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3 17:13:44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随着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文化艺术档案在数字文化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支撑数字文化馆平台主要内容之一的文化艺术档案必须跟上时展的脉博和技术发展的脚步,努力把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到数字文化馆之中。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主要是要以第四代媒体:既文字、声音、图片、录像通过数字技术将文化艺术档案编辑、存储、处理在一起,形成以数字文化艺术档案信息为主要载体,并和以信息量单位从百千万文字的字数,变成了M(兆)、G(千兆)、T(千千兆)字节数的超容量的文化艺术数据库为信息资源。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使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这种大量的处贮存处的文化信息。只要在有网络存在的地方,就可以随时查询文化档案资料,获取文化信息。毫不夸张的说,文化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就是因特网上的数字文化馆,就是没有围墙的文化馆。数字化己经成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新趋势。比如:为了让广大市民更深入、直观地体验和享受文化艺术展览、演出、培训及教学活动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成都市文化馆于2012年6月启动了全国首个“数字化全景式艺术体验平台”的建设工作。该平台己于去年11月底完成了设计、制作、资料收集、信息录入和网络管理等工作。现在市民只需要登录www.成都市文化馆.ocm,就可以尝鲜数字文化馆了。市民只需要安坐家中,轻点鼠标,就可将舞蹈专家请到“家中”,为其舞蹈进行指导。逛数字文化馆、看数字艺术展、市民艺术学校网络报名等服务,更是分分钟搞定。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文化艺术档案的数字化。

二、实现文化艺术档案的使用由原来的单人单机且只能在馆内查阅向千家万户的网络终端服务转变

数字文化馆的服务是将文化艺术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数字化,再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达到用户终端。每个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的用户只要通过互联网,登录相关数字文化馆的网站,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享用由各地文化馆提供的的数字化文化艺术信息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化艺术档案不再是藏在深山无人识丫头,数字文化馆可以让文化艺术档案象数字图书馆那样实现既可以是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可以是面向未来的广泛地应用于文化教育、大众媒介、专业艺术咨询、文化电子商务传播等互联网信息管理模式。如天津和平区利用网络拓展文化服务空间,让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能足不出户享受着同等文化服务。目前己实现了新闻媒体浏览、数据资源共享、群众文化评选、网络申报、远程求助、视频互动、艺术课程指导等。事实上数字文化馆让现代文化艺术档案的内延和外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文化艺术档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

三、实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由原来传统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的、系统的管理模式转变

目前文化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员队伍的现状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遍不能适应数字文化馆发展的要求。随着数字文化馆的兴起,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兼职过多、年龄老化等问题显得更为尖锐。由于文化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员地位历来没受到足够重视,档案管理员与其他专业干部相比,职称评审方面两者差距极大,致使档案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文化馆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岗位置于优先考虑的范围,这也是一直以来文化馆一方面出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员中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另一方面馆内专业文化艺术档案人才纷纷跳槽另谋高就的重要原因。由于对现有档案管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他们的业务水平难以出现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都无法适应数学化信息化服务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对于习惯于传统工作模式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员,必须有一个重新学习,重新认识,重新接受,逐步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文化馆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文化艺术档案人才培养机制,为数字文化馆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人才队伍。还要学会拓宽视野,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适应数字文化馆建设的需要。数字文化馆在网络时代以其全新的服务模式和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新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先进、更广泛、更便捷、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运用好数字文化馆这个平台,实现文化艺术档案角色的转变,才能让文化艺术档案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一个“文化馆”将不再是梦想,人民的文化权益将得到真正的兑现。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艺术;辅导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2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36-02

从日照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近二十年的工作实践来看,在老年人的文化艺术(主要包括摄影、美术、书法、舞蹈、器乐、曲艺等)活动中,辅导员的地位十分重要。因老年人文化艺术活动的面比较广、普及、大众化,其辅导员的素质决定着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又决定了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的质量。因此努力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是今后摆在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现就在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中辅导员自身的素质,谈以下几点认识:

1在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中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在我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经常参加文化艺术活动的学员中,老干部学员占整个学员比例的70%以上,这是一批特殊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政治上成熟,社会地位高,社会影响力大,文化知识丰富,因而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严格,有时也比较苛刻,特别是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一定要高。换句话说,辅导老干部活动的教师,尤其是辅导文化艺术活动的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质,才能从思想上热爱和忠诚老年文化艺术教育事业;才能不断增强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成为老同志认可、政治上合格、文化知识全面的老年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

1.1 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

要用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和充实自己的头脑。“始终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年文化艺术教育必须以先进的文化思想教育人,防止和杜绝一切不健康、不科学思想的侵蚀。这就要求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员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学习、终身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做到点子新、做法新、思想新,与时俱进,信念永存。

1.2 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

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员,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该讲的不讲;对学员中的一些不健康或过激言论也要耐心说服,坚决制止。要利用不同场合,采取多种方式,在学员中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他们始终坚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做“三个代表”的终身实践者,努力维护老年学员队伍的稳定。

