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修养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21 17:00:24

人文修养的理解

人文修养的理解篇1

关键词 培养 体校运动员 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61

How to Cultivat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of Sports School Athletes

ZHANG Weiying

(Guangzhou Polytechnic of Spo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50)

Abstrac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ports 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athletes presented higher requirement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 of athletes have continued to improve. However, due to various factors, arts curriculum is compressed repeatedly, which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to improve th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 of athletes obstacl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ublic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high, not only requires athletes to have higher skills, but also to have the correct values, excellent psychological quality, temperamen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higher literacy. So, train athletes of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is necessary, but the key issue is how the use of limited time and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best training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ining athletes of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then to the train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ultivate; sports school athlete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对于体育运动员而言,除了吃放和睡觉,只有学习、训练、比赛。为了提升比赛成绩,这种状态几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语文、数学、英语已与训练形成了学训矛盾,更不要说一周一节的艺术类课程。①比赛成绩提升的同时,体育运动员的艺术修养的空白越来越大,既给体育运动员艺术修养的培养提出严峻的挑战,也预示着个人艺术修养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专业化发展,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艺术修养的重要性,它已成为体育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丰富的文艺活动、分批授课、艺术方面专题讲座的开展以及艺术教育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为切入点,对体育运动员的艺术修养的培养进行了论述。②

1 培养运动员艺术修养的意义

艺术教育注重情感的教育,培养运动员的审美思维,提升发现美、审视美、认识美的能力,通过感知、认识、理解、想象,继而形成关于科技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定义,最终形成较高的创造力、表现力、鉴赏力、感受力。艺术美纯粹、普遍、集中,是其魅力所在,艺术作品是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但其变现的内容、风格、情感却是多种多样的,但无疑都是人类所能表达的最真挚的情感,而较高的艺术修养是感知这种情况的必备条件,所以加强体育运动员的艺术培养意义重大。

首先,培养艺术修养能让体育运动员对训练或比赛压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深对比赛的理解,发现训练中的乐趣、比赛中的美,把一遍又一遍的动作转变成一副高度和谐的油画,或是一首悠扬的钢琴曲,变枯燥无味为妙趣横生。在古中国,对武术的修炼讲究“禅”,而“禅”说的就是心、神、形合一,仁者无敌,内外兼修。③对于现在的体育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击剑等,越是竞争激烈,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就越高,不单要具有高超的技术、强壮的体魄,也要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应对对手的心理攻势和竞技压力。

其次,培养艺术修养能让体育运动员具有较高情商。体育锻炼能使得运动员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较低的情商无疑会限制体育运动员的发展,使其在训练中缺少恒心和克制力,在比赛中缺乏斗志,畏首畏尾。而较高的艺术修养能显著提升运动员的情商,让运动员成为赛场上的冷血杀手,使其精神意志比身体更强硬,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再次,艺术修养可以提升体育运动员的创新能力。在比赛赛场中,运动员的创造力是其区别一般球员最主要的标志,帮助解决比赛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巴西球星内马尔具有令人瞠目结舌的过人技巧,其把类似街球动作的彩虹过人运用到绿荫场上,让防守球员猝不及防,收到明显的效果。④这不单得益于其扎实的基本功,还深受球场创新思维的影响。

最后,艺术修养可提升运动员的品牌价值。艺术修养的培养能提升运动员的品位,而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其良好的品位能营造良好的公众想象,吸引更多的赞助商,甚至形成自己的品牌,对运动员的职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2 培养体育运动员艺术修养的方法

2.1 开展丰富的文艺活动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学生,都应注重艺术修养培养,因为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必备要素。对于运动员来说,由于训练、学习、比赛的压力,艺术类课程已压缩至一周一节,依托于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无疑是杯水车薪,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应在课下多开展文化互动,向学生提供一个能展示自身艺术爱好的舞台,加强学生之间、艺术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训练、休息、学习、生活中自觉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老师应鼓励学生组织一些积极、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文艺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缓解高强度的训练、比赛所带来的压力,还能开发学生的文艺天赋,培养学生业余爱好,让学生全面发展。大部分的比赛项目需要运动员的协作和沟通,而文艺活动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外,还能提升运动员的交流、协作能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友谊,提升彼此间的默契度,使得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得更加团结、专业。

总之,学生参加文艺活动,不仅能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还能增强运动员对自我的认可感,让学生人格、角色、目标社会化,加深对社会的理解,使得他们在未来退役的一天,有运动项目以外的兴趣和爱好,甚至能据此进入到其它领域,尽快融入其它领域的社会活动。⑤

2.2 开展分批授课

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运动员的艺术修养很难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如果能根据运动员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分批授课,那么就能保证艺术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将事半功倍。具体可分为:舞蹈艺术课、书法艺术课、音乐艺术课、绘画艺术课。

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体育运动的一种,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对舞蹈艺术的学习,能提升运动借助舞姿、表情、手臂、型等等一系列人体动作传达个人情感的能力,这对运动员的职业化发展意义重大。运动员若能在比赛中合理恰当地释放感情,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建立自身的品牌,成为赞助商的宠儿,为职业化发展铺平道路。同时,舞蹈注重身体动作的节奏感,这和体育运动类似,一个高超的体育竞技者往往在节奏感的把握上游刃有余。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瑰丽绚烂的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不仅能提升运动员所书写汉字的美感,还能开拓运动员的胸怀、情感、心境和气度。作为一种具有表现性、应用性的线条艺术,书法张弛有度,使得运动员能通过书法释放自身的情感,在无形之中完成情感或情绪的调节。⑥

