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3 17:35:46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篇1

关键词:创新思维;阅读;培养

传统的小学汉语文教学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要方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事实,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挥,以及能力的培养。而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对创新思维的能力的运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教学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研究实践发现,在小学教育中,汉语文阅读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小学阶段,加强阅读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革新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而对于阅读课程,如果只是简单地由教师进行阅读讲解,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所以要将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行革新,增加汉语文阅读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地阅读,并在汉语文阅读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穿插小学生喜爱的故事来进行对比讲解。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中,每一次面对“大灰狼”制造的危机和麻烦,喜羊羊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帮助同伴摆脱危险。通过这样的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出不同于喜羊羊的办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主动地自己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提高思维能力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因为教师的教学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不利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重要性,不了解提出问题对学习的帮助作用。很多教师在学生提出质疑问题时,没有足够重视,从而不能很好地对待“质疑”。学生的疑问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来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问,并且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别于成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再做回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师在讲到四季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四季变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然后进行全班的讨论,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扩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而我国的教育理念,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没有认识到相对于分数,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更重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的方向和重点发生了改变,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所以在小学汉语文阅读课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来进行教学,利用视觉色彩上的刺激,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如,教师在讲朝阳时,可以通过色彩鲜艳的朝阳图片,来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朝阳的魅力,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描述自己心目中朝阳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针对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教育进行创新是教育继续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阅读式培养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最关键的是,在教学中对创新教育观念的运用。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汉语文阅读课堂中,不断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入新的教学元素,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礼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0,12(14):22-69.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路径、评价机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进步的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类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创新”则是体现“高端”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我国创新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1创新能力的含义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是人类在目的驱动下,在既有的知识,基础上,突破原有的思维及知识限制,发现或创造新事物、新思想新价值或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能力是人类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发现和利用规律来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人类在各种具体实践活动中创造或运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发明。创新能力是人类具备的,其构成可以分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1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特征,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中以新方法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具有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新的思维成果。主要分为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指人类大脑在思维活动时出现的扩散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思维视野的广阔性和思维活动的多维性和发散状态。发散是创新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逻辑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逻辑思维有助于人类对具体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逻辑思维一般包括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两种方法。发散思维注重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中对具体事物的想象及假设,而逻辑思维则是强调对原有知识的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创新思维的基础。

1.2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想象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整合能力等内容。其中想象能力是人类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利用创新思维针对问题实际,提出新设想和新创见的能力。想象能力在实践中多是先锋角色,通常能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能力是人类掌握知识方法的能力,包含阅读、表达、写作等。学习能力是人类传承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创新得以进行的基础。分析能力是利用分析工具和方法把事物或现象分解成简单的单元,理清单元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剖析和解读的能力。在创新活动中,分析能力有助于获得新的见解。创造能力是指首次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方法、理论等的能力,是人类能动性的综合体现,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整合能力是将不同的部分及方法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从而发现方法、事物或事物之间特有的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创新实践中,通常是多个主体利用多种创新方法进行实践活动,因此,整合能力是创新能力综合性的体现。

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而成,高职学生具有创新的潜能,只要采用合理方式,就可以大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反之,如果放弃创新教育,其创新潜能就可能萎缩甚至消失。

2 制约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其所处的传统习俗、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等外因的影响,也受其个人素质能力、心理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制约。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2.1传统习俗的制约

传统习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长期以来,传统文化中“中庸”“无为”等哲学观念限制了人们的发散思维,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回避。传统伦理中注重血缘关系和祖先崇拜也成为文化基因,深深的植根于内心之中,在实践中倾向于循规蹈矩。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指令文化,限制了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习惯,使人们更易屈服于权威。上述传统文化及习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职学生,制约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2.2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制约

在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高职院校探索了“前校后厂、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校重视知识教育,突出学生的技能训练。但忽视或弱化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社团建设等校园文化的载体。同时,受制于办学规模和学时安排,高职教育多是采用集体授课、合班教学等方式,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好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此外,由于缺乏创新课程,学生不能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不能自觉地锻炼创新思维,加之部分专业课程教师注重知识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3高职学生自身的制约

