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健康?常健康

时间:2022-05-24 06:18:30

“肠”健康?常健康

采访嘉宾

王志刚,外科学博士。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普外研究室副主任、胃肠专业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胃肠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疾病诊治中心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多学科诊治协作组主要负责人之一。

擅长胃肠肿瘤的传统根治手术和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开展大肠癌肝转移的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同时对许多胃肠良性疾病如家族肉病、胃食管返流、克隆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病、顽固性便秘等的外科治疗深有研究。先后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上海交通大学百人计划、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业务骨干培养计划,曾被评为上海市青年岗位工作能手、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上海市卫生局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60余篇,其中20篇为SCI收录,担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结直肠疾病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参编专著3部,多次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

《科学生活》:美食的诱惑让人无法抗拒,嘴巴是过足了瘾,胃肠却可能要受罪,人们常说“酒肉穿肠过”,请您先帮我们科普一下肠道的小知识 。

王教授:人体的肠道分为小肠(十二指肠、空肠以及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及直肠)。正常肠全长达4~6米,表面积200多平方米,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正常成人大肠长约1.5米,是进一步吸收营养物质,以及形成粪便的器官。

不同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不同。在胃中:液体食物需要5~10分钟,糖类需要一小时,蛋白质需要2~3小时,脂肪则需5~6小时。在小肠内:按照“糖—蛋白质—脂肪”的顺序,食物可停留3~8小时不等。在大肠中食物需要停留18~24小时,直至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所以,我们的日常饮食要合理搭配,过量食入脂肪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科学生活》:肠道内有很多细菌,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大肠杆菌,这些细菌对人体有利还是有害 ?

王教授:据推测,一个正常成人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可达1~1.5千克,包含的细菌数量则可以达到1014个;而一个成年人自身的细胞数量为1013个,也就是说,我们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我们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干重的50%以上是由这些细菌及其“尸体”构成的。这些细菌的99%以上都与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只有剩下的那不到1%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这不到1%的细菌常见的有肠球菌和肠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导致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科学生活》:人体肠道内有这么多细菌,到底有什么用呢?

王教授:植物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类多糖是无法消化的,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等细菌则具有可以分解多糖的酶;肠道菌群对肠道自身具有调节和营养作用;还能通过自身屏蔽和影响机体免疫系统,阻止病原菌入侵人体;同时,肠道菌群和人体的代谢疾病具有重要关系,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造成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生活》:既然肠道菌群有那么多的好处,那我们该如何保护它们呢 ?

王教授:抗生素的使用可对肠道菌群产生严重影响,很容易造成菌群失调。因此使用抗生素一定需要按照医嘱使用,切勿滥用和过量使用。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会导致共生菌比例下降,从而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因此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在使用标注有“益生菌”、“益生元”等信息的产品时,要注意看清其成分和预期的保健功能,并合理、适度使用。对于相关药品,应咨询医师后服用。

这里指的益生菌与益生元是不同的物质。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同时也有少量链球菌。通过适当的方式适度补充这些益生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进而改善健康状况的效果。益生元主要是指低聚半乳糖和菊糖低聚果糖。这些物质能够不被消化而完整进入肠道菌群环境,可被共生菌利用而增加共生菌数量和活力并利于人体健康。

长期服药与胃肠健康

《科学生活》:长期吃药,对胃肠有哪些危害?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病人,该如何保护胃肠道?

王教授: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特别是口服药,要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对胃肠道的损害尤其大。但是中老年人,往往被各种疾患所困扰,要靠长期吃药来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

老年人由于胃黏膜的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表面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减少;加上老年人胃排空减慢,肠蠕动功能减低,致使药物在胃肠道滞留的时间延长。同时,由于中老年人的胃黏膜已经出现退行性变,血供减少,长期服药不仅容易导致胃肠黏膜受损而出血,药物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更会直接损伤胃肠黏膜。

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人群首先要遵照医嘱,合理用药;在服药期间注意身体状况(特别是大便性状、颜色,腹痛等);必要时服用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胶等);服药期间禁烟酒,多饮水,避免空腹服药。

腹痛—小症状有大学问

《科学生活》:“肚子疼”的情况人人都有过,所以大家也没把这当回事,那么“小小的肚子疼”真的没必要重视吗?它可能是哪些疾病的征兆?