音乐艺术是关于声音的艺术,伴随着人类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转变不断发展,给人精神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艺术所蕴含的社会性以及哲理性,使人们能充分感悟到人生的价值与存在目的,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学习音乐艺术,让运动员有机会静下心来感受音乐的魅力,感悟人生真理,向往客观世界和主观内心中存在的美,感受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提升运动的艺术修养和个人品味,加深对艺术的理解。⑦

绘画是关于色彩、线条、构图的艺术,把作者所看、所想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对实际物体和抽象思维的再加工。对绘画艺术的学习,运动员不仅能学到利用透视、色彩、光影、比例构造视觉立体感的方法,还使得元素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开拓运动员观察事物的角度,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升对比赛的阅读能力。⑧

2.3 开展艺术方面的专题讲座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开展艺术方面的专题讲座,聘请专家或学者对运动员进行授课,也可以组织运动员和艺术学院或团体开展合作,利用对方优秀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运动员可以指导他们的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健康的锻炼和运动。在艺术的专题讲座中,运动员可以通过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问题的解答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困惑,增强运动员对艺术的认同感,使参加艺术讲座成为潮流,在无形中对运动员施加影响,形成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精神和思想,在感受艺术的同时,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相对于普通课程,专题讲座更加的灵活、专业,针对性也更佳、主体性也更强,是艺术课程的有效补充,集教育功能、学术功能于一体,是运动员艺术修养的一次洗礼,加深运动员对艺术的认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⑨

2.4 其它学科中渗透艺术教育

相对于艺术活动、课程、讲座,运动员的训练以及数学、语文、英语课程所占用的时间无疑是大量的,若能在训练或其它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将对运动员艺术修养的培养实现质的飞跃。从实际情况来看,训练和其它学科教学与艺术关联度并不高,这既表明了把艺术教育渗透到其它学科的艰巨性,也说明了其发展潜力。所以,艺术老师应加强与教练和其它学科老师的合作,在保证训练强度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艺术教育。根据实际的训练项目或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渗透方式和内容,让运动员在训练中、学习中能受到艺术气息的感染。比如,在体操、滑冰等教学中引入一些新鲜的艺术价值高的音乐,注重引导运动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文章和诗词的大意引导学生对课外的插图进行分析,培养运动员绘画修养;在数学教学中,引导运动员对黄金分割、优美图形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构图能力和线条的掌控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关于文章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既能加深运动员对文章的理解,还使得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国外优秀文化。⑩

3 结束语

对于运动员而言,除了训练,几乎没有时间去接触、学习艺术知识,生活也相对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体育运动员的活动范围相对狭窄,且长时间进行封闭训练,而艺术修养的培养能缓解比赛、训练的压力,让他们从紧张训练、备战中暂时解脱出来,接受精神和心理上洗礼和熏陶,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随着训练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人们已能认识艺术修养对运动员的意义所在,但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应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培养运动员的艺术修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完善他们的人格和情操。

注释

① 黄凰.论艺术修养培养对舞蹈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3(7):177-178.

② 杨晓亮.论声乐教学中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96-97.

③ 赵微.如何培养艺术修养[J].艺海,2012(12):181-181.

④ 刘静,郭杨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跨界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15):134-135.

⑤ 张代玲.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修养[J].林区教学,2011(1):98-99.

⑥ 周露.当代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2(10):101.

⑦ 任杰.对提高表现难美性项群体育考生艺术修养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9.30(4):107-108,87.

⑧ 黄燕.体育舞蹈与艺术修养[J].科技信息,2013(11):193,236.

⑨ 陈晓蕊.谈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师的艺术修养[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2):126-128.

人文修养的理解篇2

    《上枢密韩太太尉书》中说过:“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所谓的“文学修养”我想其最终表现为内在的气质修养,通过诗书的熏陶可以获得。文学修养是全面的、复杂的,它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得到的,它是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一定时间的磨练,这样在能体现出一种由内而发的气质,这种修养实质上是一种内在修养的联系。

    二、关于七字标准

    金铁霖教授所提出的七字标准“声、情、字、味、表、养、象”,以上这七个字,全面涵盖了当代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要求,是“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具体体现。其实这七个字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我们要完全做到这七字,就是考查到了我们的修养,特别是我们文学功底和文学深厚底蕴的需要。歌曲是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结合,声乐学习者只有加深文学素质修养的提高才能对作品进行最全面、最深刻的音乐诠释,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三、声乐学习与文学修养

    (一)“声”“情”与文学修养

    这里的“声”是指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 “科学”实际上可以归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的并且经过验证了的知识。那么,迄今为止的声乐实践中得到验证的成功经验就是关于声乐的科学知识。“情”是指在声乐演唱中作品的情感表现。在情感表现中,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声情并茂”,所谓“声情并茂”指的是引伸为美好,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文学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文学的角度去探索,将其归纳为:理解歌曲背景、歌词中的情感基调、理清歌词段落和曲式脉络、词曲完美结合(这就要求发挥想象)。

