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27 17:24:26

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

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篇1

【关键词】信息隐藏 安全 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带来极大方便,但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很容易受到非法访问、篡改、复制和传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带来隐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信息隐藏技术应运而生。

一、信息隐藏技术及其特征

信息隐藏技术利用载体数据的冗余性以及人的感官局限性,将一个特定信息隐藏在另外一个被称为载体的信息中。信息隐藏技术融合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信号处理、通信、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是新兴技术体系。信息隐藏所用载体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甚至可以是某个信道或某套编码体制。信息能够隐藏在载体中,载体数据本身具有很大的冗余性,未压缩的多媒体信息编码效率是很低,将某些信息嵌入到该载体信息中进行秘密传送完全可行,不会影响多媒体信息本身的传送和使用;人的感觉器官对于所接收信息都有一定掩蔽效应,如人耳对不同频段声音敏感程度不同,可将信息隐藏到载体中而不被觉察。

信息隐藏技术的特征明显:不可察觉性,嵌入信息后,要求不会引起载体发生可感知变化;不可检测性,嵌入隐藏信息后,计算机不能发现和检测;安全性,嵌入信息后,必须拥有相关信息才能够提取所嵌入内容;纯正性,提取操作时,即便载密文件受到损压缩、解压缩、滤波、转换等扰动,也能提取隐藏信息;稳定性,隐藏信息能“永久”存在;安全性,第三方在不知道隐藏算法和隐藏密钥情况下,不能获取信息相关数据。信息隐藏技术按载体分为,基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超文本、网络层、图形等媒体的信息隐藏技术;按嵌入域分为基于空域(或时域)和变换域的隐藏技术;按嵌入策略分为替换调制、模式调制和扩频叠加调制等技术;按提取要求分为盲隐藏技术和非盲隐藏技术;按作用分为隐蔽通信和数字水印技术;按密钥分为无密钥隐藏和有密钥隐藏。

二、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及演进

信息安全事关个人利益,也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各国政府无不重视信息和网络安全。密码技术一直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截获者发现网络文件加密,往往会引起注意,并激发其破解欲望,即使不能成功破解,也能轻易拦截并破坏秘密信息,干扰通信进行。针对密码技术的局限性,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信息隐藏技术(InformationHiding)。

现代信息隐藏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图像领域,目前信息隐藏所用载体已扩展到文字、图像、声音及视频等领域。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迅猛发展时代背景下,对知识产权保护、隐密通信等需求激发了对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热潮。国际上研究信息隐藏的机构主要有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NEC美国研究所、IBM研究中心等,已提出了一些优秀隐藏算法。我国于1999年在何德全、周仲义、蔡吉人等三位院士大力倡导下召开了第一届信息隐藏学术研讨会,我国对信息隐藏的研究也取得重要成果。目前在信息隐藏中无论是数字水印还是隐密通信,都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最初静态图片发展到文本、音频、视频、电脑文件、流媒体、网页及网络传输中的数据包,甚至是无线通信领域中的语音通信和手机彩信等领域。我国对信息隐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基本与世界水平保持一致。如今信息隐藏研究已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

三、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利用的信息越来越丰富,通信技术发展使人们能够方便、快捷、灵活地使用文本、语音、图像与视频等多种方式通信;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使得网络中传输任何类型的文件(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都可被数字化,极大方便了对各种信息数据压缩、存储、复制、处理和利用。

信息隐藏技术主要有隐写术和数字水印。目前,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隐密通信。通过隐写术将秘密信息嵌入在公开媒体文件中传播消息。早期的隐密通信,接收方和发送方甚至不必交换电子邮件,直接交互文件或登录特定计算机和账户。随着网络及通信技术发展,隐密通信所用通信方式从简单数据文件交互到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领域。二是版权保护。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在媒体文件中嵌入特定数字标识或签名,标识媒体文件所有权和版权信息等。三是数据完整性保护。防护篡改、完整性保护中所采用的数字水印为易损水印或脆弱水印,任何对媒体文件修改都会从隐藏数据中反映出来。四是印刷品防伪。印刷品印刷之前嵌入一定标识信息,印刷后作品可经过扫描再次输入计算机,通过特定水印提取和鉴别方法来鉴别作品真伪。五是拷贝控制。控制媒体文件拷贝次数,防止大规模盗版或非法复制。

信息隐藏技术重点运用领域是移动通信领域。移动通信网络方便快捷,在军事和商业通信中广泛应用。移动通信领域多媒体短信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组合成多媒体消息进行发送。移动通信领域中多媒体短信以其特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和集成性,面市以来得到广泛关注。多媒体短信即彩信的最大特色是支持多媒体功能,可将不同的媒体,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发送。彩信标准并没有对彩信所支持的文件格式给出具体限制,理论上只要在封装打包时为彩信所包含的各媒体文件设置好适当类型参数即可;但实际上具体的彩信所支持媒体格式还是有限的,这主要与手机终端彩信软件和MMSC支持传送媒体格式有关。随着3G普及以及手机终端行业发展,彩信所支持的媒体文件格式将更丰富多样,为信息隐藏技术在彩信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宏.信息隐藏技术在遥感影像中的应用.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靳冰.信息隐藏在实时视频传输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篇2

[关键词] 大数据;新媒体;信息传播;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02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94- 03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应用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使用,更加促进了网络社会变革。现代社会生活,信息量急剧膨胀,催生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方式,以满足人们对信息更多的、随时随地的需求,并带动各种新媒体方兴未艾。然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生产、存储、积累了超越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大量数据,让人们不仅能掌握历史信息,了解事物发展变化,还能更好地预测未来变迁,进而一方面丰富和繁荣了网络文化,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网络社会问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新媒体问题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1 大数据与新媒体

