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2 14:54:55

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

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50-2

0 引言

在构成城市交通的各种运输途径中,轨道运输是不可缺少的高效运输途径。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类型不同,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的特征,也是这一点使得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性很大,但是,由于城市轨道运输的客流量非常大、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高,一旦发生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后果则不可设想。因此,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管理机制成为了现阶段城市交通建设中的一大棘手问题。传统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交通建设的需求,现实的发展给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这些要求,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重要性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1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意义

1.1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促进城市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在没有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约束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城市的轨道运输常常会发生由工作人员的疏忽、乘客约束的不足、设备的故障等原因引起的小型甚至大型事故,每一起事故都会给城市和市民带来惨痛的损失,因此,必须从制度方面入手,加强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的管理,用硬性规定来约束行车人员和乘客,确保城市轨道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能够促进效益的提升

实施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不仅是促进城市轨道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还在于推动其效益的提升。通过建立起有效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条例,能够减小噪音和污染,达到环保的效果;安全性能的提升更能够方便市民的出行。

1.3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实现高质量生产、高标准运输、安息的安全化和设备的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只有实现安全运输,才能考虑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才能提升我国城市轨道运输的现代化进程。

1.4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乘客的安全

乘客出行最重要的因素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性能。城市轨道运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起有效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是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城市拥有高效、规范的交通运行的途径。

2 现阶段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问题

2.1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缺失

城市轨道的建设过程包括前期的设计、规划到中期的施工、建设最后到运营,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而现阶段国内的地铁建设中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严重脱节,急需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进行理顺完善。

2.2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法规是保障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程度的硬性规定,是推动地铁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虽然已有现行的地铁安全管理条例,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进步,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的需求在不断更新,必须不断完善地铁安全管理法规。

2.3 没有形成完整详细的安全标准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具备重大意义。我国现阶段缺少完整又详细的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标准体系,在准备建立该体系前,必须综合考虑地铁行业的现有水平和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大众市民对地铁安全的期望程度。

2.4 城市地铁应急预案的不合理,缺乏定期的危机演练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运输的主要部门,其特殊的运营环境使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和紧迫性大大提高,所以,针对地铁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建成初期就必须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危机演练,制定好完整的、合理的应急措施。但实际上,我国很多城市的地铁应急预案和事故演练并没有得到落实。

2.5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意识的缺失

地铁安全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树立起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意识。我国现阶段各大城市的市民和地铁运营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相关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地铁运输安全的重要性,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强调意识的作用,那么一切都将会是无用之谈。

2.6 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评估制度开展力度不足

安全评估工作开展的是否完善和到位关乎城市轨道运输的最终安全性能,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完工的轨道投入运营之前,运营商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全面的安全评估,提前排除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投入运营阶段后,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轨道安全性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责令运营企业对轨道进行整改,以此来保障运营过程中轨道运输的安全。在安全评估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我国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2.7 政府部门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不足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及完善既需要时间、还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才,这些资源的投入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但是不投入是一定无法看到效果的。而现阶段,一些地方对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非常冷漠,资源投入远远不足,这也是导致轨道运输安全问题频出的一大重要原因。

3 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3.1 做好地铁建设的规划工作,充分协调地铁建设的各环节

在开展地铁建设项目之前,必须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做好设计规划、施工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地铁施工的安全性论证,加大力度审查相关安全强制性条文。

3.2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在建立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条例时,要积极考虑国外在这方面的优点和长处,结合国内各大城市的交通运营实况,针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法规条例。

3.3 统一地铁建设的技术规范

地铁建设的先关技术和设备机械是构成整个轨道运营系统的基本要素,必须统一规范地铁建设的技术和设备要求,保证从外国进口的设备符合国内地铁建设要求,充分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

3.4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危机演练

制定完善合理的应急预案,多次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演练,与医院急救等部门时刻保持好联系,组织广大市民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市民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地铁运营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应急意识。

3.5 大力宣传地铁安全管理意识

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必须大力宣传地铁安全运营意识。培养安全意识高涨的地铁运营员工,号召广大乘客树立安全意识,争做地铁文明乘客,将轨道运输安全意识推广到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安全型的社会,推动地铁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

3.6 加强地铁的维护工作,提高城市轨道运输的安全性

首先在地铁的建设阶段,要坚持采用高端技术设备、保证设备运营的高质高效与安全性能。其次,在地铁运营阶段,必须定期对地铁运营的相关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聘用专业的维修团队仔细排查故障,未雨绸缪,及时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和事故,保证所有在运营中的设备都处在安全的状态。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关系到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是促进我国交通运输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地铁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必须从现有问题入手,汲取国外游戏经验,结合城市交通运输实情,提升城市轨道运输安全性能。

参 考 文 献

[1] 高爽,夏江云.建立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A].2013年轨道交通电气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TRT2013)论文集[C].2013.

