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基础范文

时间:2023-09-08 11:07:08

土地管理基础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土地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

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包括: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和法规的制定,各种法律和行政规范的执行;对于土地信息进行确定,并予以科学评价;对土地进行登记和颁证工作,确定土地的所有人、使用者和相关关系人;统计土地相关信息,并予以及时整理和上报;及时制止土地违法事件,调节土地权属和使用等方面产生的纠纷。

1.2、土地管理偏离了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

在早先的土地管理改革中,国家对于乱占土地的政府违法行为,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的现象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但是在采取改革措施时,将土地的审批权上交给了中央和省级,这种做法无疑是将行政管理改革重心上移,违背了行政管理改革的基本要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强化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符合了国际可持续发展管理所主张的原则,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土地管理,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管理的效率低,成本高:地方的每一亩地都要上报到中央,审批报件的程序又十分的繁杂,报批和审批部门也面对着繁重的工作量,更是叫苦不迭,导致地方政府不可能将土地文件及时的进行申报,而采取成批上报的方式,这样又会造成取得报批结果时间延长的现象;省和中央并不可能对每一个申报材料都进行核实,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审批时也仅仅是通过文字和图件进行办公,这种脱离了地方政府作用的形式主义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工作效果。

1.3、土地产权认识方面的问题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虚置,很容易造成集体土地流失,保护耕地的效果不明显,我国的土地分配不够清晰,导致土地国有和集体权属混乱,一些土地利用者的势力不断扩张的趋势。

2、强化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有效性的措施探讨

2.1、提高土地管理者专业水平

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土地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土地管理人员,缺乏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土地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加上一些土地资源管理人员缺乏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划和认识,导致其土地资源管理思想的落后,直接影响土地管理上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应当加强对土地管理者,尤其是基层土地管理者进行土地管理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土地管理者的土地管理专业技术水平,打造高素质土地管理队伍,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

2.2、建立合理的土地供应机制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严格的根据土地供应的相关计划,控制近、中以及远期的土地开发总量供应量,有效地把土地的存量盘活,严格把控土地的具体使用方向,对有限的土地要采用限制过量开发的原则,尤其是对于高档商住以及娱乐设施的建设。对于年度的土地供应总量要保证其在中、远期调控的基础上实现确定,坚决不可以搞平均主义。在工作中只有将近、中以及远期相结合,有效地控制土地的供应量,以此才能使得土地市场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有效保证政府从土地批租中获得相应的收益。除此之外,还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建立起相应的用地计划指标体系以及主要包括交通、市政公用设施以及房产开发的等等各项的相关专项指标。以此才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效地保证城市各项建设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2.3、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

政府通过对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以此能够有效地保证土地资产牢牢地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是也正因为此,应注意减少对土地的二级以及三级市场的干预,要在实际的发展中积极的放开搞活土地使用权,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运用相关的供地计划以及地价、规划等等对相应的土地市场实现宏观上的有效调控以及合理指导。要特别的注意:政府在垄断土地供应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地价的有效控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当房产的价格出现暴涨的情况时,要多推出一些相关土地平抑的地价;而到房产价格下跌的时候就应该紧缩供给,以此防止相关地价的滑落。

2.4、建设“组团式”的城市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与发展,城市与其周边的乡镇之间的边界也慢慢模糊了,呈现出一种连绵的城市态势。而“组团式”主要是根据城市网络中不同的能性、能级以及能位等来设计的,因为城市的网络体系结构其实也是一个地方内的城市体系的点、线、面三者空间上的组合。另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点也是想找到一种既可以形成等级有序的城市空间体系,又便于城市的扩散和集聚。其实从国外的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不难发现,“组团式”模式是目前最优化的组织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生态问题,还可以加快城市紧凑的发展。

2.5、积极引导土地供应时机和空间分布

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土地的批租工作,要注意选择相应恰当的批租时机。首先要顾及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有效地协调好多个房产项目的开发时间,合理的控制好房产批租地块的数量以及类型,有效地避免出现房产供过于求的情况。比如:在香港机场快线沿线的具体土地批租中,其采取的就是分期分批的形式,有效地避免了在同一时间,出现过量的单位推出市场的情况。而华盛顿的北法拉嘉车站周围的相关土地批租,同样是等到市场状况得到好转的时候才得以进行,而不是盲目的推向市场。除此之外,对于土地的批租要注意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升值的同时进行批租用地,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比如:新加坡政府在公布快速轨道交通的具体走向前,就先进行沿线土地的收购工作,最后等到快轨建成之后再抛出这些土地,以此使得土地的增值的收益最终归政府所有。

2.6、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监管力度

在发展经济和推行城区建设时,应当注重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并对土地的利用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和城区扩建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当成立相关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明确土地管理责任,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监管力度。对土地使用采取政府牵头、各职能联合审查的机制,同时严格实施土地供给制,对土地使用进行集中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此外,严格审查用地,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相关部门应当对土地使用进行严格审批,拒绝批准任何缺少预审的项目,如有违规划、相悖国家相关政策、预审未通过以及相关补偿款无法落实等项目,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2.7、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缺乏土地节约和集约管理意识,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因此,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应当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实现耕地与其他生态的和谐,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对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计划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注重空间限制和用途限制的有机结合,有效缓解城市扩建与土地资源间的矛盾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3、结束语

土地的管理工作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身为代表政府的土地管理人员要拥护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管理。身为个人,我们需要学会保护自有的土地,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不浪费国家一厘土地,做真正的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人民要团结一致,努力做好我国土地的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手法,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单英.关于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4,14:57.

