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9 15:20:36

轨道交通专业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城市轨道交通 人才培养

1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主要分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铁道信号,铁道乘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铁路客运与餐旅服务,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电气化铁道供电等方向。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目前开设有“轨道交通车辆应用与检修”(中职)、“轨道交通车辆”(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职)三个专业,主要培养城轨地铁运营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调度指挥、票务管理、安检、乘务、车辆检修等方面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规模的不断壮大,城市人口密度持续上升,城市客运量大幅增长,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步入“地铁时代”、“轻轨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舒适、安全、快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城市轨道交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缺口巨大。就以江苏常州为例,2003年常州市规划局开始组织编制《常州市规划交通线网规划》,2006年2月市政府批准了《常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同年9月,常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批准江苏省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8年),常州市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也是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大检查以来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城市。常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四条基本线路构成,总长约129km;另有5号线轻轨。目前,地铁1号线已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试运行,2019年正式运行。伴随常州轨道交通线网的逐步实施,常州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缺口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竞相开办此类专业。但同时也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差异较大,实验实训设备落后,师资不足,院校间恶性竞争等问题。

3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实现“按需定教”,即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定制培养目标,定制教学计划,企业提前介入,参与相关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该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用人的燃眉之急,也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真正实现企业、学生、学校的“三赢”。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隶属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南车集团,是江苏省教育厅管理的一所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学校。也是常州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创办较早的重点职业院校,长期以来承担着为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培养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借助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平台,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多家轨道交通企业共同开展“订单式”培养,为轨道交通企业定向培养熟练掌握地铁运营管理、城轨车辆专业所需的公共知识、专业知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及故障、应急处置等专业技能技术型人才。

4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设置建议

4.1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就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加深企业与学校的沟通,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根据需求科学合理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输送满足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4.2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高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设置

从以往的办学经验来看,一旦出现热门专业,各大院校往往一哄而上,结果导致重复建设,重叠发展,师资不足,进而生源不足,甚至引发院校间恶性竞争等严重后果。这不但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发展,也严重浪费社会资源,所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引导,鼓励专业方向多元化发展,充分研究各高职院校的特点优势,准确制定发展方向,避免同类专业恶性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例如铁道类的高职院校可以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专业,建设类院校可以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类专业,旅游商贸类院校可以重点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乘务类和铁道餐旅类专业等。

参考文献:

[1]鲍风雨,崔忠江.加强轨道交通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经济,2008,(4):28-29.

[2]方华.论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5):49.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2篇

一、轨道交通类高职生的特点

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职学院应更好地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为铁路企业培养更多的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高职教学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教学内容需要针对性,必须根据铁路就业需要去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针对性强、需要不断地完善实用性人才的课程结构。培养方法注重实践性,要培养铁路特有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努力使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获得为铁路服务的技能。师资队伍需要“双师型”,既要成为本专业的讲师、教授,又要成为本专业的工程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教师要定期到铁路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去,学习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毕业生需要“双证型”,高职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求按照国家要求获得相应的铁路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的高职铁路专业毕业生能在激烈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构建院系质量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各类人才尤其是高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全国高校的招生总量不断升高,2014年江西高考录取率高于80%,且高职生占高考录取率48.44%,高职教育得以迅速发展。随着招生量的扩大,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2014江西高考高职专科分数线:理工类180分、文史类180分,导致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起点不一,差异较大,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及其管理体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目前我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大多照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办法,校级监控体系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与教师和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构建高职院系质量监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实施全程监控的落脚点,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一种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院系监控体系的建立能与每个教学环节密切相连,与教师和学生保持零距离接触,时刻都能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2.从我院高职生特点来看,构建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尤其为重要;如果依旧按照传统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方式对待高职学生,教学质量问题会曰益突显出来,教学质量欠佳,严重影响了铁路人才培养的质量。

3.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的特点一是“单向”,二是“不封闭”,即这种模式只有从指令到执行的一次传递;缺乏贯穿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教学质量监控的全程性、全员性、全方位和持续性等特点。

