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程范文

时间:2023-03-17 19:32:44

轨道交通工程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字】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未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轨道交通的建设之前要做好工程测量工作,那么工程测量施工的展开就需要一定的技术与操作方法。

1 轨道交通测量的工作流程

一般情况下,测量作业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工程承接、现场踏勘、编制技术设计、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装箱调查测量、地下管线测量、产品质量检验、测量成果验收、测量成果交付等部分,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测量工作流程图

2 测量的精度设计和要求

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的精度设计是根据一系列的因素综合确定的, 主要包括线路特征、施工精度、施工方法、贯通距离和设备安装精度等。不仅要保证隧道和线路的贯通,还要满足线路定线和放样、轨道铺设及设备安装的精度要求。

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保证隧道贯通,贯通误差的大小将直接对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造价带来影响。因此,合理规定隧道贯通误差及其允许值是轨道交通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规定隧道横向贯通误差在±50 mm 之内,高程贯通误差在±25mm之内,该指标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在采用盾构和喷锚构筑法进行的隧道施工中。

3 地面施工控制网的测量及误差

隧道贯通测量精度的要求是轨道交通各个环节测量工作中要求最高的,而且大多数都是两竖井间贯通,测量环节多,测量难度大。因此,在地面施工控制网测量指标的确定中,要以隧道贯通的精度要求为主,在此基础上兼顾其它工程的需要。测量精度指标的确定既要保证隧道贯通后满足线路的行车要求,又不能是期望过高而难以实现。目前,广州、北京等地的轨道交通隧道贯通测量线差,主要考虑施工误差、隧道变形误差、车辆运行动态限界裕量、测量误差等因素,参照我国干线铁路隧道贯通经验。

考虑客观环境因素,从贯距长短、测量的难易程度等方面来看,轨道交通隧道贯通测量由易至难依次是定向联系测量(一井或陀螺定向)、地下导线、地面控制网,且各个部分测量精度相差比较大。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程之间的差异,可以采用加权(随机应变)的分配方案。一般情况下,1-1.5千米的隧道贯通测量误差比较合理的分配比例是3:2:2或者3:3:2,联系测量误差占贯通横向总误差的比例为2/7或3/8,也就是±24.2或±32.0mm,地下控制导线或控制导线网的测量误差占贯通横向总误差的比例为3/7或3/8,也就是±36. 3或±32.0mm,地面控制网测量误差一般占贯通横向总误差的比例为2/7或2/8,也就是±24.2或±21.3mm。由于±21. 3mm误差较小,因此,选择将其作为地面控制网设计的精度依据。

4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及贯通测量的技术方法

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地下隧道在预定的误差范围内正确的贯通,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是在隧道内建立起一套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控制网,其作用是确定放样隧道的中线位置,指示隧道掘进方向和确定放样施工中各设施的位置等。

4.1 平面施工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

首先,控制测量的起算依据是竖井定向测设的基线边的方位和坐标,采用Ⅰ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测回( 左、右角分别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该小于 4″; 测边往返观测分别两测回。相对于起点,施工控制网最远点的横向误差应该小于±25 mm。

其次,隧道内控制点的设置根据施工方法和隧道结构形状来确定。一种方法是埋设在线路中线一侧结构边墙上,安装放置仪器的强制对中支架;另一种方法是埋设在隧道地板线路的中线上,采用钢板在上面钻2mm小孔并镶上铜丝作为点的标志。

由于在隧道贯通之前,地下控制是一条导线,它起着指示隧道掘进方向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是十分准确的。实践中经常采用布设双导线和交叉导线的方式来提高地下控制的测量精度,每当设置一个新的导线点,都用两条导线测其坐标,在检核无误的条件下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新点的测量数据。又因为地下施工场地通常是一个不稳定的载体,测量控制点埋设在上面其稳定性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必须随着导线的延伸进行重复性的测量。

4.2 高程施工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

第一,洞内水准测量的起算依据是竖井高程传递下来的水准点,按照水准路线闭合差小于±8 mm的精度要求和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施工。

第二,可以在边墙上设置水准点,也可以将地下水准点与导线设在一起,并焊一个突出的金属标志在设置导线点的钢板上作为水准点。

4.3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的技术方法

为了证实所有的测量工作都满足精度要求,在暗挖隧道贯通后要及时进行贯通误差测量,包括横向、纵向贯通误差测量和高程贯通误差测量。

第一,可以根据隧道两侧控制导线点,相向测定贯通面上同一点坐标的闭合差来确定横向、纵向误差,将实际测量的坐标闭合差分别投影到线路以及线路的法线方向上,以此计算横向、纵向贯通误差值。

第二,高程贯通误差应该根据两侧控制水准点测定贯通面附近同一个水准点的高程差来确定。

5 地下隧道工程联系测量

联系测量是将地面坐标、方位和高程传递到地下隧道,作为地下控制测量起算数据的一组测量工作,它是一项综合测量工作,是实现地下隧道工程贯通控制的核心与关键。联系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三角形法、导线直接传递法、陀螺经纬仪与铅垂仪(钢丝)组合法、投点法等几种,实践中可以根据测量条件和施工场地环境选用。

三角形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适用进口小、深度大的竖井的测量,由于其精度稳定,目前国内地铁工程中应用较多,三角形法的缺点是工作量较大。

导线直接传递法适用于井口大、深度浅的明挖车站或隧道以及出入隧道的斜井的测量,是一种将坐标和方位直接传递到隧道内的测量方法。其有点事精度高、简单易行且工作量小,因而,应用比较多。

陀螺经纬仪与铅垂仪(钢丝)组合法拥有多检核和灵活快捷的特点,克服了传统三角法因施工场地狭窄限制图形强度的提高、占用竖井时间过长的缺点,在广州、北京等地有广泛的应用。

投点法是一种精度最优的方法,利用车站两端的出土井、下料口等,采用垂直仪直接降坐标传递到隧道内,作为地下坐标的起算数据,加强了平面位置与方向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荣权. 轨道交通工程联系测量方法的应用[J].北京测绘,2008(1).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施工贯通误差测量精度设计与探讨[J].北京测绘,2009(3).

