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27 17:16:08

市值管理办法

市值管理办法篇1

广东省二手车交易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二手车交易增值税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是在广东省境内(不含深圳)从事二手车经营活动或者与二手车经营活动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单位是指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第三条 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二手车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其他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二手车免征增值税。

第四条 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二手车或二手车拍卖企业拍卖二手车时,应向购买方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并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第五条 二手车直接交易、二手车经纪机构或二手车经销企业从事二手车代购代销的经纪业务,由按国家规定设立并经主管部门备案的二手车交易市场统一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行为不属于销售二手车行为,不征收增值税。

第六条 二手车交易市场仅限为本地级市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车辆交易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第七条 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单位车主)销售二手车根据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应由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一)已在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车主销售二手车应自行开具或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的发票联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二)未在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车主销售二手车应到国税部门代开普通发票,凭普通发票的发票联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主管税务机关可委托二手车交易市场未在国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车主的增值税税款,车主凭委托的税收缴款凭证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第八条 其他个人销售二手车,凭相关资料直接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第九条 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时,需核对并保存以下资料备查:

(一)机动车行驶证或机动车登记证书复印件。

(二)二手车交易合同。

(三)单位车主销售二手车的应提供原车主《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复印件(已遗失的应提供遗失证明),以及增值税完税资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或税收缴款凭证等)。

第十条 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时,应根据以下不同情形在发票备注栏注明有关情况:

(一)属于免税交易的,应在备注栏注明免税开具。

(二)属于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应在备注栏注明对应发票的发票代码、发票号码、税款金额。

(三)属于由二手车交易市场委托税款的,应在备注栏注明委托以及税票号码、税款金额。

第十一条 二手车经销企业、拍卖企业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时,需核对并保存以下资料备查:

(一)原车主《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复印件(已遗失的应提供遗失证明)。

(二)机动车行驶证或机动车登记证书复印件。

(三)二手车经销企业应提供二手车收购合同和销售合同;拍卖企业应提供二手车拍卖成交确认书或人民法院出具的判决书、裁判书、调解书等复印件。

第十二条 二手车交易申报销售额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按下列顺序确定计税价格:

(一)参照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的二手车价格信息核定二手车交易的计税价格。

(二)按照二手车的折旧程度计算核定计税价格:

计税价格=新车购车价(1-累计折旧率)

折旧率第一年20%,第二年起每年递增10%。

核定的二手车计税价格不得低于二手车最低交易价值。

二手车最低交易价值=新车购车价5%

第十三条 车主对按本办法第十二条核定的计税价格有异议的,可提请有法定资质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评估核定二手车交易价格。

第十四条 二手车交易市场必须按照车辆实际成交价格如实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当车主申报的二手车交易价格明显偏低时,二手车交易市场应当拒开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二手车交易的监督管理,对单位车主的二手车交易价格明显偏低造成不缴少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二手车交易市场及二手车经营企业、拍卖企业不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责令限期整改,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造成不征少征税款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各市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二手车经营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国税函〔20xx〕566号)同时废止。

【相关解读】

关于《广东省二手车交易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

办法制定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从事二手车经营活动或者与二手车经营活动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逐年增多,二手车交易数量逐年大幅增长。为加强全省二手车交易增值税征收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促进我省二手车交易的健康发展,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在充分听取相关各方意见,广泛征求基层单位、行业协会、相关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办法的适用对象

本办法适用于在广东省境内(不含深圳)从事二手车经营活动或者与二手车经营活动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办法的主要内容

本办法共有十六条,逐条说明如下:

第一条:明确《办法》制定依据。《办法》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

第二条:明确《办法》的适用范围。地域范围是广东省境内(不含深圳)。适用主体是从事二手车经营活动或者与二手车经营活动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并对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解释,该解释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第三条:明确二手车交易的征免税范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其他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二手车免征增值税,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二手车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第四条:明确二手车经销企业(二手车拍卖企业)在销售(拍卖)二手车时是增值税纳税主体,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并应向购买方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第五条:明确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征收增值税,及由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发票的事项。

第六条:明确二手车交易市场开票范围仅限为本地级市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车辆。

第七条:明确二手车交易市场为单位车主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要求。

第八条:明确其他个人销售二手车,凭相关资料直接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第九条:明确二手车交易市场在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时需核对并保存归档的资料。

第十条:明确二手车交易市场在不同情况下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开票要求。

第十一条:明确二手车经销企业、拍卖企业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时,需核对并保存归档的资料。

第十二条:明确二手车交易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时确定计税价格的标准。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七条和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

在充分听取相关各方意见,特别是基层单位、汽车流通协会、二手车经营单位、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意见的基础上,对于二手车交易申报销售额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本办法采取如下方式确定二手车计税价格:

一是参考市场同类价格,以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的二手车价格信息为参考标准。

二是按照二手车的折旧程度计算计税价格。

折旧程度的计算公式来源参考依据如下:

(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国家税务总局令20xx年第27号)第九条规定:免税条件消失的车辆,自初次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使用年限未满20xx年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按每满1年扣减10%,未满1年的计税依据为最新核发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

(二)市场规则,通过到二手车经营单位、二手车交易市场实地调研了解到,二手车行业的通用折旧率是第一年折旧20%,第二年以后每年折旧10%。

(三)根据会计制度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按照原值的3~5%确定,考虑到能进入二手车市场流通交易的车辆必然还具备一定使用价值,因此本条的二手车最低交易价值占新车交易价格的比率确定为5%。

