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范文

时间:2023-03-05 12:43:49

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范文第1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消费金融;消费信贷

一、我国消费现状及其重要性

西方经济学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指的是最终消费,由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构成。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可以看出,近十年以来,我国最终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50%,居民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37%。通过中国、美国、德国、法国和发达地区对最终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比较,美国占80%以上,近几年接近90%,第二是法国,中国还在后面。对比金砖四国的情况,巴西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俄罗斯和印度总体水平相仿。对比中美两国政府和居民最终消费的比重,中美两国政府消费非常接近,最大的差距是居民消费,美国的居民消费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70%,对比中国的37%左右,相差了近一半。通过不同国家地区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而我国的最终消费比重在这里面是比较低的。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为了扭转这种发展模式,我们需要启动消费的力量,尤其是居民消费,它的巨大潜力对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消费的增长,不但可以发展生产、提高就业率,更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从而实现一个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从消费意识入手,更要推出能够刺激消费的服务,而消费金融则在这种时展潮流下应运而生。

二、消费金融的发展及对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消费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是为了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而提供的它主要包括这些要素:消费信贷、支付方式、风险管理工具。消费金融作为金融和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金融机构为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提供的金融创新产品,在金融发展理论和消费函数理论的依托下正在逐步快速发展。我国消费金融萌芽于1987年,我国银行开始开展大宗物品信贷业务。1999年央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允许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信贷业务。2009年银监会正式《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我国消费信贷业务迎来了春天。到2015年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已增长到19亿人民币,发展迅速。随着我国消费金融的平稳发展,金融机构对消费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力度正逐步加强。消费金融的产品趋于多元化,主要有信用卡、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助学贷款和旅游贷款等,几乎涵盖了居民生活支出的大部分内容。消费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提高。兆程(2016),在《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研究》一文中证明了这点。他通过分析这几年消费信贷余额和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消费信贷余额和居民消费支出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他还指出,消费信贷是消费支出的格兰杰原因,但居民消费支出并不是消费信贷的格兰杰原因,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消费信贷能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选择,平滑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均衡消费,实现消费预期,增加现期消费,提升消费水平。消费信贷能实现消费者在其一生中的效用最大化,引导消费者选择均衡合理的消费决策,改变传统或是固守的消费观念,加强科学的消费意识的形成,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素质。除了消费信贷之外,支付工具、风险管理工具也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也会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新型非现金支付方式具有便捷高效安全简易等特点,新型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发展壮大也不断刺激了新消费方式的出现。并且,新兴出现的非现金消费方式的不断应用,正在改善着当前的消费市场环境。安全便捷的非现金消费方式的不断出现也促进了新兴消费方式的不断完善,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人们越来越满足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由此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需求。风险管理工具的发展完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居民的资产,减少消费者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忧虑,提升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信心。金融资产所产生的财富效应能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消费欲望会随着资产的增加而增强,金融资产的相应增长也同样会促进商品的消费需求。

三、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消费金融在20世纪80年代萌芽开始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消费金融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守的消费观念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居民都秉持这个保守的消费观念,把自己的很大部分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储蓄,相应减少了消费,即减少了消费需求,制约了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

2、分布及发展不平衡的消费金融地区

目前来看,我国还是以商业银行作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主体,而且目前存在的几家消费金融公司大多数是有商业银行进行控股,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对较少且实力不雄厚,此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金融的发展。

3、缺乏竞争力的消费金融产品

在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中,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居民消费信贷中有75%是住房贷款,其他一般消费品与耐用消费品只占比较小的部分。

4、不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我国的个人征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信用意识缺乏、个人信用法律不健全、个人信用资料不完全以及个人信用惩奖机制的缺失,导致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还不能适应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

5、不健全的消费金融法律

关于消费金融的立法比较滞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对消费金融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及有力的规范和约束。虽然现行的《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对我国消费金融领域有一定的涉及,也出台了《消费金融信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还不能面面俱到,很好的适应消费金融的发展。

四、发展消费金融的建议与对策

1、积极宣传消费金融知识,转变居民消费观念

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如何转变偏好储蓄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就有了很好的基础。要不断引导居民消费需求的多元化,除了满足基本消费需求,也要鼓励向其他层次的消费,积极倡导新的消费观念,加强宣传消费金融的知识,鼓励居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消费信贷,并使自己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

2、发展消费金融机构,促进消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消费金融机构比较单一,需要扩大消费金融的攻击主体,发展除商业银行之外为主体的消费金融机构。此外,也要对消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改变消费金融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

3、完善个人信用体系,防范信用风险

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是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个人信用法律制度,宣传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统一的信用评判标准及惩罚机制,注意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防范信用风险。

4、健全消费金融法律

我们目前关于消费金融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消费金融法律,以给消费金融公司、居民以及其他消费金融参与者提供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可靠的法律保障,促使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居民可以不用为了保障自己今后的生活而把自己大部分可支配收入进行储蓄,从而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强他们的信贷消费的信心,从而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金融对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的同时,也要对消费金融的进行风险控制,促使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发挥更长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亓鸿莹.山东省消费金融发展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2]许俊雄.我国居民消费金融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冰工业大学,2015.

[3]郭莹莹.我国消费金融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4]兆程.消费金融对我国诚征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5]周晶莹.消费金融公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消费金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费金融 文献综述 经济发展

一、引言

中国经济结构中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偏重投资和出口而忽视消费的作用。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弊端已日益凸显。党中央高屋建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三驾马车”的序列做了调整,首次将“消费”列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党的“十”报告中也明确指出,2020年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该“倍增计划”将带动内需的进一步释放,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这一系列的政策方针与消费金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快速发展,拓宽了消费市场空间,激发了居民的消费热情,日益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消费金融是现阶段金融学和经济学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了便于后续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消费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

二、消费金融的概念

钱颖一教授认为消费金融(Consumer Finance)应该称为消费者金融或者是居民金融,因为研究还应该包括消费者或者居民的资产配置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消费问题。陈学彬教授也认为消费金融较限定于为消费行为服务的金融,而事实上这一领域研究还牵涉到居民的收入、投资、消费等多个方面,所以建议采用消费者金融一词。廖理教授认为消费者一词过于强调消费者个人,而消费金融则能涵盖消费者个人的投资和储蓄行为,也能包括家庭的金融行为和资产配置。Merton(1971)则将消费金融定义为:如何在给定的金融环境中,利用所掌握的资产来最大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消费需求。

三、消费金融的功能

Tufano(2009)阐述了消费金融的四项主要功能:支付、风险管理、信贷、储蓄与投资。王江教授在首届中国消费金融研讨会上曾指出:消费者金融需要着眼于三个层次: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在给定的金融环境下的金融决策;对于市场而言,要为消费者提供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对于政府而言,要为金融市场、产品、服务提供法律与监管框架,行使监管职能,为消费者提供社会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税收政策设定,而现有的大部分研究主要侧重于消费者方面,忽略了对市场与政府的研究。

