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8 17:20:06

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

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控制

前言

本文将结合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招投标前期策划,准备工作以及投标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不同的报价策略,从而达到增加中标概率,将投标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终获得企业预期经济效益。

一、投标前期准备

1.市场调研

城市交通轨道市场调研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在建或拟建轨道交通项目情况,勘察设计任务市场容量调查、企业在区域市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前期阶段对市场进行的有效调研,对企业在区域市场的定位、投标取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投标分析

完成市场调研之后,对每次城市交通轨道项目还要进行投标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业主招标情况,招标项目目标阶段划分情况、潜在竞争对手情况、业主倾向性意见以及企业参与投标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等。投标分析能大大提高投标项目的针对性,将有限的企业资源投入到最有可能中标的阶段去,充分发挥企业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二、城市交通轨道项目招标评标方法目前国内在公开招标一般采用以下两种评标方法:

1.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在开标前,招标单位公布招标项目的最低标价,各个投标企业的投标报价不能高于这个标底价,高于标底价的则废除投标;以经过评审的最低投标报价为基准价,最低投标报价得满分,高于投标基准价的投标价扣去相应的分值。这种评标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投入资金。所有参与投标的施工企业和单位,都是通过严格的预审候选,都有一定的施工技术能力,通过施工企业内部挖掘潜力以及相互良性竞争,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招标评委的主观倾斜性,因而这个方法也是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评标方法。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就是对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进行综合评价,最大限度满足招标规定,综合最优者中标的评标方法。标评委员将根据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同一基础或者同一标准对各个评审因素进行量化,尤其对技术与经济这两个部分的量化结果进行加权,从而计算出每一个投标的综合评估价或者综合评估分,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人为中标候选人。这种标评方法既能兼顾价格,技术等方面因素,又能客观反映出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全面评估单位的整体实力。

三、城市交通轨道工程相应的投标报价策略与技巧

投标报价的技巧和方法有很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招标项目采取不同的投标报价方法。

1.针对最低投标价法

针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参与投标企业应当在合理测算投标报价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利润、市场战略等因素,尽量报低价才能在投标报价中取得优势。同时参与投标竞争的企业应当避免盲目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风险,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既损害投标单位的自身利益,又不利于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

2.针对标价综合评估法

针对标价综合评估法,首先参投企业在测算自身投标报价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竞争对手在目标市场的优势,劣势,初步得出竞争对手针对目标市场会采取高价策略还是低价策略,将此作为本企业报价的一个初步依据。例如分析得出企业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绩要比竞争对手强,那么评标时可以适当为自己加分,报价就可以适当提高,这样既能保证中标,也能增加中标后的预期利润。

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本身具有地下工程不确定性的特点,另外工程多处于繁华城市中心地带,沿线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给轨道交通建设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重视工程建设风险的控制。与其他工程相比,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工程建设周边环境复杂,交通轨道建设会跨越多个不同区域,不同区域的车站、隧道所处的各类不良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的不断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工程建设的风险。

2.工程结构自身复杂:因现代城市发展需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着开挖面不断增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结构埋深越来越浅的技术难题。另外在基坑开挖阶段还有可能受到崩塌、倾斜的破坏,坑底隆起、基坑的整体降水效果以及基坑周边围护防护设施等等各类风险。

3.工程建设施工机械风险;施工机械除了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还包括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专用的机械设备,此类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有:机械的运输安全、起重机违反变幅限定、起重量的限位规定、起重机吊钩锁定器失灵、盾构机的拼装与切割以及起重机钢丝绳编结不符合规定等等。

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控制措施

1.规划设计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必须对工程的线路选择、技术路线、社会环境进行安全预评价,找出工程潜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有害程度等,并进一步完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安全对策与措施。进行安全预评价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出示有效科学根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2.施工阶段风险控制措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过中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尤其以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其他工程已施工情况的了解掌握为重点。在施工前期阶段,对当地地质条件充分了解与掌握,真正做到因地施工,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另外对周围环境其他已经施工的工程进行了解与掌握,这就避免了和已经竣工工程发生冲突,破坏先前工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付丽红.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与风险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

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土地开发 空间开发 BOT投资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工业 化进程加快,致使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飞速增加。居民出行与物资交流高度频繁,客货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而我国大中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城市土地减少、道路堵塞、车辆拥挤、交通秩序混乱、空气噪声污染严重,城市交通环境与交通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危机,恶化了我国大城市的投资环境,严重地束缚和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人口密度将进一步加大,大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 影响 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另外,随着我国各个大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很多大城市的铁路枢纽被包围在城市中心区内。为此,一些城市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铁路资源,积极开发城市市郊铁路和城际快速铁路,广州、北京等城市已经提出了可行性报告。因此,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在改善城市交通结构、顺畅交通、促进劳动就业、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形象的高速发展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未结合城市发展做全面的规划,造成轨道线路布局不尽合理,与城市功能布局缺乏整体的协调配合。

(2)现有轨道线路间、站点内的换乘通道不尽合理,轨道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缺乏整体协调,车站不能快速地集散客流。仅考虑了与公交的配合,而忽略了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的协调与配合。

(3)对既有城市轨道扩建,没解决城市轨道扩展后与地面公交的协调。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投资效益也得不到回报,或可能引起局部地区更大范围的交通堵塞。

(4)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上,总是一味地、盲目地强调地铁的开发,忽视了对有轨电车、轻轨、市郊铁路等其他轨道交通方式的研究和开发。

(5)我国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技术、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战略等严重滞后,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内部管理模式上,不适应 现代 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与特点 由上表可知: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城市轨道交通因其独特的优势, 自然 应该发挥骨干作用,首先承担起城市高密度客运走廊及市内中长途的客运任务,并随着整个 网络 的逐步发展而兼顾中短途客流,最后达到分担城市公共交通客流50%以上的运送水平。并逐步吸引使用个人交通方式的乘客于轨道交通中,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乘客的总量,使“公交优先”的策略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对各个不同的大城市,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城市规模、经济、环境以及对客运量的需求,结合各种轨道交通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来选定适合其发展的一种或几种轨道交通。

四、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的土地开发、交通结构、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影响特别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与可操作性是轨道交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包括对城市老区和新建区的建设与拓展。对城市老区,属于追加型建设,线网规划的核心是满足现有的强大交通需求,缓解交通拥挤。应采取“线跟人走”的准则,使轨道线路的布局充分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和人流、物流、商流的特点,以妥善地疏导交通流,形成通畅的交通骨架。而对新建区,属于超前型建设,其核心是以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支撑城市体系的发展,进而调整城市结构和土地的开发形态。应贯彻“人跟线走”的准则,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新城区的规划有机结合,让每个站点都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人流、物流、商流集散中心,形成链珠式的卫星城区。[3]不仅可以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式开发,还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创造源源不断的客流。

为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 线网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要协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线网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与城市的经济走廊相适应。还要根据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留有向外延伸的可能性,以适应都市的未来发展。

线网规划要结合城市轨道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以及沿线城市环境,经过技术、经济方案比较,环境评估后,慎重地选择地下、高架和地面三种线路敷设方式。既要节省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又有利于乘客的出入换乘。

市中心区的线网规划,要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同步实施,既可减少投资还能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另外,在繁华的市中心区大规模、高强度地修建城市轨道,施工期间将加剧城市局部地区的交通堵塞。因此,城市轨道的建设周期一定要统筹安排,充分考虑城市现有承受能力和施工期间对城市交通与环境的影响,每一期的建设强度要适度,将工程风险降到最低限度。[4]