综上所述,参考《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并结合二手车行业的经营特点,确定二手车的折旧率第一年为20%,第二年以后每年为10%,最低不得低于残值,因此本条的二手车最低交易价值占新车交易价格的比率确定为5%。

第十三条:明确纳税人对核定的计税价格有异议时的处理机制,由纳税人提请有法定资质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评估核定二手车交易价格。

第十四条:明确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必须按照车辆实际成交价格如实开具,不得开具与车辆实际交易价格不符的发票。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明确主管税务机关的监管责任,当二手车交易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及本办法有关规定时的处理措施。

第十六条:明确办法生效日期及前期相关文件的废止。

二手车交易必备手续一是车务手续,包括三个证件,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有车辆登记机关即车管所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行驶证》,以及由车管所核发的车辆权属证明、类似于房产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登记证书》,还有一种证件叫《机动车来历凭证》主要包含全国统一的机动车销售发票和二手车交易发票,最为常见的就是机动车销售发票和二手车交易发票。

二是车辆保养维修手续,车辆进入使用阶段,将会自然进入保养维修过程,记录这些过程的载体我们称之为保养维修手续,包含三种。一种是车辆使用说明书,也成车辆使用手册;第二种是保养手册,独立成册或者与车辆使用说明书同册记录,在购买二手车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手续,他全面记录了车辆历次保养的时间、公里数、保养项目等等。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车辆保养机构会将保养记录上传至网上,而不在保养手册上记载;以及年份久远的车不在厂商制定的服务商处进行保养,都会使得保养记录断档。购二手车时需要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第三种是车辆附加配置使用说明以及保修卡。

市值管理办法篇2

近年来,我们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遵守《XX市地方税务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单位的做法,认真学市地税局及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局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使我局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预算审批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机关财务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人员管理制度》、《XX市地税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经费公开办法》等。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推行财务管理集约化、精细化、规范化。自20*年7月份开始,我局对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税务所全部实行“报账制”,由市局计划会计科代为记账。税务经费支出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细化财务预算,坚持1000元以上支出必须实行事前预算审批制度。结合事前预算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支出的报销程序,凡是没有预算以及超预算的大额经费支出,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通过细化财务预算,使税务经费支出更加合理、规范,达到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效。

三是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积极推进财务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网络化。自20*年1月开始,在市局财务装备处的指导下,我局对局机关及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微机记账,同时微机账与手工账并行运行。今年8月份,我局又新购置了扫描仪,将经费原始凭证扫进财务软件,解决了原始凭证不能进入财务软件的弊端。同时也为实现网上财务监控、网上内部审计提供了可能。

四是加强监控,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实行财务预算事前审批制度,规范报销程序,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自20*年开始,我局每年对所属税务所的内部审计率达100%。

二、资产管理工作

根据市局《财务管理办法》制定我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置、大项固定资产处置等审批程序,严把入口、出口关。办法规定:无《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计会部门对所购资产不予入账;出售资产需经评估,且所得收入归市局所有。

一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流程。从购置、分配、调拨、管理、外赠、处置、盘点各个环节都有帐、有卡、有物,有明确的责任人管理,杜绝管理上的漏洞。

二是实行招标采购制度。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委员会,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定点采购、询价采购等方式,对车辆保险、办公楼物业管理、季度福利采购、汽车加油等进行了招标采购,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达到了保证质量、节约资金、讲求效益的目的。

三、值班安全工作

安全是确保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局十分重视安全工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创建“平安地税”为目标,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和值班工作。

一是加强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全局上下层层建立健全了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夜间值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并坚持定期考核。如在值班工作中,我们规定,节假日和晚间值班,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禁出现空岗、缺岗现象。对工作日的早、中、晚间值班,值班人员可相应延迟或提前1小时上、下班吃饭,以便于其他工作人员下班前返回值班岗位,确保一天24小时值班到位。

二是加大对安全保卫工作的投入。定期对消防、报警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更新,确保安全保卫工作所需的经费落实和基础设施齐全,使要害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各单位还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主要领导经常搞调研,及时组织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和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局党委还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经常就安全工作下发文件通知,仅今年以来,就制定下发了3个关于加强安全工作方面的通知,并专门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就车辆安全使用管理、安全保卫、人身安全等工作进行强调,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不出问题。

三是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工作制度。在加强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和注意节假日安全工作。每年五一、十一及春节长假期间,局党委都专门下发通知,就安全工作进行安排。同时,实行节假日期间人员外出备案报告制度、干部24小时联系制度及车辆集中停放制度,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财物安全。

四、车辆管理工作

我局基层单位多,公务车辆较多,近年来,在车辆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按规定配备、更换车辆。认真执行市局《车辆管理规定》,对因工作需要需配备、更新车辆的,及时向市局申请报批。近年来,为方便基层单位办公,我局先后为每个基层单位配备、更新了两辆车,都严格按规定进行了报批。