三、院系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内涵

院系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包括四方面内容:专业建设,它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实施、专业考核;课程建设,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料;教学管理过程建设,它包括生源情况、教学管理(健全的制度、立体式框架听课、多渠道信息反馈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能力培养及稳定畅通的就业渠道五个方面),毕业就业(双证型);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它包括师资(双师型)、经费、设备等。院领导、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及相关专业教师开展动员,外出调研、论证,充分理解专业建设内涵进行专业建设,在此基础上,分解专业建设项目,落实责任。按专业建设要求逐步优化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修定出更具实践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完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与创新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院系的作用,使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结构合理。以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院内建立开放型实验平台,联合编写特色专业理论教材及实践课程教材;按既定体系开展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考核;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企业合作,在生产实践中发掘教学方式,使之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人才。教学管理不再单一,不封闭,教师是双师型的,学生是双证型的,教学质量监控是全程性、全员性、全方位和持续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铁路人才培养,为铁路经济服务,实现高职的办学规模越办越大,就业率90%以上,在学校或全省就业率都名列前茅,在铁路轨道交通领域具有较强的认可度与影响力,对学校和其他高职院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随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地铁系统的扩建,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也相继进入“城市轨道交通时代”,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大规模的轨道交通事业相伴的是轨道交通从业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与此同时,国内轨道交通专业的高职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校园文化基础薄弱,师资队伍不集中,这些都给高职轨道交通系特殊的校园文化构建与实践带来了严峻问题。

一、高职轨道交通专业的特殊性

轨道交通专业是伴随着城市地铁和快速铁路轨道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型专业,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突出了轨道交通专业建设的特殊性。现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磁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随着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流逐渐加大,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人流的均衡发展,以及城市圈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交通是根本出路,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在这样的大背景环境下,笔者从轨道交通专业的特殊文化背景着手,培养轨道交通人才的特殊校园文化。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怎样建设校园文化,日益受到重视。高职校园文化是以师生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学风、教风、校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学校的传统与习惯,学生社团及文化活动,学校的环境布局与美化等。先进的校园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职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科学发展和社会服务也起到重要作用,更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笔者认为,在特殊轨道交通专业方向背景下,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实践中应树立独特轨道交通特色意识,并把它变成一种精神。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发掘自身特色所在,发现优势。三轨道交通这个专业和行业优势,在特色专业上投入更多的建设成本,着力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兼优的“双师型”教师,拓展师生的交流,丰富轨道交通行业文化和精神。

三、高职轨道交通专业校园文化构建与实践的统一性

(一)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的内在必要性

随着城市圈的发展,以及中心城市影响力的扩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随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产生并承担着培养高素质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任务。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风貌,是高职院校学生主体精神的体现,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容量、高标准、新技术等一系列特征,决定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树立严谨的职业道德,通过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校园文化并进行实践,深化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行业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轨道交通学习氛围,贯穿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全而发展的学习和实践全过程,引导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大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优秀人才。

(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校园文化建设同行业实践密切关联性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是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反映了人的理想志向、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渴望成为社会需的高素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就有必要建设行行业性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是就学生的学习作风建设来讲,归根到底体现为学生的主观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激发城市轨道交通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校园学习氛围。

(三)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的有效途径

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中,把抓学风建设,优化行业氛围,丰富师生交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学生的特殊思想教育,通过向学生介绍课程设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与特色、参观实训基地、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特点,充分认识学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思想,把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思想教育贯穿学生活的全过程,使热爱所学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

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能强化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激励机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同时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强化学习动机。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校园文化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必然要求,是城市轨道交通系行业文化背景建设的重要基础。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在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中,不断优化和丰富校园文化,将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岗位群、企业、教学研究

1 根据不同岗位群需求,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传统的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是理论课,通常就是教师手把一本教材,按部就班地讲单词、朗读、背诵,从头贯穿至尾,教学内容没有重新构建。教师上课满堂灌输,学生上课缺乏有效训练,听、说、读、写方面很是薄弱。好一些的学生能够听懂,但是实际应用能力也比较差,教学收效甚微。通过与同行交流、企业调研、学生访谈,我们发现根据不同岗位群需求,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立体化教学体系即自下而上按照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顺序,分解原有的教学框架,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工作岗位群为教学的指导方向,重新对轨道交通专业高职阶段整体英语课程进行规划。

