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5 16:50:21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临床护士;血糖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1(b)-00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the grasp, application and need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knowledge in nurses not work in Endocrinology Ward,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 Methods 593 nurses who did not work in Endocrinology Ward of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had been investigated by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in June 2015 and been asked to finish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blood glucose knowledge grasp, application and need. Results Only 5.56% nurses mastered the knowledge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The levels of knowledge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nurses (P < 0.01). 81.62% nurses paid attention to pathoglycemia or diabetic patients, while 77.23% nurses educated them. Only 15.01% nurses cared patient who with hyper or hypoglycemia well. 98.92% nurses considered themselves had not enough knowledge of diabetes and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Above of 95% nurses considered the knowledge of diabetes and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was very important and needed training. Conclusion More and more nurses pay at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which most of them are lacked. The training about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needs to carry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hospital.

[Key words] Clinical nurs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Influence factor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血糖管理不仅是糖尿病也是糖耐量异常、应激性高血糖、低血糖等血糖异常的综合治疗策略的主要措施。由于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涉及多个学科,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个临床科室,血糖管理已经成为了临床护士必备技能之一。有研究表明,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知信行总体状况不理想[2]。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糖尿病护理与管理[3]。为了解医院血糖管理现状,以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血糖管理水平,本研究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除ICU和内分泌科以外的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进行了血糖管理知识的现状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我院除ICU和内分泌科以外的65个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的掌握、应用和需求现状,床位数≥50张的科室,抽取护士工龄为1~

1.2 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专家修改而成的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知行信调查表,共包括血糖管理知识(4个)、应用(3个)和需求(3个)3个问卷。血糖管理知识掌握:共4个问题,分别涉及血糖管理基础知识、糖尿病血糖目标、高/低血糖处理和床旁血糖检测规范流程4个方面,全部答对者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内容效度为0.93,Cronbach'α系数为0.88。血糖管理知识应用:共3个问题,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完全没做到计0分,有时做到计1分,完全做到计2分,满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应用能力越好;问卷内容效度为0.87,Cronbach'α系数为0.84。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共3个问题,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完全不需要计0分,部分需要计1分,非常需要计2分,满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需求越大;内容效度为0.91,Cronbach'α系数为0.85。

1.3 调查方法

正式调研之前,选取3名护士作为调查员,需具备:①3年以上内分泌专科工作经验;②大专以上学历;③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调查员统一培训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合格后开始正式调查。被调查者在2~3 min内独立匿名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有效593份,有效率为98.8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现状

33人(5.56%)知晓血糖管理基础知识,247人(41.65%)知晓糖尿病血糖目标,93人(15.68%)知晓高/低血糖处理,541人(91.23%)知晓床旁血糖检测的规范流程。不同岗位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知晓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应用现状

临床工作中,484人(81.62%)会主动关注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458人(77.23%)会主动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健康教育,89人(15.01%)会及时正确处置患者的高低血糖。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岗位和学历的护士血糖管理知识应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的需求现状

2.3.1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需求的影响因素 不同岗位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糖尿病专科护士的需求得分明显低于其他护理岗位(P < 0.05);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2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来源和需求认知 目前,护士血糖管理知识主要来源于科室的业务学习、自行查阅资料和同事间交流,且超过95%的护士认为自身目前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需要进一步学习。见表3。

2.3.3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内容和方式的需求 培训内容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临床病理学基础、糖尿病基础治疗(口服药和胰岛素治疗、运动和饮食治疗)、并发症的处置、高/低血糖的处理、血糖检测技术(表4),最好是由医院和科室组织培训。

3 讨论

3.1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

血糖管理是对血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干预的过程,目的是有效地利用健康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近年来,由于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和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的多专科性,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个临床科室,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水平直接关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糖尿病的病因研究、治方法和监测技术更新快,许多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2,4-7]。本研究中,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知晓率仅5.56%,在所有的知识条目中,91.23%的护士能规范操作床旁血糖检测,但不足45%的护士知晓血糖管理基础知识、高/低血糖处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即便经过专业培训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其知识知晓率也不足15%,这可能与很多临床护士在工作中重操作、轻理论有关。也可能与血糖管理知识专科性强、更新快,护士系统学习血糖管理知识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非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导致其所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没有经常应用,容易忘记有关。这提醒临床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培训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更应重视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继续培训。

3.2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能力分析

血糖管理包括疾病知识教育、血糖控制/监测手段落实及效果评价、高/低血糖应急处理等所有与血糖管理相关的系统知识。本研究中,81.62%的护士在临床护理中能够主动关注患者的血糖异常或血糖控制情况,77.23%的护士会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但仅15.01%的护士会及时正确处置患者的高/低血糖,说明血糖管理愈来愈受到临床护士的重视,且大部分护士能主动参与血糖管理。但由于其对血糖管理的认知和知识有限,血糖管理多限于对患者的简单、片面、非系统的宣教,如简单的饮食、运动、用药指导,但对高/低血糖的应急处理还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不理想的教育效果和影响患者的住院安全。本研究还发现,工作年限、职称、岗位和学历对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应用无影响(P > 0.05),说明在非内分泌科临床科室中,护士广泛存在对血糖管理认知和实践的简单化、片面化,需要对所有的临床护士,不论学历和职称、不论岗位和护龄,加强血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3 非内分泌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需求情况