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它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凸现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交互性、多媒体性等特点。新媒体作为数字化媒体,它明显具有海量信息承载、碎片化信息传播和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的特征,是通过“网”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大数据技术的本质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化应用。大数据给新媒体带来一些明显的影响。第一,大数据引发用户体验去中心化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各种新媒体终端、平台层出不穷,使用户在意见表达和信息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中心之一,分散了传统的传播中心,造成传播层面上多中心化更加明显。第二,在整合“社群化”时凸显“个性化”。新媒体所强调的“社群化”进一步整合,而大数据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留下的“蛛丝马迹”、各种活动记录痕迹,得出每个用户的爱好、兴趣,并为他们的偏好推荐适合各自的社群,使各种社区、自由论坛将受众连接在一起,在兼顾社群化的同时强调个性化,形成相对牢固的人际互动网络。第三,大数据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技术基础。数据成为新闻的核心资源,数据不仅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也成为了解受众的依据,通过数据对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行为习惯等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符合受众需要的新闻报道,个性化的新闻信息服务。

2 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基础上,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张,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近几年来,各种社交网络,移动网络和各种智能终端广泛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日渐介入媒体的构成当中,创造出诸多被称之为新媒体的媒体形态,一大批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各种各样的新媒体设备都生产很多的大数据,为网络信息传播带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传统媒体加快新媒体发展、推动媒体融合的步伐大大加速。无人机新闻、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开始出现。多地传统媒体推出新版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南方+、封面、交汇点、前沿等纷纷亮相,不同渠道、不同形态媒体信息都融于数字平台。

2.1 新媒体发展现状

(1)技术支撑平台日臻成熟。网络技术支撑平台是网络新媒体发展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国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载体,实现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信息传播的一体化,并将各种接收终端、各种传输渠道、各种信息形态整合一起,加上各类现代互动技术的广泛使用,从而保证用户可以在网络到达的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都能够进入新媒体网络。应该说,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在国计民生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网络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有的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2)移动终端设备比较普及。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新媒体移动终端不断更新换代,各种价格低廉、性能优良、操作简便的终端产品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比较普及。这些网络新媒体所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信息的数量已远非传统媒体所比拟,呈几何式增长态势,而且这些新媒体终端设备的进化、更新,不仅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方式,引领新媒体产业发展导向,也作用于人们的信息消费习惯,乃至影响社会发展的形态。

(3)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已进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新时代,同时催生了网络新媒体的创新应用。如今,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网络技术,新媒体业已在政府管理、交通监管、社会生产、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发挥出独特优势,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2 新媒体发展存在问题

(1)网络空间充斥某些有害信息。新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网民素质良莠不齐,有些网民言论自由随意、导向不明,有些网民热于揭人隐私、谣言惑众,甚至有些所谓网络大V毫无顾忌、妄发评论,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出于某种目的和企图,网络上频繁出现一些欺骗虚假、黄色低俗、网络暴力等有害信息,给构建健康文明网络环境造成了极坏影响。因此,持续深入清理网络有害信息,使网络空间逐步清朗,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2)虚拟网络空间治理存在不足。随着各种网络新媒体创新应用,很大程度为社会经济发展增加正能量,同时也不可避免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当前对网络社会的治理,政府缺乏有效的手段,主要是管理跟不上,特别是立法滞后,造成监管缺位和对网民自律要求不高、管理不严、处罚不重。目前,全国每天有亿万人在网上发言、在网上围观,每天微博、微信多达数百亿条,这些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很难保证其质量,当中会夹杂一些是负面的、有害的东西。此外,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个人隐私屡遭侵害,蓄意恶搞、人肉搜索、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等现象频繁发生。因此,亟待政府创新思维,多措并举、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治理。

3 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对策

2015年12月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说:“中国有400万家网站、近7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6亿微信和微博用户,每天产生300亿条信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第一大国。2016年5月25日,总理在贵阳出席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创新发展峰会时强调,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要把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由此可见,国家大数据战略也给新媒体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互联网的“无界性”、虚拟空间的“自由性”,而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把社会带入“秒杀”时代,网络新媒体对现实社会的安全治理带来了潜在威胁。因此,我国政府在发展网络强国战略的同时,必须重视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强化行业行为等措施,运用大数据思维,对网络空间进行有效治理,对网络舆论进行正面引导,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促进网络新媒体健康发展。

3.1 建立依法治网机制

依法维护网络安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第一,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通过顶层设计、完善立法,借助大数据思维,汲取现实社会法治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空间法律框架,为网络新媒体发展提供法律支撑。第二,加快建立全国网站登记备案数据库,提高备案信息真实性,规范网站名称,严禁个人和非国家单位使用具有显著政治特性、涉及公共利益的名称,构建网络新媒体传播的良好环境;第三,积极稳妥推进网络实名制,推动落实网站主办者、版主、主持人等实名登记,推广博客、微博等实名注册,对网评人、网络“红人”、炒作“明星”和大V等人的言论重点监控,尤其推行网上诚信评价标准,建立网上诚信档案。

3.2 建设健康网络文化

网络新媒体担负着弘扬主流价值观、引领舆论导向和推动网络文化建设的重任。目前,我国网站数量400多万个,网民数量世界第一。网站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网站各自找准定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促进网络环境的和谐、网络文化的繁荣。第一,重点新闻网站要发挥自身功能优势,主动承担网络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以责任树形象。第二,政府门户网站要认真履行信息公开的社会责任,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以服务赢得理解与支持。第三,商业网站要切实担当为电子商务营造诚信环境、为人际交往营造文明环境的社会责任,以诚信和品位赢得市场和网民。因此,在促进网络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网站作为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平台的作用,努力掌控和引导网上舆情发展,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构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站联盟,打造真正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平台。

