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2 11:29:57

电影产业的特点

电影产业的特点篇1

[关键词]影视产业;聚集经济模式;产业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21

1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

11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影视产业作为一种特色文化产业的核心,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其中集聚经济模式在影视产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也最为成熟。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一般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和区域内,大量相关却又独立的企业及经济体系相互聚集,共同合作,形成一个极具竞争优势的影视经济聚集群体。

12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的特点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聚集发展影视产业都已成为主流模式,其特点为以下几点。

121信息自由沟通,无地理限制特点与传统的集聚经济模式相对比,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无须考虑地理问题,信息可自由沟通。

122横纵向共同发展特点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既可以多家企业通过竞争与共享资源进行横向发展,也可以通过与影视产业相关边缘产品相集合纵向发展,为影视产业提供服务,共同发展。

123放射式或圆心式集聚特点相对传统的产业集聚群体的聚集模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资金和设备等有限,很难挤入影视行业而言,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是以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为主,呈放射式或圆心式进行集聚。

124政府力量与市场行为相辅助影视产业市场目前状态还十分复杂,需要地方政府介入,通过政府力量与市场行为相互辅助与约束,促进影视经济的发展。

2发展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的意义及中国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的优势

21几种典型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

211美国好莱坞美国好莱坞最早将集聚经济模式应用于影视产业中,且应用十分成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电影城。作为世界电影制片的重镇,其通过精细化的分工,将各式各样不同种类的电影商业化,在美国成熟的商业市场法则与强大的经济力量下,通过电影制造巨星,最后再通过巨星的票房号召力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形成,好莱坞特有的活力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每年的影视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收入将近5000亿美元,占据了电影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212韩国釜山

韩国釜山影视产业是由韩国民间与政府相联合的机构进行管理的,其集聚经济模式是通过政府为电影拍摄者提供相应的资料、资金、影棚等多方面的支持,并建立电影基金会与当地的旅游业、化妆品业相结合,通过电影、电视剧带动当地旅游业、化妆品业的发展,并相互集聚起来的经济模式。其电影、电视剧中人物的造型及唯美且具有东方特色审美的画面,赢得了亚洲观众的喜爱。

213印度宝莱坞

印度影视产业发展以位于孟买的宝莱坞最为突出,它是印度电影制作中心,拥有着巨大的电影市场。其电影通过极具印度风情的服饰和华丽的歌曲,不但吸引了大量的西方观众,同时还带来了更多制片商的加盟。而且印度政府十分支持印度影视产业的发展,通过鼓励银行参与、投资电影业等方式使电影业能够得到相应的英航贷款。

214非洲尼日利亚诺莱坞

诺莱坞位于尼日利亚的北部城市卡杜纳,其电影以魔幻类为主,其电影年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内容上一般贴近现实,表现了当代非洲人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为了避免其在欧美市场的发展受到阻碍,很多电影以英语拍摄。由于其电影生产成本低,销售渠道广泛,通过薄利多销的手段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例如制作成DVD大量发行。尼日利亚经济落后,其影视产业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215中国浙江横店

由于中国影视产业开始较晚,所以导致中国的影视产业发展缓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影视产业逐步走进了大众视野,其中横店是最为成功的影视城,通过集聚经济的方式,为电影的拍摄提供场景和服务,并通过设置道具租赁、旅游等相关产业形成相应的产业链,进一步发展横店影视产业经济。横店的旅游度假村,也可以让游客深入体验影视文化。

22发展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的意义

通过对上述不同国家电影城的发展对比可以看出,产业集聚经济模式在影视中具有重要作用。

221降低成本,资源共享通过促进影视产业基地逐步走向繁荣及多家企业的共同联合,不仅可以使资源得到共享,还有利于发展成本的大大降低。

222节约时间企业的集聚,使拍摄基地、后期公司等都聚集在一起,便于影片的拍摄与剪辑,节约了拍摄制作时间。

223洞悉影视市场,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多家影视企业和影视相关企业集聚,使影视市场不再受地域局限,各企业相互联系,可以尽快了解和掌握全球电影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行情,节省许多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同时通过电影的拍摄与播放,间接宣传了影视基地,带动了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3中国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的优势

231经济危机对中国影视产业影响小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影视产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导致好莱坞的收入受到影响,而我国相对而言却未受太大的影响,且美国好莱坞的发展已接近饱和,其电影商业特征明显,观众已出现了观看疲劳,而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吸引力,影视产业也处于上升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32影视模式无局限无论是好莱坞式的大制作商业化电影还是宝莱坞式的奢华型异域风情电影,其模式十分固定,表现形式单一,都像是产量居多批量发行的套娃,无任何新意,使电影逐渐走向枯燥乏味的道路。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无论是武b还是革命战争不仅都能够融合中国元素,表现形式还十分多样,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233基地规模占全世界首位我国横店电影城拥有31个外景拍摄基地,无论是秦汉时期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民国时期的场景都十分齐全,且拥有亚洲最大的摄影棚,无论是外景还是内景,其设备齐全完善,基地规模占全世界首位。

234巨大的财力支持,降低市场风险

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投资大、成本高、风险也高,而中国影视集聚产业多有强大的背景,以横店影视基地为例,其控股影视集团有着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规模实力,财力十分雄厚,可以通过内部消化,化解市场风险,这也体现了中国集聚经济的优势。

3发展中国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的建议

31突出影视产业的特点,走符合我国影视特性的集聚区发展模式

无论是好莱坞西方的英雄主义电影的场景,还是横店东方唯美的电影场景,每一个影视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及特色,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影视产业的经营模式是以广播电视和综艺节目为主,这样的模式其质量和整体技术水平都十分落后,无法与国际影视经济接轨,导致我国的影视产业在国际影视格局中较为落后,只有通过研究国内外同类产业的发展特点,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使制片商、投资商等产生兴趣,进行投资与合作,获得更多有利于增强竞争优势的策略和机遇。

32政府加大鼓励,支持集聚企业发展

影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为促进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构建相关影视平台、大力完善相关政策等方式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与环境,鼓励影视相关企业集聚发展,从而形成相关产业紧密配套、互动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33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当地政府可以将影视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大力鼓励影视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参与到集聚经济模式中,从而带动其他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在发展影视产业的同时,促进当地整个影视产业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发展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影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经济。而发展中国特色影视产业集聚经济,必将为提升中国影视产业在世界影视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晓蓓,蒋安影视产业中的集聚经济――从好莱坞到横店[J].电影评介,2006(13):69

[2]夏颖中国影视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发展模式[J].传媒,2011(3):38-40

电影产业的特点篇2

一、当前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影视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具有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目前,我国有电台、电视台1900多座,共开办广播节目1800多套、电视节目2200多套;有近70家电影制片单位,年生产故事片100余部;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近90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300多家,年生产电视剧1000多部10000多集。基本建成了有线、无线、卫星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全国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3.34%和94.61%,其中有线电视网已近4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亿;全国共有电影院6000多家,已建成区域和跨区域电影放映院线35条。从广播影视节目的生产制作量、整体技术水平和规模以及实际覆盖人口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广播影视大国。同时与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相伴随,广播影视的产业经营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9.83亿元,基本属于财政拨款,到了2002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已达51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超过280亿元,财政拨款75.84亿元,财政拨款仅占总收入的14.75%。广播影视已经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转为以经营创收为主、财政拨款为辅,广播影视的产业功能和良好的开发前景正日益显露出来。

