010年市场占有率达27.3%。2011年3月,公司公告拟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募集资金5亿元用于年产15万吨速冻食品的郑州综合基地(二期)建设,若成都、天津、太仓、广州和郑州新基地的扩张计划如期完成,公司年产能将从2010年底的约23万吨,提升到2014年底的61万吨。

26 胡继军

41.2亿元

总排名337 梅花味精集团

男 49 出生于河北霸州

公司总部:河北霸州

主要行业:调味品、氨基酸、肥料

上市公司:梅花集团(600873),

2011年3月借壳上市

胡继军是梅花味精创始人之一,持有梅花集团13.64%的股权。

27 李永军家族

40亿元

总排名342 喜之郎集团

男 44 出生于广东阳江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专业

公司总部:广东深圳

主要行业:食品

行业地位:世界最大的果冻生产基地、

国内最大的即食海苔与

奶茶生产企业

李永军1993年以40万元创办喜之郎,以凌厉的广告攻势成为行业领导者。2010年公司重金投放央视“上海世博会开幕直播主题套装”广告。

28 刘福海

38亿元

总排名376 山东大海集团

男 57 出生于山东广饶

公司总部:山东东营

主要行业:纺织、印染

刘福海从纺织行业起家,爱好书法。2000年大海集团改制成民营企业,并逐步涉足化工、铝粉、铝银浆、房地产等领域,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39亿元,利税25亿元。

29 张泽民/梁怀宇

37.2亿元

总排名383 星期六投资

男/女 48/- 沈阳师范学院

公司总部:广东佛山

主要行业:鞋业

上市公司:星期六(002291),

2009年9月IPO

星期六定位中高档,在本土品牌中的影响力仅次于百丽旗下的几个主力品牌。多品牌策略拉动公司2010年销售增长29.91%至11. 43 亿元。不过,公司目前处于运作模式的调整期,自营比例不断提高,导致管理费用出现大幅增长,净利润仅为1亿元,同比降11.87%。

30 郑有全/郑桂花

33.4亿元

总排名425 瑞贝卡控股

男/女 57/46 出生于河南许昌

硕士/硕士

公司总部:河南许昌

主要行业:工艺发条、化纤品和假发

行业地位:全球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商

上市公司:瑞贝卡(600439),

2003年7月IPO

郑氏兄妹的瑞贝卡2009年转战国内市场以来,扩大二三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实施高端“瑞贝卡”和大众“Sleek”双品牌策略,虽然销售费用增加97%,但收入大幅增加246.75%,销往北美、非洲和欧洲三大市场的比例从96%下降到93%,但以出口主导的格局未有改变。受金融危机滞后和本币贬值等影响,非洲市场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9%。

31 朱新礼

33.2亿元

总排名427 汇源集团

男 59 出生于山东沂源 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饮料

上市公司:汇源果汁(01886.HK),

2007年2月IPO

2008年9月至今,汇源集团先后在湖北钟祥、辽宁本溪、河北隆化等地投资建厂,累计投入已达数十亿元。巨额的资本开支令公司2010年陷入债务危机,截至2010年9月,其资产负债比率飙升至70.3%。2011年4月,公司公告拟发行5年期可换股债券,募集金额1.5亿美元,另有选择权可额外发行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可换股债券。有分析认为,与可口可乐姻缘破裂埋下了汇源今天举债的伏笔。

32 周建平

32亿元

总排名439 海澜集团

男 51 出生于江苏江阴

公司总部:江苏江阴

主要行业:服装、金融

上市公司:凯诺科技(600398),

2001年1月IPO

华泰证券(601688),

2010年2月IPO

海澜集团近几年不断与凯诺科技进行资产买卖, 2009年海澜之家曾占用凯诺科技资金2.48亿元,一度被疑为海澜之家借壳让路,不过2009年7月,公司公告重大资产重组条件尚不成熟。海澜集团积极挺进金融领域,2008年以1.07亿元收购东吴基金30%股权,目前是华泰证券第九大股东,持有1.35亿股。

32 郑合明/陈玉琴

32亿元

总排名439 凯撒集团

男 53 出生于广东普宁 EMBA

公司总部:广东汕头

主要行业:服装

上市公司:凯撒股份(002425),

2010年6月IPO

郑合明上世纪70年代末只身赴香港当学徒,后又建立工厂、自创服装品牌。上市后,郑合明、陈玉琴夫妇通过凯撒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和志凯有限公司控制了上市公司72.52%的股权。公司自2008年起开始大力发展自营店,自营店的高毛利率、高单店收入及品牌示范效应使得公司计划上市3年内实现“百家自营店”计划。

