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6:28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1篇

数千年人类史就是一部防洪抗洪、治水用水的历史。迈入城市化社会,洪涝灾害更是城市所面对的重大威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75%、财产损失的40%为洪水造成”。近年来,随着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增多,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不断攀升。我国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5月以来.广州、海口以及浙江、福建、江西等多个省市的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给城市带来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J。

1.1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威胁

人类对洪涝灾害的规律并未完全掌握,而全球气候变化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可知性从公共管理角度看,这种不可知性与传统以工程设施应对洪涝灾害的技术性策略存在重大矛盾其本质是灾害的不确定性与工程设施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例如,任何防洪工程都有其严格对应的标准而如今超标准洪水和降雨时常出现;如果完全依赖于防洪工程一旦超标准雨洪出现,会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在工程设施建设的同时.有必要加强机制和体制建设积极构建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将洪水风险对城市的威胁降到最低。在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尤为严重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高速阶段。城市建设面积增长过快,硬质、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大径流系数明显提高,暴雨来临时不仅不能起到固水作用.还使降雨汇流时间明显缩短。大量降雨短时间内形成地表径流致使内涝。

1.2应急管理体系能有效降低灾害的威胁

公共管理领域对危机管理展开了大量研究.基于案例总结和理论探讨论证了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g年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上的发言: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要从灾后反应变为灾前防御。灾前防御不仅比救助更人道,而且也更经济。面对洪涝威胁.被动式的抗洪救灾远远不够。要加强灾前防御;不仅是工程设施建设.更要构建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美国密苏里州特兰布尔(Tramble)1984年的洪灾为例该洪水造成22人死亡.财产损失在123亿美元以上。当洪水来临,地方警察署,商会红十字会等各机构分别积极行动,但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存在大量重复工作,甚至引发部门矛盾。例如面对洪水.警力迅速回到总部并着手清除街头道路上的障碍,结果与联邦应急管理部门(FEMA)继续疏散的指示相违背着手用船和直升机抢救滞留人员结果安置到错误的避难所。这种缺少沟通和信息交流、相关部门缺乏有效运作和任务协调人人上阵,帮助自己”的方式存在巨大缺陷正如当地记者精辟总结的那样:如果每个组织只做自己的事.那什么都做不了”『3Jn我国大部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主要依仗于工程建设等技术手段,长期存在着手段单~、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难以完全保证城市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建立规划、预警、响应、恢复的全流程、综合性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从而灾时迅速控制灾害发展,尽快营救疏散居民,控制灾情.减小灾害影响。

1.3以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当前社会学的两大主流理论全球化和风险社会.都指出了城市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危机。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高度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性等特点.而且还有社会影响大、决策复杂的特性。洪涝灾害是众多危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以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有助于推动城市公共危机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我国不少城市正在建设面向特定危机的应急管理体系而每个体系都有相应人力和技术平台。这种针对特定危机建立应急体系的方式会造成重复建设,而且在发生重大危机次生危机时容易造成沟通和协调障碍。例如北京有I3个应急中心,若需多部门联合行动.协调工作就成为问题,而且不同中心数据互通也存在障碍,容易耽误宝贵的危机响应时间。从国外经验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通用I't~R综合性。以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建设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体系。气象电力、交通反恐公安,疾病防控等多个部门在综合应急管理中心设指挥席实现在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联动响应的应急管理体系,从而在更短时间内响应各种公共危机。

2如何构建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基于PPRR模型的框架

著名应急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提出的PPRR模型是在公共管理学界影响力较大的应急管理模型.该模型主张在灾害暴发前后需要开展四个阶段工作,即灾害前的预防(Prevention)灾害前的准备(Preparation)、灾害暴发期的反应(Response)以及灾害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主要内容如下:(1)预防(PreventIon):高明的应急管理必须在灾害暴发前就加以预防。要对城市内的政治、社会、经济自然等条件进行评估.找出可能导致灾害的诱因,尽可能提旱解决。(2)准备(Preparation):一方面制定应急计划.设想灾害可能暴发的方式、规模.并且准备多套应急预案;另一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通过预警机制来加强监管。(3)反应(Response):对灾害做出适时的应对。首要是遏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要在困难的情况下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必要的信息.从而为迅速控制灾害创造条件。(4)恢复(Recovery),灾害过后需要推进恢复与重建。恢复和重建不仅意味着恢复经济损失,更要恢复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力量,而且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下文以PPRR模型为框架,讨论如何建立全流程、综合性的城市洪涝灾害管理体系。

2.1预防(Prevention)

比应对洪水更重要的是在洪水暴发之前弥补现状设施的缺陷,消除可能引发洪水的诱因将洪水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到最低。除了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并保证其质量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1.1研究降雨规律,做好汛情预警

人类很难控制”降雨和洪水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或减小其灾害.而对降雨发生和雨前情况的认知是洪涝灾害管理的首要前提。降雨受水汽、温度、气压、气流运动下垫面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局部还受地形和其它条件的干扰.变异性较大。目前大气探测水平和降雨追踪技术尚不成熟,气象预报常常会出现不准或迟报的现象为防灾工作带来难题。为更好地预防洪涝灾害,气象部门要不断加强监测预测、预警能力的建设。

2.1.2拓宽疏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

根据城市防洪标准,设计合理的泄洪路径:构建科学的泄洪河道网拓宽承担主要泄洪功能的河道:加大泄洪能力的同时增加储水能力要对主要分洪、泄洪河道进行定期疏通和维护,防止河道堵塞,堤坝损坏,坚决杜绝侵占填埋河道的现象。

2.1.3控制地下水开采,减少地面沉降

2011年10月曼谷暴发的洪水迟迟不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拔较低且还在以每年约15至50mm的速度沉降.越来越低的地面使洪水无法顺利回流大海。而曼谷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事实上,我国有超过50个城市的地面也在沉降沉降量超过200mm的地面有79万km。地面沉降带来的最大威胁是排洪困难和内涝,还会使防洪设施地基变形、效能下降。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发展地下含水层储能技术,稳住下沉的地面。

2.1.4增加地面透水率,降低径流系数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田林地不断转变为道路、广场、商住楼等城市用地雨水径流系数随之迅速增大要尽可能实现雨水就地消纳雨洪就近蓄滞和调配.从根本上避免雨水的过渡汇集,就必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意增加地面透水率,降低径流系数。加快易积滞水地区的改造,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提高初期雨水入渗和消纳能力:完善以河湖水系、引水沟渠、雨洪蓄滞区等设施为主的水网建设同时建设地下储水工程

2.2准备(Preparation)

在准备阶段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2.2.1合理的风险评估

好的洪涝风险评估是建设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合理的洪水风险评估应贯穿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为应急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空间化的参考框架。要充分利用各种专业人员充分调研现状对灾害发生的风险和防灾抗灾能力进行评估,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洪涝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分区。洪涝风险评估是对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易损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如致灾因子包括暴雨、台风、海啸1.一秦波田卉l’溃堤等指标,孕灾环境包括地形水系植被、土地类型等指标.承灾体包括人口房屋、经济、农业等并根据洪水灾害评估原理评价方法.建立洪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急管理分区是指根据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对不同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进行预测并分区,将城市划分为低概率区中概率区、高概率区和功能性洪泛区。应急管理分区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为应急管理中心合理制定预案部署资源、组织群众转移提供依据,为洪涝灾情评估提供基本信息,而且有助于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更好地执行建筑设计规范,增强全社会的风险意识。

2.2.2完善的管理机制

城市政府和相关单位为减缓突发洪水时带来的威胁和损害,应依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同时在第八条中还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危机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部门协调和配合十分重要,应对洪涝灾害主要涉及气象、水务、交通住建规划、发改财政、国土、排水等部门,还有各区县的政府要依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同时明确职责分工。市长担任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总指挥,区县行政首长、委办局主要领导参与管理体系,也要将责任落实到镇、街道及办事处基层发挥基层作用。指挥部对全市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要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根据应急管理体系中各成员单位职责划分责任区.明确道路抢护和排水、轨道交通,在建工程城镇危旧房、危险校舍、泥石流易发区、水利52程、供电人防等地点的责任主体可以与各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针对越来越常见的城市内涝特别要明确雨天道路巡查责任区和责任人,建立交管、道路管理部门视频监控、积水监测和市民热线的积水信息报告网络.实时掌握道路积水情况,构建由应急管理中心、交通、交管气象及道路抢险等责任单位组成的交通保障工作机制。

2.2.3有效的应急预案

灵活有效的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组织体系和反应体系。

(1)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可分为五个层级:国家、省地市、区和现场。其中国家和省级负责管理和协调各市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市级负责协调各受灾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和优先权,区级和现场级则负责具体的抗灾救援工作。各层级可建立永久或临时的应急管理中心,作为进行应急行动决策的中心,负责管理应急行动跟踪资源配置和回应情况并与其它层级的中心进行沟通。当灾情严重规模巨大或情况复杂超出地方政府能力时,应及时上报上一级政府请求援助。

(2)应急管理的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是针对应急行动的各种需要建立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每个方案的任务目的、操作流程和负责部门都应有准确描述具体内容包括:抢险救灾方案:及时探明情况,控制水势防止受灾范围扩大.第一时间抢救受囝群众和财产城市搜救体系提供救生帮助,比如伤亡人员定位,现场救治等主要由消防部门和具有搜救经验的专家组成;医疗卫生体系:保证医疗护理、药品器械的供应,组织病人撤离监测食品饮水安全,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心理指导,防止传染病的爆发;通讯交通体系:保持主要对外道路的通畅确保救援人员和物资能快捷送达受灾人员能迅速疏散.同时保持信息传播网络的畅通:资源支撑体系:人力资源包括应急通讯人员、医疗救助人员搜救人员以及社区应急反应活动联系人等,物资资源包括简易厨房、盟洗室水净化设备和淋浴、帐篷等设备和必需的食物、药品等补给品转移安置体系:应及时组织受灾群众进行安全有序的转移和安置,需要提前规划安全避难所,并储备食物衣服和生活必需品;恢复重建体系:洪水退去后.应及时组织专家对受灾地区进行评估.同时清理受灾现场,确定现场安全后,组织受灾群众返回进行财产清点和抢救。需要特别强调在方案形成过程中,公众参与必不可少。一是群众智慧非常重要二是可以使市民更好地了解方案从而有助于灾害来临时的协同应对组织~系列宣传和演习也是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还可以组织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培训,参培人员包括各区县有关委办局以及应急管理中心人员.内容包括信息协作、应急处置等。

2.3反应(Response)

2.3.1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构建临时管理体系

洪涝灾害一旦发生,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相应级别构建临时管理体系。在紧急情况下,相关部门的很多人都将发挥新的功能.需要一个新的、不同于平时的行政权力结构。否则很难快速分配任务.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无法把消息上报给恰当的人.部门问协调也可能存在问题。因为市长等地方最高长官直接去了现场,并不在管理中心.有可能导致一些问题无人决断的情况。在一些案例中,在救灾早期阶段很难迅速调配设备.因为有分配权力的官员都在现场.无法取得联系在发生灾难时,官员应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会发生临时性转变,有些权力应留在应急管理中心。

2.3.2收集信息,快速展开行动

在灾害发生的最初阶段.决策者的反应十分关键。在缺少足够信息的状况下.决策者通常面对多个互相矛盾的目标比如拯救生命、遏制危害安抚群众、保护资产以及收集证据等等。这些任务通常由不同部门负责,极易造成冲突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应急管理中心。一旦洪涝灾害爆发.专业人员应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空间分析能力.发挥收集灾害数据生成有效信息.提出决策建议等重要功能,帮助应急管理中心遏制灾情恶化。在洪涝灾害期间,要及时控制水情、疏散受灾人员.打通与外界联系的路径.在第一时间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保证救援人员、物资的及时到达和合理配置当水情得到了控制.工作重点就转移到对受灾人员的安置和救助上。根据实际情况要帮助决策者制定安全转移受灾人员的方案.并及时公布征求受灾群众的意见。

2.3.3及时、主动科学地信息

危急中.政府应掌握信息的主导权一方面,危机信息的会对正在进行的应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有的信息后会引发社会恐慌.引发不必要的二次灾害另一方面。某些危机信息和工作方案的会舒缓社会情绪,有助于抗洪救灾。建立汛情统一机制+与道路管理部门建立积滞水点数据统一机制,与民政部门建立灾情数据统一机制,由应急管理中心统一上报、统一。电视台、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建立洪涝灾害实时播报机制,让市民及时了解现状。

2.4恢复(Recovery)

