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8 10:42:48

健康生活管理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1篇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窦熙照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原副会长、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名誉理事长胡锦华、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社区分会会长余金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外科领域专家和企业家们参加会议。

胡锦华表示,健康是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为此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相关政策,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其中,随着经济与消费升级,疾病谱向生活方式病转移,以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的产业必将成为健康事业和大健康产业的支柱之一。

健产会的成立,将适应时代的需要,以社团的力量,按照市场的规律,调配资源,做大、做强健康产业。健产会将遵循“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健康生活方式产业建设的规范化M程。

大会选举张乐乐为健产会首届会长。据张会长介绍,分会目前正积极推进“健康生活方式中国行”、“健康生活方式一带一路行”、“中国长三角健康生活方式展览会”等以展会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并且与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社区分会共同举办“中国长三角健康生活方式高峰论坛”,立足于上海各个社区,共建“健康生活方式小屋”等各项接地气、见成效的实际工作。

搭建健产会平台,是希望更多热爱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加入并担起这份责任。在上级协会的指导下,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行业相关政策规范;对行业发展亟待规范和明确的有关问题开展调研,形成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积极参与并推进健康生活方式产业发展的规范化进程;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加强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创建品牌学术会议,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研究和考察活动;协调从事健康生活方式产业的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发展健康生活方式产业相关的政策、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的指导和信息服务。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区委二届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以“个十百千万”系列活动和健康城市建设为载体,以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目标,创造支持性环境,促进全人群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为建设“幸福”贡献力量。

二、行动主题

健康我生活,幸福人

三、工作内容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着力开展“个十百千万”活动:推广1种成熟的健康生活方式专项技术指南;成立10支健康生活方式管理队伍;开展100场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讲座;培养1000名社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发放10000本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手册,社区覆盖率达100%。

四、工作职责

区卫生局:主要负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牵头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相关评价标准,推广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基本知识和技能,组织督导与评估。

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强化宣传,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鼓励全民参与。

区妇联:主要负责鼓励妇女及家庭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主动参加锻炼,传播和宣传合理膳食知识。

区科协:主要负责组织和动员区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群众学术团体(学会、协会)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开展科普宣传。

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加强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习惯。

区财政局:主要负责根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年度计划,统筹安排经费,确保落实到位。

区文体局:主要负责制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建设适宜居民锻炼的运动场所,提供适宜的运动器械。

各镇、开发区、街道:主要负责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目标纳入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五、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1月—3月)。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开展我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基线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做好健康生活方式专项技术指南推广准备;组建10支全民健康生活管理员队伍并做好培训工作,行动覆盖的社区负责人(技术骨干)接受培训比例达100%;举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启动仪式。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1月)。以社区为平台,动员并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使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成为我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觉行动,并打造长期战略品牌。

1、发放倡议书:向全区所有家庭发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仪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开展健康讲座: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开展至少100场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提高健康知识普及率。

3、培养健康指导员:以居民小组长、志愿者、具有相关知识的人士为对象,通过逐级培训的方式,培养1000名社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同伴教育,以点带面,广泛传播知识、技能和适用工具,提高居民健康行为能力和全人群的健康水平。

4、发放健康手册:在全区范围内发放10000本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手册,扩大活动的宣传覆盖面。

5、营造健康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以及宣传栏等传媒载体,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及行动核心信息,积极营造培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6、创建健康单位: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等创建活动,建成一批示范单位,逐步积累经验,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逐步推向深入。年内创建“市健康社区”5家、“市健康学校”3家、“市健康企业”2家、“市健康步道”9条。

(三)督导评估阶段(12月)。按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评估实施方案,开展效果评价。根据评估情况调整、扩展和完善实施策略与方案,探索更加科学、可行的促进行为改变的工作模式,同时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出健康管理先进团队5个、和谐健康家庭10户、快乐健康老人30名和健康管理优秀指导员50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全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具体负责各项组织落实工作。各镇、开发区、街道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行动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工作,确保行动全面有序开展。

(二)创新机制,强化协作。建立区、镇(开发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各级、各部门要以健康城市建设等为切入点,履职尽责,密切协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的多方合作,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推动行动广泛深入开展。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3篇

一、工作目标

(一)成立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领导小组和行动办公室。

(二)确保我区在今年底前开展保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启动仪式,完成启动工作。

(三)全年至少开展2次“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以下简称“健康一二一”)行动内容的健康干预现场活动。

(四)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的创建活动。于9月15日前至少申报一个“示范社区”或“示范单位”或“示范食堂”(“示范餐厅”)。

(五)今年底前完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考核、评估工作。

二、组织领导

由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工作的统筹管理。由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全面负责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实施工作。

三、职责分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辖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负责辖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具体落实,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开展业务技术指导与培训,开展宣传工作,并负责各项资料的总结、汇总。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干预活动

