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时间:2023-11-02 17:26:56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篇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培养方法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但是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有效的课外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使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有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

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只有使学生乐中求学,才有可能培养才气和灵性。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图书,培养阅读兴趣,这样语文课才会精彩纷呈,学生不会感到累赘和枯燥,而是觉得趣味盎然,且具有延展性。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引导学生长期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草原》一课时,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陶醉于课文描写的场景中。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语文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

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又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教师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树立语文学习信心,养成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等。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督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让学生树立多读书、读好书的意识。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在练笔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教师应把课堂作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美荡涤他们的心胸,丰富感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一是巧设意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掘美、领略美。二是通过字、词、句的教学,透视文章的内涵,结合词句,让学生发现美、咀嚼美、品味美、理解美。三是对课本中的一些短文诗篇、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指导诵读,感受美。四是诱发想象,让学生领悟美。教师把讲解、启发有机结合,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和想象,通过形象思维,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和艺术美,激发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五是触感,热爱美。教师可根据课文题材,运用不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采取艺术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萌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六是在写作中启发学生思考美、实践美和创造美。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有密切联系,在学生获取美感后,组织他们通过写作体现喜怒哀乐,强化审美情趣。

四、在有效的课外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必要补充,是学生课内阅读的迁移运用。有效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视野开阔,见多识广,提高语文成绩和阅读鉴赏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它比课内阅读的形式更开放,如找一些与课文同步的相关课外文章或者是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让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在比较中提高;从课外书中抄一些好的篇章、句子、段落等,进行美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在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灿烂的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培养了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

想感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走进名著,从语言中寻找、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的精髓。我国既有陶渊明、柳宗元、李白、杜甫、韩愈、苏轼、欧阳修等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巨匠的古诗文化遗产,又有巴金、老舍、茅盾、朱自清等现代文学家的名家名作。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听到一声声深情的呼唤,闻到一阵阵春的气息,更感动于情爱的伟大。从阅读四大古典名著中欣赏到更多的名篇,领略到名人各具特色的风采,感受到祖国文化遗产的精粹与丰富。

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创造美。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广泛收集信息,丰富内涵。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如看电视、听广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文学社团等,还可以从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培养山水情怀,在自然山水中放飞心情、放飞思绪、放飞梦想。在山水大自然中,师生一起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生活;积累能力的同时,也积累了情感;积累学识的同时,也提高了道德品质和修养。学会生活,逐步完善自我,锻造高尚的灵魂,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生的质量和层次。

此外,要通过感情诵读、朗读表演、表演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沐浴在课文情感的海洋中,充分享受这种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这些情感和熏陶,久而久之,就会成了潜意识,凝聚成一种灵性,使学生更热爱祖国,乐于拥抱生活,热爱科学,追求理想,从而孕育高尚的人格。这样的人格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未来公民的必备人格,能极大地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创造活动。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语文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阅读经典美文,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2010(1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篇2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兴趣

语文素养代表着一种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件全方位、长期的教育工作,首先教师要自我审视在过往的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是否已过时不能适应满足新一代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需要思考研究,跳出思维的局限性,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只有教师自身拥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吸收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语文素养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影响和教导下快速全面成长,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一、重视习惯培养,奠定语文素养培养的基础

一切好的学习效果皆离不开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的形成绝不会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语文基础学习慢慢培养起来的,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在学校和家庭中要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从多方面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慢慢会从被动到主动接触语文知识,快乐在语文世界中畅游,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能得到飞速的提高。在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中,教师可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设计安排符合学生趣味的语文训练,例如,在新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后,让学生进行成语故事背景查找,找出与成语故事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延伸知识,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自主延伸学习中更多地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为语文素养的最终形成添砖加瓦。

二、进行阅读训练,扩展知识面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感悟生活。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还能学习作品中各种文字、语句修辞手法的应用,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强的时期,学生能在不断阅读中从模仿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全面提升语文技能。同时,阅读优秀的作品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小学高年级学生同时处于接受能力强、对外界实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立意深刻、价值观相同对学生有正面影响的文学经典作品。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有效阅读,尽最大可能吸收到作品的精华,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写读后感,摘抄美词佳句,从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中启发,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语文技能运用能力

