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25 15:28:27

基层治理计划

基层治理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把人口计划生育纳入群众自治,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切实推进“依法管理、群众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建设,以期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重大意义

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是广大群众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实行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是构建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新的管理体制、新的工作机制、新的推进方式和新的目标追求的有益探索,标志着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继“乡为主”、“村为主”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高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加快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扩大基层民主,创新农村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巩固基层政权,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三、基本内容

人口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生育政策、婚姻、生育、节育、生殖健康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生产生活方面的支持、扶持和帮助。各村在党委政府指导下,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计划生育重大事项,独立地行使管理计划生育事务的权力,自觉承担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广泛发动广大村民充分讨论制定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章程或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促使群众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行村务公开,定期公布涉及计划生育的内容,增强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对育龄妇女实行孕情跟踪、分类指导、定期服务和群众监督。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村要把计划生育群众自治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强力实施。村支部(总支)书记必须对此项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必须亲自参与群众自治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村支两委要强化责任意识,全力以赴,协同作战,确保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要认真组织干部党员、议事代表、中心户长学习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开好党员会、村社干部会、骨干培训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二是要通过墙板报、村务公开栏、宣传画、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程序、效益,以及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三是要准备资料开展入户宣传,确保计划生育群众自治人人皆知。

3、健全机制,加强监督。民主监督是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村计生协会骨干为主成立监事会,具体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一是重点监督《村规民约》、《协议书》签约履约兑现的情况,包括违约金的收支、村务公开内容的审核。二是召开民主评议干部大会,督促诚信小组开展活动。三是通过设置公开栏、意见箱、监督举报电话、接待日、走访村民、座谈等方式,监督村委会每年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一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基层治理计划篇2

深入推动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

 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总结

***县从2010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自治示范村活动”。通过近年来的创建,全县3个村被授予全国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83个村达到市级自治示范村标准,303个村达到县级自治示范村标准。

一、主要做法  

(一)实施“五抓”,保障“自治化”顺利开展

    一是抓领导,提高认识。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是由群众对其婚姻、生育、节育等行为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计生行政管理和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群众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我县在活动实施起初就成立了由分管计生县长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创建活动大会。各镇各村也相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建机构,将创建活动纳入计生目标重要考核内容,年终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抓组织,健全完善“自治化”网络。坚持“两委领导负总责,依法建章立规矩,协会承做当骨干,群众参与做主人”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要求的基层组织网络,按照“五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室和服务室,有村(居)规民约,有宣传队伍,有经常性活动)标准,加强计生协会建设,逐步推进村计生专职队伍与村计生协会队伍一体化。三是抓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主要是宣传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意义,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充分利用计生协组织网络优势,围绕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和生育合同的制定和实施,宣传发动到户,征求意见到人。发挥计生协会员之家、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会员宣传队的作用,广泛宣传发动,既要做到进村入户,又要做到入脑入心,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开展计生基层群众自治营造良好的环境。四是抓服务。各级计生协除开展计生“三查”、办证送证上门、计生政策宣传教育、落实奖励扶助、办理计生保险等优先优惠政策服务外,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利用协会人才优势,积极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少生快富。五是抓活动,不断提高协会组织的生命力。通过“5.29”、“7.11” “6.1”“9.9”等主题宣传服务活动日和传统节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生育关怀活动、评选“好媳妇、好公婆”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独生子女免费健康检查活动等,使育龄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二)做到“四突出”,规范“自治化”运作

    一是突出民主选举。按照《村民自治规范》,组织召开会员大会,规范选举程序,充分尊重群众的选举权,通过“海选”,选举产生群众信得过的各级领导。二是突出民主决策。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协会理事会和会员大会,研究决定村计划生育阵地建设、生育指标安排、计划生育典型培育、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三是突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群众自我教育中唱主角、在自我管理中当骨干、在自我服务中挑重担的主力军作用,村级协会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制定出计生协会章程、基层群众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会员之家活动制度、会员联系户制度、会员帮扶制度、会员奖评制度等8项制度,实行计划生育管理合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合同、节育措施落实知情选择协议管理模式。让群众积极参与再生育指标安排、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各项优先优惠政策落实、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特困家庭救助对象的评审等计划生育各项事务。四是突出民主监督。将计生工作列入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对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对象上报确认情况、生育指标安排情况、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处理情况等计划生育政务及时进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协会会员和村民的监督,确保计生政策、计生事务的公正透明;发挥计生协监督作用,反映群众呼声,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三)创新“三结合”,推动“自治化”和谐发展

一是与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人口文化大院相结合。将实施“基层群众自治”纳入全县创建计生新农村示范村总体规划之中,凡达不到市级计划生育示范村标准的,不予推荐评选为各级村民自治示范村;在实施新农村创建、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时,将落实“自治化”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同检查同考核。二是与利益导向,优质服务相结合。将村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通过利益引导,与实施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母亲健康工程、关爱计生弱势家庭、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紧密结合,转变群众生育、婚育观念,倡导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三是与开展“诚信计生、阳光计生”工作相结合。按照“政府诚信  群众守信  双向承诺  村民自治”的思路,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社会监督为重点,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村级依法管理水平,增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从而推动“自治化”和谐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氛围难形成。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现行的生育政策的差距,导致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内需不足;部分党员干部认为开展自治工作是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导致认识偏差,推动不够,保障不力。

二是制度难执行。部分村(居)在制定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时缺乏群众的有效参与,导致程序不规范、权利义务不对等、奖罚措施不兑现、监督追责不到位,各项制度难以执行,“墙上自治”、“纸上自治”现象明显。

