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杂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1:24:57

数学杂志论文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1篇

“兴趣驱动、能力支撑、方法引领”构成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基本规律的一个三维坐标系.具体来说,开展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最核心的动力是兴趣驱动,最基本的能力是普遍联系与辩证分析,最根本的方法是分类与整合.

【关键词】兴趣驱动;能力支撑;方法引领;普遍联系;辩证分析;分类与整合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优秀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1-6].我们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在集体创作的《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7]一书中,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经验心得,为读者详细解读中学数学教研论文阅读、写作、投稿的规律与技巧.此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好评,多次重印,并入选教育部《2013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图书》.我们也应邀赴多地开展讲座、介绍经验.

近来,我们对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三维坐标系(如右图).

具体来说,开展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最核心的动力是兴趣驱动,最基本的能力是普遍联系与辩证分析,最根本的方法是分类与整合.下面结合笔者工作十五年来发表的论文对这一基本规律进行解读.1兴趣驱动

中学数学教师开展教研论文写作的动力来自许多方面,可能是教学的需要,抑或是教育人事考核的要求,但最核心、最持久的动力一定是兴趣,即对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爱.

古今中外许多名家都阐述了兴趣对于学习与研究的作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杨振宁)

作为数学家,张景中院士在数学教育的内容创新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8],他开创了“教育数学”研究领域,创造性地将数学研究、数学教育、数学普及三者巧妙融合在一起.他想的是教育,做的是数学,为教育而研究数学,通过改造数学(如平面几何、三角函数、微积分)而推进教育,致力于“把数学变得容易一点”[9].一位数学专业工作者对数学教育情有独钟,其原因绝不会缺少对数学教育的无限热爱与浓厚兴趣.

古话说“丧志”,但对于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抱有浓厚兴趣的老师来说,写作也可以“增志”.一大批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研论文写作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取得了教研与教学双丰收.只有当我们对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抱有浓厚兴趣时,才可能潜心去读论文.读论文其实是写论文的重要前提,因为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可以慢慢体会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逐渐领悟数学教研论文创作的一般方法和常用技巧.从学习到实践,几乎是任何工作都无法逾越的程序[7].2能力支撑

除了兴趣驱动,支撑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需要两种最基本的能力,一是普遍联系的能力,二是辩证分析的能力.

2.1普遍联系

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总要注意与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在数学史上,曾经由于把三角形和圆、数和曲线联系起来产生了三角学、解析几何学.中学数学教师开展教研也应该具备普遍联系的观点和能力.

有的老师总说自己太忙,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哪有时间读书、研究、写作?但是,总有不备课、不上课、不批改作业的时候吧?比如监考、开会、听课、乘车、上网,这时就可以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想想眼前的事情是否与数学有关?是否对自己的教学、教研有帮助?

监考的时候,想想考卷上的一道好题(不可动笔)如何分析、解答?有哪些解法?为何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联系平时的教学,看是否遇到过类似问题?笔者曾发表的《2003年高考江苏卷第21题的思路与解法》(《中学数学月刊》2003年第8期)、《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22题别解》(《中学数学月刊》2004年第8期)等论文,都是笔者在监考时思考、联想的结果(监考结束即整理成文并于当天送达期刊编辑部).

开会的时候,想想会议内容对自己的教学、教研有无指导意义?笔者就是在开会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时,联想到关于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开展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最核心的动力是兴趣驱动,最基本的能力是普遍联系与辩证分析,最根本的方法是分类与整合.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有一次笔者听初中教师讲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联想到平行线有类似于桥梁的作用,能将比例在平行线段以及由该平行线段所联结的两条直线上的线段之间相互转化,于是写成了《平行像座桥,比例两边跑》(《中学数学研究》(广州)2003年第3期)一文.曾经有一个阶段,笔者听过的几节高三复习课都零散地讲到了以下系列问题①―⑦中的一两个:

已知f(x)=ax2+bx+c,当x≤1时,总有f(x)≤1.试证以下系列问题①―⑦:

①求证:c≤1,b≤1,a+c≤1,a≤2.

②求证:当x≤2时,总有f(x)≤7.

③求证:当x≤λ时,总有f(x)≤2λ2-1(λ≥1).

④记g(x)=ax+b,求证:当x≤1时,总有g(x)≤2.

⑤记g(x)=2ax+b,求证:当x≤1时,总有g(x)≤4.

⑥记g(x)=λax+b,求证:当x≤1时,总有g(x)≤2λ.

⑦记h(x)=cx2±bx+a.求证:当x≤1时,总有h(x)≤2.

课堂上老师讲得很费劲、学生听得也吃力,笔者联想到这是同一类问题,应该有系统的思路与解法.经过一番探究和整理,写成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与绝对值不等式问题的探讨》(《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4年第3期)一文.

在城市里生活,挤公交、地铁是常有的事,总能看见实在挤不上去的乘客,也常能看到明显挤不上去了、居然还挤上去了的乘客.笔者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时间紧、任务重(大容量、快节奏、高强度),但似乎总缺了点什么,于是萌发了写作《课堂再“挤”,也要让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挤进去》的念头.

一次偶然机会笔者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从“如何找12和13之间的分数”谈起》,文中小学生探索平均数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令人称奇.笔者在欣赏的同时,联系高中数学的平均不等式知识,写成了《谈谈平均数》(《小学数学教师》2010年第3期)一文,意在揭示问题的数学背景.

依靠普遍联系的能力开展写作,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一道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数学通报》2004年第10期)这篇论文.2003年前后,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一道题(设p>0,q>0,且p3+q3=2,求证p+q≤2)反反复复出现在高中数学好几章的习题中,见多了,笔者萌发一个念头:引导学生联系初高中数学各章的不同知识都给出它的一个解法!经历一番探究,笔者与学生如愿以偿,获得了10余种解法.

普遍联系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呼吁广大数学教师善于联系(纵向联系、横向联结),做“多愁善感”的数学教师.

2.2辩证分析

辩证分析法强调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具备较强的辩证分析能力,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数学教学问题、高质量地开展数学教研论文写作.

以下数学教育思想都是辩证分析的典型案例:

厚薄读书法.(华罗庚)

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华罗庚)

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赵宪初,1982)

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郭思乐,1982)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张景中,1989)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陈重穆、宋乃庆,1993)

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数学方面”与“教育方面”的对立统一.(郑毓信,1995)

熟能生巧吗?熟能生“笨”吗?熟能生“厌”吗?(李士,1996-2000)

寻找中间地带.(刘佛年、顾泠沅,1999)

竞赛数学是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相结合的“中间数学”.(罗增儒,2000)

数学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张奠宙,2001)

数学教育学的双逻辑起点.(单、喻平,2001)

突破教学模式,走向教学的自由.(曹一鸣,2005)

回到起点去,“生长”是本质.(葛军,2008)

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章建跃,2010)

笔者曾运用辩证分析法,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概率的教研论文.笔者在执教原大纲版高中必修教材时,为方便老师们系统、全面理解数理逻辑和概率论的知识,笔者梳理了它们与集合论有关概念的对应关系表,辩证地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写成了《从结构化观点看数学新教材中“集合论”、“数理逻辑”、“概率论”的关系》(《数学通讯》2003年9月第17期)一文.另外,由于当时的教材没有引入几何概型,笔者发现在“概率”概念教学实践中,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必然事件与概率为1的事件等价,不可能事件与概率为0的事件等价”.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多次发表文章进行辨析,如《对“概率”概念教学的一处释疑》(《数学通讯》2004年3月第5期)、《事件间的图示关系》(《中学数学》2005年第5期)等.高中新课标教材引入几何概型后,笔者认为这是对教材的完善也是对高中数学知识(概率论)的完善,于是写成了《有关几何概型教学的两点体会》(《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8年第9期)一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碰到不少错题或错解,撰写纠错类文章,既是做好教学案例的积累,也是加深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辩证认识.笔者曾经多次看到同一道三角错题出现在很多教学资料上,于是从“展示经典、暴露错误;分析条件、揭示本质;数形结合、再探错因;修正条件、还原经典”等四个层次写成了《一类三角错题的探究》(《数学通讯》2010年第11-12期合刊(上)).

教材、期刊、教学资料上难免有不尽如人意、值得商榷之处,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开展写作的题材.笔者近年也写了一些针对性的文章,如《也谈零向量――与〈关于零向量两个典型案例的思考与探究〉一文作者商榷》(《数学通讯》2013年第6期(下))、《从一次教学调研谈辅助平面的确定――对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第25处修改建议》(《数学通讯》2015年第3期(下))、《可参考答案,但不迷信答案――对一道习题解答的勘误》(《中学数学》2015年第7期(上))等.

利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认识问题,提高辩证分析能力,将有力支撑我们开展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3方法引领

分类不仅是一个生活原理(比如超市里的商品要分类陈列、垃圾要分类处置),也是一个数学原理(比如分类计数原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对于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而言,“分类与整合”更是一个根本的方法和原理,我们将其形象地称之为“合并同类项”:分类,就是先找到同类项;整合,就是将同类项进行合并.分类见重点、整合见规律.

比如,定积分刚刚引入高中新课标教材时,笔者发现用定积分去证明不等式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便写作了《定积分证明不等式例谈》(《中学数学月刊》2004年第10期)一文.文中选取了6道典型例题,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利用定积分的保号性比较大小,从而证明不等式;另一类利用定积分估计和式的上下界,从而证明不等式.这篇文章体现了定积分(高等数学的观点)解决初等问题的优越性.文章的点睛之笔在于文末的“整合”:将定积分构建的不等式略加改造即得这些例题的“初等”证明,从而揭示了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联系.

再如,在分类整理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解析几何解答题呈现出一种较为普遍的“定值”现象:若干个变量,比如x1,x2在某个综合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某种结果f(x1,x2)恒定不变.于是写作了《评析2005年高考解析几何解答题的定值问题》(《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5年第6期)一文,文章归纳、整合得到了解析几何解答题定值问题的基本规律:将定值对象尽可能地表示为变量的函数,即获得前述f(x1,x2),再揭示f(x1,x2)与x1或x2无关,即f(x1,x2)实质上仅是f(x2)或f(x1),我们就可以断言f(x1,x2)对于x1或x2而言是定值(常量).其过程有关键的两步:一是获取目标函数,二是说明定值.