研究发现,血糖管理已经越来越得到临床科室和护士本身的重视和参与,超过70%的被调查护士能通过科室业务学习、自行查阅资料、与同事间的交流等方式主动学习血糖管理知识,但这些学习往往是需要性的、应急性的、片面性的,虽然能够临时解决一些临床问题,但内容多浅显。因此,95%以上的护士认为自己血糖管理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应用,需通过医院或科室组织的培训来系统学习血糖管理知识,且培训内容应偏重于一些理论的、使用频率高的、护士不易及的基础知识。本研究也发现,虽然仅有15.01%的护士知晓和掌握高/低血糖的处理,但仍只有24.11%的护士认为自己需要培训相关知识,这可能与护士对高/低血糖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应强化护士的相关认知和技能。本研究还发现,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明显低于其他护理岗位(P < 0.05),说明系统的知识培训是提高临床护士血糖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资料显示,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管理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糖尿病治疗新理念、新发展、新规范不知晓,不能为院内高血糖患者提供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糖尿病护理与管理,因此建议知识培训时需先提高护士的意识,并按知识的掌握层级进行培训[8-9]。建设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10-11]、规范化血糖管理和教育小组[12-13]、糖尿病护理小组[14-19]等专业的专科护理团队不仅能系统培训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还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借鉴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护士[20]、糖尿病专科护士[21-24]的培养和使用的经验,在全医院统一培训和管理血糖管理护士不仅可以对分散在医院各专科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还有利于医院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血糖管理的整体水平,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 周佩如,刘雪彦,黄洁微,等.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管理知信行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2, 12(7):466-468.

[3] Cheung NW,Napier B,Zaccaric,et al. Hyperglycemia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J]. Diabetes Care,2005,28(10):2367-2371.

[4] 刘雪莲.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8(1):65-66.

[5] 徐红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对提高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241-243.

[6] 丁飚,张妮娜.662人临床护士血糖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及培训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12B):13-16.

[7] 杨泉,张彦超. 442名护士院内利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43-145.

[8] Kumar PR,Crottv P,Raman M. Hyperglycemia inhospitalized patients receiving parenteral nutrition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and mortality:a review [J].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1,2011(1):1-7.

[9] 秋瑚,田京玉,吴辽芳,等.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370-3372.

[10] 万青,肖菲,刘芳.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9-90.

[11] 朱爱军,马丽华.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多学科联合护理项目及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91-92.

[12] 董爱萍,杨泉,张彦超,等.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的组建与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139-143.

[13] 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等.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7-68.

[14] 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58.

[15] 夏美杏,范录平,张王琴,等.成立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对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131-134.

[16] 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延,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8):1096-1097.

[17] 吴建萍.专科护理小组管理的临床实践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70-371.

[18] 胡巧英,周蒙滔.关注小组护理方案对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128-131.

[19] 梁彩霞.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1):4742-4743.

[20] 王晓晨,张笑燕,肖爱华,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护士小组的组建及实践[J].护理学报,2015,8,22(15):69-71.

[21] 刘小霞.糖尿病护理小组对血糖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7):140-142.

[22] 张晶,赵欣欣,马宁.糖尿病专科护士在院内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9):131.

[23] 曾国卫,郭静娜.手术室护理责任小组对手术患者施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5,5(8):91-93.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健康管理;探究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以及群体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并提出健康咨询和指导,同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部过程[1]。健康管理和传统医学模式不同,其将疾病事后治疗转变为事前预防,因此可有效降低健康风险以及医院资源的浪费,增加人们的将抗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究基层医院如何构建健康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基层医院的品牌形象以及社会影响得到提升,进而为医院创造良好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1 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1.1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疾病发病率高达20%左右且不断呈现上升趋势[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脂代谢异常等,具有不可治愈特点,且危害较严重,其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高达85%,因此,在医院实施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管理是以预防为主为基本思想,对个体或群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与连续追踪,达到降低风险以及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的目的,同时,也可使患者尽早发现患病并加以治疗,有效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1.2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彰显基层医院公益性 近年来,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广大医疗机构的共识。相关资料表明,通过在基层医院设立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部门,并适当应用对应技术,并对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可有效展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工作。

据2012年卫生部联合相关部门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通知显示,基层医院已逐渐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场所。基层医院可将常见多发病以及该病危险因素与医院实际内容相结合,以健康管理为主要方案预防并控制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使诊疗过程更为规范、遏制疾病发生等优点,在防控的同时,可有效彰显基层医院公益性[3]。

2 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构建措施

2.1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管理知识 工作人员以及群众掌握全面且细致的健康管理知识是有效开展健康管理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广大群众对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匮乏,大程度的降低健康管理的作用。针对此现象,医院应该开展相关宣传教育,①可加强共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工作意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②可有效提高群众的健康管理意识,使其了解更多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意识,进行相关保健措施,也可使其及时进医院进行检查以及治疗干预。开展宣传教育措施可以是建立相关网站,提供健康管理知识,也可通过举办大型专题讲座,或者印发资料,达到普及健康管理知识的目的,使人们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引起其对疾病防控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参与健康管理的主动性。

2.2增设机构以及设备,进行人员岗前培训 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在医院设立相关机构,基层医院可发挥自身专家以及设备等优势,设立具有优势的健康管理中心,同时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健康体检以及健康管理相整合。设立机构之后,增添设备也是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可向一些较为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学习,固定健康管理的工作场所,配备计算机、能量监测仪、评估与管理软件以及实物量化模具等设备,并分配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定工作。另外,在对群众进行健康指导以及咨询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为全面的疾病知识,因此,为确保工作人员的高效性,岗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并全面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的技术达到标准水平,使其严格进行健康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

同时,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流程以及质控标准对健康管理工作的展开也具有一定意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可将体检、评估、干预以及评价一体化,减少错误以及漏洞的发生,促进健康管理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得健康管理更为规范化以及个性化,最终达到防控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目标,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此外,基层医院在进行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方面遇到成本不足问题时,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帮助与支持,从而获取足够的项目启动资金,促进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4]。

2.3建立相应奖励机制,鼓励医患积极参与 由于基层医院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再加上公众对健康管理知识的缺乏,使得健康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因此在普及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增添相关奖励机制,以鼓励医患以及参与和配合健康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可通过对展开健康管理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2.4提高后续服务,规范健康管理 目前,虽然很多医院都相应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但由于国内人口基数较大,健康管理工作流程不连贯,使得健康管理难以全面普及并出现健康管理工作形式化等问题,例如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出现错误以及漏洞,还有后续服务质量差等问题[5]。基层医院健康管理工作人员应利用医院丰厚的医疗技术资源,建立一个集健康咨询、宣教、监测以及评估等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及时将体检人员的资料归档,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体检人员的身体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体检人员的异常情况,从而加以措施干预,进而降低慢性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效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展现基层医院的公益性,基层医院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增设机构以及设备,进行人员岗前培训,建立相应奖励机制,提高后续服务等措施构建健康管理模式。虽然现在健康管理还处于发展期,作用不够显著,但在医疗工作人员以及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其长远效果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贺媛,迭君,康健周,等.对构建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5(1):57-58.