严重受灾地区城市政府的一项主要活动就是清理洪水中损坏的各种设施,如洪水淹没区毁坏的物品和房屋残骸。例如.内伯维尔洪水后的三天里有相当于平时两个多月垃圾量的废物被运到附近的垃圾填埋场并因此专门向芝加哥借了75辆卡车用来处理洪水残骸。基于PPRR模型在洪涝灾害平息之后应急管理并未真正结束。灾害过后,城市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恢复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活力。洪灾过后城市经济活动可能陷入停滞,基本生活物资可能会出现短缺。要做好准备一方面积极地开展重建工作,为受灾人群提供临时住所.并开展住房、大型基础设施的修建另一方面配合其它部门共同策划活动以重振城市经济如举办纪念活动等。要加速恢复建设和降低灾害破坏可以考虑为受灾地区和家庭提供恢复建设贷款和补贴.为道路和公共建筑的维修提供补贴,也可考虑包括税收减免、就业安排等措施。除此之外恢复阶段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和教训I.修补漏洞认真总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过程.重新思考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与应对.从而更好地调整灾害预防到恢复的各个步骤。要对相关责任进行督查对各部门防汛抗涝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通报,对责任事故进行追究。

3结语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加剧的降雨不确定性和城市发展的动态性,我国城市在面对洪涝灾害时格外脆弱,必须摒弃单纯以工程设施技术手段应对洪涝灾害的传统思路,以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全流程、综合性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本文结合公共管理领域内的PPRR模型.从全过程、多部门的公共政策视角,探讨了城市在预防、准备、应对洪涝灾害以及恢复阶段所应采取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构建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并由此推动城市公共危机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1)在预防阶段,应进~步认识降雨规律做好汛情预警扩宽疏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并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减少地面沉降增加地面透水率.减小径流系数,弥补现状设施的缺陷消除可能引发洪水和内涝的诱因.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在准备阶段应致力于构建应急状态下的城市运行体系.包括:合理的洪水风险评估.从而构建空间化的危机应对公共政策;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构建权责分明落实到位的危机应对工作机制灵活的应急预案.从而构建完备的组织架构和科学有效的应急方案。

(3)在应对阶段,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构建临时管理体系收集信息.从而快速展开行动,并及时,主动科学地信息。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2篇

今年6月份入梅以来,我市降水较多,平均雨量超过历年平均水平,部分社区、村庄遭受洪涝灾害。在受灾地区,由于存在饮用水源破坏、水体污染、居住条件破坏、病媒生物改变、食物和能源短缺、灾民转移等诸多因素,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登革热、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接触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风险随之大增。

为全力做好洪涝灾害卫生防病工作,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现就加强洪涝灾害防病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提高对做好灾后传染病和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防控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当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首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洪涝灾害防病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按照有关预案的要求,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消杀药品的的储备,保证相适应的库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组织指挥,及时派出专业人员到受灾地区进行现场指导。

二、加强与村居配合,尽快掌握灾害情况

各单位要落实辖区每个村居的责任人,加强与辖区村居责任人的沟通和配合,掌握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历史疫情特点、饮用水情况、粪便等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三、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配合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广大群众开展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在洪水消退后,应大力开展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清运垃圾杂物、打捞河道漂浮物、掩埋禽畜尸体。受灾地区应当对水淹地区和居民住宅、厕所、垃圾点、临时住所等地全面实施喷洒消毒和卫生处理。要重点做好蚊蝇孽生地的处理和鼠类等病媒生物的防制,在人群居住较集中地区和被垃圾、粪便污染严重的地区,重点进行喷洒消毒处理。在开展环境消毒时,要根据污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消杀灭药品及用量(附件1),避免过量用药,造成新的甚至长期的环境污染;对建立灾区临时住所的,要认真落实有关卫生要求(附件2)。

四、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做好饮用水安全使用指导。

对洪涝灾害地区餐饮服务单位,要重点检查其环境卫生消毒情况,有无污染霉变的食品原铺料和食品等,防止“病从口入”。集中式供水区域要增加消毒剂的投放量以保证有效的余氯含量,同时要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消毒,鼓励群众喝开水。

五、加强灾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地要落实24小时灾疫情值班和报告制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逐级电话或传真报告,同时要加大灾疫情监测力度,开展以症状监测为主要形式的传染病监测,重点监测聚集性腹泻病、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发热伴皮疹性疾病等综合征以及红眼病、肝炎等易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主动加强搜索,密切关注传染病的疫情动态。

六、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洪涝灾害;畜牧业;动物疫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9-0055-02

洪涝灾害包含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据自然灾害数据库统计,在我国各类型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方面(图1),洪涝灾害发生率最高(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水灾发生,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导致大量的农作物受灾和成灾,分别约占耕地面积的10%和 5%。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1 100亿元,约占同期全国GDP的1.8%(遇到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如 1991、1994、1998、2010和2016年,该比例可达到 3%~4%),约是美国(0.03%)的60倍,日本(0.22%)的8~9倍。2000年以来的洪涝、地震、地质、海洋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五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洪涝灾害占到8成以上;死亡人口数量指标也是洪涝灾害排名第一,约占6成,足见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程度之深。洪涝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1]。

1 洪涝灾害对畜牧业影响

洪涝灾害对畜牧业影响也较为严重,在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造成大量畜禽的直接死亡。2000-2011年,全国因洪涝灾害造成大牲畜死亡年均140.79万头(只),其中2008年死亡数量最多,为350.8万头(只),其次分别为2010年、2005年、2011年和2006年,均超过了年均大牲畜死亡数量(图2)。总体来看,畜牧业近年来受洪涝灾害影响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损失尤为严重。

2016年6月以来强降雨导致全国多省市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据有关部门调查,6月份以来的洪涝灾害已造成河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的2 996万多头(只)畜禽死亡,其中死亡生猪66万头、家禽2 912万羽、大牲畜近3万头、羊12万只,倒塌损坏栏舍超过 949万m2,损失饲草料近46万t,受灾草原面积逾 1.07万hm2,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亿元。其中湖北、江西、湖南和贵州最为严重[2]。

2 洪涝灾害对水源的影响

洪涝灾害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佟延功等[3]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对哈尔滨市洪涝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洪涝灾害影响有所下降,污染程度较高。洪涝灾害淹没安全水源,破坏供水系统和基本卫生设施,又使得垃圾、污水、人畜粪便等漂流漫溢,最终导致肠道传染病、疟疾、血吸虫病等疫病和传染病暴发概率大幅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和动植物健康。

3 洪涝灾害对动物的影响

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2001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有31个县(市)发生猪瘟疫情,病猪6 858头,死亡猪3 252头;猪丹毒发病县(市)数49个,发病村和场数高达1 756个,发病猪65 377头,死亡猪7 217头,是2000-2010年发病数量和死亡率最高的年份。2001年10月,在黄石大冶市发现高致病禽流感,随后在黄冈、孝感、襄阳陆续发现。2002年高致病禽流感向南扩散,广东、湖南等地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与该年份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内在的联系。

4 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重点

洪涝灾害不仅给畜牧生产带来直接损害,同时由于动物尸体、应激、饲养环境、防疫条件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也极易造成灾后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为将疫情消灭在萌芽阶段,保障涝涝灾后无大疫,洪涝灾后动物防疫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收集动物尸体并无害化处理

受灾过程中,不少畜禽被淹,大量死亡。动物尸体内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任其腐烂发臭,病菌会随水流、空气四处扩散,不仅污染环境,还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受灾地区要组织人员收集动物尸体,要尽最大能力全范围搜索,避免遗漏;搜索还要早行动,以免尸体腐败。收集到的尸体可就地选择高岗地带深埋或焚烧处理,也可转运至无害化处理点进行集中处理[4,5]。

4.2 消毒灭源

由于洪灾期间粪池漫溢,溺死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圈舍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养殖场(户)要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重点是畜禽舍及有关生产设施、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牲畜市场、农贸市场、饮水源、畜禽运输车辆、用具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便、便宜、适宜的消毒剂,并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动物尸体滞留地或撒布生石灰或喷雾消毒液;运输车辆、工具根据材质选用无腐蚀性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养殖场、圈舍、场地周围采用喷洒消毒液的方式进行消毒,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木质工具及塑料用具采取消毒液浸泡消毒;污水沟、水塘可投放生石灰或漂白粉。另外,高温高湿、污水横流易滋生蚊虫,造成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病的传播,应做好洪涝区域的杀虫灭鼠工作,可通过喷洒灭蚊虫的化学药品,投放灭鼠药、捕鼠器等方法杀虫灭鼠[6]。

4.3 预防免疫

重点做好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对所有家禽实施禽流感免疫,特别是做好鸭、鹅等水禽和饲养周期短的肉鸡、肉鸭的免疫;对所有偶蹄家畜实行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生猪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强制免疫,母猪配种前、仔猪断奶前要进行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化免疫;对新补栏畜禽及时补免。同时做好免疫效果检查,对抗体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及时补免,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

4.4 疫情测报

组织人员对受灾地区逐村逐户开展临床巡查监测,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巡查记录。并结合当地畜牧业生产、动物防疫、屠宰加工和畜群流通情况,分析掌握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加强动物疫病的采样监测工作,监测出的阳性畜禽要严格按要求及时进行处置。另外,要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充分发挥基层防疫员、兽医门诊、养殖场(户)的积极性,发现疑似动物疫情或可疑病例时及时上报,必要时采集病料送当地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4.5 检疫监管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切实加强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管,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流通环节监督检查,有效防止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要严格查物验证,发现可疑疫情,立即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坚决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进一步规范活禽市场监管,严格定期休市和消毒制度,对重点活禽市场实行每周定点检测。要密切配合工商、卫生等部门,逐步取消大中城市城区和人口密集地区活禽市场,有效防止疫源传播和扩散。

参考文献:

[1] 李 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 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2] 刘林青,付 雯,张淼洁,等. 洪涝灾害地区动物疫病形势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2016(8):1-2.

[3] 佟延功,吕玉芹,杨 超.哈尔滨市洪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及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6):539-540.

[4] 曾凡胜,陆小梅,林 浩,等.自然灾害后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92.

[5] 俞怀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建设[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4,44(1):23.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4篇

1.1目的

为切实抓好2015年洪涝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坚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思想。

1.2.2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实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1.2.3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3编制依据

编制本预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安微省防汛抗旱条例》、《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范围内突发性洪涝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2.1组织机构

县农委设立农业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洪涝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由县农委主任任组长、总农艺师任副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县蔬菜办公室)、县农机管理局、县畜牧兽医局、县水产站、县名茶办、县能源办等委属单位和委机关办公室、信息股、财务股、执法大队(种子管理站)、经管股、产业办、烟办等股室及各乡镇农业站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农委农业防汛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委办公室。

2.2县农委防汛救灾领导小组职责

2.2.1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防汛救灾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研究制定全县农业生产防汛救灾预案;组织农业有关技术人员、抢险队伍第一时间分赴联系的乡镇、基地等灾情一线抗灾救灾。

2.2.2根据《旌阳城区2015年防洪预案》各部门职责和责任区划分,协同县广播电视台、电信公司,并积极配合好新桥居委会,共同做好旌阳镇城区阮家坝桥至洋滩电站城防工作,并负责提供灾后农业生产物资。

2.2.3组织开展全县农业洪涝灾情调查和统计,建立农业灾情报告制度和信息网络系统。

2.2.4分析研究,提出全县农业生产防汛救灾的意见和建议。

2.2.5组织和指导灾区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2.2.6组织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灾区开展科技服务和生产救灾。

2.2.7开展生产救灾的宣传工作。

2.2.8争取和筹集生产救灾经费和救灾种子、化肥等物资,提出分配意见。

2.2.9对各乡镇生产救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2.3县农委防汛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2.3.1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安排好汛期值班、落实好抢险人员队伍等。

2.3.2与县气象、水利、民政等部门密切协作,采集天气、水文灾情等信息,供领导参阅。

2.3.3与各乡镇灾情统计部门共同对洪涝灾情进行核实,掌握灾情动态;负责全县农业洪涝灾害灾情信息上报工作。

2.3.4及时了解各乡镇抗灾救灾行动情况,掌握防汛抗灾救灾动态,供领导参阅,并提供给有关部门。

2.3.5负责生产救灾文字信息综合工作,并办好《农业防汛抗灾救灾简报》。

2.3.6对领导小组派往灾区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的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进行具体工作安排和联络工作。

2.3.7参与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工作,并对资金、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核查。

