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范文

时间:2023-12-27 17:16:08

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

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篇1

【关键词】后勤服务服务质量基层

油田基层后勤服务旨在为一线生产提供坚实基础与保障,近年来,油田基层后勤服务工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保障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为推进一线生产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做好油田基层后勤服务服务工作至关重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1、后勤服务是油田基层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后勤服务工作是基层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工作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油田一线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关系到基层员工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基层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基层和谐建设与大局的稳定。因此,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维护基层与企业改革发展利益大局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后勤服务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失误,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能有任何的麻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要做到守土有责,万无一失,每一位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优质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以强烈的责任感切实做好优质服务保障工作,不给企业添乱,为基层提供坚实的后勤服务。

2、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工作中,后勤服务工作与一线生产建设工作同等重要,但后勤服务工作必须为一线生产建设工作服好务,充分发挥保障作用,这是后勤服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如何主动地、创造性地为企业的一线生产建设和员工服好务,要求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光和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奉献,做到主动、自觉、热情服务,做到高水平、高质量地服务,这样,才能使企业员工满意。后勤服务工作要以服务一线生产建设、服务师生为宗旨,强化后勤管理,强化岗位责任,增强服务技能,努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3、加强后勤服务工作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后勤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后勤自身建设,关系到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当前,我们必须把加强后勤队伍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提高后勤干部职工素质,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服务保障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更进一步改进后勤干部的工作作风,深入员工、深入一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更进一步塑造好后勤队伍形象,健全各项制度,严格管理,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

二、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增强后勤服务的针对性

加强后勤服务工作要做到内容实:注重强化员工素质教育和基础技能的培训;方法活:注重实效,多种方法相结合。作为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切实把自已摆进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优质服务,切实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要解决“不必要”的无所谓思想,强化危机意识。现在,有的后勤服务人员还没有从自身素质需要迫切提高的角度来看待服务工作,甚至认为“没必要”,服务搞不好,事关后勤服务系统整体形象、事关企业一线生产建设保障能力,必须正确地对待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忧患意识,要把提升后勤服务工作水平作为塑造形象、提高素质的契机,推进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要解决“只求过得去”的低标准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可能有的员工认为提升服务水平只要订个方案,做个计划。提升服务质量要克服这种低标准的应付思想,树立质量效益观,变“重在参与”为“重在提高”,要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要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功夫,要在优质服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服务质量的综合提升,使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每一位员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是要解决“无所作为”的懒惰思想,强化进取意识。要克服怕苦怕累的情绪,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勤于思考,勇于钻研,争先创优。

强化后勤服务工作,首先要在思想素质的提高上见成效。通过责任心、事业心教育,要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扎根岗位,干好本职的思想,要把本单位工作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本职工作。其次,要在制度建设和增强执行力上见成效。做到程序明确:事有人管,问题有人解决;建立互动沟通机制。第三,要在基础技能的熟练上见成效。要通过活动开展,每个同志的基础技能要有所突破,有较大的进步。同时,要发现一批人才,树立一批典型。

三、全面提升后勤服务队伍新形象

后勤服务必须要有一种团队精神作为支柱,因为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总是来源于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执著的人生追求。根据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要倡导敬业、高效、奉献的团队精神。

敬业是一种基本的职业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基层后勤服务工作大多是事务性、服务性、保障性的工作,每个岗位都很重要,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精一行,超越平庸,“身”到“心”到,尽心尽职地干好本职工作。

优质高效是基层后勤服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衡量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后勤服务工作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工作当中突发的事情多、应急的事项多、需要加班加点的任务多,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后勤基层必须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做到遇事不推诿、办事不拖拉,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篇2

关键词:后勤管理;后勤设施;规划;建设

一、核电企业后勤保障管理的主要职能

1.核电企业后勤保障管理的服务性职能。核电企业后勤保障管理职能主要是以服务为宗旨,为公司的职能活动提供服务保障的机构。服务性职能主要表现在,为企业开展工程建设,生产运营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保证每项服务措施合理且服务到位,后勤管理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后勤服务,才能保证企业有充足的动力运转。

2.核电企业后勤保障管理的保障性职能。核电企业后勤保障职能主要在日常运行的过程能够更好的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生活保障以及办公、生产环境,从而保证企业运营得到正常的运作,核电企业后勤保障管理的保障性职能,主要是针对生产一线的大小修,抢修,应急的员工提供加班、值班的交通,住宿,就餐服务及时有效的保障。

二、提升后勤保障的策略与措施

1.进一步提高管理者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领导重视是提升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前提。在新形势下,后勤保障的管理难度相应增大,企业无论在文化建设,活动创建还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方面都需要一个优美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这些都需要后勤管理工作来实现。因此加强对后勤的管理意识,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提高对后勤的重视,在后勤建设及服务中把员工生活的舒适度、幸福度作为后勤管理的指标。在后勤基础建设及服务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