2. 线网规划要满足城市主干客流的交通需求

重点研究城市土地的利用形态、人口与商业分布特征和现在、未来的路网客流分布特点。使轨道交通能最大限度地分担城市交通大通道的客流,提高其分担城市公共客流的比率。要以最短的线路连接城市的交通枢纽、商业文娱中心和城市生活区等客流集散量巨大的场所。避免个别线路、站点负荷过大或过小的现象。

城市轨道的线网骨架规划,在远期目标上,先对近期需要修建的各条线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充分的论证。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现状分析与规划相结合,特别要定量分析初、近期高峰小时单向断面客流量、客流日负荷强度等客流预测流量。[4]根据其城区的客流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方向逐步提高轨道线路的覆盖率和线网密度,尽快形成网络规模(一般为50km以上)。

3. 线网规划的系统协调

线网规划要处理好轨道 交通 系统内各线路间的整体衔接与协调,特别是各线路间的换乘与接驳。重点 研究 各线路的相交形式和相交点,设置方便乘客换乘的枢纽,尽量缩短乘客的行走距离和人流交叉。

与地面公交系统要无缝衔接,尤其要重视与地面其他公交的换乘接驳。结合轨道线路的走向,站点及出入口的位置,合理调整公交站点及线路走向,使其既利于轨道交通集散大宗客流,又尽量减少与城市轨道交通平行的公交线路,避免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竞争客流。

与沿线土地开发整体协调。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轨道交通资源”,做好轨道沿线土地与地下、地面空间的综合开发。各站点、出入口的设计要与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的整体相协调,地面轨道、高架轨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车站内部环境也要协调等。

4. 几种城市轨道交通方式要协调 发展

综合 分析 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优势及城市现有的客流、 经济 规模与发展倾向,做到“宜地铁,才地铁;宜轻轨,则轻轨。”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地铁。

对于大型或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区域应充分利用地下铁路的特点而优先发展地下铁路。对客流量不太大且灵活,修建地铁不经济,就应转向轻轨交通系统,轻轨系统还特别适用于城市的坡道较大或城市弯曲的大中型城市。新型城市有轨电车在一些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不太大,城市客流量不多的中小城市很有发展前景。市郊铁路可用于快速连接市中心与郊区。在日本、法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开发运用。

还要利用各种轨道交通间的独立性与互补性,在超大城市发展市内轻轨和市郊铁路作为地下铁路大宗客运的内外补充,在大城市及其卫星城之间大力发展市郊铁路和磁悬浮交通系统,让各种轨道交通得到有机的协调发展。

五、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战略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运营成本高,很难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并盈利。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又属于 社会 公益性建设,其运营不能纯粹地以赚钱为第一目的。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评价出发,综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为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创造的经济效益和为社会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

目前 ,世界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仅日本轨道交通能够赢利, 中国 香港能回收投资并略有利润,新加坡和莫斯科可收支平衡外,绝大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都很难以自身提供的运营利润来养活自己。而且随着运营成本的逐步提高,许多轨道交通甚至永远也不能偿还投资。为此,我国 现代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战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开发。

1. 城市轨道沿线土地的联合开发战略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可以借鉴日本和中国香港盈利运营的经验,[5~6]把轨道交通的经营与土地的经营相结合。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双向运输的特性,以轨道交通系统为中心,以房地产开发、广告、物业管理、租赁、 旅游 、宾馆业、百货店等流通服务业为辅业的运营模式来经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公司负责规划轨道沿线的土地,从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出发,使土地的经营效益最大化。在城市轨道的沿线及车站附近区域大力开发房地产;并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派生商业价值,把百货商店、 体育 场馆、游乐公园、电影院等项目直接规划在轨道车站内或附近,它们既可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客流,又能为轨道交通提供稳定的日常客流;以极优惠的政策吸引各类学校、医疗中心、邮局、图书馆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加盟该城市轨道沿线的土地开发,这些机构不仅能增加城市轨道沿线房地产和商业的吸引力,还可为轨道交通提供非高峰时间的客流。2. 轨道交通站域地下、地面的空间开发

随着城市空间的综合开发,轨道交通站域地下、地面空间的开发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我们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新热点。除了常规在高架轨道上、站台上、换乘通道内以及列车内外的广告、冠名开发以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开发:[7]

(1) 适当增加轨道交通车站连接通道宽度,在两旁设置一系列商业设施和场所,形成一条小型的地下商业街。两边为商店,中间为步行道。商业街既可为出入轨道交通车站的乘客提供商品浏览和购物方便,轨道交通的巨大客流也将为地下商业街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2) 对大型轨道交通车站的两侧或上部的空间开发,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开发车站商场。车站商场兼有交通和商业的双重功能,客流经商场便捷快速地出入车站,客流在通过和停留车站时又增加了商场的经济回报。

(3) 城市中心区域的轨道交通车站大都位于城市的商业、娱乐、休闲中心,这些中心地带通常都建有大面积的绿化带和广场,而这些地带的土地商业价值又特别高。为此,可以把这些地带的地下空间开发成大型的地下商业中心或文化娱乐中心。并做好与轨道交通车站的衔接,以引入轨道交通运送的巨大客流。

对于轨道交通站域地下、地面的空间开发,一定要以轨道交通的系统协调为出发点,进行 科学 、合理的规划和开发,而不能以牺牲轨道交通车站的换乘通畅速度,破坏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等为代价来进行开发,否则就得不偿失。

3. BOT投资运营模式的探索

BOT投资模式是政府和 企业 共同向公益性基础项目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模式。改变了政府单一投资模式,使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向多元化领域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政府资金紧张的 问题 ,使政府规划建设而资金不到位的项目能够尽早实施,提前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政府有限的资金产生良好的经济效果。因此,BOT投资模式也成为了开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新选择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实行BOT投资运营,其优势有:(1)降低政府主权借债和还本付息的财给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3)有利于引进投资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4)政府从运营中获取一定税收;(5)可提前修建急需建设而政府无力投资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有利于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8]

BOT投资模式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企业运用 金融 手段面向市场的转变,是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它既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占领更多更大的市场份额,也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本运营能力。同时对加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经营者、企业与银行等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企业信誉和未来的生存发展都将产生突出的作用。

另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具有商品性、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特点。BOT投资必须具体的分析其技术合理性、经济可行性、财务可行性和其他的一些可行性分析。正确处理投资者追求较高的市场回报率与政府过多地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以及社会资源的流失之间的矛盾。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大都市的城市综合症,就必须建立一个规划科学、合理,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主动脉,其他交通系统为毛细血管的立体的、多元化的、多功能的城市公共交通网。这样才可使大城市真正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参考 文献 :[2]陆化普,朱 军,王建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尤福永.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关键在于规划的创新[J].特区经济,2002,(09).

[4]施仲衡.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J].都市快轨交通,2004,(02).

[5]郑捷奋,刘洪玉.日本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J].中国铁道科学,2003,(04).

[6]郑捷奋,刘洪玉.香港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J].中国铁道科学,2002,(05).

[7]沈德耀,陆 良.上海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分析[J].北京规划建设,2004,(01).