四、消费金融的范围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界定的消费金融指消费信贷,包括住宅抵押贷款(Residential Mortgage Loans)、住房净值贷款(Home Equity Loan)、信用卡及其他个人信贷。美联储(FED)界定的消费金融是家庭金融的一部分。家庭金融指家庭收入成长模式家庭资产分布和负债来源状况房地产抵押贷款作为家庭金融的一部分与消费信贷分开统计。但美联储与芝加哥大学合作修订的消费金融调研报告(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SCF)则把房地产抵押信贷纳入消费金融范畴。美国银行家协会(ABA)界定的消费金融是银行消费贷款,具体可以包括八个内容:直接性汽车贷款(Direct Auto Loan)、非直接性汽车贷款房屋净值贷款(Indirect auto loan)、房屋改建修缮贷款(Property Improvement Loan)、游船贷款(Marine loan)、休闲车贷款(Recreational Vehicle Loan)、移动住宅贷款(Mobile Home Loan)和个人贷款(Personal Loan)。中国消费金融调研报告研究的家庭负债就是消费信用,要包括住宅信贷、信用卡、分期付款三项。信用卡包括一般信用卡,以及商店卡(Store Card)、赊购账户(Charge Account)、汽油公司卡(Gasoline Company Card)、旅行娱乐卡(Travel and Entertainment Card)等。可见,美联储关于家庭负债的解释,亦即消费金融的界定实际上包括银行消费信贷和工商企业提供的销售信用。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统计范围包括:居民手持现金存款各种债券股票,居民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证券客户保证金,居民持有的保险准备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居民经营性活期存款。

五、消费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消费信贷能否推动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信用分配的效率。对于消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Hirshleifer(1958)、Juster和Shay(1964)的研究表明,消费者能够从专业化的消费金融公司中获得更多消费的便利,而这些消费所产生收益,将促进经济的发展。Bacchetta和Gerlach(1997)研究发现,通过消费信贷增长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未来消费信贷总额的增长趋势。Ludvigson(1999)在流动性约束的研究中,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放松的消费信贷市场能够使消费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口。中国尚处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资金仍然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如何根据效率原则合理地安排稀缺的资金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谢世清(2010)指出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能力低下的情况下,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为了维持我国经济增长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消费信贷至少在两个方面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一是降低储蓄率,二是与中小业抢资金,使得中小企业面临更为严重的信贷约束。较高的居民储蓄率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特别是在我国金融改革还很不彻底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情况下,高储蓄率可以支持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和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行。因此,如果消费信贷的增加以储蓄率的下降为代价,有可能导致其他部门和行业资金供给的不足,从而降低这些部门或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有一些文献讨论信用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DeGregorio(1996)指出信贷约束压抑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过程,从而延缓了经济发展的进程。只有Pereira(2003)在研究了一个经济中企业信贷约束和消费者信贷约束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信贷约束的解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指出,企业信贷约束的解除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消费信贷约束的解除并不能起到同样的作用,这是因为消费信贷的增长将资金从有效率的生产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消费部门。易宪容等(2004)通过对消费信贷、信用约束、债务负担这些经验性文献的考察,发现了消费信贷的一些规律:消费信贷增长通常被看作是对未来经济有负面挤出作用,将会导致未来消费的减少。

参考文献

[1]Hirshleifer J.On the Optimum Investment Decis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eonomy,1958,(8):329-352.

[2]Juster F T,Shay R P.Consumer Sensibility to Finance Rates: An Empirical and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M].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4:82-96.

[3]Merton RC.Optimum Consumption and Portfolio Rules in a Continuous-time Model[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1,(3):373-413.

[4]DeGregorio,J.Borrowing Constraints,Human Capital Accum- ulation,and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37):49-71.

[5]Bacchetta P,Gerlach S.Consumption and Credit Constraints:International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77,(2):207-238.

[6]Ludvigson S.Consumption and Credit:A Model of Time- Varying Liquidity Constraint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3):434-447.

[7]Tufano P.Consumer Finance [J].Annual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9, (1):227-247.

[8]廖理,张学勇.首届中国消费金融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10,(1):153-160.

消费金融范文第3篇

(一)推动消费金融发展的客观基础

对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目前推动和发展消费金融的客观基础已经具备:第一,城乡蕴藏巨大的金融消费需求潜力。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但最终消费率不高,201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率要低30多个百分点,与历史相比。消费率还有15—2O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这为消费金融释放巨大的潜力。第二,居民收入增加助推了消费金融服务。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收入为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近10年居民收入增长每年都超过了GDP年均增速。随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消费金融将在驱动当期消费性支出中更有作为。第三,城镇化发展成为促进消费金融动因。到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51.37%。据有关机构测算,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2%一63%。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迟福林,2012)。这是支撑消费金融释放的最大拉动因素。第四,老龄化背后提供广阔消费金融空间。据《联合国人R展望》统计,到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R停止增长并随后转为负增长,抚养比将出现拐点。中老年的当期消费必然会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为消费金融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激活消费金融潜力的可选路径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解决物质基础之后,追求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总在为生活做准备和积累的生活已成为“大消费时代”的主旋律。面对这一难得机遇。金融机构激活消费金融服务潜力,除了锁定潜在的有稳定收入的中低端个人客户目标群外,有以下几条可选新途径:1.以消费信贷激活消费金融为出发点。适当的消费信贷投放是激活消费金融发展的动力。金融应对消费行为提供全过程服务,在个人消费需求与现实支付能力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以创新消费信贷方式,鼓励消费信贷信用化,发展分期付款等消费模式,来改变居民尤其是青年人的消费观念,将未来收入转化为现期收入,为合理提前释放居民的潜在需求提供金融服务支持。2.以寻找撬动未来消费金融为新支点。准确感知消费行为的变化才能拓宽消费金融市场。未来几年,必须重新认识眼中曾经熟识的“消费者背影”,努力找到启动未来消费金融的新支点。有关人士指出,未来的消费者其消费趋势有八个关键词:老龄化、更加富有、女性、城市化、时刻连通、网络一代、移动中、社区的力量、缺乏耐心(李少卿。2011)。变化正在发生,金融机构应该用新的方法来吸引未来消费者:挖掘老龄化背后的消费亮点,激活城市化末端的消费神经,创新“Z一代”的金融消费产品,牵住“动起来”的网络消费者。3.以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为制高点。促进消费的金融服务主要体现在支付服务功能上。美国学者默顿和博迪(1995)、图法诺(2009)认为,从功能方面人手,广义的消费金融才能得到最好的诠释。即消费金融必须具备支付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借贷功能和储蓄/投资功能。富有成长性的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最终呈现出某种“不约而同”的一致性,但差异化服务往往成为占领市场重点和经营制高点的致胜法宝。4.以培育“藏富于民”消费金融为增长点。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是“藏富于民”的必经之路。在国家富裕的同时,实行包括结构性减税、增加工资性收入的分配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资金投向教育、医疗、社保、保障房以及文化消费供给等公共服务领域,可提升居民的消费预期能力。所以,实现“藏富于民”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培育消费金融增长点的过程。

