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4 11:34:25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1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县党代会精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根据《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和市委组织部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如下意见:

一、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社会背景和重要意义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功能的强弱,首先取决于组织设置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形态相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四个多样化”日益明显,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党支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党小组的传统党建模式面临新挑战;行政村区划调整后,村级区域规模成倍扩大,社会事务更加繁重,党员人数急剧增长,有的行政村党支部难以适应领导农村改革发展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类新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大量兴起,农村党员从业结构逐步呈现多样化,客观上需要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改进党员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适时合理地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党建理论和变革党员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先锋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党员队伍结构变化实际,依章有序、因地制宜、综合配套、注重实效,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整合功能,巩固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为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主要原则:(1)依章有序。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又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尊重党员的民利,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耐心细致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行党组织设置的有关审批制度,积极稳妥推进。(2)因地制宜。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根据行政村党员队伍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党建工作基础等客观条件而定,从实际出发,该新建的新建,该升格的升格,该调整的调整,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平衡状况,允许多种结构、多种模式的党组织并存和发展。(3)综合配套。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社区党建、新社团党建结合起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与加强和改进乡镇党委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结合起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领导水平。(4)注重实效。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完善后,要赋予相应的职责、健全相应的功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既不能使党组织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不能不顾客观需要盲目升格党组织。

三、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主要措施

在具体实施中,要抓住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1)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跨行政村的基层党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可依托乡镇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把参加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的农村党员从原行政村党组织中分离出来,另行组建跨行政村的基层党组织。跨行政村的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隶属于乡镇党委。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要兼顾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需要,不能削弱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2)根据行政村发展需要,升格村级党组织。对行政村党员人数超过50名,或党员人数接近50名,经济比较发达、党员发展预期良好的村,经乡镇党委批准,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对行政村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村,根据工作需要,经县委批准,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村党委隶属乡镇党委。新设的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党支部的设置可采用两种模式:一是按行业分类设置。经济比较发达、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复杂的村,可设置工业、农业、综合(包括商业、个体、三产)、老年等若干党支部,党员按从业情况分别划到相应的支部。村内各种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中,有3名党员以上且没有家族化倾向、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应单独建立党支部,一般隶属于村党总支(党委)。二是按地理区域分类设置。对那些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单一的村,可按居住区域划分党支部,但必须尽可能打破撤并前“小村”的局域。(3)按照党员队伍结构状况,重新划分党小组。行政村党员人数在50名以内,不具备改建党总支条件的,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作用类同原则,重新划分党小组。外出党员外出时间较长、分布集中、地点固定的,村党组织要在外出党员中单独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并主动与所在地党组织协商确定其隶属管理关系。

2、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乡镇党委要组织新成立的基层党组织及时做好领导班子的选举工作。(1)坚持选人标准。注意把能够自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或村内缺乏合适书记人选的,可通过机关干部下派等途径解决。(2)从严控制职数。领导班子职数设置要体现精干高效原则。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视合作社(协会)中的党员人数确定。村党总支(党委)一般设委员5人,提高村两委会成员的兼职比例,提倡村委会中的党员成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总支(党委)委员。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有党员7名以上的,一般设支部委员3人。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一般由村党总支(党委)委员经组织程序兼任,有利于加强领导和管理。(3)严格依法选举。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班子人选,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基础上确定候选人,再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村党总支(党委)委员采取“两推一选”办法产生。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委员,在民主推荐和测评基础上,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3、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1)明确各级各类党组织职责。以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为契机,明确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村党总支(党委)和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党小组的职责任务。明确村党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发展党员必须经过乡镇党委审批。要认真研究乡镇党委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村党总支(党委)领导和管理、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村党总支(党委)如何发挥下设党支部作用等系列问题,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更大效能。(2)健全村级工作运行规范。健全完善村级决策程序、议事规则、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公共事务管理、联系服务群众、干部评议考核等制度,建立村内各级党组织统分结合、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健全村党总支(党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提高村级组织自我管理水平。(3)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活动、党费收缴、党员评议、党员考核等制度,明确发展党员责任、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推动党员分类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4)夯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组织基础。引导和推进农村各种群众性自我服务组织的建立,若条件具备,村内成立老年党支部的即筹建老年协会,成立商贸党支部的即筹建各类供销协会,成立农业党支部的即筹建各类专业性种养殖业协会,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党支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基础。

四、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先锋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各乡镇党委要成立领导小组,向有关行政村派出工作指导组。指导组要认真履行调查研究、指导把关、沟通联络等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深入调研,稳步推进。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具体实施前,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摸员队伍分布状况及思想动态,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认真制订工作方案,尤其是针对组织设置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2

1 背景及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作,1993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知识更新培训。2008~2012年,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实施了三项旨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项目,分别是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和基层农技人员大培训活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技推广做了重点部署,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出台,为新时期的农技科技培训和推广工作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为新时期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国民总需求与农业总产量之间的矛盾已转变为国民总需求与农产品结构和质量之间的矛盾。结构调整的主要执行人就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节水农业的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的研发使用和农业发展新模式等的快速推广应用,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将粮食作物改为饲料作物的宣传示范工作,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等都离不开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现今社会正处在一个科学技术更新速度非常迅猛的时代,知识总量只需要2~4年就能增加一倍。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已转变为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这就要求基层农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当下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所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至关重要。

2 取得的成果

大连市共辖7个涉农区市县,设114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917个行政村,其中低收入村128个,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近1600人。

