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身体的表现范文

时间:2023-12-22 17:37:16

健康身体的表现

健康身体的表现篇1

论文摘要:为 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 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 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 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 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 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 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 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 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 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 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 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 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 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 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 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 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 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 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 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 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 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 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 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 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 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 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 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2)建立顺畅的身心健康保健网络, 确保身心健康教育做到点面结合。第一,建立健全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组织领导体系,并深化相关课程体系改革;第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适时进行普查,对大学 生的身体素质定期测试,并建立大学生身心健康档案;第三,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有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全员参与,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 健康发展。

健康身体的表现篇2

[关键词] 营业性健身房 健身人群 健康体适能 监测与评价 运动保健处方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我国大众体育逐步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大多数健身人群对健身理念加深了认识,健身目的与健身内容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更渴望对自身的锻炼得到指导与评价。

在健康与健身的领域中,“健康体适能”的监测与评价,包括了人体心肺耐力、柔韧以及肌力和肌耐力等成分。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试与评价,可以从量化角度肯定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与体能状态。本文针对营业性健身房的发展特征、健身人群对健康的理解与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从中获取相关的数据,为经营性健身房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河北省南部地区(市、县)20个营业性健身房20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9份,有效率95.57%。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个健身房的健身人群进行心理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健身人群调查结果

(1)学员职业(见表1)

表1 营业性健身房学员职业统计

表1显示:营业性健身房的学员中主要以职工为主,其次是管理人员和学生。尽管全民健身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而健身房要进行商业化操作,其服务对象应该是特定的群体。这一群体既要有健身意识,又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2)学员年龄:(见表2)

表2营业性健身房学员年龄统计

表2显示:营业性健身房的学员年龄,大多在 18~45岁之间,超过45岁以上学员很少,而45岁以上人群也恰恰是最需要保健的高收入人群,这种差距揭示了健身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空间。

2.保健常识调查结果

著名的美国“健康产业”,其中就包括了运动康复中心和保健中心。可见美国将大众健康引入社会,全面普及健康知识,对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康复、娱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注健康已成为21世纪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标志之一。健身房的各种运动是健康保证的基础,通过健康监测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是将来健身房经营的方向。为此对学员的健身常识与心理倾向作出如下调查:

(1)学员对“健康体适能”了解程度调查结果

[知道并了解健康体适能概念及内容]的学员占5.23%,[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学员占28.70%,[从未听说]的学员占66.07%。说明教练员与学员缺少人体健康科学的常识,是影响健身效果与健身质量的重要因素,也会直接影响经营性健身房发展空间与经济效益。

(2)健身房经营项目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营业性健身房主要经营项目统计

表3显示:多数营业性健身房设置了器械健身健美、集体健身、和休闲等项目,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运动康复保健和体适能监测项目却未被任一健身房经营,这也使得一些营业性健身房失去了商机。

(3)健康体适能监测重要性调查结果

笔者对健身房管理人员、教练员及学员讲述了健康体适能的概念、测试方法及测试项目;讲述了体适能监测对体能评价、健康状况评价的作用;讲述了其监测数据与档案资料将形成制定训练计划、开具运

动处方的重要依据;并对3名学员进行了现场测试与评价。随后对其“重要性”进行调查(见表4)。

表4 实施健康体适能项目测试的重要性统计

表4显示:大多数教练员和学员认为:增设体适能监测服务是实施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对指导个体差异的健身、健美、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经营者普遍认为增设体适能监测服务,尤其对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潜在着一定的号召力,对拓展经营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健身人群潜在着一定的商机。

3.改革营业性健身房的意见

健身行业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健身房的经营之道是识别健身人群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并选择最好地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实现盈利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对当前营业性健身房的构建与发展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应定期作市场调查,以了解健身人群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营业性健身房应增设体适能监测与康复保健服务,构建相应的配套设备与测试仪器。

加大健康理念的宣传,并通过体适能测试,定期对学员进行健身效果评价,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与运动处方。