三是作用难发挥。相当一部分村基本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作为自治核心的村级组织对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和群众性活动往往是“有心无力”,村干部客观上存在怕作为、难作为、不作为问题,影响了村级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是队伍素质难提高。村(居)计生专职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服务能力较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建设有机结合。村级政权班子坚强有力,是推行群众自治的重要组织基础。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班子换届选举中要调整那些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愿抓、不敢抓、不会抓,甚至对上级精神阳奉阴违的班子,解决班子散、懒、闲、瘫的问题,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载体建设。要建立健全村级计划生育协会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关心、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参与计划生育管理和监督,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让群众在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制度等,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进一步加强检查监督和优质服务。各镇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检查监督机制,定期对村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全面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加强阵地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对优生优育、避孕节育、不孕不育、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

(五)进一步加强村级计生队伍建设。必须配齐配强村级计生专职干部,并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他们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成为推行基层群众自治的坚强力量。

基层治理计划篇3

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时刻,今天,我们在思明区召开全市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计生基本国策,推动基层计生工作更加扎实开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落实计生基本国策,基层基础工作是关键。随着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瓶颈,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基层基础工作的新途径、新机制。二是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开展计生工作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刚才,我们现场参观了员当街道振兴社区、开元街道后江社区,听取了思明区领导的经验介绍,特别是今天思明区还为我们提供他们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经验材料汇编,不仅有区级经验交流,还有各街道以及部分社区的经验交流,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

思明区作为全市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区,近年来在抓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他们的经验集中概括起来,有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从区、街到社区,各级领导都把计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亲自抓、责任逐级落实、管理制度健全、经费投入到位。二是突出优质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服务贯穿于整个计生工作的全过程,深化宣传教育服务,开展生育关怀服务,提供优质技术服务,使计生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三是注重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计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如创建企业计生协会、行业计生协会、后江社区与物业合作建立物业小区计生管理新模式、员当街道在白鹭洲餐饮娱乐圈建立计生行业协会等,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做到政治上关心培养重用、经济上享受优厚待遇、业务上重视培训提高,区里还为区街计生干部配备人手一台电脑。全市10个街道已顺利通过市级常住人口系统WIS系统评估验收。思明区抓基层基础工作的经验值得各区的学习和借鉴。

应该说,这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把基层基础性工作作为进一步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努力做到基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村(居)计生管理员队伍得到加强。我市重新整合原来的村(居)计划生育管理员和流动人口巡检员队伍,统一队伍名称、工作要求和经济待遇,实行“区管、镇(街)聘、村(居)用”机制,由各区按照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千人一员”的比例聘任计生管理员。据人口计生部门近期数据统计,经过整合,全市现配有村(居)计生管理员2257人,这支队伍中85%为女性,93%为45岁以下(61%为35岁以下),47%为党团员,81%为高中及以上学历,27%有专业技能,100%都接受岗前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计生协会的生力军作用更加凸显。通过村(居)计生协会整建和“三联创”工作,将计生协会延伸到企业和流动人口之中。各级计生协会组织开展经常性计生宣传服务活动,将工作延伸覆盖到所有人群。计生协会干部、小组长主动走家串户,家访谈心,在基层工作中积极发挥“带头、宣传、服务、交流、监督”五大功能作用,成为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一支生力军。

三是计生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区、镇(街)和村(居)三级全部都配备了计算机,通过加强计算机人员培训,完善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框架的计生系统信息网络建设,搭起了为育龄群众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工作平台。

这些年来,我市人口计生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连续几年计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与我们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工作队伍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工作在人口计生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形势依然不能盲目乐观,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人口和计生工作难度加大。就基层而言:一是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村(居)仍然存在班子比较软弱、战斗力不强、村(居)民自治不够落实、管理上存在漏洞等问题。二是面对新情况应对措施乏力。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空前活跃,随之带来的流动人口管理、打击“两非”案件、空挂户、人户分离、村改居等人口计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基层的同志感到有畏难情绪,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基层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各区对基层工作人员职责要求、绩效考评和经济待遇等方面差别较大,村(居)计生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政策理解不透,难以发挥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四是基层计生工作的合力还未完全形成。基层一些单位在履行职责中,积极主动与计生部门的配合还不是很到位,如信息通报不顺畅、计生把关不严格、联合执法处理不及时、计生入户难等。这些问题说明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基层基础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和繁重,需要我们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面完成人口计生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责任感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再次强调,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实现这个要求,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人口计生工作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落实也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与否,整体工作水平提高程度都取决于基层基础工作。基础不牢,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难以落实。我们要始终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坚定不移地抓好基层、打好基础。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已经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各区党委、政府和计生部门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基层,把着力点放在镇(街)、村(居),配齐配强基层工作人员,确保基层计生人员、经费、待遇的落实,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确保省、市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强基固本,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上下狠功夫

加强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重点,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推进村(居)民自治上下功夫。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是建立计生工作长效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主要的工作任务应依托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组来完成。村(居)委会要切实承担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建立“两委负总责、专干抓落实、协会做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当主人”的村(居)自治模式。按照“建章立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构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入户到人的管理服务网络,依法制定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村规民约,做到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要深化计划生育村(居)务公开、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生殖健康权,积极引导村(居)在集体收益和资源分配有利于实行计划生育的个人和家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尊重村(居)委会的法律地位,切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对属于村(居)民自治范畴的事务不能包办代替。当然,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决不意味着政府的责任减轻了,而是要求更高了。各级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计生工作村(居)民自治的指导,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和政策支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要依法管理。就是要把计生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区、镇(街)计生部门要依法加强对计生的管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文明执法。要重视计生工作,把依法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广大人口计生工作者和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和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努力做到文明执法不侵权,优质服务不失信,廉洁爱民不谋私,绝不能因人口计生工作而损害政府形象,损害群众合法权益。二要完善制度。规范日常人口计生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各区、镇(街)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定计生例会制度、入户登记制度、查环查孕制度、督查通报制度、考核监管制度等,加大日常监控力度,抓好日常工作的督导,保证各项日常工作落实到位。

