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5 13:34:15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53-01

1 导言

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度开发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不断的增长,政府开始重视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轻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技术作为低碳经济中的关键支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2 新能源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2.1 生态能源

主要的生态能源共有三种,这三种转换形式分别是直接燃烧的生物质气化、热化学转换的生物质液化以及生物学转换层面上的生物质发酵,这三种生态能源是我国传统能源的重要补充,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实践,生物质能源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生物质能源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向德国、英国等生物质能源大国进行借鉴学习。

2.2 地热能

利用地热能发电是我国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地热能可以储存在发电装置内,也可以直接利用,进行采暖、洗浴、温湿等应用。地热能具有低成本、可再生等优点,同时能源的转换效率较高,但在20世纪,因为开采的难度性较大,我国一直搁置了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我国多个地方已经开始进行地热能的商业化,地热能领域还有巨大的潜力与商业前景。

2.3 太阳能

由于太阳能的收集简单与低廉性的特点,深受我国新能源公司的青睐。在发达国家太阳能也是主要的发电能源之一,美国、西班牙、日本相继建立了太阳能运行装置,促进了太阳能从自然能源走向商业化能源的进程。

2.4 风能

风能的应用作为能源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是风能发电,第二是直接利用风能作为能源,第二种通常的应用为带动水泵提水,利用风能带动各种机械装置。

2.5 海洋能

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能源,通过各种转换方式进行能源的利用。海洋能主要由波浪能、抄袭流与洋流,潮汐水坝、海洋能转换、盐分梯度渗能。波浪能主要指在海浪的运动中产生的能源,可以用特殊的机械设备进行收集,如今波浪能的应用已经开发了几个1MW以下的示范项目和少数的大型项目,工业界的目标是开发出商业化技术。潮汐流和洋流的能源利用建于1967年的法国潮汐能大坝,以及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电厂都属于潮汐能与洋流的能源应用。

3 新能源技术的特征

3.1 新能源技术具有低碳的特征

由于现阶段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排放物较高,所以称之为高碳技术。新能源低碳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低碳或者无碳的自然能源进行生产生活,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低碳技术与高碳技术相比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较低甚至没有。新能源低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现有的生存环境。

3.2 新能源技术具有战略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这些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能这些都属于是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储量是非常多的,不会出现枯竭,可以保证能源使用的安全。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产业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主要的措施。同时,新能源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3 新能源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新能源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人们对于新能源技术市场又不够了解,因此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具有高风险。但是正是因为新能源市场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新能源技术又具有高回报的特征。

4 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对策

4.1 建立层次结构先进合理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依靠我国微观与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争取建立以传统能源为主、新能源技术为必要补充的能源市场,增加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由于对这些清洁能源大力使用,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的环境进行改善,建立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的应用。

4.2 培育拉动性强的领头企业,大力宣传新能源

依靠我国经济政策对能源市场进行调整,协调传统能源企业与新能源企业的关系,并大力扶持新能源龙头企业,为后续的跟进企业开辟市场。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前期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龙头企业应该负起的责任。同时龙头企业也瓜分了新能源企业的大半块的市场,能够有新的资金用于高科技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新能源广告的宣传、新能源宣传市场的完善。鼓励新能源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鼓励新能源企业就地取材,减少运输量和成本的消耗。

4.3 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低碳经济下新能源利用率

新能源企业相比于传统的能源企业的优势在于,新能源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因此完善新能源企业的理论体系,研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是如今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改革新能源的O备,使新能源设备现代化,并且改善新能源企业之中格格不入的部分。大力的招商引资,为我国的新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同时大力宣传新能源的环保性能与实用性,减少市场与新能源技术的隔阂,给银行贷款给新能源提供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完善新能源的产业政策,给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减少我国资源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结束语

随着传统化新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技术未来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新产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不能只单单停留在某个产品开发和环节应用中,要把新能源技术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新能源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地区和机构间的合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新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及相关排放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梅,李时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09):6-11.

[2] 王黎明.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J].企业导报,2016,(13):78.

[3] 蒋玉霞.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6,(14):46-47.