学生在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后,可通过写作来验证所学,把积累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写作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运用文字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创作,同时教师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个性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还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那一套,学生很容易对语文学习感到厌倦、疲劳,要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要研究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将知识内容渗透进来,使学生主动学习,把知识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影视资料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圆明园遭受破坏前后的变化,在视觉震撼中直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情绪也在旁白声情并茂的讲解中越来越高涨,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也吸收到了更多的历史知识,为自身语文素养的储存再添一笔。

总之,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是终身学习、终生发展,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究、创新,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殷寄明.“六书”的语源学透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篇3

那么,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样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读,也可以选读;可以精读,也可以浏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及接受能力来确定。读自己能读的书,激发阅读的兴趣。读书是一个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的过程。假如不了解所读之书的内容,读者与作者就无法进行思想沟通,再有价值的内容,也不会让读者产生兴趣。所以,书的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读自己能读的书。丰富阅读的内容,巩固阅读的兴趣。

以阅读教学为平台,强化阅读兴趣。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理解,引起他们的兴趣。课后我又对这一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又在无形中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展朗诵、故事会等常规竞赛,通过这些常规竞赛,一方面可以检查同学们阅读的效果,另一方面让大部分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例如教授《背影》一文,教师首先让学生读熟课文,并在读的同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感受父子深情,久而久之,定会增强学生自身的语言感悟能力。古人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每一节课教师都要留出一定时间落实阅读。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间相互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也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语文素养。

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保证。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出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使学生在不断地初中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自由的阅读积极、健康的作品,这样,功在课外,可是利在课内,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方法的传授和点拨。不少学生反映,看了不少作品,但没有什么收获,这其中就有一个方法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教学说过一句看似平常却极为深刻的话:“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谓“例子”,它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的启迪和教诲。比如在教学生阅读散文时,同时也是在教学生鉴赏散文,领悟写作的方法和要领。这样学生以后遇到此类作品,就有了深入学习的方法,从而增强兴趣,获得“营养”,提高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还必须大力培养、倡导一种批判精神。批判意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也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批判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事物及其关系的判断能力,包括评判力、推断力、鉴赏力、审定力等,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种批判意识,才能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才能做出明晰的论断,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象,因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

[2]《小学教育》语文版

[3]《小学语文教学》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篇4

关键词: 古诗文 语文素养 提高方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不少的名家大师都曾论证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能使人聪慧,能使人视野开阔,尤其是多读古今贤文、经典名著,对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基,而古诗文文化则是传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瑰宝。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乎与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相似。几千年来,“四书五经”及后来的唐诗宋词等被国人奉为经典,成为读书人必读的书。

小学生正处在黄金记忆阶段,记忆能力好,多诵读古诗文,弘扬古诗文,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极其重要的。笔者曾到佛山参加一个古诗文研讨会,其中佛山市教研中心的语文教研员说到对小时候背诵的《岳阳楼记》至今还过目不忘,这都是得益于小时候经常诵读。由此可见,小时候多读古诗文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他现场朗诵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等段落,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2]和“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3]。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在课堂内外,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古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和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扎实开展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古诗文在小学语中的呈现。古诗文贯穿在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里,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使学生感到古诗文这中华传统文化无处不在,随着语文改革的推进,不断受到古诗文的浸染熏陶。在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呈现方式,主要有这几种。(1)专题。如,“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国的古典名著”、“轻叩诗歌的大门”等。(2)识字课。如,三字经、对子歌、谚语、歇后语等。(3)课文。这是教科书的主体,如,古代诗词、古代寓言、古典名著、神话传说等。(4)“语文园地”和“回顾·拓展”。其中在“日积月累”这一栏目,有古诗词名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5)“综合性学习”。如《孔子拜师》《开天地》等。