(三)在提升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以优质服务来赢得计生对象的理解和支持。一要强化宣传。要以宣传中央《决定》为契机,广泛开展基本国情、计生基本国策、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要把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纳入基层文化建设之中,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宣传教育要体现活动在基层,形式多种多样,突出群众参与。把计生宣传与创建文明村镇、和谐村镇、和谐社区结合,与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结合,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发挥基层文化中心、人口学校、计生服务站等宣传阵地,增强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二要强化服务。要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建设,区站、镇所、村(居)室要按照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相关要求完善相关配套工作。尤其要进一步强化镇计生所、村(居)计生服务室建设,在落实依法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满足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及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的需求。三要强化利益导向。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各区、各部门在制定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时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要将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纳入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之中。享受计生奖励优待政策的群众,不影响其同时享受其他惠民政策待遇。各级尤其是基层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已有的相关奖励扶助制度,具体落实到户到人。

(四)在强化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计生队伍的建设。各区要继续完善“区管、镇(街)聘、村(居)用”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尤其要注意配齐配强村(居)计生管理人员,把流动人口纳入人口总数,按照人口总数的规模配备计生管理人员、安排管理服务经费。按照思想好、作风正、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抓好队伍素质的提升,通过定期组织充电,集中培训等各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基层计生工作者能够熟练掌握计生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基础知识和工作方法,特别是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要充分发挥协会作用,选好配好计生协会班子,选好协会小组长,优化会员队伍,并注意吸收辖区能人、单位负责人为理事。发动协会小组长、会员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面对面的经常性、阶段性的宣传和服务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基层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网上传递、交流,提高工作时效性。大力推行“网上计生”,开通计生网站,给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强化领导,持之以恒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人口计生工作重心在基层,落实基层基础工作关键在领导。在这里,我提几点希望。

(一)树立常抓不懈思想,不断强化领导责任。人口计生工作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麻痹,稍有松懈就容易出现反弹。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各级各部门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树立人口计生工作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四个不动摇”:即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不动摇。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严格执行。要抓目标管理,抓责任落实,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

(二)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深化综合改革,探索长效工作新机制,努力解决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思想和体制,形成工作持续发展、持续创新、持续提升的良好局面,确保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实效。比如: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要探索完善综合治理的有效运作方式,对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农贸市场等可以考虑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形成政府统筹安排、相关部门统一要求,对流动人口齐抓共管和综合治理的局面,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的遏制,就要相关部门联合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发现一起要严查一起,绝不姑息。

(三)巩固综合治理机制,强化齐抓共管合力。综合治理归根到底就是要求各部门在工作中加强协调,互通信息,互相支持,联合执法,共同营造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氛围。相关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结合部门职能,积极主动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当前,重点要推进建立各级部门之间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和方式,逐步实现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继续完善人口计生工作的部门领导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络员定期例会制度,各相关部门在制定完善惠民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计生基本国策,开展对人口发展影响的评估,主动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基层治理计划篇4

今年是我县计划生育基层基础推进年,为更好贯彻落实天县委发[]1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推动我乡计划生育工作,经乡党委政府决定,特制定乡计划生育“示范村”创建,“整治村”转化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县委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针,深化计生“基层基础推进年”,推进领导重视力度和工作重心“双下移”、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强化整改,追求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计划生育“示范村”创建,“整治村”转化活动,努力实现“抓两头,带中间”,进一步夯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创建、整治单位:

的“示范村”创建:山头郑村

年“整改村”创建:敏寮村

(二)创建转化目标

1、“示范村”创建:通过创建活动,促使基层基础较好的村(山头郑村)达到计生工作组织网络健全,制度完善,阵地完整,管理有效,服务优质,档案齐整,村民自治能力强,年度计生指标完成好,示范作用强的目标。

2、“整治村”转化,通过调整充实计生队伍,完善制度,强化阵地,加强管理等措施,促使整治村(敏寮村)计生工作运转正常,年度计生指标完成较好,村民自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三、工作内容

“示范村”创建在完成工作内容中要突出“精、优、全”的要求,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整治村”转化应按照工作内容力求达标,从“散、乱”转为“严密、有序”,努力营造良好的计生工作氛围,实现转化。

1、健全计生网络组织,加强阵地建设。在村级换届后,及时建立村内计生各类组织,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村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村级协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村级计生联系员的业务水平,明确职责,及时开展当选村两委的计生知识培训,做到计生工作有人管,会管和能管。

2、健全制度,合理规范计生工作。新一届村级计生班子和各类计生组织建立后,要针对本村计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生工作制度,村计生会议记录、活动记录要及时进行记录,落实专人保管,计生各联系员对自己的计生村级日报表要进行归档、整理,做到帐、卡、册准确无误,真正做到制度健全,有章可循,有事可理。