又如,为呼应《数学教学公理刍议》(《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9年第7-8期合刊)一文,笔者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分类(6类),整合写成了《实践数学教学公理的几个切入点》(《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9年第12期)一文,此文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还如,为了梳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脉络,我们在2010年启动了“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课题研究,这项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分类研究徐利治、张景中、张奠宙三位学者的教育背景、学术经历、理论贡献、代表作品、学术团队基础上,我们整合提出了当代中国数学教育的三座学术高峰(“一徐二张”)和三个主要流派(数学方法论流派、教育数学流派、数学教育理论体系流派),写成了《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刍议》(《上海中学数学》2014年1-2期合刊)一文,很快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得了较大反响,继而出版了专著《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9].新近发表的《当代中国数学家对数学教育内容创新的贡献》(《中学数学杂志》2016年第1期)一文则是我们分类梳理多位著名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贡献之后,通过整合所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分类与整合”的方法引领之下,我们不仅取得了丰富的教研论文成果,而且还出版了几本数学教研专著,“分类与整合”成为贯穿这些专著的红线.比如,我们在《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7]一书中,从中学数学教研的研究对象出发,将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分为以下几类:课程与教材研究类;课堂教学研究类;解题研究类;高考、中考研究类;数学竞赛研究类;初等数学研究类;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史类;信息技术类;等等.这种分类充分考虑到了我国中学数学教师的教研习惯,当然各种类别之间并非没有重叠.《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名言解读》[10]一书延续了这种分类,并把各类别作为每一章的标题,提高了图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从数学史角度来看,“分类与整合”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方法.比如,欧氏几何统治人类2000多年,到17世纪一些数学家发现了许多新的几何学,19世纪更被誉为新几何发现的世纪,或几何非欧化的世纪.如法国的笛卡尔和费马先后创立了“解析几何”;法国的蒙日和庞赛列等创立了“射影几何”;俄国的罗巴切夫斯基等创立了“非欧几何”;接着数学家又创立了“微分几何学”、“黎曼几何”、“几何基础”……从此结束了欧氏几何的一统天下.令人高兴地看到,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学,但F.克莱因用群论完成了欧氏几何与各种非欧几何的统一,成为19世纪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所谓几何学,就是研究几何图形对于某类变换群保持不变的性质的学问,换言之,任何一种几何学只是研究与特定的变换群有关的不变量.

再如,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数学的计算,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实践常常归结成各种代数方程,要求用数学求出方程的解(或根),代数方程的解法成了古典代数的中心问题.就方程本身而言,它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一元高次方程;另一个方向是多元一次(或高次)方程组.前者发展成后来的方程论(或多项式论)研究,方程的扩展便是高等代数;后者发展形成了线性代数[11].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律,完全基于我们的实践与认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愿意提出:数学教师要把“好课好学生、好题好文章”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这一点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任念兵,罗建宇.谈谈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J].中学数学杂志,2010(11):1-3

[2]曹平原.中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方法[J].中学数学杂志,2011(9):16-19

[3]林婷.灵动捕捉教研论文的写作素材[J].中学数学杂志,2012(11):14-15

[4]罗增儒.例谈数学论文写作的科学性[J].中学数学杂志,2013(3):61-65

[5]王勇.潜心静气勤笔耕厚积薄发著华章――撰写教科研论文的苦辣酸甜之路[J].中学数学杂志,2014(5):3-6

[6]丰梦婷,徐章韬.如何拟定数学教学研究论文的标题[J].中学数学杂志,2015(6):58-60

[7]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8]刘祖希.当代中国数学家对数学教育内容创新的贡献[J].中学数学杂志,2016(1):3-6

[9]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10]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名言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2篇

朱公瑾,字言钧,又名霭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02年7月8日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书香世家,1961年8月28日卒于上海,1914年朱言钧就读于上海南洋中学,恰逢清华留美预备学校面向全国有名的中学招生,在南洋中学选送的十余名考生中,只有朱言钧等二人被录取.故于1919年9月到清华学校学习两年物理和化学.由于在校期间参加一次学生游行而触怒校方,在“自我检查”或“留级”的惩罚中,朱言钧选择了结束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学习.此时留学美国已经不可能,于是在舅父的帮助下去德国留学.由于化学这门学科在当时的德国属于保密专业,不接受外籍学生,所以朱言钧选择学习数学,并于1922年进入当时的世界数学中心———哥廷根大学哲学院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经魏嗣銮的推荐,师从著名数学大师柯朗.“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希尔伯特、龙格(Runge,1856-1927)、兰道(Landau,1877-1938)等都曾为其授过课.”[3]1927年以学位论文《关于某些类型的单变量函数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获得博士学位.1910—1929年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共有13名①,其中有朱言钧.朱言钧于1927年回国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年仅25岁).1930—1931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每周往返宁沪两地授课.1932—1937年任光华大学副校长,并主持光华大学数学系工作多年.1936年任《中国数学会学报》编委,《数学杂志》常务理事.受抗日战争影响,1941年光华大学上海校区关闭,朱言钧失业两年.由于生活所迫,1943年在日伪统治的上海交通大学兼课.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协助光华大学成都校区迁回上海,并继任光华大学副校长.195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6年随交通大学西迁,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60年调回上海,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任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会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是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任《德华大词典》编辑员,乙酉学社编译员等职.朱言钧十分重视家乡的基础教育建设.余姚中学的前身为余姚私立实获初级中学.由姚籍人士朱言钧、朱荣泉等人发起筹建.他们筹借酱园街北首同善堂、吕祖阁、药王殿等寺院庙堂为校舍,聘教师5人,于1935年9月招初一学生一班.这是余姚第一所全日制普通中学.学校取名“实获”,就是要有实际的收获,学生要有实用的知识,诚实的品德和老老实实的处事态度.这是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办学的宗旨.黄明②,王文奎③等一些有志青年均毕业于余姚中学.

2著书立说,传播现代数学知识

2.1编写翻译数学论著

朱言钧回国后极力宣传哥廷根学派思想,真正反映了现代数学的精髓.是我国偏微分方程研究领域的奠基人.朱言钧在宣传现代数学知识方面有许多建树.他鉴于国内当时数学基础知识相当薄弱,数学书多为外文,因而致力于数学知识的普及.朱言钧写了很多高质量的通俗数学著作,特别是翻译柯朗的《微积分学教程》,影响巨大.1937年上海沦陷,朱言钧以翻译此书表达爱国之情.译文是用半文言翻译的,虽说读起来有些不畅,但翻译的还是相当准确、传神.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多以中文版《柯氏微积分学》(R.柯朗著,中华书局,上卷1949;下卷1952)为教材.“这本书比当时国内已有的教科书高出一筹,因此获得普遍好评.直到50年代大规模引进苏联教材之后,才停止发行.”[3]朱言钧从1927年开始在《光华大学半月刊》上连载“数理丛谈”(至十二续完),并于1935年集册成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在当时很受欢迎.1935年初版,到1948年8月已经第6版.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实数理论、几何学原理及来源、射影几何、群、微积分以及统计方法等,注重解说难点,探究其本源.在学习苏联经验逐步深入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庞杂的课程内容进行缩减.朱言钧通过学习实践,编写出了适合我国学生学习的教科书《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朱言钧翻译、编写的教科书还有:《实数探源》(R.戴德金著,商务印书馆,1940),《师范学校教科书解析几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等.除编写翻译教科书之外,朱言钧还发表了许多论文.发表的文章,对当时尚处于研究前沿的数学知识介绍颇多.内容涉及数理逻辑、代数、几何、哲学、数学教育等方面,并大多刊登在当时科研水平较高的杂志上,如《数学杂志》等.其发表的数理逻辑类文章。此外,朱言钧还发表过题为《自然科学概论》的一篇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刊登在《大学杂志》1933年第1卷第1期.

2.2朱言钧与《数学杂志》

中国数学会(ChineseMathematicalSociety,CMS)于1935年7月27日在上海成立.学会成立时会址设在上海中国科学社.朱言钧为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连任三届常务理事,《中国数学学报》和《数学杂志》的编委,为我国数学知识的普及和教学研究事业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数学杂志》是由中国数学会于1936年创办的一个以传播数学、普及数学知识为宗旨的期刊,标志着我国全国性的数学普及刊物自此诞生.《数学杂志》共出版两卷五期.朱言钧作为《数学杂志》的常务理事,负责征稿等事宜.如该杂志中编辑委员会征求稿件启示第七条为:“来稿请经寄上海海格路交通大学顾养吾或上海大西路光华大学朱言钧收”(顾养吾即为顾澄).朱言钧在《数学杂志》上共10篇,除第二卷第一期之外,几乎每一期均有2—3篇文章发表,接近总篇数的四分之一.朱言钧在《数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有:《数学认识之本源》(1936年第1卷第1期)、《数理逻辑导论》(1936年第1卷第1期)、《存在释义》(1937年第1卷第2期)、《数之意义》(1937年第1卷第2期)、《纪念黎曼(B.Riemann)》(1937年第1卷第2期)、《代数精蕴》(1937年第1卷第3期)、《数之意义(续)》(1937年第1卷第3期)、《苏格拉底讲学方法的应用》(1937年第1卷第3期)、《代数精蕴(续)》(1937年第1卷第4期)、《数之意义(续)》(1937年第1卷第4期)

3推科学之本源,教之以治学之法

朱言钧倡导“推科学之本源,并教之以治学之法”,使当时的数学教学在理论方面有所提高.并对教学思想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传承

无论哪种学问,都起于事实的观察而成于思想的贯通.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不受外界影响而有自己感悟的人.对学生进行思想能力的训练,才是教育的最重要任务.教育的最后目标在于完善人格.丰富的知识是完善人格的必要条件,在追求知识之外,还要服从道德定律.道德定律与宗教规律不同,不能盲目信仰,要在实践理性中不断反省思索.朱言钧针对当时学校教育中注射式教学方法的缺点,大力提倡苏格拉底式的讲学方法(产婆术).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灌输已有的智识,却在指示如何获得智识的途径.教师对于学生,除因势利导,唤起兴趣之外,必竭全力训练他思想的能力,破除他固有的成见,纠正他思路的错误,使他自动提出问题而自加以解答,如是或者可以略救注射法之弊而人之才庶有养成之望”[4].一种学问的难易,有一部分取决于研究对象.数学的难,不在对象的繁复而在于研究对象的抽象性.数学中所探讨的问题,全都依赖思想,反复推敲,以感悟其中的道理.数学是纯粹的思理科学,与其它重事实、观察、实验的科学迥然不同,数学是训练思想的最好利器,正因为如此,数学教学法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法.朱言钧将苏格拉底教学法在数学教育中明确提出.他认为训练思想最有效的方法当推苏格拉底教学法.如果仅用观察与实验来吸收知识,虽然零碎的知识很多,但产生的不过是灵敏的技师,这种教育称之为技师教育或职业教育.但教育的意义不止如此,科学之所以可贵,不仅在其内容为真确的知识,尤其是具有统一的系统,而且系统严格.后习得的知识可以与已有经验融会贯通,绝非注射式讲授法所能收效.教学方法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应有所不同,在此之上提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局限于数学.只要属于一说便知的经验事实,用注射法即可,而对于那些需要经过推理思索后才能明了的知识,则以苏格拉底教学法为好.苏格拉底式教学法,能够使教学达到美满的效果.