新能源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新能源技术;关键生产要素

作者简介:杨振凯(1968-),男,吉林蛟河人,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产业革命与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4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11-03

目前,低碳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正被广为提倡。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实际上要求我们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整个经济系统发生一场变革,我们称之为“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本文以技术经济范式理论为基础,探讨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规律,说明新能源技术在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为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探索可行路径。

一、技术经济范式理论

(一)技术经济范式概念

“范式”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科学史家库恩在其1962年所著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用来阐明关于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内在规律性及其演进模式。库恩对“范式”的解释为:“范式”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它主要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手段、标准、观察、实验等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1]

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多西将库恩的“范式”概念引入到技术创新领域,提出了“技术范式”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是“进一步创新的技术机会和如何利用这些机会的基本程序。”[2]

在此基础上,佩雷兹和弗里曼又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概念。弗里曼和佩雷兹将“技术经济范式”定义为:它是“相互关联的产品和工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合,包括全部或大部分经济潜在生产率的数量跃进和创造非同寻常程度的投资和盈利机会。”[3] 在他们看来,技术经济范式是一种影响整个经济、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占支配地位的 “常识”或经验,这种“常识”或经验是相互关联的工艺、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管理创新长期相互磨合所形成的,是使技术和经济发挥最佳优势的唯一组合,他们称之为“亚模式”。

(二)技术经济范式变革

技术经济范式理论认为,不同范式是与不同技术体系相对应的,一旦两者无法相互适应,则会导致技术经济范式更迭,而更迭的直接源泉是技术创新。弗里曼和佩雷兹对创新进行了分类,并以此阐述了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含义。他们将创新分为四类,即增量创新、基本创新、技术体系变革以及技术经济范式变革。

1、增量创新。这类创新指的是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非连续的小改进或小发明。

2、基本创新。基本创新是不连续事件,是企业和(或)大学以及政府实验室中深思熟虑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结果,它们通常包括一种联合的产品、工艺和组织创新。

3、技术体系变革。技术体系变革是对若干经济领域产生影响,同时导致全新部门出现的影响深远的技术进步。它们是根据增量创新和基本创新的一种结合,伴随着对整个厂商产生影响的机构创新和管理创新。

4、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包含多组基本创新和增量创新,而且可能包含若干新技术体系。它一般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他领域,即它是一个“亚模式”。[4]技术经济范式意味着常规,而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

(三)关键生产要素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

技术经济范式理论特别强调“关键生产要素”在技术范式变革中的作用。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可以被看作是主要依赖一种或一组“关键生产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另一种或一组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投入的转换。

“关键生产要素”是一个或一组具有降低相对成本和普遍有效性特征的特别投入。“关键生产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技术创新、社会创新和管理创新迅速增长体系的核心,起初这些创新也许表现为克服旧技术特定薄弱环节的一个手段,然而新“关键生产要素”马上获得自身的原动力,通过充分相互作用过程而连续出现创新,最终导致与之相联系的一系列技术随之变革,形成新的技术体系。新的成功的技术体系渐变为生产组织的一种新的“理想”类型,它结果成为体现新“经验”和使投资决策者徘徊很长时期之后自信心得已恢复的管理和设计上的“常识”。至此,技术经济范式也完成了由旧向新的变革。

“关键生产要素”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降低成本,具有明显的降低成本和相对成本的作用;二是供应迅速,具有很长时间的无限供应能力;三是广泛应用,在遍及经济系统的许多产品和工艺中使用。

(四)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规律

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关键是要把握变革的规律以及实现的路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认为,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不仅具有规律性而且具有周期性。回顾迄今为止的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新能源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能发电;电压波动;系统影响;风电规划;风电问题

引言

纵观世界范围,能源形势不容乐观,煤炭资源日渐匮乏,以目前的消耗速度来看支撑不到2050年;石油资源价格不断飙升,世界范围内的是有争夺愈来愈烈;环境污染问题又不容忽视成为了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电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受到了普遍的青睐,但是电能的产生对一次能源的消耗量相当巨大,因此寻找一种清洁的一次能源来发电就逐渐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风能发电也就应运而生。但是风能发电也存在这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风电并网对系统的影响以及风力发电的规划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前,风力发电技术仍处于科学研究阶段,主要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发研究,政府从技术储备的角度提供少量科研费。1973年以后,风力发电作为能源多样化措施之一,列入能源规划,一些国家对风力发电以工业化试点应用给予政策扶持,以减税、抵税和价格补贴等经济手段给予激励,推进了风力发电工业化的发展。