[3]马尧成.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施工控制网测量与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1(2).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部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5 结束语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3篇

1.1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

1.1.1直接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直接经济效益包括以下几个来源:①车票收入;②车站及沿线广告收入;③车站及上盖物业开发,这一部分物业将由当地地铁公司所持有经营,收入直接归属于地铁公司。

1.1.2间接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①周边地产升值。轨道交通工程的建成与运行,极大提高了沿线区域的可达性,缩短了乘客交通出行的时间,地产价值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②道路交通与其它基础设施的节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后分担了较大的交通运量,减少了市政道路的建设以及公交车辆购置的投入,并可以节约建设停车设施所需花费的成本。③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其可以带动相关建筑工程专业经济的发展。

1.2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提供快捷安全的出行方式。②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对外来企业和游客的吸引力。

1.3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资源)效益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低污染、低能耗、高运量的交通工具。低污染体现在没有尾气排放且噪音污染相对较小;低能耗指单人每公里所消耗能源较小。同时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交通拥挤。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的探讨

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发受益群体及受益关系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发过程中受益群体及受益关系。

2.1.1乘客列车的乘客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最直接受益人,相比传统的交通出行方式,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可以节约出行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同时出行的安全性也有所增加。乘客乘坐城轨的成本包括:①乘车成本,即车票费用。这笔费用直接流入到城轨运营公司。②住房价格上升的成本,由于城轨的开发能有力带动沿线周边的房价,若乘客想有效的享受交通带来的便利,则需要承受相应住房价格上升的成本。

2.1.2地面道路使用者随着轨道交通的运营,地面交通得以改善,拥挤程度降低。

2.1.3政府政府的获益主要包括与城轨开发的有关税收以及土地出让金。对于城轨沿线的国有土地,政府以土地出让的形式获取一次性收入;而税收则涵盖了整个开发周期,特别是当沿线物业进行多次转让或再建设时,政府可获取多次税收收益。除此之外,由于城轨的替代效应,可以减少公交车辆的购置费用及管理费用,减少相应的停车设施费用,减少道路的扩建以及维护费用等。

2.1.4沿线物业持有者城轨沿线的原有物业的持有者,可以获得一笔高于获取物业成本的转让或安置费用。这笔收益由沿线物业的持有者独自持有。

2.1.5房地产开发商由于本次研究仅限于城轨开发相关收益,因此仅限于与城轨同步开发或晚于城轨开发的地产项目。由于城市轨道的开通提高了交通便利同时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使得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获取相比其他地段更高的利润率,是城轨开发的主要受益对象之一。房地产开发商的成本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成本以及向政府所需缴纳的税费。其中土地开发成本中土地出让金占据较大比重。根据以上分析发现,受益群体都可以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获取相匹配的收益,除原物业持有者以外,其他几类受益群体都需付出与收益相关的成本。因此总体来看,成本和收益的分配较协调一致,能够实现“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而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项目如何短期内获得较大融资,从而降低项目整体融资风险。

2.2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探讨

2.2.1传统模式该种模式即由政府主导,政府同时负责投资与经营。该种模式下由政府牵头成立项目法人公司,并由政府向项目公司注入自有资金,同时剩余的资金缺口以项目公司的名义进行银行贷款或其它融资活动。该种融资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最终收益都指向政府,实现出资与受益的相统一,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投资额限制的影响,会影响整体项目的进度,增大了政府的融资风险。

2.2.2以项目主导融资模式该种融资模式主要以项目为主导,项目开发建设模式大多采用BT、BOT或PPP等模式,在该种模式下,私人部门的资金能够有效在项目开发的早期投入到项目建设当中,能够有效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平衡融资风险,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进度。

2.2.3项目资产化融资模式该模式下是将未来建成项目资产化,通过在证券市场发售证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如1998年上海地铁为建设地铁2号线,发行了共5亿元总量的债券。该种融资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融资渠道,提高了项目的整体融资能力,与此同时也减轻了业主方的融资压力。但该种融资方式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方式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提高了项目整体的金融风险。

2.2.4TOD开发模式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即公共交通运输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将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系统紧密结合,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及发展。在该种开发模式下,政府通过出让城轨沿线的土地一级开发与二级开发权来吸引私人部门进行投资,通过土地一、二级开发的收入来补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成本。该种开发模式能最大程度发挥私人资本的使用效率,减少相应的交易成本,提高项目整体的收益率。

3结论

本文从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所产生的外部效益进行分析为出发点,坚持“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受益群体进行分析发现,受益人所消耗的成本与收益基本上是相匹配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的融资并能有效控制融资风险。最后根据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融资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 全过程 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5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的统计,截至2012年3月底,我国大陆范围内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共有13座,运营线路总计54条,运营长度总规模约1644公里。随着更多的城市向国家主管部门申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相继获批,我国将迎来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预计到2015年,还将建设近百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超2500公里,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以国有投资为主。由于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投资巨大、涉及面广、建设期长、影响因素多,近年来其造价整体呈上升趋势,对建设城市的政府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如何有效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已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以投资者的视角,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形成过程,提出了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投资控制要点。

1 工程投资构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分为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专项费用四大类,其中:工程费用按照地铁工程的专业类别可细分为车站、区间、轨道等16项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程费用和工程其他费用;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专项费用由车辆购置费、建设期贷款利息、铺地流动资金组成。以S市某轨道交通线路一期工程为例,该线路一期工程为地下线,全长36.038公里,总投资为2227565万元,各类费用的所占的比例如下表:

表1轨道交通工程投资构成一览表(以某线路一期工程为例)

由上表可知,构成该线路总投资的四大类费用中,工程费用占45.4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占34.56%、专项费用约16.26%、预备费占3.75%。由于工程的单体性、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线路各类费用占的比例会有一定的差异。但车站、区间、供电等工程费用、前期工程费用、车辆购置费用始终是总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投资的比例在70-80%左右。