王教授:“肚子痛”人人都会遇到,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如果掉以轻心,会造成严重后果。急腹症,常突如其来,患者剧痛难忍、大汗淋漓、甚至昏厥休克,这种腹痛往往是肠梗阻、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等症的征兆。慢性病常常腹痛绵绵,小腹坠痛,不能进行体力活动。但有些患者在病情缓解时麻痹大意,认为反正无大碍,便不就医。其实腹痛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虽然症状缓解了,病因却未弄清、病灶也未消除,漫不经心只会耽误诊治,最终积重难返,使治疗更难、花费更多,甚至危及

生命。

一般来说,腹痛伴呕吐提示食道、胃肠疾病,呕吐物量大且有腹胀时警惕肠梗阻;而腹痛初发位于中上腹或脐周,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提示急性阑尾炎;对于外伤后的腹痛,伴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警惕腹部脏器(如肝、脾)破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死亦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有胸闷、胸痛感觉或有心肌缺血病史的患者需格外警惕;可见,无论急腹症或慢性腹痛都需尽快就医。

“炎性肠病”不可小觑

《科学生活》:有一种肠炎叫“溃疡性结肠炎”,也表现为腹痛、腹泻,但不像一般的肠炎,吃点药就好了,这种肠炎比较复杂,请您介绍一下这一类疾病 。

王教授: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性肠病的一种,炎性肠病指的是克隆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肠道疾病。该类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甚高,在亚洲人中发病率要低得多,但一旦发病,多终生难以治愈,所以给许多患者带来了终生的痛苦。其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研究提示可能与人体自身免疫状态有关。

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或大便不规律、消瘦等,而且常常发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消化道出血、肠瘘、盆腔脓肿、迁延不愈的肛瘘、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等。传统治疗主要是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激素和各种免疫抑制剂等。但多治疗效果欠佳,特别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致使许多病人无法长期耐受药物,病情稍微好转停药后病情很快出现,反复发作。所以该病的治疗非常棘手,往往在出现了明显的并发症时求助于外科医生,寻求手术治疗。事实上,这种疾病因为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高,研究也较为深入,在治疗的策略和理念上近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在上述国家,治疗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外科医生的早期干预。

我多年前曾在美国最大的炎性肠病诊疗中心克利夫兰胃肠中心学习交流。这里的结直肠外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炎性肠病病人。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其治疗理念与国内的不同。许多病人因为症状严重,药物控制不良,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就寻求外科手术治疗。因为一旦出现并发症,手术治疗就非常被动,且影响治疗效果。对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或疗效不佳,或仅有轻微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早期手术干预,对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手术后多数病人可以免除终生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手术而且效果满意。况且炎性肠病患者长期不愈还有恶变危险,所以进行早期手术治疗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便血—多种肠道疾病的共同症状

《科学生活》:什么是便血?哪些疾病可以导致

便血?

王教授:消化道出血,经排出,包括单纯便血、先便后血、先血后便、便血杂下,或便中挟血,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对于粪便的颜色,大家也要了解。比如,鲜血便,常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痔疮等。柏油样便,可见大便稀薄、黏稠、漆黑、发亮。这是由于出血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红细胞被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还有脓血便,指粪便中有脓状物质或红色血量覆盖,肠道有炎症或受外界刺激,细菌性肠炎,炎症性肠炎常见。隐血便,肉眼观无异,多次、持续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警惕早期胃肠道肿瘤。

有很多疾病都有便血的症状。像痔疮,大便带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肛裂导致的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后有血迹,且便后有剧烈痛疼。直肠、结肠息肉,血色鲜红、微痛、血与大便不混合。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热、便频等。直肠癌,血色鲜红或暗红,呈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常出现脓血便并伴直肠下坠、消瘦、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科学生活》:便血有哪些危害?发生便血后该怎么处理?如何预防便血的发生?

王教授:便血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可导致败血症、毒血症,长期便血可引发贫血,同时便血也可能是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

如果发生了便血的情况,要在大便后,立即洗澡或者坐浴把臀部处置干净;找一块干净的纱布垫在臀下横卧躺一会儿;出血多时把臀部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这样容易止血,即俯卧用枕头垫高腰部休息;出血止住后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预防便血需要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食要合理,多吃粗粮等含有纤维量多的食物,切勿暴饮暴食,防止便秘的产生;同时,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要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蹲厕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定时排便;应保持处清洁干净,每天宜用温水进行清洗。

“十人九痔”的误区

《科学生活》:老百姓常说“十人九痔”,好像痔疮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您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