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存在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还只是处于起步、探索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很不充分,经济总量规模比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实力还比较弱,竞争力不强,广播影视产品的进口大大超过出口。二是长期以来我国广播影视实行计划事业型为主的体制,不区分经营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广播影视按行政区划设置,条块分割严重,已很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符合广播影视产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广播影视的体制机制问题,已经成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三是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差异很大。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产业发展比较好,效益也比较明显,西部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则比较差。广播影视产业内部电视与广播、电影发展不平衡,广播电影电视与网络的发展也不平衡。电视较强,增长较快,已成为整个广播影视产业的龙头和支柱,广播和电影相对较弱,存在不少困难;网络建设较快,但业务开发不足,未形成整个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网络公司还面临亏损。四是广播影视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多只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办事业,较少考虑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阶段新形势对广播影视的产业发展讲了新要求。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大明确讲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要求包括广播影视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与之相适应,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也讲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世界范围内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广播影视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步伐,迅速实现新一轮的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目前,电影和音像已经部分地、有限度地对外开放,国外大型传媒集团已经有条件地进入我局部地区。国外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给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分析、正确把握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开拓,不断进取,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切实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广播影视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做强做大。

二、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新世纪新阶段,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广播影视产业的特性和规律,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统筹协调中央与地方,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广播、电影、电视与网络,全面推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市场主导作用明显,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实现广播影视产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使广播影视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正确方向。广播影视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管是广播影视的产品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企业,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市场就是要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布局,调节利益分配,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面向市场就是面向人民群众,一切要以人民群众即消费者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始终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广播影视产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唯一途径,立足于发展来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求发展。

四要坚持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坚持国有为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的龙头、示范和主导作用,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保证广播影视产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带动和促进整个广播影视产业健康发展。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有利于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广播影视产业,形成多主体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繁荣和产业壮大。要积极推行广播影视产业领域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广播影视产业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凡是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都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或参与。

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一要强化优势产业。广播影视是以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产业,电视是其龙头和支柱。目前电视的优势和潜力还远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是要继续保持现有电视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持续增长。二是要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经营的转型,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广告的经营模式和赢利方式,积极开办付费电视,使之成为电视产业经营的又一个重要收入来源。三是要积极扩大电视节目经营和资源开发。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面向国外扩大电视剧、电视节目的销售,增加节目销售收入。要适应多媒体综合性发展的趋势,针对广播影视的特点,以电视为龙头对经营性资源进行电视、广播、电影、音像、报刊、出版等多种媒体的多重开发、多重利用。

二要振兴弱势产业。主要是指广播、电影、动画等,它们曾经取得过辉煌业绩,现在整体相对处于弱势,需要大力振兴。广播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产业规律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积极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进一步增强产业活力,增加产业经营收入,尽快提升产业总体规模和效益。电影要加快产业化转变步伐,以强化电影创作为基础和核心,多渠道、多层次、多品种开发电影产品,全面搞活市场,形成综合效益,改变过去长期单纯依靠影院票房收入的状况,真正建立起符合当代电影产业发展规律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要运用资本运营的办法,吸收各方面资金组建股份制电影公司和电影上市公司,制作“国产大片”,以此带动和促进国产电影的繁荣。要保持和发展国产影片在国内电影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努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加快推进国产动画产业的振兴,更新创作观念,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市场运作,建立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扩大动画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品牌,逐步改变国内动画市场“外强我弱”的局面,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三要发展新兴产业。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广播影视网络成为以提供内容服务为主的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广播影视网络要在确保传输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节目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网络新业务新市场,提供新服务。要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推广数字机顶盒,在网上积极提供付费电视、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网络游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其他网络服务,促进网络产业迅速膨胀和扩张,使网络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广播影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要改造传统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广播影视过去的一些业务和产业已不适应发展,要进行调整和改造。新闻纪录电影摄制,现在的市场需求已大不如以往,需要改造转型,在保持一些必要业务的同时,可以开展有关影视节目的制作经营,特别是可以大力发展电视纪录片。电影生产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电影的到来,电影胶片的需求将越来越少,甚至可能很快就会退出市场,电影洗印业面临转型的任务,要积极做好准备。广播影视类的报刊、图书,长期来以事业建制,侧重宣传功能,不适应产业化发展。要转变体制,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积极开发产业功能,形成新的出版产业。

五要重视高新产业。要积极跟踪广播影视科技和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大力开发对广播影视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新产业。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是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在国外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我国也已进行了成功的试验,是继有线电视网络之后广播影视业又一个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服务产业。此外还有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宽频电视等。这些新媒体、新产业、新业务虽然短期内可能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高度重视,掌握主动,抢占先机,尽早培育、开拓和占领市场。

三、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的相关措施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发展市场主体

一是区别广播影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面向市场,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经营性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广播电视要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具体来说,可以把电台、电视台、广电集团(总台)的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的制作经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对于产业经营前景比较好、具备企业化运作条件的如体育、交通、影视、综艺、音乐、生活、财经、科教等频道频率,在确保频道频率作为国家专有资源不得出售,确保节目终审权和播出权牢牢掌握在电台电视台手中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组建公司,探索进行频道频率的企业化经营。电影要加快实现整体从计划事业型向产业经营型的转变,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塑市场主体,加快面向市场的步伐,进一步搞活经营。

二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批实力雄厚、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广播影视产业集团公司,作为产业骨干带动整个广播影视产业向前发展。要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整合广播和电视经营性资源,推进广播电视经营性资源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培育发展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公司。广播电视产业集团公司作为广电集团(总台)或电台电视台的经营实体,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要进一步推进电影集团的发展,鼓励电影集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电影企业,进一步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同时加快推进跨区域规模院线(放映集团)的建设。要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整合,组建全国和省(区、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形成资源共用、利益共享、上下贯通、统一运营的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新格局。

2、扩大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

逐步加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广泛参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的社会化程度。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允许境外有实力有影响的影视制作机构、境内国有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合资组建由中方控股的节目制作公司。电台、电视台和广电集团(总台)内重组或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在确保控股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探索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生产营销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付费电视的开办以中央、省和省会市、计划单列市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为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广播影视机构、拥有节目内容资源独占优势的国有机构及其它符合条件的机构参与,组建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国内社会资本投资拍摄影片、发行销售国产影片、加入院线或独立组建院线、改建电影院。允许境外制片机构同境内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组建由中方控股的影片制作公司。允许境外公司以合资形式成立影院建设公司或改建电影院,外资比例可达75%。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广播影视系统拥有优先投资权、保证控股和拥有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

3、依托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运用高新技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要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广播影视产业由模拟转到数字的升级换代。一是要全面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数字化;二是要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进程,力争在*年底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的地市以上城市以及西部有条件的省会城市、地市实现整体转为数字有线电视的目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3000万户;三是要大力推进数字电影制作和数字影院建设,扩大电影数字制作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成果,建立一定规模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和数字电影放映院线,积极推进农村和城镇社区的电影数字化放映;四是要积极推动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的开发应用,争取*年开始提供直播卫星业务,*年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扩展数字电视移动业务和高清晰度电视业务。