2.3.8负责处理好其它日常工作。

2.4县农委防汛救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2.4.1县农技推广中心:及时提出全县农业生产(种植业)防汛救灾预案和恢复生产技术意见,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灾后农技服务和恢复生产等工作,收集和反映种植业灾情。负责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负责防汛救灾种子、肥料的筹集和储备工作,做好灾后恢复的土壤墒情和养份动态监测等工作。

2.4.2县蔬菜办公室:核查、收集和反映蔬菜灾情。督导各乡镇农业站协助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搞好蔬菜余缺调剂,组织检查蔬菜大棚等设施的受损情况,帮助菜农做好病虫防治和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

2.4.3县畜牧兽医局和县水产站:及时提出全县畜禽、水产养殖业生产防汛救灾预案和恢复生产技术意见,核查、收集和反映畜禽、水产养殖业受灾情况。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畜禽、水产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负责指导灾后动物防疫工作,督促指导灾区落实免疫、消毒、检疫等防疫措施,协调疫苗、消毒剂等应急防疫物资供应。

2.4.4县农机管理局:督促指导各乡镇及时组织农机人员和农机具投入排涝、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

2.4.5县名茶办、烟办:及时提出茶叶、烟叶防汛救灾预案和恢复生产技术意见,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灾后农技服务和恢复生产等工作,收集和反映本产业灾情。

2.4.6委执法大队(种子管理站):负责做好灾后补改种种子质量检验检测,确保救灾种子质量;负责做好灾后农药、化肥、饲料、消毒药品、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和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的市场质量检查,确保灾后农资市场稳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4.7产业办、经管股:负责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收集和反映各类经营主体灾情;争取和落实农业抗灾基础设施项目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2.4.8委农业信息股:协助办公室做好农业洪涝灾情统计上报等工作,并负责全县农业防汛抗灾救灾新闻宣传报道等工作。

2.4.9委财务室:争取和筹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物资,并根据领导小组分配意见,将资金、物资发往受灾地区。

2.4.10委纪检组:负责防汛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督使用,查处贪污、挪用农业救灾资金、物资等违纪违法案件;负责委属单位捐赠救灾钱款、物资管理和重点帮扶对象的联系工作;负责做好农业三场防汛救灾安全检查和安全防护工作。

2.4.11各乡镇农业站:负责做好本乡镇农业防汛救灾、灾情统计上报、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负责做好农业站站房及办公用品、仪器设备、文件资料等安全防护检查,确保办公和生产生活安全稳定;三溪镇农业站特别要积极配合委纪检组,做好农业三场老职工住房等安全检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预防、预警

3.1预警信息来源

县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县水务局、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水情、汛情、灾情信息,各乡镇农业洪涝灾害发生情况。

3.2信息采集

3.2.1采集途径:县农委与县气象局、水务局、防汛抗旱指挥部、民政局等部门保持稳定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定期和不定期的会商;县农委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和协同办公系统向各乡镇人民政府或农业站采集农业洪涝灾害信息。

3.2.2采集内容: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水文、汛情等水文资料;农业洪涝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渔业受灾面积和损失情况;农作物、畜禽、饲草、水产品损失程度;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毁损情况;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3.3信息报送

3.3.1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农业洪涝灾害发生后,各乡镇农业站应立即向本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委报告,再由县农委汇总报市农委和县政府,并通报到县民政、财政、水务等部门。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事件,县农委可直接报省农委,并同时报市人民政府和市农委。

3.3.2农业洪涝灾害信息应立即上报,灾害仍在发生和延续期间,应坚持日报告制度。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掌握详细农业重大洪涝灾害信息的,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并于3日内补报详情。

3.3.3一般性农业洪涝灾害信息,应定期逐级上报。

3.4灾情信息

县农委应协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民政局做好洪涝灾害信息工作。各乡镇农业站要及时汇同本乡镇民政等有关部门认真核实农业洪涝灾害,需对外的,交由县政府指定的专门部门,未经授权,不得自行。

3.5预警报告

获悉县气象、水务部门的洪涝灾害预测预报。应立即发出农业洪涝灾害预警。

3.6灾害预防

3.6.1组织思想准备。县农委成立农业防汛救灾工作办公室和防汛抢险突击队伍(名单附后),委属各单位及各乡镇农业站依据职能成立相应的组织或确定专人抓生产救灾工作,不断完善农业防汛抢险组织,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农业部门和农民的防洪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3.6.2工作准备。县农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田设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养殖鱼塘,农业机电设备的加固和防护措施,并配合水务部门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维修、加固、改造,增强农田及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抗御灾害的能力。

3.6.3预案准备。根据农业洪涝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农业防汛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措施。指导洪涝灾害多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适应性种植,提高农业生产避灾抗灾能力。

3.6.3物资、技术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饲草等救灾物资。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汛减灾技术,组织开展农业防汛减灾技术攻关。督促农机行业管理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机设备、配件及救灾用油的贮备和供应。

3.7适时防控

3.7.1及时组织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没有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措施。

3.7.2洪涝灾害前,各乡镇农业站要协助当地政府及时做好人员、设备的转移工作。

4.灾害分级和应急响应

根据洪涝灾害实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农业洪涝灾害发生后,县农委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洪涝灾害的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各乡镇农业站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抢救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根据农业洪涝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强度和受灾、绝收面积,灾害分级为四级,并相应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4.1一级应急响应

4.1.1一次突发性洪涝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响应:

(1)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占耕地和畜禽、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5%以上,且受灾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

(2)全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绝收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一级响应的农业洪涝灾害。

4.1.2一级响应行动

(1)县农委主任主持召开洪涝灾情通报和生产救灾动员会,委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并及时将灾情报告县委、县政府和市农委。

(2)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紧急运转,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3小时内到岗。

(3)密切监视灾情动态。县农委灾害信息网络系统紧急启动,灾情统计上报工作立即展开,并实行日报告制。联系乡镇的工作人员在12小时内赶赴所联系的乡镇,调查了解和核查灾情。

(4)县农委在新闻媒体上紧急《全县农业防汛救灾工作预案》,在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举办专家讲座。

(5)县农委紧急部署生产救灾工作,研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生产意见,并向灾区紧急派出救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组织动员,指导各地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排涝等服务工作。

(6)请求省政府、省农委紧急下拨农业防汛救灾资金、物资,动用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4.2二级应急响应

4.2.1一次突发性洪涝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响应:

(1)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占耕地和畜禽、水产养殖面积的20%—25%,受灾面积达6—8万亩。

(2)全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绝收面积累计达3—4万亩。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二级响应的农业洪涝灾害。

4.2.2二级响应行动

(1)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通报灾情,部署救灾工作,并将灾情报告县政府和市农委。

(2)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紧急运转,并从有关单位抽人办公。

(3)县农委灾情统计上报工作立即展开,并实行日报告制。联系乡镇的工作人员紧急赶赴所联系的乡镇调查了解和核查灾情。

(4)县农委在新闻媒体上《全县农业防汛救灾工作预案》,在县级电视台举办专家讲座。

(5)加强灾情调度。根据灾区救灾工作需要,派出救灾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组织动员、指导各地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排涝等服务工作。

(6)请求省政府、省农委紧急下拨农业生产防汛救灾资金、物资,动用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4.3三级应急响应

4.3.1一次突发性洪涝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三级响应:

(1)全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受灾面积累计达到5—6万亩。

(2)全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绝收面积累计达2—3万亩。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三级响应的农业洪涝灾害。

4.3.2三级响应行动

(1)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灾情并将灾情报告县政府和市农委。

(2)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开始运转,并从有关单位抽人办公。

(3)要求受灾乡镇农业站及时核查灾情,定期上报。

(4)根据灾区救灾工作需要,派出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

(5)对灾区恢复生产,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争取省政府和省农委下拨部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6)根据灾区要求,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救灾种子等物资。

4.4四级应急响应

4.4.1一次突发性洪涝灾害出观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四级响应:

(1)某一区域发生较大洪涝自然灾害,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受灾面积累计达到3—4万亩。

(2)某一区域发生较大洪涝自然灾害,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绝收面积累计达到1—2万亩。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四级响应的农业洪涝自然灾害。

4.4.2四级响应行动

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灾情,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灾情调度和农业救灾、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的指导,要求联系受灾地区和乡镇的工作人员赶赴所联系的乡镇,调查了解灾情,并将核实的灾情按规定程序报告县政府和市农委。

4.5应急解除

当洪涝灾害结束后,农业生产恢复正常时,县农委应宣布应急解除。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1.1县农委要积极协助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时与水务部门联系,调动电排灌设备和农业机械,进行堵口复堤,农田排涝,疏通渠道,渔塘淤泥,抢整、修复损毁农田和各类农业基础设施。

5.1.2在发生一、二、三级响应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县农委向灾区派出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督促、帮助、指导灾区农民及时做好补改种工作。

5.1.3县农委和各乡镇农业站要督促、帮助、指导灾区农民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和畜禽、水产养殖业恢复生产。

5.2协商救助

5.2.l根据灾区需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区域间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化肥、地膜、农药、饲草料、柴油等多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调剂、调拨。

5.2.2积极与金融部门协商,落实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所需贷款。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农业损失、农业设施装备财产损失的保险赔付工作。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处置农业洪涝灾害突发事件所需资金来源:农业部、省政府和省农委拨付的农业生产专项救灾资金以及其它资金。

6.2物资保障

在洪涝自然灾害易发期,县和乡镇农资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农业抗灾救灾物资。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相关单位要及时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证各类农业防汛救灾应急物资的供应。

6.3信息保障

县农委要进一步加强县有关部门和乡镇两级农业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体系建设,确保信息畅通,达到早预报、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加强通讯设施建设与维护,保障自然灾害应急工作中的电话、网络等信息渠道畅通。

6.4职责保障

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洪涝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责任制,保证洪涝灾害应急工作有专人负责,并定期采取实际演练等方式组织培训救灾应急工作专门技术人员。

6.5宣传保障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政府;洪涝灾害;防御缺失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131-02

一、邢台市受灾情况简介

截至2016年8月14日16时,灾情涉及邢台市全部21个县(市、区),受灾人口157.2万人,造成42人死亡、5人失踪。全市倒塌房屋26 993间、严重损坏房屋30 402间、一般损坏房屋47 890间。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06.0万亩、成灾面积121万亩、绝收面积59万亩。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601 691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90 588.3万元,基础设施损失709 080万元,家庭财产损失160 062.1万元,工商企业经济损失277 756.7万元,其他损失64 203.9万元。此次邢台市洪涝灾害较迅猛,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民众身心上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邢台市洪涝灾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了我国基层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邢台市洪涝灾害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基层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高基层民众的抗灾救灾意识,有利于我国整体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提升。

二、在防御洪涝灾害中,基层政府的责任缺失

(一)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弱,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基层,道路普遍质量低,受天气影响明显,下雨对出行影响大,是抗灾救灾的阻碍因素之一。在应对洪涝灾害过程中,水利工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农村的水利工程设施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中小型河流河道淤积,河床坡度和流速都较小,淤积明显;河道缺少加固措施,老化失修,损毁严重,以及周边人口缺少对河道的保护意识,乱堆、乱倒的现象比较多;不少村中的小河沟、小渠塘被人为缩减、废弃甚至填埋,造成农村水域面积不断减少,直接破坏了水系构成,造成水系连通不畅,降低了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一遇雨水天气就受涝成灾。由此可见,基层水利工程薄弱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在对大贤村受灾原因分析中,当地村民表示,七里河河道变窄一直是造成大贤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二)抗灾知识宣传不到位,公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弱

在农村基层,公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最基本的抗灾知识。在洪涝灾害来临时,由于有些村民严重缺乏危机意识,被强行转移才免于生命危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抵抗洪涝灾害能力弱。在此次大贤村受灾统计中,死亡者大多数为老人和小孩。有些基层工作人员因对抗灾认识不足、经验不够,做不到及时排险。另外,缺乏必要的应急演练。这些都导致在灾害面前村民手足无措,不能及时快速抗灾。同时,这些也充分说明我国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力度不够,普及也不到位。在汛期内,邢台市大贤村村口河道被一家热力公司筑起人行道,横向拦截河道,直接破坏了河道的连贯性,造成排水不畅。大贤村村口河道突然变窄,被认为是大贤庄村遭灾的重要原因。历史上大贤庄村遭洪灾,也是这个原因。

