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06 11:56:36

新能源专业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1篇

据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介绍,目前节能汽车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技术突破的潜力也很大,如车身轻量化、发动机系统优化,都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在节能领域,还没有引起许多厂商的足够重视。

目前国家财政扶持节能减排,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并且已成为新一轮汽车促销的亮点。随着油价不断攀升,能源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什么叫“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从广义上来讲,指在燃料上除使用传统柴油、汽油之外的其他方式,比如使用液化石油气、压缩气罐为燃料的都算新能源汽车。后来,人们渐渐缩小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在国家科技部所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特指为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分为三种类别:纯电动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电池、电机一起运作)、燃料电池车(其主要原料为有氢燃料)(图1、图5、图6)。而国内目前对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力度不大,只有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实际上,我国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而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计划早在11年前的国家“九五”计划时就已经提出。随着国家七大新兴产业的提出,新能源汽车被作为其中一项而得到了国家的重视。

学科研究现状

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是国内早期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之一,十几年来,他们在学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许多优秀成果,并与国内多家汽车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重点研究的BMS(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系列产品应用于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交大绝杀:成熟的BMS系统研究

电力传动,就是我们要找的专门研究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特性的专业。

孙丙香老师带领的学生主要做的是BMS系统研发。他们研究的内容包括电池的外特性、用各种工况去测试电池、找到电池衰退的机理、针对车上各种各样的工况、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会导致电池怎样的后果、以及估计电池的变量。

下一步交大还要开发一些产品,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实时估算电池的参数,让电池在极限条件范围内快速充电,且又不损害它的寿命。“现在我们做了两款产品,一款充电器、充电桩,另一款电池管理系统。围绕这两个东西,如果想做的越来越好,那我们就要对电池的研究越来越透。”

交大电气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为符合大力发现电动汽车的需求,最近想增加一门课 “动力电池的应用和储能”,电池在车上使用,可以说电池是移动式储能。以后不光是电网可以给车充电,车白天用电高峰时,也可以给电网馈电。这就是移动式的储能。

国内新能源汽车:正视差距,迎头赶上

国内在研究汽车电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些差距。

首先,国内设备精度不高,加工设备的环境欠佳,影响了设备效能的发挥;其次,国外现在新能源汽车都使用混合动力电池,这种汽车适合出远门,而国内现在提倡用纯电动电池,我们在进行一场“跨越式”发展;再次,目前我国是四个部委一起在监管新能源汽车这项事业,一定程度上导致该行业发展路线不明晰;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电力公司给汽车充电的电网的覆盖范围波及不到小区内,这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程度。

说到这里,有同学不禁担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如果将油价上涨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我们的保守估计是8年,而这个时间还主要依赖于电池的涉及是否有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站,国家电力系统通过有序控制充电管得多一些。

然而,这些问题也同时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指明了改进方向:从根本上讲,是呼吁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进行完善,只有充电的地方解决了,买车的人才会多;其次就是高效能电池的研发,纯电动车电池的研发;再有就是国家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范围。伴随着电气工程专业强势的就业力带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会更上一个台阶,我们也会研制出更高效能的电池!

考研前景:交叉学科背景下,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研究生报考条件,孙老师认为,目前电力、电子学相关方向的导师比较偏爱充电设备专业的学生;而电池方向则是一门交叉学科,电气、电话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报考,最近几年交大电池方向研究生非常想招热力学专业的本科生,因为目前导师想把电池外形、内部反映机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热力学的学生报考电池方向又有一定难度,所以最好是保研或者导师推荐的形式报考。这个专业主要是看学生动手能力。

关于考研,自动化专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他覆盖面广,需要学习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很有优势,他们除了本专业的知识,还学习了其他专业的内容。其次,选择本专业读研也是很好的出路,自动化在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都是基础理论,而研究生阶段将会有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的机会,同时也会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这些实践经验在工作中都很有益。

学生风采:只要动手能力强,女生也能当汽车王!

男朋友?目前没有。逛街?浪费时间。那平常干嘛?——实验室里围着汽车团团转!

瘦瘦的工科女生张明慧很不简单,从2008年考上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以来,大学四年,她参加大小创新型竞赛无数,其中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2项,部级以上奖励9项,2010年1月由她设计的“基于自主寻迹智能车控制电路”成功申请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她还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很多人都疑惑:一个女孩子,怎么和汽车较上劲了?而且还是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和别的女孩不太一样,张明慧从小就喜欢动手操作,热衷科研创新,这是她选择读自动化专业的原动力。

上大学后,张明慧才发现,读自动化专业原来非常辛苦。专业需要掌握电路、计算机、仪表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电类、机械类专业。因为专业知识面广,该专业学生的课业负担比其他学生重很多,一学期差不多开设15门课左右。虽然喜欢动手做东西,但张明慧还是把学习成绩放在了首位,她明白成绩不好,什么都白搭,学习成绩必须保持在90分以上,才有精力把剩余时间用来参加竞赛。

而在竞赛过程中,张明慧常常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比如想用单片机带喇叭唱歌,结果就是不唱。这有可能是时钟频率不对,占空比不对,也可能是中断程序没进去,初始化寄存器有错误等等。

遇到困难时,张明慧总是先自己想各种方法来解决:“参加竞赛,学会自己去处理、解决一些实际的难题,一方面检验了课堂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的专业学习能力。竞赛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勇于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目前,张明慧正在做留学准备,她打算出国学集成电路设计。

学姐建议:在校期间一定要多参加竞赛,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有团队协作能力。

想报考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在报考之前详细了解学校的培养计划,提前规划安排学习时间,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尽量抓住实践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前景与就业

说到行业前景,近期有个很大的喜讯,那就是财政部部长张少春表示,今年要着重抓好五项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工作,首先就是从今年起每年安排10~2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及支持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此外,财政部未来还将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继续加大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这表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将加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与日俱增。

自动化专业最对口的单位,以东北大学为例,一般对口给钢厂、电厂、烟厂等大型工业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或是物流优化、调度部分等。