消费金融风险服务的安全边际

(一)消费金融微观风险的逻辑判断

消费金融的核心内容是“负债消费”,主要表现形式是消费信贷。要让人们从观念上普遍接受“寅吃卯粮”的消费信贷,必须敏锐洞察目前消费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以下几种微观风险:一是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防范风险能力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个人信用风险。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信息共享不畅,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只能表明当期情况。对未来预期支出不可测,使得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降低。二是银行管理手段乏力,容易催生潜在风险。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只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对个贷进行判断和决策。对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资产负债状况等,缺乏正询渠道,加上金融服务跟踪监督滞后。极易催生潜在风险。三是二级市场发展滞后,常酿成流动性风险。经济下行使抵押物变现渠道收窄,贷款担保形同虚设。一旦个人消费贷款发生不良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但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交易不规范,抵押物难以变现,往往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四是盲目发放消费信贷,无形埋下风险隐患。目前各金融机构为抢占市场份额,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实施过程中,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盲目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无形中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消费金融服务的安全边际控制

消费金融范文第4篇

政策放开是银行布局消费金融的主因

消费金融是促进消费的一个重要引擎,也是各大金融机构增值业务中的一个亮点。首先,消费金融可以从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这两个角度来看。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告诉《经济》记者,传统金融并不是消费金融里的领导者,因为它在很多风控和消费场景的把控上并不是很强,传统金融做消费金融和做传统信贷并没有太大区别。

而互联网金融做消费金融一方面是为了迎合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服务的都是个人,个人风险把控的能力会更强,而且互联网金融的风控理论都是创新的,它需要一些新的市场或人群来验证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然后通过一些数据的纠正来调整风控模型。另外,电商已经兴起,互联网金融在这个环境下在消费金融领域布局其实是通过掌握消费资源去做消费信贷,其更倾向于J物不贷钱,这从风控的角度上来讲比传统的信贷方式更进了一步。

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消费金融,如普惠金融,将以前大的金融机构不关注的长尾消费群体纳入消费信贷群体中。零点研究金融行业总经理杨轶对《经济》记者表示,这对各大金融机构产生了一些冲击,但由于监管和风控等要求,这些群体目前还不在核心消费金融的消费群体中。

银行是消费金融的主力军,而银行业致力于消费金融领域中的布局,政策放开是直接动因。2016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新消费领域设立特色专营机构。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8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业占八成,即主出资人为银行。易观金融高级分析师王蓬博对《经济》记者表示,对银行来说,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扩大在消费信贷市场的影响,相对于其余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银行资金成本更低,来源也更稳定,还有着成熟的征信和审批模式。

不仅如此,国仕资本研究协会理事李高阳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利差收窄,行业竞争激烈,资金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挤压,与公司客户相比,个人客户对利率的要求弹性较小,“因此,消费贷款、个人贷款是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的方向之一,大力推进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是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和定价机制的必然选择。”

而对于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和电商消费金融平台来讲,开办销售金融公司可以提升主业的销售业绩,能有效地缓解库存压力。“产业系拥有可把控的营销渠道和客户资源,但由于在体系内开展业务,消费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王蓬博对记者说。

坏账率和风控成消费金融规模扩张的隐患

金融机构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主要依赖政策优势和市场空间优势。国家目前大力支持消费金融的发展,并且消费金融前景可观,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或可达到十万亿元级别。

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左右;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增速超过160%;2015年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元年,政策的密集落地,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使当年交易规模突破2300亿元,增速超过1180%;2016年,消费金融已形成万亿元级市场,坐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头把交椅。

对此,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刘小亚对《经济》表示,保守估计,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2017年或可达到2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2万亿元仅指线上,结合线下,市场远不止于此。”盈灿咨询高级分析师张叶霞也对《经济》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市场无论在量和质的方面都发展迅猛,如增长速率高、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未来整个行业的竞争肯定会持续加剧。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如准入门槛低、信息审核不严导致骗贷增多、坏账加剧等。

在刘小亚看来,目前这个行业最大的隐患就是部分金融消费公司坏账率过高。“消费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吸引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加入,互联网思维的引入造成了重客户流量、轻风险控制的问题。”部分公司风控做得较差,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为以后的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另外,我国国民征信体系并不健全,不完善的征信体系不能对行业形成支撑,不能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有充分的了解,这将是阻碍行业发展的另一问题。

目前大家都看好消费金融这个领域,积极进入抢夺各类消费场景和领域。杨轶表示,在扩张过程中,难免在坏账率和风控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另外,专业人才的匮乏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隐患。

随着坏账率的提升,如何做好风控,如何有效构筑垂直行业壁垒,将是每一个消费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平台主体主要有三类,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P2P平台。“互联网金融起因于金融行业的电子化和金融服务的网络化,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行为习惯,上述三类主体在不同程度上都选择了拥抱互联网。随着技术的变革和应用,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李高阳对记者称,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出现隐患并不存在必然关系,互联网金融消费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场景构建和风险控制,场景构建是营销的法宝,风险控制是安全的保障,如能有效地兼顾二者,市场最终就会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行业深耕为消费金融发展的趋势

有观点认为,消费金融将进入深耕细作阶段,但也有人认为,由于很多消费金融公司的坏账率已高达20%以上,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将面临大洗牌。那么,未来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

“未来大的趋势应该是呈增涨态势。”杨轶认为:“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洗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产业从不健全走向规范健康,需要一个过程。”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高阳并不认为2017年会出现消费金融行业大洗牌的情况,“2016年是消费金融市场的‘爆发年’,今后几年将是行业的‘繁荣年’,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

李超也表示,2017年消费金融市场洗牌的可能性不大,洗牌有可能是一种软着陆,企业自己决定不再做消费金融,但会很好地善后,会采取很平稳、很柔和的方式处理。另外,现在做消费金融,考量的不是金融机构的金融能力有多强,而是金融机构对于消费环境的掌控国度有多大。“掌握消费场景的机构已经和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联合,要么在它的消费体系里搭载一些消费金融服务,要么自己独立成立一个网络金融部。”

尽管行业竞争加剧,但是消费金融的市场需求还在不断扩大。在刘小亚看来,我国消费将明显呈现出“外出就餐―娱乐―家庭住房和汽车消费―医疗保健”的升级顺序。“虽然行业存在一定隐患,但是在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下,相信各大金融机构会更加严格控制风险,规范市场运作,进一步促进消费金融升级。”