3、加强服务,提高计生工作。各办事处、各驻村、计生专干要组织村级计生联系员、协会专职副会长对育龄群众进行一次普访,认真落实“三级随访”,发挥村级计生服务主作用,做到基本满足群众避孕节育需求,开展生育关怀,关心关爱计生贫困户,节育手术并发症等家庭,积极开展计生法规、知识培训和内容活动,使群众转变婚育观念,加强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党员包干制度,并帮助群众做好《生育证》、《独生子女证》、《外出流动证》等相关证件办理工作。

4、强化措施,确保完成指标。各村要加强村计生工作各项措施,对各项计生工作进行包干分工落实,严格执行下达各项指标,努力完成村年度计生考核目标。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务求实效。计生工作重在基础,各村要根据工作要求搭建好班子,责任到人,制订出相应的工作计划要分阶段分任务落实好工作,做到创建示范、整治转化明显,出成效。

2、加强督导,强化责任。各办事处、计生办、计生专干要加强业务上指导,工作上的督导,要按照工作要求一步一步落实好,对存在的问题要同时提出和解决,共同推动村级计生工作,确保创建好、整治好。

基层治理计划篇5

一、工作思路

围绕卫生计生中心工作,以项目为抓手,以服务能力提升为核心,着力拓展生育关怀的途径,着力探索引领群众的方法,努力提升计生协的社会影响力,大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突出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变、一票否决不变,促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基层计生服务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全力以赴确保人口计生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进一步推进计生协组织建设工作。

切实加强机构改革后的计生协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加强计生协工作的通知》精神,将计生协组织建设工作纳入人口计生的重要议事议程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干部培训,强化参与职能,转变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组织全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协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组织开展好“5.29会员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型社会宣传活动。

(三)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深度介入社会治理,深化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进一步强化对基层计生协会的指导力度,促进基层计生协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健全“两委负总责、村民搞自治、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机制,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和城市社区建设等。

(四)进一步强化生育关怀项目的品牌意识。

一是持续深化“生育关怀.微笑明天”项目活动。“生育关怀.微笑明天”项目是微笑行动中国基金、浙江省革命老区发展基金会与省计生协合作的品牌项目,今年将继续配合省、市、区计生协会为辖区内唇腭裂的修复和新增唇腭裂手术提供服务。

二是继续深化特别关爱,慰问扶助项目活动。各社区计生协会要建立辖区内计生特困家庭台账,掌握计生特困家庭人员结构、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家庭困难等基本信息,建立一对一帮扶联系,从专人保障、家政服务、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等措施,切实帮助特困家庭老人解决困难和问题。“以电话问一问、见面聊一聊”等方式,经常开展以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为重点的关怀活动,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网络优势,以此作为对奖励扶助“民生工程”政策的有益补充。

(五)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

1、坚持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宣传服务。为了增强青少年自尊、自信、性别平等和基本权利意识。

2、坚持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服务。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加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集中宣传,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系列活动。

人口计生的难点在流动人口,各社区计生协会要继续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扩大流动人口计生协组织网络和工作覆盖面,积极参与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继续深化业务培训工作。

基层治理计划篇6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注重抓好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科学的人口意识,促进新型生育观念的转变,仍然任重道远。本文针对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乡镇;计划生育;问题;措施

1 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是乡镇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乡镇劳动力转移工程的实施,乡镇的流动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流动人口大多处于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所占比重大,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由于流动人口分布广、流动性大、人员组成复杂,居住地点、从业处所和计划生育信息变化快等因素,致使流动人口计划管理与服务工作底子难摸清、孕情难掌握、措施难落实、处理难到位。

1.2 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待遇和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计划生育是国策,大量的工作要靠乡镇基层计生干部来完成。由于乡镇基层计生干部在没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执行权和有力的措施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导致乡镇基层计生队伍人员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同时由于待遇偏低,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积极性相对不高、工作效率不明显。

1.3 乡镇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行政执法难落实:

乡镇干部处在计生管理第一线,是最能准确了解情况,也最能及时发现问题的。但是目前有的乡镇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单纯从“考核过关”的角度抓计划生育工作,乡镇缺乏明确的目标责任,不能胜任工作的乡镇干部没有及时调整充实,由于责任不清,任务不明,计生工作被动落后。

2 对策建议

针对乡镇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乡镇计划生育出现的新情况,笔者认为,乡镇计生部门应当积极探索、拓展工作思路,从转变观念着眼,从完善管理体制入手,立足优质服务,强化综合治理。

2.1 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形式: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非计划生育事实的发生多数与村、乡两级干部上门开展针对性宣传不够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基层干部能改变泛泛宣传为针对性上门宣传、提醒,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计划生育行为。建议乡镇文体部门排练计生内容的戏剧、小品、舞蹈,创作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举办书法、绘画、摄影等文艺展览,大力宣传新型生育文化;乡镇广播电视台开办专题栏目,制作宣传片,播放公益广告,同时大力宣传计生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人物。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创建活动与评选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庄、星级文明户相结合。

2.2 要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乡镇两级领导抓计划生育工作要思路明确,认识到位,坚持把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立由计生办牵头、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建立切实可行的经常性工作制度。领导小组亲自解决难题,协调政策措施,抓检查、监督、考核、兑现奖惩,规范管理与服务的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建立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并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乡镇要建立财政专款保障制度,兑现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管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计生服务站环境,保证避孕药具及节育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正常开展。