3.2自然科学之数学化

人类在探求自然的过程中,常以感觉为起点,以事实为依据,用各种实验观察其变迁,最终了解其真相.自然科学昌明以后,政治、社会、经济莫不受其影响.朱言钧将自然科学近年来发展的共同趋势称之为“自然科学之数学化”.首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朱言钧认为,观察和实验是从事自然科学者最基本的工作,自然科学者不仅要搜集自然界已成的事实,更要推测自然界的未来发展趋势,不仅要知道事实是怎么回事,更要去追问事实为何是这样的,这是从事自然科学者所应持有的态度.因此,在观察事实时,必进而推求自然公律.自然公律是了解自然现象的必然手段,在某种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现象,凭此公律,我们可以了解既往,推测未来.在观察各种现象之后,凭观察之所得用来推寻自然之理,并用逻辑推演种种结果,看这种结果是否与事实相符,以此验证这种定理能否成立.由此可知,任何理论的成立,都是始于事实而终于事实,首尾相应,圆满周到.如物体下落时,所经路程与时间有关系.在牛顿之前,已经有物理学家屡次试验,直到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理才使得这个关系明确.牛顿的定理,可以解释物体下落的现象,并可以推广到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再如,当温度不变时,气体所占的容量与其所受的压力成反比,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但要说明为何,就必须依赖气体运动学说成立后才能明白.这些无疑都是数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事实与思想①的整合.自然科学应从事实出发,但不能仅以搜集事实为满足,必须在搜集事实之余,以解释事实及推测事实为其最重要的任务.观察和搜集事实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建立理论用以解释事实,推测事实属于理论科学的任务.实验科学是理论科学的基础,没有理论科学则使实验科学失其效用.但事实如果没有思想的整理则如一盘散沙,思想若没有事实的根据则是空想,两者相互依存.“自然现象,初视之似为散乱无章,细审之,其间实有一大理之贯注.”[5]我们建立的种种理论,使得纷乱的事实变得系统,而后将这些定理归于最后的少数定理中,由最少数的原理推得一切自然之理.这少数的原理,以质论之,必须普遍与简明;以量论之,必须减到最小限度.由此,将自然界的必然现象变为思想界的必然推论,这是对散乱无章的自然界中有一贯之理的认识.朱言钧认为“最近之自然科学,虽尚未足以语此,然其向此种趋势发展,则为极显明之事实.此种趋势,吾无以名之,名之曰自然科学之数学化.”[4]数学是以少数原理为基础,数百条定理都是由少数原理推出的,其内容真实,系统森严.自然科学的职志,就是要在散乱中求统一,所以必须找到一个能够统驭自然界的原理,使得众多智识有一个精严的系统,从这一点来讲,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实就是以数学为鹄的.我们凭观察实验所得用以建立理论,数学的应用是各种理论的必要条件.任何实验的结果,都要用到数学,才能使其结果较为精确.物理因运用数学最广,所以其成就也最大,其次为化学,其它学科如生物学、地质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重视事实统计的学科也离不开数学.

4结语

朱言钧一生主要从事数学教育及数学普及工作,为我国现代数学知识的传播及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出的“自然科学之数学化”,将数学比喻为箭靶的中心,一切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是以数学为鹄的.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与教育.虽然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外界交往,却积极实践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本着言必有据的原则向学生阐明道理,启发学生思路.他的课有很多校内外旁听的学生,十分受学生的欢迎,并对现当代的许多学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名声虽不及其他数学家大,但是却在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页.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刚正不阿、提携后生的高尚品德,永远为后人所缅怀.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堪称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先驱之一.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3篇

ISTIC从1987年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CJCR就是以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为基础,选择数学、信息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电子与通信、计算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1300余种中国大陆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作为其来源期刊,并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而成,并每年举行新闻会.

A001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2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6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A008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11 河南科学

A012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13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A014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15 应用科学学报

A016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17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A018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A019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A020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A021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22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2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24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A02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A026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28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29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30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A031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32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34 甘肃科学学报

A035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A03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37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38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39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40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A041 天津大学学报

A042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4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44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45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A05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5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53 云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A05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55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A056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5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61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A06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63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6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6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67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7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75 科学通报

A076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77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7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80 高技术通讯

A081 中国科学基金

A082 自然科学进展

A083 科技通报

A084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A087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98 中国科技论坛

A1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A103 中国科学G

A105 中国科学A

A106 中国科学B

A107 中国科学C

A108 中国科学D

A109 中国科学E

A110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11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A11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121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133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A201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A501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A502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4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15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A535 广西科学

A537 科学技术与工程

A580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A58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A615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645 科技导报

A656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658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905 自然杂志

B001 应用数学学报

B002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B003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B004 数学年刊A

B005 数学研究与评论

B006 数学学报

B007 数学进展

B008 应用概率统计

B009 生物数学学报

B010 NORTHEASTERN MATHEMATICAL JOURNAL

B011 应用数学

B012 数学杂志

B013 运筹学学报

B014 计算数学

B015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B016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B017 模糊系统与数学

B018 系统工程学报

B020 应用数学和力学

B021 系统科学与数学

B022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B023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

B024 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025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B026 ANALYSI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B027 系统管理学报

B028 系统工程

B030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B031 工程数学学报

B522 运筹与管理

C001 力学学报

C002 工程力学

C003 计算力学学报

C004 岩土力学

C00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006 物理学报

C007 强激光与粒子束

C008 应用力学学报

C009 实验力学

C031 低温与超导

C032 量子电子学报

C033 声学技术

C034 质谱学报

C03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C036 数学物理学报

C037 光子学报

C050 光学学报

C052 应用声学

C053 物理学进展

C054 声学学报

C055 低温物理学报

C056 高压物理学报

C057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058 CHINESE PHYSICS C

C059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C060 波谱学杂志

C07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C071 发光学报

C072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C073 工程热物理学报

C090 物理

C09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C092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094 计算物理

C095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C096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C100 噪声与振动控制

C101 力学季刊

C102 力学进展

C103 固体力学学报

C104 力学与实践

C105 ACTA MECHANICA SINICA

C106 CHINESE PHYSICS B

C108 原子核物理评论

C109 应用光学

C110 量子光学学报

C503 液晶与显示

D001 物理化学学报

D002 燃料化学学报

D003 无机材料学报

D004 分析试验室

D005 分析化学

D011 化学试剂

D012 色谱

D013 催化学报

D014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015 分子催化

D016 应用化学

D017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D018 化学通报

D019 结构化学

D020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D021 高分子学报

D022 分析测试学报

D023 无机化学学报

D024 环境化学

D025 有机化学

D026 分析科学学报

D027 煤炭转化

D030 化学学报

D03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D035 分子科学学报

D036 电化学

D037 化学研究与应用

D062 分析仪器

D501 化学研究

D506 化学进展

D602 合成化学

E001 气象学报

E002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E003 海洋学报

E00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E005 高原气象

E006 海洋科学进展

E007 极地研究

E008 海洋与湖沼

E009 地质论评

E010 地质学报

E01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E012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E020 干旱区地理

E022 古生物学报

E023 天文学报

E024 地球化学

E026 地质力学学报

E027 现代地质

E046 心理学报

E051 铀矿地质

E052 微体古生物学报

E053 岩矿测试

E101 山地学报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103 华南地震

E104 内陆地震

E105 干旱区研究

E106 矿床地质

E107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108 海洋预报

E109 大气科学

E110 热带气象学报

E111 湖泊科学

E112 地震研究

E113 沉积学报

E114 天文学进展

E115 地球科学进展

E116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118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E119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E120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E122 应用气象学报

E123 台湾海峡

E124 中国沙漠

E125 西北地质

E126 石油实验地质

E127 地质通报

E128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E130 地理科学

E131 海洋工程

E132 地质找矿论丛

E133 地层学杂志

E135 冰川冻土

E136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E137 自然灾害学报

E138 物探与化探

E139 地质科学

E140 空间科学学报

E141 华北地震科学

E142 地球科学

E143 地震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5 海洋科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148 灾害学

E149 海洋学研究

E150 地震地质

E151 地质与勘探

E152 测绘学报

E153 地球物理学报

E15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E155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E157 岩石矿物学杂志

E158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E159 新疆地质

E300 地球学报

E301 第四纪研究

E302 湿地科学

E303 中国岩溶

E304 古脊椎动物学报

E305 地理学报

E306 地震

E307 西北地震学报

E308 地球物理学进展

E309 岩石学报

E310 地理研究

E311 海洋通报

E312 海洋湖沼通报

E313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315 地理信息世界

E350 矿物学报

E351 中国地震

E352 气象

E354 矿物岩石

E355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E357 地学前缘

E358 高校地质学报

E359 气象科学

E360 工程地质学报

E361 气候与环境研究

E362 地质科技情报

E363 世界地震工程

E500 盐湖研究

E504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E510 测绘通报

E525 地质与资源

E527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E540 水文

E543 测绘工程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548 世界地质

E549 地球与环境

E563 热带地理

E578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E584 地理科学进展

E591 国土资源遥感

E599 经济地理

E600 测绘科学

E601 古地理学报

E626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E642 热带海洋学报

E654 中国地质

E656 地球信息科学

F001 生理学报

F00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F003 生物工程学报

F004 微生物学报

F005 昆虫分类学报

F007 云南植物研究

F008 武汉植物学研究

F009 植物生态学报

F010 水生生物学报

F011 微生物学通报

F012 生物物理学报

F013 遗传学报

F014 动物分类学报

F015 昆虫学报

F01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F017 动物学报

F018 菌物学报

F019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F020 西北植物学报

F021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F022 动物学研究

F023 植物学通报

F024 遗传

F025 细胞生物学杂志

F028 广西植物

F029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F030 工业微生物

F033 兽类学报

F034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F035 昆虫知识

F038 植物生理学通讯

F039 植物分类学报

F041 人类学学报

F042 生命的化学

F043 动物学杂志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F045 激光生物学报

F046 生命科学研究

F04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F048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F049 生物多样性

F050 植物研究

F100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F203 生理科学进展

F204 生物加工过程

F213 生物学杂志

F215 生命科学

F224 生物技术通讯

F225 微生物学杂志

F25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F257 实验动物科学

G001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G005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G006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G007 中草药

G008 药学学报

G009 中国药学杂志

G010 中医杂志

G011 癌症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G014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G016 北京医学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G018 病毒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G02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G02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G02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G024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G025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G026 广东医学

G027 广东药学院学报

G028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G029 广州医学院学报

G0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G031 贵阳医学院学报

G032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G033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G034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G035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G036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G038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G043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G044 华西药学杂志

G045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6 江苏医药

G047 江西医学院学报

G048 医学杂志

G049 解剖学报

G050 解剖学杂志

G052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G053 昆明医学院学报

G056 免疫学杂志

G057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5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G062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G063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G064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G06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G067 现代免疫学

G068 复旦学报医学版

G069 上海医学

G070 神经解剖学杂志

G07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G072 生殖与避孕

G07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G07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G076 天津医药

G07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G079 卫生研究

G08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G082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G083 心肺血管病杂志

G087 药物分析杂志

G088 医用生物力学

G089 营养学报

G090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G091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G092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G093 针刺研究

G09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G095 中国病毒学

G096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G097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G09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G099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G100 中国法医学杂志

G102 中国公共卫生

G103 中国骨伤

G104 中国海洋药物

G105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107 中国抗生素杂志

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G1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G112 中国共患病学报

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G1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G11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G118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G119 中国循环杂志

G120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

G12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G123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G124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G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G126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G12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G129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G13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G13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G132 中国中药杂志

G133 中国肿瘤临床

G134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G135 中华病理学杂志

G136 中华传染病杂志

G137 中华创伤杂志

G138 中华儿科杂志

G13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140 中华放射学杂志

G14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G142 中华妇产科杂志

G143 中华骨科杂志

G14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G145 中华核医学杂志

G146 中华护理杂志

G14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G14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G149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G15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G15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G153 中华麻醉学杂志

G15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G155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G156 中华内科杂志

G157 中华皮肤科杂志

G15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G159 中华精神科杂志

G160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G161 中华肾脏病杂志

G16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G16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G164 中华外科杂志

G165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G16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G16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G168 中华消化杂志

G169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G17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G17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G172 中华血液学杂志

G173 中华眼科杂志

G17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G17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G176 中华医学杂志

G17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G178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G179 中华肿瘤杂志

G180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G181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G18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G183 中药材