2 影响投资的相关因素及对投资的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从项目决策到竣工交付,历经决策、设计、招投标、实施、竣工结算等阶段,期间影响项目投资的因素较为复杂。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梳理了工程各个阶段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投资费项的影响。由于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中,工程费用、前期工程费用、车辆购置费用等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主要分析相关因素对这几类费用的影响。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除前期工程费外)和预备费均是由于工程费用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取费基数的变化,具有派生性,因此为简化起见,本文不再分析相关因素对这两类费用的影响。

表2投资影响因素分析表

3投资控制原则

基于上面的分析,轨道交通投资控制的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是投资控制阶段前移。从项目决策阶段到竣工阶段,相关因素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在逐渐降低,决策阶段对总投资的影响达60-70%,而竣工结算阶段影响总投资仅占1-3%,这说明投资控制的重点应前移到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

二是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方式进行投资控制。在决策和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因素主要为技术类因素,这两个阶段主要通过技术方案的选择先导性的决定项目的投资。而在招投标及以后的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类因素,是以招投标、合同以及过程造价管理等经济手段来实现投资控制。因此在决策和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应以技术合理为基础,以经济优化为辅助;而在招投标及以后的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则应以经济合理为主,以技术优化为辅。

三是坚持全过程投资控制。由于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即使百分之一的投资失控,也是几千万甚至几亿的金额损失。从决策到竣工结算的各个阶段,尽管对总投资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每个阶段都有投资失控的潜在因素,因此每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必须坚持项目全过程的投资控制。

4投资控制要点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因对项目投资产生影响的因素不同,各个阶段的投资控制思路也不一样,现结合前面的分析,对项目各阶段的投资控制要点分述如下:

决策阶段投资控制,首先应确定合理的轨道交通近、远期路网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分段或分期实施线路的走向及里程,并尽可能与其他线路共享控制中心、供电、车辆段等资源以节省工程费用、减少征地拆迁及管线搬迁费用;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线路的合理敷设方式,在不影响线路和城市功能的情况下,从节约投资的角度,按照地面、高架、地下的顺序选择敷设方式,同时根据所处区域的客流预测,合理确定车站规模、车站间距以及车辆选型和编组,在功能保证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车辆等设备的国产化比率,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再次,要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和趋势,准确定位线路的功能,以经济实用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并积极做好项目资金筹划,有效控制融资成本;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深入调研,尽可能全面编制出投资估算,作为投资控制的依据。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要点包括:以投资估算为上限,将投资分解到各个专业,按专业实行限额设计;建立设计费收费和方案投资节约相挂钩的奖惩制度,鼓励设计单位进行技术方案的经济优化;统一设计标准,加强总体与各专业单位的协调和配合、提高项目整体设计质量,避免专业接口存在问题而增加变更投资;推行设计监理,对设计的关键技术、关键节点、重大问题进行过程管控,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失误,从源头上避免设计失误带来的投资超支;引入BIM技术进行图纸会审—对设计边界条件、各专业管线碰撞情况、周边建筑环境冲突等进行立体的三维检查,优化设计布局,减少设计变更;对于管线搬迁方案,可委托管线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设计,以发挥管线设计单位的专业特长,达到优化管线搬迁方案降低投资的目的。最后,编制出满足深度要求、费项完整全面的设计概算,作为后阶段的投资控制依据。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5篇

(一)轨道交通工程立项决策的阶段有效控制措施城市轨道交通立项决策的阶段要依据项目所在城市的交通现状以及需求、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利用、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等,将客流量作为基础的同时,综合比选以及论证多方案,对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的运营系统以及模式、建设标准和轨道交通的规模进行选择。比如按照规划的要求选取线路合理的敷设方式以及合理线形,多方案的比选论证局部地段,将前期费用降低。在分步实施以及整体设计后要加强勘察工程的地质条件。这个阶段的工程造价中,对轨道交通的规划综合决策的系统进行实施且对适应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进行确定,是主要控制的措施。

(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的阶段有效控制措施对投资造成主要影响的阶段,且为投资造价的控制中关键环节为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初步设计的阶段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在80%左右;技术设计的阶段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在60%左右;而施工图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在30%左右。因此优化设计可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主要包括如下的措施。首先,将招标以及投标的制度有效推行。投资控制关键的环节为项目前期,经过招标与投标选择技术、经济、规模、功能等均较强的设计单位。其次,对设计单位的主动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意识进行强化控制。相关设计单位应对价值工程方法进行主动运用以便将工程造价降低。在设计中应采用合理、先进且经济的方案。所以要对设计人员工程造价的控制方面理念以及意识进行强化,使其在设计中将控制工程的投资贯彻于各个设计环节与阶段。再次,对限额设计动态的管理要加强。相关设计单位限额设计工程时,应跟踪与分析,对工程投资微机动态的管理进行建立。把投资情况以及工程进展及时的往计算机中录入,跟踪分析与对比目标值,且将市场各类信息和行情随时掌握,按照分析对比的情况对相应措施进行有效采取。最后,要将图纸会审的工作有效加强。于设计的关键节点,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审核图纸,将设计质量提高。且将设计监理的制度积极推行。设计单位中设计工作要有第三方的监理,以便严格控制设计文件质量。

(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招标与投标阶段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工程的造价以及选取较为优秀的一些施工的承包商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为实行招标与投标。在此阶段,招标的单位和建设单位要严格要求工期、现场条件、施工图纸、定额以及取费标准、现行规范。且将招标的文件中商务部分的报价管理有效加强,在招标的文件当中的工程量的依据不可简单的为设计单位所供给的数据,应核算竣工的结算中有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数据。要对科学评标方法进行采用,将报价当中不平衡、不合理的报价方法清除,使技术标同商务标相吻合。