随着移动支付带动线下商业的互联网化,消费场景开始决定流量入口和消费程度。场景的多元化必将引发市场格局的重构,“深耕行业、更加理解消费者的公司必将重构消费入口,出现多极取代单极的趋势。”王蓬博表示,不管是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来看,还是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看,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活跃度都将持续增加。

深耕细作与大洗牌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分别体现了行业纵向和横向发展的规律。在纵向上,消费金融平台深耕某一擅长领域,是资源聚合后效益提升必然选择的路径之一;在横向上,在市场竞争选择和政策合规监管的协助下,必然会出现优质平台生存、劣质平台死亡的洗牌现象,劣质包括资本实力弱、风控能力弱等。

张叶霞认为,未来在场景消费金融方面,在消费场景的各细分领域内将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在无场景消费金融方面,也会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同时不排除与移动流量巨头合作的可以。

消费金融范文第5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从事消费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类型还不多,只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两类机构,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不到12%,且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为主;对居民耐用商品消费以及旅游、教育等一般用途的个人消费等方面的信贷金融服务仍然较为分散,专业化程度有所欠缺,无法满足客户“以全球眼光配置资产”的更高要求。但必须承认,消费金融时代的来临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银行在传统储蓄业务外为顾客提供了大量的个人信贷、代收代付、银行卡和理财服务,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券商、基金、信托等,也在努力开拓多样化的业务品种,为顾客提供保障与增值空间。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个人消费额将从2007年的6.8万亿元增长到27万亿元。在这样一个内需扩大与升级的过程中,金融服务业尤其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前景是无限的。

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是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前者通过经销商发放,后者直接向借款人发放。与商业银行相比,此类专业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会受到不同消费群体欢迎。

实际上,这一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海外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在发达国家,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面向有稳定收入的中、低端个人客户。当前,在我国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是促进经济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需要。通过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促进个人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制造商和零售商产销量增长,并带动相关产业的需求,改变GDP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依赖。更重要的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是我国诸多扩大内需政策中的又一新政,对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消费金融公司的建立,将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再添新生力量,若再加上外资金融机构抢滩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其所产生的“鲶鱼效应”,定会有力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想要在消费金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商业银行需积极探索消费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新路子。

首先,消费信贷面对众多消费者,笔数很多,但是单笔金额很少,这种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必须要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加快消费信贷业务创新步伐。其一是成本一定要低,其二是风险一定要可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管理技术手段都需要创新。在当前“扩大内需、消费为重”的政策下,我国潜在的消费信贷市场会很大。商业银行可以在现有消费信贷的基础上,从利率折扣、简化手续、增加期限档次、加强个人信用评价、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合理定价、完善担保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引导和拓展消费信贷,增强消费信贷业务的竞争力。对住宅消费信贷,还可以结合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建立消费信贷资金供给机制,解决因储蓄存款时间短、住房抵押贷款时间长而影响银行流动性的问题。

其次,除以信用卡、储蓄卡为载体,发展电子货币、网上支付、工资、代扣代缴公用事业费等中间业务外,还需发展投资交易中间业务,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各种证券网络连成一体,通过银行网络进行证券交易、证券转账、国债买卖、外汇买卖、结售汇等投资,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络技术优势,积极展开代客理财、基金托管尤其是对证券基金、保险基金、产业基金托管等中间业务。还要使银行的中间业务渗透到医疗保险、税收、加油、道路收费、停车收费等社会生活各个角落。

消费金融范文第6篇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已经达到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8.4%,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艾瑞咨询预计,2014至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使得消费金融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又一个风口。不论是银行、民营企业乃至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将关注点投入在消费金融的万亿蓝海中。

作为消费金融市场的老牌机构,平安银行也在内部成立全新的消费金融事业部,并针对工薪人士需求推出了循环授信贷款产品“薪易通”。《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记者专访平安银行副行长蔡丽凤,详解平安银行的消费金融逻辑。

21CBR:消费金融的市场上已经有不少玩家,包括电商企业,比如京东的白条,淘宝的花呗,那么平安银行进入消费金融市场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蔡丽凤:从国务院放开金融试点以后,有了更多机构陆续成为消费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主体,包括电商。那么,电商与银行的区别在哪里?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势在哪里?事实上,因为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现在强调“互联网+”,“+”的就是用户需求,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客户信用方面的专业程度,这么多年,银行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信用体系,所以再加上互联网平台就能够做到简单、快速、有保障。

其次,现在已经进入利率市场化时代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重点就是资本金管理的能力,相对而言银行提供的资金更有保障。

另外,银行有多年的风控模型积累,有综合金融服务,比如信用卡背后刷卡消费行为如何?房贷还贷情况如何?理财偏好是怎样的?银行全方位提供个人金融服务,掌握的数据比较全。风控是消费金融的命脉,如果哪个银行没有把风控做好,就会随时准备应对风险。

除此以外,银行还有强大的资金能力,有融资的渠道,并且融资的成本低,所以给客户提供贷款的时候更便宜。客户只需要来银行一次,时间成本也减少了。

当然,电商的优势是场景化,通过日常交易判断客户。所以像薪易通,我们也在学着把产品嵌入到客户的生活场景当中。

未来的市场一定是各自有各自的优势,然后由我们共同去维护、建立一个公平竞争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给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选择。

21CBR:就平安集团整个的消费金融布局来看,平安银行推出来的薪易通,在整个消费金融的链条里是怎样的地位?贷款利率多少?

蔡丽凤:我们开始做消费金融市场的时候,就开始客户细分了。因为不同客户需求不同,比如年轻人,没有住房,购买理财的话金额也有限,随着年纪增加,结婚、有家庭了,资产配置会产生变化,我们就针对不同客户细分,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从这个角度,这次推出的“薪易通”其实面对的是工薪阶层。与同类产品相比,我们递交的资料简单,快速。在同类市场当中,因为我们是信用贷款与理财以及存款质押,贷款按日利率算,随借随还,日息最便宜是万分之一点六,最高万分之二点七。

21CBR:利息浮动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蔡丽凤:客户的信用表现不一样,因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所以银行还是要附带风险,不同的客户,能够享受不同的产品跟服务。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目前30万的信用额度,基本上能满足短期资金周转。另外,质押的话也能够做到一百万,基本可以满足这类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其实,针对消费借贷,金额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需求是什么,以及切入不同场景中去。当然,这是标准的一类贷款,接下来,我们会利用互联网和一些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就会有一些差异化定价。

21CBR:如何控制其中的风险?确保用户不是用于购房或者投资?