高职生主要为高考分流学生,部分学生是职高生甚至是中考分流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认知较强,综合素质较差;生源层次多,素质差距大;实践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较弱;理论认知存在偏差,知行不统一;自学能力较弱,学习效率较低。上述问题极大的影响高职学生的能动性,使其在学习和实践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与创新的主观条件要求相去甚远。

3 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3.1完善创新能力培养机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之后,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果突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大幅上升,基本上成为了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中又突出强调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职院校应该紧跟国家发展大势,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为此,高职院校应该成立分工明确的创新能力培养机构,为高职生在创新方面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能力培养机构可以单独设置,如:设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也可以对现行的部分相关机构进行优化组合。

3.2 开发创新教育课程,打造稳健的学习平台

课程建设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该依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开发多门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也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法等方式,赋予传统课程以培养创新能力的使命,为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实践的进行提供理论支撑。在课程建设中,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国内外课程开发的优秀成果,围绕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以实践课程为主导进行课程的开发。

3.3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头脑风暴法、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头脑风暴法是讨论式教学法的一种,通过学生的自由表达意见引发其思考、引导其进行相互启发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讨论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不受限制的思考和发言,对突破思维定势,在最大限度上锻炼和激发了创新思维。分组教学法是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合班授课等教学困境。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元组织教学,这即能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关注,又为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入提供平台。角色扮演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换位思考和实践,让学生快速获得感知、经验及心得,对调动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理解知识信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

3.4以社团活动为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做好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学即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在个性化教学实施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并以其为根据实施教学。由于综合素质、学习方式等方面的限制,高职学生在创新能力提高中处于被动地位,个性化教学可以帮助更好地认识自己,引导其改善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缤纷的社团是社团活动的载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织。高职学生在社团中可以通过组织、策划、参与多姿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兴趣、提高了协调能力、锻炼了思维、挖掘了潜质。高职院校可以做社团发展的助推器,利用社团进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去提高综合能力。

3.5突出实践教学,做好创新实践引导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生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让学校和企业能够在设备、技术、人才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利用学院仿真的实践环境中或者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教、学、做”一体化成为可能,也是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实践教学的优势,将技术发明、教学研究等与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面对工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动脑动手,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其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

4构建开放性的评价机制

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以试卷考核为主的笔试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其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有效衡量。但创新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很难通过笔试来考核,也很难通过分数进行评定。所以,在创新教育的考核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独特性制定新的考核方式。

根据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实施的过程及特点,高职院校应该构建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机制。在开放性评价机制中,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结果相对于传统的评价都发生了改变。其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否,提高的程度如何,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都有发言权。诚信能力培养评价也应该考虑到上述教学的主体。所以,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开放性评价机制的重要特点。其次,评价内容过程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包含着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创新实践的开展,所以在评价学生创新能力之时,就必须将整个过程纳入评价的视域范围。既要针对学生创新思维,也应针对学生的创新实践及创新成果。再次,评价方法多样化。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评价中,试卷法、实验法、访谈法、作业法等都可以采用,评价者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中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其中一种或几种,汇总评价结果。最后,评价结果动态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其评价结果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而改变。

综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机构,开发创新教育课程,优化教学方法,注重社团发展,突出实践教学等途径来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奚小网,傅筠.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6:74-75

[2]范黎明,李敏秀.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27:154-155

[3]颜莉芝.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03:89-90

[4]陈爱玲.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拓展》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2:64-65