2 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师资

2.1 中方教师负责讲授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由中方教师进行讲授。中方教师可以从语言、技巧及语篇分析方面帮助学生提炼、总结和记忆。一些普通英语词汇通过引申、转换、隐喻、借代等方法被运用在专业英语领域中,表达了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特殊意义。例如,sleeper 在通用英语中是“睡眠者”,在轨道交通英语中是“枕木”;headway在通用英语里是“前进”,在轨道交通英语中是“间隔时间”。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在学习中需要格外关注,因为在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中的意思差别较大。另外,通过单词的合成、派生来记忆单词也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专业英语中还有大量的缩略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词汇量较大,中方教师讲授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可以帮助学生们透彻讲解词汇、语法、单词的意思以及记忆方法,相对于外籍教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词汇的学习。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介、地铁车站概况、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地铁基地的英语短篇学习,中方教师可以用中英文更透彻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和相应的英语表达方式。2.2 外教负责讲授日常生活英语由于是国际合作项目,师资储备丰富,因此我们同时拥有外教资源。语言教学必须遵循“在交际中习得,在运用中发展”的规律。对于信息问询、失物招领、周边景点介绍等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各个方面的实用英语,可以让外教负责讲授。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语音纯正,发音练习时可以帮助同学纠音,在进行对话教学时外教语言地道、鲜活、规范。此外,外教上课方式更灵活,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游戏法在注重互动性和操作性的同时,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外教设计的一些词汇练习的实际交际任务,如售票检票服务、线路咨询、地铁广播服务以及处理乘客投诉等的情景模拟演练,通过这些口头的语言输出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加强了对专业词汇的记忆,从而提高专业词汇的使用能力。2.3 走访企业一线,获得最新英语常见问题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一直是我们职业院校所提倡的理念。只有走访企业一线,我们才能获得企业实际的需求,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真正实现无缝对接。经过对长春西站高铁车站的一线岗位走访,我们获得了常见的70 个英语问题。长春西站主要是承接长春通往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的高铁车站,最高聚集人数为10000人,这里来来往往的旅客不少,其中也不乏外国旅客。从长期和外国旅客的接触中,长春西站的工作人员总结了70个最常见的英文问题,这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这70个问题经过我们归纳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六个大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不同的主题由学生来进行练习。把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学生分别扮演车站工作人员、行车值班员、乘客等不同角色,进行英语对话。这样的练习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效果显著,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改革考核方式,重定评分标准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相应的考核标准也应随之改变。从原来单纯的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加口试的方式进行。具体考核分两大部分。

1)专业词汇和英语文章设计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具体考试内容为教材中涉及的专业词汇以及文章阅读。对专业词汇的构成、用法、词义以及特点等设计问题进行提问,可以采用选择、搭配、翻译等多种题型。轨道专业英语文章阅读是考核学生记忆专业词汇的能力以及长难句翻译的水平。

2)模拟现场工作情景现场工作情景的模拟,设计时间为10分钟。由学生扮演地铁公司的工作人员,教师扮演乘客,就常见的70个问题,票务、换乘、旅游、购物、餐饮等展开模拟情景对话。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工作岗位,能够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应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高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特点,重新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了全新的教学设计和考核方案改革。新教学设计的实施,既开展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又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丁新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分析及学习方法议[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 (12).

[2] 廖华,胡昊.高职基础英语与ESP教学衔接的实证研究——以重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为例[J].海外英语, 2012(10).

[3] 陶汉卿.基于项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2015(4).

[4] 李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培养目标与授课的优化[J].教书育人,2011(7 ).

[5] 傅凌芳.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英语项目教学设计[J].读与写,2016(10).

[6] 杨俊鹏.“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5).42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3+1”校企合作模式

引言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2013年经重庆市教委审批而设置的新专业,从2013年秋季开始招生,现有学生358人。本专业暂无建设基础,基本处于零起步阶段。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国内外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巨大,大约为1万人至1万5千人。并且,同为西南大型城市的成都和贵州两地,也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人才缺口两地都在万人以上。

因此我校努力立足城市轨道交通及相关行业,根据“夯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基本原则,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计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加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建设,培养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备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技术、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实用型、创造型人才。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1)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专业建设发展。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明确应用技术大学及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特色专业集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立足中小微企业,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运作高效的实践平台。根据学校“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校企合作新路径、实践教学新体系,努力建立“五合作”(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深度合作)、“四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高等教育与中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对接)的治理机制,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

(3)示范引领,稳步推进。不断完善专业建设机制,带动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批与重庆市支柱产业、高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建设发展,加快培养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和企业技术应用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2、专业建设思路

2.1强化应用人才培养,创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3+1”人才培养模

强化实践实训应用科技人才培养环节,大胆探索“3+1”人才培养新模式。所谓“3+1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指在本科学生四年的培养过程中,3年的时间为在校理论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1年的时间根据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去企业进行针对性的顶岗实践实习,完成所学专业必需的基本技术技能。其中,1年的时间学习可以进行分段式计算模式,根据学生个人自身情况或企业情况进行合理分配时间,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开展实际的工作,以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2根据“交叉、融合、创新”原则,组建特色专业集群

重庆市轨道交通产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推动重庆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打造现代高端装备制造的强大动力。重庆抓住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大提速的机遇,力争成为西部唯一的大型化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基地和动车组维修基地,打造轨道交通产业整条产业链。我校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重庆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合作,根据“交叉、融合、创新”原则,形成以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为牵引,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关联特色专业集群。