[2]张殊夏.适应土地管理新形势加快土地档案现代化[J].才智,2014,22:321.

[3]汪礼来.浅析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江西建材,2014,20:290.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础测绘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

现阶段,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迅速,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今后一段时期,上述矛盾还将继续存在,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经济建设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测绘的成果数据是各项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基础测绘成果是认识世界、利用自然不可或缺的媒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及延伸,急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土地管理行政管理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宏观管理,实现科学决策。由于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是服务与被服务、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如果进一步把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基础测绘的技术、成果等优势,不仅能为土地管理提供服务和保障,也能更大范围地发挥基础测绘的作用。

1.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

1.1.1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1.1.2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1.1.3本区域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1.1.4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对前述项目的内容进行复测或者更新。

1.1.5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1.2基础测绘的服务功能

1.2.1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服务。

1.2.2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1.2.3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1.2.4可以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服务。

2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分析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基础测绘作为前期性、基础性工作,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进行动态控制,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等方面:

2.1地籍管理需求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

2.2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2.3耕地保护工作需求

鉴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决心采取世界上最严厉措施、最严格制度来保护耕地,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借助基础测绘成果先后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开展耕地数量质量、耕地后备资源普查等专项工作。

3基础测绘对于土地管理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税收等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基础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应用领域的最高形式,它向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管理办公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全方位地考虑土地问题的方方面面,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4钦州市基础测绘工作已经成为土地管理工作飞跃发展的瓶颈

钦州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起步较晚,1993年钦州市城区才有了第一批65.75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2001年才有了第一批100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在随后的几年的时间中,钦州市地形图的测绘和更新一直紧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步伐,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对基础测绘工作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能及时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更新,致使土地信息更新跟不上土地管理工作发展的步伐。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5把土地管理和基础测绘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基础测绘实施,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快速发展

为了改变钦州市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较差的现状,明确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测绘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基础测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钦州市国土资源局本着统筹规划、保证重点、满足急需、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全市经济和城市规划发展,构建数字钦州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地理框架建设的需要,组织编制2008—2020年钦州市基础测绘规划,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础。

5.1空间基准体系建设,为土地信息获取提供了技术保障

5.1.1建立钦州市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近期布设D级GPS控制点18个,于2007年布设完毕,控制整个钦州市市本级,控制面积约4542平方公里。另外,2007年布设E级GPS控制点,共计51个点,控制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5.1.2启动钦州市CORS系统建设。在钦州市规划区约1089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4个固定基准站和1个网络监控中心,并辅以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建成高精度、高效率、高覆盖率的网络GPS系统。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如因特网和广播网,可24小时、连续地向各类需要测量和导航的用户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的信号。

5.2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籍测量与地籍实时修测的工作成果是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保持基本比例尺图的现势性,必须修测更新现有的地形图。根据钦州市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2006年正在进行钦州市主城区1:500和1:1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修测工作。2007年-2010年将对钦州市金光工业园进行1:1000地形图23平方公里进行修测。2007年修测金谷工业园1:1000地形图8平方公里。修测在原有数字化地形图基础上进行,并采用全数字化成图法修测。

此外,从节约型管理角度考虑,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地籍要素的测绘,从而避免重复测绘,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

5.3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根据钦州市发展的需要,建设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分三步走,首先,选择基础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各种子系统,如数据采集、管理和数据转换系统、基础地形信息和基础空间数据管理、应用与数据更新系统、地名库管理与应用系统、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等。其次,建立钦州市1:10000以下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初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最后,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数据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开展应用服务。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真实再现全市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全面了解钦州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支撑,并为可视化地掌握生态资源、模拟和仿真生态重建过程中重大决策实施提供基础支撑,确保我们能够科学地开发自然界,动态监测和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把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平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增值服务。例如:通过以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和正射影像图为数据核心,结合土地利用详查图,可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为数据核心,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专题数据,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可更好地分析耕地分布现状,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合理退耕还林规划方案,增强退耕还林规划的可操作性。

5.4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5.5推进钦州市信息化测绘进程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测绘 促进 钦州市 土地管理