2.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核电企业大多是新公司,因此要从公司刚组建时就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后勤社会化的道路。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基本形成公司精简、优质、高效的后勤管理体系,不承担或尽可能少承担生活后勤任务的具体工作从一开始就把能交社会服务的工作交社会来做,如物业,餐饮、医疗、交通由专业化公司依据合同提供后勤服务,为员工提供系统化、标准化、周到化的服务。使后勤队伍较少的管理人员提供了公司上千人的后勤保障,并为生产一线的大、小修承包商提供服务支持。这种模式让公司的后勤队伍不庞大,后勤管理人员不进行烦琐的后勤事务,而是从管理与监督、创新上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

3.后勤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核电现场的总体规划中,后勤设施作为规划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明确现场后勤服务的定位问题。科学准确、实事求是的定位,关系到后勤服务的发展方向、工作重心和管理模式。在核电一期后勤设施建设中,行政后勤部门作为最终用户,从用户需求角度参与了后勤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评审,从餐厅的功能,餐厅的设计及餐厅的配套设施,宿舍的酒店管理方式、开放的办公室设计,职工文体活动厂所及设施等提出大量的建议,减少了设施投用后的改造。后勤资源建设行政后勤从员工住宿、办公、就餐的舒适度,美观度,实用度进行全方位的参与与讨论,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从源头上就提高后勤保障的能力与水平。

4.后勤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创新化。标准化:后勤保障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及个人的切身利益,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制度执行才能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后勤服务的固化与提高,离不开后勤服务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服务合同监督,资源分配,管理巡视频次,检查内容,承包商操作规程,承包商考核评价都进行标准化建设,并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完善与修订。核电后勤保障的管理程序,服务标准,管理巡视,承包商激励都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阶段,并将标准化延升到承包商的操作规程及操作流程,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保障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信息化是企业转型的基础和必经之路,目前企业信息化转型正在快速发展,这就需要相应的后勤保障工作的信息化与其相适应。要积极构建信息化的后勤保障生活管理平台,一站式的客服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沟通的速度与精度,保证客户诉求渠道的畅通;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后勤成本管理节约化;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保障了公司资产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实现物资管理精细化。借助信息化使企业由粗放向集约转型成为可能和必然。创新化: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对核电企业来说,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是其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但只有技术创新而无管理创新是不足的。而核电企业的后勤保障又是其最为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因此,核电越来越注重后勤保障管理的创新,在保障机组大小修方面,后勤已走进一线贴进核岛并提供24小时就餐、开通夜间班车等服务,制定为员工做实事的计划与方案,为留住人才做坚实的后盾,力争打造公司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

5.贴心服务员工,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增加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不仅需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更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当满意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后勤服务的重点就转向了提升管理,重视员工的期望值。在提供后勤服务时,还要做到“四个统一”: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统一;方便、舒适与艰苦奋斗的统一;员工优惠待遇与市场化的统一;勤俭节约与安全、高效的统一。因此,为提高员工满意度,行政后勤推出增值、便民服务如提供邮件包裹收取、职工探亲房、引进理发室、便民超市、宿舍送水等服务,实实在在解决员工的生活顾虑,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

6.实施差异化服务,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细分客户,分类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提高服务的必经之路。行政后勤部门将服务对象分为VIP客户、新员工、老员工、重点客户、外来人员,根据每一类客户的特点和服务需求,实行差异化管理和服务:VIP客户的特点工作忙,无时间打理生活,客户服务就提供细心周到的增值服务。新员工的特点对公司文化不理解,入职时的接待、住宿及入职生活后勤保障的培训提供及时全面。运行人员的特点倒班,客户服务提供送餐服务要饭热汤鲜,住宿要安静、清洁。细分客户,提供争对有效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建设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后勤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是搞好后勤管理的一项关键性工作,随着物业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等科技含量的提高,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化,服务对象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后勤管理,要从提高后勤队伍的思想,知识素质上下功夫,要加大培训力度,倡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构筑团队学习的氛围,促进全面提高,要建设一支懂管理,会经营的后勤干部队伍,因为后勤管理只有适应服务对象的需求,才有生存的必要与发展的可能。企业文化培训,在岗培训,程序学习,团队建设,达成最佳绩效,计算机、英语、系统建设等培训套餐已深入到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中,使行政后勤有精干、年轻的后勤管理队伍,由较少的管理人员提供了公司住宿、物业、交通,餐饮、办公、物资采购高效安全的后勤服务保障,展示了企业的风采。

三、结语

核电企业后勤服务管理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在后勤资源建设,服务支持、物资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尝试。后勤服务改进是持续没有止境的,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公司管理层的重视与全体员工的支持和服务承包商的协作,需要有一种持续改进服务品质的精神,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后勤服务工作,从而体现服务的价值。企业的后勤服务没有止境,后勤服务永远在路上。

