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范文

时间:2023-03-18 16:56:32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范文第1篇

《现代农业》(CN:15-1098/Z)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现代农业》始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为农业、农民服务是其一贯的办刊宗旨。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介绍实用技术,刊载专家学者对疑难问题的解答,传递市场信息,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服务。

现代农业范文第2篇

《浙江现代农业》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浙江现代农业》杂志主要面向浙江省内外的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专家和农民朋友,全面地介绍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资讯和理论研究成果,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浙江现代农业》杂志的内容涵盖了现代农业领域内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收获高产、农业科技、农业装备、农村经济、农村发展、农村合作、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该杂志每期均刊载多篇含有实验方法、测试结果、数据统计和分析、模型分析或工程应用的原创论文,不断推出新颖、高质量的文章,为读者提供广泛和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编辑部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编辑团队,主编和编委会成员皆为浙江省知名的农业专家和教授,审稿人员严谨、标准严格,确保了杂志的学术性和内容质量。同时,《浙江现代农业》还定期组织农业领域内的会议和展览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浙江现代农业》杂志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技术内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赖和赞誉,成为了该领域内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

现代农业范文第3篇

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用现代经营形式促进现代农业

坚持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省各类龙头企业达5273个,其中规模龙头企业21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240家、10亿元以上的13家、100亿元以上的1家。通过强强联合、企业重组、引资扶持等方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企业集群。新希望集团年销售收入达176.54亿元,通威、高金、四海等一批基础好、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强势发展,美宁、哈哥、铁骑力士等一批成长型龙头企业快速扩张,竹叶青、天友、长林等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出口创汇能力继续增强,光友、豪吉、升达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川珍实业、阿坝牦牛、宇妥藏药等一批龙头企业依托特色资源快速发展。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增强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度,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了龙头企业向集群化发展。

专合组织快速发展。全省农村专合组织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合作组织更加开放、合作领域更加广泛、运行更趋规范、联系农户更加紧密。2006年,农民专合组织达到1.4万多个,比2005年增长9.8%;会员达282.3万户,带动农户数889万户,分别比2005年增长1.5%、10%。带动农户的面进一步扩大,助农增收作用更为突出。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增加到15万个,从业人数达到360万人,带动农户达10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2%,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达126亿元。

利益机制不断完善。引导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通过订单合同、按利返还、股份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建立了“公司+协会+农户+基地”、“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在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订单合同占77.5%,按利返还占10%,股份合作占3.3%,股份制等其他方式占9.2%。订单合同、按利返还、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订单履约率达85%。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现代农业

四川下大力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构建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这既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举措,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拓展了农业功能。2006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种植基地面积达4624万亩,牲畜饲养量达17494.9万头,禽类饲养量达6.75亿只,水产养殖面积达95.8万亩,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2.7%、43.8%、40.1%和31.8%。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523.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达309.8万亩。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181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0.3%;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794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44.5%;优质水果、名优茶叶、精细蔬菜的产量分别占43%、40%、37%。安岳柠檬、龙泉驿水蜜桃、会理石榴等名优产品,规模和品质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和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1.3%和6.7%,无公害畜禽饲养量占全省畜禽总量的60%以上。

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加快,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现代农业

先进的物质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治水、改土、修路、兴林、办电、建园协同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切实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大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和田间灌排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保障水平;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金土地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土,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交通建设行动”,大幅度提高通乡、通村公路里程和等级,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实施“户户通电”和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建设,解决农村电力发展不均衡问题;继续加快沼气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我省农村信息化步伐。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健全信息收集和制度,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进步显著,用现代科技武装现代农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推动力。我省农业科研实力较强,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理顺运行机制,增加科研投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攻克一批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重点突破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四大领域的技术,增强我省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应用和推广力度,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充分发挥现有服务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能人在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中的作用,建立一支万人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推行“专家大院”、“专家+协会+农户”等科技服务模式,构建覆盖全省的“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命线。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农业投入品标准、产品质量以及加工、运输、贮藏、包装标准,扩大认证和标识。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对农业标准实施动态管理和全程监督,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

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范文第4篇

“十二五”期间浙江桑茶果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十一五”教字农业

关于农业差异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从国外经验看浙江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

