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6:28

提高农产品品质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合理选择肥料 合理施肥方法

合理使用化肥既有安全问题,又有质量问题。所谓合理施肥,就是针对植物营养特性、土壤特性、作物生育期需要选择肥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因土壤、因作物合理施肥,坚持缺素补素,平衡施肥;确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合理调配养分;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一、针对土壤特性选择肥料

中国南北土壤差异很大,南方地区的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磷肥宜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北方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褐土等多呈碱性,磷肥宜用偏酸性的过磷酸钙;连续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也逐步酸化,且钙镁缺乏,磷肥宜选用碱性钙镁磷肥、磷矿粉等,既可调节土壤酸度,又可供应钙镁元素;有盐渍化特征的碱土、盐土,尤其是滨海盐土,易施用磷石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二、针对植物营养特性选择肥料

按植物种类、品种不同对养分需求不同,同一植物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产量水平对养分需求数量和比例不同;不同植物对养分种类有特殊反应;不同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也有差异,选择化肥品种应根据作物营养特点来科学选择。据研究,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一般蔬菜是喜硝态氮的作物,氮肥宜选用硝酸铵、硝酸钙等;鳞茎类蔬菜对硫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硫较多的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镁、硫酸钾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对硼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硼较多的硼酸、硼砂等;鲜食性的瓜菜如西瓜、甜瓜以及茶叶等对氯毒害敏感,不宜选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大白菜、番茄等易出现缺钙症状(干烧心、蒂腐病),宜用含有效钙较多的过磷酸钙和硝酸钙;水果、茶叶需要大量的有机肥。

三、针对作物生育期选择肥料

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吸收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生长时期选择不同的肥料。

1 种肥选用中性高浓度的复合肥料,拌种肥一般选择专用性强的肥料;

2 基肥可选用低浓度肥料,也可选用高浓度复合肥料;

3 追肥多选用高浓度速效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

4 灌溉施肥及叶面喷肥时,要选用高浓度、易溶解、残渣少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及种类繁多的叶面肥等。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增施有机肥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更显重要。研究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更新,激发原有腐植质的活性,提高土壤阳离子的代换量,有利于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性能、缓冲性能和作物的抗逆性能;有利于协调氮素均衡稳定、长效,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缓解施肥比例失调状况;有利于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减少蔬菜、水果等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四、选择合理的施肥方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种类、品种、不同部位有关,又与施肥技术和环境条件有关。在育种方面,把低硝酸盐含量作为育种目标之一是有意义的;在施肥技术与环境条件方面,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土壤中氮的浓度和氮的种类等有密切关系,土壤中氮浓度越高,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越高,尤其在后期。所以,施用氮肥宜早,且不宜过多。

五、发展专用、复合、特种肥

由于优质农产品对土质、肥料要求不同,更需要专用肥。例如,生产大蒜需要含硫较高的肥料,生产啤酒大麦需要减少氮肥的比例,生产500公斤水稻与900公斤水稻的配比不同。

另外,针对人体营养需要可生产特种肥。据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地质部和国家环保局调查,中国有22个省市的部分和大部分地区缺硒,影响2.5亿人的健康。有研究表明,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可以提高食品硒的含量。在菜花上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菜花中硒含量可达0.149mg/kg,是普通菜花含硒0.002mg/kg的75倍。

六、总结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生物;农产品品质;农业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面对我国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开始意识到微生物农业的重要性。从宏观上看,微生物农业属于一种工业型的农业,其主要通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实现的。微生物农业的广泛推广,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品质,而且还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微生物农业的含义

微生物农业也被称为白色农业。这种农业是一种工业化的农业,微生物农业的形成主要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使用各种高科技开发手段,对微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一过程就是微生物农业过程。微生物农业可以将微生物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就微生物本身而言,其具有超强的繁殖生产能力,并通过工厂化处理,能够生产出人类及动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品和保健品。微生物农业属于一种新型农业。微生物农业的发展系数较大,其属于高增值农业。

2.发展微生物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

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农药、化肥,这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无法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病虫害问题,如果通过农药进行防治病虫害,将不利于农作物的安全生产。生物防治病虫害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其具有很多优势,如: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等。目前我国应用微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效果较好,其值得广泛的推广,其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作物产品的品质。

微生物还可以混配在化肥、微量元素、有机饲料中,从而形成了微生物复混生物肥料。微生物复混生物肥料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而且还能够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从而使植物根际的微生物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微生物肥料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进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了植物抗病虫的能力。

3.发展微生物农业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微生物农业的发展前景比较客观。在实际的微生物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将有机废物变废为宝,可以间接的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微生物农业中,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将空气中的毒气及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清除干净,微生物农业是一项全新的产业,其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在农业粮食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对粮食的产量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严重的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对水体、土壤、大气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针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农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发现了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重要性。微生物农业的大力推广和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能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微生物农业可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有效的提高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4.微生物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实例