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篇3

[关键词]研究所 后勤管理 素质

研究所的后勤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过几十年的运作逐步形成的,在当时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后勤管理工作更需要为改革后的研究所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研究所改革发展的需要,后勤管理工作自身的发展也必须要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为新形势下研究所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样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研究所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研究所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服务性

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研究所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二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服务措施要到位,只有把每项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为职工和家属的生活提供优质工作和生活环境。后勤管理部门是研究所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必须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归结为: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管理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应该为领导服务好。领导工作涉及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研究所内部各部门服务。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握着研究所的安全、能源、房屋、环境、设备资源,也是确保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后勤管理部门要应急其所急,帮其所帮,解其所难,热情服务。三是为职工生活服务。后勤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研究所全体职工及家属服务。

2.保障性

后勤保障是科研生产工作、职工生活中的有力补充,只有在日常运转中出现问题时,才会体现其重要性及必要性,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随机的,其工作难度也是最大的,而这种性质的体现又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后勤保障工作常常是从一些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确是保障科研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做到所有保障对象都满意是十分困难的,且稍有拖延或失误便会招人误解,如果没有保障到位,那么更无法保证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

3.复杂多样性

研究所的后勤保障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首先科研生产及职工生活所需的安全、能源、房屋、环境、设备样样都要细心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全体职工的生活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与研究所各部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研究所与外部协作单位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因此,研究所的后勤管理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二、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对研究所后勤管理工作的制约

我国研究所在国有事业单位的改革大潮中,以管理出效益,以管理出成果已成为国有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层的共识。而管理的成效又取决于人的素质,可见我们应深入研究、分析素质的内涵,辨证的看待个体素质和群体结构、管理行为以及管理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后勤管理工作要求从事该工作的职工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品行修养、基本技能和较强业务素质。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后勤管理工作的成效。

1.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受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制约

人的各种素质中,政治思想素质是灵魂,是我们开展和做好一切工作的必备素质。后勤工作性质决定了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要经常与钱、物打交道,如果其政治思想不过硬,缺乏廉洁奉公的原则性,其业务素质再高,也会导致后勤工作受到影响甚至误入迷途。因此要不断加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的修养。

2.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受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的制约

后勤工作既是一项执行政策、理财管物,购置分发、各类维修的事务性工作,又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政纪律的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3.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受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制约

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后勤保障工作能否实施到位有着直接关系,这就要求他们也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对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要确实履行到位,要消除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4.后勤工作的管理职能受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制约

后勤工作人员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研究所后勤服务工作性质决定其工作的从属性,但从属性并不意味着完全被动,被动与主动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后勤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不好,会造成后勤工作出现扯皮现象,问题很难得到尽快解决。因而后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力争主动、要讲工作效率。

三、提升研究所后勤管理水平,促进研究所可持续发展

1.研究所管理决策层要提高对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研究所管理决策层应重视对后勤管理干部的选拔,应选派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其次,研究所管理决策层应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问题等纳入研究所正常的考核工作的范围,这些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只有充分关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再次,要重视增强后勤群体的凝聚力。一方面,要在研究所中形成一种尊重后勤人员劳动的舆论倾向,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后勤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后勤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及后勤职工与其他部门员工和外部协作单位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后勤系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优质服务职能的必要条件。

2.逐步完善和健全各项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后勤保障管理制度是指后勤保障单位在管理、保障、服务、等活动中所具有的组织、财务、产权和管理制度的总和,后勤保障管理制度是后勤单位赖以生存的制度基础,是打造和提升后勤核心能力的体制和机制保证。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战略格局看,后勤必须彻底改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结构不合理,以及比较散、比较小、比较弱的状况,全面提高后勤核心能力,才能在未来研究所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依据新形势下研究所对科研生产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对现有的后勤保障管理制度进行评估,进而逐步完善和健全各项后勤保障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研究所对科研生产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

3.提髙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素质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众所周知,健全管理体制,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方法,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所有这一切都要求研究所应拥有一个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后勤工作人员群体。提高研究所的后勤管理水平,就必须对后勤保障制度及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优化和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是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要针对后勤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学习型组织”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政治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

(2)是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研究所科研生产事业的发展告诉我们,仅仅看到研究所后勤的服务性保障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到后勤工作对单位形象的提升作用,因此应当高度认识后勤工作在整个研究所工作中提升形象的重要作用,应在后勤职工特别是“窗口”职工中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一是必须正确认识个人岗位工作与单位形象的重要性。提升形象是对研究所后勤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后勤工作人员不能单纯地将自己看作是普通的服务保障人员,更要充分认识到作为服务保障人员的崇高职责和追求目标,要充分认识到为科研生产和职工生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对提升单位形象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用真挚的感情去关心、体贴服务对象,缩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全体职工和家属对后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3)是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

