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9 15:31:42

数学创新教学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 思维 意识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41-01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数学创新不可能像语文一样,中小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作文,属于个人创作。在数学上,中学生很难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那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如何开展?实施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又在哪里呢?

本人认为,数学教师应当立足数学教学实际,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开展创新教学研究,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潜能,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当作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目的,积极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一、以问题情景为启机,重视引导探究,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体验到认识上的冲突与挑战,以此为启机,在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推动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奏。例如,在“正弦和余弦”概念教学时,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①在RtABC中,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怎样求另一直角边? ②在RtABC中,已知∠A和斜边AB,怎样求∠A的对边BC?

问题①学生自然会想到勾股定理,而问题②利用勾股定理则无法解决,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的好奇心大大增强,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唤起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确切地讲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过程。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掌握揭示规律方法,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挖掘教材的例题、习题,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例题、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来完成的。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的练习册上有这样的一个题:

已知:AB∥CD,求证:∠B+∠D=∠E。

在讲解时,进行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学生想出了十种解法,对于才学几何证明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能够想到这么多的方法实属不易。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一题多解的奥妙和辅助线的重要作用,通过不同解法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各种解法的优劣性,从而学会在实际解题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在数学习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习题的选择和运用。在选择上求精勿滥,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的研究,既能够落实基础,又能够使能力得到培养。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力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思想方法的教学,优化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同于数学知识的传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熟谙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够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渗透、揭示。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结合第一章《有理数》中数轴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再认识;经过一次函数的教学,正确揭示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领悟数形结合思想的含义。抓住数形结合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而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任何数学素材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抓住合理时机,经过不断渗透,逐步强化,最终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它解决问题,必然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优化,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潜能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不仅如此,学生在数学上还可以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会做“学问”,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习的对象,并对其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一个中学生,限于他们的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幼稚的、无价值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教师都应该耐心的倾听,并认真对待,让他们意识到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创新,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开发,让他们体会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正确方法。

例如,七年级时学生学习过逆命题,八年级上册里有一条很重要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30度,那它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当时讲完了,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角是30度。这是很有创新想法的一个问题。

总之,模仿只能跟着走,创新才会出人才。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易景平,刘杏梨. 对高等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09,S4:427.

[2]刘文武. 浅议数学创新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J]. 学周刊,2012,12:40.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2篇

一、正确定位,合理设计课堂结构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每节课相同的教学内容面对的学生却是不同的,他们认知水平有差异。如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兼顾不同的学生,笔者认为,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正确定位,合理设计,紧密联系生活,以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较能找准切入点。假如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本节教学的下限,则目标的定位应是教学知识点的上限,这就是决定本节教学的任务所在。要以高起点的学生带动低起点的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去感知和体验。切忌目标不实,过高或偏低均会造成“越位”。

设计上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以教材为依托整合学习资源。切忌将“用教材”变为“教教材”, “活动课堂”变为“知识课堂”。应使学生在组合和参与上、质疑知识点和探究方法上、解决问题的时间上都有所选择,不刻板地受老师指令的控制,教师要在互动中适时点拨,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

二、还学生权利让学生出招

有人说: “现在走别人指的路,日后不会自己找路走。”《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有经历探究、体验感悟、验证运用、拓展创新的机会。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做好六个解放:(1) “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2)“解放双手”让学生操作; (3)“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 (4)“解放嘴巴”让学生表达;(5) “解放时间”让学生参与; (6)“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那些怕学生出错、让学生听而不辩论、让学生接受而不思考、让学生照搬照用而不怀疑的“尽信书”现象。这样,学生有了展示的舞台,不同的层面可结合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会了,可以“不听”,自由发展,留有创新发挥的余地。