蔡丽凤:的确,贷款的资金流向,按照监管的要求,本身就是商业银行做贷款的时候,需要履行的一个义务与责任,这是必须做到的。这些资金流向对于国家经济是促进需求还是加大了投资的风险杠杆需求,银行是有责任的。所以两个方面都要做到。2009年的时候,我们就通过技术手段在控制,比如客户在刷POS机的时候,就可以屏蔽需要购买住房的客户。如果有股票帐户,我们也会把你帐户冻结,保证这笔贷款不能用于投资中。我们后台有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一个是资金流向集中度,是不是按照它本来的消费用途做消费了。投资,如果他有的资金过段时间返回他帐户当中,然后买了股票,这样一圈资金流动,我们后台可以监控到。我们也有专门的贷后服务,搜集客户的信息。

个人不像企业,企业说我这个贷款一定是用到企业经营,个人的话因为有收入,还有贷款,可能还有理财到期等,你很难分辨是银行贷款的钱还是他个人的钱,我们通过后台的监控,可以看到当高于他个人收入的钱流入股市的时候,对这一类可能的行为进行监控措施,我们跟客户签合同的时候会提示你的贷款资金不能用于什么方向。关于你贷款之后的资金流向,银行后续也会问你要这些消费凭证。如果投入股市或者是交房子的首付了,还是会罚款的。

21CBR:平安银行重新构建了消费金融事业部,长期对产品和布局有什么样的计划?

蔡丽凤:我们希望能体现专业,也就是专业人做专业事。所以我们成立了这个事业部,在消费金融市场,围绕消费者提供服务。

做零售金融业务,有三个关键,体验、流程与风控。通过我们的科技,把业务变成更专业,更便捷。同时,如果没有把握好风控,就会因为大数据用得不完善,某个维度的评分做得不好等等的原因,使得客户不能享受到更优惠的价格。

其实,我们做零售金融,不怕产品同质化,产品本身的因素只占了三分之一,整个流程,后面的风控,这三块加起来,才是完整的。

消费金融范文第7篇

5月15日,微众银行低调推出了一款纯网络信用贷款产品“微粒贷”。这是一款通过手机QQ提供贷款的小额信贷产品,贷款授予额度最高为20万元,具有“无抵押、无担保、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特点。

目前,微粒贷还只在QQ白名单客户和内部员工中进行测试,尚未对其他用户大规模放开。

刘宏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打开手机QQ钱包入口的“金融理财”,即可看到微粒贷的消费入口,输入支付密码后可以查看个人借款额度。他透露,贷1万元钱,日息5元。换句话说,如果按30天计算,1万元钱一个月约有150元的利息。“年化利率算起来高达18.25%,未免给人有点高冷的感觉。”刘宏说。

公开信息显示,微粒贷的贷款日息在万分之二点五,将来一般用户的贷款日息或许为万分之三左右,低于一般信用卡万分之五的利率。从运营模式看,微粒贷通过已经绑定银行卡的QQ钱包,让QQ钱包能够对客户间接实现身份认证,借助QQ钱包对客户授信。

“微众”的角色

作为首家纯互联网模式经营的民营银行,微粒贷是微众银行的第一款产品。事实上这款产品已经难产了四个多月。微众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自己原本的要求打了折扣。

2014年12月底获批开业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是首批试点5家民营银行中第一个获准开业的。而从1月18日试运营以来,至今只上线一款产品,也就是微粒贷。

微众银行这只“领头羊”原本为自己设定的理想是:“刷脸开户”。据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透露,微粒贷推出前,微众银行已经砍掉了两款信用产品,主要原因均是“无法绕开远程刷脸面签”。

今年1月4日,微众银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远程发放给卡车司机徐军3.5万元贷款,这种迹象似乎表明,微众银行将以此为开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启“靠脸借钱”的新纪元。可惜此后便无下文。公安部门和央行也曾对此进行技术调查,并对基于人脸识别的远程开户表示很担忧。

以往,在公共场所摄像头抓取的人脸识别或视频仅仅是公安部门破案的线索,用于锁定作案者范围。如果用于银行一对一的开户识别,目前在技术上的实现尚有难度。

相关专家也存在疑问,认为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尚且无法达到唯一性,一张照片或一段人像视频也许能搜索到好几张相对应的相似的人脸。而用于开户识别的金融业务,这无疑得承担高风险。人脸识别不能唯一对应,实际操作就很困难。

近日,央行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的消息备受关注,甚至有传闻称这有望打破困扰银行通过互联网展业的面签问题,央行正在谋划允许银行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

但央行支付结算司相关人士不久就出面澄清,称近日并未下发关于远程开户的任何文件,网传的征求意见稿只是去年底的内部文件,下一步将会召集个别银行就远程开户进行初步探讨。

截止目前,央行尚未下发正式试点远程开户的通知。对此,5月23日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微众银行董事长、CEO顾敏也证实,目前远程开户尚未被允许突破。

在顾敏看来,微众银行做的是连接平台,作为持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平台,应该尝试连接服务的个人和微型企业用户,以及合作的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帮助他们用自身的数据、跟客户接触的场景、客户自身的基础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微众银行的最终模式,也许没有物理网点、很少发卡、甚至没有太多存款和贷款”。顾敏甚至称:“不要把我们看成是一家银行,看成一家中介就好。”

抢食银行的蛋糕?

就在5月27日,另一家纯网络银行阿里系浙江网商银行获批开业。和微众银行排队等着分食互联网金融这块蛋糕。浙江网商银行的部分业务,可能先在支付宝体系内孵化,成熟后再通过浙江网商银行开展。今年4月支付宝已经开通了一款消费借贷产品“借呗”。

业内人士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贷款的发展,必将抢食银行的蛋糕:“这已经不是一种趋势,而是正在发生的事。”

微粒贷主要针对消费,它所服务的消费贷款还是狭义上的,资金不能用于炒股和买房,仅限耐用品消费。

瞄准消费贷款这块蛋糕的,其实最初是银行。早在2010年,国内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首批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发起人分别为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这3家公司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

但发展过程却不温不火,不尽如人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隽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将其归结为两方面原因:一是利率较高普通老百姓难以承担,二是传统消费观念的局限。

至少10%以上的高利率是高成本造成的。由于小额信贷所花费的征信流程并未改变,线下工作反而更为庞杂,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面临更高的风险。

与美国相比,中国银行机构在消费贷款领域总是难以施展手脚。根本原因在于,与美国的超前消费观念不同,中国人更强调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传统的消费观念导致消费贷款的拓展受到无形阻碍。

尽管看上去互联网金融消费贷最大的优势是便利快捷,但在现代银行技术同步发展的今天,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以微粒贷为例,至少从贷款模式与产品设计上,与传统银行开展的小额贷款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传统银行也能提供相似的金融产品,例如招行的“闪电贷”、工行的“逸贷”。甚至同样具有授信操作时间短这一大特性。用户通过在线申请后,十多分钟到半小时内可以完成贷款流程,相应的资金则会划拨到绑定的银行卡中。