必须具备良好服务技能。单凭一股工作热情缺乏一定的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后勤工作人员也面临如何提高服务技能的问题,首先组织引导后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努力促进后勤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同时,应支持后勤工作人员参加业务进修,选送后勤人员外出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鼓励单位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讲课等形式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培训后勤人员,以科学、高效地先进后勤管理服务理念武装后勤保障队伍,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和水平,进而塑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会管理后勤保障队伍。

总之,新形势下的研究所后勤工作应从提高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入手,以“开拓创新、持续发展”为工作理念,坚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保障、人性化服务的工作原则,建立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努力实现管理水平、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创造出适应研究所持续发展的后勤管理模式,为研究所的科研生产工作和全体职工及家属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规范的服务保障以及为推进研究所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永庚.后勤流程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9.

[2]于柏林. 深化改革扎实提高推进研究所后勤管理的新发展.北京:中国机关后勤,2008,5.

[3]殷建华.新时期后勤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10.

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篇4

关键词:企业党校 后勤工作 规范化建设

一、提升电网企业党校后勤工作科学理念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后勤服务是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这不仅指出了党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对后勤工作进行了规范,也为电网企业党校后勤工作规范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此,推进电网企业党校的科学发展,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培训教学科研工作,而且必须有规范化的、高效率的后勤工作。具体讲:一是要持续强化与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念,才能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电网企业党校在培训班次规模扩大和培训学员服务标准提升情况下后勤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结合电网企业“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创新发展实际,注重从社会化大后勤工作的系统性、专业性、保障性、开放性等特性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不断探索企业党校后勤工作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创新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后勤工作规范化管理进程。二是要增强企业党校与企业内其他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和团结协作意识,努力形成企业内“大后勤”整体协调、应急和保障体系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从而实现后勤工作安全、顺畅、高效运转。三是要树立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科学效益观念,有关设备采购要尽量选择大品牌正规产品,确保经久耐用,售后服务有保障。正确处理养人、养事、养资产的关系,在充分挖掘并整合后勤管理人员潜能基础上,从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油、节约办公用品等四个方面予以详细规定。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不断提高人力资源、设施设备和资金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提升电网企业党校后勤工作能力建设

一是必须依据国家电网公司通用制度内容,结合企业“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情况变化,重点查找规章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健全工程建设、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集中采购、车辆管理等各项后勤管理制度,形成完备的党校自建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从制度建设上为后勤工作的规范化顺利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落实好企业党校后勤工作流程、质量和效益的规范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落实电网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政策、解决困难问题、增加党校后勤工作经费等内容结合起来,合理确定后勤工作保障结果、质量和效益考核分值比例,以此持续推动后勤规范化建设能力持续提升。对于实行后勤服务委托管理社会化的电网企业党校,在选择托管公司时要把服务水平、服务理念放在第一位,不能简单地以“最低价中标”的办法招标物业公司,应优先选择服务资质较高、机制灵活的民营托管公司。要对入驻公司一视同仁,统一标准,统一规矩,借助规范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公开服务承诺等方式,逐步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做到以监带管、以督促管,确保委托管理公平公正,敢抓敢管。三是提升后勤工作隐患定期排查能力,按照设施设备全寿命管理理念,定期、全面地对管辖的各项设施设备及时进行安全检测、故障维护和保养更新,对人员、物资财产、设施设备、工程建设等工作管理环节中可能出现和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再强化、再完善,确保培训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置,确保后勤工作应急处置力量科学、有序、高效运转。

三、提升电网企业党校后勤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要重视后勤专业工作人员的遴选工作。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企业党校正式员工和务工人员,并采取专业机构培训、日常作风历练和“师带徒”跟班培养等方式,引导他们提高技艺,不断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标准。二是借助电网企业党校培训教学优势,对全体工作人员经常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使大家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需依托电网企业党校群团机构,通过选树劳动模范先进典型、宣贯“五统一”企业文化理念和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教育工作人员牢牢树立强烈的“爱岗敬业”职业意识。三是突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后勤工作业务技能培训,依托党校自身和企业驻地专业培训机构所具备的培训优势并给予适当的激励机制,积极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四是推行人性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定《服务人员管理手册》,对服务行为加以规范,注重服务细节管理,在服务流程中推行微笑服务理念,服务结束后要求主办单位填写“服务评价”内容,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并认真整改提高。

参考文献

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篇5

[关键词]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委托经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97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2

党校系统后勤保障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中央党校多次在全国党校系统行政后勤工作会议上提出,有条件的党校应努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Y市委党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创新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的体制机制,实行社会化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1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

1.1 Y市委党校的基本情况

Y市委党校创建于1938年,经市政府批准先后兼办了行政学院、厂长经理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形成了“一校三院”的办学格局,承担了党务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训任务。