三、爱的渗透

爱是教育的灵魂。做一名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最起码的前提,要结合学生实际施爱,也就是说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逻辑性比较强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往往怕出错、出丑,怕被老师责备,而有意识地回避参与学习。在此情况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一次活动一次引领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会等待和宽容,要带着微笑去启发、引导。要相信人人都是创造之人,都有创造之时,把出错和差异作为一种财富和资源去对待、去研究和开发,用爱去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增强自信心,开启心灵之窗,点燃理想之火,促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不难想到,换一个角度看学生就是成功,就是个好孩子,就看到了其可爱之处。

四、贴近生活,感悟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的影子。要变“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产生活中去应用和实践,让学生去体验成功和发现的快乐,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特殊感悟”,由厌学变为乐学。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要贴近生活,巧设巧练。要尽力做到:(1)创设生活故事,激发学习动机;(2)运用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3)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应用意识;4.利用教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时,就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学习活动。要适度地处理好“点与面、源与流、同与异、信与疑”的关系。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3篇

数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都是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使之成为创新的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例如:解方程,2x2-7-|x|-4=0如果按常规解法比较麻烦,但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原方程可化为:

2|x|2-7|x|-4=0

即:(2|x|+1)(|x|-4)=0

2|x|+1>0

|x|=4

即:x=±4四、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数学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摈弃传统的“三中心”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如尝试发现型,自学探究型,引导探索型等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和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效果回授法、纲要信号法、自学辅导法等。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这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性活动产生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然而获得这种课堂气氛,就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改变学生是观众、听众的陈旧教学模式。因为陈旧的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拓宽学生自己的翱翔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使他们乐于创新

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从已知出发,合理想象。找出不同于惯常的思路,寻求变异,伸展扩散的一种活动。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熟悉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公理、定理、法则、公式,让学生清楚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在具体题目中应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变换角度思维,让学生思路开阔,时刻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动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多给学生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的种子一定会在学生的思维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摘要: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使他们乐于创新。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一、分析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质量.本人经实践教学的分析和总结,对当前职业院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以职业院校学生的视角来看,普遍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在职业院校的学习都是为了学习工作技能,能找到好的工作,普遍认为数学的学习对于他们日后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感觉数学的学习根本无用,从而形成了抵触的心理.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上听讲都不认真,也不做笔记,更不会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数学作业基本上也都是抄袭来敷衍教师的检查.职业院校的学生数学的基础较差,多数都是因为中考没能取得好成绩才选择的职业院校,而数学本身极枯燥,过于复杂和抽象,他们学起来非常吃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2.以职业院校教材的选用上来看.当前职业院校应用的数学教材,与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的特点不能完全符合,虽然所选教材较普高在难度上已经有所降低,但相差却不多,可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偏低,教与学的难度同时加大.在职业院校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就业,对专业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视,从而忽略了数学的重要性.实际上,数学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非常有利.职业院校的教材同学生社会的实践关系并不密切,学生并不能产生学习兴趣,也导致数学的教学质量偏低.

3.以职业院校教师的视角来看.数学,就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可面对着基础较差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虽激情地讲解,却始终与想象的效果相差甚远,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教师则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也有很多数学教师面对着基础较差的学生非常困惑,对于要怎样去教学生很迷惑,基本会产生放任学生的消极态度,不过问学生学习的效果,课堂的纪律也懒得管理,没有对学生负责,讲课只为完成教学的任务.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当前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当中的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数学教学,使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所以,在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当中加强创新教育非常必要.