黄岩农业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方向

发挥优势,进一步用好漩门湾盐碱地

“同年度打包”捆绑发放惠农资金——浅析江山种粮补贴的操作方法

关于浙江省农产品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0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

丽水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探析

关于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管理与梯度推进上的实践与思考

海宁坚持“四个注重”转化经济薄弱村

新形势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探讨

磐安依法整合农资市场 建立现代农资管理模式

龙泉推进菌棒集约化加工的成效和体会

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对象和条件

乐清湾泥质海岸基干林带树种选择的试验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在全省生态循环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澳新韩三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及其对我省的启示

坚持“四力并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浙江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农业软科学委员会年会专家发言摘要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丽水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树立“借力发展”、“集聚发展”理念 打造国有农场现代农业产业新优势

金东区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探索

村集体资金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提升杭州绿色碳汇能力的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和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温州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实践

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基本思路及其对策建议

浙江省农业软科学委员会年会在杭州召开推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 提升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绍兴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推进浙东白鹅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提升茶叶产业 致富山区农民——诸暨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之我见

积极引导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措施

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瓶颈的调查与思考

浅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处理

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 服务新农村建设

温州市设施农业实践与思考

践行科学发展 推进循环农业

科学规划发展优高田园套种模式创新立体农业——台州立体农业开创万元田(园)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台州现代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农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理论基础;研究进展; 综述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膨胀、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等问题日渐突出。普遍存在着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及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现象。由此可见,基于传统模式的农业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需求,于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现代农业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开发、现代农业的进程以及现代农业的实现途径等问题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过较为广泛的考察和分析,从而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发展进程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1 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的范畴到底是指什么?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长时期的讨论,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有以下几种: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方向,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其中对现代农业的科学论述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2006)指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他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待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样,蒋和平教授(2009)也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新型农业。他指出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创新、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外向型、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等理念。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静(2005)指出:“现代农业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依托城市在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他从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现代农业,强调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发展方式以及多功能化的发展状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敬学教授在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为题的讲座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他指出:现代农业是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

2 现代农业的特征

鉴于不同学者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各不相同,他们对现代农业特征的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在于研究视角的不同。

把现代农业看作是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的学者们认为,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仅是传统农业的延续,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何启平和陈伟就在《现代农业内涵浅析》一文中就突出了现代农业的先进性,总结了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特征,即农业产出效益不断增大、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以及农业功能不断拓展。

把现代农业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过程的学者们认为,现代农业的特征应从其所具有的时代性、区域性、动态性和世界性上去分析,其发展是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调整过程。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性较强的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现代农业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周应恒与耿献辉(2007)将现代农业的特征总结为4点:产业链越来越复杂,长短交织;地域特征明显,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现代农业产业链中主导环节后移,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农业产业组织两极分化,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即整个产业由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构成,中小企业在产业体系中数量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与条件)特征。

从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差别来看,现代农业具有一系列优于传统农业的特征。毕朱和柳建平(2008)就将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基本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 一是彻底改变传统经验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变的局面;二是突破传统农业生产领域仅局限于以传统种植业、畜牧业等初级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狭小领域;三是突破传统农业生产过程完全依赖自然条件约束; 四是突破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投入要素仅来源于农业内部的封闭状况;五是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

以上学者们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特征的各种表述都有可取之处。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现代农业特征的研究,使我们对现代农业的概念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3 现代农业的类型

由于划分标准有所不同,国内外学者对现代农业的类型划分各不相同,我个人比较赞同山东省农业干部学院徐金强对现代农业类型的划分,他将农业的各种类型归纳总结为四类:可持续型农业、立体高效型农业、高科技型农业和观光休闲型农业。

3.1 可持续农业

传统农业为追求数量目标,往往会不惜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而现代农业则强调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追求以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得最大的优质产出和高效益,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农业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等。卢良恕、刘连馥等著名农业专家认为,绿色农业就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在“绿色产地”,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的通称。而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农业,实际上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 立体高效型农业

立体高效型农业即指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生产出高产优质农产品,包括蓝色农业、白色农业、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和设施农业。蓝色农业即海洋农业,通常指以海洋为生产载体,利用海洋生物等的生命机能,通过人工培育和自然生长的方式获取食品、工业原料和其他有价值的产品。白色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全面综合利用组建的工程农业。它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气候限制,可常年在工厂大规模生产,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农业改革中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子。设施农业就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对温、光、水、肥、气等环境因素控制的空间里,进行农作物栽培的农业生产方法。