2 在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中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员的形象和影响力。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大多是离退休老同志,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他们年老体弱,在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存在的困难很多。因此,尊老敬老、爱岗敬业、热心奉献就成为人的老年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2.1 要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工作作风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一个老年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做到这一点。要求学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无论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为老年学员做出表率,用自己崇高的思想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渊博的文化知识、优秀的教学能力去赢得老年学员的信赖和尊重,这样才能树立起的辅导员良好形象,才能不断增强辅导员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2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办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实现终身教育活动,是时展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老年人的群众文化活动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是一项值得光荣和自豪的工作,要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干好这项工作,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积极主动地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3 在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中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素质

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员的首要条件是群众基础深厚,善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就是文化知识全面、渊博。并能系统地掌握所任文化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适合老年学员特点的教学方法;掌握文化艺术活动的有关业务内容。了解所任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了解所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在老年学员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具备的较全面的专业文化素质,这也是对老年人是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员在专业文化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这一点,才有资格成为老年学员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的知识向导,课堂教学才可能思路广阔、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激发出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为了更好地完成所任文化艺术学科的教学任务,老年人是文化艺术活动辅导教师还要广泛涉猎、努力扩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发展也呈现出多门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必然趋势,辅导员在传授所任学科知识时,往往要涉及到其它门类;再加上老干部活动中心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文化水平、专业知识、职业身份、社会经历差别很大,辅导员的知识面愈广,造诣愈甚,课堂教学就愈会有足够的回旋余地。那种认为教给学员一勺自己拥有一桶的观点是不够的,应该使自己传授的知识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如果辅导教师的知识面很窄,除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外,兴趣贫乏,情趣单调,甚至“现买现卖”,就会缺乏对老年学员的吸引力,最终也不利于文化艺术专业知识的辅导教育。

4 在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中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能力素质

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不仅具有文化的特点,更具有教育的特性。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员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单独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伴有科学的、严密的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的过程。老年人的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教育能力素质,才能有效地驾驭和调节老年学员的学习情绪,并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好。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能等同于其他大专院校,要以对待长者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耐心对待老年学员;要以与他们共同探讨和研究学问的方式去引导和教育他们。这种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才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文艺风赏》杂志是一本致力于传播和推广文化艺术的综合性文艺刊物。该杂志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人们对文化艺术的热切关注和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在当今社会,文化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情感表达和心灵寄托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影响下,真正具有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艺作品往往被掩盖。文化艺术需要有专门的平台来传播和推广,满足公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文艺风赏》杂志的宗旨是通过展示、评析和推荐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向读者传递对文学、艺术、电影、音乐、戏剧等领域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该杂志提供了文学作品、艺术品、电影音乐制作等方面的详细介绍,让读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理念、艺术特点和内涵。每期杂志都会推出一位或多位杰出的艺术家或作家的专题报道,以及对他们作品的评析,为读者展现他们的独特风采和艺术成就。

该杂志注重深度和专业性。编辑团队由一批在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士组成,他们对于作品的选择和解读非常严谨。杂志中的文章深入且详细,力求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此外,杂志还邀请了知名的文化艺术评论家和学者,为作品提供专业的评价和解读,提高读者的艺术鉴赏能力。杂志强调与现实社会的关联。除了对作品的介绍和解读,杂志还注重推出与当前社会热点和价值观相关的特别报道。通过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反思和分析,将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引导读者思考并与作品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文艺风赏》杂志致力于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文化艺术的平台。通过展示和推广优秀的文艺作品,传递文化艺术的精髓和内涵,提升读者的文艺欣赏能力。同时,借助对当代社会和价值观的讨论,将艺术与社会紧密连接,使读者感受到文化艺术对人们情感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杂志将继续以高品质的内容和专业的解读,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创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53-01

一、群众文化艺术创作面临的问题

1.艺术作品的质量偏低。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中仍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其中就表现为文化艺术的作品质量整体偏低,创作的水平不高,不同群众创作的作品,其无论在风格,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究其原因,是因为群众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人员,多数是基层的普通百姓,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接受过专业的艺术知识训练,更不用说掌握具备的技术创作技能。与此同时,因为阅历不够,其在审美能力方面也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其缺乏创造性的思维,综合的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不同的基层群众,在这些创作因素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为自身基础的不足与不同,导致不同群众的创作理念也存在着差别,导致出现了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且每一种艺术作品的质量各部相同,群众的文化创作无法达到一个长远的进步。

2.群众多是业余人员。正如上文所述,不同的群众有着不一样的创作理念,其在创作、审美方面也存在差异,自身文化素质的不足,导致了艺术作品之间差异也比较大。以上种种因素最终都导致了群众所创造的文化艺术做平专业程度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参与创作的群众,其都是文化艺术的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相比,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也无法创作出专业的作品。他们创作的很多作品,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事件,以及接触到的人物。群众通常自己在生活当中,听到的一些故事,或者亲身经历的各种事件进行加工与整理,然后运用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当中,最终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因此,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通常都带有生活的影子。群众在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时,通常是利用自己零散的业余时间完成创作任务,没有固定的创作时间,这就导致群众的文化艺术事业无法得到进一步推进。基于此,群众更需要付出比专业的创作者更多的时间,来增强自己的创作能力。