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思路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4.095

引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越发迅速,尤其是2008年之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为了抵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拉动经济内需的手段,让很多城市都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上日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也预示着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相比于从前更加重要,需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发展起来,才能够保证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平稳运行。而在进行城市交通系统设备管理之前,需要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了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并熟悉设备管理的一般思路,才能够进行更好更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

1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概述

1.1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企业内部技术程度和运营成本比较高,服务的公众面积也比较广,因此企业必须要在遵循社会公众效益的前提下再去追求企业的自身利益。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使社会公众效益与企业自身利益相挂钩,让二者共同发展的同时降低系统设备运营的成本,发挥最大的运营效果[1]。

1.2目标

从企业角度来说,设备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企业又区别于其他企业,需要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面的考虑,在降低运营成本保证企业效益的同时,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果。因此,需要企业内部做好管理,控制成本,同时保证设备平稳、正常的运行。

1.3重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表面上看只是进行一种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实际上轨道交通的设备管理不同于其他设备管理[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涉及方面比较广,不单单是与企业有联系,而且还联系着城市居民与城市规划建设。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管理关乎众多的现代城市发展,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想要企业同步于城市发展和经济进步,就必须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进行管理。

2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的一般思路

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体系可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更加安全和稳定,因此,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须做到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精细化管理,需要采用分层负责的方式,让每一层管理都深刻明确本层次的管理目标和工作目标,分配好权利和责任,并且建立严格的监督审查体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化的范围之内,进行严肃的质量管理审核。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安全可靠、经济共赢的角度来提升管理的价值,更需要从根本上对人员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并以计划和制度为核心,通过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规范化的设备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的目的[3]。

2.1合作管理

2.1.1政府合作政府是进行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企业想要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主要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和精神支持。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时,企业应当制定各方面的技术审核和生产标准用于监督和指导,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如此,同样也需要各种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达到提高生产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最终目标。而这些外部监督就需要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来实现,有了政府部门和各级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企业将会发展得越来越稳定。2.1.2金融界合作企业的日常活动时时刻刻都需要资金支持,大多数企业都会在实际运营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资金问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企业需要与金融界的各类机构共同合作,保证企业在运行项目的同时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企业有大型设备的管理或大型项目启动运营时,资金状况往往决定了整个设备管理维护的成败和项目整体质量与进度的优劣。在这些情况发生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企业不能够仅依靠自身的资产经济水平支持,现代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在证券市场中筹募资金,这时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专业指导,更会对企业自身的设备管理起到很大作用。2.1.3建设公司合作现代化城市轨道的建设过程几乎都是由各个专业的轨道建设公司设计建成的,这些公司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颇有建树,也拥有其他公司没有的专业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的检测维修工具。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行之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的管理企业仅仅是对相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而遇到某些大型设备或专业性较强的设备需要维护、修理和更新改造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公司就需要依靠城轨建设公司的帮助来实现对设备的维护。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管理企业与建设公司合作管理的模式将是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的必经之路。

2.2相关硬件配套设施管理

2.2.1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企业主要的管理对象是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同样也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顺利稳定运行的基本。生产设备的内容包括路轨、供电、信号、车辆等,在设备的选择方面,目前国家仍然规定由建设部门与设计部门共同决定,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企业不应该只关注设备的管理,也应当参与到生产设备的选择中,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发挥出更好的管理水平。2.2.2运输设备的运输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是场内运输,场内运输主要有维修施工运输、线路现场运输和基地内部运输,在进行场内运输管理时,需要企业考虑使用液压车和起重机或者自行改装后的运输设备;其次是场外运输,主要采用汽车进行运输,汽车的用途可以多种多样,如工程车和人力车。运输设备的状况会影响使用效率和维修速度,因此,在运输方面,企业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和使用运输设备。2.2.3安全安全管理是贯穿于整个设备管理系统环节中的重点。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安全已经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成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城市轨道交通四通八达,企业设备的分布也较为分散,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当以事前防控和技术防范为主,杜绝安全隐患产生,防患于未然,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严谨的安全监督,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目的。

3结语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技术含量高,更新发展速度快,因此企业在进行设备管理时难度相对较大。从设备管理本身的角度来说,企业在进行设备管理时需要与其他企业和机构进行长久合作,并且深化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各个企业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勒世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管理综议[J].科技资讯,2012(32).

[2]谭乘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综合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10(4).

[3]官波,刘昌萍.设备优化管理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10(5).

