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59

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

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电客列车司机;心理;对策

中图法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道路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高效、快捷、准时、便利的特点,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并快速融入到大众生活中。

轨道交通电客列车司机作为列车的直接驾驶者与监护者,肩负责任重大。作为驾驶地铁列车的电客列车司机,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铁的安全运营。因此,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越来越重视轨道交通电客列车司机心理问题。

1轨道交通电客列车司机心理问题的产生

城市轨道交通电客列车司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结合昆明地铁现场实际及分析,昆明地铁司机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产生。

(1)工作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电客列车司机日常工作模式比较单一,分早班、夜班,且工作时间较长,对司机生理、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2)驾驶模式

正常情况下,采用自动驾驶模式,司机不需要操作太多,只需做好设备及运营安全监护;若采用手动驾驶模式,则会发生晚点、冲标等,甚至可能越站通过,给司机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

(3)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对于司机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一大挑战。面对突发事件,司机会紧张、焦虑,同时会考虑因处置不当被考核、通报等,心理压力加大。

(4)其他

司机年龄普遍偏小,且第一学历大多为专科,思想不够成熟,遇到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家庭矛盾等也会对司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地铁线路的增加、运营时间的增长、客流的加大等,均会给司机带来一定的压力。

2轨道交通电客列车司机存在心理问题分类

通过与电客列车司机交流,结合现场实际,对司机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汇总,主要有以下几类。

(1)健康稳定型

大多数司机心态较好,能够坦然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这类司机能够积极学习岗位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在提高职业化、专业化的同时,保证地铁安全运营。同时,此类司机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喜好,以转移注意力或排解心理压力。

(2)焦虑型

焦虑感是一种负面情绪的体现,一个人一旦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心理压力增高,就会对工作效率、安全生产产生影响。一般情况,电客列车单边驾驶时间较长,且多数情况为一人单独驾驶,心态调整不好就会有孤独感,加上遇突况,应急处置不得当、不及时,心理负担加大。

(3)忧伤型

性格孤僻的司机比较容易忧伤,内心的忧愁不能及时排出,面对不好的事情,自身会扩大不良影响程度及范围,特别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可能影响周围员工。

(4)抱怨型

抱怨型司机往往为经常遭遇挫折者,面对问题更倾向于把原因推向其他人或其他事物,并伴随自我逃避和指责他人。这类司机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不是自我应该怎么做,而是别人该怎么做、别人出了问题。3司机心理问题对策

(1)加大对司机心理咨询、培训,及时排解司机心理问题,不断增强司机抗压及缓压能力。

电客列车司机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相关行业领导的重视,面对司机心理问题,一昧地靠司机自身解决不切实际,这就需要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或方法。目前来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司机进行心理咨询或培训。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师可以从专业角度了解司机心理问题症结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直观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心理培训,针对司机心理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效地沟通、讲解,司机学到解决方法,在后期生活、工作中,能够独自解决一些问题。

(2)电客列车司机主管部门重视司机心理问题研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结合开展过的心理咨询、培训及现场实际,建立一套系统的、规范的、完整的心理咨询体系。

①掌握行业相关岗位心理问题基本情况。

②及时、全面了解电客列车司机存在心理问题。

③根据现场实际,定期对司机员工进行心理咨询,并详细记录存在问题。

④全面、细了解轨道交通电客列车存在心理问题,建立电客列车司机心理问题数据库,分析存在共性及个性问题;同时,根据每次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及时更新数据库。

⑤能够对司机员工心理问题做出正确引导,并解决。

⑥总结之前开展过的心理咨询、培训经验,结合现场员工需求及实际情况,在专业心理培训师的帮助下,逐步完成中心内部心理培训师的培养及员工心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断搭建、完善中心心理咨询体系。

(3)结合现场实际及专业心理培训机构帮助,着重加强电客列车司机内部心理健康讲师的培养。

目前,服务于轨道交通的相关行业不健全,针对地铁电客列车司机岗位的心理培训师也相当匮乏。现有的心理咨询师不具备专业背景,对电客列车司机岗位的需求情况不甚了解,不能结合电客列车司机岗位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详细的指导与培训。

昆明地铁电客列车司机相关岗位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是对心理咨询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较少。基于此,从昆明地铁长远发展考虑,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培训方面的培养,培养公司内部心理培训师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结束语

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篇2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08)

摘要:围绕打造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平台,以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与地铁公司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案例,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从总体设计、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对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作者简介:段渝波(1970—),男,硕士,昆明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昆明市首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 实训基地 开放性 建设要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82-03

一、广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伴随着广西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南宁地铁的开工建设及南宁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广西多所学校开始了城轨运营相关专业的招生与培养工作,截至2016年12月,广西开办城轨运营类专业的高职学校达到8所,中职学校3所。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或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职业综合素质,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对于学生的培训质量影响非常大。鉴于城轨运营类专业的特点,城轨运营类实训基地一般投入都较高,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广西城轨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设备功能单一,难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联动,不能仿真作业现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是一个大“联动机”,涉及车辆、驾驶、供电、调度、车站、施工等多个工种,在实训时,要求能实现各岗位的联动及综合技能的训练。目前,各个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分模块建设,仅仅实现单一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很难实现多功能的综合训练。