4、积极实施“走出去”工程,谋求国际化发展

要适应扩大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广播影视产业走出去要强化市场运作,大力发展海外营销机构和网络,着力将我具有竞争力的广播影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努力增加我广播影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做大做强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对外产业品牌。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分地区、分项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走出去”工程。广播电视要进一步扩大在国外的落地覆盖和节目销售,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中央、省及重点城市的广播电视机构在国外独立或合作开办电台电视台。电影要进一步扩大中外合作在我境内拍片,同时要走出去选择一些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对我友好的国外知名电影机构进行合作,使我国电影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

5、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

加快法制建设,尽快建立健全广播影视产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广播影视产业健康发展。要根据我国广播影视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修改和补充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广播影视现行政策法规,抓紧出台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意见和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政策措施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法规规章。要积极推动《广播影视传输保障法》、《广播电视法》和《电影法》等重要法律的起草和颁布实施。

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强化政府监管。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要逐步实行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广播影视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真正把对产业的行政职能转到宣传调控、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强化宏观调控。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宏观调控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强宏观管理。要继续做好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的题材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国外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的进口与播放管理规定,认真开展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电影电视剧及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机构的年检年审工作。二是要加强市场建设和监管。加快广播影视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繁荣产品流通交易,着力建好全国性的广播影视节目交易中心,重点办好中国广播影视博览会和相关广播影视节展。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电影电视剧生产、发行、播映和网络公司传输广播影视节目审查许可制度,建立重大节目生产审查制度,实行广播电视节目出品人、电视剧制片人持证上岗制度。三是要进一步改进政府评奖。政府评奖要和市场结合起来,要有利于推动优秀的广播影视产品进入市场、占领市场,有利于引导市场,推动市场繁荣和产业发展。

6、加强产业扶持与人才培训

认真贯彻执行现有的国家扶持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各项经济优惠政策,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陆续出台一些新的经济扶持政策。要保证一定数量的政府投资,对关系广播影视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起到关键作用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包括广播影视的“走出去”工程,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农村电影、科教电影与电影科技开发,动画片生产基地建设等,给予资金补助和信贷贴息等方面的扶持。

电影产业的特点篇3

[关键词]电影产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62-01

1.电影产业的属性与特点

电影产业是指从电影制作、发行到放映以及前端电影投融资、后端周边产品服务等一系列围绕电影形成的经济形态的统称。从属性上来看,电影产业兼具经济和社会文化两种属性。影视产品本身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能够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影产业还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电影在叙事的过程中,蕴含着文化的传递,具有强大的宣教功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文化载体。

电影产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电影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从制片到放映各个环节投入较大,资本系数较高。二是独特的盈利模式。表现在票房收入、版权收入、播放权出售收入,广告植入、衍生品开发等方面。三是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电影制作完成时,其主要要素投入已完成,母版包含了电影产品的大部分成本。电影播放的次数越多,成本就越低,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电影产业衍生市场规模经济效应更加明显。四是具有高度的外部相关性。电影产业与出版、音乐、电视、互联网、动漫等产业都保持着极强的关联性。电影产业还与衍生产品的开发、主题公园的开发、电影相关周边产品的授权以及数字技术产业的衔接等方面紧密相连。五是电影产品具有很强的体验性。消费者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够了解产品特性。消费者可以从制片方渠道、影u渠道及口碑传播等不同途径对电影产品进行体验。此外,电影产业还具有集群化、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2.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2.1 市场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2014年,我国电影产业总体规模达到650亿元,年增长幅度超过或接近30%,2015年仅票房收入就达到440.69亿元。活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本活力不足。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都缺乏政策性投入,缺少电影本身对资金的吸引力,有效利用现有资金的渠道有限,不能有效发挥资金应有的作用。二是文化活力不足。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滞后和国际文化保护的制约,迟滞了我国电影发展的动力,凝滞了发展的活力。虽然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在文化上的急功近利、积极文化引领的缺失、消极文化的泛滥等等,加之国际文化保护主义的抬头,都极大的制约了电影文化活力的爆发。三是创新活力不足。电影发展到今天,从技术、内容到运作模式都还在走“模仿性创新”的老路,这也是我国电影国际竞争力弱的最好例证。在一个缺乏电影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内容创新、运作模式创新的市场,是不可能持续出现好莱坞式现象级大片的。

2.2 理论研究缺乏、人才培养失衡

理论研究的缺失和人才培养的失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可否认,西方电影理论的引进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影理论和电影实践的发展,而且进一步的影响到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但却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和电影实践的进行。进入新世纪后,电影界喧嚣而起的是票房、小鲜肉、现象等等。“一时间,宣传与教化的功能有意无意被淡化了,艺术与审美的特征则被推向边缘。”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我国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份量越来越重。但如果没有自己电影理论的支撑,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恐怕只能是昙花一现。近几年,关于综艺电影、粉丝电影等的争论和墙里开花墙外不香、墙外开花墙里不香的现象就可见一斑。没有科学主义和实践主义的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只能是一个现象接着一个现象,就会失去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

3.加强电影产业的发展

3.1 加强资本效益控制,提高回报率

电影产业的核心是影视产品完成、上映、收获社会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多元化引进资本,资本规模扩大能够加速影视产品的制作,强化宣传推广,一定程度上提升票房,提升资本回报率,缩短资本流通周期,这有利于解决电影产业的资金压力。比如,北京新画面影视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成功拍摄《英雄》获得巨大成功,参与了角逐奥斯卡。不仅很快收回了融资而来的3000万美元成本,还取得了较好的资金回报率。

3.2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规范竞争秩序

第一,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市场整治行动,加强执法力度,从影片审查、发行和放映各环节入手,在杜绝非法内容上映的同时,突出电影知识产权保护。第二,强化新闻媒体、网络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媒体平台的信息披露等手段发挥规范电影市场的作用。第三,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在规范、完善行规行约,维护行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抑制垄断、虚报票房和不当竞争等行为。

3.3 发挥电影品牌的带动作用

后影院市场离不开电影本身品牌的带动,在这一点上,要认真借鉴迪斯尼打造品牌电影,并通过影片这个产业上游“火车头”带动电视、网络、旅游等其他延伸产业发展以及玩具、游戏、服装、日用百货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产品销售的经验,引导国内电影公司重视电影品牌效应,塑造电影品牌,打造产业发展“火车头”,以更好带动后产业链条发展。

结束语

电影的繁荣,只有市场繁荣是不够的,最终应体现在创作的繁荣上,体现在内容的深度和厚度上。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但能体现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能有效带动相关电影产业的开发,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进毅.电影产业中的政府介入性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6,01:238-244.

[2] 刘汉文,陆佳佳.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J].当代电影,2016,03:25-31.

[3] 余伟,周秀玲.我国电影衍生品产业链升级策略――基于SWOT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6,09:81-85.