加强适合中老年人群健身内容的健身项目,做好检测与评价工作。

随着健身市场的不断规范,教练员需要较高学历,应具备相关的体育健身与人体健康知识。不仅能够制定不同对象的训练计划与健身处方,还应具备较强的创编能力与调控能力。

建立健身、健美、康复等个人档案,规范管理,科学健体,以满足不同健身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正云:健身房经营特点与发展前景的研究[J].2003,10(2): 40~41

[3]安儒亮: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俱乐部概况[J].2001,18(4):25~27

[4]古桥:现代营业性健身房服务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王玉芬:经营性健身房硬件投资与盈利的研究[J].2002,11(38): 13~14

[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J].新体育,1995.(8)

[7]董传升赵宏雯:沈阳市大众健身房发展现状的初步研究[J]. 2001,1: 86~87

健康身体的表现篇3

关键词 高校;女工;健康

健康是人生活的资本之一,它指的是人的身体素质良好,包含心理、身高、体重、无病时间等。下面将使用多种方法对高校女工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她们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并能为她们建立较好的工作环境。

一、高校女工健康情况调查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校的女教工进行调查,一共发出去400份问卷,最终收回了363份,回收率是90.75%。回收回来的问卷中有329份问卷是有效的,有效率是90.63%。最终统计上来的结果如表1,表2,表3.

表1 高校女教工身体健康状况表

1.高校女工的生理健康的状态

通过表1看出,身体状况良好的女教工只占调查的7%,很明显的看出有97%的女教工的身体状况不好。然后又对女教工早晨的精力充足与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教工中只有10%的早晨起床后精力充沛,而有38%的女教工感觉状态比较差。通过对早晨起床后的精力情况分析研究后可以的出高校女教工晚上的睡眠质量比较差,身体状况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使身体维持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下。

2.对女工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分析

心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人们的身体素质。我们在调查中将心情焦虑,脾气容易暴躁,心理忧郁,对事物不感兴趣这几项作为选项。但是从统计上来的结果中表现出来,有53.76%的高校女工没有这几种心理这表明高校女工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能够很好的调节日常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生活的比较有规律,比较健康。还有一少部分人因为在生活方式上有问题,进而导致了心理状况出现问题,其中心情焦虑的人占14.58%,脾气容易暴躁的占15.72%,心理忧郁的占10.71%,对事物不感兴趣的5.24%。

3.对高校女工社会适应能力的分析

调查的结果可以通过表2显示出来,高校女工作中有87%的人能够认真评价他人,有79%的女工会很好的赞美和欣赏他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女工之间可以和睦的相处,并且能过看出别人的优点并能给出正确的评价,这样就能体现出高校女工能够很好的解决人际关系。当高校女工遇到困难时有47%的人会主动寻找他人给与帮助,这点可以很好的说明高校女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拥有较好的相互调节的能力。

表2 高校女工适应社会能力的情况统计表

4.高校女工的健康行为和健康认识

表3中表现出来高校女工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只占47%,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高校女工作息时间没有规律;定期到医院检查的高校女工占的人数更少,只占调查人数的35%;在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的认识中有83%的人数选了正确答案;在健康应该包含那几个方面中,有79%的人选择正确选项。所以,我认为高校女工都是接受过很好教育和文化培养的人,应该对健康这些常识性的知识比较熟悉,但是她们表现出来的健康行为却不是很好,这就很明显地看出:高校女工具有很强的健康意识,但是不能和健康行为有效结合。

表3搞笑女工对健康的认识

1.5通过调查我们对高校女工对一些体育条件和体育知识的理解进行分析。调查的结果显示出:有超过70%的女工会选择自己或者和家人在居住小区中锻炼。只有不到20%的人选择去健身房锻炼身体。这就表明了高校女工缺少科学锻炼的知识。在学校锻炼的高校女工更少,还不到调查人数的10%,这足以证明,学校的领导不够重视高校女工的体育锻炼。调查的数据中有72%的高校女工赞同体育锻炼能有效的调节心情。但是还有超过70%的女工却没有意识到进行体育锻炼还能促进智育的发展和人际关系发展的功能。所以,在体育锻炼上应该加大对高校女工的引导和教育。