3.3 高科技型农业

高科技型农业就是指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柱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农业形式。现代农业在吸取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转基因、细胞融合、无性繁殖等生物技术,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的类型,主要包括分子农业、航天农业、快速农业、超级型农业和精准农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分子农业和精准农业。其中,分子农业就是指利用动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转基因技术,来实现商业上大规模生产蛋白质、药物、疫苗及酶等物质。分子农业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为农业发展的工厂化奠定了科技基础,并且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流。而精准农业是指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环境条件和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水、肥、种子、农药等的量、质和时机,以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精准农业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是实现农业高效率、低消耗的一个重要途径。

3.4 观光休闲型农业

休闲农业是指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在休闲农业区内可以观光游览、采摘果实、体验农民生活和享受农家乐趣。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观光农业又被称为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农民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环境、农田、农产品、农村文化等农村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的休闲旅游功能。游客不仅可以住宿、度假、休闲,而且可以采摘、观赏、垂钓、参加农业劳作,体验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乐趣。

4 现代农业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现代农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那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即强调化学化和机械化的石油农业。紧接着,由于石油农业以牺牲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于是发展到强调传统技术的自然农业和有机农业。到了8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开始突出强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的生态农业。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持续农业开始在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最初的持续农业由于局限于资源环境的持续性,因此实际上就是自然农业的延伸。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上的《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中首先提出“持续农业”这一概念。1986年波林塞特提出了持续农业的定义,即“通过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达到农业的持续发展”。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了著名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登博斯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持续农业是一种技术上应用适当、环境不退化、经济上能维持并能被社会接受的发展模式”。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大会上,再次强调了“持续农业是不断发展而不会破坏环境的农业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减少、人口膨胀、粮食供给压力大等突出问题,基于传统模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中国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现代农业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一些实证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农业科学院蒋和平教授就在2005年第1次利用多级指标综合指数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认可。

图1 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农科院的两位专家蒋和平和卢江勇共同撰写的文章《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实证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区)现代农业建设水平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和分析。得出我国31个省(市、区) 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当不均衡的结论。由分析得知农业集约化生产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工业化、商品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出路,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优模式。

5 现存的问题及思考

现代农业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其是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5.1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应是有一定知识水平、掌握了一些科学技术、懂得如何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但现在的农民,往往在素质和教育上都不符合要求,更严重的是农民的数量也严重不足。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人口占70%,城市人口占30%;农村人口多,劳动力也多。现在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中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缺少市场经济意识,不懂生产经营,劳动技能原始,体力也逐年递减。于是现代农业在与第二、三产业争夺人才和劳动力的市场竞争中落败。在缺少适当的农业主体的情形下传统农业想维持下去是很困难的。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面对的首要课题就是如何建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5.2 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一定的体制

由于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当今的农业地位也相对较为低下,农业工作存在放松和部分失管现象。而农业科技支撑力量还比较薄弱,农业体制行政化倾向严重,农技人员在岗率低、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方面落后,与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工作开展难度大,因此现行的农业方面的体制有待改革。

5.3 农业科技服务不到位,科技支撑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难度较大

由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不健全,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意识和吸收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农业科技贡献率低。从而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提高农业效益难度比较大。

5.4 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首先,农业的投入是以财政为主,近几年对农业的投入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相对工业投资显然是严重不足的。其次,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国家下拨的资金有限,投入种植补贴后,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更少了,于是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装备就相对落后,直接导致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各地区依旧是灾情四起。

6 结语

国内外学术界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显示了现代农业相对传统农业的突出优势,而且针对近年来的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严峻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当更加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逐步建立起合理而又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邓蓉.现代农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7.

[3] 蒋和平,辛岭.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9-40.

[4] 吴敬学.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R].北京: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2011.

[5] 周应恒,耿献辉.现代农业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6] 黄国勤.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08(08).

[7] 郭瑞峰.蓝色农业发展中的循环经济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8] 刘仁梅,马骥.白色农业将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9(06).

[9] 蒋和平,卢江勇.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实证分析[J].新农村建设,2008(01).

[10] 金莲,王永平,刘希磊.国内外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2012(07).

[11] 邢红央.日本、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07).