32 林和平兄弟

32亿元

总排名439 富贵鸟

男 54 出生于福建石狮

公司总部:福建石狮

主要行业:鞋业、服装

林和平1984年创办富贵鸟集团,曾高薪聘请中国国家队女排主教练和与陆毅出任男装品牌代言人。

35 赵一弘/高雁

31.1亿元

总排名462 碧生源

男 45 出生于山西平遥

山东工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公司总部:北京

主要行业:功能保健茶

上市公司:碧生源(00926.HK),

2010年9月IPO

借国家药监局宣布禁用“西布曲明”之机,碧生源加紧抢占曲美等减肥药下架空余下来的近40%的市场份额。2010年中国零售药房出售的减肥产品中,其减肥茶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15.9%上升至25.5%,2011年有望再增加5至10个百分点。

36 柯永开

30.9亿元

总排名464 福马食品

男 45 出生于福建晋江

公司总部:福建晋江

主要行业:食品

上市公司:兴业银行(601166),

2007年2月IPO

交通银行(601328),

2007年5月IPO

光大银行(601818),

2010年8月IPO

创始于1979年的福马集团现已成为一家集食品制造、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集团自2001年起,涉足金融投资领域,相继成为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的主要股东。

37 林秀浩家族

29.1亿元

总排名493 黑牛食品

男 49 出生于广东揭阳 大专

公司总部:广东汕头

主要行业:豆奶

上市公司:黑牛食品(002387),

2010年4月IPO

消费品范文第6篇

【关键词】耐用消费品 (S,s)模型

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冲击,可以看出无论从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层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部需求冲击的敏感度逐渐变强。另一方面,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消费占GDP比重越高,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强。根据经验分析,需求每增加1个百分点,投资可以拉动GDP增长0.22个百分点,消费可以拉动GDP增长0.87个百分点。因此,在全球性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下,为了降低我国经济对外需敏感度,稳定国内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问题。由这些研究提出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相应政策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思路,综合考虑,逐步提升我国居民消费。

本研究选择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是基于一个重要宏观经济事实:在经济周期中,消费品的不稳定性是我们研究经济周期、制定宏观政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核心因素;统计数据显示:耐用消费品的波动幅度远远大于非耐用消费品,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周期波动时常常将耐用消费品支出波动作为先行指标。换言之,研究耐用消费品的不稳定性成为更贴近现实的本质,更具研究价值。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耐用消费品消费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对耐用消费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0年代的耐用消费品消费狂潮时期,之后随着福利制度改革等原因,耐用消费品消费逐渐趋于正常化,研究成果较少。

国外对耐用消费品的早期研究,主要侧重于生产者行为而忽略了消费者购买选择行为,1961年米勒运用投资理论对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消费支出最优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即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最优替代决策。Schmalensee和R.Parks(1974)、泰迪·苏(1975)相继将最优耐用消费品决策引入消费者行为研究,认为耐用消费品耐用度由生产者决定,但耐用消费品最优置换时间是由消费者根据耐用消费品的贬值速度及维修花费等因素决定的。随后的80年代是耐用消费品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阶段,1982年曼昆发现耐用消费品购买过程的随机游走现象,而后在1985年在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可以暂时替代的假设框架下对耐用消费品进行研究,他认为真实利率的变动对耐用消费品购买影响显著。Blinder(1987)在耐用消费品可分的理论假设下,建立了耐用消费品购买理论,他们认为每个单独的家庭均会决定每种耐用消费品存货范围,即耐用消费品存货超出或低于存货范围时,消费者家庭就会做出相应的卖出或购进耐用消费品存货行为。Grossman and Laroque(1990)对(S,s)模型进行系统论证,此后Gaballero(1993)和Gabllero and Engel(1999)分别对(S,s)模型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完善,国外对耐用消费品消费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Stone,Rowe (1957)将存量调整模型引入耐用消费品消费研究。主要思想:假设存在一个理想存量,其取决于收入、耐用消费品现期价格等因素,消费者则根据上期实际存量与现期理想存量的差额对现期存量进行调整。由于调整不是一次到位的,因此它是一个部分调整模型。但模型中描述的假设情况与现实情况不符,现实消费者购买耐用消费品不是每期进行调整,而是具有间断性和结块性的,并且调整速度也不可能是常数,因此,由于存量模型存在的固有缺陷,为解释现实现象,研究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学者进一步引入了其他领域的模型,即(S,s)模型。(S,s)模型最早是由Arrow,Harris,Marscha(1957)在最优存货策略一文中发表用于研究投资品存量调整的模型。Blinde(1987,1988)将(S,s)模型引入对耐用消费品消费的研究分析,得到(S,s)模型中消费者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呈现不连续的锯齿状,并证明应用于非耐用消费品的持有收入假说,仍适用于耐用消费品消费研究。

后经Grossman and Laroque(1990)对(S,s)模型进行系统论证证明,并在耐用消费品消费、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组合分析框架下,将(S,s)模型中耐用消费品具备的购买规则引入,得出与Blinde(1987,1988)类似的结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在考虑耐用消费品固定交易成本时,并非是连续的,即消费者需要由一个目标消费财富比,只有财富变化足够大时才对耐用消费品存量进行调整,即需要使用(S,s)策略。