2009年,大连市政府发文,要求大连市农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示范县农技指导员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2011年结束,共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594人。2012年8月,大连市农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决定自2012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对我市县乡基层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工作。2012~2014年分三期共实际培训全市种植业、畜牧兽医业和农业机械化三个专业的来自县乡两级基层的初级、中级、高级农技人员总计1396人,至2014年11月21日,该项目圆满的完成。2015~2016年,大连市农委继续组织基层农技推广员知识更新培训,先后开展了“大连市乡镇级基层农技推广员知识更新培训项目”和“大连市低收入村村级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项目”。期间培训乡镇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00人,低收入村村级技术员128人。

通过知识更新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视野得到拓宽,观念发生转变,在新形势下,他们开始了解和运用现代农业经营和发展手段,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等新名词也不再感到陌生。大连市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十年的知识更新培训造就了一支懂经营、有素质、通技术、善沟通、会推广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3 存在的问题

3.1 对知识更新认识程度不足

基层政府(乡镇)的工作比较繁复,而编制却较少,这就造成一人身兼数职现象,从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可能还会参与计划生育、党务建设等工作中去,这样难免会出现本职工作无法兼顾的现象,影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事业的发展。基层农技人员也常会在思想上出现问题,比如从事农业收入偏低和社会上对“三农”的偏见等情况导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对知识更新培训缺乏热情。目前,在农村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绝大多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发展,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军是“993861”部队,剩下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对“三新”思想上不够敏感,只求安稳,不想改,参与农业技术知识更新培训的主动性很差。

3.2 缺少长效的知识更新培训管理和保障机制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培训工程,需要不断的知识更新,这就必须要有一套长效的培训管理和保障机制。现阶段,从省到市再到县每年都有制定农业培训整体规划和实施计划,虽然培训项目的名称不同,但仍会出现组织投入重复、盲目和浪费的现象。

3.3 培训模式陈旧单一

现行的培训模式在过去几年的培训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新常态下,显然行政命令式和灌输式授课培训已无法适应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实地考察所占授课比例过低,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直观效应不够,参训人员的观念转变速度必然受到影响。外聘的省外授课专家存在曲高和寡或不因地制宜的现象。比如,2014年农机专业高级班培训的授课专家在讲授课程时为大连地区的学员们讲解棉花收割机的应用,就脱离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4 建议

4.1 提高认识,重视培训

新常态下加强“三农”工作就离不开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是将“三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途径,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基层政府领导要重视知识更新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培训文件要求,切实做好组织、跟进和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明确自身的公益性职责,摒弃偏见,积极主动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户服务,体现人生价值。

4.2 规范培训管理,促进培训健康发展

进一步优化培训管理机制,根据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结合以往的经验,大力建立和完善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度。科学制定培训规划,要深入调研,走进田间地头,切实了解大连市农产品地区特色,调查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弄清广大农民对“三新”实际需求。根据调研内容制定培训规划,为“三新”的顺利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创新培训新模式,提高培训效率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3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转变农业系统干部作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四分之一工程部署和市农业局关于开展“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动员全区农业系统技术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为重点,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宣讲惠民政策,指导农民科学生产的科技服务行动,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利用4月至11月共8个月时间,全区农业系统技术干部积极投入到全市农业系统“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中去,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突出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局班子成员带领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技术干部分包*镇、*乡、*乡、*乡、*乡、*办,并组织*名技术干部深入各乡镇分包所有村,力求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

二、任务目标

每位局班子成员都要建立一个基层联系点。每名技术骨干每人至少抓一个示范点,建立一个联系村,讲五堂技术课,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保证生产关键季节在生产现场或技术指导畅通,全年累计下乡时间不少于50天。包村技术人员,每人要确定2-3个重点村,确保村村有联系技术指导人员和干部,对接受指导的农户做到“三个一”服务,即每户一人接受培训,每户发放一份技术资料,每户接受一次技术咨询,全年累计下乡时间不少于100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要做到每村一期培训班,每户一张技术明白纸,每村培养1个示范户,每村有1块示范田。全区共举办300期培训班,培养600个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要在6月底前完成,7月份市局将组织验收。通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使每个重点作物或产品都有相应的技术服务方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每名下乡干部和科技人员要至少解决一项生产技术难题或培养一个典型样板,力争使全区基层农技人员普训一遍,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1/3以上的农户得到技术指导。

三、责任分工

全区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实行行政逐级负责制和技术首席专家负责制,采取“分级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一包到底”的办法。局科教科具体负责行动的部署、组织实施、检查督导、总结宣传等工作,因地制宜制定行动方案,明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注意加强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局土肥站具体负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检查督导和总结宣传,对工作进展情况、经验、问题每星期收一次汇报,每周五通报。

局技术骨干负责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培训区、乡两级技术人员,为区、乡两级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重点做好示范点建设,分类技术指导,编写通俗易懂的技术资料,开展对乡镇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的培训与指导,并配合省厅百名专家、市农业局技术专家开展工作。包村农业干部重点围绕建设示范样点、政策宣讲、科技培训、信息服务等,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四、行动内容及方式

局属有关单位要结合各自业务工作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培训重点,因地制宜确定服务内容。重点搞好以下服务:

(一)提出技术方案。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管理技术方案或解决对策。

(二)实施现场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园区等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技术会商、超前技术指导,因时、因地、因户指导农民、种植大户具体落实技术措施。通过发放科技明白纸、口传面授、专家咨询、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和影像播放等形式,进村入户传授技术,宣传政策,提高专业技能。

(三)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草害等灾害,提早制订防灾应急预案,指导农民落实有关防灾减灾措施。

(四)开展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高产创建、植物病虫害防控等项目,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开展普及性培训。在关键农时季节,在集中产区,举办各种专题技术讲座,在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棚室现场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民的管理技能和种植水平。

(五)宣讲惠农政策,确保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属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锻炼队伍、转变作风的一项有效途径。为搞好这次行动,局里成立了由局长英彦青任组长、党组书记刘广武、副局长杜风亭任副组长的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领导小组,成员有局科教科、办公室、综合科、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科教科。