3.艺术作品中个人主观色彩浓厚。 因不同人群的职业、生活环境不一样,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导致其创作中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审美能力也存在着不同。群众在进行文化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通常将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事物的各种理念,通过作品来展示,最终导致群众创作出的作品当中,具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无法体现客观实际。

二、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质量的途径

1.重视艺术文化馆的建设。各省市地区,应当加强对本地区群众艺术文化馆的建设,重视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程度,对文化馆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同时要委派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文化馆进行现场的指挥以及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提出来,加强平时的管理。同时,针对艺术馆在运作当中,容易出现的资金匮乏,人才的缺失等等问题,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保持后期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得文化馆的运行能够有充足的资金支撑。最后,为了文化馆的进一步发展,还要在群众当中发掘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创作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带动群众创作的整体质量,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使得文化馆能够真正地为人们的创作服务。

2.相关激励机制的健全。文化部门应当针对群众文化创作的现状,建立其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机制来激发群众文化创作的积极性。结合本地区群众创作的实际情况,可以指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将参与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的群众工作绩效,和他们自身的创作能力,以及创作质量与效率密切联系,让群众能够认识到创作的重要性,以及激发群众创作的热情,鼓励他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当群众创作了优秀的文化作品的时候,政府部门或者单位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肯定他们的创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除此以外,还要积极寻求更多的文化艺术创作方式,保证群众要能够有较为均衡的创作水平,同时也要为喜爱艺术创作的人群,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条件,培养他们对文化艺术创作的热情。

3.树立精品创作意识。在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为他们树立精品创作的意识,对提高整体的创作质量起到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满足群众内心对文化艺术创作的渴望与追求,同时还可以树立自己的文化创作品牌。群众在创作时,将创作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精品意识不仅仅强调个人,更重要的是带动一个地区精品意识的提升。

三、结语

新时期下,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群众的文化创作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因为群众业余性比较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文化创作训练,导致作品带有严重的个人倾向。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工作单位,应当针对群众文化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提高群众整体的文化艺术创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伟鹏.浅谈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音乐大观,2013(11).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1历史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与方向

所谓历史素养,不仅包括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还包括一种全面、客观、准确的历史观,以及从科学历史观出发所看待事物的意识。以往的文化艺术类专业学习,往往仅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单一以专业素质水平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正果。而缺乏了历史素养培养这一关键性环节,则无法令学生在历史的立体维度中探寻艺术的国度,自然难以收获更加深入的文化艺术认知体验。对文化艺术学院学生开展历史素养教育,就是在引导他们建立起科学历史观,将所学的专业艺术文化知识与历史时空关联起来,打破狭隘视野的束缚,在纵向、横向交织的历史空间中窥探文化艺术的内涵。培养文化艺术类学生历史素养的大致方向,就是在专业学习中渗透人文历史学习,将历史意识融入到教学对象的文化艺术学习流程中,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

2文化艺术学习与历史素养培养的不可分割性

事实上,文化艺术类专业学习与历史素养培训是一个相互映衬、相互作用的体系。文化艺术专业学习是对历史文化成果的一种延续,可以对具体阶段的历史进行微观、放大分析,有助于历史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反过来说,历史素养学习也可以正向作用于文化艺术类学习,令知识积淀与技巧训练中融汇了历史文化知识的厚度,赋予学生们一份更为全面、开放的历史文化视角。这无疑会加深学生们对专业领域的情感认知程度,从而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文化艺术专业学习的征程中。所以说,这两类学习之间有着一脉相连的“脐带”关系,应当双管齐下、共同在文学艺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中发挥作用。认识到这种共通性,将有助于文化艺术学院教育工作明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流程,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发扬出历史素养教育的深刻教育职能。

3具体培养途径分析

如何对文化艺术学院的学生开展历史素养培养、在现实教学环境中找寻到切实可行的践行路径?这是当前必须要予以解决的课题。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因素与教学对象特点,本文尝试着提出了以下几点培养途径,以期取得成效。

