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22 17:20:50

新能源开发建设

新能源开发建设篇1

关键词:农村;新能源;开发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94

要科学解决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危危机问题,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科学改善能源结构,实现可再生资源的统筹开发和使用,是解决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农村地区能源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最优路径。

1 建立新能源开发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

建立新能源开发管理机构。坚持使用科学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加强组织保障,落实好相关责任。当地政府也要根据新能源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构建适宜农村地区能源和环境保护机构,设编定岗,并保证机构运作所需要经费,将农村地区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都纳入当地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指标内,并列入年度绩效考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提升能源开发与利用效能。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结合农村再生能源建设情况,做好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地区能源使用、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做出评估,建立资源数据库,制定农村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思路,确立重点发展方向,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布局,提高当地新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水平。

2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新科技成果的运用

拓展融资路径。结合农村地区能源使用实际,加大能源科技的推广力度,制定税收管理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环保资金投入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用补贴、贴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大降低新能源开发成本,满足农村能源需要,适当扩大新能源使用规模。同时,当地财政也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适当的补贴、调控政策,做好农村新能源开发工作。通过吸纳社会资本,推动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建立农村新能源发展基金,创建融资渠道,做好农村能源产业投资体制。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新能源开发纳入到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将有关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通过多层次、全方位与多渠道的筹集资金,创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加大科技成果运用力度。政府要从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未来进行考量,对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技术的推广力度。同时,也要做好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设定激励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当地能源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能力,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通过着力普及农村用沼气项目,提高秸秆、太阳能等的使用水平。全面推广、使用新技术,加快推进农村新能源商品化发展历程,开发优质、清洁能源,满足农村地区新能源发展需求,让农民认可、使用新能源。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此外,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尤其是在沼气工程项目,通过引进、消化使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沼气使用效能,加快当地新能源发展的产业化历程。

3 建立农村新能源服务体系

目前,农村新能源在技术推广、科研、产业开发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发展体系。农村服务网点少,提供新能源的咨询与服务,但是服务范围相对窄,工作力度也不够。要积极发展农村新能源,需要加强农村新能源的技术服务体系与新能源科研建设。农村新能源的使用需要和村庄整治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归村并点”的方式开展农村整治工作,不仅要为做到农村新能源规模化使用的条件,还要通过加强农村整治与管网建设,有效降低农村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吸纳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利用新能源的行列中来。

4 通过科学有效的宣传,打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通过专题性、科普性质的和多样化的公益广告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农村地区新能源建设与保护的政策与法律,宣传新能源与生态环境法律政策,宣传农村新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提升对农村新能源建设的价值。提升农村社会新能源使用自觉性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全方位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认知、使用新能源技术的水平,提高社会大众的认知水平,更好推动农村地区新能源使用效能,更好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总之,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选择的重要举措,既可以建立新能源开发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新科技成果的运用,还可以建立农村新能源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水平,确保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聂伟,杨海荣. 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应多策并举[J]. 云南农业,2011(03).

新能源开发建设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节能;绿色生态;新型建筑材料

1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建筑工程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规模的扩大,建筑能耗也逐渐发展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的建筑能耗约占全球能耗总量的25%,成为建筑能耗最为严重的国家。人口数量的巨大以及广阔的国土面积,进一步加速了我国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速度,建筑工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使得我国的能源开发利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有效解决我国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问题,我国设定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通过改进建筑材料和控制建筑数量等方法实现对建筑工程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

我国建筑节能工程的发展,使得能源节约理念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有效落实。在建筑施工中,进一步控制建筑节能的范围,通过选取更具节能性质的材料以实现对降低建筑工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并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节能还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提出了一定要求,为有效减少工程的能源利用量,需要更为科学的设计建筑的结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集中建筑支持能量,以有效减少能量散失,进而实现建筑工程的节能建设。而由于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尚未得到完全普及,因此我国建筑能源消耗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面临巨大挑战。