3.3 完善信息安全措施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2016年9月19日至25日,由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发起在武汉市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每天新媒体传播大量的信息,生产大量的数据,给社会进步注入巨大活力,也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上网用网、在线互动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然而,因技术不过硬、手段不丰富,使得网络安全存在很大隐患。网络没有了安全堤坝,新媒体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必须着力健全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安全。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建立网络安全管控机制,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第二,要研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使用可靠性强的软硬件,截住“后门”严堵“漏洞”,防止病毒入侵或遭黑客攻击;第三、利用新技术进行防控,比如,组建网络公安队伍,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在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的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从看似不相干的大量数据中,判断或者推导出安全威胁的动向,以便采取措施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4 结 语

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成为新媒体的主体,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和共享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就是数据资源,新媒体终端及其承载的内容是以数据为基础的,终端的创新应用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数据,并呈献给人们更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平台、呈献给受众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因此,大数据的持续发展必将影响新媒体的发展,我们要挖掘大数据价值为我所用,更好地促进新媒体健康发展,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主要参考文献

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篇3

关键词:手机媒体;安全威胁;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0-0012-02

一、我国手机媒体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涉及手机媒体安全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三种:

其一,立法管理。当前,政府出台的具有管理作用的、涉及手机媒体管理的条例及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电信建设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信息产业部关于针对社会反映热点问题加强信息服务业务市场重点整治的通知》,《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整治手机“吸费”问题的通知》等等。综观这些政府管理条例及政策,其规制内容主要涉及:经济层面的,市场准入和经营业务范围规制;内容层面的,违法内容管制。目前,直接针对手机媒体的管理规章很少,而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更是少之又少。2005年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上报道说,近期将正式出台的我国首部短信法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1],到2008年时还有媒体报道说正在报批中,而今天我们也无从查找到其下文。2009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国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信法》将是工信部下一步立法工作的重点。此外,工信部根据目前形势,还将出台其他法律法规,包括出台《手机媒体服务管理条例》[2]。可见,目前针对手机媒体的立法管理工作还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甚至是将来时。而立法工作不完善,会直接带来行政管理的低效甚至无效,2010年9月1日以来正式出台的手机实名制遭遇执行难就是典型的说明。可见,管理立法工作的进度显然无法跟上手机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

其二,技术控制。在我国强调自主创新的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宏观指导下,依靠市场规律和产业自觉,手机媒体安全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Frost & Sullivan的2009年《中国手机安全市场研究报告》中显示,从2005年手机安全产品在中国出现起,到2009年中国手机安全市场逐步成形,国内手机安全产品从手机杀毒、抵御病毒侵害的简单功能,拓展到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手机防骚扰、手机隐私保护等全方位安全应用,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了其他国家,领跑和推动手机安全则是一家完全依靠自主技术研发的民族企业――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此外,其他安全厂商也同样纷纷推出了手机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比如卡巴斯基的手机安全软件8.0;联信摩贝公司的摩贝密使、摩贝密盾、摩贝丢不了等安全软件;ESET公司的NOD32手机防病毒软件;360的手机卫士等。除了这些安全商,电信运营商、手机终端生产商等也都对手机媒体安全问题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思路,并在积极地加入到手机安全产业的队伍中来,比如2009年3月,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推出“信息管家”,用来防控垃圾短信骚扰。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国内的手机安全产业格局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本土企业的实力和规模并不强大,都还处于成长期,而外来企业对我们本土的市场热情高涨,产业竞争势必很激烈;其次,运营商、终端生产商和安全软件开发商之间还未形成真正的合纵连横,“各自为政”不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三,行业自律。2007年12月,在人民网的倡议下,18家媒体签订了《手机媒体自律公约》,强调树立手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依法对用户在手机平台上的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清除有害信息。2009年2月10日,经民政部正式批准,由人民日报手机报等多家手机媒体联办组成的全国性的手机媒体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日前在京成立,其职责主要是,探讨手机媒体移动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手机媒体和新闻传播事业在新兴移动领域的科学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信息时代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移动化、随身化的要求,服务于满足现代人随时随地对新闻信息的“掌握”需求。另外,电信运营商也以区域为单位逐步推行着业内自律,但是这些自律还仅限于个别地区的自觉自愿,未形成一种整体的、规范的行业自律机制,而管理好电信运营商是管理好手机媒体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手机媒体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性安全威胁。目前,三网融合的趋势强劲,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手机的应用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电脑的应用,传统互联网上存在着的各种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延伸到手机媒体领域,对个人隐私、财务信息、企业商业机密甚至国家安全构成威胁。2009年底德国计算机高手卡斯滕•诺尔宣布,他与一些密码破译行家联手破解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加密算法,破解代码已经上传至文件共享网站供下载。英国《金融时报》说,这一破解举动可能对全球80%移动电话通信构成安全隐患,令30多亿移动电话用户置身语音通话遭窃听的风险中。另外,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大陆手机病毒全年预计超过1700种,累计截获病毒2357个(2009年共截获手机病毒416个)。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和手机支付等应用的普及,手机病毒制造的利益链将形成,手机安全面临的威胁将更严峻。

(二)内容性安全威胁。就现有的手机媒体安全问题来看,突出地表现为不良的、非法的内容信息泛滥,诸如,垃圾短信充斥,手机涉黄问题泛滥,短信欺诈屡禁不止等等,从而给手机用户带来物质和非物质上的侵害,甚至波及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随着政府抵制境外有害信息侵扰的技术力量不断成熟,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不良信息已得到有效遏制,但违法犯罪分子转而将大批非法网站改头换面成专门针对手机的WAP格式,并将服务器限定为只允许手机用户通过移动梦网访问,使国家网络监管部门无法通过电脑进行监控,从而将一些有害信息推送给年龄偏小、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相对不高的手机上网用户,这种潜在的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3]。