第二,功能上落后于企业实际水平,难以与所在区域城轨运营企业的设备水平保持一致。城轨运营技术发展迅速,高技术设备需不断进行更新。即使实训基地建设时设备水平与企业一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后续新线建设时往往又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设备,若实训设备更新不及时,功能上很难与企业保持同一水平。另外,地铁设备制造企业有多家,不同的线路,设备系统不同,信号制式不同,操作功能不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设备功能很难与现场保持同步。

第三,院校间实训设备重复设置,设备利用率较低。由于职业院校间实训基地封闭管理,缺乏沟通与合作,一方面资金来源有限,另一方面还存在实训设备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浪费。

第四,符合实训要求的实训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的暴发性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往往优先选择在企业就业,许多学校很难招到专业教师,而在企业发展良好的员工也多不愿到学校任教,同时本校教师由于教学任务负担重,很难脱产到城轨运营企业深入学习,造成许多学校教师“招不进来,送不出去”。

第五,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建设周期短,建设方案缺乏深入调研,校企合作不深入。当前城轨运营技g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大部分均来源政府财政投入,资金来源单一,校企缺乏深度合作,企业不愿将优质的软硬件资源投入学校。分批次,分阶段的有限的财政投入,多次招投标的限制,很难从总体上建设模拟现场综合联动作业的实训基地。同时财政资金往往有着严格的工期限制,建设周期短,建设方案缺乏深入调研,致使实训基地实训功能与现场相距甚远。

第六,实训项目设计不合理,实训项目的目的性不强。实训项目多简单停留在单项技能的训练上,融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缺乏,未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培养,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存在较大距离。

第七,社会服务能力弱。由于设备、实训项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企业往往不愿意将员工的再培训放在学校,造成所建城轨运营技术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普遍较弱。

第八,实训基地封闭式管理,不利于学生学习与院校间的交流。区内各高职院校的城轨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大部分处于封闭使用状态,均只用于专业教学及教学过程中的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即不对本专业学生开放,也不对本校其他专业学生开放,更不对外校学生开放,致使设备利用率偏低,优质资源难以共享,难以实现优质专业的示范性,也难以实现相关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广西职业院校城轨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亟须改变现状,而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则是突破传统实训基地建设瓶颈的必然选择。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所谓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及院校的全面开放,不仅全方位地为区域内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提供实训服务,还要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师资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同时还要为中小学职业普及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提供相关资源,还要为相关的科研活动开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政校企研的联合驱动能力,切实提高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挖掘资源流动的功能空间,促进区域教育实训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中高职全面协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解决当前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其建设意义如下:

第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实训基地的开放性不仅有利于本校本专业学生技能提高,也有利于非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区内中高职学校的专业实训,城运企业员工培训,各类运营人才的技能鉴定,技能竞赛,企业与学校城轨运营技术科研以及面向小学,中学的专业普及服务。即开放实训基地实现了中职与高职、学校与企业、职教与普教有深度合作。

第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发挥示范特色专业在广西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促进广西中高职学校运营人才的培养质量。如前所述,在广西多所开设城轨类专业的学校中,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铁路特色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均是从零开始建设,既缺少师资,也缺少设备,更缺少有效的实训项目。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对高职院校进行开放性帮扶工作,从而提高广西城轨运营人才培养的培养质量。

第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实训基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政府资金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专业优势,区域布局,培养目标,对建设资金进行系统化管理,优化布置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减少各学校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跟踪城轨技术的发展与城轨实训设备的更新、实训项目的开发,从而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高水平发展。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建设高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时间、空间及相关设备的开放外,还涉及师资观念、人员参与、资金保障、设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校政企三方的通力合作,且以学校为主体,抓好各个方面的建设。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

(一)加强开放性实训基地制度建设。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设备及资金等,同时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也必须经过一定的遴选与认定,因此,如何提高学校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开放性实训基地如何认定、如何运行管理等,都需要由相关制度进行保证。从上海市的建设经验可知,开放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建设。如关于开放性实训基地认定问题,上海市专门颁发《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行为识别手册》,关于开放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上海市制定《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指导意见》等制度,对开放实训进行监控、激励与评价。

由于广西目前尚未进行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可分为二步走。第一步,“基地”可首先试行对校内学生与教师的开放,其次学校可根据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对外校学生、企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科研验证等进行开放,并制定实训基地的使用管理制度。第二步,当广西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时,根据广西的管理制度,对校级实训管理制度进行修改。