(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阶段有效控制措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阶段有效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点。首先,将全面成本的管理有效运行的同时对成本责任的制度进行有效建立与健全。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不仅为成本管理重要的目标,亦为成本决策主要对象。确定了目标成本之后应将项目目标的保证体系有效建立,于安全、质量以及既定工期前提下将工程实际的成本控制于目标范围。要正确认识经济效益当中成本管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确保每个人均有降低成本以及控制成本的意识。其次,将施工现场的管理有效加强。对项目经济的责任制进行有效推行,且将项目岗位的责任制不断完善同时,对项目成本的一套管理制度进行建立,该管理制结合了利、权、责,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再次,将施工合同的管理有效加强。工程建设中主要的合同为施工合同,其明确参与者间义务、权利以及责任,将重要的法律依据提供给项目的参与者中项目的管理以及组织施工。还要不断改善招标的文件当中对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造价原则造成影响的部分,便于将工程投资有效控制。而为了降低成本所具有的积极性、使承包商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对较难计量的一些措施性的项目应将项作为单位予以综合合价的包干。

二、结束语

由于城市中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具有投资较高、建设周期较长、参建单位较多、设计专业较多以及环境特殊等特点,导致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急需参与各方在各个阶段将认识提高、思想统一,对有效且可行的一些控制措施积极采取,以便将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唯有参与方以及参建方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使城市轨道的交通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民众。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投标;概预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轨道交通工程简介及特点

1.1轨道交通工程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固定的铺设轨道,是以轨道运输为主的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是交通运输的主干线,是最大的市政工程设施。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存在复杂的系统体系,主要由车站、供变电、维护检修基地、轨道路线所构成。根据轨道交通工程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分成高架线、地上、地下三种类型。

轨道交通工程相比于普通的公交车具有载客量大的优势,并且速度快,但是其运行条件同普通的市政公交工程有着鲜明的区别。

1.2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轨道交通工程有高架线、地上、地下三种类型,而高架线和地下的轨道交通工程占比例比较大。轨道交通工程的线路通过的区域人流比较密集,商贸经济发展程度高。由此,轨道交通工程有着和其他土木工程不同的特点。轨道交通工程投资巨大、防渗漏和防坍塌的要求高,并且对环保程度也有较高的要求,施工方法很特殊。

2.轨道交通工程招投标中的概预算工作

轨道交通工程招投标内的概预算工作,既决定了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也决定了工程设计的质量。轨道交通工程招投标时的概预算编制工作,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2.1对招标文件认真研究

招标单位为了实行工程招标,需要带有法律性的文件,即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能够让招标单位确定施工企业,施工企业也能依据招标文件加以编制。施工单位在预投标时,要认真的研究招标文件,理解招投标的范围。投标范围是报价的前提,轨道交通工程内有较多的项目区分,比如车站、供变电、维护检修基地、轨道路线。在概预算编制时,需先了解采购材料的方式,因为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的比重最大。并在招标文件中寻找到工程的难点,在投标时提出该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提高中标率。

在深入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之后,可去现场作业地点实际勘探。周围环境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报价,例如地质情况、水文条件、周边建筑物以及地下管道的铺设状况等。关注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的管理、材料的供应以及竞争对手的水平等。

2.2确定投标报价

报价决定着中标与否,也决定着企业能否因为中标而产生获利。项目不中标,就等于之前的经营成果成为了零。中标报价低,不但利润小,而且有可能造成亏损。因此,报价是企业决策的主要过程。而对投标报价进行概预算编制,也显得格外重要。

轨道交通工程的项目直接费和投标报价均以以下的公式来说明。

项目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经费+措施项目费

投标报价=项目施工成本+规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

在进行投标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四种因素,分别是评标的方式、招标单位的所需、竞争对手的能力以及企业所需要的管理费和利润价位。报价既要有竞争性,也要对企业有战略性。报价要讲究低报,而在之后的施工管理中再寻求高价索赔。了解对手的报价,相应的进行降低。

2.3投标报价技巧

投标报价的技巧和方法有多种,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突然降价法以及先亏后盈法。要根据不同的招标项目采取不同的投标报价技巧。

2.4工程案例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招标中,规定招标的内容是镇龙北站及康大-镇龙北盾构区间。其中,镇龙北站位共有3个出入口,2组风亭,3个紧急疏散口。其九龙大道作为景观大道的规划,2组风亭均为低矮敞口风亭。而康大站-镇龙北站盾构区间需设置3座联络通道和1座废水泵房,废水泵房与联络通道合建。

3.概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现场调查不准确

有的预算人员没有深入、详细的勘察现场,不能认识到设计方案优化成本的能力。不能很好的把握地方资源的利用程度。有的预算人员甚至不对料源和料价进行分析,结果缺乏准确性。有的甚至没有做好市场调查,以当地信息价作为编制预算的价格。导致分析成本时缺乏基础,数据信息都不准确。

3.2过分侧重了现场施工情况

预算和成本分析有着不同的侧重点。预算侧重在施工组织中的经济效果,成本分析侧重于现场实际情况。在预算阶段考虑了过多的实际问题,就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在涵洞边墙、桥梁锥体护坡、挡土墙、路基边坡防护等项目中,均采用浆砌片石的设计。但在具体操作中,为了保持美观,选择了浆砌块石。施工成本有所下降,但有的工作人员会肆意的增加料石、块石的费用。

3.3管理上连续性不足

市政管理人员对轨道交通工程概预算方案的编制缺乏管理上的连续性。在我国众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概预算的审查工作方面,各工程阶段的预决算分别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进行审查,这些部门缺乏必要的连续性,使得管理的整体调控功能失灵,三超现象经常出现。

4.提高概算工作质量对策

4.1依据编制规章做好概预算编制

概预算方案的制定要从其编制的依据条件着手,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编制。各省市需要按照原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以及各地方的定额标准进行概预算编制。例如江苏省根据《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颁发了《江苏省市政工程计价表》、广州市颁布《2001年广州地铁忠诚主要项目综合成本指导价》,轨道交通工程的概预算方案的制定必须遵循这些法规和章程。

4.2明确设计意图

概预算方案编制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设计才能,能够充分了解设计意图。这就意味在编制概预算方案之前需要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和审查,掌握工程的结构特点、规划人员的设计意图以及施工的技术水平和限制因素,对一些数据进行核实,才能制定出优质的表格。

4.3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轨道交通工程的概预算编制一直都是系统性的工程,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轨道工程的分项目都带有不同的专业性质,在计算其工程量时把握定额条件,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这样可以减少相应的工程造价。

4.4开展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工作是检验工程概预算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的必要工作,所有的轨道交通工程概预算案的变动都需要与现场勘查同步进行,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价格、材料的价格和运输等加强对概预算的控制。

5.结语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和造价体系能够对当前的市政工程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科学合理的概预算案能够合理的确定和有效的控制投资规模以及建造成本,实现国家对大型投资项目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招投标阶段的概预算编制,要注意投标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增加中标的机率。在具体的细节上,工程概预算的编制需要有关人员能够根据施工图纸以及各类数据的应用选择套用定额,并注意相关问题,与设计人员进行探讨,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措施探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2,(6) .