二是加强车辆日常管理。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对车辆的使用、管理、维修、更换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在车辆的维修保养方面,我们规定,各单位必须定期对车辆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车辆随时保持最佳状态。为减少车辆维修费用,我们还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统一确定定点维修厂家,实行车辆维修预算制度和领导审批制度。局机关办公车辆还实行油耗公示制度,定期按车辆行驶里程,公示车辆油耗。在车辆保险方面,实行公开招标制度。目前,我局公务车辆保险费用按一般车辆的60%缴纳,仅此一项,年节约经费3万多元。

市值管理办法篇3

第二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客运车辆经营者(包括客运企业或业户、客运车辆承包经营者、驾乘人员)、客运站(场)经营者以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

上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下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

第四条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客运车辆经营者、客运站(场)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记分并签发《记分通知单》;对累积分值或分值率达到规定值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6条、第7条、第8条、第9条、第10条的规定作出考核处理。

第五条道路客运经营行为记分、考核实行一年期累积记分制,即记分考核期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次年累积分值初值为零,即累积分值不转入下一个记分考核期。

第六条在一个记分考核期内,客运车辆累积分值达20分(含本数,下同)的,由车籍地的设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整改,并要求所属客运企业在规定时限内组织客运车辆承包经营者、驾乘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运输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

第七条在一个记分考核期内,客运车辆违反《道路运输条例》第7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被记分,对记分分值再进行单列统计,其累积分值达40分的,认定为“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并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客运车辆经营许可,收回道路客运车辆线路(旅游)标志牌。

(一)不按批准的客运站点停靠或者不按规定的线路、公布的班次行驶的;

(二)强行招揽旅客的;

(三)在旅客运输途中擅自变更车辆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运输的;

(四)未报告原许可机关,擅自终止客运经营的。

第八条在一个记分考核期内,客运企业所属的客运车辆有下列情形被记分,对记分分值再进行单列统计,其累积分值率达5分/辆的(该企业所有客运车辆有此条下列情形的累积分值总和除以该企业所有客运车辆数),由原许可机关作出“该企业客运经营行为差”的评定并由省运输管理局通报批评。

(一)客运车辆违反规定载货的;

(二)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

(三)发生负有主要责任导致重特大车安全事故的。

第九条在一个记分考核期内,客运企业累积分值率达4分/辆的(该企业所有客运车辆的累积分值总和除以该企业所有客运车辆数,下同),由车籍地的设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

在一个记分考核期内,客运企业累积分值率达6分/辆的,由车籍地的设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同时,责令该客运企业主要业务负责人在规定时限内参加设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的有关法律、法规及道路运输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

在一个记分考核期内,客运企业累积分值率达8分/辆的,由原许可机关作出“该企业客运经营行为差”的评定并由省运输管理局通报批评。

第十条在一个记分考核期内,客运站(场)经营者累积分值达20分的,由所在地的设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同时,责令该客运站(场)主要业务负责人在规定时限内参加设区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的有关法律、法规及道路运输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

在一个记分考核期内,客运站(场)经营者累积分值达30分的,由原许可机关作出“该客运站(场)经营行为差”的评定并由省运输管理局通报批评。

第十一条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道路客运经营行为记分考核的数据汇总、报表生成等统计工作。

第十二条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有关法律及本办法的规定,依法履行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职责,实施记分、考核应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当事人对道路客运经营行为记分、考核有异议的,作出记分、考核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辨,经复核理由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第十三条对应当给予记分而不记分或者记分、考核过程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执法人员,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记分项目、记分值的设定,由省运输管理局依据本办法和《道路运输条例》、交通部相配套的规章另行制定(或适时修订),报省交通厅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执行。

市值管理办法篇4

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其核心就是产业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责”、“权”、“利”关系的总和。

只有科学地明晰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才能合理地建立高等院校的产业体制,处理好学校与产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才能使校办产业办得有活力,有动力,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高校的强有力支柱。

一、明晰校办产业产权关系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重新构建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形象和内核。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既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目标只是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既没有竞争的压力,也没有谋利的动力。职工的收益同产值、质量、销量没有关系。国家对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利益承担了无限责任。在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年年讲“政企分开”,结果总是分而不开,其关键就是没有理顺产权关系。国家作为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企业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二者关系不顺。所有者不搞经营,经营者没有产权,资产所有者不搞经营如何获利?获利多少是合理的?所有者不管做生意,赚了钱怎么分.亏了谁负责?经营者没有产权,不能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自主作出经营决策,合理调配企业人、财、物、供、产、销,也就不能对自己经营的盈亏负责。结果是所有者还得管经营,经营者还是要靠国家,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依然如故。实践证明,只有真正理顺产权关系,才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

要理顺产权关系,首先必须构建现代企业法人制度,其实质就是把国家所有权分离为国家最终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法人财产权是由国家所有权派生的一种财产权,它是指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的财产和企业负债构成为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国家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对企业的国有资产及其权益进行所有权管理并享有资产增值和资产经营效益。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和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家以其投入的国有资本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成为法人财产的主体,就解决了“企业经营权否定企业收益权”的矛盾。其次是区分了政府享有的权益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益。即国家的最终产权的权能只是企业资产出资人的权利,包括资产收益、重大决策管理的权利。而企业法人财产权则包含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基本权能。这就从产权关系上保障了企业的经营权。其三,企业作为法人财产的主体,既享有了独立为财产权利,也明确了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和向出资者上交资产效益的责任,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奠定了产权的基础。