2.3 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一是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与派出所、工商、卫生、财政和民政等有关部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制度,把“一票否决”制度引入部门计划生育管理职责,根据施行的检查考核方案,严格兑现奖励。二是要建立户籍流动人口申请办理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制度,将流入人口视同常住人口,纳入经常性管理服务范围。对乡镇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统一登记,发动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2.4 采取措施提高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待遇和积极性:乡镇基层计生干部是乡镇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先锋。离开了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配合,计划生育工作就好比鱼离开了水。所以既要加强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国策意识教育,强化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其切实担负起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人的责任,又要对乡镇基层计生干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充分调动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对严格遵守规定、工作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违反制度的,坚决按规定处罚,做到奖惩兑现,赏罚分明,对实绩突出的干部一律优先提拔重用。

2.5 加强部门配合与沟通,严格落实责任制:要加强部门配合与沟通,依法落实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职责。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经常性长效工作机制。要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对党政主要领导和计生分管领导要加大处罚力度,干部凡计生工作不得力的,该调整的就要调整,该免职的就要免职。只有严格履行职责,真正形成齐抓共管、责任明确、奖罚有力的工作机制,才能推动计生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对违法生育行为所需承担的责任,法律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征收超生户应该缴纳的社会抚养费《条例》规定的下限,使超生户对超生后果有所敬畏。

3 结束语

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只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建立科学、统一、高效的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服务等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就一定能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米国庆.新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2] 王伟光,郑成彩,焦自栋.乡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13期

[3] 朱庆生.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J].中国乡村医药,2005年06期

基层治理计划篇7

要害词:项目项目治理科技计划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我国政府传统的治理模式面临着严重挑战,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初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此,国家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的投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中心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和企业也都要增加科技,在这种形势下,科技治理工作必须引入改革和创新的机制和模式,使科技治理工作真正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科技投入,创造更高效益。为此,改善科技计划项目治理,保证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项目科委”曾成为人们广泛抨击的一种现象,其直义是科技治理部门不应该抓项目。这种舆论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和科技治理部门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介入和干预竞争性行业领域的一种反思和批判。然而,笼统否定科技治理部门抓项目,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看法。规划、计划、项目分别是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不同层次的任务,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计划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项目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项目与宏观战略并不相悖,“十五”期间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以及这次《规划纲要》中确定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更是界定清楚的大项目,都是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澄清对项目的熟悉,并引入新的治理机制,将是实现《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一、对“项目”和“项目治理”的再熟悉

对科技治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生疏的词汇,数十年科技治理部门上上下下都在抓项目,“报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策划项目”、“评审项目”、“安排项目”、“检查项目”、“验收项目”是每个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业务,但从项目治理职业化角度看,许多人对项目和项目治理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熟悉。

项目和项目治理是一套系统知识体系。近代项目治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应用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项目治理”风靡全球。在国际上和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科研开发乃至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许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应用“项目治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工作。目前“项目治理”在中国工程项目治理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根据各国专家多年研究,概要而言,“项目——是创造独特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的一次性工作任务。”,“项目治理——是为了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从开始创意到结果完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治理”,“项目治理知识体系——是在这个项目治理过程中派生运用许许多多的治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根据这些概念特性,可延伸展开许多新的熟悉、理念和治理技术,如:项目生命周期和阶段性,项目干系人,相关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包括范围治理、时间治理、费用治理、质量治理、人力资源治理、沟通与信息治理、采购治理、风险治理、健康、安全和环境治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治理和整合治理等等。现代项目和项目治理的概念不仅是一套理论描述和数学规划,它是着眼实际运用的一套系统知识体系,组织实践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外或国内,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形式进行的,执行好每个项目,保证其成功,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目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做深入研究,再编制《规划纲要》,而后凝练和论证重大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废或缺失,都将导致宏观战略目标半途而废。据国外信息,“战略有效制定出来后,得以有效执行的不到10%”,“72%的CEO相信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大多数案例真正的问题不是战略不好,而是执行不到位”.项目是规划成功的基石,项目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将战略与实际、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这是一个很重要却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忽视的结果导致许多的战略计划失败。

项目是政府提供公共货物和服务的载体。政府也是通过项目的投资和实施,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产品。根据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的理论和公共治理学的理论,在市场机制下,政府不介入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行业领域,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创造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调动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力与效率。在市场调控领域之外,有关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些领域有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公共信息,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设等,这些领域的建设目标都是通过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得以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与私人物品有同样的经济规律特点,政府必须对生产成本和效率进行核算,使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加强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治理,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这是我国行政治理走向市场机制的一个重大进步。《决定》在减少政府对企业项目干预的同时,提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治理,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对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制约的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等。科技计划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计划的实施治理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科技计划与“项目”和“项目治理”

自1983年“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出台,标志了我国科技计划体系新的发展里程碑,之后的22年中,伴随着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陆续出台了多个科技计划.在各科技计划之下,治理框架有所不同。例如,科技攻关计划是按照项目、课题、专题三个层次治理,863计划是按照领域、主题、专题三个层次治理,973计划则是按照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治理,而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一般只设立一个项目治理层次。这些治理层次的设立,目的都是把该项科技计划的大目标进行逐级分解至可评价检测的具体实施的项目。从各个科技计划的治理格局可见,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体通过两类层次,一类是宏观项目层次,即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设立不同的科技计划,本文称为“计划层”。另一个是微观项目层次,即以主题、专题、项目、课题这类名称为代表的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本文称为“课题层”。