2013年,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新校区规划用地11.3公顷,总建筑面积60 220平方米,主要包括学员公寓、教学楼、图书馆、信息中心楼、综合办公用房、学员餐厅、报告厅、后勤用房及其他设施。在会务接待方面,拥有容纳600余人的报告厅1个、大中小型会议室6个、各类教室20个、客房床位620个,餐厅可容纳1 000人就餐。

1.2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Y市委党校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管理新模式。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后,通过委托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党校后勤由提供服务向监督管理转变,由传统成本管理向利润管理转变,党校的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党校培训工作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保障。

1.2.1 科学分析评估

在新校建设进入后期阶段,为保证新党校的正常运行,Y市委党校提早开始进行确定适应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管理方法的工作。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的建设思路。

在借鉴省内外党校在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后,Y市委党校坚持了四大评估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以会议和培训为主的原则,体现党校的特殊性要求;二是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进行基础性评估;三是坚持新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原则,进行适应性评估;四是根据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

1.2.2 明确管理范围

通过签订委托经营合同,对委托经营范围、委托期限、管理范围、双方权利与义务、承包经营费用、产权及其处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一是明确经营项目:主要为餐饮、住宿、会议和培训等,乙方在确保满足甲方提报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前提下,自主对外经营。

二是成立一个机构:成立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各自授权代表及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5人组成,党校方面代表3人。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如经营项目、制度规范、重大维修项目等,必须经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三是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甲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8项,其中规定,甲方审核批准乙方经营管理团队的组建方案;有权随时对乙方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监督,等等。乙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13项,其中规定,乙方具体负责合同约定的经营管理工作,遵纪守法;不得改变经营项目,不得转租甲方资产,不得以甲方资产作为任何形式的担保及债务抵押;严格规范管理,保证委托经营区域的运营,等等。

1.2.3 党校成立对接机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党校后勤部门对委托经营的监督和管理,Y市委党校整合后勤资源,理顺职能机构,抽调相关方面专业人员,成立监管办公室,隶属党校行政处,直接对行政处长、分管校长负责。监管办公室下设财务、餐饮、住宿、物业等对口岗位,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其中,财务监管进驻公司财务部,负责审核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并对接保障市财政局、审计局的国有资产核查审计工作;餐饮、住宿监管负责统计教职员工就餐、学员就餐住宿明细,确定标准、天数,按季度定期结算餐费和住宿费;物业监管负责审核结算基本营运费用支出以及协调其他物业服务管理事项。

1.2.4 完善管理制度

Y市委党校始终把规章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理顺委托经营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同时,校监管办先后出台了《委托经营监督考核实施办法》等多项工作标准和考核制度,坚持巡查制度,定期召开后勤工作协调会。后勤服务基本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合同办事,确保了党校后勤管理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1.3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在委托经营的两年多时间里,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党校的后勤服务模式,既不同于一般党政机关,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又基本无成例可循,一切工作都是在监管实践中进行探索与总结。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3.1 委托经营机制有待理顺

依据委托经营合同规定,受托方在保障党校干训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对外进行商业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对内的党校服务保障与对外的商业经营实际难免出现一些不协调。比如,商业接待量过大导致党校学员的食宿服务质量下降,承接商务会议与党校教学工作安排在时间、场地上产生冲突,等等。

1.3.2 监督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Y市委党校已初步建立起了后勤服务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考核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1.3.3 后勤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党校后勤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薄弱,对市场化的后勤服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不适应,出现了党校对委托经营方的监督管理断层和真空。

2 党校推进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2.1 坚持以我为主,维护党校核心利益

党校后勤保障的中心任务是服务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就是更好地服务于这个中心,即通过受托经营方的专业化管理,提升后勤管理层次和服务质量,进而将有限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上来,最终为学员营造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生活条件便利的校园环境。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党校与委托经营方的关系,即服务与被服务、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党校作为委托经营方,必须把更高的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作为评价委托经营的首要标准,把更高的学员、教职工满意度作为考核委托经营的重要标志。因此,党校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党校的主体作用,明确后勤改革中的核心定位。

2.2 创新共建思路,践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理念

推行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充分考虑党校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市场经济模式,而要以服务党校工作大局为主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

对于党校后勤服务能够实现服务外包的项目,应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加强合作与监管,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理顺党校与外包服务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终形成“专业管理团队负责运营管理,行使日常管理权、经营权;党校负责监督管理,拥有资产产权、收益权”的共建运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党校各项工作协同发展。

2.3 切实加强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委托经营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后勤服务优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营利性组织的受托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党校公益性的宗旨并不完全契合。因此,党校可以授权受托经营方在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培训计划外的闲置资源开展对外经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合同双方的互利共赢,但根本前提是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一,选择有资质、懂经营、会管理、有实力的委托经营方,党校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评估,特别要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第二,受托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在双方协商的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第三,党校必须切实维护自身权利,严格履行涉及质量监管、成本监管和节能监管等各个方面的监管责任。