(三)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基层干部应急能力不足

预警的功能在于通过信息情报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社会隐患苗头、预警信号,并做出秩序内的必要调试,增加应对自然危机的能力,为及早化解各类突发事件奠定基础,避免仓促应战、被动应战、盲目应对等不良现象发生。而在邢台市大贤庄洪灾调查中发现,预警与洪水几乎同时到达。在此次的邢台洪涝灾害中,预警并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凸显出基层预警机制的薄弱。在灾后的新闻会中,邢台市市长也表示,存在对于此次抗洪抢险预判不足,干部应急抗洪不足,核实统计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

(四)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公信力较低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会比以前更加强烈,信息缓慢、信息失真、信息保密会引起灾区群众的不满,降低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在邢台洪涝灾害中,灾情统计、核实、上报不准确不及时,受灾情况谎报、少报信息严重,以至于村民堵路要求与政府对话的情况出现。

三、对基层政府洪涝灾害防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抗洪能力

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提高抗灾的能力,还能给基层群众的生活带来方便。政府职能的本质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保证村村通水泥路,确保基层水利工程的防灾抗灾能力达到标准。在资金不够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鼓励村民集资、第三方投资等。其次,设立专门的基础设施管理小组,对基础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做到及时排险,保证设施质量。最后,制定严格的基础设施奖惩施行方法,对破坏公共基础设施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对破坏者进行罚款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对保护公共设施和勇于举报破坏分子的行为给予奖励。加强对基层民众进行保护设施方面的教育,帮助基层民众树立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的意识。

(二)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全面提高基层公民的危机防御意识和能力

针对我国基层公民应对自然灾害时公民防范意识、应对能力差,参与程度不高的现状,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教育宣传工作。对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控。

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包括防灾、减灾教育从娃娃抓起,无论是学校还是住宅小区都会定期进行防灾演练,政府会指导家庭购买防灾用品等,这些措施都值得我们学习。根据我国基层的具体情况,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御知识教育已成当务之急。(1)基层工作人员应定期深入群众,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2)防灾、减灾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大力推进防御知识进课堂。(3)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指导公民正确避险,协助设计家庭应变计划,并指导公民购买防灾用品。(4)树立和培养危机发生时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和习惯。

(三)完善预警机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

首先,基层政府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早做好预防。搞好天气预测预报是防灾、抗灾的前提。灾害性天气信息要早且准确,即气象部门根据气象资料和先进设备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可能出现的灾害类型,并要迅速确定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区域,及时动员千家万户进行避灾、防灾和抗灾。其次,提高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洪涝灾害来临前能根据具体情况预测出灾害情况,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要求基层政府应对基层环境全面把握,确保在灾害来临前能正确指挥,把损失降到最低。

(四)保障民众知情权,提高政府公信力

保障民众知情权、引导社会舆情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害面前,不真实的信息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其传播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抗灾救灾的进行。对社会舆情的引导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中的重要部分。首先,政府应提高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当灾害发生后,政府应及时对受灾情况进行准确统计并对信息进行及时动态更新,保证公民在第一时间知道受灾情况。其次,及时处理谣言。对谣言进行及时说明,让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并对散布谣言者进行处罚。最后,加强政府与媒体的合作。(1)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与合作,以更好、更全面地发挥媒体的作用。(2)在保证媒体自由的同时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以提高媒体信息的“净化力”。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政府应从每次的灾害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勤,孙悦,邵维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理论与实践解[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5.

[2] 王志英.加强管护,促进乡镇水利工程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1).

[3] 张静,李洪伟,赛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4):1672-6359.

[4] 杨安华,张伟.连片特困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武陵山片区三个少数民族村的调查[J].防灾科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乐亭县;洪涝灾害;影响因素;防减灾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P3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itigate flood disast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harmony, stability and economy of Leting County,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od disaster in Leting Coun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Leting County, proposed the “giving priority to prevention, combin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disaster measures in engineering and non - cheng cuoshi”.

Keywords: Leting County; flood disaster;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disaster measures

乐亭县地处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东依滦河,南临渤海,属滦河冀东滨海平原区,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呈扇面形缓缓降低,地面高程为0-14m(黄海系)。全县总面积为1308 km2,海岸线长达124.1km,为河北省第一沿海大县。乐亭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13.2mm,年均水面蒸发量为1707mm,年均气温10.6℃,无霜期为185d。

乐亭县境内除滦河和小青河两条界河外,还有29条重点排水渠道,总集水面积1133km2(含滦南县汇入的89.1km2)。境内河流均属河北沿海支流小河,源近流短,汇入渤海。

1 乐亭县洪涝灾害的成因

1.1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

从气象成因上分析,乐亭县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13.2毫米,年降水总量7.94亿立方米。但县境内大气降水有3个特点,一是大气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表现在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雨水集中。从多年年平均值来看,6—9月份(汛期)降雨量为495.7 mm,占全年的80.8%,其余各月降水量为117.5 mm,仅占全年的19.2%。 二是大气降水在年际分配上变率大。据乐亭气象站(局)30年实测资料统计:年降水量为289.8 mm -1008.2 mm,相差3.5倍。三是在地域分布上是内地大于沿海。滦河下游行洪区及中部井灌排涝区年降水量为620毫米左右,而滨海渠灌治碱区年降水量为589.5毫米,相差6%左右。因此,这样的气候特点,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1.2地形地貌条件

乐亭县属于滦河下游冲积扇前缘平原区和冀东滨海平原区,境内多为平地、沙地和洼地等三种类型,其中平地面积最大,洼地次之,沙地岗丘零星分布其间,全县地势低洼平缓,低洼易涝面积达45.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7.7%,另外,地下水埋藏浅,遇有大雨,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水份易于饱和,这是形成乐亭县洪涝灾害的另一个原因。

1.3 滦河洪水泛滥

滦河是流经唐山市境内的第一条大河。发源于河北省承德地区丰宁县西北巴颜图古尔山麓,流径内蒙古高原及河北省燕山山区,在滦县横山出山进入平原,于乐亭县兜网铺注入渤海,全长888公里,流域面积为4.59万平方公里,其中流经乐亭县河段长51公里。乐亭县洪灾主要是由于滦河洪水泛滥形成的,滦河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形成,滦河流域地处河北省暴雨中心,潘家口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766毫米,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且多出现大强度暴雨.

1.4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不完善,工程标准低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乐亭县开始了大规模兴修水利。先后建成高程3.5-4米(黄海高程系)的海挡大堤62.25公里,总排泄能力680立方米/秒的防潮闸、站14座;修建保证20000立方米/秒流量的滦河防洪大堤14.9公里和设计防洪标准5000立方米/秒-校核标准7000立方米/秒的滦河防洪围埝79.6公里。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质量标准低、数量少,再加上多年的运行和使用,致使工程老化、损坏严重,再加上年久失修,隐患较多,虽这些基础设施在历年的防汛抗旱,拦蓄洪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存在突出问题是各类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病险,设备老化失修,不利于科学调度洪水有效地拦蓄洪涝灾害。

1.5工程管理不到位

由于不少地方水利执法工作开展不力,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群众违法作业,在河道中采砂、种树、乱堆废弃物、阻塞河道,在河滩地上建仓库、房屋和开垦耕地进行生产生活,随意侵占行洪断面,致使河床不断抬高,河面日趋变窄,严重地阻碍了洪水的正常宣泄。

2 洪涝灾害的特点

2.1季节性强

乐亭县降雨的特点是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89.8毫米-1008.2毫米,6~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重大洪涝灾害多发生在降雨集中的7月上旬至8月下旬。

2.2频发性强

自古以来,乐亭县滦河水患频繁, 据县志载:1123-1949年间,滦河发生大水72次,大约10年左右一次。1949年,滦河大水,洪峰流量25200秒立米,同时沿海发生海啸,潮高3.8米,乐亭县沿河、沿海30个村庄被淹,滦河塌地1125亩,全县14.9万亩农田绝收。滦县水文站自1929年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超5000立方米/秒的年份就有20年。

2.3 危害性大

乐亭县地处滦河下游冀东滨海平原区,地势低洼。历史上的涝灾经常发生,据县志记载:自1276年至1877年的607年中出现涝灾就有59年,建国后,自1962年至1979年共发生大小涝灾8年,受灾面积达365.3亩,危害性大,特别是在2012年8月初,乐亭县接连遭受了滦河“8.3”洪水、台风“达维”、 “8.1”及“8.3”强降雨的侵袭,遭受了50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涝风暴潮灾害,据统计全县大田作物受灾面积57.29万亩,温室大棚受灾面积10.76万亩,果树受灾面积7.77万亩,水利设施、道路、配电设施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22.89亿元,其中农业损失达15.49亿元。致使全县粮食生产不能稳产高产,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也给社会增加了不可忽视的不稳定因素。

3 防洪减灾的措施

防洪减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措施都起不到根本的防治作用,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等综合治理的思路。

3.1工程防洪除涝措施

3.1.1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种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少或防止空气或水质污染,美化、保护和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据有关资料,林带可削减地表径流80%,减少冲刷量90%,增加土壤含水量18%,提高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营造和更新农田防护林,结合沟、路、渠布置新林带,同时对残破林带更新改造,使农田防护林林网化。

3.1.2加快重点防洪除涝工程的治理

兴建防洪排涝工程是乐亭县防洪排涝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维系党心、民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沿滦河两岸采取修筑堤防等项工程措施以防御滦河洪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组织民工对县内各河道进行清淤和河道堤防加固,疏通水流,乐亭县境内先后开挖骨干排水渠道12条,长399公里;重点排水渠道17条,总长162公里;三、四级排水渠1900多条,并修建了7600多座小型闸、桥、涵建筑物。至此,除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沥涝灾害基本得到控制。乐亭县北部筑滦河防洪堤坝、围埝;南部建沿海防潮海挡大堤、排咸防潮闸站,先后建成高程3.5-4米(黄海高程系)的海挡大堤62.25公里,总排泄能力680立方米/秒的防潮闸、站14座;修建保证20000立方米/秒流量的滦河防洪大堤14.9公里和设计防洪标准5000立方米/秒-校核标准7000立方米/秒的滦河防洪围埝79.6公里。为更好的治理滦河修建丁坝198道,以稳定河水流向、束窄水流,防止河岸受冲坍塌。同时配之以平整土地、修路、植树、建设方田林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

3.1.3加强重点工程的防洪除涝建设

随着滦河口地区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炮靶场的建设,对防潮、防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姜各庄镇腰庄以下段自1978年建成未进行过大规模的整修,破损不堪,遇有低标准的海潮、洪水,将造成严重损失。针对这一情况,乐亭县积极谋划,向省争取工程项目立项和资金支持,通过多方努力,争取省市以上国拨资金180万元,县自筹资金480万元,于2004年5月至12月,实施了滦河河口堤工程,该工程位于滦河右岸,北起滦河防洪小埝姜各庄镇腰庄村北,南与姜各庄靶场护场围埝相连。河口堤的实施保护了沿海7855人、1.93万亩的耕地、0.475万亩养殖池以及姜各庄地区和姜各庄靶场免受海潮、洪水侵袭,保障当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非工程防洪措施

3.2.1建立洪涝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在洪水到达之前,利用卫星、雷达和电子计算机,把遥测收集到的水文气象数据,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传输,并进行综合处理,准确做出洪峰水位、流量、流速、到达时间等洪水特征值的预报,密切配合防洪工程的运用,进行洪水调度,及时发出警报,人员、财物疏散与撤离。

3.2.2依法管护工程,保证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工程管理方面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成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对河道、堤防、水利建筑物要加强巡查,健全举报、奖惩制度,严禁在河道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和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严禁无节制的滩涂围垦和河道取土、采砂。对损坏工程设施和破坏河道行洪断面的违法行为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严惩。依法防洪,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3.2.3进一步完善相关预案,作到防洪除涝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编制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涝灾害,是防治洪涝灾害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之一。对洪涝灾害主要是采取预防和躲避措施,在现有洪涝灾害防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完善防灾预案。防御方案内容侧重于监视、预防、预警、人员撤离、财产转移、抢救、善后工作等。

3.2.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水患意识

普“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防洪减灾知识应纳入中小学生的课本;对全社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书籍、公益广告宣传、网络信息等媒体,使广大民众都能知晓有关水利知识、政令法规,以及水情灾情信息,使他们能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参与防洪减灾行动。

4结论

乐亭县因地处滦河下游冲积扇及冀东滨海平原区,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广大人民群众为减轻灾害做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群众切实增强了水患意识,牢固树立了长期防灾减灾的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兴建和完善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加强了非工程措施抵抗洪涝灾害的能力,使乐亭县的洪涝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

参考文献

[1]崔承章,熊治平.治河防洪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暴雨;洪涝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P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017-04