[2]梁飞.轨道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浅析[J].管理观察.2011,(3).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7篇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论文百事通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大致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管理模式,即投资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主,建设、运营分别由几家公司参与竞争,政府负责监管;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负责资本金投入,一家法人公司负责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其存在的问题是,“四分开”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责任主体对工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定义、分析、集成和管理,没有解决全系统管理的完整性和全过程管理的一致性,削弱了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通过市场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没有解决全寿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制约和监管,削弱了对工程效率的比较、分析、选择和控制。要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须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必须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或者使建设项目策划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相互分离,或者使管理者的选择缺少竞争性,导致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或者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的成本、接收、功能目标脱节,最终用户需求自决策阶段开始定义偏离,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服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对不同任务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息不能共享;或者使业主不能利用竞争提高管理效率,不能通过相互制衡来规避风险。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尝试用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内部业务集成、外部资源集成和工具集成等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十分必要。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内容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主要是将现行管理模式中相对分离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业主开发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同时解决业主主体利用市场进行充分选择管理者的问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由目标系统、任务系统、组织系统几个方面组成。

3.2.1目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系统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反映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

②应有较大的包容性,既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应包括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③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目标系统包括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着重指向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运营目标着重指向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经济收益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强调整合延伸资源,创造延伸收益。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是指对上述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社会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功能目标着眼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目标的统一性,涉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质量、使用功能等,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标准、安全保证的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目标整合了建设投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延伸收益目标,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全寿命周期时间目标包括设计寿命期、建设工期、服务寿命期目标,涉及工程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的相互关系,追求合理延长物理寿命和正确把握经济寿命。全寿命周期社会目标主要强调项目的社会效应,追求各方满意、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2任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管理任务、接口管理任务、信息管理任务。

1)过程管理任务

过程管理任务是任务系统的主体,主要涉及:①项目策划;②项目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前期工作计划,招标计划,工期计划,质量计划,资金计划,资源计划)、各任务分项计划、计划管理;③任务结构分解,包括建设任务结构分解(线网规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资源利用准备、运营筹备)、运营任务结构分解(运营乘务、车辆保障、设施设备)、资源利用任务结构分解(房地产、广告媒介、商贸、通信、咨询);④项目筹资与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模式与方案、财务管理方法与方案;⑤项目招标,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模式、招标方案;⑥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分类、合同管理模式、合同结构内容、合同风险防范、合同管理方案;⑦项目实施控制,包括总体控制和各任务分项控制,涉及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资源控制、安全控制;⑧调试与验收,包括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工程与设备验收;⑨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模式、运营组织、运营方案、安全保障。

2)接口管理任务

接口管理是任务系统的界面联系,主要涉及接口特点、接口条件、各任务间接口、各任务内接口、接口整合、接口方案。

3)信息管理任务

信息管理是任务系统的交互平台,主要涉及信息标准化(任务结构分解与编码规则)、信息沟通(不同组织、不同过程、不同方面的沟通与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化(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

3.2.3组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是指业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模式和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模式。他既涉及不同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主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又涉及同一组织中的整合。

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主要包括:①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织选择;②不同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③管理任务的衔接性;④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同一组织中主要考虑:①岗位设置,包括岗位横向结构(任务部门、职能部门、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岗位纵向结构(扁平化与垂直化、分权与集权)、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权责对应、指挥集中)、岗位设置方案;②人员配备、考核、培训,包括配备原则(因岗择人、因物器使、择优选用、能级对应)、考核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观察过程、注重结果、考核与奖惩升迁相结合)、培训原则(更新知识、强化观念、加强沟通、发展潜能)、实施方案;③组织文化与制度建设,强调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与优化;④力量整合,突出整合组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优化。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有: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任务衔接、功能优化、费用控制、组织创新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着重解决建设期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服务目标的脱节,使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服从于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最终突出交通功能目标,优化费用效益目标,重视服务寿命目标,提升社会发展目标。

4.2全寿命周期任务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任务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十分重视各任务的衔接,既要做好不同主体所承担任务的衔接,又要处理好同一主体所承担任务的各种接口关系,特别应注意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任务的衔接。

4.3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应着重功能分析,力求用较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全寿命周期功能,提升全寿命周期价值。可以用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V=F/C进行功能优化的分析,其中V代表全寿命周期价值,F代表全寿命周期功能,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轨道交通工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合理的全寿命功能实现、经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下全寿命价值的提升,思路应放在确定全寿命周期功能的合理匹配,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上。尤其是功能定位要全面反映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规定和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包括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这种满足应贯穿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以实现合理的需要、适度的满足。要注意功能的匹配,保持功能结构的合理。要着重对工程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外观功能等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定位,保证工程实施的功能前提是正确的,确保基本功能,重视辅助功能,兼顾外观功能。功能优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工程的决策和实施阶段,功能优化的效果检验和提升是在工程的运营阶段。

4.4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费用控制,①是指项目业主和管理者在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利用中,在确保功能实现和优化及收益较大化的同时,使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合理并最小化,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②是对项目全过程费用的控制,其控制流程应贯穿项目的决策、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通过对项目费用的计划、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项目费用控制在系统最小的范围内。③也是对项目全方位费用的控制,项目管理者要有效地处理项目的费用目标与项目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功能、时间、收益等目标的关系,以实现合理功能、时间、收益条件下的费用优化,从而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分析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和控制重点。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分析其全寿命费用的构成,了解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确定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结构。根据费用比重分析法(也称ABC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整个系统10%—20%的部分其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很高,可定位为A类,作为重点控制考虑,其余可定位为B类和C类,作为次要和一般控制考虑。各个部分的建设费用(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费用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可考虑将不同部分的建设费用或使用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分为策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根据经验,越是项目的前期,费用节约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②分析系统各部分的费用结构和组成。要从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中分析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功能分析指导下寻找合理的结合点,确定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纵向结构。③分析系统各部分建设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要重视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要充分利用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来降低费用。④分析系统各部分使用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要研究不同的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模式,考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降低费用的作用。⑤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全寿命周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找收益减费用的最大化。