说到就业,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学生就业率非常高,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本科就业率是100%,一直高于学校其他专业。北京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所有120名研究生,15~16名博士生。其中,60%的学生选择了风电、太阳能方向进行研究,剩下40%的学生选择了电动汽车为研究方向。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读博;大部分学生去了相关研究院、研究所,包括航天二院、电科院、铁科院、天津汽研院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去了公司,如福田汽车、普天新能源、西门子、华为等等。

Tips: 国家将采取六项措施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1. 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大力支持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系统、动力电池、小型节能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鼓励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研发平台。

2. 合理规划重点和产业布局,优先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小型节能汽车,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持续跟踪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依托现有汽车产业基础,建设若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投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建设若干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打造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零部件企业。

3.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加强标准技术法规的制订力度,切实加强标准技术法规对行业的指导作用,争取在短时间内基本建立起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体系。

4. 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大力推进节能汽车的推广普及,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扩大公务领域和私人消费领域推广数量,形成一批优质的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电池回收企业。

5.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引导作用,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引导政策,尽快建立居民燃料消耗量的税收奖惩制度。在汽车购买、使用环节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6. 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探索可行的商业运行模式,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建立完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安全和维修保养服务体系,制定电池和电机驱动系统的售后服务政策,切实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

Tips: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著名企业

电机类: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骏、京津电动等;

电池类:北大先行、中新国安(盟固利公司)、比亚迪、ATL等;

电池储能类:东莞的赛威微电子公司。

Tips: 著名高校研究方向

在合作研究方面,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与研发圈比较认可的两所学校。其中,北京理工大学主要侧重于北京电动商用车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主要侧重汽车管理系统、充电电源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齐波金教授则主要带领一支团队研究氢源电动。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52-0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2010年7月教育部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新专业,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密切相关,是为适应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设立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涉及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以及电子技术等,是新兴的交叉学科。高校如何确定适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与之适应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专门人才迫切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

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涉及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能源技术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新能源作为一种“绿色”新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也可以缓解能源危机。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材料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能源材料的发明催生了新能源系统的诞生,新能源材料的应用提高了新能源系统的效率。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专门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1][2]

为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吉林省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结合长春理工大学的办学基础和发展地位,我校确定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扎实的材料学基础理论,掌握新能源材料和器件制备以及相关的测试技能,了解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熟练掌握英语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受过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和开发能力;培养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为实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应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使丰富的知识在有限的课程体系中有机地集成起来,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3][4][5]我校在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并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我校按照本科通识教育、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技能教育五个层面设置课程,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视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基础、外语及大学语文等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工科学生必要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电化学基础等化学类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物理类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等工程学基础课程以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等材料学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依据太阳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两个方向开设了薄膜物理与技术、光伏物理与太阳能电池技术、动力电池原理及应用等专业课程。同时开设了大量的专业选修课,注重学科交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实践教学:具体包括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部分。实验含课程实验和专业实验。本校在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比重,所有的化学类课程、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均设置了配套实验。专业实验,按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合计48学时。实验中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创新性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除传统的各类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外,还开设了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等环节。在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可灵活选择在企业或校内完成。

本校所建立的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素质教育,增加了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以及相关选修课程的比重。2.大幅度增加专业基础课学时,本着重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课程设置体现学科交叉,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3.按专业方向设置课程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并通过专业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新兴专业,我校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明显不足。针对上述现象,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师聘任。由于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理化结合、材料与器件结合,因此开设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线路等专业基础课程分别聘请了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为学生授课并开设实验,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能源;外向型;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新能源相关专业近年来的发展催生了相关专业就业趋势日益高涨。国家产业转型的巨大变化对高职、本科和研究生有了不同层次上的人才需求,加之从传统新能源行业以运行维护的行业工人逐步向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维保行业的逐步的变化也使得新能源相关专业在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当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资源由教育行业内部发展型向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外向型。

本文针对本科新能源相关专业近些年的办学体会,提炼出该专业在今后进一步专业建设上面所需要做的具体规划。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实验室建设及科研方向的规划几方面探讨未来的建设方向。

一、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现有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主要受到现有行业现状、学校的学科积淀、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在行业方向的资源及影响力、学生的就业情况等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培养模式以学科规划和专业所涉及到的专业课程为主要培养科目,加以适当的实训实践类教学及行业的认知。对于现有的知识更新较慢的传统行业来说,培养出的人员加以实践锻炼便可从事相关行业。而对于近些年新兴起来的行业、例如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来说。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行业创新性的要求。互联网行业诞生出高校以外的许多就业培训机构。由此也可以反映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行业要求的时间、技术基础和应用方向上,都出现了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是新能源行业即对人才的需求有要求,而现今社会培训有没有针对单独行业培训机构。

新能源相关行业由于引入国内时间较短,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1)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主要依赖于进口;2)大量的配套设备及器件正在经历国产化或是国产化时间较短、存在大量的适应性问题;3)产业自身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由于以上一些特点,新能源相关产业要求的运维人员、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以光伏电站为例。相关的电气专业人员在电站工作中,要求对于变电运维、逆变器运维、光伏电池板运维和电气量监控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如此需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光伏专业人员很难在院校培养期达到要求的理论水平。而传统的本科院校理论的教学部分的深度达到的产业工人的基本要求。而实际运维能力和处理现场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产业工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学校转变新型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思想应适应行业发展和创新的基本要求。

对于本科院校的新能源专业应该在夯实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增加新能源行业产品开发企业和实际运营维护企业的现场实训实习。加大实训实习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以新能源相关系统开发、系统应用、系统创新为主要实训课题,串联所有相关课程体系的课程在实训中。培养能够以团队为主体,能够进行独立应用的系统工程师。