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篇3

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完成的《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统计,2013年,预计有12个城市将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其中新增首次运营的城市有哈尔滨、长沙、宁波、郑州,总计新增运营里程约387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在目前国内的建设项目中,主要以地铁为主。目前,除了大城市,一些中型城市甚至中小型城市都掀起了地铁建设热潮。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潮的背后却是建设主体投融资模式的单一。记者接触到的多个地铁建设主体几乎处于亏损状态。

有金融专家向记者警示,轨道交通建设具有公益性,但耗资大,如果政府不顾当地城市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强行上马大项目,就会形成地方债务危机。

8000多亿从哪里来?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日前的一份报告显示,2012年9月5日和2012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先后两次集中批准了全国约24个城市的27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经初步统计,已公布基本投资情况的项目共需投资8000多亿元。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的上述报告显示,这8000多亿元,地方财政负担的资本金在25%~50%不等,资本金以外的大约4000多亿元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解决。

目前,中国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投资主要采取政府提供一定比例资本金、由政府与企业共建的模式。在项目资金的筹集上,一般由政府投入部分资本金,并由政府实际控制的、代政府行使投融资建设职能的企业,通过贷款、发行票据、债券,甚至上市等方式或运作政府给予的相关资源(如沿线土地等)筹措另外部分资金,未来政府通过每年向该公司拨付专项资金来偿付到期债务本息。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建设中所需资金,银行信贷不能贷给政府,需要成立公司,贷给公司。但这些公司形成的债务,政府是要兜底的。

如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其主导了北京市几乎所有地铁线路的建设,其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资委;在天津,实施城市轨道建设的主体是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天津城投集团,而后者的实际控制人为天津市国资委。

银行信贷之外,承担建设主体的公司需借助其他方式进行融资,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

今年3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布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拟募集资金60亿元;4月,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同样发行中期票据募集2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中长期营运资金需求和置换银行贷款;5月,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5亿元公司债券上市。

此外,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控股的申通地铁(600834.SH)实现上市融资,成为沪深两市唯一一家专业经营地铁业务的公司。

地铁亏损是全球普遍现象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所需资金巨大,所以借贷和融资凶猛成为它们共同的特征。然而凶猛的背后,却是大多数运营公司的亏损。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上述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2012年,其净利润亏损43.7亿元。

但这并不影响评级机构对公司发行票据或债券的评级。一位参与给轨道交通建设企业发行票据评级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有背景是这些企业能够获得较高评级的重要因素。”

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宣传部主任叶子川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全世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情况来看,运营亏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地铁的投资运营成本很高但是票价收费很低。作为一个公共事业,地铁不能像其他的市场竞争那样自由定价。香港地铁是世界上唯一盈利的地铁公司,它把建设和经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通过土地物业的开发实现盈利。

PPP模式为融资优选

事实上,地方财政加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模式已经让主导城市轨道建设的政府感觉到吃力。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的上述报告表示,在国家发改委去年公布的27个建设项目中,除了江苏和杭州两个项目,其他项目的投资主体范围没有突破,均以“地方财政+国内银行贷款”的模式建设。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以地方投资为主,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PPP模式);杭州地铁一号线项目以特许经营方式建设(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

报告指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亦是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瓶颈问题。

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亦在票据募集说明书中坦承,目前,中国轨道交通的资金规模已成为轨道交通提高供给的首要约束条件,其来源仍将是政府投资和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由于外部效益不能直接体现在运营企业自身利益中,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靠自身收益很难实现还贷的责任,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财政补贴。

郭田勇认为,如果负责地铁建设的企业常年亏损,超出了地方政府财政可承担范围,就容易形成地方债务危机。“政府这个方面的融资大盘子要根据当地可支配收入的情况来定,国家有必要对这一点进行强调,控制负债量。”

广州地铁总公司的叶子川表示,随着国内很多城市的轨道建设项目逐渐上马,以及后期运营资金的压力,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政府不能让项目无限制地亏损下去,要想办法解决。尤其是新兴的城市,不能先凑几百个亿建设一两条线出来,那么建设完以后怎么办?后面的资金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前期建设资金勒紧裤腰带能够挤凑出来,但是后期的运营怎么办?

叶子川建议,无论是哪个城市,在考虑上马地铁项目的时候,首先要长远考虑,考虑地铁以后的发展模式是怎样的。“在地铁行业普遍亏损的局面下,要注入其他的附属资源,与地铁公司打包捆绑在一块,实现盈亏平衡。广州地铁就是通过广告、商贸及日后的房地产开发来实现盈亏平衡。”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的上述报告认为,在探索城市轨道建设的融资模式上,PPP模式是较为合适的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的模式,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特殊目的公司(特殊目的公司一般是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该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的一种模式。

报告认为,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不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从而减轻政府风险。而民营企业通过参与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亦可降低自身投资风险。

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篇4

自6月20日起,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丰富调研形式、拓展征求意见渠道、深入开展立法调研,先后采取公开征求意见、召开系列座谈会、征求三级人大代表意见、现场调研、委托社会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论证会等方式,启动了近年来地方立法中形式多样、规模较大的立法调研活动。截至7月底,共征集到意见、建议近1200条,为法工委修改法规草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级人大代表直接参与立法活动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民意志的表达者和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汇聚他们的意见,是地方立法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

在本市地方立法实践中,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的对象往往以市人大代表为主,较少涉及到区、县和乡、镇人大代表。由于轨道交通关系到千家万户,法工委将征求意见的对象从市一级代表扩大到市、区县和乡镇三级代表。在人事代表工委、信息中心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两次向864名市人大代表发送征求意见通知,通过17个区、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科,向4200余名区、县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的通知;通过乡、镇人大,向8300余名乡、镇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的通知。同时,还通过区、县代表联络室,采取在社区服务中心张贴通知、举办有关座谈会等形式向市民征求意见。

很多代表尤其是基层代表是第一次直接参与地方立法活动,对条例修订草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徐晓青代表在英国出差途中,还时刻关心条例修订草案的修改工作,通过电子邮件提出了十几条意见。朱如安代表针对轨道交通设施内的禁止行为,综合比较了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武汉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立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以提问形式在媒体上征求意见

发扬立法民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就是坚持开门立法。通过各种媒体将法规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可以在最大的范围内将意见建议汇总上来,从面上收集人民群众意见。

6月20日至7月5日,常委会法工委依照制度,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法治报、东方网、上海人大公众网上全文公布了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全文公布修订草案的同时,还从常委会审议焦点、前期人大代表座谈会讨论较多的问题中,挑出了3到5个主题,以提问的形式征集意见,大大提高了征求意见工作的针对性。

截止7月5日,法工委共收到社会各界电子邮件252封、来信12封、传真4件,共计268件,市民提出各类意见建议共计484条。其中,关于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的意见119条,关于逃票行为处理的意见30条,关于是否应当禁止饮食的意见108条,关于携带折叠式自行车的意见70条,关于安检机制的意见73条。此外,还收到各类其他意见建议84条。

高峰时间乘车体验运营服务

在立法调研中坚持群众路线,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使法规为群众服务,使管制型法规转变为服务型法规。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与法制委、法工委研究立法调研方案时认为,轨道交通立法调研不能只搞间接调研,要亲临一线,选择高峰时刻、选取繁忙路线,真实、深入地感知轨道运营的实情。为此,在没有告知任何单位的前提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汉民带队,于7月8日下班晚高峰和7月9日上班早高峰时,兵分三路分别乘坐上海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六号线和八号线,了解乘客需求。在乘车时,大家特别注意观察群众普遍反映的逃票行为、广告设施比例等问题,对高峰时期列车的拥挤状况也有了直观感受。

委托社会组织开展问卷调查

轨道交通立法中最有发言权的群众是经常乘坐地铁出行的乘客,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当面了解他们的意愿,有利于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由于问卷调查是一项耗时长、涉及面广、人力资源要求高的社会调查,法工委委托上海市志愿者协会自6月下旬起,在市交通港口局、申通集团公司、上海广播电台等方面的配合下,负责联系有关媒体志愿者招募信息、遴选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培训、开展问卷调查以及汇总和分析调查结果。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从各行各业公开招募的50名志愿者,分赴覆盖12条地铁线的23个站点,在早高峰期、晚高峰期、非高峰期等时段,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问卷的分析深化了关于焦点问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首次以座谈形式听取政协委员意见