2.4 完善服务模式,优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机制

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是一个单位后勤服务保障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有了好的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服务体系的效能。

在推行后勤社会化进程中,必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进一步优化党校后勤资源配置,精简监管层级机构,打造高效有力的后勤监管部门,牢牢把握住管理和服务的主动权、控制权和决策权,真正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实现后勤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关键在于理顺运行机制,后勤部门的职能要逐渐实现由服务向管理的转变,即从服务为主到服务、监管并重再到监管为主的三步转变。进一步提升后勤核心治理能力,优化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对受托方的有效监督和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工作重心向国有资产监管、服务项目招标、服务质量评估等宏观层面的转移,为党校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5 强化人才战略,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软实力

党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关键靠人,队伍建设始终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对党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党校必须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后勤管理队伍,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管理的软实力。

第一,充分发挥“党校姓党”这一政治优势,培育党校后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意识,进一步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新的理论精神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以党建推动后勤工作不断发展。

第二,狠抓后勤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训教育,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一方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走进来,通过专业理论的讲授完善后勤人员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组织后勤人员走出去,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再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总结制定出一套符合当前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

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后勤保障机关

机关单位各种职能需要机关后勤的支持。机关后勤长期以来担负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的后期服务工作,对提高职工生活质量、保障机关的稳定运行、机关单位队伍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构建与市场经济体质高度适应的后勤体制,对促进我国机关单位的稳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后勤保障工作对于机关单位来说的重要性

(一)提高机关单位办公室管理的整体水平

机关单位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机关单位办公室管理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机关单位中,办公室管理工作重要包括的内容有:大楼管理、车辆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多个方面。后期保障作为办公室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做好管理工作,可以解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办公室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机关单位办公室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在成本上的控制能力。后勤保障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复杂,其内容包括了采购、物资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在机关单位运行过程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机关单位的物资保障十分有利,并且可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降低成本。

(三)促进机关单位的发展

机关单位办公室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推动我国机关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机关单位运行过程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可以实现对机关中人力、财务、物资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

二、机关后勤保障工作问题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

在现代经济市场背景下,后勤保障需要与市场进行接轨,但从目前我国机关后勤保障制度来看,许多机关单位中的部门并没设立资金独立的食堂、维修、财务等科室,管理局并没有统一管理职能,导致机关单位难以对配置进行优化,将会使智能划分出现错位,国有资产分散,不易管理。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政府各部分的事务与政务不分,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不明确,实际机关后勤工作主管部门为事管局,但是在实际运行工程中,相关部门的职能落实不到位,工作得不到理顺开展,其应有的效果得到不发挥,行政效率将会受到影响。

(二)后勤保障过于传统

机关单位后勤保障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后勤保障工作过于传统。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关单位后勤保障工作都是在高度集权计划经济管理体质下构建而成的,工作方法过于传统。后勤保障工作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思想上效率观念、服务意识、竞争观念达不到要求,单位中负责后勤保障管理的人员在工作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工作对与单位的意义。2、在后勤服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并没有适当的引入市场机制,后期服务单位相互之间的统筹运作也难以实现,无法进行联合经营。

(三)后勤保障活力不足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当地行政机关后勤工作需要逐渐开放。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地方机关单位后勤管理体制都是建立在集权计划经济管理体质基础之上的,无法突破福利性和供给制的模式,这对后期服务水平的提高来说是一种制约。思想上效益和市场观念不足,缺少竞争意识,机关后勤保障并没有进入到市场中,机关市场中也很难融入社会服务。没有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后勤服务内部管理中,竞争力不去、管理落后、工作效率低等因素都导致了后勤机关管理单位成为了运行过程中的亏损大户,也导致了后勤服务部门无法与单位中其它的部门进行联合经营。

(四)人才匮乏

人才亏匮乏也是目前我国机关后勤保障管理存在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工作单位中的人员技术水平偏低、受教育程度低、老龄化严重,这写都是目前机关单位后勤保障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体现。后勤保障中的许多工作人员并不是通过应聘的方式聘用的,很多都是走关系进入到单位中,没有通过应聘的筛选,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偏低不可避免。此外,机关后勤单位中缺少竞争机制,工作人员没有岗位竞争意识,这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来说十分不利。

三、解决后勤保障的相关措施

(一)完善后勤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并没一套针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法规,虽然各个地区的机关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但在执行上都缺少强制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体现,甚至存在一些规定与相关的法律存在矛盾,并且缺少相关的相关监督相关执行机制。政府部门应当确立后勤保障工作的地位,对机构的配备和设置进行明确,依据市场经济体质的变化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机关后勤部门一定统一、精简、效能等原则,对决策、执行、监督等进行进行完善,明确部门中的职责,避免权责出现脱节的情况,确保后期管理机制的顺利实施。