相反,传统银行的贷款利率甚至比微粒贷更低。招行的闪电贷,也是随借随还,按天计息,其年化利率为12%至18%,而微粒贷的年化利率却高达18.25%。

再看中信银行的信用卡借款,一个月还清,借款利息与微粒贷相同,为150元。如果3个月还清,每月的借款利息则降到82元,依此类推,期限越长,单月的利息就越低。

微粒贷显然不是最让贷款人感到“实惠”的,但可能能笼络到最大范围内的贷款人。

首先从贷款门槛上看,传统银行的门槛明显较高。招行的闪电贷,需要更多零售业务记录,例如,借款人的收入、流水、资产证明等反映综合信用状况的信息,或者至少是存款与理财业务等记录,如果缺乏相应数据,则可能无法获得申请资格。这一点上,微粒贷的亲民性就突显了出来。

其次,从覆盖受众而言,微粒贷、趣分期、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贷款平台更有针对性。

李想是趣分期的5位天使投资人之一。趣分期的CEO罗敏在好乐买工作时,就与好乐买创始人李想熟识。2013年底,当罗敏找到李想聊关于大学生分期贷款购物平台的创业想法时,李想说自己“眼前一亮”。

“一个宿舍里有一个人用了趣分期,觉得非常好用,很快一个宿舍的8个人,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就会传开。”李想接受《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记者的采访时分析:目前在中国没有任何金融工具提供给大学生。这个市场不仅前景广阔,而且大学生是一个凝聚力强的团体,目标用户群的集中,更利于推广。

微粒贷则参考用户在消费、社交、支付、理财与游戏方面的记录。换句话说,微粒贷可能会覆盖传统银行覆盖不到的一些人群。

加之这款产品没有抵押,没有担保,随借随还,省去了线下对接认证这些繁复的工作。内部人士预计,随着白名单的推行及逐步推广,微粒贷的应用场景将不限于手机QQ,还可能扩展至腾讯已有的较大产品平台上,比如微信、电商等。

征信需先行

“你在滴滴打车的爽约记录、骗取保费时伪造的个人信息、网店贩卖假货的差评、预定饭馆却‘放鸽子’、乘坐公交车的逃票行为……”黄隽列举的这些网络行为轨迹,可能都会包括进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征信体系。

今年1月5日,央行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属阿里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这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

以六个月为准备时间来看,这八家公司在近期内就会在个人征信体系方面有更为严格的规范。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各类征信机构、评级机构150多家,年收入20多亿元。总体来看,中国征信机构规模小,服务与产品种类少,信息获取难度大,远远不足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征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据券商机构测算,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将超过1000亿元,但中国目前的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总规模仅为20亿元,其中个人征信更是仅为2亿元左右,一旦市场放开,未来中国个人征信的增长空间巨大。

个人征信业务的重要应用场景,就是利用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微众银行给徐军的第一笔贷款业务,利用的就是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

微粒贷的授信原理在于腾讯的社交大数据与平台资源。为了保证借款账户的真实有效,手机QQ需要与银行卡绑定。获得授信额度后,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验证,随后资金将划拨到用户绑定的银行卡中。

腾讯研究院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透露,腾讯的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主要运用社交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如在线、财产、消费、支付、社交、游戏等情况,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

腾讯征信公测后,用户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信用评分。未来,腾讯征信将为微众银行提供服务,用户的征信信用评分,将直接转化为一定的贷款授信额度。

一位多年从事风控分析的银行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记者,大数据应用在个人征信的基本逻辑在于,账户的可靠性,是依靠已有银行账户进行的。被授信人的可贷款额度,才能依靠腾讯的社交数据与平台资源进行甄别,或者加以相应经济能力分析模型提供支撑。

就目前银行采用的风控模型来看,微众的风控模型可能是在银行已有的模型中引入新的变量,但能在多大程度上创新,还要看这些变量的可靠性是否经得起考验。

“央行的征信记录还有未能覆盖的群体,比如没有过借贷行为、没申请过信用卡的人,学生群体、蓝领工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这些常常被官方报告忽略的人群,可能恰恰是活跃的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行为轨迹,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其信用等级。” 作为首批个人征信机构的负责人之一,芝麻信用副总经理邓一鸣在年初曾如此表示。

腾讯相关征信负责人称,腾讯拥有8亿多的QQ用户,逾5亿的微信用户,还有超过3亿的支付用户,这些用户在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大部分尚无记录或者记录很少,但在腾讯体系留下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腾讯征信借此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消费金融范文第8篇

事例1:手中持有银行卡,当心花了冤枉钱。某企业退休职工王先生从财务科领到了一张与工资存折配套使用的银行卡,但他一直没有使用。今年初,他偶然发现存折上被扣了15元的“年费”,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办卡时持卡人和银行签订的协议里有交纳年费的条款。王先生更糊涂了,我从来没有和银行签订过什么协议呀!原来,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发卡任务,与单位财务科协商,未经本人同意,便直接为职工每人办理了一张银行卡。王先生较起真儿来,向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了电话投诉。监管部门在调查核实之后,责成银行登门道歉,并退回了收取的年费。

专家提示:当前,许多持卡人对银行卡的各种收费缺乏了解。当时的办卡协议中,多数都有“按年交纳年费和手续费”的条款,只是协议上的条款太多,消费者对这样的规定一般不会太留意。广大消费者应对不常用的“睡眠”卡进行清理、缩减。同时,要了解当前银行收费的信息。比如,现在多数银行对于用自动柜员机跨行取款要按照每笔2元的标准收费,异地存取款的要收取数额不等的手续费,各种贷记卡、借记卡透支一定时间后会收取高额的滞纳金,有的贷记卡仅年费就高达数百元等等。所以,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既服务好、费用又便宜的银行卡。

事例2:从银行取出假币怎么办?退休教师崔女士在企业担任财务总监。因事急需一笔钱。这天,她与老伴一同到银行分理处提取现金。由于银行柜外没有验钞机,他们在核对了总数之后便匆匆离开。回到家却发现了三张百元假币。崔女士立即与银行取得联系,却得到了“现金当面点清,出门概不负责”的答复。一气之下,崔女士向分理处的上级银行进行了投诉。受理投诉部门在证实崔女士没有做“手脚”、且该分理处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客户用验钞机后,最终向崔女士作出了赔偿。

专家提示:消费者要注意使用银行柜外验钞机,这样发现有疑问的钞票可以及时让工作人员更换。遇到提取大额现金来不及当面清点时,最好有两人以上同行。这样,如果事后发现假币,可以凭借现金捆扎纸条(上面有银行员工的号码或名章),及时向银行的上级机关反映,并提供同行人员的证言,从而增加维权胜算的砝码。此外,账务往来也应尽量使用个人支票及同城转账,或者使用更加先进的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