[2]杨秀峰,张登彬.基层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5):114-115.

[3]霍立顺.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25):84-86.

[4]韦明娟.基层医院如何开展健康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6):105-106.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2结果

2.1社康护士对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98人接受了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培训,培训率为70.0%,101人熟练掌握相关知识,29人基本掌握相关知识,10人未能掌握相关知识,社康护士高血压病规范管理知识掌握率为92.86%。

2.2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情况38个社康中心均开展了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管理。但有8个中心的护士对高血压患者尚未进行有规律的管理,30个社康中心的护士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有规律的管理,但是规范管理(指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级管理)的患者人数为总患者数的65%~98%不等。未能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全员规范管理的原因中,社康护士人手不足占65.71%(92/140),专项资金有限占55.71%(78/140),管理知识和技巧缺乏占22.86%(32/140),社区居民不能有效配合的占87.86%(123/140)。管理形式中电话管理占70.71%(99/140),预约患者到门诊占32.14%(45/140),就诊时管理占30.0%(42/140),家访占28.57%(40/140)。统计见表1。

2.3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管理情况高血压高危人群是指具有高血压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家族史者、超重和肥胖或腹型肥胖者、过量饮酒者和高钠饮食者等。被调查的38个社康中心均开展了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护理管理,但有18个社康中心尚未开展对高血压高危人群有规律的管理,其他社康中心虽开展了规律管理,但是管理的人数约为高危人群总数的5%~78%不等。未能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全员规范管理的原因中,社康护士人手不足占77.14%(108/140),专项资金有限占68.57%(96/140),管理知识和技巧缺乏占12.86%(18/140),社区居民不能有效配合的占92.14%(129/140)。管理形式中电话管理占77.14%(108/140),预约患者到门诊占55.71%(78/140),就诊时管理占34.29%(48/140),家访占20.07%(28/140)。统计见表1。

2.4管理内容调查的社康中心有6家尚未开展高血压紧急护理处理相关知识,对一般人群高血压护理管理38个社康中心均针对性开展了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指导,护理指导的主要形式是散发健康教育文字资料(包括宣传海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就诊或义诊的随诊健康教育宣传,见表2。

3讨论

社区护理管理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旨在帮助居民主动地改变社会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主动预防疾病,所以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调查资料显示,社康中心的护士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轻视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管理。由于目前社区护士大部分是从医院护士转岗而来,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的意识较强,但针对人群开展预防保健的意识薄弱。因此,社康中心要逐步建立社区护士慢性病防治工作管理规范,加大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中高血压病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预防保健相关继续教育,加强社区护理管理服务理念和模式的教育。

西乡街道社区居民大多为外来劳务,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流动性极大,经济条件差异性大,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知晓率高低不同,以及缺乏较强的健康保健意识,严重影响了社区护士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管理。本次调查显示,由于社区居民不积极配合、人力资源有限、相关资金不足和相关管理工作的内容开展不够全面,使得社区护士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患者无法实行全员规范化管理。为了提高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率,首先,上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医疗系统的支持,培养更多的社区护理人才,给予足够的资金补偿,让社区护理管理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好地服务内涵。其次,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社区高血压管理体制,其中对管理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应有具体要求,对管理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以利于社区护士开展工作,并不断改进社区高血压病的护理管理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病的护理管理效果。

实践证明,社区护理管理高血压病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行为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减少高血压引起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值得在社区慢病管理中大力推广。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一)医方调查结果394名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占33.5%,女性占66.5%。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75±9.09)岁。工作岗位分布: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占18%,外科医生占18%,妇产科医生占5%,护理人员占36%,医技人员占16%,管理人员占7%。学历情况:硕士及以上占9%,本科学历占59%,大专学历占28%,中专学历占4%。职称构成情况:高级职称占23%,中级职称占36%,初级职称占38%,未定级占3%。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医患关系的看法: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2.8%认为医患关系密切,6.1%认为医患关系较好,34.3%认为医患关系一般,56.9%认为医患关系紧张。77.2%的医务人员自己或所在科室曾遇到过医患纠纷。71.8%认为患者对医院及工作人员最不满意的是收费问题。88.8%处理医患关系中自感力不从心。76.1%认为有必要在工作中接受必要的培训以改善医患关系。88.3%认为培训会改善自己的临床工作。需要培训的课程涉及医学专业技能、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心理学知识、管理知识(图1),全部受调查对象选择了要参加一种或几种课程的培训,其中60.4%选择了专业技能,81.7%选择了沟通技巧,68.5%选择了心理学知识,28.2%选择了服务礼仪,19.5%选择了管理学知识。