“课题层”项目一般目标局限,投入和建设规模较小,对这一层次的项目采取“项目治理”方法似乎不难理解,但对于一个整体的科技计划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并由此熟悉延伸,对各科技计划按照“项目治理”方法去进行治理,是一个令人有些困惑的问题。假如我们摆脱对“项目”一词的狭义字面的熟悉,从“项目”的属性和科技计划的特点加以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近代项目治理学的定义,项目类的工作有几个重要属性。目标的确定性:项目有明确的目标性:这些目标包括有时间目标、成果目标和其他预定的目标要求。当原项目目标发生实质变化,将形成另一个新的项目。一次性:项目有确定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完全可以照搬的先例,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复制。独特性:每个项目提供的成果有自身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活动的整体性: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协调并进,构成整体。开发与实施的渐进性:每个项目开发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即使有可参照、借鉴的模式,也需逐步补充、修改、完善,其开发过程必然是渐进性的。组织的临时性与开放型:项目组织没有严格边界,根据项目进展需要,人数、成员、职责不断变化,项目结束时团队解散。近代项目治理学也指出,有些“项目”以不同的名称描述,例如“计划”、“工程”等等,因为他们都具备上面所说的“项目”的特性,“计划”则一般是一组互相协调治理的“项目”.我国现行的各类科技计划完全具备“项目”的几个基本特征。

从“目标确定性”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之初出台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作为指令性计划,着重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要害性和共性的技术问题,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为跟踪、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推出了“863计划”,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为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推出了“973计划”,培育和支持重大发明和发现,攀登科学高峰。为实现“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的目标,陆续推出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等产业化环境的科技计划。可见,每个科技计划,都有自己确定的目标,符合“目标确定性”特点。

从“一次性”的角度看,每个科技计划地提出和设立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要求,因此科技计划的任务都不是永久持续不变要做的事情,一旦预定的目标达到,一个科技计划的使命就结束了。然而“一次性”并不限定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长短,一个“课题层”项目的目标可能需要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阶段,比如1—5年。而一个“计划层”项目的目标实现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比如5年或10年,或许更长一些。国际上也有把这类项目归类为“长期项目(long-TermProject)”,表明实现其目标需要较长时间。科技计划大致属于这一类的项目,从“独特性”的角度看,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都是从事探索性的工作,没有可复制的成果和开发研究模式,必然符合“独特性”的特点。

从“渐进性”的角度看,由于科学研发项目的目标不是能够完全可以猜测的,风险度较大,进度难以把握,在各种条件和人为努力都满足的情况下,项目目标实现,以成功而结束。否则也可能由于失败而终止项目。科技计划必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每个阶段实际执行情况和预期目标的对比,不断调整治理措施,逐步实现向预期目标的逼近。因此“渐进性”是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特点。

从“整体性”和“开放性”角度看,因为科技要素渗透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科技计划必须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才能得以实施,现行的各项科技计划都是在跨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联合部门、地方、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同进行的。因此“整体性”和“开放性”是科技计划必然的选择。

由此看来,我国现行科技计划符合项目类工作的属性,是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项目”,在国际上也把这类项目归类为“伞形项目(UmbrellaProject)”,其含义是将宏观目标一致的项目组合比作一把伞,在其之下覆盖多个分项目,进行统一模式治理。国外这类项目有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世界银行实施治理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整体淘汰计划”等。

上面分析说明了科技计划以及科技计划项目虽然层次不同,涵盖范围和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同样具备“目标确定性”、“独特性”、“一次性”等项目属性。既然同是“项目”,就可以同样采用“项目治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理。

三、科技计划项目治理的问题探讨

近年来国家科技治理部门一直在探索科技计划的改革与创新之路,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如《国家科技计划治理暂行规定》、《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治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国家科技计划治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但是以“项目治理”的思路看,我国现行科技计划项目治理从观念到措施都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没有“生命周期”治理的概念和制度

任何机构都有常规性工作和一次性工作。项目类工作是一次性工作,要经历从创意开始到结果完成的一个过程,称为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一般包括:项目预备——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收尾等不同阶段。“生命周期”的概念起到了两个重要作用,其一按照“生命周期”建立项目治理流程制度和程序,保证了项目治理完整有序进行;其二通过科学完整的项目逻辑设计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提出具体的内容,并做出具体化、量化的设计,使项目实施和治理人员能够检查和评估每个阶段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保证了项目执行和治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与目标的拟合性。

对于“课题层”的项目,现行科技计划的项目治理没有按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律明确划分阶段性,在治理上也没有遵循该规律的具体操作要求和制度规定,在项目设计上缺乏针对各个阶段的刚性的检查评价尺度。按项目一般规律,在不同阶段,项目投入曲线如图3.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的治理恰恰忽略了这一阶段的治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治理,把项目治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治理,立项后的治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治理”、“虎头蛇尾”的弊病。

对于“计划层”的项目治理,没有遵照“项目生命周期”的客观规律。多数科技计划出台之后,都没有制定明确的完成时间表,即何时达到计划目标,何时结束。这样导致的治理问题是:科技计划“只生不死”,越来越多,不得不实行捆绑治理.在这里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概念问题,即一项科技治理工作究竟是常规类的工作还是项目类的工作?前文已经分析了科技计划是项目类的工作,既然如此,不按“生命周期”属性治理,就使科技计划变成没有终结目标和阶段目标约束的常规性工作,最终目标总是处于弹性化状态,就很难对其阶段性任务目标实施控制和治理。

2、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和干系人错位

项目干系人是指项目参与人和其利益受到该项目影响(受益或受损)的个人和组织。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特定人群的活动,不同的项目,有不相同的参与人,在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干系人都是具有不同利益取向的个体,他们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问题相差甚远,甚至是互相冲突的。理顺项目干系人关系,才能在项目执行中形成互相制约,良性互动的关系。