二、改善女教工健康状况的措施

1.必须保证每天都有时间锻炼

高校女工是我校教学上的主力,也是科研上的主力军,女工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学校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夯实学术基础、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大计。所以,我提议高校的领导要十分关注高校女工的健康状况.应当减轻高校女工的工作压力。给她们一些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2.高校应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保健活动

虽然调查显示高校女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强,但是,对她们现在的生理健康现状、健康行为状况以及对身体健康的认识不足而担心。所以,一定要对女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要在单位内部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而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女工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利于女工们的心理健康。

3.学校要给女工们创造适合锻炼外部环境,激发高校女工们的锻炼兴趣

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措施。高校女工应通过自身的锻炼来提高的健康指数。并且高校的领导应关注女工的体育锻炼,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增加学校的体育活动的设施和场所,激发女工的锻炼意识。另外,提议校工会和体育教学部等有关部门应该联合举办一些有利于健身健康的体育活动,提高女工的健康意识和锻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雁,汪玉梅,龙泳伶.广州大学城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6).

[2]李翠兰.1046名女教师的体检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01).

[3]陈琪.基于高校女教工身心状况的健康传播对策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健康身体的表现篇4

文/古茜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郭怡菁医生曾接诊了一位奇怪的胰腺癌患者,他既没有黄疸也没有腹部不适,而是出现了类似颈椎病的颈椎痛症状,经多次按摩、理疗等都没有缓解,最后才查出病根在胰腺上。

该患者常感觉到右侧肩颈部剧烈疼痛,右手小指和无名指麻木,因为他是一名机修工人,经常低头干活就以为是颈椎病犯了,经多次按摩疼痛不仅没有缓解,还越来越严重。后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其颈胸椎处有多个异常信号,进一步检查才在胰腺的尾端发现有一个肿块。

郭怡菁医生分析说,该患者的胰腺肿瘤长在胰腺尾端,对四周的脏器未构成直接威胁,所以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但是它会埋伏下来,通过细胞、血液静静侵蚀到骨头并压迫神经,最终引起颈椎疼痛、指尖麻木等颈椎病表现。

胰腺癌越来越会“伪装”,除了大家熟悉的腹部不适、黄疸等消化道症状外,因肿瘤位置生长变化,有的患者会表现为身体疼痛,特别是以颈胸椎疼痛为主。

因此,对身体的任何疼痛信号都要引起重视,更不要拒绝接受影像学检查等,以免错失治疗时机。

生活误区――

不痛不痒就是健康

文/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自称身体很健康,如果问到原因,他们就会说:“我的身体不痛不痒的,健康得很呢!”事实上,他们的健康状况可能并非如此。现在有很多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忙碌、运动量跟不上、饮食不合理等因素,常常会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其实,这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在医学上称之为亚健康状态。这也是不健康的表现。

亚健康状态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所表现,虽然这些表现从轻度、中度到重度,似乎哪一种症状都不会对身体造成致命的危害,所以,很多人就算知道自己正处于亚健康状态,也是不以为然。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已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却浑然不知。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发出的一个紧急信号,如果此时我们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如果无视亚健康,听之任之,时间长了,则会导致突发性的后果。

亚健康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及学习质量,还会与生物钟紊乱互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慢性疲劳综合症。此外,身体或心理亚健康极易相互影响,并引发精神或机体疾病。