其一,增设历史文化课程,在文化艺术专业学习中添入历史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们在历史视角下观察文化艺术。以往内容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应该予以创新,教师应当积极在教学内容中增添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凸显文化艺术的时代感。每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艺术都有着不同的表征,是区分各种文化流派、艺术类别的重要标志。时代赋予文化艺术不同的、递进的面貌,这种时代的流动造就了文化艺术的长河。可以说,文化艺术与历史的结合中蕴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与感悟。因此,学院可考虑开设专门的历史文化课程,向学生们介绍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成果,并带领他们了解文化艺术的时代性、加深自身的历史素养。在开展专业课程学习时,教师也需要恰当融入历史类的背景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化解专业教学的枯燥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构建亲切可感的历史文化情境,建立互动型的师生沟通互动格局。任何的现代教育课堂都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寻求多样化的教学实现路径。同样的,文学艺术学院的历史素养教育也需要在形式缤纷的教学途径中予以实现。为规避历史知识的平面化、距离感,教师应尝试构建一种历史文化情境,让学生们在可感知的氛围中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知识。例如可引入多媒体教学辅助力量,借助图片、声音、影像等丰富载体来打造一个视听俱有的现代历史课堂。教师还可以组织新鲜有趣的教学活动,如鼓励学生们搜集相关历史轶闻趣事,然后在下节课程开始前举行交流会,共同分享这些历史史料。此举可以彰显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自主性、参与性。

其三,深化历史观教育,营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向课堂之外、校园之外延伸文化历史的覆盖力。历史素养的培养应当上升到一种终身的历史观,让学生们具备相应的历史观察视角。文化艺术学院应致力于打造广阔的历史空间,例如在校园橱窗中刊登文化历史类文章、图片,组织文化艺术方面的历史知识竞赛、座谈会,带领学生们参观本地的历史文物博物馆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在更为辽阔的空间中学习文化艺术历史。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艺术类 高职院校 专业教学

[作者简介]刘信波(1969- ),女,湖南汉寿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湖南 长沙 410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探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JA20120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85-02

近几年来,在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由于文化艺术产业的壮大发展促使文化艺术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质量的艺术人才短缺也成了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怎样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本文认为作为高素质艺术人才主要来源地的艺术类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应当承担起培养目前市场需要人才的重任,尤其是要尽快查明自身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与时俱进地把握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所需人才的动向,并能结合实际采取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合理措施。本文就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合理化意见,以期促使我国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发展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与时俱进,调整专业结构

在当前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以舞蹈专业为例,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方向都趋向于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这三个方向。而按照原来的教学培养方案,我们虽然能按部就班地培养出一些优秀的三大舞蹈专业人才,但这样所谓的艺术人才在直接面对舞蹈专业的市场化需求方面还存在着很大距离,甚至部分艺术人才刚踏入社会很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感觉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和发展空间。这样来看,当前艺术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和目标与文化产业市场需求严重脱钩,直接带来了两方面的严重后果:其一,由于我们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过于单一、陈旧,结果花费很多人力、财力、物力辛辛苦苦培养出的艺术人才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艺术人才毕业之后因找不到糊口立足的工作不得不从事他业,白白浪费了自己的艺术特长。其二,由于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特别需要懂得文化市场前沿化的人才,能招进企业立马进入工作状态的人才,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文化艺术产业选进来的艺术专业人才往往都得培训一段时期才能上岗,这对企业来说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又丧失了许多机会成本。对国家社会经济来说,非常不利于文化艺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甚至有可能延缓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而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培养方向必须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开拓新的专业方向。

众所周知,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的培养思路原本就是依据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发展需要而设定的,是在社会职业进一步细化和分工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市场需求而设置和建设的,而不是普通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所谓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不需要非常科学严谨地进行学科逻辑分析。因此,艺术类高职的专业建设必须紧跟社会市场的有效需求。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艺术类高职设置的专业(方向)是依据一般职业高等教育规律设置的艺术类教育分类小分支。也就是说,经济社会市场上所迫切需要的艺术职业岗位人才没有直接导致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真要是那样的话,艺术类高职院校就会成为社会的一个培训机构而已。而经济社会市场所迫切需要的艺术职业人才必须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学习提升改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艺术类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最基本的是遵循和体现了一般职业高等教育的规律,最为重要的是提供了艺术技能持续发展所必须依赖的深厚的艺术理论基础。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乐理与视唱”这样的基础课程作支撑,音乐专业能培养出艺术大家;没有“舞蹈解剖学”这样微细的分支学科作理论指导,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怎么能获得长远的健康发展。

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面对国家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了能及时培养出符合当前文化产业市场急需的出色艺术专业人才,我们再也不能夜郎自大,墨守成规,不求进步,与文化产业市场的现实实际需求相脱节。各艺术类高职院校要不断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定位,要立足本地社会需求和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优势,在自身教学体系中大胆舍弃不合时宜的旧专业,开拓新的特色专业方向,尤其要体现出地方艺术类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服务的特色价值。比如说,云南艺术学院在促进中国舞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可谓独树一帜,培养出了特色专业人才,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特别是在云南省将丰厚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为省级支柱产业、重点支持产业,并将之提高到对外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交流主要平台的战略高度后,云南的舞蹈文化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阶段。而云南艺术学院拥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的26个民间民族舞蹈文化资源,处于独有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之中,天时地利人和,这一不可多得的形势为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创新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领袖式”的舞蹈文化专业人才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云南艺术学院也凭借云南舞蹈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结合自身优势并秉承艺术类高职院校为地方文化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积极主动开设旅游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和能够推动艺术文化产业市场长足发展的艺术应用型专业方向,结果时势造英雄,很及时地培养出了一批“杨丽萍”式的舞蹈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丽水金沙》《云南映像》等优秀作品可谓是舞蹈文化产业市场的代表作,不仅为云南省舞蹈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甚至说引领了全社会的文化产业及艺术类高职院校健康发展也不过分。