(二)加强开放性实训基地管理云平台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的服务对象分散,基地使用频率较高,实训项目及需求多样,因此管理云平台应能根据需要对申请者的申请及时作出安排与审批。除了上述功能,云平台还应明确实训项目清单,清单项目作业指导书,设备维护管理要求,实训师资配备,实训过程要求等一系列规定。管理平台应由实训人员专人管理,根据实训基地使用情况及时对相关申请作出批复。

(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应功能先进,代表当前运营企业的实际水平,能够反映现场作业情况。即“理念上超前于企业、标准上接轨于企业、设施上同步于企业、技能上适应于企业”。基地建设应体现本专业主要岗位群的典型作业技能、主要岗位的职业资格鉴定、企业人员的培训需求等要求。

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而言,需建设站务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值班站长、调车员、车辆段派班员、行车调度员、电客车司机等主要运营岗位实训需要的车站综合实训室,调度实训室,行车值班员实训室,安全技能实训室、模拟驾驶集群等实训室,各实训室应成系列化,联动化,能模拟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作I过程。如客运系统实训,应能实现车站计算机(SC)与现场客运设备,线网控制中心与全线各站SC的联动综合实训。票厅应能模拟各种类型的票务故障综合训练。行车系统应实现车站(LATS)、调度(CATS),司机三者之间各种故障类型的联动综合训练。除联动外,还可实现信号系统故障单机演练,包括LATS与CATS单机演练。列车模拟驾驶单机演练等,即实现基础实训与综合实训的结合。安全实训室除实现应急急救等单项技能的训练外,还应实现火灾报警系统(FAS)、环控系统(BAS)的中心级与车站级的联动综合操作,特别是车站就地级设备操作,应与现场设备保持一致。另外,应及时跟进城轨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城轨运营新设备,从而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师资建设。由于开放基地的同时伴随着师资的开放,因此开放性实训基地师资一般要求具有“双师”素质且理论知识丰富、具有企业基层经历、具备实训与培训指导能力。加强师资建设由此也成为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师资建设,应做到“培”“引”“兼”并重,(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83页)注重制度建设,按“教师名师、技术能手”的要求,进行师资培养与引进。首先,应加强对校内实训教师的培养力度,无论新入职教师还是老教师,学校应从制度设计上为教师提供专业学习,职业实践的机会,经现场考核,达到现场技术能手以上水平后,方可进行相关的实训指导工作。其次,对于“引”进教师的管理,同样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引进的人才专业技能突出。对于特别优秀但是引不到教师队伍里的人才,可考虑聘用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五)加强实训项目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必须与设备发展与企业作业标准更新保持同步,加强实训项目的开发,才能满足现场培训与鉴定的需要。

总之,在广西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由于其在优质资源共享,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示范与引领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必将成为下一步实训室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过程中应系统考虑开放性基地建设项目对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硬件建设,师资建设、实训项目开发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努力克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托“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开放性实训基地,从而充分发挥示范特色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文艳.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研究[J].亚太教育,2015(4)

[2]沈利剑.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J].亚太教育,2016(37)

[3]成忠慧.职教为公能力为本 开放实训开放办学―― 上海职业教育开放性实训中心建设实践意义浅析[J].交通职业教育,2009(5)

[4]马成正.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3(10)

【基金项目】2014年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桂教高教〔2014〕52号);2016高等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桂教办〔2016〕316号)

【作者简介】马成正(1973― ),男,山东日照人,副教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城轨运营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与安全管理。

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轨道交通车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98-0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截至2010年9月,全国已有1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线路总里程约为1184km,全国已有28个城市获得批复建设,在建总里程约1500 km。至2020年,线路规划总里程将达6 100 km,轨道车辆将超过3万辆,急需大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以下简称城轨车辆)方面的技术人才,对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关键能力均有更高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新能力”,为此进一步加强并推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关键能力的内涵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关键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姜大源先生把关键能力称为综合职业能力,即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技能,并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大类予以分解。专业能力是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评价成果的能力;方法能力是个人对家庭、职业和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做出解释、思考和评价并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社会能力是从业者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社会能力可包括交往与合作、塑造自我形象、自我控制、反省、抗挫折、适应变化、组织和执行任务、推销自我、谈判、竞争等能力,也涉及了应归类于方法能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创新能力。

二、城轨企业对毕业生关键能力的要求

经多次深入长春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轻轨)、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客)等企业现场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组织行业专家座谈会,明确了企业对城轨车辆专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要求。城轨车辆专业主要针对车辆乘务员、车辆检修钳工两个岗位,通过调研,企业(管理层)对这两个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以外的综合素质都有要求,特别是由于“轨道交通车辆”的行业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行车安全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精神风貌,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逻辑关系为: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包含招聘录用期、成长发展期)、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要求(包含个人品质、个人能力、职业素质)、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现状的评价、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建议等。经对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汇总分析,企业认为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心理素质不好”、“时间观念不强”、“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欠缺”、“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缺乏团队精神”、“依赖性大,工作缺乏主动”、“应变能力不足”等。将问卷中“企业录用员工时最看重的因素”、“员工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用人单位最关注的高职毕业生的个人品质”等问题的反馈进行分析排序,得到企业认为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关键能力要素如表1。