2 新型建筑材料利用

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也就是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建筑结构的节能设计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强调太阳能与建筑结构的有机结合,通过将太阳能装置应用到建筑结构的取暖和发电等领域中,实现建筑设计中新能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不同太阳能装置的结构与功能是不同的,所以在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太阳能装置要采用针对性建设方案。建筑设计中新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以及太阳能空调等。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原理是通过特殊材质吸收太阳光能量,并在热交换器的作用下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进而实现对太阳能热水器中水体的加热。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运行不需要投入任何运行费用,因此在学校,医院以及政府部门的建筑设计中通常受到广泛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结构的结合方式主要包括设备的固定安装和管道的搭建两种,太阳能设备的固定安装是指在建筑结构的屋顶安装固定的太阳能热水器,使得热水器成为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有新住户进行居住时,能够直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无需对装置进行处理与改动。而在管道搭建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建设中,一旦住户出现搬迁,就会带走太阳能热水器,新住户的到来则需要重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需要在墙壁和地板上重新开孔并施工,重新安装热水器,而由于此种安装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前一种方式。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发展中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是通过利用太阳能电池方阵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伴随着我国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日渐普及。在建筑结构中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首先要在屋顶铺设光伏组件,进而将光伏组件的引出端接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控制端,通过控制光伏转化速率实现对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有效控制。伴随着建筑工程开展中新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光伏组件的形态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建筑结构的一体化,通过在建筑结构中添加光伏涂层,使得太阳能发电技术更具观赏性,也有效保证了建筑工程中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3 绿色建筑未来发展态势分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加之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使得绿色建筑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设设计要保证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整个建筑群都要实现节能、节水等环保要求,进一步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建筑群的智能化程度。

3.1 建立绿色建筑标准化规范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绿色及爱女主标准体系,补充绿色建筑规划中的不足,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再到最后的验收以及实际运行管理,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快完善不同气候条件以及地形条件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全方位的提高绿色建筑评价效果,并且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组建绿色建筑评价机构,从而保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绿色生态城区,使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化

我国现代城市发展应该建立绿色生态城区,将绿色建筑集中建设,根据生态环保理念的要求,基于节约资源的要求之上,进行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从而实现绿色建筑集成化管理与运行,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效益,促进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3 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实现绿色住宅产业化

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节水设计以及其他设计都离不开现代高科技的应用,因此强化绿色建筑设计中所应用的科学技术,也是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我国政府要积极推动建筑科技的创新,鼓励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广适合现代城市住宅区的绿色建筑管理体系,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估计建设设计、研制以及施工于一体的施工基地,进一步完善建设材料生产、建筑施工等环节的验收指标,提高绿色建筑实际使用价值,鼓励现代住宅建筑一次性装修,推动个性化装修模式产业化发展。

4 结语

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科学利用新能源,不仅实现了对新能源的有效开发,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建筑业与能源节约工程的联系,通过新能源开发利用与建筑业的有机结合,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的科学技术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建筑技术,使其能够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有效减少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同时有效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2] 阳波.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08,01.

[3] 李远哲,刘天颖.中国建筑节能战略目标与对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新能源开发建设篇3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远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04-02

近年来,能源科技日新月异,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日益受到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1]。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080503T),全国许多高校纷纷增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年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调整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如何办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新专业是一项全新而艰巨的课题。作为传统能源特色高校的风电等新能源学科和专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由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调整转变过来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面临诸多现实和复杂的研究课题[2],正在进行中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予以及时解决。本文将结合校企共建远程监控中心建设项目的实践,探索一种新型的实际教学模式。

