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范文

时间:2023-10-08 14:57:58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篇1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湖南省数学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双语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6-8074

国内刊号:43-1100/O1

邮发代号:42-18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数学与应用数学篇2

一、培养电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电大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电大教育重要的一门基础课,不仅关系到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大是以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数学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为此,就须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地取舍与更新.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演绎与推理,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确有好处.但从应用的角度讲,需要的往往不是论证的过程,而是结论的应用.因此在对电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采用了减少理论,加强应用于实际的数学教学方法.

二、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教学法

例如,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就采用了描述性定义,只需学生对极限概念有一种感性认识,确立一种“必需”的极限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就“够用”了.再如,讲微分中值定理、函数单调性判定定理等,都先给出几何图形,作出几何说明,学生也就容易接受了,通过运用几何直观意义表现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并且借助于直观分析辅助逻辑推导启迪学生解题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三、强化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二)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例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可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在商场买衣买鞋时经常会遇到打折的问题,住房转让和新房购买时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等.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改善教学方法,变革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单一、呆板,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数学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引入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由于电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数学素质差异较大,如果继续沿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显然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将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而提高要求则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听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提高.

课程编排敢于打破教材的限制,不照本宣科,由浅及深,诱导学生勤于思考,要让他们能回答出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成就感.对于学了十几年的数学来说,再差的学生也应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当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束手无策时,教师可逐渐增加提示条件以降低问题的难度,直到学生可以出色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找出相应知识点之间在本质上的通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去认识、理解同类现象.比如,一元函数求导与二元函数求导之间内在本质的相同,一元函数与二元函数的连续及性质,一元函数、二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四、培育运用数学软件去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由于实际问题大多比较复杂,运算量一般都很大,而且这种计算的训练还耗费学生大量的精力,而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求解数学问题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工具.如在学习线性规划这一分支时,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单纯形法.使用单纯形法,首先要将问题模型标准化,制作初始单纯形表,然后求一个初始基础可行解,接着判定它是否是最优解,若初始基础可行解是最优解,则问题已解,若不是,则转入换基迭代,以求出第二个基础可行解,接下来是判定和迭代交替进行,直到问题得解.这样的运算用人工进行相当费时,而且伴随着单纯形法的还有一系列配套的理论需要讨论和掌握,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利用了微软Excel软件中的“规划求解”功能.在“线性规划”一章的教学中,我们不再采用单纯形法,而是使用Excel解线性规划,只要在Excel工作表中输入题目所给的数据及关系式,按下“规划求解”命令按钮,最优解马上就可得到,非常迅速、简单.同时,功能强大的Maple等数学软件包的出现,使运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更加方便.所以培养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问题,将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减轻他们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的负担.

数学与应用数学篇3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教育

探索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培育的有效途径,对于高校培养高质量的、满足新世纪人才市场需要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大学毕业生,使其更好地参与经经济建设,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超世界强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专业划分过细,设置过于专业化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划分过细结果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特色很难体现,造成课程内容重复。一些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多年来,我国高校按照过多、过窄、过细的专业设置,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了统一的教材,造成基础课过窄、专业课过专、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的状况,这些都不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落后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前沿性和交叉性,而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那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几年如一日,很少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学生学不到最新的知识,使教学和社会脱节。

1.3 课堂教学时数多

学生自学时间少,不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和余地,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重点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内容陈旧老化,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任何时期的经济理论都是为现阶段的经济建设服务并指导现阶段的经济活动的,由于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致使很多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2.构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

2.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认为把知识都记在脑子里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这种教育观念在高校里占据着统治地位,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学校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在知识经济及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知识的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知识就像电脑一样“贬值”很快,很难适应未来,这就要求全社会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教育手段,尤其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2.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构建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为保证

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教育创新系统工程和复杂的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高校不能只注意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自如运用这些知识的创造能力,以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展创新教育,应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拓宽专业口径、增加人才创新适应能力为目标构建创新型教育体系。同时要注重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的协调发展,并形成整体合力和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模式。

2.3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教育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关键

发展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造型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培养教育方法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改革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培养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首先,应改变长期以来盛行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要倡导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品质。其次,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

2.4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教育模式的创新为手段

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是全新的领域,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现有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少课程仍采用刻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促使大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点突出“创新”。高校应努力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积极地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从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强、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以便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加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培养,其关键在于创新。只有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途径与创新的举措,才能推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不断跃上新台阶。(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樊红云.数学分析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发明与革新,2005,(6):14-15.