(二)创新工作机制。这次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受众面大,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基层群众期盼程度高,局属有关单位要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创新行动机制,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努力建立科技下乡服务的长效机制。为使行动扎实有效,区农牧局成立了由市局专家和6名技术骨干组成的解疑小组,会商答疑农业技术难题,制定解决方案。

(三)强化督导调度。局科教科要建立下基层服务工作台帐,对参与行动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干部,要明确具体任务和服务地点,做到人人有任务、事事有着落。要加强对行动的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行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参加行动的专家、农业科技人员和干部名单进行公示。并不定期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导,并予每月14日进行通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进展情况每周四上报市土肥管理站。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有关渠道,加强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的宣传,特别要大力宣传服务在生产一线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和成功做法。局行动办公室要加强对行动宣传的组织和协调,及时将各乡镇活动开展情况向市局进行反馈,对行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先进经验以及好做法进行通报和交流。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4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定西地委关于在全区农村全面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意见》(定地委发[]18号文件)精神,县委决定结合我县实际,在全县农村已实施“双富创业工程”、“双培富民工程”和“双强”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现就开展这项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重要意义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正处于由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过渡,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建设步伐,是我县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全县农村全面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小康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以“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广大共产党员积极投身建设小康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带头脱贫致富,带头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发展农村先进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引导有文化、有致富本领、有政治觉悟的致富能人和产业化经营带头人加入党组织,有利于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丰富和拓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领域,把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融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小康新农村的实践中,有利于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探索和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把党的建设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功能,提高党组织领导农村小康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总之,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形式,是农村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从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双培双带”工程,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这一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实践党的先进性,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是新时期全县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加快发展上,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真正体现抓发展、促发展的要求。

二是抓住核心,体现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带头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小康新农村作贡献。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核心问题,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各乡镇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农村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必须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要按照“三沿”区(沿城、沿川、沿路)、浅山区及塬坪区、深山区及石山区三种条件不同的类型,实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要注重实效,狠抓落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四是坚持整体推进,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全面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目标要求

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近期目标:到*年,实现“467”目标(在全县第四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实施期间,达到六个70%),即把70%以上的贫困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人,把70%以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70%以上的村干部培养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新发展的农民党员中70%以上为致富能人,70%以上的村党(总)支部达到“五好示范村党(总)支部”标准,70%以上的乡镇党委成为“六好红旗乡镇党委”。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在带领群众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建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保证功能得到充分体现,民主法制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半以上的“三沿”地区率先实现初级型小康。

远期目标:到2025年,实现“三个所有”,即把所有的共产党员培养成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头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头人中的所有先进分子培养成共产党员,把所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广大群众不断进步的坚强战斗堡垒。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开始总体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近期工作的具体要求: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总链条、总抓手,创新党建工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乡镇、村两级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每年创建40个“五好示范村党(总)支部”、2个“六好红旗乡镇党委”、1个“六好明星乡镇党委”。加大对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四年内所有村都要建起设施齐全、功能配套、地域适中、标准较高的党员群众活动阵地,100%的村配齐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和电话。要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所有村年纯收入都要达到万元以上。加大在青年农民和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文化程度偏低、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和年龄相对偏高的“三低一高”问题,切实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利益的先进群体。

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当地的优势资源为基础,组织和带领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大户和运销加工企业,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扶持发展各种专业协会,进一步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切实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有80%的党员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致富的党员农户,要帮带2—3户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培养一批党员致富能人和优秀基层干部。要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与“全县800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加大培训乡村干部、党员、致富能人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力度,通过强化培训、具体指导、政策扶持,到*年,在每个乡镇培养100名左右党员致富明星户、50名左右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头人,使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有1名大专或中专学历的干部,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知识结构有一个根本的改善。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造就一批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的农村党员骨干和基层干部。

催生一批小康乡镇、小康村和小康农户。要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以广大共产党员和致富能人为骨干,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小康乡村建设进程,按照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一起抓,建设一批初级型小康乡镇、小康村和小康农户,并积极创造条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措施办法

1、搞好思想发动。各乡镇党委和各村党支部要通过制作宣传牌、刷写墙头标语、办黑板报以及组织学习讲座、媒体宣传报道、现场观摩交流、实践检验升华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的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和小康社会建设上来。

2、制定规划措施。县上将根据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形成《*县2003—*年及后二十年“双培双带”工程实施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各乡镇党委要研究制定本乡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内容,靠实责任,完善措施,确保这项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前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好组织实施和具体落实。

3、加大培养力度。要把培养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以县、乡党校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主阵地,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要把农民党员和致富能人纳入国家列项支持的“绿证工程”、“甘肃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县八百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程”的培训对象,采取集中培训学习、组织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积极引导致富能人把个人富裕同广大群众共同富裕联系起来,在觉悟上提高,政治上进步。各乡镇和财政、扶贫等部门每年要按规定预算列支培训经费,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扶持指导。要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同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扶贫开发项目结合起来,采取项目带动农户、公司带动农户、市场带动农户、基地带动农户、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带动农户、争取外援带动农户、劳务输出带动农户等多种形式,为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创造条件。要结合扶贫开发工作,认真实施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参与式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整村推进战略。各乡镇、各村要调查摸员农户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档立卡、责任到人,选择一批有示范带动能力的党员户,帮助确定生产经营项目,重点扶持指导,协调解决技术、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财政和扶贫等部门,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积极安排扶贫资金和小额信贷,扶持党员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致富能人领办、创办产业化经营龙头项目。