一、新能源专业校外实习面临的挑战

新能源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十分紧迫的F实任务。新能源专业直接面对新能源产业的生产一线,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实践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需要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践基地[3]。学校办学应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双向调研,优化新能源专业设置及相关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在长沙理工大学的新能源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两次校外集中实习和两次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探索有效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风电专业校外实习面临较大的实际困难。长沙理工大学开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面向风力发电生产一线,实习单位主要为建成运行的风电场,而当前周边的风电场大都建在远离市区的山顶,风电专业学生实习路途遥远、费用高、费时长、交通不便、安全隐患重重,而且风电场一般不能为集体实习的师生提供住宿和饮食条件,生活极为不便,给校外实习的经费、实习时间、安全、住宿和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结合智能风场和互联

网+行动计划,学校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探索校企共建远程集中监控平台,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校企共建风电远程集中监控平台建设的

可行性分析

远程监控技术成熟。现代远程监控与诊断模式是随着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4],其特点是现场的采样设备将各种传感器获得的设备状态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后,通过网络传送给远程诊断工程师[5]。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异地控制,也可实现多风场大范围的资源共享。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为安装具有开通快捷、维护迁移方便、造价低等优点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已经运行使用多年,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6]。

校企共建远程集控平台和校企双方经济效益显著。将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建在学校校区,企业可以节省房屋建设或租赁费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和校区内完善的生活设施,降低运行成本和员工的生活成本。另外,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及仿真中心,学校则可节省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的建设成本;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由企业对其进行运行维护,学校还可节省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中心的运行维护成本。

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示范效益、人才培养效益、科研效益、社会效益。学校在全国电力行业特别是中南地区电力行业有一定优势,为企业的相关业务向中南地区电力行业推广有一定较好的作用。人才培养效益主要是为学校能源类本科生提供认识实习、风电场运行与维护实习、风电机组远程监控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新能源技术领域的课题研究机会,特别是风电场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的机会。在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建设和运行中开展科研合作能使校企双方共同受益;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建成后,可以对湖南省新能源发电进行监控和故障诊断,对相关人员技术提供培训服务,还可作为示范中心向全国相关单位推广。

三、新能源校企共建共享新模式的构建

学生在校内能借助“远程监控”完成运行跟班实习,充分利用多风场、多机型和多种风资源状况的实时运行情况,全面提高实习效果。建立一套具有统一软、硬件架构平台的集中监控系统,满足新能源自身监控需求及企业对所辖风电场、光伏电站的集中监管、调度控制,为新能源领域相关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科研平台。

随着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电网公司对风电场、光伏电站调度规划的需求,企业在借鉴国内外风电集中监控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统一软、硬件架构平台的集中监控系统,可以满足新能源自身监控需求,同时公司可对所辖风电场、光伏电站的集中监管、调度控制,实现湖南区域风场群、光伏电站群的远程监控和管理。企业还充分利用学校能源动力学科的优势,合作开展新能源发电领域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开展下属企业新进员工开展业务培训。

这种模式能很好地破解实践教学难题,全面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在整合学校特别是能源动力工程类学科现有技术机构、设施设备、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建成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产学研基地,以及“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实行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从而大力提升学校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水平,推动学校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科学研究、学生实习、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学校新能源发电技术大学生校内实习基地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新能源远程监控中心建设的内容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拟建的“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与仿真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分为“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平台、新能源发电实习实训平台、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平台、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等四个主要部分。

1.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平台。主要由企业负责建设。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该平台将纳入该公司下属十余个能源开发项目,总规划容量达1000MW以上。具体建设内容分为软件、硬件两大部分。软件部分包括大容量实时/历史数据库、报表系统等;硬件部分包括采集设备、存储设备、传输设备、互联互通设备等。

2.新能源发电实习实训平台。主要由学校负责建设。利用该平台可对在校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认识实习、运行实习、仿真实习、毕业实习、新能源综合实验、创新性实验、课外科技活动等),年均达1000人次以上。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相关设备及仪器仪表建设、师资队伍教室、文档资料建设等。

3.新能源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平台。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和实验平台,对新能源发电的关键技术难题(如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风资源评估及风功率预测技术等)联合攻关,合作开发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场地建设、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测试及分析软件等。