[5]马树超,王伯庆.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7:3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篇3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消除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浅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形式,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学生思维体系的完整形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其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发散思维区别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它以问题为中心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分析,多元化地去寻求问题答案,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扩散状的思维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学中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想象、尝试,拓宽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和操作实践,在提高观察、思考能力的同时,展开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测定金属电阻率”时,教师要对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进行测量,除了常规的解答方法之外,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非常重要.只有拥有探索精神才会不怕艰辛,才能不甘失败,也才能有所发现.许多伟大的物理学家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让人敬仰的探索精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本质出发,运用现有的表面现象,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出原理和科学规律,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及一些基本原理.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能举一反三,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交流电”时,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有两个重要结论:(1)当线圈平面垂直磁场线时,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此位置感应电流方向变一次;(2)当线圈平面平行磁场线时,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过此位置一次感应电流方向不变.把这两个结论应用到电磁感应,许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事实证明,通过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与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探索创新精神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验课程.通过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有趣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讲解,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很多物理实验都是经过大量的摸索和反复论证以后才完成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思考对实验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促使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并思考分析.高中物理本身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探索性实验设计往往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轻松、积极、活泼和兴奋状态中积极思考,能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改 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12

二十一世纪需要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后天教育,如果老师不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很难被有效培养。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话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本文就通过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论述。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否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对问题的探索产生浓厚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只有在创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神经才能处于活跃的状态。人的思维活动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能够巧设悬念的问题或者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将最终答案告诉学生,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切勿将思路直接告诉学生,要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通过悬念的设置与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老师的亲身示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受心理发育特征的影响,初中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学生大量的时间都在学校学习,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老师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应该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物理老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师都要闪烁出创新的光芒,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将老师的创造性思维闪现在学生面前,并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老师想要有效的为学生提供示范,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每一个物理老师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有的老师虽然授课能力比较强,但是创新能力却有所欠缺,这就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要积极主动的思考,同时还要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效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方法,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三、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能够对学生的很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其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是物理实验的一项重要作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实验准备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看似简单,实际上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学生既要对实验步骤的严密性进行思考,还要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进行思考,没有走进实验室之前,学生没有实验仪器,因此,不管是实验步骤还是对实验器材的了解,学生只能在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并注入一定的想象成分,在大脑中对实验进行想象。这一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际的实验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然而实际的实验操作会出现很多学生意想不到的现象,这就引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并进行深入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实验中的意外发现往往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对新发现物理现象的研究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引起老师与学生的高度关注。

3.实验后的思考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操作的结束并不代表实验的结束,实验后的思考活动也十分重要。很多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没有想清楚,在实验结束之后就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在实验后的思考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有效的结论,也可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这些都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一些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找到了一些带有个人见解的解决方法,并设置了一些能够验证自己想法的小实验,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学生的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带有个人见解的小实验,要注意实验不能带有危险性。

四、通过兴趣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更是参差不齐。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很感兴趣,那么这个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十分敏锐,物理学习也是一样,一个对物理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物理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老师要有效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大的创造力,物理学习也是如此。因此老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不断地进行思考与创新。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最关键的是老师要树立“兴趣意识”,这样才能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落到实处,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篇5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当前高中各学科教学任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高中生物难度较大,而且许多知识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一)能够更好的与科技发展需求相适应

当前科学技术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各种新的科学理论不断出现,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则需要不断促进自己思想进步。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形成时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积极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一个人如果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则能够更清晰的理解问题、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但这种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和积累。而培养创新思维则是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条件。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较大的比重,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常在自主探究和自主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会针对各种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和质疑,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的目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以拓宽,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其教学方式具有多样化特点,如课堂教学、野外实习、演示实验、生态调查等,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以观察和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注重生物课堂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中学生对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是由于高考科目多,难度大,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偏科现象,而对生物学科忽视。因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学而有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不仅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生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而且还要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运用学习的生物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教师备课时,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讲课时,既能针对性地讲授理论知识,又能生动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别外还要注重实验课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开展课外科技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通过"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进行日常生物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比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动物细胞的细胞壁会消失;这是否是基因在漫长的进化中出现的结果。以此类推,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任何一种新的发现都是从与之前不同方向的思考开始的。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特的思考。如在面对原有的解题思路时另辟蹊径,对问题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等。由于生物也是一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许多结论的正确性也有待于科学的不断证实,一旦实验发现了新的证据,那么原来作为正确的观念进行教授的内容就会被。