5、抓好典型示范。最近,地区从地直单位县(处)级后备干部中选派了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我县“双培双带”工程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整村推进项目示范点挂职。每个乡镇要至少各确定1个示范点,由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每个村原则上也要有示范项目。各乡镇党委、各村党支部要积极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要继续完善县上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制度,加大对“双培双带”工程示范点的培育指导力度。共青团、妇联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党建带团建、带妇建的要求,积极参与“双培双带”工程。对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共产党员和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树立样板,努力营造共产党员带头致富、致富能人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小康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对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要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和有效载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各乡镇都要成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分管副书记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制定规划、统筹协调和检查指导。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十三五”规划、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一、指导思想

全市供销社系统要坚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发展思路,着力改革强社、服务立社、夯基建社、以企兴社、从严治社,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加快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目标任务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保持在X %以上,即:销售总额、购进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X%以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汇总利润、社会贡献总额分别增长X%以上,社有企业销售额和利润额分别增长X%以上,其中市本级社有企业销售、利润增长X%以上。县区“三会制度”建设全面完成,基层组织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三、重点工作 

(一)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各级供销社和社有企业要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做到听指挥、顾大局、守规矩。二是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各县区社、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要结合实际,强化公共场所卫生防疫管理措施,发挥党员突击队作用,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做好干部职工健康排查和个人防护,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三是扎实搞好物资储备和市场供应工作。切实发挥供销社“国家队”作用,强化产销对接工作,做到市场、超市、门店“不关门、不脱销、不涨价”。加强米、面、粮油、蔬菜的储备和供应,为老百姓生活必须品提供保障。增加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储备和供应,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二)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梳理未完成事项。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XX文件明确的目标任务,开展自查自评,全面梳理评估改革推进情况,针对短板和薄弱环节,建立改革任务台账,列出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逐项督促落实,确保全面完成改革目标任务。二是突出阶段性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县级联合社“三会”制度建设,各县区社要全面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通过向上级社汇报和与成员社沟通,强化上级社对成员社社有资产监管职责。按照“管少管好”的要求,进一步创新监管机制,不断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社有企业管理机制。督促指导社有企业制度建设,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严格管理与灵活经营并重的内控机制。密切各级供销社之间的层级联系,做好迎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督查工作。三是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学习借鉴市内外改革试点成果,提炼总结可复制、能做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在面上推广。广泛宣传改革成效和典型经验,为深化综合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三)强化联合社机关行业指导和服务职能。一是明确职能职责。要进一步厘清联合社理事会、监事会、社资委、社有资产管理公司各自职责,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联合社在本级社有企业中出资人职责。二是加强政策协调。积极向上争取推动供销社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发展氛围。三是完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按照“区别具体情况、实行差异管理、科学设置目标、注重结果运用”的原则,完善上级社对成员社考核办法,强化上级社对成员社的服务意识,规范成员社对上级社的评价办法。

(四)努力发挥社有企业经营服务支撑作用。一是突出主营业务。围绕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日用消费品、农村电子商务等供销社系统主营业务,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二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各级社有企业要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X“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找准切入点,在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与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紧密联结,向下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经济联合体。三是广泛开展联合合作。采取对内整合、对外联合等方式加强系统内外合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资本,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社有企业。加大“开放办社”力度,本着“自愿、规范”原则,积极主动吸纳涉农骨干企业成为供销社成员社,扩大服务三农“国家队”队伍,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努力构建和完善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四是努力提升社有企业实力。各县区要力争培育壮大一个年销售额X万元以上的全资或控股企业,其所有者权益等主要经济指标要增长X%以上,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同时,要有效防范和化解社有企业风险。

(五)加快补齐基层组织建设短板。一是坚持分类施策发展基层供销社。对有一定实力的基层社要不断完善提升服务能力,增强自身实力,再创建一批全国基层社标杆社;对自身实力较弱的基层社要通过完善功能、吸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上级社有企业带动等方式促进发展,市社将制定标准并下达任务提升一批基层社;对行政区划调整后没有基层供销社的乡镇,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采取开放办社等多种形式新建一批基层供销社,力争基层供销社乡镇全覆盖。同时,要鼓励支持在中心村发展一批村级供销社。要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属性,广泛吸纳小农户、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基层社。要强化与农民的联合与合作,推动基层供销社逐步办成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二是积极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支持壮大一批专业合作社建成市级以上示范社,要积极组织社有企业和农村致富能手规范发展一批能体现农民社员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时,按规定进一步清理名存实亡的“空壳社”。三是完善社区综合服务社。开展四星级以上综合服务社评定工作,增加建成数量,努力实现三星级以上综合服务社行政村全覆盖。四是稳步推进 “三社”融合发展。鼓励各县区探索试点,极推动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三社”融合,以“三社”融合带动村级基层社建设。

(六)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丰富服务内容。在全市系统近年来初步构建 “X”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和举措,顺应农业生产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服务内容。二是强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各自优势,做到上、下相互补充,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三是突出服务重点。狠抓农业生产服务,大力开展土地托管、农技服务、供销云会计服务、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等业务,今年土地托管面积要在2019年的基础上新增X%以上。

(七)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一是继续加快销售网点建设。供销社系统的经营服务网点要开展农产品销售,努力健全供销社农产品销售网络体系,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烘干和冷链设施,促进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产品对接。二是搭建流通服务综合平台。依托供销社实体网点,整合社会物流,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流通服务综合平台,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让优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三是继续做好消费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大申报、认定、使用“X扶贫”集体商标标识力度,构建持续稳定的扶贫农产品“八进”销售渠道,开展“以购代捐”等活动,建立X优质特色农产品名录,加大“XX”“XX”品牌宣传和运营力度。