4.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主要由学校负责建设,可承接企业员工培训、相关教师的工程化锻炼及业内学术交流等,培训人工年均人次数达50人次以上,每年教师赴企业进行工程化锻炼3―5人次,每年不定期举行多场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建设内容包括培训教室、会议中心等场地建设、培训计划制订、培训教材编写、工程案例准备等。

五、新能源专业多环节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中心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研究新能源实验课程、核心R悼纬痰目纬躺杓啤⒎抡媸迪啊⑷鲜妒迪啊⒃诵惺迪昂捅弦瞪杓频然方诘牡髡,实验室和实习条件的建设方案等。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研究、省部共建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功能的调整与改造、新能源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新能源新增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方案研究。利用笔者所在高校“电力生产与控制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优质资源,高标准建设新能源发电过程仿真实验室。

产学研结合不仅是新能源这样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能使学校学科和教学受益,同时也应做足做实让企业获利,实现双赢,这样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本文不仅为高校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也为企业的校企合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俊峰,蔡丰波等.2014中国风电发展报告[R].2014.

[2]陈建林,陈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

[3]饶政华,廖胜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J].中国大学教学,2015,(3).

[4]Ahmed Mohamed A.,Song Minho,Pan Jae-Kyung,Kim

Young-Chon.Remote monitoring with hierarch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for large-scale wind power

farms[J].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5,(3).

[5]赵飞.风电场远程集控中心的设计与应用[J].科技展

望,2015,(9).

[6]Park Joon-Young,Kim Beom-Joo,Lee Jae-Kyung.Dev-

elopment of unmanne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MW class wind turbines[J].Journal of Insti-

新能源开发建设篇4

一、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

国内形势分析。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国家将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全国规划煤电开工规模3亿千瓦,风电规划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电源投资约为2 .75万亿元,电网投资约2.55万亿元。在电源工程的投资中,水电、气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风电、垃圾发电等电源投资增速逐年增加,火电投资增速逐年下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正引起全球的关注。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下,风电、太阳能也将大规模开发利用。

国际形势分析。我国加入WTO后,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逐步取消,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开始对我国企业开放。同时关税壁垒的减少也使对外承包工程的成本得以降低。到2035年,全球能源投资将达35万亿美元,其中电力投资达17万亿美元,尤其是非洲、中东、南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产生了巨大需求,而其本身生产建设能力难以满足需要,给火电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火电施工企业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形势的变化,紧跟国家能源发展的步伐,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大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全力抓市场、保订单。在保持传统业务应有份额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能源建设市场、非传统业务市场、电网工程建设市场、海外市场和电力检修等市场,不断拓宽市场领域,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整体盈利水平,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巩固传统火电市场,做精主营业务。根据国家对电力市场的中长期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发电集团的沟通与联系,巩固火电建设传统市场,确保应有的市场份额。同时,要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围绕安全、质量、成本、工期四要素,抓好项目全过程管控,提高项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精益化水平,打造优质工程,保持国内火电主力军地位,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大力开拓新能源建设市场。在节能减排的大政策体系下,新兴能源发电的方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鼓励,推进环保、节能减排、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建设成为电力能源发的新趋势,在后期发展中将会有更大的投资进入这些行业中。火电施工企业要强化新能源建设市场跟踪和信息收集,积极开发核电、风电、垃圾发电、太阳能、生物能发电、光伏电站等新能源建设市场,不断拓宽业务领域。

大力开拓电网工程建设市场。目前,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增速稳步提升,火电施工企业要加强与网省公司的沟通联系,加大电网工程开发力度,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做大、做强输变电业务。加强对输变电工程的管理,整合输变电工程的管理和施工力量,加大工程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择核心协作力量,提高送变电施工能力。