三、目前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不足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没有注重关键能力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安排。有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关键能力理解为专业核心技术技能,许多教师对关键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仅是学生管理人员和辅导员老师的任务,或是简单认为思想政治和人文类课程即可完成对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要求吗,忽略专业课程教学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活动中于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不够,导致关键能力培养与专业技术教育脱节。

四、城轨车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措施

1.设计真正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体现职业素质与关键能力培养的系统设计,而不能简单的在原有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简单的做加减法。

2.为达到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需要采用更多关注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程教师协同工作,系统设计教学内容,系列呈现建设成果。

3.城轨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有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采取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对学生开展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训练,强化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和语言文字知识与能力。采取军事训练、主题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公益劳动、体育比赛、公益活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人文常识、强化应有的政治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公共安全教育、安全生产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及规范个人言行的能力和责任能力。

4.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全方位贯彻关键能力的培养。目前城轨车辆专业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校内教学集中6~8周、每周16学时(12+4)进行一个学习领域(课程模块)的教学,既符合现场情境,又有助于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贯彻实施以证代考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案,实行以课堂教学为主的2年校内教学,1年以现场实习为主的校外教学。总之是在最大程度模拟现场工作情境下,在实施工作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设计针对工作态度、小组合作、资料收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训练和培养的环节及内容,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技能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强化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加强团队精神、吃苦精神教育。

参考文献:

[1]陶洪彦.试论职业教育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11,(63).

[2]刘丽芳.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5).

[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1.

[4]吉林省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调研报告[R].2011-10.

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双轨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65-02

一、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

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组织文化、创新理念、能力开发、校企合作。

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无界化、处处创新、超前意识、先驱精神、终身学习、精益求精。也就是说学院下面的各个系之间是无界限的,彼此之间可以加强联系,这样就可以提供很多创新的机会,而且学校的专业开设要根据市场要求有一定的超前性,大家都有为了学院发展的先驱精神并且要不断的学习、精益求精使自己变得很强大。

2.创新理念。创新理念:包括“教学工厂”理念、“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综合科技教学”理念、“量身订制”理念、“无界化”理念。这里体现的也是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的核心。

3.能力开发。能力开发:包括系统能力开发、校企合作(科技/开发/创新中心、项目、实习)、教职员能力转向。主要针对职员能力专向培训、与企业合作(项目、实习)等,提升教师的能力。

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指学院与本地和外国企业、学府和政府机构联系/合作,以便于吸取市场发展最新信息,为职员提供专能开发的机会,扩充学院教学与发展资源,为师生提供研发项目,最终为学生提供国内外企业实习、就业的机会。

以上办学特色的核心则是“教学工厂”。

二、“教学工厂”理念

1.“教学工厂”内涵。“教学工厂”理念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而设立的。所谓教学工厂是指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在学校内建立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用于教学的模拟环境。

2.“教学工厂”具体体现。建立教学工厂实际是建立了一个灵活、创新而又富伸缩性的教学系统,并以先进的科技达到“超前培训”,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就基本能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零距离”就业。我们看到,南洋理工大学的工厂,实际上是一个集教学环境、工业项目及经验积累与分享于一体的教学工厂。在科技中心,到处可见现代化的机器、标准的操作和陈列的产品。这个“工厂”保证了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了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又接受了来自“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技能培训。在教学工厂基础上,建立了若干科技中心,进行专业教学活动、企业员工培训、应用项目开发等,从学生项目到工业科研项目都可以在这里完成。实践证明,在“教学工厂”理念下进行的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技能,也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协作,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工作环境里。

三、“双轨系统”教学模式

1.“双轨系统”内涵“双轨系统”的教学是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模式。所谓双轨制教学就是将同一学年中的课程划分成两个相独立、互不干扰的课程组合1和课程组合2,分别在同一学期同时开课,到了第二学期互换对调,以此类推,在三年中都采用这种双轨制教学模式。同一系内的学生在入学时就被相应的分为两组,当其中一组在上学期学习课程组合1课程,下学期学习课程组合2课程时,而另外一组则在上学期学习课程组合2课程,下学期学习课程组合1课程。如图所示。

2.“双轨系统”优势。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好处就是使教学设备、师资和企业得到充分利用,灵活安排课程,使综合效益最大化,随时可以保证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与研究,确保企业项目的完成和企业实习岗位的连续性。另外,这种教学组织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允许后续学期重修,使技能培养得以顺利进行。南洋理工学院的“双轨系统”的开发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企业项目需求,二是学生技能培养。