近年,世界风力发电如雨后春笋,逐年以二位数速度迅猛增长,截至1998年,全球装机9689MW。装机容量前10名的国家是:德国2874MW、美国1890MW、丹麦1400MW、印度968MW、西班牙834MW、荷兰364MW、英国331MW、中国223MW、意大利180MW和瑞典174MW。

我国风力发电起步于八十年代末,集中在沿海和新疆、内蒙风能带。1986~1994年试点,1994年新疆达坂城二号风场首次突破装机10MW(当年全国装机25MW),四年后,全国装机223MW,增长9倍,占全球风力发电装机的23%。

1.风能发电优势突出

1.1 风能发电对于环保贡献巨大

风能资源量大质优,风力发电优势突出,世界性范围内风电发展迅速。到达地球2%的太阳能可转化成风能,以此来计,风能总量比水能更大,有人算过,只需地面风力的1%,就能满足全球发电能量需要。对于由发电而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来说,燃煤火电最严重,燃油火电次之,核电较少,风电最少。核电虽然和风电的温室气体排风量差不多,相比火电小了两个数量级,但是核电的污染问题目前还没办法解决,因此风力发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发展迅速

由于意识到风力发电的巨大优势,世界各国都开始竞相发展风力发电。世界性的风电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全世界的风电在1999年已经达到了10000MW,而更值得惊奇的是这个数字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20000MW以上,2005年的时候又超过了30000MW。风电发展主要以欧洲为主,占到了风电总量的2/3,北美占到了1/5,亚洲是1/8。我国的风电事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已从1997年排列在世界第十位而跃居到现在的第八位,预计今后还将有更大的进步。我国的风力资源相当丰富,居世界首位,因此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开发还很不足,主要在内蒙、新疆和沿海一些地区,但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探索。

1.3 中国风力发电的资源配置

2004年5月15日,一份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门委员会、绿色和平组织和欧洲风能协会联合的 研究 报告《风力12》的中文版在北京。报告认为,到2020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年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世界电力需求总量的12%。按照规划,届时中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占全球风电总量的17%。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与农业气象研究所的朱瑞兆教授告诉《了望东方周刊》,中国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两个带状地区,一条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其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300瓦/平方米以上,有的可达500瓦/平方米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这些地区每年可利用风能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从新疆到东北,面积大、交通 方便、地势平,风速随高度增加很快, 三北地区风能在上百万千瓦的场地有四五个,这是欧洲没法比的。”朱瑞兆教授说:“而这个地带的缺点是建网少,发出的电上不了网。”

另一条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其风能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能功率密度在500瓦/平方米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岛屿,这些地区每年可利用风能的小时数约在7000-8000小时,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沿海岛屿的风能是全国最好的,这个地带的优点是建网好,电价高,缺点是地形复杂,且容易受台风 影响。”朱瑞兆教授以10米高处的风能, 计算 出 中国 陆地风能资源 理论 储量为3226亿千瓦,经过风力机间的湍流和叶片面积修正,得出中国陆地实际可开发的风能约为253亿千瓦,而据估计,中国近海风能资源约为陆地的3倍,所以,中国可开发风能资源总量约为10亿千瓦

2.1 风力发电并网

风力发电并网后会对系统产生不小的影响,会影响到系统的电压波动和电能质量,还会造成谐波污染。其中由风电并网所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是风电并网的主要负面影响。电压波动为一系列电压变动或工频电压包络线的周期性变化,闪变是人对灯光照度波动的主观视感。虽然现在风力发电机组大都采用软并网方式,但是启动时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使得风电机组输出的功率不稳定,进而会导致电压的波动和闪变。电压的波动和闪变会使电灯闪烁,电视机画面不稳定,电动机转速变化严重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在某些特殊行业电压不稳会使一些精密的仪器出现测量错误,严重时还会引发重大事故。

2.2 风电对电网功率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风力发电由于风速变化莫测,使得风电上网功率也随之不断振荡,当风电的扰动频率接近系统固有的振荡频率时,就会引起大幅度的功率振荡,并且振荡的幅度会随着扰动的幅度而变化。扰动幅度不仅与风电扰动有关,也与系统本身的参数有关,因此可考虑从两方面着手减少扰动对电网的强迫功率振荡。总之如果并网的风电份额较高而系统较脆弱时,并网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3.电池储能的应用