电影产业的特点篇4

[关键词] 流行; 循环; 武侠电影

中国武侠电影经过民国的初创与形成,经由香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历史性演进,在80年代和90年代掀起过两次重大浪潮并取得了巨大成就。[1]进入21世纪后,随着技术变革的不断发展、国际环境的交互影响以及经济风向标的直接促动,与20世纪相对稳定的思潮不同,在新世纪短短十年间武侠电影的发展呈现出了特殊境遇下的流行与阶段性循环特点。从千禧年至今,回顾这十年武侠电影的轨迹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一直是文艺实践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20世纪下半叶,有异于国内的革命现实主义与苏俄的无产阶级文学,新写实成为新生态文学强劲的浪潮。对电视、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也有强大辐射,尤其体现在电影方面。新写实电影最早产生于20世纪的意大利,在中国至新写实浪潮掀起时才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新写实电影发端于90年代,中国电影界的大批电影人创作了表达个人对现实社会、对生活感悟的艺术影片。这些影片运用类似纪录片的非虚构表现手法,目的也就是使作品呈现一种来自生活的质感。“这种下沉视点的客观叙述,表现原生态的理念,使新写实艺术产生了与传统现实主义不同的崭新面貌,在市场化的商品社会与受众中产生强大共鸣。”[2]

虽然因为美学特征的新变化赋予了现实主义的新命名,但作为现实主义的根本性特质,新写实仍不离其旨。武侠文学的这种想象性似乎与原生态的写实相迥,但武侠建构的江湖、虚拟的人世是一种模拟真实,在情感体验、人生追求、规则运行等方面有众多的镜像真实。2000年李安《卧虎藏龙》的人物情结纠葛,2007年陈可辛《投名状》对情义的拷问都遵崇了写实原则,这种写实原则更体现在武功设计与画面呈现上。

此趋势从以下的其他作品中也可见一斑。2005年徐克《七剑》、2006年张之亮《墨攻》、于仁泰《霍元甲》、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2010年苏照彬《剑雨》、张同祖《功夫咏春》,这些作品的武功设计与镜头构建都为观众呈现出写实的特点。典型的是近几年武侠电影中对咏春拳的体现。《咏春》《功夫咏春》《叶问》等多部电影中,武功设计除了重视咏春拳对抗的观赏性外,在画面上也还原了咏春拳中的重要的女性特点。《咏春》在交手中多以手掌、手臂和肘攻击对手,借势贴近对方后再发力,类似太极推手的招式以刚柔并济化解强势攻击。《叶问》中叶问打木人桩或与人切磋武艺,其身法和手法始终没有大幅度动作而以贴身进攻为主。这在武打设计与武美体现上是典型的写实手法。这种写实可以看做是对新世纪徐克《蜀山》以降诗意武美的浪漫主义的反动。

二、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强调主体情感、想象、灵感等心理因素的自我实现,这种追求使它极其相异于现实主义的理智、感知、经验等方面。因此,浪漫主义的极点实则是在人文上坚持人类的终极想象,在心理机制上追求可能的完美幸福,在自我上寻求最终的自由与自在……这些是浪漫主义的深层驱动机制与原动力。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奇幻玄幻只不过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变形。

2000年徐克的《蜀山》第一次在中国武侠电影中翻新了武美之境。这是诗意化的表达,武术设计指向是意境的体现,这种写意武美营造出《蜀山》梦幻色彩,这种意境的武术动作飘逸而眩目。此种浪漫主义影响了大批武侠导演,加上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助推,这种诗意武美更得到极度舒张。张艺谋2002年《英雄》和2004年《十面埋伏》、2005年陈凯歌《无极》和2006年冯小刚《夜宴》的武美莫不如此。当然真正和《蜀山》一脉而动的主要是《无极》,除了诗意化武美之外,其剧本本身就是奇幻武侠,这种文学精神使其在整体上迥异于其他武侠电影。《蜀山》来源于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而《无极》改编自郭敬明的《幻城》。

新世纪这类电影作品对其他导演产生了交互影响。1997年何平《双旗镇刀客》是具有浓烈写实的作品,其主角小人物化、其博弈普通化;武术之道与生活中的杀牛宰羊如出一辙,推动情节发展的矛盾也是在吃喝拉撒的琐屑生活中产生。这部有过硬脚本的武侠电影擦亮了中国武侠影界的视野。而何平2003年《天地英雄》虽然总体延续了其写实风格,但在故事人物设置及最后结尾处理上,他也走向了浪漫主义。

新世纪文学的一大重要创新是电影文学与动漫的结合。这种结合促成了2006年《龙虎门》和2009年《风云2》这样的武侠电影。电影《龙虎门》改编自黄玉郎同名武侠漫画,《风云2》也依马荣成《风云》原著漫画而成。比较电影《风云》和新世纪后的《风云2》不难发现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促进与变革:《风云2》场面魔幻,视听震撼,以特效为看点。当然由于其本身脱胎于漫画,其情节故事难免有低龄化之嫌。

三、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精神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哲学的非指向性期待,对于逻辑性观念与结构性阐释持不轻信的怀疑态度,在与商业电影结合后,凸显了虚无主义精神:常规的消解与解构手段,以话语狂欢为特征。

1995年周星驰《大话西游》首先引导了“无厘头”文化,这其实正是解构手段的熟练运用。是时其解构与话语狂欢只是冰山一角,于今成烈,风靡了众多追随影片。这些武侠电影大多以架空现实为题材、超自然能力人物为主角,以精神为价值目标,以娱乐和游戏为直接目的,实现受众狂欢,最终完成其经济目标。在此思潮下许多武侠电影不仅仅精神上背离了武侠的内核,形式上也游移于武侠电影美学之外。除去基本成功的2004年周星驰《功夫》,大多影片则成低下之作,如《神经刀与飞天猫》《大笑江湖》等。

中国是一个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混杂的复合型社会。武侠电影只是采用后现代主义结构作品的观念,运用艺术的原则和方式以及具体的艺术技巧。至于后现代主义的深度理念精神,商业电影更是概不涉及,这必然会导致庸作居多,这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探索与创新相去甚远。

从以上新世纪十年武侠电影的美学呈现和思潮趋势不难看出,武侠电影的发展呈现出某时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后现代主义流行与阶段性循环的特点。而阶段性循环已经成为武侠电影及其他类型电影的常规轨迹,新世纪武侠电影十年的此种流行与循环,缘何而就?此类命题蕴含着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值得认真思索和探究。在21世纪初的社会大背景如技术变革、国际环境、经济导向的直接促动下,纵然有众多原因对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流行与循环推波助澜,但总体上看,其根源于新世纪的以下几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一)影视产业的生产体制

中国目前影视产业的生产体制决定了影片除了制片人外,与导演有莫大的关系。武术指导程小东以“写意武侠”风格著称于香港影坛,而其与徐克、张艺谋、陈可辛等不同导演合作的武侠电影,因导演艺术风格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特色。袁和平指导的武侠电影,艺术体现也同样如此。导演本身在实践与探索中绝非线性直线发展,其艺术拓展与风格探索直接影响作品的特质。如徐克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开一代新风,成为武侠电影视觉新潮的弄潮儿,[3]其作经《蜀山》到《七剑》的变化极其分明。《七剑》中武功构造繁复,招式简约;人物腾挪进退之间,俨然有宗师风范;单挑或者群斗均层次分明,气质沉稳。