2.“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以开放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古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古诗文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这些都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和学习。在古诗教学中,我的教学环节一般是:一知诗(词、文)人,明题意;二是知诗句,明诗意;三是想意境,悟诗情。在教学方法中,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在诵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讲授诗词教学中,我按照上述的环节让学生先进行诵读,然后分小组共同理解诗句含义,探究诗词人的思想感情;再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充分给予他们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讲解指导,让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更加透彻。如《绝句》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4]这句诗,开始时学生还是较难理解的,主要是诗句跨越的时间太长了,但通过教师的讲解,他们较快掌握这句诗的含义。古诗文中的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虽是较难读和理解,但通过示范和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学生在多诵读的基础上较快理解了文言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学弈》这则小古文中教学中,开始时学生觉得很难理解,毕竟小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但通过多读多讲之后,教师对较难理解的语句都能理解了。如“思援弓缴而射之”[5]这句,刚开始时,学生根本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老师的讲解和诵读之后,他们都理解了。古诗文就是通过多读多诵多背,在诵读中提高了学生的的诵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3.编写《香洲四小学生阅读之星成长评价手册》,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为把这校本教材编好,我组织了相关教师对入选手册的古诗文进行筛选和审定,最后我们把《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古诗收录进去,另外我们还筛选了25首古诗文作为补充。这些古诗文,我们要求学生能诵能背,并由家长和老师进行评价,在早读和午读时学生都可以进行读背。利用早读时间多读多背,以此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二、举办精彩纷呈古诗文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使古诗文活动开展得更好,我按学校的教学安排举办精彩纷呈古诗文系列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建立班级古诗文图书角。在班级图书角现在图书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把在家中已看过的古诗文,按自愿的原则,捐献给班级,以便学生看到更多的古诗文书籍。即一种思想加上另一种思想,大于两种思想。每人都捐献一本书,全班每人就能多看几十本书。使学生从小就浸润在古诗文的传统文化中,既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又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选编“小古文诵读100篇”作为早读教材。通过开展“读一读,赛一赛,讲一讲”等方式,加强早读早背,熟读背诵加以积累,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这些小古文都是有趣生动富有深刻含义的名篇,有成语故事,有寓言、有童话等,其中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狐狸和乌鸦等。学生在读到《鸦狐》这篇小古文时,都觉得很有启发意义,其原因一是狐狸很会恭维,二乌鸦很蠢,不动脑筋就相信狐狸的鬼话。整个故事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深刻的道理:甜言须防是饵。甜言蜜语会使人麻痹,容易上当,最终酿成大错。乌鸦上当受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多读小古文100篇,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是非曲直辨别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3.固定阅读时段。在每周的阅读课中,我都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且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成长。我通常让学生自由阅读、阅读交流、阅读汇报等。在读书方法与规律上作具体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对古诗文进行粗读与精读,使他们读起书来更有方法,效果更好。

4.设置古诗文课间铃。学校本学期设置古诗文课间铃,使学生在课间时间在学校哪个角落都充分感受到古诗文的文化氛围,如《满江红》、《清明》等。在这潜移默化的古诗文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

5.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和古诗词作家卡片比赛。从学生交上来的古诗文手抄报和古诗词作家卡片比赛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古诗文和古诗词作家卡片图文并茂,字体清晰有笔锋,如学生张璐璐所做的古诗词作家卡有李白、白居易、欧阳修和韩愈,生动传神,对人物作品特点解析到位,评委们都觉得做得很好。这样的比赛,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编审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6.举办古诗文征文比赛。在征文比赛中,学生积极参与,参赛征文质量高,很多学生的作品通过日常学习古诗文的生动例子说明从小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在学校评比后,我还选送了一些参加区级评比,很多的征文同样也在区级获奖。

7.举办诗歌原创大赛和诗歌硬笔书法大赛。诗歌原创大赛,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古诗文之后,自己也写几首诗,要求学生写出来的诗不一定很好,但都要原创。对于写得好的诗歌,我还请音乐老师把诗谱成歌曲,让学生用我歌唱我诗,从而激发学生写诗歌的兴趣。而诗歌硬笔书法比赛,主要是锻炼学生书写规范字的能力,在写字中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8.开展以“诵读经典古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如在“元旦”、“六一”联欢会上,学生表演了相声、诗歌表演唱、古诗句对对碰等,形式多样,将平时的读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让师生用心灵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高年级的同学进行课本剧表演。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理解、整合,再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无疑是再创作,从而极大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古诗文的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古诗内容丰富,丰厚博大,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古诗文,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J].教育部制订,2001,7.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J].教育部制订,2012,1.