G184 肿瘤

G185 肿瘤防治研究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187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G188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G189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G190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G191 中华眼底病杂志

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G193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G19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G19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G197 中华神经科杂志

G202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G20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G204 临床检验杂志

G210 微循环学杂志

G211 中国糖尿病杂志

G220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G22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G222 临床麻醉学杂志

G223 现代医学

G224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G225 重庆医学

G226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G22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G229 卒中与神经疾病

G230 临床皮肤科杂志

G231 中华肝脏病杂志

G232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G2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G234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G235 中华高血压杂志

G23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G23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G238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G23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G240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G241 中国急救医学

G242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G24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G244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G245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G246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G247 中国老年学杂志

G248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G249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G250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G251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G252 中国微循环

G253 中国卫生统计

G254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G25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G256 临床外科杂志

G257 临床内科杂志

G25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G259 诊断病理学杂志

G260 心脏杂志

G261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G262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G263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G265 医学影像学杂志

G266 口腔医学研究

G267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G268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G269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G270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G271 临床放射学杂志

G27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G27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G27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G275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G276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G277 中国内镜杂志

G278 NEUROSCIENCE BULLETIN

G280 口腔正畸学

G281 医学研究生学报

G282 中华男科学杂志

G283 上海口腔医学

G284 中国消毒学杂志

G285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G286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G287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G288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G290 中国防痨杂志

G291 临床骨科杂志

G292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G293 临床血液学杂志

G294 华西医学

G295 药学学报

G29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G297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G298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G299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G300 现代妇产科进展

G301 河北中医药学报

G302 疾病控制杂志

G303 中国男科学杂志

G304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G306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G308 医学与哲学

G309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G31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G31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G312 西南国防医药

G313 中国医师杂志

G314 中国疫苗和免疫

G315 医院管理杂志

G316 护理杂志

G31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G318 中国药房

G319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G320 中国肺癌杂志

G321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G323 中国康复

G324 实用医学杂志

G325 口腔医学

G326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G328 新乡医学院学报

G329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G330 上海护理

G332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G333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G335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G336 护理管理杂志

G337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G338 腹腔镜外科杂志

G339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G340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G341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G343 上海精神医学

G345 临床急诊杂志

G346 血栓与止血学

G350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G358 解剖学研究

G361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G367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G373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G384 河北中医

G387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G389 上海中医药杂志

G392 感染·炎症·修复

G39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G397 江苏中医药

G40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G401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G402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G403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G408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G412 肿瘤学杂志

G415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G417 中国护理管理

G419 心血管病学进展

G422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G423 临床肾脏病杂志

G428 中国美容医学

G4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G431 中国误诊学杂志

G433 浙江临床医学

G437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G438 现代临床护理

G439 脊柱外科杂志

G440 药学实践杂志

G441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G442 中西医结合学报

G444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G446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G447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G448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G451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G453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G454 中国医院管理

G455 疑难病杂志

G456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G457 实用骨科杂志

G458 传染病信息

G481 癌症进展

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G491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G492 郧阳医学院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G501 临床肝胆病杂志

G502 保健医学杂志

G503 护理学杂志

G507 解剖科学进展

G508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G511 山东医药

G512 实用癌症杂志

G513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G514 药物生物技术

G517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G518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G52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G522 肿瘤研究与临床

G524 中国中医急症

G525 华南预防医学

G526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G52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G531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G534 实用放射学杂志

G536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G538 中国癌症杂志

G542 毒理学杂志

G543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G54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G545 医学临床研究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G551 中国中医药科技

G554 眼科新进展

G555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G561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G564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G565 徐州医学院学报

G575 四川医学

G580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G585 临床心电学杂志

G586 实用妇产科杂志

G588 西部医学

G59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G59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G599 中南药学

G600 中国针灸

G601 外科理论与实践

G603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G60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G605 医疗卫生装备

G607 临床儿科杂志

G608 放射学实践

G609 热带医学杂志

G610 胰腺病学

G61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G615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G621 中国药物与临床

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G62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G624 生殖医学杂志

G625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G626 天津中医药

G627 循证医学

G628 老年医学与保健

G629 中国热带医学

G630 陕西医学杂志

G631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G633 中国血液净化

G63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G638 检验医学

G639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G642 中国肿瘤

G653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G654 护理研究

G658 临床荟萃

G662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G663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G667 中国综合临床

G675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G677 颈腰痛杂志

G681 中医药导报

G685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G687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G689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G690 肝胆胰外科杂志

G700 实用老年医学

G701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G702 温州医学院学报

G706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G707 武警医学

G709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G71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G734 护士进修杂志

G740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G742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G743 中华耳科学杂志

G746 实用肝脏病杂志

G747 中国新药杂志

G755 中国药业

G757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G758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G765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G768 实用预防医学

G771 武警医学院学报

G773 眼科研究

G776 中国全科医学

G78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G787 中国健康教育

G79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G794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G796 中国输血杂志

G797 临床输血与检验

G800 胃肠病学

G80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G803 肝脏

G805 人民军医

G809 中国医刊

G824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G825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G826 现代肿瘤医学

G83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G833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G841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G84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G8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G844 医药导报

G845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G846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G847 现代护理

G848 中华手外科杂志

G849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G853 中国实验诊断学

G855 临床消化病杂志

G857 中国骨肿瘤骨病

G858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G859 中华中医药学刊

G87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G87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G873 眼视光学杂志

G875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G87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G877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G878 中国药师

G879 肝胆外科杂志

G880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G881 临床军医杂志

G882 环境与职业医学

G883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G884 职业与健康

G885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G886 介入放射学杂志

G889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G890 实用肿瘤杂志

G892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G893 放射免疫学杂志

G894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G898 河北医药

G900 中华烧伤杂志

G901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G902 中国基层医药

G906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G908 中国学校卫生

G9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G923 山西医药杂志

G936 国际儿科学杂志

G938 国际呼吸杂志

G939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G943 中医药信息

G945 中国职业医学

G946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G95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G952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G953 精神医学杂志

G957 腹部外科

G959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G961 预防医学杂志

G962 眼科

G963 现代预防医学

G973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G974 中国临床医学

G976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G977 药学服务与研究

G978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G985 中国艾滋病性病

G987 护理学报

G98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G990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G996 皖南医学院学报

G760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H001 茶叶科学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H003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H004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5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H006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H008 水产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01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H012 土壤学报

H01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H014 植物保护学报

H015 水土保持通报

H016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H0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19 浙江林学院学报

H020 中国水稻科学

H02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H02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024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026 竹子研究汇刊

H027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H028 果树学报

H030 中国农业科学

H031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32 华北农学报

H033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34 作物学报

H035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H037 棉花学报

H038 大豆科学

H039 园艺学报

H040 淡水渔业

H041 特产研究

H042 核农学报

H043 土壤

H044 中国生物防治

H045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H046 PEDOSPHERE

H049 昆虫天敌

H051 福建林学院学报

H052 植物病理学报

H053 中南林学院学报

H056 水土保持研究

H057 土壤通报

H059 安徽农业科学

H06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61 西南农业学报

H070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H09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H103 种子

H199 江苏农业学报

H201 浙江农业学报

H202 作物杂志

H203 湖北农业科学

H204 中国沼气

H20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H207 中国蔬菜

H208 中国烟草科学

H209 中国糖料

H210 中国农业气象

H211 中国棉花

H212 中国麻业科学

H213 中国草地学报

H215 中国果树

H216 浙江农业科学

H217 陕西农业科学

H218 畜牧与兽医

H220 渔业现代化

H22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H222 农业现代化研究

H223 热带作物学报

H224 西北林学院学报

H225 中国兽医学报

H226 灌溉排水学报

H227 吉林农业科学

H231 湖南农业科学

H233 中国土壤与肥料

H234 草业科学

H237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H238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H240 家畜生态学报

H241 中国草食动物

H242 中国畜牧杂志

H24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H244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H245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H261 辽宁农业科学

H26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H265 福建农业学报

H266 经济林研究

H267 莱阳农学院学报

H26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69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H270 西南林学院学报

H27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72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H273 中国南方果树

H275 贵州农业科学

H276 新疆农业科学

H277 浙江林业科技

H278 农业机械学报

H279 农业工程学报

H280 林业科学

H281 林业科学研究

H282 上海农业学报

H283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H284 海洋渔业

H286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H287 水土保持学报

H288 西北农业学报

H289 河北林果研究

H290 中国水产科学

H292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H293 杂交水稻

H294 中国畜牧兽医

H295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H326 中国兽医科学

H350 中国土地科学

H356 河南农业科学

H385 西部林业科学

H397 中国瓜菜

H404 农药学学报

H410 作物研究

H417 现代农药

H525 草地学报

H527 草业学报

H555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H567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H577 植物保护

H584 植物检疫

H700 江苏农业科学

H701 江西农业学报

H740 林业科技开发

H748 麦类作物学报

H784 生态环境

H804 山东农业科学

H864 饲料研究

H89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H893 广东林业科技

H90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H909 玉米科学

H939 中国稻米

H958 中国农学通报

H989 杂草科学

H998 海洋水产研究

I041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I062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I063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I072 CELL RESEARCH

I090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I105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I120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I139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170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I201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I202 CHINA PARTICUOLOGY

I282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J001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02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J00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J00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06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J008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J011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J012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J013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J014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16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J017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J018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J020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J021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22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J02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J025 燕山大学学报

J027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J028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29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J031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J032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5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6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J039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40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42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J044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45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51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J052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J053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54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J055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J056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J057 工业工程

J058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J059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01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02 非金属矿

K004 矿产综合利用

K005 煤炭科学技术

K00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09 煤田地质与勘探

K010 矿业研究与开发

K014 矿山机械

K01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K01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17 煤炭学报

K018 工矿自动化

K020 铀矿冶

K022 金属矿山

K025 矿产与地质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30 中国矿业

K032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K035 中国钨业

K036 中国锰业

K525 矿产保护与利用

L00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002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L004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L005 石油物探

L00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L007 新疆石油地质

L008 石油钻采工艺

L009 太阳能学报

L010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012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L013 中国海上油气

L014 炼油技术与工程

L015 石油化工

L016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L017 测井技术

L018 钻井液与完井液

L019 石油机械

L020 油气田地面工程

L021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L023 石油化工设备

L024 焊管

L025 石油钻探技术

L026 中国海洋平台

L027 油气储运

L028 石油学报

L029 天然气工业

L030 石油炼制与化工

L031 石油勘探与开发

L032 石油矿场机械

L033 油田化学

L034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L03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L036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L504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L512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L516 可再生能源

L518 天然气地球科学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L586 含能材料

L587 节能技术

M001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M002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M003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M004 机械工程材料

M005 材料保护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M007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11 现代铸铁

M012 金属学报

M013 钢铁钒钛

M014 硬质合金

M015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M018 勘察科学技术

M019 钢铁研究学报

M020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M021 上海金属

M022 中国稀土学报

M023 冶金分析

M026 冶金自动化

M027 钢铁研究

M028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M029 稀有金属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2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3 桂林工学院学报

M035 JOURNAL OF RARE EARTHS

M036 有色金属

M039 粉末冶金技术

M041 稀土

M042 耐火材料

M043 轧钢

M045 矿冶工程

M047 冶金能源

M048 贵金属

M049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M050 钢铁

M051 金属功能材料

M052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M100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M101 矿冶