Flood disaster 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rigger

―Datong in 2013 July 14-15 large rainstorm case analysis

GAO Qing-lan1,ZHANG Guo-yong2,BAI Hai-wei3,YANG Chun-cang1,BAI Gui-ju1,LIU Jie-li1,LI La-ping1,WANG Li-li1

(1.The Datong Meteorological Bureau,Shanxi Province,Datong 037010,China;2.The Shanxi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Bureau,Tai Yuan 030002;3.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 Yuan 030002)

Abstract:In mid July 2013,the Datong area appeared 3 times rainstorm process,caused the flood disaster in different degree,especially the July 14-15 this heavy rain process,range is wide,the big,rainfall concentrated,local strong,disaster losses,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causing the flood geologic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weather system causing the heavy rain process was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warning level of flood disaster,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Key words:Storm;causes flooding;countermeasures

洪涝是中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涝突发性强,破坏性大,近年来已成为防灾减灾的突出问题[1]。2013年入夏以来,大同市降水比往年同期偏多,主要集中在7月上中旬。6月28日至7月2日、7月7日至7月11日、特别是7月14日至7月15日期间,大同市县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降雨持续异常偏多,造成各县(区)不同程度受灾,部分村民住房受雨水浸蚀,农村土坯房(含土窑洞)严重受损,一些年久失修的土窑洞已倒塌,部分农作物被淹,中小型山洪3次,崩塌1次,经济损失严重。鉴于这次大到暴雨造成的灾害损失严重,我们对其过程特点、形成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

1洪涝灾害特点

1.1洪涝灾害影响范围广

2013年7月14日-15日,全省降水主要集中在忻州西部、朔州大部、大同地区(如图1所示)。强降雨基本覆盖大同的所有县区和大同市城区,这次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8县区(国家站)过程降水量介于24.7~62.7 mm。本次过程降雨量大,范围广,灾害面大,导致8个县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图1大同市2013年7月14日8时-7月16日8时累计降水量

1.2降雨强度大,维持时间短

自7月14日20时到15日5时,大同地区出现了较强降雨过程(图2)。其中强降雨中心在天镇、阳高两县,从图2可以看出,天镇的降水集中在7月14日20时-7月15日05时,累计降雨量为43.8 mm,最强降水主要时段集中在14日20时至15日02时,大同县从20时到23:40降水量为34.9 mm,加密区域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 mm的乡镇计44个,25~50 mm的为50站,最大乡镇雨量(阳高孙仁堡)达110.1 mm,小时最大雨强19.7 mm。雨势大、雨量集中、局地性强。高强度、短历时的集中降雨是引起洪涝灾害及中小型山洪、崩塌等次生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全市各县区不同程度受灾,天镇损失最为严重。

图2天镇县2013年7月14日14时-7月16日6时逐小时降水实况

1.3灾害损失重

据民政部门调查统计,受洪涝灾害影响,全市各县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113 223人,倒塌房屋3291间1 372户3 385人,严重损坏房屋14 943间5 280户14 001人,一般损坏房屋82 639间37 273户95 837人,紧急转移安置9 848户28 328人,农作物受损2 972.6 hm2,绝收504.2 hm2,受灾比较严重的是天镇县,全县倒塌房屋1 457间522户1 271人,严重损坏房屋8 341间2 779户6 943人,一般损坏房屋59 714间27 916户75 340人,紧急安置转移6 620户19 875人。经济损失约24 521.65万元。

2洪涝成因分析

2.1气象因素

洪涝灾害通常是洪水灾害和涝淹灾害的合称。洪灾是指河流泛滥淹没田地所引起的灾害。涝灾是指长期大雨或暴雨而产生大量积水和径流,淹没了低洼的土地所造成的灾害。洪灾和涝灾往往同时发生,“洪”一般都会引起“涝” ,因此,洪” 与“涝” 相连,成为一种气象灾害[2] 。

2.1.1前期降水偏多

2013年6月28日至7月11日,我市出现了两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各县区过程累计降水量介于20.4~77.0 mm,平均降水量44.1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市东部大部分地区及南部部分地区。区域站降水量超过50 mm的乡镇计25个,乡镇最大降水出现在灵丘县赵北乡,为87.7 mm。

从时间分布来看,7月降水主要集中在上中旬,全市上旬平均降水量为92.3 mm,同比异常偏多198%,为198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全市中旬平均降水量为55.3 mm,同比异常偏多96%(见图3)

图3大同市历年7月份降水演变

2.1.2高空环流形势

“副高+西来槽”是山西暴雨的典型形势模型[3]。在7月14日-15日降水过程中,亚洲中高纬地区呈“两脊一槽”形势[4]。在上下游两个强势暖脊的影响下,大部分冷空气盘踞在贝加尔湖北侧,而少部冷空气则沿巴湖脊滑下,影响新疆一带。14日20时,高原短波槽与河西走廊短波槽合并,并移至河套西部阿拉善高原。在北方冷空气逐渐东移南下和台风“苏力”登陆北上的共同作用之下,副热带高压逐渐东退,下游的暖脊随着冷平流的汇入,逐渐减弱,同时贝加尔湖冷涡逐步向东向南发展,15日贝湖冷涡槽与中纬度槽合并为500 hPa深槽,形成了稳定的环流形势,造成了降水的持续时间长。

2013年7月14日08时至15日20时,南亚高压持续加强,高空急流呈准纬向,山西处于南亚高压东北侧的发散气流控制区,高层辐散条件良好,急流抽吸作用较强(图4)。

图42013年7月14日8时-16日8时环流配置

2.1.3动力条件

高空700 hPa,14日20日开始,随着高空槽的发展东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逐渐东退,位于山西中部的横切逐渐转为经向,与贝湖低槽合并;地面上,先期脊前下滑的冷空气与冷涡东移后部的冷空气合并,冷锋逐渐东移,在14日夜间至15日8时冷锋的移动缓慢,持续的抬升作用,造成了此次降水的持续。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太副高西北侧“584线”附近。14日20时开始大同上空转为上升运动,维持到15日20时前后。200 hPa高层急流一直存在,低层15日8时-20时之间冷锋过境,过境后低层转为西北风控制。

2.1.4热力条件

在降水开始之初,北部的冷空气明显,南部的暖湿舌一直延伸到山西中北部。大同地区处在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θsez

2.1.5水汽条件

从图5可以看出,850~700 hPa两层温度露点差都小于4 ℃,接近饱和。在山西北部出现了很强的低层水汽辐合。晋北地区处在中低层湿层深厚,是明显的持续性降水的探空形势。700 hPa西南大风速带的建立与北伸,为晋北地区降水输送了热力平流,造成了层结的不稳定;同时输送水汽到晋北地区,从欧洲数值预报中心细网格资料可以清晰看出,随着横切的转竖,西南急流加强,14日夜间至15日2时,晋北地区位于急流出口区,风速的辐合极强,这是造成阳高、天镇降水较大的主要原因。850 hPa东南急流自台风东侧将水汽输送至晋北地区。14日20时850~700 hPa比湿分别达到15 g/kg和10.5 g/kg,整层水汽通量大,造成了降水量级偏大。

图514日20时中尺度分析

2.2地形、地质因素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境内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 420 m,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 m,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尤其是御河由北向南穿城市中心区域而过,特大山洪沿河暴发时,对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构成极大威胁。

生态系统环境非常脆弱。稀疏的植被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和保水保土效应已不明显。植被较少,抗蚀能力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干燥贫瘠的土壤使地表土层疏松,各要素之间仅维持相互保护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水分循环弱而被破坏,较小的扰动即可使系统崩溃[5]。由气象条件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及农业气象灾害等也较为严重。

2.3人为因素

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使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植被面积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2]。随着经济活动强度的日益增加,经济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同素有“煤海”之称,地下矿藏的分布面广,长期大量无序的挖山,采石,开垦等活动,部分矿山开采区域出现塌陷,使环境负荷加重,同时也给城市及周边村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隐患。

水患意识薄弱。大同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因距海洋较远,加之境内山地的屏障作用,暖湿气流难以大量深入,属于中国降水量较少的地区,群众中有“十年九旱”之说[6],干旱导致土质疏松,遇有较大降水极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7]。在山区,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河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8]。有些村民将房屋建造在沿河的地势低洼处等危险地带,缺乏水患意识和防灾意识,对山洪洪涝灾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洪减灾意识比较淡薄,行洪河道人为障碍增多,行洪能力明显下降[2],存在麻痹思想,关键时刻缺乏自防自救的能力。

人为原因造成的洪灾,主要是河道设障严重,人为束窄河道,洪水不能畅泄造成的洪灾[9]。

3防御体系及对策

针对7.15气象灾害,坚持以人为本,趋利避害,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法防灾,科学应对原则。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监测、通信、预警、预报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确保大灾面前无死亡。

3.1科学预报

依托气象卫星、雷达、自动站等现代化气象灾害监测手段、科学合理的预报业务技术流程(技术业务流程如图6所示),专家联合会商,强化密切监视实时通报,于7月12日提前预警灾害天气,与国土资源局的会商沟通,两局联合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出受暴雨影响,部分地区发生崩塌、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提醒相关部门、广大市民最好预防,为防灾减灾争取时间、发挥重要作用。

图6技术业务流程图

3.2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制作决策服务材料,向当地政府提供决策服务(大同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体系框如图7所示)。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促进共同防御,发现问题及时排险,措施得力。研究[10]表明,气象、国土、水文、地质、民政、通讯、交通,卫生、宣传等部门建立协调一致、反应迅速的防御体系,科学防御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

3.3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

通过新闻及媒体,将局地暴雨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快速传达至目标用户群,建立快捷有效的防御体系,科学防御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点河道建立完备的应急防汛预案,实施应急排险,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的具体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4加强防洪应急避险

在洪涝高风险区,提高水利设施的防御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降低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性。提前对防洪

图7大同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体系框

工程开展综合治理,修筑堤防,整治河道,合理采取蓄、泄、滞、分等工程措施。居住在病险水库下游、山体易滑坡地带、低洼地带、有结构安全隐患房屋等危险区域人群,及时转移到安全区域。

4结论

(1)有利于暴雨的高空环流形势、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是这次气象灾害形成的主要气象要素。

(2)洪涝、山洪地质灾害是大同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前期降水偏多,且在14日20时至15日02时,雨量集中,短时雨势大,小时最大雨强20 mm,局地性强是这次暴雨引发洪灾的主要原因。

(3) 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加剧了洪灾的强度,人为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4)灾害性天气可预报、可预防。此次过程范围之广,雨强之大历史罕见,预报难度一般,但暴雨的落区不好掌握。此次过程预报准确,进而才能产生后续气象服务以及部门联防的良好效果。

(5)洪涝、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预报再准确,再及时,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不能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防灾减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防洪、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尤其重要的是须提高防洪调度指挥能力,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市民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共同防御的力量一定优于政府部门单方面的措施预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势在必行,也是部门联合防御向全民防御转变的必要基础。

(6)洪涝灾害防治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各科研单位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加强山洪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7)随着社会经济财富的增加,洪涝灾害在加剧,人类对洪涝适应性对策(包括消极的经济欠发展行动和积极的兴修水利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洪涝灾害[11]。加强荒山荒坡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洪工程标准,依然是政府和社会今后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细生,刘红年,张华,等.湖南“5 ・31”特大暴雨山洪成因及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6(4):68.

[2]李茂松,李森,李育蔽.中国农业气象.中国近50年洪涝灾害灾情分析[J].2004,25(1):38-40.

[3]周一鹤,施友功,王余初.山西天气预报手册[K].气象出版社,1989(7):106-107.

[4]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气象出版社,2000(10):354-355.

[5]胡建军等《气象条件对大同市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及其对策》技术研究报告[M].2000:2-3.

[6]高清兰,李亚军,张国勇,等,大同市干旱成因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快报,2013(3):115.

[7]王志录,孙畅,包红霞,等.甘肃省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与气象成因分析及其应对建议[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22(1)13.

[8]孙艳艳,王娜,浅谈暴雨气象服务在山洪灾害防御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3(8):7-8.

[9]闫顺喜.晋城市洪涝灾害规律研究[J].山西水利科技,2006(2):79.