4.1简要介绍紫云英根瘤菌菌剂

紫云英是豆科黄芪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红花草,是重要的绿肥,饲料兼用作物。紫云英不仅能给土壤增加大量的新鲜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生产性能。因此,种植绿肥是一项必需的用地养地措施。紫云英固氮能力强,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体腐解时对土壤氮素的激发量很大,在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维持农田氮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效的紫云英根瘤菌菌剂在提高紫云英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效优质的紫云英根瘤菌菌剂,一方面在紫云英播种后能提高紫云英的产量,另外还能在土壤中形成多种有利菌株共生的良好根际生态环境,对水稻化肥利用率起到重要的效果。

4.2高效紫云英根瘤菌在选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紫云英根瘤菌的初筛:将粗筛出来的紫云英根瘤菌进行回接紫云英试验(水培法或沙培法)进行初筛,从播后结瘤时间、根瘤数、根瘤大小、根瘤颜色、植株含氮量和植株长势等指标筛选效果好的紫云英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的诱变育种:利用紫外诱变等生物诱变技术来选育出固氮效果更好、抗逆性更强的紫云英根瘤菌菌种。

4.3发酵生产工艺的研究

优培养基的筛选:利用摇瓶发酵、20L、200L自控发酵罐发酵,利用旋转组学设计和计算机技术筛选各功能菌种生长所需的氮源、碳源、矿质营养、添加剂和诱导剂营养配方,确定促进菌体生长的营养成分和最佳复合培养基配方。

高效吸附载体及其灭菌技术研究:通过考察菌种在不同灭菌条件(巴氏灭菌法,高压湿热灭菌法和γ-射线灭菌法)下的不同载体(褐煤,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存活时限以及载体中所含有的成分,将对菌体保存和对土壤的增肥及微生态作用等综合因素,确定载体最佳灭菌方法和最佳载体。

4.4应用技术研究

通过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检测紫云英根瘤菌产品的应用效果和稳定性,研究制剂不同剂型、浓度、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以及环境因子对使用效果的影响,再反馈信息进一步研究和调整发酵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出高效、持效的生物有机肥料产品。

5.如何运用微生物提高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5.1合理帅选菌株和应用联合菌群。

在深入了解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根据用途把几种所用菌种进行恰当、巧妙组合,使其某种或几种性能从原有水平再提高一步,使复合或联合菌群发挥互惠、协同、共生等作用,排除相互拮抗的发生。

5.2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

发酵条件、工艺流程、合适的载体、剂型、粘着剂的发展,尤其是在产品保质期方面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5.3应用价值较高的微生物产品

有机物料腐熟剂(或称发酵剂)、根瘤菌剂、生物修复剂(微生物区系、解毒、重茬等)、促生菌剂,生物有机肥等。其中根瘤菌剂作为微生物肥料中的一类重要品种,目前存在的根瘤菌剂产品质量不稳定、使用菌种的有效性低、接种后在种子上存活时间短、结瘤效果差、产品保质期短等问题未很好的解决。因此,这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由于接种根瘤菌剂还能有效降低和减轻豆科作物重茬的病害,根瘤菌剂在我国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

6.结束语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但在农业实际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在农作物的生长中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农药可以杀灭农作物在生产中的害虫和病菌,但不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也使农业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通过对这样问题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农业将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宏娟,肖德林,邓旭艳,张培松,邓仕槐.GM微生物制剂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李学民.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3篇

1 针对土壤特性选择肥料。中国南北土壤差异很大,南方地区的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呈酸性或微酸性,磷肥宜用偏碱性的钙镁磷肥;北方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褐土等多呈碱性,磷肥宜用偏酸性的过磷酸钙;连续施肥多年的大棚、老菜田也逐步酸化,且钙镁缺乏,磷肥宜选用碱性钙镁磷肥、磷矿粉等,既可调节土壤酸度,又可供应钙镁元素;有盐渍化特征的碱土、盐土,尤其是滨海盐土,宜施用磷石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2 针对植物营养特性选择肥料。植物种类、品种不同对养分需求不同,同一植物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产量水平对养分需求数量和比例不同;不同植物对养分种类有特殊反应;不同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也有差异,选择化肥品种应根据作物营养特点来科学选择。据研究,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一般蔬菜是喜硝态氮的作物,氮肥宜选用硝酸铵、硝酸钙等;鳞茎类蔬菜对硫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硫较多的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镁、硫酸钾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对硼的需要量较大,宜选用含硼较多的硼酸、硼砂等;鲜食性的瓜菜如西瓜、甜瓜以及茶叶等对氯毒害敏感,不宜选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大白菜、番茄等易出现缺钙症状(干烧心、蒂腐病),宜用含有效钙较多的过磷酸钙和硝酸钙;水果、茶叶需要大量的有机肥。

3 针对作物生育期选择肥料。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吸收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生长时期选择不同的肥料。种肥选用中性高浓度的复合肥料,拌种肥一般选择专用性强的肥料;基肥可选用低浓度肥料,也可选用高浓度复合肥料;追肥多选用高浓度速效化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灌溉施肥及叶面喷肥时,要选用高浓度、易溶解、残渣少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及种类繁多的叶面肥等。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增施有机肥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更显重要。研究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更新,激发原有腐植质的活性,提高土壤阳离子的代换量,有利于提高土壤酶的活性,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性能、缓冲性能和作物的抗逆性能;有利于协调氮素均衡稳定、长效,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缓解施肥比例失调状况;有利于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减少蔬菜、水果等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4 选择合理的施肥方法。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种类、品种、不同部位有关,又与施肥技术和环境条件有关。在育种方面,把低硝酸盐含量作为育种目标之一是有意义的;在施肥技术与环境条件方面,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与土壤中氮的浓度和氮的种类等有密切关系,土壤中氮浓度越高,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越高,尤其在后期。所以,施用氮肥宜早,且不宜过多。