而从制片人到导演,其资金吸纳模式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如香港导演李仁港其投资来源并不局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这样必然影响电影的风格。最突出的是其《见龙卸甲》,被认为日韩风格非常浓厚,让国内观众觉得不伦不类而票房败北。

(二)文化机制

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以2000年为一个新起点。从“十五”规划及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都积极推进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相继在决议中明确指出这点,以至2009年国家还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产业化趋势下,当影视艺术成为影视产业时,武侠电影便倾滑于流行文化中。

流行文化本身极具有浓厚的资本与后工业时代色彩,流行导致了批量制作、定向投放的娱乐性文化特征的精神消费品。同时流行文化是一种可以创造利益的产业,所以策划、推销、包装、炒作、吹捧等商业化操作,已是“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流行文化的繁荣,正与商业化时代市民生存空间与审美需求的扩大、传播媒介的强盛紧密相关。这种多维结合必然因商业性助推而形成某种潮流的流行。

(三)时代的特殊性

自2000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以来,包括影视产业在内的各种产业,原有格局渐渐为国际性界域融入。在新世纪,开阔视野的多种元素与传媒的相互促动是分不开的,比较典型的是新神话主义电影。从西方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首先东渡中国,继而《指环王》2002年乘势而来,部分武侠电影走向奇幻正是源于这种新神话主义的影响和带动。

从读者的审美接受和相应的市场反应来看,读者市场的多样化选择也促使武侠电影不断革新。大众心理通常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怀旧,二是求新、求变。怀旧,主要是进入中老年以后的人们所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求新、求变则是以青年人为主体,是几乎所有的社会大众共同存在的一种心理,因此往往成为社会的主导心理。这样,武侠电影在不断变新中,在某一时期又进行复古,这必然形成阶段性循环和特殊时期的流行与时尚。

值得注意的是,武侠电影产业化中消费型的终极追求,会将侠义变成消费对象,将作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作为标靶,最终将导致精神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失重,这也是商业电影通常的痼疾,在艺术文化与商业之间,平衡之道始终处于两难境地。总之,新世纪武侠电影十年所呈现出的独特景观,离不开影视产业的生产体制的助推,也与当前的文化机制相连,更离不开当前的时代特殊性。这几个重要的主导因素交互影响,在推进电影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同时,也造就了新世纪武侠电影十年的流行与循环。

[参考文献]

[1] 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 肖显惠.新写实:论大陆新武侠走向的另一种可能[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 陈墨.刀光剑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电影产业的特点篇5

    一、问题的提 出自2010年12月22日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以来 ,影片镜头里涉及的慕田峪长城、798(YI HOUSE酒店)、尚8创意产业园等景区一时成了旅游胜地 ,其实早在2008年《非诚勿扰》第一部上映后 ,影片中的浙江西溪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唯美浪漫的景色就已经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高涨,此次续集的拍摄乃是在与北京旅游局的合作下完成,影片中加入了很多北京的旅游景点,由此电影对旅游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现阶段由于缺乏商业运作的空间和意识,以及盗版严重等原因,我国的电影收人主要依靠票房 ,这严重制约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而电影是一个依靠产业链经营最突出的产业,这个产业链包括图书故事、剧作创意、影视图像作品、音乐、DVD、授权播放使用和部分 肖像授权 、开发后续产品等『l1。我国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 ,进行后电影产品开发增加赢利能力。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 ,具有资源消耗低 ,劳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 ,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根据旅游消费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即先经历观光游(人均收入1000美元起步 ),然后是休闲游(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起步),最后是度假游(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起步)三个阶段嘲。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 日益提高,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 ,观光性的旅游产品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消费者更加注重追求彰显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体验性旅游,旅游产业由此面临着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在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旅游业面临产业升级挑战之时,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将电影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 ,发展前景被学者及业界人士所看好。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对于突破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 自的发展瓶颈,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情况概述

    目前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现在所处的阶段,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刘滨谊、刘琴的观点。他们二者以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兴衰为依据 ,总结概括出影视旅游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指出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13),即游客仍以游览拍摄地和影视主题公园为主,旅游活动的内容仅限于参观 、娱乐 ,旅游特征虽然已经体现出动静结合、注重参与互动和体验的特点 ,但是发展程度不高,距离成熟阶段游客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之 ,我国的影视旅游从最初萌芽时期开始,历经20年的探索与发展,走过了从低到高的三个阶段 ,分别是:影片外景地或旅游景区、电影拍摄基地或影视城、电影节或主题公园,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收获 ,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比如发展进程缓慢 、影视旅游产品单一 ;文化内涵体现不够 、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顾客忠实度低 ;各地区重复建设严重 、资源严重浪费 ;经营管理不善、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并加以合理解决。所以,只有正确认识我国影视旅游的双重价值 ,才能更好地促进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

电影产业的特点篇6

[关键词] 电影;视觉产业;电影产业

一、视觉产业的背景及其特征

视觉产业这一概念的广泛传播始于陈逸飞先生,陈先生将视觉产业理解为和现代生活相关的“眼球经济”,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建筑、电影、家居、服装、人体等。视觉产业其实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典型的审美经济,是指那些主要立足于人们视觉感知经验、行为、过程及结果,以形象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视觉文化观念、内容及创意成果的呈现为核心,以视觉知识产权的实现或视觉消费为主要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视觉审美体验并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集合。[1]21随着传媒工业的发展与消费文化的勃兴,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在西方和中国正愈演愈烈。在我们的生活空间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审美化的倾向。“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是当代文化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转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视觉产业得以实现的理论背景。这一命题是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MFeatherstone)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

视觉产业在生产方面不仅表达着艺术家的审美理念,更表达着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现、审美认识及审美愉悦,表达着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审美观。而视觉产业的消费过程更是视觉的传播和放大过程。比如电影就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视觉产业在注重产品或服务的审美体验的同时,应注重自身文化含量的提升和加强文化资本的转化能力,同时扩大视觉传播的影响力。“文化资本”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表现,即具有增值可能性的那部分文化资源。视觉产业的形成及其所能最终实现的程度取决于文化资本转换成经济资本机制的科学性。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众所周知:生产什么(what)?如何生产(how)?为谁生产(who)?那么视觉产业也就直接反映出这些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二、电影与视觉产业

电影作为一种以视觉呈现为主要特征的综合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视觉感受到视听体验,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电影是镜头的艺术,没有镜头就没有形象,当然也就没有蒙太奇。因其传播方式等特点,电影可以形成产业并成为视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百余年前无声电影的出现,人们便开始应用影像技术充满热情地追求对于视觉世界的逼真模拟。影像技术超越于平面图像的复制技术在于它赋予了实践性于展示表现中,从而突破了传统的静态展示,使人们在动态变化的图像中感知一切。[1]32从2D影片到3D影片,电影愈来愈强调技术带来的视听震撼。从《泰坦尼克号》的诞生到《阿凡达》的横空出世,从场面宏大的视觉奇观到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出的视觉饕餮盛宴无不深深地印入人的眼帘,激荡着人的心灵,让人获得如痴如醉的视听审美感受。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追求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的时代,电影中的“迷人之色”“动人之形”“绕梁之声”无不让人魂牵梦绕,缠绵悱恻。在娱乐化和商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影产业作为一种视觉文化的生产具有鲜明的经济意义。一部《阿凡达》就创下了18亿4 300万美元的票房总收入。据享有“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美誉的约翰•霍金斯估计,全球电影业每年约推出3 000余部电影,如果以通过电影院、DVD和电视等渠道的销售来算,电影产业价值约810亿美元。虽然电影票房收入已不是电影产业的惟一收入,甚至在总收入中仅占30%~40%的份额,还包括电影衍生市场上的收入,但这已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回报。