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篇3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所需的运输量增加迅速,这就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在规划、资金、设计以及安全管理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期对类似的研究提供帮助。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运输;组织管理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引言随着城市深化的加速,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也非常大,因此交通堵塞,车辆满街行;环境的污染严重,雾霾也增加了很多;交通事故也频繁的出现,使得本来拥堵的城市更加拥堵。正是由于以上这些情况,使得城市不和谐情况越来越重,严重阻碍了城市和谐化进程。在这种形势下,建造和设计轨道交通也成了重中之重,也只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能力才有可能解决现有的拥堵、污染等问题,使得城市更加适宜大众的生活需求。一、城市轨道的发展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城际列车、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等,其中以轻轨和地铁为主要承载的工具,它们在中运量和中距离方面的运输方面性能出色。而列车、高铁等在大运量和远距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效用。目前轨道交通在世界发展迅速,自从第一个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以后,全世界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其中,东京、巴黎、莫斯科的轨道载运量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从一个靠马车、人力进行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到后来的机械自行车以及随后的汽车,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轨道交通运输。目前,轨道交通也逐渐向主导型交通运输方式发展。北京、广州、上海、长沙、厦门等一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已经达到了网络化运营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票,极大地增加了交通运输的简便性。轨道交通运输为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道路交通恶化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促进了信息化进程,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建设,扩大了各城市的经济圈。总之,轨道交通的发展为解决我国各种道路交通问题、人口拥挤以及载运繁忙等方面功不可没。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和运输目前的状况城市轨道交通,本身具有载运量大、速度很快、环境污染小、节能等特点。它已经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虽然城市轨道运输为我国解决了不少的难题,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旧处于发展阶段,再加上我国的国情复杂,问题众多,使得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以下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常见的问题。(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风险很大,且回收成本较慢。(1)城市轨道的建设需要的资金金额很大。例如XX地铁X号线,全部的长度度仅为18250m,预算投资已经高达106亿元人民币。轨道的建设要想盈利就必须有长远打算,不然很难盈利。而城市的发展快而使得交通载运量猛增,很有可能出现投入建设后的轨道可能无法满足建成后的载运量而不得不再次进行重建或者扩建,使得资金与资源大幅度的浪费。(2)运营成也本高。城市轨道交通看似很盈利的行业,其实后期运营及维护费用很高,甚至大多时候都是亏本运营。以北京地铁为例,在1997年到2003年,1号和2号的地铁全年的票款收入达到了530万元/km和900万元/km,但是运营成本却达到了900万/km和1230万元/km。由于地铁运营成本较高,通常要正常运行20年左右,才开始真正盈利。因此资金正常流转风险很大。(二)城市轨道交通最初设计不合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不合理的地方比较很多,比如,早期的北京地铁1号线就曾经使用十字形的换乘设计,也就是说两条地铁交汇在一个站,然后乘客向4个方向发散,一旦乘客想换乘就不得不去很远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站台。在高峰期,就造成地铁无法及时转运人流,造成拥堵,场面非常尴尬。如果改换成国外经常使用的平行换乘设计就能解决这种问题。总之,我国城市轨道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面的安全方面也有很多的弱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是一个能够解决交通出行的服务行业,所涉及人次众多。因此如何在每日数以千万计的人次使用中,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在营运时,任何一种电器出现问题、任何一个建筑设计不到位、任何一个应急措施不完善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乘客、职工等的安全。还有本来乘客安全意识就薄弱,对待未知风险没有相应的应对经验,这就为城市交通运输提高了很大的安全压力。目前地铁方面很少进行地铁应急演练,即便是演练也属于少数人,这就使得大众对突发事件有些茫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地铁工作人员也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采取不当措施的可能性,从而加大事故造成危害。乘务员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因为工作单一、环境差等原因很容易出现疲惫、严峻情绪,无法提高主动性。在轨道检修、电器检修、应急演练、消防等设施检查等等方面稍有疏忽,就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这就要求城市轨道的职工、检修人员等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好每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并加大宣传,督促大众提高安全意识,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四)我国对城市交通轨道运输方面还很不完善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规划还处在摸索的阶段,规划、深度都不足,尤其是由于我国城市的复杂性,使得规划经常性的变化,没有什么稳定性,也就更没有相应的权威性。由此产生的考虑不周之处,与其他方面的交通方式衔接不好,各轨道线路之间衔接存在差异等问题频繁出现,无法实现资源的整合,甚至出现由于建设的轨道不合理而导致载运量下降的问题出现。上海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曾经修建的R1线在徐家汇站,就没有想到后来还要建设R3、R4等线,因此就没有预留相应的位置,使得在R4穿越R1线车站时,加大了难度。三、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面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之所以能够如此广泛的被建设,被使用,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拥有其他城市道路所不具备的优势。发展轨道交通运输仍然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在加快城市交通运输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一)制定有效的资金方案,保证资金充足在城市建设之初要优先考虑资金的投入,以前一直由政府投资,现在可以有很多的开辟渠道,多方集资,还可以考虑其他企业的投入,采取措施收集社会的投入。(二)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不同的轨道交通都有着操作技术难、步骤繁琐等特点,其涉及面很广,只有政府出具相应的文件,制定相应的调控方针,让媒体充分参与进来,政府发挥其指导作用。发现存在质量的轨道建设工程就要曝光,就要问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城市轨道的质量和其使用的久远。(三)提高管理规划水平提高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功能,首先要提升其规划水平。只有通过细致的规划,包括认真审理每一个轨道的规划书以及其相应的布局、技术标准等,并充分考虑到城市轨道与其他道路相融合的方面,才能够真正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能力,从而保证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水平。(四)在应急方面设定相应的机制。大力推行和完善相应的应急机制以防止各类不同的突发事件发生,并出具相关事故发生后处理的机制,使得在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条理、有步骤、有措施的处理。避免乘客因为不知应急程序而造成混乱,使得事态更加恶化。结语城市轨道交通与市民大众的生活分隔不开,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重视城市轨道的设计、加强其质量建设、加大相应的投入、保障其运营安全、提高管理水平,最终使城市轨道发挥其最大的运输功能。不过目前由于我国在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仍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只有切实根据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城市轨道的正常运行。[1]张宗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张在龙.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综合运输,2014(11).[3]蔡涵哲.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节能因素及方案研究,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3(6).