(八)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发挥供销社优势。制定出台《X市供销社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在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贫困村经营服务网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统筹整合乡村物流、营运“X扶贫”集体商标、完善扶贫产品销售体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部署,组织企业、专合社加大扶贫农产品销售力度。二是认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四不摘”要求,认真落实帮扶责任,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做好宣传和考核验收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三是继续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围绕“X”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领办力度,引领、带动和指导小农户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和流通销售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九)切实抓好项目投资。一是精心谋划储备项目。全系统项目储备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围绕乡村振兴、XX经济圈、“十四五”规划等国家战略规划,谋划包装农业社会化服务、现代流通体系、农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全系统项目储备总额不低于X亿元。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支持投资方向,及时与主管部门和发改、农业、商务等部门汇报协调沟通,主动承接符合条件的相关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系统招商引资较去年增长X%以上。三是认真实施项目。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对在建项目要加快进度,尽早投入使用;对有意向和已签约的项目要跟踪督促,争取尽早落地。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四、保障措施

(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党建各项工作,加强党组织对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压实、层层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建强各级党组织,配齐党组织班子,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强化理论学习,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员培训提能,加强企业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驰而不息抓好作风纪律建设。

 (二)精准开展督查督办。进一步完善工作督查考核机制,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全国总社、省社、市社的工作安排部署,采取不同方式统筹开展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

(三)完善领导联系制度。要按照“讲求实效、研究方法、注重基层、解决问题”的要求,区分基层工作、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和重点企业,明确联系指导工作的重点,完善相关联系制度。

(四)统筹抓好其他各项工作。切实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抓好审计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扎实抓好安全生产。认真抓好会计统计基础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准确,数据真实,上报及时。持之以恒抓好行政效能建设。统筹抓好信访稳定、依法治市、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6

中共县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

***县位于广西北部,东面与永福、临桂等县接壤,南面与柳城、鹿寨等县毗邻,西面与融水县相邻,北面与三江、龙胜县交界。全县总面积2905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6乡,137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33.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6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51%。耕地面积3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全县设17个党(工)委,65个党总支部,593个党支部,31个党小组,12476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7741名,占全县党员的62.05%;女党员2910名,占党员总数的23.32%;少数民族党员5321名,占党员总数的42.65%;35岁及以下的党员2366名,占党员总数的18.96%;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862名,占党员总数的22.94%。

***县以“抓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抓发展经济促进党的建设”的“双抓双促”工程为载体,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现将***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我县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今年以来我们制定了下发了***县“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1+3文件”(即:《***县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县关于村级基层组织建设2012—2014年工作规划》、《***县关于村级党组织“创星升级”活动的实施方案(试行)》、《***县关于建设“强优和谐”企业创建“企业党建示范带”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了***县2012-2014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一)开展“千名干部入乡驻村”活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扶贫解困明显推进、乡村环境明显改善、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县开展了“千名干部入乡驻村”活动,全县共1551名干部深入村屯、深入群众开展工作。

一是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村活动。***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法院、检察院主要领导,每人挂点联系一个乡镇、一个贫困村,实施“十个一”工程帮扶贫困村,狠抓贫困村扶贫攻坚工作,着力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以及相对落后的交通道路和农业生产状况,重点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力争形成一村一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二是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选派干部挂点包村。每个贫困村都安排一名以上处级干部、每个行政村都安排一名科级干部挂点包村,每个单位驻村干部都安排联系帮扶一个以上贫困户,负责联系、指导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助农增收。全县共安排37名县处级领导干部、147名科级领导干部、1367名驻村干部指导农民按照“八大增收工程”(即甘蔗扩种提单产促增收工程、金桔优果增效工程、蔬菜产业促增收工程、特色养殖促增收工程、林产业促增收工程、中药材种植促增收工程、新兴产业促增收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促增收工程)实施增收计划,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继续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县今年继续从县乡机关选派279名干部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自4月到岗后,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努力发挥“六大员”作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为农民办好事实事1307件,资助贫困学生51人,落实项目资金1400多万元,举办各种培训班463期。

四是选派干部挂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役。今年我县选派20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进一步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扶贫攻坚、争先创优,在实干中接地气、增底气、出力气、长才气,更好的联系服务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加快创建柳州市副中心城市步伐,推动***科学发展。据统计,驻村工作开展以来,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共为驻点村屯办好事实事328件,资助贫困学生59人,落实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举办各种培训班151期。

五是开展“多岗锻炼强素质,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实施***县干部挂职锻炼计划,从县直机关、乡镇选派干部到乡镇、县直机关、市直机关交流挂职。活动开展以来,共推荐了1名科级干部到自治区信访局挂职锻炼,3名科级干部到市直机关挂职锻炼,安排4名乡镇科级干部到县信访局挂职,安排20名年轻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挂职锻炼,选派20名年轻优秀干部到乡镇挂职,抽调19名年轻干部到县基层办、党建办、竹木流通治理组参与全县重点中心工作等,进一步提升了年轻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六是开展“十企联十村、服务新农村” 帮扶活动。深入实施“十企联十村、服务新农村”主题活动,华海木业公司、万德七星水泥公司等10个企业与板榄镇东岭村、大将镇板茂村等10个行政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开展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育文明乡风、共助农民转移的“五共”活动,积极引导全县非公企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投入15000多元扶持了沙子乡桐木村群众种植中草药,金亿果业公司投资100万元在大将镇东潭村建立起了200多亩无公害金桔科技园。