[2]伍成才.立足创新,不拘一格育人才[J].发明与革新(长沙),2001,(2):24-25.

数学与应用数学篇4

关键词:前景分析;数学与应用数学;综合能力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前景。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天气预报到最后的股票起落,都充斥着数学的描述和分析,以甘肃省为例,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需求名列前茅,由于数学人才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所以就业前景也很被看好。随着我国教育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以及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日益壮大的毕业生队伍的就业问题以显得格外严峻,教育部曾在多次重大场合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是当务之急,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力人才资源中属于较高一层,就业问题也是国家人力资源配备的最高环节,大学生就业问题以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其就业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紧密联系,与它依托相近专业选择的比较多,所以,报考该专业的和其他专业的回旋余地也会比较多,需要重新择业改行的也会更多,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就业。合格的软件人才需要有很扎实的数学功底,同时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现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市场就业趋势也越来越激烈,所以,就业工作仍然需要根据学校的类别和专业的需求不同,一方面技术的专业正在慢慢走俏,另一个方面是基础专业,比如,汉语、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人才相对比较紧缺,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预测,我国高中教师的缺口就达到了120万人,对于数学基础学科的教师需求量也很大,全国37个大中城市人才市场统计分析,数学教师非常抢手,根据《教育文摘周报》进行披露,北京市所需要的毕业生大概是5万人,所以使其需求量最多。毕业生是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的需求,未来对于数学专业人才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多,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数学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未来就业前景也不被看好。

三、现代各行各业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和三维动画制作,都需要有数学知识,同时工商管理、通信工程、化工制药等,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需要有专业的数学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而严密的逻辑思维则来源于扎实的数学功底。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数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所以数学专业知识也得广泛的应用。根据相关专家分析,我国未来人才就业就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导致就业专业化和职业化;另外一个方面是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需求也越来越高,职业的变换需要各种基础专业知识作为重要的依托,然后进行相应的转换。有关专家对IT行业进行表明,以数学专业和相关专业作为重要的依托,这样才能真正地进行转换。有关IT行业250名成功人士进行抽查,以数学专业和相关专业为依托的职业再选择人数占了90%,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和其他专业联系非常紧密的,则需要以它为依托相近的专业进行比较,所以报考该专业比起其他专业,其回旋的余地也很大,重新择业改行也相对比较容易,可以实现更好地就业。

四、数学与应用数学案例分析.比如,以保险精算师为例,我们需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熟练地运用各种各样的现代数学方法,对未来变化作出一个科学的预判,同时还需要有坚实的经济理论方面的基础,对于法律、税务制度和财务会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尤其是对风险要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和处理风险的能力,由于普通的精算人员要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精算师,则需要花上5~7年的时间。保险精算师目前的薪酬水平,在国外平均年薪是需要10万美元,而国内月薪是在一万元以上,所以四年以后,随着人们对于保险认识的不断加强,保险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根据预测,年收入是在15万。以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的薄先生为例,它是国内通过北美精算学会考试的唯一一个,当年一些学生考精算师,是因为想从考研的失利当中找到自信,薄先生用三年的时间通过精算师的考试,可以说这样的速度对于精算师资格认证来说非常快的,一般来说通过精算师的认证都需要七八年的时间,而且也有一大批没有通过考试的例子。

结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学生就业需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就业和自己创造的岗位能力与自身的素质有密切的联系,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为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创造一个就业的机会,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项学生来说,在今后的择业和创业的过程中综合能力非常重要,只有迎合现代人才的模式和现代的人才观,才能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加强交叉学科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就现在的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来看,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看,通过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者的现状进行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项的特殊性,虽然数学专项学生的今后发展之路仍然非常宽广。其中,一些经济环境相对良好的大中小城市,都可以为综合性院校的专项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宽广的创业舞台,所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对于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要想通过数学与应用数学来开创自己的美好事业,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学习中创新,不断地吸引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走出校门,融入社会。随着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普通中学师资来源正在慢慢打破行业的界线,只有拓宽师资的力量,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已经成为教育人事制度最重要的办法,这样无疑给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生提高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的教育内容正在不断地进行更新,所以其教学手段也慢慢变得现代化,所以对于数学教师的要求不仅要表现在数量上,同时还需要在质量上有所提高。由师范学院培养出来的教师传统模式,并能适应现代教育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高需求,综合院校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优势,所以报考综合院校的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可以保证未来就业,也有利于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中国高校规模扩张与大学生城镇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6):27-37.