健康身体的表现篇5

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作为护士队伍的接班人,将来面临的工作具有密切接触各种病人、责任重大、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等特点,决定了护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社会素质,才能胜任此工作。近年来关于护生健康状况的研究多见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少见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全面评估护生健康状况的研究。了解护生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为促进护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作者运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1]于2009年4月至10月期间对广东地区三所医科院校2005~2008级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广东地区三所医科院校2005~2008级在校护生中,每所学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年级为层,以20%的比例抽取护生共375人作为研究对象。 1.2调查工具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调查。SRHMS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3个健康评定子量表,包括10个维度、48个条目。SRHMS的Cronbach'sa系数为0.898,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子量表Cronbach'sa系数分别为0.857,0.847,0.815。 1.3收集资料方法 利用学生自习时间由调查员使用统一指导语并发放问卷,采取相对集中、独立填写、现场指导监督、现场统一回收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75份,收回问卷366份,问卷回收率97.6%,有效问卷357份,问卷有效率97.5%。 1.4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等。 2结果 2.1护生自测健康的总体状况分析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各维度均分(各维度的原始得分除以各维度所包含的条目数)、3个子量表的均分(各子量表的原始得分除以各子量表所包含的条目数)、总体健康水平的均分(各子量表原始得分的总和除以共包含的条目数)及条目均分理论最低值为0,理论最高值为10,低于6分代表健康状况不良。本研究显示:护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的均分及总体健康水平的均分在6.46~8.17之间,见表1。护生自测健康各维度均分在5.79~9.66,见表2。 2.2护生自测健康均分低于6分的条目分析 统计护生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条目的均分,低于6分的有11个条目,见表3。 2.3护生与内地一般人群自测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将护生的自测健康结果与杨云滨等[2]对内地一般人群样本的测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样本在自测健康各子量表均分、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的差异,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是:护生心理健康子量表均分低于一般人群,社会健康子量表均分及健康总均分高于一般人群;护生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支持维度的均分高于一般人群,在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的均分低于一般人群,见表4。 3讨论 3.1本研究显示护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的均分及总体健康水平的均分在6.46~8.17分之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以心理健康子量表的均分最低,为6.46分。说明护生的整体健康状况较好,但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国既往调查的总体情况表明,有10%~3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3];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有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近年来还有上升的趋势[4],各种数据显示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应予以重视。护生自测健康各维度均分在5.79~9.66分,其中日常生活功能维度和身体活动功能维度的均分最高,分别为9.66分、9.35分,可能与护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本研究调查的均为无严重身体疾病、正常上学的护生有关。调查结果显示10个维度中,仅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的均分低于6分,此维度多涉及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心理症状,说明护生在此方面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3.2进一步的条目分析中发现,在生理健康子量表中有4个条目均分低于6分,反映了护生在视力、胃肠道、疲劳、疼痛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与许军等[5]对广州市军队和地方院校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调查的结果一致,说明了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个体在健康自测方面呈现相似的规律,他们在生理健康状况方面应注意保护视力、合理饮食和调控心情以促进胃肠道的舒适,在完成学业之余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减少身体的疲乏等不适。在心理健康子量表中有7个条目均分都低于6分,反映护生焦虑、抑郁、强迫和空虚的症状较明显,这也是护生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得分低的原因。在社会健康子量表中未出现均分低于6分的条目,说明相对于生理、心理健康,护生在利用社会资源、保持社会接触、取得社会支持等社会健康方面表现相对较积极和均衡。 3.3在护生自测生理健康子量表的3个维度中,日常生活功能维度和身体活动功能维度的得分均高于一般人群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与护生相对一般人群而言年龄较小,平均年龄为(21.48±1.42)岁,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身体抵抗力强,未出现明显躯体疾病症状等有关。护生在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维度的得分与内地一般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主要是与护生在此维度中在条目“您的视力怎么样?”、“您的胃肠部经常不适(如腹胀、拉肚子、便秘)吗?”、“您容易感到累吗?”、“您的身体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吗?”的得分较低有关,这亦是护生自测生理健康得分比一般人群无显著差异的原因。护生自测心理健康得分比内地一般人群得分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特别是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两组间差值达6.67分,亦证实了护生在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是需要密切关注和改善的,这可能与护生受世俗偏见的影响对专业有自卑感、高等护理教育未充分体现其内涵、培养目标层次差别不明显、护生人格个性特征不同等有关[6]。在认知功能维度上,护生与内地一般人群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护生在记忆、注意、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方面,与内地一般人群无显著性差异。护生自测社会健康得分比内地一般人群得分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特别是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维度,两组间差值达15.2分,是本次调查中差别最大的维度,说明相对一般人群,护生对自身担任的角色功能比较满意,认为能较快适应新环境,自身家庭和睦,可得到和利用的社会资源较多。这可能与护生担当的社会角色比较单一,未参加工作不用承担起经济责任;护生相对年龄小、精力充沛、可塑性强,更易适应环境等有关。#p#分页标题#e#