此后Gaballero(1993)和Gabllero and Engel(1999)分别对(S,s)模型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完善,他们证明,消费者购买某类商品,如耐用消费品,若具有投资不可逆性和线性调整成本的特性时,购买决策符合(S,s)规则,即在家庭耐用消费品现有存量与目标存量之比的对数,在其上下界内服从随即游走过程,只有碰触上下界时即会做出购买决策,将耐用消费品存量调整到目标存量值。

曼昆(1982)在霍尔随即游动模型的基础上,将非耐用消费品的研究推广到耐用消费品研究,即耐用消费品时间序列模型。假设消费者只能从耐用消费品消费中获得效用,在预算约束线下,获得一生最大化期望效用时,只有现期耐用消费品存量有助于预测下期消费量,其他变量如收入等均无效。并证明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应该服从ARMA(1,1)过程。从结论来看,霍尔对非耐用消费品分析的结论是曼昆耐用消费品时间序列模型分析结果的一个特例。

Bernanke(1985)应用调整成本模型来解释耐用消费品消费支出的特性:间断性和结块性。他认为耐用消费品存量的调整类似于企业的资本积累,存在较大的调整成本。这种较大的调整成本引致耐用消费品调整滞后,导致耐用消费品购买的不连续性产生。这个结论与Blinde(1987,1988)对耐用消费品消费不连续性的解释类似,只是Blinde(1987,1988)将调整成本具体归到购买和搜集耐用消费品信息的交易成本项目下。

参考文献:

[1]Caballero , R. J..Consumption Puzzles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0(25).

消费品范文第7篇

2008年快速消费品品牌网络表现TOP200

有人预言,2009年将是全球经济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2009年没有希望。推开窗子,尽管有些寒冷,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节日特有的浓烈气味。灯火通明的百货大楼,门庭若市的超级市场,街头上大包小包、满载而归的人们给这个冬天带来了温热的气息,快过年了……

每一次经济衰退都会带来新一轮文化狂潮。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滋生了美国的“嬉皮”文化,影响了一代青年的行为方式;1989年,从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而成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背后是韩国文化的兴盛,“韩流”席卷而来,几乎横扫了大部分电视荧屏。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2008年的经济危机必然也会带来新的文化现象。也许现在断言这种文化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必将是培育新文化的土壤。

新文化的发起者往往是年轻的一代,这一群体恰好是CNNIC指出的网民中的主力军。已经习惯了喝着可乐,嚼着口香糖的一代将会带来怎样的文化大餐,我们不去探讨。我们关注的是,在这场经济危机的笼罩下,各大企业如何在互联网上“圈地”,进而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过年的期待,在2009年第一个购物旺季,“快速消费品们”使尽浑身解数,在网络上翩翩起舞。

快速消费品的网络探戈

本刊记者 武佳

你年货准备好了吗?

圣诞、元旦、春节,眼前的节日格外的紧凑,又一个购物的旺季在寒风中悄然来临。各式各样的广告、促销、打折充斥着各大卖场,但看到拥挤的人群和冗长的购物单,你是不是有些头皮发麻?

在和他人“摩肩擦踵”的过程中,消费者往往难以仔细挑选他们心仪的产品,或者在硕大的卖场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真正想要的东西。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目光从“网下”移到了“网上”,通过网络了解产品信息进而选择商品,或者直接下订单购买。

互联网很少让商家失望,尤其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必需品要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产品被列为快速消费品的范畴。那么,什么是快速消费品呢?传统意义上的快速消费品是指那些消费周期短、重复消费频率高的大众消费品;而现代意义上的快速消费品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看重包装、品牌化以及大众对这个类别的影响。如果从这个角度予以分析,快速消费品对消费者而言属于冲动购买产品,消费者容易受到广告、促销、包装、口碑、价格等各方面外来元素的影响。这个时候,网络不仅仅是消费者选择、购物的平台,还成为诱导消费的助推器。

消费心理弹性

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曾在2005年了《放眼中国市场》的调查报告,其别提到了快速消费品市场。在AC尼尔森调查的30多个品类中,有10个种类的快速消费品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个人消费已成为市场驱动的引擎。

经济的崛起让大众对快速消费品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便利性已经超过价格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快速消费品的首要考虑因素。根据AC尼尔森提供的数据,携带方便的食品与饮料已成为全球最为热卖的品类。而且随着快速消费品便利性的增强,消费者对于购物本身的便利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的健康、安全和保健的要求在加强。“毒奶粉”事件的结果不只是一个三鹿的倒掉,乳制品行业全线进入低迷期,食品质量和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中国食品行业遭到打击之后,外来食品企业加速进入,国产品牌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快速加强品牌形象。

再次,消费者自主消费意识增强,创新元素已成为快速消费品企业创收的利器。新包装、新功能、新口味、新的营销形式无时无刻不在试图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而日益理性的消费者对于新生事物趋向于从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因此,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利用互联网对产品进行营销,以拉近本品牌以及产品和其最大的消费群体――年轻人的距离。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之广令人咂舌,但快速消费品市场似乎还没有发出“求救”信号。在国内,也许住房、汽车、珠宝、大型IT设施的采购或多或少会因为金融危机而推迟,与个人或家庭生活密切联系的快速消费品市场却依然红火,加之国家连续推出政策拉动内需,快速消费品市场仿佛加足了马力的引擎,一拉即动。