四、思考与建议

1.正常教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客运组织、行车组织工作,适应轨道运输企业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票务中心、控制中心、停车场等部门从事客运组织、票务管理、接发列车、列车调度指挥及调车工作等职业岗位人员。显而易见我们需要高技能的人才,然而日常教学中我们缺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第三年第一学期会进行正常的课程教学,第二学期会被安排在西安地铁进行顶岗实习并且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常规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我们和企业的联系在一年之中会集中在一起,实习岗位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2.启示。首先我们可以借鉴“教学工厂”的理念。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现在已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让学生完成前两学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其中我们的实训室就相当于南洋理工学院的科技中心,在这个实训中心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实训基地完全将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以真实的设备达到“超前培训”,开发学生最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综合能力。由模拟到模仿,最终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其次我们在第三学年教学时也可以利用南洋理工学院“双轨系统”教学模式。我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由于近几年地铁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校生的人数2002届录取新生达到了500人左右,显而易见如果这些学生都在第三学年到企业去实习将会出现岗位不够学生分配。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毕业的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第一学期可以先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第二学期进行全日制教学;B组学生则第一学期先进行全日制教学,第二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这样安排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全年当中我们都会和企业有紧密的联系而且老师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学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有充足的岗位得到锻炼。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的前景是美好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联系自己所处学校的特征,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用到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蔡锦平,张恒权.NYP++[Z].南洋理工学院:培训讲义,2010.

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篇6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64)

摘 要:针对常州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如何培养出符合轨道交通产业需求的具有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确立了“科学制定培养方案、校内校外实践并重、多学科交融校内外团队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从培养方案设置、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为培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信号与控制;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79-02

收稿日期:2014-11-09

作者简介:屈霞(1968—),女,甘肃张掖人,常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教育研究课题“卓越教学理念及其实践研究”(SCZ131950000V/002)

从2005年开始,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截至2014年,我国获得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已达到37个,高居世界第一。目前,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等9座城市的长三角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总量将达到3383.87公里。未来3年,至少还有10个以上城市将获得批准。也就是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热潮至少要持续10年以上,这将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领域急需大批具有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常州大学为推进立足常州、服务地方的办学实践,在整合现有优质学科资源的基础上,于2013年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开设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以深入培育轨道交通产业新领域人才。逐步确立了“科学制定培养方案、校内校外实践并重、多学科交融校内外团队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需求,从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为培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科学设置培养方案

(一)确立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

从调研各高校尤其是长三角地区高校本专业办学的经验及其目前就业实际形势,确立了培养目标:为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培养掌握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掌握轨道交通系统理论和轨道交通信号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能从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从苏州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看,30—50%的学生进入轨道交通产业,其他出国、考研及其从事通信、自动化控制类岗位占多数。将办学定位为“在宽基础之上重视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即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通信工程、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各种能力,而能力的获得必须有相应完善的课程体系来支撑。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本着为轨道交通行业服务的宗旨,突出轨道交通行业的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实践出发,改变学科导向为专业导向,先从培养专业能力入手,分析所需的专业知识从而确定专业课,由专业课导向专业基础课,再根据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来确定基础课程的内容[1]。

1.专业课程的确定。轨道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在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下,根据自动化学科大类与专业内涵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加强核心专业基础教育,强调综合性和完整性出发,整合出9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课程。确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检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4门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列车运行监控系统原理及应用作为专业选修课,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础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城市轨道通信系统和系统可靠性原理作为专业基础选修课。

2.专业支撑课程的设置。配合轨道专业课程,设置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电机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和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以扩展学生知识面,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

二、实践平台搭建

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以及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依托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好的实践平台要贴近工程实际和科技前沿。

(一)专业能力进阶的校内实验室建设

依据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专业能力提高和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三个层次[2],搭建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和微机连锁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校内的城轨课程课内实验及实训场所。信号基础设备实验室包括轨旁信号控制设备及城轨动车转向架模型等基础设备。城市轨道信号控制实验室分为城市轨道综合监控模块、城市轨道通信模块、城轨信号及列车监控沙盘模块等。城市轨道综合监控模块实时地模拟地铁车站控制、运行,包括车控室IBP一体化工作台及车站级ISCS综合监控工作站二部分。

(二)建立校外实习及实践教育基地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是通过实践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要素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主动到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最新发展技术,进一步与苏州地铁公司、上海申通地铁公司等企业建立实习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制定实习培养方案,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毕业设计,参与真正的轨道信号的检测、诊断与维修等具体的工作。由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及现场学习指导等。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高校教授、企业专家技术讲座

学院聘请了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四方车辆研究所等轨道交通领域专家教授、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开展技术讲座,学生通过现场与专家教授的交流,把握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前沿,拓宽其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多学科交融的团队指导模式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行业相关性很强的专业,涉及到自动化、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学科,培养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指导和城市轨道的实际工程项目研究需要具有学科交融的教学团队的群策群力。

(一)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监督教学

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南车车辆、学校教学校长等校内外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对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方案、日常教学等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跨学科、校内外指导团队的形成