[10]魏丽.暴雨型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4,(1):151-153.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农业生产;作用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根据生产经验和自我气象观测判断气象状况,往往由于判断失误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极端的天气状况会严重制约农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不断推广,使农民更加科学地应对自然灾害,极大减少了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高效进行[1]。

1我国气象信息服务现状

1.1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信息服务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气象监测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气象服务工作正在向信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气象信息服务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而且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于气候和天气作出准确分析,使人们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地区依旧依靠天气状况进行农业生产,天气状况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质量。只有借助现代化的气象信息服务,才能够为农业高效生产提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因为气象服务可以精确地预测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及区域,可以为人们采取防御措施预留宝贵时间,因此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当前气象信息服务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代化气象服务每年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在部分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落后、人烟稀少等因素,给气象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这些地区仍旧采用传统的技术进行极端天气灾害的预防,由于预测结果误差过大,给该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总之,当前我国气象信息服务整体呈现良好局势,但是部分地区气象服务水平仍比较落后,需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改进,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资讯,以促进农业高效生产。

2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1在农业生产中的防汛作用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洪涝灾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洪涝灾害具有毁灭性强且不容易补救等特征,因此洪涝灾害预防措施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的质量。除此之外,洪涝灾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及农业生产工具造成威胁,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洪涝灾害防御工作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生产经验及气象观测进行判断后采取洪涝灾害防御措施,由于预测失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3]。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利用现代化气象技术,气象部门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气象信息作出精确判断,基于气象部门的网络系统,将农业气象信息及暴雨预警信号及时出去,为农民进行洪涝灾害防御工作预留宝贵的时间,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2在农业生产中的抗旱作用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抗旱工作和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自然环境逐渐恶化,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给正常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种情况,气象监测部门根据采集的气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对气象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极端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夏天作为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时段,如果农作物生长水分不足会导致旱苗现象,因此在夏天做好农作物的抗旱工作极为重要。而现阶段的气象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气象安全保障,不但可以对于极端天气进行预测,同时运用雷达技术对气象的观测,以及通过人工降雨等措施使作物的旱情得到缓解等,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4]。

2.3农业灾害知识宣传作用

在气象信息服务工作中,除了具有对极端天气的预测作用,还包括农业灾害知识宣传的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工作为对气象监测的气象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且对这些气象信息作出科学分析,同时将这些基础的气象知识传播给广大农民,使农民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掌握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不断提升农民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高效进行[5]。

3总结

本文通过对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众多气象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提高气象信息服务质量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对于极端的自然灾害防御工作预留宝贵的时间,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国芳.农业生产中气象信息服务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32(6):130.

[2]田苹,叶泓麟.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4(11):63.

[3]李芬.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J].农学学报,2013,3(4):62-67.

[4]张钛仁,匡晓燕,潘双迪,等.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2):101-106.

[5]梁玉英.农业生产中气象信息服务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10).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9篇

1.1 编制目的

做好洪涝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全面提高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使洪涝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有序、高效、科学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自治区范围内突发性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洪涝灾害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台风暴潮引起的洪涝灾害以及由洪水、风暴潮、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等次生衍生灾害。

1.4 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洪。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防灾减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洪涝灾害,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救助水平。

1.4.2 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1.4.3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防汛工作以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4.4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防汛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统筹防汛抗旱工作,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

1.4.5 坚持依法防灾、群众参与。坚持依法防汛抗洪,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依法保护水资源,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自治区防汛指挥机构——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自治区防指)。市、县级人民政府应设立防汛指挥机构。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防汛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的防汛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1 自治区防指

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区的防汛工作,其办事机构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防办)设在自治区水利厅。

2.1.1 组成

自治区防指指挥长由自治区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副主席担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副秘书长和自治区水利厅厅长任副指挥长,自治区水利厅1 名副厅长任秘书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委、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农业厅、卫生厅、广电局、信息产业局、水文水资源局以及自治区气象局、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广西海事局、广西军区、武警广西总队、空军南宁指挥所、广西电网公司、柳州铁路局、广西红十字会等单位各1 名负责人为自治区防指成员。

2.1.2 职责

贯彻实施有关防汛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自治区防汛法规、规章和制度,组织制订大江大河防御洪水方案;执行国家防总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命令,及时提出防汛工作具体部署,配合做好流域防洪工作;及时掌握全区汛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灾减灾措施;统一审核、汛情、工情、灾情信息;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区水利、水电工程的水量,做好洪水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各地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组织开展防汛安全检查;组织调配全区防汛物资和队伍;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2.1.3 成员单位职责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正确把握全区防汛工作的宣传导向,及时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宣传工作。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指导防汛规划制订和防汛设施建设工作,及时下达防洪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并协调防洪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筹措。

自治区经委:负责组织协调抗洪抢险所需紧急调用物资的调运,并负责经委系统防洪救灾的协调指导。

自治区公安厅:负责维护防汛抢险治安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管理以及安全保卫工作,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破坏防汛设施的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防汛抗洪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在紧急防汛期,协助组织撤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必要时对防

汛部门确定的抢险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确保防汛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运输车辆优先通行。

自治区民政厅:负责组织、协调全区洪涝灾害的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灾情,与自治区防办共同灾情及救灾信息;组织、协调灾区救灾和灾民生活救助;管理、分配中央和自治区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

自治区财政厅:负责筹集和安排抗洪抢险、水毁水利工程修复资金,及时会同自治区水利厅制定特大防汛经费分配方案,及时下达到各受灾地区并做好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因强降雨引发的重大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勘查和预防工作(水库库区地质灾害的监测、勘察和预防工作,由水库主管部门负责)。在紧急防汛期,协调解决采取紧急措施所需的取土占地问题。

自治区建设厅:负责城市排涝网络建设与管理,协助水利部门编制城镇防洪排涝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市市政设施和民用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

自治区交通厅:负责所辖水运和公路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道路畅通;督促公路(桥梁)、水运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做好防汛工作。配合水利部门做好通航河道的堤岸保护。协调组织运力,优先运送防汛抢险、防疫人员和物资、设备;为紧急抢险和撤离人员及时组织所需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

自治区水利厅:负责全区防洪排涝工程的行业管理。负责检查、监督河海堤防、水库、闸坝、水电站等各类防洪工程和行洪河道的安全运行情况,担负防洪、兴利调度;制定并监督实施防汛措施以及工程防汛岁修、应急处理和水毁修复计划。

自治区农业厅:及时收集、整理和报告洪涝灾害中农业受灾情况,指导农业防汛救灾工作,负责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自治区卫生厅:负责洪涝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和饮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灾害发生后,及时向自治区防指提供灾区疫情与防治信息,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赶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加强灾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督,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自治区广电局:负责按照自治区防指要求及时组织指导广播电台、电视台对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向公众雨情、汛情、灾情等信息,跟踪报道防汛抢险和救灾活动,宣传防汛抢险、抗灾自救知识。

自治区信息产业局:优先指配防汛无线电通信频率,组织无线电干扰排查工作。

广西水文水资源局:及时向自治区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雨情、水情报告和洪水预报。

自治区气象局: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对天气形势作出监测、分析和预测,在汛期及时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作出滚动预报,并向自治区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天气监测和预报信息。

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负责做好汛期公用通信网防汛通信保障工作,督促、检查、协调区内电信运营企业做好公共通信设施的防洪建设和维护。

广西海事局:加强通航秩序和通航环境管理,负责管辖区范围内的禁航区、航道(路)、交通管制区、航外锚地和安全作业区等水域的划定和监督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航行警(通)告;负责航海保障工作,管理管辖范围内无线电导航和水上安全通信,组织、协调和指导所辖范围内的水上搜寻救助。

广西军区:负责组织指挥所属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协调驻桂友邻部队,执行抗洪抢险、营救群众、转移物资的急、难、险、重任务。

武警广西总队:负责组织武警部队实施抗洪抢险,参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险情的抢险工作。协助公安部门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协助当地人民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

空军南宁指挥所:负责空军部队参与抗洪抢险救灾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

广西电网公司:做好所辖供电区域受灾地区供电工作,优先安排防汛抢险紧急用电,负责本系统水电工程防洪安全调度工作。

柳州铁路局:负责所辖铁路运输的防洪安全,确保行车安全和运输畅通。组织实施铁路防洪工程和设施的建设与维护,负责本系统防洪安全调度工作。组织运送防汛抢险和卫生防疫人员、物资及设备。

广西红十字会:参与灾区救灾和伤员救治工作,参与国内外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发放和管理。

2.1.4 自治区防办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国家防总的决定、调度命令以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指示;负责自治区防指日常工作,督促检查防汛措施的落实;组织制订区内主要江河防洪预案、重要水利工程洪水调度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实施防汛责任制,参

与组织抗洪抢险工作并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负责防汛通讯及调度现代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防汛物资计划储备和使用管理工作,提出防汛经费的分配使用计划并监督实施;及时准确掌握汛情、灾情和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必要时雨水情信息、水情预报和汛情公报;提出全区防汛部署和决策建议,供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防指决策;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防汛重大事故。

2.2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

有防汛任务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指挥机构,在上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防汛工作。市、县级防汛指挥机构由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等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2.3 其他防汛指挥机构

在汛期,水利部门所属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水文部门等,要成立相应的专业防汛抗灾组织,负责本单位的防汛抗灾工作;有防汛任务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大中型企业根据需要成立防汛工作机构。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可以组建临时指挥机构,具体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3 洪涝灾害分级

按照灾害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洪涝灾害从轻到重依次分为4 级:一般(iv 级)、较大(iii 级)、重大(ii 级)和特大(i级)。

一般洪涝灾害:沿江乡村区域发生一般洪水;5 级堤防工程、一般海堤工程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一般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洪水造成二级公路通行中断,24 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较大洪涝灾害:沿江一般城镇区域发生较大洪水;4 级堤防工程、重要海堤工程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重要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洪水造成一级公路通行中断,24 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重大洪涝灾害:沿江中等城市区域发生大洪水;3 级堤防工程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大中型水库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一般航道通行中断,24 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特大洪涝灾害:沿江重要城市区域发生特大洪水;2 级以上堤防工程发生决口;重要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 小时无法恢复通行。

4 预防和预警机制

4.1 预防预警信息

4.1.1 气象水文海洋信息

1.各级气象、水文、海洋部门应加强对当地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有关防汛指挥机构。

2.各级气象、水文、海洋部门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联合监测、会商和预报,尽可能延长预见期,对重大气象、水文灾害作出评估,及时报同级人民政府及其防汛指挥机构。

3.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时,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区域做好相关准备。当江河发生洪水时,水文部门应加密测验时段,及时上报测验结果,雨情、水情应在1 小时内报到自治区防指,重要站点的水情应在30 分钟内报到自治区防指,为防汛指挥机构适时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4.l.2 工程信息

1.堤防工程信息。

(1)当江河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时,各级堤防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出险情况和防守情况,在每日8 时前报上级工程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指挥机构,并抄报自治区防指;自治区防指应在每日9 时前将出险情况和防守情况报告国家防总。发生重大险情时,有关工程管理单位、工程防汛指挥机构和工程所在市的防汛指挥机构应在险情发生后立即报告自治区防指,并在2 小时内将初步核实的险情报到自治区防指。

(2)当堤防和闸坝、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它不可抗拒因素而造成可能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发出预警,同时向上级堤防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除险情况,以利加强指导或作出进一步的抢险决策,以及提供抢险物资和抢险队伍支持。

2.水库工程信息。

(1)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对大坝、溢洪道、输水管等关键部位加密监测,并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各类水库发生重大险情

,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逐级上报自治区防指,其中:大中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2 小时内将初步核实的险情报自治区防指,小型水库应在1 小时内将初步核实的险情向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3 小时内报自治区防指。

(2)当水库发生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根据防洪抢险预案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除险情况,以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当水库发生危及大坝安全的重大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向下游地区发出预警,并按防洪抢险预案果断处置,以确保大坝安全。

(3)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其它不可抗拒因素而造成可能溃坝时,应提早向水库溃坝洪水风险图确定的淹没范围发出预警,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4.1.3 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应及时向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洪涝受灾情况,防汛指挥机构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对重特大灾情,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 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到自治区防指,并对实时灾情进行核实后及时报告详细灾情,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3.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上报洪涝灾情。

4.2 预防预警行动

4.2.1 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洪涝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指挥机构,落实防汛责任人、防汛抢险队伍和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的建设。

3.工程准备。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对存在病险的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在有堤防防护的大中城市及时做好封闭穿越堤防的输排水管道、交通路口和排水沟的各种准备,跨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和病险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方案。

4.预案准备。修订完善各类江河、水库和城市防洪预案、洪水预报方案、防洪工程调度规程、堤防决口和水库垮坝应急方案和山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研究制订防御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方案,主动应对大洪水。对江河堤防险工险段及水库病险部位,要同时制订工程抢险方案,并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批。

5.防汛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

4.2.2 江河洪水预警行动

1.当江河即将出现洪水时,各级水文部门应按照《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要求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及时向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凡需涉外通报上下游汛情的,按照水文部门的规范程序执行。