二、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现有师资人员的引进方式除了要符合对于专业教师引进基本标准以外。还需要满足专业建设需求。不同行业背景和资源配置的专业对于专业发展的行径轨迹各不相同。仅仅满足传统的教育培养方案的教师梯队比较有局限性。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以及创新能力的产业技能工人和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的加入,可以更加合理的配置优化团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面对现有高校引人的主要途径,首先要抓好引人的主要评定标准。除了主要的学术成果,加强实际工程的应用能力将是重要的考核标准。其次,注重现有人员的技能提升。提供更多的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提升。加大在校师资走出去接触实践的机会。以复合型能力提升和项目管理方式为培养目标。再次,提升师资的服务意识。从传统教育行业向新形势下的服务业转变。提升师资的创新意识。

在师资的培养模式上,应进行深度的探讨和实践。以团队考核为主要考核方式。强调团队人员的互相合作。多专业多学科的配合协作。降低人才培养管理中心。提高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高效合作模式的创立。加强人员整体科研教学和科技服务周边社会的综合能力。

三、实验室建设规划

做好实验的3-5年的长期规划方案。精心的调研学生就业的主要单位、调研新能源专业的兄弟学校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进度、调研周边企事业单位对于实验实验系统的需求。邀请专家和相关专业进行综合实验室规划。在有限的资金配置条件下,尽量做到“四统一”,既本科专业实验室和课程设置相统一、研究生专业实验室和学科建设相统一、职业教育培养实验室与基础专业实验室相统一、实验室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的培养相统一。

对于实验室规划要集思广益,提高实验室规划的先进性。去除高校传统建设规划不同经费分立使用的原则。尽可能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紧密结合实验室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的培养。加大自制设备的开发与使用。通过自制设备的开发使用,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综合能力。降低实验室实际运维的整体费用。

四、科研方向的规划

由于教育背景的和区域资源的影响。传统的一个人兴趣和学术基础的研究方式向科研团队方式已经成为新的常态。在新能源专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加强周边资源的利用是切实有效的方式。为保证科研的持续性和原创性。深入实际行业调研,接触实际供需要求,深度提炼科学问题作为切实有效的渠道。加强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作为必要的途径。注重科研团队人员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有条件的前提下配置交叉学科的团队成员将有助于科研的延伸性发展。注重“原创性、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研究方向。承接教学与可以服务的统一。

综上所述,以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高效的实验室建设规划为保障,以精确的科研方向为行业突破为利剑。综合考虑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主要能力提升。以外向型发展模式突破现有新能源高校的一个发展瓶颈。创新服务于新能源行业。

参考文献:

[1]于三义.浅谈新能源发电技术[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92-93.

[2]彭坤明创新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能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教学

在中职学习阶段能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和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便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而大部分人才主要通过院校进行输送。针对这种情况,中职学校应明确一体化课程要求和课程标准,结合多方因素综合考虑,做好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开发工作,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建设的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够于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力度,同时利用新能源代替传统燃油的方式,也能够达到节省资源的效果。在该行业发展过程中,2018年与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均超一百万辆,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该行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但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水平较低,很多汽车店内未配备专业能力较强的维修人员,所以在急需专业类人才的情况下,就需要中职院校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重视度,意识到开发专业课程和推动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性。首先课程开发能够更贴合素质教育要求,使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目标等更具合理性、高效性和适用性。其次开发一体化课程,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训操作,达到工学结合的学习效果,不仅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动手能力。

2合理搭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在一体化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步骤内容。①明确工作任务。新能源汽车维修包括汽车高压安全防护、汽车维护、能源系统检修、驱动电机系统检修等工作[2]。需要将这些工作进行合理划分,明确每项工作所提供的服务、工作负责范围及工作具体过程。②市场调查分析。中职院校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包括维修专业的岗位、工作内容、维修工具、维修工作内容、职业资格要求等。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逐条分析,总结不同工作任务内容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③转化课程。结合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进行综合考虑,将不同工作任务内容转化为对应的课程内容。工学一体化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能够融合发展,一般一项工作任务为一个单独的教学单元。在课程设置时,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合理排序,对于参考性的工作任务和与已有课程内容相似的工作任务,可适当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未进行且重要的工作任务学习中。对于中职生来说,所开设的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包括校内学习和顶岗实习两部分[3]。结合相关要求和标准,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级(框架图见图1)。通用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社会交往、道德观念等方面进行积极影响和有效教育。基本能力课程:促进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该专业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核心能力课程:创设情境,模拟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该部分课程即一体化课程。拓展课程: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发展空间。

3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优化设置

3.1明确课程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前,需要对该课程内容的目标进行明确。比如针对电动客车维护工作任务来说,去涉及多项内容和操作步骤,主要是为保障电动客车能够安全运行。将该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内容后,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达成以下几点要求。①学会为电动客车进行正确充电、换电。②对各级维护保养工单进行熟悉,并对各个工单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掌握。③可正确良好与班组长等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④可按照要求规定,明确维修流程,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维护工作。⑤结合客车运行要求,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对维护工作进行检查,在检查签字后将自检结果交于相关人员。⑥能在任务开展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以及找出不足和提出建议。3.2合理安排参考性任务学习课时。在一体化课程学习中也包含很多较为基础的知识点,以及以往课程中就已经有的知识内容。这种情况下在课时设置时就应将此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时长合理缩短,还以电动客车维护课程内容来说,就可将客车充电换电部分内容的学习课时减少,主要针对月度、年度维护内容开展教学。3.3优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突显工学结合,教师应注重整体教学阶段的实践性,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并按照学生的意愿,综合学生的能力与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学生在分组后,教师将该课时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下发,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共同完成相应的实训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多思考、多操作、多交流,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实训表现做出适时指导[4]。除此,在课程教学阶段教师还应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微课视频、游戏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动力,形成良性竞争。3.4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一方面一体化课程开展需要特殊的教学环境,才能模拟出真实的工作场景。所以中职院校应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设计建设学习工作站,主要包括教学区域、实训区域、小组任务完成区域、工具材料摆放区域等。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习任务和工具材料等方面因素,需要确保该学习工作站内环境良好。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学校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合理设计室内空间大小。另一方面在基础资源配备方面,工具材料等应根据工作任务内容进行配置。如客车维护学习时,需要配备专用工具、通用工具及防护工具等,配备油液、冷却液等基础材料,以及维护保养专用设备等相关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相关理论知识资料。3.5实施课程教学评价。首先教师开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课程学习态度及表现、职业素养形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尽可能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避免以统一标准评价班级所有学生。其次学生开展评价,主要涉及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学生可以对自我的表现进行认可、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也可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这些评价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