风能作为清洁能源大力发展以来,风电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电力工作人员的关注。但是风能作为一种间歇性能源,加之风能资源的预测准确度并不能完全符合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寻求新途径新思路解决风电对系统的影响也自然成了许多电力行业工作人员的目标。采用电池储能系统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及可以保证上网电压的稳定,又可以补偿有功功率,不会对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选择由蓄电池组、整流装置和逆变装置组成的柔流输电系统作为储能系统。

4.结束语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在二十一世纪资源匮乏,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世界大范围内发展风力发电技术来取代传统的燃煤和燃油火电。在风电发展方面比较先进的是德国和丹麦等国家,我国的风电虽然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在风电发展方面,除了看到其优点以外,缺点也不容忽视,对于电力系统电压和功率的影响都值得去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可以通过电池储能技术解决较少风电对系统的影响,要使风电大面积发展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春平,孙瑶廷,白旭.当今世界风力发电最新动向[J].发电设备,2001,(3).

[2] 赵洪杰,马春宁.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9).

新能源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新能源技术;太阳能;空调系统

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绿色节能、美观性、经济性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面临着环境污染及能源紧张的现实,绿色建筑的概念被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必将成为今后建筑行业的主流方向。同时,经济带动了技术的飞跃,为缓解能源紧张,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了当前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新能源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占地面积168500m2,共有6座楼,1#—4#楼均为27层,设有1层地下室,5#、6#楼为32层,设有2层地下室。小区内有大小两个水池,养有多种观赏鱼,池上架有木桥,周围是绿化带及草坪,另有花木栽植,楼群错落有致,整体搭配效果良好。为打造绿色建筑,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楼层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围护结构,并对建设做了详细设计。

2 绿色建筑的设计

2.1 概念

绿色建筑,是在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提出的,并非简单的“绿颜色”,而是一种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理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现代化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节能减排为基本理念,从各方面降低建筑消耗、减轻污染程度,为人们提供环保健康的居住空间,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材料上,使用高新节能材料;在技术上,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尚有差距,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在30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近些年,政府对此更为重视,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很多迹象表明,我国的绿色建筑日臻成熟。

2.2 设计

在该工程中,“4R”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保证每个人员都对此十分熟悉,“4R”即①Reduce,尽量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使用率;②Renewable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③Recycle ,对废旧物加以回收;④Reuse,有选择性地重新使用旧材料。

在建设、装饰时,对环保、节能予以高度重视,多使用节能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得室内空气质量大幅提升,且建筑材料可循环使用,符合节材理念;各楼顶阳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并设置有水箱间,阴面可做观光用,使楼顶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而地下室则供停车、堆放杂物,符合节地理念;室外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在多雨季可储存雨水,补充池塘所用,室内则全部使用感应式水龙头,厨卫间是用水的主要区域,对此做了仔细考虑,如卫生间使用再生水冲厕,符合节水理念。

3 新能源技术的实际应用

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建设单位对节能尤为重视,以节约能源为核心,兼顾环保、居住舒适度等因素,做了详细规划。

3.1 围护结构

该小区内,4#楼正对一水池,远看呈莲花形状,为与其相对应,玻璃幕墙外倾近65°,在夏季可反射阳光,减少辐射。同时,玻璃幕墙采用呼吸式结构,分内外两层,内层使用温屏玻璃,具有阳光透射比小、传热系数低、性价比高等优势;外层选择的是普通钢化玻璃,并设有通风窗,内外层之间设置有空气夹层,小区冬季较冷,如此设计可合理利用太阳能,对夹层起到加热作用。

根据天津地区的气候推算,1月份白天的室外温度约为﹣0.96℃,幕墙夹层由于利用太阳辐射,温度约为2.7℃,假设室温为16℃,消耗热量不到普通建筑的75% ,至少可节能25% 。夏季炎热时,玻璃能够减少阳光辐射。而平时窗户打开时,通风效果良好,室外空气穿过夹层进入室内,可实现自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提高空气质量。