作为视觉产业之一的电影产业还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软实力”(Soft Power)是约瑟夫•奈(Joseph SNye)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所形成的优势对他者发生“同化式”(Co-optive)的力量,包括吸引力、凝聚力、导向力和效仿力。毋庸置疑,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借助于我国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电影产业不仅能提高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更对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很大帮助。

三、作为视觉产业之一的电影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视觉转向:从叙事电影到奇观电影

英国学者斯科特•拉什(Scott Lash)在其著作《后现代主义社会学》(Sociology of Postmodernism)中写道,从叙事电影向后现代奇观电影的转变可以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某些赢利最多的影片中看到,比如一些西部片中,现实主义的叙事结构遭到了一些可互换的和无必要的事件呈现的破坏,这种倾向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一步增强了,情节在其中不过是为了展现一连串奇观事件的借口而已。拉什这里所说的“叙事电影”从概念本身来看就昭示了一种叙事性在其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电影类型。这种电影是依照叙事性要求来组织电影的。作为一种时间性的视觉艺术,电影的叙事性最主要地呈现为电影的蒙太奇处理或者更准确地称为叙事蒙太奇。叙事电影讲究叙事性在时间或逻辑上的因果关联,比如希区柯克的许多电影,无论是《蝴蝶梦》还是《后窗》,都是叙事电影的代表作。而“奇观电影”是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或是借助各种高科技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及其所产生的独特视觉效果。比如电影《阿凡达》和《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奇观”一词或许来自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大师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德波发现:“在现代生产条件无处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spectacles)的庞大积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2]在奇观电影中,蒙太奇的逻辑理性叙事原则已经转向视觉和奇观的快乐原则。叙事充其量只是一个服务于奇观效果的功能性结构因素,叙事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让位于奇观场面的展现。我们认为从叙事电影到奇观电影的这种视觉转向是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的产物,是随着电影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好莱坞商业性电影的发展而逐渐凸显出来的一种电影模式。我国电影产业在这一方面已经做了较为卓著的探索,比如张艺谋导演的一系列影片,诸如《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就是以场面的视觉效果取胜,这些影片也正迎合了时代大众文化消费的口味,获得了不菲的利润。

(二)氛围营造:从电影及其传播到电影院的审美体验

“氛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包含了客观的环境和主观的感受双重意义。其英译atmosphere的解释包含:“a:the overall aesthetic effect of a work of art(一件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的全部的美感);b:a dominant aesthetic or emotional effect or appeal(某种占主导地位的美感或情感效应)。”[3]由释义可以看出,对氛围营造的探讨会涉及一些美学方面的问题。就电影而言,氛围设计包括电影前期的传播造势,电影剧情中的氛围营造,同时也包括观众对影院本身的观感体验。在传播造势方面,诸如各种宣传海报、视频、影评、首映式等,都需要通过氛围营造打造一种强烈的宣传攻势,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在电影场景的氛围营造方面,须围绕主题,既要表现那些形、色、光、声等外在可感知因素方面,也要考虑那些不易察觉的因素,如意识形态、民俗风情、地理气候、社会关系等方面。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乔家大院建筑群所具有的封闭、围合的特征有力地塑造了静穆、肃杀、压抑、了无生趣的氛围,从而很好地烘托了主题。在电影院的氛围营造方面,好的观影环境、视听效果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是不一样的,随着影片摄制技术的大幅提升,一些更具有视觉呈现力的奇观电影相比以往的叙事电影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阿凡达》曾一度被赋予具有“开创性特效”“革命性技术”等评价,该片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使用3D数字技术,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获得更大的审美体验,这一点从《阿凡达》的票房收入就可以明见。但是,目前国内院线的3D、Imax3D数字银幕还相对较少,这样就制约了高技术电影的院线传播,同时也影响了票房收入。因此,注重影院氛围营造,提升影院放映层次和观影效果,成了当务之急。

(三)视觉营销:从电影到衍生市场的产业链扩展

“正如瑞内•克莱尔所指出的,银幕的大门通向美景的闺房,世间最可爱的血肉之躯和它相比似乎也是碧玉有瑕。叶芝把电影视为柏拉图似的理想世界,因为放映机‘给一系列鬼怪般的东西抹上一层泡沫’。”[4]电影产业的价值实现,实质上就是电影的生产者将电影的审美价值贩卖给电影受众以换取价值和获取增值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电影业就形成了“大电影产业”的概念。电影产业作为一种可扩展的产业,可以形成一个从电影向电影衍生市场扩展的产业链。电影产业的结构分为制片―发行―放映三大环节,在放映环节中,多厅影院因为能够提供给观众多样的选择,被广泛采用。然而,大部分的电影收入却来自于电影产业链的延伸。在放映之后,既可以有各类影像产品的发行、付费电视的点播,又可以有各类衍生产品销售。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带动相关产业――时尚、装潢、电子、家居、零售等多个与视觉营销相关的领域发展。一方面,某些电影中的角色所穿的服饰既可以形成一股时尚潮流,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趋势,又可以通过电影传播一种流行文化。后者如《哈里•波特》,在全球热播后的原著销售情形如火如荼可见一斑,发行量达到近千万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影向电视剧的扩展以及通过成功的角色塑造产生出很多种类的纪念品,包括玩具、邮票、纪念册等。甚至有的可以根据电影剧情开发成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等。总之,通过视觉营销,衍生市场扩展了电影产业的产业链,增加了电影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咏雷.世博与视觉产业[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2]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3] [美]梅利亚姆•韦伯斯特公司.韦氏大学词典(第10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73.

[4]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52.