王教授:痔疮最突出的症状就是便血,而这恰恰是与大肠癌相交叉的临床表现。大肠癌特别是直肠癌,早期除血便外无其他不适,很容易误以为是痔疮。另外肿瘤体容易压迫直肠静脉,使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继发痔疮。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有些恶性肿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早期发现。许多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因此有便血的病人,无论有没有痔疮,都应定期去医院请医生做直肠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痔疮常伴有血便等症状时,一定要考虑排除肠道的其他疾病。在痔疮的治疗过程中,如症状长期无明显好转或反复出现便血亦应予以重视。

直肠息肉莫轻视

《科学生活》: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肠道内的息肉会恶变吗,该如何防治?

王教授: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西化,我国特别是发达城市的直肠息肉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病因与饮食和大便习惯、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等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带血。初期经常被误认为痔疮而不去就诊,或就诊后不愿意做肠镜检查。直肠息肉的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息肉可恶变成直肠癌。直肠息肉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就诊,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至于预防,建议首先从饮食和生活习惯做起,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和不易消化食物,多食青菜、水果,适当运动,保持大便的柔软、规律。

直肠息肉发现后小的可以肠镜下摘除。较大者特别是基底宽大者,怀疑恶变者,传统都是经外科开腹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且部分病人术后虽然彻底切除了肿瘤,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减退等,甚至有个别病人还要终生结肠造口、大便改道。近年来研究发现,对于一些低度恶性肿瘤,特别是早期肿瘤,不伴有深层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者,可以经局部切除,其他疾病包括类癌、神经内分泌癌、炎肉、腺瘤等,不仅可以达到同样根治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且没有以上并发症,不影响生活质量。

长痛不如短痛,肠镜检查不可省

《科学生活》:得了胃肠道疾病,医生会让病人去做胃肠镜的检查,但大家普遍反映,此种检查甚是难受,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尤其是肠镜,很多人“谈肠镜色变”,那么胃肠镜检查必要吗?

王教授:胃镜和肠镜是胃肠道疾病最重要的检查和诊断手段。此话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胃肠外科医生,我一直认为强调其重要性和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

胃肠肿瘤是全身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亚洲更是高发地区。该疾病的诊断金标准即胃肠镜及其活组织检查。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其次还有放化疗等。影响其手术治疗的效果的因素很多,但首要的是病期的早晚。早期发现,根治性手术后效果很好,晚期肿瘤则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时机,预后不良,所以我再三强调早期发现的重要性。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中国和日本都是胃癌高发国家,但治疗效果则不可同日而语。日本胃癌患者手术后的生存期远远长于中国。其原因何在?并非日本医生手术技术比中国医生高明,最大的区别是疾病发现的早晚。日本发现的胃肠肿瘤患者中80%为早期患者,而我国80%为中晚期患者。所以无论我国胃肠外科医生手术多么高明,也不可能达到同日本一样的治疗效果。

相比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如胃、肝、胆、胰来讲,大肠肿瘤治疗效果要好得多,但如果发现晚,即使做了根治性手术疗效也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大肠癌多数源自大肠息肉的恶变,这种变化过程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所以,如果肠镜下很早摘除了息肉,也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了。但必须了解的是,较小的肠道息肉只有通过肠镜才能发现和治疗。与许多昂贵检查如CT、核磁共振、PET-CT等相比,费用低廉的肠镜检查却是无可替代的。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病人对肠镜检查心存恐惧,对医生的建议依从性很差,人为放大了肠镜检查带来的痛苦。其实肠镜检查完全没有那么“痛苦”,即便有些难过,也是对防病治病极有意义的,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小的大肠息肉在人群中的检出概率还是蛮高的。所以,中年以上的人群将来把肠镜普查列入例行体检估计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这正是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所在。

《科学生活》:哪些症状提示我们需要做肠镜检查?做肠镜检查有哪些禁忌 ?