现阶段,我国人均资源匮乏, 经济 发展迅速,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今后一段时期,上述矛盾还将继续存在,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因此, 科学 、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经济建设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测绘的成果数据是各项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 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基础测绘成果是认识世界、利用 自然 不可或缺的媒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我国 现代 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及延伸,急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土地管理行政管理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宏观管理,实现科学决策。由于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是服务与被服务、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如果进一步把基础测绘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基础测绘的技术、成果等优势,不仅能为土地管理提供服务和保障,也能更大范围地发挥基础测绘的作用。

1.1基础测绘的主要内容

1.1.1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1.1.2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1.1.3本区域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1.1.4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周期,对前述项目的内容进行复测或者更新。

1.1.5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1.2基础测绘的服务功能

1.2.1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服务。

1.2.2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1.2.3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1.2.4可以为 电子 政务建设提供服务。

2 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分析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基础测绘作为前期性、基础性工作,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进行动态控制,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土地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等方面:

2.1地籍管理需求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

2.2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2.3耕地保护工作需求

鉴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决心采取世界上最严厉措施、最严格制度来保护耕地,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借助基础测绘成果先后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开展耕地数量质量、耕地后备资源普查等专项工作。

3 基础测绘对于土地管理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税收等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基础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应用领域的最高形式,它向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管理办公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全方位地考虑土地问题的方方面面,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4 钦州市基础测绘工作已经成为土地管理工作飞跃发展的瓶颈

钦州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起步较晚,1993年钦州市城区才有了第一批65.75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2001年才有了第一批100平方公里的1:1000地形图。在随后的几年的时间中,钦州市地形图的测绘和更新一直紧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步伐,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对基础测绘工作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能及时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更新,致使土地信息更新跟不上土地管理工作发展的步伐。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5 把土地管理和基础测绘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基础测绘实施,促进钦州市土地管理快速发展

为了改变钦州市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较差的现状,明确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测绘的目标和任务,发挥基础测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钦州市国土资源局本着统筹规划、保证重点、满足急需、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全市经济和城市规划发展,构建数字钦州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地理框架建设的需要,组织编制2008—2020年钦州市基础测绘规划,为土地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础。

5.1空间基准体系建设,为土地信息获取提供了技术保障

5.1.1建立钦州市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近期布设d级gps控制点18个,于2007年布设完毕,控制整个钦州市市本级,控制面积约4542平方公里。另外,2007年布设e级gps控制点,共计51个点,控制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5.1.2 启动钦州市cors系统建设。在钦州市规划区约1089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4个固定基准站和1个 网络 监控中心,并辅以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建成高精度、高效率、高覆盖率的网络gps系统。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如因特网和广播网,可24小时、连续地向各类需要测量和导航的用户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的信号。

5.2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目前,地籍图件内容陈旧、现势性差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且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测制与更新体制。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籍测量与地籍实时修测的工作成果是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现势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保持基本比例尺图的现势性,必须修测更新现有的地形图。根据钦州市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2006年正在进行钦州市主城区1:500和1:1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修测工作。2007年-2010年将对钦州市金光 工业 园进行1:1000地形图23平方公里进行修测。2007年修测金谷工业园1:1000地形图8平方公里。修测在原有数字化地形图基础上进行,并采用全数字化成图法修测。

此外,从节约型管理角度考虑,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地籍要素的测绘,从而避免重复测绘,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

5.3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根据钦州市 发展 的需要,建设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分三步走,首先,选择基础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各种子系统,如数据采集、管理和数据转换系统、基础地形信息和基础空间数据管理、应用与数据更新系统、地名库管理与应用系统、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系统等。其次,建立钦州市1:10000以下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初步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最后,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建立钦州市基础地理数据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开展应用服务。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真实再现全市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全面了解钦州市的 自然 地理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支撑,并为可视化地掌握生态资源、模拟和仿真生态重建过程中重大决策实施提供基础支撑,确保我们能够 科学 地开发自然界,动态监测和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把握发展 经济 和保护环境的平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增值服务。例如:通过以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和正射影像图为数据核心,结合土地利用详查图,可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为数据核心,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专题数据,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可更好地分析耕地分布现状,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合理退耕还林规划方案,增强退耕还林规划的可操作性。

5.4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5.5推进钦州市信息化测绘进程

信息化测绘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空间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 网络 化社会化为特征,强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强调对测绘成果的再加工、信息整理、综合分析和深层次应用,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相符的。在思想上,测绘单位要改变观念,由提品转换到提供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在技术上,要跟踪国际测绘科技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组织快速空间定位、智能数据获取与生产、网络管理与分发服务中的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改造和完善现有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在管理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创新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化测绘建设稳定发展。

参考 文献 :

[1]钦州市基础测绘规划(1997-2010年).