    一个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对作品二度创作的质量。要想把歌唱好,把情感完全融入到歌曲当中,就要求歌者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学修养作支撑。曾经有个同学演唱《孟姜女》,几乎是唱了几个月,其实她的声音技巧方面的确是做的很到位,我们都已经叫她“孟姜女”了,但总觉得他的歌声当中缺东西,也就是没内涵的声音,没感情,后来一天我们见她特高兴就开玩笑说“你的杞良哥来了”结果她反问一句“杞良哥是谁啊”?我想这歌曲的感情表达不出来是情理之中了,她没有去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以及她更没有去体会孟姜女这个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也更没有去理清歌词本身所表达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说领悟不了。那么还怎么谈民歌中的强调点“声情并茂”呢?已充分证明了文学修养的需要对表演歌曲的重要性。

    (二)“字”“味”与文学修养

    在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中,“字”和“味”是最具有特色的,正所谓“字正腔圆”。“字”是指歌唱中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吐字;“味”是指演唱声乐作品的风格和韵味。

    汉字是我们中国文化得一部分,对汉字的了解也是直接关乎到我们自身的文学素养。我国的民族声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原理,以文学修养为支撑,并代表民族气质、民族个性,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的中国式的歌唱艺术。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每次听歌唱家彭丽媛唱歌时,不由自主的,心生一种强烈的亲切感,除了她的作品是歌唱时代主旋律能引起人民共鸣这个原因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她那咬字的技巧。彭丽媛歌唱时咬字的清晰,把字的韵味能最原始的表达出来,也就是把中国汉字的味道,“中国味”很好的表现出来了。我国是一个民族多的国家,各民族有其自己的特色,因此歌曲中的“味”也是繁多的,要把握其中的味,我们必须得了解其民族的文化。因此文学修养的需要也是我们把握民歌“味”的支撑点。如果歌唱语言没有文学性,歌曲便失去了它的艺术魅力,不能完美塑造艺术形象,也就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表”“象”与文学修养

    “表”是指歌唱中的表演和形体动作;“象”是指声乐演员的形象、台风和气质。把这二者放在一起,主要是他们二者都是在歌唱表演时在舞台上的气场。一个专业很好但缺少文学修养的人是很难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的。真正的艺术家都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文学修养”我想其最终表现为内身的气质修养,通过诗书的熏陶可以获得。这里的“表”与“象”主要是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而体现的。

    由于声乐综合水平的提高与文学修养的加深同样重要,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对自己的声乐学习与表演都大有好处的,就像学习音乐能锻炼出一个人的气质一样,文学修养的加深也同样可以培养人良好的的气质和内在的精神品格,而这种内在品格的培养,是和音乐所要求的内在精神与审美原则是统一的。由此可见,两个具有同样音乐水平的学生,文学修养高的学生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必然更能生动准确的表达作品,他的歌声也必然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四)“养”与文学修养

    苏格拉底说得好:“音乐包括文学在内。”显然,文学才能、文学修养是一个重要因素。 “养”就是是指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里的文化素质通过文学修养来论述。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等。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能够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偏差。

人文修养的理解篇3

道德个体的心性觉解、人格提升是道德修养所要推崇的某种境界,而达此境界的道德修养方法、途径及其过程在本质上则既受制于人们生活所依的微观生存处境,更受制于人类发展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放宽到这样一个认知框架下来谈道德修养,目的在于将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之传统方式的道德修养置于一个恰当的社会语境进行讨论,以给予其道德社会学的重新关注,而不是褊狭地将其嵌套在某种既定话语下进行传统式的个体道德解读。由此看来,道德修养与中国社会转型是一个尚不为学界关注但却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伦理学问题。任何企图脱离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道德修养,无异于自我放逐和自我边缘化。伴随人类生活公共化与异质化的演进,原本植根于同质性社会形态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体系已欠活力,顺应现代社会异质化与公共化的转型之势,从封闭走向开放,以构建一种合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语境中的道德修养理论,乃是笔者想要言说的重要理论旨趣。

一、中国传统社会形态中的道德修养

从社会的性质和形态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主要可分为两类:同质性社会与异质性社会。同质性社会通常表现为社会民众归属于共同的政治共同体,并拥有大致相同的政治认同、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异质性社会中的民众虽然在信仰、价值和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依然能够谋求其基本的价值共识和文化理解。“家国”一体的制度安排和封建的自然经济构筑了中国传统的同质性社会形态,即:维系整个国家机器运转的宗法血缘关系,不仅加固着君权与族权的联盟,而且也构筑着君主意志转变为社会意志的基本通道,从而使多地域、多民族的中国华夏大地形成了基本雷同的社会结构、伦理纲常及其可沟通的行为方式。这种同质性社会形态成就了以“成德、成性”为境界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观念:既有西周的“敬德配天”、“修德配命”之说;先秦儒家的“存心养性”、“反身自省”的“内在功夫”;宋明理学家的“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的“向内求索”;还有老子的“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释家的“觉悟”、“渐悟”、“顿悟”;等等。无论是儒家主张的内省自身、格物致知以成圣贤,道家坚守的致虚极、守静笃以返璞归真,抑或是释家力行的净心觉悟以求“修炼成佛”,都在向世人澄明这样一种镜像:中国社会的传统道德修养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推己及人”的社会价值旨向,但终因其片面推崇“诵读经书”、“颂经参禅”、“坐而论道”、“三省其身”,以实现道德个体心性觉解的道德修养方法及其修养过程,就已然将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方式的道德修养仅仅视为一种可以远离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以内省、自责、内修、悟道为主要方式的私人生活领域的心性求索。这种与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同质化结构相适应的传统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依附性、内向性和精英性的文化特质。