健康身体的表现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 大学生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只有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1.正常的认识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能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的转移而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对大学生来说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认识能力的强弱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与个人的学习经验和基础的知识也有关系。

2.情绪健康,拥有优良的意志品质

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心理健康的人应是情绪积极,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情绪健康者可以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3.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友好交往不单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人际关系和谐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合理的行为和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其行为上。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他的行为是有条不紊的,心理不健全的人行为是矛盾的,做事有头无尾,思想混乱,语言支离杂乱,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合理的行为是健康心理的体现。但是行为的合理并不意味着人格就健全。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

三、体育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都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另外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3.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性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凡是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优良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1.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因而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领导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学校应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份的估计,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组织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开展心理咨询,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因此学校要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或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加强体育活动,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五、小结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人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本文通过文字阐述法讲解了通过加强学生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建议,希望对大学生的健康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1]. 陶英朴,对运动员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安徽体育科技,2000―21(3)

[2]. 达克曼,自信能使你发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最大能力,体育科技信息,1997.17(4)

[3]. 周庆功,改善心理障碍的几种运动处方,体育与科学,1999.20(5)

健康身体的表现篇7

【关键词】辩证 健康 亚健康 疾病

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存条件的主要改善,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文明病的发生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制约体质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已成为现代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对健康状态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文章从辩证的视野下,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了解健康-亚健康-疾病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健康提供可支配的运动处方,对预防亚健康,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增强体适能提供理论参考。

一、亚健康概述

(一)亚健康状态概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人类有关健康的认识上的深化,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出现了一个真空条带。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学者研究指出,人体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简称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质的特殊状态,已有不同程度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但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但体力降低、反应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和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疾病的策略真正从治病转向预防加以治疗方面,是当今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亚健康状态的大体表现: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其中躯体亚健康状态具体表现为躯体疲劳,如经常感到乏力、困倦、肌体酸痛、咽喉痛、低热、无缘故的头晕、耳鸣、目眩等;心理亚健康状态最常见的症状是焦虑、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睡眠障碍、进而出现心悸、不安、慌乱、手足无措等;人际交往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加大,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不稳定,常感到无望、空虚、自卑、自闭等感觉。

(三)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繁多的社会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受社会学、心理学、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学因素影响。如长期的身心紧张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就会出现心理失衡,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内分泌混乱,正常功能失调,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躯体出现疲劳感,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不佳;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人体血液中氧浓度和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率都会下降,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出现心情郁闷、烦躁以及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和多变性,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益淡漠,情感交流缺乏,交往趋于表面化、形式化和物质化,情感受挫的机会增多,对感情生活的信息下降,孤独感更加突出,缺少亲密的社会关系和友谊,使人表现出无聊感、无助感、烦恼感等。

二、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转化

(一)健康与亚健康的转化

健康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的科学观念告诉我们,健康不仅是四肢健全、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健康更是一种身体、精神、行为和道德意识上适应的完美状态。健康的机体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的一种状态,包括机体内部的稳定和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稳定。身体健康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具有良好的体适能,良好的体适能有利于改善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缓机体衰老的速度,改善自我形象,提高自我生活满意度和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技巧和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良好的体适能还是享受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对紧急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质的特殊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但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机体由健康机能朝向亚健康状态发展是由于在不同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致病因素,如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非正常负荷状态,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和激烈的竞争环境,造成过度紧张、压力过大;饮食方式不合理,休息不足,运动缺乏等造成机体能量过剩或营养不良、机体功能和体力不足、精力不支;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社会变迁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家庭观念的更新变化,造成心理失衡,社会制度的弊端、落后的意识形态以及不良的社会习俗、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等,引起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精神状态的发生、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在这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机体将朝向亚健康放慢发展。

(二)亚健康与疾病的转化

疾病是由致病因子引起机体的稳态破坏和代谢、功能、结构的损伤。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由亚健康状态到疾病是身体自发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由症状演化为病状,实质是机体内部没有功能紊乱到内部器官系统的内分泌紊乱的一个过程。疾病中的代谢、功能、结构变化统称为病理变化,当身体处于病理变化中,细胞、器官开始出现故障,人体就会有头晕、头痛、身体不舒服等的病态感觉。

(三)健康-亚健康-疾病关系

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亚健康状态居中,其上游部分与健康状态重叠,下游部分又与疾病相重叠,在重叠部分可能与健康或疾病状态模糊而难以区分。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亚健康状态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既可以向健康状态发展,也可以向疾病状态转化。对于亚健康终究向那个方向转化,取决于自我保健按措施和自身的免疫能力水平。向疾病状态的转化时自发的过程,向健康状态的转化需要采取自觉的防范措施,加强自我保健。

参考文献:

[1]王健,何玉秀.健康体适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7.