电影产业的特点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影视行业;风险控制

影视行业隶属于现代服务业中文化创意类子行业,在国家经济“十三五”规划中被视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视为经济发展和业务开拓的“新蓝海”。但该行业内企业规模小、资产轻、淘汰率高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大力发展影视行业授信的同时,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困境。本文在梳理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归纳出该行业的风险特征,并据此提出适应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风控模式。

一、国内影视行业基本现状

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业内惯例,本文从电影、电视剧以及网络剧三个维度来衡量影视行业的市场规模。整体来看,影视行业近年来呈现出从千亿级别向数千亿级别规模迈进的趋势。一是电影票房收入迈入“450”时代,单片票房记录不断刷新。自2001年《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发行放映改革全面展开,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达296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15年10月31日,票房总额累计达37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预计2015年全年内地电影票房市场有望突破450亿元,未来几年还将保持中高速的增长,2020年电影市场预计将达到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80亿元),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与不断扩大的电影总票房相适应,单片高票房记录被不断刷新,今年七月份《煎饼侠》、《捉妖记》等以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受到市场追捧,创下了单周票房1.77亿的电影史上最高纪录。三是网剧迎来爆发式增长,话题剧层出不穷。近年来,网络剧以其方便、快捷、可互动的特点,广受年轻网民亲睐,发展迅速。如《盗墓笔记》登录爱奇艺平台后,观看剧次已达10亿级别,引发正版剧付费热潮。同时,除了专门制作的网络剧,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与电视台同步播放电视剧,也可以取得一石二鸟的收获。如在湖南卫视播出以来收视率超越其它众多黄金强档的电视剧《花千骨》,截至10月在相应视频网站上也同样获得150亿次的超高点击播放量。2014年网剧市场规模约15亿元,预计2017年网剧市场规模可达200亿元。

二、影视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受益于国民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的增加,社会消费结构逐步向教育、科技、影视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影视文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需求。从历史数据来看,影视文化行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在经济低迷的时期仍能体现出较强的抗衰退性特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影视文化产业具有反周期调节与逆势而上的逆周期特点,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行业发展进入历史性机遇期

国家政策持续利好。2014年以来,国家层面陆续颁布关于文化产业的系列政策性文件、行业法规及财税实施细则,整体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互联网助推行业发展。互联网+为影视文化行业注入新的动力,提供了包括:热门IP、线上销售、股权众筹、BAT、网剧平台等全新的发展方向,全行业正在加速向互联网渠道迁移。资本追逐热情高涨。2014年是影视文化产业并购的井喷年,大量资本涌入文化产业,投资热情延续到2015年,截止2015年6月末,影视文化产业市场投融资及并购事件共有85起,涉及金额约250亿元。

(三)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电影制作及电影发行领域长期存在格局分散,单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2013年,电视剧内容制作公司TOP10占据市场规模整体的47.7%,占据制作集数的15.67%。进入2014年之后,伴随着电视剧市场作品数目的收缩和渠道对视频内容的投资收益比考量的提升,市场的集中度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全年,前8大制作商的制作集数占到整体的11.20%,较2013年提升7.2%,但整体仍较为分散。随着行业内并购热潮的持续升温,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80%以上的资源会掌握在10%的影视企业中。目前如华谊兄弟、上海文广、华录百纳、光线传媒等行业龙头已初具规模。

(四)跨界延伸和互联网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在IP多元衍生趋势下,影视企业纷纷拓展业务布局,向游戏、文学、动漫等领域延伸,从单一化的影视制作公司转向为打造多元化影视传媒集团。2014年,以跨界延伸为目的的文化产业并购案达到159起,涉及资金达到1000亿元。

三、影视行业风险特征

(一)监管风险格外显著

目前,国家对具有意识形态特殊属性的影视行业的监管较为严格,电视剧市场未完全市场化,仍受政府调控和管制。2015年电视剧市场由于受到“一剧两星”政策影响,投放量整体下滑。某新三板挂牌影视公司原计划发行的两部抗日剧受到广电总局整治过度娱乐化抗日题材电视剧的影响,被迫推迟发行,造成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为零。这就要求企业实际控制人有较强把握题材的能力,需要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

(二)产品投产后现金流不稳定

单个影视作品周期较长,从启动投资到拍摄到实现销售收入并回笼资金往往需要1.5年以上的周期,且普遍存在跨期现象。在影视作品摄制和发行过程中,资金持续流出直至发行结束,而影视作品发行结束后资金的回笼往往在某几个时点发生,呈明显的间歇性。如果个别剧目未能按原定计划发行,则极有可能造成企业现金流的紧张。

(三)风险缓释措施缺乏

影视行业,与传统企业最大的区别是以创意、剧本、渠道、知识产权为其核心竞争力和主要资产。上述特征决定了影视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且资产主要体现为存货及应收账款(平均占比超过60%),因此无法提供房产或其他资产作为抵质押物。存货主要为影视剧、在制剧目以及剧本,其变现渠道单一,评估价值难以把握,作为风险缓释手段效力偏弱。应收账款相对质量较好,但又由于下游电视台处于强势地位,不愿配合操作而无法实现应收账款的封闭管理,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应收账款质押对风险的缓释程度。

(四)行业竞争激烈

影视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一是市场参与数量众多,供给面存在严重的相对过剩。我国共有制作机构数量超过6000家,每年制作的电影电视剧超过一万集(部),但真正能够实现电视台播出或院线上映的不足8000集(部),播出率仅为54%;二是盈利能力分化日趋严重,马太效应显著。高成本、高投资的“砸钱”行为,导致了“赢者通吃”的局面,在目前中国从事电视剧制作的机构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仅有三分之一;三是市场集中度低,议价能力弱。以电影产业为例,2014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电影制片机构市场占比合计为30%,其中占比最大的中影占比仅为4%,市场集中度极低,而同期发行市场上,仅排名前两位的发行公司中影和华夏市场的占比就达到了55%。这种上下游集中度的极大不一致,使得制作企业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极大地削弱了影视作品本身的议价能力。

四、影视行业授信风险控制思路

从影视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风险特征来看,风险控制要从优选客户入手,之后再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全流程管控弥补担保方式不足。具体思路如下:

(一)关注盈利能力

借助政府平台,掌握企业历年盈利能力情况,以此实现对客户的第一次筛选。

(二)持续跟踪管理

对于通过第一轮筛选进入目标客户名单的企业,进行为期1年到2年的跟踪管理。

(三)监管现金流+控制交易流

要求企业质押应收账款并在授信银行开立结算账户,控制企业现金流及交易流,把握实质风险。

(四)依据企业需求定制授信方案

依据企业实际需求不同可以将产品细分为影视制作贷款、并购贷款、项目配套流动资金贷款等,满足企业的多元化资金需求。

五、商业银行影视行业授信风控模式建议

根据影视行业特点,建议对客户采取“锁定范围、名单准入、分类管理、注重现金流量、深化行业龙头”的风险控制模式。

(一)采取“试点式”区域选择策略

无论是关注盈利能力、持续跟踪管理还是监管现金流+控制交易流都必须以充分了解行业,充分了解企业为前提,因此在区域选择上,不宜大范围推广,建议首先要借重区位优势,以影视行业集聚区为试点开展授信业务,例如率先在大部分影视企业总部云集的北京、上海以及产业链完善,云集全国90%以上影视企业的横店地区试点开展业务。

(二)实行“名单制”管理模式

依据企业历年获得的纳税返还规模制定基本准入标准,原则上准入上年纳税额超500万元客户,重点支持处于上市关键阶段的企业。在准入基础上,再按企业规模、过往作品、或有负债、实际控制人四个维度对客户分类,并提出差异化的授信支持意见和业务合作方案,最终形成目标客户名单。

(三)尝试以非标准化应收账款质押作为风险监控手段

影视制作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影视剧播放权销售收入。其下游通常为省级卫视等优质企业,普遍信用良好,付款实力有保障,但普遍谈判地位较高,配合度较低,配合企业依照商业银行现有标准应收账款质押流程操作几乎无法实现。商业银行可考虑在充分判断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和把握实质风险基础上,通过接受非标准化操作的应收账款质押+约定以指定银行账户为唯一回款账户的方式实现对企业经营情况的监控。