年关将近,消费者的消费心里曲线从日趋平滑再度再次出现上扬的趋势,而这个时侯的互联网,在浓浓的节日氛围背后蕴含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网络起舞

互联网的魅力在于其永远能做到应时应景。网络总是能巧妙地为任何事情造势,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这种“势”常常在潜移默化中牵引着消费者的购买神经。

作为终端购买品,快速消费品要想获得强劲的竞争力,两个方面的因素需要倍加关注,第一,品牌效应;第二,价格优势。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互联网的作用都显得至关重要,尤其在这个冬天。

“任何广告都是对品牌个性长期投资的一部分”这句话已成为全球品牌商奥美公司的至理名言,广告对于塑造品牌的作用毋庸置疑。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更好的见证了广告的价值。

由于快速消费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门槛低、种类繁多并且同质化严重,消费者更倾向通过广告来了解产品。可口可乐、宝洁、联合利华等外来品牌的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很大原因在于有关它们的广告率先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使其从日益同质化的消费品中脱颖而出,进而成为快速消费品市场的“中流砥柱”。

近几年,国内快速消费品的广告势头开始直追猛赶,快速消费品市场掀起了一场关乎营销的战争,战场不仅在传统媒介,更是延伸到了互联网上。

CNNIC的一组数据让快速消费品企业看到了互联网上闪烁的“金光”。2008年,中国30岁以下的网民达到1.73亿,占全体网民总数的68.6%;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用户超过总体的50%,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人,年轻网民的消费力在增强。以年轻人为主要市场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为扩大品牌覆盖率、传递各种相关信息,把广告植入QQ、MSN、社区、博客、游戏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通过各式各样的营销方法吸引着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

互联网广告打破了电视广告“全面撒网”的营销模式,开始针对特殊群体“重点捕鱼”。有针对性的网络广告不仅有利于深化快速消费品的细分市场,而且相比电视媒体大大降低了广告运营成本,其与消费者互动式营销方式更有利于在消费者心中创建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但是,互联网对于快速消费品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此。如果说网络广告降低了快速消费品的运营成本的话,那么利用互联网搭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让生产者与消费者有效沟通,打破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指导快速消费品企业的生产和配送计划,真正的把利润从中间渠道商那里“抽”出来,进一步降低产品销售成本,使产品在新一轮价格竞争中更富竞争力。

如果再仔细研读一下互联网,你还会发现,许多快速消费品公司不仅建设了美轮美奂的官方网站,还把网站链接到各大论坛、社区;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在线问卷调查,把脉消费者的消费动向和心理;通过网上会员注册等方式,在给消费者带来优惠或便利的同时,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公布各类营销、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或者索性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快速消费品企业已经在网络上打开了舞步,伴随着2009年微微的寒意,众商家舞出的将是一曲相互之间略带挑衅而又让人充满期待的品牌探戈。

消费品范文第8篇

关键词:税收法规;涉税处理;案例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在消费税纳税企业比较普遍,从纳税上看此业务可能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从会计处理上看此业务主要涉及是结转成本还是确认收入等问题,因此可能增加企业财税人员的核算难度,稍有不慎会导致企业财务资料不实及偷税漏税的结果。

一、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几种情形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是指企业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不是直接对外销售,而是领用继续生产产品,或者被企业在建工程、非生产部门等领用,或者将其用于赠送、投资、赞助、抵债、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其中,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是指作为生产最终应税消费品的直接材料并构成最终产品实体的应税消费品。

二、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行为的比较

消费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是否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也需要视同销售,我们根据税法规定来做一个比较。(一)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消费税于最终产品对外销售时计算缴纳,领用时无需考虑。产品还在生产环节,未进行流通,没有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因此此环节消费税、增值税均不用计算缴纳。(二)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由于消费税是单环节征税,税法规定在领用时要计算消费税,而此时领用的产品并没有离开企业,没有发生流转,所以不用缴纳增值税,也不用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中。(三)用于企业在建工程。在建工程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于领用时计算消费税。营改增后,企业在建工程也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自产产品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无需缴纳增值税。另一方面企业在建工程仍属于企业内部资产,也不满足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条件。(四)用于销售部门做样品。销售部门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做样品,于领用时计算消费税。由于样品并未离开企业,属于企业费用化的资产,所以不需要交纳增值税。而所得税税法中明确规定用于广告样品,应当视同销售货物,需要计入应税所得额。(五)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赞助、无偿。赠送等将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等其他方面,于领用时计算消费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将自产产品用于投资、分配给股东、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无偿赠送等情形需要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需要计入应税所得额。

