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镇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0:45

健康城镇建设

健康城镇建设篇1

关键词:健康城镇化 河南省 评价 主成分分析

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3.2%提高到2013年的43.8%,年均增长1.58%,每年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尽管河南省近年来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但是省内各地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不平衡,2012年,郑州市的城镇化率最高为66.7%,周口和驻马店最低,仅为33.4%(见图1)。此外,河南省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等(魏后凯等,20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出六大主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呢?健康城镇化有没有客观的评价指标呢?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文深入剖析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涵,通过构建河南省健康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河南省18个地市的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从而找出各个地市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改进方向,为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镇化进行了定义。通常可以概括为空间结构转变、经济结构转变和社会转变三个层面。首先,空间结构转变方面,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加的过程,也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的过程;第二,经济结构转变方面,城镇化的过程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一方面,实现第一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推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巴曙松,2013);第三,社会转变方面,城镇化是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过程,反映在新的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因此,对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涵的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空间结构转变方面,评价城镇化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人口增长的效率,即人口转化指标,包括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总人口)、城镇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李明秋等,2010)。

第二,在经济结构转变方面,城镇化的过程是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的第一产业向高附加值的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健康城镇化体现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指标上,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徐林等,2014;景普秋,2011)。

第三,在社会转变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镇原有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可能会变得紧张,因此,健康城镇化还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上,包括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等指标。

第四,在空间结构转变和社会转变方面,随着城镇人口数目不断增长,城镇原有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也会变得不足。因此,健康城镇化还体现在城镇公共服务供给指标上,包括人均教育经费、万人拥有医生数、养老保险覆盖率等指标(张春梅等,2012)。

第五,在经济结构转变和社会转变方面,城镇化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健康城镇化还体现在环境改善指标上,包括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单位能耗GDP等指标。

为了全面评价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质量,及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更加科学地制定健康城镇化发展目标,构建健康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非常必要。

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界定的城镇化健康发展内涵,在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人口转化效率,还要考虑城乡协调程度;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质量,还要考虑社会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不仅要考虑城镇化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完善,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改善。

研究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比性的原则,从人口转化、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环境改善五大方面构建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由于评价的对象为河南省18个地市,各个地市规模不同,因此,评价体系中没有使用总量指标,均采用人均指标和比率指标。指标体系共选取了20个三级指标,其中17个正向指标,2个逆向指标,1个中性指标,为了便于进行主成分分析,把2个逆向指标求导数后加入到指标数据。

(二)评价方法和数据选取

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由于研究选取的评价指标较多,指标所反应的信息很可能出现重叠相关,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避免主观赋权法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从众多指标中选取能够解释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描述总体情况。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求解变量相关矩阵的特征方程,得到m个特征值和单位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值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代表m个主成分所解释变量的方差,从而对评价体系的大量指标降维,能够归纳出能解释数据样本的绝大部分信息的新变量即主成分来科学、客观、系统地评价综合性指标。其计算步骤如下所示:建立n个区域p个指标的原始数据矩阵Aij=(i=1,2,…,n;j=1,2,…,p);计算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Mjm;求特征值λm(m=1,2,…,p)和特征向量Lm(m=1,2,…,p);计算各个主城分的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及各主成分的权重Wj;根据主成分得分矩阵Xij=(i=1,2,…,n;j=1,2,…,p)计算主成分综合评价值,即:(i=1,2,…,n;j=1,2,…,p)。

如表1所示,指标体系共选取了20个具体指标,其中17个正向指标,2个逆向指标,1个中性指标。为了便于进行主成分分析,把3个逆向指标分别求倒数加入到指标数据。评价数据来自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3》,部分数据进行了整理。

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一)提取主成分

运用SPSS17.0对表1的指标体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经计算,KMO值为0.77,设计的指标体系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如表2所示,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共提取5个主成分,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依次是38.30%、17.81%、13.70%、7.91%和6.22%,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83.94%,因此,保留前5个主成分能够概括指标体系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设为F1、F2、F3、F4、F5。

(二)主成分得分排名

表3为提取的5个主成分载荷矩阵,其中,X1、X2、X3、X4、X6、X7、X13、X14在第一主成分F1上有较高的载荷值,反映了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情况;X8、X9、X12、X17、X19在第二主成分F2上有较高的载荷值,体现了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质量情况;X15、X16、X19在第三主成分F3上有较高的载荷值,体现了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情况;X9、X10、X19在第四主成分F4上有较高的载荷值,体现了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公共服务供给情况;X17、X20在第五主成分F5上有较高的载荷值,体现了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情况。

根据5个主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归一化处理,得到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综合得分公式:F=45.63%F1 +21.22%F2+16.32%F3+9.43%F4+7.41% F5,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三)健康城镇化区域差异分析

河南省18个地市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总分如表4所示,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郑州、济源、三门峡、焦作、新乡、鹤壁、许昌、安阳、漯河、平顶山、信阳、濮阳、洛阳、开封、南阳、周口、驻马店、商丘。图2显示了河南省省辖市在社会发展因子、基础设施建设因子、公共服务供给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城乡协调因子的得分情况。

总体来看,各城市间的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得分差距较大,其中,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综合得分位列第一,济源市的健康城镇化水平也很高。三门峡市、焦作市、新乡市、鹤壁市和许昌市的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这些城市各个主成分的得分均处于中上水平,健康城镇化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安阳市、漯河市、平顶山市、信阳市、濮阳市、洛阳市和开封市的健康城镇化评价得分偏低,这些城市的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南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和商丘市的健康城镇化评价得分最低,这四个城市处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按照各城市的综合得分排名,可将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分为四类。

一类城市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高(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得分大于0.8),包括郑州市和济源市。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健康城镇化评价得分位居全省第一。但是,随着郑州市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大幅增加使得郑州市的人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占有率降低,郑州市在F2和F3主成分的得分较低。因此,郑州市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济源市的健康城镇化评价得分仅次于郑州,但济源市的F3和F4得分均较低,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

二类城市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得分大于0.2小于0.8),包括三门峡市、焦作市、新乡市、鹤壁市、许昌市。三门峡市健康城镇化评价得分中仅有F3排名第13位相对靠后。焦作市的F4和F5排名相对靠后。新乡市的F2排名在第14位相对靠后。鹤壁市的F4排名相对靠后,在第16位。许昌市的各项指标排名比较适中。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焦作市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新乡市需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门峡市、焦作市、鹤壁市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

三类城市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得分大于-0.3小于0.2),包括安阳市、漯河市、平顶山市、信阳市、濮阳市、洛阳市、开封市。其中安阳市、漯河市、平顶山市和濮阳市的F5排名相对靠后,在城镇化发展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信阳市的F1和F3排名分别为第15位和第14位,需要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洛阳市的F2和F4排名分别为第18位和第17位,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开封市仅有F4排名第一,其它各项指标排名均靠后。

四类城市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低(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得分小于-0.3),包括南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和商丘市。南阳市和周口市的F5排名分别为第1位和第3位,说明两个城市在城镇化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相对较好。周口市和驻马店市的F5排名相对靠前,说明两个城市在城镇化发展中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相对较好。商丘市各项指标排名均比较靠后,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健康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因素,研究在对城镇化健康发展内涵界定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转化、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环境改善五大方面,构建了涵盖20个指标的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以期找出各地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的不足,为提升河南省各地市乃至全省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总体来看,河南省各地市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市应该从自身的区位、资源禀赋与城市发展定位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健康城镇化发展战略,从而提升各个地市乃至河南省全省的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

(二)讨论

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根据数据的自然属性把20个指标归纳为5个解释程度超过80%的主成分,分别命名为:城镇化健康发展社会因子、城镇化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因子、城镇化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因子、城镇化健康发展生态环境因子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城乡协调因子,有效的实现了评价指标的降维,提供了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认识河南省健康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并没有考虑各个城市的农民市民化成本(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基础设施等成本)。此外,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本文也没有考虑在城市生活的城镇户籍人口和非城镇户籍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差异。健康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加入这些指标,这也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魏后凯,王业强,苏红键等.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R].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013

2.保罗・诺克斯,琳达・迈克尔西著,顾朝林等译.城市化[M].科学出版社,2009

3.巴曙松.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4.王国刚.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2010(12)

5.Zhun JunJiang,Lin Boqiang.China s Energy Deman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J].Energy Policy, 2012 (49)

6.Wang S Y,Zhu D J,Zang M D.Step out the Paradox of Livable City Studies:Conceptual Model and Path Choice[J].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1.20(1)

7.李明秋,朗学彬.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10(12)

8.徐林,曹红华.从测度到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星系”模型及其评价体系[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1)

9.景普秋.省域特色城镇化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1)