4.5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重点,应解决业主在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优化下项目管理组织的选择;解决业主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中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任务的衔接性、管理组织的互补性。无论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应是以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为主体,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或集成管理班子,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考虑。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业主可通过市场选择或委托的方式确定一个管理方或自己作为管理方,既作为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者,又承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具体的管理任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业主要加强对管理质量、效益的监管和考核,及时纠偏,提高效率。

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又具备了多个投资主体和可供选择的多个管理者时,业主或业主联合体可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确定一个独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中需要集成整合的一体化问题,并委托或与其一起通过市场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或某条线路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方;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也可直接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并与其共同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联合班子,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不管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班子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问题,这是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核心。这一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业主。新晨

4.6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整合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组成联合班子,运用公共的、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始终全面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集成问题,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这一平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为用户对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为所有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这一系统构建应由业主推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组织或委托专门班子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J].基建优化,2001,22(2):38-40.

[3]清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4):75-80.

[4]赵丽坤,陈立文,苏春生.工程项目管理层次综合集成化模式研究[J],基建优化,2003,24(5):23-25.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 管理模式 新时期

一、概述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系统的组成

轨道交通工程是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如大量的人力、资本等的投入,还需要很多的企事业单位的直接参与。这些企事业单位在完成工程意图或基本目标的前提下,相互依存,并与工程的外部环境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而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便是工程管理系统。

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统的组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战略决策层面。负责将工程施工活动与工程的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在工程的前期决策、实施及运营阶段,根据相应的工程外部环境,对工程目标进行决策和调整。

(2)管理协调平面。把战略决策平面的工程建设意图和基本目标转变为更具体的作业目标,并负责组织工程目标的实施。

(3)实施作业平面。从事工程的具体设计、施工的组织管理部分,这一层次的管理任务是非常具体的、分阶段的、可以量化的。

二、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

1、我国现行的轨道工程管理模式

我国现行的轨道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是根据不同的承包方式来划定的,其优缺点分别如下。

(l)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优点:①设计与施工由一个施工单位安排,工程的经济性大大的提高了;②合同关系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小。

缺点:①建设方能选择的承包方的范围变小;②工程质量的控制难度加大;③招标承包的难度加大。

(2)施工与设计分别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优点:①有利于质量、工期控制;②有利于建设工程的组织管理。

缺点:①工程报价可能偏高;②施工建设周期偏长。

(3) 平行承包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优点:①承包门槛的降低有利于建设方在较大范围内挑选施工单位;②利于工程质量控制,这是因为平行承包所产生的合同约束和合同制约力强。

缺点:①对合同管理的难度加大;②对工程投资以及施工进度管理难度偏大;③施工协调工作量较大。

2、国外轨道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1) ProjeetControlling模式

ProjeetControlling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被PeterGreiner博士提出。根据建设方的管理平面设置的不同,该模式的组织结构有面模式和多平面模式两种,其核心是以工程信息流处理的结果指导和控制工程的物质流。在ProjectControlling模式下,建设工程建设方的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掌握信息流的状况,从而进行多方面策划和控制决策,使工程的物质流按照预定计划进展,最终实现建设工程的总目标。

(2) CM模式

美国的CharlesB.Thomsen等人经过多年研究在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目前称之为CM(ConstruetionManagement)的一种全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基本特征是:在一个拥有建设方充分授权的工程管理组织协调下,在工程的初步设计完成后,在保证科学的施工工艺顺序和必要超前的情况下,详细设计可与施工阶段搭接进行,从而有效地缩短工期。

(3) PM模式

pM(projeetManagement)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起逐步在美国、西德和法国等国广泛应用的一种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PM模式以面向施工方的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别:第一是面向施工方的工程管理模式;第二是以建设方为方向的工程管理;第三是以面向设计方的设计管理模式。

三、我国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

新时期的轨道交通工程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组织论、组织权变论的基本原理,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组建项目管理组织时,根据工程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确定工程管理模式总体思路为:工程社会化管理,发挥“外脑”作用,组织机构及人员动态调整,抓好廉政建设。

1、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新时期轨道交通管理构架在贯彻我国现行的工程监理制的基础上,进而将建设方的各种职能进行分离,即将管理职能和决策职能进行分离,这样建设方就可以将大量的专业性很强的工程计划、监督、协调以及控制等管理职能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给项目管理公司及工程监理公司来承担,只保留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的管理、资金筹措的管理、招标与合同管理、财务和税收管理等主要职能,从而实现了工程管理实体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其特点在于:

(1) 工程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可以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建设以经济为手段,在管理的管理组织中,实行严格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基本杜绝了传统工程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病;(2) 建设方对于工程事务的管理,工作量降低了很多,而其也可以使自身的工作人员结构合理、规模适中,决策层可以集中精力管理和研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3) 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专业力量,而且也能很好的调动社会专业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以在社会上集合众多合适的专业人才。

2、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要求

(1)在工程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2) 为了适应我国现有的工程监理制度,在建设阶段的投资、进度、质量等控制可以交给社会监理,充分发挥社会监理独立管理作用;(3) 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模式尽可能的达到职能化、专业化,要实现办公、物资、计划、开发、财务和设备等的分离,提高管理的效率,减轻建设方和监理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张立.城市轨道工程[J].西南交大出版社.2006年8月

[2]练松良.轨道工程[J]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6月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9篇