5 使用专用、复合、特种肥。由于优质农产品对土质、肥料要求不同,更需要专用肥。例如,生产大蒜需要含硫较高的肥料,生产啤酒大麦需要减少氮肥的比例,生产500千克小麦与600千克小麦的配比不同。

果树施肥要进行叶色诊断,对症补充肥料。而且除氮、磷、钾肥外,还有各种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叶面肥等。肥料的专用化、复合化、多样化是世界肥料发展趋势。

另外,针对人体营养需要可生产特种肥。有研究表明,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可以提高食品硒的含量。在菜花上施用含硒有机复合肥,菜花中硒含量可达0.149毫克/千克,是普通菜花含硒的75倍。

6 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中国现在化肥使用量达4200万吨,约占世界的30%左右,但当前化肥利用率只有35%左右,与世界45%左右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改善现存的肥料生产结构、改善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石油危机的情况下显得更加迫切。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4篇

物理农业是指物理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在病虫害防治、保护环境、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缩短植物生长周期、提高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充分利用光、电、声、磁、等离子等物理技术,从而达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以达到农作物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稳产高产的目标,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物理农业目前在农业中的应用基本上可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在作物的提高产量、提升产品品质、产品的储藏和保鲜、病虫害防治与相关农业信息的采集。其次是通过土壤电处理消毒技术来解决土壤中的病虫害、种子等离子消毒技术可以防治土壤中病虫害的传播。另外,利用辐射、超声、磁场、激光等措施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

因为能够提高产量、提升产品品质、无残留、对人无副作用,所以物理农业成为现代农业新的研究方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 物理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发展物理农业技术有利于增长农民经济收入

通过采用物理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发芽率,缩短种子的出苗时间。并且在整个作物的生长环节中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因此在这方面农民可以节约种植成本以及通过缩短生长周期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另外,通过采用物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产品品质,以此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从以上情况来看,物理农业技术的运用后,农民通过降低成本、农作物增产、提升农产品品质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收入得到增加,也提高了农民对物理农业设备、技术使用和改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2 发展物理农业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

通过物理农业技术后,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去除农作物上的残留物。从而生产出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物”。结合目前全世界对食品品质的安全关注程度来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其价格也是普通农产品的数倍,农民也能够大大提高收入。因此,物理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3 发展物理农业技术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

目前我国在使用农药、化肥方面还不能按照土壤需要,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土壤、水源以及空气都会有污染,对环境和生态影响也非常大。另外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病虫的耐药性,而且越来越强,并且在一些物种上会有残存物。农民使用过化肥农药后,会通过雨水和灌溉污染水源,并且通过日晒和风吹,融入空气后污染大气环境,进入大气和冷空气结合后更容易形成酸雨。同时,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导致越来越多的鸟类因误食受污染的虫类而死亡或者繁育困难,正常的生物链遭到破坏。

发展物理农业技术能够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环境、保护生态,让农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2.4 发展物理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性意义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在粮食方面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这样一来在粮食问题上不受制于人,因此这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只有基础粮食充裕了,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只有在粮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请记住我站域名/的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大工业,才能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的提升,实现农产品品质升级,有利于打破国际农业贸易的绿色壁垒。欧美许多国家对农产品实行工业反哺,对进口农产品实行绿色壁垒政策,只有我国的农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大力发展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生产有机绿色产品,才能进入相应的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发展物理农业技术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具有国家战略性意义。

3 物理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1 在选种、育种上的应用

3.1.1种子处理机

通过处理过的种子可以提前10天左右出芽,并且出苗后农作物的植株基本一致,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幼苗良莠不齐的问题。这种机械播种速度为1000公斤/小时,使用寿命长达10-15年。

从各地的使用情况来看,改变以往的耕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些机械目前已经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广泛运用和推广。

3.2 在生长管理和土地管理上的应用

3.2.1声波助长仪

通过实际总结,声波助长仪对叶类蔬菜可以增产30%左右,对黄瓜、番茄等果类蔬菜可以增产25%左右,对玉米等大田作物能够达到增产20%左右。另外,番茄和草莓的甜度都大大提高,含糖量增加了20%左右。成熟期平均能够缩短7天左右。

从这类仪器自身来看,它用电量小、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因此这类仪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2.2纳米二氧化钛技术

纳米二氧化钛对需要光合作用的植物均有效果,它不但能够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能大幅增加产量和提高农作物品质。