(五)实验课与理论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意识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生态科W,在具体教学中,不仅需要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开展实验体验式教学。特别是在实验课上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这主要是由于生物课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单纯的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无法有效的对生物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因此通过开展实验演示,使能够能够更直观、真切的感受到生物的魅力,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效结合具有必要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实验课来合理设计实验的流程,针对学生的实际基础来进行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合理调整实验内容,使其与生活更为贴近。而且在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做某通过各种感官来进行触摸,观察更为真切,并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在实验课内容设计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并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方法,一旦问题出现则正常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好基础。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后,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生物实验活动结束后,需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自行寻求解决的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生物课程有一个深层次的认知,在生物课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高中生物的教学任务是复杂的,同时生物学科的困难度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相信通过教师自己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定可以更好的完成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韶卿.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2-20.

[2]朱小卫.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长三角(教育), 2012-11-15.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篇6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作用价值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这种创造性思维在人类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首先,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主体是人,人只有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或者创造力,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艺术品,设计才能发展。如何发挥创造力呢?这就需要人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知道的多了,才能有好的创造力。因此,创造性思维促进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它增加了人类知识的总量。创造性思维因其对象的潜在特征,表明它是向着未知或不完全知的领域进军,不断扩大人们的认识范围,不断地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变为可以认识和已经认识的东西。每一个艺术品的创造,都增加着人类的知识总量,为人类更好的改善环境发挥着作用。[1]

其次,创造性思维既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又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它可以不断地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在是指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它的获得需要人类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展,并且它还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就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设计如何创新,这就需要人们探索新的领域,采用新的方法,发明新的技术,所以,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人类观察的能力和认知的能力。

最后,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与风险性特征赋予了它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人们不满于现状,不满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总是力图探索客观世界中还未被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并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索实践活动。因此,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人类探索实践的精神。

二、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如果说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精神活动,那么设计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设计作为一种传媒形式,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得到提升后,就要求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进行革新。设计思想是一种观念,也是设计师的世界观,是设计过程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它为了迎合时代的要求,从宏观上控制着设计师在寻找最佳方案时的思维方法。当代的经济的发展也为设计思维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市场经济的繁荣需要新颖的设计作品;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为设计的创新提供新素材;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拓展了创新的思路;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手段,这些都促使设计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创新性。[2]

艺术设计的成功与否,首要因素在于作品能否吸引观众的视线,是否具备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设计者只有清楚地意识到观者所需,真正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要使艺术作品具备视觉冲击力,设计师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打破传统模式,创造出新颖的设计形式,充分显示出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这其实就是对事物的关心和关注,是视觉的焦点和矛盾所在。

英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曾经说过:“当来自外界的刺激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合时(即秩序感强),则新信息量小,我们的注意力易松懈,不符合时(即非秩序),则新信息量大,我们的注意力易集中。”[3]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心理学》也指出:“如果有某种特定的需要,无秩序也可以是吸引人、诱惑人的。它提供了一种天然的不规则的自由形式,而且本身就是对组织严密化之受害者的一种慰藉和解脱。”就是说打破事物固有的秩序,可以提高事物的新颖度,更能引起人的注意,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创造性思维价值就在于打破事物固有秩序,创造出更新颖更完善的效果。一个理想的设计方案的形成,往往就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设计创意的过程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使设计作品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在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意念来。

三、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它是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将来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内容,因此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人类的想象能力,它是创造活动的先导。想象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一样,是人的认识过程,但想象和思维是高级认识活动,它明显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而人类的想象早在婴儿时期就有了,因此培养人类的想象能力就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甚至更早,因为这时期人的思维最为活跃,而且,年轻人喜欢幻想,这是一个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扼杀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只有创造想象参与,才能从最高水平上对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组合,构筑出最完整、最理想的新形象。