(二)组织分类定级,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基础工作。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有助于摸清基层党组织底数,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分类定级过程中,我县严格按照“基层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级党(工)委评定”的定级程序,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情况摸准、问题找准、等级定准。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和“五个一”的总体要求,以党组织设置、领导班子、组织制度、经费场所保障、作用发挥、工作业绩、群众评价等七类指标为重点,对全县593个党支部按照好、较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次进行分类定级,其中90分以上的有71个,评为“好”党组织,占总数的12%;80-89分的有219个,评为“较好”党组织,占总数的37%;60-79分的有273个,评为“一般”党组织,占总数的46%;60分以下的有30个,评为“较差”党组织,占总数的5%。

(三)开展村级党组织“创星升级”活动

根据***县“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1+3文件”(即:《***县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县关于村级基层组织建设2012—2014年工作规划》、《***县关于村级党组织“创星升级”活动的实施方案(试行)》、《***县关于建设“强优和谐”企业创建“企业党建示范带”的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在村级党组织中积极开展“创星升级”活动。通过开展自评活动,全县147个村级党组织中有2个党组织自评为四星级党组织,占行政村总数的1.36%;23个党组织自评为三星级党组织,占行政村总数的15.65%;81个党组织自评为二星级党组织,占行政村总数的55.10%;38个党组织自评为一星级党组织,占行政村总数的25.85%;3个党组织自评为无星级党组织,占行政村总数的2.04%。

(四)大力开展党建载体活动,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积极打造南北两条党建示范带,充分发挥示范点带动作用。根据全县纵向地理地形的特点,以及党建示范影响辐射范围的效力,将党建示范带的建设分为南北两条线。南部示范带由大良镇和南村、石门村,浮石镇谏村、隘口村、鹭鹚洲村5个村级党建示范点组成;北部示范带由大将镇东潭村、龙妙村,雅瑶乡章口村、黄金村4个村级党建示范点组成。力争将党建示范点牵引成带,形成纵向贯穿全县的两大示范带,充分发挥示范带在全县南北地域的辐射示范效应,进一步由带成片,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争当典型示范的良好氛围。二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事村办”工作,推动农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今年,我县重点打造雅瑶乡黄金村 “农事村办”服务站,将其建成柳州市级“农事村办”服务站示范点,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事村办”工作,将生产指导、文化娱乐、卫生医疗、法律援助、政务办理、党员服务等功能前移到村屯,推动农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深入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构建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以“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大讨论活动开展为契机,深入开展城乡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今年,共有35个市直单位党组织和112个县直机关单位党组织与147个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以“定方案、选人员、强落实”为抓手,制定工作方案,选派实干人员,强化贯彻落实,创新共建载体,大力推进城乡“结对共建”活动有序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机关党组织为结对共建联系点做好事实事1020余件。四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增强机关党员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全县有51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参加了“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如县地税局党支部提出了“为党旗添彩,为税徽增光”,公路局党支部提出了“建养平安道路,当好保畅先锋”等口号,树立党组织品牌意识。

(五)开展 “科技兴农” 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围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的要求,以增强农村党员科学发展意识和“双带”能力,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进一步加快“五大产业”的发展,在加强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专题专项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全县7741名农村党员进行包括党性教育、实用技能等内容在内不少于20个学时的教育培训,为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六)选派非领导职务干部到企业指导党建工作。今年8月份从县发改局和农业局选派了2名经验丰富的非领导职务干部到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万德七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华海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建公司4个企业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积极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按照全县农业发展规划,突出农业产业发展主线,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支撑,全面推进农民增产增收,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造血”功能。

(一)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抓好“五大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重点发展甘蔗、桑蚕、速丰桉、金桔、中草药等五大支柱产业。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完成甘蔗种植面积12.26万亩,原料蔗进厂33万吨,农民种蔗现金收入增长97%;桑树种植面积5.1万亩,全年养蚕7.5万张,鲜茧总产量3100吨,总产值4960万元;速丰桉种植面积5.16万亩;金桔种植面积5.5万亩,产值8475万元;中草药种植1万亩。在主抓“五大产业”的基础上,全县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如食用菌、小洲头菜、番茄、淮山、沙田柚、葡萄、柑桔、板栗、脐橙等,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培育优势主导产品,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根据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其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甘蔗村、金桔村、葡萄村、头菜村、罗汉果村、桑蚕村、淮山村、桉树村、毛竹村、油茶村等特色示范村,不断加快“一村一品”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重点,强调示范带动效应。2010年,我县把浮石镇鹭鹚洲村作为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把大将镇大潭屯作为乡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根据试点村屯的地理优势、农业产业资源等,充分贯彻落实全县“5+1”工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科学发展观,将新农村建设与“城乡清洁工程”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惠农的同时富农。在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对大潭屯进行了路口凉亭、竹林观光道、码头、篮球场排水沟、龙妙村委办公楼维修等项目建设;对鹭鹚洲村投资了27万元用于鹭鹚洲农耕陈列室项目建设以及***县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附属楼2.5亩的土地征地工作,投资60万元的综合楼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正在施工中。随着鹭鹚洲村及大潭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整个试点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递增。同时,试点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广大群众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农村业余文艺队,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7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今天,我们召开“天津市农村基层团建活动月暨百面团旗千村行推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各农业区县团委书记,部分乡镇团委和村团支部书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团支部书记以及团市委机关各部室的负责同志。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团中央的要求,对我市农村基层团建活动月和百面团旗千村行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全面推进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促进我市农村共青团工作整体活跃,为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刚才,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称号的先进基层团组织与我市的44个农村基层团组织结成了帮扶对子,宝坻团区委等5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津南区八里台镇团委等8个单位的材料进行了会议交流,他们结合各自实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市农村基层团组织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团建工作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了“党建带团建”,比如宝坻区新开口镇抓住村级党组织换届的有利契机对全镇22个行政村团支部进行集中换届选举的做法、北辰区宜兴埠镇确立的与党委工作“三同”的做法,都是在推动党建过程中实现了团建工作的上水平;二是结合实际有创新,比如西青区张家窝镇争创“党团模范岗”的做法、蓟县下营镇常州村把开发旅游事业与青年创业相结合的做法,把自身特点转化为了团建工作的生长点和创新点;三是把经验做法形成了制度,这些单位大到一个区、小到一个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抓工作总结经验、有经验建立制度”,用制度保证了团建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应该讲,他们的做法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借鉴。从2002年我市召开农村青年工作会议以来,全市各级农村团组织以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线,以城乡互动为途径,以“三争三创”、“百面团旗飘扬”活动为载体,通过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农村青年素质培训计划、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建立城乡青年中心、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等,在对团员青年进行有效覆盖方面有了新进展,在提高农村青年综合素质、增强致富本领方面有了新举措,在健全基层团建工作机制方面有了新成效,我市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安排部署,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首次提出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一系列最新的重要思想观点,需要包括各级团组织在内的全党、全社会认真学习领会,并加以贯彻执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前一阶段,我们在全市各级团组织中开展了“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这是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农村基层团建活动月和百面团旗千村行活动、推进“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与“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相辅相成,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夯实农村团建基础,发挥农村团建工作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组织保证作用、人才支持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借此机会,我代表团市委书记办公会就开展好这两项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农村基层团建活动月和百面团旗千村行活动的目标任务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一直是全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我们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虽然在加强农村基层团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与任务相比、与广大农村青年的期望与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基层团组织整体工作水平不高,个别团组织还有松散涣散、软弱无力的现象,基层团组织对农村青年的有效覆盖还不到位,教育活动经费、资源相对短缺,农村基层团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共青团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及我市村级党组织的圆满换届都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主要包括农民的合作经济、农业机械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农村人力资本建设、新农村建设投资主体、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提高、农民增收新机制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农业主管部门的合格服务等十大难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在这些问题当中,共青团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要以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为主线,以夯实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基础为关键,力求有组织地去做、有目的地去做、有规则地去做;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作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连接点,以高认识保证工作高标准,以高标准促进工作高水平。