大力开拓电力检修市场。随着大量新建电厂的投产发电,电厂检修市场逐步变大,且电厂检修时间紧,任务重,地域性相对较强。火电施工企业对于急、难、险、重的工作有着一般电厂检修队伍所无法具有的特殊优势。要通过不断充实和培养检修力量,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积极开拓“从附属工程向主机主炉发展、从小修向大修发展”的火电厂检修维护市场和输变电检修运维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大力开拓非传统业务市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开发都为火电施工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火电施工企业要树立“大市场”的理念,坚决摒弃那种对火电传统市场过度留恋的心态,克服畏难情绪,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开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非传统业务市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大力开拓海外电力建设市场。随着国内电力建设市场逐步饱和,海外电力建设市场将是火电施工企业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上国家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扶持力度,海外电力建设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火电施工企业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积极介入海外电力建设市场,通过与其它单位合作、从EPC总承包商分包等模式,逐步由低端的劳务输出、施工分包向EPC总承包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健发展BT、BOT等海外业务,不断拓展企业盈利空间。

新能源开发建设篇5

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地球变暖的趋势。

关键字:新能源;建筑设计;重要性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do a simple narrative of a new energy economy , hope can actively promot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to ensur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reduce air pollution,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itigate global warming trend.Key words: new energy;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解决目前环境问题的办法是积极发展新能源。然而,人又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新能源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课题。新能源经济下建筑设计的方向和要求到底什么?建筑节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一、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环境

随着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加剧,近海水域污染加重,造成全球50%的海洋珊瑚礁死亡;由于过量捕捞和海洋污染,世界渔场产量全而下降。而 淡水资源占全世界水体总量的1%弱,且其中绝大部分冰封在南极等地的水久冰盖中,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0.03%。全球共有250条国际河流,对这些河流中水资源的利用、水质的防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

以前人们对湿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如美国人就有“湿地是浪费的大地”一说。实际上湿地是地球生物物种的宝库,世界上将近70%的生物都在湿地环境中孕育、牛存。保护湿地不仅是环保的要求,而且对抗旱涝也有重要作用。

全世界的生物种类迅速衰减,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1973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签署的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旨在通过控制国际贸易来制止对野生生物的滥捕滥杀。

能源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现在人类所依赖的化石能源不仅造成了地球升温等全球性的生态灾难,而且这种社会经济运行本身也难以为继。科学家预测,到2030年左右,全世界的化石燃料将消耗殆尽。因此,改变能源结构,寻找新能源已成为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首要环境课题。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1、建筑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能源,资料统计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我国也占到25%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2、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硫、氮氧化合物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建筑节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建筑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冬季采暖,夏季空调都需要能源的供应。而在当前能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的舒适要求前提下,通过技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新能源的定义及主要新能源介绍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 其中之一就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而太阳能热电站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汇聚的太阳光,把水烧至沸腾变为水蒸气,然后用来发电。从1985年开始在我国推广太阳能暖房,尤其是从“十五”开始有了迅猛的发展,仅2002年就有多所中小学建成了高标准的太阳能暖房教室或教学楼。经济效益好,成本只比普通建筑增加成本15-20%,是一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户生活水平质量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每平方米年可节约标准煤26?。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2、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的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根据专家预测,到206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将发展到能源总用量的50%以上,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采用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3、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建筑的意义和未来展望:

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把节能、绿色环保、生态技术应用于工程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目前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在建筑上大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量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将达到25%,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拥有量将达到320MW.另外像风能、地热能等方面的开发研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预计新能源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

1、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动态经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日本最近提出“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便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一般来说,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2、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