特色专业集群可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跨专业的(或意义更广的)综合性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开发实验、综合性课堂讨论等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开放性实验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年轻教师业务素质的综合培养,有利于资源共享。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发展能够辐射专业集群中其他专业的发展,带动教学、学术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3、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

3.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办学特色,充分调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关行业、产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后,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出发,进一步优化完满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公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大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对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各类课程之间有合适的比例;从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凸显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特色,构建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符合应用技术大学本质属性要求、科学可行的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有利拓宽学生在轨道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和信号与控制专业知识面,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教学模式,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与择业竞争能力,推行“工学结合”课堂教学模式,试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修订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科学地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开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建设。逐步增加双语教学,改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质量。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外向型高素质国内一流的创新人才。具体规划为: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优化课程体系,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强基础课,培养学生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口径的知识,在课程体系上保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毕业设计上,通过严把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好各种实习,保证学以致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科技活动和技术创新,鼓励有能力的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形式的科技比赛,提供良好的加工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兴趣;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潮流,及时淘汰过失和不适宜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获取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和知识。

3.2构建以专业能力体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本科教育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和阶段性,要“淡专业,重基础”,加强专业基础培养,弄清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每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应占学分、学时(理论、实验)、考核方式等,正确处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密度与学习自由度、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等关系。另外,在实践能力尤其是实验能力培养上,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实验环节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与开放性实验比例,加入大型综合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再者,在每一门课程构建科学的专业能力体系后,编写相应的教材,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成一批具有学院特色的、比较成熟的、适用的应用技术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类本科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案、教材。编写核心专业课程《区间信号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教材及相应实验实践课程教材。

3.3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工学结合的基础。联系重庆轨道交通集团相关企业,建设校企合作基地,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和“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合作,努力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并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不同类别层次的基本工程技术技能训练,建设和扩展校外实训基地及实训功能,创新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改革,面向工程技术实际构建以专业应用技术能力测试为主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做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素养素质等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4、结束语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作为新建专业,其建设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大胆探索,不断进取,积极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相同和相近专业办学的成功经验,继续注重加强基础教学管理,建设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建立科技服务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积极密切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与开设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高校和中高职院校合作,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出高素质、具有良好专业基础理论和熟练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屈霞,韩学超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5(7):79-80

[2]张振海等.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建材科技,2014(01):32-34

作者简介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2-02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实现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能否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需求、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最高标准的专业教学质量目标,必须逐步建立以专业建设科学性评价、教学条件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和社会声誉评价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交通服务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专业建设科学性评价

1.专业设置科学性评价

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所以,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是重要的一环。

2.课程开发科学性评价

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它是职业教学的核心,其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是由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组成。

(二)教学条件质量评价

1.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既要有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2.实验实训条件

包括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职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教学管理制度

它是规范教学工作,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用于保证教学工作有秩序、有成效地进行。学校建立并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23个程序文件及71个作业指导文件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学质量的教学过程评价

所有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要制定有效的制度公平、公正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听课制度

一方面成立由主要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及教研组长参加的听课小组,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另一方面建立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3次。

2.督导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提升。2001年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建立了校、科、组三级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

3.教学检查制度

一方面,学校对各教学部门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检查,实行三查两控制。

4.学生信息反馈制度

每周收集《学生学习信息记录表》,注重学生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5.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制度

实行教师两年两个月到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到企业参观学习、举办教师下企业实践汇报会等活动,使教师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了解行业人才新需求,市场发展新方向。

6.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比较客观,但有时会出现主观偏差,通过数理统计并借助微机处理以达到学生评价的公正性。

(四)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结果评价

这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核心是看学生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一种跨专业的能力,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胜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线的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职业岗位的意志品质;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应变的能力,如自我调节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2.必备知识与理论

必备知识与理论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应该看到,胜任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的职业岗位工作,是本学生毕业的最基本标准;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涯进行的必备条件;而一定的文化基础既是培养扎实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3.职业技能水平与“双证”率

作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对应的某一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是用职业资格证书来衡量的,所以用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来进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标准是较为客观的。本专业要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第三方评价。

4.获奖情况和成才典型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在校生的校内外获奖情况和毕业生的成才典型,反映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力,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外在指标。

(五)社会声誉的评价

该指标的目的是看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以反映本专业在社会声誉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短期培训、技术开发与推广五部分内容。

1.就业率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吸引生源的最大优势就是就业率。就业率是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标志,能直接反映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可比性。

2.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就业率的一个延伸的指标。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专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工作称职率、岗位晋升率、平均工资水平及自主创业及对口升学等。