[2]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在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作用.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村土地;问题;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是当前土地工作的核心,要发挥土地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和中心价值,必要尊重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实际,这样才能达到土地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功能性。现实中要对土地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确定的价值加以发扬,形成管理、价格、机制、储备、制度方面的重点思考,从长远的角度力促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其更能适应发展的局势和未来的趋向,以灵活的政策和防止实现对土地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打造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工作的新发展。

1.土地管理的现状

1.1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

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包括: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和法规的制定,各种法律和行政规范的执行,对于土地信息进行确定,并予以科学评价,对土地进行登记和颁证工作,确定土地的所有人、使用者和相关关系人,统计土地相关信息,并予以及时整理和上报,及时制止土地违法事件,调节土地权属和使用等方面产生的纠纷。

1.2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土地制度,这是由一系列法律和制度所规定和保证的,从宪法上看,规定了我国国家制度,因此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只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管理制度。同时,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土地的使用推行有偿使用的原则。我国奉行环境保护和粮食自给自足政策,因此,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有耕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表述和重点体现。可见,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非常广泛,新时期要在扩大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基础,尊重基础的实际要求基础上,形成对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更好地实践。

1.3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性法律

《宪法》、《土地管理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等法律和规范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性法律,这些法律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给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带来指导,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形成了手段,上述法律的全面执行是繁荣土地市场,促进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的根本。

2.目前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面临的问题

(1)没有落实健全的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对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最近才被提及,本来土地可持续管理制度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目前社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所以该项政策的落实一直没有具体付诸行动。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土地面积较大,且可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加上各地区土地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使用的需要情况有不相同,所以国家关于统一的土地可持续管理制度的制定比较复杂。

(2)相关可持续土地管理制度的指定人员对我国土地现状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土地的评估不能充分考虑到全方面,所以导致制定出来的相关政策制度也是比较片面,没有严谨的科学性和实际性,实际管理工作落实中也不能做到对土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

(3)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落实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工作,而且在管理工作中,由于其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导致在管理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找出解决对策,也导致了土地的可持续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土地的可持续管理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目前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和分布不均匀,所以对其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就比较麻烦,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来完善各级管理工作,少了财政支持,对于土地可持续发展来说就没了力量源泉。

3.改变土地管理中问题的相关对策

3.1依法行政,落实政策

土地管理法的中相关权利能否得到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群关系是否紧密,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提升其政治觉悟,使其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依法行政,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百姓的利益和人民的富裕尽自己的一份力,政策的落实可以使得广大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3.2努力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

要在农村地区普及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使农民了解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的制度,从而使得他们对国家的土地政策更加了解,更好地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明确自己的义务,对农村的干部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提升其法律的意识,使其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就可以使其转变工作的思想,端正作风,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对于土地承包,要以稳定和健全的承包关系为前提,做到有偿,自愿并且依法进行土地承包,并不断地探索新的机制,使得土地的流转更加顺畅同时使农民的土地利益更加有保障

3.3做到保护耕地和发展经济两手抓

现在,我国越来越意识到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加大了土地管理的力度,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努力做到既保护耕地又发展经济,转变原有的传统思想,与时俱进来给农民创造更多的利益,使其生活更加有保障,要积极地开发新的耕地,并加大对旧城以及老村的改造力度,将闲置的基地充分地利用起来,努力使得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3.4提高土地补偿的标准

目前征收农村的土地补偿标准太低,并且土地增值分配非常的不合理,这使得广大的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引起极大的不满,同时土地补偿标准太低也导致现在大量的耕地被人以极低的代价征用,造成耕地的大量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尽快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出台一些政策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在对土地补偿标准进行计算时,除了要考虑到征地前几年粮食作物的价值外还要考虑到土地这一重要资源的市场价值,将补偿的分配机制进行适当的改革,使得集体和农民个人所享有的补偿比例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对于农民应该享有的补偿费要直接分到农民的手里,避免层层分拨层层被克扣的情况发生对于耕地征收要采用慎重的态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能仅仅为了招商而大量地征收土地导致农民失业,生活失去保障。

3.5管理中应该做到将土地信息系统和土地开发利用系统统一起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土地的使用和规划现状统一到比较直接感受到的层面,便于对土地的使用情况做统一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对所涉及的各个事项的分析,对工作中的不足能及时纠正,对下一步工作开展具有借鉴作用。并且通过数据智能留档,掌握最近几年土地使用的演变,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做好可持续土地长远管理规划。

3.6肯定可持续土地管理对我国土地发展的积极作用,财政部门为此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切管理工作只有在财政支持下才能有效开展,所以可持续土地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土地管理标准制定出土地管理支出费用,按照程序向财政部门递交财政支出申请,财政支出也应该做好土地管理中各项工作的经费的审核,给予财政支持,并做好财政费用支出监督,为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结束语:土地管理制度是国家重要的基础管理体系,土地作为人类从事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土地的使用和管理规划都是为了更好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来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来讲,我国可持续土地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能否做到可持续管理制度的确立和有关部门的认真落实管理工作就成为当前对土地可持续管理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谢志岿,曹景钧.如何制度化解决当前中国土地问题――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2,01:48-52.

[2]李中.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展望[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45-49.

[3]赵崔莉,刘新卫.浅析中国工业化不同时期的土地管理政策[J].资源科学,2012,09:1698-1704.