二、构建新型教学团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文化产业市场繁荣发展的快速步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性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艺术类高职院校为了改变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一势态,已经开始设置文化艺术产业市场所急需的新型学科专业,有的甚至设置了与产业文化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艺术应用型专业。但这些新型学科或艺术应用型专业方向与以往专业不同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较强的舞蹈数字化技术以及应用能力,并且要求具备能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很快整理出调查资料的素养,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往往又都设置了许多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置。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以往教学团队的大多数教员都是教专业课实践性,很少涉及理论教学,理论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尤其缺乏较为扎实的相应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很难满足新型学科方向的教学需要,因此构建新型教学团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势在必行。

设置文化艺术产业市场所急需的新型学科专业方向,或者是与产业文化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艺术应用型专业,促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原有的教学团队结构。在构建新的培养目标分配比重上,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人员应多于专业课实践性教学人员,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人员应多于本专业只懂一门专业的教学人员。众所周知,文化艺术产业是新兴起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科,它以管理学知识、领导学艺术为依托,以艺术学知识和原理为基础和原则,渗透融通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艺术鉴赏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艺术院校培养的文化产业艺术人才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艺术文化鉴赏水平,及时灵活地把握和理解相关政策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策划、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管理经营能力。因此,为了能使新设立的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达到我们预期效果,在实际操作层面,就应该大力吸收更多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师融入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应和其他兄弟艺术院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让我们的教师进行资源共享。

此外,对侧重于培养文化艺术产业市场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方向,我们应在社会上聘请理论知识背景比较系统全面,同时又具备丰富的较突出的实践经验与能力的一线教员和教师;积极主动邀请其他兄弟艺术院校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定期到院校参与教、学、研工作;最好能聘请在文化艺术产业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背景的实践专家或工作者作为学院的日常顾问,来促进我们文化艺术教学与科研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面对新时期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的需求,对于我们专业方面较深厚的原有教师,很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继续教育培养,使他们不仅具有更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更宽广的艺术文化视野,而且还让他们紧跟时展步伐,具备对文化艺术产业市场发展所需的敏锐洞察力。

三、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对于艺术类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通过高考或者艺术联考的考试合格之后,才到艺术类高职院校学习的,具有自己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就是希望通过艺术类职业院校专业学习,系统掌握自己以后所从事的艺术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以便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因此,绝大多数艺术类高职学生都非常注重专业课程学习,而对人文素质课程则置之不理,甚至经常逃课以避之。人文素质课程学习的缺失结果导致学生人文素质欠缺,艺术类高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情绪容易随波逐流,综合素质不高,心理素质差,一遇到困难常常陷入不求进取的自我麻木状态而不知所措。

从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的发展需求来看,我们的培养目标应是全面发展的具有艺术特长的文化艺术人才,而不是仅具有某种职业技能或岗位能力的简单架构出来的“工具人”,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其职业性特征要求艺术类高职学生教育在专业知识传输的基础上,要彰显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艺术专业本身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做人与做事,让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自身专业、未来的职场和职业生涯能顺利对接起来,努力寻找人文精神培养与艺术专业教育之间的最大有机融合点。比如说,工艺美术类服装专业在理论设计的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裁剪、缝纫、制作等工艺流程的操作;装潢设计专业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在社会上锻炼,磨炼学生的职业变化适应能力。这样人文精神渗透到了艺术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严明的纪律性、团结互助协作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文舞相融 德艺双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陈煜.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8(24).

[3]金玉萍,刘君莉.赏识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

[4]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赵淑华.赏识教育及其应用原则[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7篇

(一)开展艺术教育,提升群众文化艺术修养。

大力开展文化艺术讲座、艺术品展览等活动,使社区成员能够掌握必要的文化艺术知识,具备基础的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正确导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二)促进青少

年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创造精神。通过文化艺术教育,使青少年艺术与科学思维能力相互渗透交织,开发其智力与创造意识。通过艺术独特的文化培育功能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行价值引导,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

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为老年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供便利条件,实现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培养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适应能力。

(四)有利于区域性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区域性文化艺术以地域特色鲜明、受众群体集中为主要特征,使得这一类文化艺术的传播受到限制。社区文化艺术教育的推广使本地文化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形成规范组织来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但实现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还能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交流使文化艺术得到升华。