依附性是浸透着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途径、境界及其全过程的基本文化特质。在“家国一体”和封建自然经济的中国文化传统氛围中,道德修养一般总是以位高权重者为引领、以长者匡正晚辈为秩序,从而为维持既有社会秩序锻造出一代又一代谦卑温顺的依附性“臣民人格”。其次,以“成德、成性”为境界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诸多之道,均以内向度的人性回溯为精神归宿。无论是主张抵达内心善的儒学,还是觉解或顿悟某种虚极境界的老庄学派,都始于人自身向善的欲望、执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的“内自省”的修身功夫,止于尽心知性,回复人之本性的境界。以儒家、老庄为代表的这种“为己”的心性修养之学,是一种向内用力,而非向外求利的道德追求。最后,以“成德、成性”为境界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作为对人及其生命存在意义的终极目的性价值理解的推崇,有助于构筑并促进人生精神世界的完善和至善,尽管因其人生哲学基础具有强烈的精英主义倾向和权威主义依赖,对多数平民百姓来说它还只是一种具有某种虚幻镜像的奢侈品。

二、中国传统道德修养遭遇转型社会的挑战

时至今日,社会转型的发展语境已经成为我们讨论一切中国现象,包括道德修养现象无法摆脱的时代背景。按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关于人类文明进步的理论,我们可以将社会转型理解为是一种需要接受“灵魂的分裂”的挑战及对挑战的回应过程。中国传统道德修养遭遇社会转型的挑战已成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经验事实。以社会存在方式及其变迁的历史眼光鸟瞰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遭遇“灵魂的分裂”情景中所直接承负的诸多挑战,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佐证。

首先,依附性的“臣民人格”遭遇个性张扬的挑战。在与传统伦理文化和人格范型相适应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中,民众个性在整个社会格局或者说漫长的封建社会演变中是个隐形而不彰显的存在体。产生并服务于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同质性社会结构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文化,无论是其原生形态,还是秦汉以后的流变形态,本质上只是一种奉行人身依附关系的、塑造模具式系列道德人格的宗法等级道德修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传统社会虽有本质差异,但在道德修养方法和途径策略上已然还是以一种国家伦理的“独特权威”继续强化着经过改良过的种种新型依附关系。由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所推动的中国现代化所带来的,以个性张扬和人的解放为特征的异质性转型社会,打破了同质性社会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之间的可通约性格局,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不可通约性的文化特征。换句话说,传统的依附性道德修养范型或系统对现代人的约束力日渐式微或近乎塌陷。异质性社会由于削弱甚至消解了外在于具体道德主体的唯一性、权威性规定,使道德主体得以赢得独立性人格以及自由价值的认知与判断空间,从而打开了传统道德修养被禁锢的封闭之门。

其次,内向性的“尽心知性”遭遇公共领域的挑战。作为传统道德修养根基的儒家伦理之目的在于追求个体之德的圆满,所谓“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的“慎独”境界。与传统社会私人领域独大的状况不同,现代社会的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与文化多元不仅造成了德沃金所说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显界分,而且促成了公共领域的不断扩张。广阔的“公共空间”使现代人在自由与个性得以充分彰显的同时,发生着与私人领域之外的人、物、事之间更为密切的公共关系。然而如何与陌生环境共生、与不同人群共存、与时间流动共进?传统的以纯粹追求自我人格的心性觉解,或者片面局囿于对熟人领域的道义承诺为宗旨的“尽心知性”内向性道德修养体系已力所不及。人们生活世界所显示出的公共取向和公共意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道德修养的认识论视域:在公共生活日益扩张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独具的个性、卓越的私人美德,而且更加迫切地需要基于现代公共生活要求,符合个体社会身份与公共角色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公共美德。诸如:基于政治参与所需要的正义感,基于人际交往所需要的平等、诚信、宽容、明礼守法,基于公民身份所应当具备的爱国主义、法制意识等等。显然,这种认识论的转向再一次撼动了囿于狭小私人领域的“尽心知性”的内向性道德修养的根基,从传统相对封闭的私人领域走向开放广阔的公共领域已成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修养的选择路径。

最后,“成圣成贤”的精英道德遭遇公民道德的挑战。既推崇“天人合一”道德人格形上境界,又诉诸日常生活礼仪纲常,具有相对成熟和完备规范架设的,发端于传统同质性社会的中国道德修养体系,对于完善和拓展少数社会精英分子个体精神家园无疑有其一定的道德修养价值。但是,这种以“成圣成贤”为个体境界的精英道德修养,既放逐或远离了仅以谋求有尊严地活着的广大民众道德主体的普适性资格,更遭遇经济成分多元、社会职业多样、地位差距拉大、价值取向多元的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所成长起来的公民道德的挑战。公民道德对“成圣成贤”精英道德的挑战既表现为对传统道德修养体系的怀疑、动摇,更积聚着一种建构合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道德修养体系的深刻的社会力量。