(三)利益性安全威胁。随着3G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移动通信的创收潜能将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各种唯利是图的破坏就会频繁发生,所以用一个合理、有效的制度来规范行业行为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在现有的制度和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既是“监管者”又是“被监管者”,这种模式让电信运营商不需要承担太大的风险就可以违背道德与规范去追逐暴利,加之各内容生产商和WAP网站对利益的渴望,簇拥着电信运营商铤而走险,对不法行为放任自流甚至沆瀣一气。如果不从内部解决这个问题,实行利益剥离和建立高效的监管机制,那么这种利益的巨大诱惑会从内往外腐蚀手机媒体,使得其安全问题非常顽固。

三、优化我国手机媒体安全管理的路径

当下,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对手机媒体安全问题的管理:

(一)技术养廉,大力发展手机安全产业。新媒体都带有强烈的技术依赖性,相应地对新媒体的管理也应首当其冲地依赖于技术,对手机媒体的安全管理亦然。而且国内的手机安全市场上升的速度和空间都看好,据CNNIC和CNCERT的《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底仅有7.4%的手机网民(约1724.2万)使用安全防护软件,而Enfodesk易观智库近期的《2010年第1季度中国手机安全市场季度监测》研究表明,2010年第1季度中国手机安全市场累计账户数已经突破3600万,达到3643万户,可见整体行业发展十分为迅速。在市场潜质良好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资本的进入,努力培育手机安全生产企业,让手机安全产业的利润形成与移动通信产业的利润相抗衡的一支力量,用资本和市场的力量去规范和净化手机媒体的环境。

(二)多级把关,建立手机媒体内容的层层过滤机制。通常我们会习惯在源头上对内容进行把关,大部分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对推送环节的内容把关上,这种把关无疑会有疏漏,尤其是面对技术含量高且更新换代频繁的手机媒体传播,因此,应该建立一个从内容生产、到内容推送、再到内容接收全方位的内容过滤机制。对内容生产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并将其资质和传播效果挂钩,一旦出现违规、违法的内容就限制甚至取消其生产资质。推送环节除去必要的技术过滤,还要架设独立于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网关实现对不良内容的过滤。接收环节,鼓励广大用户举报不良内容和非法服务,设立覆盖全国的、独立的受理中心,与相关的管理部门配合形成对生产和推送环节的有效监督与制衡。

(三)监管独立,设立专门的、独立的管理与协调机构。目前的手机媒体管理建制比较分散不成体系,涉及的部门综合起来可以多达几十个,就最近的打击手机色情信息来看,此项举措的涉及部门就有中央外宣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九个部门。这种多个部门参与的格局,必然会带来重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而由于手机媒体传播涉及的领域和行业确实非常广泛,多部门的卷入又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能否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立,实现日常管理工作的横向联合,而不仅仅是在专项活动中才临时统一行动。为此,可以设立专门的、独立的管理与协调机构,实现跨部门协同管理的常规化,并且可以实现利益剥离,从而对相关的行业与部门形成有力的监督与制衡力量。此举可以借鉴英国设立的互联网监视基金会(IWF),既独立于政府和业界,又与其紧密合作[4]。

(四)优化组合,因时协调各种管理手段。现有的手机媒体安全管理的三种主要策略各有利弊:立法管理理论上是最规范、最有力的手段,让各种行为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毕竟人们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针对正在发展状态中的手机媒体,法制的缺失和不健全是在所难免的,这就使得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开展法律之外的保障行为;技术控制具有一定的高效性,但是由于反技术手法的不断升级,所以使得技术手段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会出现失效的情况;行业自律,通过舆论和道德的力量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而且是主动的、自觉的行为,但是当面对各种巨大的诱惑时,又显得特别的脆弱。所以应该综合几种手段的利弊,在特定的时空有选择地突出运用,实现优势互补。就当下来讲,立法管理相较薄弱的情况下,强化技术控制,并依靠舆论和各方面的监督强化行业自律则是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 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OL].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2005-09-24.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大力推动《电信法》立法[OL].中国新闻网,2009-03-24.

[3] 潘天翠.净化手机网络环境 治标还是治本[J].网络传播,2010(1).

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篇4

【关键词】新媒体;“微”媒体;信息传播;信息安全;隐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应运而生,并越来越收到社会各界人们的关注,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何为新媒体?新媒体即不同于传统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的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数字技术,通讯技术等,相应产生的媒体形式为网络,包括互联网上新出现的很多媒体业务,数字互动媒体,包括数字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还有掌上媒体如手机报,手机短信等。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也得到了越来越飞速的发展。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意味着在新媒体时代,每个独立微小的个体都有传播信息的能力,同时根据新媒体的某些特点如互动性强,覆盖率高,推广方便等,渐渐产生了一个分支——“微”媒体。在“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中,“微”字以40多万票当选年度汉字。可以看出“微”媒体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近年来兴起的社交网络工具如微博,微信无疑是人们最为熟知的“微”媒体之一。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特别在青少年和年轻的上班族中最为普及和流行。微博用户不仅可以在电脑客户端上登录微博,各种手机系统也都开发了微博客户端,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刷新微博浏览信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年7月19日《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2011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世界第一大国。更据统计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已达到3亿之多。由此可见微博用户是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微博人群也渐渐成为社会主要舆论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提供了一个平台,你既可以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你想的信息,并且这种信息是即时的。微博信息方便快速,所以传播速度是惊人的,特别对于明星名人和加实名身份认证的用户来说,他们拥有数以万计或几百万几千万计的关注者(即粉丝),他们的信息就能立刻被几百万几千万人看到。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可见一斑。