国家关于理顺产权关系的思路,完全适用高校明晰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

高校产业是国有企业的组成部分。所不同的是高校产业不是国家直接投资建立的企业,而是由各高等院校以自有资金(包括装备)兴建的企业,而且企业收益不是主要上交国库而是用于教学,弥补教育经费之不足。按照国家关于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思路,高校自身就成为校办产业资产的最终产权拥有者,校办产业则是企业法人财产的主体。

理顺高校产业的产权关系是完全必要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使校办产业成为规范化的市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咱我发展,自我约束,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发展。

第二是学校作为出资者,主要精力可以用在合理调整校办产业结构,宏观调控产业资源的流向,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提高总体社会效益上来,在投入和调控上下功夫,再也无需为企业经营操心,为企业管理劳神。

第三是随着产权关系的明晰,学校作为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与产业作为法人财产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就不难理顺,按照明晰的产权关系就能建立科学的有效的校产管理体制。

二、校办产业产权关系的核心是学校与产业之间“责”、“权”、“利”关系的总和

产权关系是产权主体之间,在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或者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关系),所有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者内部各种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或者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经营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是,对于高等院校的校办产业来说,这个产权关系的核心就是作为出资者的学校与经营者的企业之间,“责”、“权”、“利”关系的总和。

按照国家关于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思路,学校作为出资者的所有权,表现为价值形态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以投入企业资本的份额对企业法人财产享有权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行使出资者的约束权利,按法定程序选择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者(法人代表)。对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盈利,出资者可依照份额依法获取收益。出资者还有权将自己注入企业的资本金份额,部分或全部依法转让。学校注入企业的资本金,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经营性的资产,技术专利。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一定数量专业技术人才有限期地投入校办产业,直接形成生产力。这些投入都应以价值形态构成作为出资者的学校的所有权。这是指归属意义上的所有权。实质上体现为股东的权利。学校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指学校作为出资者授予其对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独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学校企业法人只有获得了法人财产权,才能真正获得完整的经营权。学校企业法人财产权是经营权的基础,学校企业可以凭借法人财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成为经济上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学校才有理由要求企业自负盈亏。而企业法人在获得法人财产之后,既获得了产权赋予的四项权能,也承担了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在收益这一权能上,出资者——学校与经营者—一学校企业是共享的。明晰了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不管产业形式如何复杂,总是可以清晰地划定产权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成为规范化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三、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

目前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是由学校校长(法人代表)主持一个由各级教学、行政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产委员会”进行校产管理,下设“校产管理办公室”或校办产业管理处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管理的要求的。学校作为校办产业的出资者,校产最终产权的所有者,对校办产业的管理,是以产权为基础的。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思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国有资产管理就是要在企业内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当然,这种约束机制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高度集中的行政干预和对企业生产的约束。

正如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是国有资产的经营机构一样,学校的经营性产权主体应该是学校授权的校办产业资产管理机构,它对于经营性资产的产权是由学校最终所有权派生的。这个资产管理机构就是“校办产业董事会”。它是校办产业的产权主体,代表学校行使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

第一,“校办产业董事会”的组成及其主要职能

“校办产业董事会”既然作为学校授权的校办产业的产权主体,董事长就必然要由学校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来担任。董事会的成员应由各校办产业出资者或出资单位的代表组成。董事就是股东或股东代表。

董事会作为校办产业的资产产权主体,与企业法人是平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是由资产授权协议或承包经营合同等法律文件来规定的。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合理界定的。

董事会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代表学校规划校办产业的结构、规模、效益目标和发展方向,这同学校要规划办学方向、学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这一职能也就是代表学校规划校产资源的投向和流向,这对于校办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二)是对校办产业资产进行清查、核资,确定保值增值的目标;(三)是从国有资产的两重性(企业性资产与社会性资产)出发,监督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校办产业的经营是学校直接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渠道,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绝不能为了赚钱而砸了学校的牌子;(四)是维护学校及出资人的产权效益。

第二,建立校办产业的管理委员会

国有资产一旦注入企业,就成了企业法人财产,资产的管理,除了所有权管理以外,也包含了企业法人财产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本质的民主性,就体现在企业法人资产有劳动者直接参加的管理。校办产业建立以厂长(经理)为核心的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企业经营、资产管理和产、供、销、人、财、物的科学管理。该管理委员会应是厂长法人负责制、劳动者直接民主参与的管理机构。该机构应是管理的权威性和管理的民主性的统一。

结语

市值管理办法篇5

一、对民办高校性质得界定

首先我们对民办高校的性质进行界定。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使用了学校经营管理,市场等一些词汇,这样的词汇的使用是否合适,“以往的大多数研究”是否由于同样的顾虑而没有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本文中显的尤为重要。

民办高校的定义:民办高等学校系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国家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实施高等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解读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适用相同的由政府制定的高等学校设置标准;不同的是,公办高校是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办学,由于政府职能的要求,因此公办高校是纯粹公益性的;民办高校是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办学,那么除了教育本身的公益性外,这些出资方应本着什么样的理念进行管理,以什么作为他们持续经营的动力呢?也就是,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是否能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学校的组织管理呢?