1.8-9月开展预防慢性病“低盐少油健康多”为主题的大型干预活动,以引导群众合理膳食;

2.国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9月1日)前后借助有线向市民作“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预防慢性病”的知识内容的科普讲座1-2期;

3.于10月份结合市政府“保健康快步走预防慢性病”的号召,开展全区性的以“保健康快步走—追求健康别停步”为主题的大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同月开展4次“科学运动预防运动骨伤”为主题的专家讲座,对社区群众进行科学运动的指导。

(二)全面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1.要充分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动员多部门参与,积极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启动仪式。向群众发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阐明不良生活方式与多种慢病发生的密切关系,向群众发出“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倡导。

2.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当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关知识,为群众提供合理膳食与身体活动系列支持工具和方法。

(三)实施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1.今年度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主题为“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可结合“保健康快步走预防慢性病”、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9月1日)、高血压和糖尿病日等健康日主题或市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治工作手册(今年度)内容开展健康干预现场活动,全年至少开展2次(不包括启动仪式),通过活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内容和形式自行设计,但须纳入整体工作计划,并报上级行动办备案;

2.活动期间需突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徽标和“健康一二一”主题;

3.活动结束后,需及时总结,通过各类媒体做好二次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并将总结报至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

4.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推进“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知识一条街”等支持性环境建设。

(四)开展“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创建活动

要参照《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食堂创建工作方案》、《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餐厅创建工作方案》的要求(见附件1、2、3、4),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于9月15日前至少申报一个“示范社区”或“示范单位”或“示范食堂”(“示范餐厅”)。

(五)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负责对辖区从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六)考核评估

1.要加强自查自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活动质量;随时收集相关资料并与年终总结一并上报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

2.要积极配合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做好全市工作的过程及效果评估;

五、时间进度

1.今年8月底前,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一二一”动员培训工作;

2.今年8—12月,开展启动活动;

3.今年8月-9月15日,创建申报工作;

4.今年8-12月,开展健康干预现场活动,全年2次以上;对本辖区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5.今年11月,配合市行动办开展全市效果评估工作;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一)成立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领导小组和行动办公室。

(二)确保我区在今年底前开展保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启动仪式,完成启动工作。

(三)全年至少开展2次“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以下简称“健康一二一”)行动内容的健康干预现场活动。

(四)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的创建活动。于9月15日前至少申报一个“示范社区”或“示范单位”或“示范食堂”(“示范餐厅”)。

(五)今年底前完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考核、评估工作。

二、组织领导

由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工作的统筹管理。由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全面负责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实施工作。

三、职责分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辖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负责辖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具体落实,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开展业务技术指导与培训,开展宣传工作,并负责各项资料的总结、汇总。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干预活动

1.8-9月开展预防慢性病“低盐少油健康多”为主题的大型干预活动,以引导群众合理膳食;

2.国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9月1日)前后借助*有线向市民作“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预防慢性病”的知识内容的科普讲座1-2期;

3.于10月份结合市政府“保健康快步走预防慢性病”的号召,开展全区性的以“保健康快步走—追求健康别停步”为主题的大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同月开展4次“科学运动预防运动骨伤”为主题的专家讲座,对社区群众进行科学运动的指导。

(二)全面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1.要充分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动员多部门参与,积极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启动仪式。向群众发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阐明不良生活方式与多种慢病发生的密切关系,向群众发出“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倡导。

2.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当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关知识,为群众提供合理膳食与身体活动系列支持工具和方法。

(三)实施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1.今年度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主题为“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可结合“保健康快步走预防慢性病”、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9月1日)、高血压和糖尿病日等健康日主题或*市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治工作手册(今年度)内容开展健康干预现场活动,全年至少开展2次(不包括启动仪式),通过活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内容和形式自行设计,但须纳入整体工作计划,并报上级行动办备案;

2.活动期间需突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徽标(见附图)和“健康一二一”主题;

3.活动结束后,需及时总结,通过各类媒体做好二次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并将总结报至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

4.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推进“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知识一条街”等支持性环境建设。

(四)开展“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创建活动

要参照《*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食堂创建工作方案》、《*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餐厅创建工作方案》的要求(见附件1、2、3、4),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于9月15日前至少申报一个“示范社区”或“示范单位”或“示范食堂”(“示范餐厅”)。

(五)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负责对辖区从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六)考核评估

1.要加强自查自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活动质量;随时收集相关资料并与年终总结一并上报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

2.要积极配合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做好全市工作的过程及效果评估;

五、时间进度

1.今年8月底前,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一二一”动员培训工作;

2.今年8—12月,开展启动活动;

3.今年8月-9月15日,创建申报工作;

4.今年8-12月,开展健康干预现场活动,全年2次以上;对本辖区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5.今年11月,配合市行动办开展全市效果评估工作;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5篇