[12] 蔡泳清.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2(21).

现代农业范文第6篇

【摘要】20世纪以来,相对传统农业来说,现代农业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发展现代农业,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基础上,针对现代农业的特征、模式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农业特征模式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了新的解析。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七个层面作出了安排布置,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视程度可见非同一般。

一、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比较,现代农业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现代农业是科技支撑型农业。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随着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推广,农业生产大规模采用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使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程度空前提高。如近年来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二,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的农业。我们知道,农业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农业就是种植业,广义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业。我们要发展的现代农业,就是广义农业的现代化。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现代农业将实现由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草地森林,陆地向海洋,初级农产品生产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种产品生产方向拓展。第三,现代农业是以高素质的农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的集约型产业,因为现代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所以农业劳动者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由于现代农业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大量农业劳动力会转移到第

二、三产业去,如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在总人口和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一般都在10%-15%之间。第四,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比如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农业从业人口不到总人口的5%,美国、法国农民人均产粮是我国的50倍,人均产肉是我国的100倍。第五,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三者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切实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作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协调发展。

二、现代农业的模式

外向创汇型农业模式。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政策指引下,利用区域优势,采取政策扶植龙头企业或者吸引外商投资,重点发展优质种苗、特色蔬菜、优质花卉、名优水果、优质家畜家禽和特种水产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积极纳入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

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就是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的分散于千家万户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开发经营活动中去。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模式,是目前国内的一种主要模式。

农业科技园模式。这种科技园区,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等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如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因地制宜的园艺农业模式。在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当地区域条件和发展水平的产业和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发展立体型、多层次、集约化的复合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在现有的工业结构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占有重要地位。实现工业化目标,必须重点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业资源的精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提高城镇化水平,不仅需要提高城镇和非农产业的吸纳能力,更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效益,把大量农业劳动力解放出来,为其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条件。只有现代农业发展了,才能搞好搞活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增强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形成不同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专业市场,走出一条农民循序进城,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和谐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来。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难点。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还在一定程度上是经营规模小、专业性差、商品率低、生产手段落后和竞争力不强的半传统半现代农业,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又对农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社会对农业的需要,粗放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生产出量大质优的安全农产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能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需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杨戈.走向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与创新[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现代农业范文第7篇

据介绍,这个“土地流转综合项目”由东福集团总投资3.09亿元建设,被实施改造的基本农田将铺有地下灌溉管网和修建机械耕作专用道路。在孤店子先导区,像这样计划今年实施建设的项目共有11项,总投资额近15.5亿元。目前,这些项目已经有半数以上基本完成建设。

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2月下旬启动后,该区便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孤店子先导区建设。

他们首先确定了先导区建设总体思路――以万公顷水稻种植集中区和温泉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在先行先试驱动下,通过项目建设把先导区打造成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融合发展的部级新兴城镇化示范区、粳稻贡米生产集中展示区、温泉休闲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

为此,他们根据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孤店子先导区包含的孤店子镇10个行政村和桦皮厂镇8个纯水田村放在一起统筹谋划,全力将先导区建设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建设过程中,昌邑区以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着力破解土地和资金两大瓶颈问题。集约利用土地方面,他们在引导先导区内的龙头企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的同时,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进行表土剥离,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增加产出效益和实现规模经营,为高标准农田整治、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先导区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在解决先导区建设资金方面,他们根据先导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不仅安排榆树农村商业银行发起的昌邑榆银村镇银行在引导区落户,还通过组建吉林孤店子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PPP模式搭建起融资平台。

以项目带动,是昌邑区加快孤店子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措施。昌邑区今年在此建设的11个现代农业产业系列配套项目中,既有高标准农田整治示范项目、土地流转综合项目、生态家庭农场项目、果蔬采摘园项目等纯农业生产项目,又有土特产电商交易平台项目、农作物博物馆项目等服务业项目,还有基于温泉资源开发的旅游业项目。这些项目为孤店子先导区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样板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昌邑区推进孤店子先导区建设的系列工程中,美丽乡村建设则是一项画龙点睛般的工程。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上,投入数百万元美化先导区内建筑,整修和绿化周边道路,规范临街商铺牌匾,并给部分街路安装路灯,改善了先导区内各村镇的公共设施及环境卫生,美化了村镇居民的生活空间,使这里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昌邑区目前已为孤店子先导区清理道路边沟43.2公里,栽花种草7.5万株;建设3处垃圾中转站,并配备了垃圾转运车,统一由区环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