4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相关建议

为了确保一体化课程开发建设的质量与实效性,还需要中职院校能够加强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师资力量。确保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经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新能源汽车有充足的了解和实践经历。②设施建设。校内对已有的实训室进行完善,并建设新的符合该课程要求的实训室,配备齐全的工具设备。③教材资源。组建专业小组,参与课本教材的开发编制工作,促进课本教材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与进步提供有力条件。④技术资源。加强PPT课件、多媒体、VR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引进力度,推动一体化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

5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培养技术类人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阶段需要中职院校能够对该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进行开发研究,突显工学结合,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满足行业用人需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中职院校能够加强重视,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教育教学要求,不断对课程进行改进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陆展.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校本教材开发探讨[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9,(4):24-25,57.

[2]蒙泓龙.汽车与检测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8,(7):191.

[3]张文霞,申荣卫.中职院校建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探究[J].时代汽车,2020,(17):79-80.

[4]李宣葙.中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建设思路探讨[J].时代汽车,2020,(13):76-77,80.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教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领域,教育领域作为百年大计的基础,信息化教学很早就已经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开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各种赛事和项目纷纷开展,信息化教学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学科的各个领域。本文以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是一个广泛的涵义,它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把相应的素材,比如动画、图片、文档等加入这个载体,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应的知识,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手把手、面对面的信息模式,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获取知识的渠道。现如今,互联网生活已经融入到千家万户。映射到教育上就变成了“互联网+教育”,本质就是传统教育的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创造出突破时空、资源共享、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模式。例如,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室和学生,教师面对面教学生,很多资源难以传授,特别是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但是,通过“互联网+教育”就可以把最新的知识通过网络平台传授给学生,平台上有静止的图片,也有动态的画面,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建立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1]。

2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对于很多中职院校来说,新能源汽车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集中于近十年。综合目前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就业学生和企业调研,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新能源汽车研发岗位。这类岗位主要针对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而设定,它对从业学生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些特殊岗位则需要博士层次的人才;第二,新能源汽车监测岗位,一般企业要求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即可,因为这类人才主要是针对半体力半专业型人员而设定;第三,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这类岗位对从业者学历的要求相对较低,一般中职院校或者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从事此类岗位。“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面向新兴行业的新能源汽车专业,需要改革教学策略,使培养的学生满足市场人才需求[2]。

3“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策略

3.1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互联网+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一直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课程体系,其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把企业的需求通过典型案例,映射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开发的流程就是: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行动领域的归纳→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来说,这种课程体系的开发尤为重要,首先需要学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对接企业、对接专家,根据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总结,把这些意见融合到具体的课程,例如,与教材的融合,与教学方法的融合,与教学评价的融合等,把这些融合的材料做成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情况,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3.2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室、学生、黑板的三点一线,这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专业知识,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这些专业知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成视频、课件、动画等,上传到相应的平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既可以在线下也可以在线上,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灵活,更加轻松。3.2.1课前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习目标的要求,提前制作信息化的素材,并发送到班级群中。就新能源汽车来说,可以提前播放有关的动画或者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首先对本节课程提起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搜寻一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资料,每节课开始之前让学生自己先到讲台上去展示搜寻的内容,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实验实训性质的项目,可以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让组员与组员之间相互交流了解工作流程,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对应的安排工作任务或者工单,让学生根据任务或者工单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在完成任务工单的同时还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2.2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课中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主要时间,所以这个阶段的课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课中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充当了“看客”的身份,学生的角色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收获不多。在“互联网+”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上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系统故障章节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线路虚接或者搭铁不良的原因,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3.2.3课后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后的教学活动是对课上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当课程讲解完毕后,有些同学可能完全理解,而有些同学可能对课程知识还存在模糊之处,无论哪种情况,课后的教学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针对本节课内容在网络平台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也可以布置到个人,下节课上课之前,有选择性的挑选某小组或者个人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讲解。也可以针对新课程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这个预习任务不是简简单单的看看新内容,而是通过到网络上找寻与新课程有关的动画、视频、图片等课程素材,必要时候可以利用课前5~6min的时间有针对性的选择几个学生说一下他们搜寻的素材。

3.3结合学生兴趣,开展兴趣教学

中职学生刚从初中毕业,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心智上都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学生年龄小,对新鲜事物仍然充满好奇心,而教师在授课中恰巧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利用网络技术采取多元化教学,注重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如果可能,可以点对点的教学,多用动态的、鲜丽的素材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构造过程中,可以从网上搜集动态的素材,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动态的素材,把这些素材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扫码即可观看视频,在制作视频过程中,要注重视频时间的长短控制,单个视频时长不要超过10min,以5~8min为宜,因为时间过长,学生易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容易对学习视频失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视频进行展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一项新技能,做好的视频同样也可以做成二维码,发给大家学习和参考。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习中又体现了做,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4注重实践和动手,开展虚实结合实践教学

中职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喜动不喜静,因为年龄偏小,好动的个性仍然比较强烈,教师可以针对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授课过程中多一些实践和动手的教学内容,适当删减纯理论的知识内容。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特点,在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下,带领学生去实验室或者网络虚拟实训室,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从这一点上来说,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中职教师可以带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获得荣誉感和兴趣感,以增加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弥补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3]。中职院校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企业工作岗位职责,学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并对校外实践产生更大的兴趣的兴趣,例如,定期的让学生到企业里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里真正的硬件和设备。企业始终是站在科技的最前沿,而学校的设备和环境有时候跟真实企业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学校设备往往滞后于企业或者社会的需要。企业如果允许学生动手实践,则能更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接轨[4]。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动力供给方式的不一样,新能源汽车主要以动力电池为驱动力,如不规范操作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人身危险,中职院校教师可借助虚拟技术实施辅助教学,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实践安全,学生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进行反复操作,减少因实践造成的实训室元器件损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判断技能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5开展多元评价,树立学生信心