事例3:保险理赔,三个步骤化争议。周大妈经某保险公司人孙某为其女儿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赔付保险。入保一年后,周大妈的女儿因肺炎住院,在得知人孙某已辞职的情况下,周大妈将索赔材料直接送到保险公司。但保险公司却以“保险受益人在加入保险之前就曾因肺炎住过院”为由拒赔。在律师的帮助下,周大妈向保监会递交了投诉信。保监会经过核查,认定保险人孙某刻意诱导投保人的情况属实,责令保险公司对周大妈先行赔付后,再对该保险进行重新认定。

消费金融范文第9篇

【关键词】消费信用制度信用保证保险

我国消费信贷起步很晚,直到1998年,为刺激内需,中央决定加速发展消费信贷,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的政策。

然而,消费信贷的开展并不尽人意,与社会良好的意愿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很多地方,呈现出一种观望咨询多,银行宣传解释多,而实际借款人少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贷款需求方消费意愿不强,负债消费观念尚未形成等原因之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个人消费信用制度的缺乏。因此,建立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对我们来说已经迫在眉睫。

一、个人信用制度释义及其主要内容

个人信用是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人为取得某种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使用权)做出的偿还承诺和偿还行为。它不再仅仅是靠过去所依据的劳动合同来提供劳动力和获取报酬,也不再仅仅通过银行的存、取款来达到消费的目的,而是利用起个人信用来达到消费和经营的目的。

个人消费信用制度作为开展消费信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银行账户和收入来源、个人保险保障情况、个人信用记载、个人其他资产构成以及个人债务情况等六个部分。

1.个人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此项内容主要是方便银行对借款人真实身份、社会关系和社会经历等基本情况的一般把握。

2.个人银行账户和收入来源。银行所发放的任何一笔贷款,都基于对借款人运用第一还款来源的预期,就个人而言,现金收入即为第一还款来源。

3.个人保险保障情况。由于个人消费贷款的期限较长,不可控的因素较多,银行和贷款人都在寻求第三方保障。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由保险公司偿还贷款,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消费信贷的安全性。

4.个人信用记载。通过借款人历次借款活动的连续纪录,以观察其是否有良好的还款意愿,是否有恶意拖欠或赖帐等恶劣倾向。

5.个人其他资产的构成。银行掌握个人的全部资产,既可在贷款时选择合适的抵押品,又可对借款人的偿还有一个全面的判断。

6.个人债务情况。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时,还应适当考虑借款人的负债情况。如果借款人负债比例过高,无法通过正常途径保证贷款的安全性,那么银行就不应发放贷款。

二、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

1.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源

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当面对证或上门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2.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

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管理经验,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与消费贷款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在我国,虽然“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同情弱者”的文化背景下,我国实践中常常发生“欠债有理”的现象,一些法律法规中似乎也有“维护债务人权益”的倾向。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风险控制难以落实。

4.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

随着国内金融业务的广泛交叉,借款人可以多头贷款。但同时一些借款人利用商业银行之间信贷信息交流不畅的缺陷,重复抵押贷款、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信贷风险增大。

5.利率尚未市场化,消费信贷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

消费贷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客户分散且数量大、客户风险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不同客户群应采取不同的利率定价,以实现贷款风险收益的最大化。但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尚处于管制阶段,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差别定价的贷款策略,增加对高风险客户贷款的风险贴水,从而不能有效地降低消费贷款的平均损失率。

6.指令性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一些地区的基层行甚至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大量收入无保证的下岗职工发放金额高达数万元的消费贷款,这种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消费信用保证保险是解决消费信贷问题的重要途径

消费信用保证保险是指个体要想获得金融机构的按揭贷款,申请保险公司购买的保险。借款人不能按约定还款,由保险公司负责银行的损失,可见信用保证保险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转效率,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信用保证保险。如何加快发展信用保证保险,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1.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信用保证保险发展的环境

第一,要倡导信用文化,强化社会信用意识。通过各种宣传、教育以及正反面典型的示范,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理念,使讲信用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第二,加快信用法治建设。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立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并完善有关信用管理和信用保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权利人的利益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对违约失信者或其高层管理人员要追究责任。同时,更要严格执法,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等非正常因素的干扰,严厉打击违约失信行为,大大提高违约失信行为的成本。

第三,发展信用服务中介行业。主要是发展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和信用等级评估机构,解决信用信息的征集、分析和共享问题,使保险人能够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降低使用信息的成本,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便利。

2.政策性、商业性保险同步发展

信用保证保险是高风险业务,从发达国家的保险实践看,一般商业性保险机构只能选择性地涉足部分领域。鉴于信用保证保险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应积极扶持,成立相应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以财政资金作后盾,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可在不同领域内分工协作、同步发展。政策性保险机构负责经

消费金融范文第10篇

2004年捷信集团母公司捷克PPF集团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将消费金融的经验引入中国,2007年正式开始在广东地区试点消费金融,2009年《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允许PPF集团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各设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这是我国消费金融正式走入大众视野的事件。

人们对消费金融的普遍认识一度停留在分期付款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上,随着2013年12月份银监会对于《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的修改、201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扩大消费金融试点,民间力量开始进入消费金融业,出现了分期乐、趣分期、马上消费金融等企业。

投资、消费、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几年在中国并没有齐头并进。

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效能逐渐下滑,居民收入增长引发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发展消费金融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是当下重 点。

近日,艾瑞咨询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0亿元,同比增长23.3%,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信贷余额或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未来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将维持在20%以上的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在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元,消费信贷规模的增长意味着中国的消费金融已经成为新的蓝海市场。截至2015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资产总额637.95亿元,贷款余额573.74亿元,累计发放5万元以下贷款989万笔,占比94.05%。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自运行以来累计服务客户已突破1000万人。

事实上,消费金融这一金融服务形式在成熟资本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消费占GDP的比重较高,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然而《报告》显示:从消费信贷占GDP比重来看,美国消费信贷占GDP比重高达约19%,而我国消费信贷占GDP比重仅为5%。

我国消费金融无论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相对渗透率上都与海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与之相伴的是发展潜力也令人期待。如今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人群,超前消费被广泛认可。从电商到支付机构,再到传统的金融机构银行,都瞄准了消费金融这一巨大商机,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类科技金融公司纷纷布局消费金融市场,抢占细分领域。

在消费金融的竞争格局中,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系是主力军。

银行系独大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银行、保险、信托、电商、支付公司等多类机构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但迄今为止,获得牌照的仍以银行系为主。