现代农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现代农业管理 相关术语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046-01

1 现在农业管理中的相关术语

1.1 农业管理

通俗地讲,农业管理就是在农业的生产活动中根据一定的行事原则以及科学规律来合理调配人手、资源,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选择。在我国目前的背景之下,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统筹起来,合理分配以及利用,成了现代农业管理的最大难题。

1.2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近十五年左右出现、风靡的一个新词,其基本理论是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支撑,辅之以正确的农业耕作方式,加上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归根结底,农业现代化的目的是将生产效益推向最高峰,同时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平衡点。

1.3 农业经济

所谓农业经济,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将农业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甚至能够反过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1.4 惠农政策

惠农政策在近几年比较明显,主要是国家政府以及相关地区政府为了促进、加强地区的农业开发建设,而对其实施的优惠政策。惠农政策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以及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的好坏对现代农业管理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1 资源匮乏

资源匮乏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不断压缩着第一产业发展的空间,他们掠夺去了农业发展的土地、水源等必要因素。许多地方刻意追求GDP的做法使得耕地面积迅速减少,使得农业发展的资源十分地匮乏.。

2.2 农业科技跟不上时代步伐

由于许多科研机构不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只重视国际上以及国内高端前沿的科技的研究,因此造成了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科技停滞不前的情况,许多地方甚至还沿用着二三十年前的耕作方法,这大大拖慢了我国的农业集体化、规模化的发展。同时,由于技术落后,相关作物的产量甚至不够自给自足,就更不用说向市场推广了;其次,许多新型的科技理论到了农技站等一层就无法继续传达下去,究其根本原因,是相关的推广人员对其不重视,许多农技站的工作人员都是“混日子”。同时,将我国的农业科技与国外一些的农业科技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在一些地区,作物的产量甚至还没有同纬度国家的同作物产量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2.3 土壤以及水源的污染

前面说到,第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不断压缩着第一产业发展的空间,其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仅剩的第一产业的土壤以及水源的使用,许多含有重金属的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向土壤、河水中排放,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污染,同时,土地的过度盐碱化导致了许多作物不能在原有的土地上种植。

2.4 农业的经济成本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下降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讲,进行一项经济活动都是需要经济成本的。根据以上所述,由于农业的资源匮乏以及污染等因素,能够使用到的资源可谓是少之又少,从这样来看,这就直接拉高了农业活动的生产成本。同时,为了能够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农民朋友又不得不降低其市场标价,两相挤压,就直接导致了农民的收入锐减甚至有入不敷出的情况出现。

3 现代农业管理的解决方法

3.1 建立、健全农业发展模式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讲,我国的农业发展是很不均衡的,要想打破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模式,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发展模式,将科技元素加入到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不断使农业的发展模式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理论相适应。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结合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能减少农业活动的平均投入,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3.2 加强管理

这里所说的加强管理,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国家以及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土地、水源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执行程度上来讲,国家、地方两级政府都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方面的农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对随意改变耕地用途以及污染土地、水等资源的做法依法处理,决不姑息。其次,国家要确保惠农政策的实施,不管是惠农政策的传达程度还是执行力度,都要做到有专人监管、专人实施、专人汇报。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起农民进行农业活动的欲望以及积极性,才能推动整个农业发展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进行。

3.3 科研单位加强科学研究以及理论推广

前面提到,科学技术的落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相关的科研单位要对此进行重视,首先要划分出专门的小组对农业科研技术进行研发,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可以成立专项小组来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学习,紧盯国际发展潮流。同时,可以与一些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达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双结合。同时,由于我国的农业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再加上我国的复杂国情,农业管理方面一直没有太大程度的发展,因此,相关的宣传单位也要在相关的农技站、群众之间推广相应的农业管理理论,这并不是做“无用功”,而是可以切实让人们从脑海中认识到农业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最终建成和谐、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 总结

随着我国的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管理的相关理论是否正确宣传、实施已经在农业发展中成为了一个重要难题。笔者希望,各方面都要对此进行重视。首先,相关的农技站、宣传部门要定时定期地深入到群众之中来对农业管理的理论进行宣传,并派专人指导相关理论的实践,才能收到最好的成效;同时,农民朋友们也要虚心学习,不要闭门造车,要明白只有结合相关的理论才能收到更好地经济效益;最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要切实保证相关政策的实施,确保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阎占定. 论入世后我国现代农业管理体制的构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6:82-84.