[2]刘丽玲,吴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J].教育研究,2010(31):82-89

[3]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A].南京师大学报,2011.

[4]朱继光,祝伟.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1.

[5]张高辉,高耀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07.

数学与应用数学篇5

调研中,我们把目光集中在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人才需求量、学历需求和岗位需求)、专业人才业务素质和能力要求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主要采用与被调研对象交谈的方式了解以上信息。

一、调查结果

1.对于大学所学的专业课对以后工作的使用价值,泰和二中、马市初中、苏溪初中、泰和三中的初中数学教师普遍认为所学的专业课最大的作用是考研,对中小学老师基本上没有多大作用,中小学老师特别希望掌握教育类课程和跟上时代的最新课件制作方法,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幕课与微课的制作、数学教育心理学和中学数学竞赛辅导、初等数论、初等数学研究、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其中教材教法对中学数学特别重要。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同济大学数学系、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被调研对象认为,大学课外活动要多开展,综合素质要提高,大学的评价体系有问题。

3.新干中学、峡江中学等重点高中的老师认为: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素质下降,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较差,大学阶段应该加强竞赛数学的学习。新干思源实验学校的校长提到:现阶段该校的一线老师仍是老师范毕业的教师,到该校工作的井冈山大学毕业生一般短期难挑大梁。

4.苏溪初中的校长特别强调:大学所学的知识与现实脱离,应该加强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内容;大学生的三笔字应该加强;实习时间太少,实习基本上是放羊式,效果不佳,应该掌握课堂教学技巧。

5.所有的调研对象共同认为: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师生互动式教学是最有利于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对自身在课堂上角色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掌握知识,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学习的主观态度,使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满堂灌”只会让学生疲惫与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遭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否定。教师互动式教学则是由教师启发学生,使学生较独立地对知识进行构建与创新。

二、思考与建议

1.课程设置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普遍对专业课程的使用价值表示怀疑,对课程的设置大多认为不合理,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当年进入数学系学习并不是对数学有兴趣,也不是希望将来从事数学研究工作,而是将数学作为工作的知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与知识要求不断变化,已经从单纯的专业能力向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转变。当然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不能无视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而要考虑为学生提供适量的能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有利于就业的实用型课程。在对教育类课程的选择安排上,学生希望学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更有用的课程,而且更重视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缩减必修课,增加一些实用的选修课,包括师范教育类课程系列,给不同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课程系列的机会。

2.加强实践教学中师范技能培训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师范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教育理论互相贯通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吸收、消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实践教学贯穿所有课程中,加深对实践育人的理解。根据不同的课程,任课教师要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通过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与小论文等形式的考核,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积极开展“三字一话”工程,即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断加强师范生教育基本技能训练,为成为优秀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微课教学中,要注重数学基本功练习,如画出一套规范的几何图形,写规范的数学符号,说精准的数学语言。要让学生多练,多实践,多开展一些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余时间,常请一些知名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讲课,学生会喜欢,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讲课水平。经常举办数学文化系列讲座、数学文化艺术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课余时间学院还不定期举行数学知识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三字一话”比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等一系列的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与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与应用数学篇6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

数学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程标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1.创设生活情景,培养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

2.2精心设计练习,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尽其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2.3拓展生活实践,为学生打造运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过来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2.4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总而言之,数学应用的基本素质,是未来任何一层次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此,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置于学生生活的大课堂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乃至课后都应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人人都能乐于学数学,会学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数学与应用数学篇7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改革;目标;方案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综合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高等学校的现代职能确定了高校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三重社会责任。专业设置及其综合改革、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定位,是高校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课题[1]。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国际化的社会,在这种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该如何进行综合性改革,使专业设置既有利于数学科学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高端的宽口径人才,从而更有利于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国家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中,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积极应对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构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发展体系。

未来社会是国际化的社会。网络正在使地球成为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在当下,面对来自国际化背景下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未来数学教师将面对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师范教育也受到更多更严峻的现实挑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具有国际视野,面向国际办学,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发展理念、课程设置体系和人员配置机制,努力构建能反映最新国际数学学术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的专业发展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中最关键和敏感的,是改革的突破口[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综合改革应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其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应有助于数学知识的探索与研究、有助于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二、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专业是高等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等院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程度如何,始终要通过所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专业人才体现出来[2]。