3、利用新能源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人们对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使太阳能初步得到一些利用,如:①作为太阳能利用中的重要项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较为成熟,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投资兴建了一批试验性太阳能热发电站,以后可望实现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②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国外己建成不少光伏电站和“太阳屋顶”示范工程,将促进并网发电系统快速发展;③目前,全世界已有数万台光伏水泵在各地运行;④太阳热水器技术比较成熟,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地完善太阳热水器的功能,并加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设;⑤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已经得到较广泛应用,其设计技术已相对较为成熟,已有可供参考的设计手册;⑥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出现较早,目前已应用在大型空调领域;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目前处于样机研制和实验研究阶段;⑦太阳能干燥和太阳灶已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从总体而言,目前太阳能利用的规模还不大,技术尚不完善,商品化程度也较低,仍需要继续深入广泛地研究。在利用地热能时,一方面可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另一方面可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风能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 建筑节能新技术

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满足以下三点,一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二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三是能够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换气。目前,建筑节能的途径主要包括: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在这三个方面,高新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建筑节能也采用一些传统技术,但这些传统技术是在先进的试验论证和科学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用于现代化的建筑中。 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新能源开发建设篇6

课程基地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发展平台的确立、架构及建设策略。启东市大江中学于2012年获准为江苏省普通高中科技创新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单位,将发展平台作为课程基地建设的“命脉”,取得了突出成效,开发的科技创新精品校本课程“学会发明”荣获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一等奖。本文以启东市大江中学实施的江苏省普通高中科技创新课程基地建设为例,谈谈如何确立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平台,与课程建模、资源开发、物化装备、项目实践、文化浸润和师资研修“六大平台”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架构及建设策略,以期能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一、如何确立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应立足课程基地建设的义旨,确立适切的发展平台。平台是一种基础的可用于衍生其他产品的环境和发展载体。发展平台既是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又是课程基地建设的实施途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升级的探索,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肩负着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使命,以及时代所需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平台。启东市大江中学在实施江苏省普通高中科技创新课程基地建设时,严格遵从课程基地建设的义旨,充分发挥学校传统、特色等教育优势,确立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融合的课程建模、资源开发、物化装备、项目实践、文化浸润和师资研修“六大平台”,形成了课程基地建设“六大平台”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架构(如图1),努力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教育内容的选择性、教育环境的生态性,教育效果明显。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在确立发展平台时,要坚持五个“有利于”:(1)基于校本底色、课程统整、思维品质和技术创新,有利于“在重点打造特色课程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学术内涵,发展群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用更加积极阳光的探索心态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奠基”[3];(2)理念、方法、路径融合,有利于设施设备、课程、师资、资源的统一,提升课程教学的内涵,形成资源服务的网络;(3)展现知识生成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4)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5)整合单一功能、形式、内容的活动资源,有利于构筑综合、立体、互动、高效的发展平台架构。 

二、“六大平台”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架构及建设策略 

(一)课程建模:构筑核心内容教学平台 

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基地建设需要科学的课程结构和合理的课程安排。课程的主题来源可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类型可以是单一学科课程或综合课程。无论选择什么课程内容,都需要从学生发展和学校实际出发,将现有课程基础与开发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不断试验改进,彰显特色,发掘优势,逐步形成以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为重点,以相关课程为支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型架构。启东市大江中学通过全面梳理提升“发明创造”等已有校本课程,结合新课程中“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和省市地方课程要求,新开发了“科学活动”等课程,并不断试验改进,打造出“学会发明”等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形成了由系列课程支撑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模型架构(如图2)。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在课程体系模型架构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在目标上,指向科学素养提升与创新人才培养,顺应时展要求,使学生不仅获得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在内容上,与现实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与科技发展前沿紧密结合,把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3)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探究与体验,强调“做中学、学中做”,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专业发展、特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事业使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使学校成为科学素养提升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优化、社会资源整合的示范点。 

(二)资源开发:丰富基地课程资源平台 

课程基地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开发要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充分利用校内外相关资源,努力拓展课程资源选择空间和学习场域。王一军博士指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作为区域推进课程校本化的一种探索,正走向学校学习场域建构,形成一种新型校本课程开发模型。课程基地建设中环境、资源、学生、教师的重新定位及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具体的学习场域。[4] 