2.灵活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我们要解决某一创造性问题,首先要进行发散思维,设想种种可能的方案,然后进行集中思维,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一种最佳方案。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发散思维更为重要,它是思维创造性的主要体现。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它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对问题寻求各种不同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开拓性。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发散性思维有两种特征,一是突破常规,多向开拓,这是指人要突破惯例和常规,克服心理“定势”,在不同方位和方向上进行各种假设,是设计构思中发挥创造力的最重要方面。二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一种启发式思维方式,由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启发我们解决相近的问题。发散思维使人可以突破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局限,重新组合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解决问题方案。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向和范围的,可以“标新立异”、“海阔天空”、“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没有发散思维就不能打破传统的框框,也就不能提出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在设计中常用发散性思维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艺术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

3.发展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地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解决一个问题,等等。直觉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活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是拘泥于细枝末节;二是对问题的实质的一种洞察,而不是停留于问题的表面现象;三是一种跳跃式思维,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展开思维过程。直觉思维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人们形成深邃的直觉。年轻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年轻人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4]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它们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突发事件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者在培养思维能力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三者如果能够得到提高,那么人的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能力就会相应得到提高。这对于思维,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5.注重培养求知欲望。只有积极地思维,才能更好地创造。因此人要激发自己创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年轻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有意识地专一地发展智力,求知欲就会逐渐消失。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新事物,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人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持续恒久。在设计领域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处于求知的状态,他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6.珍惜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的想法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产生新思路、新方案的状态,就是灵感。它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妙思突发的体验,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顿释,许多艺术家都产生过灵感。灵感是思考者长期积累知识经验、勤于思考的结果,它有一定的规律性。艺术家应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一直都进行思考,要考虑到解决问题的一切方法,这种苦思冥想是灵感产生的前提。其实灵感是对某问题的一切方面经过深入考虑之后达到一定境界才会产生的。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全心投入思考,使要解决的问题时时萦绕在心,这对灵感的出现也是有促进作用的。灵感大多数是在长期紧张思考之后的短暂松弛状态下出现的,因为紧张后的轻松之时,大脑灵活,感受力强,最易产生联想、触发新意。但是灵感往往都是突然出现,转瞬即逝的,因此我们要珍惜灵感,及时记录下来,因为它是我们思维的结晶。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它不仅对设计,而且对人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人类只有培养好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地为自己服务。优秀的设计师,都是在创造性思维上大胆探索前进的开拓者。缺乏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产生杰出的创意,发挥其应有的感染力,因此创造性思维是现代设计艺术的灵魂与核心。

参考文献:

[1]埃里克・布斯.艺术,是个动词[M].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124-142.

[2]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235-240.

[3]贡布里希.秩序感[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8.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要求,要全面改革当前学校的课程、课堂教学,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开展专门的创新教育被认为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现有学校课程构成体系下开设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是不现实的。结合我国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满足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需,可以尝试将创新教育与学校的普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在开展普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内容或者实施创新教育。笔者欲结合工作实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探索性地提出有效的实施措施与改进建议,旨在促进创新教育在我国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学生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及内容

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变革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就其特殊性或者内容而言,应该包含心理品质教育内容和文化知识教育内容两部分。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心理品质教育内容而言,其偏向于专门的创新教育,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具体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以及从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和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智力、非智力因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文化知识教育内容,是指与小学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内容,比如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本知识,还有需要学生掌握并知道如何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特别是具备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述两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根本,也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创新教育二者有效性的关键。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措施