三、当代中国公民社会语境中的道德修养

中国社会是否已经进入了公民社会,这是一个需要采用制度性和组织性若干指标评价的实证的社会学话语,然而处于转型中的当代中国社会正在走向公民社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愿望或猜想,而是一个确定无疑的社会发展的经验事实。30年改革开放在社会领域引发的根本变革,就在于其成就了中国社会由单位社会向公民社会的深刻转型。尽管公民社会在全球范围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水平错落不齐,但它作为国家、市场、社会公众等不同力量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的异质化、公共化结构的社会形态,总是一个需要以民主、商谈、参与为其文化特质的社会。“一个公民社会就意味着这里存在着一部渗透着自由、民主和人权理念的宪法,众多充满着活力的民间团体,提供制约与纠错功能的健全的公共领域以及拥有公正、责任、宽容、善于对话、善于妥协、积极参与之精神与素质的普通公民。”公民社会的上述文化特质不仅存在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而且也渗透于道德领域,进而催生社会道德的文化转型。这种文化转型在道德修养领域将发生什么样的历史性变迁?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公正地说,对这个相当独特的道德文化,不仅从文明的层次上反思还很少,就是对其内部的相当精密微妙之处的解析也极为鲜见。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当代中国道德修养及其转型,对伦理学的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道德修养及其转型的特点、运作逻辑及其转型的研究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的新的灵感来源和动力源泉。在这里,我们无意诟病传统的“心性求索式”的道德修养体系,相反,我们依然认为,“心性求索”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形态,因为,道德修养作为个体化的道德实践活动,产生于个人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途径及其过程进行个体精神世界的道德修养则是社会的、历史的;当“心性求索”作为一种主体道德修养形态的合理性、合法性所依存的微观生存环境和宏观社会形态不再依旧,就需要对其进行适时的修正、完善,从而使道德修养体系得以形成与发展了的社会形态和人们的具体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新型道德修养形态。笔者以为,“生活濡化式”的道德修养体系是与以“民主、商谈、参与”为文化特质的公民社会相适应的当代道德修养体系的可能选择。目的伦理学认为,道德修养不只是遵循规范,而是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规范是为了生存,修养则为了生活,道德修养当以人为目的,指向人的幸福的生活方式。

所谓生活濡化式的道德修养,指的是一种奠基于生活的、以生活意义为价值诉求并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经验教化、习俗规范、制度创新来影响人的道德认同、陶冶人的道德情感、磨砺人的道德意志,进而达致某种道德境界的道德修养形态。主张以生活濡化作为当代中国公民社会语境中的道德修养形态的学理依据有二:一是生活的道德性;一是道德修养的“生活”性。生活的道德性,是指生活不仅为了活着,而且更需要有意义、有尊严地活着。人的生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意义、生成意义、实现意义的过程。意义问题就是生活的道德性问题。人不仅拥有感性生活,而且拥有意义生活。这种意义生活既产生于感性生活又为感性生活提供价值目的和意义参照,从而真正实现人有德性的幸福生活。生活的内在法则是生成的、开放的、超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不仅是实然的,更是应然的;不仅是惯常的、不证自明的,更是可供选择的,创新的与超越的。生活濡化式道德修养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秉承了生活的这种超越性与创新性,为每个个体的道德修养不断注入新的价值与不竭动力。道德既构成生活意义的解释系统,使人对生活意义有更合理、更深刻的理解;又构成生活意义的目的系统,使人的生活得到更为合理、更为完善的展开与提升。道德修养的“生活”性,是指道德修养作为一种道德实践的活动方式总是表现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表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修养赋予人的生活方式以意义,道德修养的价值植根于“美好生活”或“人生幸福”。换句话说,一种道德修养,如果忘掉了人的生活、遗弃了人的生活,它就不再是人的道德修养;而人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估价和选择适合于人自身生活的道德修养方法和途径。道德修养作为人的生活方式,具有为我性、求善性和内在超越性。据上所析,较之于“心性求索式”的道德修养形态,生活濡化式的道德修养,在本质上是一种更合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语境中公民道德成长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生成性道德修养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将公民历经生活检验的合理的价值与信念纳入道德修养体系,以加快完成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能力,即:知与行的同构过程,从而实现某种理想的道德修养境界。换句话说,在生活濡化的道德修养视域中,道德修养主体不再只是一个静观的凝视者而必须是一个行动的实践者。诚如胡塞尔所言:“当我们面对面谈话,互相握手致意,有爱和恨,在思考和活动中,在辩论中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处在那种人格主义的态度中。”以生活濡化为路径的开放式的道德修养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生活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道德修养场域。

以生活濡化为向度建构的道德修养体系的哲学基础是道德自由。所谓道德自由是指人们独立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的能力。没有一种初始的道德自由,人类的任何道德修养都将成为不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宁愿赞同“自由建构一切”的哲学理念。以道德自由为哲学基础的生活濡化式的道德修养的实践价值集中表现为:道德修养主体不再迫于外在的某种权威规定,而是根据人之为人的生活的道德需要自主选择道德原则、践履道德行为以实现人的道德权利,维护人的道德尊严,模塑体现丰富人性内涵的独立的道德人格。

人文修养的理解篇4

敬爱的党组织:

“党性是一个党员的灵魂,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的试金石,它指引着党员行动的方向。”在第二十二期预备党员培训班上,李天保老师用身边鲜活的例子给我们上了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第一课。

李老师用原铁道部部长的例子告诉我们,党性是对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丧失了党性,那么不管他行为上如何表现,他都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对于每一党员来讲异常重要。作为学生党员,我们今天在校园里可能没有名利的诱惑,但是当我们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们可能会受到形形的诱惑,那时候一个党员能否做到坚定立场、坚持原则、不为利益所动,这都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我们的信仰,用党性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这一课对于我们学生党员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防微杜渐,让我们认识到党性的重要性,及时随时检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李老师生动的讲课当中,我认识到了党性修养包括多方面的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思想意识修养、政治修养、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多个方面。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我们学生党员首先要加强党的观念,端正入党动机,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入党不仅是在组织上加入这个先进的组织,更要在思想上时时刻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员的义务时刻记在心中。加强党性修养贵在自觉,即使没有人监督,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其次,要加强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对理论的深入学习才能从更高的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党的理论蕴含了巨大的思想能量,不是一天一次的学习就能理解的,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理解,而科学文化知识则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国家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努力做一个又博又专的人才能为共产主义理想、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要积极参加党的活动,经常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解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积极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意见,深刻地进行自我剖析,是提高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我们学生往往空谈理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只有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党的理论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真正提高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而思想上入党则是一生一世。”这次学习让我们加深了对党性的理解,也鞭策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时时反省自己,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丝毫松懈。

人文修养的理解篇5

【关键词】文化修养 理解 文化艺术

“文化修养”应该如何来界定?在这里文化修养需要分开来诠释:“文化”,是指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是学习、吸取、消化。所谓“养”,是在“修”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凝练、升华、沉潜。这是一个极为系统、综合、积累的文化知识体系。在当今物欲的社会里,时代已经成为一个速成的时代,“速度”已成为一种进步的象征,文化也成为了快餐,文化的积累过程已经淡出了人们的心理范畴,时代的发展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同时也给现代人造成了文化修养的荒漠,但是作为一名高校艺术教师应该怎样面对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值得亟须商榷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艺术教师的认识,往往有以下看法:一是认为艺术教师无须要什么文化修养,只要能上课就行;一是认为文化修养,就是文学艺术修养,艺术教师有文学艺术修养当然好,没有也无多大关系反正是搞艺术的。总之,多数人认为艺术教师与文化修养的关系不大,只要能教专业课就行,这是一种缺乏高瞻远瞩的教育心理。然而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说,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关乎着百年树人的问题。小而言之教师的文化修养可以影响他教过的学生,广而言之可以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面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一批具有文化修养操守大师,使得那个时代大师辈出,虽然物质是贫乏的,但是精神是富足的,成为时代的旗帜。

文化是艺术审美的基础,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和历史中。文化是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高校艺术教师,自身所应该具备的文化修养是从事艺术教学所必需的素质。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上只保留在形式上的把握,不能提高到文化层面的教学程度。那么,课堂教学就将脱离文化教育而成为单纯的技能、技法教学。而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做一个高尚的文化人,由此看来提高高校艺术教师的文化修养在教学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加强高校艺术教师文化修养建设,要求教师在事关教育事业、学术活动、为人师表等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规范,并使之保持文化性、稳定性,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成为文化型、道德型、艺术型的高校艺术教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今天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也深感高校艺术教师偏重技巧、技能的授课方式,把自己对文化的无知当成艺术家的个性。在社会上也没有人要求你背唐诗宋词,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就越来越遥远。将育人速成化,大家都在急功近利,个人是,社会也是。因此,高校对艺术教师的文化修养方面也有所忽视。本文想就高校艺术教师的文化修养问题,来谈点认识,以期待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几点是作为一名大学艺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修养,否则教师自身文化修养的缺失,将会影响到艺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1. 掌握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和根源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艺术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要想做好艺术教学工作,必须根植于广博的文化知识中,学习先辈积累的文化,学习民族文化的精华。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身经历一番,这就需要间接的从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要在自身研究领域所需要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广泛涉猎其他各个领域有价值的知识。并且能够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见解,不断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提高文化修养不可忽视的重要方法。

2.掌握多种文化基础知识储备

著名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师者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更要学会不断地探索学习,时刻保持学习的求知欲,在学习中思辨,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文化知识系统全面的掌握好,才能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如果不把文化武装头脑作为关键性的问题来对待,就很难体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在现今大学艺术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从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去教育学生,对学生的专业困惑用非专业的知识去解释或是避而不谈或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的教师如何去教学生?教师是全方位给予学生成长指导的引路人,学生的好与坏,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把握,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文化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影响。要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多层面的文化储备量。

3.培养自身高尚的文化道德情操

艺术具有文化道德的价值。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人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历史上任何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其本身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而并不是其艺术作品的所仅有的技法表现。注重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高尚的文化艺术道德情操。

高校艺术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就加强了艺术修养。自古文艺不分家,两者相辅相成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既要深入掌握文化的内在本质,同时,艺术教师还要将自身的思想、文化、情感、意趣、理想进行综合,做到文化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结论