3.2.3空间电磁场

这种技术能够使大棚内没有怪味和水雾,有效的提高了大棚内空气的通透性,增加了太阳光照,增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的去除了闷湿的空气,防止空气传播和土壤传播的各种病虫害,消解恶臭气体和农药气体分子,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4 结束语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农产品;仓储;物流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如何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产品仓储管理水平,成为除了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外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地,如何提高农产品仓储物流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产品仓储的相关概念

仓储是指利用仓储存放暂未使用的物品的行为,是物品在供需之间转移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的滞留[]。

农产品仓储指农产品离开生产过程,尚未进入流通流通领域之前,在流通过程中的停留。由于农产品有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以及易腐烂等特点在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上都有程度不同地要对农产品进行仓储,仓储的时间不同,要求不同,可以在产地仓储也可以在销地仓储,可以是现代化的仓储条件,也可以是传统的建议仓储设施。

二、中原经济区农产品仓储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仓储整体水平低,仓储方式落后

中原经济区农产品大宗物流主要是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但中原经济区的农产品产业链条和仓储设施设备落后,和市场需求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大多数批发市场的仓储功能较为单一,仓储水平较低。而且先进的仓储技术投入大,因此对于鲜活农产品进行仓储的冷库只有少数批发市场才有,大部分农产品仓储还是以常温或自然仓储为主,低水平的仓储条件难以适应越来越大的农产品仓储需求,不仅仓储成本高,而且损耗率大,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供销关系不稳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中原经济区农产品人口较多,分布较为分散,大部分农产品生产以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为主,因此在销售及仓储上也是传统一家一户的仓储销售占主导地位,这样分散的农产品流通方式难以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对接,经销商也难以与农户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而且农产品从生产到零售,要经过生产、包装、仓储、运输等过程,过多的中间可流通环节不仅加大农产品仓储难度,加大仓储的风险,也使农产品仓储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无法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使农产品仓储市场缺少龙头企业和大型批发市场的支撑带动作用。

(三)农产品仓储设备落后,先进仓储技术推广过程慢

中原经济区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农产品先进技术的推广的重视程度也不同,目前常规的农产品仓储技术仍然因为习惯、熟悉度、投入少等因素占主导地位。如中原经济区大部分农产品仓库为普通仓库,特种仓库(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极为缺乏,由于先进的仓储技术前期投入成本大,收益慢,长期的巨大效益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因此新技术推广程度慢。也因此农户在储存农产品时一般用简易仓库并混合储存、分散储存,甚至露天堆放,不仅如此,大部分仓库老旧,会出现上漏下潮,墙体裂缝,气密性差等问题,这些仓库的设施,仓储方式等跟不上农产品仓储的要求,使农产品的价值和品质大大下降。

三、农产品仓储问题解决方案

(一)加强仓储资源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仓储设施体系

加大投资力度,在现有仓储的基础设施上努力提升仓储水平,不断地对一些老化陈旧的仓库及仓储设备进行维修改造,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推广现代化仓储设备的使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选择优秀农产品,做好统筹工作。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但不可盲目跟风,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合理整合资源,形成科学的仓储形式。

(二)培育和完善农产品仓储物流主体,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程度

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且农民的合作意识不强,这些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难以对接,因此要鼓励全社会各类服务组织及农民介入农产品仓储物流市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采取“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农户+第三方物流+零售商”、“农户+物流配送中心+零售商”等不同模式,将农产品仓储环节中的储藏、保管、流通加工、包装等要素组合起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三)推广先进仓储技术的广泛应用

1、低温和准低温农产品仓储技术。

低温是指能将农产品温度控制在15℃以下,准低温是指能将农产品温度控制在20℃以下的储藏技术。低温仓储农产品能杀虫抑菌,抑制农产品呼吸,减少农产品干物质损失,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证农产品安全卫生,而且低温能有效延缓农产品陈化,确保农产品的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这是其它储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2、农产品品质监控技术 农产品品质监控技术是农产品仓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要控制农产品品质发生变化,尽量减少损失。品质监控要贯穿于收购和储藏环节。在品质监控方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快速取样、在线取样以及快速简便检测仪器的开发与推广。另外,要真正建立农产品品质分级制度,科学制定农产品仓储品质控制指标及判定规则。农产品仓储品质监控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新鲜、营养、安全的农产品流向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的绿色食品。

(四)发挥优秀的传统仓储方式的作用

菜窖是北方为防止农产品冻坏,在地下挖几米深的土坑储存农产品用的。菜窖可以起到恒温保鲜的作用,放在菜窖里的蔬菜长期处于恒温下,不冷不热,能长期储存。为此可以建立菜窖子工程,利用不菜窖作为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仓储节点发挥农村联合经营优势,通过建立农产品管理信息平台,将各个分散的菜窖联合起来,统一仓储管理配送,起到配送中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主编 何庆斌.仓储与配送管理上海[M]复旦大学出版社:2

[2]主编 谭向勇 辛贤.农业经济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120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6篇

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作为食品,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即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减少其在食物链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此外,还应保证食品应有的营养和色、香、味、型等感官性状,无搀假、伪造,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

农产品是一切食品加工的原料,农产品品质的好坏,是否安全,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健康,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二恶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比较发达,高效农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是值得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思探究的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研究。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三个行动小组,第一行动小组负责采集农产品标本,第二行动小组负责组织实验操作,第三行动小组负责个行动小组之间的协调。