M102 新型炭材料

M103 材料导报

M104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M105 粉末冶金工业

M502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M505 腐蚀与防护

M544 钛工业进展

M631 黄金

M655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N002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04 弹道学报

N005 火力与指挥控制

N006 爆炸与冲击

N007 火炸药学报

N008 兵工学报

N011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12 爆破器材

N013 自动化仪表

N014 计量学报

N015 光学技术

N017 爆破

N018 微细加工技术

N019 低温工程

N021 焊接学报

N022 轴承

N023 流体机械

N024 车用发动机

N025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N027 电加工与模具

N028 机械设计与制造

N029 与密封

N030 振动与冲击

N031 光学仪器

N032 风机技术

N033 光学精密工程

N034 装备环境工程

N035 液压与气动

N037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N039 功能材料

N040 机械传动

N041 起重运输机械

N042 火工品

N043 探测与控制学报

N044 无损检测

N046 制造技术与机床

N047 机械设计

N048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N049 工程机械

N050 机械科学与技术

N051 机械工程学报

N052 压力容器

N053 机械与电子

N054 机械设计与研究

N055 重型机械

N056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057 机械强度

N059 中国机械工程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N061 工程图学学报

N063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N064 工具技术

N065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N066 仪器仪表学报

N067 电焊机

N068 压缩机技术

N069 机床与液压

N070 锻压技术

N071 热加工工艺

N072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N074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N075 铸造

N076 焊接

N080 新技术新工艺

N081 铸造技术

N082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N083 金属热处理

N084 摩擦学学报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N086 真空

N087 模具工业

N088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N089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N100 现代科学仪器

N101 变压器

N102 继电器

N103 中国表面工程

N104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N105 工程爆破

N106 人类工效学

N107 模具技术

N110 工业工程与管理

N111 现代制造工程

N115 现代仪器

N590 工程设计学报

N624 焊接技术

N682 机械制造

N830 中国测试技术

N907 鱼雷技术

N946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P001 汽轮机技术

P003 动力工程

P004 内燃机学报

P005 工业炉

P006 热能动力工程

P007 水电能源科学

P009 工业加热

P010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P011 燃烧科学与技术

Q001 核技术

Q002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Q003 同位素

Q004 核动力工程

Q005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Q006 辐射防护

Q007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Q008 原子能科学技术

Q009 核科学与工程

Q905 解剖与临床

Q906 安徽医药

Q908 临床肺科杂志

Q909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Q910 临床肿瘤学杂志

Q913 临床眼科杂志

Q918 中国医院

Q91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Q92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R001 电子显微学报

R00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R003 电池

R004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R005 数据采集与处理

R006 电子学报

R007 电波科学学报

R008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R0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R010 电工电能新技术

R011 电力电子技术

R013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R016 绝缘材料

R017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R019 电源技术

R020 电子元件与材料

R021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R022 电子与信息学报

R024 半导体光电

R025 激光技术

R026 光电工程

R028 激光杂志

R029 电气应用

R031 光通信技术

R032 真空电子技术

R033 应用激光

R034 信号处理

R036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R037 高压电器

R038 高电压技术

R039 电网技术

R040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R043 电工技术学报

R044 电气传动

R045 电机与控制应用

R046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R047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R048 磁性材料及器件

R049 水力发电学报

R050 水力发电

R051 大电机技术

R053 低压电器

R057 微电机

R058 电气自动化

R059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R060 控制理论与应用

R061 光电子·激光

R062 半导体学报

R063 半导体技术

R064 微电子学

R065 通信学报

R066 中国激光

R067 电子技术应用

R069 压电与声光

R070 微波学报

R07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R080 移动通信

R082 光电子技术

R083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R084 红外与激光工程

R085 微特电机

R086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R087 现代雷达

R088 电机与控制学报

R089 现代电力

R090 电力自动化设备

R098 微纳电子技术

R099 机电一体化

R511 中国电力

R512 电子器件

R514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R516 电路与系统学报

R521 激光与红外

R535 红外技术

R537 电视技术

R559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R566 水资源保护

R586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R587 水利经济

R588 科技进步与对策

R651 电子产品世界

R683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R712 电声技术

R724 国外电子元器件

R730 兵工自动化

R740 电光与控制

R748 现代电子技术

R775 中兴通讯技术

S001 控制与决策

S002 信息与控制

S003 系统仿真学报

S004 机器人

S005 微处理机

S006 计算机科学

S011 软件学报

S012 计算机工程

S01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S014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S01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S016 计算机应用研究

S017 微计算机应用

S018 计算机学报

S019 电力系统自动化

S020 中文信息学报

S021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S023 制造业自动化

S024 遥感信息

S025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S026 自动化学报

S027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S029 计算机应用

S030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S031 遥测遥控

S032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S033 微型电脑应用

S034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S049 计算机仿真

S050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S051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501 自动化与仪表

S503 控制工程

S505 系统仿真技术

S507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S512 铁路计算机应用

T001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T002 高分子通报

T003 工程塑料应用

T004 硅酸盐通报

T005 硅酸盐学报

T006 化工机械

T007 化工学报

T008 过程工程学报

T009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T010 离子交换与吸附

T011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T012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T013 人工晶体学报

T014 塑料工业

T015 炭素技术

T016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T017 林产化学与工业

T018 合成橡胶工业

T019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T02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T022 中国塑料

T025 化学工程

T034 农药

T051 玻璃与搪瓷

T054 海湖盐与化工

T055 化肥工业

T057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T060 煤化工

T063 现代化工

T064 橡胶工业

T065 合成纤维工业

T066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T067 合成纤维

T068 中国陶瓷

T070 日用化学工业

T072 无机盐工业

T073 香料香精化妆品

T074 天然气化工

T075 中国胶粘剂

T076 化学工业与工程

T077 膜科学与技术

T098 表面技术

T10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101 化工进展

T102 精细化工

T103 涂料工业

T104 印染助剂

T105 热固性树脂

T106 塑料

T500 弹性体

T505 合成树脂及塑料

T508 电镀与精饰

T512 聚氨酯工业

T527 炭素

T532 化工科技

T536 塑料科技

T542 精细石油化工

T547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T553 化学与生物工程

T563 工业催化

T569 粘接

T580 塑性工程学报

T598 电镀与涂饰

T61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T916 有机硅材料

T931 化学与黏合

T933 石化技术与应用

T949 应用化工

T953 消防科学与技术

T999 特种橡胶制品

U001 中国粮油学报

U002 粮食储藏

U003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U004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05 食品工业科技

U006 食品科学

U007 中国食品学报

U008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U010 现代食品科技

U011 制冷学报

U012 中国造纸

U013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U014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5 纺织科学研究

U017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U018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U020 中国皮革

U021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25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28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U029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U030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U031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U032 中国油脂

U033 中国造纸学报

U035 食品与发酵工业

U036 棉纺织技术

U037 林产工业

U052 中国乳品工业

U053 纺织学报

U054 印染

U055 粮食与饲料工业

U056 丝绸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U533 木材工业

U535 轻工机械

U547 食品与机械

U562 烟草科技

U567 中国甜菜糖业

U602 皮革科学与工程

U640 制冷与空调

U647 中国烟草学报

V005 建筑科学

V007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V009 水泥

V010 工业建筑

V011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012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V013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V014 建筑结构

V0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019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V020 低温建筑技术

V021 给水排水

V022 建筑机械

V023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V024 煤气与热力

V026 新建筑

V027 特种结构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V029 土木工程学报

V030 工程勘察

V031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V032 暖通空调

V033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V034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V035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V036 中国给水排水

V037 岩土工程学报

V039 中国园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V043 施工技术

V044 建筑结构学报

V045 建筑技术

V046 建筑机械化

V047 建筑学报

V049 结构工程师

V050 城市规划

V051 建筑材料学报

V052 粉煤灰综合利用

V057 建筑钢结构进展

V506 华中建筑

V531 陶瓷学报

V568 中国粉体技术

V572 规划师

V574 岩土工程技术

W002 泥沙研究

W003 水利学报

W004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

W00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W006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W007 管理工程学报

W008 管理科学学报

W009 数理统计与管理

W010 长江科学院院报

W011 水利水电技术

W012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W013 水科学进展

W014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W015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ERIES B

W018 管理科学

W020 情报学报

W021 中国管理科学

W022 数字图书馆论坛

W023 上海管理科学

W50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W514 科学学研究

W531 科研管理

W567 节水灌溉

W568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W590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X001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X002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X003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X004 中国铁道科学

X005 铁道学报

X00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X007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X010 船舶工程

X011 机车电传动

X012 中国造船

X013 汽车技术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5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6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X017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X018 汽车工程

X019 铁道车辆

X020 交通与计算机

X021 桥梁建设

X022 公路工程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X025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X026 公路交通科技

X028 港工技术

X029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X030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X031 中国公路学报

X03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X035 中国港湾建设

X036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38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X039 中国航海

X042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X517 铁道标准设计

X521 铁道工程学报

X533 水道港口

X67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X673 现代隧道技术

X685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Y002 航空学报

Y003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Y004 振动工程学报

Y006 飞行力学

Y007 材料工程

Y008 宇航计测技术

Y009 强度与环境

Y010 振动测试与诊断

Y011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Y012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Y013 固体火箭技术

Y014 航空制造技术

Y015 航天控制

Y016 空气动力学学报

Y017 航空动力学报

Y018 实验流体力学

Y019 复合材料学报

Y020 宇航材料工艺

Y022 测控技术

Y023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Y024 宇航学报

Y025 推进技术

Y0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Y027 航空材料学报

Y028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Y030 飞行器测控学报

Y031 航空计算技术

Y032 航天器环境工程

Z001 中国环境科学

Z002 环境科学研究

Z003 环境科学学报

Z004 环境科学

Z005 环境工程

Z006 遥感学报

Z008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Z009 化工环保

Z010 海洋环境科学

Z012 自然资源学报

Z013 工业水处理

Z014 生态学报

Z015 电镀与环保

Z016 水处理技术

Z017 环境保护科学

Z018 应用生态学报

Z019 环境污染与防治

Z021 环境工程学报

Z022 资源科学

Z023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Z025 环境科学与技术

Z02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Z028 生态学杂志

Z029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Z030 中国环境监测

Z031 环境与健康杂志

Z032 工业用水与废水

Z035 环境卫生工程

Z543 遥感技术与应用

Z544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Z54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Z551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Z55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Z553 净水技术

I051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I122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I037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I071 CHINESE OPTICS LETTERS

I012 INSECT SCIENCE

I18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G616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U645 保鲜与加工

G620 北京中医药

Y503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G944 东南国防医药

F231 动物营养学报

G920 儿科药学杂志

B029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X579 公路

X682 公路与汽运

C097 光散射学报

H069 广西农业科学

G36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G997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G930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G975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G983 国际免疫学杂志

G928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G954 国际外科学杂志

G933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G984 国际遗传学杂志

G934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G937 国际肿瘤学杂志

V529 国外城市规划

G416 海南医学院学报

E651 海洋测绘

G334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T567 化学工程师

T501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Z554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G719 吉林中医药

G452 疾病监测

S520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S009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S048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W017 价值工程

A136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Z506 江苏环境科技

G869 结直肠外科

T955 精细化工中间体

W027 科技与法律

R096 雷达科学与技术

G850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H102 林业调查规划

G942 临床误诊误治

G523 内科理论与实践

J050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H068 南方水产

H066 农产品加工

U604 皮革化工

G759 齐鲁医学杂志

E02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G574 山东中医杂志

H39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Z034 生态毒理学报

F040 生物信息学

G834 实用药物与临床

G748 食品与药品

W570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H862 饲料工业

G965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Y561 现代防御技术

G486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W024 项目管理技术

V056 新型建筑材料

R519 信息技术

R652 信息与电子工程

A510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G527 药学与临床研究

S590 医学教育探索

G964 医学与社会

G723 医药论坛杂志

G810 浙江医学

G488 针灸临床杂志

E316 震灾防御技术

N091 指挥控制与仿真

G750 中国病案

N754 中国工程科学

G852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G907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R524 中国能源

G366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U635 中国食品添加剂

S725 中国卫生经济

G752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G380 中国心血管杂志

G756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G924 中国医药导刊

G75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H067 中国真菌学杂志

G63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G529 中国卒中杂志

X539 中外公路

G812 中医药学报

G695 肿瘤预防与治疗

N757 重庆工学院学报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4篇

定理 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P为两对角线AC、BD的交点,对角线AC为定长,过P作作EP∥AD、FP∥AB、PJ∥DC、PK∥BC分别交过A、C两点的O的切线于E、F和J、K四点,EFP和PJK的外接圆O1、O2分别与AC的左右延长线交于H、M两点,两圆半径分别为R1和R2,连接JM、MK(为突出蝴蝶图形,将O内接四边形ABCD四边标为虚线),则:

(1) EF=JK;

(2) HP=PM=AC(定值);

(3) R1=R2.