中国社科院在《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中预计,到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破亿。十年之后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百户。私人汽车拥有量过亿标志着中国进入汽车大国行列。这是国富民强的重要体现,但同时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短缺又使其快速增长饱受诟病。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污染低,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能源消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工程接口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轨道交通公司重视。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般由前期工程、土建工程、轨道工程、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工艺设备组成(见图1关键节点图)。接口管理不是独立的,也不是一次性的,它贯穿地铁建设整个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没有专门的合约、承包商、施工监理、项目管理人员来管理接口问题。相反,接口管理牵连所有合约、承包商等单位。简而言之“接口管理,人人有责”。

图1关键节点图

二、接口的分类

根据《辞海》(2009年版)中的解释。接口指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接口来源于英文单词interface。又译作界面。在轨道交通行业中,接口/界面经常互用。本文统称为接口。接口并非轨道交通行业的专有名词。它最初源于工程技术领域。随后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由于人为因素的引入,接口概念被引入到管理领域。至今,接口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外延。其所要描述的状态也越来越抽象。

国内外学者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接口分类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Pacitt,Gibb的分类:实体界面、组织界面和合同界面。而具体到轨道交通接口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目前各大城市轨道交通接口按照参与方及其工作性质各类接口可分为职能管理接口、工程技术接口和合同接口三种类型。

1)职能管理接口

职能管理接口是工程各参与方之间的工作流程,包含相互约束关系以及各方的责任、权力、义务的确认等内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参与方的职能管理接口包括:业主、运营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分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审查单位以及承包供货商等之间的职能管理接口;与省、市政府相关部门间的职能管理接口;与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管理接口。业主、总体设计单位在设计、施工和调试的各阶段中都将与上述单位或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对轨道交通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沟通和处理。此类接口非常关键,对于整体工期的影响比较大。

2)工程技术接口

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技术接口涉及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等各阶段的工作,含土建与土建、土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系统、设备系统与运营模式等的工程技术接口。各专业在设计、施工、安装及调试阶段中的工程技术接口有信息接口、实体接口、连接接口等。设计接口确定各系统的接口任务,主要为信息接口、宏观管理各系统间的协调,定义技术接口关系。施工、安装、调试阶段为实体接口和连接接口。工程技术接口规定各系统之间应相互遵守共同的技术要求、条件、规则。工程技术接口是解决各类接口问题的基础。

3)合同接口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有设计、监理、咨询、施工承建、设备承包及图纸审查等合同。合同接口的管理主要是监督签约方权利和义务的执行。合同接口之间具有包容连接性、覆盖性,以防止存在矛盾和责任真空及重叠责任。

除了上述接口的主要分类外,轨道交通工程接口还有其他分类方式:

1)按系统接口划分:①土建与土建的接口,②土建与设备的接口,③设备与设备的接口;按工程不同阶段划分:①功能需求阶段的接口,②设计阶段的接口,③工程策划阶段的接口,④施工、安装阶段的接口等;

2)按接口范围划分:①内部接口,②外部接口。内部接口如工序搭接接口、连接接口(工作界面、施工缝)、几何关系接口、实体接口(土建为机电设备预埋管件、预留孔、洞、制作设备基础等)。外部接口指与城管规划、市政、土地、电力、环保、消防、水务等一系列支撑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的政府部门的接;

3)按接口形式划分,可分为硬接口与软接口,所谓硬接口就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硬件,属于空间、物理方面的接口关系;所谓软接口就是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的数据转输、计算机软件等;还可分为物理接口与信息接口,物理接口表示设备或系统之间存在的机械、电气方面的直接连接。如:设备与电缆之间的连接,构筑物与带电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设备安装对土建工程预留孔洞的要求等。信息接口是指设备之间或系统之间存在的功能、软件、通信规约等方面的相互匹配、协调运作。如:整流器与整流变压器之间技术参数的匹配;电力监控与继电保护之间、电力监控与城市供电局电调之间的通信规约等;

4)按时空划分,可分为时间接口和空间接口。空间接口以技术形成的工程接口问题为主,时间接口主要指节点工期、施工顺序、运输组织等涉及时间要求的工程接口。

三、接口的特点

工程接口问题对工期影响较大。通过接口管理,统一筹划各工序之间的施工安排,超前协调管理各接口方面的任务,使各参建单位责任明确,边界清楚。使多承包商交叉作业有序进行,从而确保工程总工期。

(1)阶段性。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接口问题,同一个接口问题在不同建设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接口的技术要求按照一 定的顺序在不同的阶段给予落实或实施,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细化和量化,是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2)复杂性。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之间存在大量的接口问题,并且接口界面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综合性较强,呈现出复杂的特点;

(3)不稳定性。尽管设计文件和各项合同在总体上对接口都有考虑,但由于客观条件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接口不稳定,发生变化。如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材料设备的型号或性能发生变化、局部工程的工期延误、设计中的疏漏以及在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要求等,如果处理失时或失当,不仅会给局部工程造成损失,还可能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要对接口问题进行动态管理和事前控制。

(4)对称性。同一项接口技术要求在两个相关联的系统接口说明表中都会出现,接口要求的内容相同,但接口要求的方向相反。

(5)相似性。由许多相似的工点(车站、区间等)组成,技术接口在相类似的工点上,其接口要求内容是相似的,但具体的接口参数不一定相同。

(6)与自动化程度的关联性。轨道交通工程的接口复杂程度与自动化程度相互关联,自动化程度越高,接口越多、越复杂。

(7)不同参与??,接口管理的责任不同,对甲是外部接口,对乙则是内部接口。业主管理在满足工期、质量、投资的前提下,宜尽量把接口转移。

四、结论

轨道交通工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铁、工程、接口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章编码

一、前言

中国社科院在《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中预计,到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破亿。十年之后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百户。私人汽车拥有量过亿标志着中国进入汽车大国行列。这是国富民强的重要体现,但同时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短缺又使其快速增长饱受诟病。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污染低,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能源消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工程接口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轨道交通公司重视。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般由前期工程、土建工程、轨道工程、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工艺设备组成(见图1关键节点图)。接口管理不是独立的,也不是一次性的,它贯穿地铁建设整个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没有专门的合约、承包商、施工监理、项目管理人员来管理接口问题。相反,接口管理牵连所有合约、承包商等单位。简而言之“接口管理,人人有责”。