[2] 周小青,刘建新,谢辉,等.从分类方法看亚健康[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中医药与亚健康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2011,11.

健康身体的表现篇8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心理健康 中职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材,不单要求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求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的社会,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的机制被广泛运用,讯息流动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的进行节奏急剧加快。与此同时,各种消极、腐朽的社会现象也在充分暴露。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不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今社会上就难有所作为。心理健康包括下列五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康。(4)行为协调。(5)人际关系和协。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平阳职业教育中心07级、08级各四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61人,对照组162人。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具体为:两个实验班每周安排三次课外体育锻炼,派教师进行辅导。另两个对照班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不做具体要求。实验时间:2008年9月到2009年6月。实验前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和问卷诊断。调查采用国内外通用的心理卫生调查问卷SCL-90量表,测试研究对象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含9个因子90个项目,问卷的每个题目均以五级评分制计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越高。量表经国内外有关方面的使用,被公认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全面,且较准确,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各症状因子均数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实验分组是合理的。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对照组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恐怖五项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2.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课外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和力量、灵敏性练习可以改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长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放松练习均可降低压力较大的学生的焦虑水平,并提高他们的自定效能。在对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有氧练习时实验组的心境状态改善的程度比对照组大,特别是那些练习前存在情绪问题的学生,其心境状态改善的程度最为明显,这说明课外体育锻炼可能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效果。

(2)课外体育活动对焦虑和抑郁的治疗作用。焦虑和抑郁是学生遇到的最常见的情绪困扰。如果长期不能降低和控制抑郁、焦虑,就会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而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能有效地降低这些不良因素对身心的影响。在实验中,实验班经过三周课外体育锻炼后,焦虑、抑郁程度有所下降。

(3)课外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外体育活动可使学生冲破隔阂和孤独,相聚在运动场,相互交流、互助互学,与他人容易形成平等、亲密、和谐的关系。所有人为了一目标而奔跑,为了一场比赛而欢呼、兴奋。这种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

(4)课外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疏导作用。由于体育锻炼需要肌肉参加和神经系统积极的兴奋,所以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即使是抑郁者,也会不由自主地变抑制为兴奋、变抑制为开朗;另外,体育活动时左右大脑交替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使紧张的课堂学习和沉重的思想负担变得轻松起来;体育锻炼加快了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毒废物的排出,内啡吠的释放,人获得镇静、镇痛的效果和舒适、欢快的情绪感觉;使由疲劳、悲哀、愤怒、恐惧等消极状态积聚的不良感觉得到积极的宣泄、调控、升华。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在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心理不健康,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顾抓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和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学生的课外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议。(1)培养学生的课外锻炼习惯和运动能力。培养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运动能力,是提高心理健康的关键。(2)体育教学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摆正健身与健心的关系,在体育课程设计上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完成健康第一的教学任务。(3)集体活动要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集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治疗心理障碍的作用。通过集体比赛,不但能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而且能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助于发散学生过剩精力。这点在精力旺盛、活拨好动的青少年学生的身上尤为突出,校园里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常常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通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学生过剩的精力引导到体育锻炼上来,让他们有事做、有乐趣,使他们保持充实、愉快的心情,从而避免因空虚无聊而想人非非所导致的心理问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方法。(4)加强体育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课外体育辅导。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实践证明,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学生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避免产生压抑心理。由此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良好的个人修养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少娜.体育与心理健康[R].

[2]晏宁,毛荣建.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3]隋红.试析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2002,(4).

上一篇:网络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范文 下一篇: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