健康城镇建设篇2

一、工作目标

1、全面完成第二轮**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做好总结评估工作。完成第三轮建设健康城区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立足市民健康需求,确立健康**发展目标。

2、继续推进卫生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和巩固卫生(街道)镇。罗泾镇积极争创**市一级卫生镇。高境镇做好迎接全国复查复评工作,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加强自查和督查,巩固提高卫生创建成果。

3、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继续开展建设健康村活动。

4、不断扩大健康场所的覆盖面,形成一批特色性的工作和示范点,如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健康村、健康城市志愿者等。再争创1个**市健康社区示范点,1个**市“社区居民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项目示范点,5个**市健康单位示范点,5个**市健康城市志愿者示范员,25个健康村。

5、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积极倡导“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理念。

6、积极开展“让虫害远离生活”活动,认真实施有害生物防制规范小区和三防设施规范一条街道建设,加强除害服务站和除害员队伍建设,培育1--2个“A级”除害服务站,使有害生物控制工作有新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设健康城区工作

1、全面落实完成第二轮建设健康城区行动计划。

聚焦完善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环境、保障健康食品、倡导健康行为、发展健康场所等重点,全面推进建设健康城区26项重点推进活动,确保按期完成41项指标任务。

各街道、镇和区有关职能部门在8月31日前完成自我评估,区爱卫会将适时组织现场督查和市民调查,及时总结本轮建设健康城区行动计划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抓紧启动第三轮行动计划的调研工作,根据市民的实际健康需求,汇总各方面意见,编制完成第三轮建设健康城区行动计划。

2、认真实施“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

全区各街道、镇和区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持续、深入推进“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

“人人知道自己血压”行动,要在社区全面建立高血压免费测量点,35岁以上市民血压测量率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农民工测量血压工作,为全区农贸集市、建筑工地中的35岁以上外来农民工免费测量血压,做到基本全覆盖。

“人人参加健身活动”行动,要紧紧抓住奥运会的契机,广泛动员更多市民参加“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倡导“体育生活化”理念,大力宣传以步行为主的科学健身方式。

“人人掌握救护技能”行动,要以学校教师、公园管理人员、社区公益保洁服务社人员和家政服务人员为重点,继续加强市民日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救护技能培训。

“人人了解食品安全”行动,要在社区、农村、机关、学校和企业单位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市民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知晓率,倡导市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自觉抵制消费禁售食品和不洁食品。

“人人养成健康行为”行动,要继续以公共场所不乱吐痰、不乱扔垃圾和控烟为重点,倡导市民树立公共健康意识,规范公共健康行为。不断提高市民的自愿无偿献血知晓率和参与度。全面开展“控盐”宣传,向全区所有家庭派发盐勺和有关宣传资料。

3、重点推进“社区居民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项目。

各街道、镇要将建立“社区居民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纳入建设健康社区的重点内容,并认真组织实施。每个街道、镇原则上建立2个规范性“社区居民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有条件的街道、镇可以在每个居(村)委会建立小组,1个居(村)委会建立1个自我管理小组,其中杨行、大场、顾村、月浦、罗店、罗泾应选择1个村开展。该项工作也可以与百万农民健康促进工作和送医下乡工作等相结合起来。根据区统一要求,做到明确公示组长联系方式、完整记录活动情况、定期开展效果评价、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各街道、镇可以探索性的开展糖尿病等类似慢性病的健康自我管理试点工作,也可以在来沪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场所和单位开展来沪农民工健康自我管理工作。友谊、吴淞、张庙等已建成的**市健康社区要在07年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参与人群,基本形成社区疾病的群防群控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4、在全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积极倡导“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一二一生活理念。采用合理膳食指导工具,引导市民树立“低糖、低盐”健康饮食理念,提高市民控盐、合理膳食、体锻活动等知识的知晓率;开展“示范餐厅”、“示范食堂”、“示范超市”、“示范学校”、“示范医院”、“示范单位”试点工作。以倡导市民群众的适量运动为切入口,发动市民群众大力开展“健康一二一”运动操活动。

5、认真实施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杨行、大场、顾村、月浦、罗店、罗泾6个镇中开展农民和农民工的健康促进工作。认真完成农民工健康需求调查,以六大场所为重点(村宅、学校、医院、工厂、工地、菜场),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通过发放核心知识读本和健康挂历、开展健康宣讲,组织开展高血压测压工作和自我管理小组工作以及健康一二一等工作内容,集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农民和农民工健康行为率。

6、逐步扩大健康场所覆盖面。

1)建设健康社区

继续在社区开展“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健康城市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大力实施健康促进工作,年内再争创1个市级健康社区示范点。

2)建设健康单位

每个街道镇至少累计有30个单位参与建设健康单位活动。各单位要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单位职工的健康促进活动,逐步规范建设健康单位的基本要求,做到每年开展1-2次健康教育讲座;有固定的健康城区宣传阵地;有具体健康促进措施和制度,落实职工测血压、建立科学健身制度,开展“控烟”工作;健康单位先进要全面组建自愿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

年内申报和已经获得“健康单位先进”的单位,要积极探索开展单位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试点工作,参照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单位职工高血压群防群控活动。

3)建设健康家庭

每个街道、镇建设健康家庭的参与率累计要达到30%。各街道、镇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建设健康家庭活动,吸引和动员辖区内的居民户主动参与,做到健康家庭成员普遍知道“5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的内涵及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尤其要知道自身血压和掌握高血压防治常识。

4)建设健康村

结合整洁村达标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整体面貌;开展重点人群、重大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农民和来沪人员树立健康意识,规范健康行为。**年,再争创至少25个村为健康村,争取全区累计有9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健康村的标准。其中拟选罗泾合建村、月浦聚源桥、罗店联合村和天平村等4个村为重点,突出示范作用,重点在村宅环境、配套设施、常态管理、健康促进和健康服务等方面凸现亮点。

(二)认真组织实施卫生月活动工作。

在全区大力开展健康宣传、健康咨询活动,积极倡导35岁以上市民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做到早知道,早预防。积极宣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积极倡导“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理念。继续在全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整治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老式居住区、中小道路、中小绿地、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农村宅前屋后、河道、集贸市场及其周边等。

(三)卫生创建工作

1、继续推进创建等级卫生镇活动。

以卫生创建为抓手,大力夯实健康环境基础,提升行业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卫生创建的指导和考评。罗泾镇积极争创**市一级卫生镇。罗店、大场、罗泾、杨行4镇启动培育和争创国家卫生镇工作,全面规划未来2--3年内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方案。

2、抓好巩固,建立卫生创建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对已创建成的国家卫生镇、市级卫生镇(街道)的长效管理督查工作。已建成国家卫生镇的高境、月浦、庙行、顾村、淞南5个镇要全面深入做好巩固工作。其中高境镇今年要做好迎接全国爱卫会的复查复评工作,4月底之前要完成镇级自查并上报区爱卫办,5月底前要完成区级复查并上报市,6月底前要完成市级复审并上报全国,全国复评确保通过。

(四)有害生物防制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和创建工作。加强对除害站管理和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健全有害生物控制应急处置队伍,完善有害生物控制药械应急保障机制,年内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有害生物控制应急演练。结合卫生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除害站的硬件设备。年内培育1-2个市“A级”除害服务站。

2、加强季节性除害消杀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害生物防制的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组织开展各类季节性除害消杀工作,加强虫害监测工作,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根据《**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4-2015年)》要求,上半年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工作。

3、加强有害生物防制保障工作。围绕迎奥运活动,精心组织和全面落实有害生物防制保障工作,尤其要加强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的保障工作,迎接市爱卫办有害生物防制工作检查。

4、加强除害监督执法工作。在开展季节性除害突击活动的基础上,加大除害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单位防灭蚊蝇和蟑螂的各项措施,提高从业人员防灭四害的意识。

(五)爱国卫生宣传工作

1、充分利用好各种宣传阵地。如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报纸报刊、户外广告、流动广告等,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多层面、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各种宣传活动。

2、开展系列与建设健康城区有关的主题活动。努力构建完善互动性宣传网络,加强对市民尤其是农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的健康和参与意识。利用4月份爱国卫生月活动的契机,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开展1次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健康城市宣传活动。加强对全区干部进行健康培训,增强健康城市影响力。

(六)深化特色工作,树立爱卫品牌

1、全面推广和深化“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在全区各居委,把“社区制健康管理模式”进一步做深、做细、做透。倡导“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理念,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志愿者的良性互动模式,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健康城市志愿者队伍。要在资源整合上、工作机制上作进一步探索。