(二)患方调查结果400名接受调查的住院患者及家属中,男性占46.3%,女性占53.8%。已婚87.5%,未婚12.5%,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7.55±15.50)岁。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3.8%,学士6.3%,大专15.0%,中专12.5%,高中及以下62.5%。个人年收入情况见表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占53.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占1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占17.5%,全自费占11.3%。60.0%的患者最满意的是医护人员态度好;7.5%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23.8%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沟通强,能耐心解释;8.8%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能关心自己。最不满意调查项目中有15.0%的患方最不满意医护人员的技术,11.3%对医护人员与之交流的方式不满,55.0%对医院收费不满。对医护人员的最大期望,16.3%选择态度好,31.3%选择技术好,52.5%选择医德好。对医护人员离岗培训的态度:96.3%支持,2.5%无所谓,1.3%反对。在最希望与自己交流的内容方面,85.0%选择了真实的病情及最适合的治疗方案,10.0%希望医生提供几种选择方案供选择,3.8%希望医生告知与疾病预防治疗有关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3%选择家庭生活。不同年龄阶段对医务人员的最大期望调查结果。

(三)关于医患纠纷增多的原因调查受调查医务人员中认为导致医患纠纷增多是因为医院收费太贵的占71.8%,认为是患者对医疗技术、态度不满的占25.2%,而患方对费用不满意占50%,对医疗技术、服务态度不满意占45%,医患之间认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

二、讨论及建议

(一)讨论医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需要继续接受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职业义务,也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而在原有的继续教育中,培训课程的设置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安排课程,重视医疗技能中的诊断治疗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轻视应该作为医疗技能之一的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的培训,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1],所以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的时候仍感到困惑。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医务人员有主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愿望,学习的内容除专业技能外,还包括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服务礼仪、管理知识等。不仅管理人员,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也希望参加管理知识的学习。患方对目前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沟通方式方面存在不满意,期望医务人员既医德好又技术水平高,对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持支持态度。在医患双方交流的内容方面,患方选择最多的是真实病情和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持认可态度,88.3%的医务人员认为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对自己的临床诊疗活动产生影响,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水平,达到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建议继续职业发展是一个更广的概念,包含着高质量医务工作所需要的更广泛的专业范围,如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人文学科[2]。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的调整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5.0%的患者对当前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存在不满。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改进医疗技术,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患者满意度[3]。反之,如果不能以精良的医术解决患者病痛,治疗达不到预期目标,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必然会引发患者不满,导致医患纠纷。近1/3的受调查患者最期望医务人员的医术好,因此专业技术培训仍是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当前医疗技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不能坚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将无法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陈旧的知识和理念甚至可能导致误诊误治。

2.继续医德教育需贯穿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的始终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的医德定义,一是精,即精湛的医术;二是诚,即高尚的品德修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德才兼备才能成就良医。本次调查52.5%的患者及家属最期望的医生是医德好。古往今来,医德高尚的医者无不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而受当今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一部分医务人员逐利的思想和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形象。基于患者的期望,在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中,应不断进行医德思想的培训,以医德模范为榜样,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重视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医患沟通不到位是导致医疗纠纷激发的重要成因[4]。在本次调查中,11.3%的患者表达了对医务人员交流方式的不满,医务人员承认自身在交流方面存在不足,81.7%的受调查医务人员提出了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的意愿。在沟通的内容与方法方面,调查显示,85.0%的患者选择了希望医生与自己交流真实的病情及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患者的真实病情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告知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告知的过程及方式必须适应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技能之一,有必要不断进行训练以提高沟通水平。

4.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本次调查发现,68.5%的医务人员有学习心理学知识的需求。罗小虎等[5]对苏北地区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且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只有维护好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通过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同时,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都是心身双重受损的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在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促进患者生理与心理功能的恢复。此外,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移情能力的培养和移情偏好的运用,从而培养医患沟通的策略,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优质有效的医患沟通,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6]。

5.安排管理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已经成为共识,而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在内的医务人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很少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在实际科室管理和患者管理中又迫切需要管理知识与技能,因此他们希望能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此次,19.5%的医务人员提出学习管理学知识的愿望。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为患者创造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提供流畅便捷的就医服务,对改善医患关系必将产生有利作用。

6.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医疗技能、医患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都是基于临床实践的实用技能,我们的继续教育不应局限于实用技能的培训,而应逐步增加人文知识的份额。人文教育可以教会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可以培养分析深度、创造力,一定的文学素养还可以理解怎样才能打动人[7],这些能力在医务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时非常重要。在影响医患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的缺失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8]。医学专业性强,医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医学人文课程学时不足,人文素质普遍偏低[9]。此次调查,只有8.8%的患者最满意医务人员能关心自己,可见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还很不够。一直以来,毕业后医学教育仍以临床技能培训为重点,对人文素质培训一方面没有足够地重视,另一方面也缺少合格的师资,使医务人员尚不能得到适当的人文知识培训。医学人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并一直持续终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内化、应用,医学人文知识教育应成为继续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7.促进医学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当前医学研究中,把生命体看作各个器官组织之和的还原论观念仍占主体地位,这种思想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患者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生既往所受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医学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继续教育过程中需增加新医学教育理念的内容,改变既往医务人员只需重视专业技术的观念,重新认识医学的目的:帮助和照料患者,解除痛苦,维持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管理、辅导等各种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知识[10]。医务人员转变医学观念,把服务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关心爱护,而不是只针对疾病治疗,必将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大有裨益。

医学应该是能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完整的、现代化医疗服务,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给予整体综合关怀的科学,应以呵护人的生命为使命,以求真、崇善、尚美、达圣为终极目标的医学[11]。继续医学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也可以提升医务人员各方面的服务技能,但如果没有源自内心深处对患者深深的爱和同情,患者还带着偏见看待医务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医患之间就还是站在鸿沟对面的两个阵营,互相敌视,时刻提防,那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道路依然漫长,也必将影响着医学的健康发展。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结构化教育;疼痛管理;护士培训;疼痛程度;护理管理