[4]陈银蓉.我国政府土地管理行为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

[5]仁,鞠成伟.论土地督察制度与土地管理模式改革[J].行政法学研究,2007,02:96-101.

[6]王万茂.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76-82.

[7]谢俊奇.试论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J].资源・产业,2002,06:37-42.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5篇

在1982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第一次对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作出调整,有关部门介入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改变了以前土地无人管的状态。1986年国务院成立超脱部门的国家土地管理局,改变以前部门共管的情况,成立相关部门,对全国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这比较上一次的改革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1997年起,党中央、国务院采用更加严格的措施来对土地地形管理与保护,并且增设土地资源部,对土地,矿场和海洋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管理和保护。从这三次改革中可以看出来,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制度从改革中诞生,同时也是在改革中变得更加完善。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而且,有效的管理了土地资源,为更好的利用土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也是土地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化,土地管理的职能就越是完善,政府在依法行政中,土地管理职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保护耕地是土地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几次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都把保护耕地放在重要战略目标,足以显示出国家对耕地的保护决心。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的同时,相关的土地立法也在完善,真正贯彻了有法可依的治国方略。

2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目前已经形成三维统一的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三维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所谓的三维统一就是指覆盖面广、保护力度强、政府和基层协调统一。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全国土地和行政辖区全部土地统一管理,包括地政土地和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另外在土地调查、评价等基础业务上,不管是地权的管理、土地的征用还是土地供给等业务,全部由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除此之外,在垂直方向上,各级政府下面都设有专门的土地管理部门,现在又对土地、矿产、海洋等国土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就进一步深化了土地管理制度。

2.2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经过三次改革,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但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建设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1)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现在是法治社会,虽然在土地管理中很重视立法,大众的但是法制观念还是很淡薄,知法犯法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执法力度明显不够。(2)土地管理是行政职能,但是有许多技术业务只有通过中介部门才能完成,由此政事企业职能关系不够清晰等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出现。(3)土地管理的各项业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已经全面展开,但是,目前为止,土地管理还没有形成高效运转的管理模式。

3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发展方向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维护土地公有制,调整土地纠纷,今后土地管理制度的发展的要以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原则,坚持我国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制度。(1)以保护耕地为重点。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有数据表明,我国人民生活需要的食物,其中有83%以上是来自自耕地的生产,我国以工业大国自居,但是归根到底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保护耕地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保护耕地要放在重要战略部位,并踏实落到实处。(2)完善地权管理体系。加强地权管理是加强土地管理的关键,因为土地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地权的管理。也只有加强对地权的管理,政府才能够顺利地进行税收工作。同样,也只有加强对地权的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对土地加以利用。因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不管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是用途管理,都需要地权管理来保证实施。只有管理好地权,就能管理好土地利用的其他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地权的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3)建立不动产统一管理体系。这里所得说的不动产指的是土地及土地定着物,包括土地上的房屋建筑、桥梁铁路等等,要加强对这些不动产的管理。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不动产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房地统一管理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规范,做出硬性规定,使统一问题可以真正解决。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日益完善。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维护土地公有制,调整土地纠纷,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部门综合发展的现状,合理的对土地进行规划,完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并且提高土地利用率。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土地管理;管理战略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资源,尽管我国地域辽阔,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土地占有面积较少,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在当前土地工作中,土地管理战略作为土地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于扩大土地管理工作范围及提升土地管理工作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土地可持续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好每一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有效的提升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水平,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资源环境也处于稳定的形势下,各方面都开始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恶化还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性目标,在可持续发展中,土地资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而且还维系着国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安全。陆地上自然资源需要依附于土地进行生存,一旦土地利用缺乏合理性,不仅会对土地资源自身带来较大的破坏,还会影响到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会对部分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时,土地会出现严重退化现象,还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局部地区出现严重的生态灾难,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土地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资产,不仅其自身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会产生更高的经济附加值。因此,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对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有效的发挥土地资源的多功能性,加快推进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实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实现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措施

(一)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在当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工作中,需要采取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及行业等多种综合性手段来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同时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有效保证,确保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真正实现。在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工作中,主要采用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用途管理及土地市场调节等三种基本手段。其中首先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来提前土地资源管理配置和科学配置的节点,通过全面评估和科学对土地资源进行预测,并利用动态管理、常态监测及有效预警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设计,确保土地规划设计的多角度、多目标及动态性。在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耕地及农业用地的配置和用途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有效的保证耕地的数量,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还需要充分的借助于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土地资源优化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土地管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在当前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有科学的数据和信息给予有效的支持,从而为土地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做好土地调查、评价、监测和统计工作,通过土地调查来更好的实现对土地基础数据的准确掌握,特别是要做好了土地覆盖和土地变更的调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工作的开展,确保更好的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需要在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土地评价工作,特别是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中的土地适宜性进行开展评价,这不仅能够为集约利用土地提供重要的支撑,而且还能够为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强化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监测工作,做好土地日常统计工作,实时对土地数据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为土地各项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推进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不仅有效的推动了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而且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土地信息的利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为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工作需要加快创新的力度,特别是需要在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实施过程中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土地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对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可持续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调查评价的技术集成等方面的课题要进行重点研究,加快各种新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有效应用,这不仅有利于土地管理可持续战略实施的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将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土地资源呈现出更为紧张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当前土地工作中,土地管理的可持续性是土地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手段及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强化土地管理的可持续性,有效的解决当前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我国土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伟丽.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53.