2、继续推进“农民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爱卫会的平台作用,整合各方资源,以罗泾镇合建村为试点,继续深化农民健康促进管理模式。从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健康互动、健康宣传四个方面入手,即通过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建设,提供良好健康环境;开展“健康服务站”、发放“健康联系卡”、“健康积分卡”和家庭小药箱不断提高健康服务质量;以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作为健康互动的主要形式;以宣传栏、宣传标语、健康资料等构筑立体宣传氛围,把农村传统的健康促进模式向更高层次上推进,在全市树立一个环境、人群协调发展的典型和品牌。

三、工作要求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政府主导

**年是全面实施第二轮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各地区和部门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结合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实力更强、城乡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滨江新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的建设,全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的文明素质。要确保工作开展所需的人、财、物的落实,健全组织网络,充实人员队伍,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努力完成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构建支持环境

实行督导巡查制。根据我区建设健康城区工作进展情况,区爱卫办将会同区政府督查室加强督查,对一些地区或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卫生巡查,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责成有关地区和部门加以限期整改,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项工作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准。

履行检查评估制。要组织专家技术组对各有关部门、地区和各社区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出科学的评估,适时进行通报公示,以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各委办局和各街道、镇以及有关单位都要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确保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和人员到位,健全联络员网络,定期与联席会议办公室沟通情况。要针对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一系列的调查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进和完善建设健康城区工作运行机制。

强化科学管理机制。在推进健康城区26项重点推进活动中,各地区、各单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做到“年初有现况分析或基线调查,年中有过程评估和资料积累,年底有工作总结”,动态信息和有关总结应及时报送区爱卫会办公室。

(三)以社会参与为重点,倡导资源共享

各街道、镇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新形势要求,通过组织大量有创意、有影响、有效应的宣传、整治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尤其要将健康城区的理念融入各类专项宣传活动中,使有关资源充分共享。

要积极探索和引导企业、协会、社团等非政府组织参与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有效形式,充分发挥各类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从而显著提高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参与度。

(四)以交流学习为手段,提高工作水平

健康城镇建设篇3

建设健康城区是一项顺应构建和谐*的战略目标,是满足*市民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生活需求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促进*经济总量、社会事业新一轮“三年翻番”目标实现的有效载体。为了贯彻落实《*市建设健康城市20*年—20*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健康素质,以更美好的环境迎接世博会和全国农运会,特制定*区建设健康城区20*年—20*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实现新一轮“三年翻番”目标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各类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抓住创建国家卫生区的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人、环境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全区的市民健康素质、环境健康水平、社会健康形象,打造一个绿色、健康、文明的国际化工城。

二、行动原则

(一)以人为本,综合干预。以建设平安*、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为抓手,坚持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出发,融合区“*”规划需求,重视综合干预模式的运用和控制各种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规范公共卫生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促进城乡同步发展,体现*特色。

(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镇、街道、*工业区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加强调控,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各成员部门、各职能部门以及有关专业技术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在日常工作中引入健康城区理念;各居委会、村委会、各类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和市民等社会力量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建设健康城区,努力实现政府与社会、部门与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全面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分阶段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健康城区宣传、建设健康社区、创建国家卫生区(镇)为第二轮行动计划的工作重点,全面可持续地推进建设健康城区各项任务的实施。

三、总体目标

积极探索建立全社会关注健康城区问题、参与健康城区行动的有效机制,不断提升全区人民健康素质、优化城区健康环境、完善社会健康服务,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到20*年,初步形成促进全民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使*区的环境总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市民的健康素质和健康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向世界展示健康*的人文特色和优美环境。

四、主要任务与重点推进活动

(一)加强健康宣传

1、具体目标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目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和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市民对各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促进广大*市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以健康搭台、促进经济发展;以健康冶情、美化人民生活;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健康城区营造良好支持环境,为创建环保模范区、国家卫生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2、行动策略

通过展示*的历史文化、经济建设、健康社区、绿色化工等内容,让人们了解*的同时,关注*的昨天、今天和未来。通过各类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人民对健康城区的认知,动员全区人民参与建设健康城区活动,引导市民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以此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环境和健康状况,共同将*区建设成拥有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区的现代化国际化工城、环保模范区、国家卫生区。

3、重点推进活动

(1)主题论坛活动。在区健促委的组织下,举办“*让生活更健康”主题论坛,展示*区建设健康城区的成果,关注建设健康城区未来的研讨。宣传优秀健康社区、健康小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展示*区建设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区的工作成果。同时开展评选、讲座、培训等系列活动。

(2)开展“五个一”宣传活动。在区健促委、区爱卫会的组织下,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介的作用,形成由平面到立体的宣传层次。全过程贯穿“五个一”,即策划组织一项主题宣传活动、编撰一册建设健康城区小册子、设置一批健康宣传栏和公益广告、制作下发一种健康生活用品、进行一次建设健康城区媒体专题报道。

(3)健康咨询进社区活动。在区健促委、区卫生局的组织下,培养专业传播、群众宣传、自我宣传的健康咨询链。组织培训一批健康志愿者,使之成为建设健康城区的传播者,由健康志愿者带动一批健康热心者,从而层层扩大、环环相连。具体做法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健康志愿者每月进社区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各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健康讲座,动员学生把健康知识带回家,以合理营养、禁烟限酒等内容为主,促进健康家庭活动的深入。

(4)开展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区文明办、文广局的组织下,发挥镇、街道、工业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抓住“挖掘非物质民族文化”的契机,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健康城区宣传文艺活动。

(二)完善健康服务

1、具体目标

加强区、镇两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积极探索和不断丰富健康服务的内涵,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2、行动策略

鼓励广大市民群众自觉参与和自发组织各类健康促进活动,使市民成为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决策成员和行动主体。

3、重点推进活动

(1)继续开展“健康身心”活动。在区卫生局的组织下,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心理咨询、健康指导机构,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服务和健康宣传活动,在居委会、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定期开办“健康讲堂”,逐步提高居民对疾病预防、合理营养、心理卫生等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为贫困、无业精神病人免费提供抗精神药物和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倡导35岁以上市民每年至少主动接受1次血压测量,指导居民了解高血压及其引发的相关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对外来人口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

在区妇联等组织下,开展和谐家庭建设活动,减少“家庭暴力”的产生。依托*区反家暴救助中心,加大对受暴妇女的救助力度;通过已建立的18个家庭暴力受理点,进一步掌握全区家庭暴力案况;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逐步减少家庭暴力投诉率。

(2)继续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区人口计生委的组织下,不断完善社区人口计生指导咨询机构,开展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婚育新风尚。经常性地向居民宣传普及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在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倡导使用安全套;加强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3)继续开展“人人运动”活动。在区体育局的组织下,不断完善居委会、行政村健身点建设和体育指导员队伍,动员居民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切实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倡导“体育生活化”理念,培育、扶持具有本土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形成体育文化的品牌和亮点。

(4)全面推进“人人掌握救护技能”活动。在区红十字会组织下,开展各类应急救护基本技能的培训、竞赛和演练,不断提高市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三)保障健康食品

1、具体目标

加快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提高公众食品安全信心,基本实现有效控制食品污染和保障食品安全,持续将食源性疾病控制在较低水平。

2、行动策略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落实属地责任制,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企业自律水平,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行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提高市民食品安全“知”的水平和“行”的能力。

3、重点推进活动

(1)开展“规范经营、卫生有序”活动。结合国家卫生区创建,大力整治饭店、宾馆、农贸市场、饮食店、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单位食堂及“三小”(小饭店、小点心店、小杂货店)行业,努力达到“二证”(许可证、健康证)齐全,卫生有序、规范经营。

(2)全面推进“放心食品,健康消费”活动。及时食品安全提示和警示,切实增加市民对食品安全情况的知情权和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引导市民自觉抵制不健康的食品消费。

(3)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人人有责”活动。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法制知识,积极推行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完善食品安全举报系统,引导市民主动检举违法的食品经营行为。

(四)营造健康环境

1、具体目标

以创建国家卫生区、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工作重点,巩固创建国家卫生镇、创建市一级卫生镇、市卫生村成果,切实改善全区环境质量。

2、行动策略

结合爱国卫生月、全民植树节、世界环保日、“让世界清洁起来”、节前专项环境卫生整治等主题活动,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清洁城乡、绿化*、保护环境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各类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动全区人民参与环境卫生公益活动。

3、重点推进活动

(1)全面推进“百河千路万家”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区建设交通委、水务局、爱卫会组织下,广泛发动市民参与整治社区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公益性活动,有效改善农村地区道路、河道、村宅的环境质量,引导市民自觉维护和美化市容环境,为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2)全面推进“绿色人生”活动。在区建设交通委组织下,倡导居民自觉参与绿化建设和养护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爱绿护绿的积极性。创建园林式小区、花园式单位、优美绿地景点和绿化景观道路,不断提高绿化及林业的管理水平和城镇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继续开展“让虫害远离生活”活动。在区爱卫会组织下,树立“控制有害生物,人人有责”的观念,积极组织开展以清除虫害孳生地为目的的群众性环境整治活动,控制有害生物密度。