(四)形成以“关注盈利能力+监管现金流+控制交易流”的全流程管控为主要风险缓释手段的的审批模式

以“关注盈利能力+监管现金流+控制交易流”为风险控制核心手段,根据历史盈利情况筛选客户,采用现金流+交易流监控控制掌握企业经营动向,在传统应收账款质押模式上以非标准化应收账款融资为主要风险缓释手段,影视文化专项资金奖励返还作为补充还款来源,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影视文化行业金融服务的发展。

(五)试水“商行+投行”“、表内+表外”综合融资服务模式

基于在增发、并购过程中存在“融资”“融智”需求的已上市影视企业,商业银行应考虑使用并购贷款、并购基金、定增基金、员工持股计划等多元化产品,充分发挥表内资金及理财资金募集优势,通过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合作,搭建基金架构,为已上市影视公司资本运作提供结构设计、融资支持等专业化服务,提高重点客户的产品覆盖率。通过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性融资服务,提高客户黏性,加深对客户整体情况的了解,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作者:郑胤冠 单位:中信银行杭州分行风险管理部

参考文献:

[1]郦彬,孔令超,朱俊春.国信证券新兴消费业研究系列之二:影视消费业,看似成长,实为周期[R].2015(08)

[2]徐艺.国联证券传媒娱乐研究报告[R].2015(11)

[3]中国影视产业研究中心.关于电影产业投资的几个基本数据特征[R].2015(03)

电影产业的特点篇8

微电影是新形式的电影,是带有明显电影特征的视频短片,具备传统电影的基本要素:明确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严谨的逻辑结构。2010年的凯迪拉克广告短片《一触即发》被认为是中国的首部微电影,而较早些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则被视为微电影的雏形。后者模仿陈凯歌的电影作品《无极》,通过剪辑拼凑与制作,对电影中的元素进行颠覆性的解构与重现,“恶搞”性的表现方式背离了电影的叙事方式和审美需求,与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存在差距。

微电影的“微”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微时长,微周期,微规模,微平台。对比传统电影,微电影的时间通常较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在有限的时间里,故事的主题直接明确,人物清楚,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微周期指一部微电影的构思、拍摄、剪辑、以及推广的周期较短;微规模指的是其制作规模小,投资成本低,相较于传统电影更易让普通大众参与其中;微平台是指,与传统电影的大银幕相比,微电影的播放平台主要是手机、iPad等微型终端。

二、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微电影的“四微”特征,使得微电影的制作简单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也使得微电影的发展能够与新媒体环境实现高度的契合,充分享受新媒体时代为其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为微电影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1.广阔的网络播放平台。国内互联网上的主要视频网站都有自己的微电影频道,并陆续推出原创微电影项目,其中的“优酷原创”更是在2010年以“11度青春”电影行动掀起了一轮微电影狂潮。这些视频网站不仅为优秀的微电影作品提供了广播的播放平台,也让观众在收看微电影时有了更多选择。

2.便捷的移动播放工具。传统电影的播放渠道相对单一,而不断更新换代的新媒体设备,则打破了电影播放的时空界限,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收看微电影。

3.病毒式的传播与扩散。新媒体环境下的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网络,在SNS平台上消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日程。微电影借助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一系列SNS平台,以超链接的方式转发与分享,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同时制造热门#话题#,吸引更多人的参与。这种传播方式,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上,都能够实现病毒式的扩散,最终实现信息的无限传播。

(二)新媒体的受众特点为微电影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了较高水平,①新媒体的受众主体也是这个年龄段的高学历人群。80后、90后群体是微电影的主要受众,伴随新媒体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最新设备,追求新鲜感,喜欢享受最新的娱乐方式,快餐文化正合他们的胃口。

新媒体环境中的受众,越来越反感被动收看传统观影模式,新媒体的移动性、及时性、交互性和自主选择性等特点更加符合他们的要求。80后、90后的年轻人,面临着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日趋繁重的工作压力,渴望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简短、活泼、轻松诙谐的微电影正好满足了受众的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奉献一场视觉和心灵的享受。除此之外,通过新媒体传播的微电影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为时下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抒发情绪的通道,他们可以不受拘束、随时随地地参与讨论,发表观点,满足情感与精神上的需求。

(三)新媒体时代的广告营销需要微电影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日渐成熟,传统媒介上的广告投放已经无法满足广告商的需求,“填鸭式”的诉求方式更是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推广。微电影以其特有的电影叙事和情感诉求,得到了广告界的追捧与宠爱,成为炙手可热的广告营销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主要具备以下几点广告特性。

1.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微电影广告将产品或品牌嵌入特定的故事情节,通过故事的演绎,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实现广告信息的传播,相比传统广告僵硬呆板的诉求方式,更加流畅与活泼。

2.传播效果显著。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微电影广告,不仅大大降低了广告商的制作和推广成本,病毒式的扩散与共享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更是其他广告方式难以媲美的。

3.塑造品牌形象,推广企业文化。传统的广告往往注重于宣传产品功能、特点等,缺乏与受众的情感沟通。微电影广告则更多地从情感角度出发,不仅传递品牌信息,更是通过微电影风格的树立,表达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企业文化。

三、新媒体环境中的微电影面临的主要问题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发展更是势不可挡。然而,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微电影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微电影的质量良莠不齐。由于微电影投资少、拍摄和制作门槛较低,网络播放平台的准入条件不高,互联网上的微电影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微电影受到“微时长”的限制,导致作品的故事内容不够完整,主题表达不够深刻。低水准的作品,必然会为微电影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2.缺乏规范的市场准入标准。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视频网站中微电影作品的质量,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监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一些视频网站为了获取更多的点击和浏览量,允许带有低俗内容的微电影进入,或将具有浓厚商业盈利色彩的微电影与网民自娱自乐的原创视频混为一谈,在未持有相关许可证,或未进行必要内容审查的情况下,制作、传播这类视听节目。

3.微电影的盈利面临困境。当下我国的微电影产业模式尚未成熟,产业链还未完全成型。目前的微电影产业,通过作品自身实现盈利的微电影寥寥无几,更多地是被广告商当作广告营销与宣传的工具,除了广告植入和赞助商的支持之外,其他的盈利方式仍有待探索。

四、中国微电影的未来之路

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业态的微电影,它的流行代表了新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的潮流和方向,只要能够积极地应对挑战,合理地解决问题,我国的微电影发展有着光明的未来。

首先,创作者应戒骄戒躁,保证作品质量。高质量的剧本和有创意的故事,是未来微电影发展的重点,是决定微电影能否拥有持续生命力的关键与核心。微电影的创作者们需要潜心创作,提高作品质量,改变微电影良莠不齐的现状,实现微电影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完善市场规范,健全法律法规。2012年7月6日,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强调要从鼓励生产制作、强化播出机构准入管理、强化内容审核、加强内容审核队伍建设、强化视听节目监管和退出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制播加强监管。

上一篇:电子合同的真实性范文 下一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