新能源开发建设篇7

一、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清洁化、全球化、智能化

能源是经济社会的“血液”、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新世纪以来,能源发展呈现新的趋势,规模持续增加,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深刻变化。2015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达188亿吨标准煤,化石能源占86%;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3亿吨标准煤,化石能源占88%。大量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带来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给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能源变革势在必行,推动能源发展清洁化、全球化、智能化,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变革转型的战略方向。

清洁化,就是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清洁化的关键是“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全球化,就是立足于能源全球配置和全球共享,推动跨国、跨洲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安全、低碳、高效、先进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链,大幅提升能源配置的规模、范围和效率。在现代能源供应体系中,煤、油、气、风能、太阳能等各类能源都可以转化为电能来利用,电网将成为能源开发、转换、配置和消纳的基础平台。

智能化,就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高现代能源系统的经济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智能电网,促进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国家建设。

科技改变世界。过去十多年来,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等技术创新突破,带来了能源和电力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迅猛增长,电网等能源网络的联网规模不断扩大,智能电网等智慧能源系统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科技创新在推动能源清洁化、全球化、智能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思想,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得到快速推进和落实。今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上,主席发出中国倡议,发起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大力推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能源变革转型带来新的机遇。

电网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进电网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点。从全球来看,以电网为主体,构建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利用各地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扩大电力互联互通规模,将推动能源生产全球化、配置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从中国来看,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将大幅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电网安全供电水平。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多煤、少油、少气”,资源与消费分布不平衡。基本国情和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要实现能源变革转型,必须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电网的关键作用,突破清洁能源发展瓶颈,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高效率利用,推动碳排放早日达到峰值并快速下降。

中国家电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位居世界500强第二位,承担着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基本使命和责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以构建安全、清洁、经济、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为目标,以服务清洁发展、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效率为重点,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我们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能源供应、优化电力布局、促进清洁发展,制定了国家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电网电源协调发展、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升电网整体功能和效率。

二是推动清洁能源大开发。发展清洁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大趋势,集中式和分布式都是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需要因地制宜、统筹开发、协调利用。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现有技术水平可开发资源分别超过24亿、45亿千瓦,特别是西部、北部新能源资源条件好、潜力大,是未来能源开发的战略重点。2000―2015年,全国清洁能源装机从8182万千瓦增加到5.2亿千瓦,年均增长13%。其中,风电从35万千瓦增加到1.3亿千瓦,年均增长48%;太阳能发电从1.9万千瓦增加到4158万千瓦,年均增长67%。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努力克服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本地消纳能力不足、系统调峰能力不足等困难,充分发挥大电网作用,切实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在张家口建设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智能电网综合工程。截至9月底,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25亿千瓦和6688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新能源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跨区电网投资力度,扩大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规模,推动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预计到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可达到7.5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比重接近40%,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将大幅提升。

三是加快电网互联互通。特高压、柔性直流等是安全、经济、高效、成熟的输电技术,通过特高压、超高压、高压电网等多种方式实现电网互联互通,使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和高效率利用成为现实。在中国,我们已建成投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四交五直”9项特高压工程,正在建设“四交六直”10项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长度、变电(换流)容量分别达到3万千米、3.2亿千伏安(千瓦)。“十三五”期间,规划通过建设一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具有强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现代化电网,扩大同步电网规模,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解决当地无电和缺电问题,促进跨国能源电力贸易。面向世界,我们发起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召开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开展跨国、跨洲电网互联规划研究,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积极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四是实施“电能替代”。从需求侧推进电能替代是能源转型的关键,电气化是能源消费革命的基本方向。2000―2015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5.4%提高到19%,中国从10.9%提高到22%。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能够提高社会综合能效,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直接燃烧。我们大力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满足各类用户多样化、智能化用电需求,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开展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的智能电网建设,建成智能变电站、智能充换电网络、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多端柔性直流等一批先进智能电网创新工程,累计建成2554座智能变电站、安装智能电表3.7亿只。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近2000座、充电桩3.3万个,以及覆盖81个城市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能够满足80万辆电动汽车充换电需要。今年前三季度,我们推广电能替代项目2.8万个,替代电量811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加快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工业、交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开展苏州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建设,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预计未来5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可实现电能替代4000亿―5000亿千瓦时。