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团市委决定从今年10月份到年底开展农村基层团建活动月和百面团旗千村行活动。这两项活动是“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的重要工作项目,各区、县团委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力求通过开展这两项活动实现我市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的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具体讲,要抓好以下三项活动:

一是要抓好“千村建设”和“千村示范”活动。针对我市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不平衡的状况,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千村建设”,以创建“五有”团支部为目标,认真剖析原因、查找根源、寻求对策,集中抓好软弱涣散团组织的治理整顿工作;一手抓“千村示范”,对团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农村基层团组织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系统总结,予以宣传推广。各区、县团委要认真组织实施好这两项重点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真正使团建基础薄弱的农村基层团组织得到改善和加强,推动本地区农村基层团建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是要抓好“万堂团课”和“万对帮扶”活动。对农村基层团建工作要形成全团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一方面,各级团干部要深入基层,主动改进团课的内容和方法,为团员青年讲解团的相关知识和重点工作,让农村青年找到团组织、信赖团组织、依靠团组织;另一方面,要优化配置团内资源,统筹整合城乡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结对帮扶,努力在“务实、互助、有效”上下功夫,在为农村基层团组织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同时,达到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要抓好“百面团旗千村行”活动。充分发挥百面团旗优秀团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各级“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辐射力和影响力。要通过开展“百面团旗千村行”活动,把我市农村基层团建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宣传出来、把服务农村青年的好事和实事干起来、把共青团组织的形象在农村青年中真正树起来,努力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凝聚团员青年的坚强堡垒。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我市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

实施“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是共青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决定,是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重点项目,目的就是要全方位地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农村团员和团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共青团工作载体和品牌项目建设以及经费、阵地、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乡镇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农村共青团工作网络,努力使农村基层团组织实现“五个有”的基本目标。“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各项具体工作项目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并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根本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团建”是推进团的基层建设的根本保证,要紧紧依靠党组织的领导,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基层形成规范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之中,把农村基层团建纳入到农村基层党建的总体格局,不断优化团建环境。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团建工作,既要为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提供服务,更要为党赢得青年、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青年中的执政基础。

2、核心是加强组织建设。实现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把团员青年吸引、凝聚在团组织周围,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传统的农村团组织主要是依照行政区划而实行的乡镇、行政村两级设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团员青年跨地域、跨行业的流动日趋活跃,如何确保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要按照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力量的原则,使农村基层团的组织体系与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以及团员青年分布情况相适应,通过推行“校村联建”、“企村联建”、“村村联建”,合理调整农村基层团组织的设置方式和运行机制;通过加强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团组织联系团员青年的新型纽带,达到对农村青年的有效覆盖。

3、关键是提高服务能力。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年的能力。要切实把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放到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整合团内资源,通过开展“一助一”结对帮扶等活动,在组织建设、工作制度、重点活动和致富项目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使农村基层团组织能够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团的领导机关抓基层团组织联系点工作,在推进“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过程中,团市委机关和各区县局级团委都要适当增加结对的数量,把“抓调研、抓活动、抓服务、抓典型、抓机制”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4、基础是强化制度建设。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基层共青团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活动、轻制度的倾向。由此而出现的情况就是,一些基层团组织工作制度不规范、不健全,或是有章不循;部分基层团干部抓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乏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制度建设,重在规范、落实和创新,要在完善已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基层团组织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要抓好农村基层团委工作规范和农村团支部工作规范的推广使用工作,抓好四个增强共青团员意识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团员和团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制度、团内民主制度、基层团建考核和评比表彰制度等,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5、重点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加强团员队伍建设方面,要积极探索健全增强农村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做好农村团员的经常性教育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农村团员发展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当前,还要针对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需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万名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在宣传招生、教学实践、推荐上岗等环节多思考、多实践,努力探索这种培训的新模式。在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针对农村基层团干部年龄老化、知识层次偏低、多为兼职、主要精力无法放在共青团工作上等问题,以实施农村团干部专项培训计划为重点,以落实“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工作为途径,配齐配强农村基层团干部,选好农村基层团组织带头人,通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健全机制,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我市农村基层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要坚持和完善抓农村基层团建的责任制。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各级团的领导机关都责无旁贷。要坚持和完善抓农村基层团建的责任制,各级团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提高认识,摆上位置,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在具体抓落实过程中,要把农村基层团建工作与“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结合起来,与过去已经做的和现在正在做的工作项目结合起来,着力在结合、提高和深化上下功夫,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农村基层团建月和百面团旗千村行活动,切实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水平、营造氛围的目的。