1、第一行动小组在××农贸市场选购了白菜、辣椒、扁豆、冬瓜、大蒜等五种农产品样品,并分头到自己的菜地里选摘了上述五种样品,把这几种样品带回了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

2、第二行动小组对第一行动小组带回来的农产品样品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有: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细菌群落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几个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各行动小组紧密协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对感到怀疑的一些数据,反复进行实验,力求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于农产品品质的简易鉴定,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反复查阅资料,咨询老农,我们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辧、四尝。

农产品的表面颜色是反映农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观察农产品的外观形状和色泽是判定农产品品质的第一步。二闻就是闻农产品的气味。带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的香味是否纯正,没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是否有异味,如果有异味,那就说明该农产品腐烂变质。三辧,就是用手辧开所选购的农产品,看看是否爽脆,汁水是否正常。四尝,就是用口去尝尝农产品(这主要针对能够生吃的农产品),辨别农产品口感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的异味。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反复实验,发现我乡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数品质较好,但远未达到“绿色”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要实现高效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任重道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乡农产品外观形状、颜色较好,色泽光艳,看上去能引人食欲,营养成分符合标准,但口感不是很好,像白菜,吃起来有点淡。细菌群落超标,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这是我乡农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谢玉剑那里选购来的白菜、大蒜,品质较好,白菜口感好,带点甜,大蒜香味浓郁。

为提高我乡农产品的竞争力,发展我乡的“绿色”农业,针对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广大农户的品牌意识和安全、卫生、“绿色”的产品意识。

2、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切实让广大农户掌握新的农业科技,施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以平衡农产品营养成分,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我乡的农产品品质。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7篇

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作为食品,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即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减少其在食物链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此外,还应保证食品应有的营养和色、香、味、型等感官性状,无搀假、伪造,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

农产品是一切食品加工的原料,农产品品质的好坏,是否安全,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健康,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二恶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比较发达,高效农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是值得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思探究的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研究。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三个行动小组,第一行动小组负责采集农产品标本,第二行动小组负责组织实验操作,第三行动小组负责个行动小组之间的协调。

1、第一行动小组在××农贸市场选购了白菜、辣椒、扁豆、冬瓜、大蒜等五种农产品样品,并分头到自己的菜地里选摘了上述五种样品,把这几种样品带回了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

2、第二行动小组对第一行动小组带回来的农产品样品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有: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细菌群落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几个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各行动小组紧密协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对感到怀疑的一些数据,反复进行实验,力求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于农产品品质的简易鉴定,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反复查阅资料,咨询老农,我们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辧、四尝。

农产品的表面颜色是反映农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观察农产品的外观形状和色泽是判定农产品品质的第一步。二闻就是闻农产品的气味。带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的香味是否纯正,没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是否有异味,如果有异味,那就说明该农产品腐烂变质。三辧,就是用手辧开所选购的农产品,看看是否爽脆,汁水是否正常。四尝,就是用口去尝尝农产品(这主要针对能够生吃的农产品),辨别农产品口感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的异味。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反复实验,发现我乡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数品质较好,但远未达到“绿色”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要实现高效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任重道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乡农产品外观形状、颜色较好,色泽光艳,看上去能引人食欲,营养成分符合标准,但口感不是很好,像白菜,吃起来有点淡。细菌群落超标,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这是我乡农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谢玉剑那里选购来的白菜、大蒜,品质较好,白菜口感好,带点甜,大蒜香味浓郁。

为提高我乡农产品的竞争力,发展我乡的“绿色”农业,针对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广大农户的品牌意识和安全、卫生、“绿色”的产品意识。

2、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切实让广大农户掌握新的农业科技,施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进行生物防治,以平衡农产品营养成分,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我乡的农产品品质。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产品 形势分析 营销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必须切实解决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农产品营销,进而实现质量效益目标。

一,我国农产品营销的现状分析

由于农产品市场具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产品市场多为小型分散的市场;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建设落后: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等特点,因而我国农产品营销呈现如下现状:

(一)农产品产销的季节性矛盾突出。

不同于工业生产,农产品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通常按季节性生产,全年销售,储存条件要求较高,许多农产品易变质腐烂。农产品产销的季节性不平衡矛盾成为影响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做好农产品储藏。但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都相对滞后,以农业合作社为例,目前中国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数量少,规模偏小,入社农户占乡村总户数的比例小,相当一批农业中介组织仅仅停留在生产或技术环节的简单合作,成员之间的联合为松散型,农业中介组织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目的,在发展产业经营,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这就使得目前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真正的实施主体,很难对农产品品牌实现有效的投资、管理及维护。

(二)经营者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仅将品牌视为商标.同时,许多农产品经营者对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查不够,未能深入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以及市场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除此之外,许多优质特产因无注册品牌,导致农产品土味浓,精品少,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不强。因此市场化理念的缺失成为制约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因素之一.