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是党中央和市委对于立法工作的要求。

法工委完善了本市地方性法规(草案)听取市政协委员意见的工作制度。7月10日下午,法工委主任丁伟带队在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召开了听取委员意见座谈会。14位来自不同行业、社会阶层及专业领域的委员就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服务质量、运营管理、行业监管等问题提出了116条意见及建议。其中,屠海鸣委员通宵达旦学习研读修订草案,从实体、程序和立法技术等方面提出了69条高质量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认为,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座谈会的形式专门到市政协听取委员的意见还是第一次,这种形式比书面和网上征求委员意见更加全面和深入,是推进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重要探索。此外,法工委还与有关方面协作召开了针对票务管理法律性质问题的专家论证会。

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模式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城市轨道问题分析解决,且同时保证资源与环境得到良好保护和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基本手段,城市轨道交通是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表现。因此,加强有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分析,对于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在环境、社会及经济三方面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特点。

(1)环境可持续性:依据可持续交通系统发展目标,交通系统应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系统及环境的破坏,如减少拥挤及汽车尾气排放等。轨道交通是大客运量的公共交通,其系统适应于环境可持续性理念,且其单位运输量导致的污染远低于普通公共交通系统。所以轨道交通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应将出发点控制在同环境及其他交通系统协调发展方面,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轨道交通系统应与其他交通系统相配合,特别是其他公共交通系统,应保证乘客能够方便换乘;另一方面是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应科学利用与开发,在确保客流充足的同时又不会造成过高拥挤,促使更多人选用轨道交通;[1]

(2)经济可持续性:当前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状况不佳,部分城市通常需要政府补贴,此种发展模式明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可持续目标是利用政策和市场手段把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的外部效益转变为内部效益,以平衡轨道交通运营与建设过程,进而实现盈利,积累建设资金,完成投资、运营、建设间的良性循环;

(3)社会可持续性:轨道交通系统系统在分析经济性的同时,还应把握社会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要求轨道交通设施应保证使用的公平性,特别要重点关注低收入及弱势群体。此外应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乘客需求。

二、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1、“物业+铁路”捆绑运营模式

(1)轨道交通站域地下与地面空间开发

在城市空间深度开发现状下,轨道交通站域地下与地面空间开发证日益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研究的关键点。在开展站台、高架通道、列车、换乘通道内的广告及冠名开发基础上,应加大以下方面的开发及规划:

①通常城市中心的轨道交通车站会靠近城市娱乐、商业及休闲中心等,此类中心区域一般会建设大面积的文化广场或绿化带,而这些地带的土地均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可利用这些地带的地下空间进行地下商业中心或文化娱乐中心的规划,以同轨道交通车站形成良好衔接,从而为轨道交通提供大规模客流量。

②深化大型轨道交通车站的上部及两侧空间开发,配合轨道交通车站建设车站商场;车站商场同时具有商业和交通功用,其能将客流快捷方便的引入或引出车站,而客流在车站停留或经过时又能加大商场的经济回报;

③合理增大轨道交通车站连接通道宽度,在轨道两侧安置各类商业场所或设施,以构造成小型地下商业街;中部为人行道、两侧为商店的布局方式,不仅使得商业街可为轨道交通乘客提供购物方便及商品浏览,还使轨道交通的大型客流量为商业发展提供经济动力。[2]

(2)城市轨道沿线开发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可将轨道交通经营与土地经营相配合,有效拓展轨道交通双向运输特点,形成以轨道交通系统为主、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旅游、百货商店、广告、住宿、租赁等流通服务业为辅的运营模式。可在轨道交通沿线和车站周围区域进行房地产开发,通过轨道交通形成的派生商业价值,将游乐园、商店、电影院等规划在轨道车站附近,以充分利用客流的同时,可为轨道交通供给基本的日常客流。

此种模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公司获取利润,政府也可得到巨大的经济回报;缺点是需要轨道交通企业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

2、“政府建设、公司经营”模式

此种运行模式中,地铁的经营与建设相分离,建设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而经营与建设由专业管理企业负责,政府为企业创造必须的市场环境,建立有关政策法规进行约束和支持,以做好安全与监督管理,而企业可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所有决策。由于建设资金均通过政府支出,轨道企业不用参与巨大的利息支出与折旧,通过多类资源与经营开发方式,可实现企业效益增长。

同“物业+铁路”捆绑运营模式相比,由于建设与运营相互分离,此种模式在一体化经营及规划设计方面存在较多缺陷,难以充分发挥企业全程规划管理的功能,且对政府的财政、专业人员配备要求较高。

3、PPP、BOT多种运营模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民间合作模式,两者间形成伙伴合作关系以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政府会将交通项目分解成设备、土建、车辆等多个子项目,以吸引社会投资建成的PPP项目公司负责部分子项目,随后政府将部分经营权出让给项目企业,待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项目企业再无偿将资产转交给政府。

BOT模式是指政府与企业配合同时向公益性基础项目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其转变了政府独立投资方式,利于城市基础设施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且能解决政府资金不足难题,促使政府规划建设但资金紧张的项目尽快实施。此种模式可成为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重要方向。[3]

此两种模式可有效克服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能较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使政府有限资金获取良好经济效果,对于当前轨道交通发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实现,因此,相关规划与设计人员应加强有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研究,总结有效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及发展优势,以逐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13(14):74-75

[2]李妍.基于TOD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6(10):61-62

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篇6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管,维护乘客合法权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术语含义)

本制度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城市快速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路基、轨道、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冷却塔、停车场、车辆段及控制中心、站场、车辆、机电设备、变电站(所)及其附属设施、设备、标志等。

第四条(管理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科学管理、规范服务、高效便捷的原则。

第五条(监管部门)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施监督管理。

市安监、公安、城管、规划、建设、环保、卫生、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施监督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市)县人民政府及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保障及沿线设施设备的保护工作。

第六条(运营单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责任,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度,完善安全运营条件,确保运营安全。

第二章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第七条(建设安全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应当考虑安全运营的需求,并预留换乘和疏散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应当确定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运营辅助系统、安全防范和检查系统、维修保障系统、换乘和疏散系统、人员组织等内容,并经过运营安全评估。

第八条(试运行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档案和相关资料,对设施设备进行调试和安全测试,并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3个月。

第九条(试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试运行合格后,运营单位应当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运营基本条件的评审申请,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合格并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进行试运营。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验证。试运营期限不得少于1年。

第十条(正式运营条件)

试运营期满,建设单位依法报相关部门组织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正式运营。运营单位应当在投入正式运营30日前书面告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保护区范围)

下列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

(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地面和高架线路结构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冷却塔、主变电所、残疾人直升电梯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和车辆基地范围外侧十米内。

第十二条(保护区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严格控制下列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作业:

(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道路、建筑物、构筑物;

(二)从事建设勘察、钻探、打桩、挖掘、爆破、地下顶进、灌浆、降水、锚杆、锚索等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作业;

(三)敷设、埋设、架设污水、雨水、排洪沟渠及电力隧道、高压线路(方杆)等管线和其他需跨越或横穿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

(四)在过河(湖)隧道段修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疏浚河道、泄洪排水、采石挖砂、打井取水;

(五)其他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产生影响的大面积增加或减少载荷的活动。

确需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上述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包括监测方案),在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后方可施工。作业单位应当将经批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备案。

上述作业对城市轨道交管有较大影响的,安全防护方案还应当通过专家审查论证,并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形时,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许可作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

第十三条(相关区域管理)

禁止在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通风亭五十米范围内存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品。

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垂直投影区域内不得擅自停放机动车辆、搭建设施、作业、堆物等。

第十四条(改扩建要求)

运营单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的,应按照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及程序执行。运营单位应当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建设、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运营单位在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需要暂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或改变运营时间的,应当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在实施前提前10日通过媒体以及车站、列车广播等方式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障碍物控制)