我国《教育法》第8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民办高校作为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具有公益性。但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可营利性并不矛盾,允许部分教育机构合法地营利,不仅无损其公益性,甚至还会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社会公益(文东茅,2004)。着名比较教育专家菲利普?阿尔特巴赫在对美国等国家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进行分析后认为,营利性高等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现象(Altbach, Philip,2000)。在现实当中,我国实际上也已经出现了以新东方学校等为代表的一批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在这些学校,部分举办者通过他们拥有的对学校的控制权,事实上也已经在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经济回报(文东茅,2003)。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些机构的营利行为并没有影响社会对它们的信任:接受新东方学校的培训甚至需要提前几个月报名、排队;从政府的角度看,也同样知道这些机构在营利,并且已经在将其按照企业方式进行管理和收税,只不过没有通过正式制度单独划分出一类“营利性教育机构”而已。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在保证其公益性的同时,可以具有企业的营利性质。在对民办高校的性质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就可以用到市场,成本,利润等的字样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进行战略分析。

二、教育的蓝海:民办高校

2002年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使民办教育迅速发展,部分研究认为(叶军,2004),民办教育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然而良好的宏观环境仅仅孕育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机会,只有把握好市场,才是民办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真正动力。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优势,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实现了价值创新,开创了教育业的蓝海,这是民办高校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也为民办教育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蓝海战略:价值创新

蓝海战略是不以竞争为导向的战略,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价值创新不同于只重价值,不重创新的价值创造; 或者只重创新,不重价值而使创新仅为技术突破所驱动,也不是一味追求新奇的市场先行。价值创新对“价值”和“创新”同样重视。只有当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成本整合一体时,才有价值创新。常规看法认为,战略要么以较高成本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要么用较低的成本创造还算不错的价值,也就是在“差异化”和“低成本”间做出选择。开创蓝海的价值创新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W.钱.金,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如图1-1描述了民办高校在教育业中如何实现双管齐下的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的价值创新的。

(二)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

公办高等教育主要接受国家与政府的财政资助,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实现对学校的管理,这是公办高等教育的惯例。因此,公办高校合格评估标准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办学观点(徐绪卿,2006)。推理可知,公办高校也以此为自身的办学标准。公办高校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办学指导思想,考察学校的定位和办学思想;师资队伍,考察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及主讲教师的职称比例;教学条件与利用,考察教学基本设施和教学经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考察管理队伍和质量控制;学风,包括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教学效果,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和就业; 及特色项目。

我国教育经费的80%左右是教师工资。因此,公办高校在管理过程中,费用支出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上,他们有较完善的教师梯队,教师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由于科研任务的承担,使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松散,因此也需要更多的教师数量。高等院校近年来的发展中,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增加,为了增加竞争实力,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努力。由于公办院校在财政上有政府的资助,所以尽管投入的多,却缺少对管理效率提升的考虑。在教学效 果上,公办高校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修养,从评估指标上可以看出,教学效果体现不明显。

在这个评估办法的指导下,各学校积极的建设自己的师资队伍,用更优质的师资梯队体现教学特色;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使学校教学更加完备。这些大大提高了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成本。在各学校纷纷加大投入以期实现差异化的同时又不约而同的迈向了同质化,在对其他产业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W.钱.金,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

(三)民办高校的价值创新体

首先,民办高校减少了最高成本的师资队伍的费用;其次,它降低了教学基本设施的投入;另外,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形成办学特色和就业奠定了基础(丁莉);因此民办高校教学效果体现明显;行政管理创新,学校运行更有效率。

(1)民办高校是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其资金来自于社会,所以民办高校十分关注教育的购买者,学生及其家长。对他们来说最关心的是进入民办高校以后接受的是什么教育,接受谁的教育,至于教师的身份归属,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因此,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是聘用起步,外聘为主。大量外聘教师的使用,不仅发挥了离退休教师的“余热”,达到了“社会资源教育化、教育资源社会化”的效果 (徐绪卿,2006)。还降低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本,有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最初以兼职教师为主,有少量甚至没有自己的教师队伍。

(2)从专业和学科建设上讲,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是市场导向型的,学科专业与规模的变化根据市场进行调节,文科、政法、财经类的专业多,理工农林医类的专业少;实用型的居多,基础型的偏少;管理、服务性的较多,技术性的较少,不仅所需的教育投入要求也相对会低,而且就业和就业后的社会声誉更明显的体现学校的教学效果。

(3)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民办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追求管理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使得民办高校在管理内容、管理环节的结构、主要管理方法的运用、管理形式等方面按照自身的内在逻辑予以构建。在完成教学管理的功能的同时,构建精简的教学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管理模式的高效率和灵活性,为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和制度基础。中国首家民办高校--浙江树人大学2000年以前,20多人能够承担着全校1000余教师、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也只增加了学生处、计财处、科研处等机构,用不到百人的管理队伍承担着全校11000余人的管理服务工作。一项针对长春市独立学院的问卷调查显示,55.3%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管理相比之下(与公办高校相比)更灵活。

(4)民办高校把就业率看成是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各种措施了解生源,保证教学,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社会对办学质量的赞誉度。把就业率看成是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最终体现。

据此,我们绘制民办高校的战略布局图如下:(图1-2)

三、结论

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认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教育业的价值创新,开创了教育业的蓝海。在此,我们回答文章开头部分提出的问题:民办高校还很难与公办高校竞争。这一说法是否合理,民办高校在哪些层面具有与公办高校的可比性,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面向的是否是同一市场?