第二,要形成齐抓共管农村基层团建的整体合力。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原因和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农村基层团组织面临很多现实困难,有些问题单纯依靠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因此,青工、青农、城区、学校、宣传等团的各条战线都要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市各行各业的基层团组织都要增强全局观念,在“三支一扶”大学,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生志愿者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工作、农村团建结对帮扶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将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适当向农村基层团组织延伸,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使农村基层团组织在组织设置、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规范化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第三,要深入到农村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跟踪督查、总结经验。这是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取得实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各级团干部都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主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研究实际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对于农村基层的薄弱环节,要坚决沉下去,一个村一个村的去建,一个支部一个支部的去整顿提高。要克服短期行为,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同时,还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推动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对于基层因地制宜创造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要帮助他们认真总结提炼,努力把天津团抓农村基层团建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推广出去。

同志们,党的十六,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关键是农村,这使得加强农村基层团建工作成为了一项事关全局、意义深远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运转有序、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坚强集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继续做出共青团应有的贡献!

基层农业工作总结篇8

创建区域农技站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陇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全县辖10镇5乡,240个行政村,人口25万,土地总面积2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口密度103.7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之后,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指导工作,我县针对乡镇农技站力量薄弱的实际,在加强县级农技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尝试区域站的基层农技机构设置模式,先后创建区域性农技站7个,以此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服务网络,使全县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建立区域农技站,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路

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农技体系建设,我县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健全完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19个乡镇农技站,但因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当时成立的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一人一站,人、财、物三权归乡镇政府,农技人员常被当地政府派搞其他工作,难以顾暇农技推广事业,工作不独立,技术服务乏力。针对此种情况,1988年以来,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们充分利用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建设、粮食自给项目、商品粮基地项目、旱作农业项目以及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集中财力,高起点、高标准建站原则,依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农业区域分布特点,经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在我县西部深山区、南北部浅山区、千河沿线川塬区等不同自然区域,相继建立7个跨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下区域性农技站,每站占地面积2-3亩。区域农技站建设总投资78万元,建有办公楼、营业房、仓库及其他附属建筑,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并配有恒温箱、天平、土壤水分速测仪等简易检测仪器设备57台套,价值16万元。每站配备工作人员3-4名,区域性农技站人、财、物"三权"由县农技中心直接管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有"基层农技站,已成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员配置上,按照区域农业经济特点,从县农技中心在岗人员中抽调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22人,配备区域农技站。22人中,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7人,技术员5人,技术工人8名。区域农技站自建立以来,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宗旨,以技物配套服务为手段,以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积极参与实施重大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区域农技站由于"三权"归县农技中心,保证了基层农技站国有资产不流失,管理不脱节,业务工作能正常顺利开展,充分弥补了因乡镇农技站管理体制不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多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农技站在新技术引进及产前、前中、产后服务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农情监测、新技术示范、农民培训、田间指导等主要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大都由区域站完成,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一种新的农技服务模式。

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区域农技站的基层网络优势

区域性农技站是县农技中心下设的基层派出机构,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站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着重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实行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技物配套服务相结合的"一站两制"。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业务工作按照县农技中心的总体推广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域农技站,并将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硬性指标任务下达各站,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也首先安排在区域站实施。技物配套服务按各区域站实际状况及地域优势,确定合理的经营任务和利润指标,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也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三是严格检查考核。县农技中心对各区域站和工作人员制定了翔实的考评考核办法,依照目标责任书,逐项量化考核打分,并将平时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人事聘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实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即由县中心招聘区域农技站负责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再由区域站负责人招聘各站工作人员。

区域性农技站作为县级技术推广机构与乡镇农技站联系的纽带,在完成县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对辖区乡镇农技站的技术推广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组织乡镇农技站,协调与乡镇的关系,并参与实施辖区乡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宣传培训工作。近年来,全县"三田"建设、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平衡施肥、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等主要技术推广工作都以区域站为主导力量组织完成。

区域性农技站实行"一站两制"的运行机制,在目前财政困难,推广经费不能保证的情况下,通过技物配套服务,来弥补经费不足,促进了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县温水区域农技站在黄姜引进示范推广中,所需的技术培训、资料发放、示范推广等经费都来自经营服务创收,使黄姜生产成为温水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被誉为陇县黄姜生产第一镇,有过辉煌的一页。

三、区域性农技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实行"一站两制",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相结合,使得各站注重追求经营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二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力量薄弱。7个区域农技站共有农技人员22人,其中非专业技术人员8人,占总人数的36.4%。三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新技术成果引进、试验、示范难以深入开展。县财政只保人头工资,各区域站的水电费、办公费等正常开支费用通过技物配套服务只能勉强维持,工作人员的下乡补助、各种津贴等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四是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及通信设施。五是技物配套服务上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效益比较差。

四、区域农技站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对策

上一篇: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