(五)倡导健康行为

1、具体目标

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引导市民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健康素质,不断减少公共场所的卫生陋习和不文明现象。

2、行动策略

建立社会性、群众性的监督机制,充分利用和积极扶持各类志愿者队伍、协管员队伍和市民巡访团队伍,引导更多的市民主动关心公共卫生状况和环境状况,并从自身做起,不断减少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

3、重点推进活动

(1)全面推进“除陋习,践行公共道德”活动。在区文明办组织下,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商场、大卖场、车站、主要景观道路等八类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内,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乱扔垃圾、乱吐痰、乱招贴”活动,培养市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大型户外活动环境卫生承诺制和活动组织者必须落实不乱抛杂物等措施。

(2)继续推进公共场所控烟活动。在区卫生局组织下,开展“控烟单位”创建活动,在医院、学校、宾馆、饭店、茶室等公共场所辟出吸烟区。

(3)积极倡导资源节约行动。在区机管局等部门的组织下,开展节电、节水、节约资源等环保活动,推广办公用再生纸、再生硒鼓的使用,提倡办公无纸化和文书双面打印、印刷,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减少过度包装等,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4)大力倡导符合条件的人群自愿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在区血液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鼓励各社区、单位主动履行组织自愿无偿献血的承诺,杜绝雇人冒名献血的现象。

五、健康城区基础工程

贯彻“条上专业指导、块上综合管理”的原则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健康场所建设模式。紧紧依托镇、街道、工业区和各基层单位,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推进健康社区和健康单位建设。

(一)建设健康社区

各镇、街道、工业区按照整体推进、个性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探索和创新建设健康社区的工作模式。根据各自实际,确定并解决若干影响本社区居民健康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工作,以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为关注点,切实做好新型合作医疗的管理、农民健康体检,不断完善健康社区资料的积累和总结,按照《*市建设健康社区工作资料管理基本要求》的内容,健全健康社区工作资料。朱泾镇、张堰镇作为建设健康示范社区试点,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建设健康社区的个性项目,抓住特点,突出特色。石化街道继续巩固健康社区示范点工作成果,不断引入新机制、开拓新思路,提高建设健康社区的水平。

各镇、街道、工业区要全面开展“五个人人”活动(人人知道自己血压、人人参加健身活动、人人掌握救护技能、人人参与无偿献血、人人养成健康行为)。每年对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测量血压,并建立高血压管理资料库和高血压管理机制;组织和动员居民参加各类体育锻炼活动;进行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伤害等宣传教育和培训演习;不断提高无偿献血参与率和减少献血补贴,杜绝雇人冒名献血的现象;加强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文明素质。

(二)建设健康单位

各镇、街道、工业区、石化股份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积极、深入开展建设健康单位活动。每年推出不少于5个单位开展健康单位建设活动,建立相应的健康促进组织,完善一套健康单位资料。具体做到一要大力倡导并推进自愿者无偿献血活动。对献血者不给予“高补贴、长休假”,不发生雇人冒名献血的现象;二要深入推进“人人运动”活动。广泛组织单位职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少于10分钟;三要切实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单位食堂供餐或统一订购盒饭,要符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四要全面开展各类节能、节材活动,防止能源过度消耗;五要努力提高职工健康意识。每年开展2次以上健康教育讲座,倡导和组织职工测量血压。

健康机关要关注城市健康,引导机关工作人员树立健康公共责任意识,成为践行公共道德的表率;健康企业要以“人人享有职业卫生防护”为方向,有效预防和降低职业伤害、职业疾病等的发生率;健康学校要继续推进“健康校园”活动,将健康促进纳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健康菜场要在全面推进农贸菜场标准化改造的同时,不断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疾病预防等工作。

(三)建设健康村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金委[20*]12号《中共*区委关于聚焦廊下加快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着重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和人文素质,结合村容整洁达标评比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整体面貌,开展健康村建设,全面完成《*区建设健康村行动计划》确定的四类42项指标。到20*年底,全区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级健康村的基本标准。

(四)建设健康家庭

根据“居室清洁、家庭和睦、生活健康、热心公益”的要求,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健康总动员”等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家庭积极参与建设健康城区活动,做到建设健康家庭的参与率逐年递增10%。每年评选120户区级健康家庭,进行表彰。

全面贯彻实施《*区农村健康家庭示范户指导标准(试行)》确定的“建房须规划,墙面勤粉刷;宅前保清洁,宅周见绿化;垃圾应袋装,害虫无孳生;居室求整洁,明亮又通风;厨房重卫生,井水须消毒;户厕保通畅,粪缸无踪影;屋后齐堆放,养禽进畜舍;和睦又健康,守法又互助”标准,开展农村健康家庭示范户建设,教育村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自我保健常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健身体育运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每年评选500户农村健康家庭,并予以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建设健康城区组织网络

各镇、街道、*工业区和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健康城区工作的领导,把建设健康城区工作提升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一轮“三年翻番”目标、创建*市文明城区的高度,强化建设健康城区工作目标责任感。

区爱卫会和区健促委作为全区建设健康城区工作的组织机构,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推进建设健康城区工作,负责对全区健康城区建设进行协调,承诺在建设健康城区中从全区人民的健康利益出发,广泛发动全区人民参与建设健康城区行动,调动全区一切积极因素和社会各界力量,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状况和全区综合环境质量,确保*区新一轮“三年翻番”目标完成。

各镇、街道、*工业区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健康促进机构,整合社区内健康促进资源,形成有效的工作网络,投入必要的经费。区健促委办公室要定期组织开展健康城区的讲座、培训,对基层具体执行人员、有关业务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志愿者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发挥借用“外脑”和人力资源的最大化作用。区爱卫会和区健促委要会同区有关部门进行工作督查。

(二)立体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氛围

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凝聚各方力量,突出健康城市主题,广泛宣传健康城市理念和健康城市建设活动。开展“五个一”宣传活动,做到全区每户家庭拥有一份健康知识手册和参加一项健康城区活动。

报纸、广播、电视、数字电影、广告、网络等大众媒体要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健康城区建设过程中的典型事迹,不断扩大健康城区宣传的舆论声势和外溢效应,让市民普遍知晓建设健康城区的意义,引导市民主动参与建设健康城区的活动。

(三)全面互动,健全有效运行工作机制

1、建立全方位互动机制。要充分利用健康城区的平台,将既定工作与健康城区各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有效工作机制,真正实现在相互合作和互惠互利基础上的资源共享。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在活动的丰富性、群众的参与性、知识的普及性上下功夫,营造氛围,形成特色;各单位要将健康城区的新理念,融入相关的专项活动中。

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筹措社会资金,不断加大对建设健康城区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健康城区项目,实现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健康城区工作。

3、建立志愿者工作机制。组织一支60人的健康城区志愿者,每镇、街道、工业区、股份公司各5名。定期组织健康城区志愿者参与建设健康促进活动,全年不少于4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0小时。区健促委办公室要定期进行指导,并推荐优秀志愿者参加全市“十佳”评选。

4、建立评选激励机制。从20*年起,每两年在建设健康城区工作中对成绩突出的社区、单位、家庭和志愿者进行评选表彰活动,与两年一度的爱国卫生先进评选同步进行,区、镇两级财政要结合爱国卫生先进评选活动,设立先进评选专项资金,通过有效激励机制,推动不同层面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扎实开展。

(四)精细管理,科学评估总结提升工作质量

建设健康城区工作是一项为民谋福的民心工程,必须加强宏观指导和精细化管理,正确评价各项目标任务的工作绩效和社会影响。为力求全面、科学、公正地评估行动计划的进展效果,区健促委组织制定健康城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落实市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的内容,按照*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落实和评估;二是制定适合*区实际和市民健康需求的健康城区指标体系,将以市民的健康素质、健康需求和对健康城区活动效果评价为重点,委托区有关专业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随机监测调查。

在20*年*月份进行三年行动评估。评估工作由区健促委统一部署进行,分自评估和外部评估两个步骤实施。其中,自评估由各镇、街道、工业区和区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外部评估由区健康城区技术指导组、区健康促进协会等在自评估基础上开展。根据自评估和外部评估的结果,由区健促委形成综合评估报告,报区人民政府。各镇、街道、工业区和区有关职能部门每年要做好建设健康城区工作的年度工作总结和重点推进项目的评估工作。