[2]张巍.加强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6):219-220.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7篇

测绘是一项基础性、前期性的工作,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在各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产业。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用来采集、测量、分析、存储、管理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新一代的3S测绘技术在各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

首先,测量环境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数倍;其次,图形数据采集和编辑均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保证了标准一致、资源共享,数据质量的准确无误,为测图和工程放样向数字化发展开辟了捷径。采用RS和GPS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更新和定位,作为GIS的数据源,这种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任务是建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其具有以下特点:1)改进了传统的作业方式;2)更新了专一图片模式;3)进一步加工利用成果;4)可作为GIS的信息源。我们知道,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精确地测量土地的面积,科学绘制地形图,建立详细的地籍资料,进而形成数据库。而测绘工作作为前期性、基础性工作,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细,精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土地管理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进行动态控制达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管理目标。土地管理对测绘工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耕地保护等方面。

其次,地籍管理需求土地管理的基础是地籍管理,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

第三,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需求随着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化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第四,耕地保护工作需求鉴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决心采取世界上最严厉措施,最严格制度来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借助基础测绘成果先后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开展耕地数量质量、耕地后备资源普查等专项工作。

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应用领域的最高形式。它向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土地管理办公的效率而且可以全方位考虑土地问题的方方面面,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测绘技术是改造和更新人们自身生存环境的一门重要学问,为高科技信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平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先导,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一代测绘工作者,我们要制定符合国家利益的测绘目标,吸取和发展传统测绘中的精髓,大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更新换代,充分利用3S集成技术及先进设备,把传统的手工测量向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开拓,从而开创测绘技术光辉灿烂的明天。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 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62-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情况的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比如各种房地产建筑占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多,土地资源日益稀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加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促进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土地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在实际的土地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测绘技术的应用,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的统计和利用。

1土地管理中进行测绘工作的必要性

在土地资源的管理中,要对各种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统计,一个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对土地的面积进行测量,绘制相应的地形图,便于对各种地籍资料进行掌握,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进行土地资源的统计与了解,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土地测绘。在土地管理中,应用土地测绘技术是一项基本的管理工作,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细的资料并且便于相应的管理部门利用资料进行土地的规划、管理可控制,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土地管理中应用测绘技术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运用测绘技术是进行地籍管理的需求,土地管理中的基础内容就是地籍管理,对地籍信息进行测量时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地籍测量是获得各种地籍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测绘工作,能够对土地一级相应的附着物的面积、位置、类型等进行测量和确定,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一定的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等,地籍信息系统对于土地管理而言也具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就需要应用相应的测绘工作。其次,对土地的利用现状的变更情况进行调查时也需要用到测绘技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种土地资源进行利用的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为了保持当前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能够合乎具体的现实情况,保证其准确性,应该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成果进行更新,对土地资源进行实时的监测与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进行相应的管理,提取相应的变化信息。第三,在耕地保护中也需要应用测绘技术。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因此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耕地要加强保护,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耕地,也是我国发展的一项基本的国策,因此在加强耕地的保护过程中,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对耕地的数量进行统计,实施耕地占补平衡,保护耕地的数量以及质量。比如国家制定的相应的计划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的确定,对耕地资源的普查等,都是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2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土地管理的水平不断提升。在土地管理中,土地测绘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即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管理中应用这几种技术进行测绘,有助于对各种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掌握,为土地管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2.1遥感技术

在土地测绘管理中,有很多时候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不能对所有的土地资源都进行亲身的测量,而这种情况要对土地资源进行测绘,就需要用到遥感技术。RS遥感技术是一种不需要直接与物体和目标进行接触,就能对物体和目标的各种特征信息进行有效掌握的一种的技术。比如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等,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土地测绘中,可以对各种土地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遥感技术的中的遥感有很多种,比如摄影、陆地、卫星导航等。根据波普性质的不同,遥感技术可以被分为很多种,比如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等。在土地测绘中,遥感技术主要是提供各种土地资源信息的技术。

2.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图形以及数据库的技术来对各种地理空间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一种系统,能够对测量、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等方面进行综合。GIS技术最开始是应用于建立与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有关的土地信息系统,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技术可以将地球表面的一些事物的空间位置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将其位置进行计算之后直观地显示出来。在建立各种土地信息系统时,需要对采集到的各种土地资源信息进行一种数字化的处理。在当前的土地管理中,都应用了GIS系统对相关的土地地理信息进行确定和分析,比如利用该技术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库,并且将其中的图形数据以及各种土地资源的属性数据进行结合,实现图形和数据分析的一体化,并且能够将各种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输出,为土地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2.3全球定位技术