1.1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频率调查发现,有51人(13.2%)每周从不参加体育锻炼;132人(34.3%)每周只参加1次体育锻炼;93人(24.2%)每周参加2次体育锻炼;38人(9.9%)每周参加3次体育锻炼;71人(18.4%)每周参加4次以上体育锻炼。

1.2大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小于30min的有125人(32.5%),30~60min的有189人(49.1%),大于1h的有71人(18.4%)。

1.3不同锻炼频率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情况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为“从不参加”和“参加1次”、“参加2次”、“参加3次”和“参加4次以上”大学生的运动锻炼行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频率为“从不参加”和“参加4次以上”大学生的饮食营养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频率为“从不参加”和“参加1次”大学生的健康危害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频率为“从不参加”和“参加4次以上”大学生的健康责任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频率为“从不参加”和“参加3次”、“参加4次以上”大学生的人际支持行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频率为“从不参加”和“参加2次”、“参加3次”、“参加4次以上”大学生的生命欣赏行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频率为“从不参加”和“参加3次”、“参加4次以上”大学生的外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参加”和“参加2次”、“参加3次”、“参加4次以上”大学生的内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参加”和“参加2次”、“参加3次”、“参加4次以上”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4不同锻炼持续时间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情况锻炼持续时间为“小于30min”和“30~60min”、“大于1h”大学生的运动锻炼行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持续时间为“小于30min”和“大于1h”大学生的外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持续时间为“小于30min”和“大于1h”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2.5专业、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中,以专业、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为固定因子,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进行3×5×3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业、锻炼频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具有主效应(F专业=8.028,P<0.05;F锻炼频率=2.920,P<0.05)。锻炼持续时间对运动锻炼行为具有主效应(F锻炼持续时间=8.991,P<0.05)。专业和锻炼频率对生命欣赏行为具有交互效应(F专业*锻炼频率=2.105,P<0.05)。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对运动锻炼行为具有交互效应(F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2.416,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生活规律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压力管理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外显、内隐和总分等健康生活方式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锻炼频率大学生在运动锻炼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外显、总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锻炼持续时间大学生在运动锻炼行为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讨论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调查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Janssen等也认为参与者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将从中获得越多的健康益处。大学生缺乏锻炼的原因可能与其花费更多的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和缺乏运动动机有关。研究发现,大学生锻炼频率的增加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行为习惯,每周锻炼4次大学生的饮食营养行为优于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锻炼频率为每周“从不参加”的大学生比“参加1次”大学生的健康危害行为严重,每周“锻炼4次以上”的大学生比“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具有更好健康责任行为,每周参加3次和4次以上体育锻炼大学生的人际支持行为远远高于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每周参加锻炼2、3和4次以上大学生的生命欣赏行为优于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锻炼频率高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均高于锻炼频率低的大学生,表明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的提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促进作用。

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为30~60min和大于1h大学生的运动锻炼行为显著高于锻炼持续时间小于30min的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大于1h大学生的外显性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总分显著高于锻炼持续时间小于30min的大学生,并且,锻炼持续时间长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均高于锻炼持续时间短的大学生,表明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的增加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促进作用。

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二者中,锻炼频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分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专业、锻炼频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影响。锻炼持续时间对大学生运动锻炼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影响。专业和锻炼频率的变化对大学生生命欣赏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的鼓励对其锻炼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正向积极向上心态行为的培养与激发。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学校对航海专业和轮机专业大学生实行半军事管理,并且更侧重于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技术人才;而学校对陆上专业大学生则没有实行半军事管理,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对海上专业大学生前2年中的4次体育课均只开设游泳课,而对陆上专业则开设除游泳课以外的10余门体育课,不同体育课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这些干预因子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中可以看出,体育锻炼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与保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慢性病。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群众喜闻采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开展个体化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疾病管理。进一步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构建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提高群众学习健康知识和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动性。

二、活动口号和主题

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活动口号是“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活动主题是“减盐预防高血压”。

今年“全国高血压日”活动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和控制目标”。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口号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三、活动时间

年9月——年11月。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医院、各卫生院。

五、活动内容

(一)区疾控中心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和宣传媒介,在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二)医院、医院和各卫生院围绕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防治、精神卫生、糖尿病防治等主题,利用宣传手册(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并在各宣传活动日当天开设一期特色专栏,悬挂宣传横幅,突出宣传活动主题。

(三)医院和各卫生院配合区疾控中心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结合年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组织医务人员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以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等形式,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开展个体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疾病管理。

(四)医院和各卫生院要利用乡村医生例会等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高血压防治、精神卫生、糖尿病防治等相关内容的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管理质量。

(五)医院和各卫生院要组织村(居)卫生所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开展以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防治、精神卫生、糖尿病防治知识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村(居)民提供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

八、活动要求

(一)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提高认识,把相关宣传活动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有机结合,加大工作力度,深入组织发动,切实把宣传活动落到实处,促进宣传工作常规化开展。