专业综合改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措施、可行的方案及实施方略。专业综合改革要回答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具体的举措是什么。专业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围绕以上思路,我们提出了专业改革的目标:首先构建学科理念先进、学科体系完备、学科水平领先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平台;然后以此平台为基础培养具有数理底蕴、人文情怀、教学专长的高素质、创新性、拔尖型的未来数学教育家,凸显我校的教师教育特色,落脚点在培养人上。

现代数学不仅是一种精密的思想方法、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和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体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助于数学知识的传承和创新、数学知识的探索与研究、数学学科的推进与发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站在统一的高度看待数学各分支,强调数学各分支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紧跟现代数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围绕数学的核心观念、方法和观点,设置主干课程,形成核心课程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设置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为专业的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的应用型课程群。核心课程群和应用型课程群之间应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结构有序的整体,并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整体效应。我们设想用课程群的思想构建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形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这五大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又能凸显教师教育特色的专业系列课程构建理念。大力倡导既重科研又重教学,教学科研互促的“名师”理念,充分发挥“名师”在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调培养口径宽、视野广和基础厚的学术型教育家式的教师。成为具有教育家特质的未来数学教师,其必要条件之一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能向学生传递人类优秀的数学文化,而且还应能引导学生做数学,解决来自诸如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型问题。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调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热爱数学文化的高素质人文型教育式的教师。教育是为人类文化承先启后的事业,教师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坚定的敬仰,甘于为学生的成长无私奉献。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做学生人格成长的疏导者,专业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要有人文情怀,不仅表现在心中有学生,还表现在能从文化的视角看待数学,能用数学特有的创新精神、理性精神、思想方法、美学特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教学艺术精湛、能高水平地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工程型教育家式的教师。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更具有工程性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先进的理念必须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师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保障。工程型教育式的教师能上通数学,下达课堂。

为了达成以上愿景,考虑到专业综合改革关涉到的因子有师资、专业、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口径等因子,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具体建设目标。

(1)建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2)打造数学教育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品牌专业,在全国高校相关专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构建适应培养未来数学教育家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形成以建设优秀教材为主体的专业系列课程群。

(4)探索适应培养未来数学教育家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5)培养具有专业功底扎实、创新意识浓厚、实践能力突出、教师教学技能娴熟、热爱教育事业的数学教师。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我校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以培养未来教育家为目标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凸显我校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综合改革试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创造出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进而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三、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举措

1. 名师引领、引进吸收、团队合作,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

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名师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以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的名师为核心,凝集一批具有学术、学科、专业优势、创新能力强以及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组成教学团队。以现有名师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加入一个由学术带头人领衔的学术团队和课程群,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和教学研究活动。引进青年才俊充实教师队伍,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从事研修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延揽海内外学界精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充实名师队伍。营造务实的名师氛围,强调名师的主导和参与,充分发挥名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 打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品牌,引领数学教育改革的浪潮

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基础,通过教学团队、专业系列课程群的建设,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数学与应用数学品牌专业,引领数学教育改革的浪潮。通过教学团队、专业系列课程群的建设,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提炼出专业改革理念,与国内外参与共建合作大学充分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升。通过长期跟踪毕业生在基础教育战线上的教学效果等形式,检验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形成专业综合改革成果,并通过举办和参加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的研讨会、交流会及各种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加以推广,服务社会。

3. 优化专业课程,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库

在名师主导下的现有各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培养未来数学教育家的整体目标,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围绕整体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信息化、国际化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名师主导下,围绕培养方案,构建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为模块的专业系列课程群。在专业系列课程群中,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立项建设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系列教材和优质教学资源库。

4. 扎实开展研究型教学,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因材施教活动,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典型案例为抓手,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建立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网络课堂、数学教学诊断与分析综合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基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以外,辅以开卷、论文撰写与答辩、课堂参与等评价方式,使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5. 彰显教师教育特色,为基础教育培养具备成长为教育家潜质的数学教师

通过专业的综合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具备成长为教育家潜质的数学教师。他们专业基础扎实,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国际教育视野,具有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教学科研能力。按照已制定的培养方案,聘请国内外名师为学生上好数学基础课,每门课配备专职助教上好习题课;部分课程选用国际一流原版教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精神。在教学实践环节,实施校内导师与中学名师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负责学业指导和职业远景规划,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中学名师负责指导多阶段的见习、实习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观察基础教育的独特视角,具备个人特色的基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通过广泛宣传、学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师德师风教育,鼓励学生扎根基层,献身教育事业,成为人民满意的数学教师。