[2]李庚.我国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现代农业范文第9篇

一、潍坊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潍坊地区早期的农业发展思路是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依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发展思路的有益实践,得到了有关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并逐步在全国广泛传播,影响广泛。

近年来,潍坊地区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号召,总结成功经验,改进发展思路,逐渐形成了以培育现代农民为基础和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积极落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依靠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腾飞。

(一)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潍坊市从1993年开始提出“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新方略,加快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清晰,落实超常规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并实施超常规发展措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超常规发展提供政策机遇。

(二)坚持以培训现代农民为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基础和核心

为了实现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当地政府给予公共财政支持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推广“阳光”工程、科普惠农兴农工程等,努力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基本素质,着力打造农民群众的现代经营思想,用现代的经营方式来发展农业生产。

(三)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

200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参观潍坊寿光菜博会后,指出“农业的希望在科技”,既肯定了寿光的成绩和做法,又为寿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寿光市决定从2005年起投资1.25亿元,用5年时间打造全国的设施良种基地,实现国外品种国产化、国产品种国际化的目标。

目前,寿光市先后同全国216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实施了“名优蔬菜种苗组培快速繁育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等17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430项,涌现出180名“农民科技专家”,从农家院里培育出独根红韭菜、气煞风大葱等100多个蔬菜新品种。

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与寿光市合作成立了蔬菜研究院,吹响了向我国蔬菜育种瓶颈进攻的号角。

菜博会为寿光农产品搭起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高速路”,成为寿光农业接轨世界、与国际资本融合及品牌渗透的桥梁,世界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园艺等前沿技术在这里越来越集中,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10多个世界知名种子公司纷纷入驻,在这里建立研发基地,并以此为窗口辐射全国。他们带来的400多项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先后在寿光落地生根,使得寿光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角逐的舞台。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品种、技术,而且让农民直接触摸到现代农业的最新理念,感受到世界农业跳动的强劲脉搏。

(四)积极落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

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是我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式和生产实践,先后提出的振兴农村经济的三大战略。

潍坊市政府因势利导,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合作社连接、专业农协服务、批发市场辐射等手段,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以技术、信息交流和服务为纽带,深化农副产品加工,实现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扩大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经营。

(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

为了保证无公害生产,寿光出台了若干政策,除不定期的抽检外,还从根本上实行农药销售登记制度,卖给了谁、作何用途,一律登记备案。现在全市逐步形成了以5大“无农药残留放心菜生产基地”为依托,建起16处镇、街道无公害蔬菜生产网络。目前,寿光市被认定的优质蔬菜基地达80万亩,年产优质蔬菜40亿公斤,有215种农产品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标志,寿光市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乐义”蔬菜、“燎原”蔬菜、欧亚特菜等30多个蔬菜品牌走红市场,畅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海外。

二、我镇现代农业建设成果

xx镇位于xx区xx部,四面环水,全年通航的xx由此汇入xx,坐拥xx公里黄金水道岸线,境内“井”字型河道纵横全镇,居民傍水而居,整齐划一,素有“水乡福地、江畔明珠”之称。镇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公顷,辖x个村民委员会和x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xx人,拥有xx个劳动力,其中二、三产业劳动力占xx%。

全镇地区年生产总值xx亿元,实现财政收入xx万元,二三产业产值占xx%。工业企业主要以电子、针织、服装为龙头。三产以餐饮为主,xx“xx”美名远扬,目前拥有一定规模的饭店近xx家,可同时容纳xx多人就餐。全年来自全国各地食客达xx万人。农业产值xx亿元占xx%。

xxxx节带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水产养殖、蔬菜种植规范不断扩大,家禽养殖品种数量不断增多,餐饮业日趋火爆,乡村旅游逐步形成,《xx镇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修编完成。全镇水产养殖规模近xxx公顷,蔬菜种植xxx公顷,家禽养殖超过xxx万只。建成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和xxx专业旅游村。传统农业丰产丰收,全年实现粮食总产xxxx吨,棉花xxx吨,油料xxx吨,水产品xxx吨,绿化造林xx公顷。全年新增农民工资性收入xx万元,发放水稻直补等四项补贴xx万元。秋季学生入学免收学费xx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xx元,在全区排位前列。