2.当主要江河发生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由自治区防指或自治区防指授权有关地级市防汛指挥机构向社会公布有关汛情、工情、灾情以及抢险情况等;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市或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可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3.水文部门应跟踪分析江河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滚动预报最新水情,为抗灾救灾提供基本依据。紧急情况下,水文部门每小时预报一次水情。

4.2.3 渍涝灾害预警行动

我区郁江、浔江、南流江、钦江等流域和沿海地区以及桂西岩溶盆地的低洼区为渍涝易发地区。有关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降雨情况和水情预报,做好排涝的有关准备工作,并向社会。必要时,及时通知低洼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人员和财产。

4.2.4 山洪灾害预警行动

1.凡可能遭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方,应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水文、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报水平,及时预报警报。

2.凡有山洪灾害的地方,应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国土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绘制区域内山洪灾害风险图,划分并确定区域内易发山洪灾害的地点及范围,制订人员和财产安全转移方案,明确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3.山洪灾害易发区应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落实观测措施,降雨期间加密观测、加强巡逻。每个乡

(镇)、村、组和相关单位都要落实信号发送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周边群众报警,实现快速转移,并报告本地防汛指挥机构,以便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4.2.5 台风暴潮引发的洪涝灾害预警行动

根据台风暴潮预警信息,自治区防指应及时通知可能受台风暴潮影响地区的防汛指挥机构加强值班,及时有关信息,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4.3 预警支持系统

4.3.1 洪水风险图

1.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绘制本地区的城市(镇)洪水风险图、流域洪水风险图、山洪灾害风险图和水库洪水风险图。

2.防汛指挥机构应以各类洪水风险图作为抗洪抢险救灾、群众安全转移安置决策的技术依据。

4.3.2 防御洪水方案

1.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需要,编制和修订江河防御洪水方案,主动应对江河洪水。

2.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新的情况,修订和完善洪水调度方案。

3.江河、水库和城市的防御洪水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制订、报批和备案。

4.经审批的防洪预案和调度方案,均具有权威性和法规效力,必须坚决执行。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1.1 按洪涝灾害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应急响应行动从高到低依次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5.1.2 进入汛期,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实行24 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

5.1.3 自治区防指负责红水河、黔江、浔江、桂江、郁江、柳江、南流江等主要江河的防洪调度;其它水利、防洪工程的调度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负责;必要时,跨市的水利、防洪工程由自治区防指视情况直接调度。自治区防指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5.1.4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工作。

5.1.5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情况。造成较多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并同时抄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任何个人发现堤防、水库发生险情时,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5.1.6 对跨区域发生或可能影响邻近行政区域的洪涝灾害,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的同时,应及时向受影响地区的防汛指挥机构通报情况。

5.1.7 因洪涝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应立即报告同级人民政府,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处置,并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

5.2 ⅰ级应急响应

5.2.1 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ⅰ级响应:

1.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

2.多条主要江河同时发生大洪水;

3.某个重点防洪市(县)发生特大洪水或数个重点防洪市(县)同时发生大洪水;

4.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

5.大中型水库垮坝或数座大中型水库同时出现重大险情;

6.台风在我区登陆。

5.2.2 ⅰ级响应行动

1.自治区防指。

(1)宣布相关区域进入紧急防汛期。

(2)自治区防指指挥长主持召开有自治区防指成员、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商会,作出防汛应急工作部署,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国务院、自治区党委和国家防总,并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听取汇报并作出部署。

(3)视情况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前线指挥部,现场组织指挥防汛抢险工作。

(4)自治区防指负责人在自治区防汛指挥中心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并在12 小时内派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

(5)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根据需要随时在广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滚动汛情,报道汛情及抗洪抢险情况;做好江河、水库洪水调度;紧急调配防汛抢险物资。

2.自治区防指成员单位。

自治区气象、水文部门加强对天气和水情的预测预报,必要时实行每

小时一次滚动预报。

自治区水利厅派出工作组到一线协助做好水库、堤防等工程的安全度汛和应急抢险等工作。

自治区财政厅及时安排抢险救灾资金。

自治区交通厅及铁路、民航部门为防汛物资运输提供运输保障。

自治区民政厅及时组织救助受灾群众。

自治区卫生厅及时派出医疗卫生专业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及卫生防疫工作。

自治区防指其它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3.相关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

先期启动本级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本地区的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的相关规定行使职权。由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指挥长主持会商会,动员部署防汛工作;有关责任人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及时控制险情;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密切关注汛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受灾地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工作,或驻点帮助重灾区做好防汛工作,防汛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和抗灾救灾工作。密切保持与自治区防指的沟通,及时上报信息和工作情况。

5.3 ⅱ级应急响应

5.3.1 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ⅱ级响应:

1.某条主要江河发生大洪水或数条主要江河同时发生较大洪水;

2.某个重点防洪市(县)发生大洪水或数个重点防洪市(县)同时发生较大洪水;

3.某座大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或数座中型水库同时发生重大险情;

4.风力8 级以上的强热带风暴或台风正面袭击我区,或受台风影响并发生较大洪水。

5.3.2 ii 级响应行动

1.自治区防指。

(1)自治区防指指挥长主持召开有自治区防指成员参加的会商会,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防汛工作的指导,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总。情况严重时,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听取汇报并作出部署。

(2)自治区防指负责人在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力量,密切监视汛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预测预报,按照权限做好水利、防洪工程调度。

(3)自治区防指在24 小时内派出工作组赴一线指导防汛工作。

(4)根据需要在广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汛情通报。

2.自治区防指成员单位。

自治区水利厅派出专家组赴一线指导防汛工作。

自治区财政厅及时安排抢险救灾应急资金。

自治区民政厅及时组织救助灾民。

自治区卫生厅派出医疗和防疫队伍赴一线协助开展防病治病工作。

自治区防指其它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3.相关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

先期启动本级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本地区的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的相关规定行使职权,根据情况可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指挥长主持会商会,具体安排防汛工作;有关责任人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加强防守巡查,及时控制险情;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密切关注汛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

受灾地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工作,防汛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和抗灾救灾工作。密切与自治区防指的联系,及时上报灾害信息和抢险救灾情况。

5.4 ⅲ级应急响应

5.4.1 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ⅲ级响应:

1.数条主要江河同时发生一般洪水且发生重大险情,或某条主要江河发生较大洪水,或主要江河的重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漫溢;

2.某个重点防洪市(县)发生较大洪水或数个重点防洪市(县)同时发生一般洪水;

3.小(一)型水库垮坝,或某座中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或某座大型水库发生超设计水位洪水,或数座中型水库同时发生超设计水位洪水;

4.热带风暴正面

袭击我区或强热带风暴严重影响我区并发生较大洪水。

5.4.2 ⅲ级响应行动

1.自治区防指副指挥长或秘书长主持召开有自治区防指有关成员参加的会商会,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密切监视汛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预测预报,加强防汛工作的指导,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同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总。自治区防办在24 小时内派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指导防汛工作,根据需要在广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汛情通报。自治区财政厅及时安排抢险救灾应急资金,自治区防指有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2.相关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按照本级应急预案和自治区防指要求做好处置工作。由防汛指挥机构指挥长主持会商会,具体安排防汛工作;有关责任人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防汛抢险,派出专家组到一线具体帮助防汛工作,并将防汛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自治区防指。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在当地电视台等媒体汛情通报,民政部门及时救助灾民,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赴一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其它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关工作。

5.5 ⅳ级应急响应

5.5.1 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启动ⅳ级响应:

1.某条主要江河发生一般洪水,或某条主要江河发生低于警戒水位洪水且发生重大险情,或某条主要江河重要支流、某条中型江河河道堤防发生重大险情;

2.某个重点防洪市(县)发生一般洪水;

3.小(二)型水库垮坝,或数座小型水库同时发生重大险情;

4.热带风暴严重影响我区并发生较大洪水。

5.5.2 ⅳ级响应行动

1.自治区防指秘书长或自治区防办主任主持召开有自治区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商会,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对汛情的监视,做好汛情预测预报,加强对防汛工作的指导,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防指正、副指挥长,并通报自治区防指成员单位。

2.相关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按照本级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要求做好处置工作。由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主持会商会,具体安排防汛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按照预案采取相应防守措施,派出专家组赴一线指导防汛工作,并将防汛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自治区防指。

5.6 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5.6.1 江河洪水

1.当江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批准的防洪预案和防汛责任制的要求,组织专业和群众防汛队伍巡堤查险,严密布防,必要时动用部队参加重要堤段、重点工程的防守或突击抢险。

2.当江河洪水位继续上涨,危及重点保护对象时,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承担防汛任务的部门、单位,应根据江河水情和洪水预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适时调度运用防洪工程,调节水库拦洪错峰,开启节制闸泄洪,启动泵站抢排,清除河道阻水障碍物、临时抢护加高堤防增加河道泄洪能力等。

3.在紧急情况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并行使相关职权,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特殊措施,保障抗洪抢险的顺利实施。

5.6.2 渍涝灾害

1.当出现渍涝灾害时,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和移动排涝设备,开展自排和抽排,尽快排出涝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在江河防汛形势紧张时,要正确处理排涝与防洪的关系,避免因排涝而增加防汛的压力。

5.6.3 山洪灾害

1.山洪灾害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建设、环保等各有关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2.当山洪灾害易发区预报降雨量达到临界雨量,或者雨量观测点降雨量达到一定数量、观测山体发生变形有滑动趋势时,由当地防汛指挥机构或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发出警报。当地人民政府应对是否紧急转移群众作出决策,如需转移,应立即通知相关乡(镇)或村、组按预案组织人员和财产安全撤离。

3.转移受威胁地区的群众,应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它人员,先转移危险区人员和警戒区人员,防止出现道路堵塞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4.当

发生山洪灾害时,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应组织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观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山洪灾害造成更大损失。

5.发生山洪灾害后,若导致人员伤亡,应立即组织人员或抢险突击队紧急抢救,必要时向当地驻军、武警部队和上一级人民政府请求救援。

5.6.4 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

1.当出现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前期征兆时,防汛责任单位要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并及时向下游发出警报。红水河、黔江、浔江、桂江、郁江、柳江、南流江堤防及其重要支流堤防决口、水闸垮塌和水库垮坝等事件应立即报告自治区防指,其中干流堤防决口、水闸垮塌和大型水库垮坝应由自治区防指立即报告国家防总办公室。

2.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的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首先应迅速组织受影响群众转移,并视情况组织抢筑二道防线,控制洪水影响范围,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3.当地防汛指挥机构视情况在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堤防堵口,调度有关水利工程,为实施堤防堵口创造条件,并应明确堵口、抢护的行政、技术责任人,启动堵口、抢护应急预案,及时调集人力、物力迅速实施堵口、抢护。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负责人应立即带领专家赶赴现场指导。

5.6.5 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由强降雨、山洪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按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处置。

5.6.6 台风暴潮引发的洪涝灾害

台风暴潮引发的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和水利工程险情按前述响应措施分别处置。

5.7 信息报送和处理

5.7.1 汛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信息实行逐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

5.7.2 防汛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5.7.3 属一般性汛情、工情、险情、灾情,按分管权限,分别报送本级防汛指挥机构办公室负责处理,由本级防汛指挥机构办公室向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办公室报告;对重大险情、灾情,经本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可越级上报,但必须同时抄报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

5.7.4 凡经本级或上级防汛指挥机构采用和的洪涝灾害、工程抢险等方面的信息,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应立即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5.7.5 自治区防办接到特别重大、重大的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防总,并及时续报。

5.8 抢险救援

5.8.1 洪涝灾害和工程重大险情的处置,应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防汛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各单位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5.8.2 出现洪涝灾害或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后,事发地的防汛指挥机构应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及时启动本级的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

5.8.3 根据险情和事发地防汛指挥机构的请求,自治区防指提供抢险物资、人员和技术支援,必要时按程序协调部队参与抢险救援。

5.9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5.9.1 各级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材、消毒药品、备用电源和抢救伤员必备的器械等,以备随时使用。

5.9.2 抢险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防汛指挥机构视情况作出决定。抢险人员进入受威胁的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参加一线抗洪抢险的人员,必须穿救生衣。当现场受到污染时,应按要求为抢险人员配备防护设施,撤离时应进行消毒、去污处理。

5.9.3 出现洪涝灾害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应及时做好群众的救援、转移和疏散工作。

5.9.4 事发地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领导机构的指令,及时通告,防止人畜进入危险区域。