[4][唐]杜甫.绝句.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篇5

【关键词】新课堂;语文学习;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学习语文精神需要占主导地位,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失却了精神关怀,导致学生讨厌上语文课,课堂效率高耗低效。可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采用平等对话、自选参与、质疑优先等方式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运用恰当的期望和坚持“无错”课堂信任与宽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失却对人的生命存在及整体发展整体关怀,未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失却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严重影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未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往往导致学生讨厌上语文课,实践、创造能力差,课堂效率仍是高耗低效,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实施精神关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参与、努力、差异和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学生感到老师是平等对待他,每次学习活动都有机会参与,尊重他们的参与学习成果,融洽、亲切的师生关系容易建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劲头就会越来越大。对此,我设计了平等对话、自选参与和质疑优先的教学方式。

1.1 平等对话式。对话,是指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一种平等交流关系,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生自我对话。在对话中,教师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通过平等对话构造师生理解的语境,让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感情、人生体验、生命意识渗入文本,提升文本、师生原有的对话价值,学生的自主解读的权利就会得到尊重,学生的文本解读的事业就会得到开启,学生解读的空间就会得到拓展,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就会得到激励,学生的个体精神就会得到飞扬。

1.2 自选参与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参与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选择恰当的实践形式。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会提供下面几种方式让学生选择:(1)有感情朗读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段;(2)分角色朗读人物精彩对话片断;(3)找伙伴表演课文内容片段;(4)猜想一下人物心里所想的话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水平去选择方式去开展言语实践,主动性更好,课堂气氛更热烈,学习效果更明显。

1.3 质疑优先。质疑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不解的追寻与探究。这是学生学习语文主题地位得到尊重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是否真正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语文教学中,当质疑得到重视和保证,学生的个性就会在问题的引导下得到各取所需的发展,从而形成无数个“独自精彩”的个体。“学贵有疑”,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质疑优先”的教学原则,学生在学习中一有疑问提出,我会根据学生的疑问去进行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满足学生追寻探究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质疑的自由,学习的热情就会调动起来。我们除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外,还要教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难点处求疑,矛盾处求疑,模糊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等,学生有了质疑的能力,探求的热望就会得到维持。

2.信任与宽容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特别是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语文有许多有利因素,存在着主动学习、阅读求知、表达交流、探究创造、自我完善的巨大潜能。每个学生都有着他的优点、长处。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进取的愿望,都有进步的可能;接纳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信任会创造奇迹。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信任是期望。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最佳动机的条件是:他认为他的努力极可能导致很好的表现;很好的表现极可能导致一定的成果;这个成果对他有积极的吸引力。期望能激发学生创造奇迹。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合理的期望,引导学生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实施“信任课堂”。在上课我总会说:“上节课大家挺努力的,表现不错,老师很高兴。这节课我相信大家会更努力,表现会更出色,也相信大家一定行的。”当学生学有困难时,我总会说:“你行的,你再想想(或是“你再试试”)”等,让学生在信任与期待中努力学习。二是实施“期待学期”。在每个学期初,我都会拿张这学期末的试卷考考学生,然后对他们说:

“你们看,还没学过的东西你们都能做出一些来,说明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们通过努力一定变得更聪明,一定会学得更好。”这样,连平时考几分的同学都相信:“我没学都能做出一些,这学期如努力一定能行。”于是信心倍增。我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和他共同讨论得出一个期望值(也就是学期奋斗目标),然后再把这个期望值分四个阶段按1:2:3:4的进步尺度分解成四个奋斗小目标引导学生努力达标,每一个阶段检查一次,对做到的大加赞赏并在班上表扬,对达不到的坚持对他说:“别灰心,继续努力,你一定行的!”并和他分析达不到的原因。实践证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标,并且有半数以上学生超出预期。恰当的期望之所以会创造奇迹,是因为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我的做法是坚持“无错”课堂。只要学生肯思考,只要学生肯参与实践,只要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我都会肯定,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呵护其上进心。