王教授:如果有下列情况而无禁忌症时均可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

3.原因不明的腹部肿块,不能排除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者。

4.原因不明的中下腹疼痛。

5.疑有良性或恶性结肠肿瘤,经X线检查不能确诊者。

6.疑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7.钡剂灌肠或肠系检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8.结肠癌手术前确定病变范围,结肠癌、息肉术后复查及疗效随访。

9.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10.原因不明的贫血和消瘦。

11.原因不明的某些消化道肿瘤血清标志物异常升高,如CEA、CA199等。

12.有明确的大肠癌家族史者,即直系亲属患过

该病。

13.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性状改变者。

14.痔疮拟手术治疗前。

目前结肠镜检查已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样痛苦,大多数人都可接受。另外,患者也可要求在全麻下做无痛肠镜,当你睡了一觉时,肠镜已做好了,但全麻的风险也要兼顾。

当然,电子肠镜检查也有禁忌症。肛管直肠狭窄、内窥镜无法插入时,不宜做内窥镜检查。有腹膜刺激症状的患者,如肠穿孔、腹膜炎等,禁忌做此项检查。肛管直肠急性期感染或有疼痛性病灶,如肛裂、肛周脓肿等,避免做肠镜检查。妇女月经期不宜检查,妊娠期应慎做。年老体衰、严重高血压、贫血、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做内窥镜检查。腹腔、盆腔手术后早期,怀疑有穿孔、肠瘘或广泛腹腔粘连者,禁忌做此检查。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快速上升

《科学生活》: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这和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密切的关系?

王教授:2010年卫生部颁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中指出,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国内大肠癌的发病年龄在55岁左右,较美要提前10年。我国青年癌症患者中大肠癌占23.7%。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良的饮食结构(高蛋白、多脂肪、低纤维素)是结直肠癌的重要诱发因素。

大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还有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在遗传因素中,我们发现在结直肠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症家族史;环境因素中,不洁水中的微囊藻毒素与结直肠癌相关;另外,吸烟、饮酒、食用腌炸类食物、长期静坐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近二十余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大肠癌发病率都有增加的倾向。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因素有重要的关系,高脂肪低纤维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高脂肪饮食者大便中厌氧菌增多,食物中纤维素缺乏,大便量减少,则肠中致癌物浓度上升导致癌发生。

《科学生活》:大肠癌有哪些典型的症状?

王教授:早期大肠癌多无任何症状,有症状时大多已发展为中晚期,故只能通过定期筛查才能发现。部分早期大肠癌在肠镜下就可以切除,无需剖腹,手术后五年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目前,造成我国大肠癌高发病率和低存活率的原因正是早期癌发现太少。所以,对无症状人群的普查是提高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和治愈率的主要途径。

日本、德国、美国均已立法,规定50岁以上的公民每年接受一次大肠癌普查;在众多种癌症中,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目前在我国,去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仍以中、晚期居多,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不及60%。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变细、黏液便或脓血便、便血、贫血、腹部包块、指检直肠包块、腹胀和肠梗阻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大肠癌相关检查。但是,许多情况下大肠肿瘤已经发生而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因而普查显得特别重要。由于相当一部分大肠癌来自大肠腺瘤肉,普查发现息肉后肠镜下摘除能显著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当大便出现下列情况时,有可能是早期大肠癌,应去医院详细检查。大便习惯异常,排便次数增加,出现少量黏液性便、黏液血便,经治疗不好转者,或经治疗后好转而复发者;既往有黏液便、腹泻病史,症状轻微者突然增重;无明显原因的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经短期治疗无好转者;排便费力,大便有压迹,呈槽沟状扁条状、细条状等。

《科学生活》:哪些检查可尽早发现大肠癌 ?

王教授:鉴于我国大肠癌发病年龄较欧美国家明显提前,故普查主张在40岁以上人群中积极推广,目前普查一般先行粪便潜血试验2次,反应阳性者则进一步接受大肠精密检查,精密检查则包括全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或钡剂灌肠X线摄影检查。

直肠指检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因为70%~75%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肠。其中75%可通过直肠指检发现肿块。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检查一次,尤其出现便血、便频、大便中有黏液以及里急后重等排便习惯异常者,均应做直肠指检。直肠指检一般能了解距8厘米范围内的病变。

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可作为大肠癌大规模普查的初筛方法。如阳性,则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大便隐血试验还可检出大肠息肉等消化道疾患,特别是大肠腺瘤的癌变率可达10%~20%。

有上述高危因素者,如有条件从40岁开始,每年结肠镜检查一次,连续三次。如阴性,以后每四年检查一次。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者,应常规进行肠镜检查。约75%~80%的直肠、乙状结肠癌可借助结肠镜予以确诊。这种检查操作简单,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同时能采集活组织标本,还可通过电灼摘除腺瘤等癌症前期病变。

上一篇:腹泻vs便秘,我的痛苦你不懂 下一篇:健身苑(点)健身器材的功能与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