(二)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积极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健康体重,健康血压”、“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定期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血糖”等核心知识。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7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健康生活方式;锻炼行为;中学生;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6-0088-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lthy lifestyle recognition and exercise behavi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LU Zun-yi,SUN Zi-qi,YAN Y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healthy lifestyles and exercise behavi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made a correlat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in gene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had a high score in healthy lifestyle recognition, but there was a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boy students and girl students, and betwe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ye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students and suburban students; there wa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ealthy lifestyles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exercise behavior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healthy lifestyle;exercise behavior;middle school students;Shanghai

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影响。主观因素包括青少年对健康生活方式和锻炼的正确认知,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养成等。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校体育工作制度、体育教学保障(师资、场地设施、器材等),以及社会、家庭等。近年来上海市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活动,有效促进了市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了解,改变了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而且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家庭成员及子女的生活方式。

从查阅的文献看,对健康生活方式与锻炼行为互为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尚未检索到以上海市中学生为调查样本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学生的膳食行为、运动锻炼、生活习惯、保健知识、心理健康与锻炼价值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等多因素关系进行综合研究,以揭示上海市中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认知现状及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以及在性别、学段、城区与郊区地域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健康生活方式认知与锻炼行为是否存在相关性等,为社会、学校、家庭探索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上海市地域分布按概率与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学校,郊区:浦东新区(东部)、青浦区(西部)、金山区(南部)和闵行区(中部);城区:普陀区(北部)、虹口区(东部)、黄浦区(中部、南部)和长宁区(西部),除浦东新区和黄浦区任选两所初中和高中学校,其余均为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抽选2~3个完整教学班(约80~100人)。为避免某些不确定因素影响,本研究以初二学生和高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共发放问卷1 454份,有效问卷1 157份,有效率为79.6%,其中,男生475人,女生682人;初中组600人,高中组557人;城区503人,郊区654人;初中生年龄(14.05±0.82) 岁,高中生年龄(16.96±0.69) 岁。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健康生活方式认知调查表(HLSCQ)》是在参阅相关研究成果[1-4]基础上对调查内容项目进行筛选和重组,经小样本调查聚类统计后编制而成。问卷共有30个题项,分为膳食行为(6题)、运动锻炼(5题)、生活习惯(6题)、保健知识(6题)和心理健康(7题)5个维度。各维度题项按蛇形排列重新编排顺序制成问卷表,其中正向题16题,反向题14题。

膳食行为维度主要包括是否挑食、暴饮暴食、不吃早餐、常吃零食和快餐食品等题项;运动锻炼维度包括是否积极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或与家人一起锻炼,是否掌握锻炼知识及体质健康状况自评方法等题项;生活习惯维度包括作息时间安排、睡眠情况、家务参与、膳食规律等题项;保健知识维度包括伤害事故预防、个人生活卫生、吸烟喝酒危害性、肥胖危害性和对健康知识关注度等题项;心理健康维度包括交流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做事坚韧性,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看法的关注度等题项。

本研究锻炼行为调查采用《中学生体育价值认知和锻炼行为调查表》,调查表共30个题目,分为价值认知(7题)、行为态度(9题)、情感体验(8题)和行为控制(6题)4个维度,其中正向题18题,反向题12题[5]。

价值认知维度包括对体质健康重要性认知、锻炼必要性认识,体育的生活和娱乐价值等题项;行为态度维度包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锻炼兴趣和内容的个人倾向、气候气温、身体疲劳、学习紧张等对个人锻炼的影响,以及是否有锻炼习惯等题项;情感体验维度包括锻炼中是否有愉悦感和成就感、锻炼是否提高了自己体质健康水平、活动中是否增进了与他人交流交往,锻炼中是否有心情舒畅感受等题项;行为控制维度包括是否愿意参与较大强度的锻炼内容、遇到困难是否会坚持锻炼、锻炼是否积极主动、锻炼中是否有表现欲望等题项。

上述两个调查表均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方法,按非常肯定、基本肯定、不能确定、有点否定和完全否定排列,正向题采用5、4、3、2、1分赋值,反向题则计分相反。为保证数据来源可靠性,两个问卷表中均设置了测谎题,如“我能理解每个问题,但我没有认真填写表格”,如果学生选择了“非常肯定”或“基本肯定”,或“我能理解每个问题,并认真填写了表格”,学生选择了“完全否定”或“有点否定”,以及问卷表中有题项缺填,则该问卷作为无效问卷剔除[6]。

实施大样本调查前对两个调查表作了小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有效问卷119份,并分别作了信效度验证,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法检验结果表明,《健康生活方式认知调查表(HLSCQ)》内在信度分析结果α系数为0.847,基于标准化项后α系数为0.850;《中学生体育价值认知和锻炼行为调查表(FBQ)》内在信度分析结果α系数为0.926,基于标准化项后α系数为0.928。样本正态分布峰度和偏度检验结果显示,《健康生活方式认知调查表》分别为0.052 4和-0.105 8,《锻炼行为调查表》分别为0.086 5和0.349 7,表明问卷适用性和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课题研究要求。