健康城镇建设篇4

根据《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为夯实健康城区工作基础,推动本区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有序展开,区爱卫会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建设健康社区活动,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弘扬“敢为人先、永不懈怠”的人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把我区建成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化新城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区两个文明建设,围绕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确立的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拓展本区爱国卫生创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以提高市民群众健康素质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和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推动本区社区大卫生工作向人性化、自主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积极营造健康、优美、和谐的人群生活和居住环境,为全面促进我区“一、三、五”变样目标的实现和推进现代化新城建设步伐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要求

在建设健康社区活动中,各街道、镇(乡)要围绕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人群三项主题内容,以健全健康管理网络、完善健康基础设施、营造健康生活环境、加强社区健康服务、倡导社区健康互助和提高人群健康质量作为总体工作目标,结合各社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建设健康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1、建立完善的建设健康社区工作组织网络,各街道、镇(乡)党政领导要齐抓共管,有健全的管理班子、工作队伍和监督队伍,要发动社区单位、居民积极参与健康社区建设活动,继续发挥好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组织有序、措施有力、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2、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区的工作要求,针对社区存在的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高起点地制定建设健康社区活动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健康社区建设活动的指标体系和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相应的工作策略和措施。

3、建设“健康社区”活动目标任务的制订中,主要要参照以下4方面的工作内容:

(1)逐年增加与人群健康相关的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与社区的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安全管理、文化教育、社区卫生等工作紧密衔接,制订切实可行的促进健康社区发展的公共政策,共享社区资源,扎实健康基础,营造社区健康氛围。

(2)各社区要积极争创部级卫生镇和市级卫生街道、镇,已建成的市一级卫生街道、镇要继续巩固取得的创建成果,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确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大整治力度,精益求精,巩固提高工作质量;已建成的市二级卫生街道、镇在做好巩固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向上,不断地努力开展一级卫生街道、镇的创建活动,为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3)结合区域特点,完成《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和本社区建设健康社区计划的相关工作指标任务,形成自各的工作特色。

(4)要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分析影响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和制约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TO)建设“健康城市”338项指标中与社区工作关系密切的内容,确定相应的工作指标,原则上要在环境建设管理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指标中各选数项进行实施。其中,环境建设管理的指标应是等级卫生街道、镇创建工作的延续,突出社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促进人群健康的指标应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突出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人性化。

4、发挥健康志愿者队伍作用,建立健康社区信息反馈系统,多听取民意,形成双向沟通渠道;组织地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利用社区专业资源,结合信息反馈的情况,形成自我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健康社区科学评估。

三、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建设健康城区活动是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发展的新举措,是爱国卫生工作贯彻“”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是本区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基础,是等级卫生街道、镇创建活动的延续,是可持续地不断提升社区总体大卫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生活环境的保证性措施之一,是普遍提高人群健康素质的重要抓手。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建设健康社区工作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在思想上要有紧迫感,在行动上要真抓实干。各地区要把建设健康社区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街道、镇(乡)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建立健康社区建设的组织网络,发挥爱卫会各委员部门的作用,落实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人、财、物的到位,为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抓好规划整体推进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涉及面广,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作,各街道、镇(乡)要按照区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本着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规划制定和目标任务的确定中,要加强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社区在社会大卫生工作的优势和不足,科学合理地确定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力争使确定的各项指标能够反映民意,贴近百姓生活,得到群众的认知和认同。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拓宽工作领域,整合社区资源,把建设健康社区活动与等级卫生街道(镇)巩固、创建文明社区和各类相关的活动相结合,加强部门间的联手,发挥团队精神,做到同步发展,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健康社区工作的前进。

3、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建设健康社区活动是一项新的社会工作,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广泛宣传,在宣传中,要紧扣时代的主旋律,把宣传内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与“办博”相结合、与培育上海城市精神相结合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把健康社区宣传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运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所形成的人员队伍、宣传阵地和志愿者队伍的优势,进一步扩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将与居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除害防病等知识融入其中,使居民能获得综合性的健康知识,引导和培养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附:区建设健康社区指导指标

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健康城镇建设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沿海强县、构建和谐”为统揽,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为民办实事、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模式为路径,以“健康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打造一批彰显特色的样板工程、精品工程,全力推进“健康、幸福人民”行动上水平、上台阶,以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实现群众幸福指数新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二、行动目标和指标

总体目标: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县健康人群明显增加,健康服务更加便捷,健康环境显著改善,健康社会更为和谐,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人人享有健康服务、人人享有健康生活、人人享有健康环境、人人享有健康食品”的总体目标。

主要指标:分为环境指标、人群指标、服务指标、社会指标、民意指标和特色指标六大类。

(一)健康环境六项指标

1、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0%;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3、城镇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

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0%;

6、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

(二)健康人群十项指标

7、全县人均期望寿命≥75岁;

8、人口自然增长率≤3.91‰;

9、儿童计划免疫率≥95%;

10、孕产妇死亡率≤25/10万;

11、婴儿死亡率≤10‰;

12、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5‰;

13、体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38%;

14、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88%;

15、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降低0.5%;

16、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健康行为形成率≥60%。

(三)健康服务七项指标

17、人均体育设施用地(室外0.8m2,室内0.2m2);

18、高血压病人管理率达到90%以上;

19、糖尿病病人管理率达到90%以上;

20、结核病综合防治率达到90%以上;

21、艾滋病综合防治率达到90%以上;

22、精神病病人监护率达到90%以上;

23、有害作业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90%以上。

(四)健康社会十项指标

2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5、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8、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当地上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40%;

2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96%;

30、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31、城镇登记失业率≤4%;

32、城镇职工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3、规定禁烟的公共场所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五)健康食品四项指标

34、生产基地农畜产品监测合格率≥90%;

35、食品加工产品监测合格率≥85%;

36、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定量监测合格率≥90%;

37、餐饮行业食品抽检合格率≥85%。

(六)民意指标八项

1、健康行动知晓率≥95%;

2、卫生服务满意度≥90%;

3、环境质量满意度≥90%;

4、食品安全满意度≥80%;

5、交通状况满意度≥90%;

6、城市管理满意度≥90%;

7、社会保障满意度≥80%;

8、生活现状满意度≥80%。

(七)特色指标两项

1、各级各单位获得市级以上有关部门涉及健康内涵的荣誉称号;

2、各级各单位健康行动作为先进典型得到市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推广。

三、主要任务

总结年“健康、幸福人民”行动的实践经验,对年“健康、幸福人民”行动实施的工程和项目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主要实施九大工程,深入开展42个重点项目。

(一)健康宣教工程

1、健康教育师资培训项目。实施“健康火种”计划,通过聘请市专家来我县进行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县负责对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逐步构建健康教育网络,提高健康教育师资水平。

责任单位:卫生局

2、深化健康教育进医院项目。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医疗救治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开具健康处方,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引导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医学专家面向社会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提高目标人群对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

责任单位:卫生局

3、深化健康教育进校园项目。全县中小学校要健全健康教育机制,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每两周至少开设1课时,并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健康教育师资各种培训,提高课堂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坚持每天宣讲健康教育知识,办好学校健康教育橱窗、黑板报和宣传栏。定期举办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讲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健康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继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开展“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活动。年内,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5%,健康行为形成率≥80%。

责任单位:教育局

4、深化健康教育进机关项目。各级党政机关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板报或橱窗,并定期更换内容。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机关干部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健康知识,带头禁烟限酒,带头参加体育锻炼,带头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责任单位:机关党委、卫生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深化健康教育进社区(村)项目。开办健康教育大讲堂,邀请知名医学专家、健康教育专家进行健康知识普及、疾病防治、自我保健方面的专题讲座,每月不少于一场,通过电视定期重播的方式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健康教育普及率。县级至少建有1个健康教育一条街或健康教育展馆(园),各镇(街道办)至少建有1个健康教育长廊,各行政村(社区)至少建有1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有条件的可开办健康教育学校。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招募健康服务志愿者,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队伍建设,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责任单位:卫生局、爱卫办、广播电视局、团县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网络健康教育项目。建立“健康”网站,开设“就医指南”、“专家风采”、“健康论坛”等专栏,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使网络成为人们学习健康知识、交流健康心得、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平台。

责任单位:宣传部、卫生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7、健康宣传项目。县内电台、电视台继续统一开设专栏,对行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典型及样板项目、精品项目、特色项目的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各类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社区和单位宣传栏等各种社会宣传阵地强力宣传。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大型主题健康宣传促进活动。积极参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大会,与知名专家共同研讨、交流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我县“健康、幸福人民”行动深入开展。每季度至少举办一场领导干部论坛、专家论坛、群众论坛。