中国艺术的发展必须要有优秀的教育人才,这是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文化与专业课并重的知识结构,大学艺术教师必须把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情操,储藏丰富的文化底蕴。用知识打动学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文化艺术素质的合格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兆春. 高等教育法与教师职业道德[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2]王艳玲. 教师教育课程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人文修养的理解篇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建设能否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得到发挥,从根本上讲是个党性问题。”党性是党员的灵魂,是党员素质的根本,决定着党员的风貌,反映了党员的形象,关系着党的兴衰成败。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努力加强自身党性修养。那么,党性修养都包含哪些内容呢?如何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呢?哈尔滨工业大学党校副校长刘丽美老师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深入的探讨。

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在新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时期,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思想意识修养、政治修养、道德品质修养、组织性纪律性修养、作风修养和文化科学知识修养。

政治理论修养,是指党员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政治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列宁主义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推进了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体系,他们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需要注重对政治理论修养的培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内在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思想意识修养是指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用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意识修养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服从社会发展的利益;同时也要自觉抵制和反对包括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内的各种错误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要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上规范引导自己、在思想作风上从一点一滴做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团结、深入群众、言行一致,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人文修养的理解篇7

三天来,我们进行了紧张的学习和培训。**同志为两个

班的学员作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形态》的报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形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形态的深刻内涵,使大家加深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班的学员讲了题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党课,以人生的意义为切入点,比较了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中对人生观的不同看法,提出在新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超越自我,就是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大家深受启发。

**同志为新党员班的学员讲了题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水平》的党课,通过回顾共产主义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党员要坚持党性原则,提高自身素质和党性修养,做一个实在的共产党员,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努力做到又红又专,给新党员以启迪和教育。

结合党课和培训教程,我们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大会交流,另外我们还安排了观看革命教育文献资料片,到国旗班参观访问和新党员在国旗班入党宣誓等活动。总体来看,这次培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相信大家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一、从大家的讨论和交流中,我们认为培训班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对党的历史和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对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成长到壮大、成熟的光辉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党的纲领、性质、宗旨、任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大家深切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新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大家更加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的深刻道理和真切含义。此次新党员培训班紧紧围绕提高党性修养来组织,注重引导同志们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达到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预期目的。正如有的同志在谈学习体会时所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共产党员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只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自己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增强政治上的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辨别重大原则是非,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思想认识上的重大收获。

二是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通过这次学习,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深深感到,加入党组织不仅仅是荣誉,更意味着承担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共产党员的光荣是与奉献和廉洁奉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申请入党开始,就必须不断加强对自身的培养和锻炼,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的精神,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对于新党员来说,端正入党动机也同样重要。入党是一辈子的事,有的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入党动机并没有真正解决;有的人在入党时入党动机是正确的,但入党后放松了党性修养和理论学习,特别是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结果革命意志衰退了,甚至违法犯罪。这些人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或者没有能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入党动机,即使组织上入了党,但一遇到适当的“气候”,就会犯错误。所以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每个党员,都要有长期加强思想改造的准备。即使在组织上入了党,也要克服那些不正确的思想,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入党,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是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不少入党积极分子谈到 ,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做一名共产党员的条件,要把党员标准融入到实践中去,要努力做到“大事上讲原则,小事上讲风格”,以实际行动锻炼自己,要求自己。通过讨论,大家对心目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表示要认真对照党员标准查找自己的差距,改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自觉接受同志们的监督和党组织的考验。新党员同志们进一步认识

到了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有了新的感悟。有的同志谈到,通过几天的学习,觉得今后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安于现状,要继续努力;有的同志则提出,学习班结束后要制定学习计划,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

二、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持之以恒地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在开班动员中我们曾提出,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来讲,培训班要求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入党动机问题,二是理想信念问题。对于新党员而言,培训班也要求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党性修养问题,二是作风学风问题。其实这四个问题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解决好这四个问题,就真正做到了从思想上入党,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但解决这四个问题不是靠一次培训就能办到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进步的过程。这里我再重点讲两点。

(一)申请入党的同志一定要注重端正入党动机

无论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已经入党的党员,端正入党动机是每个人思想上必经的历程。端正入党动机是党组织对每个要求申请入党的同志提出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目的要同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相一致,把自己的思想逐步纳入到与共产党员标准相一致的轨道上来。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同志们的入党动机往往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有的则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好看;有的人是为了报恩;有的是为了谋求一份好的职业;有的人是为捞有一张政治资本的“党票”,等等。这就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认真剖析一下自己的思想,思考一下自己是抱着什么样的动机申请入党的。

在积极分子班的分组讨论中,多数同志认为自己申请入党是受父母或周围同事的影响,是他们的模范作用,让自己有了入党的想法;有的同志谈到是因为需要,比如工作的需要或者思想提升的需要;也有的同志谈到是因为领导的关心;还有的同志谈到,如果不入党,在一个党员多的单位里有点被“边缘化”。上述这些可以被认为是最初的入党动机,经过学习培训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才是纯粹的入党动机。也只有端正了入党动机,才符合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入党后,才能发挥党员的应有作用。反之,如果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特别是企图利用党员称号来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就难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会给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立志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贡献给党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地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就这一问题,我提四点要求:

一是要真正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要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是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献、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切实提高观察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是青年和中年时期,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不能虚度光阴,要下苦功夫学习,学好一切需要学习的知识。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各种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学习新东西,肯定是要落伍的。只有扎扎实实地坚持不懈地学下去,我们的理论修养、文化素质才会不断地得到新的提高。努力打好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基和知识功底,要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高各种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优异成绩。

四是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实践上,表现在行动中。每个同志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围绕我院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共产党员一定要注重党性修养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从外部进行灌输教育;二是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将先进性进行自我内化。二者内外结合,相得益彰,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不可或缺。因此,在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共产党员应该坚持加强党性修养,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断升华的过程。早在1939年×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马列学院对学员的一次演讲中就提出了“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个概念,并写成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概括革命导师对党性修养论述和当论界论述,党性修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自我教育的过程。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具体说就是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非无产阶级的意识;用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克服个人主义的思想;用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思想去塑造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这种塑造是共产党员自觉按照《党章》的规定,进行先进性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过程。

第二,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自我锻炼的过程。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是为了修养而修养的唯心主义的修身养性,而是为了更好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实践锻炼。“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说到底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的问题。”

第三,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自我改造的过程。党性改造就是通过加强党性修养使自己的个性适应党性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党性是共产党的共性,自我改造就是党员对党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内化,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个性服从于共性,共性引导个性,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党性修养也是共产党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目的是实现党性修养觉悟的提高,达到共产党员的自我完善。党性是规范和发挥共产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准绳,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自觉按照党性标准进行不断教育、锻炼、改造,最后达到共产党员标准的过程。它是共产党员自身的自我完善,是自律和自强的统一。只有不断自我完善的共产党员,才能达到党性修养的目的,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担负起人民和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共同构成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内涵,它们是互相关联、同步进行、良性互动的关系,不能将它们截然分开。党性是先进性集中而具体的体现,一句话,党性修养就是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断升华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内容更为丰富,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等,共产党员必须全面把握党性修养的内涵,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水平。 加强理论修养,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政治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党性觉悟;加强文化知识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加强作风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党性修养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的过程。提高党性修养,必须遵循党性修养的规律,主要是正确处理好党性与党风、党性与个性、自律与他律、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端正党风与纯洁党性结合起来。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根本的是锤炼党性,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实践中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二是把锤炼党性与发展个性结合起来。共产党员也是社会的人,也有自己的个性,党性修养不是抹杀共产党员的个性。党性修养的原则是增强党性,同时要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三是把严格自律与注重他律结合起来。党性修养首先要自律,自律就是要把党性原则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自觉进行党性修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己规范自己,自己把握自己,自己超越自己。同时也要重视他律,要靠党的纪律约束、法律观念约束和他人的提醒、帮助、监督。四是把继承传统与创新未来结合起来。党性修养,首先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学风,同时要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党性修养的内容和方式。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注意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锤炼自己,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人文修养的理解篇8

关键词:航运管理部门;青年党员;党性修养

青年党员是民族的脊梁与社会的中坚,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先进的政治觉悟以及优良的工作作风[1]。我国的航运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要求航运管理部门青年党员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意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航运管理部门提高青年党员党性修养方面存在问题

(一)、提高党性修养的学习方式单一[2]。目前航运管理部门的青年党员提高党性修养的学多通过党支部组织学习,且一般均集体学习文件等方式完成,形式单一。

(二)、提高党性修养的学习深度不足。仅对当前文件的学习使得青年党员无法全面了解的来龙去脉,无法深入学习党内法规[3],自然也就无法全面增强自身的党员意识和党的意识。

(三)、提高党性修养的监督制度不规范。对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监督不够,无法督促青年党员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也无法利用先进个例引领青年党员普遍提高党性修养。

二、航运管理部门提高青年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坚定理想信念。要斧正青年党员的入党动机[4],使得青年党员在入党之初就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要帮助青年党员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得青年党员胸怀祖国在为实现国家社会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二)、提高青年党员理论素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是引领青年党员前行的指航灯。因此,要不断加强青年党员的理论学习,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磨练青年党员,从而加深青年党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青年党员的优良作风。要加强宣传,使得青年党员对于作风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深刻理解“作风问题本质上就是党性问题”;也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确保青年党员不断培养优良作风。

三、航运管理部门提高青年党员党性修养的具体途径

(一)、践行“三严三实”,完善监督机制。“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5],也青年党员的修身之本。要践行“三严三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准则上,构建青年党员“三严三实”监督测评机制,宣传满意率较高的青年党员,并教育满意率较低的青年党员,督促其整改。

(二)、在组织学习中加强自我剖析,提升学习深度。青年党员要规范党组织的党内生活,不仅要在党组织生活中学习其他党员的优良作风和先进经验,更要不断对照与党内法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把一些无视和党内法规的思想和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展学习渠道。青年党员的优良作风和党性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要求青年党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本领,改进作风,提高党性。

参考文献:

[1] 房晓军. 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思考[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3):107-111

[2] 金璐. 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思考[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8):14-16

[3] 张世伟. 加强青年党员党性修养[J]. 实践 思想理论版,2016(6):46-47

[4] 张敏娜. 提高青年党员党性修养路径之我见[J]. 现代经济信息,2016(21):422

[5] 李捷. 践行“三严三实”加强党性修养[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7):5-13

作者简介:

周莹,女,汉族,硕士,1983年9月生,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 下一篇: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