大样本调查的两个调查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峰度和偏度均小于±0.6887,符合统计学处理要求[7]。

1.3 调查计划实施

调查时间为2013年3~4月。两份问卷完成时间约为15 min,经被调查学校同意和协助,安排专门时间在教室集中填写。为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调查聘请了上海市名师培养基地8位学员协助调查工作,实施前进行集中培训,明确调查方法和要求。

1.4 调查数据处理

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和Excel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异常数据剔除、正态分布检验、方差检验、U(Z)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处理,揭示样本数据的不同特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上海市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认知特征

1)性别差异。

在“膳食行为”、“运动锻炼”、 “保健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总分均值上,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生活习惯”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学生在“心理健康”维度上差异没有显著性(见表1)。

2)学段差异。

初中生在“膳食行为”、“运动锻炼”、“生活习惯”、“保健知识”、“心理健康”和“健康生活方式”总分均值上均高于高中生,差异非常显著(P<0.01)(见表2)。

3)地域差异。

对城区和郊区学生比较结果显示,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总分和各维度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反映了上海市城区和郊区地域差异不明显(见表3)。

2.2 上海市中学生锻炼行为态度特征

1)性别差异。

对男女生锻炼行为态度统计结果显示,男生在4个维度和总分均值明显高于女生,差异非常显著(P<0.01,见表4),反映了男生在体育锻炼行为上明显强于女生。

2)学段比较差异。

初中和高中两组学生比较显示,初中生的锻炼行为态度总分和各维度均值均高于高中生,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5)。

城区和郊区学生比较结果显示,在“行为控制”上,城区学生得分高于郊区学生,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维度和总分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6),显示城区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好于郊区学生。

2.3 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认知与锻炼行为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总分与锻炼行为态度总分均值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709,P<0.01,表明两者关系非常密切。

对不同分类样本“健康生活方式认知”与“锻炼行为态度”总分均值相关性比较结果显示,初中组r=0.712,高中组r=0.673;男生组r=0.694,女生组r=0.729;市区组r=0.735,郊区组r=0.687,P值均小于0.01,均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高相关性。

3 讨论

3.1 上海市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认知”现状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上海市中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总体上处于较好的水平,这与上海市近年来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有关;其次,上海市学校对健康课程的重视和管理,也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认知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8]。

男女生在健康生活方式认知上总分和膳食行为、运动锻炼、生活习惯和保健知识等维度均值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张芳芳等[13]的研究结果不同,对上海市中学生男女生差异具体原因还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统计结果还发现,中学生男女群体“心理健康”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同类研究结果[10]一致。

初中生与高中生在“健康生活方式认知”上,初中生各维度和总分均值显著高于高中生。研究认为,初中生处于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形成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弱,在生活作息、膳食安排、体育锻炼和学习时间等更多受到家庭、学校的约束,而高中生行为自主性增强,并且易受他人和社会各种影响,学校和家长管理较困难,可能是导致初中生与高中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城区与郊区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认知上无显著差异,这一现象与其他省市研究结果有差异[11]。研究认为,随着上海市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城区与郊区学校教育和管理均衡性,使地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另外,郊区市民健康生活方式认知程度普遍提高,可能是造成城区与郊区学生没有差异的主要原因。

运动锻炼是影响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性别和学段之间“运动锻炼”维度上都显示了高差异性,即男生好于女生,初中生好于高中生,这与相关研究结果[12]一致。

对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r=0.709),证明中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具有交互促进作用。一项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12]。

统计结果发现,情感体验维度与锻炼行为态度总分均值间具有很高相关性(r=0.916),说明体育活动中的乐趣和愉悦感是影响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研究认为,中学阶段男生对体育运动充满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而女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特点,注重塑造“淑女”形象,且缺乏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等,更倾向于选择静态的生活状态。其次,初中生尚处于“好动”阶段,过剩的精力需要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宣泄,再加上体育中考的压力,其锻炼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而高中阶段学生担心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业成绩,高考的压力使学生平时活动时间相应减少,特别是高中阶段女生群体体育锻炼意愿普遍不强,导致身体自尊水平较低[14]。针对这些现象,学校应研究女生体育适宜锻炼内容,并在教学形式和方法手段上有所创新。

有研究发现,学生生活方式认知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现象[1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上海市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认知得分较高,但锻炼行为得分较低。认知和知识是行为的前导,中学生尚处于行为的可塑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影响下,逐渐改变目前这种反差现象,使中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世明,部义峰,高金栋,等. 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28-33.

[2] 王冬.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D].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3] 张芳芳,高文斌. 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7):517-521.

[4] 石展望.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4):363-366.