5.9.5 对转移的群众,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灾区群众,保证基本生活。

5.9.6 出现洪涝灾害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应组织卫生部门加强对受影响地区的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小分队,对受伤的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必要时,事发地人民政府可紧急动员当地医疗机构在现场设立紧急

救护所。

5.10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5.10.1 出现洪涝灾害后,事发地防汛指挥机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5.10.2 必要时可通过当地人民政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5.11 新闻

5.11.1 全区汛情及防汛动态等信息,由自治区防指统一审核和;涉及洪涝灾情的,由自治区防办会同自治区民政厅审核和。

5.11.2 各市、县(市、区)的汛情及防汛动态等信息,由同级防汛指挥机构审核和;涉及洪涝灾情的,由同级防汛指挥机构办公室会同民政主管部门审核和。

5.12 应急结束

5.12.1 当洪水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或险情基本消除时,防汛指挥机构可视汛情,宣布解除相应的应急响应。

5.12.2 依照有关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他处理。

5.12.3 应急响应工作结束后,防汛指挥机构应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恢复当地的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6 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 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畅通的责任。

6.l.2 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堤防及水库管理单位必须配备通信设施。

6.l.3 发生洪涝灾害后,通信部门应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6.l.4 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6.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6.2.1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1.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或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当发生新的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 34 — 员赶赴现场,研究除险方案,并由防汛行政首长或工程防汛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

2.防汛指挥机构和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的常规防汛抢险物资和救生器材,应能满足抢险急需。

6.2.2 应急队伍保障

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武警部队和民兵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

2.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部队抢险队伍和地方专业抢险队伍。群众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部队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地方专业抢险队伍除全力参加抢险外,还担负技术指导任务。

自治区防办组建自治区防汛机动抢险总队,下设具有不同业务特长的支队,作为自治区级专业抢险队伍。各市根据情况,组建市级防汛抢险专业队伍。

3. 防汛机动抢险队的调动:自治区防汛机动抢险总队下设的各支队,由自治区防汛办负责调动。需要其它市防汛指挥机构管理的防汛机动抢险队支持时,由需要调动抢险队的市防汛指挥机构向自治区防办提出调动申请,自治区防办协调调动。

4. 部队参加抢险的调动:自治区人民政府或自治区防指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部队参加的,由自治区防指根据需要向广西军区或武警广西总队提出申请,由部队根据有关规定办理。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部队参加的,应通过同级防汛指挥机构部队成员单位提出申请,由部队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紧急情况下,部队可边行动边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应及时补办申请手续。

6.2.3 供电保障

供电企业主要负责抗洪抢险、抢排渍涝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6.2.4 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运输以及大洪水时用于抢险、救灾车辆、船舶的及时调配,海事部门负责大洪水时通航和渡口的安全,公安部门负责保障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运输车辆无障碍通行。

6.2.5 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防疫部门主要负责洪涝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

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6.2.6 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负责做好洪涝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搞好防汛抢险时的、警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6.2.7 物资保障

1.物资储备。

(1)防汛指挥机构、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它单位应储备防汛抢险物资。

(2)自治区防办储备的防汛物资,重点支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地区防汛抢险救生物资的应急需要。

2.物资调拨。

(1)自治区级防汛物资的调拨:由自治区防指根据需要直接调用,或由市防汛指挥机构向自治区防办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调用。

自治区防指直接调用的防汛物资,由自治区财政负责安排专项经费补充;市防汛指挥机构申请调用的,由市防汛指挥机构负责补充。

(2)当储备物资不能满足抗洪抢险需要时,应及时联系紧急调运,必要时可向社会公开征集。

6.2.8 资金保障

1.自治区财政根据洪涝灾害程度、水毁工程情况,安排资金用于防汛设施的修复补助。

2.自治区财政设立专项防汛岁修资金或抢险救灾应急资金,专项用于大中型水利、防洪工程以及其他规定的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

6.2.9 社会动员保障

1.在汛期,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洪涝灾害的发展,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防汛工作。

2.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组成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防汛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6.3 技术保障

6.3.1 自治区防指要依托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全区防汛指挥系统,并与国家防总、流域机构和全区14 个市防汛指挥机构互联互通,提高防汛调度指挥决策水平。

6.3.2 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建立专家库,当发生洪涝灾害时,由防汛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派出专家组,指导防汛抗灾工作。

6.4 宣传、培训和演练

6.4.1 公众信息公布

1.汛情、工情、灾情及防汛工作等方面的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经本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可通过媒体向社会。

2.主要江河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并呈上涨趋势;或出现跨市的大范围严重洪涝灾害,并呈发展趋势;或出现其它在全区有重要影响的汛情,由自治区防指统一。其他汛情按管理权限,由当地防汛指挥机构。

6.4.2 培训

1.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统一组织防汛人员培训。自治区防指负责自治区、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防汛抢险技术骨干和防汛机动抢险队负责人的培训。

2.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培训。

3.部队的培训工作由部队根据需要统一安排,自治区和有关部门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6.4.3 演练

1.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及应急响应能力。

2.专业抢险队伍必须根据业务特点和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每年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洪抢险演习。

3.自治区防指一般每2~3 年组织举行一次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的抗洪抢险演习。

7 善后工作

洪涝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7.1 救灾

发生重大灾情时,灾区人民政府应负责灾害救助工作。民政部门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7.2 防汛抢险物料补充

针对当年防汛抢险物料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

7.3 水毁工程修复

7.3.1 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的水毁工程,应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

7.3.2 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水文、农田水利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7.4 灾后重建

各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灾后重建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提高标准重建。

7.5 防汛工作评价

ⅰ、ⅱ级响应结束后,自治区防指应对本次防汛处置工作进行定性、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形成评估报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定义

8.1.1 洪水风险图:是融合地理、社会经济信息、洪水特征信息,通过资料调查、洪水计算和成果整理,以地图形式直观反映某一地区发生洪水后可能淹没的范围和水深,用以分析和预评估不同量级洪水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危害的工具。

8.l.2 防御洪水方案:是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 40 — 府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工程实际状况和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制定的防御江河洪水(包括对特大洪水)、山洪灾害、台风暴潮引发的洪涝灾害等方案的统称。

8.1.3 一般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5~10 年一遇的洪水。

8.1.4 较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10~20 年一遇的洪水。

8.1.5 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20~50 年一遇的洪水。

8.1.6 特大洪水: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大于50 年一遇的洪水。

8.1.7 洪涝灾害:因降雨、溃坝及风暴潮造成的洪水、渍涝灾害和由暴雨造成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8.1.8 全区37 个重点防洪市(县):南宁、柳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来宾、贺州、崇左、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平南、桂平、苍梧、藤县、龙州、宁明、扶绥、邕宁、横县、武宣、象州、融水、融安、柳城、平乐、灵川、全州、昭平、北流、容县、博白、宜州、合浦。

8.1.9 紧急防汛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的规定,当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台风、风暴潮、灾害性强降水来临时,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汛情公告,并同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在紧急防汛期,防汛指挥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行使紧急处置权、调用权和决定交通管制。对不服从紧急处置和调用的,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强制实施。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自治区防办负责管理,并负责组织对预案进行评估。

一般情况下每5 年对本预案评审一次,遇特殊情况可及时修订,由自治区防办召集有关部门、各市防汛指挥机构专家评审,并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各市防汛指挥机构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关江河、地区和重点工程的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防汛抢险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个人,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或自治区人事厅、自治区水利厅联合表彰;对防汛抢险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对防汛工作中造成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

8.4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8.5 预案实施时间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众;防洪意识;提高;作用

中图分类号:S4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政府要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加快城市建设防洪水系,是每个老百姓迫切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永吉县“7.28”发生的特大洪水进行分析,加以阐述提高民众防洪意识 ,发挥预警作用的重要性。

1 特大洪水带来的巨大损失

2010年7月27日21:00~28日13:00,第二松花江温德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降雨历时16h,平均降雨强度16.8mm/h,最大暴雨强度121.0mm/h,最大点雨量302.4mm,流域平均降雨量194.0mm,温德河口前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平均降雨量268.8mm,导致温德河干流出现了350a一遇的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

因洪水造成全市12个县(市)区、开发区,共99个乡镇街受灾,受灾城市1个为永吉县,受灾人口达85.3627万人。共倒塌房屋7.7282万间,死亡96人,转移49.375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15.1350亿元;因洪水造成农副业受灾面积184.38988千hm2,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44.8917亿元;因洪水造成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66.7715亿元;因洪灾损坏6座中型水库,损坏小型水库153座,损坏堤防412处716.501km,提防决口66处长度352.693km,损坏护岸285处,损坏水闸104座,冲毁塘坝775座,损坏灌溉设施1315处,损坏水文测站1个,损坏电机井861眼,损坏电泵站166座,损坏水电站15座,水利设施经济损失29.2953亿元。其他经济损失74.1765亿元。

2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洪水信息

温德河流域位于长白上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为第二松花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降雨量687.6mm,原有报汛站5处新增报汛站8处,实现了流域雨量监测网络化,随着吉林地区自动测报系统全面覆盖,实现了雨量采集、编报、拍报自动化为一体的网络平台,每1h自动发报1次,及时准确,为洪水预报、预警提供了更准确的雨情信息。

2010年7月28日5:00,我局领导紧急会商,根据流域实时雨量信息做出了温德河流域将出现超历史第2大洪水,建议沿岸低洼地段村屯做好人员转移和搬迁工作的洪水预警。但由于暴雨强度大并伴有大风,全县通信信号中断,给信息工作带来阻碍,2013年吉林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了《吉林省洪水预警管理办法》把洪水预警提高到防汛的重要工作,把预警方案细致化,分级预警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更加完善了洪水预警工作。

温德河流域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本流域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华北气旋、蒙古气旋、河套气旋、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以及台风等。洪水特点为,涨洪历时短,根据2010年7月28日温德河大洪水过程看,7月27日21:00流域开始降雨,强降雨使口前水文站水位陡涨,7月28日3:38水位涨至4.71m,流量563m3/s,已经超过警戒水位;5:10水位涨至5.66m,流量861m3/s,接近保证水位;5:30水位涨至5.59m,流量954m3/s,河水平槽;5:34水位6.01m,流量972m3/s,洪水漫堤决口,10:30,出现了此次洪水的洪峰,洪峰水位9.43m,洪峰流量3120m3/s。从洪水的涨红过程看有6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洪水情况做出预警。

3 宣传防御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加强宣传,克服麻痹思想,要建立防洪意识,大力宣传大洪水预防,救助、互救、自救知识。从一些图片看出,水涨到那样需要一定时间,洪水已经危机到人民生命财产时候,可没看出这些在水中的行人有惊慌的样子。如果平时加强洪水宣传,有分级预警信息,组织开展应急防洪演练,发放宣传单等形式,人们就不会在接到预警还冒危险外出,一些弱势群体也可以在接到预警时及时撤离到安全地方,特大洪水时期一些通讯设施受损,也给预警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只有不断提高提高全民意识,发挥群测群防才能更好的开展防洪工作。

4 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4.1 河道行洪能力不足

温德河的涨洪特点是涨洪历时短,一般洪水就可能造成洪水灾害,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滥采乱挖、河道设施、侵占河道的现象特别突出,导致河道泄洪能力逐步降低,对两岸城乡群众生命财产和农田构成了严重危害。

4.2 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弱

预警时效短、预报准确率不高,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突发性的暴雨、冰雹和雷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偏弱;暴雨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尚未完全覆盖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预警信息的针对性、及时性、渠道和手段还要逐步提高。

5 防御措施及对策

防汛指挥部门要完善洪涝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建设,按照防洪减灾要求,形成统一服务,建成统一管理的洪涝灾害预警平台,实现突发洪涝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准确,最大限度地防御和减轻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增强社会公众的防洪减灾能力。

推进洪涝灾害防御应急体系建设,以建立洪涝灾害防御体系为目标,逐步形成防御重大洪涝灾害的分级相应,细化各级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发挥预警作用,为防汛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6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防洪减灾是人们发展水利,制约水害,恰当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努力。因此,在防洪减灾中提高民众防洪意识充分发挥预警作用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人们是否就可以对洪水战而胜之,需要更多的新手段和新技术的创造。只有科学的光芒和技术才能真正的应用到生活中。进而,为保障人民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鄂竟平.用科学的理念指导防洪减灾工作[N].中国水利报,2002-01-10.

[2] 汪恕诚.中国防洪减灾新策略[N].中国水利报,2003-06-05.

[3] 马宗晋,高庆华.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初议[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6.

上一篇:提高农产品品质范文 下一篇:经济文化发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