图1关键节点图

二、接口的分类

根据《辞海》(2009年版)中的解释。接口指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接口来源于英文单词interface。又译作界面。在轨道交通行业中,接口/界面经常互用。本文统称为接口。接口并非轨道交通行业的专有名词。它最初源于工程技术领域。随后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由于人为因素的引入,接口概念被引入到管理领域。至今,接口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外延。其所要描述的状态也越来越抽象。

国内外学者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工程接口分类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Pacitt,Gibb的分类:实体界面、组织界面和合同界面。而具体到轨道交通接口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目前各大城市轨道交通接口按照参与方及其工作性质各类接口可分为职能管理接口、工程技术接口和合同接口三种类型。

1)职能管理接口

职能管理接口是工程各参与方之间的工作流程,包含相互约束关系以及各方的责任、权力、义务的确认等内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参与方的职能管理接口包括:业主、运营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分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审查单位以及承包供货商等之间的职能管理接口;与省、市政府相关部门间的职能管理接口;与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管理接口。业主、总体设计单位在设计、施工和调试的各阶段中都将与上述单位或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对轨道交通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沟通和处理。此类接口非常关键,对于整体工期的影响比较大。

2)工程技术接口

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技术接口涉及设计、施工、安装和调试等各阶段的工作,含土建与土建、土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系统、设备系统与运营模式等的工程技术接口。各专业在设计、施工、安装及调试阶段中的工程技术接口有信息接口、实体接口、连接接口等。设计接口确定各系统的接口任务,主要为信息接口、宏观管理各系统间的协调,定义技术接口关系。施工、安装、调试阶段为实体接口和连接接口。工程技术接口规定各系统之间应相互遵守共同的技术要求、条件、规则。工程技术接口是解决各类接口问题的基础。

3)合同接口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有设计、监理、咨询、施工承建、设备承包及图纸审查等合同。合同接口的管理主要是监督签约方权利和义务的执行。合同接口之间具有包容连接性、覆盖性,以防止存在矛盾和责任真空及重叠责任。

除了上述接口的主要分类外,轨道交通工程接口还有其他分类方式:

1)按系统接口划分:①土建与土建的接口,②土建与设备的接口,③设备与设备的接口;按工程不同阶段划分:①功能需求阶段的接口,②设计阶段的接口,③工程策划阶段的接口,④施工、安装阶段的接口等;

2)按接口范围划分:①内部接口,②外部接口。内部接口如工序搭接接口、连接接口(工作界面、施工缝)、几何关系接口、实体接口(土建为机电设备预埋管件、预留孔、洞、制作设备基础等)。外部接口指与城管规划、市政、土地、电力、环保、消防、水务等一系列支撑城市轨道建设和运营的政府部门的接;

3)按接口形式划分,可分为硬接口与软接口,所谓硬接口就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硬件,属于空间、物理方面的接口关系;所谓软接口就是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的数据转输、计算机软件等;还可分为物理接口与信息接口,物理接口表示设备或系统之间存在的机械、电气方面的直接连接。如:设备与电缆之间的连接,构筑物与带电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设备安装对土建工程预留孔洞的要求等。信息接口是指设备之间或系统之间存在的功能、软件、通信规约等方面的相互匹配、协调运作。如:整流器与整流变压器之间技术参数的匹配;电力监控与继电保护之间、电力监控与城市供电局电调之间的通信规约等;

4)按时空划分,可分为时间接口和空间接口。空间接口以技术形成的工程接口问题为主,时间接口主要指节点工期、施工顺序、运输组织等涉及时间要求的工程接口。

三、接口的特点

工程接口问题对工期影响较大。通过接口管理,统一筹划各工序之间的施工安排,超前协调管理各接口方面的任务,使各参建单位责任明确,边界清楚。使多承包商交叉作业有序进行,从而确保工程总工期。

(1)阶段性。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接口问题,同一个接口问题在不同建设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接口的技术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不同的阶段给予落实或实施,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细化和量化,是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2)复杂性。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之间存在大量的接口问题,并且接口界面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综合性较强,呈现出复杂的特点;

(3)不稳定性。尽管设计文件和各项合同在总体上对接口都有考虑,但由于客观条件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接口不稳定,发生变化。如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材料设备的型号或性能发生变化、局部工程的工期延误、设计中的疏漏以及在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要求等,如果处理失时或失当,不仅会给局部工程造成损失,还可能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要对接口问题进行动态管理和事前控制。

(4)对称性。同一项接口技术要求在两个相关联的系统接口说明表中都会出现,接口要求的内容相同,但接口要求的方向相反。

(5)相似性。由许多相似的工点(车站、区间等)组成,技术接口在相类似的工点上,其接口要求内容是相似的,但具体的接口参数不一定相同。

(6)与自动化程度的关联性。轨道交通工程的接口复杂程度与自动化程度相互关联,自动化程度越高,接口越多、越复杂。

(7)不同参与者,接口管理的责任不同,对甲是外部接口,对乙则是内部接口。业主管理在满足工期、质量、投资的前提下,宜尽量把接口转移。

四、结论

接口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广泛存在。从宏观的管理层面来看,反映于管理界面的科学划分、管理责任的合理分担、工作任务的合理分配、参建单位的相互配合等方面;从微观的技术层面来看,反映于轨道交通工程各子系统之间、各专业之间、各标段之间存在的物理和信息接口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管理就是对各种接口的综合管理。接口管理不仅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具有较大影响,也是实现整个系统自动化功能的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接口管理难度较大,若对接口问题处理经验不足,掌握深度不够,就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任何环节接口问题处理不当,轻者造成相互扯皮推诿,工程返工,影响工期和投资,重者造成整个系统运行不稳定,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立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筹划“四通”分析[J].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0(2):20-26.

【2】 胡章喜.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管理模式的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9):8-11.

【3】 仲景冰,王红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21.

【4】 谢颖.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3-38.

【5】 程振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接口体系[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5):35-40.

上一篇:校园环境范文 下一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