[5] 陆遵义,夏昕,沈越. 上海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意识与锻炼行为教学干预实验研究[C]//李骏修. 走向科学――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课题优秀论文集.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3-220.

[6] 郑日昌. 心理测量与测验[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6-146.

[7] 达伦・乔治,保罗・里. 心理学专业SPSS14.0步步通[M]. 商佳音,胡月琴,译.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08-109,150.

[8] 王路. 上海市宝山区学校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7):533-535.

[8] 张芳芳,高文斌. 我国青少年生活方式现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7):520-523.

[9] 张利,丁亚兰. 农村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皖西北地区为例[J]. 体育与科学,2009,30(4):46-50.

[10] 黄伟明. 贵州省中学生健康知识与生活方式现况调查研究[J]. 宁夏医科犬学学报,2013,35(10):1149-1153.

[11] 万琼,刘胜. 武汉市中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2):108-112.

[12] 陈杰. 体质健康与体育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分析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105-152.

[13] 陆遵义. 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与身体自尊关系研究[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6(6):75-79.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健康;运动;生活方式

当今时代是追求健康的时代,提高大众健康水平是重要的社会目标。不可否认,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整体水平偏低等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离,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也日益凸显。可以说,我国的大众健康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生活需求。如何让大众身心健康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前提基础,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应有之义,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大众健康和致力解决健康问题。让运动走进生活,成为维护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成为现代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选择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从全民健身走向全民健康,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健康之路。由于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既是体育的社会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创造运动促进健康的社会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1健康具有社会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创建之初,就在其章程中将健康定义为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的良好状况,而非仅仅指人没生病或不虚弱。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深化了健康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心理健康是指自我心理反应能力良好,各种心理品质完善,能调整心态使之适应外界变化;社会适应良好是指思想、心理、行为等具备适应各种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能力;道德健康是指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修养及道德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并具有良好表现。健康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已突破个人的生物界限,融入了更多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基础,其价值远不止是为了维持个体生存和寿命的延长,更是为了提高生命的社会价值。可以说,健康即具有履行社会职责的能力。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也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人类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健康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2体育的社会责任:

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我国1996年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9年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然而,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执行机制,再好的政策难免成为空头支票。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取得了高居金牌榜第二的佳绩。随即卫生部发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15年间,中国的患病人次数增加了20%,成年人中有八成人从不锻炼身体。有报道指出,八成人不锻炼:金牌大国遭遇全民健身尴尬,中国并不是体育强国,国人热衷于观看体育比赛却不爱运动,注重保健养身体却不重视锻炼。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多么触目惊心。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不仅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而且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人民健康,现在就应该真正行动起来,努力探索全民健身顺利开展的有效路径,让全民健身不再流于表面形式,真正成为一项长期、有效的民心工程。

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内容,全民健康的重要途经就是体育运动。体育是教育,体育教育是通过增强体质的身体活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体育是文化,体育文化是以增强体质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文化活动。体育是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人们依据主观愿望,用可获得的体育资源来满足自身维持和发展需要的体育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体育生活方式是人们让体育融入生活的具体样式。生活方式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生活方式是影响我国大众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健康问题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与吸烟和运动不足有关。生活方式指的是个体或群体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对生活的选择,受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客观条件的双重制约,而社会客观条件又包括微观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可以获得的生活资料。客观条件的决定性与人的自主选择性是生活方式最具影响力的因素。生活方式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如果某种活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活动就不会很好地进行下去,也就不可能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占60%左右[12]。树立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健康生活方式是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动机和能力选择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状况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健康生活方式既是人们行动选择的结果,也受生活机会的约束。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指通过对机体的运动训练来实现健康的行为模式,是保持运动习惯不断推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相对于体育生活方式来讲,就是在生活中具体贯彻体育理念实现健康和促进健康,是体育生活方式的健康化。运动健康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群体的相似性,又有个体相对的差异性。一方面,对身体的状况依赖很大,也受场地、器材、季节、气候、性别、年龄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进行不同的选择;另一方面持之以恒坚持,给人的身心不断注入健康的活力,具有满足大众健康不同层次需求的特点。体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事业是以人为本的事业。体育具有鲜明的为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文特征。体育在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和责任。当今时代体育的社会责任必然从社会政治需要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必然从竞技体育的一枝独秀转向全民健身的遍地开花,从而实现全民健康。人的需要就是社会的需要。健康因其所具有的深刻的内在价值,是评估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运动观,促进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是体育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3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的社会支持

3.1全社会都来关注和解决健康问题,把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作为民生工程齐抓共管