(一)转换教师角色,尝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教育环境下,教师责任在于传授给学生知识,从而保证学生考出好成绩;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多为“满堂灌”,学生只需要听、记、背,该类型教学环境牢牢树立了教师的主体中心地位,非常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而创新教育观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变为引导者、指导者或者说是学习辅助者,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亦需要如此,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建立师生共同创造、符合创新教育精神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走下讲台更多地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针对存在的疑惑和问题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新型师生关系下主动探索成长。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树立学习自信心。创新精神的实质在于主动关注、探索;创新教育就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欲望,以及自己能够成功探索、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学生在好奇心、探索欲望和自信心的影响下,主动关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探索、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进而再次主动探索其他数学问题。在对一系列数学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对问题的关注、思索和探究习惯及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即我们所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给予数学思维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有方法可循的,特别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结合,更能发挥方法的优势,或者说数学学科本身的思维方法,就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可用的数学方法,如:第一,分类思维方法,分类思维方法虽然不是数学学科内容及其教学独有的方法,但在数学教学中却广泛应用,掌握分类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结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第二,集合思维方法,集合思维方法是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直观的手段、方法,借助图形、实物等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第三,统计思维方法,是典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简单图表等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数的统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数学思维方法与学生的创新能力之间有天然的内在联系,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际给予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扎实、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专门的创新教育莫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的著名的《学会生存》教育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未来社会、未来学校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但是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在短期内实施创新教育,取得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成效,与课堂教学结合被认为是在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法。正是基于此,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专门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施问题,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林.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学周刊,2016(30).

[2]赵仕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21).

[3]李志英.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6(25).

[4]施明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篇8

关键词:中职语文;创造性思维;教育观念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以实施创业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教学方针,由此向中职教育指明了未来改革的方向。根据我国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尽快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实现教学目标、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及社会实践的加强,此乃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转变中职语文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评价者的角色,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尽快转向采取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主动质疑,由此获取新的知识,进而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浅析如何从转变教育观念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从阅读教学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敏锐性

敏锐力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或对事物的觉察力,此乃判定学生发现需求、缺漏、异常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找出文章或段落的关键句或中心句,由此培养学生对所遇问题的敏感度,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敏锐性。例如,在讲授《我很重要》时,教师可以事先给足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的时间,同时引导学生找出“我很重要”的原因,此时多数学生能够找出某些比较关键的句子。如此反复练习,便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敏锐性。

2.从阅读教学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流畅性

流畅性是指思维反应的速度或灵敏度,抑或短时间内找出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某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以便引导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或多角度认识及分析问题,同时把思维的触觉发散到不同方向,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例如,在讲授《登高》时,教师可以立足“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引导学生独立思想此“悲”源自何处,此时学生完全可以联想到作者的方方面面,从而给出不同的答案。如此训练,便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流畅性。

二、彰显师生思维活动的全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指某些新的或从未有过的思维成果,其大多源自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传递或显示,而非知识信息的记忆或显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师生思维的全过程往往要求教师采取讲述的方法来实现,此时讲述的内容便成为问题的关键。传统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往往仅讲述知识信息,即解题或解法过程,抑或以讲授的方法把前人的思维成果灌注到学生的大脑。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创新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重点讲述自己的想法或思考方法,即讲述思维的方法与思维的过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多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进行,此时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皆不会影响到该环节对所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励启发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与学生的智力、知识及个性品质有关,即勤奋、勇敢、韧性、谦虚等品质均会对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韧性,韧性作为创新的重要保证,对任何进取创造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学方面不乏培养学生韧性的素材,例如,布鲁诺的锲而不舍、文天祥的矢志不渝等。教师教授上述范例,除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外,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韧性,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教育所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如何培养出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直接关乎中职教育的发展前途,因此,完全可把培养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看作中职学生未来的培养方向。近年来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教事业,期间中等职业教育逐渐被社会所认识,此事实给中职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出无限的发展机遇。面对此新形势,中职语文课程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尽快实现改革,以此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人文素养,以便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及彰显师生思维活动的两方面浅析了如何有效培养中职语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本文认为教师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要素。

参考文献:

[1]韩丽杰.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2(2).

上一篇:幼儿园师德专题教育范文 下一篇:校园文化策划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