3.2 遮阳

考虑到遮阳,楼板处按照出挑结构进行设计,同时为清洁幕墙提供了方便,另外,在出挑处可栽种季节性花草,改善空气、供人欣赏。因幕墙太阳辐射较大,该小区采用了移动遮阳板,在太阳移动时,也可最大限度地遮挡正面辐射。在遮阳节能方面,将太阳能电池板安于遮阳板上,借助太阳能发电,以维持遮阳板移动,若无阳光或阳光较暗时,则通过市政供电网进行补充。

3.3 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一种清洁型能源,投资相对较小,而且利用率高,在世界各国都有广泛应用,该小区作为秉承现代化理念,在生活用水方面即采用该技术。为进一步节约能源,路灯使用太阳能路灯,楼道、走廊则使用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发电,在能源转换中,传输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在13—17层安装有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家用电器方面,如照明灯的设计,选择的是白色发光二级管,其优势在于:①光照度较大;②可直接利用直流电,节省了逆变器等设备的费用;③使用寿命较长。

3.4 空调系统

该小区在设置室内空调时,选择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新风机则使用热泵型溶液除湿降温型式。在夏季,利用溴化锂溶液减除新风湿度,然后与蒸发器进行换热降温,再送入室内,此过程中,低浓度的溶液首先与排风机进行全热交换,而后吸收冷凝器的热量,对溶液加以浓缩,可使其再生利用,由于对热量的合理利用,机组的COP值可达5.5左右。在冬季,将四通阀的方向加以调整,对新风起到加湿加热的作用,根据回风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新风量可进行自动调节,进而维持室内空气较高的质量。

安装独立新风系统,可减轻空调末端的湿负荷。相关试验表明,与普通形式相比,干盘管形式可将冷水温度提升10—13℃,从而使得冷水机组的COP值大幅提高,同时降低了室内送风温差,使舒适度有所增强,此外,还能有效抑制各种病菌在室内滋生、蔓延。

3.5 冷热源的选择

在众多能源中,环保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当前最受重视,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占据着重要地位,相关数据表明,二者的初投资及运行费是最低的。相比之下,水源热泵在实际回灌时颇为困难,而该小区有2个水池,底部面积较大,因此,选择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一般而言,建筑在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要低于夏季排放的热量,长此以往,必将使土壤温度增加,经考察计算,该小区冬季吸收与夏季排放的热量区域平衡,可忽视以上考虑。

3.6 玻璃幕墙不舒适性的改善

比普通结构的墙体相比,玻璃幕墙在夏季会对人形成热辐射,冬季会形成冷辐射,舒适度较差。为此,在楼板300mm高的坎墙和屋顶梁下的混凝土墙内埋有一组塑料管。冬季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阻挡冷空气的辐射。夏季,冷气流下行,有效地阻挡部分热辐射,使人体的不舒适感得到部分改善。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绿色建筑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需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技术,并将其合理运用于绿色建筑中。

参考文献

[1] 俞舟涛.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3,22(6):187-188

[2] 侯恩哲,佟昕.绿色建筑中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与思考[J].节能,2013,20(4):133-134

[3] 张树华.新能源与绿色建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35):120-121

新能源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 民用建筑 节能减排 应用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能源的应用在当前社会中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而且随着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用能量也急速攀升。据统计,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民用建筑的采暖、照明和空调三项能源消耗就占到建筑总消耗的50%——70%。近年来,我国为节能减排,建造绿色建筑而开始大量应用一些新能源技术,下文就对新兴的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及其使用技术在民用建筑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新能源技术。

一 新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1 太阳能

太阳能指的是太阳光的辐射能量,是一种绿色且可再生能源,其具有资源丰富、清洁无害和地域限制少等诸多的优点,因而其相关产品及应用技术与建筑的结合成为实现民用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太阳能在民用建筑上的应用包括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1)太阳能的直接热能应用。主要是采用平板或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来实现热能的回收。通常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可使热水达到70℃——90℃,而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可使热水达110℃的高温,这就为利用热能取暖,生活热水以至空调制冷等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由于太阳能容易受天气的影响而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利用电炉或燃气炉进行必要的能量补给。

(2)太阳能间接电能应用。主要是利用硅晶片的光电效应来产生电能,这个完全可以满足民用建筑的通风能耗需求。

目前多数建筑对太阳能的光热利用还普遍停留在“生产生活热水”这样低水平的应用层面上,再加上产品成本较高,价格恶性竞争等原因,使得一些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导致消费者产生了信任危机,从而使太阳能技术和产品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推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 地热能