禁止在地面轨道线路上设置平面交叉道口和人行过道。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或者高架线路弯道内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妨碍行车安全的植物。

第三章运营服务和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行业监管部门职责)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标准及规范;

(二)会同市公安、城管等部门制定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并向社会公布;

(三)受理公众对运营单位服务质量的投诉,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年度评估报告;

(四)对运营单位服务质量、安全行车、车站设施、列车设施、站容秩序、票务管理、投诉处理、遵章守纪、社会评议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评运营单位的主要依据;

(五)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运营单位服务职责)

运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服务职责:

(一)依据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运营服务标准及规范,建立驾驶、调度和站务工作等主要岗位的服务作业标准以及车站、列车设施设备和线路运营管理标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向乘客作出服务承诺并向社会公布,为乘客提供安全、正点的服务;

(三)在车站醒目位置公布首末班车行车时间和换乘指示。列车因故延误15分钟以上或者调整首末班车行车时间的,应当及时告知乘客。列车因故延误30分钟以上的,应当及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保障车站公共服务设施正常使用;

(五)应当履行的其他服务职责。

第十八条(投诉处理)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公开投诉电话,接受乘客投诉。

运营单位对乘客投诉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投诉人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调查情况、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

第十九条(运营单位安全职责)

运营单位依法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运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运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经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运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列车驾驶、调度、行车值班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有关城市轨道交管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

第二十条(安全设施)

运营单位应当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沿线、站台、站厅、电梯扶梯、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管的各类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标志,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运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反恐、消防管理、事故救援等有关规定,按国家相关标准配置灭火、报警、防汛、防爆、防毒、防护监视、疏散照明、逃生、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更新,保持其完好有效。

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定期对土建工程、车辆和运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检查和维护记录应当保存至土建工程、车辆和设施设备的使用期限到期。

安全设施设备无法满足运营安全实际需要或者安全设施规范标准修改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整改。

第二十一条(安全生产检查)

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运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在发生地震、火灾、洪水等重大灾害后,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运营条件后,方可恢复运营。

第二十二条(安全检查)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规范,对安全检查工作人员进行备案,并对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安全检查规范应当包括违禁品范围、安检点设置、安全检查工作人员条件及岗位设置、安检设施设备配置和操作规程等内容。

运营单位应当对安全检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按照安全检查规范对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携带的物品实施必要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检查规范实施安全检查。

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应当接受、配合安全检查。不接受安全检查的,运营单位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环境卫生)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保持车站、列车的整洁卫生。

第二十四条(广告设施、商业网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区域内设置广告设施和商业网点,应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布局方案,并不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广告设施、商业网点应当采用防火材料,并符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安全检查。

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拍摄电影、电视剧或者广告,应当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并不得影响城市-

轨道交通正常运营。

第二十五条(运营保障)

供电、供水、通讯等单位应当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用电、用水、通讯等需要。

第四章乘客行为规范

第二十六条(乘客守则)

乘客应当遵守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和社会公德,接受、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管理,共同维护乘车秩序。

第二十七条(票务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实行政府定价,运营单位应当执行政府依法确定的票价(含票价优惠)并予以公布。

乘客应当使用有效车票乘车,不得无票或使用无效车票乘车;不得持伪造、变造的优惠乘车证件或者冒用他人优惠乘车证件购票乘车。

城市轨道交通因故不能正常运行时,乘客可持当次有效车票要求运营单位按照购票金额退还票款。

第二十八条(禁带物品)

禁止携带下列物品和动物进站,违反规定者,运营单位有权拒绝其进站乘车:

(一)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品;

(二)非法持有的枪械弹药和管制器具;

(三)妨碍公共卫生的物品;

(四)犬只等宠物以及其他可能妨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动物;

(五)易污损设施、有严重异味、无包装易碎和尖锐的物品;

(六)充气气球、铁锯、铁棒、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运货平板车等;

(七)长、宽、高之和超过1.8米或长度超过1.6米或重量超过30公斤的物品;

(八)影响公共安全、运营安全的其他物品。

第二十九条(危害运营安全的禁止行为)

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

(一)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开关装置,非紧急状态下动用应急或者安全装置;

(二)移动、遮盖或污损警示标志、疏散或导向标志、测量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设备;

(三)在轨道上放置、丢弃障碍物,向列车、工程车、轨道、通风亭、自然通风井、接触网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投掷物品;

(四)损坏轨道、隧道、车站、车辆、电缆、机电设备、安防设备、路基、护坡、排水沟等设施设备;

(五)拦截列车、阻断运输;

(六)故意干扰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讯频率;

(七)擅自进入轨道、隧道、通风亭、自然通风井或者其他有警示标志的区域;

(八)攀爬、翻越或推挤围墙、栏杆、闸机、车辆、安全门、屏蔽门等;

(九)强行上下车;

(十)在车站、列车车厢、通风亭、自然通风井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点火;

(十一)阻挡车门、屏蔽门或安全门的正常开启或关闭;

(十二)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逆行;

(十三)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影响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禁止行为)

禁止下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容貌、环境卫生的行为:

(一)在车站内摆摊设点,在车站或列车内兜售或派发物品、散发广告宣传品等;

(二)在车站或列车内随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及乱扔果皮、纸屑、包装物等;

(三)在车站、列车或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上涂写、刻画、张贴、悬挂物品等;

(四)在车站或列车内吸烟、躺卧、乞讨、卖艺、捡拾废品等;

(五)在车站或列车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弹奏乐器、踩踏座席等;

(六)在车站内停放车辆,在车站或列车内滑滑板、骑独轮车等;

(七)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容貌、环境卫生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特别规定)

精神病患者、智障者、行动不便者、学龄前儿童应当在健康成人的陪护下进站乘车。

运营单位有权拒绝醉酒者、赤脚者、赤膊者、患有危及他人健康的传染病患者以及其他不适宜乘坐城市轨道交通者进站乘车。

第五章应急和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应急预案)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安监等部门制定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应急保障联运机制,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全力配合。

运营单位应当根据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应急预案,并报市交通、安监、公安等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应急准备)

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地震、火灾、水灾、停电、反恐、防爆等专项应急预案。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四条(故障处置)

运营单位因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发生故障而影响运行时,应当及时排除故障,尽快恢复运营。暂时无法恢复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组织乘客疏散和换乘,同时向社会公告并报告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五条(大客流处置)

因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等原因引起客流量上升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增加运力,疏导乘客。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严重影响运营秩序,可能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下,运营单位应当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并在城市轨道交通入口区域以醒目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告,确保运营安全。

第三十六条(恶劣气候处置)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地面或高架线路行驶中遭遇冰雹、雨、雪、雾、结冰、沙尘等影响运营安全的气象条件,运营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处置。

第三十七条(暂停运营)

遭遇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重大疫情等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突发事件,并且无法采取措施保证安全运营时,运营单位可以暂停线路或者部分路段的运营,组织乘客疏散,同时向社会公告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暂停运营或者缩短运营时间时,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客运协调和安排工作。

第三十八条(协同处置)

发生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迅速开展应急抢险救援,疏散乘客,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乘客应当服从运营单位的指挥。

突发事件发生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恢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第三十九条(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四十条(人员伤亡事故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应当按照先抢救受伤者,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后处理事故的原则处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运营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保留证据、维护秩序。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检验,依法处理现场,出具伤亡鉴定结论。市民政部门及沿线区(市)县相关部门应当协助做好安抚及善后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人员伤亡事故的善后工作,由运营单位与伤残者、死者近亲属依法协商处理。

第四十一条(赔偿责任)

在运营过程中发生乘客伤亡时,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伤亡是由乘客故意或者乘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除外。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保护区管理的责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制度第十二条第二款,作业单位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施工,未按规定制定、实施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防护方案(包括监测方案),或者未征得运营单位同意的;