本专业教师全部来自原通信工程系,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80%。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实践生产能力。但由于信控专业具有起点高、发展快、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因此,专业教师都需要到地铁公司参加培训,参与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运营;需要经常性地去企业现场调研,通过调研展开课题研究;吸纳其他相关专业教师,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校内实训课兼职教师,自有实验教师负责助课,共同构成教学指导团队,指导学生校内实践及毕业设计,实现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知识交叉和融合[3]。

(三)课堂项目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潜质

作为实践教育创新的主体,教师需将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自身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即在相关课程授课过程中,结合研究项目进行案例教学,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4],例如对于“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课程,教师可以采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的设计和速度控制器的设计、有轨电车车载控制器的设计、轨旁区域控制器ZC的设计等案例,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相关系统方案。在专业课教学中,尤其要注重让学生掌握仿真工具及软硬件设计方法。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学生应熟练掌握KeilVision软件模拟仿真和Proteus对电路交互式仿真,课后每位学生要动手焊接并调试出一个具有实际功能的作品。在EDA技术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用VHDL语言设计一些基本的通信信号。

(四)将提升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贯穿本科教学

进一步综合各学科优势,搭建和完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软硬件平台,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创新活动中来。以教师科研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各级科技创新项目为实践创新活动板块形成多个学生创新实践团队。鼓励学生申报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

通过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各级创新性实训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校企合作、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各类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激活学生创新潜质。

常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成立为常州市围绕轨道交通产业进行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增添了新的力量。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自2013年招生以来,报考人数位居常州大学前列,学生录取分数高、生源好。2013级学生一年级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93.5%人,六级通过25.8%人,多人获得江苏省数学竞赛二等和三等奖。部分学生已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进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培养了良好的研究习惯和功底。

参考文献:

[1]魏朱宝,刘红.“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2]王海燕.“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

[3]张振海,闵永智,张雁鹏等.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建材科技,2014,(1).

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篇7

【摘 要】随着技工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推进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广州市技师学院汽修专业根据本地区汽车生产、装配、维修及销售等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对接产业布局、行业企业需求办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校企共建、双轨并行”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对接,引企入校、校企结盟、订单培养等方式,实现校企强强联合,实行校企资源优势互补。为实现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汽车产业行业结构升级、优化汽车维修行业水准、做大做强汽车销售和零配件用品企业,培养和输送适用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 广州技工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118-01

一、背景

广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广州市汽车服务业的工作方案》(穗府办〔2014〕2号)中指出“要促进汽车服务业转型升级,引导汽车服务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汽车服务业,打造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因此,必须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广州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汽修专业根据本地区汽车生产、装配、维修及销售等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对接产业布局、行业企业需求办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校企共建、双轨并行”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共建,双轨并行”涵义

我校汽修专业依托产业办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共建了“五大平台”,降低了办学成本,提高了人才质量。这五大平台包括基地平台、师资平台、教学平台、评价平台和信息平台。“双轨并行”是指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双主体分别是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两条轨道。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

1.校企共建“五平台”。

(1)构建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校企共管基地平台。将企业引入校园,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同投资,通过新建、分解、重组、充实相结合,组建一批兼具学生实训、产教一体的 “校中厂”,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展项目引导的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同时,积极探讨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实训基地技术含量,逐步形成内外结合、功能互补的实训基地网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建立基于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的“双师”平台。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公司入驻校内实训中心,采用“走出去,引进来”,逐步从企业中引进专业基础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同时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开展为企业员工学历进修和培训,借助企业设备与技术优势建立“大师工作室”,大力培养省级或部级教学名师。逐步形成了一支德能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队伍。

(3)构建一体化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平台。在校内主要完成“三阶段式”课程教学,由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完成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的课程教学,在校外完成“三岗式”实践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引入行业和企业的工作岗位标准,按照“毕业即能上岗”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课程建设,融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合作共建省级和部级精品课程。

(4)建立伴随学生学习、实践及成长的评价平台。实现校企共评,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学过程及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督导和评价。学校与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进行评价,考评合格者由企业给学生颁发实践工作经历证书,力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上实现校企双方零距离对接,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

(5)构建校企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校企合作资源平台系统。校企双方将各自的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中,达到资源共建共享、信息互联互通,从而促进校企合作运行的科学化、网络化、系统化,促进校企合作机制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学校专业介绍、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等相关内容,合作企业提出意见参与制定和修改;企业可通过网络平台人才需求信息、企业合作项目等供学校选择参考和参与。

2.人才培养双轨道。为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汽车维修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技能要求,我们积极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铺好专业人才培养“双轨道”,即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双轨道。

(1)架设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校汽修专业基于学校职业能力养成规律的“三段三岗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段:职业认识阶段、职业培养阶段、职业实践阶段;三岗:识岗、随岗、顶岗),构建了与本地区人才需求相对接的课程体系,架设了“校企共建、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体系。

(2)构建“三阶段”课程新体系。

第一阶段:职业认知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该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选职业的了解和启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展示能力等基本文化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基本职业素养。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以定向性和概括性的知识为主。