疼痛属于病人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各类疾病导致的疼痛给病人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导致病人消极情绪的产生等[2],故加强病人的疼痛管理对病人疾病健康的转归至关重要。护士是多学科疼痛管理中的重要成员,护士的疼痛管理能力和知识直接影响护理实践,并最终影响护理质量[3]。同时,有研究表明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能力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对病人的疼痛管理,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4]。我院为提高病床使用率,现实行一床式管理,即本专科的床位收满病人后,若有需入院的病人,可经由床位管理中心进行协调,疼痛专科的病人能跨科收治到内外科的空床位,如腹壁疝外科,乳腺外科,风湿免疫内科,呼吸内科等,故对相关科室护士疼痛管理能力进行规范化与同质化培训迫在眉睫,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质量。结构化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强调通过循证依据,对其实施计划性、系统性及阶段性的干预[5]。目前结构化教育作为健康教育方式已在慢性病自我管理、肿瘤护理中取得较为良好的干预效果[6]。因而,本研究基于评估我院护士疼痛管理现存的问题制定结构化教育方案,以期提高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疼痛管理能力,降低病人的疼痛程度。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以跨科收治疼痛专科病人的内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③专科及以上学历;④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在本科室轮岗、进修、实习的护士;②拒绝参与本研究者。共纳入研究对象106名,其中男4名,女102名,年龄(31.13±5.34)岁;学历:本科81名,专科25名;工作1~5年护士或1~3年护师36名,工作5年以上护士或3年以上护师28名,聘任主管护师且工作5年以上31名,聘任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1名。

1.2方法

结构化教育:通过评估临床护士的学习与培训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内容,开展有计划的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培训。干预地点:病区示教室。干预形式:将研究对象分为8组,每组采用投票制的方式选出组长,并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培训,通过PPT、视频、情景模拟、头脑风暴等方式对护士进行结构化培训。评估护士现存的疼痛管理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疼痛评估的方法及常见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疼痛评估知识掌握情况;处理常见疼痛的护理措施;常用镇痛装置的操作。干预内容根据评估制定相关课程进行干预,时间为6周。具体内容见表1。

1.3观察指标

1.3.1护士疼痛管理相关知识采用护士疼痛认知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测评,由2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情况,第2部分为疼痛知识与态度的测试题目。该问卷包括疼痛知识、疼痛评估、疼痛药物、疼痛干预4个维度共40个条目。1.3.2护士疼痛管理能力采用疼痛管理效能问卷,该问卷共3个维度,包括疼痛评估的能力、疼痛干预的能力、配合医生为病人减轻疼痛的合作能力,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不自信,2=有点自信,3=一般自信,4=较为自信,5=非常自信),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管理能力越好。1.3.3病人疼痛程度采用直观模拟疼痛标度表(VAS)进行测评:以10cm的直线为标准,直线一端定为无疼痛,另一端定为超出忍耐范围的剧烈疼痛,嘱病人将自觉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记出来,然后测量标记点距离直线起点的长度,长度即为疼痛的强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其中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士疼痛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得分比较

本研究中,干预后护士疼痛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护士疼痛管理能力与病人疼痛改善程度比较

本研究中,干预后护士疼痛管理能力与病人疼痛改善程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结构化教育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

疼痛管理是临床护士对疼痛控制的全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以达到疼痛治疗的最佳效率和效果。护士开展疼痛管理,根据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疼痛治疗、疼痛安全教育,是疼痛专科护士直接临床实践能力的主要特征[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护士疼痛知识问卷各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结构化教育可以促进护士掌握疼痛管理知识,究其原因可能是结构化教育,在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施讲授法结合小组讨论法,有利于护士相互学习,可以在小组内部取长补短,克服片面,实现1+1>2的效果[8-9]。结构化教育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教育背景和具体情况而进行的有目的、个体化、分阶段全面灵活的健康教育,适用于不同知识水平的个体[10]。同时,结构化教育学习方式多样,护士不仅可以在组内进行知识共享,还可以实现组间的协作、交流[11]。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加深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

3.2结构化教育改善病人疼痛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病人疼痛改善程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结构化教育可以改善病人疼痛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是:①结构化教育能有效评估护士现存的疼痛管理问题,通过给予针对性的强化培训课程,可提高了疼痛管理知识与能力,并能够从专业化的视角去识别与处理病人的疼痛;②结构化教育可加强护士对病人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对病人疼痛进行心理指导,帮助病人排解了负性情绪;③护理人员明确鼓励病人学会减轻疼痛的方法,增加病人对抗疼痛的信心,帮助其减轻疼痛感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病人的就医体验感。此外,有研究表明对护理人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与考核,可提高其疼痛知识、态度水平和实践能力,缓解病人的疼痛感[12]。因此,结构化教育可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可进一步完善的疼痛管理模式。综上所述,结构化教育可以促进护士掌握疼痛管理知识,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帮助病人减轻疼痛程度。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健康体检;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参与健康体检的人数也逐年递增约7%,但体检程序和项目复杂,加上受检者多数缺乏医学知识,使得受检者健康体检的盲目性较高[1]。为了进一步做好健康体检服务,本文将探讨在体检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管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体检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将此期间参与体检的790例列为观察组;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传统管理模式,未执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期间的720例参检者列为对照组,观察组790例中男419例,女371例;年龄范围20~73岁,均龄为(46.5±10.1)岁;对照组720例中男403例,女317例;年龄范围19~72岁,均龄为(45.9±10.3)岁;排除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者、有精神或表达障碍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体检

对照组发给参检者体检表,指导参检者填写体检表及需参检的项目,引导其逐项受检并在体检结束后将结果通知体检者。

1.2.2观察组体检

(1)健康宣教 在完成体检预约后,告知参检者应注意哪些事项,例如:不要带装饰物,体检前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应清淡饮食,早晨空腹需参检血常规;合并高血压患者应服用降压药来受检避免血压异常等。专职引导体检的护理人员,结合参检者和体检中心实际情况,制定体检流程,给参检者体检之间逐项讲解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还可避免参检项目重复体检。