3.学生报到率和流失率

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以及学生在不同学期(学年)的流失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是学校社会声誉的表现形式之一。

4.短期培训

本专业设置的功能除了提供正规的学历教育外,还应该包含为社会主动、积极地举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相关工种短期培训的功能。短期培训既有相对灵活、变化较快的特点,同时也有各种实践性教育占突出地位的特色。社会选择短训时,讲求“实用”、“时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行业地位。

5.教科研与成果推广

本专业要发挥本专业教师教科研优势,联合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进行交通行业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服务交通,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贡献。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深入调研、科学设置专业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深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调研就难以遵循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就会导致专业设置不适合生产需求、不服务“市场”,也会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浪费,专业招生的困难。所以,专业设置前一定要了解国家《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科学设置专业,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精神。

(二)科学开发课程和教材

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所以本专业课程开发务必根据站务员、票务员、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岗位工作的技能操作要求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时数、考试考查、实验实训等,是学校确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发技能型实用教材等的总和。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与广东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地下铁道总公司等交通服务行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巩固和完善“2+1”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特点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交通客运高峰周期的生产规律特点,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运”等客运繁忙阶段,学校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实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行业和企业进行阶段性实习。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四)建设有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因此从专任教师的数量和结构看,要保持合理的生师比例、职称结构比例,提高专任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专业课教师数量要充足;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来看,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五)建设和完善教学设施

包括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本专业必须设有工位充足轨道交通实训室,包括轨道交通模拟沙盘,供电系统和行车组织基本操作和展示,以及行车组织实训室等到校内实训条件,培养学生岗位技能。

(六)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根据城市轨道运输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务必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教学实践,目前,在城市轨道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当推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研究性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能力培养为本、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目的。

参考文献:

[1]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及其实践,http://.2010-7-15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一、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就

1.职业道德教育日益得到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企业加快发展的强烈需求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疾声呼吁下,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下发后,职业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校也先后开设了铁路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等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职业道德教育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日益得到该专业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员工的认同。调查显示,有71.99%的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和71.15%的轨道交通企业员工认为有必要开设职业道德的教育课程。

2.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有所增强。目前,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已逐步摆脱了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受狭隘的课程观影响,教学途径单一、教学形式枯燥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成效低微。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结合职业实践,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逐步归纳出一些能够打破课堂灌输教学形式、垄断局面的方法和途径。如案例教学、讨论学习与隐性课程设计等先进教学手段也在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中出现。这些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尝试、运用,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调查显示,90.15%的受访大学生和毕业生对当前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83.4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开设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能够解决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道德问题,或能为此打下基础。

二、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道德教育受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一些轨道交通类的高校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仅把职业道德教育是作为“两课”的一部分。少数开设了职业道德专门课程的高校,忽视专业背景,在教材的选择上又搞起了一刀切,要么是针对轨道交通专业的铁路职业道德教材,要么是普适性的全专业通用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类教材。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另一个表现是职业道德课时严重不足。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职业道德课程的全部课时仅有10个课时。这10个课时全部用来介绍职业道德的行业规范尚且不够,又何谈学生职业道德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缺乏职业特点。一方面,当前教育系统的各级文件中缺少对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明确表述;另一方面,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文件中也没有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进行深入论述。这导致该专业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混乱的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授课教师常常在实际操作中,直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直接搬来当作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这些做法错误的将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德育目标等同起来,丧失了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职业特性,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引作用,反而更容易使该专业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走入歧途。

3.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亟待更新。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高大半(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和半军事化)”的特点,在行业内形成了特别强调纪律,特别强调服从的行业文化。在此氛围的影响下,人性关怀缺失,似乎也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障碍。2011年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主管部门只顾通车不救人,把恢复秩序凌驾于抢救生命之上的行为,就是人性关怀缺失的表现。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轨道交通企业积极改革管理体制外,也亟需相关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摒弃落后的非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取而代之以尊重人、理解人和关怀人的教育理念。

4.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及评价方式有待改进。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在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高校仍然以灌输现成的理论知识为主,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铁路职业道德的特性,使职业道德教育在效果和形式上都存在严重问题。与灌输式教学方式相伴随的便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简单化,表现在:重视职业道德课程教师的单项评价,忽视其他课程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综合评价;重视学校的评价,忽视企业评价和学生的自主评价等。这容易导致学生在校时道德素质评优,走向社会后却道德堕落的现象出现。

5.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长期以来,由于高等教育的外延发展、内涵提升等原因,高校师资队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到职业道德教育这一领域,很多高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师资队伍和人才梯队。职业道德课程教师主要由两课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兼职组成。两课教师只懂德育不懂专业,不能结合铁路实际,照本宣科,空谈理论;专业教师只懂铁路不懂德育,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铁路行业规范。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蔡勤生,唐湘桃.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分段式顶岗实习改革与实践--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6).