二、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开展初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缺乏规范化和专业化。作为社区艺术活动合理开展的基础制度保障,针对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活动有序地组织和进行。社区文化艺术组织多为自发性,运行机制不够规范,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性的教育辅导教师短缺,致使社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参差不齐,影响参与者的学习热情。第二,艺术教育活动数量不足、内容单一。从数量来看,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数量总体供不应需,规模小。从内容来看,目前社区艺术教育多表现为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但艺术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不应只限于单一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艺术赏析、摄影培训、茶艺等一些社区群众希望参与学习的项目,应积极开发和推广。第三,群众参与程度不够,受众层次单一。当前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对象集中为老年人和青少年。老年人艺术教育活动多为合唱、广场舞、书法或戏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习。青少年艺术教育活动表现为社区或个人自发进行的舞蹈或乐器学习。社区艺术教育受众年龄层单一,没能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艺术需求。另外,受到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各地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也成为社区艺术教育工作在全民范围内开展的制约因素。

三、完善社区艺术教育的建议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形象体现的前沿阵地,在社区中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有益于提升整体公民素质,开发公众艺术潜力。要共同努力完善社区艺术教育体系,从而实现社会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首先,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社区与高校合作机制。政府要完善与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社区组织规范运行,另外建立专项资金,完善社区艺术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备。社区可与高校合作,请专业教师来社区进行管理人员培训、开设艺术教育讲座,真正实现艺术教育全民化,将艺术带到群众身边。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与志愿者服务体系,既为社区艺术教育提供专业型人才,也锻炼了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强调专业性与娱乐性整合。开办社区艺术大学,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和场所满足公众艺术学习诉求,整合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关注当地特色性的艺术文化发展,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公众艺术需求的拓展,如花卉培植鉴赏、服装设计、传统乐器学习等。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媒介,营造文化艺术氛围。普及艺术专业知识,一方面可培养公众艺术学习意识与态度,另一方面实现公众审美导向的科学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克服地域性的局限,利用其传输速度快、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开发艺术教学APP、网络课程,建立网络社区,实现艺术知识共享。

四、结语

艺术教育是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我国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要想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艺术教育体制,就要以社区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网络化、社会化,从而提升社会整体文化艺术水平。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8篇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参与度不高、活动量多而质次、与专业联系较少的校园文化活动现状,能更好地满足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的需要。首先,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作为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先进典型的代表,起着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具有导向功能、辐射功能,能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先进性方向,促进广大师生主动学习、参与。其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具有凝聚功能。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一种具有名牌效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其较高的知晓度、美誉度和普及度,很容易被学校师生们了解和接受,且品牌所代表和蕴含的学院精神、价值主张、人文特色会对广大师生产生磁场作用,吸引、凝聚着众多师生来参与。从而极大地提高师生对品牌的吸引力,进而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我院培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情况及发挥的作用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自2005年筹建以来,顺应“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代旋律,面向湖南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产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宗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社会服务等教育教学活动。而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就是围绕如何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高素质、高技能设计类人才开展的,为实现学生能想、敢想、能说、会做的教学改革目标搭建校园文化平台。

(一)我院培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情况我院每年上半年的社团文化艺术节和下半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经过几年积累和沉淀,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1.“艺术设计”专业类品牌活动目前,我院已连续开展了六届社团文化艺术节和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其活动有视觉传达系以“美丽校园”、“最美笑脸”等为题的摄影比赛活动、以“绘新绘色”百米画卷、世界大学城空间刊头设计等为题的平面设计类活动、有环境艺术设计系的“红旗手绘”等立体建筑设计类比赛活动、有服装艺术设计系的“穿针引线”、装饰艺术设计系的“COSPLAY”等动漫类活动。这些“艺术设计”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我院的专业特色,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技能锻炼的内容,每项活动学生参与人数在开展范围内都达到50%以上。2.人文教育类品牌活动以人文教育、传统文化的熏陶、党团员教育等为基础,积极整合,我院形成了涵盖面较广较深的人文类品牌活动。如目前我院根据已有的雷锋活动月、读书活动月,“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感恩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丰富和提升形成品牌。一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意识等的养成。具体活动表现为“3.15维权活动,为你、为我、为大家”系列活动(如3.15权益知识抢答赛、权益竞猜小游戏等)、“设计之我见”征文比赛、“我的就业之本”主题班会等。二是通过学习工美史、设计史、湘绣史等课程,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具体活动表现为“谈古论今、我是一名设计师”校园文化艺术节辩论赛(研讨会)、“我心目中的设计名人”主题班会等。三是积极开辟实践服务基地,加强实践服务能力的锻炼,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体体现在“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和“文明交通劝导员”、“四点半学校”义务支教、暑期“三下乡”等党团员先锋队志愿服务、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等。四是举办优秀毕业生成长成才励志报告会和成功校友创业报告会。