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篇4

    1.1规划设计重难点

    (1)有轨运输站场的设计是1560平台整体规划的一个重难点,它是整个交通系统能否形成运输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即要注意轨道线路及道岔的合理布局,又要考虑其与混凝土拌和楼、材料运转站台等周边布置的相互协调,还要考虑与无轨运输方式的配合,并预留有合理的发展余地,以适应运量高峰期时的需求。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规划:①对1560平台、1#、2#施工支洞等交通要道进行统一规划,对洞内外无轨运输、有轨运输进行合理布置,构建两个相对独立又协调统一的运输子系统,使得列车运行调度通畅,即可环向运行,又可按标段分别从1#、2#施工支洞进出。②1560平台车站按各标段向洞内运料强度设计,只允许进料列车到站作业,且作业时间初期不大于40min,高峰期不大于16min,因而轨道线路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速车辆周转,并且各线路之间要能实现在平台内相互连接。③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有轨运输的轨道、道岔、信号设备等硬件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2)1560平台场地狭小、空间有限,但功能需求全面且综合性强,相关设施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有序衔接和综合交通体系的运营效率[1]。因而如何有效利用空间、合理构建布局,从功能上加强各交通方式间的相互衔接,成为规划设计的又一重难点。规划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①为满足工程施工的混凝土供应,拌和楼需具备无轨罐车和有轨罐车同时接料的功能。②拌和楼下的轨道布设应同时具备有轨列车材料装卸、混凝土罐车接装拌和料、车辆待装停放和机车车辆列检的条件。③为满足交通工具之间的有序衔接,平台内需设置有轨、无轨平交道口,为有轨和无轨车辆混合运行提供保障。④为方便材料的周转及存放,材料库房的选址应同时满足有轨车辆和无轨车辆运输材料的方便。

    1.2有轨运输设计要点

    (1)1#、2#施工支洞内均布置两条股道,可实现双向通车。从而,有轨运输与1560平台组成一个环形双线的线路。(2)考虑到施工期间行车计划的实时性较强,轨道和道岔布置充分遵循行车组织机动灵活的原则。有轨运输站场区共布置6股轨道,①、②股道为混凝土运输线,③、④股道为停车、检修线,⑤股道为行车线。其中①、②、③股道可直接进入1#拌和楼,③、④、⑤股道可直接进入2#拌和楼。⑥股道为材料运输线,通过道岔与⑤股道连接。所有股道均可向右不折返地进入1#施工支洞,向左不折返地进入2#施工支洞,各股道之间可实现在平台内相互连接。由1#、2#施工支洞出来的机车车辆均可通过交叉渡线和道岔不折返地进入任何股道。(3)为了解决2#施工支洞进口与高线公路夹角过小,有轨车辆难以直接进入2#施工支洞的问题,在2#施工支洞口处增设一处轨道交通洞,城门洞型,长45m,洞内设双股轨道。(4)由于使用的单位较多,有轨运输量大,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计算机联锁信号系统和无线移动调度通信系统。

    1.3其他设施设计要点

    (1)高线混凝土系统设两座拌和楼,分别用于有轨和无轨运输混凝土。(2)为便于现场协调、管理,平台内需设置一座现场办公区。由于场地有限,通过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将办公区架空布置在4股平行轨道顶部,采用钢结构跨线高架平台,现场办公设施布置在高架平台之上。(3)平台规划范围内共设有轨、无轨平交道口6处,每处平交道口均设置预警装置,为有轨车辆和无轨车辆联合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2规划布置方案