从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对中职学生进行评价,摒弃一张试卷定结果的考核制度,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新模式丰富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来评价。专业素质主要指的是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评价和技能评价,可以把理论评价的比率设定的相对低一些,技能评价的比率设定的相对高一些,这也是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设定的。非专业素质主要指的是出勤和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一个学期如果全勤,出勤分值可给满分,请假、迟到、早退、旷课等可以分别扣除对应的分值,设定上限,比如一个学期旷课次数达到本学期总课时数的1/3,不准参加期末考试,只能下学期重修改课程。对于作业来说,可以分作业数量和质量两部分评价,首先是作业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每缺失一次作业扣除一定的分值,作业马虎,浮皮潦草,也要扣除一定的分值,当然,对于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是传统的手写作业,例如,到网络上搜寻学习视频,自己制作PPT,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个知识点等,都可以作为作业的形式。这样学生最后的综合成绩就有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出勤率、作业成绩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的评价基本上涵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设定更多更完善的评价体系。总之,评价需多元化,切不可千篇一律,一定要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这样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4结语

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互联网+”教学应用势在必行,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课程体系必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学模式也会融入新的高科技元素,教学评价会来越完善,越来越规范。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教学定能占据主导地位,引领教学改革的另一次革命。

参考文献:

[1]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2]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J].辽宁教育,2015(16):49-51.

[3]王吉敏,许云珍.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调研报告[J].职业教育研究,2017(12):25-29.

[4]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8):79-83.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6篇

以浙江省财政厅专项支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开展了特色实验平台建设.包含了新能源发电智能系统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相结合的综合型实验平台,以及计算机仿真系统和多媒体等设备,优化了实验设备资源,为探索型教学改革的实施创造了优良条件,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8G10].优化后的新能源综合实验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实验平台)联接结构见图1.该实验平台既能进行专业入门实验,也可进行各类高级的电力系统大型设计实验,还可提供开放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和各类软仿真实验平台,供学生进行自主设计、调试仿真和创新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1)新能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该系统包含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电力电子逆变装置以及智能监控仪表等.可开展关于新能源发电、智能微网、电力储能等前沿技术的实验内容,还可开设科研发哺教学的相关大学生创新实验.(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WDTGIIIC型7套,包含微机保护装置、励磁调节装置、准同期装置、转速调节装置、电力系统稳定器和各类电力检测仪表,该套设备每台还各配有一组连轴电机SFD型,它包含直流电动机和三相同步发电机并带有测速装置、功角指示器、减振装置、万向轮等.(3)电气控制及继电保护试验台.DJZGIIIC型8套,包含各种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自动重合闸装置、移相器、调压器和检测仪表等.该DJZGIIIC型试验台与WDTGIIIC型试验台都具有综合性强,安全保护措施全面等优点,且能实现丰富多变的线路模型与并网功能.(4)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台.PSG7G型1台,包含电力联网功能组件、工控上位机、监控软件、报表打印机、各类智能监测仪表,相当于电力系统调度通信局的功能,可模拟多台600mW机组在500kV主电力网运行的技术参数.并带有风电和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接口、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接口,能实现丰富多变的线路模型并网发电功能,以及与新能源智能微网系统的对接.(5)多类型可变动态RLC负载1台,包含可调节的电阻、电容、电感、电动机等各类负载,可模拟自定义特性的综合负荷.(6)33台计算机微机系统.安装有HDDZMSGII微机监控管理系统、PSASP电力系统仿真软件、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能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各类仿真调试实验.(7)1套多媒体教学设施,并组建了含不间断电源UPS和数据服务器的教学微机局域网等,为实验教学多样化和网络化提供基础.

2探索性实验设计

基于该综合实验平台,设计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项目,改变传统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探索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1G13].设计探索性实验将新能源发电技术等新兴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验项目中.这些探索性实验的学习目的明确,以小项目形式交于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仅提供必要的引导.学生通过前期准备、团队合作、分工协同、制定计划等步骤,自主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灵活运用电气类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验中的难题,既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一些代表性的探索性实验项目见表1.这些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完成电气类课程入门实验的基础上,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学生通过校园网络预约实验项目,实验室管理教师提供监管服务和安全防护.进行开放探索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首先,通过学校网络平台的教学辅助系统,查阅该类课程的文献和资料,特别是了解和熟悉已预约的开放实验相关知识;然后,做好实验预习和方案设计草案,交于实验室开放管理教师查阅,教师对设计案的基本原则问题和人员设备安全进行把关;管理教师在现场进行监管,对学生的所提疑问进行指导.探索性实验往往是不断尝试和摸索,自动保护跳闸和错误警报等不可避免,这样锻炼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克服困难、越挫越勇的精神.开放实验完成后,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写成总结报告,交于相应课程教师作为平时成绩和课外表现的依据.

3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

新能源发电技术等新知识不断更新,使得电气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为此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配套辅助,提高教学效率.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电气专业实验仿真辅助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该辅助系统,进行仿真实验、资料下载、信息、师生互动等内容,是开放型的网络化学习平台.教学内容的更新难以追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教科书内容也很难做到与领域技术发展同步更新,其不足之处需要通过及时补充相关参考书和文献来弥补.为能更好地引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创新科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准备阶段开展文献查阅、主题讨论、方案论证等探索性环节.在新能源发电综合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项目反哺教学,也是此次教学改革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方法.利用新能源发电相关的科研项目资源,开展具有前沿性的演示教学、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并设立课程相关创新项目来反哺教学,使得部分主动好学的学生有深入学习的机会.目前,我校已形成了由研究生带领优秀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科研项目的众多成功例子,培养出的学生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佳绩.此外,科研反哺教学的方法还有设立课外科技项目或毕业设计课题,充分利用课余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设计项目.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充分利用,以及探索性教学改革模式的支撑下,电气类专业建设成了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近年来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而且,我校已有不少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探索性实验教学改革,使得电气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加强了科学前沿的教育,提高了教学水平,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