全球定位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土地测绘技术,在当前的土地管理中,绝大部分都要用到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能够对被测对象进行点、线、面等位置信息的确定。精度高、效益高,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在土地管理中,GPS技术在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应用,尤其是GPS-RTK技术逐渐成为土地空间数据管理的重要手段。GPS-RTK技术是一种实时动态监控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对流动站进行一种实时的监控和定位,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其监测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是一种全新的GPS定位测量的方式。GPS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土地管理带来三维的地理数据,避免传统测量中带来的一些误差。

当然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加强了三种技术的融合,即形成3S技术,这也是未来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以GPS、GIS和RS为基础,将其中的几个部分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构成功能比较强大的技术体系,便于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

3结语

随着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利用逐渐增多,土地资源的匮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迫在眉睫,在土地资源的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利用各种测绘技术,对地籍信息、土地资源等进行了解,为土地管理的规划以及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华.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3(11).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9篇

[关键词]资源;管理;土地;统计数字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33-02

一系列可控资源在土地和资源管理中,都需要一定的土地作为基础,土地的利用和占用是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为基础的。土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建筑建设以及高速公路建设等进行了一定面积的占用,且目前仍处于土地占用的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应该深入研究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分析,以更加合理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土地资源。

1土地统计分析

土地统计的含义是指对土地综合利用的规划和保护,如土地质量、土地统计的数量、利用和分布情况等,是土地综合、系统记录、整理和分析的土地管理措施。土地统计不仅是土地的统计工作,也是统计过程数据的编制和统计科学思维的指导,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土地统计特征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分支,不仅是土地现状的闲置统计,也是土地是否被废弃的验证。

(1)土地的完整性。土地统计是对整个土地工作的研究,不仅是加强土地管理的控制,也是对现有土地资源的研究和规划。

(2)土地统计数量反映了土地数量和土地管理规律,土地统计不仅是当前对土地利用的规划,也是对土地全面管理和变化的分析。

(3)工具性土地统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土地管理手段,它不仅是基于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用软件、书面图和其他形式的调整,也是土地管理信息反馈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其他土地管理的特点是控制统计工作的特点,区域土地管理更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措施。

2土地统计的相关内容

土地统计工作是维护一定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规划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加强土地管理,制定一系列土地规划和相关制度的土地管理措施。

(1)土地统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土地管理措施,不仅是对土地的统计工作,也是当前土地面积、质量和所有权分配的统一规划。土地调查面积的控制不仅是对国家土地的汇总,也是对市、县、乡土地资源的一系列控制工作,其是利用一定的工作总结,加强土地评价的质量,具有一定针对性。

(2)土地统计使用的意义是保证土地的质量、分配和权属动态变化的主要态势,不仅保证了土地和人类生产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土地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为科学利用土地、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3)土地统计整理主要是基于土地的研究目的进行一定的土地管理工作,通过土地调查获得的土地统计,对土地管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使之系统化,保证土地管理和控制的总体特征,并对土地信息进行重新处理。在土地统计中收集的信息是整个过程的总结,是确定后的依据性文件。

(4)土地统计分析是土地管理的最后阶段,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土地总体数据和图片的分析。科学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是开发利用土地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土地管理法的调整。

(5)不同产业和不同领域土地开发的内涵不同,在土地管理中,土地开发是指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将土地转化为可利用土地的行为,包括荒山、贫瘠的荒地等。根土地利用后的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开发可以分为农业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开发两种形式。

(6)在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1985年~1995年,全国累计耕地面积7368亩,同期,非农业建设占用面积29.6亩。通过土地开发,能够有效弥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7)根据国家规划委员会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对中国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截至1991年4月,开发土地资源总量为11.01,占土地总面积的7.7%。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土地统计工作中土地分配的相关过程,分析了土地统计各阶段,以确保各个进程的协调发展。

3结语

土地管理基础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化;土地管理;策略

把信息化有效的运用于土地管理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对于土地的数据处理,从而更加有效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有助于土地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从而提高对于土地的管理质量。本文结合信息化策略在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运用,对于土地管理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信息化策略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的信息系统发展对于土地管理的信息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失去作用,使得土地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了一些创新的管理形式,如信息化策略的运用,从而有效的增加了工作过程中的时效性与针对性,能够让土地管理工作由于信息化策略的采用,而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尤其是对于土地工作的归纳、整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并且还能不断的完善土地的管理体系。

二、信息化策略对土地管理的现状

由于国土资源部门对于土地管理所提出的要求,因而客观的为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制度与管理环境,随着国土资源部门对于土地资源以及相关数据的建设,如此庞大的工作,如果采用土地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性的支撑,可有效的有土地管理实现信息化指出了方向。另外对于地方政府,也成为了推动信息化策略土地管理主要力量,地主政府可以通过土地管理信息化,有效的提高对于土地的整理效率,对于土地的资源、数量达到进一步的提高与丰富,使得每一寸土地都能够有效的利用起来。