健康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每个人身心健康了,社会才能健康平稳发展。健康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并最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现代医学表明,至少有70%以上的疾病是可以通过预防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健康问题之所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隐患,是因为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结果,并把健康问题只归结为医学的解决范围,忽视全民健身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体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运动缺乏无疑是导致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保障健康最科学的方法在于运动,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势在必行。社会各界都应高度关注我国的健康问题,把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作为民生工程齐抓共管,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全民健康,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2加强社会传播,促进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生活以群体的形式进行,每个人都受所属群体影响塑造自己的社会角色。群体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能够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群体互动在个体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和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性,社会传播架起了运动健康生活方式与社会大众联系的桥梁,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的本质也就是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大众社会传播和实践,包括交往、交流、活动、信息传递和丰富的媒介宣传,对树立大众正确的健康观、运动观和躬行运动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社会传播是促进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建构的基础和推动力。

3.3构建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社会服务体系

3.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供给侧改革

我国由于投放体育资源倾斜竞技体育的惯性,长期忽视公共体育需求。随着公共体育需求持续上升这一趋势,公共体育资源的供给短缺问题突显。政府要加大向构建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社会服务体系投放体育资源的力度,而且改革政府单一化的供给很难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的现状。规划构建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和充分调查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包括项目、场地、、组织、技术等服务需求,制定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构建规划。打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基础,创新公共体育服务工作机制。推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形式,引入大众体育社会专业服务力量,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大力发展有利于大众健康生活方式构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支柱产业,并激活社会资本。

3.3.2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依托自身特点优势

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挥体育社团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共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公共体育责任。大力发展对大众体育活动进行组织、引导、指导和管理的社会团体,如体育文化组织、全民健身组织、体育志愿组织等多元化的组织样态,尤其是志愿服务是承担公共责任的公众参与行为,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属于体育公共产品的一部分,政府有责任为体育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18]。在秉承大众体育文化、宣传全民健身和倡导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精神中,让具有自主办理、自愿参与和公益性、群众性等特点的民间体育组织遍地开花,从而积极广泛地发挥其推动全民健身、构建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社会服务体系的作用。

3.3.3建设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

为了满足大众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社会服务体系构建需求,除了探索政府类组织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还要发挥社区服务支持、公益科技服务支持、信息服务支持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作用。积极拓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渠道,建设社区健身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日常管理体系,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根据居民健康档案,帮助制定居民运动健康生活方式规划;根据居民健康情况,开展有社区特色的大众健身活动,满足居民的个性需求。 发挥体育科研机构作用进行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科技服务公益支持。只有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有计划的实施健身,才能养成运动健康生活方式。通过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科学的健身意识,保持健康的体能,形成科学的健身素养,维护身体健康状态。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服务公益支持,提高公共体育资源供给的精准化与集约化,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监察、监督的工作体系[20],让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构建大众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社会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4结语

社会生活方式是社会结构及其运行状况的综合性反映,我国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取决于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当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拥有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让其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我国还有许多大众没有通过体育运动获取健康,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化、大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促进运动健康生活方式大众化,真正通过全民健身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寇江泽.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12亿占总人口15.5%[N].人民日报,2015–06–12(17).

[2]张昕,周小平,黄辛夷,等.疾病谱变化研究在中国[G].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5.

[3]曾忆茗.85%以上人群属于亚健康[EB/OL].

[4]张兵兵.如何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EB/OL].

[5]孙平.冬季长跑与体质健康[J].冰雪运动,2015,37(1):94–96.

[6]魏纯镭,毛军平.体育教育与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5.

[7]向光毅.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事业中政府的责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8]中国新闻网.八成人不锻炼:金牌大国遭遇全民健身尴尬[EB/OL].(2012–08–24)

[9]冰雪运动编辑部.人文的体育时代[J].冰雪运动,2010,32(1):封二.

[10]庹权.我国社会转型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趋势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11]张帆,仇军.健康社会学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8):80–87.

[12]豆丁网.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公式[EB/OL].(2011–11–08)[2015–12–12].

[13]张伟,田郁玫.我国申办冬奥会的宣传策略[J].冰雪运动,2014,36(2):42–45.

[14]王忠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下群众冰雪体育对社会建设的促进[J].冰雪运动,2014,36(6):16–19.

[15]焦开山.健康不平等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4,29(5):24–46.

[16]王琦.九体医学健康计划让“治未病”来得更“精准”[EB/OL].(2015–05–30)

[17]王忠波,陶永存.和谐社会构建中黑龙江省体育社团的发展路径[J].冰雪运动,2014,36(3):67–69.

[18]刘滨.我国申办冬奥会志愿服务的前瞻性思考[J].冰雪运动,2015,37(5):43–45.

[19]徐美琴,周凡,朱东明.国内科学健身研究现状与展望[J].冰雪运动,2015,37(5):93–96.