第二阶段:职业培养阶段,引入职业资格鉴定的标准,开设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的具体需要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道德素养。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以关联性知识为主。

第三阶段:企业实践阶段,安排学生去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让学生习得职业系统知识,进行职业综合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以企业的生产活动为主。

四、实施效果

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教学资源,构建符合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我校汽修专业创新了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养成规律的“三阶段”课程体系,开发了一批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教材、学材,并在实际教学中运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率达100%,初次就业率超过94%,用人单位满意率100%,部分学生在就业后当上了班组长与技术骨干。

2.打造实训基地,完善教育教学环境。为实现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配套建设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并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基地既是课程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也是教师科研课题来源和产业化基地。

3.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使汽修专业的教师们体验真实工作任务,更好地把工作领域的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专业多次选派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与顶岗实践,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出谋划策,为师生进行实践教学示范。

我校汽修专业“校企共建、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三阶段”课程体系、“三岗式”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从传统的偏重系统理论教学转化为目前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职业认同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解决了原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严重不对称的矛盾,对广州技工校汽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轨道车培训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建设 实践 启示 中国南车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以知识为源泉,以学习为手段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构筑国际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战略路径。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南车”,英文简称缩写CSR)立足成为终身学习的组织,通过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组织学习能力;通过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推动企业创新,进而提升中国南车的核心竞争力。

一、中国南车集团的管理特点

中国南车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是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于2008年8月实现A+H股上市,现有19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员工近9万人。中国南车属于机械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具备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中国南车坚持实施标准化、全员培训、知识管理和价值观提升四项培训原则,推动培训文化与理念的深入变革,引领南车培训体系和学习型企业建设。

二、中国南车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践

1.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企业建设

中国南车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党委关于推进中央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专门文件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安排部署。中国南车把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从集体研讨、学习交流、专题调研、学习通报、学习考核等九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国南车对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五项具体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学以致用;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协同以及建立长效机制。中国南车通过加强分类指导,坚持统筹兼顾,强化检查考核,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和促进学习型企业建设。

2.学习型企业家保障学习型企业建设

2012年前,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先生提出了“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以3元资金消化吸收”的投资理念,重视组织的学习和自主创新,曾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称号。赵小刚兼具技术和工程管理背景,在车辆行业干了30多年,执掌中国南车之后,引进与消化吸收技术所投入费用的比例为1∶3。他在进行对外合作时,一直试图消化技术,扶植自身的基础研发,避免让公司成为全球其他更为先进的企业的装配厂。中国南车现任董事长郑昌泓荣获“2010年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获得了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3.利用网络学习体系为员工学习提供平台

中国南车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员工搭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事业发展空间,保证每名员工与中国南车共享成功。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重视员工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国南车积极建设网络学习体系为员工学习提供平台。2011年,中国南车旗下的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一车间以青年网络学习家园为载体进行精益生产网络培训,将《6S管理实战》、《班组建设与班组长实战》、《工厂全面改善TPM实战》等课程的形象生动的课件上传,员工可以将课件拷贝回家学习;青年网络学习家园还提供了便捷及时的沟通,通过在网上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利用创新工作室推动团队学习

中国南车各子公司注重推动团队学习。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将其压铆车间铆焊一工位作为试点工位,目前已成为车间的精益生产示范工位。铆焊一工位在生产过程中提升团队素养,进行流程优化和管理创新,通过团队学习推行现场目视化管理,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2010年至今共完成精益改善提案42条,参与率达到100%,改善率达到420%。受到公司及车间领导的一致好评,对公司推进精益生产起到了辐射作用。2010年7月,中国南车石家庄公司成立了以全国劳动模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秀峰为技术带头人的“许秀峰工作室”,成为石家庄市总工会命名授牌的首批10家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2010年6月,株洲市正式授牌株机公司设立了以转向架事业部高级技师廖昆为带头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株洲市首批5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公司还荣获市委、市政府联合颁发的“株洲市2010年‘技能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5.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推动组织学习

中国南车培训体系以人才孵化中心、文化传播中心、战略研究中心为定位,不断增强战略人才培育能力,建设并持续优化人力资源胜任力、学习力与创新力保持、提升和储备的平台与机制。中国南车培训体系以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夯实培训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基础。制订了《中国南车培训管理手册》和17个程序(办法、标准)文件,按照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规范中国南车的培训管理。同时依托与e-HR系统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并且通过不断加大培训课程开发建设力度,促进内部培训师队伍培养,逐步建设形成南车特色课程库和内部培训师人才队伍。中国南车提出了人才培训的“5106”行动目标。“5”是着力建设培训管理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体系、培训实施体系、网络学习体系等五大体系平台;“10”是指重点实施职业经理人、接班人、核心管理人才、核心技术人才、核心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战略型人才、新员工、班组长、全员胜任力等十大人才培育专项工程;“6”是指积极落实深化理念变革、细化责任主体、活化培训方式、强化培训管理、聚化资源优势、优化队伍建设等六大保障措施。通过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保证中国南车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推动组织学习。