责任单位:宣传部、健康办、规划局、广播电视局、城市管理局、交通局、卫生局、文体局、妇联、团县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健康服务工程

8、健康服务“三个一”项目。继续坚持和推行全民体检工作,为每人进行一次体检、建立一个健康档案、制定一个健康计划。为县45岁以上农村居民和城镇无业居民免费体检。配备体检专用车辆,以“健康服务大蓬车”的形式,深入偏远农村上门为群众体检。为提升体检能力和体检质量,可科学调配医务人员,引进、借用、租赁先进医疗设备予以保障。

责任单位:卫生局、机关党委、总工会、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9、社区卫生“双向转诊”项目。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继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引导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建设,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

责任单位:人劳社保局、卫生局、街道办事处

10、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年,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95%。大力加强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招收全日制专科以上(专科28周岁以下、本科30周岁以下)的医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

责任单位:卫生局、人劳社保局、编办、财政局

11、慢性病干预和防治项目。推广先进的慢性病干预模式,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和预防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责任单位:卫生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2、职业病防治项目。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保障企业职工健康权益。依法督促企业改善工作环境、保障职工休息休假、实现安全生产,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谐劳资关系,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做好接毒接尘工人的岗前、岗中、岗后体检和健康培训工作。年,职工健康体检率、健康建档率达到75%。通过多种形式,加大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责任单位:总工会、卫生局、安监局、工促局

13、心理干预项目。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环境,充分发挥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的专业优势,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恼怒和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年,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35%。继续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师资培训。

责任单位:卫生局、教育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4、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查体项目。为12万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免费查体服务,建立《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和跟踪访服务制度。

责任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5、“温暖母亲”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包括正常产、剖宫产)每人补助400元,建立孕产妇个人档案。对全县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包括流动人口)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年内,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晓率达到80%,叶酸服用率达到80%。实施孕产妇保健服务管理,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

责任单位:卫生局、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健康饮食工程

16、放心饮水项目。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建立监督监测机制。年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达到70%。

责任单位:卫生局、建设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7、安全食品项目。以治理抗生素、雌激素、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为重点,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完善农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食用绿色食品,建立健全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实现食品加工规范有序,市场食品稳定可控,餐饮消费清洁安全,让人民群众对菜篮子更放心。继续加大五小行业整治力度,对全县餐饮业推进实施食品卫生等级管理,着力提升A级餐饮单位水平,扩大B级餐饮单位比例,规范C级餐馆行为,年,A、B等级餐饮单位比年递增5%。

责任单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局、水产服务中心、林业局、工商局、商务局、质监局、卫生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8、安全药品项目。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监测工作和药品抽验工作,确保全县人民用药用械安全。加强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引导居民科学、正确用药。

责任单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监局、工商局

(四)健康文体工程

19、全民健身项目。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模式,年内全县90%以上的社区、行政村都建有一处群众健身场所,有必要的健身设备。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年内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加强职工体育运动,积极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增加群众参与度。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等大型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使全县经常性锻炼人数达到38%。机关公务人员要从四大班子领导做起,坚持带头锻炼,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青少年每天运动不少于60分钟。

责任单位:文体局、总工会、教育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0、健康主题公园项目。在公共休闲场所设置运动量标识、健身常识和健身设施,打造1个健康主题公园。

责任单位:文体局、城市管理局

21、健康文化活动项目。全县90%以上的镇、社区都建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艺术节的各项文化活动普及到全县的每一个镇、社区。参加评剧艺术节、评剧票友大赛、社区文化艺术节。举办“健康、幸福人民”行动原创作品大赛。建立一个健康文化广场,建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基层服务网点覆盖率达80%。全县学校100%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开展京剧、评剧、乐亭大鼓、皮影进校园活动。加强对网吧、书刊市场和文化市场的监管,开展“健康网吧”和“健康文化市场”评选活动。

责任单位:文体局、教育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健康环境工程

22、农村垃圾清运处理项目。探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集中处理”的工作模式,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行政村要设置专用密闭式垃圾箱(池)、建立村级清扫保洁队伍。每个镇都要配备垃圾运输专用车辆、建立垃圾清运队伍。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县级垃圾卫生填埋场,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

责任单位:农工委、爱卫办、环保局、城市管理局、建设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3、碧水蓝天项目。深入开展企业治污减排攻坚行动,确保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达标排放。依法保护水环境,让区域内河流清洁起来。不断改善全县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年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发改局、工促局、环保局、城市管理局、水务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4、城市功能优化项目。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大污水处理工作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责任单位:建设局、城市管理局

25、厕所改造项目。加大城区旱厕改水厕工作力度,年内城镇旱厕改水厕达标率要达到70%。在农村大力推行“三格式”、“双瓮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年内比例达到45%。

责任单位:爱卫办、城市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6、禁烟、控烟项目。提高全县禁烟控烟水平。从在校生和青少年抓起,广泛开展禁烟、控烟干预活动,通过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广大烟民禁烟、控烟自律意识。大力实施“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禁烟场所设置专门吸烟区。人群吸烟率比年递减0.5%。

责任单位:爱卫办、教育局、卫生局、机关党委、妇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7、绿化持续攻坚项目。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落实好绿化任务指标,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全年绿化工作任务。实施北河生态公园改扩建、北河生态园林、新城生态林等重点城区绿化工程,打造环城绿化景观带,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宜居城市建设水平。

责任单位:林业局、交通局、建设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8、除害灭病项目。深入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全县城乡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和“消杀”行动,将蚊、蝇、鼠、蟑螂等虫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发生。

责任单位:爱卫办、城市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健康单位工程

深入推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机关、医院、市场、宾馆、饭店、公园、商场、景点12类重点建设,形成健康县城基本框架。

29、创建“健康镇(街道)、村(社区)”项目。大力开展“健康镇(街道)、村(社区)”项目创建活动。年,创建市级健康镇(街道)2个,健康村(社区)8个。

责任单位:农工委、爱卫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0、创建“健康单位”项目。由全县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申报,经过县健康办或主管部门初评,最后由市健康办组织考评,确定市级健康单位。

责任单位:健康办、爱卫办、总工会、文明办、卫生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1、创建“健康公共场所”项目。加强对市场、商场、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的改造、提升、监督、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环境。年,按照10%的比例评选确定“健康公共场所”。

责任单位:爱卫办、相关责任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2、创建“健康家庭”项目。以提高家庭生育质量、生命质量、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倡导健康生活习惯为着力点,以注重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卫生、少生病为重点内容,在全县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过各镇(街道办)初评,县推荐100个健康家庭、500名健康大嫂参加市级评选活动。

责任单位:宣传部、妇联、广播电视局、健康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健康生活工程

33、控盐控油项目。加大“控盐控油”宣传工作力度,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提高广大群众控盐控油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全县深入开展居民“控盐控油、绿色饮食”行动,制订专项行动计划,以进餐饮单位、进集体食堂、进家庭“三进”为重点,对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控油、控盐等合理膳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建立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用盐用油管理台帐,逐步减少油、盐使用量。年内,群众对控盐控油知晓率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宣传部、广播电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妇联、科协、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4、健康公益项目。完善社会化救助机制,重点开展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大病帮扶救助活动。年内,免费为100名贫困妇女进行妇科体检,对患有白血病、尿毒症、肝硬化、器官移植、重度精神分裂症、严重烧烫伤、恶性肿瘤、心脏病、脑中风等重大疾病、生活特别困难的大病低保人员,依据有关政策实施医疗救助。

责任单位:卫生局、民政局、残联、妇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5、实施助残工程项目。扶持培训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养殖业;为白内障患者及部分贫困听力、肢体和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务;建立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托养所;资助考入专科以上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农村残疾人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责任单位:残联

36、健康文明项目。大力弘扬“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人文精神,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倡导人们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开展健康文明使者、健康文明之星、健康文明寿星系列评选活动。年内,推荐10名健康文明使者、10名健康文明之星、10名健康文明寿星参加市级评选活动。

责任单位:文明办、卫生局、文体局、教育局、老干部局、妇联、团县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7、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制定全县市场发展规划,实施县城三贸市场升级改造及长凝、胡各庄、柏各庄等镇级市场提档工程,推进千禧、仁和、安平等社区市场建设试点工程,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责任单位:市场建设服务局、街道办事处

(八)健康社会工程

38、健康保障项目。完善失业、养老、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城乡统筹、全民覆盖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开展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提高广大职工医疗保障水平。