    2.1跨线办公楼

    由于空间有限,通过充分利用地下、地面、地上的不同标高层空间,改善和优化整体空间结构。办公楼采用高架跨线,底层架空,下设有轨运输线四条,扩大基础设置在轨道线间。办公楼总计规划办公室80间,设计为四层钢框架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承重构件为钢梁、钢柱,墙体为200厚水泥空心砖,楼板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轨道运输系统(1)轨道结构:钢轨采用43kg/m钢轨,轨距900mm,道岔采用6号单开道岔和交叉渡线道岔,道岔区采用木岔枕,岔枕采用Ⅱ类油枕;区间轨道按木枕整体道床设计,道床混凝土现浇,扣件采用70型扣板式扣件。(2)整个轨道信号采用计算机联锁系统,联锁系统的人机界面由两台操作表示机构成,显示屏上显示1560平台全貌,所有道岔、信号灯和轨道占用情况一目了然。操作表示机由CAN总线连接至两台联锁机,负责所有的信号处理和逻辑联锁。(3)无线移动调度通信系统采用900MHz自集群通信系统,整个系统由调度管理中心台,对讲机、车台和隧道无线转发机组成。对讲机、车台和中心台之间可以任意完成群呼、组呼和点呼。高线混凝土系统高线混凝土设两座拌和楼,并配套设置试验养护室和外加剂房,采用砖混双层结构,下部为养护室和外加剂房,上部为办公区。拌和楼底下各有一股轨道通过,其中1#拌和楼以有轨运输混凝土为主,2#拌和楼以无轨运输混凝土为主。物资运转站点物资材料运转站台为施工物资无轨运输向洞内有轨运输的中转站,并具备一定的存储能力。平台内设两处物资材料运转站台,紧邻高线公路与轨道布置。跨越材料运输线和存料场布设跨度13m的16t龙门吊,用于吊装设备和周转材料。库房材料仓库用于储存机械零配件、小型工具及日常消耗材料,布置在高线公路与轨道之间。集中制浆站两个自动化集中制浆站均架空布置在轨道之上,架空高度确保有轨车辆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其制浆能力可达24m3/h,储灰能力1500t,为四条引水隧洞堵水、固结、回填灌浆提供浆液保障。公共停车场为方便接送上下班施工人员,在跨线办公楼前设置公共停车场一处,面积为170m2。给排水、排污、供电、照明等配套设施给水选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沿管道设阀门井、水表井及消火栓;排水系统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场内主排水沟通过横向排水沟与边沟相接;排污系统由明敷埋地管道、化粪池和检查井组成;供电采用一台800kVA箱式变压器进行;照明系统采用路灯和高杆灯照明相结合,外侧公路采用路灯照明,站场中心区采用高30m高杆灯照明。

    2.2交通组织优化

    进行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站区的规划不仅要解决内部存在的交通压力,更要通过良好的交通组织,理顺站区周边的交通流线[2]。由于东引1#、2#支洞施工单位多、车辆多、交通情况复杂,容易造成堵车等交通安全问题,为确保交通安全畅通,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行车干扰,无轨运输实行交通管制,1#施工支洞设置单向单车道,为进洞通道,许进不许出;2#施工支洞设置双向双车道,为进洞或出洞通道,可进可出。有轨运输采用两个相对独立的运输子系统:1#施工支洞铺设双股股道,主要为1#、2#引水隧洞有轨运输服务,可进(左股道)可出(右股道),并设一组交叉渡线实现双方向行车;2#施工支洞铺设双股轨道,主要为排水洞、3#引水隧洞有轨运输服务,可进(左股道)可出(右股道),并增设两组交叉渡线实现双方向行车。

    3结束语

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前言

在城市中,轨道交通不仅可以为城市带来快速高效的出行服务,还可以将交通集约化,从而节省土地资源以及各能源等。近年来,环境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广泛关注。在轨道交通主要使用集中化运输和电力牵引等方式进行运输。所以,每次运输所产生的污染要比其他交通方式低很多。

一、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优势

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比较中,轨道交通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改善环境。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通勤工具的首要选择,随着轿车、公交等在市中心运行的减少和尾气的排放的下降,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的污染,并改善自然环境的空气质量。在轨道交通运输中的CO2排放量只是平常公交运输与轿车的10%-25%左右。第二,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中,所承载的交通运输的量比较大。在大城市中起码占总运输的80%以上,而地铁每小时可以运输2-5万人次左右,公共汽车每小时可以运输2000-6000人次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轨道交通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承载的量。第三,提高了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在轨道交通中,其安全性要比普通的公交车、轿车等安全。第四,方便、快捷。轨道交通有利于市民的出行,具有较大的机动性、流动性。第五,改善沿线城市的物价水平。通过轨道交通的运输可以带动沿线的经济水平,提高物业、商品、房产等的价值。第六,加强新旧建筑的改造与建设。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周边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再者,由于轨道交通属于中长距离的运行,是一种低成本的交通工具。第七,带动内需,扩大就业。第八,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 城市软道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

在城市软道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产生:一是间接效益。间接效益在城市轨道中是比较难估算的一种效益,主要是从轨道交通的运输、周边环境、客流量大等方面来产生的社会效益。二是直接效益。直接效益主要是通过时间价值来衡量的,市民通过乘坐快捷的轨道交通工具,可以准时、准点、快速的的达到目的地,从而节约了时间,节约时间就等于增加了价值和收入,从而产生直接的社会效益。

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安全的经济学思考

(一)轨道交通安全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输主要属于公共产品的一种特性思考,主要分为非竞争性产品、排他性的产品这两种。其中非竞争性主要是指社会消费上的一种非竞争性,是属于公众一起共同消费的产品,人民在享用该产品的同时,既不妨碍他人的的享用。排他性的主要是指该产品主要是为公众提供的服务,谁都可以享用,任何人都不能排斥他人使用。交通安全主要是一项社会秩序的范围,是对财产和人以及环境的一种保护,属于无形的产品。在国有企业中,投资的主题主要是国家,更具有全局观,国家更关注了是群众的均衡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考虑到社会经济效益。而对非国有企业中,主要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以,轨道交通安全是属于公共产品特有的产业,在经营中,主要以国有经济为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允许部分的非国有经济的插入。其中在公共产品中,除了基本的设施之外,还包含了行政执法、反恐防暴以及公共制度等方面。针对地铁交通运输有可能引发的事故中,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预防这些危害的措施,从而有效的保障轨道交通运输可以安全的行驶。政府部门通过实施各种管理手段,为轨道交通的运营提供重要的保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出现制定安全出行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方面,政府部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的管理建设,从而推动轨道交通的新政策,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