(三)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打造农产品品牌,使之长久发展下去.归根到底是想办法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和系统化,符合国家和国际市场标准。然而,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检验、标识管理等各个环节,缺乏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标准和市场准入监管制度;产品质量不稳定,水污染、空气污染、农药残留对产品品质影响大;品牌塑造、管理和推广力度不够,许多地区注重是品牌塑造或推广,不重视品牌管理和维护,导致假冒品牌泛滥,品牌价值下降。

(四)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从种苗的培育到产品的生产,从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到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虽然中国农业科技经过50多年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整体而言,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新技术,新成果的到位率不高.距离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还存在一定距离,再加之目前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不是很容易.进而难以进行统一指挥调度.

二,营销策略

(一)农产品品牌化策略:

首先是政府要转变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将农产品品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其次,是加强对农产品的引导,帮助广大农民改变原有的农业观念,逐步提高农民的品牌意识,除此之外,品牌的塑造既要保证内在形象.又要不断完善外在形象。品牌的内在形象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特性上。质量是品牌形象的核心,是产品的生命所在。品牌的外在形象主要体现在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品牌包装等。

(二)渠道问题

销售渠道窄,渠道不畅是影响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完善现有销售渠道,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大力加强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建设,是搞好农产品营销的关键。首先,对现有县及县以下农贸市场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增加大型农贸市场存农产品销售中的仓储、信息、结算和物流服务等功能,做好质量检验、标识管理;其次,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克服分散经营的缺点。鼓励和推进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产品销售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三)质量管理策略

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优质,新鲜,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优化农产品品种、发展特色农业,这是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基础。强质量管理和认证,科学种植和施肥,以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

(四)技术策略

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对品牌价值的增值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在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品种研制,、良种选育,以及产品生产和后序的加工、包装等环节。攻克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保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增加品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推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三、结语:

在我国原有农业生产基础上,加以科学的营销策略及正确的管理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内农产品生产能力,形成更大的生产规模和更高的产品质量,重新树立中国农产品形象,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更多的国际营销效益。

参考文献:

[1]耿罡。中国农产品企业品牌战略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2]王策之。关于农产品品牌的思考[J].农业经济,1999(9)。

[3李道和,李君。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张金华.我国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5,(10):11-13.

作者简介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9篇

在2007年的全球粮食大危机中,国际粮价迅速飙升,对国际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而我国的粮食安全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不仅保证了我国自身的需要,还帮助其他国家度过了粮食危机难关。农产品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自2001年底,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又好又快的增长趋势。从2001年至2010年,我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交易总额也在不断地攀升,从2001年的279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219.6亿美元(表略),除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出现减少外。另外,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对外贸易差额一直呈现逆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②国家政策多进少出;③国际农产品价格下降等。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市场一直较为集中,主要的十大出口市场分别为荷兰、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韩国、香港、美国和日本,2009年这十大出口市场的农产品出口额占到了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65.2%,虽然较1995年的81.6%有所下降,但仍然相对集中,这与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落后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影响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农产品一般要经过农民、产地收购者、批发商、零售商等许多的环节才能够流通到国际市场上。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多个环节的运输,不仅大大地消耗了能源,增加了流通成本,还使得农产品的流通时间过长,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农产品品质相对较低质量问题是交易成败的关键。我国农产品质量不高,也是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且较为分散,缺少统一的生产标准,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其次,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水平低,在农产品的分级、整理、消毒、包装、装卸等方面缺少专业的加工,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品质下降,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现代农产品对外贸易物流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产品信息的及时获得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刚刚起步,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够及时地获得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另外,由于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许多地方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使得农产品供需信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对称性,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物流主体的规模小,素质相对较低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经营主体大都以农民个体及销售大户为主,经营者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对现代农产品物流的管理理念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也使得我国农产品交易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不能够得到充分显示。

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改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措施

提高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虽然现代农产品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是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已十分悠久,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将先进的物流技术及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运用到我国的农产品发展中,使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得以提高。主要是通过在农产品的配送、运输、存储以及产品的包装加工等方面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采用多式联运,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对农产品的存储服务,根据不同的市场需要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包装,从而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在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流通效益,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培育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能使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更好将精力集中在农产品品质上,从而能够更好地加快农产品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通过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更多的现代化、专业化第三方物流组织参与到农产品的现代物流中,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服务,在保证农产品本身内在价值的同时,提供专业的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进一步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价值,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农产品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征,只有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信息,才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仅仅通过农民自身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来共同实现。所以,在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该建立有效地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使农民及物流企业能够及时获得相关的市场信息,更好地引导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大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力度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将电子商务全面地导入到农产品的对外贸易销售中,通过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与,并依托于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及现代物流系统实现农产品的快捷交易。通过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能够实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不仅能够创新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及时交易,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节省流通成本,还拓展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