责任单位:人劳社保局、民政局、总工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9、健康平安项目。以“平安村镇”、“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创建为重点,开展新一轮“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启动建设社会治安科技综合防范网络工程,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黑除恶力度,维护社会稳定。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率控制在113以内,万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7以内。加强交通安全秩序整顿,深入开展酒后驾车治理活动,加强出租车管理和机动三轮车的整治,倡导健康出行、文明出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家庭”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责任单位:政法委、公安局、交通局、城市管理局、司法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0、健康消费安全项目。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加大对各类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查处力度,确保群众买到合格商品、安全商品,促进群众健康消费。倡导崇尚节约、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反对浪费,建立节约型社会消费模式。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加工窝点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消费安全。

责任单位:工商局、商务局、质监局

(九)健康信息工程

41、健康信息管理服务项目。积极与市级健康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接,努力构建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健康、幸福人民”行动数字化平台,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保障和提升全县人民健康水平。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建立县级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等健康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将健康体检、健康档案、慢性病、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防控的信息有机整合,纳入全县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公共卫生信息、诊疗保健信息共享。建立与市相配套的区域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机构通过交换平台实现与辖区健康信息管理平台的联网,建立起全人全程、以健康信息为基础、实现城乡居民健康数据统一保存、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平台。

责任单位:政府办、卫生局、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2、居民健康“一卡通”项目。为全县居民建立“健康卡”(IC卡),居民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自己的健康状况,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满足自我保健的需要。到医疗机构就医时,可以实现医疗、保健、康复、预防等基本医疗服务,并能够与医院就诊、医保、新农合业务的互通,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就医。

责任单位:政府办、卫生局、人劳社保局、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健康、幸福人民”行动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列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强办事机构力量,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人员,迅速开展。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完善细化行动方案,按照全县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台实施细则,落实人员,落实责任,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2、完善措施,多方支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完善促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的推进措施,积极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一行动。各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以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赞助或捐款,支持这一行动,形成政府主导、实体捐赠、市场化经营、社会全面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工作调度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强化协调联动,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确保“健康、幸福人民”行动顺利开展。

4、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以宣传发动为突破口,完善宣传工作方案,统筹推进活动开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活动开展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主要内容,带动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健康、幸福人民”行动之中。要加强对先进典型和成型模式的宣传推广,提升工作质量,营造社会氛围。

5、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县健康办要制定项目工作标准,细化分解任务,搞好综合协调和信息反馈工作,加大对行动的指导、督导、考评力度。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对此项工作全程督导,及时通报各地各部门行动开展情况。

健康城镇建设篇6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土地污染;人居环境;土地工程

1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党的十以来,明确提出实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营造和谐、宜居、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1,2]。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全民抗疫的环境下要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城市更宜业宜居[3]。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强调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宜居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4]。党的报告中提出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把生态优势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导因素,推动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实现城镇高质量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人居环境作为描述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包含了城市、乡村及城乡之间各种自然空间和人工空间[5]。人居环境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而不断变化。吴良镛指出,人居环境由人类、自然、居住、社会和支撑系统5部分组成。需要运用多种相关学科成果,重视社会整体利益和多元要素和谐发展[6]。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的重点是开展城乡生态化建设,提高环境健康性,增强居民生态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7.9%增长到59.6%,年平均提高1.04%[7]。《2018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2018年,我国673个设市城市城区常住人口由3.88亿人增长到4.27亿人,建成区面积由2.24万km2增加到了5.85万km2[8]。土地城镇化增幅(161.16%)明显高于人口城镇化增幅(10.05%)。与此同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东中西部城镇化增长速度依次递减的趋势[9]。高城镇化率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中部京广线以及西部省会等城市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的城市化率均超过了70%[10]。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愈发紧缺,向存量土地要空间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充足健康的土地是推进“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城市发展战略的保障。快速城镇化虽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引起了土地污染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污染土地治理是现阶段开展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和实现城镇化高质量转型的关键。

2人地关系失衡威胁人居环境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11]。城镇化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和土地制度的完善[12]。土地城镇化实现了城镇化规模的飞速增长,但同时导致了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造成了居住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问题[1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及各类“毒地”事件频发。2014年施行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指出,通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构建城乡土地利用新格局。城市存量土地主要包括闲置土地、棕地和废弃土地等,而三者共同点是土地污染和土地低效利用。土地污染、土地退化、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土地供给矛盾突出等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4]。只有解决了这些土地问题,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土地退化和污染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15]。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调查点位的总超标率达到16.1%,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和城镇工矿用地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重污染企业用地和工业废弃地的污染最为严重,点位超标率均超过30%,对城乡人居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较为突出[16]。《土地整治蓝皮书》指出,我国耕地约有333.3万hm2受到了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地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退化问题[17]。土壤健康和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据统计,每年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约26.7万hm2。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开展损毁土地复垦、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是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15]。

3我国人居环境现状

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型,其实质是以土地经济价值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土地生态化建设为前提的发展模式,将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民居住满意度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2019年中科院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是影响我国城市宜居性的主要短板,在居民评分中位于倒数后两位。所有参与调查的40个城市中环境健康性评分的平均值仅为58.24,环境健康性成为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人居环境总体格局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如位于东南部的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以及苏南区、鄂东区、皖南区、湘南区几个典型省、区中的多数城市的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均排在全国的前列,宜居城市呈现集中连片分布的情况。这与当地城市经济实力密切相关。过去要的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而现在“绿水青山”才是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因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的影响导致人居环境在各城市间差异较大。属于京津冀的北京地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达到88.9分,天津、石家庄的评分也在82分以上,而位于重工业区的衡水、唐山、保定等由于环境健康的影响导致综合评价均小于77分。这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关于工业发展导致土壤污染问题严重这一结论具有一致性。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居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如工业区的人居环境评分显著低于其他区域。这与工业区的土地污染密切相关。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其周边土壤的污染,导致人居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以河北省为例,省内重工业区及其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均面临严重挑战。主要是区域内分布的重工业企业,如钢铁厂、化工厂、玻璃制品厂等产生大量污染物质,严重影响周边环境质量,出现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锐减等问题。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净化污染是恢复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4土地污染制约人居环境发展

4.1“净土”是提升人居环境的先决条件

吴良镛提出,要以绿色城乡建设促进人居高质量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处理好土地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土地问题是城乡社会政策、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约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人地关系的外在表现。当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超出了土地的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些负面的环境反馈将会反作用于城市的发展,直接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问题。加剧了土地资源紧缺,限制了用地结构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协调;土地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居环境健康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土壤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土壤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制约了人居环境的发展与改善。土壤污染影响土壤肥力及其养分的正常转化,进而危及土壤的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还会间接影响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的生长与繁衍,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土壤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流、挥发等方式迁移转化至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商业、住宅、公园等建设用地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口、鼻、皮肤等途径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场地未经治理直接开发建设,会给有关人群造成长期的危害。因此,通过“净土”工程推动城乡绿色发展,保障人居环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2“净土”推动存量发展战略

在我国,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土壤污染状况都十分严重。城市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工业企业开始外迁,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污染性企业。仅2001~2015年间,全国总共有超过10万家工业企业关停。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50万块工业场地计划用于城市建设之中。其中,工业废弃地超标点位占34.9%,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超标点位占36.3%[16]。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将土壤污染防治写入城市发展政策之中。深圳率先将土壤环境保护列入城市更新政策之中,对土壤环境质量不达标的项目,需编制土壤环境修复方案并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备案后,方可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通过开展污染土地治理,可以将原本不适宜开发的工业用地和废弃土地等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土地资源匮乏的问题,保障“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绿色发展战略。

5总结与讨论

当前,在我国城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人居环境建设研究需要从土地问题本质出发,借助土地工程技术与方法,协调人地关系。从人居环境的战略需求和土地工程的研究内容来看,二者具有极高的契合度。这主要是由土地的多重属性所决定的,土地环境往往可以反映区域的人居环境,而人居环境建设的矛盾往往都集中在土地问题上。通过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开展土体改良和污染治理,从源头上整治土地问题,实现土地生态化建设。从人居环境多要素、多层次的特点出发,运用土地工程技术手段,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现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从内容上来说,土地工程学是对人居环境科学的补充和完善,是新时期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民居住满意度是土地工程的最终目标。现阶段,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不容乐观,严重地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土地是城乡建设的载体,和人们生活居住息息相关。土壤污染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而人类活动是造成城乡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如农业化肥污染、工业用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使土地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和建设价值。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是我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分析土壤污染过程、效应,摸清污染类型、程度和形成机制,评价生态健康风险。运用土体有机重构技术,以置换、复配和增减等技术手段,构建良好的土体结构。通过改变污染物在土地中的存在形态或与土地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或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重构技术修复污染土地,降低土地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提升土体质量和恢复土地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实现土地的安全开发与利用,保障人居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健康城镇建设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将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体制的重要举措,促进公共卫生基本服务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