(二)加强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

在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有效的资源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资源即可以用到产品生产中,也可以用到安全活动中。在安全活动和产品生产中,两者之间的资源是决定两者之间是否可以协调统一的媒介,也是决定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标志。因此,要解决轨道安全问题,就先要解决资源配置在安全活动和产品生产之间的问题,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统一。以前,企业和政府部门主要抓的是交通安全,却不介入轨道交通建设方面的项目,只在投入后进行建设和监管。研究表明,这种运营方式是不正确的,工程的总体运营主要与前期的方案、设备、设计、施工环节等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要充分的发挥一体化的建设和经营,在建设和设计以及营运中,要实现全部资源的的合理使用,并参与全程的建设设计与调试,将之前的经验完全应用到设计工作中,同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安全运营的要求,将轨道事故的事后的弥补转化为事前控制,从而使得资源在产品生产、安全活动中可以合理的进行配置。同时,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中,安全活动是企业的主体,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经济效益等都处于企业体系中。所以,企业不需要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权利、义务以及责任进行统筹分配,对各环节的运营做到了如指掌,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应用资金,并有效的满足各项建设的需求,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使资源在各个环节中,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提升安全活动的成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安全等方面的经济学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寻找到最佳的安全活动的方式、途径,从而使得轨道交通的建设安全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发展相互协调统一,从而实现技术个人以及社会等三者的统一。(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邹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4期

[2]李婧;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年03期

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篇6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系统;轨道交通;供应链管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410-03

随着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城的基础设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步入了大规模建设阶段,轨道交通行业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虽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但是随着运营的变化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达到提高管理系统运行效率、充分满足乘客需求的要求,轨道交通行业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1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特点

轨道交通行业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是集合了现代通信技术、电子科技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技术等多种先进手段与一体,以实现信息数据的收集、传输、共享、处理和存储为目的管理系统,用最低的资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经营现状、获得最大收入。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图1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流程

1.1信息数据共享

企业资产管理以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内外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从而有效提高业务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数据共享功能能够将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连通,真正实现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内部业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从而稳固轨道交通行业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1.2综合决策水平

企业资产管理通过数据挖掘、信息传递、智能控制的高科技技术,全面综合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列车运行控制、运行调整和硬件设备控制等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为决策者提供最为精准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案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列车综合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2轨道交通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2.1供应链管理的结构模型

供应链能够使得一切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相互结合同步,它作为一个综合一体化系统,能够完成从零件的采购、运输、处理、制造,知道最终产品投入到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行中去,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根据供应链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一般有一个处于核心位置的企业,对于供应链中的信息数据流、资金使用流和物品运输流进行统一的调度和指挥,所以,供应链的管理结构呈网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供应链管理结构

2.2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建设和提高,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捷方便,能够将企业内部部门集成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响应需求速度迅速。但是,在我国部分轨道交通企业中,存在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仍然采用手工记录处理的方式进行管理,企业中信息计算的部门主要是会计核算、工资核发等,整个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没有建立起来,造成企业与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传递速度较慢、界限分明、管理效率低下。

3基于ASP模式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供应链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3.1供应链管理模块平台的构建

本文设计的基于B/S结构的ASP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网络连接各个轨道交通行业中的企业,使供应链上的各个用户能够提供远程协同服务,实现网络信息的及时共享、信息传递,并且对供应链中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得供应链成本降至最低,且能够迅速满足响应需求。ASP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动态管理要能够广泛了解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中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策略,准确把握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组建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子系统,例如:库存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等,再根据不同企业之间的业务需求进行描述和建模,包括业务层建模、数据层建模和表示层建模。

3.2供应链管理模块的业务流程

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了解和统计之后,抽象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与实际工作中对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并且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与外部资源进行协调和整合,依此作为实现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策略基础,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3.3供应链管理模块功能分析

3.3.1供应链采购管理系统

采购管理作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之一,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采购管理的目的是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来源渠道购得数量最大化、质量最优化的原材料,采购管理是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一座桥梁,用来进行生产需求与物资供应的沟通联系,如果想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加快整个供应链响应的速度,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采购管理的合理建设。

3.3.2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

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之间只有建立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供应链管理方式转变,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与轨道交通企业之间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资源能够通过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进行紧密结合,成为轨道交通企业制造生产的良好资源。

3.3.3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是对客户需求的产品的附属信息,例如产品编号、产品数量等进行统一的调度和配货,最后进行货物运输,运输调度管理是保证供应链中物流有序、快速进行的基础。

4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成员集合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个企业成员分担着不同的工作,组合成为一个战略协调发展的有机团队,由此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利益,本文结合轨道交通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了一种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之间的ASP供应链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资金成本。

参考文献:

[1]左春荣,石云.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方案[J].现代管理科学,2007(5).