(二)违反本制度第十四条第一款,运营单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未制定安全防护方案的。

第四十三条(违反运营管理的责任)

运营单位有下列第(一)至(五)项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第(六)至(十三)项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制度第十七条第(一)项,未建立驾驶、调度和站务工作等主要岗位的服务作业标准或车站、列车设施设备和线路运营管理标准,或者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的;

(二)违反本制度第十七条第(三)项,未在车站醒目位置公布首末班车行车时间和换乘指示,或者列车因故延误或者调整首末班车行车时间,未及时告知乘客的;

(三)违反本制度第十八条,未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或者拒绝接受乘客投诉的;

(四)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查证确属运营单位责任的乘客投诉,每100万乘客人次超过5次的;

(五)未遵守运营服务规范和承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违反本制度第十九条第三款,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或者列车驾驶、调度、行车值班等岗位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的;

(七)违反本制度第二十条,未设置、配置各类标志、器材、设备,或者未定期检查、维护标志、器材、设施设备的;

(八)违反本制度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未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或安全评估的;

(九)违反本制度第三十三条,未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未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十)违反本制度第三十四条,发生运营故障,暂时无法恢复运营,未及时组织乘客疏散的;

(十一)违反本制度第三十五条第二款,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严重影响运营秩序,可能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下,未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的;

(十二)违反本制度第三十六条,遭遇冰雹、雨、雪、雾、结冰、沙尘等影响运营安全的气象条件,未按照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处置的;

(十三)违反本制度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暂停运营,未及时向社会公告并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

第四十四条(危害运营安全的责任)

违反本制度第十五条,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制度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一)至(五)项、第(七)至(十三)项,由运营单位依职责进行处置,运营单位不能处置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制度第二十九条第(六)项,干扰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讯频率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治安违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票务管理的处理)

违反本制度第二十七条第二款,无票或使用无效车票乘车的,乘客应当按出闸站线网单程最高票价补交票款,运营单位可视其情节加收最高不超过线网单程最高票价五倍的票款;持伪造、变造的优惠乘车证件或者冒用他人优惠乘车证件购票乘车的,运营单位可视其情节加收最高不超过线网单程最高票价五倍的票款。

伪造、变造车票或者使用伪造、变造车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相关责任)

违反本制度第十三条、第三十条以及本制度有关规划、建设、交通、安全生产、城市管理、治安、消防、卫生、通讯、物价、民政、突发事件应对等规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权利救济)

当事人对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讼,又不履行的,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责任追究)

行政机关、运营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或者的,由行政监察部门或其所在单位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解释机关)

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篇7

探讨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设计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升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的视觉传播效应、安全性及其美学价值。针对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跨座式单轨列车自身特点,从视觉性、安全性以及美学三个方面阐述了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的设计方法。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设计的研究有助于提升车体广告内容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视觉效应,有助于保障乘客、列车以及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更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车;车体广告;广告设计

一、引言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1]也逐步进驻各大城市。跨座式单轨列车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个类型,其采用高架线路,转弯半径小,占地面积少,无污染,因此跨座式单轨列车在规划和选线上的适应性具有明显的优势[2]。在此种背景下,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就成了一个新的商业契机,车体广告也随之成为设计的亮点。目前,在有关车体广告以及车体涂装设计的研究中,文献[3]讲述了城市公交车体广告的视觉设计现状及其问题,并从设计理念、创意构思以及视觉元素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文献[4]分析了公交车体广告的设计元素,强调了广告的设计原则和流程。文献[5]阐述了高速列车涂装设计应与民族文化和乘客心理相结合,在设计选色以及色带划分上必须根据乘客心理以及民族文化特征进行设计。现今对城市轨道交通车体广告设计的研究着力极少,所以本文选取跨座式单轨列车并结合跨座式单轨列车自身及其运营线路的特点以探讨车体广告的相关设计方法。

二、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设计概述

1.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的分类

跨座式单轨列车穿梭于城市,市内的行人能够看到列车车体广告,因此有效地扩大了列车车体广告的潜在客户群。列车车体广告按照目的可以划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6]:商业广告是企业或品牌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而做的宣传广告,而公益广告则是非盈利性广告,以宣传公益理念为重点。

2.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的作用

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作为城市户外广告的重要载体,对企业和广大市民群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1)广告具有商业宣传作用。跨座式单轨列车在城市中运行,具有向受众传播广告信息的作用和功能,而且相比于一般的公交汽车,跨座式单轨列车所传播的广告信息量更集中,范围也更广大。

(2)广告具有公益推介作用。公益广告关注人类生存的所有话题,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7]。承载着公益广告的列车在城市中穿梭并传播公益信息,因而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3)广告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跨座式单轨列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一员,列车车体广告作为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要素对城市整体风貌具有较大的影响[8]。漂亮的车体广告,不仅能使城市景色更加美观,而且还能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对城市文化建设以及城市定位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从城市文化建设来看。城市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深重的地域性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特征[8]。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列车车体广告能展现一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城市美,并且可以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对城市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从城市定位来看。城市定位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以体现城市的特色美[8]。符合城市发展战略、打造城市品牌的列车车体广告能够将城市定位融入城市生活之中,让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独特的城市形象,并且在无形中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存在的问题

(1)广告内容展示不佳。跨座式单轨列车运行速度较快,因此车体广告需要在短时间内传达简洁明了的广告内容,而现有的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形式不简洁,即应用文字呈现的内容较多,且字体过小难以辨识,在列车快速运行时,远处的观者无法看清车体广告的内容。另外,车体广告用色不讲究,既不能揭示企业的形象,也展示不了城市的形象。用色不考虑色彩的含义,从而导致广告宣传的效果不佳。

(2)缺乏视野安全性并且影响观光效应。跨座式单轨列车作为“空中列车”,除了具备输送乘客的功能外,还具有观光功能,因此跨座式单轨列车应该有良好的视野。但是目前有些列车的车体广告张贴到门窗上,让人无法透过门窗看见列车内外的情况,观光功能受阻。上下班高峰期,大量人流在车门处进出,也就不能正常观察车内、车外的情况,也容易造成拥堵以及安全事故。此外,门窗上张贴广告会影响列车内部的采光,车内的人会产生密闭感、压抑感,对于辛苦工作的上班族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人性关怀的缺失。

(3)缺乏视觉美感。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属于一种户外广告,户外广告也与城市形象紧密关联。如所周知,优秀的设计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宣传企业形象的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城市的形象。而现有的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缺乏美感,广告用色或者暗淡或者刺眼,在影响视觉感受的同时也影响了交通安全。重要的是,广告字体的形象安排与色彩计划不妥,也会导致整车广告杂乱无章,缺乏视觉美感,从而影响城市的良好形象。

三、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设计

1.世界上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的设计现状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跨座式单轨列车,如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9-10]。如图1所示,日本大阪跨座式单轨列车、马来西亚吉隆坡跨座式单轨列车、澳大利亚悉尼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车体广告色彩鲜艳,色彩以及版式布局对比强烈,辨识度高。美国拉斯维加斯迪士尼乐园的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展示了主题乐园的趣味形象。