三、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不同情形的案例分析

对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进行日常核算,除了要明确增值税、消费税是否要视同销售外,还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定各种情形是确认收入还是结转成本。(一)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既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缴纳消费税。会计处理很简单,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库存商品即可。案例一: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当月领用自产的高档香精10千克,生产高档化妆品,香精成本为15元每克,当月高档香精的平均售价为20元每克。分析:高档香精为消费税应税项目,高档化妆品也是消费税应税项目,该行为既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缴纳消费税。借:生产成本180000贷:库存商品150000(二)用于连续生产非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需要缴纳消费税。会计处理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案例二: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当月领用自产的高档香精10千克,生产护肤品,香精成本为15元每克,当月高档香精的平均售价为20元每克。分析:高档香精为消费税应税项目,护肤品非消费税应税项目,该行为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需要缴纳消费税。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该企业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20×10×1000=200000元,消费税为200000×15%=30000元。借:生产成本180000贷:库存商品150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30000(三)用于企业在建工程及非生产部门领用。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或生产部门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不需要缴纳增值税,需要缴纳消费税,消费税计入相关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计入收入,期末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也无需进行调整。会计处理为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案例三:某石化厂将自产的90#汽油1000升用于本厂在建工程。本月该标号汽油平均售价为3元/升,成本为2元/升。汽油的消费税率为每升1.52元。分析:该石化厂在建工程领用自产汽油,需要交纳消费税,不满足增值税视同销售条件,也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借:在建工程3520贷:库存商品2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20(四)用于销售部门做样品。销售部门领用自产应税消费品做样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不计入收入。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无需视同销售,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要求视同销售。会计处理为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年末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按企业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案例四:某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当月销售部门领用某高档化妆品做样品,该化妆品成本为1000元,平均售价为2000元。分析:该业务属于消费税视同销售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且会计上无需做收入入账。但年末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进行纳税调增。借:销售费用1300贷:库存商品1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300(五)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赞助、无偿赠送等其他方面将企业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职工福利、投资、抵债等,虽然企业并没有取得销售额,但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都需要作视同销售处理。会计准则规定除赞助、无偿赠送外需确认收入,会计处理为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长期投资、应付账款等,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记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用于赞助、无偿赠送时,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都需要作视同销售处理,但会计准则规定不确认收入,按成本结转,会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由于无偿赠送所得税需视同销售,所以期末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还需要按平均售价调增收入。要注意的是,如果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抵债、投资、换取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与消费税不同。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企业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同类产品的最高售价。案例五:某化妆品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发生以下业务:将自制的高档化妆品100件与甲企业换取原材料一批。双方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月同类化妆品最高售价为100元/件,最低售价60元/件,加权平均售价为80元/件,该化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为30元/件。分析:将自产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增值税、消费税均需视同销售,但是计税依据不同。增值税计税依据为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80×100=8000元),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同类产品的最高售价(100×100=10000元)。借:原材料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借:税金及附加1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00

综上分析,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除了领用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外均需要计算缴纳消费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和消费税的视同销售不完全一致。如果某业务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收入,消费税均应计入税金及附加账户;如果某业务准则规定不计入收入,消费税则计入相应账户成本费用中。

参考文献:

[1]高峰.视同销售的税收及会计处理[J].税收征纳,2017(07)

[2]郭祥.自产产品视同销售的税务处理释疑[J].税务研究,2016(07)

消费品范文第9篇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 电子网络 渠道销售

快速消费品(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以消费速度快、使用寿命较短的消费品为标的,其界定包括但不限于包装食品、烟酒饮料和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用品,这类消费品以高频率利用消耗和市场规模化销量来攫取商业利润,与之对应的有诸如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一般而言,快速消费品营销途径格外注重产品、价格及消费者的及时送达率,这其中既有快速消费品周转期短和市场流量大的天然属性原因,也有消费者购买习惯等产品终端利用特征原因。经过多年发展和市场经验沉淀,我国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在渠道途径建设方面摸索出一些已经较为成熟的营销模式,部分模式甚至超过渠道途径界定本身,成为影响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的积极思想因素,快速消费品营销的市场定位与渠道建设值得企业和销售商进行研究和思考,进而获得创新营销生产力。

新消费环境下的快速消费品市场与渠道现状

据尼尔森零售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全球快速消费品市场规模呈现两位数攀升,销售额上涨13%,而以中国为例,其在城镇化建设、通货膨胀、内部需求、劳动者收入提高等方面的因素都导致快速消费品市场规模攀升,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规模放量主要分为食品类产品和非食品类产品,分别上涨16%和12%,其中食品类中以奶制品上涨贡献最大,达到20%份额,非食品类中的个人卫生护理品上涨最多,达到类别比例15%(杨相和,2012)。

在现代零售业业态急剧扩张的背景下,国内快速消费品行业以卖场、超市和便利店等为主的平台规模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全球零售行业巨头看准这种巨大的市场潜力,也纷纷进军国内市场,逐渐与国内零售品牌实现了半分天下的竞争局面,国内品牌如华润万家等取得了相对较大的市场占有量,在2010-2012年三年间稳步保持增长。2010-2012年我国快速消费品市场零售占有率情况不完全统计如表1。