地热能是贮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巨大的洁净能源。地热资源的利用可分为地表地热和深层地热,在民用建筑中多为地表地热的应用。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利用地表浅层地热的地源热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低温天气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高温天气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从而达到供热或制冷的目的。与此同时,它还可以供应生活用水,可谓一举三得,是一种有效利用能源的方式。

地源热泵包括三种不同的系统:

(1)以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的土壤源热泵;

(2)以利用地下水为冷热源的地下水热泵系统;

(3)以利用地表水为冷热源的地表水热泵系统。

其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只需消耗少量的高品位能源,便能将蕴藏在浅层地下的低品位能源开发利用,以此来满足建筑物的供暖、空调和热水供应需求,这样达到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因此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项新技术。但是我国的热泵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各地对岩土地质材料的性质缺乏全面系统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因而该技术仍处于按经验设计实施的阶段,导致时常发生热泵系统运行效果与设计要求偏离过大的现象,造成了地热资源的无谓浪费。 3 风能

风能就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一种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自然现象。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有风力发电和风能动力两种,其中又以风力发电这一形式为主。在民用建筑中大多选用微型或者是小型的风力式发电机,这类相关产品在我国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以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目前在风电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我国已具有领先的优势,但当务之急是应当加快探索我国沿海岛屿、城镇乡村的建筑领域,尤其是在城市高层建筑上因地制宜地发展直接利用风能资源的先进技术。

二 新能源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在民用建筑领域,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问题。譬如,目前风力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民用建筑中使用时,由于造价过高,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出现电能效益与其系统造价严重脱节的现象,从而陷入了无法收回投资成本的尴尬境地。在大力开发新能源的今天,建筑领域在有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还需考虑如何合理降低开发和转化利用的成本,摆脱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步入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这已然成为当前新能源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应根据不同地方的气候和环境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适合各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分步实施。与此同时,需进一步加强财政、税收等经济激励政策方面的探讨工作,适时出台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另外,在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国家应尽快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并从建设规划、设计、监理和工程竣工验收以及运行效果等各关键环节强化监督管理,尤其应重点加强对新能源技术在民用建筑应用中的能效考评工作,使新能源绿色建筑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建设环境得以逐步形成。

2应打破目前该行业中各自为阵的分散局面,加强行业或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新能源产品与建筑产品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工作,使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相关设施与建筑进行有机的结合,并满足与建筑主体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和具备相同使用周期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新能源解决民用建筑供暖、空调、照明和生活热水等日常用度需求,使建筑产品在逐渐降低对常规能源消耗的同时,还能逐步实现绿色环保和低能耗的建设目标。

3应该在太阳能的转化技术方面突破低温利用的制约瓶颈,着力开发中高温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核心技术产品,特别应在新型高效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开发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太阳能装置转换效率的基础上拓宽太阳能技术产品的应用领域。

4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地热能这一宝贵的清洁能源, 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测试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并引进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及宝贵经验。严格制定地热资源开发的审批制度,在统一规划指导下,逐步推动地热开发利用向着规范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需避免造成地热资源的浪费或地下水质资源污染,使我国的地源热泵应用技术早日步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民用建筑行业风生水起的现状下,开源节流是降低能耗的关键。民用建筑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是顺应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大趋势的有效举措。这不仅是确保我国中长期能源供需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先决条件,还是提高能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水平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措施。需要从根本上克服各种阻力,将全社会利于新能源发展的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全力推进民用建筑领域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工作,从而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海玲,彭宏艳,佟晓鹏,等.民用建筑节能影响因素分析[J].节能,2008(6)

[2] 陈淑琴,李念平,付祥钊,等.住宅建筑能耗统计方法的研究[J].暖通空调,2007(3)

[3] 张旭平.浅谈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民用住宅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5(9).