先证明一个引理:

引理 如图2,四边形ABCD内接于O,P为两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

则AB·ADBC·CD=APPC.

简证 在O中,显然易证APB∽CPD和APD∽BPC,所以ABCD=APPD,ADBC=PDPC,两式相乘得AB·ADBC·CD=APPC. ①

证明 (1)如图1,因为EF切O于A,EP∥AD,所以∠EAP=∠ADC(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EPA=∠CAD,所以EPA∽ADCEADC=APADEA=AP·DCAD.

同理可证

PCK∽ABCCK=PC·ABBC,

FAP∽ABCAF=AP·BCAB,

PJC∽ADCJC=PC·ADDC,

②÷③得,EACK=APPC·BC·DCAB·AD,

将①代入此式得EACK=AB·ADBC·CD·BC·DCAB·AD=1,所以EA=CK.

同理由④÷⑤并结合引理可证AF=JC,所以EA+AF=CK+JC,即EF=JK.此即结论(1).

(2)如图1,②×④得,EA·AF=AP2·BC·DCAB·AD,由引理得BC·DCAB·AD=PCAP,所以EA·AF=AP2·PCAP=AP·PC.

在O1中,由相交弦定理得

EA·AF=AP·HA.

比较⑥、⑦可得,HA=PC.

同理可证,CM=AP.

所以HP=HA+AP=PC+AP=AC.

同理可证PM=AC,所以HP=PM=AC(定值).此即结论(2).

推论:若P为AC的中点时,则HA=CM=12AC.

(3)如图1,因为AD∥EP,PJ∥DC,并结合弦切角和圆周角定理,所以∠FEP=∠FAD=∠ABD=∠ACD=∠JPM=∠JKM,即∠FEP=∠JKM.

同理可证∠EFP=∠KJM.

又因为EF=JK——结论(1),所以EFP≌JMK(ASA),又P、J、M、K四点共圆于O2,所以R1=R2,圆的双切线蝴蝶定理得证.易证O1与O2外切于P点,且另一对角线BD为过P点的两圆公切线.

试想,若以O1和O2等为母圆继续重复以上作法,可呈现一个奇异景象:无数只蝴蝶共栖一枝(AC及其延长线),排成“一字长蝴蝶阵”.

参考文献

[1] [1]曹嘉兴.坎迪定理的等价命题[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2,(8).

[2] 周春荔,蝴蝶定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好课题[J].数学通报,2004,(1)

[3] 黄家礼.几何明珠[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5篇

1评析

拓广2如图1,在凸四边形ACBD中,对角线AB、CD交于点M,过点M任作两条直线,分别交直线AD、AC、BC、BD于E、G、F、H,EG、FH分别交AB于P、Q,记MA=a,MB=b,MP=x,MQ=y, 则1a-1b=1x-1y.

评析图2为坎迪定理的基本图形, 图1、图2的区别仅仅在于三线段AB、GH、EF的端点的“外包”一个是凸四边形ACBD,一个是圆锥曲线,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这一点,用高等几何中的巴斯卡定理和逆定理是容易回答的.

图1图2注意图1,因为六点形ABHGEF的三对对边AE、BH、AG、BF、GH、EF的交点D、C、M在一条直线上,故由巴斯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这个六点形的六个顶点A、B、H、G、E、F在一条圆锥曲线上.要是将这条圆锥曲线画上,那么,图1就转化为图2了.由此看来,拓广2实质上就是坎迪定理隐去了圆锥曲线,即坎迪定理本身,并不是坎迪定理在凸四边形中的拓广.拓广3只不过是在拓广1隐去了圆锥曲线的背景后的一种演化(坎迪定理更广义的形式),并不是在凸四边形中的引申.

2引申

在图2中,由巴斯卡定理可知,圆锥曲线的内接六点形ABHGEF的三对对边AE、BH、AG、BF、GH、EF的交点C、 D、M必在一直线上(巴斯卡线),我们若把四边形ACBD作上(隐去圆锥曲线),那么,图2有可能是图1的形状,但也有可能呈现别的形状,如象图3、图4、图5等等(在图4中,AG与BF的交点C是无穷远点,即有AG∥BF∥DM).由图3知,如四边形为凹四边形结论仍然成立,图4、图5又启示我们可作出如下的引申:

参考文献

[1]令标.坎迪定理的有趣拓广[J].中学数学杂志,2012,(10).

[2]曹嘉兴.坎迪定理的等价命题[J].中学数学杂志,2012,(8).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学 数学建模 竞赛 建议

本文受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支持。

一、引言

什么是数学建模呢?数学建模是对现实生活当中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在作了一些必要的简化与假设之后采用恰当的数学工具,通过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的一个数学问题[1]。或者说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抽象、假设以及简化, 从而利用其中的“规律”建立变量、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 并求解模型,最后用所求的结果去解释、检验以及指导实际问题[2]。目前国内数学建模普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就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鉴于这种现状和数学建模对医药类学科的影响,江西中医学院近几年组织学生多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在教员梯队建设和学员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数学建模培训组织流程。

二、数学建模培训流程

2.1 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程

江西中医学院是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的院校,基本上都是文科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高。为了普及数学建模知识,筛选出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西中医学院数理教研室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数学模型和数学实验》对学进行有关数学建模知识的入门教学。在学期结束时,根据他们的论文和对数学建模的兴趣程度我们筛选出大概24-30人左右参加下一轮的培训。这个人数会比正式比赛的人数多一些,因为每年都会有各种原因使得学生放弃培训。

2.2 暑假放假期间对选修课留下来的学生集训

学期结束后,我们会对选修课筛选出来的学生进行第二轮的培训,大概半个月左右,从每年的8月17日到8月底。第二阶段的数学建模知识培训涉及的内容广,难度大,专业性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数学建模知识进行了分块,分别是:初等模型、微分方程建模、概率与数理统计建模、线性规划模型、层次分析法、Matlab(Mathematical、Lingo)软件编程、数模论文的撰写和数据挖掘,每个老师负责一块。

2.3 模拟实战训练

第二论培训结束后,正式比赛前还有大概一周的时间,我们不在讲课,而是从网上下载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一般网上都没有具体的答案,只有题目,有答案的话起不到训练效果。每三天出两个题目,让他们任选其一按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标准上交一篇论文,每个指导老师负责1-2个队伍,在论文完成后,对学生的论出点评和建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是问题暴露最多的阶段,也是学生收获最大的阶段[3]。

2.4 重点讲解论文格式和摘要

比赛前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般都要抽出一个上午的时间再次讲解论文的书写格式和摘要的写法,因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论文评审时首先看的就是你论文的格式符不符合要求,摘要里面有没有自己的东西。

2.5 赛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在比赛前让学生准备一些书籍资料以备查阅,常用的一般有[4]:

(1) 姜启源. 数学模型.北京: 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

(2) 叶其孝.数学建模教育与国际数学建模竞.北京: 工科数学杂志社出版;

(3) 杨启帆等.数学模型.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4) 其他训练需要的各种资料, 以及历届竞赛的优秀论文, 各种应用数学的参考书等;

(5) 准备好一个单独的机房和足够的电脑,至少保证每个队员一台电脑,装好Matlab等常用数学软件,安装好打印机,网络调试正常。

(6)适当买些食品,比赛到最后可能要学生通宵。

(7)给学生做些动员,鼓励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培训期间的表现,对提高他们参赛的信心很有效。

三、想法与建议

以上是我们这些年一直采取的培训模式,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为近一步开展好此项工作,结合多年的培训经验,让我们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 对于多数高职高专和医学类院校来说,没有专门的数学系,缺乏资深的老师来指导比赛。如果能多组织一些这方面的培训,让年轻老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相信数学建模比赛一定能越高越好。

(2) 组建数学建模社团。通过社团能让更多的同学知道和了解数学建模,能够吸引到更多优秀的学生来参与这项活动。

(3) 要把数学建模和科研实际相结合。

(4) 改变数学建模的授课方式。我认为数学建模与主动式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一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很好的效果。

(5) 提高奖励。比如说学生如果获得省以上的奖项或者部级的奖项,能够优先入党、拿奖学金、评优等。对于指导老师也一样,如果指导学生获得部级奖项,可以优先晋升职称或者相当于一个教学成果等。

四、总结

当今世界,数学思维及方法不断地向医药学领域渗透,成为现代医药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像疾病预测模型(马尔科夫链)[5]、药物动力学模型(房室模型理论)、传染病模型、CT理论(数学中的拉东变换)、SPSS软件的应用等等。医学数学模型教学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蓬勃发展的医学也为数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给这个古老的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医学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等.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杨勇,侯再恩,数学建模培训的实践与探索,数学教学研究,2009,28(7):65-67.

[3] 黄娜,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与建议,内肛科技,2007,9:161.