在国内零售品牌取得快速消费品市场较大份额的同时,我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经销商渠道管理体制实际上也经历了三个较为典型的阶段,即以总制度为代表的第一阶段、以分区域管理为代表的第二阶段以及根据渠道划分经销商的第三阶段,在目前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进程中,诸如食品类企业已经不存在经销商按地域划分的概念,在我国的大部分省区,快速消费品经销商管理仍然以第二阶段管理体制为主,这个阶段的快速消费品经销商渠道也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并且呈现出新旧模式交替、新旧模式并存的发展态势。

快速消费品最终消费行为和市场定位分析

(一)快速消费品最终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点

与购买其他类型的消费品相比,购买快速消费品的顾客在消费过程和消费决策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产品的即兴和冲动购买性质尤为突出,顾客完全以个人癖好为基础选购商品,对周围环境因素欠缺敏感,通常仅仅依靠产品包装、促销、价格以及消费地点等因素就可以决定最终消费,便利性、产品视觉化以及较低的品牌忠诚度就导致了消费者选购快速消费品特有的简单、快速、感性以及冲动的特点,即消费的便利性可以保证消费者就近采购,产品视觉化特征使得消费者较容易受到销售气氛的影响,而较低的品牌忠诚度则便于消费者轻易的转换消费品牌(陈娟,2012)。

(二)品牌集中、渠道和终端冲突下的快速消费品的市场定位

我国快速消费品市场近年来的一个突出发展特征就是品牌的集中化发展趋势,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不断吸引着大型跨国企业诸如宝洁、可口可乐、雀巢以及联合利华等的进入,同时,我国本土也开始不断涌现实力较为雄厚的民族性消费品品牌,在占据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与外国品牌展开竞争,中外企业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上展开的这种竞争日益激烈,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快速消费品销售哲学,整个快速消费品行业步入微利时期。在目前,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产品同质化程度日益加深,依靠规模经济和成本效益的竞争优势获取途径已经不再趋于稳定,下一个阶段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消费品销售企业必定要在品牌建设和渠道营销管理创新方面倾注心血。

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典型营销模式

(一)“盘中盘”模式

盘中盘模式的核心思路为市场的格局划分,整个快速消费品市场为“大盘”,关键营销终端作为互有联系的“小盘”,以营销终端带动整个快速消费品市场。其主要把握的核心节点包括:一是快速消费品核心经销商对于终端的掌控能力,只有商业人脉、网络核以及资金实力同时具备的经销商才是成功的保障;二是对于终端客户的开拓战略,对于关键节点掌控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的吸引潜在客户,力求形成具有代表性意见的消费群体领袖人物;三是营销终端对于市场的拐点,这一拐点往往在营销终端业绩良好的时刻达到,终端消费者已经对快速消费品形成共识,总经销商对于大盘铺货和小盘共振的提升作用显现,市场得以启动;四是市场营销途径的维护与拓展,市场涉及到的营销终端越多,消费群体构成越复杂,快速消费品行业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姚益龙,2012)。

(二)渠道成员招募模式

这一模式以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区域间总营销作为主要策略,总营销负责对生产厂家的直接谈判、协议以及款项拨付,厂家承诺二、三线营销途径的支持政策,也包含四个核心关键点(如图1,其中A、B、C、D分别代表生产厂家、区域总经销商、二三级渠道以及消费者),一是产品及计划,渠道成员招募模式要求产品具有卖点,因此销售支持策略是核心,产品获得利润必须有配套支持政策及吸引力;二是推介途径,渠道成员招募将推介途径划分为个人、机构、会议、媒体以及活动等类型;三是渠道成员招募的市场传播形式,要求传播具有刺激投资商募资欲望的作用,项目合作具有可行性,其中的拜访、宣传等快速消费品推介方案基于企业资源整合,可以在短期内就形成较好的营销集聚效应;四是渠道成员招募管理,快速消费品营销理念、机构、人员能力均到位,进程控制合理,后期消费者资料完善,工作顺利进行。

(三)分销渠道过程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指代对营销终端下的零售、批发以及分销环节进行过程管理,以经销商和生产企业作为主体,对快速消费品的目标市场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对核心销售节点进行科学化的统筹人员、地区、网点、线路、销售期间、时间等,力求专业化服务,掌控产品竞争节奏,提升销售渠道铺货率,实现分销的网络化管理。这种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下,一要注意营销途径的扁平化,传统多级营销途径机构向“经销商-终端”的单一模式转变;二要注意生产厂家把控,厂家设立区域办事处,实施标准化营销作业流程;三是对于经销商职能作用的精简,市场开拓功能向市场服务功能转变,厂家直销与经销商单一对应,由终端订单为依据来完成每天的送货任务;四要注意分销渠道间的铺货协调,以区域间厂家办事处作为协调中心来调剂余缺。