W·钱·金在他的《蓝海战略》中说:市场由两种海洋所组成: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简称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与之相对,蓝海代表着亟待开发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造新需求,代表着高利润增长的机会。传统的公办高校属于红海,实现了价值创新的民办高校开创了高等教育的蓝海。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比,生源不同;资金来源不同;公办院校更重视国家标准,民办高校更重视市场;两种组织的经营管理思想不同;办学宗旨不尽相同:公办高校侧重理论性人才的培养,民办高校侧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不存在直接竞争的关系,民办高校开创了教育的蓝海,一个新的教育产业。

四、启示

市值管理办法篇6

根据《印发关于转制过渡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办发〔〕22号)文件精神,工业、商业资产经营公司原行政事业人员继续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人员管理。

(一)公司原转制机构在职行政事业人员保留其原有身份不变,工资福利待遇按机关行政事业人员享受,退休后仍按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待遇享受。

(二)公司原转制机构的离退休人员、干部、退岗退养人员均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享受。

(三)公司企业性质人员和公司今后新进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和绩效工资制,由市国资办核定企业工资总额,各公司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报市国资办备案。

(四)公司新增人员实行“总额控制、定岗定员、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原则,今后各国有资产公司新进人员报市国资办审核,市人事局备案后公开招考录用(组织部门派遣除外)

二、绩效考核

(一)考核对象: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包括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和市国资委确定的其他负责人。

(二)考核分类:将公司分为行政性管理公司和投资建设类公司两大类。

1.对于行政性管理类的工业、商业、供销、公交站场、文广网络、粮食资产经营公司,采取基本薪酬按机关、绩效薪酬按考核的办法。

(1)基本薪酬按上级核定的机关行政事业人员国标工资、生活性补贴等标准执行。

(2)绩效薪酬以机关奖金或上级核定的工作性津贴(下同)2.5倍为基数,实行百分考核制,年终统一结算,具体在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或合同中明确。

2.对于投资建设类的东方国资、城投(东太湖综合开发)资产经营公司,实行绩效工资制。

(1)_基本薪酬全年定为12万元,按月发放,从年起一定三年不变。

(2)绩效薪酬以机关奖金或工作性津贴的3.5倍为基数,实行百分考核制,年终统一结算,具体在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或合同中明确。

(三)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为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或合同中确定的各项指标,包括经济指标、任务指标和特殊指标。

1.经济指标包括公司利润总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等主要财务指标。

(1)年度利润总额是指经核定的企业合并报表所反映的企业当年度的利润总额与视同利润之和。

视同利润的具体内容及金额由市国资办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审核确定。

企业完成考核目标值,得基本分;超过目标值,每超过3%加1分;低于目标值,每低于3%扣1分。

(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是指企业当期末对客观因素作出调整后的所有者权益同当年期初经核定的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客观因素由市国资办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具体审核确定。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原则上应不低于前两年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企业完成目标值,得基本分;高于目标值,每高于1个百分点,加1分;低于目标值,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

2.任务指标由市国资办根据资产经营公司所处行业和特点,综合考虑反映市委、市政府布置的重大任务目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能力、工作重点、社会稳定等因素后确定,年终由市国资办组成考核小组,对各资产经营公司进行考核计分。

3.特殊指标主要是机关效能建设情况。根据市考核结果按权值比重计算得分。

4.市国资委认定的其他事项(每年的经营业绩考核通知书》中予以明确)

以上加分扣分因素累计不超过6分,超过6分的按6分计算。企业在资产运作、城市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由市国资办提出建议报市政府批准后给予一定幅度的加分。

5.重大不良事项扣分办法。

对被考核企业在考核期间(年度)发生以下重大不良事项的另行扣分:

(1)发生属于当期责任的重大资产损失事项,损失金额超过平均资产总额1%的或者资产损失金额未超过平均资产总额1%,但性质严重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扣5分。正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在此列。

(2)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与质量事故,根据事故等级,扣35分。

(3)存在账外资产,且占企业年末账面资产总额5%以上的扣35分。

(4)市国资委认定的其他事项(每年的经营业绩考核通知书》中予以明确)

对存在扣分事项的应当与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核实,获得必要的外部证据,并在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报告中单独说明。

(四)考核的组织:市国资办负责经营业绩考核日常工作,年终根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需要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考核小组,负责主持考核评议会并对企业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初步计分。

(五)薪酬的限制:

1.企业负责人岗位的分配系数差别限制。

担任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的薪酬系数为1副职由企业根据其任职岗位、责任和贡献按法定代表人薪酬系数的0.70.9倍确定,报市国资办备案

2.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与本企业职工薪酬的差别限制。

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不高于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35倍。

(六)实行绩效考核的薪酬兑现办法:

1.基本薪酬分月支付。

2.绩效薪酬,企业年终根据自评结果,一次性提取,分期兑现,其中,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的60%12月底当期兑现,其余40%由市国资办根据年度经营业绩审计、考核结果进行兑现审批,延期到次年3月底前兑现,并对上年提取数进行调整。

(七)其他规定:

1.企业负责人不得在企业领取本意见规定以外的其他收入,国家和本市另有规定及经市国资委同意的除外。

企业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在子企业兼职,确因工作需要在子企业兼职的需报经市国资委批准,但不得在兼职子企业领取任何报酬。

2.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实行台账管理,其基本薪酬绩效薪酬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及经市国资委审核同意的其他货币性收入,由企业设置收支明细账,单独核算。