微博上的信息到底多到什么程度呢?根据有关数据,据《时代周刊》报道,在龙年新春零点微博抢发活动中,新浪微博发博量峰值再创新高,龙年正月初一0点0分0秒,共有32312条微博同时,超过Twitter此前创下的每秒25088条的最高纪录。新浪CEO曹国伟表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5亿,每天有接近1亿条的微博内容产生。由此可以看出当代网民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和微博时代爆炸的信息量,微博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媒体的力量不可小觑。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笔者大学班级里的一名同学患尿毒症晚期,急需大笔换肾手术医疗费,而该同学家庭经济条件难以支付巨额医疗费用,笔者班级就为该同学举办了一系列募捐活动,包括在微博上信息请求社会各界援助,在本校BBS官方微博的转发和一系列知名校友的转发下,通过微博,通过网络为该同学筹集到了不少的善款。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少紧急事件和各种需求通过网络得到了解决,这在几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

“微”媒体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提供了娱乐和便利,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微”媒体是把双刃剑,随着信息的交流的指数级增长,人们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也受到威胁。

首先,网民使用社交网站或者其他网站的时候,均需要注册帐号,注册的过程必然需要网民提供个人信息,加上现在微博为了加强管理,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言论环境,要求用户实名制,即提供真实的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姓名,电话,地址,受教育信息,工作信息等,否则只能浏览,不能使用评论,转发,私信等基本功能。这些信息一旦泄露,被非法分子所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即使网站本身做好保密工作,但不能阻止黑客们进行病毒或木马攻击。根据2009年的数据,09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上出现的挂马网页累计达1.9亿多个,累计有8亿人次网民访问了这些挂马网页并遭到其中的木马病毒攻击。大型网站、浏览器和流行软件成为黑客窥测的对象,一季度有24202个大型网站被植入木马病毒,这已经成为威胁国内互联网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根据《羊城晚报》的《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17亿,比例为44.7%,与2010年年底相比下降1.1%,但是遇到病毒或者木马攻击的网民数半年增加735万人,达到2.17亿。《报告》还显示,2011年上半年,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半年增加2107万人,占到网民总数的24.9%,较2010年底增加3.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信息越来越透明的同时,导致了一些很严重的问题,最极端的就是前几年兴起的“人肉搜索”,网民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得他人的私人信息在网络上公开化,不管网民的初衷如何,这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最终谁又能为网民的好奇心买单?这种做法值得深思。

针对这个问题,网络管理平台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案。北京市2011年12月推出《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其中第七条提到,开展微博服务的网站,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下列规定,规定中有一条就是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严禁泄露用户信息。除此之外,网民自身也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此前就有新闻报道有网民微博定位暴露家庭地址,被非法分子利用的例子。社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醒网民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避免制作和可能有损于自身隐私的信息。

所以,在新媒体时代,辩证地看待“微”媒体的利弊是个长久的课题,我们既要看到“微”媒体带来的巨大的有趣的信息量,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应该认识到保护网民信息安全与隐私的必要性。怎样通过社会的力量,技术的进步和网民本身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微”媒体更好地为人所用,值得我们持久探索。

【参考文献】

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篇5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的共享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关键,多媒体技术就是适应于这一需要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信息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多媒体(Multimedia),即为两种或者多种媒体的融合或集合使用所实现的人机信息交流以及信息传播的形式,使得人机交互形式和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富有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以及数字化。其所运用的媒体形式具体可含有文本(Text)、图形(Graph)、图像(Image)、声频(Audio)、视频(Video)和动画(Animation)。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现有应用状况

(一)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1.数据压缩和数据编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即为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通信领域的视听业务中,若想达到渐趋完美的视听享受,需要数据的低延时、高压缩比率和良好的图像质量来实现,这也是实现良好视听视频压缩技术的衡量指标。多媒体视听业务正在不断发展中,在提高压缩比率和方面不断改进,陆续涌现出一些更为优良的数据压缩和数据编码的算法和标准。

2.数据传输同步。多媒体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另一重要应用是数据同步。在处理多媒体数据的过程之中,例如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和播放数据,实现如何维持数据的同步机制。

3.多媒体通信网络。多媒体数据由于其数据量大,形式复杂,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对通信网络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信网络在带宽方面要求更高,除此之外,在通信协议和交换方式也有较高要求。

(二)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的主要应用

1.视频应用。多媒体在视频技术方面的应用,包括视频编码和数字化视频。视频数字化实现的是将视频信号转换成为数字视频文件后,将视频文件存储于存储设备中的过程,其中转换过程利用到视频采集卡。视频编码技术实现的是将数字化视频信号编码成视频信号。

2.音频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音频应用中,主要包括数字化音频、语音合成、语音处理和识别等。目前,大部分的声像信息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和传输的,使得针对这些信息的使用更为便捷和快速。

3.动画制作。多媒体技术在动画方面的应用,包括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目前大量利用Flash制作出的动画都是二维动画,而三维动画由于生动动感和逼真的效果等一系列优点,广泛被运用于动画制作、大型网游、电视电影预告片和广告片中。

4.虚拟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近年来最为瞩目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建立的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使用户置身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的接近真实感受的模拟氛围。目前,这种技术正在广泛被引入军事、大型网游和医疗领域。

(三)人工智能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通过模拟类似人类智能的方式,来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方法和技术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方面包括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和多媒体智能监控技术,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机器人、图像和语言识别和专家系统等。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趋于多种业务融合和网络化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借助网络和通信系统环境,创造出更为真实生动的二维和三维景象,并且可以将摄像等其他设备连接起来,集合办公、娱乐、学习于一身,还可以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实现地理上的无隔离优势,将多种业务融合使用,例如,召开计算机视频会议、手机视频会议、信息融合和虚拟现实等。因此,搭建更高速、更大带宽的网络基础,是促成多媒体技术更加网络化和多种业务融合的基础。