[2]徐远平,王秀莲.铁路特色高职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陕西教育,2009(5).

[3]李国涛.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调研 通信信号 专业

一、基本思路

开展调研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保质保量完成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根据专指委对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部署精神,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面向、知识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从而为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我们对东北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和地铁运营公司进行了全方面深入的调研,最终回收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沈阳铁路局、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调研样本数据。

二、人才需求调研

(一)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至2050后,沈阳地铁线网将由“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组成 ,总长400公里。沈阳地铁计划由原来的5条增至11条,线网总长度由182.5公里增至400公里。

2012年11月份沈阳地铁9号线、10号线开工建设,2013年沈阳地铁4号线开工建设,至2018年沈阳将有三条新地铁线路建成运营。同时,哈尔滨市的地铁建设工作也在大力发展,明年将有一条线投入运营。东北地区的长春市、大连市均有轨道交通的建设计划。因此,未来5年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缺口。

(二)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对于东北地区的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和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调研,我们掌握了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过去三年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共招聘了信号方向的从业人员280名,未来随着4,9,10号线的相继建设开通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将达到420名,对应届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达到是高职学历,对职业资格证书现无明确要求,但集团正在着手规划力求正规化、职业化。

而对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在过去三年共招聘了信号方向的从业人员60名,未来随着长春市地铁的相继开通也有一定的人才需求,预计在40名左右,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学历同样要求达到高职水平,对于职业资格证书主要以信号工为主。

(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信号检修员

岗位职责:经常性地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超过规定使用周期的设备进行更换,以保持线路信号系统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当信号设备出现故障等意外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时,能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地排除信号故障,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负责的设备和系统:轨旁信号中的正线信号设备、车辆段里的信号设备、车载的信号设备、ATS系统等。

2.通信检修员

岗位职责: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业务,经常性地巡视管区通信设备电路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保持线路通信系统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当系统设备出现故障等意外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时,能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地排除通信故障,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负责的设备和系统:有线设备中的程控交换设备、控制信号设备和票务闸机传输系统;无线设备中的车站广播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

(四)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目前,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沈阳地铁是员工入职后需要考取电工证和安全生产证书;长春轻轨则无统一规范,但入职前个别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信号工证书;沈阳铁路局对应的是中级信号工证书,这是国铁内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的薪资待遇有很大帮助。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特点,把高职高专院校和地铁运营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职业资格证书的组织培训、认证考试等工作,从而规范行业内的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进而使学生在上岗前就能够具有职业岗位上岗的认可和能力,实现社会的认可、实现对学生就业的帮助。

(五)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目前主要招聘渠道是校园招聘,另外还有少部分的社会招聘,比例能够达到9:1,这基本能够满足地铁运营公司的基本需求。在招聘的人才中高职高专学生占据了其中的90%,其余10%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这说明本专业培养的高职高专学生完成能胜任公司岗位的用人标准,不仅是对学生水平的认可,也是对学校培养方式和方法的认可。各高职高专院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技能是准确的、是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

参考文献:

[1]欧阳琳. 湖南省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现状研究[J].商业故事,2015,(35).

[2]朱吾元,王雁梅.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药学服务能力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4,(15).

[3]叶桂存,张辛等.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能力的调研报告[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 资源共享 共享形式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重点,在深化北京、上海、广州等轨道交通基础完善城市的运营网络、优化枢纽的同时,更将大力发展省会城市和其他符合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形成基本的轨道交通框架。截至2010年7月,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建设地铁的城市达28个,按照规划到2015年将建成地铁93条,总里程2700公里,2011至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元。有关资料显示,预期到2020年将建成173条,总里程6200公里。

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关调查显示,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约需要各类专业人才1000余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类人才需求量的不断高涨,职业院校顺应人才市场需求,纷纷开办城市轨道交通类相关专业。

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开设院校的增多,更多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例如办学资源的重复配置、各院校资源无法满足和适应教学需求等,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优化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就成为本文的重点研究问题。

一、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资源共享的意识较强,但行动力不足

实现资源共享对职业院校工作的各方面都会产生莫大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讲也是一种契机。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对资源共享问题持积极的肯定态度,认为资源共享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将会产生非常有意义的影响,但是,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还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