[20]黄乐乐.安徽省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蚌埠市为例[J].冰雪运动,2015,37(3):84–88,96.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9篇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学习市双创工作小组关于“健康生活你我同行”的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办工作实际,经办双创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健康生活你我同行”宣传教育活动。先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广大群众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以社区、各村、学校、单位为教育主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率、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社区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创卫意识和健康意识,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必须到达8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到达70%,基本技能掌握率70%。

2、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学校教育评价表要85分。

3、加强各村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

4、各单位、各企业结合本行业特点开展职业卫生、疾病预防、等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

二、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这次宣传教育活动有序开展,确保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掌握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我办决定,成立“健康生活,你我同行”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三、活动形式

宣传教育活动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抓教育、抓测试、抓达标、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不断加大健康教育知识教育宣传力度。

四、宣传教育

各部门要根据包抓人员、包抓社区、包抓住户实际,迅速开展工作,通过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创卫意识和健康意识,确保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和基本技能掌握率达到70%以上。

五、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安排、部署、落实好健康生活,你我同行宣传教育活动,要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有效开展。

2、加强检查,确保实效

健康生活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预防保健;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89-01健康是人们的关心的永恒话题,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伴随而来的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也随之增加。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这些疾病的诱因大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而不良生活习惯的指导因素是对健康概念的缺失或者误解。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引入到社区生活中,如何让社区居民树立健康的保健等生活观念,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等问题,成为探索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保健所起作用的必要前提。健康教育能够帮助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借助健康教育对相关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并且消除潜在的健康威胁,从而极大的改善生活质量,对于社区居民而言,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教育活动。由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社区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全方位的推动健康教育在社区预防保健中的推广,组织相关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力争改变居民的生活观念和帮助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建立健康小屋,加大健康观念的宣传与传播

健康小屋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健康俱乐部等以此吸引更多的社会居民参加,将在社区居民生活中起到重要而深远的作用。健康小屋将是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一个用于传播健康生活知识和理念的重要的载体。以“健康生活、快乐生活”等为主题的健康小屋,通过举行大量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知识互动等活动,在社区居民中间营造一种对健康知识渴求的求知氛围,结合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疾病预防的重点等措施,融合趣味性,多方位的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健康小屋中将是一种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

健康小屋的活动应该是多样的,如帮助社区居民测量血糖、血压等活动,通过组织社区居民一同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相互交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膳食平衡的方法等活动,在社区居民中间掀起一股追究健康生活的热潮。同时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有吸引力的比赛活动。如设定相关健康生活的课题,参赛选手可以针对不同的课题,结合健康生活习惯进行相关膳食的搭配,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对于膳食要求极高。同时可以邀请营养学专家、慢性疾病预防专家等专业人士开展一对一的健康知识交流活动,将健康生活习惯的观念植入社区居民的脑海中,倡导“健康生活、远离病魔”的生活习惯。2发挥居委会的桥梁作用,引导居民的健康行为

居委会可以说是社区居民的桥梁、带头人。在居民生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居委会更是最好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由此,居委会可以针对居民感兴趣的健康生活话题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开展“健康知识进万户”的健康宣传活动,结合世界健康日,合理安排、统筹调动,充分利用社区宣传专栏、墙报等载体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同时可以印刷健康知识宣传材料,在社区居民中间进行派发,增加社区健康教育的人群覆盖面。如此做法将极大的增加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居民看得懂、学的会并且可以接受,从而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这对于社区公共卫生而言将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社区居委会应该重点关注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高危人群等,对于此类人群建立专有档案,实行分级分类的管理。从而在社区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讲座等互动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关注。社区居委会及时、准确而有效的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对于社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居民个人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对患有慢性疾病或者高危人群等进行健康保健预防指导,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个人的健康状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一方面将在社区居民中间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带动更多的居民关注健康状况,增强保健意识,从而转变健康生活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关爱弱势群体,倡导健康消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的获取的动力也随之增强。因此,在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寻找和界定目标人群,关注弱势群体的斥求。

对于社区弱势群体而言,由于受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现实条件的羁绊,其对于健康的斥求和对健康问题关注的焦点都比较集中。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极易受到伪科学的蛊惑和误导,对于道听途说的小道健康知识缺乏辨别能力,因而容易上当受骗,严重者将严重威胁其健康状况。针对这些问题,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应该重点关注社区弱势群体。针对弱势群体“小病小痛忍忍就好”等错误的心理加以及时的纠正,同时预防其盲目就医和服药等健康问题。由此可见,社区开展针对弱势群体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将加大的改变社区公共卫生的整体质量,如专家义诊、免费健康咨询等活动。与此同时,也将帮助改变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减轻其生活压力,从而帮助其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4借助大众传媒,营造健康生活氛围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众传媒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社区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利用大众传媒将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利用当地的报纸、电视台、电台等大众传媒,结合传统的社区健康宣传栏和墙报等将极大的增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覆盖范围,受益人群也将增加。

开展健康咨询热线是一个重要而容易被社区居民接受的方式,居民可以主动的进行健康知识咨询,尤其是对于保健预防方面的知识,既可以保护居民的个人隐私,又可以答疑解惑,如此的健康教育方式将是现代社区健康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途径。参考文献

上一篇:旅游文化营销范文 下一篇:课程建设评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