(二)我院培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所发挥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育人效果。很多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得自身素质在各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同时带动学院的校风、学风进一步改变提高。1.学生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明显:学习上由以往的被动学习甚至不学习到现在的主动学习、喜欢学习,课堂到课率也由以前的80%—90%上升到现在的98%以上。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同学也由以往的寥寥无几到现在学院党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都要举办几期才能满足需要。学生普遍热心公益事业,充当“文明交通劝导员”、参加敬老院服务活动的学生争先恐后。学生自强自立、奋勇拼搏,如我院学生蒋桐万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项各类比赛捷报频传,如我院学生参加“真维斯”服装设计大赛以优异成绩获得免费去加拿大学习深造的机会。3.毕业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较高。近年来,我院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其中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熏陶、影响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品牌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创新创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评价普遍好。

三、高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培育路径

(一)以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为魂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人文素质教育引导系列活动,即以一般文化素质、精神品格、职业素养教育为指导开展的系列活动是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培育的精髓所在。目前90后作为大学生的主体,出现很多挑战传统道德观念的观点和行为,并且为社会所关注,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审视和改进现有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就是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培育应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对传统的校园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将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有机的结合,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以专业能力提升引导为径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引导系列活动,即在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衔接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型和理论研究型的各类专业赛事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我院以社团文化艺术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为依托,正在不断挖掘和打造专业性较强且参与度高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以此来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为推动专业能力的提升,培养设计专业人才,我院专业能力提升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着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展针对专业知识巩固提升拓展的各类比赛类活动。为联系专业课堂,衔接专业理论知识,视传系连续开展了以“美丽校园”、“最美笑脸”等为题的摄影比赛,这些活动全程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策划、组织、实施,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与学生所学专业挂钩,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与巩固提高。同时还有我院连续开展了两年的“梦想绽放”毕业设计作品展示开放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院奖”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2.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开展的各类创业规划大赛类活动。近年来,我院积极组建由招生就业处、团委牵头的各院系大学生创业规划大赛;建设大学生创业街;每年投入一定的学生创业经费,用于邀请专家讲座、学生调研、学习等,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以湖南省黄炎培创业大赛、益阳市“挑战杯”创业规划大赛、各院系创业规划大赛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思考与规划。3.引进企业、社会资源融进校园文化,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具体活动表现为:(1)利用社会企业资源,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创造机会,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职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定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优秀毕业校友、实践专家开展“面对面”交流、致美讲坛等活动。(2)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仿真实训室、仿真工作室,为学生参加杜会实践锻炼搭建平台。通过各项技能大赛,定期轮派优秀选手去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作业即产品,真正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搭建人文素质教育引导系列与专业能力提升系列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需学院高度重视、师资力量更进、校企合作充分展开。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单凭学生工作部门、团委是不可能有效开展起来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如应进一步加强思政队伍力量,配备校外辅导员、实践专家,创建社会实践基地等。

(三)结合院校、企业和学生实际需求充分挖掘优势项目和资源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培育中,我们不能盲目开展多而次的校园活动,而应结合院校自己的实际情况,多角度认真开展企业和学生需求调研,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充分挖掘优势项目和资源,即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想出来、由谁来主办由学生提出来,开展对各专业知识领域职业能力的匹配分析活动,以便创造性地开设与专业相适应的校园品牌活动,并定期做好效果反馈调查。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实践;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18-01

一、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的重要性,主要由三方面的要素构成

(一)时展的需要

任何文化艺术都是一定社会活动的精神产物,不可避免地会打上相应的社会烙印。不同时代生发的社会文化艺术,必然带有不同时代的特征。群众文化艺术作为一定社会精神产物的组成部分,同样要受到时代观念的影响,为一定社会条件所制约,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繁荣,在物质条件上为满足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全面拓展提供厂可靠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向群众文化艺术提出了更为多向性的要求。特别是社区、乡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兴旺,各类群众文艺节目频繁投入综艺演出,便反映出综合艺术实践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时展的需要与群众提高文化艺术活动质量的意愿相统一,是综合实践必要性的最基本表现。

(二)自身提高的需要

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是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推动这种递进式提高的关键,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自身的提高。即使是初期的自发性娱乐活动,参加活动的群众在获得一定满足后,便会自然产生新的需求,进行新的娱乐尝试。随着社会的演变,不同时期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者在传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会产生跟当时社会思想观念同步的更高层次的活动需求,投入新层面上的实践活动,由此不断推动群众文化艺术向前发展。当代群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已经由单向性选择往多元化选择拓展。与此相适应,必须提高组织活动的水平和质量,个人必须获得更多综艺才能,也就成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组织者自身向新层面提升的需求。这些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才能实现。

(三)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

时展的影响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者自身提高的需求,是促进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因素,而群众文化艺术本身的发展更需要在文化艺术趋向、活动样式、培训骨干能力等方面的丰富和提高。在现代文化艺术潮流的影响下,群众文化艺术频繁参与各种综合艺术演出,跟专业文化艺术的学习交流更加密切,从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身整体水平。而且,由于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活动中的主流意识不断增强,使它越来越注重各个种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发挥综合艺术优势,已经成为群众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社区、乡镇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兴起,不仅扩大了活动范围,更反映出它所具有的多样化特点,正在成为艺术普及的新亮点。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整合才能的艺术辅导骨干队伍势在必行。群众文化艺术呈现的这些广泛性发展需求,把综合实践推向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二、如何进行综合实践