二、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

1.职业院校数学教师创新的能力需加强.加强数学教 师创新的能力,是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前提.数学教师要明确创新教育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教学的水平得到提升.教师要打破原有陈旧的教学观念,将多年不变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的教学,将封闭教学转变为开放教学,将经验教学转变为反思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进,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在教学当中必须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思维核心的教学思想充分地体现出来.创新教育还需要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这也是由于创新教育当中的创造性特点来决定的.职业院校与基础教育不同,要培养的是技能型的人才,教师需加强数学同其他各专业学科间横向的关系,使数学渗透到各个专业学科当中,将数学同专业学科间的距离拉近,这也是能够让数学知识得到应用的关键,也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并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2.数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要想使职业院校数学的创新教育加强,必须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激起学生创新的意识.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既是难题也是教育当中的关键,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数学教师还要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按照职业院校应用的教材以及所教学生的水平,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构思和安排,巧妙地设置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创建良好的课堂思维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全面的训练.教师必须将常规教学当中教师讲和学生听的方式打破,将传授式的教学转变为探究式的教学,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开始就进入到创新思维的状态当中,并以探究的心理去发现问题,总结出规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数学难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多角度的观察,进行广泛的联想,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活跃的灵感,并在解题后让学生进行解决过程的反思与延伸,鼓励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发展为数学的发散思维.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新的思想和方法; 解题技能; 创新思维能力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是单纯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只有通过自己理解获得的知识,才能进行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各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过去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方向。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验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1 要教会学生学习

1.1 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质疑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1.2 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想。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2)引导学生计算:(a+b)(a+b)不难得出a2+2ab+b2,于是有:(a+b)2=a2+2ab+b2

(3).让学生发现上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a+b)2,右边是完全平方式a2+2ab+b2

(4).进一步指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a+1)2=a2+2a+1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并且对该公式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 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今后数学教师应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2.1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2 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多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解不等式5x+16-2>x-54

解:去分母,得2(5x+1)-24>3(x-5)

去括号,得10x+2-24>3x-15

移项,得10x-3x>-15+24-2

合并同类项,得7x>7

系数化为1,得x>1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解(解集)是怎样的?

②解(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 ,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

2.3 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主要还是以基础的定理定义为主,教师在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内容的环节安排上,一定要重视创新,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反观如今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教师习惯性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材内容讲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角色只局限于被动接受学习和听讲学习. 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和程度很大. 然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师生之间形成的不是理想的教育过程中的关系,而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而且,数学是一门偏理论和思维的学科,枯燥的讲解很难将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数学难学”的错误观念,使得小学生丧失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应用于小学课堂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反的是,创新教学能全面地改善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地变换教学模式. 在小学低年级中,创新教学的应用要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玩的心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趋向于直观事物的表达.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色彩丰富的图画、动漫形象、玩具吸引. 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的活动中,要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喜爱的这些元素糅合到教具的制作中. 在小学高年级创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知识体系已经有了系统全面的认知,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年级同学有了很大提升.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于锻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深化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特有的个性,合适的教具设计能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简单的加减乘除时,我会先用彩色纸板制作出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公式“1 + 1 = ”、“3 + 6 = ”等彩色卡片,随着我一张张卡片的展示,学生能快速的反应,答出正确的答案.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跳跃活泼的色彩十分敏感,我采用这种彩色卡片教学,学生能很快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

(二)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教学的课堂上,游戏、活动的开设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巧妙地设计游戏的流程,就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活跃度. 例如,我在教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会采用小组合作法,在课前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教授完课程内容后布置一定的习题量. 然后让小组间两两进行比赛,比组员全体完成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这样游戏式的小比赛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地得到提高. 而且分组竞争合作更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潜能,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团结能力. 数学的课堂也不会仅局限于枯燥的数学式和定义的教学,而是变得丰富多彩.

(三)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流行――多媒体教学

创新教学,自然要符合时展的潮流. 现如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的教育中也是越来越流行了. 因此,教师要懂得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课件科学的结合. 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多媒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融入大量的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资料,这能使学生们充分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调动学生们的各个感官,使学习的乐趣达到高峰. 例如我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不同的线――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过程中,就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具体向学生展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区别时,我在课件中插入了三张图片表现了他们的特性――分别是“笔直无尽的道路”、“手电筒的光线”和“棉签”. 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能十分直观的看到三者之间的差异,在脑海中下意识的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我还在课件的后面插入了一些当堂练习,使得学生能趁着知识的新鲜度和热度,能得到及时的应用和巩固.