新能源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能源技术;绿色建筑;应用

1、导言

建筑产业是全球土地、环境资源的开发使用者,对于能源方面消耗也十分巨大。因此,房地产开发商们在建设房屋时,除了将房屋建造的宜人以外,也要思考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相关问题,因此新能源应运而生。所熟知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都是可再生的新能源。对于这些新能源的研究、使用与开发,会从某种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另外,物美价廉、安全可靠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若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就会减少对煤、碳、石油的开采,稳定生态系统,更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绿色建筑与新能源

2.1绿色建筑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关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是这样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通过最大限度地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面节约资源,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促进自然和谐共生,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是一种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具有全寿命期、绿色化、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等特点,实现了“以人为本”与“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2.2新能源

对比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可以发现,新能源具有丰富的来源,且新能源具有用不完的特征,同时在利用新能源的过程中也很少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生态性、清洁性。目前我国新能源主要分为传统的生物质能、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等、大中型水电三类。而一次能源(如核电站外的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大中型水电站、常规的化石能源是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主要的新能源。这些资源的优势在于干净清洁、可再生、具有丰富的资源,将其作为替代性能源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

3、新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1地源热泵节能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并持续的减少建筑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在应用到绿色节能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地理进行建设和理性的选择自然环境的特点,特别是在大温差的地区,其中重要的是我们要保障施工的合理性。在使用地源热泵的成果上,夏天时,它可以对建筑内部进行有效的吸收多余的热量,在冬天时又会对室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以最合理的方式稳定的调整着温度。在所有绿色的节能建筑中,墙地源热泵技术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够应用到实际的节能技术,当前我国的技术与世界领先的水平还有着不小的差距,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绿色的节能技术加强研究和推广,这样才会更好地实现高效、绿色节能建筑的节能。

3.2太阳能技术

3.2.1太阳能建筑

现在传统的太阳能建筑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因为设计步骤太为复杂、地理原因产生的成本过高,因此不易建造,基本没有出现在现实的住宅产业中。被动式的太阳能建筑由于整个过程中不主动使用能源,因而相对会比较简约,容易设计和操作,也是现行住宅中使用的比较多的形式。被动式太阳能住宅主要使用栏杆等围护结构来实现自我的放热吸热,不依靠任何外界的辅助手段,广受人们的喜爱。如使房间朝向南边,阳光直射过来;在房屋的顶部建造一个水池,也可以聚集热量。

3.2.2太阳能发电与发热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就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就是太阳能发热技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供暖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都是常用的方式。现在许多住宅小区中,随处可见有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其被广泛的使用于楼道、路灯和草坪灯等多处照明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使用范围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家用产品。用户在顶楼上放置一个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收集太阳能将水进行加热,然后连通管道到住户,就可以坐在家中使用热水,这项开发给业主带来方便。如何将太阳能充分吸收和有效的进行采集,是建造房屋保温工艺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我国北方广泛采用的是被动式的太阳能建筑系统,设计者采用特殊的建筑部件,使建造出来房屋的屋顶、墙壁以及地面都带有一定的保温效果。防止外界的高温进入室内,需要隔热墙的防护。冬天的时候可以收集大量的太阳的热能,从而使房间的温度升高;夏天的时候能对热量产生一个特定的通路,加快气体的流动,从而使房间的温度下降。另外,储热墙还有一个功能,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入,同时也阻止内部的气体散发,通俗来讲,即里面的东西出不去,外面的东西进不来。利用太阳能还能制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需要用到机械装置,太阳能让机械装置开始工作,机械装置自行制冷;二需要吸收式制冷机,太阳能让吸收式制冷剂工作,然后制冷机制冷。

3.3可再生能源利用

所谓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像现在常见的太阳能与风能等,我们就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这样就可以减少日常所需补充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能源消费的问题。目前,太阳能、风能是大多数使用较为熟练应用的节能技术。利用常见的太阳能,大部分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外墙安置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可利用的太阳能光电、在其他建筑物中经常会用到的就是电力和热水,这些节能方式大部分是使用风能的设施,在我们常见的风力发电技术中一般会使用简单明了的建筑设计,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工作内部线路节能建筑。

结论

总之,新能源在建筑的应用可有效减低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提供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发展方向,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融合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必定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走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青睐。

【参考文献】:

[1]常慧.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3,04:39-41.

[2]侯恩哲,佟昕.绿色建筑中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与思考[J].节能,2013,04:42-44+3.