三、建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能源合作新机制

加快电网互联互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愿与各方面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加强广泛交流和务实合作,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世界能源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共同推动建立互联互通合作C制

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总体框架下,促进各国规划对接和政策衔接,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强强联合,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推动金融、产业等政策向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倾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交流,推动更多国家、地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共同推动能源技术创新

发挥创新驱动的关键作用,发挥各方力量和优势,建立联合攻关机制,推进跨机构、跨学科、跨行业联合攻关,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努力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安全、大规模储能、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应用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快重大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促进能源创新发展。

(三)共同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发挥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作用,打造跨国界、跨领域、跨专业的国际合作平台,建立定期交流、资源共享等合作机制,在政策机制、技术标准、国际规则、理念传播、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尽快实现突破。

新能源开发建设篇8

关键词:节能建筑;建筑设计;新能源

1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各样的能源形式。新能源也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者是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新能源的种类主要有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风力发电、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发电、氢能、燃料电池等。

2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

2.1提高太阳能的使用

2.1.1太阳能的设计构思1)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今,在我国主要的住宅建筑中太阳能采暖面积的有效利用仅占建筑面积的50%左右。建筑通风大部分不顺畅。太阳能屋可以使房间采光更好并利用太阳能加热。2)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及保护土地如今,住宅设计一般是一排的,不利于太阳光的使用。所以在建的房屋我们设计成双排分成两行,在中间使用玻璃来封顶使土地资源充分得到利用。3)考虑建筑的整体造型及表面处理在建筑物建模处理中我们应尽量减少凹凸的变化,高低分散外形和功能可以完美的结合。在东侧、西侧以及北侧墙壁上进行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高外墙保温效率,形成外墙绿化带。2.1.2其他太阳能利用最初的闷晒式到如今我们使用的全玻璃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技术上有飞跃发展,同时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主动太阳能加热是一种高效的太阳能热水器高级别热源,如太阳能空调技术开发是一个良好的作用模型。太阳能光伏应用,如光伏电池和光伏玻璃幕墙技术是建筑构件复合多功能高技术领域和未来发展的有利方向。

2.2提高地热能的使用

使用地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利用地热发电或直接利用热水供应池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地源热泵和隧道风系统开发低温地热能源,提高地热能开发效率。2.2.1地热能供暖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和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可以使用热交换设备为生活和供暖提供热水。地热能采暖是以高温深层地下水作为热源利用直接或间接供热系统向采暖用户输送能量。2.2.2地热空调的运用在奥运村和记者村使用无污染的地热空调。每个人每天都可以享受0.1t左右的地热水洗浴,同时使用热水进行泳池水的加热以确保全天候游泳池的温度。由于地热空调根本不排放有毒物质,绿色环保符合了绿色奥运的概念。在奥运会圆满完成之后地热井也可以用于冬季供暖,它相当于每年6000t标准煤排放的热能。

2.3使用新的空调技术

空调的能耗一直很高,我们可以引进新空调技术来节省能耗。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作出改进:使用变频调速系统也就是制冷剂流量系统,可以随时调节制冷剂流量以使制冷剂在介质中的温度降低,从而节省制冷剂的能量效应。冷却塔冷却系统是近几年由于其能耗低而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成本低冷却效果明显,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

3结语

如今我们要做好一体化设计使新能源使用设备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证节能设备的高效运行,节省更多的常规能源,充分发挥建筑利用和建筑艺术美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推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翠连.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5):96-97.

[2]荆可歆.探究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6(6):91-93.

[3]刘玉洁.试论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3-34.

上一篇: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工程地质勘察目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