[2]王晶,李伊岚,孙海燕.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管理学报,2007(2).

[3]傅强,曾顺秋.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R型因子分析法[J].经济师,2007(1).

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篇7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可靠性

安全和可靠性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安全第一”是乘客的基本需求和首要标准,也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永恒的主题。运营安全和可靠性水平综合反映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输服务质量,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高运营可靠性不仅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追求的目标,也是满足乘客需求、获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听到地铁出现故障,就容易和地铁安全问题挂上钩。其实,这是很容易引起混淆的两个概念。安全同事故及突发事件相对应, 而故障同可靠性相对应。一般来说,有些故障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日常保障及维护来降低它的发生率。就事故和突发事件而言,理论上是可以通过规章制度以及处置措施予以防范和杜绝的。

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管理中,涉及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事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灾难性重大事件,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一般情况下,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很低。二是由于客流波动、技术设备故障、运营组织等原因,引起列车运行延误、列车运行中断等列车运行“大间隔”故障,造成乘客的出行延误。相比较而言,故障的发生率是很高的,但是一般不会引起地铁的安全问题,只是降低了地铁运营的可靠性。因此,理清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一些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对确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对策很重要。

1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是反映地铁系统正常运营情况的总体概念。然而从后果及造成的影响看,运营安全与可靠性则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运营中发生的安全问题除了造成列车运行延误、运营生产中断外,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设施设备破坏等重大问题;而运营中的可靠性问题则主要涉及运营生产的稳定、运输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强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可靠性,首先要从引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可靠性事件的原因出发,科学地对运营安全和可靠性进行定义。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因素统称为事件。根据其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可分为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三类。

1) 故障

故障是因设备质量原因或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须人工干预或维修的事件,根据表现和影响程度可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和严重故障。轻微故障可以迅速排除,一般不会影响运营可靠性;一般故障将造成短时间的列车运行秩序混乱,部分列车运行延误;严重故障则会导致较长时间的运营中断,严重影响系统运营可靠性。按照设备类型和原因,故障又可分为列车车辆故障、线路故障、供电系统故障、通号系统故障、环控设备故障、车站客运设施故障等。

2) 事故

事故是因故障或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可靠性或危及运营安全的事件。事故根据其表现、影响程度与范围,可分为一般事故、险性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等;按其专业性质可分为行车事故、客运组织事故、电力传输事故等。

3)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由故障、事故或其他原因(人为、环境、社会事件等)引起的、突然发生的、严重影响或可能影响运营安全与秩序的事件。突发事件根据其影响程度与范围可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险性突发事件、大突发事件和严重突发事件等;根据其引发原因又可分为运营引发突发事件、外来人员引发突发事件、环境引发突发事件等。

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关系如图1所示。事故中,有部分是由于故障引起的,突发事件中又有部分是由故障和事故所引起。一般地,故障、事故、突发事件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发生概率有很大差别。故障可以认为是多发事件,大部分故障不会对运营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会影响运营的可靠性,降低运营质量。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概率较小,严重的事故和突发事件可以认为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事故和突发事件对运营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处置和预防不同的事件种类时,应有相应的侧重点。对于一般性的故障,应侧重于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运营管理的优化等;而对于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事故或突发事件,则应侧重预防和应急处置。

2 影响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 技术设备

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营安全和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了以下主要设备:线路及车站、车辆及车辆段、通信信号、供电、环控设施、售检票以及防灾监控报警设备等。只有各项技术设备协同可靠工作,才能保证列车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采用了高可靠性的元件、设备和软件,而且构成的系统具有“故障导向安全”的特征,使整个系统具有应对设备故障及突发事件的高度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站间距离相对较短,列车种类单一,因此为了保持列车运行秩序稳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动调整列车的运行状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般不设置配线,列车在车站正线上办理客运作业,如果一列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列车的正常运营。因此,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是十分关键的。

2) 网络的运输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网络运输能力体现了运输效率。提高网络的运输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乘客出行要求,安全高效地完成输送任务。网络的运输能力主要影响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列车一旦发生延误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线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影响到网络中其他列车的正常运行。正是因为地铁运行延误具有传播性,在发生列车运行延误时,列车到达晚点或者取消车次都会降低线路与车站等设备的通过能力,限制系统设备能力的充分利用。特别是在客流高峰时段的运行延误,将导致更大的能力损失,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提高网络的运输能力,减少列车的运行延误对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

3) 运营组织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应为乘客提供满意的出行服务,良好的运营组织是这种供给的前提和保证。在一定的网络结构和设备条件下,采用的运营方案应针对客流变化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网络系统的整体运输能力,适应客流需求,增加运营效益和运营可靠性,满足乘客在出行安全、舒适、准时等方面的要求。

4) 突发事件

除了系统本身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因素外,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也是影响运营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运营中断,产生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人为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提高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途径