结 语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在合理恰当的课堂活动的开展中,让学生们能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教学还要求教师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新的教学手法科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任何学习的举措总结下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教师创新教学法实施的目的. 希望通过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学生能在小学数学学习这一重要关键时期,抓住学习的良机,掌握适合自身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东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 小学数学参考期刊,2004,(12).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对策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情景教学能够让我们的学生积极的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激发我们学生进行的学习。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设问题教学的情境,但是创设的这个情境必须要符合我们学生的需要。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语言设备、环境等手段进行情境的创设。同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十分多,但是我们的教师一定要以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主。比如笔者就经常性的采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例如笔者在进行《圆的面积》这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我先用多媒体放出一个动画,这个动画是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数方格法、三角形的拼合法、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法,根据呈现的这个动画,笔者提出了“求圆的面积应该用那种方法呢?”这样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进行数学探究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印发了他们剧烈的讨论。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了拼合法,有的也提出了割补法。因此,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够努力的创设问题情境,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一定能够激发我们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生动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运用到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多媒体的声音、色彩等都为我们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直观的体验,能够激发我们的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在数学学习当中对某些客观的东西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及时的将我们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很好的进行转化,让我们的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变得更加容易。

三、引导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求学生先看书自学,再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的体会。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让他们说出原因:圆规针尖滑动画不好,需要固定圆心;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画图时发生变化,所以画得不圆,叉开的大小要固定不变。其次,让学生在一张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画一个大小不同的圆。再问:为什么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最后,用直尺在一个圆内分别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提问:“你能画出多少条?量一量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在画圆的半径与直径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各有无数条,并且知道了同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的才是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操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四、创设认知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包含创新动机、创新欲望、创新兴趣,而情境创设是创新之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或是引用数学故事,或是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错误、障碍)出发„„形成一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认知冲突,引发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从而萌发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一教师拿出了标有商品价格(小数表示)的学习用品,让学生试读、认识,提出这些数有何特点?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又如在教学分数概念时,一教师问:“把6个饼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如果把一个饼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呢?(半个)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呢?”从而引入分数的认识。

五、整合新知,积累创新经验和技巧

整合新知,就是将我们所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整合,对以前旧的知识也进行归纳,最后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的把握整个数学知识,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结果的具体体现,整合新知能够让我们及时的总结数学创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能够及时的总结我们进行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经验和做法。比如我们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整理与复习”这个课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让我们的学生不断的进行练习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相关应用题,并且及时的对这些题目进行比较,在这这节课当中,我们就可以整合我们1的教学,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全面的把握相关分数应用题的题型,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自己梳理相关知识。还比如我们在进行《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将所给习题按自己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说说每类习题的各种算法,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归纳出了各种习题的不同特点,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不同类型习题的算法及简便运算的条件,使“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系统有序地排列,给出一道习题后,学生就能迅速、合理地找到它的简便算法。

总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应以教学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既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新丽.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05期

[2]王德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15期

[3]赵伟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30期

[4]吴金昌.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三“重”三“避”[J].云梦学刊 2007年S1期

[5]库里加希•阿布都木拉提.谈民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 2009年03期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以发散思维为指引,注重记忆力、创造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创新教学的特征

1.以问题引导创新学习。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首要条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思考学习的条件和机会,通过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用问题作为媒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问题中再次发现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头脑风暴中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得到思维的发展。

2.以开放性带动思维的发散。

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教学要求,选取各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材料,通过融现实于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同时,要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自主探索,鼓励合作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多样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思考方法,在班级里形成多样化思维。

二、创新教学的程序

1.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的。而培养兴趣,要以实际情景为诱导。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弓咄学习主题,并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来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兴趣。随后,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以及实际需要,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复习原有认知结构,使得新、旧知识相互融合。