2.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设计方法

(1)视觉性设计。人的认知心理包括注意、知觉和记忆。让人们“注意”车体广告,首先需要视觉语言的刺激,才能引发注意机制,让其产生兴趣,从而得到关注[11]。跨座式单轨列车在高架轨道上运行,最高运行速度可达75km/h,而要让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高速运行的“空中列车”车体广告,有以下两个设计策略:第一,色彩设计中采用高饱和度的颜色来吸引人的目光。研究表明:人们在观察物体的最初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12]。色彩的饱和度越高,颜色越鲜艳,越能给人以视觉刺激。吉隆坡的单轨列车以白色为车体的主色调,车体广告字体采用高饱和度的红色与黄色搭配,图片配色同样也采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因而鲜艳夺目,引人注意。第二,车体涂装采用隐喻的办法来表达广告的内容。隐喻可以用来认知抽象事物(如思想、情感、审美等),它通过源领域的经验、思想等映射到目标领域,从而使人理解目标领域[13]。在车体广告设计中,采用企业色、城市色或主题色等能够代表某一个“物”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看到列车,脑海中就会联想到该色彩搭配所代表的“物”。美国迪士尼乐园的钢铁侠单轨列车的车体涂装采用金色与红色,正好是电影《钢铁侠》盔甲的颜色搭配,人们在远处观看运行中的红金相间的列车时,不需要观看文字内容,就能自然联想到钢铁侠。

(2)安全性设计。在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保证乘客、司机以及行人的安全,基于安全性的车体广告设计有以下两个设计策略:第一,车体广告布置应避开门窗。如果广告布置避开门窗影响到广告整体效果,就需要采取更为巧妙的设计形式,即将门窗融入整体广告的设计之中。吉隆坡的单轨列车,则将窗户设计为对话框的形式,置入到整体的广告设计之中,既利用了窗户的样式,也不至于让窗户在整体广告中表现得突兀,又不影响视野安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光内容。第二,车体广告色彩要考虑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跨座式单轨列车在高架上运行,高架与城市道路肯定会有并行路段,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车体涂装对道路上驾驶车辆的司机能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列车涂装设计时,应该运用系统设计的思想,把交通系统看成为一个整体而进行色彩设计,即利用色彩创造良好的交通氛围,而不至于分散司机的注意力[14]。比如高饱和度的红色能引发人心理活动的兴奋感与紧张感,特别是在交通系统中,如果在单轨车身上大面积采用高饱和度的红色,会对道路系统上的司机产生影响,司机会突然产生紧张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而蓝色、绿色能使人情绪镇静,缓和心理刺激——在单轨列车上采用蓝色与绿色的广告能给道路系统中的司机带来一种和谐感和安宁感。

(3)美学设计。跨座式单轨列车在城市中穿梭,车体广告漂亮与否,不仅影响城市的居民,还代表了城市形象,因此,在设计方面可以采取以下两个设计策略:第一,采用美学原则以展现列车的整体美。美学法则主要包括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如图5为日本的单轨列车,每一节车厢整体上采用一种主色调以展示一个广告,黄色车厢与白色车厢相互交错,运用重复的手法,整个列车就形成了“ABAB”的节奏感,体现的是一种韵律美。在广告文字的表现上,运用色彩调和原理,白色车厢上的文字采用黄色与绿色这两个类似色的搭配,黄色车厢上的文字采用红色与红棕色这两个类似色的搭配,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和谐与统一的美感。另外,图5中绿色与黄色构成的冷暖色调的对比,白色、黄色与绿色构成的色彩的面积对比,都能展现一种视觉的美感。第二,列车车体广告在形式与色彩上应与城市形象相融合。车体广告属于户外广告,户外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城市文化的有形体现,户外广告设计中应注意广告与城市的协调以及装饰效应[15]。在与城市的协调性方面,应选用与城市景观相搭配的色彩,悉尼的单轨列车,车体广告整体以蓝色为底,与湛蓝的天空相呼应,广告字体采用明度较高的黄色,与城市建筑相呼应,列车车身整体融入城市环境中,体现出一种和谐美,也展示了悉尼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

四、设计实例

重庆是一座山水城市,为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受地形限制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市政府在20世纪末组织完成了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并正式启动重庆单轨项目[16]。2015年,重庆城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超过了210km[17]。重庆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是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旅游资源[18]。为了使重庆居民能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一种绿色、健康的城市理念,同时也使外地客人来重庆时能感受到重庆的山水文化特色,根据重庆的发展趋势以及地域文化特点,选取“山水森林之城”[18]这个城市形象来实施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公益广告设计活动。“山水森林城市”需要体现绿色环保且闲适安逸的氛围,同时还要显示一种“山水”的流动感。设计方案主要融入了以下设计策略:视觉性设计中,选择高饱和度的绿色来吸引人们的目光。同时,绿色也是环保健康的隐喻;安全性设计中,绿色车体给交通系统中道路上的司机带来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美学设计中,运用美学原则,车厢采用绿色白色交替的色彩形式,形成一种节奏感,绿色车底与黄色纹理的搭配体现一种色彩调和的美感,黄色纹理则体现着一种流动感。同时,选择“创建绿色重庆”作为列车车体广告语。广告语以及广告色彩设计体现了重庆的绿色与环保的城市定位,整体展现了“山水森林”的城市形象。

五、结语

本文对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车体广告的分类以及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现有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车体广告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视觉性设计、安全性设计以及美学设计的列车车体广告设计方法,最后选取重庆市跨座式单轨列车继续展开讨论。依据重庆的城市定位以及城市战略,结合本文提出的三个跨座式列车车体广告设计方法进行跨座式列车车体的公益广告设计。此外,跨座式单轨列车车体广告的设计需要考虑人、整体交通系统以及城市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列车广告既具有较好的视觉宣传功能,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也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打造。

作者:魏芊蕙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蒋雅君,杨其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及选型[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2):70-73.

[2]肖俊.单轨交通应用性分析[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3(4):20-23.

[3]万彤.城市公交车体广告视觉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包装工程,2014(22):13-16.

[4]刘梦溪.城市公交车身广告表现形式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09:22-31.

[5]王海霞,董宁,徐伯初.高速列车涂装设计的感性转向[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1-64.

[6]蒋华.浅谈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的联系与区别[J].商场现代化,2006(11):168-169.

[7]陈正辉.公益广告的社会责任[J].现代传播,2012(1):17-22.

[8]徐伯初,王超,向泽锐.考虑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象研究[J].美术观察,2014(8):130-131.

[9]曾晨,支锦亦,向泽锐,等.一种适用于成都市内旅游线的悬挂式单轨车造型设计[J].包装工程,2016(8):126-177

[11]黄泽军.从消费者认知心理特点看车体广告设计[J].装饰,2013(3):108-110.

[12]王安霞.包装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98.

[1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0.

[14]苑红伟,肖贵平,聂磊,等.色彩与交通安全探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5):62-64.

[15]张金花.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6):48-51.

[16]沈晓阳.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建设和运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0):8-13.

[17]仲建华.跨座式单轨交通在我国的应用和创新[J].都市快轨交通,2014(2):1-5.