(2)实施一站式服务,合理布局体检科室的位置避免重复体检。围绕参检者从细节考虑,让参检者可以清楚了解体检价格、项目和优化的体检流程,合理分流参检人员并保持体检中心环境卫生舒适。

(3)实施人性化服务模式 定期岗前培训体检中心医护人员,提高医护人员以参检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规范体检专业操作和服务礼仪,用礼貌热情的服务态度了解参检者需求,根据参检者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体检服务。

(4)提供全程式服务 运用智能化管理为参检者提供全程式服务,通过微信、电话或网络等形式,告知参检者健康体检情况,对发现的疾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对参检者筛选出的潜在疾病进行健康宣教,鼓励其尽早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指导发现潜在疾病的参检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纠正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1.3应用效果评价标准

体检满意调查表分为:一站式服务满意度、人性化服务满意度、全程式服务满意度3项,各项又分为5~10个小项;其中≥90分为满意,≥70分为基本满意,

自我健康管理知识知晓率调查,调查参检者对自身健康状况、了解相关预防保健知识、自我健康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其中≥90分为熟悉,≥70分为知晓。自我健康管理知晓度=熟悉率+知晓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参检者应用效果指标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8.23%,对照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6.81%;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两组参检者自我健康管理知晓率对比

观察组参检者437例熟悉自我健康管理知识,336例知晓自我健康管理知识,观察组知晓度为97.85%;对照组参检者223例熟悉自我健康管理知识,382例知晓自我健康管理知识,对照组知晓度为80.03%。

3 讨论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自我健康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在体检中心定期体检的参检者逐渐增加[2]。为了提高体检中心服务质量,体检服务管理模式满足参检者个性化需求,我体检中心实施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在体检过程中,对照组通过指导参检者填写体检表和引导其完成体检,并在体检后告知参检者体检结果。观察组在体检过程中,应用了精细化管理模式,经对比观察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和参检者自我健康管理知识知晓度,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在体检过程中,实施了精细化管理模式,由专职引导体检的护理人员,给参检者体检之间逐项讲解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为参检者实施一站式服务和人性化服务模式,定期岗前培训体检中心医护人员,提高医护人员以参检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用礼貌热情的服务态度了解参检者需求。同时,体检中心还为参检者提供全程式服务,应用智能化管理方式对参检者实施全程式服务,主动告知参检者健康体检情况解答相关提问,跟踪了解参检者健康状况,并为参检者制定多项保健计划,方便其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综上,在体检中心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的应用效果确切,改善了医患关系并提高了参检者对体检中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黄守清,蔡穗珍,林建著,等.精细化管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12):61-63.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创新 班组长 培养机制 班组整体素质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煤矿企业各专业管理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管理的基本环节,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一直注重班组长培训管理,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班组长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安全生产的最前沿形成一道可靠的安全防线。

一、加大外出培训的力度,采取“走出去“培训方式,安排全矿的正班长到省三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安排矿优秀班组长到省二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为了保证培训效果,采取电话了解和抽查的方式全面掌握班组长外出培训的情况,同时采用培训结束后回矿复考和汇报学习情况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提高班组长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取“引进来”的培训方式,年度内由培训中心利用“周五工作制”的时间聘请专家教授集中对全矿班组长、安监人员进行管理理念培训;利用每月班组长例会的时间聘请矿领导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每周利用二三四班前学习的时间工区管理人员利用学习材料和远教网对班组长及职工进行安全基本知识的自我培训。

1、利用“周五工作制”的时间聘请专家教授分期分批的对全矿班组长、安监人员进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班组管理知识、防灾避灾及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并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每位班组长都能够参与其中亲自实践,不仅学习现场急救知识,而且掌握了急救方法,提高了自救互救的能力,更有利突发事件的应变与处理。

2、利用每月班组长例会的时间聘请矿领导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一方面,矿每月召开一次班组长例会,由矿领导对本月全矿各班组的安全及生产情况进行通报,对班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对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培训。在表彰奖励先进班组及个人的同时,让先进班组长介绍经验。另一方面,在孙煤信息港上建立班组交流园地,摘登班组管理的经验供大家借鉴。各基层单位利用不同形式组织班组长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每周利用二三四班前学习的时间工区管理人员利用学习材料和远教网对班组长及职工进行安全基本知识的自我培训。由各单位技术副区长负责组织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每周集中学习三次,培训中心负责每周对学习情况抽查一次,对不按要求进行学习的工区进行考核。同时,为检验各单位的学习质量和培训效果,积极开展“以考促学”活动,每月各工区抽一名班组长参加矿上组织的抽考,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奖优罚劣,重奖重罚,形成了“争创学习型班组”和“争当学习型个人”的良好氛围。

三、采取后备人才培训方式,建立班组长后备人才库,利用培训考核和优胜劣汰方式,对素质低、考试成绩差、管理能力低的班组长进行及时的更换,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班组管理队伍。

1、提升五种能力。即抓好班组长选拔任用,提高班组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班组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能力;强化班组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保安能力;严格班组现场安全管理,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搞好班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等应急处置的能力。

2、实行激励机制。按照既评先进、也评后进的原则,在物质上、精神上、政治上给予双向激励。对班组严格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市场化结算,对月度、年度评选出的先进班组、优秀班组及红旗班组给予奖励。特别要加强对班组长的考核奖惩。对表现突出的班组长在入党、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有一定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班组长大胆提拔。

3、创新育人渠道。一方面,认真搞好班组长培养选聘,及时发现有培养前途的班组长后备人才,为班组长后备人才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机会,使其快速健康成长。要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在抓好安全生产和技术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强化班组长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根据我矿人才需求,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基层工作经验,积极引导大学生下基层、进班组进行岗位锻炼,凡是经过两年以上班组岗位锻炼的大学生优先提拔重用,并把担任班组长经历作为优先选拔区队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真正实现班组培养人才、选育人才的目的。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8篇