[4] 教练组,“数学建模”训练与组织工作总结,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4(17):105-107.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媒介经济学杂志;研究特征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52-01

媒介经济研究是由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作支撑,对经济社会中的传媒生产与生态环境进行重点观照的研究,最早可以溯源到1925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教授杰米出版的《广播经济学》,他提出“广播经济学”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媒介经济研究开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罗伯特・G・皮卡特和杭敏曾就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媒介经济学的历史、方法与范例进行了梳理,回顾各个时期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议题与主要成果,他认为目前的媒介经济学正被传媒性质的变化和传媒体系与公司的运营所推动。[1]

一、现状分析

国外媒介经济的前沿研究是与时俱进的,跟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传媒产业内外也在加快整合发展。在媒介经济学研究领域,以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式占据主要地位的同时,以媒介企业市场策略为核心概念的管理经济学研究范式和以媒介政府规制、消费者与社会福利研究、全球化为核心概念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作为媒介经济学研究领域里的核心刊物,《媒介经济学杂志》也在不断地把理论发展与实践环境相联系,持续地关注、发表最新的与媒介经济相关的研究进展。

二、主要研究特征

(一)论文作者特征分析。欧洲发表的最多,尤其是德国、瑞典、西班牙等国。虽然美国学者人数最多,但是发表的论文却是多人一篇。亚太地区媒介经济学者也开始相应增多。从论文作者组合来看,媒介经济在全球间跨国、跨校、跨学院、跨学科方面合作研究迅速增加,全球化的协同合作研究已成蔚然之势。这为研究视角更加多元、方法更加多样提供了基础。

总体来看,国外的媒介经济研究已不再以美国为主导,欧洲诸国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已经超越了美国,亚太地区研究开展迅速,中南美洲也有突破。媒介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已经逐渐从欧美走向全球,许多国家也已经注意并开展媒介经济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与制度建设。

(二)研究的主题构成与演变特征分析。传统媒体仍旧是研究者选择的研究重点,但自2010年以后,研究者在新媒体方面的研究力度则逐渐加大。在内容上,微观领域较多关注在实际媒体机构运营中的经济现象,宏观领域则更多关注媒介产业政策与媒介规制问题研究。国外的媒介产业研究焦点因时而变,并且关注的问题更加细化,更加多元。

(三)研究方法特征分析。实证的、计量范式研究仍然是国外媒介经济研究的主流,通览这七年间论文,其比例约占90%以上,定性研究则相对较少。实证的、计量范式研究则更多采用的是根据研究问题,调查收集数据或者采用实验方法,通过建构模型、统计分析展开。

(四)研究视角特征分析。主要有新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种视角。在新古典经济学为主要视角的文章中,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成为主要研究范式,主要关注的是产业组织结构、市场行为与绩效、广告策略等核心问题。而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中,关注的主要是媒介外部环境、政府规制、消费者和社会福利、跨国传媒整合、媒介产品全球化、版权盗用等问题。

(五)研究学科的融合特征分析。学科之间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交融明显,国外的媒介经济研究以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假设,提出研究问题,在已有的理论背景下构建新的模型展开研究。在前人提出的模型或者构建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的研究,是较为普遍的研究选择,广泛使用数学模型已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

(六)研究驱动特征分析。技术、市场竞争、受众和政府规制一直是推动媒介经济研究的四个主要因素。传媒产业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好这个四个因素。技术革新以三种方式对传媒市场发挥着潜在的影响:使内容传播渠道多元化;引入新内容组合;导入各种新的内容选择。[2]由技术推动的传媒业态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传媒产业的发展也必须要考虑受众市场和政府媒介规制的影响,以及市场容量、外部性、公共性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国外媒介经济研究的驱动因素中的新侧面与新体现。

参考文献:

[1]Johannes M. Bauer, Steven Lacy & Steven S. Wildman. Repositioning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A Brief Note From the Editors[J].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2006,(1): 3.

[2][美]阿尔瓦兰主编.崔保国,杭敏,徐佳等译.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99.

作者简介: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8篇

英雄出少年

熊宇杰教授1979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少年时期起就展现了在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非凡天赋,曾获得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江西赛区一等奖、数学联赛二等奖等奖项。他1996年免试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教改试点班学习,2000年获得化学物理学士学位后于同年9月继续在母校化学系攻读,2004年提前毕业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

在校攻读博士期间,熊宇杰师从于我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谢毅教授,曾应邀与谢教授在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纳米科技方面的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和Nova Science Publishers出版的《Progress in Nanotechnology Research》英文专著中撰写综述2章。他在读博期间共申请获得中国专利授权4项,先后获得台湾光华基金会设立的光华奖学金、宝钢教育优秀学生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求是研究生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奖励,并连续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

在此期间,熊宇杰的课题是围绕一维纳米结构的合成与组装开展的。一维纳米结构是构建纳米材料器件模型的基础,如何实现准确控制无机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熊宇杰通过原子分子尺度特征结构设计并开发出新的材料制备方法,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并解决了以往纳米结构和物相同时控制性制备过程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并发展为普适性制备路线。特别的是,他建立和发展了特征配位结构的高度各向异性来导向制备与组装一维纳米结构的新策略,系统总结了理论机制并建立了普适性制备路线,成功地合成得到具有优越电化学、光学、磁学及催化性能的一维纳米结构及其组装体。这一方法适用于多种材料,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在该系列工作中提出了“简单而的确有效”的方法,纳米结构的形成机制得到了良好的解释,所得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他根据表面胶体原理成功地提出多种普适的一维纳米结构制备方法,合成出十多种功能材料的纳米线、纳米管及纳米项链结构。其中,熊宇杰发表在英国《材料化学杂志》2002年12期上的硫化镉纳米管及纳米线的工作因为构思新颖、在半导体工业上的重要意义而成为英国皇家化学会当月的“最受关注的论文”,已被引用103次。在读研期间,熊宇杰在德国《先进材料》、《欧洲化学杂志》、英国《化学通讯》等国际知名期刊上31篇,包括第一作者论文18篇,因而提前一年获得博士学位。在鉴于熊宇杰在无机纳米化学领域的成果,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2005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熊宇杰在谈到攻读博士期间的心得时提到,“虽然我在谢老师课题组不是最勤奋的学生,但是我尽可能地合理利用科研时间;我的研究哲学是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认为应该先根据已有信息思考好实验设计、再开展实验验证科学思想,不然盲目的实验则将很大地耗费科研时间”。

在世界的材料科学领域显露锋芒

2004年6月提前毕业后,熊宇杰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国际著名材料学家、美国材料学会会士夏幼南教授,参与了《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催化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面的应用》课题研究。经过孜孜不倦地探索,发展建立了金属纳米结构可控合成的普适方法学。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论文28篇,包括《美国化学会志》5篇、德国《应用化学杂志》6篇,应邀与夏幼南教授在英国《化学通讯》上撰写综述论文1篇,部分研究成果已申请美国专利1 项。其中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2009年60页上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评论了金属纳米结构可控合成的理论及进展,是至今该领域最为深入全面的综述论文,两年来已被引用472次。

2007年至2009年期间,熊宇杰转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材料与科学工程系的助理研究员。在这里,他和美国工程院院士John A. Rogers教授合作,负责完成了《新纳米制造方法的探索和柔性器件的开发》的研究课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无机发光二极管的柔性可拉伸显示器。该工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得到审稿人一致高度评价,被认为“此项美妙的技术已经开始促使开发出包括电子元件、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各种柔性器件”,未经修改直接发表,后被纽约时报、美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路透社、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每日科学、科学美国人、探索频道、化学与工程新闻等愈80家国际媒体、网站报道转载。他还和合作者一起开发了银纳米柔性电极,将该工作也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被每日科学、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等国际媒体广泛报道。

由于在无机材料与纳米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熊宇杰不仅因为自身的杰出开始令世界化学界瞩目,而且得到了应有的荣誉,两次获得美国科学基金委的暑期研究所奖学金,成为Sigma Xi科学研究荣誉学会会员、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材料创新中心成员。从2009年开始,他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担任美国国家纳米科技支撑网络首席研究员,领导一个由研究员、工程师和学生组成的团队,开展了纳米光催化剂、柔性太阳能电池以及纳米毒性学方面的独立科研工作,开展了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以及印度Central Arid Zone Research Institute的多学科国际合作,并主持密苏里州生命科学委员会科研基金一项。同时,他还兼任了纳米中心管理主任,负责实验室运转、员工管理聘用、技术发展以及设备采购等。

自1999年以来,熊宇杰一直致力于无机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纳米制造与组装、纳米器件的加工与开发,以及在太阳能转化、催化和光学调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杂志》、德国《先进材料》、美国《纳米快报》等国际权威刊物上65篇,研究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达4700 余次(H指数为41),其中20篇论文单篇引用过百次。熊宇杰发表的论文中有3篇论文刊登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等期刊封面上,13篇论文被选为“引用最多的论文”或“最受关注的论文”。与此同时,他应邀撰写综述、评论、特征论文3篇以及专著章节4个,还应邀担任《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先进材料》、美国《纳米快报》等36种国际刊物的审稿人。由于熊宇杰所的高影响力,日前已顺利Scopus “2011寻找青年科学之星”奖项。

在采访中,笔者特别问到熊宇杰在美国学习工作的心得,他首先感谢了过去几位导师和领导的教诲与支持:谢教授在熊宇杰博士攻读期间将他引人了纳米科技这个前沿的科研领域,并且提供了非常好的宽松科研环境,使得他在独立科研能力培养和科研选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夏教授教给了他如何敏锐地发掘科研发现背后的重要科学意义,从而升华自己科研的境界;Rogers院士则使得他明白了科研想法必须有辛勤的实践才能印证,通过不懈的坚持才可以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自己最后的科研成果,而且在学界中建立基础研究与应用产业化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必要的;而担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工程学院的科研副院长秦冬博士则极大地培养了熊宇杰的科研管理能力。熊宇杰认为,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做出成果的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以及不懈地坚持。在他在美国学界探索的6年多中,曾经面临过许多不同的挑战,比如:刚到夏教授课题组时,如何在新的金属体系中探索出普适的合成方法;在加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时,如何适应由于工程课题性质决定的每日12小时以上的高强度科研工作;以及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开始担任科研管理工作时,如何面临与所有都是美国裔的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等等。但是熊宇杰认为只要本着“为了做好科研工作,积极地保持与同事的沟通,快乐地坚持努力”的原则,这些困难都是可以逾越的。

回归祖国,奉献心血和智慧

熊宇杰是在2011年作为首批国家“青年”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回国的。他目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双聘于正在筹建当中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在2010年3月回国访问时,作为一个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的学者,熊宇杰深切认识到,是时候将在美国获得的丰富科研经验回馈祖国了。于是,一年后放弃了美国的职位,并且婉拒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南洋助理教授奖提名,回到了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当前,熊宇杰带领的课题组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现有总额530万元的实验设备,此外还包括国家实验室拥有的公用理化测试中心(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等)和微纳加工中心。熊宇杰和他的团队负责的具体课题包括“高效柔性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二氧化碳转化燃料反应的纳米催化剂”等,目前主持着国家“青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纳米制造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项目。

熊宇杰教授带领自己团队的成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困境和污染问题、实现洁净能源,达成能源与环境研究的最终目标。他们的研究工作从材料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于无机材料性质和功能的调控,将纳米制造技术与可控合成方法相结合,在“高效柔性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二氧化碳转化燃料反应的纳米光/电催化剂”两方面开展,进而优化太阳能的收集与转化过程。这一项目的实施在理论上揭示了纳米结构与产品中的能量传递及转化性能演变规律,在实验上优化了电池器件与催化剂的各项结构特征,通过促进光能到电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光/电能到化学能(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的转化,形成由能量采集到能量存储的一条龙体系。