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超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社 影响因素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在于解决饥饱,而对品种、质量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1年比2006年的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加了近一倍,并且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近几年的恩格尔系数都保持平稳,由此可见,食品消费仍然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的消费支出。因此,合作社和大超市联合开展农超对接,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档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同时也可增加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双方收益。农超对接这种现代化流通模式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超对接”,即超市直接从农产品生产者手中采购农产品(胡定寰 2010),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多方共赢。我国学者对于农超对接的研究从近几年开始,而且具有多样性。从营销的角度分析:宋君,李玫瑰(2012)用4P的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农超对接在销售模式上的现状及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王振林(2011)站在4C的角度,对我国农超对接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指出了农超对接在市场上的巨大潜力,并肯定了其广阔前景。对农超对接的绩效评价:林乐碳(2010)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农超对接的整体模式进行了绩效研究;刘学馨等(2012)运用了AHP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农产品的对接效果构建了模型并进行了分析。按地区分类研究农超对接情况:费鹏(2012)对葫芦岛市的农超对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徐辉等(2012)阐述了荆州市农超对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金永亮(2011)说明了广州市农超对接模式的实践成效及问题对策。另外,胡定寰(2010)出版了《农超对接怎么做?》一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农超对接到底应该如何操作,阐述了农超对接的发展、实施、遇到的挑战的方面的内容,并列举了大量实例。由于这一课题起步较晚,因此对其的研究多为理论层面上的定性分析,或是对于开展的较为成熟的合作社、超市的经验借鉴,定量的实证分析较少。

黑龙江省肇源县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黑龙江省的产粮大县、牧业大县、渔业大县及绿色食品基地县,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均十分发达,本文以肇源县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农超对接的可行性及影响对接的多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研究假设与模型的建立

(一) 研究假设

根据威廉姆森(1985)的观点,一些学者将农超对接这种流通模式看作基于新的经济制度下的混合治理模式,也将其称为准(垂直)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行为。威廉姆森认为交易存在三个基本维度,分别是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频率。从上述三个角度出发,农超对接这种混合治理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资产的专用性、节约交易成本、稳定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还可以增加交易频率,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

图1为我国现行的农超对接的一般流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参与的主体主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型连锁超市以及果蔬直销店等零售企业。与已经发展成熟的零售企业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属于深化阶段,因此,超市在对接过程中拥有话语权,处于强势地位,掌控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而合作社在愿意对接的前提下,也要努力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对接砝码,使农超对接得到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利益共赢。

因此,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合作社是否参加农超对接取决于合作社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将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分为合作社组织化程度、提供农产品品质、物流配送能力、参与农超对接意愿。

1.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合作社的组织规模、运营规范、管理程度等方面,是一个合作社综合实力的表现。拥有雄厚的资金,规范的运营机制,良好的管理模式作支撑才能在对接时为超市提供稳定的货源。

假设: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越高,农超对接的可行性越大。

2.提供农产品品质。在农超对接中,超市作为强势主体对农产品的价格、卖相、质量、包装等方面有标准意义上的把关。因此,合作社在种植、再加工过程中要严格参照对接标准提供优质的农产品。

假设:合作社提供的农产品品质越高,农超对接的可行性越大。

3.物流配送能力。若合作社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具备物流配送的能力,并且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能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损耗较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往往能成为大多数超市的首选。

假设:合作社物流配送能力越强,农超对接的可行性越大。

4.参与农超对接意愿。合作社的对接意愿是农超对接能否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作社认为超市的标准过于严格,对接后利润过低,或带来其他影响时,就会拒绝合作机会。只有当合作社愿意对接时,才会完整供应链体系。

假设: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越强,对接的可行性越大。

(二) 建立模型

根据之前的理论假设,可以将合作社对接超市的影响因素分析为:Y(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f(组织化程度、农产品品质、物流配送、参与意愿),对于合作社是否参与了农超对接,采用Probit线性模型对其进行评估,被解释变量y为合作社是否实现对接的二元解释变量,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x,β为向量,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对肇源县2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研,其中种植类合作社164个,畜牧养殖合作社104个,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7个,剔除其他类型的合作社,有效的共有268个。调查内容涉及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农产品质量、销售额、产品包装、安全检验、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相关情况,能够较全面的代表肇源县农超对接的启动初期及发展情况。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

1.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情况(见表2)。运营时间。尽管合作社的正式实施是在2007年颁布了相关法律之后,但是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合作社以协会等经营方式运营。在268家合作社中运营时间在5~10年的有173家,5年以内(含5年)的有95家。成员数量。合作社中包含社员数量在50户以内(含50户)的有196家,大于50户的有72家。固定资产。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的有227家,占样本总体的84.70%,没有固定资产的有41家,占样本总数的16.24%。统一服务。合作社中提供统一销售服务的有187家,一起购买生产资料的有224家,163家可以提供技术服务,96家提供筛选包装服务。社员代表大会。拥有社员代表大会的合作社243家,占样本总数的90.67%。

2.合作社提供农产品品质(见表3)。农产品品种。经营品种为作物种植类的有164家,比例为61.19%,其中蔬菜类的有55家,水果类的有25家,粮食类的有84家。经营畜禽水产类产品的有104家,比例为38.81%,其中牲畜类的34家,家禽类的45家,水产类的25家。安全认证。合作社中通过无公害认证的有104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有39家,通过有机认证的有7家。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资料等记录在册,有助于向消费者提供更为安全的产品。合作社中建立该体系的有107家。