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要坚持循序渐进、动态管理、客观准确、严格保密和知情自愿的原则。通过入户调查、门诊就诊、健康体检、信息调查、数据录入、动态维护等方法和途径,为全县城乡居民建立完善的健康状况数据库,逐步建立从健康档案到电子病历、从健康保健到诊疗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三、工作目标

从年起,为全县所有重点人群(包括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预防接种重点人群、高血压、Ⅱ期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逐步扩大到一般人群。到年底,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0%,并逐步实现信息动态管理。到2015年,全县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体系。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四、组织实施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县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的组织实施。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的组织实施。要通过建立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和管理工作。

各相关单位职责:

(一)县卫生局: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参与建档人员的业务培训;督促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建档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建档工作进展情况。

(二)县财政局:及时足额下拨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落实配套资金,加强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

(三)县广播电视台: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群众参与建档工作的积极性。

(四)县政府督查室:组织对县直各单位、乡镇(区)建档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组织不力的单位及时予以通报。

(五)乡镇(区):各乡镇(区)是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六)乡镇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是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实施单位,承担本乡镇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具体实施工作要具体落实好以下工作:

1.要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相关健康档案资料,多渠道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案。

2.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应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调取、阅读、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居民健康信息安全。

3.按月汇总上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进度,定期分析评估辖区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协助公共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制订疾病谱干预方案。

(七)行政村、居委会:负责本村(居)居民建档对象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配合乡镇卫生院开展对辖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随访、干预;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其他工作。

(八)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职责:积极协助配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五、工作方法

(一)多种渠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责任主体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1.结合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派员完成该项工作。调查时要按照统一的调查内容和要求进行,讲究工作方法,询问要详细认真,并做好记录。

2.结合日常门诊和住院,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档案。重点人群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诊中逐步开展首诊建档工作,并实行跟踪记录;对35岁以上就诊首诊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随访表,并制定随访计划;妇幼健康档案的建立应与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相结合;对60岁以上老年人应全部建档。

3.结合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以村民小组为单元,依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在居民自愿基础上,开展居民健康检查,筛选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二)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共享

在入户调查原始资料基础上,归纳整理纸质档案,从年8月10日起将原始健康资料录入到微机系统,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在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县50%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工作任务,实现农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调取并查阅居民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信息。

六、工作要求

(一)做好宣传发动。各乡镇(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组织由乡、村有关人员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的调查队,做好入户调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入户调查前各项准备工作。

(二)准确收集信息。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按照卫生部门确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细致的入户调查,认真填写入户各种表格。纸质档案建立后,适时组织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并将体检表存入健康档案。

(三)科学整理数据。以乡镇(区)为单位,对入户调查登记表和体检表统一编号,科学分类,存在疑问的信息要认真澄清,确保资料全面、真实、可靠。录入电子档案的数据必须与登记表一致,确保各项信息准确无误。

(四)加强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是一项长期、动态、连续的工作,要根据人群看病治疗等具体情况,与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体检等工作相结合,及时更新补充有关资料,真实反映居民健康状况。要把健康档案作为居民就医、医疗诊疗的基础性依据,方便各级医疗机构的查询和使用。要对所有建档居民的就医看病、用药治疗、健康生活给予指导。

1.档案的存放:各乡镇卫生院要设立专门的居民健康档案保管室,档案室设施要齐全,要防潮、防火、防蛀、防盗,确保档案安全。

2.档案的管理:居民健康档案要明确专人管理,严格保密制度。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不得随意损毁,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和隐私。

3.档案的充实:居民就诊住院病历,妇幼保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和居民体检结果等均要及时入档,并将所有信息录入数据库。

健康城镇建设篇8

一、上半年的工作情况

(一)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条不紊

随着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县各族人民关心、支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环境卫生工作的重心从城区向乡村转移,广大人民群众卫生意识逐步提高,环境卫生村民自治逐步形成,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脏、乱、差”现象明显好转。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投入环境卫生整治经费10余万元,出动车辆140辆次,清运垃圾340吨,清理污水沟3670米,清除违章占道1*0处,清除小广告等“牛皮癣”2545张,通过环境卫生整治,使我县环境卫生工作步入正常化、日常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降低肠道传染病,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县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高宝云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方案、措施。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全县农村各族群众共同努力下,我县认真开展了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工作,截止6月30日共完成卫生户厕建设438户,占任务数625户的70%,其中沼气式372户,水冲式66户。

(三)除“四害”工作成效明显

为开展好今年的春季灭鼠工作,县政府办公室于2009年3月26日在全县范围内下发了《关于开展除四害活动的通知》,并结合全国第二十一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在广泛进行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按照“五统一”、“八不漏”和“三饱和”的原则,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我办为春季灭鼠工作积极筹备除“四害”药物,为使药物产生最大的效果,探索*灭鼠新路子,改变以往购买成品灭鼠毒饵的筹备方式,专门聘请州级专家给予灭鼠毒饵配制技术指导,根据鼠类的适口性配制了敌鼠钠盐灭鼠毒饵,共投入除“四害”工作经费38万元,消除“四害”栖息场所67342处,投放灭鼠毒饵6吨,捡拾死鼠数4386只,使春季灭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县城区鼠密度由灭前的6.3%下降为灭后的2.57%,乡镇平均鼠密度由灭前8.42%下降为3.12%。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有效地杜绝了“四害”对人群的疾病传媒。

(四)“创卫”工作继续深化

创建部级、省州级卫生乡镇、卫生村是爱卫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20*年以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两个省级卫生乡镇,9个省级卫生村,3个州级卫生村的基础上,根据*县“2009年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将创建为州级卫生乡镇,20个以上的自然村创建为州级卫生村”的目标要求,2009年将继续深化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创建活动的开展。

(五)爱国卫生月活动轰轰烈烈

为进一步传播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4月25日,我县“第二十一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在新安所镇举行,活动中,巾帼志愿者及青年志愿者向过往群众发放了《爱国卫生月宣传画》、《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画册》、《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健康面对面•乡村行》、《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控制慢性病重在预防》等有关健康知识宣传材料。医护人员对群众进行免费量血压,义诊。活动中,共发放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材料2300余份,接待群众卫生健康咨询2000余人次,为群众义诊3000余人次,通过有奖问答形式发放灭鼠成品药3000袋、灭蝇药700个、灭蟑饵盒900个、杀虫气雾剂360瓶,领取药品群众4000余人次。通过此次爱国卫生月大型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也扩大了爱国卫生运动的社会影响率和知晓率。

(六)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省级预检

今年5月,省专家考核组对*县“国家卫生县城”进行省级预检。检查组先后深入到文澜镇、县疾控中心、学校、五里冲水库、建筑工地等单位和场所,就我县的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病媒生物防制及传染病防治等工作进行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及深入实地检查后,考核组一致认为:*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做到了八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二是认识到位。三是协调到位。四是投入到位。五是措施到位。六是宣传到位。七是发动群众到位,群众参与到位。八是管理到位。通过省专家对*县创卫预检,使我们找准差距,认识不足,以迎接今年部级复审。

(七)健康教育长足发展

以开展第二十一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健康教育工作,各乡镇,城区单位利用黑板报、宣传专栏、广播、电视、标语等大力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广大群众普及健康行为和提高卫生意识,进一步规范家庭卫生、个人卫生及在公共场所不乱扔、乱倒、乱吐、乱画的良好卫生行为。指导协调好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今年上半年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在全县6个乡镇,59个村委会,279个自然村开展,结合今年全球暴发的手足口病及h1n1流感病毒及老年人群高发的心脑血管病来开展知识讲座,共2.3万人参加了健康知识讲座,接受健康初筛,发放9万余份宣传资料,通过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农村健康教育活动,移风易俗,改变不良卫生行为与习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我办在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卫生治理通过各乡镇、各单位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区的城郊结合部、城中村环境卫生还有待加强。

(二)农村卫生户厕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建设资金按中央文件要求省、州、县三级配套资金不到位,资金严重不足。

(三)除“四害”的工作仍是部分单位和乡镇爱国卫生的重点。

三、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不断完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督促检查各乡镇,城区各单位环境卫生治理情况。

(二)认真研究,抓紧落实,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顺利通过部级卫生县城复审。

(三)继续抓好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短缺,我办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加大投入力度,协调各乡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2009年卫生户厕建设任务。

(四)继续抓好除“四害”工作。近年来我县未发生由“四害”传媒疾病的事件,所以部分单位和群众在思想意识上放松了除“四害”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下半年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使除“四害”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继续抓好卫生创建工作,力争年内成功创建三分之一的乡镇为州级卫生乡镇,20个以上自然村为州级卫生村的工作目标。

上一篇:口腔健康宣教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