四、专业综合改革的展望

结果对目标及举措有反馈调节作用。专业综合改革的预期成果用于检测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具体的建设方案是否可行。专业综合改革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近的过程,改革的成效如何,有待预期成果的检验。

(1)理论创新。改革将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①改革将突破传统“名师”观念,大力倡导既重科研又重教学,教学科研互促的“名师”理念,真正发挥“名师”在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②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专业教育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是专业的内涵建设的抓手。用课程群的思想构建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形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这五大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又能凸显教师教育特色的专业系列课程构建理念。③不纠结“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中,以培养卓越教师而不是数学家为目标是师范院校的历史担当。形成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浓厚的创新意识、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卓越数学教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

(2)能够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改革以系列课程群建设为突破口,进行课程体系整体改革,将形成系列化、项目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高质量的专业系列课程群,从而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3)“名师”队伍将不断扩大,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将不断提高。依托以名师为主导的、科研教学“双优”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标杆,可以做大做强以“桂苑名师”、湖北教学名师为主体的名师队伍,引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4)围绕系列课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每年获得3项省(部)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研究项目的数量,进行教学改革前沿探索;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和名师的引领作用,可以撰写出版高水准系列教材,发表高质量的、有影响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论文。

(5)专业综合改革的落脚点是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改革积累,可以培养一批有理想、有信念、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合作意识,具备成长为教育家潜质的卓越数学教师,人才培养质量将大幅提高。

(6)通过专业综合改革,已经得到学校及湖北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认可,相关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分别获华中师范大学成果特等奖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通过不断完善改革成果,将在更大范围内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虽然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在前期进行“名师、课程、团队和优质教学资源”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已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但专业综合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全体教师、学生的广泛参与,而且时间跨度大、要考虑教育系统中的诸多因素,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按系统论的思维方式统筹构建专业综合改革的整体框架,并建立长效跟踪监控机制,即时反馈、调制,相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综合改革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冯皓. 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错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2] 唐卫民. 地方高校应实现专业转型[N]. 光明日报,2007-07-01.

[3]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主编.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数学与应用数学篇8

一、师范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

据调查了解,幼师的师范生多为初中毕业。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律的基础上,目前的水平有待提高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幼幼师师范生数学基础还是比较差的。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强,学习能力差,学习上缺乏持久的动力和自我约束。教师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教材难度太大,不与学生密切联系。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数学课本是在原本正常的中学数学教科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初等函数教学的主要概念,图像,与自然的空间图形,线性方程组和圆锥系列数学归纳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复杂难解。所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名教师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相对薄弱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结构提出了更为严重的“年轻的和老的”两极分化现象。例如,笔者的普通高中数学专任教师中,有80%的年轻人岁以下的35名教师。汇集教师梯队结构是不合理的,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学术研究,和其他相对落后师资相对薄弱。教学方法陈旧。主要是数学学习的知识理解其内容反映了数学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现代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教育,教育的师生互动,充满活力的教育,但通常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顾虑重重,担心课堂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大胆的尝试,胆小怕事,走出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为基础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做笔记,,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打造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兴趣,学习无疑会使人的感情,尤其是大脑中最活跃的状态,更清晰更详细的观察,更深入地思考。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教材建设

这本教科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师范学校,一方面可以选择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优秀教材,一方面,教师在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师范学校,和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编写的教材和辅导用书。除了加强主干课本建设应加强与配套的辅助材料,如习题,学习指导和测试数据库,从而提高小学和中学教材体系的建设。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组合数学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数学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并专注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学方法是把重点放在语言技能。教师应注重语言艺术,学习如何使用幽默,语言课程,加强教学基本技能和人格魅力的培养,自学成才的状态。要使用更直观的介绍。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知识的点化了很多静态到动态效果非常好。如讨论奇偶函数的对称性,可以用动画软件(FLASH)课件,图形产生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一目了然。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师范生应着眼于以下的学习习惯:预览的培训后,学校和及时审查工作习惯;反思的习惯,习惯问的问题,独立作业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及时纠错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雅波.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2]成国庆,柳炳祥,彭永康.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内江科技.2010(08)

[3]黎明.构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云南教育.2002(06)

[4]胡运红,姚喜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运城学院学报.2011(02)

上一篇:高二数学范文 下一篇:五年级数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