(四)联合销售模式

联合销售模式是快速消费品经销商和分销商之间的联合,以服务管理为准绳,辅之以利益诱导,构建“总部-省级分公司-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网点”结构的销售模式。联合销售模式的约束能力设置主要为资金约束,具体操作为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之间的市场保证金机制,市场保障金缴纳的多少以区域大小进行确定。市场秩序维护是快速消费品联合销售模式的保障,以产品发货登记制度为主的作用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倒货和倾销现象,稳定而科学的价格体系设置则对指引销售渠道和追逐稳定的资金利润回报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涂艳红,2012)。

快速消费品营销创新和渠道管理

(一)市场进入阶段的渠道管理创新

快速消费品市场的新开拓部分面临着渠道结构的考验问题,促销、分销、陈列、终端以及销量等都不方便把握,然而新开拓市场的渠道管理关系到今后的产品放量,因此,新品上市的渠道管理依然要注重对于经销商的权力和能力推广。在如今的产品经销商转型升级过程中,任何新品从上市到形成市场规模都离不开与经销商的合作,具体来说:

第一,理顺价差体系。快速消费品市场要确定分配合理、层次明晰的渠道价差体系,这既关系到产品的成功上市,也关系到对于渠道价值链的控制,因为只要存在科学合理的利润空间,快速消费品就能实现快速周转,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以本地市场竞争状况为依据的逐级分配利润空间体系势在必行。第二,甄选经销商。我国消费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历史和人口、地理等多种因素导致,区域间发展的非均衡性使得经销商模式有其存在发展的根本,因此,选择具有竞争力和多元经济价值的经销商是消费品生产企业渠道管理的重要方面,要树立“掌握有价值的经销商就等于掌握了渠道”这种营销理念。第三,营销模式过渡。在产品营销由交易向合作过渡的过程中,产品生产厂家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对于经销商的扶植而不是依赖,更不是绕过经销商。生产厂家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设计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提供积极的市场开发与维护费用支出意愿,争取培训一只具备较高素质的市场推广营销团队。

(二)市场维护阶段的渠道管理创新

快速消费品市场在维护阶段需要面临产品普及率提升的问题,趋于稳定的销售量和竞争状态下的利润额降低是典型特征,企业在此过程中的渠道管理工作要注意到品牌与差异性的共存关系,以搭建区域性分销管理系统为核心重点,在掌握分销网路的基础上向周边市场进行渗透,寻找新型渠道模式。具体来说:

第一,网络化管理。快速消费品企业对于网络末端零售商的控制要以建立管理系统作为先行措施,以专门化的业务人员进行有区别性的分销商定期拜访,对于零售商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信息汇总统计系统,以客户档案形式建立机构直营渠道模式,点对点式的服务重点客户,优化技术服务支持(刘晶晶,2012)。第二,加强合作联系。快速消费品市场占有率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而特别依赖于企业分销网络密集程度,生产企业必须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企业和经销商的公共关系维护工作,这样不仅对于稳定市场规模具有利好作用,同时也对消费品营销知识和营销经验的外溢具有很好的补充效果。第三,分销渠道控制。快速消费品既定的市场格局决定了小企业不断被排挤出主流市场,大型企业则利用多种手段积极笼络营销渠道,以实现对于市场的占有,因此,在分销渠道控制方面,企业要加强品牌卖相和替代品控制机制的研发,排除竞争产品不断涌入对于市场的冲击,也预防分销商“一家独大”而对企业造成的价格要挟行为,稳定产品利润。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快速消费品的分销渠道管理[J].现代商业,2012(11)

2.杨相和.快速消费品市场分析与营销渠道构建[J].商业时代,2012(11)

3.涂艳红.快速消费品成长阶段的渠道管理策略[J].经济研究,2012(6)

4.陈娟.快速消费品的B2C战略[J].互联网天地,2012(3)

5.姚益龙.媒体监督影响企业绩效机制-来自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2(7)

消费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品牌延伸;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41-02

1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快速消费品市场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偏好也时刻发生着变化。为了更好地占有消费者市场,企业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其广告费用也日益增加,这使得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据调查显示,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企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所研发的新产品,其成功上市的概率却非常低,只有7%左右的新产品上市后是完全成功的,21%左右的新产品上市后的表现力一般,更多的新产品上市后往往是昙花一现。所以企业为了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都相继采用品牌延伸策略,但是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必须对该品牌的延伸条件和市场影响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确保品牌延伸策略的成功。

2 快速消费品品牌延伸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延伸中新产品定位不准确,缺乏个性化的内涵

品牌定位一般是企业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对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上的商业性决策,它是建立一个与产品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但是企业如果跨行业经营,那么就应当进行相应的品牌延伸战略。企业在进行快速品牌延伸过程中,往往没有突出产品的品牌特色,缺乏品牌个性,延伸产品共性太多。一些企业刚刚创立自己的品牌,就急于创国际名牌,这样的品牌延伸策略不仅难以实现既定目标,还会导致企业陷入危机;一些品牌在延伸过程中,品牌定位模糊,不能准确清晰地表现出企业品牌的内涵,这样就会使得企业产品品牌内容空洞,让消费者难以接受产品品牌,从而使企业失去市场,最终导致战略失败。