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我镇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水稻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xx万元,农业保险面达xx%。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街镇北移方案全面实施,新区之东原xx村xx公顷土地征用工作正在抓紧落实。中心村规划、康居示范村规划抓紧编制,制定出台《xx镇镇村建设管理意见》。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市容市貌不断出新,通过市“环境优美乡镇”的初步验收。

现代农业范文第10篇

论坛以“未来农业――安全 引领”为主题,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三农》专家、农业企业家、金融机构、国际同行等搭建了同台论道的交流平台,辨析农业焦点问题,探寻农业产业升级问题的解决之道。

期间,论坛还举办了“肥料产业发展论坛”、“梨树黑土地论坛”等分论坛,从我国肥料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解读中国肥料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作为下一个推动农业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的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分享在黑土地保护、开发及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效。

世界级格局 嘉宾遍全球

论坛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克强、马来西亚驻华大使农业参赞阿兹米等分别为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等作主旨演讲及专题报告。

沙祖康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农业发展道路要立足粮食供给安全与食品安全,以“绿色化”的举措,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初级阶段,我们需要加强粮食品种的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农业的转型发展,不仅是保护水土资源,还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在生产、流通等环节加强产业体系建设与管理。

阿兹米谈到,现代农业是马来西亚转型的催化剂,将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政策,鼓励高价值农业发展及私人投资等领域的发展。

尹伟伦以“未来农业――安全引领” 的论坛主题为切入点,论述了整个农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他提出,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这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生态工程体。山水林田湖进行协调产业开发,形成大生态农业联合体,这应该成为建设生态农业的一个方向。

“科技创新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赵玉芬作题为《中国农业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专题报告时表示,中国农业要有新出路,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创新。让科学技术、资源、政策等要素进入传统农业领域,注重多学科交叉,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海洋技术都可以为大科学大农业服务,从根本上提升传统农业,建立现代农业系统工程。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针对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肥料施用不合理等农业发展现状并根据其团队开展“科技小院”的实践,指出“只有持续增产并同时降低农业的环境效应,走高产高效农业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升级推动力 全力解瓶颈

在中国经济开始加速转型、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大背景下,农业发展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发展理念,在保安全、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降库存、降成本中顺利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所有涉农企业亟待求解的紧迫课题。

论坛汇聚的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通过各个分论坛的思维碰撞,掀起一场场智慧风暴,为广大涉农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据介绍,针对传统金融体系对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本次论坛还对各方金融机构就如何更好地满足农业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进行深入探讨,并成立以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等机构为平台,中国农业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实力机构为基础,中农基金、中农相互保险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主导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联盟,通过股权投资、保险、定制结构化金融方案乃至互联网金融等多种形式为农业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服务未来农业发展。

智库齐献策 引领新方向

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农业部原副部长刘成果指出,未来农业什么样,可以肯定就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最高形态是生态农业。他还通过“四个三”的关系理念,揭示出社会结构造成主业到辅业、数量到质量、单一化到多元化的一系列变化。

黑龙江省庆安县县长李立新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塑造与实践》的报告中指出,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区域品牌可以把互相关联的农业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种植大户和涉农机构聚集起来形成拳头效应,既能够有效降低生产销售成本,也能有效克服单个企业单一产品市场风险的分散性。

作为此次论坛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黎乐民,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围绕《科技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同台论道,多维度解析科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农药、化肥等化工合成物都是农业生产必需的,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黎乐民认为,“正确认识化肥的地位与作用,纠正有关化肥的错误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树立起科学施肥的观念,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形成有机、无机肥料合理配合使用的格局,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赵玉芬发言时表示,“我国的粮食压力非常大,这个增产的压力光靠肥料是不行的。如何解决粮食问题,必须要靠新的办法。”她同时希望国家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战略来指导,科学家在化肥生产技术上多费力气,新的机械化设备也要跟上,对于农民的服务要做到位。希望像说的,不只要发世界级的论文,我们更希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上一篇:写作方法范文 下一篇:口语交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