作为一门教学的课程,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具有十分鲜明的包容性和系统性特征。在整个课程中,不仅融合多种技艺才能于一身,包含各种知识理论于一体,而且从辅导知识、技能掌握、整合应用到策划组织、编排创新、综合体现等方面,形成了系列,贯穿于实践过程的始终。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思想方法,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正确认识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规律的大门,引导人们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综合艺术的实践。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两种现象需要引起注意:一种是轻视理论指导的现象,认为实践本身就是行动,只要去做就行;一种是忽视实践体现的现象,觉得理论上都已经懂了,不用实践也可以。

(三)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积极掌握和充分运用知识技能,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贯彻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教学原则的主要途径,它贯穿于综合实践的整个过程之中。积累的知识越丰富,掌握的技能越全面,运用时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的能力也就会更强。

(四)加强独立构思和创造能力

策划与导演的基本知识技能,是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教学的两项重要内容。策划需要构思,导演注重创新,掌握这两种基本能力,直接关系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总体构思是策划的纲要。具有创意的构思,是策划者亲身探求和实践体验的结果。在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教学中,根据创意的内在发展规律,加强策划的独立构思意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艺术专业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 社区 文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日渐完善。社区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①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城市公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大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文化艺术教育成为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文化艺术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艺术教育是以社区成员为主要教育对象,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开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并满足社区成员需要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是与我国传统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重要教育内容。文化艺术教育不仅是对艺术学科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审美意识的养成及审美能力的提高。②

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一)开展艺术教育,提升群众文化艺术修养。大力开展文化艺术讲座、艺术品展览等活动,使社区成员能够掌握必要的文化艺术知识,具备基础的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正确导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创造精神。通过文化艺术教育,使青少年艺术与科学思维能力相互渗透交织,开发其智力与创造意识。通过艺术独特的文化培育功能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行价值引导,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三)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为老年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供便利条件,实现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培养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适应能力。③(四)有利于区域性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④区域性文化艺术以地域特色鲜明、受众群体集中为主要特征,使得这一类文化艺术的传播受到限制。社区文化艺术教育的推广使本地文化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形成规范组织来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但实现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还能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交流使文化艺术得到升华。

二、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开展初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缺乏规范化和专业化。作为社区艺术活动合理开展的基础制度保障,针对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活动有序地组织和进行。社区文化艺术组织多为自发性,运行机制不够规范,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性的教育辅导教师短缺,致使社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参差不齐,影响参与者的学习热情。

第二,艺术教育活动数量不足、内容单一。从数量来看,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数量总体供不应需,规模小。从内容来看,目前社区艺术教育多表现为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但艺术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不应只限于单一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艺术赏析、摄影培训、茶艺等一些社区群众希望参与学习的项目,应积极开发和推广。⑤

第三,群众参与程度不够,受众层次单一。当前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对象集中为老年人和青少年。老年人艺术教育活动多为合唱、广场舞、书法或戏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习。青少年艺术教育活动表现为社区或个人自发进行的舞蹈或乐器学习。社区艺术教育受众年龄层单一,没能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艺术需求。⑥另外,受到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各地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也成为社区艺术教育工作在全民范围内开展的制约因素。

三、完善社区艺术教育的建议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形象体现的前沿阵地,在社区中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有益于提升整体公民素质,开发公众艺术潜力。要共同努力完善社区艺术教育体系,从而实现社会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

首先,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社区与高校合作机制。政府要完善与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社区组织规范运行,另外建立专项资金,完善社区艺术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备。社区可与高校合作,请专业教师来社区进行管理人员培训、开设艺术教育讲座,真正实现艺术教育全民化,将艺术带到群众身边。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与志愿者服务体系,既为社区艺术教育提供专业型人才,也锻炼了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强调专业性与娱乐性整合。开办社区艺术大学,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和场所满足公众艺术学习诉求,整合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关注当地特色性的艺术文化发展,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公众艺术需求的拓展,如花卉培植鉴赏、服装设计、传统乐器学习等。

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媒介,营造文化艺术氛围。普及艺术专业知识,一方面可培养公众艺术学习意识与态度,另一方面实现公众审美导向的科学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克服地域性的局限,利用其传输速度快、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开发艺术教学APP、网络课程,建立网络社区,实现艺术知识共享。

结语

艺术教育是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我国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要想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艺术教育体制,就要以社区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网络化、社会化,从而提升社会整体文化艺术水平。

注释: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②黄昌海.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2007(5):118-122.

③王英.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9(1):201-205.

④⑥秦晶.论社区艺术教育的发展[J].艺术科技.

⑤朱名燕,卢悦,魏平,唐榕.成都市城乡社区文化活动建设调查报告[J].成都大学学报,2009(4).

作者庄海鑫系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下一篇:酒店信息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