这次学习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们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很深,启发很多。最大的收获是丰富了知识,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学习培训期间,公司立足于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从服从服务于我们公司构建生产营销新格局的实际出发,先后给我们灌输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法律法规》、《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现代管理知识,使我们学到了工作岗位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特别是加深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认识。

最大的感受是开阔了视野,对公司提出的“中长期经营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参加学习培训,特别是通过专题报告会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后,使我们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差距,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更加坚定了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特别是实现公司跨越式大发展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最大的启发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参加这次学习培训班,我们更加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更加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公司实施“中长期经营战略目标”的新形势下,作为“公司”的年轻一代特别是优秀青年,公司领导对我们给予了殷切厚望,我们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公司的改革建设发展,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地加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从科学发展观高度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推动公司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这次学习培训由于是非集中时间半脱产学习,我们全体学员克服工学矛盾,争取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积极加班加点未在学习期间因学习影响本职工作。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62-01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院内交叉感染是当今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康复得重要问题,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1]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护理管理又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存在问题

1.1 对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一部分护理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对院内感染管理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护士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主力,认为院内感染管理是院内感染科的事,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上,忽视对各病区医院感染的监控,没有将有关院内感染的预防知识融入到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有的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1.2 感染管理知识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到位,一部分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标准预防的概念不清楚;不知哪些属于高危、中危、低危物品,对高效、中效、低效消毒液含糊不清,致使临床工作中出现高危物品采用低效消毒液进行消毒的现象。

1.3院内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者比较重视治疗护理查对制度的落实检查,而忽视了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制度的检查,造成一些违反规范要求的操作行为,如紫外线灯管积灰,终末消毒不彻底,锐器盒使用不规范,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区分不清,部分消毒物品有过期的现象等。

1.4 忽视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监控 重点环节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认识不足,认为消毒供应中心不用上夜班,各医院又面临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因此,通常安排老弱病残的护士,使消毒供应中心得消毒工作质量受到影响,而对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血透室、产房、新生儿室、ICU的医院感染监测不到位,是引发院内感染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5职业安全意识缺乏 护理管理者较重视病区的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缺乏对护士进行相关防护职业知识的培训,使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为了节约成本,有的护士接触病人的体液不戴手套,操作前后没有按要求洗手,不了解锐器伤的处理流程。

2 对策

2.1加强护理管理者的院内感染控制意识 护理管理者要充分认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的工各种治疗护理活动均由护士完成或协助完成,控制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都离不开护理工作,院内感染控制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故护理管理者要加大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纳入每月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主动与感染科联系,对各病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2.2加大教育力度 ,提高知识水平 护士长做为每护理单元的带头人,应监督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以减少科室感染的发生,首先加强对护士长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护士长在做好表帅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临床护士的感染管理工作和对卫生员这一簿弱群体的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教育,在加强对护士进行“三基”理论知识的培训时,护理管理者要把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纳入到护理理论的培训考核中,使护理人员能自觉的学习感染防治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增强护理人员主动预防的观念;护理部与感染科一起举办院内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班,包括《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内容;在制定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的同时,与感染科一起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等,并督促制度措施的落实。

2.3 加强有关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 护理指挥系统要认识到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要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病区设一名兼职的感控护士,制定感控护士的职责,并要求感控护士认真履行职责,督促病区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的落实;护士长和感控护士要加大对病区感染控制工作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病房的保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护理操作前后洗手、医疗废物的管理、无菌物品的消毒与保管、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监测、紫外线消毒的强度以及四项细菌监测是否符合要求,对病区发生的感染病例是否及时登记上报。

2.4 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 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点放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ICU、导管室、内镜室、血透室、产房、新生儿室,护理管理者要特别重视重点科室环节质量过程的监控,每月一次;对一些簿弱环节重点检查,发现问题随时记录,及时反馈给相关病区,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组织落实并及时追踪措施落实情况,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2.5加强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污染的手极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是造成院内感染的最直接传播途径。手卫生是切断接触传播途径,防止院内感染扩散的最重要手段,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病区必须备好防护用具,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如锐器伤,要按锐器伤的处理流程进行,并填写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

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护理管理者的感控意识,加大对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强有关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护理质量和重点环节的监控,是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疼痛教育;护士;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146-02

在临床中患者由于外伤、肿瘤或手术而遭受着各种疼痛的折磨。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中至少有75%伴有中至重度的疼痛,40%以上患者的疼痛未得到充分治疗或缓解[1]。黄小蕾等[2]对27个省市的126名护士调查结果显示,99%的护士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内容。本院对护士开展了疼痛教育培训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5月自愿参加此次研究的本院内外科、肿瘤科注册护士并接触过疼痛患者的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共86名。均为女性,年龄23~47岁,平均(29.9±5.2)岁,护龄1~28年;其中,大专学历58名,本科学历28名。

1.2 调查工具

包括填表人基本信息(附录1)、2008年4月已翻译修订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KASRP)》中文版问卷。护士疼痛管理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科室、护士是否接受过疼痛知识的培训、培训途径、所在的科室是否开展了疼痛评估、选用何种评估工具、疼痛管理的阻碍因素有哪些等,均为多选题。KASRP中文版问卷共2套,80%的题目回答正确为及格分数线[3]。KASRP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在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是很多专家推荐用来评价护士(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工具[4]。