3.帮助与赞赏

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因此做老师的有责任去帮助学生度过难关,不断进取,帮助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重视,会认为老师在真心的爱着他们,从而产生感激产生报恩心理,产生信心,产生动力,不断追求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帮助。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师生作为重要的资源的作用,体现了“师生”、“生生”多向的信息传播,师生互动,对话协商、协作分享,学生在合作中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沟通的能力得以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得到养成,更重要的是个体在合作中个性差异的价值得到重现与升华。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篇6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15-02

素养是指人在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之后,自身在某一方面所形成的一种能力以及达到的一种水平。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感情,拓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求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能够从小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些都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作为一名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将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作为自己教学实际中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现状,根据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对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小学生的素养进行如下分析。

一、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

我们都知道,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和家长都会忽视学生听与说能力的培养,而更偏向于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面对考试卷能够洋洋洒洒写出一大段文字,而在实际的与人交往过程中则语言表达能力却十分欠缺,这样很容易就造成学生以后在实际的生活中不自信、怯场等交际障碍。所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传统教师进行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最好是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不仅仅是通过读写的方式,而是更多地以一种日常与人交流的方式进行体验式学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交流态度、文明礼貌方面也加强引导。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应该为学生安排各式各样的语文课程教学训练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身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从而真正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形象记忆阶段,对自己有实际体验经验的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最好还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如果只有读写的能力是不够的,如果将语文的听说能力融入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比较高。并且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也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过后,才会有最真实最有记忆的感受,这也比单单听老师进行口头教学更为直接有效。因此,要求学生自己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接触外面的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更加是能够学好语文,并且提高自己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开辟更多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语文实践学习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中释放出自己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尽兴。

三、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延伸语文实践教学内容

一提到作业,往往学生就会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但是语文学习的许多内容也确实需要一个进一步自我强化的过程,而传统做法的意义与作用最终目的也确实是想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但是如果一味地以一种机械的作业形式来硬性强迫学生进行机械化的记忆,相信这种形式都是学生所抵触的。所以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有效的创新,找到既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能让学生很乐于接受的作业形式。针对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形式,要遵循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的薄弱内容进行加强,而不能一味盲目地为了作业而做作业。因为小学语文毕竟是基础性的积累性教学,所以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确实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有多样性选择,比如拼音字母等必须要记牢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编一些儿歌,运用生动形象化的卡片来让学生很容易地记住这些抽象的内容。例如在进行一些成语教学,以及一些典故教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排练一些情景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这些故事、成语的意思,也可以让他们很轻松地就接受这些内容。

总之,要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素养是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一项艰巨任务,但是这项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努力。相信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不要只一味地追求应试教学成果,高瞻远瞩地将语文素养融入到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融入到日常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那么相信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就可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自己的基础语文教育,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这也有利于积极推进中国的素质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张运平.关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2]董服相,沈剑平.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3]祁建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J].上海教育科研,2010,(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篇7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学习习惯 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还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要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趣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在整堂课都要显得轻灵通透,这样学生自然不会感到累赘、枯燥,而是觉得趣味盎然,且具有延展性。以课文为引,引出语文的精彩纷呈。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引导学生长期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1.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形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我在教学中通常会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字词的兴趣。还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其中包括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督促、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都没掌握好,如何和人沟通交流,如何准确地表情达意呢?新课标提出词语教学要随文讲解。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教学生字词语。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花力气培养学生四种好习惯:字写端正;书读流利;话说明白;文写通顺。语文教师要做“语言医生”,及时而有耐心地矫正每一位学生学习语言的不良习惯。

1.让学生树立多学意识

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把语文学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因此我们都应该用心学语文,力争多学。