6.构建国内外学习联盟加强组织间学习

中国南车通过与国内外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联盟,加强组织间学习。中国南车是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创新型企业”,拥有变流技术国家工程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动车组和机车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动车组总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部级研发与实验机构、6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个经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实验中心、6个博士后工作站,并在美国成立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第一个海外工业电力电子研发中心,在英国成立了功率半导体研发中心。“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重大项目研发团队”的组建就是以中国南车四方为牵头单位,联合力学所、铁科院等6家创新主体,汇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家国内一流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2008年2月,科技部、铁道部共同签署《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南车四方成为新一代高速列车的主导研制单位,与21家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学研用联盟;2011年10月,南车四方开展了“精益生产从我做起”精益生产现场学习观摩活动,组织2011年度公司优秀班组的代表、分厂部(室)的部分优秀员工、青年骨干,部分精益生产专兼职管理人员共34人,利用一天时间到海尔集团和青岛港务局生产现场,实地了解现场管理和精益文化建设情况。2011年8月,中国南车株洲所旗下南车时代电气与阿尔斯通电网英国公司以下简称PEA近日签署合作理解备忘录,就开拓全球输配电市场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双方将就国内外市场中的相关项目开展紧密的研发合作,共同致力于提供全球输配电市场功率电子解决方案。

7.利用各种方式推动组织终身学习

中国南车成立了南车大学为员工终身学习提供学习平台。南车大学依托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以“成就南车人梦想,成为世界行业一流企业大学”为发展愿景,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开发系统化课程体系,培育专业化师资队伍,创新培训开发方法技术,建设现代学习发展平台,构建特色人才培训开发体系。南车大学计划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南车独有、涵盖重点领域与专业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一支高水平、能实战、独具鲜明南车特色的卓越内部讲师队伍以及一支认同南车文化、合作密切的高层次专家型外部培训师队伍;完成具有容纳500人同时参训、年培训能力达到10000人以上的校区建设;建立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培训方式多样化;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核心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南车通过各种方式的国内外学习和竞赛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本着“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加快技术消化和转化”的指导思想,组织管理、技术和技能骨干参加香港培训项目,赴美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地区)参加精益生产、工业设计等专题培训。为了推动中国南车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南车实施“南车高级英语人才培训项目”,利用课堂教学、课余学员主动组织英语角、英文辩论赛、英文短剧表演、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等丰富多彩活动以及英语情景商务对话活动提高南车高管的英语应用能力。2010年11月9日,中国南车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赴台湾学习台塑集团管理经验。中国南车还举办中层管理人员企业管理网络培训班开班。2012年,中国南车选取加工中心操作工和机械产品检验工两个职业,成功举办公司第七届职业技能竞赛,表彰了6名“中国南车技术标兵”,12名“中国南车技术能手”,3家单位获得了团体优胜表彰,营造了技能人才勤学习、练技能、求创新、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中国南车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效果

中国南车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带来了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培养了一批学习型精英人才。2011年4月20日,“2010中国轨道交通创新力企业TOP50(RT TOP50)”评价活动榜单,中国南车作为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主力军,凭借在行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及科技创新能力,荣登2010中国轨道交通创新力企业TOP50榜,CRH380A高速动车组荣获2010轨道交通行业十大创新产品奖。2011年9月,“2011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南车位列亚洲企业第73位,中国大陆企业第18位。目前,中国南车以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产品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企业综合实力跨入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前列。仅2010年度,中国南车科学技术奖获奖就达57项。中国南车还培养了一批35岁左右的年轻技术骨干,这批技术精英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机车制造技术。而在未来15-20年南车的技术水平还应处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截至2010年,中国南车工程技术人员已超过1.2万名,拥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领域唯一的一名工程院院士,还有各类高级专家2000余名。中国南车四方公司转向架设计主审虞大联今年43岁,他和研发团队设计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首席制造师周勇,今年42岁,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如今已成长为高速动车组电气调试的工人技术专家。2011年,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中国南车电机公司副总工程师成熹、中国南车戚墅堰公司产品设计部副主任设计师杨勇军和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技术中心经理李希宁等4人获2010年度“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

四、启示

组织学习是一个通过获取和应用知识而获得组织行为持续改进的过程,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实现。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首先需要学习型党组织的带领和学习型企业家的保障,构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学习型企业建设提供思想支持,学习型企业家作为企业精神的载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直觉和科学的分析手段为企业制定明确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将眼光转移到企业外部,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和地位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以学习力带动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其次,应为员工学习提供学习平台和学习机会,构建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再次,重视团队学习在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通过鼓励团队竞争,发挥团队成员间的协同作用,激活团队学习。特别是,明确培训体系的完善对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训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保证组织的学习力。最后,要构建国内外的学习联盟形成全球学习网络,以加强组织间学习,进而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上一篇:房地产项目经营管理范文 下一篇:医保工作开展情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