3.合作社物流配送能力(见表4)。物流配送能力。合作社自身可以配送或委托其他配送中心的有157家,占样本总数的58.58%。

4.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意愿(见表5)。第一,销售渠道。在销售渠道方面,合作社寻找经纪人的有109家,批发商的有178家,超市的有52家,其他的有67家。第二,销售额。合作社每个月的平均销售额小于10万(含10万)的有182家,大于十万的有86家。第三,对接意愿。通过调研得知合作社愿意参加农超对接的有242家,占样本总体的90.30%。虽然真正实现对接的合作社不多,但是对于农超对接,合作社还是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及较为强烈的参与意愿。

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影响因素分析

(一) 变量说明

上述模型涉及的解释变量x1~x9的赋值内容及变量说明如表6所示。

(二)计量结果与讨论

根据268个合作社样本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其进行了两阶段的计量分析。在第一阶段的分析中,将所有变量带入模型中进行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模型1中的固定资产、社员代表大会、筛选包装、月销售额四个指标均不够显著。因此,在模型2中剔除了这些不够显著的变量,对模型重新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指标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1.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固定资产和社员代表大会这两个指标在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上虽然有正向影响,却没有显著性。可能的原因是,虽然超市会对于运营时间长、有固定资本并且运营管理规范的合作社更加青睐一些,但是更注重其所提供的产品是否严格参照对接标准、对接洽谈是否顺利、合作是否融洽等实际的问题。

2.提供农产品品质。产品品种在两次回归中分别达到了5%、10%的显著性水平,但是在第二次回归中,产品品种的显著性略微下降,并且在两次回归中均有负向影响。这表明肇源县的畜牧类合作社对接成功率更高一些,究其原因,可能与肇源县自身发达的畜禽水产产业有关,产品质量较高,有特色,口碑好,易于与超市达成合作意愿。

安全认证在两次统计分析中分别达到了5%、1%的显著性水平,并带有正向影响。说明农产品的安全认证在农超对接中是较为重要的因素。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以及购买力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内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因此,超市为了增加销售额,保障消费者利益,也更加重视其出售的农产品的安全认证。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在两个模型中都具有正向1%的显著性影响,表明对接过程中,超市十分重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将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中的信息记录在册,方便查询,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有利于超市的监管及对质量的控制要求。

筛选包装这个指标在模型中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虽然超市会比较青睐品相完好并进行了筛选与包装的产品,但无形中产品的价格就会提高,消费者更喜欢质量优并且价格廉的产品,超市与传统的分销模式相比竞争力就会减弱。

3.物流配送能力。物流配送在两个模型中都是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都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物流配送能力对于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意义重大。合作社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在运输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产品的损耗,并保证一定的物流配送效率,配合超市的销售节奏是十分重要的。

4.参与农超对接意愿。月销售额在回归中呈负相关,且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影响。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可能是,销售额体现出一个合作社的供货能力,供货能力越强,证明其货源越稳定,但具备一定供给规模的合作社更倾向与传统零售企业合作,其门槛要求相对较低。对接意愿在两个模型中都是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均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对接意愿是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合作社认为与超市合作是十分有利的,既能保障市场交易,又能增加产品收入时,才会产生对接意愿,促使其与超市的对接。

结论及建议

从总体上看,黑龙江省肇源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86家,大部分的运营较为成熟规范,作物种植类多为粮食蔬菜,畜禽水产业相对发达,已逐步重视安全认证的重要性,并具备一定的物流配送能力,有意愿参与农超对接的共有242家,比例达到了90.30%,参与意愿十分强烈,但是已经实现农超对接的合作社仅为52家,比例较低。虽然农超对接在我省起步较晚,开展时间较短,但仍然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

回归结果显示,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中固定资产和社员代表大会这两个指标对农超对接参与意愿的影响均不显著;提供农产品品质中产品品种、安全认证、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三个指标有显著性影响,筛选包装未体现出显著性;物流配送与对接意愿这两个指标都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

实证分析表明,合作社提供的农产品品质越高,尤其是通过安全认证、建立了农产品追溯体系等方面,农超对接的可行性越大。合作社具备物流配送能力,并且配送效率越高,农超对接的可行性越大。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意愿越强烈,对接的可行性越大。

综上所述,对于农超对接这一新型的流通模式,从合作社角度要逐步完善自身的组织建设,提高农产品品质,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从超市角度要在产品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对接门槛,提高对接率,稳定交易市场,从而达到优化供应链体系的目的;从政府的角度,要做到深化推进农超对接这一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农户+合作社+超市”的全新模式,扩大对接参与范围,努力搭建对接平台,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并做好培训与指导方面的工作,最终达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胡定寰.“农超对接”怎么做?[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宋君,李玫瑰.基于4P理论分析我国农产品“农超对接”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2012(6)

3.王振林.4C视角下“农超对接”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1(23)

4.林乐碳.基于DEA模型的农超对接模式的绩效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5.刘学馨,钱建平,邢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效果评价模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2(5)

6.费鹏.关于葫芦岛市农超对接情况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2(1)

7.徐辉,朱新芳,罗会斌.锦州市“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7)

8.金永亮.广州“农超对接”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6)

上一篇: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范文 下一篇: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