现行国家科技计划治理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模式,如攻关计划主要依托各行政部门治理,863和973计划主要依托专家治理。而在实际执行当中,不管哪种模式,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一组专职治理人员从事项目治理,问题的要害是要明确从事项目治理的专职人员是对谁负责,代表哪一方的利益。在中国现实国情下,计划经济模式、市场经济模式交织在一起,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担方的项目治理机构交织在一起,部门利益、院所利益交织在一起,由于缺乏项目干系人概念,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中,许多项目治理实体混淆了位置,“裁判员当了运动员”,或是“运动员当了裁判员”,导致了责任和义务的混淆,增加了项目协调的复杂性,加大了项目治理成本,降低了项目治理效率。

3、缺乏练习有素的职业项目经理人

所有的项目治理要求,必须落实到人才能真正实现,配备合适的治理人员是项目成功的要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论是项目委托方还是承担方,都要产生大量人财物的调配和协调,每个方面(也即项目干系人)都要有自己的治理人员,在自己明确的责任范围内,治理协调好项目的有关活动。

目前国家科技计划治理出台不少“办法”和“规定”,假如没有一批练习有素的项目治理人员队伍去把握,去执行,一些制度要求就成为“纸上谈兵”。项目治理本身是一门专业,世界银行的项目经理至少有硕士学位,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培训,增加实践的技能和技巧。目前国家科技计划治理中缺少这样一批专业人才队伍,现行从事治理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项目治理专业练习,不把握项目治理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不懂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准则。此外,项目治理人员的责任和授权不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治理多依托行政机构,以行政的治理模式代替了专业化的治理模式,没有指定任务和责任明确的专职项目经理,治理主体动态化,使得各项治理要求和任务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地执行和监督。

4、采购治理欠规范

采购治理是项目治理知识领域和技术方法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对项目执行中需要通过购买从外部获得各类资源的治理过程。采购的内容有设备和服务等各种形式的资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采购规划,采购的预备,合同治理,合同收尾。所用的技术方法有采购需求分析,合同类型选择,选择供方,加权选择体系,独立估算,合同谈判,合同变更控制系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实施,政府采购工作日益走向法制化道路,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相关科技发展的研究项目,都属于政府采购范畴。“九五”之后,在科技项目治理中也陆续颁布了《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治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越来越多地采用公开招投标方法,体现了科技治理的机制创新。但是按照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则仍有欠缺和不规范之处,如:项目申报和招投标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渠道少,时间短,实际操作性差;申报/投标渠道以行政治理系统为主,没有对非国有机构全面开放。信息获取不对称,缺乏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采用“项目治理”方法是治理创新的重要措施

“十五”以来,科技部注重了宏观战略研究,提出了许多好的科技发展思路,如“12个重大科技专项”、“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如这些工作能按照“项目治理”的方法进行更为严谨更科学的设计和组织治理,将会减少漏洞,提高效率,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国际上在各类项目实施中采用“项目治理”方法已成潮流。国内最早采用“项目治理”方法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1984年在国内首先采用国际招标,推行项目治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此后,“项目治理”在水利、建筑、化工等领域大量应用。近年来项目治理在国内已经延伸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教育部211工程建设、2008年奥运会筹备组织工作,北京市政府的“实事”工程,都开始采用“项目治理”方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项目治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从市场机制发展的趋势看,项目治理走向职业化是必然的方向。

与其他一些行业的应用进展情况相比,目前在科技计划中采用“项目治理”的情况还不尽人意,尽管科技计划项目的探索性特点使其不同于一般性的建设项目,但它也有确定目标,通过采用“项目治理”方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一丝不苟的治理,只能更有效地贴近目标,实现目标,提高项目成功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科研开发领域采用“项目治理”方法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它的成功证实科研开发项目运用“项目治理”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随着科技发展规划日近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治理创新也成为日近紧迫的任务,根据国内外经验,采用“项目治理”方法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引入“项目治理”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可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改善的办法,推进“项目治理”方法的实施:

一是把“项目治理”方法的应用作为一项要求,列入科技计划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给予正式“名分”,为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奠定基础;

二是在科技计划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提出职业项目治理人概念和要求,并对现有项目治理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通过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项目经理人队伍后,再逐步建立认证、选拔、聘用、评估等制度。随着项目治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分工的细化,必将促进相应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

三是在一些易于操作的节点,先局部采用一些“项目治理”技术方法,比如目前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国际常用的“逻辑设计表”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方法,使用这一方法,保证项目设计的全局性、逻辑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在科技计划中引入充分竞争的采购制度,扩大“准入门栏”,逐步规范化,使更广泛的科技机构(包括民办、个体私营机构等)参与科技计划申报与投标,增强科技计划项目的活力和效率效益;

五是建立协调、共享、公开的项目治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和治理进程能在一个共享平台查询,实现总体平衡的治理控制。

以上措施仅仅是一些初步思路,每个措施的实现,都必须按照“项目治理”的方法,步步深入,层层细化,逻辑协调,才能最终成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注:

1.文中凡以引号标注的“项目治理”均代表由近代项目治理学科提出的项目治理知识体系2.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基础隆研究重大项目、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973计划、科技兴贸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及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大学科技园、西部开发重大专项、奥运科技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三峡移民科技开发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星火富民工程、科技强县专项行动等等。