4结束论

新能源发电技术是我校电气专业的新兴特色方向,而电气类专业实验也是电气、信息、机电、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探索了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建设了综合实验平台以优化教学资源;设立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来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辅助仿真系统,鼓励学生在实验准备阶段开展文献查阅、主题讨论、方案论证等探索性环节,辅以课外科研项目反哺教学,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在电气类课程的应用中取得了成功,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较大改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该项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示范性,能对其他工科专业课程产生一定的良好影响.同时,为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提供了良好支撑.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参源汽车;技术1+X;课证融合

1新能源汽车技术“1+X”的实践机制

高职教育的主要责任,便是为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可以满足需求的实用型的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X”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势必为技术院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体系的变革,带来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多方面的开展课证结合的教学改革,把学位证书和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的培育围绕在课程设置的构建当中,把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课程设置和培训管理、技术专业教育规范和技术专业技能规范、教学环节和生产过程巧妙地衔接起来,构建一个课证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课程培训是媒介,资格证书是具体内容,把专业技能、自我发展能力渗透到到教学环节中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区划成关键专业技能、基本专业技能以及扩展专业技能,扩展的部分便是“X”部分,专业能力是必须经过资格证书也就是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来表证,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技能的考核标准,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选用和筛选十分关键,既接近技术专业和岗位,又要有持续发展的升阶途径,因为我们通常都无法预测未来的自我发展方向,也无法把学生培育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要在一个技术专业中确定数个目标,和交叉式技术专业和扩展技术专业的移迁水平;处理好“X”要素,就需要依照人才专业能力培育的教育规范和专业技能培育的级别规范来设置课程,每门课程培训或几门课程培训匹配一种专业能力,一种专业能力匹配一个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把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育渗透到到课程设置中去,变成学科建设的规范和专业建设的指标体系,生成课证、课能巧妙结合。

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1+X"课证融合的途径

2.1合理设计教学实训任务

汽车专业行业领域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模块考评项目培训是依据新能源产业技术专业活动的范畴特性和专业技能的水准特性将技术专业活动方案高度融合,并通过构造专业化构思选用的各类标志性和广泛性的技术专业专业技能活动生成的,进而通过多层面板块化形式反映技术专业活动的具体内容。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中,将这种技术专业操作能力活动设定为学生应会的专业技能,进而促使技术专业培育的学生具有了行业领域企业相关职位所应具有的专业技能,反映“水准本位”的教育理念,真实达到技术专业学生培育环节与技术专业职位需要的衔接。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全面运用校企业合作模式以及相应成果,增强由专业老师与企业的专家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是有效推动促进“1+X”证书培训以及考核的根本。产教融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变革目标,联建教师队伍是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由学校与各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加速校企结合,从而实现新能源车产业有关的技术人员、工程人员等与学校专职老师之间的双向流动,构建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符合现代化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其次,利用企业实践训练、挂职锻炼、岗位培训等形式,合理有效提升专业化教育队伍的教育水准、科研水准、管理能力,融入“1+X”资格证书制度执行的专业化教育、实践、考评认证需要。持续提升改善“双师型”队伍的架构,创建和健全专业化领头人与技术骨干老师培育、遴选、引入和激励制度,将教育队伍打造成“高效型、岗位型、实践型的师资力量”。最后,专业化师资队伍是“1+X”资格证书培训、考评、资质认证的主导者,这就要求专业化师资队伍可以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和岗位规范、教育规范实现相应职业能力资格证书板块的培训。为确保课程教育的合理有效安排,专业化师资队伍不仅仅要具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及教学策略,还应具有综合性教育教学开展方案的设计以及组织实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效果评估考评环节的水平,因此,要求专业的师资队伍应按时开展“1+X”资格证书制度有关的执行规范、策划的培训。

2.3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

首先,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应该是由学校、企业等各个主体一同合作形成的。在这其中,由学校完成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由学校以及培训机构完成学生的职业技能实际操作考核,并颁发证书;企业则根据岗位相关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在实习阶段以及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并构成评价。其次,教学中应用过程、结果两种考核方式,两种方式各占考核总比的50%。过程性的考核主要是根据的是学生日常表现以及各项目的学习和完成状况,由老师依据课程各项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评分;结果性考核则是指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为一体的考核方式。最后,对学生的知识、技术以及素养开展评价。三方在考核中属于平等状态,把对学生的素养的考核渗透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当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加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使素质型技术人才的优良品质得到体现。另外,学生依据职位专业能力要求自行挑选报考专业能力资格证书。将专业能力考评知识技能点渗透到到有关的课程内容考评中,课程培训的理论知识考绩可当作专业技能考评理论知识成绩,课程培训结课后可参与岗位职业技能实际操作考评,均顺利通过的学生可申请办理相关的证书。

2.4深化产教融合,建立课证融合应用体系

人才队伍建设的本质目标是由供给侧结构完成对社会、行业领域和公司企业的专业人才的高效给予,推行“1+X”课证结合,可以良好的接近公司企业的市场需求和社会的均衡和稳定。产教融合是完成“1+X”课证结合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式,这儿的产,不仅包含行业公司,给予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创新技术、新方式、新生产工艺、新规范标准,给予实际的生产情景或产业性的实践教学,给予行业标准规范等,另外,还有个关键的结合点是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公司和外部评估平台,创建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标准,做大做强教育资源,进行高品质的专业培训,给予职业技能考绩和资格认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完成专业技能的获得。

2.5优化实训基地建设

健全的教育教学硬件设备以及用作实际操作训练的实训室都是开展实训的基础,也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材的重要保障。新时代下的人才培育基地,应是集理论教育、实操训练、技能培训以及考核为一体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处理学校内部以及外界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所以,应当以“1+X”考核机制作为一个新的机遇,加强和社会各级培训机构、评价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在已有的基础上,和合作企业一起,共同增加在硬件方面的投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构建更加深层次融合的校企业实训基地。学校在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制订的时候,应始终坚持人以为本,坚定标准引导,坚定不断创新与持续改善的基本原则,积极探寻“1+X”证书机制,搭建毕业证书课程培训和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融合互联的课程体系,使理论和实际得到高效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使得人才队伍建设品质获得有效提升。