熊宇杰介绍说,本课题组的研究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到化学、材料、物理以及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兼顾基础学科研究和技术发展应用。他表示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不仅能在理论和实验上产生原始创新的新成果,而且能得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和纳米催化剂。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作业权 学业自我 调控 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练习对于学业自我的培养有着正向与负向的双重效应,由于作业设置的程序化、模块化与标准化,忽视了知识习得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心理差异。在作业过程中未能真正实现“民主作业”。只有消解不合理的教师权威、消解教师在作业目标和内容选择上的专断、在行为认可与作业评价中的偏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作业权利的回归。为此,在熟悉语文作业改革的理论基础、宏观原则、具体策略的基础上,在对学业自我概念理论的充分研究上,将语文作业的内容进行微观的细化和循序渐进的安排,让渡语文作业设计的权利。做到作业的安排不仅仅以教材选文、练习系统[1]和应试规律为目标;不仅仅以教师和编者作为作业设计的责任人,应将选择、设计与评价的权利回归学生。高考的全面改革要求作业作为关乎学生日常学习的行为过程要做出一系列的自我革新来完善系统,以应对新时期教育回归生活、关注常态以完善学业能力的要求。本文对近年来语文自主作业以及语文学业自我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并从作业目的的决策与安排、作业内容的选择与建构、作业过程的认可与尊重、作业评价的公正与参与几个方面来探讨作业过程的参与度对学业自我的影响,提出调节学生学业自我正向发展的措施。

二、关于语文自主作业的研究综述

基于“中国知识网”数据库,通过“文献”,以“作业自主”为检索主题,搜索出1072条相关文献,时间分布相对均匀,多涉及教育类期刊,也有硕士论文和会议论文。对文献数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语文作业自主的相关研究中,对作业设计和作业有效性研究的文章数量最高,且研究来源多为专家学者的论著或硕博论文,另外有不少教育期刊涉及作业观的变革、自主作业的研究、作业管理角度的研究和近几年以互联网作业为对象的研究。

(一)对作业设计和有效作业的研究

对作业自主设计的研究主要针对课外作业,借鉴自主学习理论、运用相关心理学理论探讨语文作业的可操作性,从而全面分析作业设计的问题及其对策。孙传华多年致力于小学高年级自主作业研究,力争使学生的作业形式由“他主”转向“自主”,“从自主设计、自主解答、自主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研究。”[2]王艳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自主性总结出分层而练、因材而练、合作而练的家庭作业设计模式。[3]使得“学习负担最优化,并且不会超出科学规定的课内学习和家庭作业的实践量。”[4]

(二)作业生活化的作业观的变革

近年来语文教育生活化从理论走向实践,冉超“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既符合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贯穿其中的语文作业,使学生真正走向全面发展。”[5]李臣之等认为以往的教授主义作业观弊端明显,影响学生学习,应当坚持发展主义作业观,崇尚德性,强调主动做,倡导生态化。从功能观的审视、作业整体的设计、作业量的控制各方面入手建立了多方协调的作业审阅机制,同时对作业辅导体系的构建和作业环境的营造开辟了新思路。[6]另外一种作业观认为学生作业的瓶颈与限制在于受传统客观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表现出的形式机械化、内容刻板化、目标简单化、数量冗繁化、评价迟缓化的特征,应该注重的是现代知识观所强调的在具体情境下,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创生的过程。[7]

(三)自主学习及学习权利的研究

直接涉及到作业自主相关概念的文献散见在各类教育期刊上,如杨朝军的《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王洪利《把作业的自利还给学生》、范雅娟《给学生自 作业设计新路径探索》。其中陈德菊的研究以学生为中心,最终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8]体现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被赋予的权利。

(四)从作业管理角度研究自主作业

王伟琦从作业管理的角度阐述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习得和发展的,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作业,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幅提高。[9]还有来自现场会议的声音,全面讨论了自主作业改革的意义和内容。其价值体现在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以自主课程促学生主动发展。其改革内容包括学科作业“自主化”和综合素养作业“个性化”,“前者有全自主、半自主、加自主、作业签免四种方式,后者包括自主健身、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学艺、自主劳动五项内容。”[10]

(五)以互联网研究为主的自主作业研究

在新时期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作业改革也有了新的研究方向,王峥嵘[11]和周礼[12]基于作业电子书包的形式,设计出了“微学习-强互动-微练习”的以有效的电子书包形式为主的新型学习模式,并进行了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

三、关于语文学业自我的相关研究

通过“文献”,以“语文学业自我”为检索主题,搜索出241条相关文献,多涉及教育类期刊、心理学杂志、优秀硕士论文。对语文学业自我的研究多为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分支或组成部分,涉及有学业自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和与作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一)语文学业自我概念的界定和结构模型

语文学业自我首先从Shavelson提出的多维度层次的自我概念结构模型中的学业自我概念中细分出来,之后在Song-Hattie模型中作为划分在能力自我概念和成就自我概念下的一个单独领域与数学、社会研究和自然科学并列,发展到1988年,Marsh、Byrne和Shavelson用语言和数学自我概念来代替学业自我概念。“所谓语文学业自我就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语文学业各方面比较稳定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具体包括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成就、语文学习情感和语文学习行为等方面。”[13]

(二)语文学业自我对语文学业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在学业自我对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中,Byrne首先发现学业成绩和能力与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高于非学业自我,在特定领域中的成绩与相对应的学业自我概念有显著相关。我国的王中会、许燕认为,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14]欧阳丹经过更细致的研究发现,语文与数学自我概念分别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之间存在高正相关。[15]徐富明等研究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与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和语文学业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与语文自我的相关度高于一般学业自我相关度。[16]

四、对作业自主与学业自我关系研究的启示

结合文献涉及的内容以及对文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如下规律:首先,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有较为成熟的量表,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且具体到单个学科领域时研究较为宽泛,从宏观的角度阐述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具体到日常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质的分析,这需要我们创新思路,综合更细致的学科领域内,将量化研究与教育领域内质性的存在相结合,使研究更有创新性,有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其次,从各领域内的研究来看,我国自我概念的研究大量出现在学校领域,学业自我概念有着较为统一的标准、相对成熟的量表和易于验证的效度和信度。学业自我概念尚未涉及与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操作行为,应加强对学科内自我概念的开发与研究。

前人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启示有: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构建学生的作业发展观。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二者的因果关系顺序也发生着变化,当学生有了较高的认知能力、认知技能以及自我调控能力时,就会对作业的自主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内化他人的评价,形成一种更为和谐的学业自我概念,使自主作业更趋向自觉,预测学业成绩成为可能。其次,应加强自主作业对语文消极学业自我的干预。亲身体验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将作业安排的权利交付学生,让学生直接掌控作业过程,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有权决定与安排作业目标。学生学业自我达到的程度影响学生对任务的选择,平时作业是否愿意努力、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是否付出行动都应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度拔高下制定最终方案。其二,有权选择与建构作业内容,学生由此可以选择和创生更富有时代性和独特性的个人作业,发挥特长,选取适当的参照对象,提高语文学业自我。其三,有权受到作业过程中的认可与尊重。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平等对话中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最后,学生有权参与对作业的评价。以往的研究中多认为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父母和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期待和积极的评价,更多支持和接纳,教师应积极创设成功的机会,辅导学生达成目标。日常作业中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更有利于个性发展与整体提高相统一,有利于自我暗示,分层进步,消解整体评价所形成的负向效应。

注释:

[1]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9页。

[2]孙传华:《自主,让语文作业更有活力》,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3]王艳:《自主设计,让家庭作业更有效》,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

[4]吴文侃译,[前苏]Ю.К.巴班斯基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5]冉超:《语文作业生活化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6]李臣之,孙微:《发展主义作业观》,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7期。

[7]刘钊,孙飞飞:《学生作业设计新构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8]陈德菊:《从分层作业到自主作业――对的思考》,教育,2014年,第12期。

[9]王伟琦:《从“计划配给”到“自主选择”――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0]谢凡:《作业改革的“魔力”:“我选择・我快乐・我成长”――来自中小学管理杂志社“自主作业现场会”的声音》,中小学管理,2014年,第5期。

[11]王峥嵘:《电子书包在线作业系统的设计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12]周礼:《电子书包环境下的高效自主学习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13]李磊:《中学生语文学业自我及其与语文成绩的关系研究》,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4]王中会,许燕:《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2期。

[15]欧阳丹:《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数学杂志论文范文第10篇

一、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影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特色稿件和专家稿件。对于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的文稿,本刊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

二、文稿书写格式及要求。

(一)格式。来稿请按如下顺序撰写:

1.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以不超过18字符为宜,一般不用副标题。

2.作者姓名:不超过2个。

3.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名称、邮编。

4.中文摘要:180-220字符;关键词:3-5个。

5.作者简介:格式为:[作者简介]xxx(1972-?),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大学法学院硕士,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法律与文化。若有基金资助或课题经费资助的论文,请在[作者简介]后用[基金项目]或[课题项目]注明基金项目名称或课题项目名称及编号。

6.正文

7.注释、参考文献:共3条以上。

8.联系方式:须附有作者详细的通讯地址(收件人姓名及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单位或住所名称、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身份证号等,以便邮寄样刊。注:带有图表的文章,请将图表转换成陈述性的文字或删掉。

(二)要求。

1.名词使用:文中所用专用名词不要随意缩写,如所用名词过长,而文中又需多次使用,则应在第一次使用时在全名后加圆括号注明缩写。

2.计量单位: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数字用法等均按国家标准执行。

3.标题序号:可按四级小标题的格式写:“一、”“(一)”“1.”“(1)”;一级、二级标题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级、四级小标题不另起段,与正文接排。

3.注释: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诠释和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置于文后,标注文献类型。中文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外文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姓、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

4.参考文献:所列参考文献只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公开出版的主要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内部刊物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均不列入。参考文献置于注释之后,标注文献类型。中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姓、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的,请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的顺序分别排列,并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及外文字母为序;外文书名及刊名请用斜体字。若引用文章为电子文献,请注明网络地址及时间。

5.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标识(外加方括号),如专著(普通图书)为[M],论文集(会议录)为[C],汇编为[G],报纸文章为[N],期刊文章为[J],学位论文为[D],研究报告为[R],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为[A],未说明的文献为[Z],数据库为[DB],电子公告为[EB],联机网络为[OL],联机网上数据为[DB/OL],网上电子公告为[EB/OL]。

三、常用注释和参考文献标注举例:

[注释]①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0.②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与职业,200(1):46.③Harris,Peter.FoundationsofPublicAdministration:AComparativeApproach[M].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1990:43-46.④Hindson,ColinE.EducationalPlanninginVanuatu:AnAlternativeAnalysis[J].ComparativeEducation,1995(31):327-337.

[参考文献]?[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3]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J].自然杂志,1984,7(7):527.[4]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6]潘懋元.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N].光明日报,1978-12-07.[7]Barber,M.TheMakingofthe1944EducationAct[M].GuildfordandKing’sLynn:BiddlesLtd.1994.[8]Siegal,Harvey.Multiculturalism,Universalism,andScienceEducation:inSearchofCommonGround[J].CultureandComparativeStudies,2002(3).[9]DOWLERL.Theresearchuniversity’sdilemma;resourcesharingandresearchimatramsimstitutiomalemvironmemt[J].JournalLibraryAdministration,1995,21(1/2):5-26.

四、本刊对文稿只做文字和技术的编辑处理,作者须对文稿的真实性负责,并声明未一稿多投。

五、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用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六、作者请自留底稿,本刊采用或未采用的稿件一般不退。三个月后稿件未见刊出,作者可自行处理。

七、为便于稿件统一登记、防止丢失,稿件请只投本刊公布的其中一个邮箱。

【电影文学投稿邮箱】

【电影文学快速通道】:400-675-1600 0825-6696555 0825-6697555 0825-6698000

上一篇:数学简史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案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