企业负责人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计入企业工资总额并在企业工资统计中单列。

企业负责人因工作需要在一年内岗位变更的从变更的次月起分段计算当年薪酬。

3.企业负责人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由企业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提出意见,报市国资办核准,其中,应由个人承担的部分,由企业从其基本薪酬中代扣代缴;应由企业承担的部分,由企业支付。

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为税前收入,应依法交纳个人所得税。

三、其他

(一)各企业可参照本意见制定企业内部或子企业的业绩考核办法,并报市国资办备案。

市值管理办法篇7

绩效挂钩考核办法是推动企业发展、提升工作效率较为有效的管理办法,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本质就是以绩效来衡量工作,以结果来检验过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绩效挂钩考核方法已被许多企业学习和采用。绩效挂钩办法与目标考核办法在目的、意义和效果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绩效挂钩办法更突出已取得的实实在在的业绩与个人得到的经济效益的成正比性,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最大化的企业效益。商务局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农贸市场的提档升级,打造食品安全消费环境,今年在全区率先实行农贸市场绩效挂钩考核办法,同时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听取了被考核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市场现状

商务局现有**、**等4家直属农贸市场,经营总面积1.5万平方米,摊位约1000个,市场管理工作人员106名。近年来,为不断促使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强化了农贸市场软、硬件建设。在软件建设上,强化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创品牌、创效益,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硬件建设上,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对三家农贸市场相继进行全面改选,亮化了购物环境,提高了购物档次,积极构建农加超的服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商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使农贸市场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取得可喜成绩。近两年来,我系统有2家市场首批通过国家农产品绿色市场论证,获得部级绿色市场称号;1家市场被评为全国绿色零售市场样板单位。

二、存在问题

农贸市场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也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和考验,在经营和发展中也存在问题。

1、城市建设严重影响农贸市场的生存和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各级政府都加快了城市改造的步伐,农贸市场周边居民和餐饮等企业的搬迁,大型超市的引进,给农贸市场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如**集贸市场,地处总统府附近,由于政府着力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使汉府街车站地块拆迁,梅园民国别墅群的居民住宅置换,周边居民住房的拆迁,东西两大超市的入住夹击,消费群体急剧减少,市场面临生存的危机,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发展。

2、流动商贩严重干扰农贸市场的正常经营。多年来,马路市场、流动摊点一直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取缔的对象,但由于利益的趋动,农贸市场周围马路摊点取而不绝,他们以方便、廉价赢得了一部分消费群体,与交租金在市场内经营的经营户产生了很大的冲突,由此造成经营户思想不稳定,提出降低租金的要求,有的实在做不出生意只好退摊位。马路流动摊点所销售的产品,一是没有经过检验,二是时常出现短斤少两,三是影响市容市貌,四是不利于维护消费者正当利益,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3、激励机制未能全面调动职工的能动作用。我系统对农贸市场的考核工作已坚持多年,考核的内容就是根据市区下达的三个文明目标,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只要没有发生严重的问题,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都根据往常的贯例给每个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兑现奖金,这种考核办法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针对性不够明朗,重点不够突出,激励的作用不大,无法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策措施

商务局历来都高度重视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并积极在科学监管上探索市场管理之路。今年,新一届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农贸市场建设,年初就要求局机关干部深入市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涉及市场建设、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内容,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目标任务,下达更具有激励效果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具体对策如下:

1、制定完善绩效挂钩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目标任务。今年根据市、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并按照区政府关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商务局制定了将农贸市场的绩效与个人工作业绩直接挂钩,以“鼓舞职工干劲,提升工作业绩;发掘跃居潜力,促进市场繁荣;完成目标任务,确保国资增值”为考核目的的《农贸市场绩效挂钩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涉及经济目标、经营管理、党建工作等十个方面,明确各项目标的考核分值,首次以书面形式明确争先奖励分值和受处罚分值,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业绩、突出表现和存在问题、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一并纳入年终考核,同时更加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将国资保值增值纳入考核重点内容之一,督促企业取得实实在在的业绩。为强化考核办法的实施力度,商务局还与各单位签订了风险抵压目标责任书。

2、学习他人绩效挂钩先进经验,提高干部职工认识。为促使市场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绩效挂钩考核办法的认识,并自觉将思想认识转化为积极投身工作的动力,商务局组织了两批市场管理人员共50人,赴杭州、上海两地,对先进地区农贸市场管理进行调研、学习,吸取他人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开拓视野。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各农贸市场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深入剖析本市场的干部职工对《农贸市场绩效挂钩考核办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分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探索实施此办法的具体措施等,各市场都拿出了调研报告,明确了实施绩效挂钩的具体思路、内容和措施,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严格实施绩效挂钩目标督查,确保考核办法落实。为确保考核办法的实施,商务局坚持以市场建设为主导、党建工作为保证的工作路数,加强思想上教育引导,加强在日常工作中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农贸市场的各项工作的考核,并提出“争一流”的创建目标。上半年,商务局实施了四次行动,即:两次考核、交流总结会、目标兑现。第一次行动是对各农贸市场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考核。局工委组织人员到各市场听取管理人员、协管人员对市场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对班子成员进行了民主测评,还推荐出一批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通过这次考核,基本上掌握了市场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的工作状态,了解了市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准确把握职工们的思想动态。第二次行动是对各农贸市场的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商务局对照考核办法和目标责任书,逐条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超常规“争一流”的发展情况,重申绩效挂钩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指出存在的不足。第三次行动是召开系统农贸市场半年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大会。请表现突出的单位在会上发言,传授经验;局领导在会上表扬了先进,对下一步绩效挂钩考核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同时表态:半年绩效挂钩工作立即兑现。第四次行动就是商务局按业绩兑现奖励。新晨