3对“1+X”证书试点工作的一些思考

首先,相关的教育机构以及学校应当尽快的出台各项配套政策,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到“1+X”的教育模式中来;把老师实施“1+X”的培训时间以及参与证书考核的时间,计算到老师的教学工作量中,参与老师的绩效考核;将“1+X”证书教师资格培训归入到职校老师素质培训计划当中,在老师的职称评定以及相应的岗位定级中给予一定的优先。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老师主动、积极参与“1+X”工作的热情,除此以外,各政府部门应当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保证“1+X”机制的有效落实,对试点学校以及参与教育改革的学校给予重点的支持,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其次,就目前来说,部分“1+X”证书在很多行业中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还需要相关的部门、机构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推广,提高“1+X”证书的认可度以及含金量。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主动地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获得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以及行业的认可,也为学校的再次招生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给予支持。最后,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标准的制定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校如果要想开展该项证书的教学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相关的设备设施,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等。另外,部分职业技能证书的标准以及试题库与教学规律不相符,依然存在有很多职业资格证书固有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开发出符合“1+X”证书教育的试题库。

4结语

高品质的产教融合可以达到从校园到行业,从培训要求、课程目标、课本要求、设备标准、实践要求向岗位要求的巧妙提高,建立板块化专业技能培训、考评机制,很好的达到“1+X”课证融合的教育改革,真实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建设品质,推动教育培训链、专业人才链与产业发展链、自主创新链巧妙对接,全方位提高人才资源品质。

参考文献:

[1]许运.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07):32-40.

[2]王雪琴.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缘起、逻辑及其实施[J].职教论坛,2019(7):148-151.

[3]戴勇,张铮.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9-32.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14-04

2012年3月,国家科技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5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T28382-2012)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了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明确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以及将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作为职业院校,肩负着为企业单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相应的专业建设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含义

(一)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二)电动汽车

根据《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电动汽车按动力电气化水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或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被称为“纯电驱动”电动汽车,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另一类是动力电池容量较小,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内燃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被叫作常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表明常规混合动力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一种节能汽车,它还没有改变用内燃机作主驱动的形式。

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指出,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从技术上看,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已进入产品市场竞争期,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一步加速,整车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了纯电动汽车量产步伐;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球新的研发热点;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取得进展。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上各大汽车集团持续投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显著下降,性能指标已接近商业化水平。

经多年探索实践,国际汽车产业界达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共识:在技术路线上,近期(2010—2015年),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目的的同时,为达到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中期(2015—2020年),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增加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在2020年之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排放目标。在车型应用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适用车型。对短途出行需求,可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对长途出行需求,主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科技攻关以及奥运会、世博会、“十城千辆”等示范工程的实施,我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在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以及技术标准、测试技术、示范运行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技术体系,已申请专利3000余项,颁布电动汽车国家和行业标准超过56项,建成30多个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

三、技术路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在技术路线上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主要目标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认为,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在技术路线上循序渐进,步骤是:(1)确立战略,加快发展。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顺应全球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技术变革总体趋势,发挥我国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面向“纯电驱动”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战略,加快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产品;(2)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局。“三纵”: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基本类型;“三横”:“电池”包括动力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电机”包括电机系统及其与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一体化技术等;“电控”包括“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和“车网融合”等在内的电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四、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

国家层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经颁布,技术路线已经明晰,而相应的配套政策、细则、标准也必将随之公布;同时相应地也会有地方版的政策出台。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和发展要与政策合拍。江苏省政府已明确支持无锡尽早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示范城市行列,作为地方汽车职业院校也有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契机。

(二)有序有步骤地推进专业建设

中国汽车人才网2011年3月份招聘数据显示,汽车新能源相关岗位为4521个,环比增长13.2%。重庆长安汽车新能源公司在3月份就新增招聘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相关职位28个,需求人数超过150人。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将达50万。[1]所以当前有必要启动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并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变化不断调整,从开设相应课程开始、从开设特色班开始、从为示范城市培养人才开始,逐步走向开设相应专业,扩大相关人才培养数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与地方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入合作

职业教育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校企合作,了解新能源汽车企业用人要求,进行分类归纳,使专业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2]以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学校地处江苏省无锡市,可与地方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江苏常隆客车有限公司进行深入合作,为企业培养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人才、生产线操作人员。同时学校也与无锡公交公司有校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在大客车专业项目上已经投入近200万元,在硬件上已经有大客车新能源方向的教学设备,所以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为无锡公交公司培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

(四)统筹兼顾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方向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专业建设要紧跟市场需求,所以要紧密跟踪技术发展动态,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建设,统筹兼顾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建设。在近期,要注重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大客车的专业方向,第二阶段(2015—2017年)注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专业方向,第三阶段(2018—2020年)要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专业方向。

五、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专业实训室的规划与建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注意专业方向,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可以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同时也要注意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想,这是因为当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脱胎于传统汽车,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服务人才必须具备传统汽车的检测与维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和实训室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来说,也要紧紧地把握住这一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有:(1)大三电——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整车(中央)控制器;(2)小三电——电动空调、电动助力转向、电动(助力)制动系统;(3)充电——充电机、充电桩、充电站;(4)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整车平台——车身和底盘。综上所述,除了传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室之外,还需重新规划和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室,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范大胜.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研究[J].汽车维修,2011(11).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该领域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国能源安全和大气污染环境治理战略的紧要组成部分。[1]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这就有了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因此,基于社会需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开发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必要性,同时亦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担负着培育社会必要的素质高、技能高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有需要主动探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以密切顺应新能源汽车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的明确目标是: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积产销超过500万辆。[2]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3]2009~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是政策,中央财政对纯电动汽车最高补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最高补3.5万元,购买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享用有地方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4]进入2015年,随着减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以及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充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扩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开始实质性放量,销量成为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核心扶助产业,随着新能源汽车业的大力发展,将带动行业人才需求持续走高,未来急需熟悉系能源汽车结构并能进行故障检测与维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能源汽车业的兴盛关键在于人才的支持。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定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应适应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设置相应专业。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可以培育具有优越职业素养,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应用新能源汽车专业器械,开展新能源汽车的装配、调试、性能检测、维护等技术工作、具有革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就业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生产企业各个技术岗位。其次,可以培育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具备优秀职业道德、驾驭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技能、具备扎实的新能源汽车修理知识、新能源汽车综合诊断和故障排除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就业面对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面向4S店或汽车修理厂中的新能源汽车检修机电技工、服务顾问、质量检验员等工作岗位。