(二)提高后勤保障工作的创新性

对后勤保障工作进行适当的创新,对处理机关单位办公室后勤保障管理中存在问题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第一,需要树立后勤保障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依据机关单位的发展情况,做好相应的后勤保障工作。例如,例如办公室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网络化管理,后勤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后勤管理工作。第二,对市场机制近进行适当引入,对机关单位中资源的利用必须要合理,使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例如,对机关单位的停车场进行管理,加强对停车场卫生、车位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停车场卫生符合要求,保障停车场的正常应用。

(三)提高后勤保障活力

市场经济背景下,机关单位需要树立质量、竞争、品牌意识,通过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服务抢占后勤保障市场。机关单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规模经营,对单位中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不要备部门的界限所限制,将条件能够达到要求的后勤单位,实现规模化、协作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对庞大后勤资源的应用,实现经济效益的创收,使后勤保障能力得到提高,提升机关后勤产业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促进发展。

(四)加强对专业人的培养

后勤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两方面入手:1、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的使用,应当通过招聘的方式范围完成,杜绝走关系情况的发生。机关单位需要对人才的选用进行完善,通过“三公”的招聘方式进行专业人才的聘用。通过招聘选取的人才,在专业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其水平和专业节能都有所保障。2、加强对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关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后勤保障工作也会在其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创新,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机关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人员掌握后勤保障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能够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体质改革正在稳定推进,必须要对机关后勤保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府部门的相关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机关后勤保障体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关键,同时其也是推动我国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与改革的关键,并且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工程的实现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洪斌,张爱社,程海龙,谈勃.建立健全财政机关后勤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J].西部财会,2012,03:16-19.

[2]郝铁钢.基层央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J].时代金融,2014,30:169-178.

[3]柳正旺,董俊皊.试析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工作的职能转变[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05:75-78.

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篇7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机关 后勤保障 管理

一、引言

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行使职能活动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机关后勤部门担负着为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后勤服务的任务,在保障机关工作,改善职工生活,稳定职工队伍,管好国有资产和节省开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行政机关后勤工作是行政机关顺利履行职能,成功实现行政目标的重要保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阶段机关实际情况相符合,反映机关后勤保障工作内在规律的机关后勤管理模式,对于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市场经济下机关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

1.机关后勤保障制度不健全

市场经济浪潮客观上要求后勤保障与市场接轨,但是从目前机关后勤保障制度来看,各部门往往设有自己独立的财务、食常、卫生、维修等后勤科室,管理局并没能将统一管理的职能运行,造成机关资源难以得到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管理分散,职能划分缺位错位,。这突出表现在政府各部门政务与事务不分,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不明确,事管局是市级机关后勤工作的主管部门,但由于与有关的部门存在职能职责交叉问题,造成职能不到位,工作关系没理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影响了行政效率。

2.机关后勤保障缺乏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地方行政机关后勤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我国现行的地方行政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建立在传统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基础之上,长期以来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福利型供给保障服务机制未能突破供给制和福利型的模式,阻碍了机关后勤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思想上缺乏市场观念和效益、效率观念,缺少竞争意识,机关后勤保障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并入市场,社会服务业也难以进入机关市场。后勤服务的内部经营管理没有引入市场机制,管理落后,竞争能力差,效率低下,有的甚至成为亏损大户,后勤服务单位之间也难以实现统筹运作,联合经营。

3.机关后勤保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文化程度偏低、技术水平不高、年龄结构老化、经营人才匮乏是目前机关后勤保障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集中表现。机关后勤管理人员没有专门的选拔机制,后勤管理要求懂经营会管理,业务专业性强,要有出色的管理和协调能力,但是后勤队伍缺少专门的水、电、暖、厨师、保卫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另外,正式人员比较固定,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知识难以更新,而且编制紧缺,不少工作人员是从社会上招临时工,而低薪招不来有技术的人员,高薪又无支付能力。

三、改善市场经济下机关后勤保障问题的对策

1.健全机关后勤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规范全国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权威性的法律或法规,虽然各地都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但都缺乏强制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缺点,有的甚至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和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缺少有效的监督执行机制。因此应当结合《机关事务条例》的起草,制定适合行政机关特点的相应的具体制度。政府应当确立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地位、明确机构的设置和配备相应的职能,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机关后勤部门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完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既能相互制衡、又能防止权责脱节的后勤管理机制。

2.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后勤保障活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要牢固树立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用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去占领后勤保障市场。机关要大力发展后勤经济实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规模经营,打破部门界限,整合分散资源,将有条件的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改组跨部门的经营实体或企业集团,实现分工协作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利用庞大的后勤资源来创造更高的效益,迸一步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从科学管理中谋求效益,不断提高机关后勤产业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机关后勤产业的发展。