(二)多媒体终端设备的嵌入式和智能化

现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在视频和音频接口将不断的改善,辅之算法的改进,计算机性能指标会有更高的飞跃。除此之外,未来基于“云技术”的网络化趋势,使得多媒体终端设备将涉及到更广泛的方面,对智能化和嵌入式的要求更为严苛。

(三)多媒体技术在PC-TV融合方向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电视机(TV)是单向接收电视网络信息,重在娱乐功能。而未来电视机将采用多媒体技术,基于双向接收-发送信息的模式,可以交互式的使用功能,也就是说未来的电视机将具备现有计算机的大部分功能,例如,家庭网上购物、家庭Office、家庭医疗和收发邮件等一系列功能,真正体现出PC-TV融合的发展趋势。

(四)多媒体在安全领域和军事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由于多媒体技术朝向更加趋于网络化、多种业务交融、智能化和嵌入式等方向发展,其对处理、传输数据的设备和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多媒体安全技术将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另外,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将是未来的趋势。例如,传统的军事信息管理系统、作战指挥和模拟系统、军事教育系统等都将融入多媒体技术,其前景将无限广阔。

参考文献:

[1]李晓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2]党卫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内江科技,2010(3):119-119.

[3]雷志华.多媒体教室技术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4):22-24.

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篇6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多媒体技术;重要性

一、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

(一)改变了目前文本档案与声像档案分开管理的界限

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档案信息中的图、文、声像等各种档案实体有效的集中管理,是档案管理能够视听一体化,使得各种档案信息都能以非常生动活泼的形势保存并且再现,使得档案信息的管理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度改变了档案信息内容单一、表现乏味的状况,并且有效改变了目前档案信息中文本和声像档案分开管理的界限。

(二)使得档案实现无纸世界成为可能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将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压缩、存放在光盘、U盘等快捷内存中,这些内存设备可以海量的存储各种各样的档案信息,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实现了无纸化管理,如果给档案管理加以宽带、网络的传递应用,那么各个地方之间、各级管理之间都可以通过信息联网,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传递大量的档案信息,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而且增强了各个地方、各级领导、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和传递的效率。

(三)实现声像档案的快速查询,减轻了档案管理的人工工作量

多媒体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图像、声音编辑功能,可以高保真、高效率、非常机密的将声像档案录入、播放输出以及多种检索再现服务等等从而有效实现了声像档案的快速查询,进一步减少了文件往来传递的时间,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可以以任意形式对档案信息进行组合打印输出,进行主题关键词的检索,自动进行文件组卷等等,使档案管理人员有效的从繁琐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使档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的将所有的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自动进行分类、整理、保存、再现,这些管理方式都非常快捷方便,而且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也变得非常方便,所以,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大大减少了人工管理的工作量,也保证了蛋糕信息管理的质量和安全。

(四)增加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使得档案信息更加准确,多媒体技术利用扫描仪,把文本、图像等档案信息为可以被电脑接受处理的数据,而且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避免因复印对档案原件资料的损坏,最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有效的避免了档案文件在复印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信息泄密和进入其他文件查阅的情况。

(五)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档案管理的归档程序,这是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起点得归档工作,一直以来都得到非常的重视。每年,综合档案室都要收集大量相关的档案资料并且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和整合存储,文书处理部门和各档案业务部门立卷归档指导的工作量非常之大,任务繁重,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档案资料归档工作上。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的加强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简化了繁杂的立卷归档工作,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文书处理部门随时随地都可以快速的将各种文件资料档案通过信息网络传递给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室管理人员再根据具体情况,利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程序对文件资料进行准确、高效的分类、整合以及归档,从而高效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传统的档案分类、立卷、编目、移交以及统计等冗杂繁琐的工作通过多媒体技术都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文书处理部门、档案业务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给档案管理提供一个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二、未来多媒体技术在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一)多媒体档案虚拟现实系统

未来的档案管理必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其档案管理方式应该采取真实和虚拟并存的方式,其中,虚拟档案管理应该采用数字模拟物品以及真实场景的三维模型展示。而且保存真实档案的库房不允许人随意进入,但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操作者完全处在真实的幻觉空间中,操作者也只有戴上特制的眼镜才能看到真实的档案资料,因为档案管理的虚拟完全三维化,所以操作者置身其中就像是处在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世界,这些虚拟环境和真实情景几乎一样,有非常高的真实性,不被人怀疑,这样虚拟档案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档案资料的不安全因素和信息被毁坏、盗窃的危险。

(二)多媒体保安监控系统

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了档案管理保安监控系统的研究发展,除了原有的功能,保安监控系统还可以进行图像处理、语音报警、信息存储和查询等等,其中报警处理是多媒体保安监控系统的核心部件,报警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同时产生相应的语音提示、自动具体报警信息和值班信息,并且提供警报出现的具置,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多媒体档案信息检索系统

多媒体技术将数字音频、数字视频以及通信等多种先进的技术与计算机融合在一起,有效的实现了档案数字化管理,它具有强大的功能,使档案信息检索系统不仅具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而且能够以非线性的结构组织信息。

三、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对档案数字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档案数字化中的重要地位,认真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的现状,它有效的改变了目前文本档案与声像档案分开管理的界限,使得档案实现无纸世界成为可能,全面实现了声像档案的快速查询,减轻了档案管理的人工工作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提高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并且用理智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多媒体技术在档案数字化应用的前景,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实现多媒体档案虚拟现实系统、多媒体保安监控系统以及多媒体档案信息检索系统等等,所以,我们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放在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大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投资,尽可能快的实现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的最大化的应用,从而为实现档案数字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上林;刘翠红;数字化档案系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安徽建筑;2010(02).

[2]刘惠霞;浅谈数字化档案管理;城建档案;2011(12).