1.3 调查方法

由笔者负责发放KASRP中文版问卷1,在统一指导下,护士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然后进行疼痛教育干预12周,由群体教育、小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组成,再进行问卷2调查,并进行对照研究。发放问卷86份,回收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将答题出现缺项,或出现重复回答现象的问卷列为无效问卷。在收回的问卷中,无效问卷共0份,有效问卷86份。统计时采用SPSS 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每份问卷答对率,答对率= [答对题数/总题数(40)]×100%。计算每个条目的答对(错)人数比例,答对(错)人数比例=[答对(错)某条目的人数/总人数(86)]×100%。

1.4 疼痛教育项目的方式和内容

1.4.1 疼痛教育的方式 12周内每周召开护士例会,报告各自所见的疼痛病例,进行讨论分析,请疼痛方面的专家,例如麻醉科专家来讲解有关疼痛知识,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课件学习,每天对手术前后或晚期癌痛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和正在镇痛患者进行疼痛随访。制作宣教手册,内容包括止痛泵、止痛药物、平时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识误区方面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宣教。

1.4.2 疼痛教育的内容 ①疼痛管理概述:基础知识、病理生理。②疼痛评估:评估原则、工具、方法。③疼痛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学会正确评估癌痛,因为评估癌痛是治疗癌痛的关键,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等。通过护士掌握定期再评估的方法,帮助医生调整药物的剂量。药物方面例如将即释吗啡转换成控缓释制剂、不同药物或者相同药物不同注射方法的剂量转换等,以及时预防和治疗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于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如何处理,如何帮助患者消除对止痛药物成瘾的顾虑。

1.5 效果评价方法

疼痛教育项目干预前,应用KASRP(2008)中文版问卷1的40条目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试,在进行一系列有计划的疼痛培训项目后,再对KASRP问卷2的60个题目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来评价调查对象在疼痛教育项目进行前后的疼痛知识掌握水平。根据调查对象题目类型的正确率与错误率来判断调查对象哪一方面疼痛知识欠缺。

2 结果

回答题目正确率较高的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特征、镇痛药物的给药途径、疼痛与文化背景。答错人数比例排序前3项(即错误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例>75%)见表1,条目主要涉及下列内容:案例分析,如不根据患者主诉来进行正确的疼痛评估;阿片类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患者疼痛与睡眠的关系。提示本研究中调查对象的疼痛管理知识水平和态度有待提高和改善。问卷1测试中调查对象答对条目数为8~26项,平均答对(17.23±4.34)项。其中30.06%的调查对象答对率为50%~55%。培训后问卷2调查对象的答对题目数为50~59项,平均答对(52.0±2.5)项,答对率为83.33%~98.33%。提示在经过系统的疼痛培训后,调查对象的疼痛知识能力显著提升。开展疼痛教育项目,可明显提高护士疼痛知识水平及完善疼痛管理态度。

3 讨论

近年来,疼痛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上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5]。疼痛从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临床上不能有效控制疼痛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疼痛护理中也同样存在着问题,影响了对疼痛的有效控制[6]。疼痛管理是指通过医疗服务来缓解或减轻疼痛的过程,护士在控制疼痛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负责评估患者的疼痛、观察镇痛效果、协作医生带领患者走出疼痛认识的误区,进行健康宣教等。疼痛管理是一个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在国外已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模式[7]。国内医院中有明确的疼痛护理管理制度的医院较为少见、护士仍然被动地执行医嘱,忽视了患者真正的疼痛情况和镇痛效果。国内有很多研究发现护士没有正确掌握疼痛评估知识。童莺歌等[4]对浙江省二级医院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初步调查研究揭示了护士在疼痛管理的态度和实践之间存在的偏差。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对护士开展疼痛继续教育和疼痛护理工作改进是很紧迫和必要的,研究显示护士存在缺乏疼痛知识和不充分的疼痛评估的问题,在临床中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疼痛护理。故对护士实施疼痛教育,提高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改善护士的疼痛专科护理水平,应该重点关注护士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水平、镇痛药物知识的完善、对疼痛患者镇痛作用和时间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形式,提高进行疼痛护理的能力。

护士的疼痛治疗知识陈旧,这成为临床中实施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没有正确的评估疼痛,害怕连续使用即可成瘾或者呼吸抑制,护士认为患者的主诉和实际不相符合,要求患者忍耐疼痛,镇痛药物不够安全,或者认为某些损伤,例如手术和晚期肿瘤等造成疼痛是必然的,不可能做到无痛。在对患者进行宣教和用药指导时,夸大了阿片类止痛药的成瘾性和副作用,混淆了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另外,护理人员的态度也可影响疼痛治疗,如由于护士本身不相信患者对疼痛的主诉,认为患者是过于紧张和恐惧才造成疼痛。健康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的态度转变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8]。本研究通过教育讲座、小组讨论、镇痛访视等各种疼痛教育项目进行培训,提示了疼痛教育项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调查结果提示护士在临床疼痛护理工作中存在多方面的认识误区,为了解除疼痛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故迫切需要对护士实施系统全面的疼痛教育,来进行有效的疼痛专科护理。实施疼痛教育项目后,护士掌握了正确和系统的疼痛知识,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保证了疼痛治疗的顺利进行。护士在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疼痛专科护理,使患者的疼痛真正得到缓解[9],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也有了很大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Neville A,Peleg R,Singer Y,et al.Chronic pai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Isr Med Assoc J,2008,10(10):676-680.

[2] 黄晓蕾,马双莲,张金芳,等.27省市护士对癌痛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7(1):22-25.

[3] McCaffery M,Robison E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r respond[J].Nursing,2002,32(10):45-47.

[4] 童莺歌,叶志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的汉化及应用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66-68.

[5] 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6):633-635.

[6] 南桂英,曹迎风,王慧玲,等.对护士进行疼痛知识培训以提高产妇对疼痛护理满意度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920-2921.

[7]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9.

[8] 郎玲妹.健康教育在农村高血压患者应用中的不利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10):304.

[9] 王岚,李扬.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0-22.

上一篇:生物学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培训资源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