2.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

3.在练笔中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只注重平时的读写积累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语文修养打动学生,激发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一种能力。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这样做既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扩大知识面。同时,收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提高的过程。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周围,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如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参加社会活动、旅游等,还可以从家庭、邻居、公共场所等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

要创造性地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诗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竞赛”、“古诗擂台赛”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书法、手抄报、读书笔记展”等,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要积极营造语文学习氛围,如设立语文实践活动展台、展牌,定期举行相应的展览、展示,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方面,语文学科因其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而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优越性。教学中要通过感情诵读、朗读表演、表演体验等,让学生充分享受这种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久而久之,这些情感和熏陶,就会在学生的心底形成一种潜意识,凝聚成一种灵性,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何方所.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研究,2009,10.

[2]叶国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J].河北教育科学,2008,9.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篇8

关键词:语文素养;提高;平台;辩论;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80-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总取向,“语文素养”涵盖了学生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必须形成的基本素质。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成分。那么,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师需为学生构建怎样的平台呢?

一、让学生在辩论活动中激活思维的灵性

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的活动,在学生主体内部形成一种稳固的神经联系,依靠学生主体自身去修炼、去建构、去养成。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活动计划,自主设计学习目标。教师应起主导作用,重在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自我活动能力、自我创新能力。新课程倡导语文教学在师生、生生、生本、师本的多元对话、多向活动中展开,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新课程鼓励教师切实转变语文教育教学的观点,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灌输、传授者转变为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研讨、交流、辩论等语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早已习惯性地担任着听众、记录员的角色,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沉默无语、不愿表达,更不愿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唯师是从,为本是从,缺乏独立思考、独立思辨,学生无“话语权”,抑制了学生的和谐、健康、均衡的发展。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的舞台,让学生通过这个广阔的舞台,提升语文素养。

比如,杭州市政府曾决定重新修建雷峰塔,社会广泛关注,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一位教师面对“重新修建雷峰塔”问题,让学生分成正、反方展开辩论,要求正、反双方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兴趣盎然,激烈辩论,思维“火花”在辩论中得到碰撞。有人认为雷峰塔能引发人们对白娘子与许仙爱情故事的美好回忆,是一段美丽的传说,重修雷峰塔功德无量,能引发人们追求幸福、追求美好生活。有人认为雷峰塔设计精巧,施工技术精湛,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恢复雷峰塔的雄姿。有人认为雷峰塔是西湖美景之一,应重修,让其成为西湖的一道美丽风景,有利于开发旅游业,从而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良性发展。学生在这样的辩论中,思维得到发散,智慧得到碰撞,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让学生在“活”的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淀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吸纳,不断地沉积,正所谓“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习语文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象,大胆表现,需要师生心灵的融通,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只有在“活”的课堂上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张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自信心、自尊心才能得到锻炼。“活”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既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应将学生的思维引进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实现生活世界与学生经验世界的无缝对接,实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达到新旧知识的和谐融通。“活”的语文课堂,鼓励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看法,鼓励教师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要努力构建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语文学习氛围,以博大的胸怀关注每一位学生。“活”的语文课堂,鼓励教师潜心对教材加以深度解读,鼓励教师既要挖掘教材背后的原有之意,更要结合自身经历、阅历及专业发展水平,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对教材进行重组,让教材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化为活力无限的统一体,使语言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彰显。

比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父母在车站送自己上学的情景,体验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习了《抗日战争》一课,可以结合我国2015年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又比如,学习了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时内心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学生激情飞扬,大胆构想,大胆表达,想象奇特,精彩纷呈。诚如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所说:“如果学生能亲自去研究和发展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与现象,那么学生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丰富,想象就会更奇特。”在“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松绑,应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自主想象、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主领悟、自主发展。

三、结束语

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需教师关注语文素养形成的特殊性。语文素养始终是进行性的,永无终结,语文素养是一种学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主体的个性化行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整体的、全面的。教师应努力构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平台,真正收获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美景。

参考文献:

[1]杨聚生.语文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上一篇:高等教育报告范文 下一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