17张消费金融牌照中,除了捷信、海尔、苏宁、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外,其余14张牌照均为银行主导或参股设立。中国银行、北京银行、永隆银行(招商银行旗下)、兴业银行、成都银行、湖北银行、邮储银行、杭州银行、盛京银行、晋商银行、长安银行、哈尔滨银行等12家银行主导发起设立了12家消费金融公司,南京银行、重庆银行参股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从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股东结构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商业银行与线下商贸类企业合作,由银行负责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负债端资金。比如湖北消费金融公司、杭银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等。另一类则是商业银行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如锦程消费金融公司等。

产业系门槛高

产业系消费金融主要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要结构,发展至今,车贷已成为我国消费金融的重要市场,在2015年底,受银监会批准的汽车金融就有24家。使得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开始的银行单一主导向汽车金融公司主导的专业化发展转变。

但是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门槛极高,非金融企业需上一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才可以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截至目前,全国也只有由重庆百货主导的马上消费金融和海尔主导的海尔消费金融两家。在这两家之外,苏宁消费金融的表现也相当抢眼。

苏宁“任性付”

2015年5月,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民营为主的混合所有制消费金融公司,并随即推出了个人消费贷款产品――任性付。“任性付”依托苏宁易购和1600多家苏宁门店,在一年中迅速覆盖全国,自2015年5月正式上线以来授信邀请客户人数超过2000万。

相比其他同类型产品,苏宁任性付场景分布广泛、费率低廉、申请便捷,推出之后就快速占领了市场,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任性付实现了在微信、App、官网和线下门店等全渠道的申请,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最快1分钟即可获得授信额度,手续简便;且苏宁任性付实现了在购物、家装、教育、租房、旅游等多场景的布局,能够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

此外,低廉的费率也是任性付的一大杀手锏。苏宁任性付的分期利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任性付还不定期推出三零分期(零首付、零利息、零手续)活动,让用户尽享实惠。苏宁内部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在门店使用任性付支付的用户中,超7成的用户享受过任性付免息分期、随机立减等活动的优惠。截至2016年9月底,苏宁消费金融发放消费贷款数量超1000万笔,大大超过同期开业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速 度。

苏宁消费金融使得苏宁的主营业务和金融业务结合得天衣无缝。苏宁电器有线上和线下供应商平台,拥有海量的的消费者数据和信用分析,拥有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和物流配送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可以很好地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级打分,可以严格控制风险。

海尔“0元购”

海尔消费金融是山东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设立目的是希望通过金融能够扶持主业,以寻求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海尔消费金融在提供家电分期贷款时给客户提供优惠的利率,这样可以增加海尔家电的销售量,提高利润率,减小库存压力,同时又能搜集到客户的消费行为数据,挖掘潜在的客户群体。

海尔金融消费充分发挥自身产融结合优势,围绕用户家庭消费需求,与海尔集团推出的“0元购”系列金融服务(家电0元购、健康水站0元购、光伏0元购、橱柜0元购)已经覆盖全国321个城市,建立4000多家线下网点,基本覆盖了除港澳台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乡镇一级网点,服务了超过30万家庭用户。

依托海尔3万多家线下网点、红星美凯龙160多家全国大型家居卖场、以及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电信全国十数万家营业网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海尔消费金融完成了近4000家线下hi网点的布局。

马上消费金融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由重庆百货、北京秭润、阳光保险、重庆银行、浙江小商品城、物美控股六家股东组成。从股东结构来看,重庆百货、浙江小商品城、物美控股3家零售企业的用户超过2000万,其中已开通会员卡的超过1000万人,具有扎实的线下数据基础,成为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重要的用户来源和推广渠道,借助这一优势,公司无须设置物理网点也可轻松实现产品线上线下的全国覆盖。

马上消费金融以线下客户挖掘为基础,以线上互联网推广为引擎,通过基础设施、平台、渠道、场景等四个方面扩展互联网平台业务、差异化产品设计、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做连接,批量获客。目前已经在传统3C、家电、电商、旅游等多方面推出产品,并连接了很多合作伙伴。

自2015年6月正式开业以来,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产品上线后仅8个月累计贷款额就突破10亿、周放款量突破一亿元,注册用户已接近140万。

互联网电商系玩儿创新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与消费相关的金融服务,包括消费支付、消费借贷等业务。不同于苏宁、海尔等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京东、阿里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还未获得国家的牌照支持,属于创新类的消费金融服务。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按运营平台分主要有四种类型,一种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模式,如京东的“京东白条”。第二种是基于银行的模式,如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第三种是基于P2P网贷平台的模式,如“惠人贷”。最后一种是基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模式,如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马上消费”。

电商系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巨头电商成立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及依托电商的分期购物平台,以类似信用卡业务的分期消费为主流模式发展。

电商巨头以自身资本的优势,在O2O领域内完成了生活服务的布局,将需求高的需求场景服务有效链接。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占额。

从去年双11开始,各家电商平台均推出消费贷款业务,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和分期免息贷款业务,有力撬动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京东白条是京东推出的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类消费金融产品,其以自营电商平台为依托,并不断向体系外场景拓展。消费者在京东购物可申请最高1.5万元的个人贷款支付,并在3到24个月内分期还款。

2015年9月“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项目获证监会批复,并由华泰证券发行完毕,于2015年10月深交所挂牌。京东金融在京东白条的基础上还推出了安居白条+、旅游白条+、校园白条、汽车白条等业务以拓展消费场景。

蚂蚁花呗则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将获得500到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用户在消费时,可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以方便快捷、高支付率为特色。淘宝和天猫大部分商户或者商品都支持“花呗”服务,此外,目前已有40多家购物、生活类电商和O2O平台接入花呗,也包括小米、OPPO手机厂商网站。

花呗主要面向支付宝消费者,以年轻用户为主(平均年龄25岁),平均每个用户授信额度约5000元,余额约1000元,花呗额度的大小主要通过芝麻信用分确定。

随着今年双11的临近,京东白条和蚂蚁金服之间的“大战”又将上演。

蚂蚁金服表示,此次为了即将到来的双11购物狂欢,蚂蚁花呗决定为用户推出超过百亿元的临时提额活动――从10月18日起,消费者可以从支付宝或者手机淘宝进入临时额度页面,为双11积聚“洪荒之力”。

蚂蚁花呗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双11百亿临时提额的覆盖面将会很广,据测算60%的蚂蚁花呗用户可以获得临时提额,其中最高可提升5.5万元。

京东方面,在双11期间6天全场6期分期免息,白条新用户更可以享受首单12期分期免息。与此同时,白条将开通临时提额功能,最高可提额8888元,京东金融还将根据消费者购买力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第二次白条临时提额福利。此外,幸运的用户可通过抽奖获得1111元白条还款券。

据悉,使用白条闪付购物也有不少“羊毛可薅”。白条闪付支持衣食住行800万多家线下商户,双11期间消费最高立减1111元,并且,白条闪付与银联线下优惠活动共享,福利相当丰厚。

上一篇:数据管理范文 下一篇:普惠金融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