3.本文中凡以引号标注的“项目”指符合上述特征的项目。

基层治理计划篇8

同志们: 这次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既是我区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动员会,也是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安排部署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计生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动员全区上下积极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努力开创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加快建立 “ 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 的计生工作新机制,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出生 608 人,人口出生率为 4.24‰ ,政策内出生率为 99.41%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85.93 ,几项主要指标均控制在省市确定的目标之内。 1 、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人口和计生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举措来抓,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初步形成了 “ 党政统筹、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 的新格局。不断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区计生、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加强对人口出生及流动的服务管理,计生综合治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切实兑现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全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举报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系列奖励扶助和优惠措施惠及了广大计生家庭。 2 、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加大。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茅箭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实施方案》等 3 个文件,加强对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各乡镇、街办层层落实孕情包保责任制,对在孕夫妇实行跟踪管理、随访服务。自 3 月份起,区人口计生局、区卫生局联合对辖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个体门诊、药品经营单位开展 “ 两非 ” 工作进行了督办检查,有效制止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 3 、基层基础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了以服务站为龙头,村级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扩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广泛深入为广大已婚育龄群众提供生育服务。积极邀请国家和省市有关计生专家及技术人员为辖区 4000 余名育龄妇女开展了乳腺健康普查,为 2000 余名男性开展了生殖健康检查,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在坚持计生技术服务的同时,全区上下将服务范围逐步向群众的生产、生活、入学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延伸,全方位为群众搞好服务,帮助群众解除优生优育方面的困惑和问题,群众对计生服务的满意率逐步提升。 4 、 “ 三为主 ” 工作成效明显。深入开展 “ 婚育新风进万家 ” 活动,人口计生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 96% 以上。计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区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区、乡三级联网。流动人口管理在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管理的新模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上半年,流出人口办证率为 99.95% ,比目标值高 9.95 个百分点,流入人口验证率为 96.13% ,比目标值高 6.13 个百分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口和计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少数单位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单位和部门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人口计生工作只当作部门的事、局部问题,而没有摆进大局,没有实行统筹安排,抓计划生育的主动性和力度有所减弱。二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任务艰巨。个别医疗机构B超管理、补救报批、药品管理等制度落实还不到位,出生人口性别比,尤其是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存在攀升的势头。三是基层基础工作不稳固。特别是个别地方育龄妇女信息卡变更填写不规范,错项漏项现象依然存在。乡村两级服务站(室)有其名无其事,不能正常开展服务工作等。四是流动人口管理难度较大。我区地处城市中心,流入人口达3万余人,跟踪管理及服务工作存在死角,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逐年增多。五是服务站建设滞后。大部分乡镇服务站存在着站房面积不够,服务设备不全,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牢等问题,影响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现在离计划生育年度考核只有两个多月时间,而我们的工作和创建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区的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为确保创建目标实现,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后两个多月时间里,全区上下要振奋精神,拓宽思路,正视差距,迎难而上。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认真组织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今年,国家将我省作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省份之一,省政府把此事作为今年的 36 件大事之一。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上下都很关注的大事,作为今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必须遵循从严从紧原则确定目标人群。要改变传统争项目、争资金的观念,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对国家给定的四个确认目标人群的条件,只能严、不能松,要严把扶助人员的进口关。二是要遵循部门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将部门经费与奖励扶助经费分开,确保奖励扶助资金直达农民个人帐户。三是遵循 “ 重机制、重细节 ” 的原则,建立健全 “ 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 ” 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规范程序,细化工作流程。区人口计生局和财政局要加强配合、协商办事,共同将这件大事办实办好。 第二,坚持不懈地抓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工作。各乡镇、街办要认真落实孕龄妇女包保责任制,强化怀孕妇女的过程化管理,包保责任人要对已怀孕的对象一月上门随访一次,直到孩子出生为止。要依法严厉打击贩卖、残害、遗弃女婴的违法行为,坚决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要积极推进 “ 关爱女孩行动 ” ,促进 “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 深入开展,有效地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区计生、公安、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认真开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对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地方,坚决予以 “ 一票否决 ” 。 第三,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力度。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作为解决新时期人口问题的治本之策,按照 “ 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 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要求,强化党政领导责任,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政府要求的依法管理机制、自我约束机制、优质服务机制、财政投入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以综合治理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过程。 第四,严格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 “ 一法三规 ” ,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政策外生育对象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确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 “ 七个不准 ” 和 “ 五个一律禁止 ” ,严禁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狠抓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加快建立 “ 以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 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团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第五,进一步深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全面加强区、乡、村三级服务站(室)建设,力争达到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群众满意标准。拓宽服务领域,扩展服务项目,积极稳妥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以生殖健康查治为重点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 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加强领导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根本保证。这里,我特别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到 “ 四个落实 ” 。 第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各部门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部署、检查人口计生工作,力争每年解决一、两个影响和制约本地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认识、责任、措施、投入四到位,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改进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奖惩兑现,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流动人口、私营企业主、下岗人员计生管理问题。对人口计生工作落后或出了问题的,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 “ 一票否决权 ” ,决不姑息迁就。 第二,要落实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人口计生系统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工作 “ 三位一体 ” 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加大对各项检查、检测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确保基层计生服务的线不断、网不破、人不散。加强对基层计生干部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配好村级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不断提高计生干部的工作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关心工作在一线的基层计生干部,切实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第三,要落实齐抓共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组织人事部门要把领导干部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制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和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对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区宣传、纪检、司法等部门要根据责任分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与到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和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中来。公安、卫生、民政、人口和计生等部门要针对户籍制度改革和婚姻登记制度改革的新情况,尽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障人口计生工作有序开展。 第四,要落实督促检查。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纳入全区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督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要重点组织督查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和条例的贯彻落实,重点督促检查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落实情况,进一步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自觉性,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人口计生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突出位置,措施上不断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我区人口计生工作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

上一篇:县域经济总结范文 下一篇:浅谈农业环境污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