四、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岗位能力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上岗的“从业资格证”。为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更好促进就业,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该依据岗位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任务-职责-能力的要求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建,聚焦满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岗位各项任务能力要求的专项教学模块,经由剖析明确专项能力的定位、知识、技能、素养等,形成学习单元,并将教学模块组合成为课程体系。具体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

2、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得到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归纳,得到相应的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课程体系”的程序,将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置,并依照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重构,形成基于行动领域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3、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

通过“校内实训+校外顶岗”的实践锻炼,增强巩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如图3所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第一课堂掌握专业所需的学识,并通过第二课堂的实习实训,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再经过第三课堂职业技能大赛的锤炼,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的。最后,通过第四课堂的校外顶岗实习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实现无缝衔接。此外,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企业合作同步进行,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作者:江泉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EB/OL].,2010-05-31/2015-11-05.

[5]颚蕊.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新能源专业发展的研究[J].科技风,2013,(9):183-185.

[6]彭小红.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求知导刊,2015,(6):49-50.

[7]严敏琳.西安市交通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D].西安:长安大学,2008,05.

[8]许荣花.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武汉:长江大学,2013,05.

[9]张明磊.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05.

[10]胡乔森.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3,12.

[11]孔繁娟.长春电动汽车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05.

[12]梁峰慧.吉林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联盟模式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2,03.

新能源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专业;可行性分析

1背景分析

2012年国务院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今年是收官之年。通过八年的发展,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规划》中各项任务指标基本得到贯彻落实,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的先行者。当前,汽车技术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与能源、网络、交通等重点领域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处在创新发展新高地,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1.1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1)2012年国务院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2018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3)2018年《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4)2020年《云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1.2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上升趋势。2012年7月,国务院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45万辆,目标基本完成。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下滑,但近期国务院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时限延长2年的利好政策,预计将拉动2020年产销量达到130万辆,完成500万辆目标没有悬念。1.3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展望。自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保持世界第一,通过多年政策的扶持、企业的投入、大众消费的升级,新能源汽车(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保有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产业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根据2020年11月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因此,作者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未来15年重点发展的产业,应该有政策法规、技术资金、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措施为整个产业保驾护航,所以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该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择机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该产业培养人才。

2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可行性分析

2.1人才结构分析。经过调查了解到,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人员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人员:从业者主要是学历层次为研究生的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一类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的技术管理、技术支持人员:从业者主要是学历层次为研究生、本科生的各类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还有一类就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以及售后服务人员:从业者主要是学历层次为大专的各类相关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目前国内有多家传统车企(比亚迪、北汽等)和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等)都在加大力度投入新能源汽车项目,德国大众也在中国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2018年世界新能源汽车标杆企业美国特斯拉在上海建立独资公司生产纯电动汽车,就是看好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个举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是积极的。从传统汽车行业对人才需求来看,一名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将衍生出十几或几十名从事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的人员,所以在未来,对高职高专学历层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员会有较大需求。2.2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市场保有量的不断扩容,无论在设计生产制造环节还是在售后服务环节,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需求会逐渐加大,产业发展将带来人才缺口。经过调查发现,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和服务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传统汽车行业转入,对新能源汽车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学习和培训,只是经过简单培训或自学后就上岗,存在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产业技术工人摇篮的职业院校应及时开办相关专业,培养人才,弥补人才缺口。经调查,囿于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还不高、学校对招生和就业有顾虑等原因,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少,大多数学校还在观望,但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未来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也是云南省“绿色三张牌”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措施之一,我校应提前布局,积极申报开设该专业,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改善实训条件,引入相关企业,做好人才培养准备。2.3我校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可行性分析。2.3.1校内教学条件。2014年起我校开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通过六年的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育教学水平都有的不同层度的提升,招生和就业质量较好,2018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建成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室1间,开展实训教学。2.3.2校外实训条件。自2015年起与大理恒源汽车集团(北汽新能源汽车4S店)、大理公交(宇通、中车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成为我校实习基地;2019年12月与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教融合、技术培训、项目开发工作,一年来对我校师资培训、实训室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2.3.3其它条件。(1)组建汽车类专业群构想。为了满足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学校已开办专业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对接产业,培养人才。本着资源共享、相互融合的原则,我校现有汽车检测技术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个专业,下一步拟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等专业,组建汽车类专业群。(2)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通过本文作者主持的校级课题《大理地区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及发展调研》,对大理地区新能源汽车的现状进行现场考察和广泛调研,认为当前大理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范围主要涉及公共交通、物流和共享汽车,绝对数量不多,在汽车保有量中占比较低,但大理作为重点发展旅游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日趋严格的环保措施相继出台、推行绿色出行是大势所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2020年10月,云南能投集团与大理州等六个州市及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建设及运营管理充电设施,根据协议内容,在这些重点推广地区将有大量项目落地,对相关技术服务人员有一定需求。同月,大理州人民政府了《大理州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具体措施,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大理地区的推广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我校作为地方职业院校,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校实际办学条件,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0〕39号.

[2]《云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云政办发〔2020〕45号).

[3]《大理州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大政办发〔2020〕46号.

[4]《“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

[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

[6]《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回顾及前景分析中国新能源__新浪网.

上一篇:动画制作软件范文 下一篇:轻化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