新能源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新能源;环保节能

1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理念,1990年首次被英国建筑学院提出,1996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公布了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对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欧美国家也先后发行了绿色建筑标准或规范,绿色建筑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但在该领域已经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90年代,通过政府资助引进了国外绿色建筑成果,确定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思路。21世纪之后,国内陆续出现了多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例如清华大学的超低耗实验室,上海建筑科学院的生态办公楼等等,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正在从起步向成熟的方向发展。

2绿色建筑特征

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理念,强调保持生态平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筑建造。绿色建筑贯彻了国家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政策,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低能耗。

低能耗是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与传统建筑相比可节约70%的能耗,目前在德国已出现零能耗示范建筑。

(2)建筑风格独特。

传统商品住宅由于批量化和标准化要求,导致建筑风格形式单调,特别是城市高层住宅。绿色建筑更加注重自然气候和地理人文等因素,因地制宜,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3)结构布局合理。

传统建筑一般为密闭型建筑,空间封闭而不利于通风采光,容易引起健康问题。绿色建筑注重结合周边自然条件,选取最佳外形和朝向,内部进行有效连通,使建筑融入到自然环境中,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4)重视环境保护。

传统建筑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使用和拆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从建筑设计到建筑最终拆除的每个环节均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

3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3.1太阳能利用技术

太阳能利用的基本形式是光热转化,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供热和采暖,具体方式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地板采暖、太阳房等。其中太阳能地板采暖将太阳热能作为能源,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通过地板进行采暖,另外,由于太阳能具有间断性,需要电加热系统进行辅助。太阳能地板辐射采热适应于四合院和住宅别墅等中小型建筑。非采暖季节中,太阳能热水器可供应热水,与传统的电或燃油方式制热相比,具有明显的环保和经济优势。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辐射采暖的建筑结构,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太阳房需要配置集热器、输送管道、储能设备和辅助设备等,可实现对太阳能的采集、转化和储存,以满足建筑需要。被动式太阳房不需要以上设备,仅通过合理布置建筑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使建筑走向和周围环境相适应,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使建筑具有很好的采暖效果。

3.2地热利用技术

地热的利用方式之一是地热供暖,通过换热方式将地热用于供暖和热水,由于方法简便和经济,备受重视。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系统,每小时能够从地下抽取7700吨热水,供热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可用于市民的日常使用。我国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已开始着手地热和地暖工程。地热的另一个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是地热发电,地热发电的主要流程是通过将地下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目前地热电站主要利用的地下热能是地下热水和天然蒸汽。

3.3风能利用技术

风能资源的大小取决于风能强度和每年可利用的风能时长,风能主要以风力发电利用为主,我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对于处于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山区和人迹稀少的草原等地区,风能发电可很好的解决当地的生产生活用电。风能资源容易受地形和环境影响,我国沿海和西北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适合风力发电的建设,但风力发电容易受风速不稳等因素影响,风力利用率受到一定的限制。

3.4沼气利用技术

沼气是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通过生物发酵产生的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可通过发酵分解为三种主要物质,一种是沼气,可作为能源使用,第二种是消化液,主要包含氮、磷、钾等元素,属于优质农作物肥料,剩下的是消化污泥,主要包含了难以再分解的无机物,具有改善土壤功效的作用。总体说,沼气的产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实用价值。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很适合在我国农村推广。我国北方已有数百户在使用沼气系统,主要配套设备包括畜禽舍、厕所、沼气池和日光温室等,沼气系统将沼气与种养殖、居民生活进行有机组合,做到能源的多级和循环利用。在南方地区,很多居民以户为单位进行沼气系统建设,利用房屋附近的山地或庭院场地建设沼气池,将沼气池与厕所、畜禽舍相结合,形成能源的往复多层次再利用。另外,大中型废物处理厂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和利用工业有机废水和禽畜粪便,实现能源再利用和环保目的。我国沼气利用技术已逐渐成熟,在沼气发酵和工程技术方面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结论

新能源在建筑的应用可有效减低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提供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发展方向,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融合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必定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走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青睐。

参考文献:

[1]侯恩哲,佟昕.绿色建筑中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与思考[J].节能.2013,(4).

[2]杜毅威.新能源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的思考[J].建筑电气,2010,(9).

[3]靳伟.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1,(10).

[4]赵倩.环保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作用[J].技术与市场,2012,(3).

[5]汤红诚.绿色能源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电气,2008,(6).

上一篇:新能源政策范文 下一篇:新能源开发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