3.强化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优化后勤队伍

做好人员结构调整,提高后勤队伍素质,这是推行社会化改革的基本保证。在后勤队伍上,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旗下,重视专业化、技能化人员的配置,创造条件解决人员结构年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注重职工的专业培训工作,完善内部竞争机制、推行机关后勤员工聘用制,满足后勤科学化、现代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发展正在稳步推进,迫切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当前机关后勤保障存在的新问题,机关后勤保障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职能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市场经济下我国机关后勤保障体制的创新问题,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不断前进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德秋: 做好新形势下机关后勤工作的方法和途径[J] . 中国机关后勤,2008(1)

[2]张卓群: 关于机关后勤工作改革的思路[J] .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5(1)

[3]董志勇:加快机关后勤保障服务改革推进机关事务管理的规范运行[J] .经济师,2009(8)

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篇8

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一般历程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标志是1989年3月4日,出台了第一份关于机关改革的文件《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1993年《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更进一步确立了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管理体制的指导方针,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要实现的目标。在“十五”期间规划,到2005年,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世纪机关建设需要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单位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并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机关后勤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后勤管理出现的问题

经过近三十年的缓慢发展,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出现一些新问题。

(一)后勤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专门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已颁布多年,但该条例更多是指导性的原则,配套的后勤保障实施细则、后勤社会化保障操作细则等配套制度仍未制定,各单位内部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落后,未能跟上形势,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需要。尽管近些年,各级后勤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内部规章制度,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有的制度已经与改革脱节,不适应当前的后勤管理模式,有的制度与制度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有的甚至存在相互矛盾、制约,没有构成统一、高效、及时更新的后勤管理系统。

(二)后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上人员老化、年轻力量不足,技术结构上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较少;二是思想混乱,面对改革阵痛,工作人员不能够沉下心来,主动研究和参与后勤改革研究,不知改革何去何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随波逐流;三是能力上的准备不足,不能够适应不断进行中的后勤改革,尤其是社会化改革,更不能适应新的任务需要,且对自身要求不高,不能主动学习相关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更高的工作能力要求。

(三)后勤管理模式落后,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但管理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实质性改革。工作模式上,尽管很多机关后勤部门已经脱离行政编制,但只是形式上,其工作模式还是按照机关行政机构运转模式。待遇分配上,形式上实施绩效考核,但实际上还是平均主义,没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人员使用上,更多的还是看资历,没能做到人尽其才。整个管理模式的落后,造成后勤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对机关提供足够高效的后勤保障。

三、机关后勤管理的优化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后勤工作开展

一是制定统一的后勤保障实施细则、后勤社会化保障操作细则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职能分配、人员管理、产权划分等,并更好的引导各级后勤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二是各级后勤部门,跟上改革步骤,主动更新调整后勤内部规章制度。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发展和转化过程,各级后勤部门的制度建设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随着改革的进行,不断去除不合时宜的规定,按照新的工作模式和任务需要,结合科学管理、质量管理的一些思想以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规范、高效、可持续性的后勤管理制度体系。

(二)强化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根据社会化改革的需要,积极调整人员结构,确保人员年轻化、层次合理化、素质高效化,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引入高素质人才,逐步替换原有不适应改革的人员,并注意引导人员合理流动,如可规定到其他部门工作前,必须到后勤部门锻炼,后勤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交流顺畅,减少流动障碍;重视职业教育,规定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标准要求,加强人员培训,尽可能撤岗、并岗;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和教育,让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能主动参与到后勤改革中来,通过了解新知识、学习新标准、研究新制度,主动适应改革后的变化,从怕变化到愿意变化,从往日的被动应付逐渐发展成自觉自愿的行动,促进后勤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水平。

(三)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各级机关要大胆将后勤服务部门按照社会化改革的模式进行改造,大力去行政化,按业务结构简单、层次清晰、信息畅通、管理有效的原则,搭建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部管理框架。在工作模式上使组织体制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服务部门同经营部门相对分开管理形式,减少行政干预,管理上以指导、服务、协调、监督为主;提高机关后勤经营部门的运营能力,完善经营机制,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加强对消耗费用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全面打破“平均主义”,实行“真绩效”,细化量化后勤管理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按完成工作量、工作效果、业绩等综合评分得出考核结果进行待遇分配,通过合理的指标制约后勤管理,改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在人员使用上,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机关后勤员工聘用制,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岗聘用。通过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后勤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全面提升后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洪涛.机关大楼后勤管理精细化发展的相关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2]机关事务管理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1号,2012

[3]刘淑妍李志博.新时期政府机关后勤事务管理体制变革探析[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

来源:商 2016年34期

上一篇: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范文 下一篇:市值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