2.2 品牌延伸盲目化,盲目追求企业利润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每一个延伸的品牌都是根据一定的市场细分,塑造不同的产品品牌个性,最终形成不同品牌的不同市场区隔,从而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在我国快速消费品市场中,许多企业的品牌延伸过于盲目化,品牌延伸的目的就是一味追求企业利润,而没有把握各产品之间的市场区隔,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各延伸品牌之间交叉重叠,拥挤在同一市场空间,这就势必造成,同一企业的不同产品相互竞争,从而弱化了企业的品牌功能,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3 品牌延伸无序化

快速消费品延伸按照其延伸档次,可以分为向上延伸、向下延伸和双向延伸三种策略。向上延伸是指企业在原有产品线上增加更高档次的产品生产线,使企业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向下延伸即品牌的低端化,利用本企业高档的品牌声誉,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本企业水平较低的产品。双向延伸是指企业把产品线向上和向下同时延伸。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的时候要把握好向上延伸和向下延伸的有序化。但是许多企业在品牌延伸的时候,一味的追求品牌,而进行品牌延伸,出现了延伸的无序化现象,比如品牌的高档化过程中,企业的品牌支持力不够,导致品牌的向上延伸失败,而盲目的低档化延伸则破坏了母品牌的品牌形象。五粮液集团推出的产品延伸盲目的选择一味地向下延伸,致使五粮液集团在一段期间内品牌延伸的无序化,破坏了五粮液集团的品牌形象。

2.4 追求品牌规模,陷入规模经济陷阱

许多快速消费品企业认为,企业的规模扩大可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收益。但是,过分地追求企业的规模经济,不断地扩大企业品牌延伸,反而导致企业陷入规模经济的陷阱。目前,我国的许多快速消费品都在热衷于品牌延伸,在短时期内可以取得一定的品牌效应,但是在短期获利以后,可能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反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陷入规模经济的陷阱。

2.5 品牌延伸策略单调

大部分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品牌延伸策略的时候只是注重产品种类和产品线的延伸,而且延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在延伸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错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快速消费品企业在企业外部领域延伸的方式不多,品牌延伸过程中不注重分销和供应;第二,在品牌延伸过程中,合作层次较低,面对冲突与危机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不能有效的制止冲突和化解危机。

3 快速消费品品牌延伸对策

3.1 专业化品牌避免延伸

面对专业化品牌,企业应当避免其品牌延伸。这样的企业应当专注于当前所占有的市场,采取专一的竞争策略。如果快速消费品企业必须进行品牌延伸,那么企业可以采用不相关品牌延伸策略,而且还要注重品牌结构的发展,以提升快速消费品的延伸能力。

3.2 品牌命名应当采用隐喻式或空瓶式

明喻式的品牌命名就是直接用产品的属性或功能作为品牌的名字,这样的命名方式使得品牌延伸的范围过于狭窄,进而限制了企业向其他方向延伸的能力。隐喻式的品牌命名是企业将产品的属性或功能结合企业的经营思想用暗示和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隐喻式的品牌命名方式可以扩大品牌延伸的范围,这样既能够给予消费者良好的品牌联想,又可以提高快速消费品的品牌竞争力。而空瓶式的品牌命名方式在品牌名与产品属性和功能没有任何关系,因此这样的命名方式有利于快速消费品向不同业务范围去扩展和延伸。

3.3 不同的品牌属性设计不同的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给予消费者的利益可以划分为三类:象征利益、功能利益和体验利益。不恰当的品牌延伸,不仅使该品牌延伸的效果大打折扣,还会影响原有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清晰定位,弱化了原有品牌的影响力。所以,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制定品牌延伸策略的时候,要根据品牌的不同功能导向,制定相应的品牌延伸策略,防止品牌延伸过度,或者是不当的品牌延伸策略。

3.4 避免品牌的过度延伸

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中,强势品牌可以为本企业其他产品增值,但是该品牌的保护效力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强势品牌都有其能力支撑的极限,如果在其能力支撑范围之内,其品牌延伸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进而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但是,一旦超出了强势品牌的支撑能力范围,反而会造成品牌延伸的失败,也会对母品牌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任何快速消费品的品牌延伸都不能过于脱离原有品牌的核心价值,过度的进行品牌延伸。

3.5 注重品牌延伸的质量,避免规划化经济

快速消费品品牌延伸要讲究品牌延伸的质量和成活概率,不能为了扩大企业规模,盲目地增加产品的品牌数量而急于进行产品的品牌延伸。任何快速消费品的延伸品牌在进入市场后,都有一段被认知被接受的过程,企业要根据产品自身特点和市场状况,对已实施的品牌延伸策略进行从分的治理和维护,使已制定的品牌延伸策略获得最终的成功,从而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安鑫丽.我国企业品牌延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营销,2010(3).

[2]王苏洲,郭红生.品牌延伸实施思路探析[J].科技广场,2009(2).

上一篇:消费者行为分析范文 下一篇:卷烟消费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