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篇7

论文提要:本文分析了手机媒体目前在传播信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依托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手机媒体在为我们带来了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传播内容、技术、市场以及监管立法等方面探究手机媒体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手机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手机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在兴起与兴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传播方面的局限性

1、新闻信息尚未成为手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媒介市场上手机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自从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以来,许多大报相继推出了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电台也在一些大城市开始推广。但是手机尚未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主要原因在于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缺少深度和原创性,主要还是依托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4大媒体的信息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复制传播新闻事实或描述事物的表面现象上,显然难以赢得受众。再者,当前手机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质量普遍不是很高,也没有推出为受众量身打造的特制手机新闻。虽然现在有些网站提供了手机订阅新闻短信的服务,但推出的个性化服务尚少。手机媒体的潜在受众大多集中在知识水平、消费水平、社会地位都比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信息的需要量多质高,而目前的手机媒体尚处于初创阶段,更不用说分众化与细分化的市场开拓了。

2、手机媒体负面信息泛滥。当前,手机通讯技术在建构出前所未有的个性化自由传播空间的同时,也传播了不少负面信息。手机负面信息主要通过短信传播,表现为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信息等。笔者于2006年3月上旬在长沙市街头做过小型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公司职员、教师、大学生、退休人员等,发放调查问卷113份,回收100份。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受到过手机垃圾短信的侵扰(见表1)。

泄露个人隐私的信息主要存在于彩信和可拍照手机上。可拍照手机用户几乎能够随时随地隐蔽拍摄,而且可以马上将所拍摄的图像随意发送到其他的彩信手机或互联网上。如今许多网站都有用手机偷拍的图片,成为网站吸引眼球增加浏览的一大法宝。

危害公共安全信息主要指利用手机短信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如2003年广东“番禺剧毒农药沉船案”以及“非典”中的谣言危机等,曾经一度搅得人心惶惶,正常社会秩序受到一定影响。

二、手机媒体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尽管手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款新功能的手机层出不穷,然而,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除了信息存储量有限、终端屏幕小、传输速度比较慢等受普遍技术制约的瓶颈之外,还存在着手机病毒和3G技术不成熟等缺陷。

目前市场上流行手机一般都拥有播放MP3、上网、播放视频、编发彩信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为人们带来便利与欢乐的同时,也为各种不良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通道和场所。随着彩信的流行,各种不良图片、色情暴力小电影等也开始在手机中传播,手机病毒的“温床”就这样滋生了。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机用户遭到手机病毒侵袭的占36%。“根据国内外现有的手机病毒报告,手机病毒最常见的危害就是通过干扰软件运行环境或修改硬件配置信息,而导致手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转。”而且黑客或病毒编写者通过病毒所携带的程序,还能窃取用户存储在手机里的重要信息,比如个人通讯录、日程安排、个人身份信息,甚至信用卡卡号和密码等,对机主的信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另外,随着彩信的普及,图片的发送对手机的兼容性要求更高,这方面的技术问题将影响到各类信息的正面、快速传播,最终会影响到人们使用这部分业务的兴趣。手机与手机的互通将是一个技术上研发的重点,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另一个影响到手机多媒体信息传输的关键环节是“3G”的推广。3G的特点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它不按时间收费而是按数据流量收费。它的速度很快,不仅能进行高效通话而且能高速浏览网页、参加电视会议、观赏图片和电影等。但是,目前3G手机价格普遍较高,受国内研发水平的限制,还没有真正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

三、手机媒体市场开拓方面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广告是媒体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现阶段的手机媒体在如何进入广告市场的问题上还在游移不决。手机有一个致命缺陷——显示屏固定且偏小。不符合广告商通过大版面、有冲击性的画面、图片、镜头以及有穿透性的语言来打动受众的需要。在选择广告市场运作方式上也存在困难,手机媒体的广告以何种形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是采用不经过用户同意就发送的强迫型还是由用户自选或同意发送的选择型呢?同时,手机媒体的广告业务还需要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职业培训

通讯产业的市场化决定了手机媒体走的也是市场路线,移动运营商、SP(serviceprovider服务提供商的简称)、手机供应商以及手机用户之间就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具体表现在:用户在开通手机各项业务时,需要填写各种资料,但有的运营商为了谋取利益,不惜出卖用户私密资料;某些SP大范围地发送短信给手机用户,言之可免费订阅某短信,但是实际上却要收费且有时收费很高,最终导致消费者对移动运营商在收费、计费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反感。目前,移动运营商、SP、手机供应商以及手机用户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但是在如何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利润如何分成等问题仍然纠缠不清。特别是如何提高商业信誉,吸引更多的手机用户使用手机的多媒体功能,是开拓市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手机媒体监管层面的局限性

对手机媒体的有效监管,是要有法律作保障的。由于手机媒体是新兴媒体,国内尚无相关立法。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两部法律明文规定了控制手机“污染”的相关条例。但是,相对于当前手机短信传播的自由现状,这些法规操作性不强。未来sP的内容究竟是由电信部门还是由广电部门亦或由文化部门来管理,尚无定论。另外,随着各种极富特色的手机文字、音频、视频作品不断涌现,如何保护手机作品著作权问题也值得相关监管部门探讨。手机媒体问题的解决

一、合理配置信息结构,倡导积极健康的信息传播。

手机媒体的新闻信息面对的是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众多手机用户。因此.手机媒体在新闻信息的配置方面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内容精练、独创性与信息健康等。

首先,从受众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信息。手机媒体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培育自己独特的、难以被模仿和移植的核心竞争力。按不同受众进行市场细分,选择受众比较关注的话题和事件,尽可避免对手机媒体而言并不具有报道优势的新闻。手机媒体应当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便捷性上大显身手,积极开发诸如新闻短信订制等业务,大力拓展手机新闻业务市场,扩大媒介影响力。