轨道交通市场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策,装备技术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地铁建设,规划了北京地铁网络。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当时地铁建设的指导思想更注重人防功能。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

2)开始建设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城市规模限制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非常突出。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21km)、北京地铁复八线(13.6km)和地铁一期工程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18.5km)等建设项目为标志,我国内地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台湾省台北市也于1997年3月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路。

3) 建设高潮开始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广州地铁项目的建设,一批城市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并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4) 调整阶段

由于各大城市要求建设的地铁项目较多,且在建地铁项目的工程造价较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并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至1997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19.5km)、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24.5km)和广州地铁2号线(23km)作为国产化依托项目,并于1998年批复了上述三个项目的立项,从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重新开始启动。

5)建设高潮阶段

随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国家于1999年开始陆续批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1999年以后,国家先后审批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建设速度大大超过前30年。

2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1)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造价有所控制自1998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工建设的21个轨道交通项目,线路里程约500km,投资规模1700亿元。目前已有13条线路建成通车,完成里程约300km,完成投资770亿元。加上北京、上海、广州已运营的线路,我国目前已经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已达420km(未含香港和台湾)。由于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建设中采取规范的招投标程序,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水平基本得到控制。目前在建项目中,一般以地下线路为主的地铁工程,平均每公里造价在4~5亿元,高架线路工程的平均每公里造价在1.5~2.5亿元左右。

2) 采用先进技术,多种制式和系统并存

从已建和规划建设项目的情况看,根据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趋势和不同的运能需求,我国将形成类型众多的轨道交通系统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并引入现代控制、现代通信和现代网络等技术,使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安全更有保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轨道交通已拥有大运量的地铁系统、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系统、高架跨座式单轨系统和中低运量的地面轻轨系统,另外还有高速磁浮系统、快速市郊铁路系统等。现有6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拥有和正在建设地铁,4个城市(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已建设高架轨道交通系统,天津、大连两城市建设了市郊铁路,长春市建设了地面轻轨,上海市建成了高速磁浮系统,北京和广州正在规划建设直线电机系统。

3) 国产化政策实施成果显著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意见,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全部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要确保不低于70%。国产化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设备的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总体上能达到70%的国产化率要求。国家先后拿出约5亿元国债资金投入20多个项目,用于加强轨道交通成套和零部件生产的装备,并定点了车辆生产企业;信号系统集成企业参与轨道交通市场竞争,在国内逐步形成轨道交通工业生产体系。在国产化政策带动下,一批国外企业已在国内合资设厂,设备采购价格比全进口产品大幅下降。根据对广州地铁2号线后评价的情况,与广州地铁1号线相比,机电设备费用从2.550亿元/km下降到1.307亿元/km,国产化政策成效显著。

4) 探索各种投融资方式,资金瓶颈有所突破

当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城市政府起着主导的作用。正因为有城市政府的财政信用,目前国内银行对轨道交通项目贷款的积极性较高,对项目建设中所需的资金,国内银行积极予以支持,银行贷款占总投资的60%左右。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自1997年来,先后承诺轨道交通项目资金360亿元,已执行294亿元。其他商业银行也有较大的投入。银行主要对城市政府财政增长和土地收益进行考察,银行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相对工业项目要小,因此放贷积极性较高。特别是财力状况比较好的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项目本身建设资本金比例也较高,多家银行都积极争取给这些地铁项目贷款。正是由于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银行的积极投入,推动了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同时各城市在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方式,探讨采用bot(建造-运营-移交)、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等方式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可行性。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体制和运营体制也在进行改革探索。

5) 国办81号文件精神正在逐步落实

针对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简称81号文),指出发展轨道交通应当坚持量力而行、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的方针。文件提出了申报轨道交通的城市应达到的标准,如:发展地铁的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等;同时规范了申报和审批程序,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制订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的审批,要依据批准的建设规划进行,项目的资本金须达到总投资的40%以上。文件对轨道交通的建设标准、安全管理、经营体制和国产化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文件精神,从2003年年底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有关城市开始编制和申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目前已有15个城市上报了建设规划报告。深圳、杭州、哈尔滨、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的规划已通过国家审批。根据统计,15个城市在近期规划建设65条线路,线路里程达到1700km,投资规模约6000亿元。根据文件要求,有关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和规范正在组织制订或修订当中,《地铁设计规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已在实施。

6) 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

针对普遍关注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问题(包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央领导多次就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和地方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建设和运营中的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设部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提出要加强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制度,督促落实安全责任机制。在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环节上,都要求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标准,确保安全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在项目的前期研究阶段要求进行安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评估,防止地质灾害等事故的发生。要保证安全投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灾害防御和应急救助能力。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地方法规,加强了对轨道交通安全的管理。

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关对策的建议

1) 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好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至今约有4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并到较快发展的时期,也出现了几起几落的情况,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在技术进步、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不断地暴露出一些问题。正如81号文件所指出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不顾自身财力,盲目要求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现象。有的未经国家审批,擅自新上城轨交通项目;有的盲目攀比,建设标准偏高,造成投资浪费;有的项目资本金不足,债务负担沉重,运营后亏损严重。”因此,如何保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更加健康、有序和持续的发展,首先就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建设规划要按“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确保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盲目发展或过分超前”的要求,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依据交通需求,着重进行经济承受能力的分析。规划中,要深入研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循环发展的有效机制;研究轨道交通在城乡协调发展和解决城市交通中的作用,以促进城市均衡发展;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建设改造的影响,以保护好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从而最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 抓紧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战略发展目标

根据对目前15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告的统计,15个城市在近期规划建设65条线路,线路里程达到1700km,投资规模约6000亿元。如果这些线路在10~15年左右建设完成,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态势将令世人瞩目。因此,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来研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已十分必要和迫切。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将影响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轨道交通项目巨大的投资,将提供大量需求,对拉动城市内需有积极意义。项目建设能够带动沿线土地和房产价格大幅增长,极大地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速度,有明显的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同时,在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多种技术系统模式,对促进装备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升级都有重大意义。抓紧研究制定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3)加强轨道交通理论研究和基础建设工作

在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设计、施工力量不足,生产供应滞后,基础理论研究和各项建设规范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各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尽快建立轨道交通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建立与轨道交通发展相配套的完备的生产、设计、科研能力和体系,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轨道交通项目是城市发展中的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也是一种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城市的百年大计,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加强,而且要做扎实,特别是需要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进行充分论证,使项目建设更具合理性和发挥更大的投资效益。

4) 积极探讨多渠道和多元化投融资方式

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和盈利水平低等特点,资金不足仍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问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制定投资政策对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建立专项基金。为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国家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为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也便于国家在宏观上能有所调控。

(2)制定法规,适当扩大外资渠道。除利用国外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外,为进一步扩大外资渠道,可以利用项目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融资等各种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虽然这些方式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但只要有相应的法规保证还是可以实现的。如:要制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特许协议,一些条款甚至要订入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令中,作为吸引外资的有效、可靠的政府保证。

(3)积极鼓励项目业主多渠道筹资。大量的固定资产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地铁或轻轨公司筹措资金最好的保证。项目业主应有较强的融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条件下,通过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也是可以筹措资金的。应鼓励广大的投资者积极参与,不仅要吸引大的投资者及外国资本,而且还应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以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利用沿线权益增加资金来源,如对轨道交通项目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经营,通过土地升值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另外,通过招标转让地铁站等市政设施发展权,可以将项目的重要工程如车站等设施交由发展商建设;用拍卖站名、地名等方式也可以募集海内外的资金;沿线广告也有不少的收入,等等。

5)进一步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发展

自轨道交通国产化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建项目基本达到了70%的国产化率要求,国内企业开发生产并提供了大部分产品,工程造价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今后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各种系统方式的轨道交通包括直线电机等也将在我国出现。围绕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发展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因此,要进一步落实轨道交通国产化政策,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加速技术升级,提高自身开发水平;要提高国内产品关键技术的竞争力,制定具体措施,规范市场,保证有效竞争。同时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与轨道交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体系及安全认证和质量监督体系等,从而逐步形成与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化轨道交通技术装备体系,并使其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地位。

6)继续加强宏观协调

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实现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还有大量的工作和问题需要研究协调。比如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标准规范、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协调市场、提高装备技术水平等,都是在轨道交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81号文件中,国家在轨道交通审批程序、建设标准、安全保障、建设经营管理体制和推进国产化政策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当前,严格审批程序,按建设规划要求进行项目建设,是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今后要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落实企业投资自。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可以把轨道交通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在公共财政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在宏观指导和协调方面,国家应根据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加强项目建设总量、建设进度、投融资还贷能力、资金平衡等方面的管理,建立经济预警、安全预警机制,并制定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 周翊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3):1

上一篇:光伏市场趋势报告范文 下一篇:大学学习计划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