三、土地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有些土地资源的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认识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其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一个合理、统一的安排。尤其是体现在一些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国土部门等,只是单纯的注重了土地的产出,而对于土地的管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对于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往往保持一种漠视的态度,最后导致了土地信息化管理过程出现硬件相对落后,而其软件水平不足,严重的影响到了土地信息的采集与运用,为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起到了制约型的作用。

(二)缺乏统一的技术与管理规范。由于一些应用软件的不合理,从而导致了土地管理信息化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能力差,导致了在信息化土地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没有相关的制度来把关。而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开展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一个基础,而就目前土地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从专业的技术体系、系统的管理体系,都有着相应的不完善不合理的问题出现,因而这种不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了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有效运用,经常会出现信息无法有效沟通的现象。

(三)应用层次较低。在进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国土的相关单位并没有对土地管理信息化达到行业应有的重视,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高新技术对于土地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支持,反而严制约到了科学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出现了土地管理信息化后管理工作的程度不高,效果不够明显,同样也影响到了信息化策略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所应有的作用。

(四)对信息化策略在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土地管理就是运用各种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达到一种科学、高效、准备的土地管理工作。由于所运用的高新科学技术也是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因而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需要土地管理工作也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改变,从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因此这是一个长期发展运用的过程。然而我国的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情况来不断的解决,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而需要在信息化策略的发展过程中做好长期建设的准备。

(五)土地管理信息化人才缺失。对于国土的相关信息化土地管理,其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够熟练的掌握土地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相关知识与技术,未能够使用土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除了对于土地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失之外,对于信息化土地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投入量也不足,现在很多的国土相关单位依然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对系统的维护不到位等,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信息化土地管理的工作。

四、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方法

(一)完善土地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出相关土地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规划与具体的管理方案,从而明确管理目标、方式等,并且在具体的土地管理过程中,积极的与其它部门相配合,从而达到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信息化土地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提高相关部门对于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认识,对信息化土地管理工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促使土地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能够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二)有效引入高新技术。对于在土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引入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土地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与数据提供相应的管理指标,从而有助于在信息化的土地管理过程中达到高新科技的应用,使得在具体的土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分类、数据处理等,让高新技术在信息化的土地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更高的价值与作用。其次在对高新科技的设备使用过程中,要有一个正确、规范的操作,这样有助于对土地信息相关数据采集的准确性,真实性。对于在信息化土地管理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软件、设备等,要注重投入量的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这些软件、设备的一个维护与保养工作,如软件需要进行定期的升级管理,而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与保养,从而确保设备与软件的正常运行,对于信息化土地管理发展提供一份保障

(三)注重人才的培养。在进行信息化土地管理过程中,人员的素质与技术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在信息化的土地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又要熟悉土地资源的管理相关知识,同时又能够熟练的操作运用计算机能力。因而在进行信息化土地管理过程中,需要具备有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才能够满足于土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需求,因而对于相关部门,应当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技能,不断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从而确保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合理规划土地使用。由于我国目前的信息化土地管理系统,还处于初步的建设发展阶段,无论是从人力还是设备、软件的设入上,都呈现出相对不足的状态,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土地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进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其次就是利用信息化土地管理,对于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在进行规划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意识,对于一些建设用地、绿化用地等有一个合理化的分配,然后具备一定的整体意识,在建设的同时进行合理的规划。

(五)加强化的安全性。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在给我们土地管理工作过程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与隐患,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于信息的安全性,由于利用网络在进行大量数据的存储时,方便了我们的查找与信息数据的更新,但与此同时,也会存在着土地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信息数据会由于网络病毒,所带来的盗取、信息泄露等隐患,而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这些相关的数据信息都与国家的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这些信息数据的泄露,将会为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与麻烦。因此,需要为信息化的土地管理工作建立起相关的防御系统,并且在最初的规划阶段,就应当把这种安全性的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并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有效保证在进行信息化土地管理的过程中,做好安全、保密的工作。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土地管理的这种工作模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运用范围不断的扩展,在地管理的工作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有效的运用信息化土地管理,可以对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进科学、准确的管理,对合理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信息化的土地管理模式有效的为后期的土地规划提供了现代化与数字化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信息化土地管理的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结合具体的信息化土地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隐患,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从而使得信息化策略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冲龙,刘刚.中国“数字国土”工程的方法论研究[J].地球科学. 2002(05).

[2]刘聚海,袁国华.国外土地信息系统概况[J].国土资源.2002(08).

[3]袁国辉,杨堂堂.基于GIS的城镇地籍和土地利用设计方案[J].测绘通报.2002(08).

[4]潘瑜春,钟耳顺,梁军.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土地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2(05).

[5]郑坤,张剑波,杨慧.基于MAPGIS的1∶50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球科学.2002(03).

上一篇:法律教育知识范文 下一篇:工商信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