1)加强人员培训和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包含土建、车辆、供电设备、通讯信号、运营管理等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的复杂大系统。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贯穿了从工程的前期决策、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全过程。对每个有不同岗位要求的工作人员而言,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要求,是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依赖的交通设施,虽然采用了较高的可靠性标准,列车运行控制软硬件系统也采用了冗余设计来增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但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界因素干扰下,仍然难以保证运营设施与设备不产生功能失效,因而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为了降低故障发生率,就需要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设备做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最大程度地消除发生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2)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尽可能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科技手段。如采用高技术支持的信息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等来确保各种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输通畅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采用列车运行智能化调度系统,减少因人工疏忽所引发的各种故障或事故;采用线网综合运营协调系统,保证网络中各车辆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3)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的安全。因此需制定在发生轨道交通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快排除事故,保护乘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各类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而且还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救援,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预案演练时,可以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等系统的相关部门实行联合演习,增加演练的实战性,更好地掌握演练技巧。

参考文献

[1] 施毓凤,杨 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26.

[2] 陈 铁,管旭日,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16.

[3] 韩利民.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46.

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篇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中图分类号:F572.8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科技水平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使得各大城市建立轨道交通网成为了可能,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的推进,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方式由独立运营向网络化运营的方向转变,而在网络的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个线路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话对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协调性要求更高,故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进行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英、法、德、美、日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已经开通运行轨道交通的城市12个(含香港、台湾地区),其中大陆10个城市通车线路总计达30条,通车总里程729公里。截止目前,中国内地累计有31个城市已经或即将与轨道交通“结缘”。除了4个直辖市和沿海地区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城市,位于中西部的武汉、成都、西安、长沙、郑州、南宁、昆明、南昌、贵阳、合肥等省会城市都在积极筹划轨道交通建设,东北地区的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大连也在快速跟上。预计到“十二五”规划末期,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从2011年底的1630公里增长至3000公里左右。未来十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虽然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壮大了公共交通能力,为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便利,但总体上仍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且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水平较低,一些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的中心城市还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安全压力。所以,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水平的措施分析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水平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效率。①提高通过能力,其方法是:缩短列车间隔,同时,适时加开临客缩短平峰运营间隔;扩大列车编组数。②高峰时段限制进站。如果车站周边人流相对集中,早高峰乘车经常会出现滞留现象,当客流量危及运营秩序和安全时,适当采取限制进站客流可有效减少列车在站延误的时间,据地铁客流经验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当客流量达到车站容量70%时应采取限流措施;当客流量达到车站容量90%时应采取封站措施;适时采取全路网联动限流措施。③加强疏导。做好城市轨道员工的培训,加强客运服务组织工作,在换乘站和重要车站完善乘客导向标志、标识系统很有必要。同时,努力开发和合理使用乘客信息系统,对于引导乘客流向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疏导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第二,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路网运行管理,实现路网管理集中。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多元化的格局,要实现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必须实施建设、运营管理的统一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和需求,提出统一的服务标准,避免在建设过程中走弯路。因此,必须有统一的制定、管理、监督、考核部门,从而实现管理的集中。第三,建立统一的传输网络并实现系统的兼容和互通互联。轨道交通只有形成网络后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率。在单线建设时,各个系统专业都建立单独的传输体系,如广播系统、调度指挥通信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公务通信系统、售检票系统、信号系统、防灾报警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一般都设立各自的传输通道。这样不仅造成传输系统复杂,资源浪费,而且网络形成之后还容易产生难于管理等问题。当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大容量的传输媒介可以满足轨道交通建立统一的传输网络的需要,而且统一的传输网络有利于实现系统专业的资源共享。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之后,各条线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第四,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施建设管理一体化。针对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多元主体、专业性强、分散建设的建设体制与智能化信息系统所要求的严密性、统一性、规范性形成的突出矛盾,和系统工程建设极为复杂,协调工作量巨大,影响工程进展的问题,应设立由政府、建设管理单位共同组成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沟通协调机制,以实现建设管理一体化。第五,建立网络运营安全保障机制。①及时的应急抢险。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应变能力;合理布局抢修资源,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响应速度;加强抢险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反应能力;加大抢险装备投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工作效能。②严格的制度管理。确立统一的运营管理流程和工作程序;健全统一的运营管理标准和服务水准;建立统一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机制。③有效的设施监护。形成网络专业结构监护队伍;运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手段;完善监测资料数据库。④专业的系统维护。确保车辆日、定、架、大修维护制度的严格执行;确保信号、通信、票务、供电等控制系统专业化维护和备份的落实;确保机电设备的运作处于受控状态。第六,确保换乘枢纽车站系统和设备的资源共享。这里指的资源共享不仅包括地下空间或设备和管理用房的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车站机电系统和设备的共享。机电设备的共享包括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之间在一个换乘站内通风空调设备、供电设备、售检票设备、通信设备等的共享,同时也包括防灾报警系统、设备监控系统等的联动。

4、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水平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作者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效率和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施工》 朱峰;机械工业出版社

[2]《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与防治》李继业,张玉稳;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学校图书管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森林防火相关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