2.有意设疑,动手操作,锻炼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知识关键点,思维转折处设计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数学知识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特别是讲解图形的时候,比如三角形,可以充分运用绳子或者木棍等工具,拼成相关的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学习,亲手实验,最终得到结论。

3.总结归纳,强化记忆,深化练习。

在一系列的引导学习之后的总结归纳对于系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提问,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整理思路,真正掌握知识,同时,强化重点知识,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开放性问题,让同学思考,练习,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开放性思维,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别人好的解题方法。最后,再通过对比讲解,重复强调,让新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完成课堂的教学。

三、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做为课堂里的引导者,首先要精神饱满,和爱可亲,让学生感受到轻松、良好的情感氛围,形成愉悦学习的心态。教师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自己能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课堂上不应该只有老师教,而是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交流,鼓励同学发表意见,将课堂学习从简单传授知识变为头脑风暴。积极的情感促进学习的主动探索意识,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某些方面的价值观得到认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效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强化思维训练。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该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抓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难度较小的题目,可以适当减少过多的铺垫,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构建知识结构。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悬念、制造认知冲突等方法,化难为简,对问题提出猜想,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多样思维。

3.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生动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声音、色彩、动态的画面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画的播放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多媒体可以将教材上静态、单维的知识用清晰的图片、动态的画面来呈现,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演示,或重复重点内容,化难为简,使得学习更为易于接受。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狂潮的推进,新课程教学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特别要求广大教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新修订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并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背诵一些公式、定理、定义、法则等等,而是要求学生针对不同题型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重点,应该是创新教育时代赋予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在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符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形式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第一,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好的舞台,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内部潜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数学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探索的过程,当然,作为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不因循守旧,主动积极的提出很有价值的见解等等,对一些常规问题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不人云亦云,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完全遵循教师的单,的解题方法,敢于创新,其实,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初中的数学并不是简单的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而是要求很抽象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督促。比如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由条件推知结论,和由结论反推其成立的各种条件,总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样这一思维活动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

第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数学教学这种思维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迪,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当然,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成果见成效的有力保证。《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以教学大纲和课本为依据,加强和巩固知识的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或者做小动作,课后不独立思考,作业时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对教师形成依赖等等状况经常发生,因此,在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另外教师要善于采用幽默式教学。在课堂上,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缓学生压力,调节学生情绪。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幽默、风趣、睿智的语言,可以减少数学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并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能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新的知识。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算的实践活动。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时,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并且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不管对错,教师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和创新的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第三,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变化速度的加快,课程变革不能固守学校课程的僵局,而认为知识只是用来解题和应付考试的,从而导致学生只会熟背很多的理论概念。缺少实践运用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常规的教学理念,并且正确引导学生正确思维、阶级创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数学应该讲究的是一种能力,一种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际的理论融入在生活中。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只会纸上谈兵。教师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探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并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培养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此外。在社会实践中,教师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准确地说,学习兴趣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情感,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他们将其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能力,并对学生的这种情感进行肯定,毕竟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说出心中的疑问,这样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新课程要求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只有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前提下,学生才能发散思维,勇于创新。因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动力。

数学创新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开展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有效带动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创新思维。

要想营造出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老师首先就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从心底觉得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不是严厉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班级的一些事情和学习上的事情,老师应该和学生进行商议,征求学生的意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这样老师不但得到了学生的看法观点,而且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友好和谐的

关系。

二、实施有效创新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实施,离不开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为此,老师要改变传统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革新。

小学数学课堂虽然不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质,老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使其继续努力改进。此外,老师还可以采用发现法、联想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进行有序的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也会在创新教学中激发出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他们体验成功的

小学数学创新课堂的实施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数学的客体,这就需要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为了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沟通,保持教学的密切相连,老师要在课堂上及时邀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课程教学。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取得显著成效的,老师应该更加努力,找到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快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树的嫁接技术范文 下一篇:生物理论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