4、不断完善绩效挂钩管理制度,抓好市场基础工作。各农贸市场针对商务局制定的考核办法和采取的措施,纷纷行动起来,召开党员会、管理人员和协管人员会议,将实行绩效挂钩工作的意义、目的、内容、办法做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舞干劲。对本市场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制度到位。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创新工作,后宰门集贸市场对照局考核要求,分析企业实际情况,发动全体人员集思广义,制定《市场奖惩考核制度暂行规定》。**集贸市场根据市场实际情况确定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并对市场107名经营户进行了七场培训,学习“**省市场标准化管理办法”、“区经营户管理规范手册”。**集贸市场在认真执行市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面对因城市建设带来的困境,一是合理调整经营收费和经营布局,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二是稳定经营者队伍,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三是积极寻求合作经营,充分利用好场地资源;四是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培养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管理人员队伍。

市值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居住证;服务行政;完善

一、导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规模日益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30亿,比2010年增加828万人,在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改变的社会体制下,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流动人口的存在及其壮大为当前的城市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由于过度注重对流动人口进行强制管理而忽略了流动人口权益的保障,曾经的暂住证制度在强烈的质疑声中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居住证制度则以服务型管理为价值导向逐步走向公众视野,居住证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衍生物,是由一系列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演化而来的。该制度为流动人口的管理搭建了人性化的政策平台。

目前我国已有广西、安徽、陕西、山东、甘肃等省份宣布已经或者即将实施居住证制度,从已经出台的相关规范分析,居住证制度规定了流动人口可以享有的公共服务及权益范围,进一步淡化了城乡居民在社会福利待遇方面的差别,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之间的融合,但就制度本身而言,居住证制度仍然需要更加合理和完善的规范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社会效能,进而为我国的户籍改革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本文主要以2011年3月15日实施的《武汉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为研究文本,着重对《暂行办法》进行规范性分析,并对相关制度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对策。

二、居住证制度是公共行政职能转换的必然选择

尽管我国现行宪法并没有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但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在联合国总部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明确规定,“合法处在一国领土内的每一个人在该领土内有权享受迁徙自由和选择住所的自由”,我国宪法学者在迁徙自由权入宪的问题上基本达成了肯定的共识,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制度管理的做法限制公民在不同地域之间的自由流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公民的迁徙自由权,更重要的是从暂住证的功能来看,暂住证是行政机关予以准许持证者从事特定活动的证明文件,流动人口如果要参加驾校培训、买车、按揭贷款甚至四六级考试、注册会计师等大型考试,都必须持有暂住证,这些规定无不折射出行政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强制性管理的传统的行政理念,而且政府部门执法方式粗暴,甚至把暂住证作为部门创收的工具,严重地侵犯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这些都成为暂住证制度广为诟病的硬伤。那么,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行政机关究竟应该进行怎样的定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政府的价值定位问题。政府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政府对于作为主体的国家和公民的意义和需要的满足,从政府和国家的关系来看,政府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从政府和公民的关系来看,既然公民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给政府以便其保护自身利益,政府的价值就在于政府必须具有管理和服务功能以促进和确保公共福利,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从上述原理可得知,流动人口的管理事关这一群体的重大权益,政府必须转变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以服务流动人口为中心,积极回应公众的诉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公共政策,以便更好地为流动人员服务,而不是视他们为洪水猛兽,步步为营,这正是居住证制度出台的必然所在。居住证制度和暂住证制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价值取向不同。暂住证制度立法主要是为公安机关治安管理服务的,以管理为主旨,有明显的“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倾向,而居住证制度立法是以服务管理、权利保障为主旨,强调服务和管理并重,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等原则进行具体制度设计;在平等人权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如果政府固守传统的管制流动人口方式,势必会激化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加深政府的信任危机,实施居住证制度则可以满足流动人口多方面的利益诉求,适应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是新形势下政府决策的必然选择。

三、规范分析《暂行办法》的制度特征

1.立法价值体现服务型管理理念。许多学者认为,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只能作为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过渡性手段,其功用的指向性较强,尽管如此,居住证制度的规定可以让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和当地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尤为重要的是居住证制度在立法价值取向上凸显了服务型管理的行政理念。这一理念在《暂行办法》中体现的比较深刻。《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武汉市居住证》是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本市居住和享有居住地公共服务的合法凭证。”该条直接将居住证与公共服务相挂钩,蕴含了政府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服务管理的行政理念,即不再一味地强调强制管理,而是着重要求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满足流动人口对公共物品的一般需求。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重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扩大政府与公民的信息沟通渠道,根据公民的普遍需求决定政府提供什么服务以及如何提供服务,为此,中共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任务,《暂行办法》以规范的形式践行了这一先进的行政理念,值得肯定。

上一篇:提高后勤保障服务水平范文 下一篇:初中数学求动点最值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