2、制度和资金的缺乏限制了资源共享

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各院校管理层的态度和行动,然而,教育资源共享涉及资源配置、跨部门的业务沟通和整合等问题,因此,要全面推动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整体教育变革,依然面临决策和管理层的巨大障碍;另外,共享资源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职业院校的经济收益也限制了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的实现。

3、高校管理体制限制了资源共享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对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一些院校的内部机构行政上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业务协调机制,教育资源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基本上属于院(系)或某些个人所有,使分属于各部门的教学资源不能有效的利用,造成了一些教学资源重复购置,且使用率不高。

4、专业教育模式限制了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采用的是“专业模式”的教育体制,由于专业模式的相对封闭性,职业院校的师资配置仍是按专业区分,由于精力有限,教师很少关注专业以外的知识领域,不利于学科专业间的交流,也限制了专业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学生在进入专业模式的学习以后,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局限于自己专业以内的范围,对专业外的知识兴趣不大。

二、资源共享的形式

1、与校内相关专业的资源共享

随着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各地职业院校纷纷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应地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以本校为例,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就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等专业,这些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叉的课程,为节省校内设备的资金投入,在涉及到相关的知识结构时,相关专业可以考虑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室,首先实现校内的资源共享,这样可以避免设备的重复购买,避免浪费。

2、与校内相近专业实现资源共享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发展,大多依赖于原有的铁路专业,例如本校、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两个专业虽然有很大的差别,但是,铁路的基础知识可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的入门指引,在相关的实训室建设方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也可以利用已有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设备,实现相近专业的资源共享。

3、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大多是为一线生产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应用设施设备教学成为该专业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购置实训设备时各院校只是相互参考,实现的功能相差不多。如果,各院校能突破原有体制的限制,以投资技术和资金作为共享的条件,通过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共用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实现专业性实验室或试验基地共同使用,不仅能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节省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4、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

各院校办学大多依托本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学生的教学标准也是以依托单位的上岗标准制定的,因此,学校完全可以与企业联合办学,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完成本专业的教学;此外,院校还可从企业外聘兼职教师,或聘请专家集中讲学,提高学生对企业现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5、其他形式的资源共享

各职业院校都围绕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教学,然而,学科及专业并不一定能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院校之间可以充分发挥各校的优势,通过人力资源共享的模式来改变教师结构不合理的局面,例如,我们可以实现教师跨校兼课、互聘等,建立教师资源共享网、相关领域专家库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办学效益。

高校教师普遍现场经验不足,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专家来兼课或集中针对教师讲学,这样,教师也可结合现场情况进行教学;此外,院校间可建立数字化共享资源,便于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三、结语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职业院校内部、院校之间以及校企之间资源共享的实现能够达到以最少的投入为社会培养较高技能型人才的目的,这种紧密合作消除了教育资源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能够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

然而,本文仅讨论了资源共享的优势,实际上,还有很多限制条件存在,例如,各地职业院校办学都凭借自身的特色争取招收更多生源,本身就存在着竞争;地域因素也成了资源共享的又一个制约因素;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很多资金的投入,各院校是否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该项目等等。因此,各部门、各校之间资源共享问题还是一个典型的博弈问题,如何平衡限制条件和共享优势则成为各校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也是资源共享问题以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http:///personal/show.aspx?id=3773&artid=1075

[2] 赵欣.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J].青春岁月.2012(10)

[3] 周叶,杨俊清,刘燕燕.高校园区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与策略分析[J].南昌大学校报(社会版)2011,(13)3

轨道交通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交化、容量大、节约环保且不受地面交通环境影响的一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低碳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批准36个城市的轨道建设规划,里程6000多公里。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8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运营里程2100多公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特大城市,基本形成网络化运营系统,取得了较好的网络效应;天津、武汉、南京、成都和重庆、苏州、长沙等城市形成了基本的网络,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缺少的方式。

依据国际城市轨道交通职业人才配备标准,每建设一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管理及技术人员;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约需要各类专门人才1000余人。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如何培养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所需的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基础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程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城市轨道各专业的学生学习城市轨道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在专业认识实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各子系统之间联系,以及各子系统中设备的构造及功能进一步掌握,使学生对整个城市轨道具交通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后续《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与应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程相衔接,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的学生应该或多或少与城市轨道交通打过交道,虽然还有很多的城市未建设地铁等城轨交通,但起码大家都应该以旅客的角色与铁路打过交道,城轨交通与我们的铁路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学生对整个的运输流程有大体的了解,加上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讲授的对象很具体,学生应该会对这门课程很感兴趣。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过多依赖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加上课程包含内容多,学时少,老师采取满堂灌、填鸭的方式教学,与学生互动少,学生被动的接受来自每堂课的大量信息,使学生丧失了原有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僵化的局面,必须要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为原则,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使用价值,尽量避开高深的理论知识,侧重讲解其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使用意义,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㈠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较为新型的交通方式,为此,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最新方向,确定“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更新,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趋势的调研,将地铁各子系统采用的最新技术、模式和管理知识纳入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岗位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需要。