其次,手机新闻必须精简。手机传播新闻信息终究属于手机的附属功能,加之技术条件的制约,现在还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不间断地信息。所以,在新闻的选择方面,必须做到简而精。

再次,倡导积极健康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新闻类短信,编辑要极其慎重,不但求快更要求准,尤其是重大新闻,要经过核对证实后才予以发送,这样才会减少假新闻的传播机率。同时,要力推绿色短信活动,如长沙“移动家校通”平台就为学校和家长构架了一个有效沟通平台。

二、防控结合,开发高新技术。

新媒体发展的最重要依托是高新技术,对新媒体的监管也要依托高新技术。监管部门可以启用自动监测系统监控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不论手机短信通过什么方式发送,都需要经过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短信网才能到达对方手机上。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可以设置安全警戒线,启用监测系统,对不良信息进行判别并删除。对于可拍照手机侵犯隐私权或窃取机密,应该进行有效限制和约束。国外一些国家正在限制这种“隐蔽照相机”的使用范围,“在日本,健身房、全国性政府机关等场合不允许使用可拍照手机;中东的很多国家都在准备立法限制这种手机的使用。”。我国也可制订限制使用可拍照手机场合的相关规定。

对于手机病毒防控,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可能是在手机出厂前安装杀毒软件,之后运营商定期更新,或者通过提供网上下载来出售手机杀毒软件。由于软件开发尚需时间,目前用户对付手机病毒的办法主要是尽量避免一些可能会感染病毒的操作,并在使用中加倍小心。手机软件开发商也可以参照互联网“防火墙”软件技术,研制手机“防火墙”安全智能软件,以识别不良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将之拦截、消除。

三、积极开拓市场,健全竞争机制,加强有效监管。

手机媒体正处于市场开拓期,市场开拓不仅有内容方面的开拓,也有用户层面的开拓。目前国内手机用户中拥有技术更为先进的中高端手机产品的为数不多,手机新闻信息传播的受众范围小,社会影响力不大。为此多媒体手机的平民化趋势是必由之路,这将有助于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方面的信息传播普及到普通大众中去。

在市场竞争方面,应当倡导良性竞争,反对恶性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就移动运营商而言,目前的局面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寡头”独霸天下,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占据剩余空间,手机运营商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放弃利润来打压竞争对手,从而导致一些恶性竞争的产生,而很多国外移动运营商则对我国移动运营市场虎视眈眈。因此,国内移动运营商既要做好应对来自国外同行竞争的准备,又要化解SP与运营商以及用户之间的矛盾。

最后,要加强信息传播渠道的监管与控制。曾经有专家提议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设置安全警戒线,对每条手机短信的内容进行过滤,以消除或减少有害信息入侵手机用户。在这方面,移动运营商“把关人”的角色必不可少,通过设置技术性的信息检查“关口”,有效控制负面信息与信息病毒的传播。另一个有效策略是对SP进行监管。网站内容是手机短信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大部分不良短信是通过网站发出去的,如果能实现对SP的有效监管,也能控制不良短信的传播。从监管模式来看,SP有责任和义务来保证短信服务内容的健康合法,通信运营商也有义务加强对SP的前期资质审核和后期监管力度。对信息安全的监测和著作权保护,是一个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问题。目前国家法律对此有原则性规定,但没有实施细则,因此,有待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与明确。

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篇8

2007亚洲信息及通信技术展览会将于2007年10月10~1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携手两大工业展同台亮相,精彩盛况,不容错过!我们将带您领略电子商务、个人数码体验;联同动力传动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电子商务主题电子金融及安全展区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大约有85%的主要银行已经建有自己的业务网站,中国银行界实现银行机构信息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开拓数字化、网络化的电子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国内金融界发展的战略重点。今年由展会主办方与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以及国家八六三信息安全基地共同主办的电子金融及安全展区将集中展示信息技术企业针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业务的安全、服务、应用等解决方案。

同时,主题为“电子金融业务的创新及安全保障”的“2007亚洲电子金融及信息安全高峰论坛(上海)也将在展会期间举办。上海市网络与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科委、上海市金融办和行业领军企业将共同探讨电子金融政策与市场的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展区

“十―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正式启动,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新的里程碑。亚洲ceBIT将全力推动科技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今年,亚洲ceBIT展会将连同汉诺威在华的两大工业展―2007亚洲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和2007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同期举办。届时2000多家的工业企业参展商和近50000名的制造业专业观众将关注专为制造业信息化而设置的展区,并从中寻求企业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展会将为信息化技术和设备供应商提供与大量实际用户的洽谈机会。展会期间,为深化信息交流主办方更推出“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创新论坛”。

数字生活主题通信新媒体展区

2006年通信新媒体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从整体产业来看,新媒体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广播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成果。新媒体的出现将引发数字家庭、通信、传统媒体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变革和融合,如今,voIP、IPTV数字电视、P2P视频和手机电视等是现在最被人们注视的新媒体产业。

今年,亚洲ceBIT将携手上海文广集团和流媒体世界,聚焦这些产业的发展和趋势,进行全面研讨和展示。并邀请来自行业内资深的企业一同参与活动,为企业及公众提供最佳的展示和沟通平台。

电脑及其周边配件展区

电脑现在是数字生活最重要的设备,随着其应用的发展,消费者对设备也有更大的关注、要求、和投入。

小熊在线是目前最为活跃的电脑设备专业网站之一。10月将与展会主办方一同就电脑设备及其周边配件展区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以专业的角度,用最炫的方法诠释出电脑的无限拓展空间。

机器人技术展区

从第一台机器人诞生至今,机器人的制造和发展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全球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已超过百万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机器人产业。现在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服务、医疗、教育、安全等领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人与机器人”―直是人们探讨的主题。

上一篇:农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范文 下一篇:汉族的传统艺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