㈡结合专业特点,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适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目标

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学校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应始终围绕学生的岗位定位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使学校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岗位定位无缝结合,课程目标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从而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本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上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选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和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组织编写的城市轨道交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作为教材。该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的组成、设备主要功能以及运营组织,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使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新员工及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在校学生的教育、培训。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多,工种杂,因此根据专业、工作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于机车车辆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解车辆章节的内容;对工程专业的学生应以线路、轨道、路基、桥隧建筑物、车站、维护施工组织等内容作为重点;对电气化供电专业的学生应重点放在供电系统章节;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学生应以通信与信号系统、车站联锁和区间闭塞等内容作为课程重点;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行车组织、乘务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等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相关的章节。这样针对各专业有侧重点的讲解课程内容,既解决了课时少的矛盾,又为个专业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㈢教学方法改革与应用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与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联系也非常紧密,理论性的概念很多,依据该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学条件环境,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较好的改善教学效果。

1、案例研究学习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①进行教学,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此教学方法,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按大纲选好案例,设计好问题;接着是案例的分析讨论阶段,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最后是案例讨论过后的总结阶段。

本课程比较典型的案例主要分为客运组织和列车组织两大块。客运组织核心知识点又可分为安全管理、运营管理模式、车站组织、票务管理、乘务管理五个方面;列车组织核心知识点可归纳为列车组织方案、线路能力提高、列车控制三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设计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同学们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点。另外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将来岗位能力要求,在讲到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时,可把学生进行分组,分别代表不同的岗位职工,各司其职,共同完成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工作。这种角色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游戏”当中学到实用的专业知识,比起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收到的效果要好的多。

2、合作式讨论教学方法

合作式讨论教学方法②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入师生点评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在本课程中,结合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可以将车站客运组织作为合作式讨论主题。以平常生活中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车站为例,讨论如何进行车站的常规客运组织以及大客流的客运组织,将同学们讨论后的意见归纳形成如何进行客流组织的知识点,给出在实际中车站是如何进行客流组织的,再与他们得出的结论相比较,表扬其创新点,对其中的不足进行鼓励,给他们信心。

3、现场教学法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单凭书本上的一些简单示意图,学生是很难想象出其实际结构,对后面的专业分析更是难以理解。在讲解机车车辆及工作原理时,可借助模型现场进行拆、装,既便于老师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讲解线路及设施时,可带学生去实训场地现场教学,实实在在的实物摆在学生面前,既避免空洞的概念解释,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抽象的想象,改善了教学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伴随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可借助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现场教学。课堂上,老师对接触网、车站联锁设备等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可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现场教学。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㈣教学方式、手段改革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内容多且枯燥,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为了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借助切当的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很难满足课时少、课程内容多的要求,因此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必须的。通过幻灯片、相关视频、动画等方式,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模拟实际情景,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讲述道岔的组成时,可将道岔的组成做成动画嵌入到多媒体教学当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道岔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讲述车站联锁时,可在教学课件中,插播“集中联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联锁设备及其工作工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联锁的概念以及联锁设备的作用。

2、借助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特点快,教材内容难免跟不上学科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的了解到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以后工作岗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借助于网络搜索工具,可以很方便地搜集到各地地铁的发展规划及最新的建设情况;对于已开通的地铁,可以从网上了解它技术特征、线路图、开通时间等信息;在网上还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他与地铁相关的资料如自动车钩、盾构法隧道等;另外网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论坛,该网站资源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自主的浏览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又可以和不同工作的职工进行互动。可以说网络是学习“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所学知识。

四、教学改革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广使用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打破了以前“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所有专业不分侧重点的教学,形成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采用合作式讨论以及案例教学方法并借助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三:随着学校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逐步完善竣工,利用现场教学的方式,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后续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网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网络资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网络论坛的互动功能,既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也让他们对以后从事的职业岗位有所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获得了一些体会即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优化;采用适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手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易连(1984-),女,江西上栗县人,助理讲师,硕士

注释:

① 晓南矿,张艳君.浅谈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 [J].铁法科技2011(2):342-344

② 李明月,马慧琼. 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研究 [J].职业2012(27):63-64

参考文献:

[1] 王慧晶.《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2011(4)

[2] 韩荔.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体系的改革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上一篇:餐饮管理软件范文 下一篇:水利水电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